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笃会修女
LectioDivina
By
Rev.Fr.MichaelCaseyocso
MichaelCasey讲述
本笃会修女
目录
译者的话
导言
一、LectioDivina与一般读经或看圣书的不同
二、神学观点
三、为什么天主似是静默?(WhyGodSeemsSilent?)
四、内心的杂音(InnerNoise)
五、圣经的四种意义(FourSenses)
六、传统修道祈祷的四步骤
七、团体的LectioDivina
八、个人的LectioDivina
结语
附录—划到深处—在心灵的深处找到平安
我们很感谢熙笃会士麦可神父(Fr.MichaelCasey,ocso)特地由澳洲来台湾,为我们举办LectioDivina讲习会,并允许我们将他所讲的译为中文印出。
LectioDivina是我们本笃会在修道生活中最具特色的祈祷方式之一。十几世纪来,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多人走向纯全。身为本笃会士的我们,能有机会请到专家为我们讲解LectioDivina的重要性、练习方式及注意事项,是天主的恩赐。我们感谢赞美主。
在此特别感谢并怀念我们的梁伯纳修女,在讲习会中,她抱病为我们作翻译,这是她在最后的修道生活,遗留给我们一项珍贵的礼物。
现在我们将这三天半讲习会的内容,以中文印成小书,赠送有心人士。希望藉此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喜爱读经,深入祈祷,改变生活,影响周遭的人。像芥菜种子,以微薄的力量,靠天主的恩宠,而有惊人的效果,使我们的社会走向光明。
多年前,我在一座熙笃会修女院,给一个讲习会。不幸在开始演讲之前,我从楼上跌下来。当然那天的演讲无法举行。那天正好是十二月八日,始胎无原罪圣母节,医生是位热心教友,已去参加感恩祭,我们等了一个半小时他才来。医生一到,首先用手碰触我的全身上下,看是否有严重的撞伤。实际上,那我只撞了头部,非常不舒服。
阅读圣经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不会也不可能提供给你们什么新的方法或技巧,尤其是十几世纪以来的传统,我无法再加添些什么新颖的。只是像上述的那位医生,试着去碰触你们整个人。重要的是当你们被碰到痛处时,要叫出来。虽然我所能给你们的,大部份你们都已知道。你们之中,很多位已经实行了多年,不过仍会有些被遗忘的。也就是说即使练习多年、或具有高深神修者,仍会有新的反应,所以我们才要继续做它。
实在的,我所讲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的反应。因为它碰到了你的下意识,使它浮现出来。现在我要用各种思想和观念将你们包围起来,这些不一定对你们都有用,所以你们不要把我所讲的全部吞下,应有所选择。我期望在未来的几天中,你们要像被医生所碰触,而觉察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问题,而给予反应。
我们所谈的不是理论,而是实际的练习。大家所需要的只有一件事――天主的恩宠,有了恩宠才能往前走。就像有人想到荷兰的阿姆斯特特丹买钻石。我可以提供所有的资料,若此人不会去机场搭机,则一切都白费。所以,第一步是如何赴机场搭机,第二步才是如何运用你的智慧了。
大部份人都鼓励别人阅读圣经,将圣经放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读。有时很有帮助,有时有些帮助。读圣经与看电脑说明书不同,电脑说明书很容易看,圣经则不然,尤其旧约中列王纪和肋末纪,看起来很吃力,它到底要对我们说什么?所以阅读圣经需要些训练,学习如何阅读它。现在我从七个方面来说明LectioDivina与一般读经或看圣书的不同。
1.预知的(Unpredictable):读经就像在探险,你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最糟的是你在读经时想控制它。在世界各地的旅馆及汽车旅馆都有基甸圣经(gideonBible),是基督教的圣经版本之一。在这部圣经的最后,有这些问题:当你读了这些章节之后,感到难过吗?当你读了这些章节之后,感到头痛吗?同意吗?好像在吃药片。我们若自己诊断自己的问题,就失去接受天主要赐给的让人惊讶的能力,也失去分辨的能力,变成被动的,完全依靠圣经,而我们在圣经内所寻找的又只是安慰,这样很容易破坏了读经的原意。圣经所包含的不只是安慰,也包含挑战、判断及宽恕。天主要拯救我们,不是只给安慰,也指出我们的罪过,天主的神圣判断奥迹就是为救我们。如果我们试着去限制天主的圣言,就听不到天主要告诉我们的真话。
当我们想买一本书时,先看作者是谁,封面的设计,封底的简介,若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不买。阅读圣经不是这样,要给自己机会去接受那突如其来的惊讶。用圣经作LectioDivina时,我们不知道天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给我们什么指示,所以我们会感到不安。除非我们真正感到不安,我们是没有准备好听天主的话。LectioDivina的开端祷文,我们常用小撒慕尔的祈祷:“请上主发言,祢的仆人在此静听。”(撒上三10)很像圣母玛利亚的祈祷:“看!上主的婢女,愿照祢的的话成就于我吧!”(路一38)仆人应听从主人的话,按主人的指示做事,所以主人一下命令,仆人就开始行动。我们是天主的仆人,一听到祂的声音,立即行动,并且放弃自己的意愿,按天主的指示行动,做祂所命令的一切。圣保禄使徒,在致罗马人书中用了二次“服从信德”,像是书信中开始与结束的二支大柱子。我们也是以信德的精神来做LectioDivina,这种信心是无条件的服从。先倾听,然后随著行动。圣本笃在他会规开始的第一个字就是“听”,犹太人的每日诵念的经文的第一句话是:“听,以色列人!”所以做LectioDivina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听”的精神,不是求学问或控制整个情况,而是要准备接受令人惊讶的指示,放弃自己对圣言的看法,由祂来引导,走回祂要我们走的方向。记住,不要选择圣经章节。
很多人喜欢选自己喜爱的圣经章节,所以他的圣经只有二十页,每次都重复同样的经文,而且都是令人安慰的话,像:“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圣经上有很多话,从来不被人接受,没有人引用它,或是将它写出来。像“在天主前却是可憎的。”这是耶稣说的话,在路十六15b,我也不喜欢这句话,但它确实是耶稣所说的。在读经时我们会遇到不喜欢的句子,或具挑战性,或是指出我们的弱点,我们就会跳过去,或换一页。有时会这样想,耶稣这样判罪是什么意思?或好像在判罪,但这些又是人们所景仰的。危险的是我们听不到天主真正要对我们说的话,我们只听我们想听的,或是我们同意的。像在讲退省时,道理之后,有人会来告诉你那道理有多好。实际上,这人所听到的又是原意的贡献很?他只是听到了能肯定他的观点那部份而已。如果修道院内分裂为二派――右派和左派;前进的和保守的。若你讲道时保持中间路线,你会发现双方所听到的是多么不同,都是只听到他们所要听的。我们大家都是一样,不喜欢听的就让它过去。这是世界性的弱点,也是造成失败的原因。所以读经时,我们要真正地倾心静听,以一位上主的仆人的精神去倾听主人的吩咐。有时我们用“收音机”来比喻LectioDivina,而不是“录音机”,因为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时,我们不知道它将播什么,可能会听到些新的讯息。“录音机”则事先由我们选好带子放进去,所以我们知道其内容。重要的是让自己接受新的并在意料之外的讯息。
一九七二年,我在英国读书时,正逢他们大选,那时是劳工党执政,保守党竞选的花招是制作了一幅很大的海报,上面印了所有劳工党政要的相片,上面只写:“昨天的人、昨天的人。”他们成功了。因为劳工党已是“过去”,新的时代应由新的政党领导。这个理由也适用于我们的修道生活上,我们常常抓住过去不放。我们可以如数家宝似的将进入初学院至今所经历的一切:热心、守规、喜乐、挫折、委屈……告诉你们。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过去,与过去打战,而忽略了现在与未来。有的修道人,本身很好,只是在他的生活中只有一卷录音带,走到那里带到那里,不断地重复播放,使脑子里充满的就是这些事。所以不论是出外渡假、视察、退省等,谈的都是它。结果会问:“为什么我听了道理之后,都得不到我要的答案?”事实上,我们应改听“收音机”,以获取一些新的讯息。因此,重要的是在读经时,不要自己选经文,像圣保禄的书信,他在开始时,总是用很多动听话、赞美的话来安慰人,然后才提出他写信的重点,如果我们只选好听的及赞美、安慰人的话来读,就永远听不到保禄的重点。所以我们应随时准备好接受天主那不可预测的指示。
