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十字若望生平
作者:爱玛利亚提供
第一讲 赤足加尔默罗会士圣十字若望  第二讲 评介圣十字若望的主要教导  第三讲 信德的光照  第四讲 爱德的圣化 
第五讲 使用媒介  第六讲 收敛心神和归返内心     
第一讲 赤足加尔默罗会士圣十字若望 
第一讲 赤足加尔默罗会士圣十字若望 

 

  一、圣若望的个人生活和经验

  早年若望经由二条途径接受陶成和教育:护理病人,及求学于撒拉曼加大学。他走向加尔默罗会的路并非平坦大道。因为先有医院神职,后有耶稣会士都想拉拢他。四年求学时期过后,若望陷入一个危机。他在撒拉曼加大学中全神贯注研读功课,觉得所学的神学理论和实际生活格格不入。当若望会晤圣女大德兰时,他正面临转入加杜仙会的心境。圣女大德兰认为,他可在革新的加尔默罗会中寻获心灵所渴慕的,她便劝服了若望继续留在加尔默罗会。

  因为他的生平事迹我们所知甚少,我们易于联想若望是个专业作家。这是完全错误的。他在修会内和会士们共度真正的团体生活。他寻求与努力度默观生活的人交往,他的著作无非是这事实的流露。因此,他的神修生活包含全部完整的因素:默观、团体生活、教导、操作、独居和展望远方传教。若望完全深入加尔默罗会生活的各个幅度。他不仅富于才干,也常随时待命为人服务,不仅讲道理和听神功时如此,连在花园和建筑工地时也抱相同的态度。他正是我们今日所谓的「完全付出」、随时待命、脚踏实地和接近生命的人,他的著作正是从这样的生命抒发出来的。他确实特别关心他所认识的人,即具体的人。他没有带领他们进入神秘主义的神魂超拔,却常教以教会的要理,例如对待身份卑微的人,他也教他们读书写字。

  二、神修指导上的见证

  圣十字若望是圣女大德兰革新修会的父亲、老师和向导。他是会母所信任的人,但他从未作过会母的长上。终其一生,甚至位居省会长时,仍有上司凌驾他。我们几乎无法称他是赤足加尔默罗会的协创者——这名称其实更适于组织管理革新修会的古岚清——但若望是修会的告解神师、神修向导、陶成者和指导者。他是加尔默罗会精神的唤醒者。由此观之,他理当被尊为会父。他甚至称圣女大德兰为「我的女儿」,虽然会母比他年长许多;会母也说若望是「我灵魂的父亲」。若望也称圣女大德兰为「我们的会母德兰」。

  每当若望接受任职,他使之变为神修陶成和指导。他擅长口授教导。他的神恩是交谈、对话。他善于长时聆听。他的回答来自亲身经验,绝非由书本而来。因而给人确信,产生力量和果实。为这种交谈,他常预备好随时被打扰。另一方面,他总不推辞普通的日常工作。有次他担任某会院的院长,该院前五任院长致力于供应用水,但毫无成效。若望仅建造一导水管即告功成。他的价值层次中,写作确实居于最末。我们真幸运,他竟然写了些东西,且流传至今。像这样的作者,即今日所谓的「神秘家」。

  作为神修生活的老师,无疑地,十字若望和赤足加尔默罗会隐修女的关系极为亲近。早年,他的同会弟兄几乎将他逐出修会;透过修女们的协助,他得以继续留在会中,且茁壮深入修会。我们已提了圣女大德兰和她的影响。且有数位院长姆姆以财物资助他成为革新加尔默罗会士。托利多脱险后,加尔默罗会隐修女庇护他,照顾他的健康。珍视爱惜若望著作的也是她们,并予以出版。至于若望,他偏爱关照修女们的神修。在降孕隐院任告解神师时,他陶成了整个团体。脱离监狱后,托利多修女们首先听到他的诗。他与贝雅斯、单拉纳达、塞谷维亚修女们的关系非常亲切。他和加尔默罗隐修女的相遇,不断赋予他灵感。甚至现今时代,当圣若望仍极不被同会兄弟熟知时,依然是修女们了解他、认识他且奉他为导师,如里修圣女小德兰、狄荣的圣三丽沙、艾笛思娟。

  但圣若望仍继续不被了解。他的作品给人的印象是枯燥和没有人情味;它们有些太难、太神秘了。(如果十字若望描述自己身体、心灵、神秘的经验,他势必成为今日畅销书的作家……!)这一切是圣人静默的一面。他确信凡内在经验的事都有意义,并造成人从未觉察的外在效果。他不认为自己投身于某事是「为了什么……」;他没有「为了作见证」或「为了给人标记」,而力图作个会士和神秘家。与基督同处的生活本身即是见证和标记。在他看来,书写记录是非常次要的事。若望和耶稣安纳姆姆之间连系着很深的信任和友谊关系。如果安纳姆姆选择讲述彼此的关系,今日的她必是若望圣师内在生活的特优见证人。但她选择了静默;也许她必须给若望这个许诺。

  三、圣十字若望的著作

  圣若望的著作应被视为他在修会中口述教导的延续。他自己认为写作本身居于他价值表的末位。但他已有良好的准备从事论着。若望的文化涵养普遍且广泛,非常完整,幸亏他在艺术和护理上有过多方经历。他在撒拉曼加接受了极好的教育。个人的丰富经验、修会十二年的教导和牧灵工作,使他尚未着手著作时已获得完整丰富的陶成。他并非以教育学的观点论着,也不是他的论述,而是他内心经验的进发:他的著作可谓圣三光荣颂,意即献给天主的著作,不是为发表,也不是为了人而写的。这是祈祷的书,而不是关于祈祷的书——或至少可说二者兼有。

  一九二六年,圣十字若望被宣封为教会圣师。大约二十至二十五年前,关于圣十字若望该被称为教会圣师或本会导师,曾掀起一场争论。若望确实未曾写下任何加尔默罗会生活的论着,也不曾批注会规或会宪。他同样没有论述其它的古典论题,如伦理道德、圣事、圣母学。由此可见,若望实在不合乎十六世纪的时潮。那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已逝世,业已停止著作。会母圣女大德兰亦然。当时西班牙文学作口中,有关神修生活的著作,数量之多远超所合计一起的其它科学。若望无意重复别人的论题;反之,他有意补充其缺。他经常关心什么是最基本的。他的大主题常是圆满的基督徒人性生活。他视加尔默罗会士首先是天主的子女,而不是加尔默罗会士或禁地隐修女。不过他常以加尔默罗会士自居写给加尔默罗会士。他作诗题献给他们。但他始终考虑到所有的基督徒:众人都被邀请阅读和品尝他的书。最重要的,他希望在著作中教导人如何度三超德的生活。即是天人之间存在关系,信德、望德和爱德的生活。

  超德生活这是圣若望的创新主题。尤其,他写了许多有关信德的事。现代某位专家曾说,只有路德能与他比美。但若望说的是信德,而非信仰的真理。他说的基督是所相信的那位,是所爱的那位,是心爱的。他的神秘主义是超德生活。他相当保守,甚至怀疑神秘现象。圣女大德兰逝世后,她的著作迅速流传,她的个人神恩有危险被视为加尔默罗会的一般圣召。倾向于制造奇特和感性的气氛。若望必须紧急剎车。他更进一步发挥的论题为以宁静、爱注视天主的祈祷,当时这样的论述不仅少有,且几乎被视为危险。

  圣若望的著作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诗。开始时并无批注,很快即被咏唱:时至今日,在西班牙常有新创作的乐曲配以原文诗(供应卡式录音带)。此外,若望写了许多简短实际的格言,并注明「勤加阅读」。第三类是他的大论着:《登上加尔默罗山》、《黑暗之夜》、《爱情的烈焰》和《灵歌》。大部分是诗的批注。一八一八年,西班牙首次出版他的作品,书名《黑暗之夜》。可能因为若望已被视为充满悲哀和痛苦的圣歌手,这特别和他的牢狱经验有关。但若望不是在监狱中写《黑暗之夜》,他在如花似锦的大自然,在明朗的天空下写成黑夜。狱中写的神秘爱情诗是《灵歌》。后来,他常以托利多的牢狱经验作为开玩笑的题材。例如,有一次他说,他被鞭打超过三十九下,因为他不是罗马公民。他从未责备或抱怨苦待他的那些人。我们必须强调,同会兄弟加给他的九个月的牢狱生活,若望所经历的实在不是黑暗时期。圣人自己说,灵歌是在天主的光照影响下,洋溢着爱情写成的。

  若望给我们的基本教导是什么?什么是他精神遗产的基石?在今日,他对荣福圣三的思想比他的实际教导更吸引入。他常举行特敬圣三的弥撒,有次他说:「圣三是天堂上最大的圣者。」我们也该提及他特别敬爱圣母。最重要的,他教导人如何将整个生命导向默观。藉本性、陶成以及赖恩宠的引导,若望是一位完全彻底的默观者。对他而言,默观不是某一层次的祈祷,而是基本上完全接纳他生命的演变方向。就是有能力时常注视天主的圣容;在痛苦中注视,但不在痛苦时也如此。对他而言,大自然的经验和与人相遇是很重要的方法。第三,圣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是善良莠不齐的生活方式,即散发慈爱谦虚的光辉。有次若望谈及某位严苛的长上时说道:「在外邦人中,我们也能找到那种严厉。」当长上认为应当处罚时,弟兄们应设法求情,影响长上宽大仁慈。由于若望的实际护理经验,圣人常亲自照顾修院中的病人,且充满温馨和欢喜。他认为加尔默罗会生活方式的更深特质是独居的静默、独居的空间和时间,及在修会和教会内度团体生活。

  

第二讲 评介圣十字若望的主要教导 
第二讲 评介圣十字若望的主要教导 

 

  爱的结合,否定和弃绝,神化过程这三个主题导自另二个主题,然而实为同一主题:即若望的生命进程和默观经验。前者是他的生命和工作的理想;其次表示爱的结合,即是默观。

  一、爱的结合

  神修语词中常肤浅地使用这句「与主结合」。但「与主结合」尚有更深、更基本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在这里探讨一下。圣若望认为,这下只是内在生命的进程,也是拥抱一个人整个的存在,即神化经验。所以我们要如此了解,目击证人告诉我们,若望常谈论天主和神性的事理。对他而言,天主不是偶而聊聊的话题,天主是完全占有他的中心主题。

  《登上加尔默罗山》的开场白中,他说:「下列诗节包括所有我预定在本书——《登上加尔默罗山》——中谈论的学理。其中描述导至顶的道路,即成全的最高境界。我们在此称之为灵魂与天主的结合。」这里,我们必须注意二件事。圣人说「灵魂与天主结合一的意思,与一般所谓的「成全」完全相同。第二,他以「灵魂与主结合」之名,把我们所谓的发展超德生活、净化、祈祷的旅程和道路全聚集一起。整部《登上加尔默罗山》专门探讨这些主题。

  为何圣人偏爱述说「灵魂与主结合」,而不说「成全」呢?因为西班牙文中,「成全」这个字涉及的论题表示某一境界,即成全境界,而「与主结合」则形容某一关系,意指发生于双方问的委顺、爱。这也是《灵歌》中,圣若望之所以采用婚姻语词的原因。

  我们所要谈论的三要点,就是成为默观者的三个因素,这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希望能简洁陈述这三点。

  圣十字若望从他最爱的若望福音十七章中,取出「与主结合」作为主题,此段圣经论及与父结合,与门徒们结合。若望的目击证人告诉我们,圣人能记诵这章圣经;当他和同伴一路同行时,他经常朗诵或咏唱这段经文。这真有意思。我们知道他脑海中充满的是什么:与主结合和彼此结合。根据这基础,他建立了决定默观生活的三个因素。我们也须记住,现代作家所谓的默观生活是什么。圣十字若望认为默观是天主对我们的最基本吸引,寻求天主,意即使信者的整个生命专注于一个追求,寻求与主结合,而后与他人结合,与整个受造界结合。

  第一个因素:成为教会。真·雷克也曾写过二、三本书讨论过这个主题。结合不是首先发生在灵魂与天主问,而是发生在基督内的教会和天主之间。这是藉着基督,偕同基督而与教会结合,同样也与各个灵魂结合,与教会内每个人结合。今日,默观上所强调的不是「为」教会祈祷,却强调「成为」教会而祈祷。默观者意识到他即是教会,他代表教会。经常不断「为」教会祈祷,存在着置己身于教会外的危险:然而我们是视自己为教会而祈祷。这有置身家中的感觉,正如家人为家工作,同时也是家中的一员。所以,默观生活植根于教会之内。可是,我们无须常意识凡所作之事皆为教会而作。只要我们感到自己是教会内的成员即可。

  第二个因素:默观者的特征是寻求天主。不断寻求天主的圣容。处处寻找天主:「上主!我寻求你的圣容,」在所作、所经历或获得的事中渴望天主、思慕天主。

  第三个因素:能全神贯注和超脱自己与万物。圣十字若望能从人的失败,及从一切怨恨感受中超脱。牢狱的经验揭示给他天主的神妙光荣和伟大。这应归功于能度正确的超脱生活,使他的囚禁变成积极的经验。凡散发灿烂光明者,即失去自我中心的人,他们已自由无碍,且不贪恋任何事物。

  二、否定和弃绝

  为什么十字若望如此重视训练我们达到这样困难的地步,即所谓的否定、弃绝、舍弃自己?主要理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弃绝和否定自己,基督徒生活、祈祷生活和跟随基督是不可能的。何以如此呢?因为祈祷时和主交谈,意指和我们无法用感官捕捉的那位交谈:祂不能被看见、听到或感觉。习惯弃绝我们对感官生活的贪恋,与主交谈自会变得容易和亲密。这是合理的结果,因为当我们与主交谈时,必须抛开感官的凭据。为能进入信德的层次,我们必须脱离使用感官。圣人在《灵歌》首诗节中说:

  心爱的,祢到底隐藏在那襄?……千万不要像许多愚蠢的人,按照他们对天主的肤浅了解,认为当他们不了解、品尝或经验不到祂时,祂是远离和完全隐藏的。

  这必须在使用感官上有所训练。从被钉的耶稣身上,我们明了,发展默观生活需有自由的境界。真正的爱人,无论他喜欢或不喜欢,无论温馨或冰寒,无论处境如何,他必定时时在爱。若我们不能超脱所依赖的外在处境,我们的爱是局部的,且只当环境如意时,我们才爱。圣人写给科道瓦的德莲姆姆信中说:

  要记住,人既没有,也不感觉任何需求,除非他们愿意自己的心顺从这些需求……心具有如此的能力,即把万物屈服于己心;他这样作,因为渴望屈服于一无所有,且无所牵挂,好能在爱内更灼燃焚烧。

  修女们此时在科道瓦建立新会院,遭逢暑热、地方狭小、贫穷和种种劳累苦事。从这封信中,我们看见积极的一面,即所谓弃绝和否定自己的果实:自由无疑、不依赖外在处境。

  《灵歌》第三诗节中,圣人互相比较弃绝自己和真情实爱。

  真爱的灵魂珍视他的心爱主,远超一切,信赖祂的爱和友谊,不会觉得难于说出:

  「野兽我不怕惧」和「我要越过勇士和边际」。

  在这里,这个人无须舍弃自己:他已被心爱主吸引,并对其它一切失去兴趣。

  按照严格的字义,我们知道,圣人不是一位苦行者。他从不为补赎而行补赎,他处于圣保禄致斐理伯书信中形容的境界:「我知道受穷,也知道享受;在各样事上,在各种处境中……我都得了秘诀。」 (斐四12)克修有素的人不会经常寻求补赎,或把一切化为补赎。他深深注视吸引他的价值,不太留意其它事物。人们可以说,圣十字若望不是太克苦自己的人,更好说,其它的事物在他的眼中消失了。革拉纳达的修士说,在餐桌上,他很愉快地享用别人送来的礼物。他自己用的很少,但他喜欢看弟兄们吃得津津有味。圣依纳爵是同样克苦,但又能享受事物的另一典范。居住芒莱撒时,他习惯某些日子不进食。到了罗马任耶稣会总会长,他吃得很少,却又怕院中弟兄感到也必须如此。会院中有食量特大着称的巴士克族弟兄,因此在餐厅里,他安排其中之一坐在他身边,对他说:「吃吧!像平常那样吃,让团体觉得自由自在,不要有人想必须和我一样。」若望也喜欢选饭量特大的会士同坐。某目击证人说,圣十字若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确领会弃绝之意。必不甘落后会消毁我们的人性。

  三、神化过程

  现在我们要谈论第三个主题:神修生活的道路、过程,即达到神化的旅程。我们可以发现,圣若望一生中毫无重复的事,事事新鲜,日曰不同。可以说,囚禁期间,三十六岁的他已是圣人。这期间,他写下《灵歌》,即对天主的经验及神化的诗歌。此后,培亚城、革拉纳达、塞维亚、乌贝达,凡此种种都是新鲜事,都是他的新经验。我们发觉,每一阶段中的他都是新人。神化结合是一条道路,包含整个人生,从开始到最末的一刻。

  我们可在此注意圣人的一些语词更调,这极有意思。首先,他很少使用「恩宠」,处于恩宠之境。基督文学中,这字的意思是静态的。若望喜欢用「爱」和「恋爱」,这字指示关系,活生生的相遇,而非境界。《灵歌》的副题中,他说:「本诗篇注解谈论灵魂和基督新郎彼此间爱情的互换。」我们由此可知,他所论述的是爱的经验,而非关于爱。

  圣人更换的第二个字是「罪」;他不用这个字,因为犯罪通常指陷入罪的境况。对若望而言,他的著作中没有罪的境界,却有一破坏力,就是驱策我们的「欲望」;这个字是更动态的表达法,不像罪所描述的是一境界,这字通常被译为「渴望」,这是一个不当的翻译。

  当会母圣女大德兰希望他参与改革修会的初期,他在梅地纳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快快!意即动力充沛。「好!只要不拖延,一切没有问题。」他那时年方二十五,却唯恐革新修会进行前,他会太老!他急欲实现自己的生命,赋予生命意义。他在《爱的活焰》中说,天主很快预备某些灵魂,吸引他们投向祂。加尔默罗会中,年轻逝世的圣人有二十二岁的圣女德兰丽达,二十四岁的圣女小德兰,二十六岁的真福圣三丽沙。但我们颇感安慰的,也有年纪较大的圣人。圣十字若望活到四十九岁,会母圣女大德兰六十七岁。她已达祖母的高龄!(六十七岁相当于今日的九十九岁!)

  我们可以说,这种速度心态是圣十字若望的特点。我们的意思不是指「着急」,而是他要「疾速地」赋予生命圆满的意义。他常指出进行的直路,指出快捷方式,好能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目的。此速度因素并非意谓,强调神化过程中逐步渐进是不重要的。若望在《灵歌》中说:

  在十字架上完成的神婚,不是我们现在谈论的……当天主赐予第一个恩宠时,那神婚立即完成,即是每人领洗时蒙受的恩宠。我们所讲的神婚和全德有关,除非逐渐与逐步地进展,否则不会完成。

  同样是神婚,但要按灵魂的脚步,才能逐渐达到最后的境界。圣保禄同样表示,他说:你们已经是圣人,但仍须成为圣人。圣若望很急,因为这是一个已获得的恩赐,我们必须认真地接纳,以生活实现这恩赐。然而在《黑暗之夜》中,当他讲论忿怒的罪宗时,他叙述想要一日成圣的人。

  这些初学者在祈祷、爱近人和对待自己过失方面缺乏忍耐:他们希望一日之内净除瑕疵。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毫无耐心等待天主,让天主在祂愿意时赐下所需的恩宠。

  但是他立刻补充,以免懒惰的人过分认真忍耐:

  可是也有人在渴望进步上,耐心十足,天主更愿意他们少忍耐些。

  圣人在二极端间保持平衡。他指出,每天都必须充分珍惜利用,这是动态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也须了解,这过程需要时间。我们应恒心追求。《灵歌》中有段劝言,是很美的例子。我们在首诗节中读到,灵魂满怀不耐,渴望寻求心爱主:但在第二诗节,他对灵魂说,必须有所准备,长久等待。

  不是所有需求和恳祷都能达到被天主聆听、赐恩的程度。它们必须等到在天主眼中适当的时候、时期和数目,那时,人们说天主看见、俯听了他们。出谷纪中,这事显然可见,以色列人遭受埃及人奴役折磨,过了四百年后,天主才对梅瑟说:「我已经看到我的百姓所受的痛苦,我要下去拯救他们。」(出三7-8)虽然天主一直看到他们的痛苦。

  四百年来,他们一直祈祷叹息。四百年后,天主才说:「我已听见你们!」天主必不会等我们四百年!这只是举例说明急缓间的平衡情况。

  今日,我们很容易说,从发隆重愿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修道生活就失去了像这样的动力,这样的急切。这向我们要求能够自我评鉴,且终生如此实行。当我们几乎尚未开始时,却认为已结束了!(我们常说某初学生没有修道生活的才能,没有个性:可是,我们看看自己……)从前总参议会开会讨论驱逐古岚清时,圣十字若望公开说:「如果你们要处罚古岚清神父,你们也该处罚我。」这是灵魂的圣洁高贵,也是以非常清晰的方式表明意见。这是我们所谓的动力。我们也很容易说,陶成期间、正式陶成是成长和神修经验的最佳时期。但末达二十七或二十八年龄,人通常不能了解绝对必须的工作是什么,及在

  天主前和人前,他的责任是什么。英年早逝的圣人例外,如圣女小德兰。她已达完全的成熟。但若我们自以为终身愿一发,羽毛即已丰满,我们的成长必会停顿。陶成期间未能瞭悟,现今又自觉已然告终!圣十字若望描述的神修过程,其进展如下:《攀登加尔默罗山》是旅途,《黑夜》是旅途,《灵歌》是寻找。若望使用的全是行动的象征。《爱的活焰》该是最后的阶段,使它变成全心期待水恒的光荣——也是行动。圣人说:「爱永不满足」。

  我们必须进行的神化是什么呢?第一,在我们内建立超德的向度,即以信德、望德和爱德为动机的生活——亦即,与主结合。但实际的经验却是,超德不会立即启发道德行为,实践伦理道德。第二步骤才是道德生活的神化,即实践伦理道德。第三步骤是心理向度,包括情绪生活。有的人常祈祷,不但热心,也爱情洋溢,但他们的行为并未显出收心敛神,他们分心走意。这例子指示这三种向度不需同时神化。也有人有神秘经验,可是却发现他们的想象或思想无法安宁,他们不能专心凝神。会母圣女大德兰即此一例。她不能作普通的默想。

  区别此三向度是极重要和有益的:超德向度……与主结合:道德向度……实际德行:最后是心理向度,拥抱我们情绪和感受的天地。再者,运用此区别于具体个人时,绝不可太死板。

  本世纪圣徒传中,有个爱尔兰的酒鬼,他列真福圣品的案件已在进行中。他名叫马特·泰伯。当他被就职的工厂开除后,工厂的同伴起先给他钱喝酒。可是有一天,他们不再这样作了。他满怀怨恨回到家中,然而他却归化了。再来,我们有这么一个怪例:某人身系铁链,每天参加弥撒二十台;虽充满强烈的意志和爱实行补赎,但只要他一上街,就会自动踏进酒店。因为毫无意志力足以约束自己,于是他决定离家时,身上总不带钱。虽然进入酒店,却无法付钱,因此他就没酒可喝。这样他的束缚被解除了。这是很极端的例子:一方面真有与主结合的生活,另一方面,道德生活却全然置之不顾。这是很极端的情形。然而从某些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神修生活,我们不能立即要求一切,必须逐步渐进地发展。

  梵二大公主义法令声明,即使不能立即接受所有的信理,教会也能接纳他们。在这方面,当问题涉及的是次要信理,而非圣三和降生奥迹时,今日的教会比往昔心胸宽大得多。例如面对基督教徒,圣母升天的信理可暂时搁置;那人会逐渐成长进入教会的信仰。对圣十字若望面言,这原则同样适用于陶成的过程。应给时间让人成长。圣十字若望逝世后编撰的圣人语录中,厄里叟神父说,他采用此一原则,要人以温和的心急切地致力成全。实在从未见过,对于天主的事能一蹴即成的。

  的确,圣十字若望是从天主的角度启迪成全的全部路程。在《黑夜》的开始,他形容天主有如一位慈母,以乳喂养婴儿,拥抱怀中,爱抚他。当孩子长大时,喂他吃饭,教他跑路……若瑟·文生神父发现一则至今仍不为人知的小轶事。当若望只有几个月大时,有一位小女孩与他分食母乳。她的母亲佳琳必须以乳养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她真是赤贫如洗,致使圣十字若望必须与另一位小孩分食奶水。小女孩的父亲表示,所有妇女中,他最欣赏佳琳,因为她极有品德。他还特别给她小费,希望自己的小女儿也吸吮一些她的慈善美德。多么感人的小轶事啊!这位母亲独自养育孩子,肩负何等的重担啊!圣十字若望形容天主好似温柔的母亲,我们认为必定来自他对自己母亲的反映。这是圣十字若望如何在著作中反映自己生活的一例:我们可称之为间接自传。

  我们谈到天主的工作是逐步渐进的。会父说:天主尊重我们的脚步。一般而言,天主从外在,多半有赖感官的地方着手,到了最后,则以超越感官的神秘向度取代。但天主是自由的,祂也可先赐予后来才要给的,或立即赐下一切。这里有一个圣十字若望特别留意的重要原则:我们绝不能把人挤入某系统内。有的人能如默观者般祈祷,却无法收敛心思。这样的无能不该被误认为没有祈祷能力!天主引导他们走另一条路。目击证人强调,十字若望对于尚未聆听即滔滔不休的神修指导者,深不以为然。因为发现天主如何在一个人身上工作才是必须的。

  最后,我重复已说过的:神修的道路上,急切希望前进和对个人须有的忍耐,其间的平衡来自顺从天主圣神和认真努力。因为,如圣人所言,希望一蹴即成的初学者须有节制。等到了黑夜的第二部分时,他们需要被推动向前迈进。

  

 
 


第三讲 信德的光照 
第三讲 信德的光照 

 

  一、略谈超德生活

  处于今日的我们实在幸运,因为梵二大公会议采取圣十字若望的神学观点,所以我们比往昔更能了解、解释圣十字若望。梵二文献《司铎培育法令》第八条文上说:

  应该注意,神修陶成不止于此(热心神工),也不止于发展宗教情绪。修生更该学习按福音的准则生活,坚立于信德、望德、爱德,俾能藉此三德的实践发展祈祷精神,为其圣召获致力量和保障,强化其它德行,并增长为基督拯救人灵的神火。

  这极合乎圣十字若望的教导。一九四0年——五0年以前,神学界流行这样的看法,认为圣十字若望根本不是神学家,因为他以三超德为神修学的全部根基。神修学家则以伦理道德和圣神七恩为神修生活的基础。自从一九六0年起,圣十字若望被视为神修生活的神学家,因为他以三超德为灵魂和天主结合的基础。关于圣神七恩的教导,今日已稍减其重要性了。

  至于圣神七恩,启示和神学上的观点主张什么呢?传统上说,人必须具有特殊能力、特殊习性才能接受这些神恩。圣神七恩并无改变,但今日不再有入主张以特殊的习性领受神恩。自此以后,圣十字若望摇身一变,成了大神学家,超群卓绝,因为他主张领受圣神七恩的完美途径是三超德。

