作者:德蕾莎修女等著
德蕾莎修女等著
Kathryn Spink编
唐 鸿 译
光启出版社发行
In the Silence of the Heart
By 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
Edited by Kathryn Spink
Translated by Helen Tang
Copyright ©1983,by Kathryn Spink
Chinese copyright ©1998,by kuangchi Press,Taipri,Taiwan
译者简介:
唐鸿,辅仁大学德文系毕业,辅大语言研究所肄业,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硕士。现旅居美国。译有《青少年牧咨商》、《我的心,静守于安宁中》。
本书以德蕾莎修女在各种不同场合所发表的言论为主轴,配合相关的圣经章节、内省性短文及祷词,纺织成一本柔和中带着刚毅的小书。它引人深入德蕾莎修女的内修底蕴,从而深思谦虚、宁静、贫穷以及爱的深邃内涵,并在具体生活中实践。
此书分二十八篇,每篇依循一定的架构。
先是一段圣经章节,以隶书字体呈现。
然后是德蕾莎修女的言论,以华文中宋字体呈现。
最后是其他人士的内省性短文,祷词,以普通字体呈现。
愿此书引您深入体会贫穷、爱的内涵!
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与天主同在,圣言就是天主。圣言在起初就与天主同在。万物是藉着祂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没有一样不是由祂而造成的。在祂内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决不能胜过祂。
——若1:1-5
你我常在四周看到不同的电线,有大有小,有新有旧,有好有坏——它们独自存在时是无用的,只有当电源通过时,才可引发光亮。这些电线其实好比你和我,而电源即是天主。我们可让电源通过,为世界带来光明;也可拒绝它,而让黑暗笼罩大地。我为你们祈祷,希望你们每一位都能成为神圣的,都能将天主的爱散布到你们所至的每一个角落。我也祈求天主让真理之光进入每一个人的生命里,如此祂才能经由你和我而继续地爱这个世界。
兄弟姊妹们,将你们的心转化成灿烂的亮光!
去爱那些贫穷困苦的人吧!因为正是在他们身上,我们发现了耶稣——降生的圣言。降生的圣言如火焰般燃烧着,木柴愈是干枯,火焰燃烧得愈旺;所以,让我们的心有如干柴般远离尘世的需求,而与天主的旨意合而为一。
唯有全心与天主契合,才能全意为贫穷的人服务;我们心中爱的多寡,但凭这契合的程度而定。
如今,更甚于以往,我们需要祈求智慧的光以了解天主的话,也需要祈求完满的爱以接受天主的旨意,更需要祈求正确的路以实行天主的愿望。
耶稣基督如世界之光般来临,追随祂的人有责任去散播这人类生命的光。真理与生命之光,无论在福音,或是在世界上其他许多伟大的宗教中,都被视为闪烁在黑暗世界里的交。事实上,这世界有两种黑暗。一种黑暗是罪与死,而另一种黑暗让我们如孩童般天真服从,而得以进入天主之国。君不见双目失明,浸身于黑暗中的盲人才懂得将自己全部托付在天主手中,亦步亦趋地被引领前进。或许,这就是天主为了要提升我们服务的层次而将我们投入黑暗中之缘故。在黑暗中,我们才得以学习万事依赖天主,才得以成为传播天主之光的管道。
亲爱的上主,请帮助我将祢的芬芳散布至我所到之处。请在我的心灵中灌注祢的精神与生命。请拥有我、渗入我;如此,我的生命才能成为祢的反射。请照射我,如此,接触的灵魂才能感觉到祢在我内的存在。
让人们不再对我,而是对祢仰视,主,与我同在吧!如此我才能如祢般照耀,而成为他人之光。
这光,上主,将由祢而发,是祢藉我而照耀在他人身上。因此,让我藉着照耀那些环绕在我四周的人,来赞美祢无上的爱。
让我不以言语,而以行为宣扬祢,愿人们因我的作为而受到影响,愿他们因我对祢全心的爱而改变态度。阿们。
祂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祂造成的;但世界却不认识祂。祂来到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祂。
——若1:10-11
今天,又一次,当耶稣来到祂的同侪之间,他们却不认识祂!祂现身在骨瘦如柴的贫民之中,也现身在被财富压得透不过气的富人之中。当人们寂寞无依时,祂降临在他们心中;当人们在生活里得不到爱时,祂给他们滋润。耶稣常眷顾你和我,但是,常常,常常,我们却任祂飘然而去。
在这么多年为垂死者、病患、智障者和身心残障者服务之后,我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当我以整个心灵去体会这些人是如何地忍受痛苦时,我也了解耶稣当年被祂的同胞拒绝时又是如何的痛苦。
今天,耶稣就在那些不被需要、没有工作、无人照顾、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人之中。他们似乎是国家、社会的无用之材,无人顾及他们;但是,身为基督徒,享有基督之爱的你和我却一定要找到他们,帮助他们,他们正等待着我们呢!
环顾四周,到处都可找到孤独寂寞的人。我们做了些什么没有?我们真的知道这些人的存在吗?或许就在我们的隔壁住着一个瞎眼的人,如果我们能过去念段报纸给他听,他定会欣喜若狂;或许在某处有一位从来无人探访的有钱人,财富虽堆积如山,却需要你我的友谊。
曾有一次,一位非常富有的人来看望我,并告诉我:“这些钱妳拿去,请差遣一个人到我家中与我为伴,我已半瞎,我的妻子精神有些不正常,而我的孩子们又都远在国外,我们好寂寞,真是比死还不如呢!”
这社会里,的确有许多人渴望听到旁人爱的款曲,这些人就是我们必须去认识的。他们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耶稣基督的化身,有了这一层的认识,我们才能爱他们而且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千万不要以为只奉献金钱就足够了,他们需要我们以双手为他们服务,以全心去爱他们。基督的宗教是爱,是爱的散播;而为了能够爱,我们必须祈祷。
莫到远方去寻找天主,祂不在那儿;祂就在你的身边,和你相随,只要时时让爱的火花燃烧不熄,你总会看到祂的。提高警觉,静心祈祷,点燃爱的火焰,你将得见天主的爱,也将了解你所爱的那一位上主是如何的甘饴。
上,请开启我们的双眼,好让我们在兄弟姐妹的身上看到祢。
主,请开启我们的双耳,好让我们听到饥寒交迫、弱小受欺者的哀号声。
主,请开启我们的心胸,好让我们能如祢爱我们般彼此相爱。
主,请将祢的圣神重新注入我们内,解放我们,让我们与祢合而为一!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玛2:35-36,40
天主认同那些饥饿的、生病的、无衣遮寒和无家可归的人。在此。饥饿并不仅是对面包的饥求,而是对爱情、对关注、对能在某人心中占有份量的饥求;无衣遮寒,也不只针对衣服而已,而是怜惜之情的缺乏;无家可归呢,同样的不单是指没有砖砌的蔽身之所,而更意谓着乏人相呼应的无归属之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主的子女,都是天主之爱的传达者,就让我们如天主爱我们般的彼此相爱;因为耶稣曾说过,你们必须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
无可讳言,今日在西方,精神上的匮乏实在远甚于东方物质上的贫穷。在西方有成千上万的人承受着无可言喻的寂寞与空虚之苦,他们感觉到自己不被关爱也不被需要。这些人并不是在物质上,而是在另一方面有所匮乏。他们知道他们需要的是金钱以外的东西,但他们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什么。事实上他们所欠缺的不是别的,而是一种与天主之间生气蓬勃的联系。
今日,贫穷者饥求米与饭——也饥求爱情和天主的话。
贫穷者渴求水——也渴求和平、真理和正义。
贫穷者无家可归,向往一个以砖砌而成的蔽身之所——也向往一颗能谅解、能包涵、能爱的愉悦之心。
贫穷者赤身露体,希求衣物以遮寒——也希求人性的尊严和对于罪人的慈悲之情。
贫穷者需要医药的治疗——也需要温柔的照拂和阳春三月的微笑。
在这世界里,有多少精神病患和不被需要、不被关爱的人,又有多少酗酒成性、饥寒交迫、被人遗弃和寂寞哀愁的人,更有无数不见容于社会的下等人物和麻风病患者,正等着我们的慰抚。他们被视为社会的包袱,早已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信仰,早已忘却了如何微笑,也早已失去了对于友爱的反应。如果我们背过身去对他们不加理睬,也就等于摒弃了耶稣;如此在我们死亡之时,便会因对他们的冷漠而受到审判。
因此,我呼吁你们,不论贫富、年纪,请用你们的双手在贫穷可怜的人中为基督服务,在贫穷可怜的人中全心爱祂。他们或在远方或在近处,或在精神或在物质上贫乏,或渴望爱情与友谊,或无知于天主丰厚的爱,或需要你心中那股爱的暖流。那位饿者、冻者、病者和无家可归的耶稣,可能正在你的心中、你的家庭里、你所住的社区、国家及世界里等着你呢!
