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礼仪问答
作者:巴博
一、天主教与礼仪
1、什么是天主教 2、中国天主教有何特点 3、什么是天主教礼仪 4、天主教礼仪的要素有哪些
5、礼仪的外在标记是怎样形成的 6、礼仪神工有何功效 7、《礼仪宪章》是什么 8、什么是礼仪改革
9、什么是礼仪多元化 IO、什么是礼仪本地化 11、“中国礼仪之争”是怎么回事 12、《圣事礼典》是什么
13、《礼仪手册》是什么      
二、弥撒礼仪
1、弥撒是什么 2、构成弥撒礼仪的要素有哪些 3、弥撒礼仪怎样举行 4、谁可以举行弥撒
5、弥撒圣祭中的职务怎样 6、举行弥撒用些什么圣器 7、举行弥撒的服饰怎样 8、举行弥撒的式样有哪些
9、大礼弥撒怎样举行 10、主教弥撒有何特点 11、何谓追思弥撒 12、什么是共祭弥撒
13、弥撒中的站、坐、跪有什么意思 14、应怎样参加弥撒    
三、圣事礼仪
1、圣事是什么 2、圣事有哪几件 3、谁可以施行圣事 4、领受圣事有什么规定
5、圣事有什么效果 6、圣洗圣事的仪式怎样 7、圣名是什么 8、谁可做代父代母
9、代洗有什么规矩 10、坚振圣事的仪式怎样 11、圣体圣事的仪式怎样 12、和好(告解)圣事的仪式怎样
13、什么是大赦 14、病人博油(终博)圣事的仪式怎样 15、圣秩(神品)圣事的仪式怎样 16、婚姻(婚配)圣事的仪式怎样
四、周年礼仪
1、什么是礼仪年 2、礼仪年的结构怎样组成 3、何谓主日 4、怎样过主日
5、每周各日的敬礼怎样 6、瞻礼是什么 7、瞻礼单是什么 8、什么是将临期
9、什么是圣诞期 10、怎样过圣诞节 11、什么是圣诞马棚、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卡 12、圣诞八日庆期怎样
13、什么是主显节 14、三个与圣诞节有关的庆节是什么 15、什么是四旬期 16、怎样举行圣灰礼仪
17、什么是小斋、大斋 18、怎样过圣技主日 19、什么是圣周 20、祝圣圣油弥撒礼仪怎样
21、什么是逾越节三日庆典 22、圣周四——主的晚餐弥撒礼仪怎样 23、圣周五——主受难日礼仪怎样 24、圣周六—一复活前夕守夜礼怎样
25、复活主日礼仪怎样 26、复活节八日庆期礼仪怎样 27、什么是复活期 28、耶稣升天瞻礼怎样
29、圣神降临瞻礼(五旬主日)怎样 30、什么叫常年期 31、常年期内主的庆节有哪些 33、教会对圣人圣女是如何确认的
34、圣母玛利亚的庆节有哪些 35、圣若瑟的瞻礼怎样 36、圣教会有哪些圣月 37、诸圣瞻礼指什么
38、追思已亡瞻礼怎样      
五、圣仪与祈祷
l、圣仪是什么 2、圣仪有哪些 3、侈女发愿仪式怎样 4、常见的降福仪式有哪些
5、怎样举行圣体降福 6、什么是拜圣体 7、祈祷是什么 8、什么是公共祈祷
9、公共祈祷的式样有哪些 10、什么是公诵经文 11、怎样念圣号经 12、怎样念早、晚课
13、“阿们”是什么意思 14、“阿来路亚”是什么意思 15、怎样念玫瑰经 16、什么是九日敬礼
17、什么是首六、首七 18、迎圣母的仪式怎样 19、怎样拜苦路 20、怎样做默想
21、怎样举行避静神工 22、天主教的殡葬仪式怎样    
六、其他
1、天主教内各级成员的组成怎样 2、平信徒与堂区神父之间的日常礼仪如何 3、平信徒、神父在遇到主教时的礼仪如何 4、平信徒与神职人员的服饰有何要求
5、对天主教徒一般怎样称呼 6、天主教的教堂怎样 7、教友在教堂内的仪态有何要求 8、非天主教徒到教堂里应注意些什么
9、非天主教徒与天主教徒在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 10、常见的天主教标志有哪些 11、天主教为何敬供圣像 12、天主教与艺术
一、天主教与礼仪 1、什么是天主教
    天主教亦称“公教”,其名称源自希腊文Katholikos,意思是“普世的”、“大公的”,所以被称为公教。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为区别于东正教及基督教各派别,又被称为“罗马公教”。罗马公教传入中国后,借用中国文化“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把所信之神称为“天主”,因而称所奉之教为“天主教”;天主教是罗马公教在中国的称呼。

    天主教信奉天主圣父、天主圣子(即耶稣基督)、天主圣神,并敬礼圣母玛利亚。其基本信

    条为:天主圣父化成天地万物,创造人类;天主圣子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并受难、复活、升天,世界末日将再次降临;天主圣神圣化人类;教会为耶稣基督所建立,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并有赦罪权;人的肉身将于世界末日复活接受基督的审判,善人得享永福,恶人要受永苦等等。

    天主教有严谨的组织体制,其领导中心为罗马教廷,首脑是教宗(教皇)。教宗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中世纪时,天主教是西欧各国占领导地位的宗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

    后,天主教加强了对海外的传教活动,向拉丁美洲和东方一些国家发展。天主教传人中国始于13世纪的元朝,元亡后暂时中断,16世纪(明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传入至今。天主教是当今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其信徒人数与世界人口增长同步,有时还略高于人口增长的速度。1999年《宗座年鉴》统计,到97年年底全世界共有信友10亿零50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17.3%;各大洲信友占本地区人口的比例为:美洲占62.9%,欧洲占4l.4%,大洋洲占27.5%,非洲占14.9%,亚洲占3%。
一、天主教与礼仪 2、中国天主教有何特点
    中国天主教是传入我国的罗马公教,其信仰、组织、教义及礼仪等与世界各国天主教相同或相近,这是共性;同时,它有与我国的民族、文化、国情、社会相结合、相适应的特点。1946年中国天主教建立了圣统制,全国设137个教区,分属20个总主教区,有300余万教友。1949年后,中国天主教逐步走上了本地化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与各国天主教平等友好,交流往来。目前,中国天主教有60多位主教、1100多位神父、1200多位修女、及400多万教友,有教堂5000余座。
一、天主教与礼仪 3、什么是天主教礼仪
    天主教是一个十分礼仪化的宗教。教会本身即是一个崇拜天主的、以典礼为生活中心的信仰团体。礼仪是教会向天主的公开及公共的敬礼,用以谐调天主与人、人与天主及教会间的关系。天主教认为,在礼仪中,教会联合信友经过基督虔诚地敬拜天父,同时天父也藉着基督圣化教会及信友;礼仪是基督的行为、也是教会的行为;通过礼仪,基督大司祭临在于教会内,继续同教会一起,并藉着教会,执行他的救世工程。梵二大公会议(1962年一1965年)颁布的《礼仪宪章》第7号上说:“礼仪实在应视为耶稣基督司祭职务的施行。它按照每个外形标记所指示的,一方面实现圣化作用,一方面由耶稣基督的奥体,包括首脑及其肢体,实行完整的公开敬礼。”
一、天主教与礼仪 4、天主教礼仪的要素有哪些
    天主教礼仪有四个要素:

    第一,礼仪是由不同的标记所组成的。标记包括参与者所取用的物品、所念的经文、所唱的圣歌,以及动作姿态等等。这些外在标记,一方面

    表达并实现对参与者的圣化工夫,另一方面表露出参礼者对天主的朝拜、赞颂、感谢、祈求等内在心愿。

    第二、透过种种外在标记,参与者向天主奉行敬礼。敬礼的举行者是基督奥体,是奥体的元首——耶稣与奥体的身体——教会联合起来举行的。它要求奥体的每个肢体——教友完整地、主动地、有意识地积极参与。这是礼仪本身的要求,也是信友藉洗礼而获得的权利和义务。所以,礼仪的举行是

    整个教会的行动。

    第三、公共的敬礼。礼仪是以整个教会的名义来举行的。它需要有教会认可的代表,就是有权的神职人员来主持,而且应按照教会当局批准的仪式来举行。所以,司祭举行礼仪时,不是以个人的名义,也不是用几个人、某一团体、某一地区的名义,他是代表整个教会——基督奥体的首领与肢体来举行的。

    第四、完整的敬礼。礼仪神工是完整无缺的。在礼仪中,教会通过基督向永生之父呈奉敬礼,完善地光荣天主,使人圣化。(礼仪宪章7)礼仪神工是非常慎重的事,教会对礼仪格外珍惜,并特别加以维护。“一切礼仪行为,因为是基督司祭.及其身体——教会的工程,就是最卓越的神圣行为,教会的任何其他行为,都不能以同等名义,和礼仪的效用相比。”(礼仪宪章7)
一、天主教与礼仪 5、礼仪的外在标记是怎样形成的
    礼仪所用的外在标记,一部分是由耶稣基督自己选择的,大部分是由教会从不同的源流取得而规定的。比方,在罗马教会的礼仪中,有一部分动作是由圣经来的,像覆手、请安、嘘气、举目向天、抬起双手等。此外,有不少身体姿态,是由犹太或罗马人的习俗来的,如站立表示尊敬、祈祷、等待,俯首表示祈祷者的谦逊和恭敬等。除了这些动作和姿势外,还有一些动作是由教会的习惯来的,像用划十字圣号祝福人、物等。也有一些动作是教会取自历史中某些人的做法,如圣体降福时,主礼者把双手藏在披肩下,举起“圣体光”,这是古时宫廷中,属下在上司前的一种恭敬做法。既然礼仪的标记是由不同方面而来的,说明地方教会可以加入一些适合本地区的标记,或取消、修改某些不合宜的标记。
一、天主教与礼仪 6、礼仪神工有何功效
    关于礼仪神工的功效,梵二大公会议《礼仪宪章》第lO号说:“从礼仪中,尤其从圣体中,就如从泉源里,为我们流出恩宠,并以极大的效力,得以使人在基督内圣化,使天主受光荣,这正是教会其他一切工作所追求的目的。”第7号说:“在完善的光荣天主,使人圣化,如此伟大的工程内,基督便无时不与教会结合,因为教会乃基督的圣爱净配,称呼他为自己的主,并且通过他向永生之父呈奉献礼。”以上两段话可以概括为,礼仪的功效是光荣天主和圣化人灵。按地位说,光荣天主为先,因为天主高于一切,追求他的光荣应在一切之上。但事实上,光荣天主和人的圣化常是连在一起的。因为谁光荣天主,一定圣化、成全自己;而人圣化、成全自己,自然也光荣天主。若具体一点讲礼仪神工的功效,应该说不同的礼仪有不同的功能。在礼仪中,最中心、最重要的是感恩祭和圣体圣事,然后是其他的圣事;此外,有教会制定的神圣日课和各种圣仪。这些礼仪神工组成了教会灵修生活中的圣化的泉源,它们比信友个人所选择的热心善工更高贵、更重要。
一、天主教与礼仪 7、《礼仪宪章》是什么
    《礼仪宪章》是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于1963年12月4日颁布的关于礼仪改革的指导性牧民文件。它不但是梵二公会议颁布的第一个文件,而且是对教会信仰生活影响较大的文件之一。《礼仪宪章》除“绪言”外,分为七章:第一章、整顿及发扬礼仪的总则;第二章、论至圣圣体奥迹;第三章、论其他圣事及圣仪;第四章、论神圣日课;第五章、论礼仪年度;第六章、论圣乐;第七章、论宗教艺术与敬礼用具。此外,还附有“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对修改日历的声明”。

    《礼仪宪章》肯定“基督常与其教会同在,尤其临在于礼仪中,在弥撒圣祭中,他一方面临在司祭之身……另一方面更临在于圣体形像之内,他以其德能临在于圣事内”(第7号);指出“牧灵者应该注意,使在礼仪行为中,不仅为有效及合法举行而遵守法律,而且要使信友有意识地、主动地、完整地参与礼仪”(第1l号);强调“在弥撒内或行圣事时,或在礼仪的其他部分,使用本地语言,多次为民众很有益处,可准予广泛的使用”(第36号);提出“在礼仪中,教会无意强行严格一致的格式……在各民族的风俗中,只要不是和迷信错误无法分解者,教会都惠予衡量,并且尽可能保存其完整无损”(第37号)。宪章对整顿礼仪、促进礼仪牧灵活动等做了阐述,并就弥撒及圣事的修订提出了原则。

    《礼仪宪章》颁布后,天主教的礼仪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平信徒对礼仪的参与及本地语言和礼节的使用。
一、天主教与礼仪 8、什么是礼仪改革
    圣教会自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1962年一1965年)起正式对礼仪进行改革,其目的在于重振礼仪以使之更加符合早期教会传统,而且更加适应现代教友生活。改革的内容包括简化礼仪,修订礼典、经文和重新培训神职人员与平信徒。礼仪改革虽早在19世纪已有先声,但实际改革却起步于1951年与1955年对复活节前一周礼仪的改革,而正式、全面、系统的改革则开始于梵二公会议。

    梵二公会议通过的《礼仪宪章》第50—57号具体列出了改革的项目:①、礼节要简化,重复或无用的该除去,适宜或需要的传统礼节应恢复;②、圣经宣讲增长和更丰富多元化;③、讲道该沿自圣经及庆节,并针对信友生活之需要;④、恢复信友祷文,并指出其主要意向;⑤、更广泛地采用方言;⑥、为更完善参与弥撒,宜领同一弥撒祝圣的圣体,并兼领圣血;⑦、圣道礼仪为不可少之部分;⑧、增加共祭的机会等。此外,《礼仪宪章》还提出了改革的几项大原则:①、经文与礼仪应清楚表示出所庆祝的奥迹,使信友能圆满地、积极地以团体形式举行庆典(第21号);②、适应各地方的习俗(第37号);③、礼仪的举行应该让团体中每一分子各按其身份和职位参与。(第28号);④、积极参与包括:对答、咏唱、体态、仪式和静默等(第30号);⑤、仪式不可太繁复,要容易明了(第34号)。大公会议要求全部改革于70年代完成。为具体实施改革,教会设立了“礼仪宪章执行委员会”,在七年间下发了五十多个文件:有推出新的经文和礼节,有普遍的指示,也有理论性的指导;到1970年,《弥撒经书》出版。

    中国天主教的礼仪改革开始于80年代初,现已普遍举行新礼中文弥撒。
一、天主教与礼仪 9、什么是礼仪多元化
    礼仪多元化是指在一个教会内有多种礼仪。圣教会庆祝的奥迹固然是相同的,但用来庆祝的礼仪却可以有所不同。新编《天主教教理》说:“教会现行的礼仪传统,有拉丁礼、拜占庭礼、科普特礼、叙利亚礼、亚美尼亚礼、马洛尼礼和加色丁礼。”(第1203号)“不同的礼仪的产生原来是为了配合教会的使命。教会进入一个地理与文化区域,便采用有这个区域特色的仪式举行礼仪。同样的特色也显示在‘信德道理’的传授、礼仪象征、信友团体组织、奥迹的解释和圣德的表现等方面。这样,教会传到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扎了根,基督、万民的真光和救恩便藉着教会的礼仪生活发显在这个地方的人民和文化中。教会是大公至一的,它能够净化所有文化并吸收其精粹。”(第1202号)再者,“基督奥迹高深莫测,任何礼仪都不能把它完全表达出来。……不同礼仪的产生和发展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各地教会在信仰和圣事的共融中举行礼仪,仪式上的差异不但无损于它们对共同的传统和使命的忠诚,而且更能充实它们各自的经验。”(第1201号)为此,梵二大公会议《礼仪宪章》第4号指出:“神圣公会议,忠于传统,郑重声明,慈母圣教会以同等的权利和地位,看待所有合法认可的礼仪,愿其保存于后世,并能全面发展。”
一、天主教与礼仪 IO、什么是礼仪本地化
    礼仪本地化是说天主教的礼仪应该符合本地的文化,采用有本地特色的礼节和仪式来举行礼仪。梵二大《礼仪宪章》第37号说:“教会培养发展各民族的精神优长与天赋;在各民族的风俗中,只要不是和迷信错误无法分解者,教会都惠予衡量,并且尽可能保存其完整无损,甚至如果符合真正礼仪精神的条件,教会有时也采纳在礼仪中。”

    事实上,在教会的历史中,礼仪早已不断地本地化,比方1570年脱利腾大公会议后的《罗马弥撒经书》,就是积累了当时的西方教会文化,特别是结合了德、法的教会传统。然而,经过了四百年的岁月,社会文化生活改变了,故梵二公会议《礼仪宪章》第21—25号要求去芜存菁.提供一个简扼的礼仪蓝本给今日各地方教会作礼仪本地化之用。《礼仪宪章》在第37—39号既肯定了礼仪的多元化,又说明了以“罗马礼书”为基础蓝本来发展本地礼仪。就是说,在非洲可以有非洲化的“罗马礼”;亚洲可以有印度化的“罗马礼”、中国化的“罗马礼”,等等。作为教会传统的“罗马礼”,为地方教会只是作为提供礼仪传统的基础,给各地方教会发展本地礼仪,而不是一个局限。

    新编《天主教教理》在谈到礼仪本地化时说:“举行礼仪要符合不同民族的特性与文化。要把基督的奥迹启示给普世万民,使他们服从信德,便要在所有的文化中宣扬它、庆祝它、实践它。可见,基督的奥迹并不抹杀不同的文化,却能弥补它们的缺陷,使它们达到完满。当不同的文化被基督接纳并改化之后,许多天主的子女便可以在同一圣神的领导下,来到天主圣父前用各自固有的文化光荣赞颂他。”(第1204号)
一、天主教与礼仪 11、“中国礼仪之争”是怎么回事
    17世纪上半叶到18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教的天主教各修会主要有耶稣会、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各修会对中国传统礼仪采取的态度不同,因而发生了争论。这些争论后来上诉于罗马教宗,又导致了罗马教廷与康熙皇帝的对抗。这一事件在中国天主教史上被称为“中国礼仪之争”。

    耶稣会一直坚持适应中国国情的传教方针,允许中国教友保留祀孔祭祖和其它习俗。后来的多明我会、方济各会认为祀孔祭祖是异端,不能宽容,并提出“维护天主教的纯洁”而抨击耶稣会。1643年多明我会派黎玉范到罗马教廷,对耶稣会提出17条指控。1645年教意诺增爵(亦译英诺森)十世批准多明我会的指控,禁止中国教徒祀孔祭祖。耶稣会派卫匡国赴罗马申诉。1656年教宗亚历山大七世同意耶稣会的方针,多明我会等不服。1669年教宗格来孟(亦译克雷芒)九世指示前两决定均有效,双方可按实际环境灵活遵守。

    从1700年起,争论发展为教宗与清朝皇帝的公开冲突。该年康熙帝声明,祀孔祭祖系中国习俗,不含宗教意义。1704年教宗坚持严禁中国教友行中国礼仪,派铎罗于次年到中国解决纷争,未获成效。1706年康熙帝驱逐反对中国礼仪的传教士,同时派耶稣会士艾若瑟等人去罗马协商。1715年教宗格来孟十一世发布《从这日起》通谕(清朝文献译为《禁约》),重申前禁,违者与异端同罪。康熙帝认为教廷干涉中国内政,命令礼部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播。

    为了挽救僵局,1719年教宗又派特使嘉禄主教来华,康熙不予接见,传旨逐客。嘉禄拟出“八项准许”,同意可在与教宗禁令精神不相悖的前提下行非宗教性中国礼仪。但这一决定未能止息争论。1742年教宗本笃十四世最后裁决:下《自上主圣意》通谕,重申1715年禁令,废“八项准许”。清朝政府毫不退让,严禁传教,直至1842年。1939年罗马教廷才把有关中国礼仪的一切禁令撤销。
一、天主教与礼仪 12、《圣事礼典》是什么
    《圣事礼典》是教会编订的一本施行圣事的礼仪书,俗称“礼节本”。书中汇集了圣洗圣事、坚振圣事、弥撒外送圣体、告解圣事、婚姻圣事、病傅圣事及举行殡葬的仪式和礼规,并附有多种祝福经文。《圣事礼典》为每一位神职人员必备,并随身携带,以便行圣事时使用。在神职人员缺少的情况下,有些礼仪也可由教友按《圣事礼典》的仪式主持,如婚礼、葬礼等。
一、天主教与礼仪 13、《礼仪手册》是什么
    《礼仪手册》是圣教会编订的礼仪年度日历书。书中以礼仪年各时期为序,对照公用日历列出了全年各主日、平日、瞻礼日(节日、庆日、纪念日)弥撒的读经章节及祭服颜色。神职人员可从《礼仪手册》上看出当日或某月某日是什么日子,以便安排弥撒,并根据读经预备道理;平信徒也可从《礼仪手册》上知道神父当日要做什么弥撒,并查阅每日的弥撒读经。
二、弥撒礼仪 1、弥撒是什么
    弥撒亦称感恩祭,是圣教会祭献天主的大札,其名称来自拉丁文Missa的音译。古代教会举行感恩祭,礼仪结束时,都要向参礼者说:“IteMissaest!”意思是:“你们去吧,散会了!”这样久而久之,“弥撒”便成了感恩祭的代用名称。