  为何圣若望如是热衷于超德呢?因他视之为最完美合适的天人交往方式。信德一方面是天主的工具,祂经由信德对人说话;从人方面而言,信德是接受天主圣言的管道。因此,信德兼具主动和被动。圣人看到信德的这种双重功能,因为圣德、与主结合是相互事件。伦理道德表示人的努力和实践,藉此我们自献于天主。超德主要是被动的,且来自天主,可是伦理道德来自我们。超德给予圣十字若望卓越的基础,奠定神秘结合的观念,从人这方面来说,系属被动领受,但同时也是主动的。由此我们达到第二个论题。

  二、圣十字若望的信德生活和教导

  我们要在此探讨信德的双重作用——主动和被动。我们可以有一个电话,我能说话而听不到对方,或有一个收音机,只能听不能回答。然而,信德是双向交往:接收和回答。亚龙索神父在塞谷维亚熟识圣十字若望,告诉我们圣人的个人信德。他说,凡聆听他的人都赞美他,因为当他讲论天主和信德奥迹时,彷佛身历其境,亲眼目睹。第二个见证是他的著作,他常述说启示和默观之纯真确实的方法是信德。要紧的总是信德,而非产生的特殊超性效果。神慰和心灵的感受不能担保全来自天主。第三见证是他的生活。显然,在他遭受迫害,处身黑暗时期,他什么也未看见,但却经验了天主的亲临。在他仿佛无法继续生存的时刻,信德使他能够呼吸。我们可回想托利多的囚禁,及他生命末期被贬抑时的毁谤事件。我们能说,十字若望谈论信德,首先经由他自己的默观经验,其次是他的生命经验,最后才表露于著作中。

  我们须记住,他讲论信德并无护教之意,他不是要归化或说服异教徒和无信仰者。他的对象是信德热烈,愿深入神修生活的人。他所谓的软弱、不成全,非指无信仰者,而是指愿度热心灵修生活者,换言之,即默观者的软弱和不成全。

  卡拉瓦卡某修女告诉我们:「他给我和其它修女的教导劝谕中,总是讲论超德,尤其是信德。」这是很有意思的说词,使我们明白他如何教导修女们。我们已述说了,他以神师的身份,如何以信德之路引领被指导者。今日,超德这个主题仍很吸引人,因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以此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是现今神学家热爱的主题。我们说基督是信德的中介。梵二起草《天主的启示宪章》时提及这事,我们知道,几个主教团坚持这主题应按圣十字若望的解释加以详述。

  按圣人的解释,信德有三个向度:生活天主的奥秘:其次,接受启示者的心态;第三,经由中介,传达给我们信德。

  三、信德的中心:天主的奥秘

  若望最感亲切,同时也是最中心的向度,当然是天主的奥秘。这也是教宗博士论文论述的向度。自从他写这论文以来,这题目已有更深入的发展。教宗一九四八年完成他的博士论文,当时他二十七岁。一九七九年,此文从拉丁原文被译成各国语言。某友善评论家说,此文之引人兴趣,不是因为文章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作者当选为教宗。这篇论文和今日思想的不同在此:写此论文时,人们研究圣十字若望的信德,好似一个状态、境界、黑暗的状态:今日,研究圣十字若望的人,所关注的是信德的内涵,即生活天主的奥秘。若望认为信德的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拥抱所有信德生活的向度和情况。默观者的整个生命扎根并开放于天主内,并且这生命的深度和他拥有的天主的形像成正比。如果他的天主观是大的、活泼的和具体的,他会活得更有深度。如果他的天主观晦暗不明,他的默观生活会更肤浅。若天主对我们而言是生活的,是为我们真实存在的位格天主,那么,我们在大自然中,在祈祷和痛苦时,在日常生活的事件中,和祂的相遇会更实在,更有力。圣人在某处说,有的神修人遇见天主有如在画中。即使按人的层面,我们知道,看某人的画像极不同于和他直接相遇交往。正是信德使之成为可能。

  圣十字若望有句典型名言说:「天主是信德的本质和观念,信德是秘密和奥秘」圣十字若望特别强调天主的超越性。但这超越性并不意谓天主远不可及。西班牙文「超越」一词,意指无穷无尽,超越一切,丰盈无比,远超概念。每当与主相会,我们在祂内遇见新的层面,新的内涵。祂真是无穷无尽,永无终穷。这是天主超越性的意义。当圣十字若望说及天主的无限超越,他不只使用表示黑暗和黑夜的字眼:这会给人痛苦经验的印象。他认为天主的超越性包含天主的无限慷慨。当祂赐恩时,祂的给予远超我们想象所及;祂赐恩的大量超越我们的理解,远超所有期望。当天主施恩于祂所爱的人,祂的恩赐无言可喻。若我们不以此积极方式了解祂的超越性,我们会局限在消极的意义层面:一无所见、黑暗、痛苦、遥不可及。

  圣人使用很有意思的组合文字,表达双重含意。他用二句语词,一句表示天主的独一性,另一句表达祂的慈爱宽仁、祂的亲近。当他谈及天主,他不会只说「无限」,因为无限暗示距离:他也不会只说温柔,因为这会使天主变小,缩小天主。《灵歌》二十七诗节注释,他说:「无限的天父」。他说出天主的伟大:但祂不只是无限,祂也是「天父」。(信函23)中,他说:「我们这伟大的天主」:祂是伟大的,祂也是我们的。或他说,「我们拥有多么伟大的天主」。在灵魂纯爱心祷的开端词,他说「主天主,我心爱的——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双重含意组合一起。最好的例子是《灵歌》二十七诗节注释,说:

  在比内在的结合中,天主以极真纯的爱通传祂自己给灵魂,致使不是温柔抚慰孩子的母爱,不是兄弟之爱,也不是友谊能与它相比。无限天主以此爱的温柔和真理赐恩并举扬谦虚和爱慕的灵魂:竟到如此的地步——多么奥妙的事啊!值得我们完全地敬畏赞叹!天主亲自委顺于灵魂,为举扬她,彷佛是灵魂的仆人,而灵魂是祂的主人。并且天主这样切愿赐恩灵魂,如同天主是她的奴隶,而灵魂是祂的主。

  天主的谦虚和甘饴是多么深奥啊!

  翻译时,译者须把握圣十字若望的完整思想,方能明了他的含意。译为:甘饴的天主,这是很难翻译的词句。当圣十字若望使用(温柔的天主)时,他感到同样的困难,因此,他连结另一词句,使它具有更严谨的内涵。在西班牙文中,这个字容易流于多情善感,有的作家写成伤感文体。圣十字若望常寻求二方面的平衡。天主的爱充满温柔和真理,为了使这爱有别于母爱、兄弟之爱或友谊,应留意不可用太多多情善感的字眼。关于天主的形像,圣人认为天主是亲近人、充满慈爱的,但同时是无限、无量的。证人告诉我们,他担任革拉纳达院长时,有位好修士:心地单纯,目不识丁。有一天,散心的时候,圣人问道:「方济修士,天主是什么?」修士回答:「天主就是祂愿意什么,就是什么。」换句话说,「我让祂自由,随心所欲。」修士不愿强加自己的观念于天主,也不界定祂。见证上说,圣人欣喜于这个回答,津津乐道此事,数天之久不言他事。

  所以,天主就是祂要什么,就是什么。天主是无限的,但也是亲近的。当我们读几页《攀登加尔默罗山》时,我们遇见的天主形像是不可亲近的天主,无法和祂建立关系。但圣十字若望没有停止在这里。在这超越的天主的形像上,他添加了《灵歌》二十七诗节所提示的。「天主在你内虽然你没有觉察祂」,又是双重含意。「天主是在你内隐藏的天主」。处于黑暗干枯时,我们不该错想天主不在。若隔壁房间有个小孩,先吵闹而后安静,我们不能因此结论他不在房间里。根本的因素不在于小孩的吵闹。同样,我们也不能作此结论,说我们不觉得天主亲临时,天主就不在。根本的因素不在于祂是否被感觉。在听不见或觉不到天主时,是信德使我们有可能领会祂的亲临。

  四、基督内的启示

  虽说圣人深爱天主的超越性,他仍然需要具体的因素。他不满足于普遍的观念。启示我们天主的是有位格的基督。梵二讨论《启示宪章》时,许多主教表示希望随从圣十字若望的学说。是基督使圣人拥有具体、人性、真实的神秘主义。圣十字若望已被尊为最纯、最明确的基督徒神秘家。但过去数世纪,他最常被视为普遍隐晦的神性的神秘主义代表:他的神秘主义没有被视为基督徒的。某英国作家着书谈论这事,说圣十字若望根本不是基督徒。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说明,若从他的神秘教导中除去基督,我们会失去此建筑物的基石。这作家主张,他的学说中毫无基督。卡尔·拉内中年时,说出同样不幸的话,这证明他未曾阅读圣人的著作。他说,如同所有的神秘家,圣十字若望很难把基督导入学理中:他必须猛力为之。但我们将看到,对圣十字若望而言,信德之所以存在,只因为基督存在。

  著名的《攀登加尔默罗山》卷二第二十二章中,圣十字若望详述他对福音和基督论的研讨。他说旧约时代天主藉先知、神视、神谕启示祂自己,但在新约时代,这一切都结束了。之后,在他的书中提出实际针对圣十字若望教导的异议:若旧约时代信者私自询问天主,获得回答是合法的,又若新约时代的我们再不可这样,那么,新约的天主子女岂不是远不如旧约法律的信者吗?圣人回答:「天主对先知们所说的是局部的,现在,借着赐给我们他的圣子,即圆满无缺者,祂只一次而说了全部。」随之是很美的章节,圣十字若望讲述默观基督的人性。如今若仍有人多作要求,天主会如此回答:

  如果我已经在我的圣言,我的圣子内告诉了你们一切事情,而如果我没有其它的言语,我现在能回答或启示什么更胜于此呢?要把你们的眼睛惟独紧盯着祂,因为在祂内,我已经说了,也启示了一切,在祂内,你们甚至会发现超过你们所求所望的。你们所请求的不是完整的神谕与启示。但若你们的眼睛转向祂,你们会找到完整的神谕与启示。因为祂是我的完整神谕与回答、神见与启示,这些我已经讲过、回答、显示和启示给你们了,因我把祂有如一位兄弟、同伴、师父、赎价和报酬给了你们。自从大博尔山上那天,当我与我的圣神降临于祂时,宣称: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祂。(玛十七)我已经废止了这些回答与教导的方法,且把祂显示给你们。你们要听从祂,因为我不再有什么要启示的信德,或要显示的真理。

  在此可略谈一下圣若望的术语。他对基督人性的说法不同于圣德兰。他认为这好似在基督的人性上添加了绝对性。他用的术语是「基督按祂的人性」。「基督按祂的天主性」。他之所以如此,因为十六世纪的神学家讲述耶稣,好像祂只是人而已。上述二十二章引述的一段,圣人五、六次这样说:听祂……紧盯着祂……转目向祂……看我的爱子等等。这显示他的默观如何落实:他认为天主并不是抽象的神,而是福音启示的降生成人的天主。忆及他如何庆祝礼仪年中的基督奥迹,清楚地显示他对降生奥迹的偏爱,及他的具体性默观:修院内有游行、马槽、演戏。在革拉纳达和塞谷维亚,圣诞前夕一定有两位修士扮演圣母和圣若瑟,修院的各角落布置客栈,客栈中有一位修土扮演拒绝投宿的老板(据说十字若望从不演客栈老板,他常喜欢善待玛利亚和若瑟)。修士们演戏时不脱掉会衣,如同表演殉道圣人时一样,演异教徒的修士要脱掉圣衣和兜帽,致命圣人穿着全套会衣和白斗篷。表演法官的修士应判决定罪。至今仍留有一幅图画。

  所有的轶事和追忆显示若望的默观多么落实;不仅存留内心而已。也不只举行外表的庆典:他常融会这些奥迹。有位名叫玛利亚·宝思的证人,她是培亚城的女孩,自称能从圣人的面容看出当天的节期:例如,圣诞节时,他显露很深的内在喜乐,圣周则流露痛苦。他的默观能被旁人目睹,而不只是内心事件。

  他默观基督的奥迹和圣德兰不同。会母的默观基于鲁道福·沙克斯奥尼的书。但早已有若干这类的书籍,为此,十字若望专注于二点:启示者基督和心爱者基督,即信德的基督和新郎的基督。此二主题各有若干相关语词:启示者基督称为天主圣言、老师和模范:心爱者基督称为新郎、兄弟和伴侣。但这些附加名称也能和上述二个主题互相关联。他的著作中:心爱者出现三百一十三次,新郎二百三十一次,救世主二十四次,救赎主二次,上主七十六次,天主子一百三十八次。

  有位神学家名叫摩瑞尔,他指出圣十字若望不以夸张的语词述说他和基督的亲密关系。他也几次用了「最甘饴的耶稣」:「愿最甘饴的耶稣,忠信灵魂的新郎,乐于引领凡呼求祂圣名的人达到这荣福的神婚。」他喜爱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内涵,例如他说「我们的救赎主」,「我们的救世主」,「我们的主」。这会立即给人印象,他不是在谈论哲学,而是在说某种关系:祂是我们的。

  五、信德之光:信者的心态

  谈及信仰的德行时,我们指的是信者的心态。我们已明了,圣十字若望认为信德囊括所有的观念:其中包含天主的奥秘。现在我们要谈论第二方面:信者的信德。信德是天主恩赐人认知天主的能力。今有一个例子:如收音机或电视机有播报器和接收器。接收器本身是死板的;必须有播报器广播节目。当我们说信德是超德时,有传送者或播报者当然是很重要的事。《水泉诗》中说,涌流洋溢的「水泉」才是最重要的。接收者的工作就是预备好收听(看)节目。我们愈适应播报者,接收愈良好。电视机刚发明时,只能看到平面和黑白色。后来有了彩色电视。再不久我们有彩色立体电视。信德也是如此,有的人只看到黑白色,有的则能看见立体彩色。这全靠信德的能力、德行和心态。后来我们谈爱德时,会看到《灵歌》中圣人列举的美好例子,天主如何通传祂的爱给我们。

