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分享
作者:路加福音分享
序言:路加介绍他写书的目的、方法和过程 耶稣童年史 耶稣预备公开传教 耶稣在加里肋亚传教
往耶路撒冷的旅程 在耶路撒冷的传教 末世言论 苦难叙述
复活叙述      
序言:路加介绍他写书的目的、方法和过程
    序言:路加介绍他写书的目的、方法和过程——

    二千年前,纸张昂贵,没有涂改液,更不能在计算机随意增删调动文句!若非重要的事,人们应不会随便写下,但耶稣的事迹却竟「已有许多人…着手编成了记述」,可见祂的东西绝不简单。的确,耶稣的生平--包括祂所行所教的,尤其是祂的死而复活,实是天主深爱世人、救世赎世的大事,跟每一个人的人生及其终向都有密切的关系。

    那些「记述」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根据「自始亲眼见过」并传扬这「真道」的十二宗徒的见证;路加所写的福音,更是经过他「从起头仔细访查了一切」的严谨著作,我们从中听到的耶稣道理,大可放心接受。

    福音写给「德敖斐罗」,此名意谓「天主所爱的人」或「天主的朋友」。世上所有的人--不论贫富,纵然是「烂泥扶不上壁」的罪人,天主都爱,都视为朋友、子女、心肝宝贝,因此,这部福音可说是写给所有人的。切愿我们看过路加福音之后,我们都主动跟天主成为好朋友,成为祂的好子女,更发现原来自己纵使并不完美,但在天主眼中也是心肝宝贝.
耶稣童年史
    耶稣童年史——

    路1:5-25天使向匝加利亚报告若翰诞生

    匝加利亚和他的妻子依撒伯尔一向素不生育,而且已上了年纪,犹太人认为没有儿子是一种不幸、羞耻、甚至是天主的惩罚。

    圣经中叙述天使向匝加利亚预告若翰的诞生,但匝加利亚因怀疑上主的许诺而变成哑吧,直至若翰出生为止。天主预告人的名字,表示天主赋予特殊的使命,若翰的使命是作耶稣的前驱,在母胎中他已被选和被圣神祝圣,借着他所宣讲悔罪的洗礼,使许多人皈依上主。

    「若翰」这名字的意思是「天主的恩赐」,为年老而无所出的匝加利亚夫妇来说,确实是天主的恩赐,天主扭转了他们的苦况,并除去他们的耻辱。若翰的诞生揭开了救恩实现的序幕,证明了天主对人类的爱,和祂许诺的满全。

    当我们尚在母胎中,已蒙天主的召选,得着天主子女的恩宠,愿我们好好珍惜这份恩宠,效法若翰的榜样,在生活中努力实践天主子女的使命,宣讲救恩的喜讯,为耶稣作证。

    路1:26-38天使向玛利亚报告耶稣诞生

    福音讲述天使加俾额尔向玛利亚预报,她将怀孕生子,并起名叫耶稣。祂是至高者的儿子,因圣神的德能,由童贞女所生。玛利亚回应上主的召叫并答说:「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

    试想像一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要成为一位未婚妈妈,实在谈何容易?所承受的压力和歧视是何等大呢?圣母玛利亚虽然不明白这事如何成就,却愿意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勇敢地接受上主赋予给她的使命。圣母玛利亚完全将自我放下,甘愿与天主的旨意合作,安然等待天主在她身上行大事,使天主对人类的救赎计划得以满全。

    圣母玛利亚对主所怀的信德,实在是所有基督徒的典范,我们能否在生活中与主相偕,承行主旨?让我们学习圣母玛利亚的德表,真正将自我放下,安然听从天主在我们身上所行的旨意,将主耶稣为世人所带来的救恩喜讯广传于世。

    路1:39-56玛利亚,耶稣之母与依撒伯尔,若翰之母相遇

    玛利亚去见依撒伯尔,一方面要证实天使的话──不生育的竟然怀孕六个月了;一方面要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她。这两位没有想过会在这个奇妙的安排下作母亲的表姊妹,互相分享各自的感觉和喜乐,并谈论天主奇妙的作为。结果,她们同被圣神感动,一同歌颂赞美天主。

    依撒伯尔因玛利亚向她问安,胎在腹中跳动,她又被圣神充满,称玛利亚为「吾主的母亲」。圣神和她的信心同证玛利亚所怀的胎是天主应许的救主。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玛利亚的赞美:

    首先,「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踊于天主,我的救主」;虽然她是主的母亲,但是她仍谦卑尊主为大。这给我们美好的见证,让我们都能在天主和人面前,学习那一份谦卑的样式。

    其次,她谦卑地称自己是主卑微的使女,她为遵从主命,甘愿担当被世人羞辱,甘冒生命危险而完成天主的旨意,却成为世世代代的祝福。

    最后,玛利亚的歌是赞美天主的话,歌颂和赞美经上的话得以应验(参考咏四十3~8),歌颂乐意照天主的旨意成就在她的身上。

    路1:57-80若翰诞生及割损

    犹太男子出生后八天割损并起名。行割损礼表示与天主缔结了盟约,自此以后他便是一员天主选民,得享有关的权利及遵行法律。「若翰」一名意谓天主的恩赐,他的诞生对他不育却老年得子的双亲来说的确人如其名,令人不胜感激和欣喜。晚年产子已属神奇,匝加利亚起初因不信天使给他预报若翰的事而变成哑吧,现在他相信天使并遵照其吩咐给孩子起名「若翰」,结果他的口舌开了,立时赞美天主,目睹和听见这些异事的人就认出天主的大能,知道上主特别保护若翰,与他同在。上主的安排总是神奇而美妙,一个人信从天主之后,其「连锁反应」真是无法预计。

    匝加利亚因圣神而吟咏的赞歌,前半部(68-75节)预言并感谢仁慈的天主要兴起救主,解放他们并非为报复仇敌,而是为使选民无恐无惧地以圣善(指内心的虔敬)和正义(指外在的圣洁生活)事奉祂。后半部(76-79节)讲述若翰「为主预备道路」的使命,使人得救恩,蒙罪赦,迈向平安。这一切,都是出于天主的慈怀哩!

    路2:1-20耶稣诞生

    每年踏入十二月份,到处充满着圣诞的气氛,所有主要的街道和商铺等、纷纷以别出心裁的布置灯饰,吸引游人欣赏及流连。圣诞节是一个普世欢腾的日子,无论任何宗教人士,为上班一族和所有学生,都能享受一个与亲友欢聚的假期,一起食圣诞大餐、开派对、送礼物等,为做生意的商人当然是赚取利润的大好时机。

    圣诞节给人的印象是如此热闹和欢乐,实在使人难以想象当年耶稣出生时的真实情况竟是何等冷酷?圣经记载耶稣诞生在马槽里,因为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耶稣的诞生为人类实在是救恩的大喜讯,然而祂来到人间,却没有受到礼待,竟找不到容身之处!究竟圣诞的真正意义是甚么?现代人似乎并不理会圣诞的主角是谁,他们所庆祝的只是吃喝玩乐的享受。

    身为基督徒,圣诞为我们又有何意义?在我们的心灵内有没有容纳耶稣的地方?或是如世俗人一样,心中只为追求物欲享乐的满足而忽略主耶稣带给人类的真正喜乐和平安?

    主耶稣,我愿意迎接您到我心中,并以喜乐的心情偕同天使们一起朝拜和赞颂您说:「天主受享光荣于高天,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主,多谢您赐给我们救恩的大喜讯!

    路2:21-40耶稣割损,在圣殿内被认为万民之光

    耶稣诞生后八日,若瑟和玛利亚带着耶稣上耶路撒冷去献给上主。西默盎是一位正义虔诚和等待救主来临的人,当若瑟和玛利亚带着婴孩耶稣去圣殿接受割损礼,他就以双臂接过耶稣来,赞美天主,并认出耶稣就是启示异邦的光明和上主子民以色列的荣耀。

    的确,耶稣是普世的真光,若我们跟随祂,必有生命的光。让我们也以好的言行为祂作见证,去光照及引导他人认识基督和归向祂,使万民都亲眼看见上主的救援而光荣上主。

    若瑟和玛利亚按着上主的法律,行完了一切,便返回加里肋亚,他们的本城纳匝肋。耶稣渐渐长大而强壮,充满智慧,天主的恩宠常在他身上。

    主,求您协助我们不断地成长,并常存于您的圣爱与恩宠内生活。

    路2:41-52耶稣十二岁在圣殿内显示自己

    每年的逾越节,若瑟和玛利亚都上耶路撒冷去。在耶稣十二岁那年,若瑟和玛利亚又照节日的惯例上去了。过完了节日,他们回去的时候,孩童耶稣却留在耶路撒冷,他们并未发觉。三天后,他们才在圣殿里找到了他。他正坐在经师们中,聆听他们,也询问他们。圣母一看见耶稣,便大为惊异并向他说:「孩子,为什么你这样对待我们?看,你的父亲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寻找我?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耶稣这样的答复若瑟和玛利亚,是显示出他的天主性,并使我们知道他与圣父的关系。

    就让我们反省自己如何看重身为天主子女的身份?如何将上主的旨意及光荣放在我们生活中的最高层次?我是否真的爱上主在万有之上及为了上主而爱所有的人,特别是有困难的兄弟姊妹?

    主,请赐给我们您的智慧和您的价值观,助我们善度今生
耶稣预备公开传教
    耶稣预备公开传教——

    路3:1-20若翰的使命

    为满全旧约的预言,为了给耶稣基督预备一群可以教化和善良的百姓,为耶稣将来的传教事业作好准备,为了使百姓们能容易接受新的教训,善度新生活,若翰受到天主的召唤,便从旷野中走到城市里传报那即将来临的喜讯。他呼号人们悔改,接受洗礼,并且教训人,不要自以为是天主的选民就必然得到天主的救援,而要作出真心真意和内在的转变才可以得到救恩。形之于外的礼仪就是接受洗礼;而外在行为也要配合,就是要处事公正,乐于帮助别人。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得到天主的救援,希望能与天主共建和谐的关系。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恩典呢?就是要真心改过,心里相信,口里承认耶稣基督是天主。已领洗的教友,也就有了另一个使命,就是不要怕困难与迫害,要像若翰一样,在不认识主耶稣基督的世界里,作旷野里呼号的声音,把福音带给所有人。

    主耶稣基督,我愿意跟随你,求你使我有勇气,并求你补助我的不足,使我能承行你的旨意。亚孟。

    路3:23-38耶稣的族谱

    「你是我的爱子,我因你而喜悦。」(3:22)耶稣受洗时天主亲自的见证,言犹在耳;圣史路加细数耶稣的族谱时,以「亚当是天主的儿子」作结,前呼后应,强调耶稣既是真人,也是真天主;有人类的祖先,但最终是藉圣神的德能降生的天主子(参阅1:35)。在路加福音中,耶稣的族谱成为祂在世的历史,即祂「开始宣讲的时候...」(3:23)的开场白。

    其实,整部圣经皆是天主参与人类历史的记录:旧约记载雅威亲临以色列的历史;福音记述天主子耶稣在世的言行;保禄则经常在他的书信中刻划圣神在基督徒团体中,施展祂的德能。神圣的历史和俗世的历史,根本分不开。天主介入人类的历史,也要我们从世俗的幅度,进入神圣的幅度;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体验并实现天主的奥迹。

    让我们努力学习,在一切事情上体会天主的临在,不管欢乐或悲伤的时候,也让天主与我们一起谱写我们生命的乐章。

    路4:1-13耶稣面对诱惑、三退魔诱

    耶稣在公开传教生活之前,曾亲受魔鬼的试探,祂面对诱惑时,能明智地责斥魔鬼,三退诱惑,为我们立下了一个不朽的榜样。

    的确,当人遇到诱惑时,往往会不为意地,或因束手无策,随着自己的私欲而不知不觉被魔鬼征服。在福音中,耶稣三退魔诱,祂所采用的方法,正象征基督徒应有的态度,那就是生活圣言,实践真理,爱主在万有之上。

    福音中,魔鬼很机智地用了三种方式去试探耶稣,(一)石头变饼、(二)朝拜魔鬼、(三)圣殿顶跃下;看耶稣会否随从自己的私欲而就范。岂料耶稣引用天主圣言一一破解,使魔鬼败退。在经文中,耶稣毫不留情地责斥魔鬼,(一)人生活不只靠饼、(二)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独奉侍祂,(三)不可试探上主,你的天主。

    的确,在现世生活中,人也常面对诱惑,魔鬼也用同一的手法去挑战人类,使人就范,即物欲、骄奢、名利三种诱惑。我们应效法耶稣,要死于自己而活于天主,以圣言作我们日常生活的指标,明智地拒绝一切诱惑。
耶稣在加里肋亚传教
    耶稣在加里肋亚传教——

    路4:14-30耶稣在会堂讲道

    耶稣在战胜魔鬼的诱惑之后,便四处宣讲进行救赎世人的工作。祂藉替人治病驱魔,并且向人讲述天主使人得救的道理,甚得人们的爱载。当祂回到自己的家乡,向同胞宣扬天国的道理,证实天国已临近时,祂说明天主的救恩已藉祂来到了,所有的人应与天主建立新关系。祂虽然说得好,但同乡的人却因为认为祂只是个木匠的儿子而轻视祂,甚至反对祂的说话;耶稣就援引了旧约的例子向他们说明,如果天主的选民不接受天主的救恩,那么,天主的救恩就会从犹太人传给其它的人了。祂的言论触怒同乡的人要杀死祂。

    人总会歧视或轻视自己身旁所熟悉的人或事。举一个例子,我们常看不起堂区负责灵修或信仰培育的兄弟姊妹,我们随手拿过宣传耶稣基督福音的传单,看也不看就掉在路旁的垃圾箱去了;我们试想一下,永远幸福的生活就随着我们的粗心大意从我们手缝溜掉,这是多么大的错失啊!

    主耶稣,求你让我认识你的道理,有追随你的勇气,使我能认识和得着永远幸福的生命,亚孟。

    路4:31-44在葛法翁讲道及显奇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耶稣一天工作的情形。祂在安息日教训人,并为人们治病、驱魔。人们因耶稣的大能及权威大感惊愕,把祂的事迹广为宣扬。这并不表示人们都了解耶稣的作为。人们只把耶稣看成一个能驱魔治病的人,想把祂据为己有。我们细看人们仍然紧守死的规条,要在「日落后」(v40),即安息日过后才找耶稣驱魔治病,及以说谎称着的魔鬼从旁弄虚作假地破坏,主动作证耶稣是天主子,便可知到要救赎世人殊不容易。

    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耶稣看成是一道护身符:在有危难的时候,祂是我们的保护盾;在我们心情难受的时候,祂是我们的安慰舒畅;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教会的兄弟姊妹又是我们守望相助的好朋友;我们都像不认识主耶稣的人一样,我们都自私地要把耶稣据为己有。我们常常忘记了,我们做基督徒最大的责任是向一切人宣传福音。

    主耶稣基督,求你让我们认清跟随你的重大使命,求你启迪我们的心灵,立志跟随你,在日常生活中为你的福音作见证,做个真正的基督徒。亚孟。

    路5:1~11召叫首批门徒

    耶稣来到革乃撒勒湖边召叫祂的首批门徒——即伯多禄、雅各布伯及若望,他们全是渔夫。这批目不识丁的渔夫听见耶稣的「召唤」后,竟立即抛下工作及家人「跟随」耶稣去了。耶稣拣选了这批渔夫来作祂的门徒后,他们便舍弃原有的一切及生活方式,以一个全新的使命及生活来跟随祂,作祂的见证人。

    「召叫」是主耶稣的一个主动邀请。耶稣不单向当时的伯多禄等人发出邀请,同时也是向今天的你我而发的。「你愿意作我门徒,跟随我吗?」这个诚意的邀请,正在等待着我们的回应呢。我们若能接受并有所行动,这「召叫」便成为一个互动及沟通的机会了。透过这机缘,天主的恩宠临在,让我们时刻醒悟自己是「罪人」,但借着耶稣基督而得到重生,在生活每事上依靠祂的助佑。再者,当遇到困难或惊恐时,我们「不要怕」,因为耶稣许诺与我们同在,祂必赐给我们力量和恩宠,完成祂给我们的使命。

    路5:12-16治好癞病人

    在当时的城市里是不会遇到癞病人的,因为所有癞病人都被禁止进城。耶稣在城中与癞病人相遇不是巧合的事件;癞病人要信耶稣能医好他的病,才会冒着生命危险来求耶稣治病。耶稣就因他的信心,而伸手抚摸这个会传染的病人,把他医治好。

    现实生活里,我们都像那个癞病人。我们都不能坦坦白白的见人,我们也不敢把自已的内心世界让身边所有的人知道;即使是挚亲我们也很少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我们就如癞病人那样孤单和无助。但是我们的主耶稣就不一样,祂邀请我们与祂接触,祂愿意抚摸我们,只要我们对祂有信心,祂就能医治我们。所以我们应如这癞病人一样,不必理会世俗人的歧视目光,满怀信德,勇敢走到耶稣跟前,把自己一切的劳苦、不安、烦忧、悲哀、害怕和痛苦都交托给耶稣吧!今天,你只要向祂祈祷,祂必应允。

    良善心谦的主耶稣基督,求你宽恕我的过错,我愿意跟随你,我愿意把我的悲伤、忧愁和一切都交给你,求你接受我,抚慰我,亚孟。

    路5:17-6:11五次与经师和法利塞人冲突

    人们从老远来是要看耶稣表演奇迹异事,而耶稣所言所行却不切合他们的心意。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而来,不论他们的来意是出于妒忌或是出于好奇,又或是出于怀疑,总之,人们都不能接受耶稣新的、好的、更切合时代的教训、观念和行为。对耶稣反应最激烈的人竟是那些最有学问、最有权势的人,如法利塞人和法学士。

    跟随耶稣,不是要看耶稣的奇迹异事,不是要得到金钱财富,地位权势,名誉虚荣,而是要接受祂新的教训,要将天主的爱,爱人如己的精神传播在世上。我们在身体力行,传播福音的时候,或许会失去很多金钱、时间、甚至朋友;但我们所获得的却是基督那无可言传的爱。

    我们要改变自己,要每天反省自己,有没有每天都全心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呢?有没有尽心尽力爱自己的朋友如同爱自己呢?有没有真心真意按天主的教训而生活呢?

