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静听
作者:本笃会修女
一、 Lectio Divina与一般读经或看圣书的不同 二、神学的观点 三、为什么天主似是静默?(Why God Seems Silent?) 四、内心的杂音(lnner Noise)
五、圣经的四种意义(Four Senses) 六、传统修道祈祷的四步骤 七、团体的Lectio Divina 八、个人的Lectio Divina
结语 附录    
一、 Lectio Divina与一般读经或看圣书的不同
    LectioDivina

    By

    Rev.Fr.MichaelCaseyocso

    MichaelCasey讲述

    本笃会修女

    目录

    译者的话

    导言

    一、LectioDivina与一般读经或看圣书的不同

    二、神学观点

    三、为什么天主似是静默?(WhyGodSeemsSilent?)

    四、内心的杂音(InnerNoise)

    五、圣经的四种意义(FourSenses)

    六、传统修道祈祷的四步骤

    七、团体的LectioDivina

    八、个人的LectioDivina

    结语

    附录—划到深处—在心灵的深处找到平安

    我们很感谢熙笃会士麦可神父(Fr.MichaelCasey,ocso)特地由澳洲来台湾,为我们举办LectioDivina讲习会,并允许我们将他所讲的译为中文印出。

    LectioDivina是我们本笃会在修道生活中最具特色的祈祷方式之一。十几世纪来,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多人走向纯全。身为本笃会士的我们,能有机会请到专家为我们讲解LectioDivina的重要性、练习方式及注意事项,是天主的恩赐。我们感谢赞美主。

    在此特别感谢并怀念我们的梁伯纳修女,在讲习会中,她抱病为我们作翻译,这是她在最后的修道生活,遗留给我们一项珍贵的礼物。

    现在我们将这三天半讲习会的内容,以中文印成小书,赠送有心人士。希望藉此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喜爱读经,深入祈祷,改变生活,影响周遭的人。像芥菜种子,以微薄的力量,靠天主的恩宠,而有惊人的效果,使我们的社会走向光明。

    多年前,我在一座熙笃会修女院,给一个讲习会。不幸在开始演讲之前,我从楼上跌下来。当然那天的演讲无法举行。那天正好是十二月八日,始胎无原罪圣母节,医生是位热心教友,已去参加感恩祭,我们等了一个半小时他才来。医生一到,首先用手碰触我的全身上下,看是否有严重的撞伤。实际上,那我只撞了头部,非常不舒服。

    阅读圣经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不会也不可能提供给你们什么新的方法或技巧,尤其是十几世纪以来的传统,我无法再加添些什么新颖的。只是像上述的那位医生,试着去碰触你们整个人。重要的是当你们被碰到痛处时,要叫出来。虽然我所能给你们的,大部份你们都已知道。你们之中,很多位已经实行了多年,不过仍会有些被遗忘的。也就是说即使练习多年、或具有高深神修者,仍会有新的反应,所以我们才要继续做它。

    实在的,我所讲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的反应。因为它碰到了你的下意识,使它浮现出来。现在我要用各种思想和观念将你们包围起来,这些不一定对你们都有用,所以你们不要把我所讲的全部吞下,应有所选择。我期望在未来的几天中,你们要像被医生所碰触,而觉察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问题,而给予反应。

    我们所谈的不是理论,而是实际的练习。大家所需要的只有一件事――天主的恩宠,有了恩宠才能往前走。就像有人想到荷兰的阿姆斯特特丹买钻石。我可以提供所有的资料,若此人不会去机场搭机,则一切都白费。所以,第一步是如何赴机场搭机,第二步才是如何运用你的智慧了。

    大部份人都鼓励别人阅读圣经,将圣经放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读。有时很有帮助,有时有些帮助。读圣经与看电脑说明书不同,电脑说明书很容易看,圣经则不然,尤其旧约中列王纪和肋末纪,看起来很吃力,它到底要对我们说什么?所以阅读圣经需要些训练,学习如何阅读它。现在我从七个方面来说明LectioDivina与一般读经或看圣书的不同。

    1.预知的(Unpredictable):读经就像在探险,你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最糟的是你在读经时想控制它。在世界各地的旅馆及汽车旅馆都有基甸圣经(gideonBible),是基督教的圣经版本之一。在这部圣经的最后,有这些问题:当你读了这些章节之后,感到难过吗?当你读了这些章节之后,感到头痛吗?同意吗?好像在吃药片。我们若自己诊断自己的问题,就失去接受天主要赐给的让人惊讶的能力,也失去分辨的能力,变成被动的,完全依靠圣经,而我们在圣经内所寻找的又只是安慰,这样很容易破坏了读经的原意。圣经所包含的不只是安慰,也包含挑战、判断及宽恕。天主要拯救我们,不是只给安慰,也指出我们的罪过,天主的神圣判断奥迹就是为救我们。如果我们试着去限制天主的圣言,就听不到天主要告诉我们的真话。

    当我们想买一本书时,先看作者是谁,封面的设计,封底的简介,若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不买。阅读圣经不是这样,要给自己机会去接受那突如其来的惊讶。用圣经作LectioDivina时,我们不知道天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给我们什么指示,所以我们会感到不安。除非我们真正感到不安,我们是没有准备好听天主的话。LectioDivina的开端祷文,我们常用小撒慕尔的祈祷:“请上主发言,祢的仆人在此静听。”(撒上三10)很像圣母玛利亚的祈祷:“看!上主的婢女,愿照祢的的话成就于我吧!”(路一38)仆人应听从主人的话,按主人的指示做事,所以主人一下命令,仆人就开始行动。我们是天主的仆人,一听到祂的声音,立即行动,并且放弃自己的意愿,按天主的指示行动,做祂所命令的一切。圣保禄使徒,在致罗马人书中用了二次“服从信德”,像是书信中开始与结束的二支大柱子。我们也是以信德的精神来做LectioDivina,这种信心是无条件的服从。先倾听,然后随著行动。圣本笃在他会规开始的第一个字就是“听”,犹太人的每日诵念的经文的第一句话是:“听,以色列人!”所以做LectioDivina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听”的精神,不是求学问或控制整个情况,而是要准备接受令人惊讶的指示,放弃自己对圣言的看法,由祂来引导,走回祂要我们走的方向。记住,不要选择圣经章节。

    很多人喜欢选自己喜爱的圣经章节,所以他的圣经只有二十页,每次都重复同样的经文,而且都是令人安慰的话,像:“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圣经上有很多话,从来不被人接受,没有人引用它,或是将它写出来。像“在天主前却是可憎的。”这是耶稣说的话,在路十六15b,我也不喜欢这句话,但它确实是耶稣所说的。在读经时我们会遇到不喜欢的句子,或具挑战性,或是指出我们的弱点,我们就会跳过去,或换一页。有时会这样想,耶稣这样判罪是什么意思?或好像在判罪,但这些又是人们所景仰的。危险的是我们听不到天主真正要对我们说的话,我们只听我们想听的,或是我们同意的。像在讲退省时,道理之后,有人会来告诉你那道理有多好。实际上,这人所听到的又是原意的贡献很?他只是听到了能肯定他的观点那部份而已。如果修道院内分裂为二派――右派和左派;前进的和保守的。若你讲道时保持中间路线,你会发现双方所听到的是多么不同,都是只听到他们所要听的。我们大家都是一样,不喜欢听的就让它过去。这是世界性的弱点,也是造成失败的原因。所以读经时,我们要真正地倾心静听,以一位上主的仆人的精神去倾听主人的吩咐。有时我们用“收音机”来比喻LectioDivina,而不是“录音机”,因为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时,我们不知道它将播什么,可能会听到些新的讯息。“录音机”则事先由我们选好带子放进去,所以我们知道其内容。重要的是让自己接受新的并在意料之外的讯息。

    一九七二年,我在英国读书时,正逢他们大选,那时是劳工党执政,保守党竞选的花招是制作了一幅很大的海报,上面印了所有劳工党政要的相片,上面只写:“昨天的人、昨天的人。”他们成功了。因为劳工党已是“过去”,新的时代应由新的政党领导。这个理由也适用于我们的修道生活上,我们常常抓住过去不放。我们可以如数家宝似的将进入初学院至今所经历的一切:热心、守规、喜乐、挫折、委屈……告诉你们。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过去,与过去打战,而忽略了现在与未来。有的修道人,本身很好,只是在他的生活中只有一卷录音带,走到那里带到那里,不断地重复播放,使脑子里充满的就是这些事。所以不论是出外渡假、视察、退省等,谈的都是它。结果会问:“为什么我听了道理之后,都得不到我要的答案?”事实上,我们应改听“收音机”,以获取一些新的讯息。因此,重要的是在读经时,不要自己选经文,像圣保禄的书信,他在开始时,总是用很多动听话、赞美的话来安慰人,然后才提出他写信的重点,如果我们只选好听的及赞美、安慰人的话来读,就永远听不到保禄的重点。所以我们应随时准备好接受天主那不可预测的指示。

    2.定时而长期的练习(Long-termPractice-Regularity):你们说,水和石头,那一个比较强?有一块大石头,天天都有水滴在上面,经过千万年后,那石头上就有了个洞。水在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么柔弱,实际上却是很坚韧的。LectioDivina也是如此,经过定时而长期的练习,会使坚硬的心软化。LectioDivina不是拿起来试一试,就能立即见效,更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现今世界的趋势,讲究“快速”,节省时间,马上见效。像速食品:即溶咖啡、牛奶及速食面……等,用开水一冲即可食用。由于讲究“快速”,我们澳洲在教育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学生接受教育时,先问有什么效果?而且要看得见的效果,就是看得到利益,否则不肯学习。像学习外国语言,由于文法及用词上的差异,初学时一定困难很多,他们若看不到目的,就不肯学。可是基础是打在地底下,常是看不见。现今的初学们在初学院内也很缺乏耐心,迫不及待地希望有神奇般的改变――一夜之间就能成圣。实际上我们大家都一样,希望我们的神修生活有快速的进展。不论做什么,做了六个月就觉得很久了,更谈不上六年。