谁是贫穷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在精神和物质上匮乏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饥饿和口渴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需要衣物蔽寒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无蔽身之所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忍受病痛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身心残障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步入老年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向陷囹圄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孤苦零丁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无知而彷徨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悲伤哀愁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得不到慰抚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得不到帮助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遭受迫害及虐待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遭遇不义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态度蛮横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脾气暴燥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罪人和受歧视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错待我们的人。
贫穷的人,是那些不被需要或被社会拒绝的人。
贫穷的人,其实或多或少就是我们自己。
德蕾莎修女为我们揭示:我们在贫穷的人和身心俱碎为社会所不容的人身上接触上主,正如我们在圣祭礼仪擘饼里接触祂一般。从这一观点来看,每一个贫穷无助的人实在是无价的瑰宝,他们不该被视为怜悯的对象。每一个人都是非凡的,因为上主的爱至为宏大,祂一身认同那些贫苦的和不见容于社会的人。祂与那些人如此接近,甚至比那些人更接近他们自己。一旦我们使那些人在他们自己身上认识上主,我们便使他们认识他们最真与最深的自我。
上主,除去我对贫穷者处境的淡漠与不关心的态度吧,当我遇到饥饿、口渴、陌生的祢时,请告诉我如何给祢吃、解祢渴,引祢入我家、入我心。请让我知道如何藉着服侍祢最小的兄弟姊妹而服侍祢。
我与父原是一体。
——若10:30
若不以全灵祈祷,怎能以己身直接宣扬福音。就如基督知道祂与天主是一体般,我们也必需知道我们与基督是一体的。只要我们让基督以祂的全能、意愿、至爱,在我们内并藉着我们而行动,那么我们的一切行为才是真正宣扬福音的。我们必须成为神圣的,因为基督必须全然活在我们内。为了我们所服务的穷人,我们要完全爱、完全信、完全圣洁;唯有当我们渴愿寻求天主及祂的旨意时,我们与贫穷者的接触才能引领我们及他人走上圣德之路。
要爱好祈祷,要感到需要祈祷,要不厌其烦地祈祷。如果你想祈祷得更好,你便需要多祈祷。祈祷会使你的心扩大到容纳天主。去寻、去问,那么你的心才会扩大到足以容纳他并保留祂。
为了得到天主的恩宠而祈祷,为了了解耶稣如何爱你而祈祷;如此,你便能爱他人。也请为我们祈祷,让我们不要损坏了天主的工作。
有成效的祷词,必须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也必是能感动天主的心的。看看耶稣如何教祂的门徒祈祷。称天主为父,赞美并显扬祂的圣名。奉行祂的旨意。祈求每日的食粮——精神的与肉体的。祈求祂宽恕你的过错而我们也宽恕别人的过错。也求祂把我们从我们的内在及外有的邪恶中拯救出来。
我们的天父,愿祢的名受显扬;愿祢的国来临:愿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求祢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求祢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因祢是永远的王国、全能与至上的荣耀,阿们。
完美的祈祷并不需要很长,而是要出自一种能感动耶稣的心的热情。
你们要停手!应承认我是上主。
——咏46:11
如果我们真想祈祷的话,就必须先学习聆听;因为在心灵的静默中,天主发言。为了要过到全然的静默以倾听天主,我们须先将心内万般杂念去除,因为只有涤净过的心灵才能体会天主、聆听天主。
当祈祷有困难时我们必需克服。克服的首要方法是宁静,因为宁静的灵魂,才能祈祷。唯有练习内在与外在的全然静默,我们才能体会到天主的临在。
天主是静默之友。
让我们在心中爱慕耶稣吧!他在宁静中度过了三十载,而在开始公开传道之前又过了四十天静默的生活,祂也常在夜晚独自到山上静思。这位昔日发言具有权威者,如今在圣体龛内静默,让我们朝拜圣体内静默的耶稣!
我们需要寻找天主,而天主是不能在嘈杂与烦忙里寻得的。且看大自然的草木花树无一不在寂静中成长,而日月星辰也都是在永恒的宁静中渐进移动。我们的使命不就是将充满爱与生命的天主带给贫民窟中的穷人吗?我们唯有在静默的祈祷中内心收获愈多,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付出愈多。
静默使我们对每一件事都有新的看法。我偿需要静默,以碰触他人的心灵。我们自己所说的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主对我们以及透过我们所说的话。耶稣总是在静默里等待我们。在静默里他会倾听我们并对我们的心灵说话,而我们也会听到他的声音。内心的静默是难以达到的,但是我们必需全力以赴。在静默里我们会得到新的力量并与天主真正合一。天主的力量将成为我们的力量,于是我们的工作顺利完满;而我们的思想、祈祷、行动和生命,也都与天主的思想、祈祷、行动、生命合而为一。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语言是空洞无用的,它们不能彰显基督之光,只徒然增加黑暗。
深邃的祈祷与静观是对天主之爱的回应。它源于我们内心强烈体验到的爱,而非来自我们自身处心积虑的努力。圣若望很清楚地指出这一点:“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祂爱了我们。”在我们内心的静默里,这爱就像是一个恒常不变的召唤,它激起人的回应,使人举心向往天主。就是这股力量使得德雷莎修女和与她一起工作的义工,把祈祷的生活融入实际生活中,两者交织在一起。他们的伟大成就,全赖于她们在静默中祈祷的能力。
上主,请教导我们,让我们知道
天上耀眼的星星闪烁在黑夜的寂静里,
而天上的神奇彰显在灵魂的静默中。
唯有在心灵的静默里,
我们才能看见宇宙中缤纷的落叶
是被爱牵连住的。
玛利亚说:“看!上主的婢女,愿照祢的话成就于我吧!”
——路1:38
我们能够向圣母玛利亚学习的地方实在不胜枚举。她如此谦虚,不顾自己但凭天主的旨意而活。她如此充满圣宠,善加利用那在她内的全能的力量——天主的恩宠。
圣母最谦虚之处是当耶稣降孕在她的生命之后,她毫不迟疑地到丽莎那里,将喜讯告诉了丽莎和她的儿子——洗者若翰。我们在福音中读到,丽莎的胎儿在与基督首次接触时,在母亲腹内欢喜跳跃。圣母是最美妙的电线,她让天主的电源,源源流入她内,并以顺服的心说:“愿照祢的话成就于我!”,她因此满被圣宠,并将此圣宠传给了若翰。所以,让我们祈求天主打发我们到世界各处,尤其是在我们自己的社团里,继续不断地将人们心中的电线连到电源——也就是基督自己——之上,全心在静默中祈祷。
玛利亚能教导我们仁慈。她曾刻不容缓地前去服侍丽莎,又曾在加纳告诉耶稣,人们没有酒了。让我们职玛利亚般能够体会到贫穷者在精神上或物质上的需要;也让我们如玛利亚般,将所得到的爱与恩宠毫不保留地给予别人。
玛利亚能教导我们谦虚。她虽然充满了圣宠,却以上主的婢女自居,她有如我们这些需要被救赎的罪人般,去为那些即将死亡的、贫穷的,寂寞无依的和不被需要的人服务。让我们千万不要以这谦卑的工作为耻或有所怠惰。
天主,玛利亚谦卑地体认了祢全能的智慧。她虽然对天使带给她的讯息感到困惑,也不完全懂这讯息的意义,她还是以“上主的婢女”的心态接受了它。
那么我呢,天主?
我虔心聆听祢所要对我说的话吗?或是我忙着只顾自己说话?
我有没有寻求祢对我的计划呢?还是我只汲取营营于我自己的命运?
当我的祈祷得到回答时,我是逃避呢?还是将我自己托付于祢的手中,并且慷慨献出祢所赋予我的才能?天主,我愿将我的心灵托付于祢手中。
所以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
——玛5:48
圣德并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你和我的一个简单的职责,所以让我们像天上的父那样神圣吧!圣多玛斯说:“圣德非它,但在坚定的决心”——一种将自己的灵魂完全托付给天主的英雄式行为。
要在圣德上前进,全赖天主和我们自己——由天主的圣宠和我们的意志而定。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达到圣德。“我要全为圣人”的意思是:我要将自己内不属于天主的一切排除;我要将我心内的执着弃绝;我要过贫穷、舍弃的生活;我要弃绝我的意愿、爱好、幻想;我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顺服天主旨意的人。
把你自己完全交给天主吧!只要你信任祂的爱胜于你自己的弱点,祂便会利用你成就伟大的事。
圣奥斯定说:“自己先被充满,然后才有能力给予。”如果我们真的要让天主来充满我们,就必须先谦虚地将内心的自私去除。
我们不必企图去控制天主的所作所为,不必算讲祂为我们所安排的旅途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不必急于探求我们在成圣的道路上前进多少,更不必精确地想知道我们自己究竟是在成圣道路上的哪一阶段。我只求天主让我成为一个有圣德的人,至于怎样的圣德和达到这圣德的方法,我让祂决定。
全然接受天主所给的一切,也全然交出祂所要的一切,那么天主恩宠便在你的心灵内了。真正的圣德是愉快的实行天主的旨意。
天主,但凭祢心,让我成为一个温顺谦虚的圣者。
因此,我告诉你们:你们祈祷,不论求什么,只要你们相信必得,必给你们成就。
——谷11:24
如果我们真的完全属于天主,就应听候祂的差遣,并且信任祂。我们绝不该成天苦心忧虑我们的未来,实在没有理由如此,因为天主在。
我们从来没有一天婉拒过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从来没有短缺过食物、床或其他东西,而我们收容了无数的人。我们有五万三千个麻风病患者,从没有一位因我们物质上的短缺而被送走。虽然我们没有薪金,没有收入,什么都没有,可是天主总是在那儿;所以我们白白获得,也白白给予。天主的礼物,何其丰美!在加尔各答我们每天要为七千人服务,只要我们一天不炊饭,他们就一天要挨饿。有那么一次,在一个星期五的早上,一位修女告诉我说:“姆姆,星期五和星期六没有食物,我们得告诉那些人,今天和明天没有东西可给他们。”
我一言不发,因我无言以对;但奇妙的事发生了,就在那天早上九点钟,政府不知何故关闭了所有的学校,因此那些本该给学生吃的面包便全转送给了我们。我们的孩子们和七千个人也就连续吃了两天面包。在此之前,他们从未如此尽情地吃过面包。整个城市无人知道为什么所有的学校都被关闭了,但是我知道,我知道这是天主的巧思——何等天衣无缝的爱啊!