  应留意,灵魂不说天主在那里给她的爱——虽然天主确实给予,因为她会因此只表示天主爱她。她更是说,天主在那里要指示她,怎样如她所渴望的成全地爱祂。

  虽然在那里正是因为天主给灵魂祂的爱,天主才指示灵魂怎样爱祂,一如祂爱灵魂。除了教导她如何纯洁、自由和无私地去爱,如祂爱灵魂一般,天主使灵魂以祂自己爱灵魂的力量去爱祂。神化灵魂成为祂的爱……天主给了灵魂祂自己的力量,使灵魂能爱祂。彷佛天主把工具放在灵魂手中,和她一起操作,用这方法指示祂如何运用。天主指示灵魂如何去爱,且赐给她爱的能力。

  上述的相互行动是圣神和灵魂的工作。信德的答复也是如此,人用来自天主的恩赐献给天主。这种视觉能力是一个恩赐,使人能够看见,在黑暗中能认知。无信仰者认为圣经只不过是历史文献。信者和不信者都有相同的中介:本性、生命中的喜乐和悲伤、价值观不同的各种人——二者拥有相同的中介。置身于困苦之境,无信仰者所看见的只是悲剧,信者清楚看见天主的手。关于马德里会议,即开始迫害圣十字若望的会议,圣人能说:「是天主的手。」另一个人可能只见到人的阴谋诡计。因此,信德就是能在日常的历史事件中看见天主的手,不像无信仰者所看见的,无非是盲目的命运。二者接受的同样是粗糙的原料。但是,这并不是说圣十字若望在托利多的监狱中看见神视,是信德使他能在事件中看见天主的手,不是天主亲自作这些事:它们有本性和历史的起源;可以来自人的疾病、罪过和不成全,但是信德所看见的更为深入,这信德的观看是默观者的特征,也是典型的默观。默观者是一个觉得被天主吸引的人,他能在内、外发生的一切事上看见天主的圣容,感觉到祂的手,听见天主单独告诉他的声音,并努力以天主要他作的答复响应祂。这就是圣十字若望的意思。他关怀的是相信,而非不相信,关怀竭力度神修生活者的信德。他希望帮助默观者,使他们能轻易地识破本性、事件和人的真相,看到天主。

  《灵歌》中有一段诗节:「只要,于你的银辉水面,你剎然凝现我所渴慕的双眼。」

  他称信德的真理为「注视我们的眼睛」——意指它们的活泼生动。有一位诗人说过:「眼睛之为眼睛,不是因为我用眼睛注视,而是因为眼睛注视我。」《灵歌》批注上说:「她称真理为眼睛,因为她经验到心爱者的显然临在。她觉得,现在祂常注视着她。」这些眼睛在此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因此,默观者不只以更深的向度看见事物,而且知道自己被看见,被注视。「当你注视我」:注视就是爱。天主以爱注视我们。这样地了解信德,清楚可知,默观不只是瞭悟真理,而是真理注视我们。仿佛我们一直沉睡,而后苏醒,发现有人注视着我们。这就是默观者的基本心态:这信德心态使人能在万事中看见并经验天主,因为人已和天主结合。如此,圣十字若望认为大自然也是一种默观经验。

  信德中包含黑暗:信德是隐晦的光明,或也可说是明亮的黑暗。《黑夜》诗歌中有极动人的描述。洋溢涌流的《水泉诗歌》中,虽是在夜里,他说:「我看得非常清楚,虽然是黑夜。」因此,这并非完全是夜里,因为我看得非常清楚。坚持圣十字若望说人在黑夜中一无所见,这是不正确的看法。圣人认为信德是一道光明:是我们可能有的最好光明,能用它看天主的事理。虽然这强光隐晦我之所见,但这句话最重要的部分是我看得非常清楚,而非这是黑夜。如果我们更调字的次序而说:「这是黑夜,但我看见。」整句话强调的是黑夜,而我看见则无关紧要,好似附带提及而已,但实际正好相反。若望绝不会转变黑暗为悲剧。他的信德是乐观的,光明占优势:我看的多么清楚,虽然是黑夜。天主启示了自己;我们知道天主的事理,但仍身处救恩之境,处于黑暗中,尚未完全光明。在这半明微暗中,圣人深觉悠然自在。我曾在某书中写道,如果有人给圣十字若望一个能全然看透、一览无遗的天主,祂的计划清晰地呈现眼前,这个天主对若望毫无吸引力:这样的天主无法激起他的惊奇。他的天主是已启示了自己,但仍是高深莫测的天主。

  六、相遇在信德中

  现在我们谈到信德的中介这个主题,就是如何在信德中和天主相遇。圣人主张,我们的天主是已在基督内启示自己的天主。而且留给我们各种中介为能找到祂。或许神修学上,如此刻意地强调中介的角色,尤指以人为中介,圣十字若望可谓史无前例。圣人往往被称为纯内在个人主义的神秘家,尽管《攀登加尔默罗山》卷二第二十二章中,他详述了人的中介角色。没有得到人的肯定和证实,天主所赐予的神秘恩宠不会生效。他从旧约和新约中举例说明。当时梅瑟奉天主的命令,领导以色列子民获得自由,天主亲自对他说话,藉他行奇迹:但梅瑟仍不敢自作决定。因此天主说,我要派遣亚郎同你一起。亚郎对梅瑟说:「去吧!」他才去。直接来自天主的话仍嫌不足,却由人的同伴决定这事。圣人告诉我们:

  天主宣布说,祂不希望灵魂单凭自己,而去相信自认为有神性根源的交往,或任何人未得教会或圣职人员的认可,而加以确信或肯定。因天主不在单独者心中引致真理的明晰和肯定。像这样的人对于真理是非常软弱和冰冷的。

  我们可能碰到像这样的事,当我们费时祈祷十天,无法下决断时,巧遇某兄或某姐说道:「我认为你应该如此决定。」这正是我们祈祷时所求的光明。圣人后来又举出很美的例子,即有关圣伯多禄和圣保禄间的事。主与伯多禄的关系很亲密;宗徒大事录记载,天主数次显现给他。虽然如此,伯多禄在与外邦人吃饭的事上犯了错,当耶路撒冷的犹太门徒来时,他因人的缘故有所疏忽。主没有告诉他这个过失,而是由保禄指明他的过错。若已有二十或更多位能说出我们过失的人环绕身边,为何还要天主从天派遣天使,告诉我们应作什么!

  审判之日,天主会处罚许多人的罪和过失,祂曾在世上和他们亲切交谈,且传授给他们许多光明和力量。因为他们疏忽了自己的责任,而只信赖他们与祂的交谈,和祂赐给他们的能力……天主不须亲自告知他们这些过失,因为借着祂赐予的本性法律和理智,已告知他们了。

  另有一例是梅瑟,当人民必须从早到晚等候解决案件时,他的岳父耶特洛指出应如何是好。天主面对面显现,向梅瑟说:「你的岳父言之有理。」天主没有亲自告诉梅瑟,因为这是人的理智可判断的事。因此,我们不该唯独依赖自己的良心,期待天主直接光照。这光明经他人为中介而临于我们,但我们的良心必须判断、作决定。信德是转移天主的奥秘而落实于具体的生活环境。这就是信德光照中,以人为中介的作用。我们比较容易接受其它的中介——圣经、教会、天主圣言、大自然。然而以人或生活中的事件为中介,我们较难接受。

  关于这事,我们来读一封圣十字若望的信。圣人的痛苦经验众所周知,当他结束塞谷维亚的长上和总会第一参议任职时,曾掀起一场争论。因修女们希望他作她们的代理,但宗座法令规定,修女们的代理必须是总会参议之一,而且有权。为阻止他担任代理,总参议会排挤若望。其它神父全都连选留任。唯独圣十字若望被狄耶各神父取代,他是年仅三十的年轻神父,以后这神父因他的作风出了名。他成为圣十字若望的最大迫害者,开始毁谤攻击他,告发他与修女们可耻和不正常的关系。圣人痛苦无比。今日一般认为,若望生命的最后五个月,其艰苦远超过托利多九个月的监禁,这是情绪和心理上的苦,非指肉身之苦。有人报告说,仅有两次见过圣十字若望落泪,就是在这几个月中。一次是在马拉岗和某修女谈话时流泪。另一次是在托利多,马德里会议的归途中。据说,他和托利多院长厄里亚神父共处整个下午,寻获他的安慰。厄里亚神父性格沉静、愉悦、安宁。他继承督利亚接任总会长,改变当时修会的方向。就任后,立即命令收集所有指控毁谤圣人的文件,予以焚毁。他没有顾及可留传于今的价值。因为怕惹事生非,圣十字若望的许多宝贵书信和著作,在这事件期间已被消毁。《信函盟》是一五九一年七月六日写给塞谷维亚耶稣·安纳姆姆的信。她是塞谷维亚院长降孕·玛利亚姆姆的母亲。母女同入一个修院,而女儿那时是她母亲的院长!这封重要书信的内容如下:

  谢谢您的来信:这使我比以前更有义务感激您。若事情的发展结果非您忻愿,您更该感到安慰,且多多感谢天主。因为至尊天主这样安排了事情,这对每个人都是最适宜的。(在此,我们清楚看出,他以信德的眼目看这事。)我们要甘心乐意接受一切,既然我们相信祂已安排这事,我们就要以行动来表示。我们不喜欢的事好像是不幸和损害,然而它们是好和合宜的。(信函23)

  另一封信中他说,若我们不满足天主所传达的一切,在天堂上我们也不会满足!若我们要满足,须有信德和爱德:缺少信和爱,我们可能需要二、三年调整自己,方能适应唯有天主旨意的天堂。致安纳姆姆的信中,他继续说:

  显然,无论对我或任何人,这都不是损害或不幸。这是我的恩惠,因为却除了照顾灵魂的重责,如果我愿意,依赖天主的助佑,我能享受平安和独居……我离开其它人,对他们也有好处,这样好使他们不致因我的贫乏而陷于过失……我仍恐他们要我去塞谷维亚,不让我了无牵挂,虽然我也会尽力去脱离这事。但若事与愿违,耶稣·安纳姆姆仍不会失去我的指导,如她所担忧的,按她的看法,不会因结束这成为大圣的机会而悲痛致死。

  最后这一句话流露出他的才智和幽默。

  另一封信致降孕·玛利亚姆姆,她是耶稣·安纳姆姆的女儿,也是该院的院长,这封断简残篇的信中,我们读到圣十字若望结合信和爱的名言。为能去爱,人必须以某种光明观看事物,唯有怀信德心态,才可能去爱。接纳天主亲临于生活具体环境的中介,我们感到极为艰辛。

  女儿!不要让发生于我的事惹你忧苦,因为这并没有惹我。最令我忧苦的是未犯过者受了责备。是天主作这些事,不是人,祂知道什么最适合我们,且替我们作最好的安排。要想是天主安排一切,而非其它,在那没有爱的地方,给予爱,你会导出爱。

  然而圣十字若望深知,是人作了这些事,他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马德里会议的归途中,他拜访一隐修院,修女们开始表示愤慨和同情说:「神父!这些会议的神父们多么虐待你啊!」圣人回答说:「修女!瞧,你这话才更冒犯我,甚于他们在会议中对我所作所为。我不希望以牺牲别人来宽慰自己。」因他的人性高尚纯净,促使他这样说,而非他天真得毫不知实情。为证明这事,有封谈及耶稣会的著名信函。这事关系卡拉瓦曼卡修女们购买附于园子的房屋。附近的耶稣会也看中这地,但若让修女们局限在很小的地方,对她们极不方便。圣人写道:

  留心注意我说的话:不要对他们或任何人说什么,与牧诺斯先生商量买另一处的别座房子,并签定合同。因为他们一旦见你们已上钩,自会不慌不忙。这无甚要紧,如果后来人家知道,我们只因不要麻烦而购买,那么不用大伤脑筋,他们会同意出售,而且可要求他们同意我们的条件。只对极少的人说这事,且按此进行。因为有时为克服某策略,不能不另行一计。由此可知,以信德的眼光注视人生事件,并不妨碍我们处世实际练达。

  

第四讲 爱德的圣化 
第四讲 爱德的圣化 

 

  圣十字若望常常使用一句保禄的话:借着信德和爱德寻求天主并和祂结合。我们已引述圣人致降孕·玛利亚姆姆的书信:「要想是天主安排一切,而非其它。」(信函:24)须以信德接受马德里会议安排的一切,如全来自天主。圣人继续说:「在那没有爱的地方,给予爱,你会导出爱……」我们再度发现信与爱的结合。若望在此没有特意提出信德,但他意指信德的心态。《灵歌一11》是信德和爱德同时出现的一段名言。这是给在自己内寻求天主却末寻获之人的答复:

  灵魂啊!如果妳想在妳隐藏的地方找到净配新郎,我们已告诉了妳该遵从的行为。不过,如果妳仍想再听听这事,请听一句充满真实意义和难于达到的真理之言:妳要在信德和爱德内寻找祂,不去渴望满足、体验或理解任何妳不该知道的事。信德和爱德有如瞎子的向导。它们会引领妳走上陌生的道路,达到天主隐藏的地方。

  随后圣人继续发挥这个论点,说信德、望德和爱德必然寻求天主。那就是超德心态。我们要详述这主题中的若干重点:一、圣十字若望个人的爱德,二、超德根基:我们被造是为了爱,三、错乱的情感:欲望、渴望,四、意志的爱,五、神化的爱。