    最近我与一个人谈话,他就是只有一卷录音带的人,我跟他说,“你可不可以在二年之内不听它?改变一下你的生活,试想新的方式。”他只做了二个小时。LectioDivina是需要长期练习,最重要的还要定时,即使在新鲜感过去之后,仍持续定时,坚持到底,而不去注意效果,不要每天问自己,有进步吗?我有一位朋友,体积很大,他一直都在节食减肥。最近遇见一位医生,他抱很大希望。医生给了他一个饮食表及规则。首先,在二年之内不量体重,其次在头六个月于晚餐与早餐之间不许进食。第二个六个月是晚餐至早餐至午餐,这中间不许进食。最后是除了正餐外都不许进食。实际上这是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正餐外不进零食。最后的六个月,再看看餐桌上食物是些什么?真正的改变是靠教育法的改变,以及定时、恒心、忠实地实行,而不是靠磅秤。除了婴孩才有惊人的成长,其他的则都有进展,却很慢。

    所以LectioDivina与一般的读经不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而没有很显著的进展与改变。所以不能要求像戏剧性的的改变。重要的是要记住,将我们自己整个的未来生活顺服在天主的圣言。也有人以用餐来比喻LectioDivina,每天定时、定量、有营养而没有零食。

    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当我们练习LectioDivina时,某句话打动了我们的心,虽然有时只是好么一点点,但我们把它带到生活中,正好有人找我们谈话,谈此问题,这时灵光一闪,想起那句话,送给他,这句话对他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天主圣言的力量藉著我传达给另一人。如果我今天没做LectioDivina,就无法帮助他。这就是说,我们不必与天主订任何契约,凡是读经越多的人,自己神修越深,越能帮助别人。

    3.是天主召唤的媒介(MediatgesGod'scall):上述的是有关天主圣言的重要性,它是天主对我们召唤的媒介,召唤我们成为祂的门徒,跟随祂。这种召唤不只是一种知识,而也是配合我们当时的心态。LectioDivina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与天主的召唤相遇,这种召唤使我们与天主成为朋友,手牵手向前走。我们若每天都倾听天主的召唤,我们的信德就会越来越深入,同时也给予成长的空间。我们都记得当我们成为教友,或入会修道之初,都经验到自己的蒙召过程很神秘,也很虚空,经过时间的洗炼,才使圣召的意义明显、深入并具有力量。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初期的感觉上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我们的圣召应与我们在生活上的改变一起成长。

    我们都知道,教友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良好的教友家庭中,信仰坚定,又在教会学校读书,他们的未来是充满了希望。可是一旦成长后,离开家庭,出外工作,升学或入伍,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在他们新的生活环境中,出现了一些状况,他们的信仰遇到冲击与考验时开始动摇,不再进堂,越来越远离教会,为什么?因为在他们十五、六岁前,都是生活在很固定的信仰模式中,使信仰生活停留在原处,而日常生活却不断地改变,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有时也想从头再开始,但已经很困难。最近我参加一个葬礼,礼节后,有人前来向我致谢,并问我,用英文举行弥撒有多久了?我知道他有多久没有参加弥撒了,这廿五年对他是一个空白。很多人的信仰到某一程度就中断了。

    我们修道人也是如此,在初学时期非常热心,虽然有时对早期的严格规矩觉得厌烦,倘若一旦将这些严格要求取消,随之而有的许多热心虔敬也跟著消失了,开始去试各种不同而多变化的生活。此时,只靠初浅的神修来支援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神修与多变化的生活不相称,结果是神修与生活分道扬镳,当然他们就离开了神修生活。

    这就是造成现今生活上的矛盾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尽量使我们的信仰生活、神修生活及日常生活一起变化。例如骑马,若想稳坐在马背上,就需随著马的跑动而动,否则你就会被摔下来。在海上冲浪也是一样,在浪板上随著浪的波动而动,才能稳立在浪板上。再看美国加州,地震很多,如何建造防震的房屋?绝不是用很多的水泥钢筋,而要设计使房子能随著地震而摆动,当地震停止时,房子也不动了,这样才能保得安全。我们的神修生活也是如此,若不能与日常生活并进,就会出问题。

    在梵二大公会议中,有一位非常保守的枢机主教,是位反对大公会议最强烈的枢机主教,他的座右铭是:“常常一样”,不要改变。过去教会中许多异端邪说,都是由于“不要改变”而形成了,他们非常的保守,不是反对所有的大公会议,只是目前的“这一次”会议。像三位一体的异端就是这样的产生的。教会中很多事被瘫痪,就是受这些过份保守派的人士所造成的。所以我们面对的是如何使信仰生活与日常生活共进退,否则它们就会分家。就像出外旅行,同样是旅行,但由于情况的差异,所采用的方式应有不同。所以不论做什么相同的事,都要注意到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学习应变。因为LectioDivina是天主召唤的媒介,所以我们的内心要与LectioDivina配合,保持共进退。像飞机要降落时,驾驶员很自然地往窗外探头看,实际上,飞机的一切操纵都是电脑化,驾驶座前各式各样的电钮和标志,保持飞机在正确的航线上,飞行员大可不必往外看。同样的LectioDivina是告诉我们如何保持正确的方向来回应天主的召唤。生命的路不是一条直线,常出现弯道,我们不能坚持只走直线,一定会出差错,最重要的是要按指示而行。

    4.应用在每日的生活中(AppliedtoDailyLife)不只是一种知识,在生活上有更广的意义。当我们读圣经时,我们准备好愿意接受改变。有次在我们会院中接见一对夫妇,我一见到他们,就觉得不寻常,因为他们满面发光,我感到奇怪,就问他们原因,他们告诉我们他们的故事:他们习惯每晚睡前都读圣经并作祈祷,有一天他们读到若望福音,耶稣在十字架上将自己的母亲交付给爱徒。他们祈祷片刻之后,太太向先生说:“我想我们将你的母亲由安老院接回来。”先生回答说:“我正在想同样的事。”于是他们就把老母亲接回家中,这位老人家是非常难侍候,不知感恩,而且要求很多,特别对她的媳妇很苛刻。但这一对夫妇从没怨言,也没有后悔他们的决定,整整地侍候这位老母亲十六年,在这期间他们夫妇从来没有一同出门,每次外出都必留一位在家照顾母亲。这是他们母亲过世后第一次一同外出,就到修道院感谢天主这十六年来所赐给他们丰富的恩宠。这是他们在读经时听到天主的召唤,他们用行动付诸实行。为我来说,这十六年像生活在地狱中,而他们却接受的那么好,才会满面发光。我常讲这个故事,因为我深受它的影响。他们实在是很平凡的人,很单纯,在读经时受到感动,将天主的话听进去了。并不是说每人都应把母亲由安老院接回家,而要看每人的召唤是什么,听到了而实行,靠著天主恩宠的助佑与力量度过这十六年。

    他们的行为很接近基督信仰的核心――爱,爱仇人。这是圣经引导我们的方式,不要求我们作很多英雄式的牺牲,只是潜移默化的改变。最初可能有些要求,主要目的是要我们变得更美善。一定有效。

    忠实于天主的召唤,读圣经是最好的媒介。十二世纪的熙笃会士常说,神修生活的终极,是使我们变得更美善,而这美善是来自天主基督,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中。

    5.全心投入,没有企图(Gratuitous-Purposlessness):我们每天练习LectioDivina,不是要求达到什么目的,或是为获得某种效果。我们练习它,也不是为了预备讲道或教神学。单纯的只是向天主开放,全心投入的祈祷。

    有一次,我在演讲时,发现有人在织毛衣,当她听到有趣时,就停下来,然后再继续。虽然她说这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举动,不会影响她的听讲。实际上却影响了我,使我很分心。有人问道明会的会士,在祈祷时可否抽烟?他的回答是:“不可以。”但以同样的问题问耶稣会的会士时,他的回答也是“不可以”,不过他加上一句:“抽烟时,可以祈祷。”同样的道理,祈祷时不可以散步,但散步时可以祈祷。祈祷时应全心投入,LectioDivina是一种祈祷,同样要全心投入。

    6.体能活动(BodilyExerciseExperience):我们常因过份强调神修及内在化,而忽略了身体――物质的层面。LectioDivina是一种整体的活动,因此在举行它时,要注意到:场所、坐的姿势、礼仪等,这都是很重要的,不可以马虎随便。还要大声念出来,这点以后还会给予讲解。

    7.运用记忆(Remember):LectioDivina的活动,应是连续性的,每天都要记住所读的经文。不只是为那时刻,而是为了能运用在整天的生活中,圣化生活,使之更深入、更有力,继续不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由以上七点,可以看出LectioDivina与普通的读经、看圣书的不同。下面将给予一些详细的解说和一些实际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先要对LectioDivina有正确的观念。
二、神学的观点
    每每提到“神学”,就会让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我们是喜欢实际的人,但实际行动都应有正确的理论作依据,若理论不正确,在实行时,必定会走入歧途。

    现在我们要提一下LectioDivina的神学观点。虽然读圣经不必应用整套的神学,但有些观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最近,我注意到在基督教的信仰团体中有一种世界性的运动,我相信在东方古老的宗教中也会有这种运动。就是所谓的“基要主义”运动――FundamentalismMovement,强调圣经的价值,要求信徒慷慨地按圣经改变我们的生活。他们只重视圣经字面上的意义,而拒绝面对圣经文字内在更深的含义,而且只重视圣经内某些特殊的章节,以此制造出他们的宇宙论。例如回教的基要主义,特别在伊朗,它影响这些回教徒,使他们成为“宗教狂”,过分热衷于宗教,而忽略了人性(人道)。我们也在许多基督信仰的团体中发现这种现象。他们很有钱,很热心于传教工作,印制许多圣经及解释圣经寓言的精美小册,免费赠送。似乎把圣经与教会分家。

    这种趋势,好像世界各地都有,使得很多人变得很不安。由于科技的发达及不断地改变,这种不安使人想寻找某些坚强不变可依靠的事物作保证,圣经因而神奇化了。记得有一次,在某座小修道院的团体内,发现他们也受了这种趋势的影响。在午餐时,大家念完饭前祷坐下,开动前有人建议听一段天主圣言,接着很长的一段静默,我想那是给说先知性话的时间,我正想说句先知话――饭菜快冷了。此时有人拿出圣经开始念圣若望福音第八章,接下去第九章直到他认为找到满意的句子才停止,这时饭菜早已经冷了。