    主耶稣基督,我现在诚心诚意,在你面前求你改变我的心灵,让我能真心真意接受你的教训,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亚孟。

    路6:12-16拣选宗徒

    耶稣是个「祈祷人」,福音中记载耶稣往往在重要的事件前,必定与天父交谈,如拣选宗徒前耶稣彻夜向天主祈祷(路6:12),之后,在众门徒中主拣选了十二人,称他们为宗徒,其中包括伯多禄和犹达斯。

    如果以现代人的标准来评估,犹达斯心怀大志,善于理财,本是最佳的领袖人选;相比之下,伯多禄只是一名渔夫,个性鲁莽,为人冲动,非大将之材。但是,天主拣选领袖的标准,非一般常人的标准,天主看的却是人心。常怀着爱主的忠诚,便可以像伯多禄一样,全情投入,承行主旨,为主作证。

    「被拣选」是来自天上的恩宠,不是我们拣选天主,而是天主「先拣选」了我们。自我们出生时,主已发出这份邀请。我们蒙召成为基督徒,领洗加入教会,愉快地接纳这一份无条件的爱,就是回应主的召叫!这份爱催逼我们跟随基督,爱主爱人,乐意与他人分享个人的资源,包括时间与物资,也愿意以一颗聆听的心和一份关爱,为最小的兄弟姊妹服务。

    主,感谢你拣选了我们!

    路6:17-49山中平地圣训

    路加的山中平地圣训,相信是福音中耶稣最长的言论之一,意义就是天国的价值观和现世的价值观完全不同。『与世俗友好,就是与天主为仇。』(雅4:4)。耶稣在开始祂的传教生活时,公开并大胆挑战所有跟随祂的人,不要被世俗的价值观同化。祂自己更以身作则实践这个价值观,不但由贫穷、饥饿、变成被人恼恨、辱骂、诅咒、以致被杀,更祝福诅咒祂的人,为毁谤祂的人祈祷,甚至在十字架上为杀害祂的人祈祷,祈求天主宽恕他们。在耶稣的心里时刻充满着天父无限的慈爱,很自然口里便会说出这价值观。但为当时的人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为今天的人又何尝不是!爱你的仇人,不要判断人,谈何容易!

    二零零壹年六月美国俄克拉何马城大爆炸案的主犯麦克维最终被处决,为丧失至亲的人,他们的悲痛不是外人所能感受的。但从另一角度看,主犯死后又如何?仇恨是否完全消失?伤痛是否完全抚平?日后同样事情是否完全避免再发生?

    耶稣要我们不单不要恨仇人,还要主动去爱,为他们祈祷。这是普通人完全不能明白和接受的,我不去恨他,避开他,已经是难能可贵,何况叫我去爱他!其实这是打破冤冤相报的唯一和最佳方法!

    路7:1-10治好葛法翁百夫长的仆人

    「主啊!我当不起你到我舍下来….只请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耶稣听了百夫长这番话,就称赞他的信德比任何以色列人更大。从故事看来,我们可以说,百夫长是根据他自己的生活经验而相信耶稣的权势,就如他自己可以命令手下去做他要做的事一样,耶稣也可以命令他的手下去为他的仆人治病。但是,耶稣见到百夫长的,是他信任自己治病的威能,超越世人,即对耶稣有信德。其实耶稣是大大地抬举了百夫长。

    耶稣在福音的其它地方,不止一次强调他来,首先是要拯救以色列家,但现在他不但应允拯救外邦人,而且是地位卑微的外邦人,不但不假他人,而且是亲力亲为。百夫长对耶稣的信德,是基于他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世俗的权势出发,极其量也只能从世俗的权势理解或信任耶稣的权势,对于耶稣超越的权能,也就是耶稣的天主性,他只能俯首接纳。信德始于接纳,百夫长值得称赞的,不只是他的谦虚,更是他迅速和勇敢地接纳耶稣。

    路7:11-17复活纳因城寡妇的独生子

    耶稣和祂的门徒和群众一起同行,当临近纳因城门,看见一大群人陪着一位寡妇前行,她身旁伴着一个死人,而死者就是寡妇的独生子。(按:犹太人的传统是男尊女卑,女性身份低微,需依靠男人生活;女人如死了丈夫,惟有依仗儿子,但惟一的儿子也死了,无论感情上、经济上,各方面都顿失所依,是极其凄惨的事!)耶稣看见这个寡妇,就动了怜悯的心,便安慰她说:「不要哭了!」并命令青年人起来,那死者便立刻坐起来,开口说话。这情景令在场的人大为惊叹,遂将此事传扬开去。(路7:13-17)

    试想像你也和耶稣在一起,你会有甚么感觉?是否像耶稣一样,悲天悯人,抑或无动于衷?耶稣充分流露祂人性的一面,并主动伸出援手,使寡妇的独生子复活;同时也充分反映出祂的天主性,祂具有无上的权威,死者也要听从祂(若5:25,11:17-44),祂是真人真天主。祂何止是一位大先知,何止救赎自己的百姓,祂更是大能的普世救主(路6:68-79),就是要来的那一位(路7:22-23)。

    毕竟人心总是硬的,致使生命充满遗憾。既然你今天认识了主,就赶快走近祂,赴你还存一口气时,就多说一些关心家人、朋友的话语,多做一点爱德的行动吧(雅2:14-17),正如短诵所言:「何处有仁、何处有爱,天主必常在。」

    路7:18-35赞扬若翰洗者

    两段二为一的路加记述,引申对若翰洗者的中肯观点:赞扬他比所有古圣先知还要大,并以他预示永存国度是一个新纪元,他纵然大,却仍算是小的气象和秩序。我们能成为这个新天地的一份子,是怎样的真正福乐。

    打发自己的门徒去造访耶稣,是从师徒关系中隐退下来的第一步。真爱并不抓紧身旁的人,却让他们踏上自由、成长的道路。领袖中有自我显耀的,也有像若翰一样,懂得何时为基督开路,何时要退位让贤,在每一刻中活好自己的交替角色,将显和隐,同归光荣于主。

    「你就是要来的那一位,或者我们还要等候另一位?」纵使存有疑团,尽管不全明白,信德的根基仍然坚定深厚,导引着一种对真道开放和交托的心怀,去寻找、认识主。

    我们这一代出去到底是为看什么?不论是浪荡四海,或不断求变,我们仍困在自以为是的心仪框框内。只有当我们皈依由若翰所预备,由基督开辟的救恩国度时,我们才真正获得人生中唯一的智慧和瑰宝!

    路7:36-50宽恕悔改的罪妇

    悔改的罪妇,是路加的独有资料。这段记载也衬托出该福音的特色,作为「罪人的福音」及「女性的福音」。

    圣路加共记述了三次耶稣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法利塞党对耶稣深恶痛绝,可见这些有勇气宴请耶稣的东道,敢于独排众议,依据个人的领会及良知行事。在大比数的压力下,我们可有勇气坚持真理,逆流而上?

    没有记下名字的罪妇,将内在的痛悔意念,化作爱的修和行动:有备而来,走近救恩的泉源,不避众目睽睽,以行动表达由内而外的真诚悔改。在一切之前,主耶稣已在无声中接纳,在不究下宽恕。「那许多的罪得了赦免,因为她爱的多」,我们由主那里蒙受的慈悯愈丰厚,从中激发的感恩还爱也愈无尽。

    若不是祂的神首先感动人心,我们无从承认祂是生命的主;若不是祂首先接纳了我们罪人,我们无法找到力量去接纳及宽恕别人;若不是祂首先白白地爱了我们,我们又如何懂得无私地以爱还爱!

    路8:1-3服侍耶稣的热心妇女

    女人在旧约东方社会中是被轻视的,以色列及古代中东民族中,女人的身分常被轻视,而她们的地位,要在耶稣时代及其后的基督时代,因着耶稣福音的传播,她们的地位在犹太民族中,才有了基本的转变:由于「在天主前人人平等」的信念,女人在社会、法律及家庭中的地位才渐被提高起来。

    福音在此开始了另一个境况,耶稣不单在葛法翁附近一带城市宣讲福音,祂更开始连同祂的12位门徒往远处传道;同时,亦看到一些热心的妇女,她们也成了耶稣福传团体中的一份子、有力的助手。推崇妇女是路加福音的特色之一。这些热心的妇女在耶稣传教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她们帮助、供应团体需要,安排生活上的一切。事实上,在当时社会环境,妇女们往往是支持经师们日常的食用和生活开支。

    在耶稣传教团体中的热心妇女内,有些名字是特别描写的:玛利亚玛达肋纳——因着耶稣的德能驱逐了身上的魔鬼、约安纳——她是当时黑落德王管金钱的官雇撒的妻子。可见当时这些热心的妇女是无分贫富、地位、种族、健康的。今天,在我们的教会内,是否同样无分性别、种族、贫富,而只为追随耶稣,将祂的福音传杨开去呢?

    路8:4-15撒种的比喻

    耶稣在福音中,时常用比喻与宗徒及群众讲话。路:4-15撒种比喻是指天国临现人间的奥秘。

    种子是一次过被撒在地上、有的落在路旁,被人践踏、有的落在荆棘中、有的被飞鸟吃了、有的落在好地上结出百倍果实。落在好地上的种子会自然地发芽生长,自然生长中的奥妙,连农夫也未必有这份理解能力。聆听福音就好像撒种子一样,落在每个人身上,各人有自己能力去接受天主的圣言。因为天主圣言是透过圣子降生成人的事,在每个人心内发芽生长。

    我们听了这个比喻,发现撒种者是天主自己,衪很慷慨大方地,不怕自己所播的种子落空,只希望有一些种子落在肥沃土地上,便能开花结果,有百倍的收获。

    天主是我们成长及救恩的基本动力,祂所播的种子,能落在每个人身上,使我们能迈向天国的完满。

    主!求你教我们做一块好地,让你圣言的种子在我们身上结出百倍果实。

    路8:16-18灯台上的点灯

    本段经文所说的『灯』是指耶稣基督自己,衪会光照世上一切的人及事物,是世界的明灯。天主借着基督的启示,慢慢地向我们显示一切。圣父从来没有将自己隐藏起来,衪从创世之初直至末世,衪不断向世界显示自己,与人类建立一份亲密的关系。可惜人类时常忘记天父的大爱,为着满足个人的私欲,竟埋没良知转投魔鬼的势力,不惜将天主真、善、美、爱的本体隐藏起来。

    俗世生活中,到处充斥着物欲的诱惑,容易使人堕入黑暗的世界。因此,我们生活在现世,必须把持着正确的决择取舍,才能冲破黑暗,走向光明的大道。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14:6)。耶稣清楚指出只要跟随祂,按照祂的教导生活,便能找到通往永生的道路。

    当人生遇到任何困惑,忧虑,恐惧,悲伤等挫折时,不要忘记投靠耶稣指引,因为祂是我们的领路人、路途上的明灯。

    路8:19-21耶稣的真亲属

    综观犹太文化,「兄弟」二字的使用非常广泛,除了指同一父母,或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外,诸凡侄子、侄女、表兄弟、堂兄弟、同族、同支派、甚至朋友及同等职业的人,都称为「兄弟」。

    这篇福音的记述,不单在路加福音,亦同在玛窦及马尔谷福音记载。三部福音作者亦将此段事件记载在撒种比喻的前后,暗示听天主的话的重要性和后果。天国先于现世一切的亲情关系,而要成为这天国大家庭的一份子,耶稣基督的兄弟,则非因为其出生,其性别,或者只是遵守在礼节上的规范,而是热切地聆听并遵行天主的一切说话。

    我们虽非犹太人,但我们今天仍然能从圣经的记述、教会的训导与传承中,明白耶稣基督在世宣讲时的教诲。我们称天主为父,彼此互为兄弟姊妹,并以耶稣基督作为我们的兄长,我们又岂能只将耶稣的一切说话化成空谈,而不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呢?

    路8:22-25平息风浪

    生活里实在有太多忽然翻起的风浪。有时我们会发觉这段福音能安慰我们,使我们重拾信心,恢复平安。但更多时候,这段福音却像个讽刺,因为耶稣虽然为门徒平息风浪,却像是忘了我们;无论我们如何声嘶力竭地呼喊,面前的困境总没有过去,耶稣是否睡得太熟了呢?

    不!耶稣并不是真的睡了。祂既愿意在十字架上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救我们,又怎会在危急关头弃我们不顾?那么祂到底在想甚么?没有人知道,任何一位神学家或释经学家也不能作一个绝对肯定的解释。但这有关系吗?

    是的,有许多事情都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尤其是生老病死;但最重要的是,天主无时无刻也在看顾我们。即使我们感到无能为力,筋疲力竭,而且也不明白天主有何计划,但我们不必绝望,因为我们的希望和信心,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那位为爱我们而死、永恒不变的真天主。

    今天,把你的困难和重担,都一一交托给慈爱的天父吧,祈求祂助你回复信心,尤其是对祂的信心。

    路8:26-39治好革辣撒附魔的人

    路加把这驱魔事件置于耶稣平息风浪之后。在平息风浪的事件里,或许耶稣要考验门徒的信德,所以任由风浪翻腾,让几个门徒有机会同舟共济;可是当耶稣看见他们怕得要死时,也于心不忍,把风浪平息下来。

    来到革辣撒,耶稣看见好好的一个人,附魔后弄得不似人形,住到坟墓里去,怎能不动怜悯之心?这次,耶稣驱魔的方法很特别:祂把魔鬼赶到猪群身上去。放猪的损失惨重,猪群全都淹死了。耶稣当然有其它方法来驱魔,祂选择这样做,却使原本与这事毫不相干的人,参与了耶稣的行动。因此,耶稣的到来,其实是为这条村子的人带来同舟共济的好机会,提醒村民关心有需要的人,并与村民合作,解救痛苦的人。可惜,他们拒绝了这个机会,把耶稣赶走了,只关心损失了多少头猪!