    弥撒来源于《圣经·新约》的最后晚餐。根据福音书记载,耶稣在受难前夕的晚餐中,分别拿起麦面饼和葡萄酒,感谢祝福了,把饼、酒变成自己的圣体圣血,交给门徒们吃、喝,并命令门徒们这样做,来纪念他;晚餐后,耶稣即被交付,受苦受难,在加尔瓦略山上被钉十字架而死,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建立了圣体圣事,举行了第一台感恩祭。而他的晚餐祭献和他在加尔瓦略山上十字架的大祭是不能分离的。他把饼和酒分别祝圣为他的圣体圣血,表示他受难死亡.完全倾流了自己的宝血。从祭献的本质来看,最后晚餐的祭献和加尔瓦略山上十字架的祭献是一而二、二而一,根本不能分离的。教会举行弥撒,便是按照耶稣所吩咐的,直接地重行他的晚餐祭献,间接地重演了他在加尔瓦略山十字架上受难圣死的大祭。

    弥撒是圣教会最重要、举行得最多的礼仪。其目的是成圣体圣血、祭献天主,向天主表示钦崇、感恩、祈求和赎罪。教会的主要信仰活动都围绕着弥撒而进行。弥撒是天主礼仪生活的主体与中心,也是高峰。
二、弥撒礼仪 2、构成弥撒礼仪的要素有哪些
    《弥撒经书总论》第9—23号列出的弥撒礼仪的各种要素为:

    ①、诵读及解释天主圣言:诵读圣经——天主圣言是礼仪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在场的人该认真聆听;对圣言的解释——讲道,是礼仪行为的一部分。

    ②、祷词和其他属于司祭的部分:在属于司祭的祷词中感恩经居首位,是整个弥撒圣祭的高峰;其次是集祷经、献礼经、领圣体后经等;司铎代表基督主持聚会,以全体信众的名义祈祷,称为“主礼者的祷词”,需清晰高声,使人听得明白。

    ③、其他祷词:弥撒圣祭本质上是团体的行动,主祭与信友间的“对话”及“欢呼”,显示并培养团体行为的整体性;其他祷词即由信友分担的如忏悔经、信经、信友祷词、天主经,还有本身构成礼仪或行动的如光荣颂、答唱咏、欢呼歌,以及伴随行动的如进堂咏、奉献咏、羔羊颂、领主咏等。

    ④、诵读各种经文的方式:诵读时的方式应符合经文的性质,如读经、祷词、劝语、欢呼或歌咏;也应注意庆典的方式与等级,并特别注意民族与语言的特性。

    ⑤、歌唱的重要:应依各民族的天赋和各团体的素质,在庆典中重视歌唱的应用。

    ⑥、身体的举止态度:参礼者共同的姿态,是聚会团体合一的标记,应按礼规要求起立、坐下或跪下,并注意举止的端庄和统一。

    ⑦、静默:有意义的静默是庆典的一部分,应在指定的时刻遵守,如忏悔礼时、集祷经前、读经及讲道后、领圣体后等。
二、弥撒礼仪 3、弥撒礼仪怎样举行
    天主教举行弥撒有统一的“弥撒规程”。它规定了弥撒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礼节。

    弥撒的结构主要有两部分:“圣道礼仪”和“圣祭礼仪”,这两部分密切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行为;此外,它们的前后还有开始和结束仪式。现根据《弥撒经书总论》第24—57号简介弥撒程序如下:

    (一)、进堂式

    进堂式是弥撒开始的仪式,具有开端、引导和准备的作用,包括诵念“进堂咏”、“致候词”、“忏悔礼”、“垂怜经”、“光荣颂”和“集祷经”等。

    ①、进堂咏:主祭与辅祭进堂,教友们开始唱“进堂咏”。

    ②、致候词:主祭与辅祭到达圣所,向祭台鞠躬。主祭面向教友,口亲祭台后领划十字圣号,向教友致候:“愿主与你们同在!”教友们答:“也与你的心灵同在!”致候词表示主亲临于教会团体之中。

    ③、忏悔礼:致候词后,主祭向教友简介当日弥撒意向;接着,邀请大家认罪。全体诵念“忏悔词”,以主祭求主赦罪结束。

    ④、垂怜经:忏悔礼后,全体诵念“垂怜经”,这是教会向主求怜的呼声。

    ⑤、光荣颂:垂怜经后,按礼仪说明,全体念“光荣颂”。这是一篇悠久的赞美诗,是在圣神内共融一体的教会对天主圣父和圣子的赞颂、祈求……

    ⑥、集祷经:主祭请大家祈祷。静默片刻后,主祭念当日的“集祷经”,说明庆典的特性、意义及祈求。信友们表示同意、赞成,齐声回答:“阿们!”

    (二)、圣道礼仪

    圣道礼仪是弥撒的训导部分,主要是恭读《圣经》和读经间的答唱咏;讲道、念信经和信友祷词,是圣道礼仪的发挥和结束。

    ①、读经:读经员到读经台读第一篇《圣经》,全体坐下聆听。第一篇读经后有“答唱咏”。由读经员领唱,信友们答唱;若有第二篇读经,读经如前。“福音前欢呼词”后,由主祭或执事读福音。礼仪对读福音比对其他读经更表示尊敬,如执事或主祭奉香、划十字、亲经书等。信友们听福音时肃立,表示欢迎、承认基督的来临。

    ②、讲道:是礼仪的一部分,主祭可根据读经内容、节期及信仰生活向信友们讲道。

    ③、信经:讲道完,按礼仪说明,全体诵念“信经”,表示对福音及教会信仰诚心信服。

    ④、信友祷词:是信友执行自己的司祭职而为众人祈祷。祈祷意向可为人类世界、普世教会、民族国家、社会团体、家庭个人等。

    (三)、圣祭礼仪

    圣祭礼仪是弥撒的祭献部分,包括预备礼品:将饼酒和水送上祭台,这些礼品是基督亲自拿在手中的;诵感恩经:为整个救世大业感谢天主。并使祭品成为基督的圣体圣血;领圣体:教友们从主祭手中领圣体,犹如当年宗徒们从耶稣手中领受的一样。

    ①、预备礼品:由信友或辅祭把即将成为基督圣体圣血的面饼和葡萄酒送上。主祭接受后,分别将饼、酒举起奉献,再呈放于祭台上;信友们唱“奉献咏”。主祭向祭品和祭台奉香,表示教会的奉献和祈祷,犹如馨香上升到天主台前。主祭洗手表达内心清洁的愿望,接着邀请教友们一同祈祷,求主悦纳礼品,诵念“献礼经”。

    ②、感恩经:感恩经由感谢和祝圣的经文组成,是整个弥撒的中心与高峰。感恩经的主要旨意为:a、感谢:特别表现于“颂谢词”内;b、欢呼:整个信友团体偕同天主圣神,同声欢诵“圣、圣、圣……”;c、呼求:特别祈求天主的德能介入,以圣化人类所奉献的礼品;d、成圣体圣血:藉基督的言语和行动,完成基督在最后晚餐时所举行的祭献;e、纪念:纪念耶稣的苦难和他的复活、升天_f、奉献:信友团体将无玷的牺牲献于天主圣父;g、转求:联合天上与人间的整个教会举行圣祭,并为教会和教会全体人员、生者亡者而祈祷奉献;h、圣三颂:主祭将置有圣体圣血的圣盘和圣爵举起,念“圣三颂”,全体信友庄重地答应:“阿们!”感恩经要求信友虔诚地、肃静地恭听,并依照礼规端庄地参与。

    ③、领圣体礼:弥撒是圣筵,准备妥善的教友遵照耶稣的命令,领受他的圣体圣血。主祭与信友共同唱“天主经”,然后互相鞠躬或握手,行“平安礼”;主祭分饼,将一小份放人圣爵内,全体念“羔羊颂”;接着,主祭举起圣体,邀请信友们来赴圣筵。信友们排成两行,按次序上前领圣体;主祭领圣体后,给教友送圣体,众唱“领主咏”。送圣体后,主祭或执事拭净圣盘,洗净圣爵;然后,主祭请大家祈祷,念“领圣体后经”。

    (四)、礼成式

    礼成式是弥撒的结束仪式,由主祭向全体信友祝福:“愿全能的天主圣父、圣子、圣神,降福你们。”信友们答:“阿们!”主祭或执事:“弥撒礼成。”全体:“感谢天主。”主祭与辅祭人员退席,弥撒礼仪完毕。
二、弥撒礼仪 4、谁可以举行弥撒
    天主教只有神父和主教可以举行弥撒祭献,因此称神父为“司祭”,称主教为“大司祭”。举行弥撒时,主持礼仪的神父或主教叫“主祭”或“主礼”;辅助主祭的人员叫“辅祭”。多位神父、主教共同举行弥撒时,除“主祭”外,其余参礼的神父、主教均为“共祭”,这样的弥撒称为“共祭弥撒”。

    教会内把神父、主教举行弥撒称“做弥撒”;举行弥撒的次数称做“台”。一位神父、主教一天做一台弥撒。举行弥撒的正常地点是教堂,有时为了牧灵的需要,也可以在教友家中,或其他合适的场所;时间平常一般在早晨上班前或下午下班后,主日和瞻礼日多在午间,以便教友们参加。
二、弥撒礼仪 5、弥撒圣祭中的职务怎样
    《弥撒经书总论》第58—73号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弥撒圣祭中的职务:

    一、圣职人员的职务

    ①、主教:弥撒圣祭的举行,均由主教本人,或其助手司铎们主持,在信友参与的弥撒中,若主教在场,更好由主教主礼并联合司铎们共祭。

    ②、司铎:司铎享有神品神权,其职务是主持聚会、领导祈祷、讲道、联合信友献祭,将圣体神粮分给信友,应庄严地、谦恭地为天主、教会及信友们服务。

    ③、执事:在辅礼人员中,执事居首位,在弥撒中的特殊职务是宣读福音,有时讲道,为主礼辅祭,给信友们送圣体。

    二、天主子民的职务

    ①、信友:在举行弥撒圣祭时,信友们参与王者的司祭职,与司祭一起祭献,应在聆听圣言、祈祷歌唱,特别在奉献、领圣体上,表现出团体合一的精神。

    ②、歌咏团:在信友中担任特殊的礼仪职务,应依照歌咏的种类,适当而完美的歌唱,并带领信友团体歌唱。

    三、特殊职务

    ①、辅祭员:预备祭台、祭品,辅助司祭与执事。

    ②、读经员:担任读经一、二,也可提示信友祈祷的意向。

    ③、唱咏者:在读经之间,唱圣咏和圣经诗歌。

    ④、其他职务:在圣所内的有手持经书、十字架(苦像)、蜡烛及香炉的辅祭人员,在圣所外的有为信友提供礼仪说明和内容介绍的释经员、圣堂门口的接待员及举行大型礼仪时的协调人员等。
二、弥撒礼仪 6、举行弥撒用些什么圣器
    举行弥撒的圣器,主要有为祭献用的祭器,其次是祭台上的用具。

    祭献用的祭器:有盛放大面饼的盘,称做“圣盘”(祭盘);盛葡萄酒的杯,称做“圣爵”(祭爵);存放圣体有盖的爵,称做“供爵”或“圣盒”。这些祭器与圣体圣血接触,所以很尊贵,须先由主教或神父祝圣才能使用。别的还有圣体布(九折布)、圣爵布、圣盖及为教友送圣体用的圣体盘等。

    祭台用具:祭台上要铺三层白色台布;祭台上或祭台旁要有十字架(苦像);祭台上要有两个蜡台及装饰用的花。

    祭台旁,有一小桌(俗称“天神台”),上放“酒水壶”各一,还有洗手盘、洗手布及圣铃。

    大礼弥撒中,有手提的香炉,俗称“提炉”、及乳香盒。主日弥撒前,司祭给信友洒圣水,要有可以提带的圣水壶及洒水杆。
二、弥撒礼仪 7、举行弥撒的服饰怎样
    神父、主教举行弥撒,必须穿着祭服。参礼的执事及辅祭员也都需着礼服。

    神父做弥撒时,先在更衣室穿上“长白衣”,佩上“领带”,再穿上“祭披”。祭服须祝福后才能使用。“祭披”有两种式样,一是“罗马式”,一是“哥德式”。罗马式是背后、胸前都有下垂的一幅,双臂不被遮盖,行动便利,比较普遍。哥德式是一件大圆衣,双臂遮在里面,外观上比罗马式古雅大方,须质料柔软,才不妨碍行动。“祭披”背部胸前通常绣着十字圣号或其它象征祭献的标记。

    执事穿“长白衣”,“领带”挂在左肩上,斜向右腋下,表示与主祭不同。

    辅祭员穿“小白衣”,在盛大的礼仪中,也可穿长白袍,系腰带。

    主教的祭服,除“长白衣”、“领带”、“祭披”外,平时头带紫色“小帽”;举行大礼弥撒时,头戴“高冠”,手执“权杖”,右手无名指戴“权戒”。

    祭服的颜色及意义:祭披和领带随着弥撒的内容及礼仪的意义而更换颜色。其颜色有白、红、绿、紫、黑。白色表示喜乐、洁净,用于耶稣(除耶稣受难外)、圣母、天神、精修圣人的瞻礼及圣诞期、复活期的主日和平日;红色表示热爱、牺牲、壮烈,用于耶稣受难、圣神降临及殉道圣人瞻礼;绿色表示希望、生命,用于常年期的弥撒;紫色表示悔罪、刻苦、补赎,用于将临期和四旬期,也可用于追思弥撒;黑色表示哀悼,用于追思亡者弥撒。此外,还有金色,可以代替白色、红色、绿色,也可在大瞻礼上使用。
二、弥撒礼仪 8、举行弥撒的式样有哪些
    大礼与简礼:大礼弥撒有主祭的主教或神父,有执事,有辅祭者、司香者、执烛者等;弥撒中的若干经文须咏唱,仪式比较隆重;大礼弥撒也叫“大弥撒”或“唱弥撒”,主要在大瞻礼及重大教务活动时举行。简礼弥撒的仪式较简单,或只有一位司铎,或教友人数少,或寻常日期不举行隆重仪式,或只是私下举行,所以只能做简礼(诵读),也叫“小弥撒”。

    公开举行与私下举行:弥撒是天主教的公共礼仪,应当公开举行,应当有教友参加;其经文常以教会、主祭和与祭者的名义向天主祈求或奉献。可也在一定的情况下私下举行弥撒,但至少有一人辅祭。

    白弥撒与黑弥撒:这是教友们的俗称。因举行亡者弥撒时,司祭穿黑色祭披,所以教友称亡者弥撒为“黑弥撒”;相对而言,亡者弥撒以外的其他弥撒均为“白弥撒”。
二、弥撒礼仪 9、大礼弥撒怎样举行
    大礼弥撒的举行除主祭外,还有执事:襄助主祭的一切礼节,宣唱福音经,弥撒结束时唱“弥撒礼成”;辅祭:大礼弥撒中的辅祭至少该有二人,他们在弥撒上台、下台,以及唱福音时,擎着蜡台,在苦像或福音经书两旁陪侍;读经员:在圣道礼仪中恭读《圣经》,领“答唱咏”;司香者:手提香炉,奉香时请主祭添香并祝福,然后把香炉交给执事,执事再交给主祭。

    大礼弥撒中有奉香的仪式。奉香有三次,第一次是进堂式中,主祭到圣所,口亲祭台后,环绕祭台奉香;第二次是读福音时,由主祭添香、祝福,执事向福音经奉香,宣读福音后,又给主祭奉香;第三次是在奉献饼酒后,主祭向祭品奉香,又绕祭台奉香,再由执事向主祭奉香,继而司香者向执事、辅祭及众信友依次奉香。另外,举扬圣体圣血时,司香者需向圣体圣血奉香。

    大礼弥撒中的许多经文需要咏唱。有的由主祭单独唱,如“集祷经”、“颂谢词”等;有的是信众答应主祭的歌唱,比如“集祷经”后的“阿们”等;有的是全体合唱或对唱,如“垂怜经”、“光荣颂”、“信经”等;也有歌咏团歌唱及音乐伴奏。
二、弥撒礼仪 10、主教弥撒有何特点
    主教的简礼弥撒和司铎的简礼弥撒没有多大分别,只是有时为增加礼仪的隆重,在二名辅祭之外,还有一位司铎襄礼。

    主教的大礼弥撒比司铎的大礼弥撒仪式更为隆重。在人员方面,除执事、辅祭、司香者外,还有一位襄礼司铎,又有执冠、执杖等人员。

    举行弥撒时,主教身穿祭服,头戴高冠,手执权杖,在辅祭人员、襄礼司铎和执事的陪同下,列队进入圣堂;到祭台前,释去权杖,免去高冠,向祭台奉香;奉香后,走向座位。从划十字到“信友祷词”,主教或坐或立、或唱或念,都在座位处。

    礼仪中,主教坐定时、受香时、洗手时,常戴高冠,表示主教地位的尊高;行走时,常头戴高冠,手执权杖。执事宣读福音时,主教手执权杖站立;主教讲道时,也是头戴高冠,手执权杖,这都为表示主教教导信友的神权。

    圣祭礼仪开始,主教走向祭台,奉献酒饼,以后种种礼仪和平常大礼弥撒相同。

    弥撒末了,主教头戴高冠,手执权杖,降福信众。降福时,向左、中、右连划三个十字。
二、弥撒礼仪 11、何谓追思弥撒
    追思弥撒是为亡灵的得救祭献、祈祷,所以也称“亡者弥撒”或“炼灵弥撒”。由于主祭穿着黑色(或紫色)祭披,又称“黑弥撒”。简礼追思弥撒与平常弥撒相同。大礼追思弥撒上台和宣读福音时都不奉香,只在奉献饼酒后奉香,但不给辅祭及众人奉香。弥撒后,往往还举行其他追思仪式。
二、弥撒礼仪 12、什么是共祭弥撒
    “共祭”即共同祭献,是由两位以上的司祭共同举行的弥撒。参礼的神父、主教多时可达几十位、上百位。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举行共祭弥撒:①、圣周星期四的“祝圣圣油”弥撒和“主的晚餐”弥撒;②、大公会议、主教会议和教区会议期间的弥撒;③、教区司铎或修会司铎开会期间的弥撒。另外,圣堂或小堂内的主要弥撒,和修会团体弥撒,为了信友的神益,不需要每位在场司铎个别举行弥撒时,可以举行共祭弥撒。

    举行共祭弥撒时,不能在同一圣堂内同时举行个别弥撒。共祭弥撒已经开始,任何司铎不得再加入共祭。

    在参加共祭的神父、主教中,除一位神父或主教为主祭外,其余的皆为共祭者。准备就绪,进堂时,共祭者走在主祭前面;到达圣所,主祭与共祭者向祭台致敬,主祭亲祭台,然后分别到为各自准备的座位处。主祭领划十字、致候、邀请大家认罪等如平常弥撒。圣道礼仪时,共祭者在座位处,如主祭或起或坐。圣祭礼仪奉献礼由主祭实行,共祭者留于原位。奉献礼后,共祭者走近祭台半环绕而立。在感恩经中,一齐诵念经文时,共祭者低声,主祭的声音应较响亮,能使人清晰听见。弥撒结束时,由主祭,或主祭请一位共祭主教降福信众。离开时,共祭者向祭台致敬,只有主祭口亲祭台。
二、弥撒礼仪 13、弥撒中的站、坐、跪有什么意思
    在举行弥撒时,所有参礼者的姿态应一致,一方面显示聚会团体合一的精神,另一方面表达参礼者的心愿。为保持举止态度的一致.主祭、执事或辅祭人员可提示信众遵守。

    ①、站立:自主祭进堂直到念完“集祷经”;念“阿肋路亚”及恭读“福音”;念“信经”与“信友祷词”;自“献礼经”起到弥撒结束。“站立”表示迎接、欢乐、祈祷、等待。

    ②、坐下:恭读福音前的(第一、第二篇)《圣经》和“答唱咏”时;讲道和奉献礼品时;如果适当,也可在领圣体后的静默时。“坐下”表示宣读、聆听、默想。

    ③、跪下:成圣体圣血时。“跪下”表示恭敬、钦崇、朝拜。
二、弥撒礼仪 14、应怎样参加弥撒
    圣教会过去举行弥撒统一用拉丁语,平信徒不懂,参加弥撒时只能瞻望礼节,所以称参加弥撒为“望弥撒”,也叫“听弥撒”,但却听不明白。

    梵二大公会议礼仪改革,教会提倡用本地语言举行弥撒,对参加弥撒多强调参与感,要求信友有意识地、主动地、虔诚地、完善地参与弥撒。

    所谓“有意识地”,就是要怀着诚笃的信仰,紧随着礼仪及经文、歌唱,深入体会其中所含有的超性意义;“主动地”,就是不要袖手旁观,做被动者,而要积极地投入礼仪,该念则念、该唱则唱、该动则动、该静则静,做一个主动行礼者;“虔诚地”,就是参加礼仪不该冷淡、忽略或漫不经心,而要热忱、勤奋、虔敬;“完善地”,就是要完整地、尽善尽美地参加每一部分。

    从实际方面来说,参加弥撒时,要做到眼、耳、口舌、身体、心灵五个方面的配合。眼:注意观瞻主祭所行礼节;耳:认真聆听读经及祈祷文;口舌:积极回应公众经文、歌唱,并热心恭领圣体;身体:按礼仪进程或站或坐或跪,举止恭敬端庄;心灵:用心体会所看、所听、所言、所行的意义,身心合一地投入礼仪。