  一、圣十字若望个人的爱德

  我们已探究了圣十字若望童年和母亲的经验。然而,他的爱并不限于家庭。居住梅地纳时,尽管家中赤贫如洗,母亲习惯领回更穷苦的小孩。若望仍居家时,他的哥哥为帮助领回家中的孩子,沿门求乞,有一次竞被警察拘捕。邻居闻讯都群起保护,反对拘禁他说:「这位青年未曾作过恶事,他非常热心行善。」因而随即被释放。若望的哥哥名方济各,大他十二岁,也比他活得长寿。一家三兄弟,老二路易因营养不良,早年夭折。圣十字若望和方济各情谊深厚——不仅兄弟之情,而且彼此间有着很深的友谊。方济各叙述,当他拜访若望任院长的修院,用餐时,圣十字若望安排他坐在身旁。方济各难免有所顾忌,恐怕逗留时日过久,会添加贫穷修院的负担,可是若望却说:「不要急着离开我,我们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若望在塞谷维亚和基督相遇的经验,是他对方济各叙述的。某次他拜访该院时,晚餐后,兄弟俩步入花园,圣人对他说:「我想告诉你发生在主与我之间的事。」他向哥哥透露关于基督画像的经验,基督问他:「因你为我作的事,你愿我如何回报你呢?」圣人的答词已是耳热能详:「主啊!我愿为你受苦,受轻视。」这是若望透露的少数神秘恩宠之一。由此,我们能看出兄弟俩的亲密关系和情谊之深。

  若望任革拉纳达院长和省会长时,方济各居留数月,帮忙建筑房舍。修士们说,他们都以他的穷人衣着为耻,因为他是院长的亲兄弟。但无论城中显要何时来访,若望总介绍自己的哥哥说:「他是我在这世上最珍贵、最大的宝贝。」他们极其相爱。许多人认为,圣十字若望比圣女大德兰更富同情心和情感。人们说,他属内向,而圣德兰属外向。当我们细思这方面对他的所有认识,及从著作中对他的了解,我们能说,他颇具天赋,擅长结交朋友。

  除温暖的家庭之爱,街有他和梅地纳穷人、医院病人的关系,及任降孕隐院神师时,他和圣女大德兰的友谊。这期间有一则小轶事。某日,德兰告诉修女们,她在若望神师前告解,承认自己因为对他的爱,待他缺乏尊敬。或许因为她太自恃为会母,过于看待他如同小男孩——她比若望年长二十七岁。圣善的神师回答:「姆姆!这一点您要改过。」若望在安大路西亚也结交许多好友。

  我们也要提出他的爱好艺术、音乐、雕刻、绘画。我们知道他常唱歌,但可惜得很,曲调未流传后世。绘画方面,仅残存一些小画、素描,还有革拉纳达和塞谷维亚的建筑工程。他喜爱花。人们会看见他在圣体前摆置玫瑰或康乃馨。我们已述说他的爱范围广阔,及各种表现方式,也提及在囚禁和生命末刻时,他所流露的真情实爱。他从不以教授或饱含学之士的形态待人;他以慈爱亲切:心地良善,感动别人。许多同会兄弟全然不知他的神秘生活,但都知道且体验到他的良善。省会长佳播神父谈及他说:「他的书是好书,但他有圣德,因为他本人如此良善。」他的特征即是不变的慈爱和良善。洞悉此事能帮助我们了解他的著作。我们可在此提出他的一句名言:「生命垂暮时,审断你的是爱。」

  二、超德根基:我们被造是为了爱

  这是他教导爱德的首要重点。《灵歌》二十九是圣十字若望辩护默观修会生活最著名的篇章。圣若望教导说,是爱使人达到圆满。唯独经由爱,人方能发展、绽放,达到完全圆满。论及创造人的圣爱情诗中,他描述人类共有的经验:「我儿,我愿给你一位爱你的新娘。」按圣人的看法,当圣父创造人类时,祂对圣子说了这句话。若望相信渴望爱是与生俱来的的因素,于创造时赋予的,而非后来添加的。他的术语清楚显示,我们是朝向爱的。「新娘」指向爱和结合:他的意思是在爱内互相给予和接受爱。若是如此,若按我们的基本结构,我们被造是为了爱和被爱,我们就只能经由爱和被爱而发展、成长。《圣爱情诗3》继续说:「由于你,她实堪分享我们的伴侣。」这就是父创造人类时的心意:给予一位爱祂的新娘。为此,父在各方面赋予人爱的能力,也包含被爱的需求。

  当若望说及爱的净化时,他触及下列的层面:感官之爱的教育、意志的心灵之爱、经历神枯克胜黑夜的成全之爱。一九六八年,西班牙诗人卡罗斯以两句诗形容圣十字若望:「……此人外皮是灰烬,内脏是烈焰。」他愿意说若望的外表毫无动人之处,但其内犹如火山。话及这火山,且待深入详述。

  三、错乱的情感:欲望、渴望

  《攀登加尔默罗山》卷一,若望主要对初学者讲述时,我们发觉,他不问他们作何祈祷或敬礼神工。他的唯一问题是情感境界如何?他们的情绪成熟吗?当我们了解这一点之后,自能结论其余。有如医生把脉即知病况。《攀登加尔默罗山》卷一专论情感、贪恋的领域。他称之为错乱的欲望∶现代西班牙文中,这字不再有复数意义;只呈单数状,且只指食欲。若望以单数指人寻求天主,寻求和基督结合的欲望,复数表示消极的意思,就是其它的种种欲望。

  《攀登加尔默罗山》卷一,圣人反复叙述欲望导致的五种损害:它们令人疲累,且折磨、黑暗、污损和虚弱我们。他用圣经使人了解这真理。有这许多欲望的人,不是建立而是毁坏神修生活。

  即使他们不会落到这种地步,想到被它们占有的可怜人的光景,真令人感到可悲。他与自己相处多么不快乐,对近人多么冷漠,事奉天主多么怠慢!没有疾病使人行路艰难,或食不知味,如同寻求受造物的欲望一样,摧毁实践德行,使人负重沉沉,黯然悲伤。许多人没有勤勉与热望去获得德行,通常,原因是他们的渴望与清感没有纯然不变地归向天主。

  接着第十一章,圣人对致力于神修生活的人和修道人讲述。他很难过,看到如此多满盈本性能力和素质的灵魂,他们甚至也享有超性的恩宠,却因相同的理由,未能进步。圣举出二例:第一,即使小鸟只被细线绑着,就不能高飞;第二采自印鱼的传说:

  人的欲望和贪恋相似印鱼,如果黏住了一条船,就会使船停住,阻止船抵达港口,甚或不能航行,不管实际这条鱼多么小。

  我已数次提及安纳姆姆,她是靠近若望的大圣人之一,《灵歌》就是题献给她的。安纳姆姆有个极高贵的秉性,凡博人好感的言词文字,她一概消毁:别人论断她的批评则流传后世。有一则小轶事传自她任革拉纳达院长时。某日,有一位名罗瑞格的贵族人士来访,和她在会客室中商讨房屋和神修事宜。安纳姆姆很喜欢他。这位先生告辞离院后,圣十字若望随即来到。他们会晤交谈,几乎若望讲的每句话后,安纳姆姆都说:「罗瑞格先生也这么说。」最后圣人笑道:「姆姆!妳满脑子罗瑞格先生!」安纳姆姆欣喜于此指责,于是散心时告诉修女们这件事。后来据修女们报导,这句话成了她们的格言,若有人滔滔不绝讲述某人或某事时,她们会说:「修女啊!妳满脑子罗瑞格先生!」由这个小小的故事可知,圣人以轻松和蔼的方式谈论超脱,毫不死板。这确实有益于安纳姆姆,因为后来圣十字若望题献《灵歌》给她!此即圣人灵修指导的氛围和风格。

  我愿在此评注《攀登加尔默罗山》卷一第十三章中,圣人关于正确使用感官的二端教导。某年轻加尔默罗会士,二、三年前出版一书,书中说:「如果圣人从未写这章才好!这真是败笔,毫无人情味,又相反福音。」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

  为了减少过多的欲望,我们被要求尝试强化自身内跟随基督的唯一欲望,圣人确信,爱在人内绝不休闲。他的原则是:未给爱新的对象前,不要从爱的能力中取走任何对象。爱需要它的对象。巴鲁基写道:「除非人因爱神化,且以此爱克胜他爱,否则对抗错乱欲望的战斗必败无疑。」意思是,爱的能力须有一个对象作为导向。巴鲁基说纯克修的悲哀胜利是消除某一种爱,而没有代以新爱。这会导致严厉、怨恨和苦涩的热心,因为失去了可愿望的爱的对象。当我们默观基督和祂的生活时,我们会更爱祂。这是若望教导的第一点。我们须审慎实际地修养外在的德行。运用外在感官:看、尝、听……须有节制。凡是和我们的生活、圣召和责任无关的事,不该贪恋执着。由于误解圣若望,本会竞有某种克修心态表示说,不要听什么,闭上眼睛,带个同伴一起上街,好能闭着眼让他带领你……若望远比这单纯、正常多了。若能顺乎常隋,又下薏人注目时,能不用感官,就弃绝不用。千万别因闭上眼睛而惹人注意。记得在罗马时,参加某开幕典礼,或其它什么庆典,宴会中招待各式美酒。我与一位道明会神父同时被邀,从他那里我学得一个教训。他说:「你可别说:『不必!不必!』而是让他们第一次斟满你的酒杯,喝少许,等下一位来时,见你依然美酒满杯,自会满意地经过。若你用手盖住怀口,必遭他人注意。」告诉你们这件往事,只为叙述某种克苦的方式,单纯且顺乎常情,又不引人注意。

  圣人的第二个教诲,简直会被人视为不可入耳的道理。

  努力经常倾向于:不是最容易的,而是最难的;不是最愉快的,而是最艰辛的:不是最称心满意的,而是较不如意的……。

  共有九句这样的教诲。若望说:「要为爱基督而作这一切。」经常倾向较不如意和最难的事,如此过分的强调已使人注意。这被称为被虐待狂。但为什么圣人推荐这种修持法呢?他的目的在于能达到时时刻刻、自由无碍地爱天主和近人。我们须有内在的自由,在愉快或不愉快的事上,无论何时我们的爱面临挑战,我们都能接受天主的圣意。圣若望说,要常自动自发地修养,如此当爱天主或近人有需要时,你已能轻松地做到。这是自愿的准备,来日必会向你要求的。若我们没有准备,当决定性的考验临头时,我们必无法给出恰当的答复。罗马军队在平安无事时,也得习兵练武,背着比作战时多一倍的武器。因此受训时,他们常说:「唉呀!有战可打多么好,我们才可称微休息一下!」如果我们甘心情愿的修练,已能控制自己的感官,我们会发现,无论何时当发生相似的情况,我们就会容易获胜约。

  四、意志的爱

  必须经常避免极端。《攀登加尔默罗山》卷一第十三章第十六小节,若望的教导帮助我们满全爱德诫命的指示。这是基础,是反省我们爱德能力的起点:「你应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申六5)我们必须视之为初学者和成全者的共同基础,才能瞭悟这条诫命的宽广高深。描述心灵被动之夜后,圣人告诉我们,一切被动的净化是天主所许,为使灵魂能满全爱德的诫命,这话意味深长。

  这尤其发生在黑暗炼净中,因为天主使欲望断奶,并收敛这些欲望,使它们不能在任何对象上寻获满足。天主如此进行,藉欲望离弃其它对象,而专注于祂,天主坚强灵魂,赐给她能力,寻求这强烈的爱的结合,即天主藉这净化开始给予的结合。

  在这结合中,灵魂全力热爱天主,以感官和心灵的全部欲望热爱祂。若欲望分散,因在其它事物寻求满足,这爱必不可能。为获得这爱之结合的力量,达味向天主宣称:「我要为祢保守力量。」(咏五八10)即是我官能的全部能力、欲望和力量不渴望用于任何你以外的对象,或寻求满足。那时,人确能沉思,心灵内这爱的灼燃多么显着、多么强烈。天主收敛灵魂的所有力量、官能和欲望,无论是属于感官或心灵,使这和谐整体的能力与力量都用于爱上。因此,灵魂由这爱中既不轻视也不排斥任何属人性的事,而实在达到满全第一诫命,即你应全心、全意、全灵和全力爱天主。

  若望对这条大诫命的每个字都很认真。他指出这诫命不只针对初学者,也针对神秘家。他放在眼前的理想是正确使用能力去爱,去修练成全的爱。

  现在我们来看看《攀登加尔默罗山》卷三十六章。这是很长篇章的开始,我愿你们特别注意二件事。

  A 圣人对于爱和感受、情感、欢愉所作的区别。爱是灵魂的活动,是给予。爱是无私的。爱的感受多少和自己有关,灵魂返回自己内。《信函12》中,圣十字若望说明爱的行动和爱的感受其间的不同。爱是给予,爱的感受是接受。这样的接受不须全为占有或自私的,也可能是广义的接受,希望求得己益。例如,只要为自己有益处,则继续维持某人际关系。第二种爱可说是欢愉于某物,从中取乐,喜欢它。「爱」是给予对方,「欢愉」是归为已有。这就是若望的分辨,区别爱和爱的感受。

  B 如何辨识自己内或他人的爱德素质?我们由观察所知甚少。若望陈列在我们面前六种不同的事物,看我们如何反应。这是今日测验儿童的方式。他们不问:「你喜欢红色或蓝色?」红色和蓝色同时摆在孩子面前,再看他们的反应。看小孩走向这或那,自会得到答案,不须小孩表明。同样,若望在我们面前摆置六种事物,看我们选择什么。三样是本性和现世的。即财富、尊荣、才干、尊敬:另三样是超性的,即德行、特殊神秘恩宠、圣物如朝圣、圣像及此类事物。只一样事物仍不足以答复这测验。人可能不在乎其中一、二样。例如,有的人被财富吸引,同时又厌恶财富。我们今日,有许多人因衣着简单,自认为已超脱财富。可是他们装扮圣母态像时,替她穿上所有自己想穿的衣服。可怜的圣母只好忍受一切。这样的人可说毫不在乎其它世物,但他的欲望转移到圣物。他们不戴金耳环,但却有金念珠或香念珠:身边的芳香已显出所用的是那种念珠。我们的自爱有如噬木虫,毁尽一切。它侵蚀每一种木材。

  我们的血;并贪心如此地倾向每一事物。好似木蠹虫咬噬好的和坏的木头。带着一串满足装饰物的玫瑰念珠,又渴望要这种,而不要那一种,常希望选择这尊态像而不要另一尊,如果不是在这所用的物品上寻乐,你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圣人在此无意责怪圣物,他关心的是发现人们对圣物的反应。