    我们的社会仍然有许多弱势社群,有时他们的活动和需要,也会为我们带来「不便」和「损失」,但我们要把耶稣赶走吗?默想这段福音时,可以尝试把自己代入放猪人的角色,观察耶稣的行动,并与祂交谈,响应祂的邀请。

    路8:40-56治好患血漏妇人及复活雅依洛的女儿

    有没有试过走进一些死胡同?例如是事业方面停滞不前,或是经济拮据,或是感情遇上难题……总之,你用尽办法也无法走出困境。这时,你有甚么感受?会绝望吗?失去勇气和希望的人,会一蹶不振,有些甚至选择了结生命,以逃避这些看来是不能解决的困难。患血漏病的妇人,却给我们极大的鼓励。她虽感痛苦,但没有绝望;即使一切努力都白费了,也没有放弃,仍然继续尝试,因为她深信总有方法能治愈她的病。她曾听闻耶稣的事迹,便千方百计挤到祂身旁,摸摸祂的衣服繸头。她的行为,旁人看来愚蠢,但对她来说,却是个机会,任何机会也不应错过。结果,她的病好了。

    这事件给你甚么启发?让我们以保禄的话作结:「我们在各方面受了磨难,却没有被困住;绝了路,却没有绝望;被迫害,却没有被弃舍;被打倒,却没有丧亡;身上时常带着耶稣的死状,为使耶稣的生活也彰显在我们有死的肉身上。」(格后4:8-10)

    路9:1-11宗徒的使命

    宗徒是先蒙基督的召叫,然后被差遣出去传福音的。主赐给他们医病赶鬼的能力和权柄,目的是要见证福音的大能。主先给予他们装备和训练,然后才差遣他们出去。他们奉差遣,凭信心出去过简朴的生活、并接受别人的款待。无论进入哪家都要向他们问安;若被拒绝接待,就离开那家,但平安却归于他们自己。同时他们亦照着主的吩咐,带着主的权柄出去宣传福音,并医治疾病。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训练的模式,就是召叫、训练和派遣,天主在每个基督徒的身上,都有他的心意,天主透过他们的才能,彼此互相的配合,使福音可以传扬出去。对于今日的基督徒有一个提醒,就是我们有没有准备自己,让天主向我们说话?有没有愿意聆听天主召唤的声音?宗徒们为我们立了一个榜样,愿意他们能以一份单纯、聆听和服从的态度来响应天主的召唤。

    路9:12-17五饼二鱼

    门徒回来向主报告福传的果效,主耶稣带他们到贝特赛达,但在那里又被许多人包围,要听主讲天国的道。门徒的意见是叫众人散开,各自到其它的村落解决食宿的问题,主却说:「你们给他们吃吧!」但宗徒们只能找到五个饼两条鱼,又怎能足够五千人去享用呢?但见他们将五饼二鱼献给主,经主耶稣望天祝福擘开后,就能使五千人吃饱而且有余了。我们若愿意甘心将所有的献与主,即使看来微小,但在主手中会成为多人的祝福。

    许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别人的才干比自己强,所以不敢将我们仅有的拿出,总是收藏起来,倘若那拥有五饼二鱼的人,吝啬他的食物,留下来给自己,那五千多的群众就要忍受饥饿了,然而,他的慷慨却成了别人的祝福。圣经也将这件事记录下来,作为后世传颂的故事。

    今天这段经文提醒我们,只要你愿意将这微不足道的贡献出来,天主将会使用它成为更多人的祝福。我们不妨省察一下,自己有什么可拿出来奉献给天主,成为别人的五饼二鱼。

    路9:18~21伯多禄明认耶稣

    我们身为基督徒,理应知道耶稣是谁,但是很多信友根本不认识耶稣。在领洗入教时,虽明认了基督,但在这仪式后,我们却很可能不再认识基督了。

    耶稣现在向我们说:「你们说我是谁?」我们很可能立即回答:「你是天主的受傅者,是我们的主!」但在响应的同时,请细心思量,我们有没有真正的认识主基督!耶稣的问题是直接了当的,直插入我们的心坎,是挑战我们要真正的认识祂。其实,耶稣每天都向我们发出同样的问题,而我们的行为也一一答复了。倘若世俗的事物才是我们的主,那么,耶稣的心所受的痛苦,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还要痛。

    让我们反躬自问,每天用多少时间来与耶稣倾诉心事?若要认识耶稣,首先要与祂把膝谈心,互吐心事。耶稣不但在圣经中对我们说话;在绝望的人群中,在病人中,在家庭中,在周遭的人群中,在大自然中……耶稣都在向我们说话。我们要明认主,也就要明认祂所创造的,要和这世界共同建设天国。

    让我们在其它的兄弟姊妹身上也认出耶稣来,在心坎中齐声宣认耶稣是主!

    路9:23-27耶稣教导门徒应如何跟随祂

    十字架是罗马人处死死囚的刑具,所有犹太人都看到罗马人怎样处死犯人,但耶稣偏偏要门徒背起十字架跟随他,可想门徒听了之后,一定会疑惑不安,甚至恐惧起来。

    死亡就是生命的结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但按耶稣的逻辑,应是未知死,焉知生。所有人都希望知道人之何从,死后何去。为基督徒来说,基督内的生命是在死亡中的生命;一切罪恶、私欲和世俗价值观已经在领洗时和基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们是新造的人,在基督内有全新的生命。当俗世的价值观和信仰的价值观有冲突时,我们会选择甚么呢?

    当在餐厅内用膳,低头祈祷时,会否担心身边的朋友投以奇异眼光?当星期日早上有其它重要约会时,会否推掉约会去参与弥撒?当婚姻发生危机时,是否会努力用各种方法维系,宁人负我,我不负人?当没有心理准备时怀孕,会否仍能喜乐地迎接新生命?我们是否愿意响应主耶稣的邀请,为他甘愿将俗世的价值观钉上十字架上,全心仰望天上,在世上积累天主的宝藏呢?

    路9:28-36耶稣显圣容

    耶稣显圣容的故事,三部对观福音都记载了,而且上下文都是一样,就是上主:人应该背十宇架追随耶稣和下文:耶稣治好附魔的儿童,可见这不是一个寻常事件。

    按教会的教导,耶稣藉显圣容预示祂的追随者的归程,他们将来的最后结局:将如祂所显示在门徙眼前的光耀辉煌的景象。太好了,耶稣的追随者应该怎样走向这归程呢?福音记述了耶稣显圣容时,有两个旧约人物:梅瑟和厄里亚同祂讲话。两人的身分代表法律和先知,即暗示天主的旨意。路加特指出,他们谈话的内容是耶稣的逝世和祂在耶京必要完成的事,暗示祂从俗世走向天父之路,是藉服从天主旨意,透过苦难和十字架之路。作为耶稣的追随者应该怎样走向归程不言而喻。

    如果最后结局是光明欢庆的,前往之道却是黑暗艰苦的;如果基督徒感觉步履艰难,本段经文的下文暗示读者,他们的主将会以大能伴他们上路。

    路9:37-43治好附魔的儿童

    耶稣曾经行了不少奇迹,当中亦有治好附魔的人,那么这段经文是否单单想告诉我们一个奇迹呢?看来可不是了。在经文中,耶稣叱责人为「无信而败坏的世代」,并说「容忍你们直到几时呢」。从这些话看来,衪已经对人失去信心,容忍到极点了。

    耶稣曾经多次表明信德的重要性,这其实不是一件新鲜的事,远在旧约时代,天主在旷野中亦曾考验以色列人的信德。那么,为何人还会因无信而跌倒呢?我们每天又有几多次因对天主的无信而跌倒呢?

    片段中,除了儿童的父亲无信外,门徒的信德又有多大呢?假如门徒对天主有很大的信德,那么他们便可以把魔鬼赶走。

    从34节中「众人都惊讶天主的伟大」,可见得:人实在渺小,我们是否「看轻」了天主的能力?人是否「限制」了天主的力量?这实在是值得我们好好反省的问题。试问一下,我的无信,是否要耶稣难以容忍呢?然而,天主是仁慈的,纵使人仍是无信,纵使这无信已经到了极限,但是耶稣仍然愿意为他们治好这儿童,不愿意这儿童继续受苦受难。

    所以,让我们一起反省自已对天主的态度,虽然我们都会因无信而跌倒,但日后再遇上同样的考验时,我们又会如何回应呢?

    路9:44-50引导门徒走上十字架的路

    可能我们可以从圣经中知道耶稣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也可以从宗徒的书信中了解基督论,但这是否足够呢?我们又有否误解了当中的意义?其实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但是实在当中不知道,不明白,甚至误解的又有多少?

    宗徒们都是耶稣亲自所拣选的,他们都实际地与主生活在一起。可是,路加所记载的这一段经文,却告诉了我们宗徒不明白,误解耶稣,及争权的一面。我们对耶稣了解多深呢?

    首先,耶稣预言自己将被交在人的手中,可是,「门徒不明了这话」,又「怕问他这话的意思」(第45节)。接着,他们想谁是最大的问题,却被耶稣教训他们,叫他们应做最小的,而非最大的。最后,若望告诉耶稣,他禁止了一个「外人」以衪的名驱魔,被耶稣教训他不要去禁止。

    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基于宗徒不明白耶稣的真正使命。那时候,耶稣发觉他的时候开始了,他必须以死亡去救赎。可惜的是衪身边最亲密的人却不了解衪,当然更无法支持衪了;而彼此之间争权,争谁做最大的!这群与耶稣朝夕相处的门徒也不明白,那么,我们了解的又有多少呢?我们有没有误解了衪的使命?在团体中,在工作上,我们有没有争做最大的,而忘记了彼此服待的精神?对于一些不属于团体中的人,我们会不会排斥他们?

    这实在是一些很值得我们反省的问题。
往耶路撒冷的旅程
    往耶路撒冷的旅程——

    路9:51-56不友善的撒玛黎雅人

    经文述了这是耶稣走最后阶段路程的开始,用了「被接升天的日期,快要来到」(第51节),看来实在是一件光荣的事,可是背后耶稣却是背着受难的担子,这样的心情,又可会只是愉快呢?

    所以,耶稣与门徒都朝着耶路撒冷,由北往南行,沿途经过撒玛雅的村庄,由于自充军时代,撒玛黎雅是一个各民族杂居之地(参考列下17),所以那里的人信奉不同的神,因而与犹太人不和;所以他们都不接待一些往耶路撒冷走的人,耶稣所遇上的情况也是一样。

    当他们不肯接待耶稣与门徒,雅各布伯与若望便想把此城梵毁,以报服他们的「行为」;这又是一个门徒对耶稣的误解,正如上文(路9:44-50节)所述,门徒都是不明白和误解了,这里又再一次,门徒不明白耶稣,他们要「显示实力」,要消灭一些不接纳,不属于我们的「外人」。这些事却令耶稣再一次的心伤与失望,所以,衪便回头斥责了门徒(第55节)。

    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与一些反对,排斥我们的仇人,敌人相处?那时,我们是否会记起耶稣的教训?可能我们会觉得爱仇人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至少我们也不应出言伤害对方。门徒当时不明白耶稣的意思,那么我们今天明白了,又会实行吗?若不,我们又与那些门徒有何分别呢?

    路9:57~62基督徒必须抛弃一切

    耶稣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再一次教导门徒如何跟随祂。在短短六节中,耶稣讲出祂对三种人「跟随祂」的态度的响应。

    第一个人是主动地要求跟随耶稣,可是耶稣指出跟随祂可要四处流亡,甚至要面对迫害的危险。之后,耶稣对第二个人作邀请;可是这次被邀请的竟为世俗事而忧烦。耶稣教导他勿挂虑世事,要去为祂的话而生活,去干天主的工作而非人的事业。至于最后的一位,口里愿意「跟随」,但理想最好先完成了心中的事业,这是否有点像是条件式的交换?为今天的我们而言,又是否一个真正表达出现今社会的人们:想得救但又不愿放弃原有的一切。

    无论如何,耶稣会按我们个别的情况而作适当的邀请。

    有的作牧者,有的作教导,有的作服务等,各有其本份(参格前12:27~31)。所以这部份真的使我们每人作反省,我们是上述的那一种?有否细心聆听并慷慨地作出回应?或是充耳不闻。

    路10:1~24耶稣派遣门徒传教

    这是路加记载中第二次派遣门徒传教了。

    耶稣以「庄稼多而工人少」来指出有需要派遣门徒出外传教,为要人们透过子而认识父(v.22);若人们不接受的便连粘在脚上的尘土也拂下来,以指出不承认天父及悔过的,不会得救,如对诸城的斥责一样(v.10,13~16)。

    「两个两个」意味着同行互相支持及为宣讲作见证等,他们会因宣讲而置身于困难和危险的境况中(v.3);可是耶稣会给予足够恩宠,如驱魔及治病的奇恩(v.9,17~19)。以「耶稣的名」来作的,显示祂的威能。但是耶稣要门徒欢喜的,是因为他们的名字已登记在天上了。同时耶稣称赞天父,祂的启示教人全心依靠信赖祂,而小孩子那颗真诚无伪的性情也最能得天父喜爱。

    回想起来,我们能像小孩子那般真诚地依赖天父,尊敬并承行祂的旨意吗?又能否将耶稣的名带到日常生活中去,让更多的人也可同沾祂的救恩?其实我们不能像当时的门徒们,可以与耶稣朝夕相对,一起生活;但是我们深信祂永存在我们心内,同样与我们同行,借着恩宠来坚强我们的信德,不断更新地活出每一天。感谢赞美主。

    路10:25-37慈善的撒玛黎雅人

    这段圣经记载了耶稣和法学士讨论爱的诫命及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在这段讨论中,几部对观福音均有提及,但只有路加记载了这比喻。经文中,法学士为「永生」的问题试探耶稣,考验耶稣的智慧。但耶稣反问法学士,引发他回答自己的问题,一言以蔽之,若人们能「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你自己,必能得到永生。然而就「近人」二字而言,一般犹太人传统的解释是本国人,即以色列人。耶稣正要纠正一般犹太人的这个观念,而讲了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

    就历史问题而言,犹太人和撒玛黎雅人是不和的,他们不单不是同胞,更是仇人!可是,耶稣正要艾萨克玛黎雅人作比喻的主角,以犹太司祭和肋未人「恪守规则和冷漠」作陪衬(他们不敢察看伤者,恐怕他已死了而使自己不洁),道出这个撒玛黎雅人对那受伤犹太人的慈悯。最后,耶稣再一次反问谁是那遭遇强盗者的「近人」,法学士也明白是那「怜悯他的人」。虽然他未有直言,却早已心里有数。

    从耶稣的比喻看爱主爱人的法律,比恪守社会、宗教和种族的规范更为重要。但耶稣所指的「近人」,是所有有需要帮助的人,不分种族,不分敌友。这革新的思想打破当时犹太人的理解,这观念又能在今天给你甚么启发?

    路10:38~42玛尔大和玛利亚(聆听主言)

    相信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两位主角是姊妹,也是耶稣的好友。有一天,姊姊玛尔大热情地接待耶稣到家中作客,自然地,她悉心的预备一切来招待客人,所以忙碌非常;可是她的妹妹却只顾坐在耶稣跟前听祂说话。姊姊玛尔大向耶稣申诉妹妹不协助,耶稣不但没有为此教训玛利亚,反而更称她选择了更好的一份。

    我们每天的生活方式又是如何?像玛尔大般奔波劳碌?仰或像玛利亚选择与主相聚的时刻呢?我们会否因俗世事之缠扰而终日大费周章,已惯常地忘却了找个机会,来与主沟通一下,细心聆听祂的话语。我们往往为每天的大大小小事务而烦恼,而没有记起天父又意愿我们如何。现代人为了生活确实忙碌,但天主圣言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如果没有这种滋养,我们会变得干枯不振。

    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细心反省一下,我像玛尔大还是玛利亚?有否打开心扉让耶稣进入,事事追求天父的旨意而为?

    路11:1-4天主经

    我认识一对很可爱的父女。父亲四十多岁,女儿约有两岁,还在牙牙学语。这个小女孩很爱撒娇,看见爸爸来了便眉开眼笑,缠着他不放,有时要爸爸和她玩耍,有时却只静静地坐在他身旁用纸笔涂鸦。这位平日一本正经的父亲,看见女儿便像是融化了,不顾尊严地与女儿玩作一团;女儿就俨如他的小公主,他只需抱着她便心满意足了。

    跟这对父女相处久了,我也学会向天父撒撒娇。天父称我们为祂的子女,总不想我们只视祂为高高在上的神吧!我们现在常常谈论亲子关系,但与天主却常有代沟,所以实在应该每天拨出时间祈祷,与天父沟通沟通。

    许多朋友说,长大后甚么感受也要藏在心里,还要戴上面具做人,再不能像小时候一样,爱说甚么便说甚么,喜怒哀乐也可以放在脸上。千万别沮丧,因为天上的父正等待我们与祂坦诚分享,祂不要我们戴上面具,因为祂洞悉人心,祂要我们向小孩子学习。

    今天拨出一点时间,与这位和蔼慈祥的父亲交谈一下吧!

    路11:5-13应当怎样祈祷

    「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给他开。」(路11:10)

    你相信吗?有没有试过抱怨得不到所求呢?

    「恬不知耻地切求」,可以看到求者对所求东西的渴望,也展现出求者的勇气与坚持。恒心能使事情改变,使心硬的人感动,将无可能成为可能。

    父母对待孩子的要求,凭着人性所限的判断,必在他们认为最适当的时候,给予最合适的东西;更何况那掌握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全知全能的天父呢?

    得不到所求,往往是因为心中只有所渴望事物的一种模式,如想要吃石班鱼,若天主认为红衫鱼为你更好,赐给你时会看不到;同样,你求要月饼,为了你身体的好处,天主赐你梳打饼,你又有否留意到呢?当相信的层面,只流于我要我想的,那我们就变成了天主,连天主所赐的也可能接收不到。

    下次祈求时,尝试怀着一份对父亲依恃之心,以信德的眼光,用心去领会,你将会发现天父所赐下的,比你所求的更多、更全面,为你更为有益,也是为了其它人得救的好处。

    路11:14-26亵渎的法利塞人

    现代人倾向将事物相对化,对罪恶和魔鬼等,都会被说成祗在乎自己的观点和角度,信则有,不信则无。在福音中我们看到魔鬼的真实存在。但现代人太理性了,为他们来说,魔鬼祗是代表我们离开天主的一种标记或比喻。

    魔鬼的确存在,并在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等待机会引诱我们产生仇恨,带我们离开天主,向耶稣的爱和救恩说「不」。我们必须时常读经祈祷,勤领圣事,特别是圣体圣事,因为圣事是恩宠的泉源。这些恩宠像盾牌一样,帮助我们抵挡魔鬼的技俩。另一方面,圣经同样提醒我们都是罪人(有份喊叫钉死耶稣的群众);然而我们却被天主所爱,被耶稣救赎的罪人。我们要承认自己软弱的人性,需要耶稣的救赎。大多数人觉得并不需要耶稣,靠自己便可以获得一切。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啊,你算甚么!天主竟这样爱了我们,甚至赐下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就是永远和天主有沟通的生命)!