2.定时而长期的练习(Long-termPractice-Regularity):你们说,水和石头,那一个比较强?有一块大石头,天天都有水滴在上面,经过千万年后,那石头上就有了个洞。水在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么柔弱,实际上却是很坚韧的。LectioDivina也是如此,经过定时而长期的练习,会使坚硬的心软化。LectioDivina不是拿起来试一试,就能立即见效,更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现今世界的趋势,讲究“快速”,节省时间,马上见效。像速食品:即溶咖啡、牛奶及速食面……等,用开水一冲即可食用。由于讲究“快速”,我们澳洲在教育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学生接受教育时,先问有什么效果?而且要看得见的效果,就是看得到利益,否则不肯学习。像学习外国语言,由于文法及用词上的差异,初学时一定困难很多,他们若看不到目的,就不肯学。可是基础是打在地底下,常是看不见。现今的初学们在初学院内也很缺乏耐心,迫不及待地希望有神奇般的改变――一夜之间就能成圣。实际上我们大家都一样,希望我们的神修生活有快速的进展。不论做什么,做了六个月就觉得很久了,更谈不上六年。
最近我与一个人谈话,他就是只有一卷录音带的人,我跟他说,“你可不可以在二年之内不听它?改变一下你的生活,试想新的方式。”他只做了二个小时。LectioDivina是需要长期练习,最重要的还要定时,即使在新鲜感过去之后,仍持续定时,坚持到底,而不去注意效果,不要每天问自己,有进步吗?我有一位朋友,体积很大,他一直都在节食减肥。最近遇见一位医生,他抱很大希望。医生给了他一个饮食表及规则。首先,在二年之内不量体重,其次在头六个月于晚餐与早餐之间不许进食。第二个六个月是晚餐至早餐至午餐,这中间不许进食。最后是除了正餐外都不许进食。实际上这是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正餐外不进零食。最后的六个月,再看看餐桌上食物是些什么?真正的改变是靠教育法的改变,以及定时、恒心、忠实地实行,而不是靠磅秤。除了婴孩才有惊人的成长,其他的则都有进展,却很慢。
所以LectioDivina与一般的读经不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而没有很显著的进展与改变。所以不能要求像戏剧性的的改变。重要的是要记住,将我们自己整个的未来生活顺服在天主的圣言。也有人以用餐来比喻LectioDivina,每天定时、定量、有营养而没有零食。
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当我们练习LectioDivina时,某句话打动了我们的心,虽然有时只是好么一点点,但我们把它带到生活中,正好有人找我们谈话,谈此问题,这时灵光一闪,想起那句话,送给他,这句话对他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天主圣言的力量藉著我传达给另一人。如果我今天没做LectioDivina,就无法帮助他。这就是说,我们不必与天主订任何契约,凡是读经越多的人,自己神修越深,越能帮助别人。
3.是天主召唤的媒介(MediatgesGod'scall):上述的是有关天主圣言的重要性,它是天主对我们召唤的媒介,召唤我们成为祂的门徒,跟随祂。这种召唤不只是一种知识,而也是配合我们当时的心态。LectioDivina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与天主的召唤相遇,这种召唤使我们与天主成为朋友,手牵手向前走。我们若每天都倾听天主的召唤,我们的信德就会越来越深入,同时也给予成长的空间。我们都记得当我们成为教友,或入会修道之初,都经验到自己的蒙召过程很神秘,也很虚空,经过时间的洗炼,才使圣召的意义明显、深入并具有力量。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初期的感觉上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我们的圣召应与我们在生活上的改变一起成长。
我们都知道,教友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良好的教友家庭中,信仰坚定,又在教会学校读书,他们的未来是充满了希望。可是一旦成长后,离开家庭,出外工作,升学或入伍,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在他们新的生活环境中,出现了一些状况,他们的信仰遇到冲击与考验时开始动摇,不再进堂,越来越远离教会,为什么?因为在他们十五、六岁前,都是生活在很固定的信仰模式中,使信仰生活停留在原处,而日常生活却不断地改变,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有时也想从头再开始,但已经很困难。最近我参加一个葬礼,礼节后,有人前来向我致谢,并问我,用英文举行弥撒有多久了?我知道他有多久没有参加弥撒了,这廿五年对他是一个空白。很多人的信仰到某一程度就中断了。
我们修道人也是如此,在初学时期非常热心,虽然有时对早期的严格规矩觉得厌烦,倘若一旦将这些严格要求取消,随之而有的许多热心虔敬也跟著消失了,开始去试各种不同而多变化的生活。此时,只靠初浅的神修来支援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神修与多变化的生活不相称,结果是神修与生活分道扬镳,当然他们就离开了神修生活。
这就是造成现今生活上的矛盾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尽量使我们的信仰生活、神修生活及日常生活一起变化。例如骑马,若想稳坐在马背上,就需随著马的跑动而动,否则你就会被摔下来。在海上冲浪也是一样,在浪板上随著浪的波动而动,才能稳立在浪板上。再看美国加州,地震很多,如何建造防震的房屋?绝不是用很多的水泥钢筋,而要设计使房子能随著地震而摆动,当地震停止时,房子也不动了,这样才能保得安全。我们的神修生活也是如此,若不能与日常生活并进,就会出问题。
在梵二大公会议中,有一位非常保守的枢机主教,是位反对大公会议最强烈的枢机主教,他的座右铭是:“常常一样”,不要改变。过去教会中许多异端邪说,都是由于“不要改变”而形成了,他们非常的保守,不是反对所有的大公会议,只是目前的“这一次”会议。像三位一体的异端就是这样的产生的。教会中很多事被瘫痪,就是受这些过份保守派的人士所造成的。所以我们面对的是如何使信仰生活与日常生活共进退,否则它们就会分家。就像出外旅行,同样是旅行,但由于情况的差异,所采用的方式应有不同。所以不论做什么相同的事,都要注意到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学习应变。因为LectioDivina是天主召唤的媒介,所以我们的内心要与LectioDivina配合,保持共进退。像飞机要降落时,驾驶员很自然地往窗外探头看,实际上,飞机的一切操纵都是电脑化,驾驶座前各式各样的电钮和标志,保持飞机在正确的航线上,飞行员大可不必往外看。同样的LectioDivina是告诉我们如何保持正确的方向来回应天主的召唤。生命的路不是一条直线,常出现弯道,我们不能坚持只走直线,一定会出差错,最重要的是要按指示而行。
4.应用在每日的生活中(AppliedtoDailyLife)不只是一种知识,在生活上有更广的意义。当我们读圣经时,我们准备好愿意接受改变。有次在我们会院中接见一对夫妇,我一见到他们,就觉得不寻常,因为他们满面发光,我感到奇怪,就问他们原因,他们告诉我们他们的故事:他们习惯每晚睡前都读圣经并作祈祷,有一天他们读到若望福音,耶稣在十字架上将自己的母亲交付给爱徒。他们祈祷片刻之后,太太向先生说:“我想我们将你的母亲由安老院接回来。”先生回答说:“我正在想同样的事。”于是他们就把老母亲接回家中,这位老人家是非常难侍候,不知感恩,而且要求很多,特别对她的媳妇很苛刻。但这一对夫妇从没怨言,也没有后悔他们的决定,整整地侍候这位老母亲十六年,在这期间他们夫妇从来没有一同出门,每次外出都必留一位在家照顾母亲。这是他们母亲过世后第一次一同外出,就到修道院感谢天主这十六年来所赐给他们丰富的恩宠。这是他们在读经时听到天主的召唤,他们用行动付诸实行。为我来说,这十六年像生活在地狱中,而他们却接受的那么好,才会满面发光。我常讲这个故事,因为我深受它的影响。他们实在是很平凡的人,很单纯,在读经时受到感动,将天主的话听进去了。并不是说每人都应把母亲由安老院接回家,而要看每人的召唤是什么,听到了而实行,靠著天主恩宠的助佑与力量度过这十六年。
他们的行为很接近基督信仰的核心――爱,爱仇人。这是圣经引导我们的方式,不要求我们作很多英雄式的牺牲,只是潜移默化的改变。最初可能有些要求,主要目的是要我们变得更美善。一定有效。