    当然,弥撒的举行不是参礼者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而是聚会团体的行动。所以,参礼者不可只顾自己,也该关照团体及别人的需要。实际上,参礼者对团体及别人的帮助更有利于自己参与弥撒。
三、圣事礼仪 1、圣事是什么
    天主教的礼仪生活均以祭献和圣事为重心。圣事是什么呢?圣事是耶稣亲自建立的有形可见的宗教仪式,为把天主的圣宠,透过教会,赋给领受圣事的人。因此,圣事包含三个要素:一、由耶稣所建立;二、赋给领受者圣宠;三、有有形可见的仪式。《礼仪宪章》第59号说:“圣事的目的是为了圣化人类,建设基督的身体,以及向天主呈奉敬礼;但是圣事也是记号,有训导的效用。圣事不仅假定已有信德,而且以言语、以事实,滋养、加强、并发挥信德,所以称为信德的圣事。圣事固然赋予圣宠,但在举行之际也尽善地准备信友,使能实惠地承受圣宠,适当地崇拜天主,并实践爱德。所以,使信友容易了解圣事的记号,并殷勤参与专为滋养基督徒的生命而建立的圣事,是极为重要的事。”
三、圣事礼仪 2、圣事有哪几件
    天主教中有七件圣事,就是圣洗、坚振、圣体、和好(告解)、傅油(终傅)、圣秩(神品)、婚姻(婚配)。它们的性质和仪

    式各不相同。概括说,圣洗赋予人超性生命,是人超性生命的诞生;坚振使人的超性生命成长壮大;圣体滋养人的超性生命,作超性生命的神粮;和好(告解)治疗人超性生命所患的疾病——消除罪过,恢复圣宠;傅油(终傅)赋予病人圣宠,减轻病苦,准备善终;圣秩(神品)赋神权与神职人员,使能为教会服务;婚姻(婚配)赋予夫妇恩爱及生养教育儿女之恩。

    教会对七件圣事的肯定,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到脱利腾公会议才确定的。可是事实上,教会早已在举行这些礼仪了,只是教会在她的信仰生活中,是逐渐了解这些礼仪行动的意义和内涵的。当教会认清了它们的意义之后,便肯定这些圣事;而这种了解是需要时间的。

    为什么有七件圣事呢?神学上把恩宠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种,每一件圣事都赋予“一般”和“特殊”恩宠。所谓“一般”恩宠是指耶稣的救恩,或者说是永生,赋予这恩宠是每件圣事的最后目标。所谓“特殊”恩宠是指每件圣事所特有的,是其他圣事所不能给的恩宠。因此,需要七件圣事,而不是一件。再者,基督的救恩是很丰富的,需要一连串的象征记号来表示,而每件圣事只是把救恩事实的某一面显示出来。另外,结合具体领受人的不同需要,圣事的一般恩宠得到特殊化、多样化,成了七种不同的特殊恩宠。这样,不仅“一般”恩宠与“特殊”恩宠相一致,而且七件不同的圣事实属必要。
三、圣事礼仪 3、谁可以施行圣事
    圣事的施行人是圣教会的司祭。教会认为,分施耶稣救赎恩宠的能力,是从奉献弥撒圣祭、祝圣耶稣圣体圣血的能力而来的。所以,唯有主教和司铎能够施行坚振、圣体、和好(告解)、傅油(终傅)四件圣事;唯有享有完全司祭神职的主教,能够施行圣秩(神品)圣事。施行圣洗圣事,固然是司铎的职权,可是在普通情况下,执事得到本堂司铎的委托,也可以举行盛礼的付洗仪式;在特殊情况中,比如病重垂危,教会授权给平信徒甚或非天主教徒,用简礼施行圣洗圣事。至于婚姻圣事,教会常认为夫妻双方彼此施行婚姻圣事,司祭只是证婚人,并代表教会祝福他们。

    圣事的施行人该有行圣事的意向,该有信德和圣德,该遵守教会规定的仪式。

    现代神学家认为,圣事是天主子民的集体行动,凡在礼仪中的人都是圣事的施行人和领受人,人人都有参与和领受的两面,所不同的是在礼仪结构上担任的角色。有人担任“主礼”,主礼就是传统所说的施行人;有人是“主角”,主角就是传统所谓的领受人;还有其他天主子民。
三、圣事礼仪 4、领受圣事有什么规定
    关于圣事的领受,大概说来,所有的人都可以领受圣洗圣事。别的六件圣事必须领过圣洗的人才能领受。圣洗、坚振、圣秩三件圣事,

    每个人一生只能领受一次;圣秩圣事只有男性才能领受。婚姻圣事也是只领一次,或极少再次领受的。病人傅油圣事是年老或病危时才领受的。教会惯常所说的领受圣事,多指领受和好圣事与圣体圣事,因为这两件圣事不但能多次领受,而且领受得越多越好。圣事的领受,除了每件圣事的需要条件不同外,在七件圣事中,领受人共同需要的条件是“意向”,就是说,领受人应有意识地领圣事。另外,为了获得圣事得恩效,领受人还需要有信德和圣德。
三、圣事礼仪 5、圣事有什么效果
    圣教会认为,圣事的施行能产生救恩的效果。

    一、没有恩宠的人赋予他恩宠,如圣洗圣事、和好圣事。

    二、有恩宠的增加恩宠,如坚振、圣体、病人傅油、圣秩及婚姻五件圣事。

    三、每件圣事赋给本圣事的恩佑。如圣洗帮助人做忠实教友;坚振帮助人为信仰作证;圣体使人与耶稣结合,爱主爱人;和好(告解)帮助人戒恶改过;病人傅油使人减轻神形痛喜,安死善终;婚姻圣事使夫妻善度婚姻生活。

    四、圣洗、坚振、圣秩三件圣事,赋给人灵魂上神印。所谓“神印”就是使领受的人灵魂上得到不可磨灭的精神印号。灵魂是无形无像的神体,灵魂上的印号自然也是无形无像的。圣洗的印号使领过圣洗的人永远成为信仰耶稣的信友;坚振的印号使人永远成为天主圣神的宫殿;圣秩的印号使人永远是天主台前的司祭。“印号”把教友和非教友、神职人员和平信徒区分开来,使教会内有不同的服务职位。所以,“神印”并无什么奇特,其意义更好说是一种能力与地位上的区别。
三、圣事礼仪 6、圣洗圣事的仪式怎样
    圣洗即“洗礼”,也叫“领洗”,是七件圣事的第一件,天主教的入教仪式,因而也称“入门圣事”。凡未领洗的人都可以领受圣洗;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领洗须经过慕道期的信仰培育,并表示愿意接受洗礼。圣洗的施行人是司铎,或受司铎委托的执事,特殊情况下,平信徒也可为人“代洗”。圣洗消除原罪、本罪及一切罪罚,赋给人恩宠与神印,使人得到超性生命,成为天主的儿女、圣教会的成员。领洗时须给受洗者起一个“圣名”,并请“代父母”做入教介绍人。圣洗圣事的仪式如下:

    一、开始礼

    圣洗的举行由圣堂门口开始。主礼问受洗者:“你向圣教会求什么?”受洗者答:“求信德。”主礼又问:“信德对你有什么好处?”答:“得永生。”主礼:“永生就是认识天主和他所派遣的耶稣基督。……以前你一定听过他的圣言,愿意遵守他的诫命,也曾参加过教友的团体生活和祈祷。作为基督徒,这一切你都作到了吗?”受洗者:“作到了。”主礼问代父(母)受洗者是否有资格领洗,代父(母)答:“我认为他(她)够资格。”主礼又问代父(母)是否已准备好将来帮助受洗者,代父(母)答:“我已准备好。”之后,主礼为受洗者祈祷,带领受洗者和代父(母)进入圣堂。

    二、圣道礼

    受洗者、代父(母)到达他们的席位。主礼来到祭台前,立即开始弥撒,念“集祷经”,接着恭读《圣经》。宣读福音之后,受洗者偕同代父(母)来到主礼前,全体为受洗者祈祷。祈祷完毕,受洗者俯首或跪下,和全体信友一起忏悔,念悔罪经。发痛悔后,主礼为受洗者祈祷,行覆手礼。

    三、圣洗礼

    主礼领受洗者及代父(母)来到圣洗池,向信友致词,祝福付洗用水。然后,主礼问受洗者是否弃绝罪恶等,受洗者答应“弃绝”。接着是信德宣誓,主礼问受洗者:“你信全能的天主圣父创造天地万物吗?”受洗者答:“我信。”主礼又问:“你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天主的唯一子,由童贞玛利亚降生,受苦受难,死而复活,现今在天上享受光荣吗?”受洗者答:“我信。”主礼:“你信圣神、圣而公教会、诸圣的相通、罪过的赦免、肉身的复活及永恒的生命吗?”受洗者:“我信。”

    信德宣誓后,为受洗者付洗。主礼从圣洗池里取出水来,在受洗者头上三次倒水,同时念付洗经文:“某某(呼圣名),我因父(第一次倒水)、及子(第二次倒水)、及圣神(第三次倒水)之名,给你授洗。”付洗时,代父(母)以右手按在受洗者的肩上。

    付洗后,主礼为受洗者傅圣油、授白衣、授蜡烛。傅圣油:主礼蘸坚振圣油傅在受洗者的头上,表示由圣神赋予受洗者恩宠,与基督结合为一,分享他司祭、先知和君王的职位,以得永生;授白衣:代父(母)给受洗者穿上白衣,表示受洗者的心灵洁白如同白衣一样,成为新人,获得新生;授蜡烛:代父(母)将点燃的蜡烛递给受洗者,表示他得到基督真光的照耀,成为光明之子。至此即洗礼完毕,继续进行弥撒。受洗者可在弥撒中初领圣体。
三、圣事礼仪 7、圣名是什么
    付洗经文中,主礼在“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你授洗”以前,加说一个名字,这名字便是受洗者的“圣名”。教会认为圣洗赐给人超性生命,“圣名”便是这超性生命的名字。圣名是根据教会历史上圣人圣女的名字而起的。男的起一位圣人的名字,如若瑟、伯多禄、方济各等;女的起一位圣女的名字,如玛利亚、亚纳、德肋撒等。被起作圣名的圣人圣女是受洗者的“天上主保”、“本名圣人”。教友们很看重自己的领洗圣名,一生恭敬自己的主保圣人,向他(她)学习,祈求他(她)帮助,有些在“主保圣人”瞻礼日还要庆贺一番。对欧美等地的教友,领洗圣名也便是他们个人的通用名,加在姓氏之前。
三、圣事礼仪 8、谁可做代父代母
    代父代母是受洗者公教信仰上的监护人,他(她)的任务是帮助新领洗的代子代女善尽教友的本分。按习惯,若领洗者是男性,就请一位男教友作代父;若领洗者是女性,就请一位女教友做代母。代父代母须具备下列条件:①、是领过洗的热心教友,明白教会道理;②、已年满14周岁,明了且能完成自己的任务;③、不是领洗者的父母或配偶;④、对新领洗者(代子代女)的信仰生活能随时随地的给予辅导。
三、圣事礼仪 9、代洗有什么规矩
    给人代洗须遵守如下规矩:①、要用自然水,如自来水、井水、河水、雨水都可以,但茶水、汽水等饮料不可以;②、要为受洗者取一个圣名,即一位圣人或圣女的名字;③、代洗人要把水连续三次倒在受洗者的额上,同时念“某某(呼圣名),我因父(倒水)、及子(倒水)、及圣神(倒水)之名,给你授洗”;④、要按教会的意愿施洗;⑤要将受洗人的姓名、圣名、出生年月日、领洗年月日、代洗人的姓名、代父母的姓名,记录下来,交于本堂神父。
三、圣事礼仪 10、坚振圣事的仪式怎样
    坚振即坚固信德,振奋信仰。如果说圣洗使人开始度信仰生活,是超性生命的孩童阶段;那么,坚振就是因人的信德,振作信仰生活,使人的超性生命长大成熟、强壮有力。坚振带来的效果是增加恩宠,赋予人天主圣神及坚振神印,使人与基督更亲密结合,与教会间的联合更完善,能维护并传播信仰,以言以行为基督作证。

    一般而论,领过圣洗的人就可领坚振;但按坚振圣事的意义,领受坚振最好是在脱离少儿阶段,进入青年阶段的时候。坚振的施行人是主教,若经主教准许,司铎亦可行坚振。施行的时期,最好在圣神降临周内,也可在任何适当的日期。坚振的礼仪如下:

    一、进堂:领坚振者、代父母及教友在堂里集合后,主教和襄礼的神父、执事、辅祭进堂,向祭台致敬,向教友致候,主教念“集祷经”。

    二、读经:“集祷经”后,恭读《玛窦福音》第十六章24—27节.或其它合适的《圣经》。读福音后,领坚振者到主教座前,主教简短讲道,说明坚振的意义。

    三、重发领洗誓愿:讲道完,领坚振者全体肃立,答应主教的询问,表示坚守圣洗誓愿。

    四、覆手礼:主教请大家为领坚振者祈祷;静默片刻后,向领坚振者覆手,同时念:“全能的天主,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父!你以水及圣神使这几位子女重生,赦免了他们的罪过;求你派遣施惠者圣神,降临他们心中,赐给他们智慧和聪明之神、超见和刚毅之神、明达和孝爱及敬畏之神。以上所求,是靠我们的主基督。”领坚振者答:“阿们。”覆手是宗徒们付坚振时传下来的礼节。

    五、傅油礼:领坚振者到主教前,代父母报告他们的圣名,并把右手放在代子女的肩上。主教以右手拇指蘸坚振圣油,在领坚振者额上划十字,同时念:“某某(呼坚振圣名),请藉此印记,领受天恩圣神。”答:“阿们。”傅油表示圣神的恩宠进入领坚振者的心灵之中。

    六、降福:傅油礼后,念“信友祷词”、“天主经”。最后,主教降福大家。
三、圣事礼仪 11、圣体圣事的仪式怎样
    圣教会举行弥撒祭献时,祝圣麦面饼和葡萄酒,相信耶稣的圣体圣血临在于饼酒形象下。教会用圣体圣血祭献天主圣父,又把圣体送给信友们领受,这便是圣体圣事。

    在七件圣事中,圣体圣事是至尊至大的圣事。因为别的圣事单赋给恩宠,而圣体圣事赋给人恩宠的根源——耶稣基督、真天主真人。圣体圣事的效果便是得到超性生命的滋养及体现教会的共融合一。人而天主的耶稣临在于饼酒形下,降临到人心中,养活人的灵魂,保存、培育人的超性生命;许多教友共同领受同一圣体,属于同一基督,同一教会,彼此相通,团结友爱。

    凡领过圣洗,达到能够辨别事理的年龄,有宠爱及超性意向的人都可以领圣体。所谓宠爱,就是灵魂上没有大罪;谁若不幸犯了大罪,须先妥当领和好(告解)圣事,得到大罪的赦免,重新获得天主的宠爱。所谓超性意向,就是领圣体为使天主喜欢,为和耶稣亲密结合,为养育灵魂,为免犯罪过等。领圣体时须守“圣体斋”,就是在领圣体前一个小时内不得进任何食物;心灵方面应虔诚热心,发信望爱三德,谦逊、切盼、恭敬;服装要整洁,身体要端庄。

    领圣体的正常仪式是参与弥撒祭献。弥撒中,从“天主经”开始“领圣体礼”。主祭邀请信友们共同念“天主经”,求赐日用神粮;“附祷经”后,全体行平安礼,彼此担待、互相宽恕、相亲相爱;念完“羔羊颂”,主祭举起圣体,面向教友高声说:“请看,天主的羔羊;请看,除免世罪者。蒙召来赴圣宴的人是有福的。”信友们瞻仰圣体,回答说:“主,我当不起你到我心里来。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灵魂就会痊愈。”接着,主祭恭领圣体圣血,并给信友送圣体;送圣体时说“基督圣体”,领圣体的教友答“阿们”,并张口、或伸手接受,把圣体咽下去。在主祭送圣体的过程中,全体信友唱赞美、感谢圣体的圣歌,直到送体完毕,主祭念“领圣体后经”。弥撒礼成后,领圣体的信友往往再共同诵念“谢圣体经”,感谢圣体。

    若需要,司铎也在弥撒外给来圣堂的信友送圣体,或到病人的住所送圣体,这是领圣体的非常仪式。信友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在弥撒中领圣体,因而在弥撒前或弥撒后,或任何适当时间,求领圣体。送圣体时,祭台上点燃两支蜡烛,司铎穿短白衣,佩白色领带,走上祭台,展开祭帕,开启圣体柜门,取出供爵。领圣体者念“悔罪经”,司铎为其赦罪后,恭捧圣体,念:“请看,天主的羔羊……”领圣体者念:“主,我当不起……”司铎送圣体。送圣体后,将供爵放回圣体柜内,然后降福信友。

    患病不能进堂的教友,请求领圣体时,司铎把圣体安放在特制的小盒中,带圣体前往病人住所。在病人的住所中,病榻旁设一小桌,铺上白布,安放苦像和圣水瓶,点燃两支蜡烛。司铎进来,把圣盒安放在桌上,洒圣水,求天主护佑屋内众人然后赦罪、送圣体,并为病人祈祷,降福众人。
三、圣事礼仪 12、和好(告解)圣事的仪式怎样
    “和好”意指与天主和好。和好圣事亦称“告解”,即告罪解罪。和好圣事的效果是赦免人在领洗后或上次妥当告解后所犯的种种罪过,尤其是不幸所犯的大罪,使人与天主和好,重新获得天主的宠爱,并帮助人改过迁善。和好圣事的施行人是主教和司铎。按教会的俗语,把主教、神父施行和好(告解)圣事叫做“听神工”或“听告解”;把信友领受和好(告解)圣事叫“办神工”或“办告解”;把领受和好圣事的处所称做“神工架”。凡能分辨是非善恶的男女信友都可“办告解”。圣教会规定一总能懂事理的信友,每年至少“办告解”一次。

    领受和好圣事的规则有五条:①、省察:就是查考自己自领洗以来,或自上次办告解以来所犯的大小罪过;②、痛悔:就是心里难过,悔恨自己犯了罪,得罪天主得罪人;③、定改:就是定志改过,从今不再犯罪,并要尽力躲避犯罪的近机会;④、告明:就是把省察出来的罪过,一一在神父前告说明白;⑤、补赎:就是神父按告解者所告罪过轻重,为其指定的应作善工。

    施行和好圣事的正常地点是圣堂内的“神工架”。听告司铎坐在“神工架”中的座位上,佩紫色领带。办告解者到神工架前跪下,说:“求神父降福!”司铎举手降福,并求天主赏赐其妥当告罪。办告解者告明自己的罪,并答应司铎的询问,听司铎的训话及接受指定的补赎经或善工。司铎念赦罪经时,告解者发痛悔,念悔罪经。末了,司铎说:“平安去吧,天主降福你!”领圣事者答:“感谢天主!”然后起立离去。
三、圣事礼仪 13、什么是大赦
    圣教会认为,罪过有两种后果:一方面,大罪消除人同天主的结合,无法获得永生,其后果是罪恶的永罚;另一方面,每条罪恶带来的恶迹必须予以净化,或在世上或死后在炼狱中履行,这种净化称为罪过的暂罚。罪过藉和好(告解)圣事得到宽赦,罪过的永罚即获得赦免,但暂罚仍然存在;人必须努力忍受痛苦和各种考验接受这些罪过的暂罚,藉着祈祷、克苦和仁爱善功净化自己,消除罪过的暂罚。

    “大赦”就是教会对于那些已经痛悔告解而赦免的罪,在天主台前加恩赦免罪的暂罚。脱利腾大公会议断定教会享有颁赐大赦的神权。因为教会既然有权赦免主要的罪过和永罚,对于次要的暂罚,当然有权赦免。教会是救恩的施与者,它有权从基督的无限功劳和圣人们的多余功劳——“善功宝库”中取出一些来向人施放大赦。

    大赦有全大赦和限大赦两种。全大赦赦免人罪的全部暂罚;限大赦赦免人罪的部分暂罚。所有大赦可以为自己用,也可以转让给炼狱灵魂。

    教会颁赐大赦的方法往往联系在诵念经文,使用圣经、苦像、念珠或朝拜圣堂圣地上;得大赦的条件是告解、领圣体、朝谒圣堂、为教会祈祷等等。
三、圣事礼仪 14、病人博油(终博)圣事的仪式怎样
    病人傅油也称“终傅”,是用圣油为病重有死亡危险的人行傅油礼。这件圣事的效果是赋给领受者宠爱,减轻神形痛苦;若到了死亡的关头,则帮助病人安死善终。病人傅油圣事的施行者是主教和神父,特别是本堂神父有严重的职责。凡能分辨是非善恶的男女教友在病重或病危时,都该领此圣事;病人在接受有危险性手术前,亦可领受此圣事;年老力衰的人,虽无重病,也可以领受。若同样的病日久不愈、或加重了、或又患新病、或旧病痊愈后又复发,皆可重领病人傅油。对于已断气的人,如果身体还相当温暖,可有条件地施行病傅圣事。

    病人傅油圣事施行给快将死亡的病人,那是真真实实的终傅圣事;再加上为这样的病人行告解,送圣体,这三件圣事合并起来称作“临终圣事”。施行临终圣事的仪式如下:

    病人屋中,预备一张小桌,上铺白布,放上苦像,点燃两支蜡烛,并备有圣水瓶、清水一杯、白布一方。神父进入住屋,向病人及周围的人致候:“祝你们全家平安!”将圣体供于桌上,与在场的人向圣体致敬;然后向病人及屋中洒圣水;如时间许可,可用亲切的交谈,帮助病人准备善领圣事。如需要,神父先听病人的告解;病人办告解、发痛悔后,神父可颁临终大赦;如情况许可,病人重发领洗誓愿;神父、病人、在场参礼者一起祈祷;神父在病人头上覆手,为病人行傅油礼。神父用圣油傅抹病人的额和双手,同时念:“藉此神圣傅油,并赖天主的无限仁慈,愿天主以圣神的恩宠助佑你;赦免你的罪,拯救你,并减轻你的病苦。”擦圣油后,神父洗涤手指,接着邀请众人同念“天主经”,为病人送圣体。最后降福、安慰病人。
三、圣事礼仪 15、圣秩(神品)圣事的仪式怎样
    圣秩(神品)意为秩序品级,指天主教各种神职的等级次序。圣秩圣事即圣教会为神职人员授予神职。教会的神职有三级:主教职、神父职和执事职;但参与基督司祭职的只有主教和神父两级,执事职是为协助主教和神父,为他们服务的;为此司祭实际上只指主教和神父,不包括执事;但在授职上,主教职、神父职和执事职都由圣秩(神品)圣事授予。圣秩圣事的特殊效果是把祝圣耶稣圣体圣血、奉献弥撒祭献的神能。赋给领受者,使其成为教会的司祭,能施行圣事,并以教会的名义训导、管理教友。

    圣秩圣事的施行人是主教。领受圣秩圣事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已领过圣洗和坚振的虔诚男子——教会规定领受圣秩圣事者为男性;二、有圣召并具有相称这地位的道德;三、没有教会法典所规定的障碍;四、在神哲学院受过品德与信仰生活的培育及六年神哲学学习;五、年满25岁;六、自愿终身守贞不婚。凡具备以上条件者,经主教核准后,即可领受司铎圣秩。

    主教、神父、执事领受圣秩——祝圣,对教会信仰生活非常重要,为此祝圣礼仪须有许多教友参加,并于主日在主教座堂隆重举行。圣秩圣事的礼仪需在弥撒中进行,其基本典礼有五:一、授圣秩的主教在领受者头上行覆手礼,同时诵念祝圣经文,呼求天主倾注圣神和他的特恩到领圣秩者的心中;二、为祝圣主教和神父还要举行傅油礼,象征天主圣神的恩宠滋润领受者的心灵;三、为祝圣主教还交付福音书、戒指、主教高帽和牧杖,象征主教宣讲天主圣言、忠于教会和牧放信友的使命;四、为祝圣神父还交付圣爵和圣盘,象征神父有奉献弥撒圣祭之权;五、为祝圣执事还交付福音经书,象征他接受了宣讲福音的使命。除这些典礼外,还有其它附带礼仪,如推荐领圣秩者,主教向领圣秩者问话、诵念“诸圣祷文”等。
三、圣事礼仪 16、婚姻(婚配)圣事的仪式怎样
    婚姻(婚配)圣事即天主教为男女青年二人举行结婚礼。教会认为,婚姻为天主所建立,因为天主最初造人时,造了一男一女,把他们结为夫妻,赋予他们夫妻间的爱情和夫妻间的密切共融生活.为使他们终身和睦,互助互爱,妥当生养教育子女。倘若夫妻二人是教友,耶稣还把他们的婚姻提升到圣事的地位,获得天主的特别恩宠,助佑他们善尽夫妻的责任。婚姻圣事的效果,不只在灵魂方面增加宠爱,赋予本圣事的恩佑,而且在地位方面,使结婚的男女成为正式的永久的夫妻。使她们的夫妻关系更神圣、更牢固。婚姻圣事的要素是双方表示同意。结婚的男女二人是婚姻圣事的领受者,同时也是施行者,即丈夫给妻子、妻子给丈夫彼此施行圣事。至于神父只在婚姻中证婚并代表教会祝福新婚夫妇。

    婚姻圣事的仪式通常在弥撒中读福音后举行,但也可在弥撒外举行,其最重要的是征求结婚男女双方的自由同意。介绍如下:

    一、征询礼

    司铎:某某先生,某某小姐,今天你们到圣堂里来,在教会和双方家长、亲友、以及全体来宾面前,就要结为夫妇。你们知道婚姻是基督建立的圣事.夫妇的爱情是如何神圣,婚姻的责任又何等重大;也知道这既是天作之合,就必须白首偕老。因此,我以教会的名义,请你们郑重表明自己的意思。

    司铎:某某先生,你是自愿来此结婚的吗?

    新郎:是。

    司铎:某某小姐,你是自愿来此结婚的吗?

    新娘:是

    司铎:你们既然选择了婚姻生活,也愿意一生互爱互敬吗?

    新郎、新娘:愿意。

    司铎:你们是否愿意接受天主赏赐的子女,并按照基督的福音和教会的训导养育他们吗?

    新郎、新娘:愿意。

    二、同意礼

    司铎:你们二位既然愿意结为夫妇,就请你们握手,并且在天主及教会面前,表明你们的同意。

    男女二人握手。

    司铎:某某先生,你愿意接受某某小姐做你的妻子,并许下在任何环境下,一生敬爱她吗?

    新郎:愿意。

    司铎:某某小姐,你愿意接受某某先生做你的丈夫,并许下在任何环境中,一生敬爱他吗?

    新娘:愿意。

    司铎:这是天作之合,愿慈爱的天主,降福你们,白首偕老。

    司铎向新郎、新娘洒圣水。

    新郎、新娘:阿们。

    三、交换信物

    司铎:愿天主降福(划十字)这对戒指,请你们互相交换,作为亲爱忠贞的信物。

    新郎、新娘:阿们。

    新郎、新娘互为对方戴上戒指,并分别说:我给你戴上这戒指,表示我对你的忠贞与爱情。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

    弥撒礼成时,司铎隆重祝福新郎、新娘。
四、周年礼仪 1、什么是礼仪年
    如同社会公历中有不同的岁时节令:春夏秋冬、元旦、春节、清明……以及国家和民族大事的纪念日,圣教会的信仰生活,也随着时间的进展,在一年中有不同的礼仪时期、庆节,以及不同的礼仪日等。教会称这一年的循环为礼仪年度,简称“礼仪年”。天主教的礼仪年从将临期第一主日开始,分为将临期、圣诞期、四旬期、复活期及常年期,并以常年期第三十四周作为结束。在不同的时期中,除主日外,又插入了一些庆节或纪念日。由此种种成份而形成教会的所谓“礼仪日历”。

    礼仪年并非自教会开始就立定的,而是在它悠久的历史中渐渐形成的。教会在宗徒时代便开始举行复活节和圣神降临节,到了第三世纪末叶,几乎普遍地庆祝耶稣圣诞节,后来通行的拉丁罗马礼的周年礼仪是在第六世纪末期编定的,而“礼仪年”这名称也是在近代才被采用、固定下来的。

    礼仪年的目的是纪念基督的救世奥迹。正如《礼仪宪章》所说:“慈母教会自信有责任在每年的过程中,规定一些日子,以神圣的纪念,庆祝其天上净配的救世大业。在每周称为主日的那一天,纪念主的复活;并且每年一次,在极隆重的逾越庆典中,纪念主的复活,以及他的荣福苦难。教会在一年的周期内揭示基督的全部奥迹,从降孕、诞生,直到升天、五旬节(圣神降临),以及等候着光荣的希望,和主的再来。”(礼仪宪章102)
四、周年礼仪 2、礼仪年的结构怎样组成
    圣教会的礼仪年有两个主要系统,一是圣诞系统,以圣诞节为中心;一是复活系统,以复活节为中心。在礼仪年的时期上,先是圣诞系统;可是在历史及关系方面,复活系统更为重要。此两系统以外的时期为常年期。其结构如下:

    一、圣诞系统

    ——将临期:圣诞节的准备期,开始于将临期第一主日,结束于圣诞节前夕。

    ——圣诞期:开始于圣诞节,结束于主显节后主日(主受洗节)。

    二、常年期(圣诞期与四旬期之间)

    开始于常年期第一周星期一,结束于圣灰礼仪日前星期

    三、复活系统

    ——四旬期:复活节的准备期,开始于圣灰礼仪星期三,结束于圣周六。

    ——复活期:开始于圣周六晚(复活前夕),结束于五旬节(圣神降临)。

    四、常年期(圣神降临与基督君王节之间)

    开始于圣神降临主日后星期一,结束于基督君王节后星期六。
四、周年礼仪 3、何谓主日
    主日即“主的日子”,是圣教会对一周七天之中第一天的固有称呼。根据《圣经·新约》记载,基督的复活、复活后的显现及派遣圣神等事迹均发生在“一周的第一天”。初期教会尊称基督为主,因而称“一周的第一天”为“主的日子”,以表明这一日与基督的特殊关系。

    “一周的第一日”是按照犹太人的计算法。这第一日首先在圣经《默示录》中出现了“主日”(默l:10)之称,此名在希腊语各教会传开,后译成了拉丁文,被普遍采用,成了现今“主日”一词的来源。
四、周年礼仪 4、怎样过主日
    关于过主日,梵二大公会议《礼仪宪章》这样说:“在这一天,基督信徒都应该聚会,听取天主的圣言,参与感恩祭,纪念主耶稣的受难、复活与光荣升天,感谢天主,因为他曾‘藉耶稣基督从死者中的复活重生了’(伯前l:3)他们。所以,主日是最原始的庆节.应该提倡并强调,使信友虔诚注意,应使此日成为欢乐休假的日子。其他庆祝活动,如非确属极其重要者,不得超越主日,因为主日乃是整个礼仪年度的基础与核心。”(礼仪宪章106)

    根据教会的传统和梵二大公会议精神,教友聚会举行感恩祭是主日的固有特点。古代教会与现代教会将主日参与弥撒视为教友当尽的本分。参与主日弥撒是每个教友的义务。教友应参加完整的弥撒;教会也鼓励教友在弥撒中领圣体。自从礼仪改革以来,教会希望在没有神父时,教友能举行圣道礼(圣经诵读),并且如可能,也许可领圣体。这种礼仪通常由教友主持;主持此礼的教友须经过一番训练,并有主教的委任。

    除聚会举行感恩祭外,主日还是教友欢乐休假的日子。平日里,许多人因工作或上学等往往不能相见;在主日,堂区教友欢聚一堂,祈祷、参加弥撒、听道理、唱圣歌,分享信仰经验,欢乐无比。同样,在家庭,父母、兄弟、姊妹相聚,交流思想,联络感情。依照教会的规定,主日应停工休息,主要目的在于发展人格,表现出人是自由的,不是机械,不能做工作的奴隶。主日的自由时间较多,教友们可做许多仁爱善工,如探望患病者、安慰孤苦者等。
四、周年礼仪 5、每周各日的敬礼怎样
    圣教会称一周的第一天为“主日”,其余六天则称为“平日”。每周若无规定的瞻礼,可按礼仪时期奉行某种敬礼的弥撒。教友们按传统习惯,把每周各日分别指定为某种敬礼。中国教会通行的,便是主日钦崇天主圣三,星期一拯救亡者炼灵。星期二感谢护守天神,星期三恭敬大圣若瑟,星期四虔敬耶稣圣体,星期五敬礼耶稣圣心,星期六恭敬圣母玛利亚。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后,教宗保禄六世于1970年颁布的新订弥撒经书中,共有十六种特别敬礼弥撒,其中包括以上所列举的敬礼。但新订弥撒经书并未将这些弥撒规定在某一固定的“平日”举行。因此,举行弥撒的神父有其选择的自由,而选择的标准和出发点常常是根据牧灵的需要。

    教友们除须参加主日弥撒外,没有参加平日礼仪的义务。但常有不少教友每天去教堂参加礼仪——弥撒或其它敬礼,也有些教友特别在星期五或星期六参加礼仪,以敬礼耶稣圣心或圣母玛利亚。
四、周年礼仪 6、瞻礼是什么
    在天主教的礼仪年中,尤其是在中国教会的述语中,瞻礼的意义很广泛:全年中一切举行弥撒祭献的日子都可以称做瞻礼。耶稣和圣母的几个大庆日是瞻礼,每个主日是瞻礼,无须停工与祭的耶稣、圣母及圣人圣女的节日、庆日和纪念日.也都称做瞻礼。每周的第一日是主日瞻礼,周内六日,也都举行弥撒,所以教会把它们分别称做“瞻礼二、瞻礼三……瞻礼七”。

    不过,狭义的瞻礼实指礼仪年中耶稣、圣母及诸圣的庆节。这些庆节有的以某一重要事件作为庆祝的对象,如耶稣圣诞、耶稣复活、圣神降临、主受洗、主显节等;有的以信仰的某些真理,或以耶稣、圣母及圣人的各种名号作为敬礼的对

    象,如圣三节、耶稣圣心、基督君王、圣家、及圣母玛利亚和圣人的庆节。过去,教会对于庆节的分类十分复杂,梵二大公会议予以彻底简化,各庆节就其重要性分为节日、庆日及纪念日,后者又分为必行纪念日和自由纪念日。
四、周年礼仪 7、瞻礼单是什么
    圣教会的许多瞻礼,尤其是诸圣纪念的瞻礼,是固定在某日举行的。可是耶稣复活的日期,随着春分和阴历月份的望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即阴历每月十五)而移动;因此整个复活系统的瞻礼都随之年年移动。又因每一周为七日,与全年的三百六十五日不能吻合,所以每年的复活主日在某月某日需要预先推算而确定下来。同时,每个教区因着本国本地区的特殊的瞻礼,往往编制本地教会的年历,使教友们容易知道本年度的周年礼仪。这样的天主教年历,我国教会惯常称之为“瞻礼单”。
四、周年礼仪 8、什么是将临期
    “将临”即将要来临,指耶稣的降临人间。新订《礼仪年及日历准则》第39号上说:“将临期有双重特点:它是圣诞节的准备期,纪念天主子第一次来到人间;它同时也是藉此纪念而令人想到基督末世再度来临的一个时期。因此,它是一个喜悦和热忱期待的时期。”

    将临期传统的长度为四周,自将临期第一主日开始,到圣诞节前夕结束,共有四个主日。本期分为两个阶段:自第一主日开始至12月16日为第一阶段,其礼仪强调将临期的末世特点,促使信友们期望基督的第二次来临;自12月17日至24日为第二阶段,每日弥撒及日课专用经文直接地准备信友们庆祝圣诞节。弥撒经文中新编的二式“颂谢词”各表达了此两阶段的特色。将临期的祭服取用紫色,弥撒中不唱“荣福颂”。以前,祭台上不供彩花,礼仪中不奏音乐;现在稍有改变。新订《主教行礼规则》第236号称:“将临期中风琴或其它乐器均可用,祭台上亦可用花装饰,要符合本时期的特点,但应避免超过圣诞节圆满的喜乐。”礼仪日历关于弥撒中用乐器仍加以限制:为支持歌唱时才可用,独奏则禁止。这说明,将临期虽是一个充满喜乐的期待期,但在圣诞节来临前,仍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应有所节制。
四、周年礼仪 9、什么是圣诞期
    圣诞期以庆祝耶稣降生成人的事迹为中心。本期从圣诞节开始,到主显节后主日(主受洗节)结束,约两周时间,为期较短。

    圣诞期以圣诞节为高峰。圣诞节享有八日庆期。在圣诞节后三天连续庆祝的“圣斯德望”、“圣若望”、“诸圣婴孩”瞻礼被视为是基督之伴侣的庆节;圣诞节后的主日是“圣家节”;圣诞节八日庆期第八日是1月1日——新年元旦,教会在本日庆祝“天主之母节”。

    圣诞节八日庆期以后,从1月2日至“主受洗节”前的星期六为圣诞期平日。这期间的最大庆节为“主显节”,通常1月6日为此节的本日。“主受洗节”为圣诞期最后的一个庆节,通常在1月6日后的主日举行。
四、周年礼仪 10、怎样过圣诞节
    圣教会在第三世纪就已通行着耶稣圣诞瞻礼,只是那时欧洲西方的教会在12月25日举行,东方的教会在1月6日举行。到第四世纪,整个教会在12月25日庆祝耶稣圣诞,而在1月6日庆祝主显节(习称“三王来朝”)。

    圣诞节的特殊礼仪便是任何司铎可以举行三台弥撒。原则上,三台弥撒的举行第一台在半夜子时,第二台在黎明时,第三台在天明后。子时弥撒的福音报告耶稣诞生在白冷的事迹;黎明弥撒的福音述说牧童朝拜圣婴的情形;天明弥撒的福音选自《若望福音》的引言,指出天主圣子从无始之始生于圣父以及降生成人的奥迹。所以讲道者往往这样说:子时弥撒是庆祝耶稣诞生到世界上的史实;黎明弥撒是纪念耶稣诞生到每个善人心中的神秘事实;天明弥撒是光荣天主圣子自永远生于圣父的奥迹。

    圣诞节是一年中最欢乐的节日。每当圣诞来临,人们互送圣诞卡,教堂里搭起圣诞马棚,摆放着圣诞树。圣诞之夜,教友们一齐到教堂参与弥撒,欢庆耶稣圣诞。
四、周年礼仪 11、什么是圣诞马棚、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卡
    一、圣诞马棚

    在圣诞节期间,无论到哪一座天主堂,都可看到用特制的纸和布搭成的一座假山,山中有洞,洞内布置着马槽,里面安卧着圣婴耶稣,两旁是圣母和圣若瑟,还有朝拜圣婴的牧童及羊群。依照习惯,在圣诞节子时弥撒前举行“迎圣婴礼”,把圣婴像隆重地迎接到预先安置好的马棚中,然后开始做子时弥撒。

    现今在教堂里搭圣涎马棚的习惯来源于中世纪(约在11—14世纪之间)在修院及主教座堂所表演的圣诞剧:在圣堂里搭一小屋(代表马棚),屋里放着木刻的耶稣圣婴像,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前去朝拜耶稣,剧中有歌唱、对话等。

    据圣五伤方济各传记载,1223年过圣诞节,圣人在格来丘搭起了一个逼真的马棚,牵来一牛一驴,求得教宗许可,在那里安置了祭台,请一位神父举行弥撒,圣人亲自宣读福音,并讲了一篇极为感人的道理。其后,此种敬礼透过方济各会士的推广,逐渐普及各地。

    二、圣诞树

    圣诞树是庆祝圣诞节的装饰品,用一棵四、五尺高的小树做成。树上装饰着蜡烛和各色彩带及五颜六色的灯泡、闪亮的金银色纸条、用棉花制成的雪花,再挂上儿童玩具等。到了圣诞夜,人们手挽手围绕着圣诞树起舞欢唱,迎接耶稣降临。

    圣诞树的起源传说很多,据称,最早在德国出现。中世纪德国人把12月24El作为亚当和厄娃的节日,在家里摆放象征地堂乐园的“生命树”,以后演变成了圣诞树。现今,圣诞树已成为圣诞节的普遍装饰,在圣堂里或在家庭中,甚至在百货商店中均可看到大大小小、灯光闪烁的圣诞树。

    三、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的故事在欧美国家童话中是很普遍的。大人们都对小孩这样说,他是来自地球之端北极地带的老翁。每年圣诞夜他身穿红袍,足蹬大皮靴,冒着风雪从北方乘一辆用鹿拉的雪橇赶来;他背着大包袱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进入屋内,向好孩子们分送礼物。所以,西方国家的儿童在圣诞夜临睡前都把靴子放在炉边,等候圣诞老人来把礼物放在鞋内(其实都是大人干的),孩子们甚至还从梦中看到圣诞老人。一年一度的圣诞老人是人们童年时代最可怀念的朋友。

    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传说,认为圣诞老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四世纪时小亚细亚的一位主教圣尼古拉(亦译尼各老)。他平生好行善举,尤其喜欢孩子,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作为专门在圣诞夜帮助穷苦儿童和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圣徒。

    四、圣诞卡

    过圣诞节时,人们互相赠送圣诞卡,祝贺节日快乐。第一张圣诞卡是由英国牧师蒲力治开始的。1842年圣诞节,他用一张卡片写了几句简要的祝词,寄给友人;后来,人们慢慢仿效起来。到1862年已风行为圣诞节互赠的礼品,贺卡也变成了小巧精致的彩色画片。画面大多以白冷耶稣诞生的环境和人物为题材。
四、周年礼仪 12、圣诞八日庆期怎样
    圣涎八日庆期主要有以下庆节:

    ①、基督之伴侣的庆节:圣诞节后的三个殉道圣人庆节——圣斯德望、圣若望、诸圣婴孩——是教友们喜爱的瞻礼,他们是基督的伴侣。圣斯德望是爱仇的榜样,他是第一位殉道者;圣若望是主的爱徒、福音的作者(圣史),他虽安享天年,但却有致命的功劳;诸圣婴孩与耶稣诞生密切相关,他们不是以言语,而是以舍生致命为耶稣作证,有些地方教会把诸圣婴孩瞻礼定为一种教会的“儿童节”,如为辅祭儿童举办各种热心敬礼或教育活动,进行儿童或婴孩祝福仪式等。

    ②、圣家节:圣诞八日庆期内的主日是圣家节。本日弥撒经文使信友们特别注意圣家的卓绝榜样,现世效法他们的美德,日后与他们在天上欢聚。本日福音叙述耶稣童年时代圣家生活的片段,读经一、二均有家庭生活的章节,内容非常丰富。