    路11:27-28福哉耶稣的母亲

    与耶稣谈话的女人与在场的法利塞人一起看见耶稣驱魔和训导群众,却没有以为耶稣「仗赖魔王贝耳则步驱魔」(1:15),也没有要求耶稣显示一个自天而来的征兆(1:16)。她由眼前耶稣的言行中看到一份完美光华的人性,令她不禁高声赞叹。「怀过你的胎,及你所吮吸过的乳房是有福的!」(11:27)

    相信这妇人就像当代典型的妇女一样,花耗一生的心血在家中培育孩子成长,也许她也会憧憬孩子成材而享有作为母亲的一份光荣和福气。妇人通过自己个人的生活实践,认出耶稣母亲的福气,勇敢地在人群中赞美耶稣,宣示自己的信念。

    耶稣愿意进一步帮助她明白自己母亲的真正祝福,在于她「听天主的话而遵行」(11:28)。比对圣妇依撒伯尔在圣母刚怀孕时赞美她的话:「那信了由上主传于她的话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1:42-45),我们可以看见圣母在信仰中的成长,她不单相信了天主的话,而且也遵行了天主的话。

    这个小片段被放置在耶稣训示魔去复来的危险(11:24-26)后面,帮助信友明白战胜邪魔最重要的就是聆听和遵行天主的话-「那听天主的话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

    路11:29-32约纳的征兆

    「物先腐而后虫生」,祗是我们不留意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反省事物间的关系,因此看不到事物的征兆,而不是没有征兆。

    我们祗会要求天主给我们征兆,一些我们看得见的征兆。但很奇怪,如果那些征兆超乎我们的期望,在我们逻辑理解范围外的征兆,例如一个病人在覆手祈祷后得医治,理性的我们又会质疑它的可信性,是否心理作祟。祗要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征兆,正在影响我们和天主的关系,或直接说,逐渐带我们远离天主:对生命的不尊重、对婚姻的质疑、对异己的报复、对人性的践踏,都一一令我们远离我们在天主心目中的计划。人将自己的地位不断升高,天主变得可有可无,或祗是有困难时的祈祷对象而已。耶稣已不断在福音中提醒当时的人,没有好好看清楚天主在祂身上的工作(盲人复明、瘸子走路),没有好好听清楚天主在祂身上所发出的讯息(天主爱所有人,包括罪人,人要悔改)。祗是这些都是超乎当时的人的想象,以致他们没法接纳。至于我们呢?我们有否借着读圣经和祈祷,看清楚和听清楚天主给我们的征兆和在我们身上的旨意?

    路11:33-54痛斥法利塞人和法学士

    耶稣说人的眼睛就是身上的灯,眼睛若是明亮,人才能行在光明中。人应省察自己里面究竟有没有光,能否使人从你的生活上见到一个光明的人生。法利塞人因只注意外表洁净的礼仪而内心充满罪恶,因此受到耶稣的责备。

    主耶稣特别指出法利塞人六祸,因为他们只注重外面的律法而不行公义、自高自傲、外表敬虔却心中诡诈,且里面刚硬不肯认罪,更把律法重担加给人,自己不能进神国,也拦阻别人进去。法利塞人的大祸更在于他们不但不接受耶稣的指摘而悔改,反而想拿耶稣的把柄来除灭祂。

    今天我们借用这段经文反省一下,我们的教会生活是怎样的一回事,是否像经文中的法利塞人一样,只着重信仰的形式,却没有在生活之使人看到基督在我们身上。抑或是贪恋教会的权位,只希望高高在上,指挥别人工作,但自己却一根指头都不愿动。

    愿天主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活出信仰,见证基督。

    路12:1-12受迫害者的鼓励

    耶稣公开的宣讲中,多次提醒门徒要慎防法利赛人,因为他们把罪和丑恶的一面掩盖隐藏起来,但终究被显露。耶稣称这种假冒为善为法利赛人的酵,因为它像面酵一样,一点酵能使全团都发起来,所以要谨慎防备。

    除了在行为上应该有敬畏天主外,在我们的心灵中,应时刻学习倚赖天主,天主看重我们永恒生命的价值,胜过今世身体的生命。但是人却经常担心肉身的生命,以致陷入惧怕的网罗中,失去了平安与喜乐。我们应当敬畏那掌管我们生命权柄的天主,祂看顾我们,保护我们胜过一切。虽然在生命的历程中,充满各式各样的困难和考验,这些困难对我们的信仰产生不少的冲击,有时甚至令我们对信仰有所怀疑,当中亦有人因为经不起信仰冲击而离开了天主。经文再次提醒我们:凡在人前承认我的,人子将来也要在天主的使者前承认他;他在人前否认我的,将来在天主的使者前也要被否认。不要为所遇见的困难而忧虑,因为圣神会加添我们力量,使我们可以克服这些困难。

    路12:13-21胡涂的富人的比喻

    这人为与兄长争家产而来找耶稣,耶稣以此比喻劝人不可贪心,比喻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有一位富人,他的拥有许多田地财产,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收藏起来,于是他为自己盖一所更大的仓库,以便日后可以好好的享受。然而天主对他说,今夜就要收取他的灵魂,他所拥有的,将会一无所有。比喻给我们看到无知的人只为今生肉体的享受而劳苦思虑,却疏忽了一旦死后灵魂沦入永刑之悲惨。税吏匝凯虽然为自己积蓄了好多金钱,但当他的生命遇上耶稣以后,他明白了生命的终向不是放在金钱和物质,所以他愿意放弃自己的财富,甚至以四倍的钱,送还那些曾经被他欺骗过的穷人。倘若那位嚷着要耶稣帮他分家产的人,明白到生命的丰盛不在于财产的多少,而是得着心灵的满足和永生的希望,相信他必然打消分家产的念头。

    看完这段经文,我们问一问自己我生命的终向在那里?我是那位嚷着要分家产的人,抑或像匝凯一样,为天主放弃自己所拥有的。求主叫我不只为今世打算,更以得着基督为至宝。

    路12:22-31勿挂念世物

    那一种生活使我们感到富足与喜乐呢?我们时刻想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却忘记问一问自己希望得到的是物欲的富足,还是灵魂的富足。很多时当我们积极地去寻找俗世的喜乐时,我们沉溺在物质生活当中,愈是渴求,愈想拥有;欲望好像占据了整个人,永不止息;有时人就被这欲望压得透不过气来。

    得到了的,还是会失去,谁可以源源不绝地供给我们永恒的喜乐和富足呢?俗世的享乐是短暂的,惟有在主内才找到永恒的福乐;借着祂的恩宠,使我们的生命丰盈满溢。在人生旅途上,与天主同行,祂永不使我们空手而回,反而满载而归。认识天主,接受祂恩宠;透过祂的爱,我们学习如何去爱别人,与身边的人产生一个爱的互动气旋,在爱中找到喜乐,心灵的空虚被爱所填满,因而变得富足。

    为使我们得到祂这喜乐的恩宠,天主要求我们放弃俗世的物欲,好使我们的心腾出空间去接受祂所赐与的恩宠,换取无穷的喜乐,得到心灵的富足。只要全心的交付,就不用心明天要吃什么,穿什么;因为天主永不使人失望。

    路12:33-34真正的宝藏

    「宝藏」是人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时下流行的卡通人物闪卡,在成年人眼中不过废纸一张,小孩子却视之如珠如宝。人的心是和他的「宝藏」连在一起的,因为那是他的志趣,甚至生活的动力。所以,耶稣说:若他们的财宝在天上,他们的心也会在天上;若他们的财宝是在地上的话,那么他们的心也一定会在地上。

    耶稣并不反对跟随他的人拥有钱财,但提醒他们要懂得使用财富,不要反被所拥有的财富支配。例如不要让所拥有的财富来阻拦到自己依靠天主的信心。事实上,有些跟随耶稣的门徒都拥有钱财。圣史路加记戴,耶稣到各城各村传布福音的时候,有些热心妇女「用自己的财产资助他们」(路8:1-3)。耶稣亦保证,那些为天主的国舍弃一切的,无不获享永生的赏报(参阅18:28-30)

    主,让我能够和身边的人分享我今天所拥有的。求你教导我怎样在生活中能够善用我所拥有的财富。

    路12:35-48醒寤的劝言

    尽管这段经文事例众多,它的主题却只有一个,就是告诫门徒要醒寤,时刻准备妥当,以忠信、克尽己职的侍主生活,等候主耶稣的来临。祂在每个人生命中的临现有三:人生每一个时刻,生命终结时,世界末日。后两个时刻我们不知何时出现,我们却知世上常有意想不到、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我们合理地计划将来的同时,也该合理地怀着时日无多的意识,经常活好「当下」一刻。的确,「明天」可以是遥不可及的。

    三个比喻中,从婚筵回来的主人、盗贼和委托管家的那个主人都代表天主,祂对醒寤者的赏报大得叫人喜出望外(见37及44节),常把易熄的油灯点着、将长袍束在腰间,以免行动累赘的仆人,跟防盗的家主,及管理其它家仆的管家都可比作门徒,管家亦可指教会里的管理人。比喻的意思不难明白,问题是我们会否醒寤,将来如何向主交代一生的账?

    路12:49-53耶稣是反对的标记

    选择耶稣是没有中间路线的,洗者约翰已指出耶稣的洗礼是由圣神和火而来的,经过火的洗礼,一切东西会被燃烧至尽,被升华,然后产生另一种物质。

    耶稣的洗礼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经验,好像是被火燃烧,成为一个新造的人。这个新造的人,有新的使命,新的价值观;和没有信仰的人完全不同,因此很自然会产生冲突,甚至和最亲近的家人分裂。

    在福音中,耶稣给我们充足的心理准备,祂的平安和喜乐是世人所不能给予的。我们的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因祂而生活。回顾过往二千多年来,无数的基督徒甘愿为主耶稣奉献和牺牲自己,作出活生生的见证。其中有些为耶稣放弃安逸享乐的生活,服务教会,行爱德的工作;有些为耶稣放弃高薪厚职的事业,过献身的生活;有些为耶稣更终身离乡别井,向外方传教;有些为耶稣却隐没在尘世中,过祈祷默观的隐修生活;有些甚至为耶稣流血致命牺牲。他们无论是神父、修女、或是一般的教友,他们都是将自己的生活与基督结合在一起。

    耶稣岂是凡人?他影响了及正在影响着何止千千万万的生命!身为基督徒的你和我,到底会怎样作出抉择呢?

    路12:54-59与主修和

    看见乌云密布,大家便知道快下雨了,在耶稣时代,许多犹太人都能从风和云这些征兆,看出天气的情况。在世俗的事情上,人们常有那如「见微知着」、「话头醒尾」的敏锐辨认和醒觉,但在属灵的事情上,却表现得相当愚拙!耶稣曾行不少神迹,曾给人指出生命之道,曾赦免人的罪过…以此宣讲了天主的国,清楚显示了默西亚(即救主)时代的来临,犹太人却因成见而没辨认出来,没把握这救恩的时机!我们的表现又如何呢?

    他们在永生大事上如此愚昧,耶稣便即以「赶快与对头和解」的比喻劝诫他们。这个故事假定当事人问心有愧,自知在审判时只会得到公义的惩罚,因此要尽速与对方修和。同样,每个人一生或多或少都总有罪过,若不及时把握救恩,接受上主的宽恕,当时限一到,死亡忽然掩至,便得在主前交账,「还清最后的一分钱」(罪)债。世上有些事情是刻不容缓的,「与主和好」正是其中一件。

    我们擅于辨认世俗和属灵的征兆吗?我们会担搁救恩的大事,拖延与主修好吗?

    路13:1-5悔改的必要

    有些神学家说:「天主使人受灾难,不常是因为他有罪,有时仅是爱他的凭据,要他悔改,救他的灵魂」。但如果你向一个正在受苦的人这样解释,他一定会请你离开,甚至可能更加敌视基督宗教。

    为甚么人会受苦?痛苦的经验,自创世以来便有,相信是人类最真实的经验,比快乐的经验更加刻骨铭心。不同人尝试从不同角度解释痛苦的来源和解决的方法,不同的宗教也有自己的看法。当人面对痛苦时,一定会问为甚么是我?为甚么我会有这样的痛苦?当人说史罗亚塔倒下压死的人是罪有应得时,耶稣却说:「如果你们不悔改,都要同样丧亡」。无论是天灾或人祸,事情已经发生了,人已死了,我们再说甚么也无补于是(虽然哀伤悲恸是必然的)。但有点是肯定的,人人都有罪(处于罪的境况),离开了天主,不能自救,人一定要接纳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恩(即上主对我们显示的爱),才可重回天主的身边。究竟这悔改的经验有否影响着你的日常生活,及和天主的关系呢?

    路13:6-9无花果树的比喻

    紧接着耶稣劝人及早悔改、以免丧亡的教导,祂讲了这个无花果树的比喻。圣地有许多无花果树,它一年结果两次,像比喻中三年不结果的,实属罕见。若有,大概未到三年就已被人砍了,改种另一株果树。

    可是,旧约常以无花果树代表以色列民,蒙受上主无数恩典的他们,也真没为上主结出悔改的果实!比喻中,园主是天主,园丁是耶稣,祂们对这棵树都已算宽容,即使早些砍掉它也是天公地道,如今再一次给予机会,还在树的四周掘土加粪,能够做的都做了,实在仁至义尽,它若不结果而被砍掉,都是咎由自取,与人无尤了。

    这个既富慈爱宽仁又有严厉警告的比喻,不仅对犹太人合用,也适用于日后的基督徒,以至全人类。我们感谢上主的慈爱,珍惜祂赐予的机会,不忘祂劝人悔改的训诲。

    路13:10-17安息日治好伛偻病妇

    当人遇到问题时,第一个反应很自然是从自己的角度或利益出发;保护自己,也是无可厚非。但如果天主的本质是爱,出于爱的结果可以很不同。当会堂长用法律的规条来反驳耶稣时,耶稣便挑战他的双重价值观,询问他如果换转是自己养的牲畜,也会这样做。

    人由于罪的氛围,往往无法完全摆脱世俗那种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倾向。我们或多或少都是个假善人,当我看到街边的乞丐时,第一时间会否想,也许他在家中吃大鱼大肉,行乞祗是一种职业而已,未必需要我的金钱?当一牵涉到自己的利益时,顶多祗能从持平的态度处理,即多考虑别人的利益。但耶稣却进一步要求我们要从天主的爱出发,以人作为处事为人的基础,而不是工作,金钱,资金,因为每个人都是天主的肖像。当耶稣看见那个病妇被病魔缠身十八年,怎能不动了怜悯之心,耶稣不要我们用平常心去看事物,他要我们用天主的眼光看事物,要我们成全,如同天父是成全一样。人人都或多或少需要耶稣的救恩,即是天主的爱。除非我们能放开自己的价值观,接受天主无限的爱,否则无可能完全摆脱那种自我中心的倾向。

    路13:18-21芥子与酵母的比喻

    耶稣宣讲最重要的中心是天主的国,但天国是怎样的呢?除了耶稣,没有人知道.所以祂祗好用比喻来讲。天国是重质不重量的,正如耶稣以芥子和酵母作比喻,虽然表面上是微不足道、毫不起眼,但由于天主的介入,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和成果。祗要人承认自己是罪人,将自己开放给耶稣,接受祂为救主,依靠天主的力量,祂一定会带领教会的发展,赐予教会所需要的恩宠。

    虽然说天主爱所有人,愿意所有人都得救,并认识真理(弟前2:4),但不是人人都会接受天主在耶稣身上的启示,例如犹太教徒及伊斯兰教徒等,更有大部份人甚至不接受神的存在。这为所有相信基督的人(天主教、基督教及东正教徒)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也就是教会的福传使命──使万民成为门徒。但这福传的挑战在于教会能否在仆人和先知,宣讲和服务的职务取得平衡,否则变成空讲耶稣或祗是一个有服务、没有信仰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每个基督徒来说,如何在现今社会,和耶稣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以言以行,宣讲福音,建立天国,是不可迥避的使命和职务,也是天主给我们的福份。

    路13:22-30进窄门

    窄门相反宽敞的大门,不能容纳一群人一次过地走来。巴肋斯坦有些地方的门只能容许人一个跟着一个地进入,身体较肥胖的人可能在进门时还要加番努力。这样一扇门会带人进入一间甚么样的房子?很大机会是穷人的家。

    跟随耶稣的人,不能与祂同席饮宴吃饭,听祂教导、但继续过旧我的生活,因为追随耶稣就是要分享他的神圣使命,彻底皈依,度一个新我生活,尤其愿意与贫穷的人一起。

    犹太人常倚仗自己是天主的选民、圣祖的后代,天主曾在他们中派遣先知。但耶稣警告他们,如果他们不真心悔改的话,家主要关上门,他们就要饱尝与天主隔绝的痛苦,其它后来接受天主的话而彻底皈依的外邦民族,就会先他们而进入天主的家,享受天主给他们安排的末世筵席。

    路13:31-35哀耶路撒冷的罪孽

    从初世纪罗马人攻陷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此城历尽苍桑,经历无穷尽的战火,为何这和平之城(耶路撒冷之原意),要承受这么多灾劫?本来在上世纪末,我们以为看到和平的曙光,历史性的以巴和谈,为何现今却变成泡影,甚至烽烟再起?究竟这是否上主的咒诅?