我们对天主的依赖是基于对天主的坚信,坚信天主能够并且一定会帮助我们。祂能够帮助我们,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祂是全能的;而祂愿意帮助我们,这也是绝对确定的,因为祂曾在圣经里无数次许诺我们,而天主是绝不食言的。基督鼓励我们对以下的话要有信心:“你们祈祷,不论求什么,只要你们相信必得,必给你们成就。”圣伯铎同样召示我们,要把一切顾虑交托给照管我们的天主。天主既将祂的儿子给了我们,哪还有不眷顾我们的道理呢?圣奥斯定说:“你们怎可对天主将给你们好东西这事起疑呢?祂不是曾担保要替你们承担罪恶吗?”
这便足以让我们的照顾有信心,毕竟祂是连鸟儿和花儿都照顾的啊!真的,如果天主喂养那些对祂啼叫的小乌鸦;如果祂眷顾那些既不播种,也不收割,更没有谷仓的小鸟;如果祂把田野的花装饰得如此美丽;那么,祂对于那些按照祂自己的肖像而被造成的遵守祂诫命的子女,又将是如何的照顾呢?
我不要我们的工作成为一宗大事业,而希望它始终是一种为爱而做的服务。我要你们对天主完全充满信心,相信祂永不会让我们失望。相信祂所说的一切,并只寻求天主的国,那么其他的一切自然会加给你们。
只靠少数有善心,但没有钱也未经训练的青年男女,来处理一个像加尔各答这样的都市里的贫穷和饥饿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终究是天主召叫了他们(仁爱传教会的会士们),他们以快乐和信心与所面对的困难搏斗。他们尽所有能力开始了这项工作,而天主照管了其他一切。如果他们所照顾的病人转手将那些得自于他们的药品卖给了旁人,那并不重要;他们将祈祷与药品一起给了他,因此不是他们而是天主将与此人同行。如果他们没有好的特效药治疗这一病妇,也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将免费得来的天主的爱和少许的药物完全给了她,天主会照顾她的。在一般人眼里,这种对天主的完全信赖似乎超越常情,但这就是德蕾莎修女的工作所一直依恃的。她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如果天主要做一件事,它一定能被完成。”这也就是她如何能以微小的力量成就了大工作之故。她即使在面对庞大的工作使命时,也仅以渺小自居。这看似渺小的软弱也正是她的坚强处,因为平安与宁静由此产生;但旁人往往因失望与痛苦而却步不前。
吾主,请祢收纳我的全部自由,
我的记忆,我的理智,和我的整个意志。
凡我所有,或所拥有的,都是祢所赏赐;
我愿完全奉还给祢,任凭祢随意安排。
只将祢的圣爱,和祢的圣宠,赏赐给我;
我便心满意足,别无所求了。
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
——迦2:20
灵性的生命,是耶稣基督自己的生命。耶稣,偕同圣父及圣神,是我们灵魂上圣化恩宠的来源。藉此生命,耶稣基督将祂的圣神赐给了我们。如果我们偕同耶稣,藉着耶稣,并和耶稣一样地思想、判断、爱、受苦及工作,那么他便成为激励我们的那更高行动原则。因此,我外在的行动实在是耶稣在我内生活的彰显,而我也深切了解圣保禄的话:“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如果我们学习过这样的内在生活,那么上主的话就将在我们身上实现:“那住在我内的,我也住在他内,他就结许多果实。”
圣咏的作者说:“我常将上主置于我的眼前,我决不动摇,因祂在我右边。”天主在我内,祂对我比我对我自己还要亲密:我们在祂内生活、行动和存在。是祂赋予一切生命使一切存在并得到力量。万物若不是因祂之故,早就归于乌有。相信你是在主内生活,被祂围护着,并在祂内自由行动!
这真实的内在生命使我们耗尽自己,使我们在最凄惨可怜的贫民窟里找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赤裸的人子。
我们的生命必须先充满耶稣,然后才能结实累累;我们必须自己先拥有基督的喜悦、平安及爱,才能将这些带给穷人。贫民窟里的穷人缺乏耶稣,所以我们有义务前往他们的住处。他们对我们的看法无关紧要,倒是我们对他们的意义与影响才是值得重视的。前去接近穷人、病人,若只是为了去而去,将不足以引领他们靠近耶稣。若我们成天只为自己及自己的事忙碌,也难以成就这份理想。
我们仅是天主选用的工具。这些工具是否带来成果,全赖它们与天主之间的联系如何,圣保禄说:“我栽种,阿颇罗浇灌,然而使之生长的,却是天主。”我们获得的恩宠与我们的圣德成比例,也与我们的热忱及我们与上主结合的程度成比例。
人,毫无疑问地,是所有受造物中最富有和最幸运的,在起初,天主,祢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人类,并让人治理其他的受造物。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 我是独特的,天主,祢造了举世无双的我;在亿万人中,从无也将无另一个我。祢造了独特的我,并赋予我才能和恩宠。祢也赋予我潜能,使我得以相似祢的圣子耶稣基督——最完美的人。主,使我意识到这项潜能,并在与人接触时展它!
天主,愿祢的恩宠,
使那些贫穷的人因见了我而转向耶稣,
并邀请他进入他们的家里和生活里。
主,愿那些生病和受苦的人,
都能在我身上找到安慰及舒畅。
主,让那些在街上嬉耍的孩童们,
都愿意抓着我的衣角跟随着我,
因为我使他们想起耶稣——孩童们的朋友。
我若能说人间的语言和能说天使的语言;但我若没有爱,我就成了个发声的锣或发响的钹。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奥秘和各种知识;我若有全备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没有爱,我什么也不算。
——格前13:1-2
体贴他人,是圣德的开始。如果你学会了体贴的艺术,就会变得更像基督,因为祂的心满是温柔,总念及旁人的需要——若要使生活美好,要全心顾念他人。耶稣因顾念他人而行善,圣母玛利亚在加纳,除了顾及他的人需要并将之告诉耶稣之外,什么事也没做。耶稣、圣母和若瑟的体贴,使得纳匝肋成为天主的居所。如果我们也能彼此体贴,那么我们的住处也能成为天主所居之处。
最快、最确定的体贴方法,就在我们的“舌头”——用它来称赞别人的好处吧!如果总是想到旁人的好处,便会把它们说出来,并传给其他的人。唇舌吐出所有充满在你心内的一切,若你的心中充满了爱,你也就会用口唇吐露爱意。
言语最能伤人,有时比利刃还锐利;唯有天主的恩宠才能治愈由它所引起的创痛和怨恨。
天主,请教我说爱的言语,不要使我如发声的锣或发响的钹一般,漫天叫喊。
请给我一颗谅解他人的心、移山的信心,以及爱。
请让我知道爱是含忍的,既仁慈而又不嫉妒、不骄矜、不自私、不怨恨;爱是与真理同乐的,随时宽恕、信任、希望而且包容。
最后,当一切不完美的事物褪色凋零之后,我将认清一切,如同我全被认清一样。虽然我只是一线微弱的光,但我愿继续反射祢无上的爱。
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
——申6:5
这是我们伟大的天主给我们,要我们遵循的诫命,而祂是不会要求我们做我们不可能做到的事的。爱,像四季皆热的果实,人人伸手可取。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坚实的内在生活中,经由默想、祈祷和牺牲而得到这爱。然而,我们可真过着如此的生活?
我们必需将我们的心充满爱。千万别将这真挚的爱想像得奇特无比,绝不!事实上我们所需要的,只是继续不断地爱那位如此地爱了这世界并将祂的儿子赐给我们的天主。
今天祂仍爱着这世界。祂是这么地爱这世界,因此祂将你、我变成了祂的爱与热情去爱这世界。这世界是多么渴求天主,耶稣来到这世界,祂要满足人们的这份渴求。祂将自己成为生命之粮,那么小,那么易碎,那么无助;而这还不够,祂又让自己成为饥饿的、无衣遮身的和无家可归的;如此我们才能满足祂对爱的渴求——并非奇特无比之爱,只是人性之爱。
如孩童般满怀爱心祈祷;以强烈的意愿去爱,爱那些没有人爱的。
让我们感谢天主对我们的爱,这爱以多种方式并在许多地方展现。
让我们报之感激和崇拜之心,让我们永远地爱着祂。
圣女大德兰教导我们说,祈祷不以思想为主,但以爱为着眼点。祈祷是去爱天主,而爱即是给予。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是这些东西的保管者而已;而我们所能奉献的唯一适合礼物就是我们自己,没有取代者,其他皆不成。
天主,请赏给我,我所知道的最受祝福的礼物——一颗充满基督之爱的心。
谁说自己在光中,而恼恨自己的弟兄,他至今仍是在黑暗中。凡爱自己弟兄的,就是存留在光中,对于他就没有任何绊脚石。
——若一2:9-10
“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这句话对我们不仅是一道亮光,更是一团烈火;它焚毁了那阻止我们的圣德成长的自私心。耶稣爱我们爱到底,爱到极限,直到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止。爱,必须自内发出——出自我们与基督的契合,出自我们对天主源源不绝的爱。爱,必须如生活和呼吸般自然,日复一日直至生命的终结。圣女小德兰说:“每当我行善或心怀善意时,我总觉得是耶稣在我心灵内工作。我愈和祂亲密的结合,我也就愈加地爱其余居住在加尔默罗的圣衣会修女们。”为了解和实行这一点,我们需要祈祷,唯有祈祷才能将我们与旁人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慈善工作不是别的,只不过是我们心内源源不绝的对天主的爱罢了。
圣若望说了些发人深省的话:“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看不见的天主。”他又说:“假使有人说:我爱天主,但他却恼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谎的。”
我们看不见基督,因此,我们无法表达我们对祂的爱;但是我们常见到我们的邻居,所以我们能对他们做我们愿意对基督做的事。
天主给了我们爱人的无比力量和无限喜悦,我们用了它们吗?用在哪里呢?耶稣说彼此相爱,他并没有说要爱这个世界,他只说彼此相爱——爱我的弟兄、我的邻居、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子女及我的长辈。我们在世界各地工作的修女们和我看遍了所有的问题、困扰和苦楚,它们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其实来自爱和祈祷的缺乏。在家庭里,家庭成员不互相体贴,没有一同祈祷,也不相互扶持。爱,始于家庭,在自己家中也会找到可怜和需要爱的人。我们在伦敦有一个收容所,在那儿的修女们常在晚上工作,有一晚她们按照惯例出外寻访夜宿街头的流浪者。她们看到了一个少年在深夜蜷曲于街头,于是对他说:“你不该在这儿,你该回家与父母在一起。”他回答说:“我回家时,母亲不要我,因为我的头发太长。我每次回家,她总把我推出家门。”当修女们再次回到街上去找他时,发现他已因吸毒过量,而必须被送到医院治疗。我不住地想,他的母亲很可能非常忙,忙着想要救济印度的穷人,但对于自己的儿子需要她照顾与关怀的渴求却置若罔闻。
爱远方的人是容易的,而爱与你朝夕相处的人却并不容易。施舍一碗米去救济饥饿的人,比照顾我们自己家中寂寞痛苦、乏人爱护的家人要容易多了。将爱带入你的家中,因为这是我们彼此相爱的起点。
上主,让我们在祢的爱中彼此忠诚相待。
不要让任何事、任何人使我们与祢的爱隔离。
让我们彼此相爱吧!