    ③、天主之母节:1月1日——圣诞节第八日,是玛利亚天主之母节,也追念耶稣圣名。本日弥撒带有圣诞节的特色,同时,特别强调玛利亚为天主之母的职务;她不但是基督的母亲,也是教会的慈母。
四、周年礼仪 13、什么是主显节
    1月6日原是东方教会庆祝耶稣圣诞的日子。现代的整个教会在这一天庆祝“主显节”——耶稣显现自己给世人认识。“主显节”意谓天主的显现或显示。根据《玛窦福音》第二章记载,耶稣诞生后,东方的几位贤士见到了天上的异星。他们在异星的引导下,来到白冷朝拜耶稣,向耶稣圣婴奉献了黄金、乳香和没药三样礼物。按通俗的见解,想像贤士有三位,且是三位小王。我国的教友也就称这个瞻礼为“三王来朝”。但这个瞻礼在礼仪年中的名称,原是希腊文“显现”的意思,所以教会称它为“主显节”。

    教会常认为主显节是个大瞻礼。因为耶稣显现自己给异邦贤士,表明天主不仅是古以色列人的天主,也是普世万民的天主。耶稣显示是召选异邦人认识天主,获得救恩的象征和开始。

    过主显节时,教友们在教堂的圣诞马棚里将三王的像置于圣婴前,再现出三王来朝的情景。
四、周年礼仪 14、三个与圣诞节有关的庆节是什么
    三个与圣诞节有关的庆节即:主受洗节、献耶稣于圣殿节及预报救主降生节。

    ①、主受洗节:是圣诞期最后的一个庆节,通常在1月6日主显节后的主日庆祝。本日弥撒福音是有关耶稣在约旦河受洗的史事,读经一、二都是与洗礼有关的内容。在此节日,信友们也纪念自己的洗礼。

    ②、献耶稣于圣殿节:圣诞节后第40日(2月2日)是献耶稣于圣殿节,此节是圣诞节与主显节的结束。本日庆祝的是路2:22—32所记载的婴孩耶稣诞生后第40日被献于耶路撒冷圣殿.礼仪的特点是弥撒前祝圣蜡烛及游行,其意义来自西默盎在圣殿里遇见耶稣时称他为“启示万民的光明”。(路2:32)

    ③、预报救主降生(天使报喜)节:本节之所以选在3月25日,无疑是从12月25日向前推算出的耶稣受孕的日期。其旧名为“圣母领报”,被视为圣母的一个庆节。现在此节首先应视为主的节日;圣母的角色虽很重要.但应隶属于基督之下。本节日庆祝的对象是天主派遣天使向玛利亚预报救主将要由她诞生的喜讯,(路l:26—38)故此与圣诞节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弥撒中念“信经”,念到“他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时,全体跪下,表示对降生成人的天主圣子致以朝拜之礼。
四、周年礼仪 15、什么是四旬期
    “四旬期”是逾越节(复活节)前的四十日准备期。在此时期内,信友们特别祈祷、克己做补赎,尤其是守斋,故旧名称叫“封斋期”。

    “四十天”时间源自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后四十天的斋戒。(玛4:2;路4:1—2)旧约梅瑟在西乃山四十天守斋、厄里亚往曷勒布山途中四十天守斋及选民在旷野里四十年的行程,也都与四十天守斋习惯的形成有关。

    四旬期开始于圣灰礼仪星期三,结束于圣周六,期间共有六个主日。《礼仪年度改革总则》第27号说:“四旬期是为庆祝逾越节的准备期。礼仪藉着不同阶段的基督徒入教仪式,准备望教友庆祝逾越奥迹,也使信友藉纪念洗礼、做苦行,为度逾越节做准备。”所以,四旬期的精神即是洗礼与苦行。关于洗礼,如果堂区内有成年望教者,信德已经成熟,决定复活节前夕领洗,则整个四旬期为最后的准备阶段。关于苦行,除圣灰礼仪及圣周五守大小斋外,教会更强调日常的克己修德、回头改过及仁爱善行。

    依照传统礼规,整个四旬期的弥撒祭服为紫色,礼仪中不念“阿肋路亚”;风琴或其它乐器除非为支持歌唱,也不可用,只有第四主日,又称“喜乐主日”,弥撒中可用风琴或其它乐器。第五主日,将圣堂中的苦像及其它圣像遮掩;苦像遮掩至圣周五礼仪完毕之后,而圣像要遮掩至复活前夕的开始。
四、周年礼仪 16、怎样举行圣灰礼仪
    圣灰礼仪是四旬期的开始,时间在复活节前四十天的星期三。当日弥撒圣道礼仪后,主礼祝福圣灰——圣灰取自前一年圣枝主日所用的一些树枝枯叶烧成——念祝福经文,在灰上洒圣水;接着,给前来领圣灰的神职人员和教友们头上分别擦圣灰,即用拇指蘸圣灰在领受者额上划一个十字,同时念:“人哪,你要记住,你原来是灰土,将来仍要归于灰土。”(创3:19)在身上或头上撒灰,象征人生命的卑微、忏悔者的悲伤及为罪而做补赎。教友们出堂后,可将额上的圣灰拭去,以免旁人怪异。
四、周年礼仪 17、什么是小斋、大斋
    ①、小斋:小斋禁食热血动物的肉和肉汤,如猪、牛、羊、鸡、鸭等;但不禁食冷血动物的肉,如水族的鱼、虾、蟹等;鸡蛋、奶油亦不禁食。常年中每个星期五当守小斋,为纪念耶稣于星期五为人受难钉死。

    ②、大斋:大斋是在一天内只准吃一顿饱饭,或在中午或在晚间,由自己决定。其它两餐,早餐要节食少吃,另一餐可吃半饱,以个人食量而定。大斋日禁食零食。常年中只有两天守大斋,即四旬期的开始圣灰礼仪日及复活节前圣周五耶稣受难日。这两天既守大斋又守小斋,故称守大小斋。凡年满18岁又未满60岁的男女教友都应守大斋。病人、身体衰弱者、孕妇、从事体力劳动者,可免守大小斋;若在我国的民俗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遇到大小斋日,可免守。

    ③、意义:教会让信友们守大小斋,一为纪念耶稣苦难,二为克己苦身作补赎。
四、周年礼仪 18、怎样过圣技主日
    圣枝主日也叫基督苦难主日,是指复活节前的一个主日,本主日教会庆祝并追念耶稣荣进耶路撒冷及他的苦难。福音书记载耶稣在受难前五天,从伯大尼村骑着小驴驹荣进耶路撒冷城,受到群众夹道欢迎。人们脱下衣服铺在路上,砍下树枝拿在手中,前呼后拥地高唱:“贺撒纳!达味之子;奉主名而来的当受赞美。”(玛2l:9)耶稣进入圣城,甘心为人受难。

    在圣枝主日弥撒前,教会举行祝圣圣枝礼仪。在圣堂外合适的地方,预备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为礼仪用的树枝,教友们聚集在桌子周围。主礼和辅礼人员,身穿红色祭服,来到教友们聚集的地方。主礼向教友们致

    候、祈祷,向树枝划十字、洒圣水、奉香,祝圣圣枝,并恭读四福音之一——耶稣荣进圣城的记述。读完福音,主礼、辅礼人员向教友们送圣枝。送完后,列队游行进入圣堂,次序为:提香炉者领队,其次是持十字者,由持蜡烛者陪同,随后是主礼及辅礼人员,再后是众教友。每人手持圣枝,齐声欢唱:“希伯来的儿童,拿着橄榄树枝,前来欢迎救主,向他高声欢唱,响彻云霄。”主礼到达圣所后,向祭台致敬、奉香,开始弥撒。弥撒的读经以耶稣受难为主题。福音分甲、乙、丙三年,依次读玛窦、玛尔谷、路加所记载的耶稣受难史。

    弥撒完毕,教友们将领到的圣枝拿回家中,敬放一处,或摘下一些插在苦像上。若不便存放,可烧掉,不得随便丢弃或玩弄。
四、周年礼仪 19、什么是圣周
    从圣枝主日到复活主日的一周,教会称为“圣周”或“圣主日”,这是教会礼仪年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一周。圣枝主日是圣周的开始,是纪念耶稣苦难的前导;逾越节三日庆典——圣周星期四晚上的“主的晚餐弥撒”、圣周星期五“纪念救主受难”、圣周星期六“复活前夕守夜礼”,不单是圣周,而且是整个礼仪年的高峰;而“复活前夕守夜礼”又是逾越节三日庆典的高峰,同时也是复活主日的首要礼仪。从复活主日开始了礼仪年的复活期。
四、周年礼仪 20、祝圣圣油弥撒礼仪怎样
    在圣周四午前,主教通常于主教座堂与教区全体神父共祭,举行祝圣圣油弥撒。此弥撒体现出主教在教区团体内享有圆满的祭司职、及教区内神职人员的团结合一。弥撒的主题为基督的祭司职,是圣神给他傅油成为大祭司(读经一及福音),门徒们分享他的祭司职。弥撒中圣道礼仪后,所有共祭司铎重申自己对祭司职的承诺。重发司铎誓愿后,祝圣圣油。圣教会对某些人与物行祝圣礼时,有傅油的仪式,所用的油即为“圣油”。圣油的材料为橄榄油;坚振所用的油料则混以香液或香料。祝圣时,主教及所有共祭司铎到特设的桌子前,祝福病傅油、圣洗油和坚振油。祝福礼往往是主教念一段经文,并画十字降福被祝圣的油料。祝圣礼完毕,继续弥撒。
四、周年礼仪 21、什么是逾越节三日庆典
    “逾越节三日庆典”(EasterTriduum)的旧名称为“神圣三日庆典”(HolyTriduum)。在这三天内,教会纪念并庆祝基督的逾越奥迹,即他的受难、安息(死亡)与复活。

    这三日庆典从圣周四晚间的主的晚餐弥撒开始,以复活主日晚祷作结束。三天的礼仪以复活前夕(圣周六晚间)的守夜礼为高峰,它是四旬期与复活期的分界线,也是衔接点。新订《礼仪年及日历一般准则》第18号说:“基督救赎了人类并给予天主完全的光荣,主要是藉着他的逾越奥迹:他藉死亡摧毁了我们的死亡,又藉复活恢复了我们的生命。这样,基督死亡与复活的逾越节三日庆典成为整个礼仪年的最高峰。”
四、周年礼仪 22、圣周四——主的晚餐弥撒礼仪怎样
    本日弥撒在晚间举行,主要是为纪念耶稣的最后晚餐,他建立感恩祭,以及他发自爱心的服务——为门徒洗脚。这台晚间弥撒揭开了“三日庆典”的序幕。

    弥撒中唱“光荣颂”时,钟声、铃声都响起来;以后,直到复活前夕弥撒唱“光荣颂”,不再打钟摇铃,为表示对耶稣受难的悲伤。与此同时,礼仪中也不用风琴,其理由与不打钟摇铃相同。

    为效法耶稣的榜样,弥撒中讲道后,通常有洗脚礼。礼仪很简单,被洗脚者的人数传统为12位,现在新礼规只说“特选的几位男教友”,未指定数目。

    弥撒末了,主祭不降福教友,卸去祭披,穿上圆氅衣,众人排列队伍,恭迎圣体到特别预备的祭台,敬供在圣体柜中。主礼退回圣所,偕同辅祭,把祭台上的祭布、烛台、彩花等都卸去,只剩下正中的苦像;圣体柜门也洞开着,象征耶稣被恶人捕去,也为表示哀悼。

    我国教友很喜欢在这一天抽出时间,去圣体台前虔诚陪侍,叫做“陪圣体”。
四、周年礼仪 23、圣周五——主受难日礼仪怎样
    主受难日是复活节前的圣周五,礼仪主要是为纪念耶稣被钉十字架而死。本日教友们守大小斋,即一天只吃一顿饱饭,并戒肉食,以忏悔罪过。

    举行礼仪的时间,应在午后三时左右,但为了牧灵的需要最好在晚间。

    本日主礼等所用的礼服为红色。红色为殉道者的颜色。受苦受难的基督被视为殉道者的原型与模范。

    本日的礼仪分三部分:圣道礼仪、朝拜十字架礼和领圣体礼。

    ①、圣道礼仪:主礼与辅礼人员到圣所,向祭台致敬,伏于地上,或双膝跪下,全体默祷片刻,表示朝拜与恳切的祈祷。然后,主礼到座位前,念一端祷词,指出本日礼仪庆祝的主题:耶稣藉他的死亡,拯救了人类;我们要追随他,经过苦难进人光荣。接着是读经。本日的福音是耶稣的受难史(若18:l一19:42),以极简单的方式诵读:没有蜡烛、不上香、亦不向教友们致候。读完后,不说“以上是天主的圣训”。主礼可立即作简短讲道。讲道后,是“隆重祈祷文”,祈祷的意向分别为教会神长、为政府官员、为教友及望教者、为遭受灾难者等等,主礼每念一个意向后说:“请大家跪下——请起来。”信友们跪下默祷,再起立,聆听主礼的祷词。

    ②、朝拜十字架礼:隆重祈祷文后,是朝拜十字架礼。首先显示十字架。主礼由两位手持蜡烛者陪同,把遮盖着的十字架带到祭台前。主礼分三次揭开十字架:第一次揭开上端,第二次揭开右臂,第三次全部揭开。每次揭示,将十字架举起。同时唱“请看十字架,基督藉着它拯救了整个世界”.全体答“请大家前来朝拜”。揭开后,将十字架供于圣所人口处或其他合适的地方,由两位辅礼者扶持,开始朝拜十字架。神职人员及众信友逐一上前叩首跪拜,亲吻十字架上的苦像。

    ③、领圣体礼:朝拜十字架后,祭台上铺台布、圣体布,然后把圣体从供奉处请到祭台上。全体念天主经,以常规领圣体。领圣体完,礼毕。
四、周年礼仪 24、圣周六—一复活前夕守夜礼怎样
    复活前夕守夜礼是逾越节三日庆典的核心与高峰,也是整个礼仪年的最高峰。礼仪的举行一方面追念耶稣的死亡,与圣周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庆祝耶稣的复活,是复活主日的开始。《礼仪年总则》第21号说:“在复活前夕,教会守夜不眠,等待基督的复活,并以圣事来庆祝。此前夕的全部庆祝仪式应在夜间举行,始自黄昏,结束在天明前。”因此,复活前夕的守夜礼本质上就是夜间的庆祝,其礼仪分四个部分:烛光礼、圣道礼、洗礼和圣祭礼。

    ①、烛光礼:教堂内所有灯光全部熄灭。教友们聚集在堂外,围绕着一堆木柴火。主礼身穿白色礼服,与辅礼者来到火堆或火盆前,向大家致候,并简短介绍守夜礼仪。主礼祝圣新火。辅礼将特制的蜡烛带到主礼前,主礼在蜡烛上刻划一个十字,在十字上下两端分别刻写希腊字母的第一个字A(阿尔法)和最后一个字Ω(奥默加),表示天主是起始和结终;在十字的四角空处刻写本年度的四个数字,表示时间属于天主;再将五枚乳香钉依十字形插入蜡烛中,表示基督以十字架救赎了人类。然后,主礼以圣火点燃复活蜡烛,同时说:“愿光荣复活的基督,以他的真光驱散我们心灵的黑暗。”主礼或执事举起蜡烛唱“基督之光”,众答“感谢天主”,全体由执事持烛前导,依次进入圣堂。到圣堂门口再唱“基督之光”,此时,由复活烛上取火,点燃每人手中的小蜡烛;到达祭台前,主礼或执事面向教友,第三次唱“基督之光”,众答“感谢天主”。主礼将复活蜡烛置于烛台上,向蜡烛奉香,唱“复活宣报”。全体手持点燃的小蜡烛,肃立恭听。

    ②、圣道礼仪:唱完“复活宣报”,开始圣道礼仪。圣道礼仪有九篇读经,其中七篇取自旧约,两篇取自新约,是全年礼仪中读经最多的。若为了牧灵理由,可减少旧约的篇数。读经时,全体坐下聆听。读完旧约最后一篇读经,点燃祭台上的蜡烛,主礼领唱“光荣颂”,同时打钟摇铃,将从四旬期第五主日遮掩的祭台上的圣像揭开,表示复活的喜悦。新约书信读完后,全体起立,主礼领唱“阿肋路亚”,信友们随着主礼重唱。这是在度过四旬期后第一次唱此“欢呼词”。主礼连唱三遍,一遍比一遍高,以示隆重。读福音时,不用蜡烛,可以上香。读福音后主礼讲道。

    ③、圣洗礼仪:讲道后进行圣洗礼仪。主礼到圣洗池旁(此池应位于大家可以看到的地方),或到置于祭台间的水缸前。如有领洗者,此时与代父母一同被召前来,由主礼介绍给大家。唱“诸圣祷文”,祷文后降福付洗用水;在呼求圣神藉着基督施神能充满泉水时,主礼将复活蜡烛三次放入水中,象征圣神力量的降临,也象征领洗者藉着水与基督同死同生。降福圣水后施洗。领洗者宣誓弃绝魔鬼,信仰天主,并表明愿意领洗。施行洗礼后,全体信友起立,手持点燃的蜡烛;重宣领洗誓愿。然后,主礼向教友洒圣水,使信友追念他们受洗的恩惠【主日弥撒前向教友洒圣水亦为此意)。圣洗礼仪以“信友祷词”结束。

    ④圣祭礼仪:圣祭礼仪依常规进行。奉献祭品时,可由新领洗的教友将饼酒等礼品送到祭台前。新领洗的信友在弥撒中首次领圣体,与主基督密切结合,完善地参与感恩祭礼。弥撒结束时,主礼唱“弥撒礼成”后附加“阿肋路亚”两次;信友们答“感谢天主”后同样附加“阿肋路亚”两次,以表示庆祝基督复活所洋溢的喜乐。
四、周年礼仪 25、复活主日礼仪怎样
    “复活前夕守夜礼”已是真正的复活节弥撒,因而复活主日日间弥撒可视为是对耶稣复活的延续庆祝。本日弥撒没有什么特别的礼仪,只是弥撒经文中充满着欢欣快乐的词句。圣道礼仪读经二后的“继抒咏”是本日特有的一首歌曲,赞美逾越节羔羊的胜利,表明信友对耶稣复活的坚定信仰。

    弥撒后有祝圣食品的习惯。信友们把带来的食品集中在一起,请神父祝圣。食品有面包、饼干、蛋糕、鸡蛋、火腿、麻花、食糖等,应有尽有。神父念完祝福经文后,向食品洒圣水。教友们把祝圣的食品带回家中共同分享。过复活节,教友们还把鸡蛋涂成“复活彩蛋”,请神父祝圣后自己食用,也作为礼物送给朋友。蛋象征春天——新生命的开始,也象征基督复活走出石墓。

    复活主日午后或晚间隆重举行圣体降福,此礼仪是圣周三日庆典的结束,同时也开始了五十天的复活期。
四、周年礼仪 26、复活节八日庆期礼仪怎样
    所谓“八日庆期”,是指教会对大节日的庆祝延续八天之久,仿效旧约时代以色列人庆祝逾越节、帐棚节的习惯。(参阅出23:15;申16)中世纪时,教会许多较大的庆节均有八日庆期,因而使礼仪年的整体性变得模糊不清。修订后的礼仪年度只保留了圣诞节及复活节的八日庆期。复活八日庆期每日均有专用弥撒经文,包括进堂咏、集祷经、献礼经、领主咏及读经等,这些经文内容均集中于对耶稣逾越奥迹的庆祝,以及对圣洗圣事的纪念。庆期第八日,原称“卸白衣主日”,今称“复活期第二主日”,以表示八日过后,教会仍将继续庆祝耶稣复活的奥迹。
四、周年礼仪 27、什么是复活期
    从复活主日到圣神降临瞻礼五十天的时间是复活期。复活期由复活前夕守夜礼开始,因为这守夜礼已属于复活主日。《礼仪年及日历的一般准则》第22—26号对复活期有如下教条规定,说明此时期的主要意义与结构:

    ①、从复活主日到五旬主日之间要像一个庆节来庆祝,多次又称为“大主日”。“阿肋路亚”是咏唱这些日子的特点之一。

    ②、此时期的主日称为“复活期主日”。复活主日以后的主日依次称为复活期第二、三、四、五、六、七主日,此五十天时期以”五旬主日”作结束。

    ③、复活期前八天形成复活八日庆期,以主的节日(第一等庆节)庆祝。

    ④、耶稣升天在复活节后第四十天庆祝。有些地区,此节日并非法定节日,可移到复活期第七主日庆祝。

    ⑤、耶稣升天后直到五旬主日前星期六为圣神降临作准备。复活期礼仪将逾越节奥迹——基督的苦难、死亡与复活作为一个单一整体来庆祝,这一整体不仅包括基督的复活,也包括他的升天和圣神降临。
四、周年礼仪 28、耶稣升天瞻礼怎样
    耶稣升天瞻礼在复活瞻礼后第四十天的星期四举行。如果本节日在某地区非法定节日时,可移到复活第七主日举行。福音书记载耶稣复活后四十天之久与门徒们一起生活。有一天,他领着门徒们到伯大尼附近的橄榄山上,当他举手祝福门徒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升天去了。(谷16:19一加;路24:50—5l;宗1:9—20)在弥撒礼仪中读完福音后,便把复活蜡烛熄灭,象征耶稣的离世升天。本日弥撒强调:耶稣升天仍要再度降来(进堂咏),而且他虽然升天,但仍与信友们在一起(领主咏)。耶稣升天后的平日,直到五旬主日,是圣神降临的准备期。此间,早已在堂区盛行的圣神九日敬礼也纳入在教会的正式礼仪之中。
四、周年礼仪 29、圣神降临瞻礼(五旬主日)怎样
    圣神降临瞻礼在耶稣升天后的第十天。由于本瞻礼在复活节后的第五十日——主日,所以又称“五旬主日”。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升天后第十日,当圣母和门徒们在晚餐厅中祈祷时,天主圣神借猛风的声、火舌的形降临了。宗徒们领受了圣神,开始宣讲福音,当天便有三千人领洗进教。(宗2:l一41)由此,耶稣建立的教会诞生了,因为在这一天教会开始了她的工作。