忠实于天主的召唤,读圣经是最好的媒介。十二世纪的熙笃会士常说,神修生活的终极,是使我们变得更美善,而这美善是来自天主基督,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中。
5.全心投入,没有企图(Gratuitous-Purposlessness):我们每天练习LectioDivina,不是要求达到什么目的,或是为获得某种效果。我们练习它,也不是为了预备讲道或教神学。单纯的只是向天主开放,全心投入的祈祷。
有一次,我在演讲时,发现有人在织毛衣,当她听到有趣时,就停下来,然后再继续。虽然她说这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举动,不会影响她的听讲。实际上却影响了我,使我很分心。有人问道明会的会士,在祈祷时可否抽烟?他的回答是:“不可以。”但以同样的问题问耶稣会的会士时,他的回答也是“不可以”,不过他加上一句:“抽烟时,可以祈祷。”同样的道理,祈祷时不可以散步,但散步时可以祈祷。祈祷时应全心投入,LectioDivina是一种祈祷,同样要全心投入。
6.体能活动(BodilyExerciseExperience):我们常因过份强调神修及内在化,而忽略了身体――物质的层面。LectioDivina是一种整体的活动,因此在举行它时,要注意到:场所、坐的姿势、礼仪等,这都是很重要的,不可以马虎随便。还要大声念出来,这点以后还会给予讲解。
7.运用记忆(Remember):LectioDivina的活动,应是连续性的,每天都要记住所读的经文。不只是为那时刻,而是为了能运用在整天的生活中,圣化生活,使之更深入、更有力,继续不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由以上七点,可以看出LectioDivina与普通的读经、看圣书的不同。下面将给予一些详细的解说和一些实际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先要对LectioDivina有正确的观念。
每每提到“神学”,就会让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我们是喜欢实际的人,但实际行动都应有正确的理论作依据,若理论不正确,在实行时,必定会走入歧途。
现在我们要提一下LectioDivina的神学观点。虽然读圣经不必应用整套的神学,但有些观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最近,我注意到在基督教的信仰团体中有一种世界性的运动,我相信在东方古老的宗教中也会有这种运动。就是所谓的“基要主义”运动――FundamentalismMovement,强调圣经的价值,要求信徒慷慨地按圣经改变我们的生活。他们只重视圣经字面上的意义,而拒绝面对圣经文字内在更深的含义,而且只重视圣经内某些特殊的章节,以此制造出他们的宇宙论。例如回教的基要主义,特别在伊朗,它影响这些回教徒,使他们成为“宗教狂”,过分热衷于宗教,而忽略了人性(人道)。我们也在许多基督信仰的团体中发现这种现象。他们很有钱,很热心于传教工作,印制许多圣经及解释圣经寓言的精美小册,免费赠送。似乎把圣经与教会分家。
这种趋势,好像世界各地都有,使得很多人变得很不安。由于科技的发达及不断地改变,这种不安使人想寻找某些坚强不变可依靠的事物作保证,圣经因而神奇化了。记得有一次,在某座小修道院的团体内,发现他们也受了这种趋势的影响。在午餐时,大家念完饭前祷坐下,开动前有人建议听一段天主圣言,接着很长的一段静默,我想那是给说先知性话的时间,我正想说句先知话――饭菜快冷了。此时有人拿出圣经开始念圣若望福音第八章,接下去第九章直到他认为找到满意的句子才停止,这时饭菜早已经冷了。
他们是在圣经内寻找具有魔力的话,若是真正在寻找,那么圣经的第一句话就该采用。事实上,他们所寻找的是自己认为有安慰的话。因此他们认为圣经具有魔力,只有圣经是唯一重要的。这种情况很危险,因为一方面太主观,另一方面是由自己来控制。我们读圣经最重要是要由整体来看圣经,注意整体的内容。现在将它分为七项:
1.救恩性(PartofSalvation):我们所强调的是:解释圣经要根据天主的“救恩”计划。圣经是救恩计划的一部份,不是全部。不论我们阅读那一部份的圣经,从创世之初到世界的终结,都要在救恩计划的光照下去读。换言之,我们按照整个救恩的行动来讲解圣经的真理。我们越经验到救恩,越能了解圣经。想了解圣经,先要保持心灵的洁净。
当你知道越多的救恩奥迹,你越不容易犯错。举例来说,你要去机场接人,他是你所认识的,只要看到影子就会认出来。如果有二十五年没见面,就不同了。你必须很注意并仔细辨认,以免错过,而且事先还要收集些资料来帮助你辨认。同样,我们对天主的整个救恩计划越熟悉,圣经对我们说的话越能听进去。另一点,圣经的章节,只是整部圣经的一部份而已,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懂,我们必须很谦逊地,慢慢地研读圣经。准备好受教的心,了解自己有限的能力,以忍耐、尊敬的心去听圣对我们说的话是很重要,只有在虚心领教时才听得到,若以攻击的方式,什么也听不到。
很不幸,最近几百年来,圣经成为神学的武器,凡神学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圣经来回答。圣经主要的目的,是告诉我们天主的启示,不多不少。就是把天主真实的面目显示给我们,祂的美善、仁慈、愿意宽恕人的罪、克服困难的力量、忠实于祂所应许的,圣经内每一页、每一字都告诉我们这些。正如圣本笃会规中说的:“圣经中那一页,那一句,不是人生中不能错的准则。”(圣本笃会院第七十三章)所以,我们不能把天主的整个救恩计划和圣经分开。就如我们读一本有关我们所认识的人的书时,我们会充满兴趣地去读它,同时想这位作者所认识的他,会和我一样吗?有时是的,有时则不然。看圣经也是如此,我们已经知道的一些事物,像洗礼奥迹,把我们与圣言的关系相连起来。洗礼是入门圣事之一,是基督徒与圣言结合,圣经是我们与圣言的连系,我们也从中学习一切。圣亚大纳削说:“圣经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内在灵魂的动态,我们从天主赐给的恩典上学习一切。”可惜的是在早期教会中,青年受洗后是不许接近圣经。例如你收到一份礼物――电子玩具,你不知道怎么使用?所以要先看说明书。这一份送给你的礼物,是属于你的,你读了说明书,才能了解它的用途有多大。阅读圣经亦是如此,帮助我们了解天主恩赐的尺度。如果你知道天主的恩赐,像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所说的,祂来是让我们知道,我们所获得的恩赐是什么?部份的恩赐就启示在圣经内。
2.言与字(Wordandword):这里我不作充分的讲解,只提出几项重点。文字是指写在书上的,言是指降生成人的圣言。这点也是我们的宗教与犹太人或以色列人的宗教不同之处。圣经上的文字是引领我们走向天主圣子,我们由所认识的天主子将天主的特性启示给我们。著名的圣经诠释者圣Jerome说:不认识圣经,就不认识基督。读经的目的是要我们更能完全的体验到天主救恩的计划,也特别帮助我们更深入、更完整地与基督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像一位门徒,渴望被引导,而展开心胸,开放自己,以服从的态度来读经,以圣经为我们行为的指南。圣经内每一页都充满了天主的智慧、德行和力量,我们越意识到这点,越具有这种思想,读经越帮助我们成长并走向满全,就是与基督相遇,在祂前与祂建立更深的友谊。
3.教会性(EcclesialCharacter):圣经不是由人来写而给另外的人读的,它是具有教会性的,圣经与教会是一致的,不是相反教会,是属于教会,并用它来解释教会。我们在宗徒大事录内可以看到,圣经是使徒们教导的资料。教会是由信徒所组成的,所以我们是在教会的中心,不是在教会外,我们也是在教会内接受这部圣经。教会提供给我们圣经的内容,并教导我们如何去读它,帮助我们深入至圣经的核心。也就是说,这些内容和解释的资料是经过筛选的,像水经过滤之后,洁净无比。圣经不能以个人的看法来解释,或大多数人同意的解释。我们解释圣经时,很难不把自己的意思渗入。如果圣经真是天主的圣言,就要求我们对它尊敬,我们就不可以轻易地把自己的意思放入,假造它的意思,改变它的方向。按自己的意思讲解,会造成混乱,最好的方法是由教会当局来解释。
4.启示的脆弱性(FragilityRevelation):由上点延续下来的,就是天主启示的脆弱性。天主的启示不是很强烈,也不是强硬,而是很脆弱的,像很细致的瓷器,极容易被碰碎。当圣言降生成人时,教父们比喻说:“圣言缩小了。”意思是说耶稣的来临,没有轰轰烈烈的以强大形象出现,或特殊的神奇的方式出现。若是那样,祂的一切就很明显清楚。事实上,祂却以极简单普通的方式成为婴孩进入世界,成长、说自己家乡的话、常被误会。祂是一位极平凡的人,同样受到人性的限制。当祂说出自己对天主的经验时,也不是很吸引人,相信祂的人很少。即使在祂的生命末刻,祂的门徒也都跑了。这处处表示出天主的启示是那么微弱,不被人所注意,像只蚊虫,吱一声飞过去,没有人去注意它。旧约中的先知厄里亚在山洞中听到天主的声音是在微风中。(列上十九9-12)所以天主的来临像一阵微风,拂面而过,不知来自何方,更不知吹向何处,你是无法捕捉,也不知祂的形象,这就是今日天主启示的记号,很容易被控制。除非我们非常敬重天主,否则我们不会了解其真实的内容。耶稣宣讲天主的圣言,像播种子,落在落旁,被飞鸟所食;落在石头上,被太阳晒干死了;落在荆棘中,被窒息而死。只有落在善良人的心田,才能发芽成长。