    他们是在圣经内寻找具有魔力的话,若是真正在寻找,那么圣经的第一句话就该采用。事实上,他们所寻找的是自己认为有安慰的话。因此他们认为圣经具有魔力,只有圣经是唯一重要的。这种情况很危险,因为一方面太主观,另一方面是由自己来控制。我们读圣经最重要是要由整体来看圣经,注意整体的内容。现在将它分为七项:

    1.救恩性(PartofSalvation):我们所强调的是:解释圣经要根据天主的“救恩”计划。圣经是救恩计划的一部份,不是全部。不论我们阅读那一部份的圣经,从创世之初到世界的终结,都要在救恩计划的光照下去读。换言之,我们按照整个救恩的行动来讲解圣经的真理。我们越经验到救恩,越能了解圣经。想了解圣经,先要保持心灵的洁净。

    当你知道越多的救恩奥迹,你越不容易犯错。举例来说,你要去机场接人,他是你所认识的,只要看到影子就会认出来。如果有二十五年没见面,就不同了。你必须很注意并仔细辨认,以免错过,而且事先还要收集些资料来帮助你辨认。同样,我们对天主的整个救恩计划越熟悉,圣经对我们说的话越能听进去。另一点,圣经的章节,只是整部圣经的一部份而已,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懂,我们必须很谦逊地,慢慢地研读圣经。准备好受教的心,了解自己有限的能力,以忍耐、尊敬的心去听圣对我们说的话是很重要,只有在虚心领教时才听得到,若以攻击的方式,什么也听不到。

    很不幸,最近几百年来,圣经成为神学的武器,凡神学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圣经来回答。圣经主要的目的,是告诉我们天主的启示,不多不少。就是把天主真实的面目显示给我们,祂的美善、仁慈、愿意宽恕人的罪、克服困难的力量、忠实于祂所应许的,圣经内每一页、每一字都告诉我们这些。正如圣本笃会规中说的:“圣经中那一页,那一句,不是人生中不能错的准则。”(圣本笃会院第七十三章)所以,我们不能把天主的整个救恩计划和圣经分开。就如我们读一本有关我们所认识的人的书时,我们会充满兴趣地去读它,同时想这位作者所认识的他,会和我一样吗?有时是的,有时则不然。看圣经也是如此,我们已经知道的一些事物,像洗礼奥迹,把我们与圣言的关系相连起来。洗礼是入门圣事之一,是基督徒与圣言结合,圣经是我们与圣言的连系,我们也从中学习一切。圣亚大纳削说:“圣经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内在灵魂的动态,我们从天主赐给的恩典上学习一切。”可惜的是在早期教会中,青年受洗后是不许接近圣经。例如你收到一份礼物――电子玩具,你不知道怎么使用?所以要先看说明书。这一份送给你的礼物,是属于你的,你读了说明书,才能了解它的用途有多大。阅读圣经亦是如此,帮助我们了解天主恩赐的尺度。如果你知道天主的恩赐,像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所说的,祂来是让我们知道,我们所获得的恩赐是什么?部份的恩赐就启示在圣经内。

    2.言与字(Wordandword):这里我不作充分的讲解,只提出几项重点。文字是指写在书上的,言是指降生成人的圣言。这点也是我们的宗教与犹太人或以色列人的宗教不同之处。圣经上的文字是引领我们走向天主圣子,我们由所认识的天主子将天主的特性启示给我们。著名的圣经诠释者圣Jerome说:不认识圣经,就不认识基督。读经的目的是要我们更能完全的体验到天主救恩的计划,也特别帮助我们更深入、更完整地与基督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像一位门徒,渴望被引导,而展开心胸,开放自己,以服从的态度来读经,以圣经为我们行为的指南。圣经内每一页都充满了天主的智慧、德行和力量,我们越意识到这点,越具有这种思想,读经越帮助我们成长并走向满全,就是与基督相遇,在祂前与祂建立更深的友谊。

    3.教会性(EcclesialCharacter):圣经不是由人来写而给另外的人读的,它是具有教会性的,圣经与教会是一致的,不是相反教会,是属于教会,并用它来解释教会。我们在宗徒大事录内可以看到,圣经是使徒们教导的资料。教会是由信徒所组成的,所以我们是在教会的中心,不是在教会外,我们也是在教会内接受这部圣经。教会提供给我们圣经的内容,并教导我们如何去读它,帮助我们深入至圣经的核心。也就是说,这些内容和解释的资料是经过筛选的,像水经过滤之后,洁净无比。圣经不能以个人的看法来解释,或大多数人同意的解释。我们解释圣经时,很难不把自己的意思渗入。如果圣经真是天主的圣言,就要求我们对它尊敬,我们就不可以轻易地把自己的意思放入,假造它的意思,改变它的方向。按自己的意思讲解,会造成混乱,最好的方法是由教会当局来解释。

    4.启示的脆弱性(FragilityRevelation):由上点延续下来的,就是天主启示的脆弱性。天主的启示不是很强烈,也不是强硬,而是很脆弱的,像很细致的瓷器,极容易被碰碎。当圣言降生成人时,教父们比喻说:“圣言缩小了。”意思是说耶稣的来临,没有轰轰烈烈的以强大形象出现,或特殊的神奇的方式出现。若是那样,祂的一切就很明显清楚。事实上,祂却以极简单普通的方式成为婴孩进入世界,成长、说自己家乡的话、常被误会。祂是一位极平凡的人,同样受到人性的限制。当祂说出自己对天主的经验时,也不是很吸引人,相信祂的人很少。即使在祂的生命末刻,祂的门徒也都跑了。这处处表示出天主的启示是那么微弱,不被人所注意,像只蚊虫,吱一声飞过去,没有人去注意它。旧约中的先知厄里亚在山洞中听到天主的声音是在微风中。(列上十九9-12)所以天主的来临像一阵微风,拂面而过,不知来自何方,更不知吹向何处,你是无法捕捉,也不知祂的形象,这就是今日天主启示的记号,很容易被控制。除非我们非常敬重天主,否则我们不会了解其真实的内容。耶稣宣讲天主的圣言,像播种子,落在落旁,被飞鸟所食;落在石头上,被太阳晒干死了;落在荆棘中,被窒息而死。只有落在善良人的心田,才能发芽成长。

    我们读经的困难,是常常心不在焉,不易领受,就像在车站或机场打电话,周围的吵杂声,使你听不见对方的声音。如果我们愿意从读经获益,我们需要有真正的渴望听取、改变及爱基督的心,帮助自己清除内心的杂音,才能听到天主的声音。

    5.心理的准备(MentalPreparation):当我们读经时,应有一些心理上的准备,很多人不喜欢听这话。目前很多人读经时很受基要主义运动所影响,只重视圣经文字上的意思。圣经要表达的重点是“降生成人的奥迹”,圣言降生成人,有其时间与地点,既不会是台湾,也不会是澳洲。我们的出现,也受时间和地区的限制。我们既与圣言之间有时间与地区的不同,因此在交往上必然有困难,再加上语言的不同。故而我们之间必须有座桥梁来帮助沟通,而且是座相当复杂的桥梁,藉著不同的管道同时进行,才有帮助。

    耶稣是生活在另一世纪的人,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例如那时代认为地球是平的。这么多的不同,对我们却认为理所当然,不会去意识它的重要性。讲解圣经当代的文化背景,使我们能了解如此写法或说法的真正意义。例如一位传教士,到奈及利亚传教,当他讲浪子回头比喻时,当地人会认为那年青人能和猪在一起真是幸运,为什么他要放弃这机会而跑回家呢?原来奈及利亚人很爱猪,爱猪胜过一切。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他们没有了解比喻的真正意义。

    我们中间这种情况很多,所以需要桥梁的帮助,不能期望天主圣神来处理一切。圣女小德兰说,如果她是一位神父,她要学会希伯来及希腊文来看圣经,为能了解天主真正对我们说了什么。现在的我们比她幸运,有很多的管道帮助我们:用本地语言翻译圣经,讲解不同的文化,及圣经写成的经过和圣经的文体等。所以我们读经时,不应再有那些愚蠢的看法。我们重视LectioDivina,我们也严肃地去练习它。

    6.圣神的工作(SpiritisActiveinReading):我们读经时,圣神开始工作。我们都知道默感的理论,是教会道理之一,就是圣经是由圣神默感作者而写出的作品。这几年来,开始重视另一面的说法,就是我们读经时,圣神继续在工作,我们只要重视自己心灵的准备,不必靠自己的努力,因为圣神的力量可以领我们走向真理。所以读经时,不只是发现这点,同时圣神也引导我们走向不知的未来。

    很多人在读经时,发现自己找到神修途径,因而归化。例如古时的圣安当,读经时,不但听到天主的召唤,也靠圣神的力量舍弃一切而修道。圣思定主教也是如此,他说,圣经上每句话都是为某特殊的人写的,所以读经时,记住去找出你自己的名字。实在如此,在教会历史上,很多人是由读经而获得力量而做很多事。因而读经不只是获得知识,也是给我们一种新的力量,由上而来的力量。我们领洗时,天主将祂的整个奥迹赋予我们,包藏在我们内,读经时,圣神帮助我们将这隐藏的奥迹,一点一点地解开显示出来,并且产生很大的力量,帮助我们行动而有所改变。因此也可说:读经是件圣事。先不谈读的内容,只说这种行动本身就很有意义。

    圣本笃说:圣经上每一句、每一页都是天主启示的话。圣经内每一个字都包含有天主的圣言,所以圣经上没有一个字不具有天主的力量来帮助我们。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来读经,重要的是在读经时要呼求圣神的帮助,因为这是圣神的工作之一。