    圣神降临瞻礼有两台专用弥撒。第一台为前夕弥撒,在星期六晚上举行。弥撒在颂谢词中指出,五旬节是逾越奥迹的完成,也是教会的诞辰。第二台是在当天举行的弥撒,弥撒在读经二后唱(或念)一首歌颂圣神的赞美诗——继抒咏,这是一首十三世纪的作品,诗中指出了圣神对信友生活的重要。

    本瞻札弥撒祭服为红色。红色使人想到,圣神降临时火舌的形象,也表示圣神爱火炎炎。
四、周年礼仪 30、什么叫常年期
    将临期、圣诞期、四旬期、复活期各有其特点。除这些特别节期之外,在礼仪年中仍有三十三或三十四周,此期间并未指定庆祝基督某一特殊奥迹;而是对基督的全部奥迹作综合性庆祝,尤其在最后几个主日,这段时期称为“常年期”。它自1月6日后主日(主受洗节)后的星期一开始,到圣灰礼仪前的星期二;然后又从五旬主日后星期一开始,直到将临期第一主日第一晚祷时为止。

    整个常年期虽属一个单元,但由圣灰礼仪日开始时即被中断,直到五旬主日后星期一才再度连续下去。但如果遇到常年期只有三十三周的年度,则常年期必须省略一周,依礼规省略中断后的那一周。比如,圣灰礼仪是在常年期第五周内,则五旬主日后星期一开始第七周。如此,常年期第三十四主日——基督君王节——常是常年期最后主日。此最后主日,由于常以末世的奥迹为主题,必须每年保留,以适合礼仪年的终结。

    常年期的每个主日都编有专用经文(集祷经、献礼经、领圣体后经)、特选的读经(分甲、乙、丙三年),以及歌咏(进堂咏、答唱咏、福音前欢呼、领主咏等)。平日弥撒可用任何常年期主日的专用经文及歌咏,除非该日另有优先该举行的圣人庆节或必行纪念日。
四、周年礼仪 31、常年期内主的庆节有哪些
    在常年期内共有七个主的庆节,三个有固定的日期:即主显容节、光荣十字架节、圣堂奉献日;其他四个庆节常随复活节而变动庆祝的日期,称为移动的庆节:即天主圣三节、基督圣体圣血节、耶稣圣心节、基督普世君王节,这几个庆节是教会历史过程中某个时代针对当时的需要而兴起的热心敬礼性的庆节,可称为概念性的庆节,因为这些庆节是以某项信仰的真理或基督奥迹中的某一特殊点作为敬礼的对象。

    一、移动性的庆节

    ①、天主圣三节:在圣神降临节后的主日举行。教会为对到此已完成的救赎奥迹作一番综合性的感恩回顾,因为救恩是圣父藉着圣子,在圣神内完成的。此节日弥撒的中心经文是其古老的颂谢词,强调对天主三位一体的信仰。

    ②、基督圣体圣血节:在天主圣三节后的星期四举行。此节所庆祝的奥迹实际上已在圣周四举行,但圣周四的庆祝是逾越节三日庆典的开始,与圣周五耶稣苦难日紧密地连在一起,因而不能毫无拘束地以欢乐的心情来庆祝圣体圣事的伟大奥迹;所以在常年期订一特别庆节,对此圣事表达赞颂、感谢,使信友更深入地瞻仰此圣事的奥迹,是很适合的。本日弥撒后举行隆重圣体游行,公开表达对圣体的信德与敬礼;游行一般从一座圣堂到另一座圣堂。

    ③、耶稣圣心节:在基督圣体圣血节八日后的星期五举行。此节是典型的敬礼性庆节,最初纯属个人性的敬礼,在近代才推广到全教会。本日弥撒所表达的主题是:天主藉他圣子的圣心对人类所揭示的无限慈爱。

    ④、基督普世君王节:在常年期

    最后的主日举行。此节指示人类历史所趋向的目标,人类愿望的集中点,人类理想与祈求的满足,也就是天主永恒计划的完成:“使天上和地上的万有归于基督元首。”(弗1:lo)它同时也把随后而来的将临期置于耶稣将在光荣中降来的远景之中。

    二、固定的庆节

    ①、主显容节:在8月6日庆祝。依照古代传说,主显圣容日是在他被钉十字架以前的四十天.因而主显圣容日选在8月6日,亦即“光荣十字圣架节”(9月14日)前的第四十天。本日礼仪庆祝的是“对观福音”中有关耶稣在大博尔山上改变容貌的叙述,其意义是:耶稣在宗徒们面前显示了他的荣耀,是为准备他们的心灵,以接受十字架的凌辱,也带给整个教会将来他分享他荣耀的希望。

    ②、光荣十字圣架:在9月14日庆祝。据传说,君士坦丁皇帝之母圣妇赫肋纳公元320年9月14日在耶路撒冷找到了主的十字架;公元335年在耶路撒冷耶稣受难的地方建了两座大教堂:十字架堂与复活堂;9月13日举行了圣堂奉献礼,次日在圣堂中展示主的十字架,供教友们敬拜。这些事迹成了本瞻礼的来源。本日弥撒的专用经文多集中于十字架的奥迹: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并由此为我们带来了永远的救恩。

    ③、圣堂奉献日:在教会公用日历中有以下几个圣堂奉献日:8月5日圣母大殿奉献日;11月9日拉特郎圣殿奉献日;11月18日圣伯多禄及圣保禄大殿奉献日。各地方教会的教堂奉献日也应视为当地教会的庆节。32、圣人圣女的庆节怎样

    在整个礼仪年中,所庆祝及追忆的主要对象是基督的奥迹。然而在一年的循环中,也插入了一些圣人圣女的庆节,包括圣母玛利亚、诸圣宗徒和殉道者,以及来自教会各阶层圣人圣女的庆节或纪念日。从教会礼仪日历或瞻礼单中可以发现,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圣人圣女的纪念庆节。

    天主教敬礼圣人圣女,包括圣母玛利亚,并非将他们当神崇拜。求他们在天主台前转祷,也并非否认或忽略基督唯一中保的职务。教会敬礼圣人的意义首先为显扬天主的荣耀,其次为给信友提供学习效法的模范,再就是呼求圣者在天主台前转祷。

    圣人圣女的庆节分为节日(第一等)、庆日(第二等)、纪念日(第三等);后者又分为必行纪念日与自由纪念日。节日与庆日的弥撒经文均有专用或取自通用的。纪念日通常只有“集祷经”是必须念的,其他经文如献礼经等可取自圣人通用或平日的弥撒经文。

    对圣人们的称呼有传统的称呼,如宗徒、圣史、殉道、贞女;有圣统阶层的称呼,如主教(教宗)、司铎、执事、圣师;有属于修会的称呼,如院长(隐修院)、会士(包括修士、修女)。

    关于圣人庆节日期的确定,教会日历尽可能编订在他们离世的日子,亦即他们的“生日”,也有许多圣人的庆节定在与该圣人无关的日子。
四、周年礼仪 33、教会对圣人圣女是如何确认的
    初期教会对圣者的敬礼源自地方教会,每个地方教会逐渐拥有所敬礼的圣者的名单,指明每位圣者的死期及安葬地点;从第三世纪中叶,已有了初期教会所用的日历。第四世纪末,教宗规定所敬礼的圣者应真正是为大公教会的信仰作证而殉道者,举行敬礼的地点与日期也要确定。但教会在第一个一千年中,对圣人敬礼的批准并无特别程序。教会对圣者的确认常根据教父们的证据。到了第五世纪中叶,开始有了“殉道圣人录”的编辑,以后形成的“罗马殉道圣人录”成了教会敬礼圣人的指南。圣人的敬礼由于没有严格的审查程序,扩展很快,圣人庆节愈来愈多。从十三世纪开始,教会制定了一种“列圣”的程序。教宗亚历山大三世于1171年规定,除非有教会认可,不得给予某人宗教敬礼。脱利腾大公会议(1588年)后,列圣的准备工作属圣礼部管理;1634年又制定了迈向“列圣”的第一阶段——“列真福”——许可某地对真福施以敬礼,如中华真福只在我国。在“列圣”(声明某人为圣者)之前,通常须有三点作审查:其人生平的正统性、英豪圣德及托他代祷所发生的奇迹。殉道者不需要奇迹。教会声明某人为圣者后,通常编写敬礼他的经文,把其名字列于礼仪日历中,供人追念敬礼。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83年颁布宗座宪令,详细说明“列圣”的程序与条件,表明教会对圣人敬礼的审慎态度。
四、周年礼仪 34、圣母玛利亚的庆节有哪些
    圣教会敬礼圣人圣女,更特别敬札圣母玛利亚,对她的敬礼超过对其他圣人的敬礼。梵二《礼仪宪章》第103号上说:“在每年周期循环纪念基督的奥迹时,圣教会以特别的孝爱,敬礼天主之母荣福玛利亚,因为她和她儿子的救世大业,有其不可分解的关系,教会在玛利亚身上,仰慕称扬救赎的卓越成果,就象在一幅清晰的影像上,教会欣然瞻仰着自己所期望完全达成的境界。”

    由于圣母玛利亚的特殊地位,教会对圣母的敬礼也特别注意。因而在教会礼仪年度中,订立了比任何其他圣人较多的庆节。以下是礼仪年度中的圣母瞻礼:

    节日与庆日:圣母无原罪始胎节日(12月8日)、天主之母节日(1月1日)、圣母献耶稣于圣殿庆日(2月2日)、天使报喜(圣母领报)节日(3月25日)、圣母访亲庆日(5月31日)、圣母升天节日(8月15日)、圣母诞辰庆日(9月8日)。

    纪念日:露德圣母(2月11日)、圣母无玷圣心(耶稣圣心节后的星期六)、加尔默罗圣母(7月16日)、圣母大殿奉献日(8月5日)、圣母元后(8月22日)、痛苦圣母(9月15日)、玫瑰圣母(10月7日)、圣母奉献日(11月21日)、中华圣母节(5月第二个主日的前一天)。
四、周年礼仪 35、圣若瑟的瞻礼怎样
    除了圣母以外,圣若瑟在基督的救世工程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是圣母的净配、耶稣的养父、圣家之长。长期以来,教会一直推崇他是具有大德行的圣人。

    圣若瑟的瞻礼有3月19日的大圣若瑟节日,本日弥撒大部分经文强调圣若瑟为忠信的仆人,明智、忠贞、谦逊。福音是路2:41—5l玛利亚与若瑟寻找失踪的耶稣的一段。他们“都一直担心地在找”,道出了天下父母心。5月1日,教会过圣若瑟劳工主保纪念日;此外,还奉他为普世教会的主保。
四、周年礼仪 36、圣教会有哪些圣月
    教会在一年中通行着几种圣月的敬工。如阳历五月为圣母月,教会在本月格外恭敬圣母。整个五月,圣堂中的圣母台装饰得十分美丽,每天讲有关圣母的道理。教友们不单参加本堂区的敬工、在家中敬礼圣母,更全家或团体出动,到著名的圣母堂、圣母山去朝圣,或组织盛大的圣母像游行等等。除圣母月外,还有:三月敬礼大圣若瑟,六月敬礼耶稣圣心,十月敬礼玫瑰圣母和天神,十一月追念亡者,为炼灵祈祷,以上都是教友们喜爱的圣月。
四、周年礼仪 37、诸圣瞻礼指什么
    每年11月1日是诸圣瞻礼(也称“万圣节”)。教会在这一天庆祝、纪念所有离世升天的“圣者”。天主教中列品的圣人很多,无法在礼仪年中一一举行他们的瞻礼;另外,有更多的默默无闻的“圣者”,他们与教会公开指名的圣者相对称。在礼仪年即将结束时,教会把所有圣人圣女,列品的、未列品的,聚在一起来庆祝,为所有“圣者”举行一次集体性的纪念。

    弥撒中读经一(默7:2—4;9一14)指出天上的圣人众多:“……有一大群人,没有人能够数清,他们来自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这些话说明圣人并无国籍或民族的限制。任何人,不拘是何种肤色的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读经二(若一3:l一3)指出天主如何爱人,使人成为他的儿女。福音(玛5:1—12)指示成圣之路——真福八端是世人成圣的途径。
四、周年礼仪 38、追思已亡瞻礼怎样
    每年11月2日是天主教追念所有亡者的日子。教会相信已亡的信友,可能由于罪罚或小罪,仍未能进入天乡,必须经过一个炼净的阶段——教会习惯称他们为炼灵;而在世的信友可藉祈祷、善工、献祭帮助他们,使他们早日升天。为此,追思已亡瞻礼的目的,为使信友们为去世的父母兄弟姐妹、亲友恩人祈祷,纪念他们,求天主早赐他们获升天堂。

    本日礼仪最显著的特点是每位司铎可为炼灵举行三台弥撒(惯例每天一台)。一台为众亡者灵魂,一台为无人给他们奉献圣祭的亡者灵魂,另一台可由献祭司铎自己指定为某位亡者的灵魂。由于本纪念日的重要,既使遇到主日时,仍要举行本瞻礼的追思弥撒。

    弥撒后,举行公共追思仪式。在教堂中央设置一具仿造的棺柩,罩上黑色追思布,布上缝有白色大十字,前端绘有白色头骷髅。棺柩两旁放着素花与绿色盆草及蜡烛。主礼身披黑色(或紫色)圆氅衣,与辅礼者来到棺柩前,信友们围绕在四周,为众亡者诵经祈祷。仪式中,主礼向棺柩洒圣水、奉香;礼毕时祈祷说:“上主!求你赐给他们永远的安息。”信友们答:“并以永恒的光辉照耀他们的灵魂。”

    整个11月为炼灵月,教友们从1日起便到坟地扫墓,献花祈祷,多次也请司铎到坟地为亡者做追思仪式。教会规定,从11月1日到8日之间,凡去坟地扫墓,为亡者祈祷者,每天可为炼灵获得一个全大赦,其他日子可获得部分大赦。
五、圣仪与祈祷 l、圣仪是什么
    依照梵二大《礼仪宪章》第60号所说,圣仪是教会模仿圣事而定立的一些仪式,因教会的转祷而获得某些效果,尤其是灵性的效果,使人承受圣事的恩效,或圣化人生的各种境遇。

    “圣仪”模仿“圣事”,有“小圣事”、“类圣事”之称。圣仪与圣事的区别有三:①、圣事是耶稣亲自立的,圣仪是教会立的;②、圣事象征并赋给圣宠,圣仪则赋给人灵魂、肉身的利益;③、圣事赋给圣宠是由于圣事的本能,圣仪赋给神形利益是借教会的祈祷。

    教会定立圣仪是为圣化教会中的某些职务、信友生活中的不同境遇,以及对人有益的事物的用途。圣仪常包括一篇经文及一些象征性的动作,如覆手、划十字圣号、洒圣水等。圣仪是教会的公开敬礼,是以教会的名义举行的,须由神职人员主礼,并按教会所定的仪式举行。
五、圣仪与祈祷 2、圣仪有哪些
    圣仪的种类很多,有些是与弥撒及圣事相连的,有些则是与其无关的;有对人及其职务方面的,也有对物品及其用途方面的。

    ①、与弥撒和圣事相连的。弥撒和每件圣事的核心仪式都很简短,在核心仪式前后,教会规定了不少圣仪,借以准备心灵,或感谢所领受的恩惠。像弥撒中的整个进堂式、礼成式,和七件圣事中的圣经诵读及某些仪式,比如:圣洗礼仪中的驱魔、傅油、领洗者头上披白布、手执蜡烛等都是圣仪。按不同时代的需要,教会当局可以改变或增减某些圣仪。

    ②、与弥撒和圣事无关的。如降福食物,降福房子等等。

    ③、对人及其职务方面的。如祝圣主教、司铎、执事;任命并降福男女隐修院院长、接受修士修女发愿、降福奉献于主的贞女、委任读经员、辅祭员、传道员等;此外尚有降福病人、降福产妇(生产后四十天)等。

    ④、对物品及其用途方面的。用圣油祝圣圣物,如祝圣圣堂、祭台、圣爵、圣盘等;降福为敬主所用之圣物,如降福祈祷所、祭台布、祭衣、蜡烛、香炉、堂钟等;降福为保护人所用之圣物,如降福圣水、圣灰、苦像、圣衣、圣牌、圣像、念珠等;降福教友们所用之物,如降福房屋、食品、粮食、工程等。
五、圣仪与祈祷 3、侈女发愿仪式怎样
    修女发愿即发贞洁、神贫、服从三圣愿,其种类有:“暂愿”——为一限定的时期的,如一年的或三年的;“终身愿”——终生的、一辈子的;首次发愿叫发初愿——暂愿,暂愿期满后再续愿叫复愿,直到最后发终身愿。

    修女发愿通常在弥撒圣道礼仪读福音后举行,其仪式为:

    ①、请求收纳:发愿修女起立,其中一位代表到会长面前,表示愿意加入修会,宣发圣愿。

    ②、征询意向:主礼者向发愿修女询问是否愿意度修会生活、持守三愿等。

    ③求恩祈祷:全体起立,主礼念一端祷词,为发愿者祈祷,若发终身愿,全体需加念“诸圣祷文”。

    ④、发愿:发愿修女逐一跪下宣读誓词,读完誓词,全体唱《奉献净配歌》。

    ⑤、祝福发愿者:主礼念祝福经文并伸手祝福发愿修女。

    ⑥、传授发愿证物:发初愿时从主礼领受十字架、圣经及会章;发终身愿时则领受戒指及按修会惯例传授的其他证物。到此,发愿礼完毕,继续弥撒。

    弥撒礼成时,主礼再次祝福发愿修女。
五、圣仪与祈祷 4、常见的降福仪式有哪些
    ①、降福信友:主教、神父随时随地都可以降福信友。降福时先默祷,后举起右手,向信友作十字圣号,先竖后横,同时念:“愿全能的天主圣父、圣子、圣神降福你们。阿们。”主教降福时划三个十字,神父只划一个。

    ②、降福清水:神父穿短白衣,佩带紫色领带,由辅礼者协助,诵念规定的经文,并向水划十字;然后将盐投入水中,投时作十字形,同时念:“愿盐与水混合在一起,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阿们。”之后,神父再作祈祷。

    ③、降福房屋或场地:神父到达后,穿短白衣,佩白色领带,念降福经文:“主,全能的天主,求你降福(划十字)这座房屋(这地方)。愿在此居住的人享有健康、保持贞洁、克服罪恶、身心健壮……愿此降福常存留在这座房屋内(这地方)、及所有在此居住的人身上,现在、直到永远。”答:“阿们。”神父向房屋或场所洒圣水。

    ④、降福玫瑰念珠:神父将念珠放在左手掌中,祈祷说:“为赞美并为光荣天主圣母童贞玛利亚,为纪念我们的主耶稣的生平、圣死及复活的奥迹,愿天主降福并圣化这串念珠: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阿们。”同时,举起右手向念珠三次划十字。

    ⑤、降福圣像、圣牌:神父用右手向圣像或圣牌划十字,口念:“为纪念圣人的善行和圣德,求天主降福这圣像(圣牌)。”如降福塑像,则加上洒圣水。

    ⑥、降福病人:神父来到病人跟前,如条件许可,则穿短白衣,佩戴领带,向病人房内洒圣水,并为病人祈求恢复健康。最后,向病人划十字,同时念:“愿全能的天主圣父、圣子、圣神常降福你,保佑你。”答:“阿们。”
五、圣仪与祈祷 5、怎样举行圣体降福
    圣体降福是圣教会经常举行的敬礼之一。其仪式为:神父身穿长白衣,佩白色领带,外披白色圆氅衣(也称“咖叭”),由穿短白衣的辅礼人员陪同走上祭台,把圣体柜中的耶稣圣体(已在弥撒中祝圣过的圆面饼)放人四面射光的“圣体光”中,供在祭台上,并向圣体奉香。教友们赞美、敬拜圣体,祈祷、歌唱。之后,神父向圣体再次奉香,披上锦绣的披肩,双手恭捧“圣体光”,向众信友划十字,最后,将圣体放回圣体柜中。
五、圣仪与祈祷 6、什么是拜圣体
    拜圣体是指教友在圣堂里跪拜圣体柜中的耶稣圣体,以表达钦敬、爱慕之情,或感谢、或奉献、或求恩。神职人员、教友到达某地教会时,一般都要先去圣堂里拜圣体。拜圣体时,念几遍“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经”等经文,歌唱赞美圣体的圣歌。进堂和出堂时,端端正正地向耶稣圣体屈膝请安。
五、圣仪与祈祷 7、祈祷是什么
    祈祷分广义和狭义:狭义的祈祷是祈求天主赏赐某些神形恩宠,或宥恕罪过,免除灾祸。广义的祈祷是收敛心神,归向天主,发出钦崇、爱慕、赞美、感谢、依靠等善情善念,所以,广义的祈祷便是指恭敬天主的一切工作。

    祈祷有口祷、心祷:口祷是用语言祈祷,通常是诵念一些由教会制定的经文;它的要点是口诵心维,即心里想着口中所念的,做到心口合一;口祷容易激发热心、感动旁人,有利于公众共同举行。心祷是用心灵祈祷,从心里向天主发出种种善情善念,与天主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其方法主要有默想、省察等神工。