我们读经的困难,是常常心不在焉,不易领受,就像在车站或机场打电话,周围的吵杂声,使你听不见对方的声音。如果我们愿意从读经获益,我们需要有真正的渴望听取、改变及爱基督的心,帮助自己清除内心的杂音,才能听到天主的声音。
5.心理的准备(MentalPreparation):当我们读经时,应有一些心理上的准备,很多人不喜欢听这话。目前很多人读经时很受基要主义运动所影响,只重视圣经文字上的意思。圣经要表达的重点是“降生成人的奥迹”,圣言降生成人,有其时间与地点,既不会是台湾,也不会是澳洲。我们的出现,也受时间和地区的限制。我们既与圣言之间有时间与地区的不同,因此在交往上必然有困难,再加上语言的不同。故而我们之间必须有座桥梁来帮助沟通,而且是座相当复杂的桥梁,藉著不同的管道同时进行,才有帮助。
耶稣是生活在另一世纪的人,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例如那时代认为地球是平的。这么多的不同,对我们却认为理所当然,不会去意识它的重要性。讲解圣经当代的文化背景,使我们能了解如此写法或说法的真正意义。例如一位传教士,到奈及利亚传教,当他讲浪子回头比喻时,当地人会认为那年青人能和猪在一起真是幸运,为什么他要放弃这机会而跑回家呢?原来奈及利亚人很爱猪,爱猪胜过一切。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他们没有了解比喻的真正意义。
我们中间这种情况很多,所以需要桥梁的帮助,不能期望天主圣神来处理一切。圣女小德兰说,如果她是一位神父,她要学会希伯来及希腊文来看圣经,为能了解天主真正对我们说了什么。现在的我们比她幸运,有很多的管道帮助我们:用本地语言翻译圣经,讲解不同的文化,及圣经写成的经过和圣经的文体等。所以我们读经时,不应再有那些愚蠢的看法。我们重视LectioDivina,我们也严肃地去练习它。
6.圣神的工作(SpiritisActiveinReading):我们读经时,圣神开始工作。我们都知道默感的理论,是教会道理之一,就是圣经是由圣神默感作者而写出的作品。这几年来,开始重视另一面的说法,就是我们读经时,圣神继续在工作,我们只要重视自己心灵的准备,不必靠自己的努力,因为圣神的力量可以领我们走向真理。所以读经时,不只是发现这点,同时圣神也引导我们走向不知的未来。
很多人在读经时,发现自己找到神修途径,因而归化。例如古时的圣安当,读经时,不但听到天主的召唤,也靠圣神的力量舍弃一切而修道。圣思定主教也是如此,他说,圣经上每句话都是为某特殊的人写的,所以读经时,记住去找出你自己的名字。实在如此,在教会历史上,很多人是由读经而获得力量而做很多事。因而读经不只是获得知识,也是给我们一种新的力量,由上而来的力量。我们领洗时,天主将祂的整个奥迹赋予我们,包藏在我们内,读经时,圣神帮助我们将这隐藏的奥迹,一点一点地解开显示出来,并且产生很大的力量,帮助我们行动而有所改变。因此也可说:读经是件圣事。先不谈读的内容,只说这种行动本身就很有意义。
圣本笃说:圣经上每一句、每一页都是天主启示的话。圣经内每一个字都包含有天主的圣言,所以圣经上没有一个字不具有天主的力量来帮助我们。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来读经,重要的是在读经时要呼求圣神的帮助,因为这是圣神的工作之一。
7.不同层次(LevelsofPenetration):我们不能期望在第一次读经时,就能洞悉一切。教父们常说:圣经是很深奥的。圣经是为大人物,也为小人物。不论是大圣人或大罪人;小圣人或小罪人,圣经对我们都有某种意义,都可以治癒每个人。所以我们与圣经的关系,实在是一辈子的关系。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每次读经,每次有新的体验,而都发现“这句”或“这段”我从没看过。换言之,我们意识到圣经内的话是和我们的经验或感受有很大的关连。每天我们都有不同的经验或感受,所以在读经时,所经验到天主的圣言也不同;也就是说,天主圣言碰触我们的时机也不同。每次我们听到圣经内同样的比喻时,每次都会了解的更多些。有位教父说,我们看圣经,就像螺丝拔栓器,不断地往里钻。所以,我们不断地重复,就是不断地深入。教父用另一种象征,就是海洋,今天你们飞到不同的国家时,注意到海水都很髒,我们好像很努力地使海洋变髒。但距离陆地远的海洋就干净多了。海洋是够大可以超脱人的控制,人无法使整个海洋污染。天主的真理也是如此,非常的深奥,超越我们的。天主的真理适合于孩童,也适合于成年人,即使当我们变老而更有智慧时,天主的真理为我们仍是新颖而有力。
所以我们认识天主圣言是逐渐深入的,不可能直驱而入而获得,再拿了去买。是靠一辈子的努力,慢慢地,逐渐地。这也是今日的“基要主义”趋势的困难,因为我们不可能立即把天主的圣言,在一次内都了解,并且运用它。相反地是我们应该读它,停留在它内,不断地细嚼,才能深入而体验到真谛。
绪言:
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我们练习LectioDivina一段时期之后,不少人就停下来,为什么?一个理由是他们感到厌烦,没有兴趣,天主不再说话了。我已经做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并没带给我什么好的效果,我依然故我,我的生活仍是非常贫乏,我在浪费时间,我可以用这时间做很多有用的事,像看电视、睡觉,即使是赶苍蝇。换言之,我们也要反问自己,如果继续练习LectioDivina,我们的经验是什么?我们会意识到它是一种祈祷,最基本的一种祈祷。
在行动之初,我们会充满热诚,而且好像进步好快,事事顺利,就像在斜坡上骑车,直驱而下,又快又轻松,毫不费力,除了有点怕冲得太快煞不住车外。但到了山下后,要想往上骑就费力了。LectioDivina的基本经验就是如此,很多人在刚开始时,进展神速,很惊讶有如此好的效果,但这时期过去之后,接踵而来是寒冬。这时就会自问:“这是怎么回事?”“那里出问题了?”实在很难给予任何解释,这只是过程而已,并不是说有效果、有收获才是进步,才是好的祈祷。这种干枯的感觉,也是祈祷的一种,不是“迷失”。我们要反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天主保持静默时,我们该如何?如果我们读经是为听天主的圣言,现在听不到是为什么?这里是有原因的,我也要给七个理由,每个理由都有其特别的答复,而都是针对这理由,不能用在另一个上。为什么天主保持静默不说话?有的情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而给予改善,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忍耐地等待。
1.不良的健康(IllHealth):这是最简单的理由,也易于了解,就是身体健康的问题。我们祈祷时需要有好的身体及好的精神,好的精神才能帮助我们进入祈祷的顶端。如果我们的身体不健康,不论是身体上或心理上,祈祷时就会感到困难。举例来说,当一个人生重病时,很难保持清醒,当然也无法读经或祈祷。所以当我们健康欠佳生病时,或有很大的痛苦时,就听不到天主的声音,好像天主保持静默。在这情况下,我们最好和我们的神修辅导谈谈,辅导会帮助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听天主的声音,或分辨天主在这情况下,用什么方式与我们说话。去年我为一位九十二岁的老太太举行殡葬。她生前已是又瞎又聋,约在五年前,她并没有病重到无法练习LectioDivina,唯一困难是她既不能自己读,也无法听到别人念,与她的交往只是靠碰触。由此可见,身体的病痛对人的影响。
2.不和谐的人际关系(SocialDisharmony):这一点也不难懂。当我们生活在团体中,我们知道,若与某人不易相处,甚至起了冲突,或是生活在极度的矛盾中,我们很难有平安的心灵向天主祈祷,或倾听天主的声音。尤其是这种不和谐的起因来自“我”,而我们又无法改变什么时。
圣本笃说,天主用各种方式向我们说话:祂藉著圣经、会父、外方会士――他特别提醒会父,天主常藉这些外来的会士指出一些事来。最后,圣本笃也注意到,并告诉我们,天主藉我们的弟兄向我们说话。故在会规第七十章说,弟兄们要彼此服从。不管是服从天主、会父或院长,都比弟兄彼此间的服从来得容易,所以弟兄姐妹间的彼此服从是最难的。因此我们要去意识在我们周遭的任何人都是我们的“天使”,他们是带著天主的话来与我们交往。如果我们处在某种不和谐的情况下,与人争执,明知有天主的圣言,却无法接受。
我们不能同时对某人说“我爱你”,而又用脚踢他。也就是说我听到的是“我爱你”,但收到的信息却是“我恨你”。对天主,我们也是如此,一方面我们原意读圣经,听天主的圣言,另一方面当天主藉某人将圣言传达给我们时,我们却讨厌它、拒绝它,不认为这是“来自天主”的。这就是另一理由,天主保持静默。