也许有人说:“你有信德,我却有行为;把你没有行为的信德指给我看,我便会藉我的行为,叫你看我的信德。”
——雅2:18
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假设弟兄或姐妹赤身露体,且缺少日用粮,即使你们中有人给他们说:“你们平安去罢!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却不给他们身体所必需的,有什么益处呢?信德也是这样:若没有行为,自身便是死的。也许有人说:“你有信德,我却有行为,把你没有行为的信德指给我看,我便会藉我的行为,叫你看我的信德。”
爱我们的邻人就是祝他健康并且对他行善。圣若望说:“孩子们,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而且要行动。”
爱,不只依靠语言,也不能仅以言语来解释;尤其是那种侍奉祂、来自祂、发现祂,并碰触到祂的爱。我们必须以行动来证明爱,唯有这样,才能默感人心。
我曾经在墨尔缽控访过一个无人知其存在的老人。我看到他的房间脏乱不堪,因此想替他整理,他却直说:“别替我整理,脏乱些我反而觉得自在舒服。”而我也一直重复地说:“让我替你清理一下吧,清理好后,你一定会更舒服的。”最后,他让步。在他的房间内,我发现了一个积了多年灰尘的枱灯,于是我问他:“为何你不点亮这盏灯呢?”我又问:“如果修女们来看你,你会打开这盏灯吗?”结果有一天他差人送了封短信给我,信中写道:“告诉我的朋友,她在我生命里亮起的灯,如今还在燃烧着!”
简单的爱的行为,使得基督之光继续明亮。
諠高神父(Charles de Foucauld)曾写道:“无论我们的生命是如何的微小和默默无闻,还是应当以行动为福音作证。不论我们是谁,都该以整个生命宣扬福音,以整个存有反映耶稣……我们的生命是呼唤耶稣、彰显耶稣,以及闪烁着耶稣之光的生命。”因此,让我们宣称:爱之光辉比权势、金钱、贪污、谎言、偏见、伪善、暴行、恶念,以及这个世界的黑暗还要有力!让我们以行动实践爱吧!
天主,祢要我的双手,要我整天帮助那些贫穷生病的人们吗?
我今天就把我的双手给祢。
天主,祢要我的双足,要我以一天的时间去拜访那些需要朋友的人吗?
我今天就把我的双足给祢。
天主,祢要我的声音,要我以一天的时间向人宣讲祢的爱吗?
我今天就把我的声音给祢。
天主,祢要我的心,要我毫不偏私地去爱每一个人吗?
我今天就把我的心给祢。
祂爱护正义和公理,祂的慈爱弥漫大地。
——咏33:5
我们常在福音里看到以下的句子:“你们都来到我前”,“来到我前的人,我绝不将他们抛弃”,“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当我们听到祂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时,我们便该体会上主的意思,并准备好去接受、去宽恕、去爱。
有一件事将使得天堂之门永远为我们打开,那就是在生活中时时行善。我们实在很难想像一个简单的微笑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四处向人宣讲天主是如何的仁慈和宽恕,但是我们能为此作见证吗?人们真的能在我们身上看到仁慈和宽恕吗?
慈悲为怀吧!让每位造访者在离开你时都觉得更好过些,也更快乐些。彰显出天主的仁慈吧!在你的脸上、你的眼中、你的微笑和问候里,注入温柔与仁慈。我们应是贫民窟里的天主仁慈之光,永远将愉快的微笑带给小孩、穷人,和所有受苦、孤寂的人。我们不但要照顾他们,还要全心关怀他们。因着天主的慈爱和美善,我们生命的每一该都可施恩行善。开放你的心,随时准备接受,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可发现祂;而每一件爱的工作都会将你带到天主面前。
有一位在加尔各答的老人问道:
“到底谁是德蕾莎修女的基督啊?”
“祂是我们的师傅,我们的上主和天主。”
“祂是怎样的上主呢?”
“祂是爱的上主,祂爱所有的人,爱你和我。”
“祂怎么可能爱我呢?祂根本就不认识我啊!”
“哪里,祂当然认识你,祂穿越大街小巷寻访你,可不是祂遣送祂的修女们到贫民窟里找到你,而把你带到这儿来吗?祂难道不爱你吗?”
过了一会儿,这位老人说道:“妳想,我可以爱祂吗?”
“当然可以,爱祂很简单,让我们一起爱祂。但是,现在去睡觉吧,我们明早再谈,睡吧!”
就这样,一个新的希望在死亡之门前诞生了。
耶稣基督毫无条件地为人类舍弃了自己。因此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们无条件并宽厚地接受每一位前来求助的人。这是一种全心开放的接纳态度,接纳每一个人如其所是。也就是这一点使得德蕾莎修女的收容所如此特殊而引人注目——每一个人都是被接受的,而客人或病人从未被要求回馈些什么。修女们往往收容同一个病人许多次。通常一经治愈后,病人又回到街上过流浪的日子,没多久,他又来到收容所的大门口,情况有时比上次还要坏。修女们总是再次收留他并看护他。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所谓不可救药的人;每一种情况——即使是最无望的,也仍深藏着希望的神秘种子。
天主,请给我一颗开放的心,去四处寻访祢,在花蕾里窥见天堂的奥秘,在最微小的爱的行动里体验永恒。
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一切都要为光荣天主而做。
——格前10:31
我们所做的,不是什么丰功伟业,我们只是以深情厚爱去做些小事情。修女们所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帮助孩童们,或是探访寂寞、生病、被人遗忘的人们。有一回,修女们去探访一位独居的妇女,在她的家门前,邻居们告诉修女说,这位妇女已经死了好几天了,她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了。至于这独居妇人的姓名、籍贯,竟无人知道。
有人曾对我说,修女们尚未开始做伟大的工作,她们还是在静静地做些小事;于是我告诉他说,即使修女们只帮助了一个人,那也就够了。耶稣也会为一个人,为一个罪人而牺牲自己。
你能做我所不能做的,我能做你所不能做的;你我一起合作的话,便可为天主成就美事。
莫让任何人因成功而沾沾自喜,而让他以深深的感恩之心,将功劳归于天主;另一方面,只要人们全力以赴,虽然失败了,也莫让他们气馁。天主所看的只是我们的爱,天主绝不在意我们读了几本书,或行了些什么奇事,祂只会问我们是否尽全力为祂的爱而工作。我们与耶稣基督、为耶稣基督、经由耶稣基督,而成就的每一件事,在天主的眼中都是伟大的。
烦恼往往起源于我开始自命非凡——我应该被为伟大的,我应该受人尊重,我的工作是最具效率的,我应该帮助更多的人或者去改变这个社会的组织。简而言之,我该是个领导人。然而,上主,当我正视自己,想到我所做的是如何微不足道时,我才能看清自己究竟是谁。
上主,在某方面,我的生命一直在走下坡,好似一个迈向虚无的旅途,愈来愈没有成就感。然而我知道,在“无”之中涵藏着“一切”,在“贫穷”里有“财富”,在“卑微”中孕育着真正的“伟大”。我弃绝了一种领导权,却继续行使另一种使我活得更深刻的领导权;这是一种属于卑微者的领导权,我将我的生命与那些徘徊于社会边缘,不见容于社会的人们分享。
同时,上主,我也认清在真实环境里,我并非这些卑微人物的领导者,我其实和他们一样的卑微,而我也寻求和他们一样微小。他们也明了,他们是和我平等的,只是我带给他们希望,鼓励他们求好。有些时候,他们视我为领导者,但我深深地了解,其实他们才是我的领导者。他们是我的方向、我的灵感、我生命的全部意义。当我自视为卑微中的一个时,我才看到了真实的自我。我继续不断地了解为什么祢、上主,把我送到这里来。我开始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传教士该是什么样子,我也开始了解一个真正的传教士有双重任务:一方面尽可能地与他所献身服务的人们合而为一,另一方面又与那最微小的人子——纳匝肋的耶稣——合而为一。上主,我开始了解,如果我不能与祢合而为一的话,那么我也就不能和我所服务的人们合而为一。
上主,我在这儿,身、心、灵俱在。
请赐给我祢的爱,如此,
我才能一方面充满信心地去接触这个世界,
另一方面谦卑地空虚自己,
与天主合而为一。
你们该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祂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
——斐2:5-7
基督谦卑的一生,给了我们最美好的启示。祂诞生在马槽中;在襁褓期间随同父母避难到埃及;在三十岁之前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木匠;在公开传道的生活中不为人信;被门徒们遗弃;被犹太人痛恨;遭受十字架的苦刑。而如今,祂使自己临在于司祭两指间的那一小片面饼内,永久谦卑地居住在圣体柜内。我们愈是空虚自己,便愈有空间让天主来填满我们。让我们不论做什么,都不从私见,也不求虚荣;我们的工作其实是天主的工作;而那些贫穷的人正是天主的子女。为耶稣工作,那么祂便会与你一同工作;和耶稣一起祈祷,那么祂将藉着你祈祷。你愈忘私,耶稣便愈顾及你;你愈超越自我,耶稣也就愈依附于你。