    7.不同层次(LevelsofPenetration):我们不能期望在第一次读经时,就能洞悉一切。教父们常说:圣经是很深奥的。圣经是为大人物,也为小人物。不论是大圣人或大罪人;小圣人或小罪人,圣经对我们都有某种意义,都可以治癒每个人。所以我们与圣经的关系,实在是一辈子的关系。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每次读经,每次有新的体验,而都发现“这句”或“这段”我从没看过。换言之,我们意识到圣经内的话是和我们的经验或感受有很大的关连。每天我们都有不同的经验或感受,所以在读经时,所经验到天主的圣言也不同;也就是说,天主圣言碰触我们的时机也不同。每次我们听到圣经内同样的比喻时,每次都会了解的更多些。有位教父说,我们看圣经,就像螺丝拔栓器,不断地往里钻。所以,我们不断地重复,就是不断地深入。教父用另一种象征,就是海洋,今天你们飞到不同的国家时,注意到海水都很髒,我们好像很努力地使海洋变髒。但距离陆地远的海洋就干净多了。海洋是够大可以超脱人的控制,人无法使整个海洋污染。天主的真理也是如此,非常的深奥,超越我们的。天主的真理适合于孩童,也适合于成年人,即使当我们变老而更有智慧时,天主的真理为我们仍是新颖而有力。

    所以我们认识天主圣言是逐渐深入的,不可能直驱而入而获得,再拿了去买。是靠一辈子的努力,慢慢地,逐渐地。这也是今日的“基要主义”趋势的困难,因为我们不可能立即把天主的圣言,在一次内都了解,并且运用它。相反地是我们应该读它,停留在它内,不断地细嚼,才能深入而体验到真谛。
三、为什么天主似是静默?(Why God Seems Silent?)
    绪言:

    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我们练习LectioDivina一段时期之后,不少人就停下来,为什么?一个理由是他们感到厌烦,没有兴趣,天主不再说话了。我已经做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并没带给我什么好的效果,我依然故我,我的生活仍是非常贫乏,我在浪费时间,我可以用这时间做很多有用的事,像看电视、睡觉,即使是赶苍蝇。换言之,我们也要反问自己,如果继续练习LectioDivina,我们的经验是什么?我们会意识到它是一种祈祷,最基本的一种祈祷。

    在行动之初,我们会充满热诚,而且好像进步好快,事事顺利,就像在斜坡上骑车,直驱而下,又快又轻松,毫不费力,除了有点怕冲得太快煞不住车外。但到了山下后,要想往上骑就费力了。LectioDivina的基本经验就是如此,很多人在刚开始时,进展神速,很惊讶有如此好的效果,但这时期过去之后,接踵而来是寒冬。这时就会自问:“这是怎么回事?”“那里出问题了?”实在很难给予任何解释,这只是过程而已,并不是说有效果、有收获才是进步,才是好的祈祷。这种干枯的感觉,也是祈祷的一种,不是“迷失”。我们要反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天主保持静默时,我们该如何?如果我们读经是为听天主的圣言,现在听不到是为什么?这里是有原因的,我也要给七个理由,每个理由都有其特别的答复,而都是针对这理由,不能用在另一个上。为什么天主保持静默不说话?有的情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而给予改善,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忍耐地等待。

    1.不良的健康(IllHealth):这是最简单的理由,也易于了解,就是身体健康的问题。我们祈祷时需要有好的身体及好的精神,好的精神才能帮助我们进入祈祷的顶端。如果我们的身体不健康,不论是身体上或心理上,祈祷时就会感到困难。举例来说,当一个人生重病时,很难保持清醒,当然也无法读经或祈祷。所以当我们健康欠佳生病时,或有很大的痛苦时,就听不到天主的声音,好像天主保持静默。在这情况下,我们最好和我们的神修辅导谈谈,辅导会帮助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听天主的声音,或分辨天主在这情况下,用什么方式与我们说话。去年我为一位九十二岁的老太太举行殡葬。她生前已是又瞎又聋,约在五年前,她并没有病重到无法练习LectioDivina,唯一困难是她既不能自己读,也无法听到别人念,与她的交往只是靠碰触。由此可见,身体的病痛对人的影响。

    2.不和谐的人际关系(SocialDisharmony):这一点也不难懂。当我们生活在团体中,我们知道,若与某人不易相处,甚至起了冲突,或是生活在极度的矛盾中,我们很难有平安的心灵向天主祈祷,或倾听天主的声音。尤其是这种不和谐的起因来自“我”,而我们又无法改变什么时。

    圣本笃说,天主用各种方式向我们说话:祂藉著圣经、会父、外方会士――他特别提醒会父,天主常藉这些外来的会士指出一些事来。最后,圣本笃也注意到,并告诉我们,天主藉我们的弟兄向我们说话。故在会规第七十章说,弟兄们要彼此服从。不管是服从天主、会父或院长,都比弟兄彼此间的服从来得容易,所以弟兄姐妹间的彼此服从是最难的。因此我们要去意识在我们周遭的任何人都是我们的“天使”,他们是带著天主的话来与我们交往。如果我们处在某种不和谐的情况下,与人争执,明知有天主的圣言,却无法接受。

    我们不能同时对某人说“我爱你”,而又用脚踢他。也就是说我听到的是“我爱你”,但收到的信息却是“我恨你”。对天主,我们也是如此,一方面我们原意读圣经,听天主的圣言,另一方面当天主藉某人将圣言传达给我们时,我们却讨厌它、拒绝它,不认为这是“来自天主”的。这就是另一理由,天主保持静默。

    简单地说,这是我们弟兄姐妹之间的生活品质差了,有时会出现比较具体的问题,它阻碍了天主圣言。所以我们必须先除去那阻碍,才能做好LectioDivina。解决第一个问题――身体健康的方法比较简单――治疗。而这每二问题却是很实际,我们每天在日落之前与人和好,建立和平、宽恕、爱仇。这就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天主要说的话。

    3.缺乏纪律(LackofDiscipline):我们做不好LectioDivina是由于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实行。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拿起书来念就行,我们前面提过,要有一定的步骤,而且又与一般的读经不同。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请一位专家来给个研习会,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去实行。

    4.内心的吵杂(InnerNoise):由于我们内心的混乱吵杂,致使我们听不见天主声音,这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用一个专题来说明。因为要分辨我们内心吵杂的原因是那么重要,它帮助我们清楚自己的情况。我们只有在实行LectioDivina时,才会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吵杂,帮助我们发现它的存在。

    在我们的团体中,有位年长的修士,年青时他的耳朵有病,所以他大部份的时间都听不见。后来,会院中来位新医生,告诉我们现在有一种新方法,动了手术就可以听见。于是这位老修士经过手术后,恢复了听觉。每次遇见他,他都在笑,因为现在他听到很多声音,是他从来没听过的,他感到很新奇,像在床上翻身也会有声音,开关门窗的声音等,渐渐地他被这些声音吵得感到厌烦。我们耳聋时,听不到周遭的杂音。当我们收敛心神集中在某事上时,也听不到周围的杂音。可是当我们收敛心神祈祷时,就会听到内心的吵杂,所以我们要找出它的原因及如何处理。

    5.教导性静默(PedagogicalSilence):天主为什么沉默?因为天主原是沉默的天主。天主常藉著静默向我们说话,藉著静默教导我们。常因我们的某种错误,或具体的原因而不该有的,这时天主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也不会听,祂保持缄默,将自己隐退,为的是给我们时空作自我反省。天主与我们保持某种距离,为的是帮助我们自省后能看得更清楚原因何在。这里包含三点:(1)与人的关系,(2)服从:听天主的声音,(3)祈祷的本质。

    特别是当我们祈祷时,想溜走。这时,我们只会用脑子来寻找答案,用不同的名堂作藉口――丑的、难看的、难听的。而天主却退隐在一边,让我们自己去处理。祂允许让事情演变更糟,使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天主竟让我们错的这么离谱,但这就是为了要把我们再度带回来。圣金口若望讲解福音中浪子回头比喻时,他说:当天主发现用言语无法教导我们时,就让我们亲身去经验。耶稣说过,你要做,你就做好了。当我们做错时,我们就从中学习了。像教导小孩子,如果我们过份保护孩子,不让他出错,他永远学不会。因此,天主用同样的方式,虽然是一种很痛苦的经验和过程,却是唯一的方法可以把我们再带回真理。

    6.灵魂的季节(SeasonoftheSoul):在训三1-8是一首诗歌,歌颂天主行事有定时:“事事有时节,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智慧帮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在澳洲有一个有关圣衣会修女的故事:她们是来自法国,她们的宪法上说得很清楚,每年在九月十四日光荣十字架的庆日,换上冬天的会衣。在法国,九月已是冬天,但在澳洲却是夏天。多少年来她们在澳洲都是夏天穿很厚的冬天会衣,冬天却穿很薄的夏天会衣。换言之,她们不是看节季,而是守法。对我们来说,了解自己灵魂的季节是很重要的,在那种情况下,做什么才有帮助。比如说,当我们内在缺乏天主圣言时,天主的恩宠召唤我们去聆听,因此为补偿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用很多的时间去阅读圣经或圣书。另一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去沉思默想天主的圣言,或将其转入祈祷。再另一方式,为使我们更丰富,更圆满,天主不再与我们说话,因为祂的话已充满我们的心。

    有时候,当一个人度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神修生活,书为他们不是那么需要,这并不是他们懒惰,而是他们内心带著天主的圣言,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转入祈祷,与天主相遇。像这样的人,不必在练习LectioDivina,他们已进入默观的境界。

    所以,对于了解自己灵魂的善是非常重要,我们一生的生命都在发展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也不同,效果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的分辨。

    7.天主-敌人(GodtheEnemy):这点是很奥妙的,我的这个思想是来自一位英国的哲学家,他说如果宗教进入圆满,必须经过三个阶段:从空的天主进入仇人的天主,再由仇人的天主进入伴侣的天主,好好地想想这三阶段。

    首先,我们感到的天主是虚空的,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字”。就像“澳洲”这字。我听人家说过,我自己一点经验也没有,关系也没有,它对我来说只是个字而已。“天主”对很多人也是如此的感觉,这字所代表的是虚无缥缈。但我们跳一层,看看那些圣人们,天主对他们来说就很不同了,天主是他们的伴侣,不论在何时何处,天主都与他们在一起。而我们这些有信仰的人,但还没有成圣,只是在中间,那就是说天主是我们的仇人。

    这位哲学家说,当天主首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我们并不想看祂,我们可以从圣经上看到这点。当天主和亚当厄娃说话时,他们躲在树丛中,他不要与天主面对面相遇;当天主召唤梅瑟时,梅瑟说,不要唤我,唤亚郎,他比我会说话;天主召唤耶肋米亚时,他说别唤我,我还太年轻,不会说话;当天主召唤依撒依亚时,他说:我是个唇舌不洁的人。当天主召唤伯铎时,他说:主,请你离开我,因为我是罪人。当天主召唤约伯先知时,他跳入海中。从这此情形看来,天主并不受欢迎,人对天主召唤的反应都是拒绝。我们最怕的就是听到天主的声音,所以天主像是我们的敌人。