简单地说,这是我们弟兄姐妹之间的生活品质差了,有时会出现比较具体的问题,它阻碍了天主圣言。所以我们必须先除去那阻碍,才能做好LectioDivina。解决第一个问题――身体健康的方法比较简单――治疗。而这每二问题却是很实际,我们每天在日落之前与人和好,建立和平、宽恕、爱仇。这就是在我们的情况下,天主要说的话。
3.缺乏纪律(LackofDiscipline):我们做不好LectioDivina是由于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实行。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拿起书来念就行,我们前面提过,要有一定的步骤,而且又与一般的读经不同。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请一位专家来给个研习会,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去实行。
4.内心的吵杂(InnerNoise):由于我们内心的混乱吵杂,致使我们听不见天主声音,这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用一个专题来说明。因为要分辨我们内心吵杂的原因是那么重要,它帮助我们清楚自己的情况。我们只有在实行LectioDivina时,才会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吵杂,帮助我们发现它的存在。
在我们的团体中,有位年长的修士,年青时他的耳朵有病,所以他大部份的时间都听不见。后来,会院中来位新医生,告诉我们现在有一种新方法,动了手术就可以听见。于是这位老修士经过手术后,恢复了听觉。每次遇见他,他都在笑,因为现在他听到很多声音,是他从来没听过的,他感到很新奇,像在床上翻身也会有声音,开关门窗的声音等,渐渐地他被这些声音吵得感到厌烦。我们耳聋时,听不到周遭的杂音。当我们收敛心神集中在某事上时,也听不到周围的杂音。可是当我们收敛心神祈祷时,就会听到内心的吵杂,所以我们要找出它的原因及如何处理。
5.教导性静默(PedagogicalSilence):天主为什么沉默?因为天主原是沉默的天主。天主常藉著静默向我们说话,藉著静默教导我们。常因我们的某种错误,或具体的原因而不该有的,这时天主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也不会听,祂保持缄默,将自己隐退,为的是给我们时空作自我反省。天主与我们保持某种距离,为的是帮助我们自省后能看得更清楚原因何在。这里包含三点:(1)与人的关系,(2)服从:听天主的声音,(3)祈祷的本质。
特别是当我们祈祷时,想溜走。这时,我们只会用脑子来寻找答案,用不同的名堂作藉口――丑的、难看的、难听的。而天主却退隐在一边,让我们自己去处理。祂允许让事情演变更糟,使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天主竟让我们错的这么离谱,但这就是为了要把我们再度带回来。圣金口若望讲解福音中浪子回头比喻时,他说:当天主发现用言语无法教导我们时,就让我们亲身去经验。耶稣说过,你要做,你就做好了。当我们做错时,我们就从中学习了。像教导小孩子,如果我们过份保护孩子,不让他出错,他永远学不会。因此,天主用同样的方式,虽然是一种很痛苦的经验和过程,却是唯一的方法可以把我们再带回真理。
6.灵魂的季节(SeasonoftheSoul):在训三1-8是一首诗歌,歌颂天主行事有定时:“事事有时节,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智慧帮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在澳洲有一个有关圣衣会修女的故事:她们是来自法国,她们的宪法上说得很清楚,每年在九月十四日光荣十字架的庆日,换上冬天的会衣。在法国,九月已是冬天,但在澳洲却是夏天。多少年来她们在澳洲都是夏天穿很厚的冬天会衣,冬天却穿很薄的夏天会衣。换言之,她们不是看节季,而是守法。对我们来说,了解自己灵魂的季节是很重要的,在那种情况下,做什么才有帮助。比如说,当我们内在缺乏天主圣言时,天主的恩宠召唤我们去聆听,因此为补偿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用很多的时间去阅读圣经或圣书。另一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去沉思默想天主的圣言,或将其转入祈祷。再另一方式,为使我们更丰富,更圆满,天主不再与我们说话,因为祂的话已充满我们的心。
有时候,当一个人度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神修生活,书为他们不是那么需要,这并不是他们懒惰,而是他们内心带著天主的圣言,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转入祈祷,与天主相遇。像这样的人,不必在练习LectioDivina,他们已进入默观的境界。
所以,对于了解自己灵魂的善是非常重要,我们一生的生命都在发展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也不同,效果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的分辨。
7.天主-敌人(GodtheEnemy):这点是很奥妙的,我的这个思想是来自一位英国的哲学家,他说如果宗教进入圆满,必须经过三个阶段:从空的天主进入仇人的天主,再由仇人的天主进入伴侣的天主,好好地想想这三阶段。
首先,我们感到的天主是虚空的,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字”。就像“澳洲”这字。我听人家说过,我自己一点经验也没有,关系也没有,它对我来说只是个字而已。“天主”对很多人也是如此的感觉,这字所代表的是虚无缥缈。但我们跳一层,看看那些圣人们,天主对他们来说就很不同了,天主是他们的伴侣,不论在何时何处,天主都与他们在一起。而我们这些有信仰的人,但还没有成圣,只是在中间,那就是说天主是我们的仇人。
这位哲学家说,当天主首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我们并不想看祂,我们可以从圣经上看到这点。当天主和亚当厄娃说话时,他们躲在树丛中,他不要与天主面对面相遇;当天主召唤梅瑟时,梅瑟说,不要唤我,唤亚郎,他比我会说话;天主召唤耶肋米亚时,他说别唤我,我还太年轻,不会说话;当天主召唤依撒依亚时,他说:我是个唇舌不洁的人。当天主召唤伯铎时,他说:主,请你离开我,因为我是罪人。当天主召唤约伯先知时,他跳入海中。从这此情形看来,天主并不受欢迎,人对天主召唤的反应都是拒绝。我们最怕的就是听到天主的声音,所以天主像是我们的敌人。
天主来临时,并没有带著颗橡皮图章,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印上祂的计划、祂的理想、祂的做法。但祂对我们确实有祂的计划和想法。一般看来,祂的想法和我们的完全不同。所以当你开门让祂进来时,你就要准备好接受改变,因此我们很犹豫,要不要开那门。我们的经验是做了一两次之后,就开始知道天主的做法,我们知道祂的要求,我们把门关上,因此天主保持静默。我们必须了解这点是很重要的,就是在祈祷中,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排斥天主,并感到自己的平安被搅扰,这是一种天主要来临的记号之一,圣若望提过,基督的来临是带来危机。同样,当我们意识到危机时,天主已经在我们中间了。在这一层面,天主藉祂的圣言在我们身上工作,但并不那么顺当,像一部机器似的,按一下电钮就开始运作,而是很困难,很痛苦的情况。让我们读一读圣思定主教的忏悔录,他的悔改是经过十二年漫长的时光,这些年悔改的都在他的心思念虑中,有时将它置放在一边,但很快又回来。
我们知道,天主是我们的敌人,所以我们拒绝祂,我们害怕祂看到什么,因此我们躲著祂,像一架收音机,不想听就关了它。一般来说,我们继续练习LectioDivina,因为我们仍会从中获得安慰,听到祂的声音。
这种内心的杂音,我也分七方面来看,有的是很简单,只是提醒我们注意,如果我们内心深处不够宁静,是听不到天主的声音。同时,内在的宁静也需要外在的安静来扶助。