千万不要认为喂食穷人、照顾病弱垂危的人,和接待无家可归的人,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些正是我们对基督之爱的实际行动。千万不可放弃这些卑微的工作,因为这些是没有人愿意做的工作。绝无任何事是微不足道的,千万别以自己狭隘的眼光小看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天主是全能至上的,在祂中,每一件事都有价值,都是伟大的。因此,即使你为瞎眼的人写一封信,或只是坐着听他说话,或是坐着听他说话,或是替他寄封信,或带束花去看望某人,或为某人洗衣服、清扫房子、做些小事,这些都是深具意义的。谦卑的工作是属于你和我的,因为在这社会里,成就大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有少数人照料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有些时候,我们或许会觉得做这些卑下的事,浪费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并且埋葬了我们的智慧才华。但是纯以理性世俗的眼光来论断事情,才是真正地浪费生命!除非我们注目贫困中的基督,否则我们的生命将毫无意义。
今天,世事多变,当人们对生命的意义起了疑问时,不妨让我们回到当年的纳匝肋,看看耶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救赐我们——祂向我们展示了天父的爱。有三十年的时间,祂没有成就任何事,似乎浪费了大好时光!我们知道,在十二岁时,祂曾展现了祂的讲道才华,使得圣殿里的经师们噤口无言;然而当祂的父母找到祂时,祂还是乖乖地跟随着他们回到纳匝肋。有整整三十年的时间,我们不太知道祂的动向;因此,当祂来到群众间传布真道时,人们不但惊讶祂的智慧,并且难以相信祂是一个木匠的儿子,默默无闻地做了三十年的木工。
认识天主,让我们懂得爱;认识自己,让我们懂得谦虚。谦虚,就是真理。问问圣保禄,我们所有的一切,有啊一样不是接受来的?既然一切都是接受来的,我本身又有什么好自夸的呢?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一点,便绝不会骄矜地将头抬得高高的。如果你够谦虚的话,那么赞誉或毁谤绝对奈何不了你,因为你有自知之明。你将不会因旁人的责斥而感到气馁,也不会因旁人称你为圣而自视甚高。
认识自我,使我们谦卑屈膝。
让我们活得有价值。
天主,让我们为那些在贫困与饥饿边缘挣扎的人服务。
天主,让我会宽恕他人,而不希求他人的宽恕;
了解旁人,而不希求被人了解;
爱人,而不渴望被爱。
因为,唯有忘我,才能爱人;
唯有原谅人,才能被人原谅;
唯有接近死亡,才有永生的觉醒。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玛5:3
孤狸有穴,天上的飞鸟有巢,但是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的确,耶稣自己以身作则,从生命的第一天开始,祂就一直在贫困中生活着。祂原是无所不有的,却使自己成为一无所有的。
真正贫穷的人是自由、快乐、无野心的。第三世界里的穷人可以教导我们何为满足,而这满足在西方的国家是有些欠缺的。告诉你一件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有一天风和几位修女到街上寻访生病和将死的人,我们几乎找到将近四十人。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病情不轻,于是我捧着她的手,试着慰解她。她虎弱地笑着对我说:“谢谢妳。”然后便死了。在我的感觉里,她在死前只想要给我些什么,而不是要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如果我是她的话,我会做什么呢?我一定会说:“我要死了,我好饿呀!替我叫个医生,唤个神父吧!任何人都可以。”然而那位妇人却做得如此美妙,她关心我比我对她还甚。
他是个年近七岁的小男孩,被带至我们在郝拉(Howrah)的收容所时已奄奄一息了;但是经地简单的料理后,他很快地复原了,成了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我们尚未替他找到更好的安身之处前,我常看见他在收容所内四处玩耍;在我停留的那几天里,看到他总随身带着一个廉价的小皮球。那个球是他的圣诞礼物,也是他所穿的衣服之外的唯一所有。有天傍晚,他上到屋顶阳台,手中握着那个从屋顶往下望,我看到了个年纪稍大,有点智障的男孩抓起了球,在那小男孩到过前,把球丢到墙外。这个小男孩很快地翻出墙去捡球,可是却没有找着;他仰起头看了看我,我心想,这事为他而言可真是个悲剧。然而他做了个不介意的姿势,翻回墙内,三步併两步地哼着歌,不在意地跑开了。我独自留在阳台上沉思着神贫的问题,想着福音里的真福八端,究竟何人富有,何人穷困?
或许我有些傻,但是这些年来和极度贫困的人接触后,我开始坚信,最大的痛苦并不在加尔各答、商棉、萨尔瓦多或西伯利亚。在这些地方,了不起只是饥饿的肚子、有病的身体和破旧不堪的屋子罢了!我们若不能察觉这些地方的人们,在心灵和精神上其实是富足的话,便犯了莫大的错误。事实上最令我担心害怕的,还是世界上其他地方那些住得好。吃得好,并且接受好教育的人们的心智不健康和精神萎靡的问题。
富有,并不是一项罪过。某些人能过好日子,一定是有原因的,他们一定曾努力工作过。但是,我告诉你,这往往导致贪婪,而罪恶便是由此而产生的。富裕是天主所赐,因此我们的责任是将财富分施给不足的人。不久前,有位印度绅士被人问及:“何谓基督徒?”他以简单的话语回答道:“基督徒就是给予、施舍。”他对了!天主爱了这个世界,所以把祂的儿子给了我们——一个伟大的施舍。人子本是富有的,但祂却为了你和我而成为贫穷的。祂将自己完全地奉献了,那还不够,祂还要给得更多——祂要给我们机会,让我们对祂有所施舍。所以祂使自己成为饥饿、贫穷、赤身的,好让我们对祂有所施舍。
千万不要以为散了钱财就是做到了施舍。散财毕竟是不够的,因为可怜的人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双手去服侍他们,我们的心去爱他们。让我们给予吧!不只是由所拥有的丰盈中给,而是挖掏成空,让我们为了祂而一贫如洗吧!
上主,每当我诚实面对自己时,我便了解到,我之所以爱人是因为我在所爱的人身上找到了自己。上主,求祢将我从自我中释放出来吧!
上主,每当我诚实面对自己时,我便了解到,我之所以尽量的给予是因为我知道在给予时,收获最多的还是自己。上主,求祢将我从自我中释放出来吧!
上主,每当我诚实面对自己时,我便了解到,我以为自己是贫穷、谦卑的,但事实上我却是充满骄傲和嫉妒的。上主,求祢将我从自我中释放出来吧!
还有,上主,当尘世间的一切显得似乎与天堂一般美好时,求祢让除了祢以外,不要满足于任何事物。
然后对多默说:“把你的指头伸到这里来,看看我的手吧!并伸过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膀,不要作无信的人,但要作个有信德的人。”
——若20:27
我要你们实地和穷人相处,并去了解他们,我们并不是社会工作者,而是世界中的静观者。当我们为贫穷人中的贫穷人服务时,其实我们就在触摸着耶稣。
穷苦人实在不需要我们的言语,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行动。我并不是一个分析社会体系、经济现象,和各种意识形态的人。我想我的圣召就是为穷人服务。旁人曾告诉我无数次,不应把鱼送人吃,而该送钓杆给他们,好让他们自己钓鱼。但是,我的天主啊!那些人常常连钓鱼的力气都没有,给了他们鱼,能帮助他们恢复体力好第二天去钓鱼啊!在这世界上,有人为正义、人权而奋斗挣扎,也有人试着要改变整个的社会体系。我们意不在此,我们每天只是和那些连片面包都没有的人接触。我们的使命是个别地而非集体地面对问题。我们顾及的是个人,而非群体。我们所寻求的人,是当耶稣基督说“我饿,我病”时,所认同的那些人。所谓面对贫穷的问题,并不是指看本书、到贫民窟走一趟,或是分析一下问题的好、坏;而是要浸入贫穷、活出贫穷、分担贫穷。
有个女孩自外地来加入我们仁爱传教修女会。我们的规则是新进者得先到垂死之家工作。我告诉这个女孩:“妳在弥撒圣祭中看到神父如何以爱和关怀碰触耶稣圣体,当妳到垂死之家工作时也秉持相同的态度吧,因为就在我们穷人的破烂体上,妳看到同样的耶稣。”她与旁人一块儿去了。三个小时之后,这位新来的女孩回来了,脸上带着灿然的微笑说:“姆姆,我触摸了基督的身体达三个小时呢。”我问道:“怎么碰触呢?”她回答说:“当我们到那儿时,他们带了一个人来,这个人跌进了废水沟,在沟底呆了好一会儿,身上满是伤痕、污泥和蛆虫,我替他洗净了身体,并且知道我正在碰触基督的身体。”
相信基督就临在我们近人中,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有谁愿意相信基督临于那些令人生厌的人中呢?他们或形体丑陋,或心灵贫乏,或与我们的心智程度相去千里。按理性,这件事是那么地令人无法理解,令人怀疑。在面对如此的怀疑时,有件事可令我们稍加安慰,那就是在两千年前,复活的基督也同样的遭到怀疑、不信。处理这种不信的方法就是邀请人以手触摸,而这项邀请直到今天还是可行。如果我们真的去触摸各种不同形式的贫穷,那么我们的心灵也将为信仰的恩宠所碰触。
死而复活并带给人类信仰及永生的主基督,请赐我意志力,使我在不愿意时还能出救援的手;请赐我爱,使我在被拒绝时还能安慰人;请赐我恩宠,使我在黑暗中还能明视;请赐我信德,使我怀疑时还能坚信。
耶稣——我的病人
亲爱的主,愿我能在今天和每一天,在病患身上看到祢,在看护他们时照顾祢。虽然祢将自己藏在那些尖酸刻薄、挑人毛病、不可理喻的人的可厌面具之后,但愿我仍能认出祢来,而对祢说:“耶稣,我的病人,能服侍祢是件多么甜美的事啊!”