  从前我在马尼拉时,曾亲眼目睹这种反应。我到那里作系列演讲。早晨有弥撒。领圣体时,某妇女离开座席,柱着拐杖前去领圣体。她行路有些困难,缓步向前,停停走走,但是绝不许别人超越她。旁边有位女孩陪伴她,年约十二岁。众人开始对她不耐烦。弥敞结束后,她又打前头走,人人都必须等候她,大家都不耐烦极了。此时圣堂外停着一辆轿车——真是蒙华绝顶,并有三人和司机伺候这位妇人。车旁架起一座小梯,助她安然进入车内……当人们看到这位妇女是何等人物时,他们的反应完全改变了。「她真是一个好人啊!」同样是他们原先看见,极感不耐烦的那位妇女。五分钟之内,他们的心态变了,因为这妇女有钱,也全因为看见「那辆轿车」。

  各种事物必须有它们价值层次的正确定位,而不是铲除或消灭它们。圣十字若望来自极穷苦的家庭。在塞谷维亚时,他得向富贵人家募捐,建筑修道院。财富是有用的,能用来行善。金钱本身不是坏事。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我们应测验一下自己的心态,至于人的天赋才能和尊荣也是一样:这一切都可善加利用,服务近人,但仍不是最高价值。测验自己对事物的反应,我们能按正确的价值层次修练、定位我们的爱德。我们能修练、净化和引导爱的能力。人们常问,为什么圣十字若望很少说爱近人呢?因为当他在《攀登加尔默罗山》中说爱天主时,他同时也指爱近人:这是一条大诫命。

  为什么我们的感官必须受训练?是否圣若望最关心的是克制嗅觉,或是爱近人呢?习惯生活在芬芳环境的人很难忍受臭味,例如在穷人家闻到的气味。若有人十年不刷牙,必教人嘿心。若望的时代没有人刷牙。若望记得梅地纳瘟疫病医院中的情景,他护理传染病人,其中许多是性病患者。他也记得人们只乐意捐献,但不愿去照顾病人。当若望说正确运用感官时,他心中所想的是这种具体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感官应受训练,下只是帮助我们更爱天主,也是更爱近人。

  现在我愿谈谈另一种爱——黑夜的爱——在神枯中修练的爱。只是有时习练上述的克修,为获得这爱是不够的。天主亲自从我们认为好的事物中除去满足。这是天主陶成人的方法。因此圣人引导我们达到不受自我偏向管制的爱,即那种纯洁无私的爱。

  请深思细想,你的护守天使不会常引发你行动的欲望,但他常光照你的理智。因此,修德行不必等到感觉喜欢时才去修德行,而是有你的理智就够了。

  天主充分光照我们的理智,指示我们应行的作为,却没有给我们实行的兴趣。甚至在神秘恩宠也能发生这种现象。有一种神秘恩宠,若望称之为「正式」的神谕,天主清楚地告诉人该作什么,但这人却感到极大的厌恶不去做。我们内也有这样的矛盾!可见我们多么需要从依赖喜爱、欲望和情绪中解放,而按照理智的指导行事。

  应留意你的理智,好实行它指给你归向天主的路。在天主前,其价值超越不注意理智而完成的全部工作,及你寻求的所有灵性欢喻。

  在这些光明与爱的格言中,圣人希望把我们爱的能力集中在本源上,即整合我们的意志。那时我们的感受也会返回,随从意志引导,而不是意志顺从感受。西班牙有句话说:为了快乐而工作或快乐地工作。若只因一时的兴致去做某事,这是消极的。为快乐而吃是贪吃。快乐地吃是享受食物。

  要深思细想,最柔美的花朵最快失去芳香,也最快凋零:因此,应看守你的心,不要以寻乐的精神而行,因为你必不能恒心持久。要为自己选择更强健的精神,超脱一切,你将会找到丰富的平安和甘饴,因为美味持久的果实是在寒冷干燥的地带采集的。

  这些格言中,若望喜欢先给一个图像,而后举出原则,再来一个教导,最后又是一个图像。前后都有形像,当中插入二段解释或逻辑结论。这是文学布局。若望极有文学天赋,他的笔法灵活巧妙,行文自然。处于神枯时期,爱德唯独依赖信德生活。身处「寒境」即是爱的时候,那时只有信德引导我们。让我们来欣赏圣人另一段美丽的文句吧!

  当灵魂的黑夜开始时,她穿着信德的白长衣,如我说的,行走于内在的黑暗和狭路中,毫无理智光明的慰藉——既无天上的安慰,因为天堂仿佛已关闭,天主已隐藏,也无地下的安慰,因为灵魂从神师得不到满足——且持久不断地受苦,历经考验仍不日渐失望或辜负心爱主。心爱主以困苦考验新娘的信德,致使她后来真能道出达味的话:「因祢的言语,我持守艰辛的道路。」(参咏十七4)

  这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德。上述这段在西班牙文中只是一句,概述黑夜的全部内容,并指出灵魂由那里取得力量:「因祢的言语。」

  圣人没有停止于黑夜,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向他们要求极高,且向他们挑战,然而他又是和蔼可亲、宁静的人。有则故事叙述另一位安纳,即培纳罗撒的安纳夫人。从前修女们抵达革拉纳达,还没有会院时,她迎接修女们住在她家,七个月之久照顾她们。有一天,若望和安纳晤谈时,修女们无意间听到他说:「由虚无归到虚无——把一切还给基督。」他确实向她要求很多,但后来他题献《爱的活焰》给她。若望向他的朋友们挑战,但同时深爱他们。有一次圣女大德兰和修女们坐在降孕隐院的谈话室,她说她们发现她们的神师蛮严格的。圣人回答说:「姆姆!您承认自己的过失多么美妙,几乎完全宽恕自己。」若望不但要求许多,也慷慨给予许多。他的朋友们都感受到他慈善的爱。他是他们的真兄弟。

  五、神化之爱

  当圣人说及圆满的爱,他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三首极有意义的《灵歌》诗节。主要是廿八诗节;廿七和廿九是它的补注。里修圣女小德兰尤其爱这廿八诗节。诗中刻划出圣人的真相,即沉浸于爱的人,爱的神秘者:「现在已无他务缠身,我的每个行动都是爱。」甚至在文学上,廿八诗节可说是杰作。首二行为肯定笔法,次二行则为否定句。第五行是综合结论。

  我已准备好我的心灵

  以她的丰盈,她的美丽来服务祂。

  如今我不焦心羊群,

  也不分担苦辛,

  现在,我的惟一职务是沉浸于爱。

  圣若望在此并没有说生命如漫步在怡人的草原。他告诉我们,爱的能力已变得如此强壮合一,一切事物,愉快的或不愉快的,引导我们去爱,而且只去爱。

  好似蜜蜂从所有的野花中吸吮花蜜,而不为其它任何事物而用它们,灵魂也易于从所发生的一切事上导引出甘饴的爱,即定她在万有中爱天主。

  我们要以一句未受人注意的话作结论。这是《灵歌》第一版本中找到的。第二版本中圣人省略了这句,是故意或无意,我们不得而知。是这一句「圣神不只使灵魂成为恩宠的温顺工具,且使他们成为爱德技术的老师。」不是爱的老师,而是教人如何去爱的老师。灵魂被赋予某种创造力,有能力教导傅授爱的技术。

  

 
 


第五讲 使用媒介 
第五讲 使用媒介 

 

  这个题目和下一讲有密切的关系。在此我们着重客观性的一面:使用媒介。后来,我要谈谈这媒介在个人如何内在化。

  一、超德生活中的媒介

  所谓媒介、中介意指什么呢?是指让我们和别人接触的事、物。若是和另一世界,则是说与天主接触。困难在于我们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事件、中介具有成为天主和人来往的桥梁作用。

  我们来看一件怪事。法利塞人和耶稣同样说:施舍、爱近人、祈祷、补赎、守斋。耶稣也要求这些事,但祂却责怪法利塞人,视之为非基督徒的。这些媒介没有带领他们亲近天主,他们只希望受人称赞。由此可知,不是使用的方法圣化人,而是超德生活使人成圣。这是个人和天主之间关系极亲密的生活,即信德、望德和爱德的生活。

  神修史上常有圣物被明显妄用的现象。生活中,我们不能不用这些媒介,但我们不能让它们成为阻碍。明了必须终生使用这些媒介是很重要的事,例如:本会法律、祈祷常规、会衣、他人、圣物、圣像,就它们是能使我们达到目的的媒介而论,它们都有价值。超德生活中,这些媒介是必须的,但却是相对的。圣若望确信圣体是最好的媒介。然而送圣体时,他有时略过修女们,不使她们因习惯成自然,而不觉察圣体是何等大恩。见证上说,圣灰瞻礼日他有时不送圣体。我们自问:为什么?难道他不愿人获得恩宠吗?不是,因为当我们领不到圣体时,渴望自会增强,渴慕之情能使人比领圣体得到更多的恩宠。圣若望愿意激起人在别的日子产生更热切领主的欲望。

  这一切媒介帮助人达到更深的爱,更热心准备服务和自我给予。若能如此,那么这些是真正的媒介。若非如此,它们就会成为障碍。人贪恋珍珠项链或十字苦像,二者毫无差别。二种情况中,贪恋都阻止我们和天主真正结合。具体地说,我们知道圣若望喜欢好的图画。他画了一张小小的基督苦像后,深为喜爱,夹在日课经本里。降孕隐院的安纳·玛利亚修女见了也喜爱。圣人没有犹豫就说:「如果妳喜欢,就在这里,拿去吧!」他逃脱牢狱前一周,他愿感谢善待他的第二位守门人。他有一个特别珍爱的小苦像,因为可能是会母圣德兰送给他的。这是陪伴他度过牢狱黑夜的唯一圣物。他送给了这位守门人。在圣十字若望列真福品的调查过程中,这位守门人仍健在,他为这事作证。那时,圣十字若望三十五岁,守门人二十七岁。

  可见若望是爱用媒介者的一个实例,但他很容易放开;他超脱而不留恋。我们生活中必须有这超德生活带来的内在自由。若认真地发展超德生活,它会给我们所需的一切力量。但如果我们把心全放在媒介和中介上,我们的心思念虑会变得狭窄。《安杜汉》手稿,即圣十字若望的亲笔稿,流传至今的一段手稿中说:「应小心,不要离开了社会的大世界后,反而在自己的小世界内找到比以前更坏的你。」

  我们能离开这世界,而后进入一个小世界。圣十字若望正处于微妙的局势中。当时盛行的敬礼杂乱无章,甚至在修院里也是如此,充满外在事物,即我们所谓的媒介:习俗、惯例、态像和圣像。另一方面,又有一极端的运动,返回伊拉斯莫斯,此系人名,十六世纪初的荷兰学者,文艺复兴运动领导者之一,抛弃一切:只要福音,不要圣物,甚至不要圣事和圣仪。灵光派人士被教会法庭判罪时,有此说词:

  「起来为福音站着,而在圣堂内其它的鞠躬、姿态全是身体的游戏。」主基督和圣母的态像、画像无异木头碎片。他们说祈祷必须是心祷,不可口祷;圣堂内或团体的祈祷是障碍。屋内不该摆设圣母像:看见妇女就该如在眼前看见圣母。不需要基督苦像,这无非是块木头。我们听来实在觉得古怪,但在若望当时,却是很严重的事态。所以我们可想而知,他的处境多么难,尤其在安大路西亚,既要避免过于外在化,又不可给人印象说他向着灵光派者。

  二、圣十字若望个人使用的媒介

  某安大路西亚修女团体透露,圣人有次进入修院,看见圣母态像,随即抱在手里说:「有这态像,我能一生隐居独处。」可见若望也使用这些媒介,但他也知道如何超越媒介,把握本体。他喜爱礼仪圣歌,事实上,他爱所有的歌曲。他的旅途同伴报导,只要一离开市镇他就会即兴作曲。他爱以文词和旋律自然地表达他灵魂内的情感。如果他的会士生病,他有时还会带些乐师取悦病人,帮助他们。当时的贵族家中常备有乐师,他请求他们派来三、四位年轻的乐师。当他卧病乌贝达时,医护会上也请来几位乐师。可是当他们抵达时,圣若望说:「谢谢他们,请他们吃顿饭。」他表示因为「吾主可能说我不愿受苦。」

  圣人也是大自然的好友。《黑夜》的象征几乎全来自亲身经验。某非赤足加尔默罗会士贝拉斯各,写了一本若望的哥哥方济各的传记,书中叙述每逢夏日黄昏,若望有时去广阔田野,祈祷一、二个小时,躺卧在地上,注视天空。他的哥哥也多次陪伴着他。他爱大自然,爱夜晚和夜空的星星,无疑地根植于童年经验。冬季时,兄弟俩就去圣堂祈祷。如果堂门上锁,他们向管堂借钥匙:最后,管堂和他们协议,把钥匙放在安全的地方,由他们自行取放。两人同是夜的好友,这些经验塑造了若望的个性。我已讲过,有位革拉纳达的修士作证说:「他喜欢在圣体前摆一朵玫瑰或康乃馨,我是管堂,他告诉我,天主多么高兴有这朵花。」他最关心的并不是圣堂的布置,而是人对天主的小小表示。某位卡拉梵卡修女也证实以下这事。他担任安大路西亚省会长时,曾有一年和修女们共同举行圣周。他告诉她们,他已寄出一封致该省各修院的传阅信,劝导会士应于圣周五装饰「圣墓」,但不宜过分布置,因为装饰令人分散心神,然而专注奥迹本身才是布置的唯一理由。人们应该明了,是主在那里,这是哀悼的时刻。

  数世纪以来,本会中有人轻看这些外在的事物。根据纯克修主义而予以蔑视,这并不是圣十字若望的态度。他喜爱高雅的布置,但同时为人严谨。他希望吸引人注意本质实体,而不是装饰本身。有则革拉纳达的小轶事。有位初学生是在若望任院长时入会的,作证说:「我和团体共念日课时感到困难,于是就发明我的敬礼来帮助自己。每念完第二圣咏后,我就起来弄弄蜡烛,直到被圣人发现,他对我说:『亚伦索修士!不要管那些蜡烛台,注意我们共聚一起的目的:祈祷。』」