1.物质性的杂音(OrdinaryPhysicalNoise):首先我们从物质层面来看,很多人若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就感到迷失;有的人不听收音机不能工作;有的人开车之前先开收音机。所以,我们要了解今日的人,大部份是生活在杂音中,而且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那是“杂音”。例如有人来到修道院作避静,晚上睡不好是因为太安静了。而那些住在火车站或飞机场附近的人,习惯了那些吵杂声,就不为意。由此可见,背景不同,所受的影响也不同。实际上,杂音的出现会消耗掉很多我们内在的力量,我们要试著帮助自己,减少受外在杂音的影响。例如外出散步时,不要带随身听,而坐在树下去聆听周遭自然界的声音,这样我们会发现宁静带给我们的安祥。即使我们不意识到,但杂音一直是在消耗我们的内力,它不但影响我们的祈祷生活,也影响我们的物质生活,消耗我们的体能,它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因为一旦这些杂音进入你的脑海,就像录音机似的,不断地重播而影响你,所以我们需要安静的环境帮助我们。当你和你的同伴驾车出外时,他开了收音机,很清楚地表示他不想和你说话。同样,当我们让周围的杂音存在,是表示要放松自己,不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要听自己内心的想法,更不要默想天主的圣言。每人的情况不同,需要不同,但静默对我们的重要性却是一样的。
2.忙碌的心智(MentalBusyness):这一点与上述的相似,就是脑子里东西太多,像圣路加福音中耶稣说:“玛尔大,玛尔大,你为许多事操心忙碌了。”我们必须意识到许多人喜欢让自己很忙碌。脑筋忙碌,心就静不下来,更谈不上读经或祈祷。祈祷要求接纳,如果脑筋太忙,就没有多余的时空去接受外来的事物。
有人把练习LectioDivina当作研读圣经,查看经文的来龙去脉、地图、注解、字义等,这是忙碌的研究。LectioDivina是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并且宁静的心灵才能听到天主的声音。我们常为了一些次要事物,而忽视那最重要的一份,以致失去它。
3.一心二用(DividedHeart):在修道传统中,很多时候提到避免一心二用。整个修道生活就是要克服这种现象,为能修养到一颗单纯的心、简单的心,纯正的心。最好的说法就是圣经中真福八端的“心灵纯洁的人”要见到天主,听到天主,感觉到天主。如果我们的心很乱,就是缺乏单纯,是见不到天主的,也听不到天主的声音。
我们常常太注意外在的事物,虽是相关的,但焦点不同。如果我们一生只为事物的限制,我们已经失去了自由。此时,任何与神修生活有关的事物,都令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很努力地,也慷慨地帮助盖圣堂、办医院、教书、管理退省院、埋葬死人、照顾病人、救济穷人,做了这一切爱的工作。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心”,我们就越来越无法祈祷。有人问教父中的一位,如何才能得救?他答说:找到你的心。回到你内心的深处,天主就住在那里,找到祂,一切都没有问题了。爱德的工作是好事,但天主没有要求我们做所有的爱德行为。最重要是先找到自己的“心”。若是找不到,祈祷就很难了。
4.过份重视外在的事物(ExternalOverconcern)
5.混乱与不定(Alienation):在祈祷时,开始对生活环境不满意而引发的愤怒,不是对天主,而是对生活在一起的人。例如:想起新约中所提到的“爱”,问为什么这些人不爱我?看到圣神的果实时,问为什么不让我用我所有的特恩?读到圣经上任何章节,都会令他生气,因为他把所读到的一切都套在周围人的身上,故此他越来越生气。因为他只责怪他人,而不知自我反省。这就是我们内心的杂音之一,因此我们听不到天主的声音――天主的圣言。
我们的不安和焦虑,也是我们听不到天主声音的原因之一。我们静不下来,所以一直在动,在寻找改变,寻找娱乐,像电视机的摇控器,不断地按钮换电台,无法定在任何节目上。希腊话中有这么一个Acedia,是很稀有的字,意思是――很不安定,不能接受约束。这字的特性很代表今日西方的状况,不愿委身于任何约束,给自己很多改变的机会,因此很少能坚持著做好一件事,就像今日的修道圣召。在澳洲人的交谈中,发现很多人对宗教很有兴趣,喜欢谈宗教,在电视上关心宗教的消息等,但他们不要属于任何特定的教会,或进入任何特定的修道院,即使他们加入了,经过一、二年后就离开。这种现象不只是在宗教方面,在大学、在军队都是如此。军队亦像修道院似的,有严格的训练,他们自愿加入,接受训练,拿到大学文凭,工作了几年就离开了。这是今日很普遍的现象,即使看书也是如此,一本没看完,就换一本,有时只看前几页。他们喜欢谈书,谈一些伟大的新书,但每次只能谈到第一章。他们房间里有很多书,但没有一本是看完的。也就是说不论做什么都是有头无尾,不肯将自己完全投入,没有办法接受规律化的生活。这种困难是安定不下来,每次坐下看书时,就会想起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去理睬它,将这些琐碎的事推开,用不同的方法来阻止,例如把鞋脱了,行动不方便,就不会乱跑。但最重要的是去发现内心的能力,想法让自己定下来读经,否则永远做不好一件事,更不用说祈祷了。
实际上这是人的一种通病,早期旷野教父时代及中世纪时期都熟悉这种困难,当我们的热诚过去之后,这种不安的现象就出现而且很影响我们,使我们放弃过去所努力的一切。因此我们实在需要有自我节制,并去意识这种不定性会影响我们,使我们无法成为有深度的人。
7.下意识的原因(UnconsciousFactors):这点是最不容易发现的,因为是在下意识内,一种很深的心理问题,它会阻止我们听天主的话,或曲解天主的话。通常我们自己不会意识到它的影响,与神师分享自己内心状况时,他也许会了解它的存在。我们知道,有人看圣经时,完全误解它的意思,例如有位年轻女孩,把弟弟的手切断,因为它犯了罪。圣经上说,你的手使你犯罪,切去它。这是属于一个怪异的宗教团体,她说这是天主告诉她这样做。总之,我们要去意识这点,下意识的原因很影响我们。
我要先说一个故事,亨利由高楼上跳下来,有四位目击者,看到整个的过程,现在由他们的观点来述说整个的情况。第一位是物理学家,他从物理的观点出发,就是从建筑物的高度,落下的速度,出事人的体重等来述说他怎么掉下来的。第二位是律师,他是由法律的观点来看这件事,述说这样是如何违反法律的。第三位是个心理学家,他从亨利的心理状况来看,因为亨利与父亲的关系不好,影响了他的生命,而有今日的结果。最后一位是神父,他是从教会伦理观点来看,亨利因为没有善度祈祷生活,所以才有今天的下场。他们四位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但由于不同的角度去看,因此有不同的表达。我说这故事的目的是要大家知道,描述一个行动,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每位说的都很真实,出来的却是完全不同。就是说真理可以由不同的面目来表达。读经时亦是如此,每段都充满真理,我们每个人看它时,只能从一面来看。在早期,有位修道人说过,圣经有七种意义,但大部份的人都说圣经有四种意义,我们现在就谈谈圣经的四种意义,这四种意义是教会的教父们所认同的。当我们讲它时,别忘了上述的故事,亨利跳楼时有四位见证人,他们都是新眼看见的,所说的都是真实的,但只是一部份而已。
1.字面或历史上的意义(Literal,Historical):真正按字面意义来懂,也称为历史上的意义,因为很多真理是以描述一个历史上的故事来表达。
2.道德上的意义(Moral):圣经上给出的信息是作为我们每日生活行为的准则。圣经不只是告诉我们一个讯息,还要求我们好好地去将它生活出来。不像每日的报纸,只是报导一些新闻消息而已。圣经的存在是为帮助我们每日生活得更好,不只给我们知识,还影响我们的行为。有时圣经的意义须经过练习之后才能显著出来。例如山中圣训上说,若有人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转给他;若有向你要外衣,把内衣也给他……这些只用头脑是无法了解,怎么想也不会懂的,唯一的方法是去练习它,你马上就会领悟。所以,整个圣经的讯息,不只是给我们知识,也要求我们去实行。特别是福音和书信告诉我们要好好地生活,因此我们读经时,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领悟。
3.预像――基督救恩的意义(AllegoricalChristological):表达更深一层的意义。在圣经上,我们看到很多东西,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而实际上它是一种预像,为的是去发现在它更深一层下面的真理,也有些预像是说不通的。我们看若望福音第五章讲那位无助的瘫子,他等水动后下水,等了三十八年。教父们问:为什么用三十八?是否这三十八有其奥秘性?圣思定主教解说,如果圣经中四十是代表圆满,那么三十八是表示缺陷。那人具备各项德行,唯缺爱主爱人二项,因此他等待了三十八年。圣思定主教说,这就是用三十八的意思。现在听起来好像很好笑,但其目的并不是如此荒谬。圣经内不论是重要部份或不重要部份,都要将它与基督相连,就是与基督的救恩相连,用基督来解释圣经。在圣经内找出那部份是讲基督、圣事、奥迹……等,虽然表面很简单,若深入就会与基督相遇。