    祈祷又有公祷与私祷:私祷是一个人自己作口祷或心祷,便利于个人与天主亲密交谈,发展内心生活。公祷是某处教会召集许多教友所作的共同祈祷,是公开的恭敬天主的形式,亦即教会的公共祈祷。
五、圣仪与祈祷 8、什么是公共祈祷
    公共祈祷是教会团体的祈祷,规定它的举行和式样,是教会的职权。公共祈祷的举行,是由神职人员召集教友们以教会的名义,向天主祈祷;它的主持人也往往是神职人员。教友中的负责人,也可受神职人员的委托,在正式礼仪以外召集并主持公共祈祷。公共祈祷的地点是教堂,或是教会所指定的别的地方。

    对于教会召集的公共祈祷,教友有参加的职责。教友们参加公共祈祷,一切都该遵守教会的统一规定和领导。如果对本地的公共祈祷有不同的看法,可向神职人员反映,但在实行中,常该遵守教会的规定。

    教友们在家庭中,在自己的团体中,集合在一起共同祈祷,或者几个教友在教堂共同祈祷,这都不能算是公共祈祷。这样的共同祈祷,教友可随意取用教会的经文,或加添别的经文,或自己编定程序。教会很看重教友们的共同祈祷,并积极提倡。
五、圣仪与祈祷 9、公共祈祷的式样有哪些
    天主教最重要、最普遍的公共祈祷首先是弥撒圣祭中的祈祷;其次是神职人员以及男女修院中咏唱或诵念的“每日颂祷”(俗称“大日课”),这是教会正式礼仪中的公共祈祷。此外,还有教友们在教堂中的公诵经文。

    一、弥撒圣祭中的祈祷

    弥撒圣祭是圣教会恭敬天主的最高最大的礼仪,也是最有价值的公共祈祷。教友们参加教会的公共祈祷,最普遍的方式便是参与弥撒。弥撒圣祭的经文,除了读经和福音外,都是向天主祈求。在弥撒中,主祭、信友和普世教会,同耶稣自已及圣母玛利亚、天上一总的圣人圣女,一同祈祷。弥撒中的祈祷,远远超过别的祈祷。

    二、每日颂祷

    “每日颂祷”亦称“日课”。《礼仪宪章》第84号说:“按照基督徒的古老传统而编成的神圣日课,其目的在使日夜的全部过程,借着赞美天主而圣化。司铎们及其他由教会指定的人员,或者信友们同司铎一起,依照法定方式祈祷,举行这项美妙的赞美之歌,实乃新娘对新郎倾诉的心声,而且也是基督偕同自己的身体,对天父的祷告。”

    “每日颂祷”包括:

    ①晨祷和晚祷:这是每

    日颂祷的两个主要时辰,晨祷在早晨诵念,晚祷在一天工作完毕之后诵念;②“每日颂祷”中的诵读部分可在一天内任何时间诵念,亦可在前夕提前诵念;③日间祷和夜祷:这是两个次要时辰,日间祷分午前、午时和午后,夜祷在就寝前诵念。

    “每日颂祷”的主要内容是圣经中的一百五十篇圣咏,每四周全咏念一遍。这些圣咏是天主圣神所默感而写成的经文,洋溢着向天主祈祷的多种感情。“每日颂祷”的次要内容,既有取自圣经的,也有教会自己制定的种种经文、历代诗人赞颂天主的诗歌、圣师们的讲道以及圣人圣女的传记。

    三、教堂中的公诵经文

    我国广大教友很喜欢共同朗诵经文,各地堂口按本处的习惯共同诵念早课、晚课、玫瑰经、主日瞻礼经,或公拜苦路、或公做圣母月等敬工。这些公共祈祷的举行,也是教友们热心虔诚的标记之一。
五、圣仪与祈祷 10、什么是公诵经文
    教友们在公共祈祷中共同诵念的经文称为公诵经文。它代表教会的意见,为每个教友所熟悉,比任何教义书关系更重大。公诵经文在教义方面,应该完全正确,毫无怪僻奇异之处;在字句方面,该高尚优美,符合教友恭敬天主的崇高意义,增长诵念者的虔诚,激发旁人的观感,音节流利,易于公共诵念。

    教会规定,任何经文的刊行,必须呈送教区主教审查准印;又规定,在圣堂中举行的祈祷和神业功课,必须有当地教区主教的审准和明确许可。
五、圣仪与祈祷 11、怎样念圣号经
    圣号经有大、小两样。大圣号经:“以十字圣架号,天主我等主,救我等于我仇,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阿们。”’小圣号经:“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阿们。”教会称十字架为圣号——神圣记号,念这两端经时要划十字,所以称为“圣号经”。圣号经的言语,包含天主三位一体的道理;划十字,表明耶稣被钉十字架上死,救赎了人类。

    念圣号经时,具体经文应和动作相配合,如念大圣号经时,先念“以十字圣架号”,同时用右手拇指在额上划一个小“十”字;再念“天主我等主”,在口唇上划小“十”字,接念“救我等于我仇”,在胸口上划小“十”字;再接着念:“因父(右手五指相并,以手指点在额上)及子(顺手竖下,点在胸间)及圣神(手指向左上,点在左肩)之名(手指向右移,点在右肩)。阿们(在胸前两手合十)。”念小圣号经时,如念大圣号经后半段“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阿们”一样,只划一个大“十”字就行了。
五、圣仪与祈祷 12、怎样念早、晚课
    早、晚课是教友在早上和晚上分别诵念的经文,其主要内容有:圣号经、早晨祈祷、赞主曲(路1:68—79)、信德经、望德经、爱德经、伏求圣神降临经、工作前祈祷、三钟经、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经、省察前祈祷、晚上祈祷、谢主曲(路1:46一55)、圣家经、为炼灵祈祷等等。早、晚课是教友在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时的祈祷,为赞美、感谢、祈求天主,并提醒、帮助自己善尽本分,做好工作。教友们在家中常面对圣像或十字架诵念早、晚课,念时或立或跪或坐,须端庄、虔诚、热心。
五、圣仪与祈祷 13、“阿们”是什么意思
    “阿们”是希伯来文Amen的音译,原意为“是,上主”(耶11:5)或“盼望是这样”(耶28:6)。在旧约中,“阿们”表示同意某人的话(户5:22等),用作赞颂词的结尾及宗教仪式的闭幕词(咏41:14;编上16:36等)。在新约福音书中,耶稣用此语的次数很多,往往表示“实在、确实”(路9:27,12:44等);初期教会也用于礼仪或赞词上(格前14:16等),尤其用于祈祷经文上(罗1:25等)。以后,教会沿用“阿们”作为祈祷和宗教仪式的结束语,表示“诚心所愿”、“但愿如此”、“同意”等,如在祈祷结束时,信众齐声答说:“阿们。”
五、圣仪与祈祷 14、“阿来路亚”是什么意思
    “阿来路亚”是希伯来文Hallelujah的音译,意思是“赞美上主”、“颂扬上主”,是旧约和新约礼仪上的一种欢呼词。教会沿用在礼仪中,表示“赞美”、“欢呼”、“喜乐”等感叹之情,如弥撒中恭读福音时欢唱“阿来路亚”。
五、圣仪与祈祷 15、怎样念玫瑰经
    玫瑰经是口祷与心祷的结合。它在天主教的传统中是恭敬圣母最通行的方式,即藉着圣母默想耶稣降生、受难和复活的奥迹。念玫瑰经时要用念珠;念珠是用四粒有孔的大珠,隔开五十粒有孔的小珠,分成五组,每组十粒,穿连起来,两头以刻有圣母像的金属小三角相连,三角上另加二粒大珠,中间三粒小珠,顶端带一金属小十字架,形成一串。念珠经神父降福后使用。念玫瑰经时,将念珠握在手中,从顶端“十字架”处开始念信经,数到大珠时念天主经、圣三光荣经,到小珠时念圣母经。这样念完三串,同时默想耶稣、圣母生平事迹十五端。头一串五端为默想耶稣降生,称为“欢喜五端”,一般在周一、周四念;第二串五端为纪念耶稣受难,称为“痛苦五端”,一般在周二、周五念;第三串五端为默想耶稣复活升天、圣神降临及圣母升天,称为“荣福五端”,一般在周三、周六,主日念。这一百五十遍圣母经,好似献给圣母的朵朵玫瑰花,故称此经为“玫瑰经”。每周的瞻礼七(星期六)及每年的五月(圣母月)和十月(玫瑰月),都是教友们加强念玫瑰经的日子。
五、圣仪与祈祷 16、什么是九日敬礼
    福音书记载,耶稣升天后,圣母和宗徒们聚集在建立圣体的晚餐厅中,一连祈祷了九天,终于领受了圣神的降临。圣教会根据这一事迹,举行“九日敬礼”的敬工,即一连九天诵念某些经文,为预备过某个瞻礼,或为祈求天主赏赐某样恩宠,或为敬礼耶稣的某件奥迹,或为恭敬圣母、天神圣人。
五、圣仪与祈祷 17、什么是首六、首七
    “首六”、“首七”指每个月的第一个瞻礼六(星期五)和第一个瞻礼七(星期六)。教会在每月的首瞻礼六特别恭敬耶稣圣心,在首瞻礼七特别恭敬圣母圣心。在这两日的祈祷中,分别加念恭敬耶稣圣心,或恭敬圣母的经文;有些堂区还特别做耶稣圣心弥撒,或圣母弥撒,让教友们参与,以示敬礼。而教友们在“首六”、“首七”也往往多行善工,作为奉献。
五、圣仪与祈祷 18、迎圣母的仪式怎样
    迎圣母亦称“圣母游行”,往往于圣母月或圣母瞻礼日在教会指定的朝拜圣母的地方举行,其仪式非常隆重热烈。教友们把高大的圣母塑像或雕像放在装饰华丽的肩架上,由四位身穿红袍或白衣的青年教友抬着,教友们在神职人员的带领下,由大十字架作前导,仪仗队、乐队及众教友列队缓步前行,或奏乐,或唱圣歌,或诵念玫瑰经,或执彩旗,或向圣母像撒花、奉香。万众欢呼,赞美圣母玛利亚。
五、圣仪与祈祷 19、怎样拜苦路
    “拜苦路”是圣教会为纪念、敬礼耶稣苦难而举行的敬工。在教堂内两边的墙壁上,一般都挂有耶稣受难的十四处苦路像(画像或雕刻像)。其内容为:第一处,耶稣被判死刑;第二处,耶稣肩负十字架;第三处,耶稣首次跌倒;第四处,耶稣苦路遇见圣母;第五处,西满帮负十字架;第六处,圣妇擦耶稣脸上血汗;第七处,耶稣二次跌倒;第八处,妇女们跟随耶稣恸哭;第九处,耶稣第三次跌倒;第十处,耶稣喝酸醋苦胆;第十一处,耶稣被铁钉穿透手足;第十二处,耶稣苦架竖立两盗之中;第十三处,圣尸卸下,圣母接抱怀中;第十四处,耶稣被葬入坟墓,盖以石板。十四处苦路像须由司铎祝圣,每处敬供一个十字架。拜苦路时,领拜人须按顺序进行,在每处前跪下或站立片刻,诵念“苦路经”,述说耶稣苦难的过程;众人随着领拜人移动身体方向,表示行走,追忆、敬拜耶稣受难的事迹。
五、圣仪与祈祷 20、怎样做默想
    默想是心祷的主要式样,其过程如下:

    一、预备

    ①、预备默想题目:在每晚临睡前,要预备次日默想的题目;有书本的,照题目诵读一遍;没有书的,自己选一题目。②、回忆题目:入睡时,要把题目的要点重新回想一下;第二天早晨一醒,立刻思念昨日晚上预备的默想题目。③、默想初工:就是在默想前,在做默想的地方,举心向上,想到天主的临在,发活泼的信德,立志做好这次的默想。

    二、默想正体

    ①、前导:首先端正恭

    敬地诵念:“伏求圣神降临,从天射光……”祈求圣神赏赐神光爱火,开启明悟,引发善情。然后把默想的题目简略地回想一遍;把默想的中心内容,具体地按着段落回忆、定像,活生生地摆在想像中。②、进行:做完了前导,接着开始默想,把默想的内容按着段落细念或细听一遍,仔细体味,先用明悟推论,如耶稣对这个道理怎样?圣人圣女们怎样?我又怎样?等等。推论完后,紧接着发善情善念,如钦崇、赞美、感谢、奉献、爱慕、渴望、惭愧、痛悔等等。发善情后,立定志向,即按着默想的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定一个具体的、切实的主意,或修某种德行,或改某样毛病。

    三、结束

    立定志向后,默想正体就算完成了,然后结束这次默想。就是用几分钟来作一番小结,看这次默想是否做得好,收效如何;如果做得好,就该感谢天主;如果没做好,该痛悔自己的懈怠疏忽等过失,求主宽恕,保证下次好好默想。最后,还该求圣人圣女,帮助自己守好所定的善志。
五、圣仪与祈祷 21、怎样举行避静神工
    “避静”是避开日常事务,到一个清静的地方沉思祈祷,反省自己,专务灵修。避静也称“退省”或“静修”。一

    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修士、修女及男、女修院的学生每年都要“避静”。其方式是以教区或修院为单位,或由几个教区联合举行,地点在主教座堂或修院,时间为“小避静”三、四天,“大避静”七、八天。避静神工的内容除团体祈祷、举行感恩祭外,主要是接受灵修辅导、阅读圣书、自我反省及修订灵修计划。避静时,一般要请一位主教或神父做神师,辅导灵修。参加避静的人员须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保持静默,在宁静的气氛中,专务灵修工夫。一些堂区在春节或复活节前也为教友举行避静神工。
五、圣仪与祈祷 22、天主教的殡葬仪式怎样
    天主教的殡葬仪式除为亡者举行追思弥撒外,主要有入殓礼、为亡者诵祷礼、告别礼和安葬礼。

    一般教友家庭亲人去世后,首先请神父为新亡者做追思弥撒。按我国民间传统,亡者的亲属要戴孝(城里人一般只戴黑袖纱);家里要派人向至亲好友报丧。亡者的遗体换上“寿衣”,在家中“停灵”;在遗体前置一小桌,铺上白布,其上安放十字苦像、亡者的遗像、蜡台、白花和圣水瓶。家属在遗体旁“守灵”。目前城市里住房较紧,多将遗体运至殡仪馆或火葬场;在医院病亡的则放在太平间。

    入殓礼:在殡葬日期择定后,要举行人殓礼。人殓时,神父到场主礼,为亡者祈祷;抵达后,先向家属致唁;行礼时,穿短白衣,佩黑色(或紫色)领带。主礼念完“导言”、“圣咏”和“祷词”后,向遗体和棺柩洒圣水,同时念:“现在我们向亡者的遗体洒圣水,追忆他(她)曾经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成为基督的门徒;愿他(她)也能追随基督到达永福的天乡。”其他在场的人皆可随后洒圣水。接着献香,可用线香,由主礼奉香,然后插入香炉;如用手提式香炉,由主礼环绕遗体、棺柩奉香。献香时说:“我们向亡者遗体奉香,表示我们的敬意,因为亡者的躯体自领洗后,就成为圣神的宫殿,我们希望他(她)的身体在日后同耶稣一样获得复活的光荣。”然后,全体唱“天主经”结束。

    为亡者诵祷礼:出殡前夕,可在亡者家中或殡仪馆举行

    “为亡者祈祷礼”。神父到场主礼,穿短白衣,带黑色(或紫色)领带。此礼如弥撒的圣道礼仪一般,有“集祷经”、“读经”、“答唱咏”、“福音”及“为亡者祈祷文”。礼仪在“天主经”及为亡者祈祷的圣歌声中结束。

    告别礼:在遗体火化或安葬当日,首先为亡者举行大礼追思弥撒,弥撒后举行告别礼。告别礼可在教堂或亡者家庭或殡仪馆举行。主礼穿长白衣,披黑色(或紫色)圆氅衣,站在棺柩或遗体旁,面向教友;辅礼者持圣水瓶和香炉站立两边。主礼首先邀请大家为亡者祈祷,并领唱“告别曲”,向棺柩(或遗体)洒圣水、奉香;接着领唱“炼灵祷文”,求圣母玛利亚和诸圣为亡者转祷。告别礼后,起棺至墓地,或将遗体运至火葬场火化。

    安葬礼:到达墓地后,主礼穿礼服如上,先祝福墓穴,向墓穴及棺柩(或骨灰盒)洒圣水、奉香,并为亡者祈祷。祈祷后,棺柩或骨灰盒入土,主礼念:“上主!求你赐给他(她)永远的安息。”众答:“并以永恒的光辉照耀他(她)。”埋葬完毕,全体送殡者在墓前三鞠躬。礼毕。
六、其他 1、天主教内各级成员的组成怎样
    天主教各级成员包括神职人员、修会人员及平信徒。神职人员指领过圣秩(神品)圣事的主教、神父及执事,均为男性,终身独身;修会人员指加入男、女修会的修士、修女;除神职人员和修会人员外,所有的信徒皆为平信徒。现分述如下:

    ①、教宗:亦称“教皇”。教宗一词译自拉丁文Papa,意为“爸爸”,初为古代教会对高级神职人员的尊称,后被专用为罗马主教,普世教会的元首。教宗还被称为:圣伯多禄的继承人,耶稣基督在世的代表,天主的众仆之仆等。教宗统一管理世界各地天主教的传教事业,有权建立教区,委任主教,制定、修改或废除教会法规,拥有教会最高立法权和司法权及对《圣经》、教义、伦理等问题的最高解释权。教宗由枢机主教组成的“枢机主教团”选举产生。当选教宗任期终身;除因被证实的异端外,不受罢免;有权自行决定辞职,而无须得到任何机构的批准;但无权指定继任人。

    ②、主教:“主教”一词译自拉丁文Episcopus,意为“监督者”。主教被认为是宗徒的继承人,在管理教务上,是某一地方教会的主持者,是教区之主。他也被称为司牧,代替耶稣牧放全教区的“羊群”;在神品圣事上,更好称做大司祭,有祝圣他人为司祭或主教之权。主教有一般主教、总主教、枢机主教的分别。枢机主教为高级主教,由教宗直接任命,在教会中担任特别重要的职务;总主教为驻节大城市、管辖教省的主教,有权召开教省会议、监督和协调本教省范围内各教区的教务;一般主教只管理本教区的教务,有召集教区会议、在本教区祝圣、委派神父等权力。所有主教在神品地位上是一律平等的。主教在教会初期一般由教友选举产生;后来只由神职人员推荐,由总主教批准;从14世纪起,渐渐由教宗直接委任。其具体事宜请参见法典。

    ③、神父:“神父”意为精神上的父亲,译自拉丁文Pater(父亲),是对领受了司祭职者的尊称。按神品圣事的本来意义,神父称做“司祭”。我国教会又称之为“司铎”。铎是一种铃。《论语》上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便是说上天要叫孔子打铃来唤醒民众,教训民众,后来用“司铎”来称呼教训民众的人。教会称神父为“司铎”,便是指他们是领受了神品而讲道传教的人。神父协助教区主教管理教务,通常是一个堂区的负责人,有为本堂区教友付“圣洗”、听“告解”、做“弥撒”、祝“婚配”等义务。

    ④、执事:“执事”是在神品上低于主教和神父的神职人员,除不能举行弥撒外,可以给人付洗、送圣体、行婚配、在礼仪中讲道、主持祈祷及殡葬仪式等。执事原为神品中的第六级,称为“六品”,是领受司祭职位以前的过渡性品级。梵二公会议后,教会恢复设立终身执事职位,而且经过批准年龄较长的已婚男性教友也可担任执事。

    ⑤、修士、修女:属天主教修会成员,均称做“会士”。修会有男修会、女修会,各有自己“会规”(组织章程),其共同点为:成员须发圣愿(即“神贫、贞洁和服从”)、过团体生活、无私有财产、协助地方教会传教,他们多从事文化、教育、慈善事业。修士、修女须遵守“会规”,严格从事“每日颂祷”等团体祈祷及本分工作,并听命于修院院长和修会会长。

    ⑥、平信徒:指天主教内平常、普通的信徒,是与神职人员相对而言的。在我国教会内,一般称平信徒为“教友”或“信友”。彼此之间喜欢称为“主内的兄弟或姊妹”。
六、其他 2、平信徒与堂区神父之间的日常礼仪如何
    平信徒对神父一般称“神父”、“某神父”;视神父为自己“灵魂上的父母”。平常遇见神父,应点头问候。有事拜访神父,要注意衣着整洁,以表示对神父的尊敬;进神父居室时应先轻轻敲门,待听到答应“请进”后,才可推门进见;会见时,一切举止言谈宜端庄大方、自然朴实。

    对来访的教友,神父都应热情招呼、接待。由于教友来访的目的不同,在具体接待上自然有所区别:

    ①、有的教友拜访神父,是由于对神父十分怀念,想通过访问表示自己的敬仰之意。对这样的来访者,神父无疑应表示欢迎,和教友亲切交谈,让教友感到温暖。

    ②、有的教友来拜访神父,是带着某些信仰方面的问题向神父请教的。神父应采取积极诚恳的态度,认真听取教友的问题,正确给予解答,还应耐心、谦虚,善于与教友一起切磋问题。

    ③、有的教友来拜访神父,是求领圣事的,如办告解、在弥撒外领圣体、为病人请终傅等。在这种情况下,不管神父自己正在忙什么,都应当把所做的事暂时搁下,全心全意地为教友施行圣事。