    断乎不是!正如经文中,耶稣以慈悲和极哀痛的心情向耶路撒冷说:「我多少次愿意聚集你的子女,如母鸡聚集自己的雏鸡,在牠的翅翼下,可是你们偏不愿意!」(路13:34)。人多少次因着私利,这私利可能不是个人的利益,而可以是个别民族的利益,甚至是上主选民的利益,但每当人因谋求私利而加害他的近人时,他们便已选择背离上主。只有在人心真正归向上主,放下自我的私欲,为着人类共同的利益出发时,真正的平安才能实现。那么,我们必能由衷地赞美上主说:「因主名而来的,当受赞颂,欢呼之声,响澈云霄」。

    路14:1-6安息日治愈水臌症病人

    「但第七天是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当守的安息日;你自己、连你的儿女、你的仆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间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出二十:10)这是十诫的明文规定,是每个犹太人都知道的法律,而且是上主直接宣布的。

    今次的故事跟平常的很不一样,今次好像是耶稣反过来有意刁难法利塞人。福音中没有说该位患有水臌症的病人的病情有多严重,但按常理水臌症不是甚么急病,不像跌落井里,会有生命危险,为何不能等到过了安息日才治理呢?是耶稣有意去挑战法律?还是不愿见到病人继续受苦?在这段落中,福音没有给予我们答案。但福音说所有人都没有答辩,是否意味着其实在他们心中都存有疑窦,都在询问自己一个问题,既然为救命是可行时,为何治病就不可以?还是这是一个陷阱,好让悲天悯人的耶稣误堕法网?

    真正的情况我们无办法知晓,但这故事却给我们一个机会去反省,我们行事时有没有认真考虑到所做的事是「上主视为美的事」?还是随便找个理由便开脱自身应负的责任,例如以鸡毛蒜皮的小事作为借口,去逃避守主日的责任。行动的真正动机是甚么,是否有相称的理由?究竟是为响应上主的召叫,还是为着自己的私利呢?

    路14:7-14勿争首席

    在路加十四章之中,三个故事带出的主题都是希望人明白天国的新精神,就是仁爱、谦让、忘我和服从。这些主题都包括在整个十四章之内。

    第一个片段是安息日治病(1-6节)是讲述法利塞人抓住耶稣安息日医治病人,想成为控告祂的把柄。然而耶稣以安息日仍会将掉在井里的亲人和牛只都拉上来,去反驳他们的指控时,他们立时语塞。当中带出仁爱胜于规条和律法的梏桎。

    第三个片段是救恩的大筵席(15-24节)世人推辞赴宴绝是有种种的借口,一如故事中的人,以买地—为钱财忙碌;试牛—忙于职业而忽略救恩;以娶妻—指家庭情感的问题,而拦阻人接受救恩。总之,一切推辞的理由都是因为人只专注世界上的事物,而没想到永生的事。仆人再受命出去,到城内、乡村、大街小巷邀人赴筵,这正是给我们今天传福音的榜样,叫我们也尽心竭力引人来赴这救恩的筵席。

    第二个片段是赴宴与设宴(7-14节)法利塞人的首领邀请耶稣吃饭,有人竟拣首位而坐,耶稣就此即席施教,自高的应先学习谦卑。不要高举自己,要让别人尊敬才有光荣。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我们应当学习谦让的精神以见证主道。

    另一种人摆设筵席的动机是希望得人的报答和称赞,而并不是请那些饥饿有需要的人。主的教训是以有牺性忘我的精神,并且以爱心行事,不求人的报答,因为将来主必报答。

    路14:15-24宴席的比喻

    「宴席」——即在不平常的环境或机会下,预备特别的饭菜并共同享用进食,当中不单为着食物的养生之用,还表达着彼此同心合意,互结契盟、友谊。同时,这样的聚餐往往带有特别的意义或目的:如生日、婚姻、平安归来、国王登基、宗教原因如割损礼…等。以民与天主结盟后,也有宴会,并以祭祀方式举行。因此,犹太人一向认为,在天国的人们常在欢乐气氛中举行盛宴。所以,有人向耶稣说将来在天国中吃饭的人是有福的,便是认为将来天国的欢乐就是现时欢乐的延长,亦是天主为他们这些「被选的人」所设的一种永恒的宴席。

    耶稣在此给他们讲论有关筵席的比喻。耶稣喜用比喻,是希望藉一些当时群众容易明白、了解的事去表达天国的道理。在犹太人的习俗中,开设宴席的前几天,会先邀请客人一次,在宴席备妥以后,再邀请客人一次;如果主人家不再打发仆人邀请,或客人拒绝赴宴,二者都是一项对对方的侮辱。在比喻中,家主表示天主,筵席表示天国,仆人指先知,尤其是门徒们和耶稣;不愿来参加宴席的是代表以色列的领袖和法利塞人,篱笆边的人则指其它各民族——外邦人:以色列人领袖和法利塞人自认是天国的合法继承人,殊不知他们在生活中往往拒绝了天主的邀请,于是天主召唤了外邦人,而天主救恩的计划亦终会实现。

    路14:25-35做耶稣门徒的条件

    路加福音在这里引述了耶稣说做他的门徒的条件,这正因为有很多群众跟随着耶稣,愿意做他的门徒,但却碍于家庭的牵挂,未有实践。「恼恨」在这里并非真的对父母憎恨的意思,而是要对耶稣绝对的依赖、服从,以至耶稣是生命中首要的位置,或爱主胜过一切的意思:包括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生命。「十字架」是当时耶稣时代,罗马统治社会的一个最惨酷的刑具,所以背十字架就是受凌辱、受苦的标记。故此,跟随耶稣就是要将耶稣成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成为自己的最爱;并准备舍弃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耶稣所说的两个比喻,都有同一的意义,就是说明在追随耶稣以前,应先考虑清楚,以免半途而废,被人讥笑:就如同建塔和打仗一样,没有不先作筹算、计划的,否则,只会导至最后自己的羞愧。今天,我们成为耶稣的门徒的,我们又有否作出仔细的考虑呢?又我们有否将耶稣成为我们生命的首位,并怀有如同耶稣一样的牺牲精神——愿意为着他受凌、受苦痛?

    最后,耶稣提及到「盐」,盐有调味和防腐的作用,但若果盐已失了味的话,定被人丢掉,因它已没有了其用处:同样,我们成为耶稣的门徒,就要做耶稣门徒应做的条件,否则,我们又那算是耶稣的门徒呢?

    路15:1-7亡羊的比喻

    一些自以为是义人的法利塞人,不了解耶稣为何与罪人接近,耶稣便讲了三个比喻:亡羊(15:1-7);失钱(15:8-10)和浪子的比喻(15:11-32),以说明天主是怎样的急切寻觅罪人,等待他们回头悔改,若罪人真心悔改,天主又会多么的欢乐。

    路加特别强调的信息,是失而复得的喜乐与庆祝。在亡羊的比喻中,牧羊人就是天主,那九十九只羊便是法利塞人及经师,而那只迷失了的羊便是税务员与罪人们。牧童们是受村中的邻人所托看管羊群,若有羊迷失了,他们一定要找回来;即使有野兽来袭击,只剩下一只羊耳,也要找回来,以表示自己清白(参阅出2:9-14)。所以,耶稣以牧羊人对羊群的爱护与带领象征天主对人类的爱,这为当时人最明白不过。牧童寻找亡羊时,留下来的九十九只羊就由其它牧童照顾,当那只迷失了的羊找回来了,所有牧童都会十分高兴,全村的人也都会因为寻回迷失的羊而高兴。那九十九只羊也应该因它的回来而高兴,因为牠们同属一栈。

    其实耶稣是说明法利塞人、经师和罪人,同属天主的羊栈。虽然是税吏及罪人,但是天主也重视他们的悔改,只要有一个弟兄回归父家,不是应该高兴吗?耶稣希望利用这个比喻,邀请他的对头人,看清楚天父的慈悲及了解自己的心硬,从而改变自己,回头悔改。

    路15:8-10失钱的比喻

    这个失钱的比喻与上文亡羊的比喻可谓异曲同工。同是有人失去了一些东西,当寻获后十分高兴,通知全村所有人来庆祝。

    我们尝试设身处地,进入妇人的家中,与她一起寻找「达玛」。她是在一间没有窗,只有小门的暗室内掉了「达玛」。一个「达玛」大约是一天的一资,由于她并不富有,所以必须寻回。她要点灯并用扫把打扫地上的尘土,细致地找;她必须照遍每一个角落,用灯光照耀使「达玛」闪烁起来,才能找到。待寻回后,高兴不已,便告诉全村的人来,一起分享她的快乐。

    耶稣在这表达出天父对每一个迷失了的人的关怀。天主派遣子来到世界上,就是要寻找罪人,所以法利塞人不应因为耶稣与罪人交往而反对衪,反而应该高兴,因为他们是上主手中九个「达玛」之一。

    主,感谢对罪人的关怀与照顾,丰厚的慈爱,显示出我们的贫乏;求倾注的爱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在回归父家的路上,分享你的喜悦。

    路15:11-32荡子回头的比喻

    荡子回头的比喻是讲一个人有两个儿子。焦点不应该只集中在幼子身上。因为在分家这件事上,长子事实上要拒绝自己的一份和不要让家产越薄,所以理应出言阻止并规劝弟弟,可是他没有尽此责任。反而终日以奴隶的心态,留在家中,「你看,这些年来我待你,从未违背过你的命令…」(29),到最后,长子是否比幼子更迷失呢?

    幼子离乡别井,耗尽资财,做犹太人宁死也不做的养猪工作,但他想念父亲佣工的幸福,便想回去当一个工人吧了。当他回到家中时,被父亲的爱溶化了。

    本来是一个不甚完美的悔改,在「爱」面前,就变成完全的悔改。因此,幼子回家了,真正回到父亲的身边,再度成为儿子;相反,长子似是有家,但有家归不得。

    主,求厚谅我们有时像那长子,身在福中不惜福;有时像那幼子,身在异乡,消耗恩宠,同是未懂悔改。在回归父家的路上,求在前带领、提携。回到家里后,教我们学习那父亲,接纳和欣赏每一个弟兄姊妹。

    路16:1-13不忠信的管家

    耶稣在这称赞不忠信的管家,表面看来是莫明奇妙。但是如果我们看到富翁是个怎样慷慨大方的人便会明白耶稣的说话。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富翁,他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地主,债户所欠的债务相当庞大。当他发现管家的不忠之后,理应立刻把他辞退,并要他交还所挥霍的金钱。但主人却没有这样做,只叫管家交出账目。换句话说,即给他一个改过自身的机会。但管家却毫不领情,反趁未被革职前,利用职权为自己将来铺路。耶稣称赞管家「手段高明」,是赞赏他处理世俗事务的精明,而并非赞同管家的不忠。

    耶稣用这比喻强调,世俗的人往往在处理自己的财富和事业都非常精明,但对于追求天国的幸福,却不太精明。耶稣要求我们寻找天国的心也要如同应付世俗事务的心一样精明能干。可惜相信天主的人(光明之子)却不能完全洞悉他们的主人(天主)的大方;不懂得以全心的依赖来应付天主。

    主!耶稣基督,求您引导我们效法世俗之子的机灵,学习光明之子懂得把握天主的大方和慈悯,善用财物,事奉天主。

    路16:14-18法利塞人受责

    徒守法律形式,忽略其内在精神的法利塞人,喜欢炫耀自己的善行。他们认为富有是好人的记号,是天主对守法者的回报。故此,他们听见耶稣说人不能兼事奉天主和钱财,便嗤之以鼻。纵然金玉其外,天主也洞悉他们败絮其中。自以为义已叫人厌恶,伪君子还炫耀自己的「善行」,并以财富为证,就更是可憎。

    耶稣绝不轻视法律,祂所宣扬的、值得所有人不惜牺牲一切来进入的天国,并非废除法律,反要将它满全。写下法律的希伯来文,有些字母的分别只在于「一笔一画」,法律中如此细微的地方,耶稣都极其重视,不会废去,有关婚姻的法律就是一例。

    天主在创世之初已给人赐下互爱忠贞的婚姻,梅瑟为了人的心硬,容许人在妻子「有甚么难堪的事」时休妻。在耶稣时代,人们倾向将它解释得极其宽松,只要妻子做饭时放盐过多,或丈夫看她比另一女子较为丑陋,都算作「难堪」,可以休妻。耶稣重申婚姻的贞洁和神圣,满全了法律,也彰显出没遵守法律的倒是法利塞人。

    我会重蹈他们的覆辙吗?

    路16:19-31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

    这段福音记载了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内容不单道出妄用世物的后果,同时法利塞人也被指责没有切实遵守天主的诫命。这里再一次显出路加福音关注贫穷弱小的幅度。

    比喻中,我们看到富翁在世时极尽奢华,却从不关心或可怜在他门前的乞丐拉匝禄。及至他们两人死后,拉匝禄终能在圣祖亚巴郎的怀里享福,而那富翁却在火焰中极其惨苦。

    这比喻主要是向富翁说的,这判断是叫富人悔改关心穷人,却不是强调那「秋后算帐」的后果。再者,也不能误将这比喻解释为「受苦不要紧,总有一日倒转过来的;他受苦,我享福。」首先,耶稣从不否认受苦的价值,但这样的解释在今天未免有点消磨意志,使人不寻进步。

    其实,这个比喻不是批判富人,而是鼓励富有的人要关怀别人的需要,将多余的施舍给穷人,回馈社会。我们认识天主的旨意,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不但没有将多余的给有需要的人,反而持之不放,为攫取更多的宝货竭泽而渔,那么,这就是莫视天主的旨意,被批判的亦是此种行为!朋友,希望你也能做到穷蹇时不沮丧,富贵时,也不颐指气使,好好嘉惠有需要的穷人!

    路17:1-10门徒应有的态度

    这段福音包含耶稣对门徒的四个教训。

    第一,不要树立恶表,引人陷于罪恶。此事无可避免是一回事,干这事的人有其责任是另一回事,纵然只是使一个年轻或软弱的「小子」误入歧途,也当负上偌大的责任。我们还会掉以轻心,把不能避免的恶事看成极之平常吗?

    第二是宽恕之道。「七」是一个不定的数目,「七次」宽恕意即无限次地宽恕。天主就是如此对待我们!人要实行或相信这教训能够实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宗徒们便求主增加他们的信德及力量,这引来耶稣第三个教导。

    芥子的种子最为细小,桑树则扎根甚稳。耶稣指出人的信德尽管只有芥子般大,「一语移树往海中」这种看来是没可能发生的事,也会奇妙地出现。你可有类似的经验?

    能因信德而引发「奇迹」,并非我们的功劳。全心相信和跟随主是应该的,是我们的份内事罢了,我们不能以此邀功!人这份态度才是「无用仆人」比喻所强调的,天主并非像这比喻般不爱其忠仆哩!(参阅路12:37)

    路17:11-19耶稣治好十个癞病人

    十个癞病人求耶稣医治他们,耶稣定睛注视他们,然后叫他们去叫司祭检验。耶稣藉问回来向祂谢恩的撒玛黎雅人,其余九个洁净了的人在那里,以表示祂的责备和欣赏,并盛赞这外邦人的信德。故事最令人困惑的是:人怎么可能在领受大恩后不知感恩?福音记述:「他们去的时候便洁净了」,九个人即使在起行时对耶稣没有信心,但发现自己病愈的事实,还能对耶稣没有信心吗?还不会对自己的奇妙遭遇而感到感激吗?人心冷淡至此,岂不叫人不寒而悚!

    九个病愈的人不回到耶稣跟前谢恩和光荣天主,是因为他们不知恩的本性,还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德,不相信是耶稣治愈他们,福音没有写明,不过耶稣对外邦人的赞美,似乎正暗示这一点。信德从来都不是人可以凭一己的能力挣取得到的,九个人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这个神迹故事最令人感到沉重的是白白送给人的信德,人依然拒绝不接受,而且送出的方法,不是讲道理的「硬销」,而是直接赐予人切身的福利,即使这样,仍不能使人感动,岂不令人叹息!

    路17:20-37天国的来临

    「因为天主的国就在你们中间」(路17:21),有些译本将「中间」译为「心里」,但无论是中间还是心里,福音在这里所描述的天国不是一个「地方」,,因为福音说不是「在这里或那里」,而且更是跨时空的,因为「就在」你们中间是现在式的,但那日子又是「将到」的。

    哲学家康德说,人不能对在时间和空间以外的事物有真正的认知,因为时间和空间是知识的先验范畴。那么我们又如何能理解福音这里所说的天国呢?这确实是一项「奥秘」。天主的国是一个「既成而未遂」的概念,既是「当下」也是「将来」,既是「此间」也是「彼岸」。好好地活在当下,便已是开始活在永恒的生命中。在人世间以上主的公义管理世界,那么天主的国便已经来临在人间了。

    这段福音还有另外一个吊诡的思想,就是「谁若想保全自己生命的,必要丧失生命」,那么如果按前一段所说的,非常小心警醒地准备天国的来临,害怕末日审判受罚的人,他们究竟是想保全自己生命,还是正在丧失自己的生命?