  上述的例子足以说明圣人自己对这些外在事物的态度。他很幸运,居住在西班牙最美的城市里,这些城市拥有伟大的艺术宝藏:撒拉曼加、亚味拉、塞谷维亚、托利多、革拉纳达、塞维亚、科道瓦、培亚城、马拉冈。无疑地,这样的环境塑造了他的美感。我们知道,革拉纳达总主教原先不准许在该地成立男会院。阿纳布拉政府准许他们直接居住当地,后来在境内赠送他们一块地:最后又得到供应用水。最初几年,没有灌溉园地的用水时,政府负责每天送来七份配给的食粮,深恐他们放弃建院。所以,他们实际上住过阿纳布拉。由于圣若望的特殊处境,使他的爱好艺术得以发展培育。但若要了解若望,我们必须补述其它的事。他和大自然接触,不仅透过默观美丽的景色,也饱受极大的辛劳:忍受酷暑严寒,长途跋涉,精疲力尽。担任安大路西亚省会长期间(一五八五——八七),他大约旅行了六千英里,视察各修院,并指导隐修女的神修。平均每日步行或骑驴旅行十五公里。这事意义深长,我们应牢记心中。今日我们容易说,度默观生活困难得多,想想我们频繁的旅行、推展使徒工作,或想想隐修女的工作重担,这正是若望时代的正常情况。他们是默观者,也有许多辛劳、身体劳动、人事问题、各种问题。不仅愉快处境助人发展默观,那要求我们有所付出,且不易付出的不如意处境亦然。

  三、以感官作为媒介及其克修

  这二个论点同属一个主题。二者差异的多少,要看人在神修上所达到的成熟程度而定。圣若望对于尚未达到内心自由的人,显得比较严格,要求也多些。《灵歌》中,他假设读者已更有超脱涵养,所以,他更宽大。我愿你们注意他的《劝言》,这会帮助我们了解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推荐给我们的方式。他以日常生活的观点,向埃加耳瓦略的会士及贝雅斯修女们解释《攀登加尔默罗山》。因修道生活是很具体的,包含许多细节,他给他们写劝言,帮助他们判断如何自持己身。《劝言》的目的和其它的巨著相同,即与主结合。他这著作依秩序论灵魂的三仇:世俗、魔鬼、肉身。再就各仇,指出阻碍修道人偏离正道的三种情形。首先三点论及世俗,第一讲外面的世界:第二讲使用修院物品;第三讲修院内的小世界。第三个劝告比前二者长达三倍,因为它更为重要。那些勤于看报,天下大事无所不知的会上,容易养成习惯,评论一切,逐渐热衷于这类事务。有时,修院里的讨论,真能排满一份琐事迷你报,可使我们失落勇气、灵魂的平安和收敛。要记得,罗特的妻子因回头观看别人发生什么事,因而变成盐柱。这是一个如何应用《劝言》在我们处境的例子:在进入修院的这些新闻和与主结合的伟大目标上保持平衡。

  从对抗魔鬼的劝言中,我们取第二点来讨论:长上的职务是协助或是障碍。圣德兰丽达单纯地说(也许有些天真):「我毫不在意谁担任长上。这是基督,祂来来去去。」圣若望比较温和也谨慎:

  若你不在个人的感受上努力,不介意这人或那人为长上,你必不能成为属神的人,也不能善守圣愿。

  圣人不是说,谁担任长上对修院的福祉无关紧要。服从并不强迫我们盲目于事实。我可以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无所谓,但对整个团体来说,这位可能较理想,另一位则有害。」我常向本会会士说:「为能善守服从圣愿,平安生活,我们必须学习顺合五、六型的长上:冷静型的、自由派的、也可能是压制型的。若只习惯于某一典型,等有改变时,我们会陷入困境。」

  对抗魔鬼的第三劝言中,圣人说:「要欢喜别人的优点,犹如已有,盼望他们在诸事中居先。」

  对抗肉身的第一劝言命令我们:「要了解,你来修院是为使众人可以塑造你、考验你。」同一法则出现在《给某会士的劝告》中。处于互相受苦的不方便和考验中,我们必须保持自由和独立。天主利用同会会士作为雕琢我们的工具。祂可能利用某位如同槌子,另一位如锥子,再一位或许像砂纸——造出最美丽的态像。我们千万不要踢掉它,或摆出致命般的面孔,因为我们也在别人身上制造相同的效果。我们也急着忙着雕琢别人的个性。圣人实在太了解修院内的小世界:长上、同伴、我们彼此造出的不愉快处境。圣人愿意训练我们,别让这些事情过于占有我们的生活,以致完全失去内在的平安。我们需要学习控制情绪。

  让我们来看一下他写给科道瓦来奥纳院长姆姆的信。这位院长犯了些过失,多利亚神父很生气。她因为伯他,竞至吃不下,睡不着。圣十字若望是当时的第一总参议,且很得会长多利亚神父的信任,因此她请求圣人帮助。圣人在信末说:「我的女儿!鼓起勇气,忘掉这串和那事,用心多祈祷吧!因为,没有比这更好的。」

  他先告诉她,多利亚神父并没有恼怒。

  阅读来函,您的忧苦令我深觉于心不忍,又因能损及您的精神,甚至健康,也令我担忧。然而您应了解,我不认为您该如此忧苦。我发现会长神父并未生您的气。若真有犯过,您的痛悔已经使它弥补改正了。若有机会,而他不注意我有意帮助您时,我会替您美言一番。现在,不可再忧愁,也不必重视这件事,因为您没有理由这样。

  这里,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若望对她的处境所流露的人情关怀,以及他兄弟情谊的鼓励。信的第二部分,教给她神修辅导:

  我确实相信,这是魔鬼放入您心中的诱惑,致使那应该用在天主的,反而被这诱惑所占有。

  圣十字若望极力强调想象的控制。我们的愉快或不愉快或受伤只是短暂的。若持续下去,那是因为我们在记忆中专注它。当时几乎笔无痛苦的小事件,后来能变成灾害。我们能数月之久,在那事上浪费精神,无法用心在其它任何事上。

  生活于天的临在中是极重要的事。与人相遇是最困难的中介。默观大自然,可能使我们悦乐或不悦乐,我们不会因此而困扰不安,它不会影响我们。在圣体前的祈祷亦然,我们可能热诚满怀,或完全神枯,但圣体不会令人心乱。我们需要戴上超德的眼镜,才能看穿事件和人,就是说以信德和爱德透彻日常琐事背后所隐藏的。有一个小例子显示出圣人最喜欢由人而来的中介。某日,圣人旅经曼查往革拉纳达,距离马德里约五百公里。一五七一年赢得雷潘多战役的元帅,正在那里建筑大宫殿。凡路经那地区的游客都前去观赏,修会会士也是。圣人的同伴对他说:「我们为什么不去参观那个大建筑呢?它们非常美丽。」圣若望回答:「加尔默罗会士旅行不是为观看,而是为了不观看。」他又解释说,他宁愿与主和人交谈,而不愿去观看宫殿。

  然而,有封信(他最美的书信之:中,他也表示已受够了人!这封信写于一五九一年,马德里会议之后,即毁谤事件开始攻击他以后。那时他居住在培纳拉的独修室,在卡斯提尔和安大路西亚边界,正预备前往墨西哥。信上说:

  尽管灵魂的景况相当贫困,但广大无垠的旷野极有益于身灵。上主必然渴望灵魂有它灵性的旷野。很好很好,因为至尊天主已经知道我们的真相……今晨我们采集了豆子回来,早晨就这样地过去了。另一天我们会打豆子。处理这些静默的受造物真好,比被活人恶待好得多。

  这是个间接的暗示,点出会议如何对待他。当我们不能再和人善处时,大自然的经验和户外工作能有所帮助。和人相遇是非常好且有建设性的,但也使人疲乏。圣若望是很实际的人。他诉说他的独居和灵魂的景况非常美。以下的句子是十字若望的真宝石:

  我不知这能维持多久,因为耶稣·安东尼神父从培亚城恐吓我,说他不会把我留在这里太久。顺其自然吧!当前一无所知,我过得很舒适,旷野的生活令人赞赏。

  四、圣人拥有内心的自由

  谈及爱时,我们提出《攀登加尔默罗山》卷三。这本书的最后部分,圣人论及各种不同的圣物和敬礼:

  真正虔敬的人,使自己的敬礼都归向不可见的象征对象上,他不需要许多的态像,他使用那些更相似神性特征的态像,超过那些相似人性的。他把这些圣像——他自己也藉它们——一起带入相似另一世界的样式和状态中,而不是今世的。他之如此做,为的是不使世俗的形像激起欲望,甚至是为了,当他眼前有任何显然属于今世的对象时,不会使他记忆世俗。他的心也不贪恋这些事物,所以如果它们被拿走,他也不会很难过。他在自己内寻求被钉基督的活生形像,所以被取走一切事物而空无所有,他反而高兴。

  甚至当引导他的灵魂更亲近天主的动机与方法被拿走时,他依然平静。一个人在缺乏这些动机时,仍保持宁静与快乐,比怀着渴望和贪恋占有它们更为成全。为那些帮助灵魂更加虔诚的圣像而高兴,是很好的:人常该选择最能使他虔诚热心的圣像。然而,如果圣像被拿走时,败兴难过,这样贪恋所拥有的东西,就不是成全。

  这是圣十字若望的风格:容易接受圣像,也容易放开。他在著作中不说自己,但举别人为例:

  我认识一个人,十多年来,他从一个粗制的十字架获得益处,这个十字架是用圣枝作成,用一根针缠在一起。他随身带着,总不离开,直到我将它拿走——这个人并非判断力不佳,或不聪明。另外我也见过某一个人,他用鱼骨串成的念珠祈祷。的确,在天主眼中,他的虔敬不会因此而稍减珍贵。显然,上述的二个例子中他们都没有把虔敬放在任何圣物的工艺或价值上。

  我提出另一个应极细心看待的中介:祈祷和礼仪。这也是我们最常使用的媒介。

  这些人们,对举行敬礼和祈祷的方法认为有如此大的效力和信赖,致使他们相信,如果某一点疏忽了,或超过了某些限度,他们的祈祷必没有益处,得不到垂允……:更坏的,也更不可容忍的是有的人渴望自己经验某个效果:或俯允他们的祈求,或在那些迷信的礼仪结束时获得特别的知识。

  我们看到他甚至用讽刺的语法表达:

  当人祈求时,意志的能力和喜乐应依照所叙述的方式归向天主。人不该信任未经圣教会核准的礼仪……如果以如此的单纯精神,天主没有俯听他们,让他们确信,即使他们发明更多的礼仪,天主也不会应允。

  关于正确使用礼仪和礼法,若望非常温和明辨。但是,他不希望我们依恋它们,却更愿意我们度超德的生活。

  当他居住安大路西亚担任省会长时,路经科道瓦,他有意顺道视察该地的修院。本来期盼午后能抵达修院。但是因为事情的耽搁,迟迟才到,大静默已经开始。敬爱他的兄弟们喜出望外,奔出斗室,欢迎接待他,不免喧哗一阵!此时,院长也出来了,他非常不高兴大静默破坏了。省会长站在那里,他就向兄弟们说:「现在不是吵闹的时候,大静默已开始了。」兄弟们都等着省会长神父来纠正院长。可是圣人只说:「院长神父是对的:我们暂停相会,明天再来。」他就这样平安地结束这场小悲剧。我述说这件事,为指出圣人是个具有本能,知道何时需有例外的人,反之,这位院长却没有这本能。若望给予媒介正当的重要性,但同时也给它应有的自由。

  他常带修士们出去户外,使他们不觉得被关在修院内,而找机会主动离开修院。这种使用媒介的态度和方式,导引我们直接进入克修的主题。若望说:

  ……当它们导致虔诚和祈祷时,意志不必躲避这样的经验,反而能从中受惠,甚至为了这样神圣的操练也该如此。因为有许多灵魂,他们极受感官事物的影响而归向天主。

  另有一例,塞维亚修院进来了一群年约二十八岁的青年。初学导师预备他们度默观生活。他们和团体共同祈祷二个小时,初学院再加三个小时。这些青年刚刚从城镇世俗踏入修院,他们几乎要疯了。这位初学导师写信给省会长,说他有个问题,这些年轻人没有默观圣召。十字若望神父亲自到塞维亚看个究竟。他看了看时间表,对初学导师说:

  神父,是初学导师没有默观生活的观念。这些活力充沛,完全沉浸于感官世界的青年,怎能一天祈祷五个小时!减掉一半的时间,让他们去花园工作,若没有足够的工作,就叫他们搬石头,从花园的这边搬到那边。

  我们由此可知,必须逐步地训练感官,而不是一味地消除。

  五、神秘经验中媒介的角色

  我们继续上一论题。我们注意到《灵歌》中,圣人使用媒介更为自由。第四、五、六诗节针对无理性的受造物、丛林、森林和动物,随后三诗节针对人。他寻找受造物,不是为了和他们同处,而是为询问他们心爱的主在那里。这是超德态度。他在寻找他所爱的

  灵魂已经明白预备自己开始走这条路的态度:不再追求愉快和满足,并且要以刚毅克胜诱惑和困难。这是认识自我的修练,是更认识天主首先必备的条件。本诗节中,灵魂开始踏上认识和思考受造物的道路,这条路引导她认识她的心爱主,即造物主。在这神修的道路上,首先是思考受造物,紧随在自我认识之后。