    天主来临时,并没有带著颗橡皮图章,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印上祂的计划、祂的理想、祂的做法。但祂对我们确实有祂的计划和想法。一般看来,祂的想法和我们的完全不同。所以当你开门让祂进来时,你就要准备好接受改变,因此我们很犹豫,要不要开那门。我们的经验是做了一两次之后,就开始知道天主的做法,我们知道祂的要求,我们把门关上,因此天主保持静默。我们必须了解这点是很重要的,就是在祈祷中,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排斥天主,并感到自己的平安被搅扰,这是一种天主要来临的记号之一,圣若望提过,基督的来临是带来危机。同样,当我们意识到危机时,天主已经在我们中间了。在这一层面,天主藉祂的圣言在我们身上工作,但并不那么顺当,像一部机器似的,按一下电钮就开始运作,而是很困难,很痛苦的情况。让我们读一读圣思定主教的忏悔录,他的悔改是经过十二年漫长的时光,这些年悔改的都在他的心思念虑中,有时将它置放在一边,但很快又回来。

    我们知道,天主是我们的敌人,所以我们拒绝祂,我们害怕祂看到什么,因此我们躲著祂,像一架收音机,不想听就关了它。一般来说,我们继续练习LectioDivina,因为我们仍会从中获得安慰,听到祂的声音。
四、内心的杂音(lnner Noise)
    这种内心的杂音,我也分七方面来看,有的是很简单,只是提醒我们注意,如果我们内心深处不够宁静,是听不到天主的声音。同时,内在的宁静也需要外在的安静来扶助。

    1.物质性的杂音(OrdinaryPhysicalNoise):首先我们从物质层面来看,很多人若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就感到迷失;有的人不听收音机不能工作;有的人开车之前先开收音机。所以,我们要了解今日的人,大部份是生活在杂音中,而且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那是“杂音”。例如有人来到修道院作避静,晚上睡不好是因为太安静了。而那些住在火车站或飞机场附近的人,习惯了那些吵杂声,就不为意。由此可见,背景不同,所受的影响也不同。实际上,杂音的出现会消耗掉很多我们内在的力量,我们要试著帮助自己,减少受外在杂音的影响。例如外出散步时,不要带随身听,而坐在树下去聆听周遭自然界的声音,这样我们会发现宁静带给我们的安祥。即使我们不意识到,但杂音一直是在消耗我们的内力,它不但影响我们的祈祷生活,也影响我们的物质生活,消耗我们的体能,它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因为一旦这些杂音进入你的脑海,就像录音机似的,不断地重播而影响你,所以我们需要安静的环境帮助我们。当你和你的同伴驾车出外时,他开了收音机,很清楚地表示他不想和你说话。同样,当我们让周围的杂音存在,是表示要放松自己,不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要听自己内心的想法,更不要默想天主的圣言。每人的情况不同,需要不同,但静默对我们的重要性却是一样的。

    2.忙碌的心智(MentalBusyness):这一点与上述的相似,就是脑子里东西太多,像圣路加福音中耶稣说:“玛尔大,玛尔大,你为许多事操心忙碌了。”我们必须意识到许多人喜欢让自己很忙碌。脑筋忙碌,心就静不下来,更谈不上读经或祈祷。祈祷要求接纳,如果脑筋太忙,就没有多余的时空去接受外来的事物。

    有人把练习LectioDivina当作研读圣经,查看经文的来龙去脉、地图、注解、字义等,这是忙碌的研究。LectioDivina是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并且宁静的心灵才能听到天主的声音。我们常为了一些次要事物,而忽视那最重要的一份,以致失去它。

    3.一心二用(DividedHeart):在修道传统中,很多时候提到避免一心二用。整个修道生活就是要克服这种现象,为能修养到一颗单纯的心、简单的心,纯正的心。最好的说法就是圣经中真福八端的“心灵纯洁的人”要见到天主,听到天主,感觉到天主。如果我们的心很乱,就是缺乏单纯,是见不到天主的,也听不到天主的声音。

    我们常常太注意外在的事物,虽是相关的,但焦点不同。如果我们一生只为事物的限制,我们已经失去了自由。此时,任何与神修生活有关的事物,都令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很努力地,也慷慨地帮助盖圣堂、办医院、教书、管理退省院、埋葬死人、照顾病人、救济穷人,做了这一切爱的工作。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心”,我们就越来越无法祈祷。有人问教父中的一位,如何才能得救?他答说:找到你的心。回到你内心的深处,天主就住在那里,找到祂,一切都没有问题了。爱德的工作是好事,但天主没有要求我们做所有的爱德行为。最重要是先找到自己的“心”。若是找不到,祈祷就很难了。

    4.过份重视外在的事物(ExternalOverconcern)

    5.混乱与不定(Alienation):在祈祷时,开始对生活环境不满意而引发的愤怒,不是对天主,而是对生活在一起的人。例如:想起新约中所提到的“爱”,问为什么这些人不爱我?看到圣神的果实时,问为什么不让我用我所有的特恩?读到圣经上任何章节,都会令他生气,因为他把所读到的一切都套在周围人的身上,故此他越来越生气。因为他只责怪他人,而不知自我反省。这就是我们内心的杂音之一,因此我们听不到天主的声音――天主的圣言。

    我们的不安和焦虑,也是我们听不到天主声音的原因之一。我们静不下来,所以一直在动,在寻找改变,寻找娱乐,像电视机的摇控器,不断地按钮换电台,无法定在任何节目上。希腊话中有这么一个Acedia,是很稀有的字,意思是――很不安定,不能接受约束。这字的特性很代表今日西方的状况,不愿委身于任何约束,给自己很多改变的机会,因此很少能坚持著做好一件事,就像今日的修道圣召。在澳洲人的交谈中,发现很多人对宗教很有兴趣,喜欢谈宗教,在电视上关心宗教的消息等,但他们不要属于任何特定的教会,或进入任何特定的修道院,即使他们加入了,经过一、二年后就离开。这种现象不只是在宗教方面,在大学、在军队都是如此。军队亦像修道院似的,有严格的训练,他们自愿加入,接受训练,拿到大学文凭,工作了几年就离开了。这是今日很普遍的现象,即使看书也是如此,一本没看完,就换一本,有时只看前几页。他们喜欢谈书,谈一些伟大的新书,但每次只能谈到第一章。他们房间里有很多书,但没有一本是看完的。也就是说不论做什么都是有头无尾,不肯将自己完全投入,没有办法接受规律化的生活。这种困难是安定不下来,每次坐下看书时,就会想起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去理睬它,将这些琐碎的事推开,用不同的方法来阻止,例如把鞋脱了,行动不方便,就不会乱跑。但最重要的是去发现内心的能力,想法让自己定下来读经,否则永远做不好一件事,更不用说祈祷了。

    实际上这是人的一种通病,早期旷野教父时代及中世纪时期都熟悉这种困难,当我们的热诚过去之后,这种不安的现象就出现而且很影响我们,使我们放弃过去所努力的一切。因此我们实在需要有自我节制,并去意识这种不定性会影响我们,使我们无法成为有深度的人。

    7.下意识的原因(UnconsciousFactors):这点是最不容易发现的,因为是在下意识内,一种很深的心理问题,它会阻止我们听天主的话,或曲解天主的话。通常我们自己不会意识到它的影响,与神师分享自己内心状况时,他也许会了解它的存在。我们知道,有人看圣经时,完全误解它的意思,例如有位年轻女孩,把弟弟的手切断,因为它犯了罪。圣经上说,你的手使你犯罪,切去它。这是属于一个怪异的宗教团体,她说这是天主告诉她这样做。总之,我们要去意识这点,下意识的原因很影响我们。
五、圣经的四种意义(Four Senses)
    我要先说一个故事,亨利由高楼上跳下来,有四位目击者,看到整个的过程,现在由他们的观点来述说整个的情况。第一位是物理学家,他从物理的观点出发,就是从建筑物的高度,落下的速度,出事人的体重等来述说他怎么掉下来的。第二位是律师,他是由法律的观点来看这件事,述说这样是如何违反法律的。第三位是个心理学家,他从亨利的心理状况来看,因为亨利与父亲的关系不好,影响了他的生命,而有今日的结果。最后一位是神父,他是从教会伦理观点来看,亨利因为没有善度祈祷生活,所以才有今天的下场。他们四位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但由于不同的角度去看,因此有不同的表达。我说这故事的目的是要大家知道,描述一个行动,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每位说的都很真实,出来的却是完全不同。就是说真理可以由不同的面目来表达。读经时亦是如此,每段都充满真理,我们每个人看它时,只能从一面来看。在早期,有位修道人说过,圣经有七种意义,但大部份的人都说圣经有四种意义,我们现在就谈谈圣经的四种意义,这四种意义是教会的教父们所认同的。当我们讲它时,别忘了上述的故事,亨利跳楼时有四位见证人,他们都是新眼看见的,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但只是一部份而已。

    1.字面或历史上的意义(Literal,Historical):真正按字面意义来懂,也称为历史上的意义,因为很多真理是以描述一个历史上的故事来表达。

    2.道德上的意义(Moral):圣经上给出的信息是作为我们每日生活行为的准则。圣经不只是告诉我们一个讯息,还要求我们好好地去将它生活出来。不像每日的报纸,只是报导一些新闻消息而已。圣经的存在是为帮助我们每日生活得更好,不只给我们知识,还影响我们的行为。有时圣经的意义须经过练习之后才能显著出来。例如山中圣训上说,若有人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转给他;若有向你要外衣,把内衣也给他……这些只用头脑是无法了解,怎么想也不会懂的,唯一的方法是去练习它,你马上就会领悟。所以,整个圣经的讯息,不只是给我们知识,也要求我们去实行。特别是福音和书信告诉我们要好好地生活,因此我们读经时,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领悟。