    但是原来天国就在你们心里,如你的心是渴慕上主的,天国便已在你内,但如你的心内没有上主,你寻找却也不会找到,因为天国不用等待,不用寻找,「不在那里」,却就在「此间」。

    路18:1-8不义判官和寡妇的比喻

    福音中论述一位穷寡妇,由于向那位不义的判官恒心呼吁,在不断的请求之下,她所希望的,终于得到了。

    耶稣藉这比喻,强调怀有坚强的信德、并且恒心祈祷的重要。因为祈祷就是我们与天主相遇的时刻,也是我们投靠天主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次当我们的祈求不能预期地得到应允时,便因此而灰心、气馁,不再祈求。然而,耶稣却说:「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寻找,就会找到;你们敲门,就会给你们开」。无奈我们就是缺乏了这份持之以恒的信心,轻言放弃,轻易退避。

    圣师圣奥斯定这样说:「你的愿望本身,就是一个祈祷。如因你的愿望永续不断,你的祈祷也就是连绵不断的」。的确,我们每天总有无数的希望围绕着而生活,那就让我们努力学习,以坚强的信德,用恒心不断向天父祈祷。让我们在恒久不渝的祷声中,加深和天父的关系,在生活中涌流出爱主爱人的动力。那么,在人子光荣再临之时,我们也能无惧地站在天主的台前,承受天上的福乐。

    路18:9-14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

    「祈祷」是人神相遇与沟通的桥梁。正如圣女小德兰认为祈祷就是力量。因此,她喜欢祈祷,她说祈祷的功能是多么的奇妙!她像一个皇后,时时向皇帝陛下恳求,凡所请求,没有不被允准的。

    耶稣设的比喻中,有二个人祈祷,一个是法利塞人,一个是税吏,但两人所祈祷的内涵与态度各有差异。首先,法利塞人自觉德高望重,高捧自己的美德,而藐视他人的缺失。相反,那在后边的税吏,连举目望天都不敢,只捶着胸膛哀求天父的怜悯,最后终获天主的垂允,得到罪恶的赦免,「成了正义的」(v14),那就是成了天主中悦的。

    在两人的祈祷中,天父所接受的是人发自内心的真诚。由于这个法利塞人因自视过高,骄傲自负,而失落了天主的恩宠。相反,那个被认为满身铜臭的税吏,因他发自内心的真诚,转化并归依天主,凭着他的信德,得到天主的恩赦。正如经上所载:「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因此,人要恒常祈祷,履行正义,可获天主的垂顾。

    路18:15-17耶稣祝福儿童

    有到过法国祈祷胜地泰泽的人,一定为其祈祷气氛、合一精神和共融的实践所吸引,流涟忘返或一去再去。那里有很多使人难忘的景象,其中一个是泰泽的创办人,罗哲兄弟在每次祈祷聚会都带着一班小朋友同来,坐在他身傍,直到聚会完毕。罗哲兄弟做了耶稣门徒做不到的,他跟随耶稣的榜样,让小孩子们到他的跟前来,落实耶稣的训诲:「….天主的国正属于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谁若不像小孩子一样接受天主的国,决不能进去。」

    作为基督徒,我们每天努力祈祷、神修、研读圣言,渴望进入天主的国。耶稣没有明确保证我们的努力一定使我们得偿所愿,但衪肯定小孩子可以进入天国,因为小孩子们有完全的依赖信心,绝不会三心两意,他们率直的绝对开放,没有丝毫机心,他们的诚恳达到百分百,他们随时随地接受天国作为天主的礼物,他们更不会以为因他们自己的能力而嬴取了天国。这些小孩子心态才是打开天国之门的钥匙,天国之门不会为其它行为而开的。

    主,请使我们永远保持童心吧!

    路18:18-27富少年

    富少年因没有接受耶稣的挑战而「异常悲伤」,这二千年前的事故,是否仍会在我们中间发生?假如白手兴家的本城或世界首富,怀着富少年一样的抱负,在寻觅永生之路,他是否一定要变卖一切,施舍给穷人,然后来跟随耶稣?

    这样能干的企业家,是否可以一面经营其事业,一面跟随耶稣?他可以把源源不绝的营利分施给穷人,帮助他们创业,使他们可以断穷根,不再依赖别人的施舍,这才是给贫苦的人最大的喜讯。因为穷人不单只得到喜讯,更可靠自己得到生活所需。贫穷的人除了缺乏物质,挨饥抵饿,身体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外,他们很多时也失去了社会地位,尊严和权利,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富人一时财物的施舍,只暂时解决穷人经济和物质上的问题。帮助穷人重建信心,找回失去的尊严、权利,富人得多花时间和心思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变卖一切,施舍给穷人,可能不是最好最有效益的行动,他们需要全情投入,为穷人谋福利是一场持久战。

    主,请保守所有穷人,并召叫更多人全情投入为穷人谋福利的工作。

    路18-28-30弃俗从主的报酬

    宗徒之首伯多禄的问题:「看,我们舍弃了我们的一切所有,跟随了你!」是相当实在,突出了伯多禄人性的面,可说他还没有真正悟道,难怪他有三次不认主的软弱行为。这与他后来殉道的勇敢,以死为主作证,有着强烈的对比。

    初期教会经过血的洗礼,历代圣人们的见证、教诲,耶稣基督的福音及其神髓,在圣神的推动下,基督徒终于领悟从主的要义。我们不再担心从主的报酬,在低层次的信仰里纠缠,好像与主进行交易,讲条件和讨论谈判。我们要紧记天主子主耶稣基督的谦卑自下,把我们从死亡中拯救出来,不再受罪恶奴役,成为天主子女和安享永恒生命的喜乐,这一切都是天主白白恩赐给我们的。我们跟随主耶稣基督,只是最基本的感恩图报,还能要求额外酬劳吗?

    主,曾参与人类的历史,深悉人性的局限和软弱,求继续容忍我们的所作所为,并宽恕我们的冥顽不灵。

    路18:31-34三次预言受难和复活

    那十二人和耶稣一起生活了三年,是祂的「入室弟子」,他们中除出卖耶稣的那位外,全部都是后来复活事件的见证人,但他们在事件发生以前,对耶稣的预言「一点也不懂」。

    宗徒的经验可能也是我们信仰生活的写照。天主透过不同的途径「启示」给我们,可以是透过主日的圣经宣读、教会的宣讲、周遭所发生的事件或日常的琐事等,但在当时我们不明白,也可能没有为意这就是天主要「启示」给我们的讯息。但及后,当有一些事件发生了,我们便可能突然醒觉到原来上主早已「知会」了我们,祂时刻都在我们身旁提点我们。

    我们不能预先明了上主给我们的预言,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信德薄弱呢?我想不是,反而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有限,使我们认识到信靠上主的重要,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培养一颗敏锐的心,好能及早认出上主的旨意。

    路18:35-43耶里哥的盲者复明

    这个片段讲述耶稣在耶里哥治好一个在路旁行乞的瞎子。瞎子本是看不见东西和不便于行的人,他只能在路旁以行乞讨饭来维持生计。当他听闻耶稣路过的时候,便查问详情,希望可以接近衪。正当耶稣来到时,他便喊叫祂的名字,渴望得到祂的注意。最后,他终于获耶稣注意,接近和治愈他的瞎眼。

    瞎子由看不见到看得见,由听闻耶稣的名字到喊叫祂的名字,由接近到跟随耶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瞎子的盼望、主动和积极。瞎子代表信徒团体,也代表我们每位基督徒。跟随基督的人要开眼,清楚看见耶稣所行的道路,亦要开启我们的心,让耶稣进入我们的心内,跟随祂的旨意而生活,要主动和积极地与主合作,活出信仰。奈何,我们只会闭着眼,关上心门,不留空间让耶稣进入。我们会以忙碌为借口,婉拒一切堂区活动,善会的邀请和祈祷聚会等等,甚至连主日弥撒,也向天主请假。

    朋友,让我们打开眼睛,看看耶稣,明白祂的教诲,「在路上跟着耶稣」,因为耶稣正「站住」注视着我们。

    路19:1-10税吏匝凯

    「匝凯,你快下来,因为我今天必须住在你家中。」(路19:5)

    耶稣抬头一望,看见一位身材矮小的匝凯坐在一棵野桑树上,便说出今天要住在他家中。其实,耶稣每天都来到我们家中,住在我们当中,临于我们每人心里,和我们一齐生活。即使我们是罪人,祂永远都没有离弃我们。耶稣的临在是今天,并不只是昨天(过去),明天(将来),而是今天(此时此刻),永远常在。

    匝凯得知耶稣的光临,便立刻从树上赶快下来,喜悦地款待耶稣。当我们领受圣洗圣事时,便已成为天父的儿女,耶稣的门徒。当每次领受基督的体血时,我们也深信耶稣已临于我们的心中,我们又是否像匝凯一样喜悦地款待耶稣呢?匝凯款待耶稣的方法,是将自己钱财的一半施舍给穷人,和以四倍赔偿给那些曾欺骗过的人,他愿以痛改前非的心来迎接耶稣。

    亲友的到访,我们会整理家居和预备一顿丰富的食物款待他们,使他们宾至如归。耶稣的亲临,我们会怎样迎接祂?是否需要以一颗纯洁的心款待祂呢?

    路19:11-27米纳的比喻

    一个贵人临远行前,把十个米纳(钱币)交给十个仆人好好保管和做生意,贵人封了王位归来时,便和他们结账。

    第一个仆人用那个米纳赚了十个米纳,第二个仆人赚了五个米纳,另一个却将米纳收存在手巾里,甚么也没有赚到。贵人论功行赏,那赚了十个的,可掌管十座城,赚了五个的,可掌管五座城,没有赚取的,甚么也没有。

    其实,天主很公平的,祂赐予我们各人不同的才能,并要求我们好好善用,有眼的就要去看,有耳的就要去听有手脚的就要去服务,有领导才能的就要去干,有先知之恩的就要去宣讲。我们当善用天主的恩赐,加以发挥,这样才可继续拥有和增加。

    记得每主日上主日学前,例必事前搜集资料,研读圣经,与导师一齐分享和分工。虽然每次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但往往却得到奇佳的效果,它不但给我增加信仰的认知,更丰富我的灵性生活。

    天主总不容许我们做个懒惰和胡涂度日的人。我们必须善用恩赐,使之开花结果。
在耶路撒冷的传教
    在耶路撒冷的传教——

    路19:28~40荣进耶路撒冷

    「主要用牠」(34)。驴驹,你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天主的恩宠满盈于你啊!

    其实,耶稣时时要用我们为祂工作,但我们却甘于受世间的束缚,做名利的奴才,将天主的恩宠抛弃。主要用卑微的驴驹,进入耶京;主要用卑微的我们,引领众人迈向天国。但很可惜,我们往往为了光荣自己,才为主作事;也往往因一己之私欲而作出相反主的工作。若身任要职的人自我光荣,他们为满足自己,去作他们的「教会」事工,这是魔鬼的技俩,是传扬福音的绊脚石。

    人会用口光荣天主,也会亵渎天主,人会为着自己的名利把自己的外衣铺在地上,让主在上前行。装腔作势地欢呼:「因上主之名而来的君王,当受赞颂」,但他们却不会让自己成为卑微的驴驹,默默地为主工作。有些担任要职的人,不可一世,玩弄权力,目的是要人称赞他,向他打躬作揖。

    我们要像驴驹一样,期待「主要用牠」。我们满盈恩宠地为主工作,目的是要光荣天主,为基督作见证,而不是光荣自己,为魔鬼作证。

    路19:41~44哀哭耶路撒冷

    昔日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今天也为世界的无知、我们的罪恶痛哭!

    我们总是不珍惜主给我们的一切,也不期待主的来临!为何这样说呢,君不见我们不单只每天浪费了世界的资源,也糟蹋了主给我们的智慧。为了达到我们的便利和满足私欲,公然破坏大自然,破坏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为了我们的奢华,扼杀其它弟兄应有的基本权利和幸福,破坏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把个人利益挂帅,把天主抛于九霄云外,视天主如受造物,破坏人与神的关系。

    我们究竟要令耶稣伤心到何时?我们究竟自鸣得意到几时?耶稣望着我们,我们有没有理会耶稣的感受,祂为我们所作所为痛哭,为我们的愚昧痛哭。耶稣的眼泪何时才可停止;耶稣的欢颜何时才可显露?

    现在,让我们决意诚心改过,让耶稣的眼泪停止;让耶稣的颜容欢笑,一切都应由我们做起,请为基督拭去泪痕,请令基督喜乐,这就是我们基督徒所要做的事。不要让世界毁灭,不要让我们的心成为废墟,请让天国到来!

    路19:45-48驱逐商人出圣殿

    耶稣驱逐买卖的商人出圣殿,实现匝加利亚先知的预言:「到那一天,在万军上主的殿里,必再没有一个商人」(匝14:21)。衪告诉我们上主的日子经已来临──时日将至而且现在就是──人子快要被光荣的时刻将至。

    耶稣驱散了商贾之后,每天都在圣殿内施教,而且众百姓都倾心听祂。其实,让我们想想,我们的身体有如圣殿,如果身体内满是俗世的思念:金钱、物质和私欲等等,那有地方腾出来接受天主的圣言?然而,当我们驱走心中的杂念,那么我们就可以如众百姓一样,天天接受天主的圣言。所以,这段经文提醒我们要驱走心中的商贾,好让天主的圣言与我们在一起。

    昔日的以色列人到圣殿祭献,会带备自己的祭品。可能由家中出发要三数天的行程,十分不方便,大司祭与商贾看中了这一点,就在圣殿中设置买卖祭品的地方,人们为求方便,也都选择此一方法。其实,预备祭品是祭献的准备,是一份心,一份情,不应以「方便」作为借口。昔日,我们守圣体斋也是一样,是预备基督到我们心里来,与天地结合。所以在前一晚就应开始准备,开始守圣体斋。可是,现代的生活节奏太快,也促使守圣体斋减少至一个小时,虽然时间短了,不代表少了一份心,一份情。但无可否认,放弃急促的生活节奏,放低身边的杂念,才可以真正的让基督的身体──天主的圣言──进入我们的中心。

    路20:1-8耶稣的权柄

    有学者认为司祭长及经师们质询耶稣的权柄的由来,目的是看清楚衪的身份。看看衪到底来自那一处,就如在20:26中,试探衪是否罗马的间碟,又如在20:27-40中,试探衪到底是法利塞党还是撒杜塞党的人。当然,身为天主子的耶稣,又怎会受这些人的试探呢!

    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美其名,试探人的虚实可以使人与敌人交锋之时更有把握。然而,看深一层,这只是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一种用来控制,进而更有力地去伤害人的一种低俗技俩;当知道对手虚实后,就集中主力对正弱点攻击,务求以最快捷、最简单和最具杀伤力地把对手加以控制,甚至毁灭。司祭长和经师们的目的就是这样。

    自古以来,试探天主就是死罪,但是耶稣虽然看出他们的诡计,但却没有惩罚他们,更没有向其它人揭露他们的诡计。只是轻描淡写地向他们反问一个问题,好叫他们知难而退。耶稣不想直认自己的权柄是由天主而来,也不想公开直斥他们的不是。为叫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衪就反问他们一个问题,好叫他们无言以对,惭愧不堪。

    我们每天都有机会踫到一些想伤害我们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以基督徒的爱德加以忍让,没有直斥其非。但过份的忍让会变成姑息,我们是否懂得向耶稣基督学习,以幽默和敏捷的智能,使对方自惭而退呢?

    路20:9-19恶园户的比喻

    耶稣对百姓说这个比喻,一方面暗示自己是天主子,另一方面暗示有人要杀害衪。当衪说到那恶园户的下场时,司祭长及经师就知道耶稣所指的恶园户就是他们。于是,他们便想逮捕衪。

    天主巧妙地为人创造了一对合不上的耳,好叫天主的圣言能无时无刻地进入人的心中。可惜天主亦为人做了一双手,这双手不单可以掩盖着人的耳,也可以用来攻击人,甚至杀人。然而,怎样的一双手也不及人的心那样可怕。心硬如铁的人,即使听到了天主的圣言也不加以理会,反而叫自己的手去对抗圣言,甚至把衪杀死。

    昔日,天主圣言降生成人,亲自带给我们福音的喜讯,然而,人却要把衪杀死。今日的耶稣基督化身成为我们身边弟兄中最少的一个,或是贫病的,或饥饿的,然而,我们却袖手旁观,使他们失去救助而死。

    手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即使我们今天不像园户一般的凶残成性,但我们又有没有像恶园户一样为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伤害自己的弟兄呢?