4.奥秘的意义(Mystical,Anagogical):圣经内每一段都告诉我们一些未来的事,像是末世论,说明在世界终结时,天主会再显现。若再引伸下去,就是说天主临在于此时此地,就在我们中间,所以圣经有其奥秘性。
前面所说像亨利跳楼,就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同样读经时也有四种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说它只是故事而已,述说一些事实;我们也可以把它看著是在教导伦理;或是把它看是述说基督的奥迹,基督的救恩;或是鼓励我们祈祷。教会的教父们都用这四种意义,有时他们的解释为我们是有点奇怪,特别是我们不了解写经的时代背景。事实上,我们若不懂读经的方式有很多种,很多不同的方法,我们是不容易练习LectioDivina的。读经时,要按层次,首先注意字面的意义,历史的故事,仔细地听这段的内容是什么。其次将其贴合在我们生活中,再来就是将我们带到基督面前,最后是将我们引入祈祷的境界。这四点可以分成二项,就是字面意义和更深一层意义,后者包含后三点。现在我把它分成七点来加以说明。
(1)圣经的语言(Languages):现在我们要严肃地、真正地看一看圣经的语言意义。我曾说过多次,在开始LectioDivina前应有一些身心的准备,否则对天主的话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圣经内有些部份很容易懂的,但有些部份是很难懂,即使拿起书来,读了又读,还是不知道它在说什么,所以要注意几点,前面我们已经提过二点,就是语言和文化。举例来说,我们到日本去谈生意时带两个人,一位作翻译,另一位则是熟悉当地的文化状况。交谈时,一位翻译,另一位则解释这话的意义。沟通发生困难时,是由于我们不了解当地的语言及文化背景而产生误会,因为很多东西是翻译不出来的。圣经亦然,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它的意思,却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表达,或只能用类似的字。过去如此,现在亦然。很多人开始读圣经时,很惊讶地发现,圣经内有些字是那么的丰富,充满了感情。我们知道,所有的翻译,都无法把原文的意思完全地表达出来。所以我们需要懂一些圣经的语言,特别是常见的。例如:贫穷的人,圣咏内用得很多,它是指不快乐、受压迫的小人物;依靠天主的人;忠信的人……等。因此,在圣咏内的贫穷的人有很多的意思。新约中的真福八端,耶稣所说的贫穷的人也有那么多的意思,而不只是指一贫如洗。由此可见,圣经内每个字都含有很丰富的意思,读经时,若能深入了解,不难获得更圆满、更丰富的意义了。
(2)文化背景(Culture):文化背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圣经内有很多不同层面的文化背景,它的含义亦多且深,我们不容易一下都能了解,需要帮助才能获得正确的解释。
(3)圣经写作的方法(MethodsofComposition):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的作品,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结构。圣经的作者其写作的方法与现代人很不同,他们的资料是属于大家的,不是个人的。很多都是由传承而来,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比喻、诗歌、祈祷文等,没有人知道它的来源,但为在家所熟悉,它是属于选民团体的。有一些资料是经过修饰的。作者只是把这些资料收集后编纂,而非个人的创作。像四部福音的作者之一圣路加,他写作前先访问了当时见过耶稣的人,他收集了所得到的资料,再安排编写。圣若望在福音内提到,还有很多资料没用上。例如对观福音――玛窦、玛尔谷及路加,圣玛窦和圣路加是采用圣玛尔谷的资料作参考,所以同样故事都出现在三部福音内,甚至在同一福音内也有重复的,只因是来自不同的团体,而又是当时大家所乐道的,像五饼二鱼删去可惜故而保留下来。福音的作者,很重视他写作的对象,及那团体的需求,他依据这需求而编写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点,读经时就会感到混乱。
(4)文体(LiteraryGenres):新旧约都表达出其特殊的文体。梵二文件中,曾在启示宪章内提到,要了解圣经,必须知道它的文体。不同的文体,给读者不同的情感回应。比如讲演,若讲的是悲剧,期望听众能感动得流泪。若是笑话,希望大家笑,若是恐吓的话,希望所得的回应是害怕,若是讲故事,希望听众有兴趣……。总之,用不同的文体,表达不同的作品。我们发现在圣经中大部份的章节是有助于我们作LectioDivina,所以当念到它们时,是那么顺而容易,天主也藉此与我们交谈。但有些部份则相反,例如肋末纪,是纪录文体,要花很多时间,而且难念。
(5)前后参照(CrossReference):就是相类似的内容,或思想相同的上下文,重点不同,用它们来前后对照,帮助了解。虽然不是所有的都如此,但我们知道有此情况。例如:耶稣说贫穷的人是有福的。我们马上就联想到圣经其他部份所说的贫穷的意思。这似乎是很难,很复杂,不过这只是提供一些概念,帮助我们在作LectioDivina时会容易些。
(6)注释(Exegesis):读经与在学校读书是不同的,不能快读,而是慢慢地深入。虽然应以整体来看,但读时仍要分段、分节去细嚼,去看它所包含的是什么?圣经的文体中,很多是用诗歌体裁,写诗的技巧,是用很少的字,表达很多而深的意思,不是在知识上,而是在情感上。所以我们感到诗人的作品,很能激发我们的感情,有时需要给自己多些时间和心思去深入圣经的意义。比如耶稣说:“神贫者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其中神贫、有福、王国,精神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我们答不出这些问题,这句话对我们就没有意义了,只是“字”而已。像在廿年前,星期日在电视上放映弥撒,我问主播,看电视的是那些人?因为天主教徒,他们该在自己的教堂参与弥撒,不是以看电视来代替。他说大部份的人是非基督徒,但他们喜欢在星期日有些宗教的气氛与音乐。有时,某此圣经读起来会令人感到很舒服。这对我们来说,只是很美而已,没有意义。这现象在英国特别显著,英国圣公会,将圣经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很多人不进教堂,但喜欢听圣经,大声地将它朗诵出来,他们不注意内容,而注意那些动人的文字。所以我们读圣经时,了解它的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每个字的意义。
(7)神学上的综合(TheologicalSynthesis):上面一项是注释分析,现在是把整个情况综合起来。例如圣保禄说,女性不能在圣堂内说话。他的说法为当时的人一点也不惊讶,由整个上下文来看,再加上当时的文化背景,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件。在新约中也可看到当的教会神学背景,女性的地位不高,所以我们不应当为这句话而生气,或感到混乱。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到圣经上下的整体性,字面的意义,更深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一部译文好的圣经,正确地解释圣经的书,帮助我们了解圣经,加宽我们的视野,这样对我们的神修生活助益很多。
综合以上的结论,如果你每天都用耶肋米亚先知书作LectioDivina,每天一小时,大概需要用六个月的时间。如果你想了解这部书,每天用一小时去研究,六个月下来就是一百八十小时。我们若用它去赚钱,可以赚多少钱?我们想一想,值得吗?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耶肋米亚先知书是部很长的书,大多是用诗歌体裁写成的,而且含有很深的意义,是值得去读它。若利用其他的时间,先阅读一些有关此部书的历史、文化背景、用字等的介绍及讲解,使我们对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及观念,再用它作LectioDivina时,就容易多了。
耶肋米亚先知是第一位向以色列人预言灾难,所以很不受欢迎。所以对这部书,我们须先对它有所了解,特别是文体,因为作者是用四种不同的文体交织写成的,若不清楚,会相当混乱。这四种文体是:第一种是耶肋米亚自己的话,通常用诗歌体裁。第二种是讲道词,是出自申命纪源流,第三种不是先知自己写的,而是他的秘书巴路克写的,用叙述的文体。最后一种是先知的自白。我们了解这些之后,再看它就不易被误导了。我的意思是说,不论读经的那部书,都请先看些有关这部书的导读,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帮助。