上主,请赐我信德,让我看到祢的临在,如此看到祢的临在,如此我的工作才不会了无生趣。请让我在为贫穷的受苦者服务时,发现新的乐趣。
我所挚爱的病患,当你化身为基督时,是多么地与我亲近,而能为你服务为我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工作啊!
亲爱的主,让我衷心珍惜我工作的尊贵性,千万别让我以冷淡、不慈善、不耐烦的态度而玷污了它。
还有,主耶稣,当祢屈尊为我的病人时,请原谅我的服侍不周,只求祢看我在祢的每一位病人身上爱祢和服侍祢的心意。
上主,请增强我的信德,请祝福我的工作,从现在直到永远,阿们。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
——若15:5
若望福音北弟十五章引领我们接近基督。我认为圣若望的这一章正道出我们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境况,葡萄树的枝条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天父,身为园丁,必须修剪枝条,枝条才能结出许多果实,而这些被我们带到世界的果实——天父的爱(正如父爱了我,同样我也爱了你们)和喜乐(存在我内,好使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内),是多么美丽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枝条。
上回我在罗马时,想给初学修女们一些指导,于是我想到了这一章,我认为这章最能帮助我们了解,我们与耶稣还有耶稣与我们的关系。当那些年轻的修女们注视葡萄树与枝条的接合处时,却先我而注意到接合处的扎实坚固——好像葡萄树害怕某些或某些人会把枝条从它身上扯掉似的。
修女们指给我看的另一点,是我们无法在葡萄树本身找到果实,所有的果实都长在枝条上。然后她们告诉我说。耶稣是如何的谦虚啊,他让枝条去结果实。这也就是他为何如此注意葡萄树与葡萄枝的接合处的成长——为了使枝条能结出果实,他让每一接合处都变得很坚实,旁人非得用大力才能将它自葡萄树拆离。天父就是园丁,祂修剪枝条,使之结更多的果实,而枝条呢?则毫无条件的,甘心情愿的接受修剪。我们都知道修剪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命里,总会有遭受苦难的时候,每一次受苦受难都会让们与耶稣更亲近,这一次次的磨难就是他在我们身上精准与细腻的修剪!
我们每一位都是基督的合作者,都是葡萄树上的枝条;为祂的合作者意谓着什么呢?就是在祂的爱中生活,分享祂的喜乐,散播祂的慈善,并为祂的临在作见证。
让我们在我们的近人中,
也在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中,
为基督的爱、喜乐及慈善作有效的见证。
祂对我们的照顾是无穷无尽的,阿们。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为把平安带到地上,我来不是为带平安,而是带刀剑。
——玛10:34
追随基督的人势必会受到磨难的。你们以为我来,是为反平安带到地上的吗?不,我来是为带纷争与叛离。那些全心全意跟随耶稣的人,必遭世俗人的大相迳庭。受屈辱、乏人欣赏、遭批评——我们必须记得那些被耶稣治愈或宽恕的人,到头来却背叛和出卖了祂。
失败不是什么,而是耶稣的亲吻。在处境艰难,面对异议时,还是心怀宽厚,慈悲为怀吧!看基督对犹达斯是多么慈悲,这人得到那么多丰厚的关爱,却还是出卖了他的主人;而他的主人呢,则一直保持缄默,并不将他的背叛告诉旁人。其实耶稣可以轻而易举在大庭广众之前揭发犹达斯的隐私与企图,但是祂并没有这么做,祂还是慈悲宽厚地称他为朋友,丝毫不责怪他。如果当年犹达斯能像伯多禄一样,正视耶稣的双眼,那么今天他便会被视为天主之友了。耶稣永远心怀慈悲!
耶稣藉自己的苦难教导我们如何在爱中宽恕,在谦卑中释放,所以让我们审视自己的心灵,看看它是否还因无法宽恕而隐隐作痛,因无法释放而愁苦不堪。
如果我们坚忍到底,也必与祂一同为王。
——弟后2:12
今日,这世界就好像一座开放的加尔瓦略山,是一处充满苦难的场所。心灵和身体上的苦难到处都是。痛苦、忧伤、煎熬一定会在你的生命里出现的,但是千万要记住,它们都是耶稣的吻——是一些记号,指出你正与祂如此接近,所以祂能够吻你。就把它们当作祂的礼物般接受吧——一切都为了耶稣。实际上我们今天正在重新体验基督当年所受的苦难,因此当耶稣伤痕累累、充满苦痛地进入你的生命时,接受祂吧。
圣神能否将爱、和平以及喜悦灌注到我们的心中,全看我们是否已涤除了心中的怠惰、虚荣、愤怒和野心,也看我们是否愿意背负基督的十字架。
如果不承担苦难,那么我们的工作只是社会福利工作罢了;而不是耶稣基督的工作,更不是参与救赎的工程。耶稣降生成人,体验了和我们一样的孤独、苦难和死亡;祂以分享我们生命的一切状况来帮助我们,祂承担起这一切,并将之带到最暗的黑夜里。唯有成为我们中间的一位,祂才能救赎我们。我们也是如此,唯有在与贫穷人同在时,我们才能分担他们物质上及心灵上的贫乏,而真正地救赎他们,这就是将天主带入他们的生命里,也是将他们引领至天主。
受苦本身并不算什么,但是为了分担基督的苦难而受苦,则是一个神妙的恩赐。能够分担基督的苦难,可说是最美妙的恩赐了。是的,这是爱的恩赐,也是爱的记号,因为天主为了爱我们,而让自己的独生子为我们而死。基督为我们彰显出,最大的恩赐就是爱;因了爱,祂担负起人类的罪过,牺牲奉献自己。
承受苦难时,若能想到耶稣基督所受的苦,便会心存喜悦。请记住,基督的苦难是以复活的喜悦作结束的;因此当你心中感到基督的苦难时,总要想到复活即将来临——复活的喜悦终要随着黎明而至。切勿让哀愁佔据了你的心,而忘却了基督复活的喜悦。
我在许多地方发现祢,主耶稣,在旷野的极端宁静中,在空寂教堂的阴暗圣体柜中,在一群敬爱你而以赞美诗与爱充满教堂的人们的心灵合一中,我感觉到了祢的临在。
我在喜悦中找到了祢。在受苦时,我也找到了祢;任何一种苦痛,就好像是钟声召唤着天主的新娘必须祈祷。
当十字架的阴影出现时,灵魂内敛,忘却一切苦楚,只看到祢,和祢谈话。主,是祢,是祢来和我相会,我回答道:“我在这儿,主啊,我曾寻找祢,我曾渴望祢……”在这样的会合时,灵魂不再感到苦痛,反而欢欣于得到祢的爱,全然被祢充满,与祢合一。我在祢内,祢在我内,我们合而为一。
于是,当我再次睁开眼注视我的生命时,我以往的生命显得不甚真实,因为如今我已被祢神圣的力量所充满,愿追随祢的道路。
主耶稣,我在他人巨大苦痛中找到了祢,在那些为苦难所袭击,却仍能以喜悦之心去接纳的人们身上看到了祢。主,我在那些自身有痛苦,却将之转化成对旁人无私的关爱的人们的言语中听到了祢。
然而,我往往在自己无关紧要的苦痛与微不足道的忧愁中无法找到祢,在尘世的忙碌与疲惫中失去了对祢伟大救赎工程的热情;因此,复活的喜乐生命也就在自我的顾虑中隐没了。
主,我信,请补助我的无信!
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
——玛28:20
在这世界中实在有许多苦痛,多得不胜枚举。我认为物质方面的痛苦不外是饥饿、无家可归和疾病緾身等,事实上最大的苦痛还是孤寂、感觉不为人爱,和无依无靠。我愈来愈坚信,不为人所关爱,是人类所能经验到的最恶劣的一种疾病。今天,我们已有医药可治疗麻疯病,所以麻疯病患者可被治愈。有治愈肺结核的药,所以肺结核患者可被治愈。所有的疾病,现在几乎都有医药和方法可对付,然而不被人要、不为人所关爱,至今仍无法治疗;除非有人愿以双手服侍,愿以充满爱的心去爱,我不认为这可怕的疾病有可治的一天。
让我们回想基督所说的话:“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耶稣一人饰两角。一方面祂是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祂是给予帮助的人。祂曾说:“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这就是说,那些孤单寂寞的人实在不需要感到他们完全地被遗弃的;而那些将爱施予孤单寂寞者的人,则成了实现基督的诺言的工具,他们与基督之爱合而为一。
当我们看望和照顾我们的邻人。病人与孤独的人时,主耶稣是一直临在我们中间的,其实基督在我们内或在旁人身上都可找到。
我主,衣将生病或者给我……
我感到我的心中充满一股想要救赎这世界的热情。
我主,我爱每一个生病或孤独的人……
我感到我的心中充满一股想要救赎这世界的热情。
我的主,让我在这世界里,成为祢爱的记号;让我成为祢的双臂,拥揽孤独的人,而将这孤寂的世界转变成爱的世界。
与孤独的人来往,重要的是要有随时与他们同在的精神,也就是说,你要倾听他们,给他们善意的微笑,真正地陪伴那些你所遇到的人。
经常,我们知道有些人很孤独,我们看得出他们有多么寂寞无助,我们也在他们身上瞥见了基督,然而我们却未能伸出爱的援手。
我们或许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所困,或许太羞怯、太保守、太缺乏信心,因此觉得不容易表达爱。的确,如果我们逼迫自己去表达爱,反而会觉得自己不够真诚。那么就让我们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承认自己是祂不完美的工具吧!同时也祈求祂不顾我们的缺点,而在祂的计划中善加利用我们。
来吧!圣神,
赏赐我们平安、温暖的心,
让穷苦的人在此憩息!