    朋友,不要再心硬,成圣的路就在我们的前面。来!让我们用双手抱着「屋角的基石」,向至圣之路迈进,成为司祭的国度,圣洁的子民。

    路20:20-26给西泽纳税的问题

    经师和司祭长为耶稣设下陷阱,给祂的提问令祂处于两难。如果耶稣说可以给西泽纳税,那就会相反犹太人的愿望和信仰,在犹太团体中便声望急剧下跌;因为犹太人只承认雅威是他们的主、唯一的神,而他们是雅威的子民。如果耶稣答不可以,祂便触犯了罗马法例,有可以被送交总督处以极刑。

    不过,耶稣来不是要做一个现世的默西亚,而是让人认识天父的仁慈。基督信仰和现世执政者不存在冲突,因为一切的权力都是来自天主。

    所以,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遵守自己身处地方的法律,包括缴纳税款,让政府可以有充裕能力去维持正常运作–西泽的就应归还西泽。

    想深一层,西泽也是按天主的肖像(创2:26)所造的,我们不但要对西泽尽义务,更要向天主尽义务。教会是天主国临在世界的一个标记,我们因着圣洗成为天国在现世旅途中的子民,也要各按其本位成为天国在世的证人。努力过爱主爱人的生活,让天主能显示祂施于我们的恩宠,得享光荣──天主的就应归还天主。

    路20:27-40复活的问题

    申25:5-10有代兄立嗣的法律,谁若未有子嗣而死去,他的兄弟得娶其妻,并将她所生的长子,归于亡者名下,以留其名,及保其产业。只接受梅瑟五书的撒杜塞人不相信有天使和灵魂,也否认复活(宗23:8)。他们根据上述法律给耶稣提出「复活的问题」。结果耶稣以(出3:15-16)上主是「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布伯的天主」答复了他们的设难。

    撒杜塞人按人的想象,以为纵有复活,复活之后人仍需嫁娶;不少现代人都持有「人死如灯灭」的看法,结果只得无奈地以今世的福乐为念。但身为天主的耶稣,其答复远远超过人们对死后情况的构想。人的想法当然不及天主的启示,相信上主,生命的方向更见清晰。

    天主圣子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结,人即使死去,仍在天主前活着,复活而得永生的人相似天使,永不再死,亦无需嫁娶。死亡的框框既可突破,复活永生展示在眼前,今世的生活不再是无奈的死胡同,我们实在是充满希望和朝气的。

    路20:41-44默西亚达味之子的问题

    今天我们在完满的启示下自然容易理解耶稣所提出的问题,默西亚因出于达味家族,按人性自然是达味之子。但这位默西亚同是三位一体的天主的第二位,是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故此,达味称祂为主也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当日自然没有人明白他在说甚么。

    耶稣基督之所以称为救主,是因为祂愿意降生成人,将自己作为赎价,以拯救人类,祂是否可以以另外的方式拯救人类呢?也许可以,但我们不知道,而且历史告诉我们,祂选择了以此方式,以「成为我们」的方式,以十字架受苦的方式,使我们能有幸「成为祂们」,这个「神圣的交换」,使我们能分享天主的性体,成为上主的子女。这位是何等奇怪的上主!

    路20:45~21:4指责经师,称赞穷寡妇

    我们有时也好像经师,标榜自己的学识,却不知学识如用得不当,会变成我们的绊脚石。耶稣正是斥责那些满腹经纶与学养不相称的经师。

    人追求学问,本是一件美事。人在学习中使自己成长,充实自己。学问令人能分辨是、非,进而为其它的人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但学问不是要来跨耀,也不是用来谋取个人利益和地位。然而,在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人自恃才高八斗,说三道四,表面上是为主效力,内里却喜爱受人致敬,是不折不扣的假善人。正所谓「讲一套,做一套」,这不但令很多兄弟跌到,也令教会蒙羞。我们会否也是一样「不爱天主,也不爱人」?

    我们知道智慧是天主赐给人的恩宠,每人神恩各异,我们要善用自己的学识去见证天主的伟大和仁慈。福音中的穷寡妇,看来并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高级学位,但她的修养远远超过那经师,因为在行为上她充分表露出:「爱天主,也爱人。」

    由此可见,我们应好好善利用天主赏赐的恩惠,贡献社会,服务有需要的弟兄姊姊,好让天主的光荣在我们身上彰显。
末世言论
    末世言论——

    路21:5-19未来的灾难

    以色列子民在充军返回耶路撒冷后,虽重建了圣殿,但规模和气势却远逊于昔日撒罗满王所建的首座圣殿,不少人为此而耿耿于怀。直至约公元前19年,大黑落德展开耗时数十年的圣殿重建工程,方得一见更为宏伟的圣殿。按史家记载,新殿竣工日期为公元63年,即圣殿最终为罗马帝国毁灭前的七年。

    人们谈论及赞叹新殿工程的兴致,被耶稣一句扫兴的说话(路21:6)所打断,并引发他们发问有关圣殿将被毁灭的先兆(21:7)。耶稣所给的答复指出一切的变乱是可预见的,但当中的两个重点却在于;这还不即刻是结局,及在这一切事以前,追随基督名下的人须面对的挑战(21:12-19)。

    深信并追随基督的人所具备的一套价值观及对事物的回应,本来就与世俗的不同。然而,基督刻意在自己仍在世的时候,先行给追随祂的人作出预告,目的在于装备他们,成为可经得起考验的、坚贞不屈的信徒,亦唯有能秉持这价值观的,方可得享最后的救恩。

    世上的一切,不管多华丽或破落,皆如过眼烟云,对灵魂的得救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纵有金碧辉煌的殿宇,若信仰经不起迫害与磨炼,价值几何?

    路21:20-24圣城的毁灭

    这是路加福音中,耶稣论及有关末世所要发生的事(路21:5-28)的第二部份言论,幅度也从上文耶京内的圣殿,扩大至整个耶路撒冷城。这幕预告篇于公元70年罗马大将提托(Titus)率军围城四月后,最终攻陷耶京,大肆屠杀并夷平圣殿时应验了。而此幅度更在下文(25-28节)扩展至地上万国的结局。

    编写对观福音的三位圣史中,只有路加清楚指出「耶路撒冷被军队围困」(路21:20),且「受异民蹂躏,直到异民的时期满限」(21:24)。圣史似乎要强调他独特的救恩史观的层次,在他的福音中,基督普世救恩的讯息,先在「圣殿」中初露端倪(路1-2章),继而以基督在耶路撒冷舍生达至高峰(路22-24章),最后这讯息要从耶路撒冷广传至天下万邦,以臻圆满。这与末世结局渐进的层次,构成了一个似是巧合的平行。

    天主救恩的圣言,为了世人,透过特定的途径进入了世界,先是一个民族,继而普及天下万民。世人面对这鸿恩,别无选择,愿意接受并坚持到底的,将得享灵魂的救赎;但为拒绝并反对的,将随有尽的世界的兴衰逝去,落得永恒惨淡的结局。

    今天,天主的救恩为每一个人已不再是秘而不宣的隐秘新事,只在乎我们所持的是否一颗开放的心,去抉择自己的结局!

    路21:25-28人子的来临

    若问世界末日会是怎样的一回事,相信不少人心目中的印象马上会涌现出一幕幕天昏地暗、宇宙大乱、星球相撞、地震山崩等毁灭性场面。但路加福音所记载,出自耶稣口中的未日景象,却未如想象中那么轰烈震撼。四节的经文中,首两节(25,26节)所描绘的,轻淡中带有浓烈的旧约默示式的语调(如岳3:3-4;盖2:6,21;依13:10;34:4;32:7),反之,所形容的人们的反应更见震撼,因为他们要因即将来临于天下的事(26节)而惊惶、恐惧、昏绝,他们深知已面临承受自己抉择所带来的后果的地步。

    人子光荣而威严的来临,审判的效应已先行出现,与前述满怀惊惶恐慌反应的众人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些堪当挺身昂首,迎向人子所要带的救援的一群。先前曾加诸他们身上的种种逼害、磨难与考验,将要成为他们领受这救援及彻底释放的凭证;世界末日的种种异象,要成为他们凯旋胜利的报喜序幕。

    信仰本来就要求一个积极断然的抉择。不冷不热、随波遂流、畏首畏尾、临阵退缩的取态,又岂能使我们无愧地在「那一天」,挺起身,抬起头来,静待基督带来的圆满救恩!

    路21:29-36时时醒寤准备

    耶稣许诺和我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世界的终结。这不是说耶稣最终也会和我们一起,我们现在便可以为所欲为。为甚么要时时醒寤准备呢?香港人大多欠缺长远眼光,做事祗看目前的利益多少,缺乏了耶稣所讲时时醒寤准备的心态。

    消防员要应付突发的事故,当然要时常准备,如果你看见消防员在当值时睡觉,你会怎样?学生平时不用功读书,到考试前席才急忙应付,在派成绩表时自然会惧怕。其实购买人寿保险,也是这种随时准备的心态,每月付出的保费,看似没有实质作用,但当万一遇到意外时,便是对身边的人最大的保障。

    我们会否时刻想着,今次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位朋友、最后在这工作台上工作、最后一次领圣体圣血、最后一次和子女玩耍、最后一次和父母饮茶、最后一次看这篇圣经……。或许,我们会因此而学懂醒寤准备的迫切性,从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会错失机会。幸福不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争取,在生活中抓紧时机,爱主爱人。

    让我们每天上班前多谢天主,多谢祂赐给我们有今天的机会和时间,透过工作,去爱主爱人。
苦难叙述
    苦难叙述——

    路22:1~6杀害耶稣的阴谋

    我们贵为耶稣的门徒,讲仁爱,行善功。但我们有没有曾经计划杀害耶稣呢?你会厉声疾呼地说:「一定不会,过去没有,现今没有,将来也不会!」请不要这么快便给这个肯定。

    其实,我们一生中每一刻都应将耶稣放在首位;但我们却无数次抛弃耶稣,无数次刺伤耶稣,无数次把耶稣交出而令耶稣陷于死亡之中……。

    为甚么会这样说呢?我们表面上似乎做足我们基督徒的本份,但内里却怀有对耶稣不忠的隐机。例如,我们曾否专心一致地参与感恩圣祭,留心聆听主的教导,堪当地领受主的体血?我们有没有为社会的公义而努力过?我们有没有为一己的利益而把耶稣及其教训抛于脑后?……以上种种足可加重耶稣的伤痛,而令耶稣再陷于苦楚之中。

    昔日,犹达斯为了私欲而出卖耶稣;今日我们可能会因我们的各种罪恶或不义再把耶稣交出。真的,基督徒不易做,易做就不是基督徒。跟随耶稣,就要时时警醒,否则就会负卖了耶稣而不自知了。

    路22:7~13最后晚餐的准备

    为耶稣预备厅房作逾越节晚餐是一件大事,如何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呢?请不要为此伤神,原来每人的心都可成为耶稣过逾越节晚餐的厅房!只要你愿意,并准备妥当,耶稣必定会在你的心中过逾越节的。

    如果你想你的心成为耶稣过逾越节晚餐的厅房,请先要洁净自己的心,使它能堪当作这重大的事情,然后为主去准备一张宽大的台子,那台子就是喜乐和宽恕。再为过节而准备需要的食物,如羔羊,那就是你要向天主承认你的罪过。而无酵饼就是你为天主所献上你对祂和其它兄弟姊妹的爱德。至于葡萄酒,就是你对主的信德。其它的食物,如苦菜等就是你的望德。再调较好弦琴和准备曲谱,为基督高唱凯旋歌,并以圣咏赞美我们在天的大父。

    请小心处理每一部份的细节,务求使耶稣能舒舒服服地在你的心里过节,请也邀请其它的人参与并为这顿喜乐的晚餐祈祷,也为整日辛劳等待收成的你祈祷。让喜乐、宽恕、信德、望德、爱德、祈祷、感恩充满你的厅房。使耶稣在你的心中过一个丰盈的逾越节。

    路22:14~20晚餐与建立圣体圣事

    我们每次参与感恩圣祭就是参与耶稣的逾越奥迹。但是,我们是否感受到主的临在,又是另一回事。虽然我们的态度有时并不虔敬,但主曾说:「我渴望而又渴望……同你们吃这一次逾越节晚餐」(15)。主真的仁慈!无论我们怎样离弃祂,祂总是渴望而又渴望和我们一齐同声赞美天主。

    耶稣为要对我们不离不弃并给予我们祂的生命,祂建立了圣体圣事,要与我们紧密结合。我们对主的诚意又会作出怎么样的回应呢?至少也应该在生活上渴望与主相遇吧。

    然而,我们并不太渴望与主相遇,甚至拒祂于千里。这在我们的神修方面可以看到。我们会否勤念日课!(抑或连日课也不知道是甚么!)我们会否牺牲电视节目而向主祈祷;会否在饭前和饭后感恩;是否每日也阅读圣经;是否虔敬地领受感恩圣事……。若太多的否定,就表示我们并不太渴望与主相遇了。

    基督每次渴望来与我们结合,但很多时都痛心而回,但祂并未失望,继续渴望又渴望……请君不要再令主痛心,请洁净心灵与主契合,热切读经、祈祷和勤领圣体吧!

    路22:21-23揭露负卖者

    当耶稣说出有人会出卖祂时,门徒们没有直接询问耶稣,只是彼此相问谁人会出卖耶稣。也许负卖者犹达斯为了掩饰罪行,忙于低头窃窃私语,终于连最后的悔改机会也错过了。

    「那负卖人子的人是有祸的」,这话绝非是诅咒,而是一项邀请,提醒犹达斯:现在回头仍然是岸!犹达斯负卖耶稣的行径,反映人类的贪婪,自私和忘恩负义。幸而天主对人类的爱确是无微不至;从原祖违命开始,直至现在,人类虽不断犯罪,天主却甘愿派遣自己的独生子,为人的过犯赎罪牺牲。面对这位海量汪涵的天父,每一刻都是我们悔改的好时机。

    慈爱的天父,感谢您派遣主耶稣来到世上,为人类赎罪牺牲,求您助佑我们常能在生活中,不断聆听和学习圣言的教导,远离罪恶的诱惑,投向天父的慈怀,亚孟。

    路22:24-30对宗徒最后的训言

    宗徒们除了想知道在他们十二人中谁出卖耶稣(路22:23),现在又争论他们中谁最大。当耶稣知道了立刻向他们解释说,外邦人有君王宰制人民,君王会用权力领导、统领人民,所以他们称君王为恩主。但基督徒的身份就不同,除了正义和平外,还需要谦逊,除了世俗事务外,还需要追求天国的事。那一位自认最大,其实是最小;作为首领反要服侍人。耶稣自己不就是这样吗?祂本是天主子,却屈尊就卑,取了人的形体居于世上,不是为受人服侍,而是服务他人,甚至牺牲、舍命,为人类的罪作赎价。

    主!请教导我们在谦卑中,体会的威荣!

    路22:31-34伯多禄背主的预言

    这段伯多禄背主的预言在四部福音中也曾出现(谷14:26-31;玛26:30-35);(若13:36-38)。西满伯多禄是耶稣所喜爱的宗徒之一,亦是耶稣亲自立他为盘石、教会元首之职。耶稣洞悉人的软弱,容易受魔鬼诱惑,所以特地为伯多禄祈祷,目的是要坚固伯多禄的信德。伯多禄曾矢言跟随耶稣,不管祂到那里,也不会离弃,甚至准备与耶稣一起下狱,同去受死。但在耶稣被捕那夜,他已三次否认祂。

    很多时我们都不自觉地犯错,在信仰上迷失方向。自以为是一个真诚的信徒,自夸是耶稣忠信的跟随者;岂料当遇到考验和挑战时,便会逃避、或否认。不承认人性的软弱,是由于骄傲自恃的心态。因此,作为基督忠实的信徒,应常怀一份谦卑的心,醒悟祈祷,阅读圣言。

    主,耶稣基督,你知道我们的软弱、骄傲自私,求你赏赐我们一颗谦虚的心,在生活上放下自我,让主引领走向永生的道路。无论发生什么事,主必会与他同在,不致被魔鬼试探而丧失信德。好像浪子回头一样,伯多禄跌倒后还要振作起来坚固教会的弟兄。耶稣到奥迹的喜讯就是修和的喜讯。

    路22:35-38战斗的时刻

    耶稣知道自己快要踏上十字架的苦路,便嘱咐门徒今后上路要带备钱囊、口袋和剑,喻意他们要好好装备自己,迎接挑战。耶稣讲的「剑」一定不是指一件伤人的武器,因为祂一生宣讲的,是爱的金科玉律:「应爱你们的仇人,善待恼恨你们的人…….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6:27-36)耶稣更身体力行爱仇的教导,在忍受十字架苦刑的同时,祈求天父宽恕迫害祂的人(23:34)。

    可是,门徒并不明白耶稣的暗喻,所以回答说:「主!看,这里有把剑。」耶稣的回应是:「够了!」充份表达祂对明顽不灵的门徒的那份无奈和怜惜。

    所以作为跟随耶稣的人,应该懂得聆听耶稣字里行间的真义,要留心观察,反复思量,仔细了解耶稣所说的话,而非断章取义或鲁莽行事,免得在战斗时刻中,误将冯京作马良,万劫不复。

    主,请赐给我一颗懂得辨别的心,让我能够仔细明白你圣言的真缔,避免鲁莽行事!