  获得自我认识,即主动自我净化之后,就是对受造物的认识,在神修旅途上传达天主的知识,「细思天主在受造物身上所显示的伟大和卓绝」。灵魂和受造物谈的不是它们自己,而是问它们心爱主的事。请留意,十字若望是多么小心地使用文词语句。向受造物询问问题,如圣奥思定所说的,就是默思造物主。是以信德和爱德赞赏天主的伟大工程。是爱的注视,是默观。受造物的美丽,不只是在它们内拥有美丽,而且也是因为天主创造了它们,而拥有的内在美丽。这是心灵已准备妥当,且能以这种方式观看受造物的人,才能作的默想。风景和事物都有感性和灵性的价值,却只有那些能领会的人才能感受到。塞谷维亚修院的花园是十字若望购买、种植和设计的,凡知道这历史,又能体味这地方的人,就能获得如此的价值。圣人在大自然中看到天主,心爱主的行迹。他的默观大自然,超越纯美感或多愁善感的联想。这是超德的默观,因为大自然和天主有关系。若望极有能力洞察美,但更重要的是知道他具有超德能力,藉观念的结合领悟超德的美丽。

  为了表明若望对艺术的灵敏,我要举出一个见证。他在埃加耳瓦略居留一年时,习惯从那地方步行到贝雅斯,他被派到培亚城,在该地著名的大学附近建立一所学院。他凭「空」建立这个学院。工程快完成时,他请一位画家兼雕刻家来装饰圣堂。他的名字叫若望·贝拉,当时他是个年轻人,但已经有艺术家的声望。当他年老时,在十字若望列真福品调查过程中作证:

  我们成了极要好的朋友。他是院长,在饭厅中,他安排我坐在他的身旁,留我在修院中吃饭,我就可以不必天天回家吃饭。他向我订作态像。我工作时,他如果有时间就会常来看我,并帮忙我工作。他提出建议,也有他的看法。

  圣人逝世后,显了一个奇迹,治愈了这位年轻的艺术家。他在乌贝达接受神父们的聘请,但在圣弥格瞻礼日,放烟火时,竟弄瞎了他的一只眼睛,他被带到修院的房间内,医生诊断后说,已是无能为力了。若望·贝拉报告说:

  晚间,我向十字若望神父祈祷,对他说:「神父!当你在世时,我们是多么要好的朋友:现在遭遇这个灾难,求你帮助我。」次日清晨,医生再来时,我突然看见光明,于是欢呼说:「光荣归于天主,归于祂的圣人!」


第六讲 收敛心神和归返内心 
第六讲 收敛心神和归返内心 

 

  随着这两个术语,我们进行到最后一讲,收敛心神属于神修生活的范围,归返内心则属人性和心理学的领域。本讲中,我们希望讲论超德生活的本质,以及媒介的真正作用。

  一、圣十字若望时代,神修语词中收敛心神的观念

  「收敛心神」这个语词和它所指的心态,并不是从圣女大德兰或圣十字若望开始的。这是十六世纪最常用的语词之一。

  最常用的可能是方济各会士。圣德兰是在奥思纳著作的《灵

  修初步》中遇见这个语词。古典神修学中,收敛心神无异于与主结合。首先它描述的下是人的活动,而是天主的行动。收敛心神、领悟、结合都有完整的神修和超德内涵。从圣人生活史的一则小轶事可知,处于关注内修生活的时代,谈到收敛心神是多么容易的事。当时有一位贝雅斯修女,问圣十字若望一个很单纯的自然界的问题,为什么青蛙总会在她路过时跳入水池,圣人以超德答复她:「为指示妳,当危险临近时,灵魂该潜入天主内。」

  二、重新发现收敛心神

  过去三十年来,内心收敛被视为反历史、自我中心、个人主义,而被排斥;只有和人相遇、感官印象和自外而来的信息才被视为丰富人性。这是有损神修和修道生活的情势,所以不久就兴起了强烈的反对运动,拥护正确的收敛心神。东方超凡默想的影响也有助于这运动。重新发现收心的过程中,圣十字若望是最吸引入的作家,爱尔兰耶稣会士威廉.强斯顿多年居住日本,他在《无声之乐》和《爱的内心注视》二本书中,努力唤起基督徒传统中的收敛心神,但他也采用东方的贡献。重要的叙述是回到圣十字若望的著作。强斯顿陈述收敛心神的必须因素:

  *咸少肤浅不需要的向外活动;

  *专注人的深层向度和内在能力的活跃:

  *应用上述能力于个人的圣召。

  其中最重要的不是消除分心走意和心神分散,而是活跃人的深层向度。这样不致失去人性、「克制」或「灭绝」人格,而是使他更通人情,更为「完人」。

  渴望静默和寻求内心,如此地普及,甚而导致误用,演变成嗜好,沦落为市场价值。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可阐明这事。联合国组织的大楼中,建立了一间静室,作为外交家作重大决定前静思的地方。现今,我们发现许多大公司也采用同样的作风,帮助经理们和其它的人,强迫去活跃他们的深层向度。著名的小提琴家Yehudi Menhuin向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呈递联合签名,呼吁重申宁静和深度生活的人权。但人也能讲论自恋式自我观察的危险。寻求超凡默想时,使用小型便宜的脑波震动器EE0,以阿尔发、贝他、加玛、德尔他脑波测量专注的质量。有一位心理学专家,过去是修女,作过这种试验,完成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圣十字若望。

  三、超德的收敛心神

  圣人有一段很美的文章,叙述以上的三个因素,我们列举如下:

  我的灵魂现已赤净、超脱、孤单,并且远离一切受造物……:已深深进入内在收敛,和祢相偕,他们都不能领悟,现在我在祢内拥有的亲密欢愉。

  「赤净、超脱」指减少外在的事物;「已深深进入内在的收敛」指灵魂和称相偕在内心深处的专注:与心爱主共处就是注意个人的圣召。

  圣十字若望认为,人深入己内为找到自己是不够的:他愿意人进入己内寻找心爱者天主。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超德的收敛心神,这是进入和天主建立关系的收敛。圣人提到另一方面,使收敛成为超德的收敛:不仅灵魂在自己内寻求天主,而是天主已在那里,在内心呼唤追求灵魂。会母说牧者的呼唤吸引感官进入内心的城堡。圣十字若望写给贝雅斯修女们的信中,提及相同的奥秘:

  当灵魂转向天主时,将被强烈地从内心吸引朝向静默。

  这是另一证明,证实远离多余的外在事物不会导致消灭人性,反而因内在的「良友」而丰富个人。《灵歌》是圣人说明收敛心神,及在万有中寻求天主的最明晰著作。有关收敛心神,他的著作中最美的是《灵歌》第一诗节的注释。他如此劝告我们:

  因为妳所拥有的祂这样亲近妳,妳要欢欣喜乐的在内心的收敛中和祂相偕共处。在那儿渴慕他,在那儿朝拜祂。千万不要在妳的外边追求、寻觅祂。

  不是以观察自己和好奇,而是以「信德和爱德」。「灵魂经由爱方能寻获信德的内涵」,即天主。

  善用今日对内心的渴望是很好的。透过圣十字若望,给它超德的意义,归向天主,更着重爱德,甚于强调观察自己。这才能成为加深与主建立关系的向内归返。但是,今日有些西班牙作家,极度依赖圣十字若望,给人的印象变成过分强调心理学的观点。全神专注于放松身体——手指、手、手臂、肩等等,这样反而使人没有余力祈祷。像这样的放松练习可能有帮助:但是真正祈祷的标准只能出自超德生活和灵修。某些圣十字若望珍视的神秘恩宠,如果在EEG的测试下,会得到很差的结果。因为很可能当灵魂正与主亲密结合时,想象却徘徊游荡。这种情形下,机器会发出贝他脑波,这是个不好的记号,而圣人却会说它是个大恩宠。祈祷的价值不可用分心走意的次数来判断。有的人常受分心之苦,但他们是伟大的祈祷灵魂。最好的例子是我们的会母圣女大德兰,小德兰也可能是这样。另有些人,几乎不知道什么是分心,但没有善行祈祷。因为不分心是在于我们的专注能力,这不是人人都有的理智能力;反之,祈祷的价值在于爱的深度。圣座已觉察,并认清这个危险,某些基督徒满足于放松练习和意识扩展,只是以心理向内,取代超德方式的祈祷;早在三年前,圣座已有意公布基督徒的祈祷和东方默想方式的文件。如果我们想采纳东方的修行,空虚自己的意识,我们真该读五遍《灵歌》第一诗节的注释!

  四、心理学的归返内心

  这里所谓的「心理学的」是指人本性上的收敛过程。按圣十字若望的教导,本性和心理的过程应协助和培育超性和超德的收敛。这是他推荐的。但如果我们全集中在这些本性活动,就没有余力去作真正的祈祷。如果我们的情感或情绪热衷于某人或某事,对于天主或神性的事也就没有余力了。我们今日的生活,将感官使用在过多可能的方向。我们有责任从心神分散和分心走意中解放它们,尤其是在情绪的范围内。由于从感官事物的快乐中撤回,这些益处是可赞赏的……人能从过分使用感官所堕入的心神散漫中得以复原。他在天主内变得心神收敛,且保持他所获得的精神与德行。这些德行增加,灵魂也进步。

  由于减少感官活动,人天生的心神散漫得以治愈。如果为爱天主而如此作,这心理过程就是协助超德生活。这种收敛产生前述的三个果实:保持精神和德行、增强且加深这些德行。一个有趣的旁白:无论在祈祷或生活中,理智的分散不致困扰圣人。这是正常理性的过程,大部分在人的控制之外。人的理智不能专注于同一对象超过一刻钟,它会暂时分心一下。这种分心不会有害;但情绪范围内的散漫则非常有害处。因为它们把心由天主那里撤回,然而天主该是人专心的对象。

  五、习惯性的收敛心态

  有一种能维持整天的收敛方式。会母圣女大德兰和圣十宇若望了解祈祷中的收敛为习惯性收敛心态的果实。他们认为这不是短暂的行动,而是生活,一种生活的架构。在《生命与爱的格言》中,圣人屡次谈到这习惯性的收敛。

  视天主为你的净配和朋友,不断和祂同行,你就不会犯罪,且会学习爱,你该作的事必顺利成功。

  若以外在的事物来满足自己,则我们无法透彻真正的祈祷。祈祷的本质在于经由所发生的一切,举心归向天主。关于口祷,圣人劝告我们:

  基督没有教我们许多的祈求,祂要我们时常重复这七个祈求(天主经),且要怀着热诚和关切。因为……其中包含所有天主的旨意和适合我们的事。

  圣人也重视有利于收敛的祈祷的地方。这地方该使人立刻举心向天主,而不教人分心或着迷。有的地方——圣堂和经堂,琳琅满目,惹人注意,它们的装饰使人不能安静。有的地方则因单纯的美和朴素,适于静默和收敛。圣人喜爱大自然,当他找到一个地方适合收敛时,他常会回到那里,因为他不寻求常能留下新印象的变化。如果寻求这些,我们的注意力会离开天主,热衷于新奇的事物。为帮助收敛用的书本也是如此。我们熟悉的书会更有帮助,如福音。否则我们可能出于好奇,而不是为了完全投入祈祷而看书。这种祈祷中的习惯性收敛,贯彻整天,尤其是祈祷的时间,是和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力量来源和基础,能使我们对人完全开放,响应他们,即使被激怒时也不反击。

  六、以爱注视天主

  圣十字若望不用「收敛的祈祷」这词句,它是自从奥思纳,尤其经过圣德兰成为广泛流行的词句。他说「爱的注视」,「爱的单纯凝视」。在他的时代,这说法听来有点可疑,这是真的,直到今日,圣十字若望有时仍被责怪为寂静主义者。在一九二六年,他被宣封为教会圣师,这个愚蠢的谣传才告终止。他对以爱注视天主的解释,今日被视为对天主教灵修有极大影响力的贡献之一。但在他那时代,人们反对说这种祈祷没有推理思想,消除人的最好恩赐——理智,将使人贬为动物的境地;出版圣人的著作危险性太大,甚至拉丁文的也是,因为他的著作方式混淆不清,理智不明,所以他必须在注解中自作解释,表明他所写之诗的内涵。

  为什么圣人如此重视以爱注视天主的理由如下:

  *这是从推理祈祷进入默观祈祷的过渡时期。

  *有许多人,虽具有完备的超德基础,他们的思想常分心定意。

  *也有些人,他们没有热情的感受,由于某些神修指导者,使他们对自己彷徨不安。

  圣人解释说,这些分心走意和神枯是天主允许的,为在黑夜中受这些苦的灵魂是更富有恩宠的记号。天主愿意引导这些灵魂达到更完善的成熟。藉这「爱的注视」或「爱的单纯注视」,圣人和会母所说的以下的话,意思相同:

  我不是要你们想祂,或想出无数对祂的观念……。我只要你们注视祂。

  这样的祈祷须有明确的准据,让我们能分辨它的真实性。因为有许多不能默想的灵魂,自认为在实行这种爱的注视,然而他们却度着平庸的生活。《攀登加尔默罗山》卷二第十三章14,圣人给我们三个记号;第一是消极的:人感到不满足于推理祈祷。第二,这人更满意于对天主单纯的爱的注视或朝拜,甚于其它任何努力。第三是决定性的记号:须有强烈渴望及认真的要更忠心事奉天主。

  卡罗·加勒度和Rene Voillaume都尊圣十字若望为他们祈祷生活的导师。后者对于爱的注视所作的区别和圣人相同。这爱的注视能够是一个丰满的经验,例如:有时与天主结合的意识如此强烈,或经验到一句经言如此美味,致使我们宁愿保持静默。单纯地「在」和聆听足矣!说话反而成为阻碍。或者有时也可能是贫穷和空虚的经验,当我们感觉如此赤贫、空虚又干枯,我们的心如此沉重,无言可喻,也无话可说。那时也是,单纯地「在」并献给祂我们的贫穷就够了!就这样单纯地留在祂的面前。

  丰满经验的幸福,或空虚经验时的困苦,这两种祈祷方式都会神化我们的生命。我们能观察到普通一般人中,不加分辨地行口祷,或作单纯注视的祈祷,他们很快达到默观,但却不会默想。他们没有被训练作推理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