来吧!圣神,
来帮助我们彼此为伴!
你们在主内应当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应当喜乐。
——斐4:4
愿复活的耶稣基督的喜乐注入我们的心灵内。天使在白冷城说:“喜乐!”在耶稣的一生中祂总是将喜乐与祂的门徒们分享,“我的喜乐将在你们内”。为初期的基督徒而言,喜乐便是他们的口令。圣保禄宗徒不断地重复说:“你们在主内应当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应当喜乐。”为回报受洗的伟大恩宠,有受洗时,神父每每对新的教友说:“愿你以喜乐的心为教会服务。”喜乐不仅是一种在为天主与人灵服务时的情绪而已。事实上,它是难以得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努力去得到它,并使它在我们心中成长的原因。
喜乐,是祈祷;喜乐是力量;喜乐是爱;喜乐,是你可用以捕捉灵魂之爱的网。
圣保禄宗徒说:“每人照心中所酌量的捐助,不要心痛,也不要勉强,因为天主爱乐捐的人。”祂赏给乐善好施者最多。当你在工作上遭遇了困难,而仍能以喜乐之心去接受那些困难,甚至报以微笑;那么旁人便会从这事或其他的事上看到你的善功,进而归光荣于我们天上的父。表达你对天主和他人心存感谢的最佳方法,就是以喜乐之心接纳每一件事。一颗喜乐的心,便是一颗为燃烧的心的自然结果。
一个快乐的修道者,有如团体是的太阳。快乐,也是一个人慷慨大度的标记,它有如一块罩布般,遮掩住生活中的所有痛苦牺牲。那些拥有快乐恩赐的人,将会到达完美的高峰。
要知道那些生病和受苦的人,往往把我们当成安慰和呵护的天使。为什么我们在贫民窟的工作会受到天主的祝福?并不是因为某些工作者有良善的本质,而是某些修女所展现出的快乐。我们的信仰,让我们体认到自己是天主的子女,而世界上其他的人却没有这信仰,特别是那些居住在贫民窟的人们。我们的喜乐是向这世界宣告基督精神的最有效方法。如果我们身为修女的并不喜乐,那么我们的生命究竟如何呢?只不过是苦役罢了,我们只能辛苦的工作,却不能吸引任何人。
喜乐,从眼中流露,从言谈与行走中表达。它绝不可能紧紧地被关在我们内。当人们自你的眼中看到那恒常的喜乐时,他们便了解到他们自己是天主所爱的子女。试想一位修女愁容满面,蹈着犹疑的脚步到贫民窟去;她的出现对那些人会起什么样的反应呢?只不过是更多的沮丧、不乐罢了。
耶稣在白冷城的诞生,带给这世界和每一个内心无比的喜乐。这同一位耶稣一次又一次地在我们领圣体、圣血之际,来到我们的心中;祂愿意给我们同样的喜乐与平安。愿祂的来临如祂所望地带给我们每一位平安与喜乐。让我们同声为这样的恩宠能来到我们的心中、团体和教会而祈祷。
要认识贫穷的人,我们必须先知道什么是贫穷。
要爱贫穷的人,我们必须全心去爱,直到因爱成伤。
要为贫穷的人服务,我们必须尽心尽力,不求回报。
让我们藉着代祷彼此帮助——愿我们能以喜乐的心去接受天主的恩赐,成为祂的合作者。
天主,我们渴望永恒,我们为终将逝去的事物而悲哀。
请永远提醒我们,喜乐的彩虹总是在人类哀戚的泪珠之后出现;
愿我们爱恋永恒,而在万事中发现喜乐。
便生了她的头胎男儿,用襁褓裹起,放在马槽里,因为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
——路2:7
每当耶稣想向我们证实祂的爱时,总是被我们给回绝了。在祂诞生前,祂的父母曾要拥有一个简单的居住之所,然而却无处容纳他们。基督在圣诞节时以一个小婴儿的模样降临了,弱小而无助,只渴望爱的庇护。我们准备好接纳祂了吗?你我的家中可有和谐与爱的气氛?
今天这世界上充满了问题,我认为大部分的问题是起自于家庭的。因为没有和平,所以这世界正受着无限的苦难。而这世界之所以没有和平,是因为家庭内没有平安;我们有多少破碎的家庭啊!我们必须使我们的家庭成为慈爱与宽恕之所在,如此才能带来平安。
将你的家成为另一个由爱、平安、喜乐和团结所组成的纳匝肋,因为爱起自家中。你必须以此为始,而将你的家成为炽燃的爱的中心。你必须使你自己成为你的妻子、妳的丈夫、你的孩子、你的祖父母,和任何与你有关连的人的无尽喜乐的泉源。
你可知道你自己家里的穷人吗?或许就在你的家中有人正觉得寂寞、不被人要,和处处力不从心;或许正是妳的丈夫、你的妻子或你的孩子感到寂寞。你知道今天年老的人都到哪儿去了?他们都被放到老人院去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被需要,他们是别人的重负。记得不久前,我曾访问过一所非常不错的老人之家。那儿差不多有四十位老人,每人不缺任何东西;可是他们却不断地朝门口张望。没有人脸上有些微笑容。于是我问负责的修女:“修女们,为什么这些人的脸上上点微笑都没有呢?为什么他们全都朝着门口张望呢?”这位修女很巧妙地回答我,告诉了我实情:“每天都是如此呢,他们渴望有人来探访他们。”这就是最大的贫穷。
记得有一次,我自垃圾堆捡到一位妇女,我知道她将死亡。于是我把她带回修道院。她不住地重复着说:“是我儿子把我弄成这样子的。”她从不说:“我好饿啊!”或是:“我要死了啊!”或是:“我好痛苦啊!”她只是不停地说:“是我儿子把我弄成这个样子的。”我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劝服她在死以前说:“我原谅我的儿子。”
家,是母亲所在之处。有回,我在街上捡了一个小男孩,把他带回我们的儿童之家,为他洗了澡,穿上干净的衣服等等,可是没想到这孩子竟于一天之后逃跑了。他被人找到了给带回来,可是又跑了。于是我对修女们说:“请盯着这孩子,妳们中的一位特别看着他;若他再逃跑,可千万看他到底跑到哪儿去。”这孩子第三次又逃跑了。就在一棵树下,站着他的母亲,正在由两块石头所架着的小瓦盆里煮着那些她自垃圾堆中拾回的食物。那位跟踪的修女问小男孩说:“你为何从我们的儿童之家逃走呢?”小男孩答道:“这儿才是我的家啊,因为我的妈妈在这儿。”
母亲所在处,就是家。那些自垃圾堆中捡回的食物也是好的,因为母亲亲自煮了它。只有母亲才会亲拥自己的孩子。想念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也同样地热爱自己的母亲。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彼此互相微笑吧!这并不总是容易的,有些时候,我发现对我的修女们微笑很困难,但我们必须祈求能做到这点。祈祷起自家中,一个彼此一起祈祷的家庭,是永不分散的。我们必须先把耶稣迎接到我们家,然后才能把祂带给其他人。
每当你对你的兄弟姊妹微笑,并对他们伸出援手时;每当你保持沉默专心聆听旁人的倾诉时;每当你对受压迫者表示支持时;每当你对那些在物质上、精神上或心灵上有所欠缺的人寄予希望时;每当你谦虚反省而了解到自身能力的有限和软弱时,圣诞节便在你左右了。
每当你让天主经由你而去爱别人,那就是圣诞节了。
让我们祈求天主,求祂使我们能在圣诞节时,不以马槽般冰冷的心,而是以一颗充满谦虚和爱的心,以一颗彼此关爱而温暖的心去迎接耶稣。
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名叫曼备的女人,把耶稣接到家中,她有一个妹妹,名叫玛利亚,坐在主的脚前听祂讲话。曼德为伺候耶稣,忙碌不已,便上前来说:“主!我的妹妹丢下我一个人伺候,祢不介意吗?请叫她来帮助我吧!”主回答她说:“曼德!曼德!妳为了许多事操心忙碌,其实需要的惟有一件。玛利亚选择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从她夺去的。”
——路10:38-42
今天,我们忙得甚至连彼此注视、谈话和相互陪伴的时间都没有了;至于陪伴我们的孩子和配偶的时间,更是一点也榨不出来。就这样,我们愈来愈疏于联络了。这世界渴求温柔与良善。由于每一个人都如此汲汲营营,如此忙碌无比,所以世上的人都陷在爱的饥渴之中。
德蕾莎修女说,我们必须找时间,必须腾出时间在祈祷中与上主同在。她同时也指导我们在工作中祈祷。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在经常性的繁忙生活中,为那些无私、忘我的爱的工作而付出时间;这也就是把祈祷与行动神秘地融合在一起。事实上,这只是个孰轻孰重的问题——不要让世俗的顾虑盤据心头,而要优先关注爱的行动。事事有时节,唯独爱却是四季皆可得的果实。因此,当别人需要我们的全心关注时,我们便应把个人手边的事放下,为爱而付出我们宝贵的时间。奇怪的是,一旦我们如此做了,往往在翌日回顾前一天的忙碌焦虑时,会发觉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平和充满心田。
上主自会调整我的步伐……我不必匆忙,
祂让我自活动中停下来,安歇片刻。
祂提供我宁静幽美的景象,让我重得平安愉快的心情;
祂引领我气定神闲地行事,平安是祂的良策。
虽然我每天有无数大小的事待处理,但我绝不烦躁,因为祂就在我左右。
祂的不变性和重要性使得我永保平衡,
祂在我心上敷以平静的油,好使我在烦恼时保持神清气爽。
我杯中喜悦之源,满溢不绝。
心情的和谐与工作的绩效,是我听任天主调整我步伐的结果。
我将居住在上主的殿堂里,直到永永远远。
可爱的诸位,既然天主这样爱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彼此相爱。从来没有人瞻仰过天主;如果我们彼此相爱,天主就存留在我们内,祂的爱在我们内才是圆满的。我们所以知道我们存留在祂内,祂存留在我们内,就是由于祂赐给了我们的圣神。
——若一4:11-13
基督徒的合一是很重要的,因为基督徒有如世界之光。如果我们是基督徒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肖似基督。甘地曾说过:“如果基督徒能够完全地、直正地过着基督徒的生活,那么在印度便不会有印度教徒了。”我们必须完全过着基督徒的生活,这是旁人对我们的期望。早期的基督徒为耶稣殉难,他们因为彼此相爱而为人所称道;而这世界再也没有比今天更需要爱了。
教会的合一常常被认为是教会领袖间的协调、修和的结果。然而我们若称自己为基督徒,且各自以效法基督为己任的话,怎么能不认同其他的基督徒,反而排斥他们呢?合一,有如慈善,必须以伟大的爱为基础,由开放、宽恕、体谅的行动开始做起——如果可能的话,应自家中开始。
当代世界有多少悲惨苦难在向你、我挑战,面对许多人类的不幸,我们不应再继续分裂下去了。我们已准备好将这分歧置于一旁,而将自己从彼此惧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吗?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时,去判断谁对谁错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寻求和好时,我们是否愿意学习将自己的优点贡献于人?学习接纳别人的优点,并如耶稣爱我们般去彼此相爱?