    路22:39~46山园祈祷

    门徒们都因忧闷睡着了(45)。我们的生活有时都会遇到忧闷,令我们灰心丧志。当我们觉得前路茫茫,被生活打击得很疲倦而迷失方向时,耶稣要我们祈祷,要警醒,不要让沉重的生活令我们沉睡。

    我们或许会有如此的经验:人越受压迫,祈祷就越发恳切。祈祷是一份难以形容的力量,是天人沟通的要道,是天人合一的契机,是人心开放的时刻。要知道,祈祷是将自己个人的喜乐痛苦与我们最信任的主分享,也是最深受主所接纳。没有其它的方法比祈祷更能把自己投入天主的怀中,那是人最醒悟的时刻,因为他正是和天主喁喁细语,将整个人都融入天主的大爱中。

    所以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不断的祈祷,祈求天主仁慈的指引,天主定必带领我们到青绿的草场和幽静的水旁(咏23:2)。

    让我们不断祈祷,不断警醒,使我们时常与主相遇,与主结合。这样我们才能把忧闷驱除,去迎接每天生活的挑战。

    耶稣被捕(路22:47~53)

    耶稣在最危险的时候也医治了对头大司祭仆人的耳朵,可见耶稣对人的怜悯和大爱是如何的广、阔、高、深。

    我们时时刻刻都伤透耶稣的心,因为我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把耶稣放在心里。但耶稣处处都为我们的好处着想,帮助我们,救助我们。基督徒本应是光明之子,却深受黑暗所威胁;我们很多时在黑暗中出卖了耶稣而不自知,甚至用最亲密的方式出卖耶稣,耶稣却以大能的手医治我们。无论我们犯了何等的大错,甚至出卖祂,只要我们肯真心悔改,主一定会宽恕我们的。

    天主时刻等待罪人的回头皈依;祂医治我们破碎的心灵,正如耶稣医治大司祭仆人一样。但我们不应把耶稣的仁慈视作祂的弱点,在世俗的诱惑下,便离祂而去,当遇到困难时又回来恳求祂宽恕。当然,耶稣不会计较我们的罪过,但要知道,这种有条件式的交往关系,是空洞和表面的,并非真正的信仰。

    要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应常怀坚强的信德、持久的望德、真诚的爱德,在生活中实践爱主爱人的使命。这种关系才可与基督的爱互相交流共融,使天人间的爱达致圆满的境界。

    路22:54-62伯多禄三次背主

    虽然这件事情是发生在伯多禄的身上,但不也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吗?

    伯多绿曾亲口说:「我已经准备同你一起下监狱,同去受死。」(22:33)但事情发生的时候,伯多禄却做了相反的事。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伯多禄有胆量敢跟着耶稣走进大司祭的院子里,也需要很大勇气。门徒们都四散逃跑,逃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只有伯多禄提起了勇气跟随耶稣走进这个危险的环境里面。伯多禄勇气诚然可嘉,但到头来他还是否认了耶稣。

    或许我们会对伯多禄一时的软弱感到尴尬,甚至不耻。不过,在福音中我们看到的是耶稣转过身来,看了看伯多禄,祂并没有斥责,祇是「看了看」。天主对人那份不舍不弃的爱,那份仁慈,在此表露无遗。

    人在生活中面对坎坷,压迫的时候,或处于个人利益和天主的关系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人究竟抉择哪一方?舍弃自己?抑或背弃天主?

    主,求让我明白,在我的生命之中,你的位置究竟有多重要!在我面对抉择的时候,请让我记起是我的主,我的天主。

    耶稣受嘲弄(路22:63-65)

    羁押耶稣的人,他们的责任只须看守耶稣,为何他们会戏弄、虐待、侮辱耶稣呢?路加福音记载耶稣曾明认自己为旧约所预示,犹太人一直期待的那位默西亚、受傅者(4:16-21)。可是,那些差役并未接纳这位「先知」来到他们中间,才这样对待耶稣。

    作为信仰耶稣基督的人,我们在行为、言语上是否也相似那群看守耶稣的差役一样,听而不闻、见而不信呢?现今,耶稣以不同的方式临现在我们身边的人身上。让我们能以祂慈悲的心、慈祥的眼光、慈爱的细语去接待我们的近人,勇敢实践先知的职务。

    朋友,生命最重要的是活出「爱的火花」,而耶稣将自己的生命影响着整个世界,就是见证了「天主是爱」这个奥秘。

    能活着,可喜,可贺!但,为了甚么?能掌握甚么?

    路22:66-71公议会审判耶稣

    你曾否尝试过哭诉无门的感受?耶稣受公议会的民间长老、司祭长及经师审问时候,他说出「即使我告诉你们,你们也不会相信」(路22:67b)。不被人接纳,自己的表白别人一句也不相信,是怎样的感受呢?可能,你也曾经历过这份经验,你是否记得,从那里来的力量,使你在考验中成长?

    耶稣就是从信德中站起来,祂深信天主,不但创造世界,还派遣祂救赎人类,使我们在祂的护荫下不断地成长。凭着对父的信任,耶稣愿意选拣去接受被戏弄、误解,甚至死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一些哭诉无门的事情,确实难以接受。然而,耶稣为我们立下了好榜样,祂把一切交托在天父手中。

    让我们学习耶稣,信赖祂,祂必领我们平安地度过每个风浪;因主与我们同在,祂必保护我们,直至永远。

    路23:1-7比拉多初审耶稣

    犹太人把耶稣带到犹太总统比拉多那里,是因为在罗马政府统治下,犹太人没有权判人死刑,必须由一个罗马官员来宣判耶稣的死罪。

    上文是犹太人带耶稣到他们的公议会受审,控告祂自称天主子,那是亵圣的罪,本段选经则记载,于是他们捏造新的罪状来控告耶稣:(1)煽动百姓不向罗马政府交税;(2)自称为犹太人的君王;(3)诱惑国民,在全国引起骚乱。这些都是比拉多所关注的。耶稣不回答,是因为即使祂回答了也没有用,而且舍命拯救世人的时候已来临,再没有事情可以阻止耶稣完成祂在世上的工作了。

    朋友,如果某一天,你身边的朋友误解你、再不信任你所讲的说话,你心里会感到难受吗?能否学习耶稣默不作声,把事情的答案交托在主的手中,让祂带领、指引,使自己能怀着一颗平安的心去面对事情的转变?

    路23:8-12解送到黑落德前

    路加圣史记述:黑落德见了耶稣不胜欣喜…读了这段,对于黑落德这个人,不禁感到悲喜交集。从以下的经文可知,他对耶稣充满好奇,以他当时的地位和权势,竟对这位在当时已颇有民望,足以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的人民领袖,感到好奇而不是排斥,这显示,他至少还有一点童心未泯。他看见耶稣感到高兴,表示他还不至于与罪恶混为一体,对于善的本体尚不至于抗拒,甚至感到好奇和欣喜,这不是值得高兴吗?

    可悲复可惜的是,他问了耶稣许多问题得不到响应后就放弃了。不但消极地放弃,甚至更积极地加入迫害耶稣,排斥善的行列,彻底地投向罪恶,毫不迟疑地亲手把自己残存的一点善念,连根拔除。从这个人,我们可以看到,耶稣说过,富人(黑落德也可说是属于这一类人)要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孔还难,祂这话是多么对。黑落德的堕落是逐步的,到了最后,如果他不觉悟,就是天主子也救不了他。

    路23:13-25耶稣被判死刑

    耶稣被押送到比拉多和黑落德之间,来往解送和审讯。故事发展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度吵闹扰攘的场面,与耶稣的沉默不言,形成一幅强烈的对比和矛盾的画面。总是很奇怪,为甚么耶稣不向好奇的黑落德解释祂的工作和使命?

    姑勿论神学家和释经学家可以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多少伟论。但只是阅读这段经文,比拉多的忙乱和群众的扰攘叫嚣,对比着耶稣的缄默,已足以叫人震撼。耶稣的沉默,散发出那股摄人的孤独,和那份遗世而独立的旷古悲怆,又岂是令人黯然泪下而已!李白曾经悲叹:自古圣贤皆寂寞!耶稣不只是一位圣贤,祂的遭遇,也不只是中国知识分子得不到赏识和怀材不遇的寂寞而已。祂要救世人而世人不要祂救,祂爱祂的弟子而他们出卖祂和背叛祂。祂要为世人舍弃祂的性命,但世人嘲笑祂鄙视祂,把祂的爱心践踏于脚下。祂的悲苦不是人所能忍受的。的确,祂是真天主也是真人,唯有祂才能拯救世人。三位一体的天主,没有孤独这回事。

    路23:26-32十字架苦路

    他们把耶稣带走的时候,抓住一个人,要他替耶稣背十字架。有许多妇女在耶稣后面搥胸痛哭祂。在此,圣史叫我们看到,对于耶稣的苦难,人可以有不同的反应:承担或哭诉。经文在此似乎也暗示,这其中哭诉是最直接和最容易有的反应。其实,仔细想想,哭诉不算是对苦难的反应,这最多只能说是一种发泄。一直追随耶稣的妇女们,眼见着耶稣被判处酷刑,除了哭诉,她们还能做甚么?

    再看耶稣的其它门徒,他们也好不了多少。伯多禄不认祂,其它的四散躲避,只有若望一直陪着主,最后侍立在十字架下,坚守到最后一刻。他和被抓来替主背十字架的西满一样,对苦难采取了承担的态度。不同的是,若望是自愿的,而西满是被逼的。西满不一定认识耶稣,他对于耶稣未必有共负一轭的情怀。在当时的情势之下,要与主共负一轭,相信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甚至要冒相当大的危险。

    让我们问问自己,面对十字架的苦路,我愿意作出承担吗?

    路23:33-43被钉在十字架上

    静下来默想这一段经文时,一幅又一幅栖惨的画面便浮现出来,不其然地心中便感到酸溜溜的。

    福音中描述了耶稣被人钉上十字架时的情景。那位无助而又无辜的耶稣和那群得意洋洋的人,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是何等的宽宏大量,纵使群众是怎样的「侮辱」他,他的处境是何等的危急,那一刻占据了他的心灵,就是这群「得意洋洋」的人,而不是他自己。他不停地祷告,他祷告的内容不是要天主救祂脱离这场劫难,也不是要天主惩罚这群人,而是要天主赦免他们的所作所为。耶稣还能体谅他们的心情,他说:他们不知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可惜当中又有几人能领略祂这份爱?看来就只有其中一位凶犯,(那群所谓义人眼中的罪人)他受到感动而甘愿跟随耶稣。耶稣并没有因只得一个人相信祂而感到可惜,因为牧羊人会因寻回一只迷路的羊而感高兴。

    仁慈的天主,感谢你透过这段福音使我们感受您那无私的爱,也令我们反省当我们面对危难时那种怨天怨地的态度与及不知悔改的病症。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肯悔改,即使到了生命尽头的那一刻,您也会宽恕我们的。

    路23:44-49耶稣断气

    这段福音片段中,描述了耶稣救世工程的高峰。耶稣自知自己的时辰将至,在断气前一刻,他高呼愿将自己所有的一切交托给天主,便将他的苦难正式划上句号。耶稣断气时地动天摇的景象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样,天地间也为这伟大君王的下场而哀哭。

    感谢天主,您透过耶稣基督的死亡,而令我们感受到您对我们的厚爱。主!恳请你令我们能勇敢地面对我们的过犯。

    路23:50-56埋葬耶稣

    此段福音描述了耶稣如何被埋葬。路加提醒我们,有一些犹太人,正如那位住在阿黎玛特雅城的显贵──若瑟,他虽是一名公议会的议员,但为人善良公正,一向不赞同其它人陷害耶稣的计谋。他向比拉多要求耶稣的遗体,并将他安葬在为自己预备的墓穴中;还有那群在后跟随耶稣的妇女们,一直留心观望着耶稣是怎样安葬的;他们都为天主的国作了妥善的准备。

    犹太人的法律严禁尸体在外过夜,难得的是若瑟的胆量,他不畏强权向比拉多要求收留耶稣的遗体,在安息日前为耶稣办理完后事,使祂神圣而尊贵的遗体受到尊重。对于坟墓很多人都不愿意接近,甚至避之则吉,但那些不离不弃的妇女们却始终跟随着耶稣,还进入墓穴内替祂的遗体傅沬香料和香膏。

    主!感谢您召叫我们成为基督的跟随者,求您引导我们效法那群始终紧随耶稣的人,学习他们的勇敢,在迫害中,不畏强权的势力,在危急的关头也不会背弃耶稣
复活叙述
    复活叙述——

    路24:1-12耶稣显现给妇女

    这群以玛利亚玛达肋纳为首的妇女殊不简单。她们曾跟随四处宣讲的耶稣,当耶稣被捕与被钉死时,跟随衪的人早已四散,变了缩头乌龟,但这群妇女仍表现出勇气和情义,大着子,带备香料,进入坟墓,只为了傅抹老师的遗体。这份气魄、这份情操,连伯多禄也没有呢!怎不令我们汗颜!

    妇女们虽然学识不高,但做事却极有分寸。她们最先知道耶稣复活的喜讯,但并没有「博出位」,四处宣讲。相反迅速地跑回宗徒藏身之处,将全部事情告诉伯多禄,让他核实。伯多禄曾三次否认耶稣,但她们却没有鄙视他,反而接纳及原谅他,仍尊重他为宗徒之首的地位。这份包容和谦逊,正是耶稣以祂的苦难传递的讯息,妇女们都领悟了。

    现今社会,我们时常标榜男女平等,但两性之争仍然存在。以玛达肋纳为首的妇女们,她们深明大义,宽恕包容,在平凡中显出高尚的情操,作为后辈的我们,也要多多学习。

    路24:13-35耶稣显现给二徒

    每次读这段福音,总有一份熟悉的感觉。两徒的表现和自己很相似,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就方寸大乱,不知怎办才好。

    如果我是厄玛乌两徒中的一位,我的反应必与他们一样,「眼睛受阻,什么也看不见」。眼看师傅被拘捕,被虐打、被诬告、被钉死,被妇女发现复活,一连串突如其来的事,令他们不知所措,心神不定。当耶稣在他们身旁显现,跟他们谈论近日发生的事,他们也认不出主来。耶稣虽责斥他们无知、迟钝,但耶稣深明人性的软弱,其情可悯,反而悉心教导,再次表现爱人之风。

    这里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和正确的观点。圣言与圣事在教会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当耶稣向他们讲解经书,两徒的心是灼热的(32节),但他们仍未认出主。耶稣跟他们吃饭,拿饼,祝福了,擘开、递给他们(30-31节),他们就认出主了。因此圣事是基督临在的标记,给予人足够的恩宠,看见主的出现。身为基督徒,我们切不可偏重天主圣言,却忽略了圣事。圣言与圣事,其实是耶稣留给我们的珍贵养命(灵性)的补品。

    路24:36-43耶稣显现给宗徒

    路加描述门徒对耶稣出现的反应,十分生动。当门徒情绪高涨,对耶稣复活一事议论纷纷,耶稣突然出现在他们中间,怎不吓得他们惊惶失措,不知怎样做才好。

    耶稣见了门徒,第一句话是祝他们平安。耶稣明白门徒连日来饱受多番折腾,早已心力交瘁,有可能数日不能成眠。因此平安是门徒最需要的。心内平安,他们才能重新振作,为日后的工作定位。现今感恩祭中,教友们也互祝主内的平安。

    眼看门徒的可怜模样,身心煎熬,耶稣主动现身在门徒中间,驱除他们的疑虑。祂邀请门徒摸自己的钉孔;祂取鱼与他们一起进食,为证明自己是人,不是鬼魂。耶稣对他们的关心与爱心,稳定了门徒的心,证明了他们的信仰没有落空,日后能充满信心地为主作证。

    在今日的社会,耶稣虽不再像复活时显现一般出现在我们中间,但只要我们留心万物的变化,人心的归向,就可以感到主的临在和主的作为。

    路24:44-49最后的显现

    路加圣史藉耶稣之口,总结整部福音的主旨,也就是圣史自己对耶稣和他的讯息的理解:耶稣就是经上所说的要来的默西亚。经上所说的有关耶稣的一切都应验了;有关默西亚的一切,他必须受苦,第三日要从死者中复活,必须从耶路撒冷开始,向万邦宣讲他的福音。但是,门徒必须先留守耶路撒冷,等待配载来自高天的能力,才可上路。按路加圣史的理解,整个天主救世工程,是一个井井有条的结构,耶稣己完成了最主要的部分,乘下来的就是门徒以及世世代代的基督徒的责任:福传。

    福传是每位基督徒的责任,但是怎样推行福传的工作,却是一个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虽然圣史在福音中没有提出任何方案,不过在宗徒大事录中,有记述许多福传的实例,以供后世参考。根据福音最后一段和宗徒大事录的记载,总的来说,基督徒福传的基本态度是时时喜乐,时时感恩;福传的基本原则是分享而不是给予天主的救恩,是唤醒和发掘人心底对救恩的渴求。

    路24:50-53耶稣升天

    这是路加福音的结尾,美丽而温馨。路加圣史是一位叙述文高手,由最后这两段记载可一览无遗。路24:44-49短短6节,清晰、层次分明地交代了耶稣的一生、使命、讯息和祂的门徒后继的工作。从福音的内容来说,整个福音到此已结束,严格来说,路24:50-53不是福音的结尾而是圣史自己对他的读者作最后的交代,告诉他的读者耶稣怎样升了天,门徒当时以及后来的反应如何:先是叩拜恭送他们的师父:耶稣升天,然后欢天喜地回耶京,最后常在圣殿内称谢天主。短短4节,圣史已清楚地说明了作为耶稣的门徒者,对天主和耶稣的正确态度是:叩拜、喜乐、和谢恩。这是路加圣史的福传!

    我们可以从最后这两段经文,欣赏路加圣史的文字福传的手法和功力。他认为天主的救世计划是早已预定的,所以把耶稣的救世工作,写成从加里肋亚开始在耶京结束的旅程,他的门徒的福传则由耶京展开,直至普世万邦。正如路加自己写福音不是只交代事实,他也要读者在传他所记述的福音之余,还要常叩拜、喜乐、和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