    3.预像――基督救恩的意义(AllegoricalChristological):表达更深一层的意义。在圣经上,我们看到很多东西,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而实际上它是一种预像,为的是去发现在它更深一层下面的真理,也有些预像是说不通的。我们看若望福音第五章讲那位无助的瘫子,他等水动后下水,等了三十八年。教父们问:为什么用三十八?是否这三十八有其奥秘性?圣思定主教解说,如果圣经中四十是代表圆满,那么三十八是表示缺陷。那人具备各项德行,唯缺爱主爱人二项,因此他等待了三十八年。圣思定主教说,这就是用三十八的意思。现在听起来好像很好笑,但其目的并不是如此荒谬。圣经内不论是重要部份或不重要部份,都要将它与基督相连,就是与基督的救恩相连,用基督来解释圣经。在圣经内找出那部份是讲基督、圣事、奥迹……等,虽然表面很简单,若深入就会与基督相遇。

    4.奥秘的意义(Mystical,Anagogical):圣经内每一段都告诉我们一些未来的事,像是末世论,说明在世界终结时,天主会再显现。若再引伸下去,就是说天主临在于此时此地,就在我们中间,所以圣经有其奥秘性。

    前面所说像亨利跳楼,就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同样读经时也有四种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说它只是故事而已,述说一些事实;我们也可以把它看著是在教导伦理;或是把它看是述说基督的奥迹,基督的救恩;或是鼓励我们祈祷。教会的教父们都用这四种意义,有时他们的解释为我们是有点奇怪,特别是我们不了解写经的时代背景。事实上,我们若不懂读经的方式有很多种,很多不同的方法,我们是不容易练习LectioDivina的。读经时,要按层次,首先注意字面的意义,历史的故事,仔细地听这段的内容是什么。其次将其贴合在我们生活中,再来就是将我们带到基督面前,最后是将我们引入祈祷的境界。这四点可以分成二项,就是字面意义和更深一层意义,后者包含后三点。现在我把它分成七点来加以说明。

    (1)圣经的语言(Languages):现在我们要严肃地、真正地看一看圣经的语言意义。我曾说过多次,在开始LectioDivina前应有一些身心的准备,否则对天主的话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圣经内有些部份很容易懂的,但有些部份是很难懂,即使拿起书来,读了又读,还是不知道它在说什么,所以要注意几点,前面我们已经提过二点,就是语言和文化。举例来说,我们到日本去谈生意时带两个人,一位作翻译,另一位则是熟悉当地的文化状况。交谈时,一位翻译,另一位则解释这话的意义。沟通发生困难时,是由于我们不了解当地的语言及文化背景而产生误会,因为很多东西是翻译不出来的。圣经亦然,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它的意思,却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表达,或只能用类似的字。过去如此,现在亦然。很多人开始读圣经时,很惊讶地发现,圣经内有些字是那么的丰富,充满了感情。我们知道,所有的翻译,都无法把原文的意思完全地表达出来。所以我们需要懂一些圣经的语言,特别是常见的。例如:贫穷的人,圣咏内用得很多,它是指不快乐、受压迫的小人物;依靠天主的人;忠信的人……等。因此,在圣咏内的贫穷的人有很多的意思。新约中的真福八端,耶稣所说的贫穷的人也有那么多的意思,而不只是指一贫如洗。由此可见,圣经内每个字都含有很丰富的意思,读经时,若能深入了解,不难获得更圆满、更丰富的意义了。

    (2)文化背景(Culture):文化背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圣经内有很多不同层面的文化背景,它的含义亦多且深,我们不容易一下都能了解,需要帮助才能获得正确的解释。

    (3)圣经写作的方法(MethodsofComposition):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的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结构。圣经的作者其写作的方法与现代人很不同,他们的资料是属于大家的,不是个人的。很多都是由传承而来,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比喻、诗歌、祈祷文等,没有人知道它的来源,但为在家所熟悉,它是属于选民团体的。有一些资料是经过修饰的。作者只是把这些资料收集后编纂,而非个人的创作。像四部福音的作者之一圣路加,他写作前先访问了当时见过耶稣的人,他收集了所得到的资料,再安排编写。圣若望在福音内提到,还有很多资料没用上。例如对观福音――玛窦、玛尔谷及路加,圣玛窦和圣路加是采用圣玛尔谷的资料作参考,所以同样故事都出现在三部福音内,甚至在同一福音内也有重复的,只因是来自不同的团体,而又是当时大家所乐道的,像五饼二鱼删去可惜故而保留下来。福音的作者,很重视他写作的对象,及那团体的需求,他依据这需求而编写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点,读经时就会感到混乱。

    (4)文体(LiteraryGenres):新旧约都表达出其特殊的文体。梵二文件中,曾在启示宪章内提到,要了解圣经,必须知道它的文体。不同的文体,给读者不同的情感回应。比如讲演,若讲的是悲剧,期望听众能感动得流泪。若是笑话,希望大家笑,若是恐吓的话,希望所得的回应是害怕,若是讲故事,希望听众有兴趣……。总之,用不同的文体,表达不同的作品。我们发现在圣经中大部份的章节是有助于我们作LectioDivina,所以当念到它们时,是那么顺而容易,天主也藉此与我们交谈。但有些部份则相反,例如肋末纪,是纪录文体,要花很多时间,而且难念。

    (5)前后参照(CrossReference):就是相类似的内容,或思想相同的上下文,重点不同,用它们来前后对照,帮助了解。虽然不是所有的都如此,但我们知道有此情况。例如:耶稣说贫穷的人是有福的。我们马上就联想到圣经其他部份所说的贫穷的意思。这似乎是很难,很复杂,不过这只是提供一些概念,帮助我们在作LectioDivina时会容易些。

    (6)注释(Exegesis):读经与在学校读书是不同的,不能快读,而是慢慢地深入。虽然应以整体来看,但读时仍要分段、分节去细嚼,去看它所包含的是什么?圣经的文体中,很多是用诗歌体裁,写诗的技巧,是用很少的字,表达很多而深的意思,不是在知识上,而是在情感上。所以我们感到诗人的作品,很能激发我们的感情,有时需要给自己多些时间和心思去深入圣经的意义。比如耶稣说:“神贫者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其中神贫、有福、王国,精神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我们答不出这些问题,这句话对我们就没有意义了,只是“字”而已。像在廿年前,星期日在电视上放映弥撒,我问主播,看电视的是那些人?因为天主教徒,他们该在自己的教堂参与弥撒,不是以看电视来代替。他说大部份的人是非基督徒,但他们喜欢在星期日有些宗教的气氛与音乐。有时,某此圣经读起来会令人感到很舒服。这对我们来说,只是很美而已,没有意义。这现象在英国特别显著,英国圣公会,将圣经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很多人不进教堂,但喜欢听圣经,大声地将它朗诵出来,他们不注意内容,而注意那些动人的文字。所以我们读圣经时,了解它的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每个字的意义。

    (7)神学上的综合(TheologicalSynthesis):上面一项是注释分析,现在是把整个情况综合起来。例如圣保禄说,女性不能在圣堂内说话。他的说法为当时的人一点也不惊讶,由整个上下文来看,再加上当时的文化背景,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件。在新约中也可看到当的教会神学背景,女性的地位不高,所以我们不应当为这句话而生气,或感到混乱。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到圣经上下的整体性,字面的意义,更深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一部译文好的圣经,正确地解释圣经的书,帮助我们了解圣经,加宽我们的视野,这样对我们的神修生活助益很多。

    综合以上的结论,如果你每天都用耶肋米亚先知书作LectioDivina,每天一小时,大概需要用六个月的时间。如果你想了解这部书,每天用一小时去研究,六个月下来就是一百八十小时。我们若用它去赚钱,可以赚多少钱?我们想一想,值得吗?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耶肋米亚先知书是部很长的书,大多是用诗歌体裁写成的,而且含有很深的意义,是值得去读它。若利用其他的时间,先阅读一些有关此部书的历史、文化背景、用字等的介绍及讲解,使我们对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及观念,再用它作LectioDivina时,就容易多了。

    耶肋米亚先知是第一位向以色列人预言灾难,所以很不受欢迎。所以对这部书,我们须先对它有所了解,特别是文体,因为作者是用四种不同的文体交织写成的,若不清楚,会相当混乱。这四种文体是:第一种是耶肋米亚自己的话,通常用诗歌体裁。第二种是讲道词,是出自申命纪源流,第三种不是先知自己写的,而是他的秘书巴路克写的,用叙述的文体。最后一种是先知的自白。我们了解这些之后,再看它就不易被误导了。我的意思是说,不论读经的那部书,都请先看些有关这部书的导读,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帮助。

    中世纪的人读经时,很少花很多时间在字面意义上,因为那时没有那么多的材料可参考,他们很快就进入更深一层的意义内。对我们来说,参考资料太多,可能就只停留在第一部份,而进不到第二部份。所以我们必须停止研究,而让圣经真正地接触我们个人的生活,在生活上作反省。就像读到真福八端时,不再问真福的真意是什么,而问自己:“我快乐吗?”耶稣说,神贫的人是快乐的。不快乐就是不够神贫。所以读经时要反视自己的心。圣经上每一句话都可以裁判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看到生活上的缺失,以及我们所希望的和愿意的与真正去做的是不一致的。我们问:谁爱贞洁?大家都爱、但在实行上,谁真正地做到了呢?如问:谁愿意服从?服从是好的,大家都愿意,到了练习时是那么困难。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发现一件事,在读经时,理想与事实(行动)有一段很大的距离,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努力,再努力,结果都一样,不容易做到。这时应尝试另一种方式,承认自己的软弱,有罪,必须带著这样的“我”到耶稣面前,这时我们进入另一层面去读经,天主圣言像探照灯一样,照亮我们内心的黑暗,我们开始祈求耶稣,求祂治癒我们,宽恕我们,驱逐心魔。……这些都是祂曾对许多人做过的,现在求祂也帮助我们。求,不断地祈求,如此从读经进入祈祷,我们若继续祈祷,不断祈求,就会开始深入认识天主,体验到祂的爱,祂的救恩深入我们的生活。在祈祷之初,我们所注意的是自己在求什么,自己需要什么,渐渐地我们注意到天主的慷慨,开始欣赏所经验到的天主的回应,让我们感到快乐。换言之,我们开始了解天主的本性,而忘了自己的需要,我们很高兴地去体会天主的临在,去欣赏那种感觉。这些都是在我们读经时,它奇妙地提醒了我们。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体验到天主的爱,加深我们与爱的关系,激发我们对天主的爱。事情就是这样地发生了。我们进入互爱的层面。事实上,这四种意义与我们的经验很有关系的。
六、传统修道祈祷的四步骤
    首先我先解释这四步骤拉丁字的意思,Lectio是读,而且是读出声音的。Meditatio默想、反复思索,但不是今日的推理,过去的默想是不断地重复念圣经,一遍又一遍,许多其他宗教也采用这种方式,像佛教的佛珠,用短句,不断地重复。主要的目的,将这些含义深入我们的生活中,用在生活中。Oratio祈祷,由默想进入祈祷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最后是Contemplatio默观,静止在天主的圣爱内。这四个步骤与我们读经有很密切的关系。读经是由字面意义逐渐深入而进到更深一层的意义。但我们常常只停留在第一步――字面意义上。圣经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改善生活。我们反省自己的生活,以圣经为药引子而进入祈祷,长期的祈祷自然就转为默观,去体验天主的大爱,沉浸在爱中。这就是整部圣经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作LectioDivina的目的。