    平信徒与神父通信时,信的开头应写作“尊敬的神父”,也可写“某神父”;正文写完后,可写上祝颂语及表示敬意的话,如“主佑平安”、“神形康泰”、“德化日隆”等。落款时在自称加姓名后再加启禀语,如“教友某某谨上”、“主内某某敬书”。神父写信给平信徒时称作“亲爱的教友”、“亲爱的主内兄弟姊妹”,或直称教友的圣名,如“若望教友”、“主内玛利亚”等。
六、其他 3、平信徒、神父在遇到主教时的礼仪如何
    通常,平信徒、神父在遇到主教时,应主动招手致意或点头致敬,或者上前握手甚至“亲”手,向主教问好。如果有事拜访主教,应事先联系,并按约定时间略为提前到达;拜见时,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主教的工作或休息;告辞时,应求主教降福。中国天主教中的一些老年教友见到主教时,按传统一般都单膝下跪,亲吻主教右手上的象征神权的戒指,称为“亲

    权”;不过,现在大都和主教握手时向主教“亲权”。据说,西方国家的教友在觐见教宗时,要双膝跪下亲吻教宗鞋上的十字架鞋饰,但近年来已取消,连亲吻教宗手上的权戒也已不作为必要的礼规,改而采用握手、拥抱或鞠躬致敬等。教宗为了表明自己是“众仆之仆”,历来称主教们为“可敬的兄弟”,称教友们为“可爱的子女们”。
六、其他 4、平信徒与神职人员的服饰有何要求
    天主教中的平信徒一般都从事社会各方面的职业,教会对他们的穿着没有任何规定,上教堂做礼拜或参与节日礼仪,也只以服饰整洁大方为原则,可各穿适合自己身份的服装。

    神职人员的穿着,神父和执事基本上穿黑色长袍(长及脚跟,胸前饰有竖式成排细小钮扣;腰围较宽,腰带附有黑色二叶飘绺),颈项带白色硬领(罗马领);但外出时,一般都改穿黑色西服,带白领。主教的服饰为黑长袍,白硬领、小红帽;腰带、飘带及绺头、长袍缝边均为紫红色;并带金色项链十字架,右手无名指上带戒指(象征神权,习称“权戒”)。总主教多一黑色小披肩。枢机主教多一红色小披肩。教宗则穿白色红边饰长袍,带白色披肩。所谓“主教神父(服色)一般黑色,唯有教宗一人白色”;但如今连神父中也有改穿白色长袍的。在举行礼仪时,神职人员的服装应按礼规要求办事。

    修会人员的“会衣”都大同小异。修士只穿黑色长袍。修女穿的长袍多为黑色,也有蓝色和青色的,胸前领下围有一白布披褡,戴头盖,额前露出内衬的白边。

    现在,不论主教、神父,还是修士、修女,如果不在宗教场合,或不需要表明神职身份时,为行动方便,平日穿着与常人一样,只是朴素一些罢了。
六、其他 5、对天主教徒一般怎样称呼
    对所有平信徒都可以用同志、先生、小姐、师傅、老师等一般社会称呼。对在教会组织内担任职务的平信徒,也可使用会长、主任、秘书长等职衔。对神职人员和修会人员,可用神职称呼,如某主教、某神父、某修士、某修女等,以表示尊敬。
六、其他 6、天主教的教堂怎样
    教堂是天主教举行宗教礼仪、进行公共祈祷的场所。为表示神圣,称教堂为“圣堂”。我国教会中常用的“天主堂”一词,其狭义固然是指教堂,但广义是指某处天主教会的全部机构和建筑物。教堂有“公堂”、“经堂”之分。公堂是为大众而设立的,如主教座堂、铎区教堂、朝圣地的圣堂等。经堂专为某团体而设立,如男、女修院内的经堂。任何教堂的设立,须有当地主教的许可。圣堂落成,该举行奉献礼;规模宏大、建筑牢固的教堂,可举行极隆重的祝圣礼。奉献或祝圣一圣堂时,应为之取一名号,此名号能为天主圣三(圣三堂、圣神堂……)、主耶稣基督(救主堂、圣体堂、圣心堂……)、圣母(无原罪圣母堂、玫瑰圣母堂……)、天使或一位圣人圣女(圣弥厄尔堂、圣若瑟堂、圣女德肋撒堂……),所取之名即为该堂的主保。著名的教堂,亦称“圣殿”。圣殿分甲级和乙级。甲级圣殿事实上只有罗马的救世主大殿、圣母大殿、圣伯多禄大殿、圣保禄大殿。别的都是乙级圣殿,如我国的上海佘山圣母大殿。

    教堂是一座整体建筑物,其主要部分为“圣所”及“参礼间”。圣所是举行弥撒礼仪的地方,亦称“弥撒间”。在圣所设有敬供耶稣圣体的圣体柜、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祭台、读经台及主礼和辅礼人员的座椅;在圣所靠后的墙壁上,挂有巨幅圣像。参礼间主要摆放着跪凳,供教友们参礼时使用。在教堂的后方有“神工架”,为教友办告解之用;在进门处设有“圣洗池”,专为付洗之用;在堂门内侧两边有“圣水盘”,为教友们进、出堂时蘸圣水之用。另外,在圣所前方上空挂有“圣体灯”,指示教友们圣所内供有耶稣圣体;在参礼间前方设置风琴,为伴唱经歌而用;并设有“献仪箱”,为教友们向天主做奉献之用;两边的墙壁上挂着纪念耶稣苦难的十四处“苦路像”。

    每座教堂都附设“更衣室”,为司祭和辅祭穿着并脱卸祭服礼服;圣祭用的各种器具、祭台上的装饰品也都存放于更衣室内。教堂进门处上方设有唱经楼,和前方圣所中央的祭台遥遥相对。
六、其他 7、教友在教堂内的仪态有何要求
    教友们进教堂后,应免冠,到圣水盘蘸圣水划十字,面向圣所(弥撒间),向圣体内的耶稣行屈膝礼(亦称’请安”:身体立直,弯曲右膝至地,再站直,表示敬礼圣体),然后择一位置跪下(也可坐下)默祷。教堂是聚会的场所,教友们在堂里应守静默,不可东张西望,不可大声说话,不可随意走动,也不可互相招手致意(若需致意,互相以点头表示)。当公共祈祷或弥撒礼仪开始后,应心专神注,按礼节要求或跪或坐或立,做到仪表端庄,虔诚恭敬。不可“坐无坐相,站无站相”,疲沓懒散。咳嗽或打喷嚏,要用手帕捂住嘴,尽量压低声音。教堂对教友的衣着没有规定,以大方整洁为宜。参加礼仪完毕出堂时,不可喧哗,离开位置,向圣体行屈膝礼,按先后次序到堂门口蘸圣水划十字出堂。
六、其他 8、非天主教徒到教堂里应注意些什么
    天主教教堂在举行公共祈祷和礼仪时,对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人们进入教堂,应衣着整洁,举止文明,不可吸烟,不可吐痰;在宗教活动进行中,不可大声交谈、嬉笑,不可随意走动。非教徒尤其应注意:不能讥讽教徒的宗教习惯,不可宣传无神论,不可宣传别的宗教和迷信;要使用闪光灯摄影,应征得教堂工作人员同意;在信徒念经和唱经歌时,自己可以不出声;但当信众起立时自己也应起立;在弥撒中送圣体时,不可上前领受。
六、其他 9、非天主教徒与天主教徒在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
    应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共餐:天主教徒在饭前饭后要祈祷,同桌以信徒为主时往往还有人领祷,祈祷时站或坐;同桌以非信徒为主时往往各人默祷。非天主教徒在场时,应待祈祷完后一同开始用餐。

    ②、言谈:不说伤害天主教徒宗教感情的话,不可以天主起誓,更不可以天主或耶稣基督开玩笑。

    ③、赠品:凡向天主教徒馈赠的礼品,上面不宜有其他宗教的神像或标志图案。

    ④、邀请:在耶稣受难节那一个星期(即复活节前一周),不要请天主教徒参加私人喜庆活动,有的信徒每逢星期五都不愿参加这类活动。

    ⑤、葬礼:非天主教徒参加天主教徒的葬礼,不得自行别的宗教的礼节,不要大声嚎啕;遇天主教徒参加非天主教徒的葬礼,也不要强求他们行别的宗教的礼节,或参与迷信。
六、其他 10、常见的天主教标志有哪些
    (1)、十字架:源于拉丁文Crux,意为“叉子”。耶稣受难的刑具,由两根木料相交叉而成,形状近于汉字“十”,故汉译作“十字架”。天主教相信,耶稣为救赎人类,被钉十字架而死,故尊十字架为信仰的标记。教会以十字架为神圣的记号——圣号。信教人在行各种神功,如进堂、出堂、祈祷前后和饭前饭后、睡觉前起床后以及遇险、受诱惑时都要划十字。十字架在教会的各种场所、信徒家中以及在教会组织的标志、礼仪用品、圣书圣物上随处可见。十字架的式样很多,最常见的有竖长横短的拉丁字架及正十字形的希腊十字架。

    (2)、苦像:凡带有耶稣被钉雕像的十字架称为“苦像”。在苦像上端十字架竖木上有一个牌子,牌上有“INRI”四个字母,这是拉丁文JesusNazarenusRexIudeorum的缩写,意思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根据《若望福音》记载,耶稣被判钉十字架时,比拉多写了一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若19:19)这在当时是耶稣的罪状牌,以后,教会认为这牌子上的话实际说明了耶稣的真正身份。教会举行弥撒时,在教堂“弥撒间”或祭台上,必须有苦像,以表明弥撒圣祭是耶稣加尔瓦略山十字架祭献的重演。在圣周五“主受难节”的礼仪中,教友们朝拜十字架时都要“亲苦像”;平常信友们也有“亲苦像”的热心习惯。

    (3)、圣号:除十架被称为“圣号”外,天主教的“圣号”还有两种,一种是“JHS”与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组合,另一种是“X”与“P”的组合。在“JHS”中间加一个“拉丁十字架”:“JHS”是拉丁文“Jesus(耶稣)Hominum(人类的)Salvator(救主)”的缩写;十字架表示耶稣死于十字架上救赎了人类。在X上加P:它代表“基督”,是希腊文“基督”一词开头的两个字母,也可以译成Paxchristus,即“在基督内平安”。这两种“圣号”在教堂门上、礼仪服饰、经本及祝圣用的大面饼上都可以看到。

    (4)、A和Ω:希腊文字母首、末二字,念作“阿尔法”、“敖默加”,意为“元始”和“终末”。圣经《默示录》第一章8节:“我是‘阿尔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将来永在的全能者天主这样说。”因此,教会用A和Ω表示天主是万物的根源与归宿。

    5)、鱼:在天主教的艺术中,经常用“鱼”代表基督。这个标志源于希腊文“鱼”一词IXΘγ∑。IXΘγ∑是希腊文“耶稣、基督、天主、儿子、救世主”五个词的缩写,其中I代表耶稣、x代表基督、Θ代表天主、γ代表儿子、∑代表救世主。因而,从教会早期便以“鱼”象征基督。

    (6)、羔羊:圣经上提及“羔羊”的次数非常多。所谓羔羊是指不超过一年的小羊,其肉可食。(肋7:23)旧约中几时提到羔羊,常有两种意义:或是用来作为祭品,或是用来象征喜乐、驯服及无瑕等美德。作为祭品用的羔羊,至少应在出生八天后,(肋22:27)都应是公的,早晚各献一只,(出29:38—42)安息日则双倍;(户28:9等)其次在每月月朔、逾越节、初熟节、新年等,都应向上主奉献羔羊。羔羊是喜乐的象征,(智19:9)以民的象征。(耶51:40)良善的耶肋米亚先知、(耶11:19)受

    虐待的默西亚、(依53:7)得救的以民、(依40:11)皆比作羔羊。羔羊的驯服与豺狼的凶悍相对,(德13:21)但羔羊与豺狼的共处,却是默西亚时代太平幸福的象征。(依11:6)羔羊在新约中特别用于耶稣身上,他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l:29)他甘心接受了苦难,为救赎人类。(宗8:32,伯前1:19)羔羊一词在《默示录》中用了28次之多,大多是指耶稣的得胜及完善无缺。所以,教会用羔羊象征基督及他的良善服从、牺牲奉献。

    (7)、鸽子:代表天主圣神。《路加福音》第3章2l一22节记载耶稣受洗:“当他正在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形体,象鸽子一样降在他上面。”所以,教会常用鸽子表示天主圣神。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洪水灭世后,诺厄从方舟中放出鸽子观测天候;鸽子衔着一枝青绿的橄榄枝回来,告诉诺厄全家大地已恢复了平静。因而,鸽子也象征和平与平安。

    (8)、耶稣圣心:耶稣圣心曾向圣女玛加利大显现,表达他对人类的爱。圣心上的火焰,表示耶稣圣心爱火炎炎,如同烈窑;圣心上的十字架,是耶稣爱世人的大凭据,他为爱人而受苦受难死于十字架上,舍了性命;茨冠围绕圣心,表示耶稣圣心为人类所受的苦辱与伤痛;圣心上的伤痕,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一个兵士用长枪所刺,(若19:34)他为救赎人类而流尽了最后一滴宝血。耶稣圣心流露着对人类无限的恩爱,是人类救恩的泉源。

    (9)、麦穗与葡萄:代表圣体圣血。福音书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祝圣麦面饼和葡萄酒为他的圣体圣血,给门徒们吃、喝.并要求门徒们如此做,为纪念他。以后教会举行弥撒常以麦面饼和葡萄酒做为成圣体圣血的材料,因而用麦穗和葡萄来象征奉献、祭品和圣体圣事。

    ⑽、饼与杯:代表圣体圣血及祭献。教会举行弥撒圣祭时,根据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所做的,用麦面饼成圣体,用盛有葡萄酒的杯成圣血,这样,饼与杯便成了耶稣圣体圣血与感恩祭献的象征。

    ⑾、圣母的标记:在许多教堂或圣母像前,常会看到一个记号,由拉丁文字母A和M组合而成,它是拉丁文“圣母经”第一句“AveMaria”的缩写,意思是“万福玛利亚”,教会以此作为圣母的标记。

    ⑿、圣牌:是用金属、有机玻璃或其它工艺材料制成的徽章,上面有耶稣、圣母、圣人圣女的肖像或表示信仰的标志图案,经神父祝福后,称为“圣牌”。教友们将圣牌悬挂

    在颈项下,或佩戴在衣服上,以表示纪念、敬礼耶稣或圣者,并为信仰作证。
六、其他 11、天主教为何敬供圣像
    在教堂或其他教会场所及教友家中常供有耶稣、圣母以及天神圣人的画像或塑像。教会称这些画像或塑像为“圣像”,以区别于世俗的图像。教友们祈祷时往往面对圣像,或从圣像前面经过时点头鞠躬。教会认为,圣像本身绝对不是偶像,也不代替天主;它们是记号,是用来见证信仰的;作为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圣像使人透过画面,较直观地了解到信仰的内容,因而起到某种宣传的作用。教友们尊敬圣像绝非尊敬或崇拜偶像,只是通过有形(圣像)的标记,钦崇无形无像的天主,并纪念他的救世工程。同时,敬供圣像,能提醒并激发人们的虔诚与热心。
六、其他 12、天主教与艺术
    天主教是爱好艺术的,“经常要求艺术崇高的服务,特别为使有关敬礼的事物,真正表现高雅、和谐、美观,成为天上事物的记号与象征”。(礼仪宪章122)教会的艺术可分为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就艺术风格而言,“教会从来没有把某一种艺术风格看作是本有的,而是就各民族的特性与环境、就各派礼仪的需要,采纳了各时代的风格,而形成了历代弥足珍惜的艺术宝藏。连我们现代的各民族各地区的艺术,在教会内仍可自由发展,唯一的条件,是对圣堂的神圣典礼,保持应有的尊重与敬意”。(礼仪宪章123)

    一、建筑艺术

    在天主教艺术史上,圣堂建筑占极重要的地位。大体而论,天主教圣堂的建筑式样,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化。公元四世纪,教会在罗马帝国获得信仰自由时,也开始建筑圣堂。其式样采取当时的宫殿式,大概是长方形,或长十字形的平顶大厦,这样的教堂建筑称做“拉丁式”。接着,在东罗马帝国流行“皮桑丁式”,即四臂等长的十字形圣堂,中间矗峙半圆形的圆穹,甚或在中央大圆穹又有许多小圆穹。中古前期西欧流行着“罗马式”,便是圣堂的屋顶及窗户上方都是半圆形的弧拱,内部开阔明朗。中古中期,教堂的建筑发展为“哥特式”;哥特式圣堂内部高峻峭拔,外部尖塔直指云霄,表现出庄严肃穆、超凡向上的精神。到了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家利用古希腊的技术,扬弃弧形,恢复平顶,更加上一排排的石柱。17一18世纪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巴洛克建筑,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欢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以上各种建筑式样,以后的许多圣堂还在继续使用。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流行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二、绘画艺术

    天主教绘画艺术是教会画家,藉他们个人在自己所处环境中的美学感受,来表达他们对天主的认识,对信仰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宗教感情。追根溯源,教会绘画艺术曾是指《圣经》的图解。在中世纪,绘画艺术用于对教堂的装饰,而在现代已成为对信仰的申明。目前,圣经图解、教堂装饰、个人信仰的申明、传福音使命和社会责任构成了教会绘画艺术的四大因素。

    天主教绘画家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他们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对信仰的认识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每个时代的教会艺术家对基督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通过理解,他们或多或少地都为教会艺术作出了贡献。《圣经》中所展现的基督的形象仅仅是人们所认识、所理解的形象而已,没有展现他的面孔、他的肖像是什么样。各个《福音》书中也没有具体告诉人们基督的肖像。这样,艺术家只好凭自己对临在于世界的基督,基督的生、死、复活等永恒的“历史事实”,去理解人类自己的处境,使人的生活与基督发生关系,一幅幅具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宗教绘画艺术便成为超时限的颇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了。

    当代的天主教艺术,随着各民族、各国家逐渐授受福音,并把其与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文化相结合,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教会文化。尤其是亚、非、拉地区,天主教文化已与神学、社会、民族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道成肉身和处境化的基督形象已表现为亚洲人、非洲人、拉丁美洲人的面孔、肤色、服饰,并且生活在他们中间,参与和体验着他们的每日生活。

    三、音乐艺术

    天主教的音乐艺术是十分突出的。梵二公会议《礼仪宪章》第112号说:“普世教会的音乐传统,形成了超越其他艺术表现的无价之宝,尤其配合着言语的圣歌,更变成了隆重礼仪的必需或组成要素。”又说:“圣乐越和礼仪密切结合,便越神圣,它能发挥祈祷的韵味,或培养和谐的情调,或增加礼仪的庄严性。”教会以宗教仪式为沃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作曲家,使音乐得以普及和发展。教会制定了音乐的体制,对乐谱加以研究,开创了复调音乐的形式,完成了键盘乐器。文艺复兴后,虽然艺术的推动力逐渐转移到其他方面,但至今为止,任何一种音乐可以说都是建立在中世纪天主教音乐基础之上的。从音乐的全部理论到记谱法,以至合唱、合奏,大都是继承中世纪的,就连世俗的交响乐和歌剧也与中世纪的教会音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从教会初期时代到今天的两千年间,米兰大主教圣盎博罗削和罗马教宗圣额我略一世,在教会音乐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公元四世纪,盎博罗削在任米兰主教期间,表现出他卓越的音乐才能。他在教会音乐中的主要贡献是收集教会歌曲,编汇成《盎博罗削圣歌》,并为教会音乐制定了由七音组成的四种教会调式音阶,创造了对唱的形式。

    中世纪的音乐是从圣歌的诞生开始的。圣歌是教会在祈祷时所唱的音乐。对圣歌贡献最大的是公元540年至604年担任罗马教宗的圣额我略一世。中世纪的圣歌因他的贡献而被称为额我略圣歌。额我略圣歌也称平歌或素歌,以与定律歌曲相区别。它是西洋音乐文化中的第一花朵,其发展与欧洲音乐史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记谱法的研究、音乐理论、复音音乐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到音乐学校的成立,都与此有关,现代的调式音乐也以额我略的调式为基础。额我略歌曲的完整,更令现代人感到惊讶,成熟的三段体的曲式,产生了后世各种乐曲。许多大作曲家都喜欢用额我略歌调作为主题动机。

    文艺复兴时代是复音音乐的时代。16世纪时复音音乐达到顶峰。天主教的复音音乐,多以额我略歌调作固定调,然后在固定调上运用对位法完成其他声部。曲式和对位法处理基本相同。乐曲皆以弥撒和经文歌为主。

    16世纪末到1750年间的音乐为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时代的圣乐一方面保持着古代风格,一方面允许新风格的乐曲存在。

    大约从1750年至1820年,是教会音乐古典风格从开始到全盛的时代。古典时代天主教最伟大的作曲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著名弥撒曲有海顿的《LordNelsonMass》、莫扎特的《c小调弥撒曲》、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曲》等。

    19世纪以后,天主教因为有世界通用的教仪,保证了教会音乐不受时代的冲击。虽然教会在梵二大公会议后鼓励和提倡各民族风格的圣乐,但“教会以额我略曲为罗马礼仪的本有歌曲,所以在礼仪行为中,如果其他歌曲条件相等,则额我略曲占优先”。(礼仪宪章116)

    主要资料来源:

    1、《礼仪宪章》

    2、《弥撒经书总论》

    3、《圣事礼典》

    4、《天主教教义探讨·方法部分》上海光启社1989年

    5、《我们的庆节》赵一舟台湾见证月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