我们感谢祢,耶稣基督,因为天主教会是感恩祭的教会,这感恩祭植根于祢所说的话:“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因着感恩祭,祢的生命临在我们中。
我们感谢祢,耶稣基督,因为基督教会是圣言的教会,它不断地唤起福音的力量。
我们感谢祢,耶稣基督,因为希腊正教在它们的历史中,时常因着忠诚,而被带到爱的另一极端。
因此,基督,请教导我们各种不同的方法,好使我们能超越自我,而不再延缓、阻挠教会——那被安置在人类中间的无可取代的酵母——的修和。
天主,一切之父,祢要我们
将爱散布到受屈辱的穷人之间;
将喜乐散播到被贬抑的教会里;
将和好带给分裂中的人们——你恨子、母怨女、夫叛妻;
有信仰者对抗无信仰者;
基督徒不见容于基督徒。
祢为我们开启了这条路,
好使耶稣那受伤的身体——祢的教会,
能在穷人以及整个人类大家庭中发挥酵母的作用。
我对你们说:将有许多人从东方和西方来,同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国里一起坐席。
——玛8:11
我们的目标是将天主和祂的爱,带给贫穷人中的最贫穷者,不论他们的种族宗教信仰为何。我们分辨旁人的需要而施予帮助,端赖其需要的多寡而非信仰的有无。我们从不尝试要人改变宗教,而只是尽力在我们的工作中为天主爱的临在作见证;若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和无神论者,在亲眼目睹我们的工作之后,能变得比从前善良,便能使我们欣慰、满足了。在爱中成长,能使得他们更接近天主,而在祂的美善中认识祂。
每一个人都来自天主;而我们也知道天主如何爱我们。我的宗教就是我的所有,然而为其他的人而言,要看天主赐给他们的恩宠而定。天主自有方法在人们心中工作,我们实在不知道某些人与天主亲近的程度究竟如何,但是我们往往可以藉着观察他们的行为而得知他们是否听命于天主。不论你是印度教徒、回教徒或是基督徒,从你的生活方式便可看出你是否全属于祂。我们千万不可诅咒、评断或以言语伤人。或许有人从未听过基督教这名词。我们实在不知道天主以何种方法显现给这样一个灵魂和吸引这灵魂的,因此,我们凭什么批评任何人?
对于某些人而言,隶属于某一个教派是颇为重要的。如果他们认为这是通往天主的唯一方法,那么这也就是天主进入他们生命的方式。如果他们不知有任何其他的方式可接近天主,而对于自己的教会也没有任何疑虑的话,那么他们便不须要再藉着其他的教会去寻觅天主;而这便是他们得到救赎和天主进入他们生命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因天主的恩宠,想多了解天主、信仰和宗教的话,那么他便得寻寻觅觅,否则他便会觉得迷惘与失落。天主给每一个人机会,使人与祂面对面地接触,自由地决定接受祂或拒绝祂。
世人虽在外表、宗教、教育和地位上各不相同,但在某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需要被爱,也都渴求爱。你们在印度的街头上所看到的人们,多半在身体上感到饥饿;然而在伦敦或纽约的人们却有另一种饥渴。每一个人都需要被爱。
有些人称祂为大自在(Iśvara),有些人称祂为阿拉,有些人则仅仅唤祂为天主;但是我们都必须承认,就是祂使得我们能爱与被爱。爱,是最重要的,然而我们不能没有祈祷而去爱;因此不论我们属于什么宗教,都让我们同声祈祷!
不论一个人的信仰为何,得到天主的生命的方法却只有一个。
天主是一,人性是一,救赎是一;
而通往救赎的方法端赖此一灵魂是否渴望天主。
愿我绝不伤害任何生灵;
愿我绝不口吐虚言;
愿我绝不垂涎旁人的财富或妻子;
愿我永远啜饮满足的密浆;
愿我永怀对所人类的友善情谊;
愿我心中的同情之泉对烦恼忧伤的人们奔流;
愿我绝不对卑鄙的、品行不端的,和错走人生方向的人们发怒;
愿我能永远以平静的态度调节事情。
不论旁人誉我或损我;
不论财富近我或离我;
不论我活至百岁或在今日逝去;
不论旁人恐吓我或是以世间财富来引诱我;
在面对这一切可能之际,愿我的脚步永不偏离真理之道。
愿我的心不因喜悦而自满,不因痛苦而烦扰;
愿高山、茂林的凛然,奔流或火山的壮观,不会让我的心颤抖害怕;
愿我的心灵在坚信中成长,有如铁石般牢固,
在失去所愿之事物或接受不愿之事物时,展现出真正的道德力量;
愿这世上能有互动的爱;
愿困惑、犹疑停驻在远方;
愿无人说出刺耳、不悦之言;
愿所有的人都了解真理之律而默默地忍受一切,
即使面对悲愁痛苦也以喜悦之心去承受。
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给你们的,不像世界所赐的一样。
——若14:27
让我们感谢天主所赐给我们的礼物——平安,它提醒我们,在在受造之初是在平安内生活的;它也提醒我们,耶稣曾清楚地宣称祂要为我们带来好消息。这个好消息就是:良善的人将享有平安,而这也正是所有的人都向往的——心灵的平安。
让我们如基督一样,将祂的平安散布到全世界。基督一生行善,从未受法利塞人、憎恨祂的人,及那些想破坏祂的天父的工作的人们的影响,而停止祂的慈善行为。纽曼枢机曾写道:“请助我将你的芬芳散布到我所至的每一角落——让我不以言语但以行动传扬祢。”我们的爱的行动不是别的,正是把平安带给别人。
让我们不以炸弹和枪支去征服这世界,而以爱与怜悯来抚平这世界的纷争。平安自微笑开始——在一天之内对你实在不想以微笑相待的人微笑五次,为了平安而这么做!让我们散发出天主的平安,燃点起祂的光明;让我们扑灭人心中的憎恨扩贪欲!
我们无论在何处都会遇到障碍——这障碍存在于种族之间、阶级之间与宗教之间。在彼此互不了解的人之间,存在着铁一般的簾,冰一样的墙,和高险万丈的溪谷;另一头的人绝不关怀我们,而我们也认为愈少和他们打交道愈好。
耶稣来到了这样的一个世界,而且带来了一些不同的态度。祂并不介意人们所设定的无聊界限,祂只愿超越这些障碍,并彰显天主的无私之爱及关怀。无论人们居住在犹太或撒玛黎雅,无论他们在革黎斤山或在耶路撒冷朝拜天主,他们都具有同样的价值。耶稣来寻找和解救那些迷失的人,祂如牧羊人般照顾迷途的人,而迷途的人比比皆是。
我们从耶稣身上所学到的爱,是一种能跨越所有界限的爱,也是我们在教会历史中那些跟随主的脚步的圣者身上所发现的爱。
这分裂不安的世界需要什么?它需要基督徒跨越界限,不顾自己的地位与名望去满足邻人的要求。耶稣说:“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
正是这无边无界的关怀,这对人的价值的了解,和这治愈受伤者的渴望,推动人们去从事和平的工作——无论在何时、在何地、为何人。
请将我自死亡带回生命,自错误带至真理;
请将我自失望引向希望,自惧怕领向信任;
请将我自憎恨引至仁爱,自战争引向和平;
让平安充满我们的心、我们的世界,及我们的宇宙。
上主,让我做祢和平的工具,
在有憎恨处带进爱情;
有错误处带进宽恕的精神;
不和平处带进和谐;
有虚伪处带进真理;
在绝望处带进希望;
阴暗处带进光明;
在悲哀处带进喜乐。
我的心,静守于安宁中
一九九八年十月初版
一九九九年八月初版二刷
著 者:德蕾莎修女等
主 编 者:Kathryn Spink
译 者:唐 鸿
准 印 者:台北总教区总主教 狄 刚
出 版 者:光启出版社
地 址:台北市(100)辛亥路一段24号
邮政划拔:0768999-1(光启出版社)
登 记 证:行政院新闻局局版北市业字第94号
发 行 者:甘国栋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中文网址:http//www.tec.org.tw/kc
英文网址:http//www.tec.org.tw/English/kc
205217
ISBN 957-546-345-5
file:https://books.ziliaozhan.org/files/article/attachment/0/197/10294/15.rar(39K)
本网站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撤下。
版权所无,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