    前面我们谈到圣经四义时,在解释的过程中,提到道德读圣经的章节,然后进入默想,将圣经的内容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是吸取与生活有关的章节,帮助我们改善生活,这时由默想进入祈祷。在默想时,我们常发现自己的生活与圣经的期许有一段距离,自己感到无能又无奈,常会生气或消沉,我们若能勇敢地、诚实地面对自己,看到需要改善之处很多。这时我们只转向天主、转向基督祈求帮助,开始祈祷。

    我们常忽略了“救赎”的本意,不论用得救、拯救或救恩都要靠他人的力量才能救自己,靠自己是无法做到的。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使我们的生活“不像样”,因为不像样,才需要帮助,需要改善,需要“救恩”。但要使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像样”,还需要“技巧”。不幸的是很多人缺乏这种技巧,尤其是献身的修道人,因为他们要过的是“被尊敬的生活、洁净的生活、有节制的生活、清白的生活,因此他们从来不懂”得救“的经验是什么?只相信宗教是美好的,所以不能面对也不想面对由天主、天主圣言、良心听到关于自己不完美的事件。我们躲避这些,我们永远不会体验到“得救”。我们不是任何特殊阶级,而是和大家一样依靠天主的救恩、天主的恩赐而得到救赎,所以我们必需面对它们。在“得救”的过程中大家一样,不是靠自己力量,而是天主白白的恩赐。我们能了解天主的恩赐,才能真正地体验救恩的真谛。就像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不敢看医生,怕被查出病来,生病初期容易治疗,但拖得太久,等病重之后,就无法医治。我们的灵魂也是如此,常自认“我很好。”不需要帮助。读经及默想是帮助我们将自己的需要完全的呈现在天主面前,没有什么高度的神秘经验,而是冷静地,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需要,如果不向天主求得救恩,我们就会被自己所毁。我哥哥是位很冷静的人,没有一件事会令他紧张、混乱,他是个百分之百理性的人。有一次我在他家吃饭,他要开车送我去机场。他说了两三次:我们该走了。为我那只是在提醒自己,最后我们终于出发了。他一直保持很冷静,但在半途中,他说:“我肯定我们是赶不上这班飞机了。”但他仍是没有半点著急。奇迹似的我们赶上飞机了。大部份的人不是如此,通常都会很紧张,我们不喜欢紧张,也不喜欢面对那些情况,但在没有办法时会用闭上眼睛,或把头蒙起来,希望它就这样过去。

    从神学的观点来看,圣经是天主救恩计划的一部份,我们读经时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预备自己接受救恩,条件就是将自己所读的运用在生活上。我们因此而开始祈祷,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的祈祷产生效果,我们逐渐了解天主的本性就是要拯救我们。我们也越来越喜欢去经验天主的临在。

    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这四个步骤是同时出现,但仍有先后秩序。如果我们想从默观开始,那是很愚蠢的。但有人就是如此,因为他们看了很多有关默观的书籍,他们觉得不错,就开始进入虔诚的境界,例如睡觉时点著香,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表示一些虔诚的气氛而已,或是新鲜感,这些无法改变我们的生活,实在是没有用。有的人先开始祈祷,作私人或团体的祈祷,他们常感到这些祈祷很分心,令人不舒服。因为不了解这四个步骤的层次,忽略了最重要,最基本的第一层次――LectioDivina读圣经。虽然我们仍然保持念日课、私人祈祷……等,若放弃读圣经,就像一棵植物没有土壤,它仍可以活一段时间,但很快就会枯萎。或者像一只骆驼,若没有水喝,很快牠的驼峰就萎缩。我们的祈祷生活亦然,若不举行LectioDivina,短期内不会怎样,但不能持久。一段时间后,我们内心必定有变化,因为内在所储存的精神食粮已经用罄,这些帮助我们与生活搏斗的动力――信仰的力量削减,因此在自我的认识及与人的关系都出现了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很快就出状况,有的人能维持长一些时间,只是早晚的问题。

    许多修道神修的导师,在辅导时,听了半小时,受辅导者都在说别人的错。这时导师只简单地提醒:“你做了LectioDivina吗?”若说:“有啊!”那么他会再问:“你是如何做法?”经验的事实是:不保持与天主圣言接触,我们的信仰及生活品质就会低落。圣伯尔纳德常用圣若望福音第六章的象征来表达读天主的圣言――吃面包――精神的食粮。面包是养身体,圣言是养灵魂。读圣经是我们基本的精神食粮。再者,食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会消化。我们从牛的反刍作用来看,牛有二个胃,一是暂时的,一是永久的。食物首先进入第一个胃,储藏在那儿,等过些时候再反刍出来,慢慢地细嚼。这种反刍作用我们称之为沉思默想,或反复思索。也就是说:首先我们把天主的圣言储藏在记忆的胃内,一天内不断地取出反复咀嚼。我们若有良好的食物,正常的消化,那我们就会身体健康,气宇不凡。圣经内很多处都提到饮食正常时,令人感到满足。同样,祈祷不是我们在“做”什么?而是像我们获得“饮食”的结果。换言之,祈祷是我们获得了精神食粮――天主的圣言之后的效果。我们的祈祷或生活中出了问题,是由于忘了吃东西。如果我们在物质与精神上都维持有正常的饮食,良好的消化,自然就会像圣咏所说:“我的心灵涌溢出优雅的言词。”也就是说,我们在读经时用心地接受天主的圣言,在心中反复思索,像是道成人身,再经我们口中发出既是天主的话,也是我们的话。天主的圣言是我们祈祷的源头,加强了我们祈祷的力量,因为我们是用天主的话向天主祈祷,以基督的心意、基督的意识向天父祈祷。当它藉圣神的力量完成时,我们的祈祷实在是基督的祈祷,是基督在我们内藉圣神的力量向在天之父祈祷。藉祈祷的过程引领我们进入天主圣三内。即首先接受天主的圣言进入我们内心。使祂成为我们自己的,允许祂在内部改变我们。当其转向为祈祷时,是在表达我们自己,同时也表达很强的行动的动力。它不是在填补时间,或做一些无害的事,必须是个人愿意向对方开放,深入与天主有亲密的来往。

    当我们“吃饱”之后,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就是在“主内休息”,休息并不是没事做,而是最忙碌的时刻。我们作过试验,人的睡眠时刻很重要,此时将体内很多的毒素排出体外。所以这整个系统是我们基督徒生活奥迹的一部份――即先有食物,后有休息。若没有食物,其他一切免谈。而我们就会停留在原处,结果是烦燥、不满……。我要强调的是读经引领我们进入祈祷,真正的祈祷帮助我们在精神生活上突飞猛进,因为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
七、团体的Lectio Divina
    1.礼仪(RitualFramwork):举行团体的LectioDivina时,应有开始礼仪来帮助大家进入情况。礼仪的方式可由大家决定。例如大家聚齐后,静默片刻,或划圣号,念呼求圣神经文,或唱一首歌……等。这礼仪是为帮助大家将其他一切事物放下,而开始现在要做的事。

    2.读圣经:读经的方式有几种,由大家决定用哪一种。

    (1)整段念:首先全部念一遍,然后再分段念,段与段之间停片刻,有人会觉得有帮助。

    (2)分句念:就是按节念,大家轮流,每人念一节,可以顺序念,或谁想念哪句就接下去,节与节之间停片刻。这种念法比较慢,可能只有念一次的时间。

    (3)用不同的译本。有人会觉得分心。

    3.给时间及空间作反省,建立默想的氛围:对所念的内容,作一些回应,简单地提出:这句的意义、解释或他处相类似的句子,但不是讨论。另一种回应是祈祷的果实。这些是团体自己发展出来,得到共识后去实行。

    4.团体的回应:最后留些时间作团体信仰的分享。

    5.结束祈祷。
八、个人的Lectio Divina
    首先再说明一下“默想”(Meditation)的意思。在修道生活传统中的默想,没有主题、没有对象、没有推理、没有想像,只是不停地重复诵念圣经章句或经文,像牛吃草似的反复咀嚼,使天主的圣言深入心坎。像念玫瑰经,早期的玫瑰经没有加耶稣的奥迹。修道人常用圣咏来默想,因为有“口中念圣咏,心中有基督。”之说。LectioDivina的第二步骤的默想是指的这种方式,与今日所谓的默想方式是不同的。

    我们仍从七方面来说明如何作好个人的LectioDivina:

    1.准备工作的重要:我称这准备工作为“缓冲区”(BufferZone),像火车箱彼此衔接之处。我们不能从外面匆匆忙忙地跑进来,一面喘气,一面开始祈祷或读圣经,这样对天主是很不恭敬的。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缓冲一下,收敛一下身心,以免人在里面,而心仍挂在工作上。在祈祷时,有人会睡觉,或感到无聊、分心走意、不安……等,主要原因是“缺乏兴趣”。我们常用:身体太累、不舒服、工作太多太重、太疲倦……为藉口,如果这时有件新奇有趣的事发生,我们的精神都来了,而那些藉口都不见了。此外,我们常认为“我们该做些什么”,很难接受“不做什么”的情况,因为坐在那儿祈祷,似乎“什么也没做”而在浪费时间。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处理事件时,应能抽身而出,站在高处俯视整个情况,才能查出其欠缺之处,而不是像一只无头苍蝇瞎忙碌。所以我们必须在读经与其他工作之间,有些缓冲的时间。如果我们有卅分钟时间可以读经祈祷,我们利用前十分钟来作准备,让自己安静,先听些音乐,看看窗外的景色,为帮助自己消除心中的杂念。若在此时想起什么该做或该处理的事,用小本子记下来,等祈祷完再处理。至于祈祷前帮助自己静心的方法,各人不同,找出最能帮助自己的方式。主要的是使自己放松,祈祷时能专心。

    2.礼仪(RitualOpening):以礼仪开始,表示对它的重视。再加上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更显示出其重要性。尤其是地点,应是专为读经而设的,不与日常生活及工作地点混淆。即使在房间的一角落,每当我们走近那角落,就知道要开始读经祈祷了。这小小的地方,每人按自己的方式稍加布置,如有张小矮桌,上面放置小十字架,蜡烛等,人可以席地而坐,使之充满宁静祈祷的气氛。我们读经时的姿势(Postur)很重要,不论是坐在椅子上或席地而坐,背要直,为能帮助体内血液循环流畅,头脑就会清醒。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培养气氛,进入情况。

    3.口诵经文(ReadTextVocalise):个人作LectioDivina时,要将经文念出声来。今以七项原因来说明其重要性。

    (1)是LectioDivina的特色(MakesLectioDivinaSpecial):它与其他阅读圣经或圣书不同,我们作了之后,才能了解其重要性。

    (2)帮助我们慢下来(ItSlowUsDown):因为“看”可以一目十行,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若慢慢念,收获会很丰富。

    (3)给予深刻印象(Itmakesmoreimpact):读出声音是以眼看、以口读、以耳听三面具备,印象深刻。

    (4)减少分心(Reducesdistraction):分心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若真正愿意并渴望祈祷,自然可以静下心,集中心神。出声诵念帮助我们集中心神,像纱窗纱门挡住蚊蝇进入室内一样。

    (5)吟咏赞颂(HighlightPoetry):圣经内很多是用诗歌体裁写成的,简洁而含意深,多宜于咏唱,以角发人的感情。教父们说,读经可以触动我们爱的能力,先让我们产生思想,由思想推动我们而产生爱的能力。吟唱诗歌直接启发这种能力。

    (6)启发相互的关系(Revealconnections):例如考试时,看不懂某字或某句,只将上下文多念几次就想起来。因为很多的记忆是靠声音,尤其外国语文。

    (7)帮助记忆(AidsMemory):上面说过很多记忆是靠声音,将天主的圣言,藉自己的声音深深地印入脑海。不但可以改变目前的生活,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用得上。让天主的话成为我们的一部份,在生活中表达出来。

    4.回应的祈祷(Prayer-Response):我们祈祷有时容易,有时艰涩,但大部份时候需要帮助。用圣经内天主的圣言来与天主交谈就容易多了。例如路十八9-14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我们只效法那税吏,低头捶胸说:“天主,可怜我这罪人吧!”尤其是圣咏,都是很好的祈祷文。例如:“我要默想你的法度,也要沉思你的道路。”咏一一九15,“我选定了真理的途径,我矢志服从你的令谕。”咏一一九30……这些小小的祷文,都是向天主的祈祷,我们可以从中选取所需。我们一边念,一边注意天主愿意启示给我们什么,再从中获取力量。所以由读经进入祈祷,祈祷帮助我们了解所读的,这是相扶相助。我们不要读得太快,给时间让这些经文、祈祷及所获得的思想深入心坎内而扎根。

    5.反复思索(Recapitulation)每念一段经文,就不断地重复多次,慢慢读。读经不是竞赛,看谁读得快,读得多,而是慢慢地深入。圣经上任何一句话,都具有天主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的一生。我们只要随著圣神的推动而继续,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同一的奥迹,体验并深入。所以我们所谈的不是什么新而特殊的资料,只是从不同的层面看,而获得新的或更深入的发现。例如与一位认识多年的友人,第一次一同赶火车,这时你们彼此会看到一些状况是你们所不熟悉的,这时你们彼此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同样,在不同的情况及背景下读经,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

    6.收集(Encapsulate):将所获得的资料,收集在记忆库中,有的需要重新组合后再收藏。我们知道做LectioDivina时把天主所赐的特殊灵感,收藏在记忆库中备用。也可以用卡片将资料记录下来备用。这些都可以随时取出诵念。或帮助他人。

    7.结束礼仪(RitualClosing):与开始礼仪一样,简单而隆重。结束祷文可以自编,但应包含:向天主呼求,祈求的内容(可采用本日所获)及结语。
结语
    我们谈了有关LectioDivina的特质及举行的方式。不论是个人或团体一起练习,对我们都是有很大的助益,但也有限制。在团体中我们要注意大家的情况及需要,这样就限制了个人的需要与自由发展。团体的互动可以激发个人的灵感,个人练习时就缺乏这种外力的鼓励与互动。
附录
    划到深处――在心灵的深处找到平安

    byFr.M.BasilPennington,ocso

    一、平安之途

    我们怎样寻到平安呢?我们如何将内心所拥有的平安与人分享呢?

    我们的主耶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在祂受难前夕,聚集了祂最亲密的朋友,举行最后晚餐,那时祂和他们倾心细谈分享祂内心最深的爱。祂告诉他们――和我们,我们要尽快把握住祂的话,作为生活的准则:“爱我的人,必遵守我的话。”“正义的人,靠信德而生活。”“爱我的人,必遵守我的话,我父和我要住在他内……我的话,并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来者的话。那护慰者圣神是父因我的名所派遣的,祂必要教训你们一切,也要使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我将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给你们的,不像世界所赐的一样。”圣父、圣子及圣神已经降临,而且居住在我们心内,并带给我们祂的平安,就是爱我们、关心我们和全世界的全能和极仁慈的天主的平安。

    深入内心平安的方法,就是面对内在的真实。我们的祈祷常是用理智推动,再以言语、思想、想像及形象表达出来。无怪我们的祈祷常令人疲倦而没有清鲜复苏的感觉。耶稣说:“凡劳苦和负重担的,我要使他们安息。”祈祷应是帮助人清鲜复苏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聆听,以爱心并在爱内聆听。

    二、圣经――聆听

    圣经最能帮助我们听到天主的声音。

    圣经是我们所拥有物中最珍贵的,它和放在书架上的书不一样,是家庭或办公室中最受尊敬的书,是象征天主的临在。

    每天用五分钟时间,从这启示的圣言中,聆听天主要对我们说的话。首先,真正地意识到天主的临在,很恭敬地拿起圣经,亲吻它,并祈求圣神的帮助,使它成为活的圣言。若有任何感动,停留在那儿,使它深入直到五分钟结束。怀著感恩之心,并将其中的一句话或一个意念保留在心中,度过这一天。

    三、更深入的聆听

    最后晚餐时,耶稣告诉门徒们――所有的人:“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而是‘朋友’,因为凡由父听来的一切,我都显示给你们了――我心中的一切秘密。”天主和我们已经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我们的心渴望这友谊,正如罪人变成圣人时大声呼喊:“主,我们的心是祢所造的,只有在祢内才能得到安息。”无论上主的话多么神奇,只是听,已不能满足我们了,我们所渴望的是更深入地与主结合的经验,就像真正的友谊是超越言语和互相合作,天主常用夫妇的关系作比喻,就是互相交付。我们需要时间祈祷,不只是用我们的耳朵、眼睛和意志,还要用整个的心灵去倾听天主的声音。

    这种祈祷有时称为默观或心灵的祈祷,一种临在的祈祷。传统留给我们一种简易的方法进入这种祈祷,它称之为进入内心的祈祷。

    四、进入内心的祈祷

    进入内心的祈祷,其方法很简单,任何人只要愿意与主结合、体验祂的爱和临在,都可以用它。它是一种由渴望而进入临在的祈祷。

    首先,让自己静下来,采用任何姿势都可以,只要适合自己,但大部份的人是习惯坐著,背要直而有依靠。慢慢地闭上眼睛,因为视觉消耗精力。

    当我们坐定之后,将注意力转向临在我们内心的天主,我们相信,祂说过祂在那儿。在爱内将自己交付给祂,这廿分钟内,我是属于祂的,祂愿意做什么都可以。这种祈祷是一种单纯的恩赐、一种爱的赐与。

    我们用简单又能表达是在爱内为天主而存在的一句爱的言语、祈祷的话,只要对我们有意义,又对天主是最好的称呼,像:主、耶稣、父所爱的……可以帮助我们专注地与所爱的主,静静地结合一起。它不是有力的宣言,或不断重复的短诵,而是爱的叹息、呓语及存在。

    祈祷时,若分心走意,只简单地在爱中将自己引回天主那儿。因为周遭太混乱,所以我们有时必须常用它。无论如何,每次用时,都是将我们引回天主前,这是在爱内最完美的自我奉献的礼物,实在不必用太多的言语。简单地说,这廿分钟,不按自己的意思,只做祂喜欢我们做的事,完全的奉献,只注意“祂”。祈祷之后,我们会看到不同,也能意识到圣神的果实:爱、平安、喜乐、仁慈……在我们生命中滋长。

    廿分钟结束时,因为我们曾经深入内心,虽然有时不那么感觉到,我们仍不要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而是很温和地结束。我的建议是用一遍天主经,缓慢地诵念默祷,让天主教导我们每一句的意义,帮助我们由寂静的默观转向活跃忙碌的生活中。

    这是祈祷的经验,只有在经验中才能了解它。我们常鼓励人们学习这种祈祷,并订定下每天两次,每次廿分钟,连续做卅天。然后请一位亲近的朋友,或比较客观而懂得察看的人,看看我们在生活中有什么成果。如果我们原先的祈祷方式更有帮助,再回到原先的方式。如果这种简单而专注于爱的祈祷对我们有帮助最好继续。最重要的是我们应持之以恒,如祂所愿,祂成为我们的爱、生命、平安及喜乐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