中世纪的人读经时,很少花很多时间在字面意义上,因为那时没有那么多的材料可参考,他们很快就进入更深一层的意义内。对我们来说,参考资料太多,可能就只停留在第一部份,而进不到第二部份。所以我们必须停止研究,而让圣经真正地接触我们个人的生活,在生活上作反省。就像读到真福八端时,不再问真福的真意是什么,而问自己:“我快乐吗?”耶稣说,神贫的人是快乐的。不快乐就是不够神贫。所以读经时要反视自己的心。圣经上每一句话都可以裁判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看到生活上的缺失,以及我们所希望的和愿意的与真正去做的是不一致的。我们问:谁爱贞洁?大家都爱、但在实行上,谁真正地做到了呢?如问:谁愿意服从?服从是好的,大家都愿意,到了练习时是那么困难。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发现一件事,在读经时,理想与事实(行动)有一段很大的距离,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努力,再努力,结果都一样,不容易做到。这时应尝试另一种方式,承认自己的软弱,有罪,必须带著这样的“我”到耶稣面前,这时我们进入另一层面去读经,天主圣言像探照灯一样,照亮我们内心的黑暗,我们开始祈求耶稣,求祂治癒我们,宽恕我们,驱逐心魔。……这些都是祂曾对许多人做过的,现在求祂也帮助我们。求,不断地祈求,如此从读经进入祈祷,我们若继续祈祷,不断祈求,就会开始深入认识天主,体验到祂的爱,祂的救恩深入我们的生活。在祈祷之初,我们所注意的是自己在求什么,自己需要什么,渐渐地我们注意到天主的慷慨,开始欣赏所经验到的天主的回应,让我们感到快乐。换言之,我们开始了解天主的本性,而忘了自己的需要,我们很高兴地去体会天主的临在,去欣赏那种感觉。这些都是在我们读经时,它奇妙地提醒了我们。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体验到天主的爱,加深我们与爱的关系,激发我们对天主的爱。事情就是这样地发生了。我们进入互爱的层面。事实上,这四种意义与我们的经验很有关系的。
首先我先解释这四步骤拉丁字的意思,Lectio是读,而且是读出声音的。Meditatio默想、反复思索,但不是今日的推理,过去的默想是不断地重复念圣经,一遍又一遍,许多其他宗教也采用这种方式,像佛教的佛珠,用短句,不断地重复。主要的目的,将这些含义深入我们的生活中,用在生活中。Oratio祈祷,由默想进入祈祷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最后是Contemplatio默观,静止在天主的圣爱内。这四个步骤与我们读经有很密切的关系。读经是由字面意义逐渐深入而进到更深一层的意义。但我们常常只停留在第一步――字面意义上。圣经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改善生活。我们反省自己的生活,以圣经为药引子而进入祈祷,长期的祈祷自然就转为默观,去体验天主的大爱,沉浸在爱中。这就是整部圣经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作LectioDivina的目的。
前面我们谈到圣经四义时,在解释的过程中,提到道德读圣经的章节,然后进入默想,将圣经的内容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是吸取与生活有关的章节,帮助我们改善生活,这时由默想进入祈祷。在默想时,我们常发现自己的生活与圣经的期许有一段距离,自己感到无能又无奈,常会生气或消沉,我们若能勇敢地、诚实地面对自己,看到需要改善之处很多。这时我们只转向天主、转向基督祈求帮助,开始祈祷。
我们常忽略了“救赎”的本意,不论用得救、拯救或救恩都要靠他人的力量才能救自己,靠自己是无法做到的。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使我们的生活“不像样”,因为不像样,才需要帮助,需要改善,需要“救恩”。但要使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像样”,还需要“技巧”。不幸的是很多人缺乏这种技巧,尤其是献身的修道人,因为他们要过的是“被尊敬的生活、洁净的生活、有节制的生活、清白的生活,因此他们从来不懂”得救“的经验是什么?只相信宗教是美好的,所以不能面对也不想面对由天主、天主圣言、良心听到关于自己不完美的事件。我们躲避这些,我们永远不会体验到“得救”。我们不是任何特殊阶级,而是和大家一样依靠天主的救恩、天主的恩赐而得到救赎,所以我们必需面对它们。在“得救”的过程中大家一样,不是靠自己力量,而是天主白白的恩赐。我们能了解天主的恩赐,才能真正地体验救恩的真谛。就像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不敢看医生,怕被查出病来,生病初期容易治疗,但拖得太久,等病重之后,就无法医治。我们的灵魂也是如此,常自认“我很好。”不需要帮助。读经及默想是帮助我们将自己的需要完全的呈现在天主面前,没有什么高度的神秘经验,而是冷静地,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需要,如果不向天主求得救恩,我们就会被自己所毁。我哥哥是位很冷静的人,没有一件事会令他紧张、混乱,他是个百分之百理性的人。有一次我在他家吃饭,他要开车送我去机场。他说了两三次:我们该走了。为我那只是在提醒自己,最后我们终于出发了。他一直保持很冷静,但在半途中,他说:“我肯定我们是赶不上这班飞机了。”但他仍是没有半点著急。奇迹似的我们赶上飞机了。大部份的人不是如此,通常都会很紧张,我们不喜欢紧张,也不喜欢面对那些情况,但在没有办法时会用闭上眼睛,或把头蒙起来,希望它就这样过去。
从神学的观点来看,圣经是天主救恩计划的一部份,我们读经时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预备自己接受救恩,条件就是将自己所读的运用在生活上。我们因此而开始祈祷,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的祈祷产生效果,我们逐渐了解天主的本性就是要拯救我们。我们也越来越喜欢去经验天主的临在。
很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这四个步骤是同时出现,但仍有先后秩序。如果我们想从默观开始,那是很愚蠢的。但有人就是如此,因为他们看了很多有关默观的书籍,他们觉得不错,就开始进入虔诚的境界,例如睡觉时点著香,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表示一些虔诚的气氛而已,或是新鲜感,这些无法改变我们的生活,实在是没有用。有的人先开始祈祷,作私人或团体的祈祷,他们常感到这些祈祷很分心,令人不舒服。因为不了解这四个步骤的层次,忽略了最重要,最基本的第一层次――LectioDivina读圣经。虽然我们仍然保持念日课、私人祈祷……等,若放弃读圣经,就像一棵植物没有土壤,它仍可以活一段时间,但很快就会枯萎。或者像一只骆驼,若没有水喝,很快牠的驼峰就萎缩。我们的祈祷生活亦然,若不举行LectioDivina,短期内不会怎样,但不能持久。一段时间后,我们内心必定有变化,因为内在所储存的精神食粮已经用罄,这些帮助我们与生活搏斗的动力――信仰的力量削减,因此在自我的认识及与人的关系都出现了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很快就出状况,有的人能维持长一些时间,只是早晚的问题。
许多修道神修的导师,在辅导时,听了半小时,受辅导者都在说别人的错。这时导师只简单地提醒:“你做了LectioDivina吗?”若说:“有啊!”那么他会再问:“你是如何做法?”经验的事实是:不保持与天主圣言接触,我们的信仰及生活品质就会低落。圣伯尔纳德常用圣若望福音第六章的象征来表达读天主的圣言――吃面包――精神的食粮。面包是养身体,圣言是养灵魂。读圣经是我们基本的精神食粮。再者,食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会消化。我们从牛的反刍作用来看,牛有二个胃,一是暂时的,一是永久的。食物首先进入第一个胃,储藏在那儿,等过些时候再反刍出来,慢慢地细嚼。这种反刍作用我们称之为沉思默想,或反复思索。也就是说:首先我们把天主的圣言储藏在记忆的胃内,一天内不断地取出反复咀嚼。我们若有良好的食物,正常的消化,那我们就会身体健康,气宇不凡。圣经内很多处都提到饮食正常时,令人感到满足。同样,祈祷不是我们在“做”什么?而是像我们获得“饮食”的结果。换言之,祈祷是我们获得了精神食粮――天主的圣言之后的效果。我们的祈祷或生活中出了问题,是由于忘了吃东西。如果我们在物质与精神上都维持有正常的饮食,良好的消化,自然就会像圣咏所说:“我的心灵涌溢出优雅的言词。”也就是说,我们在读经时用心地接受天主的圣言,在心中反复思索,像是道成人身,再经我们口中发出既是天主的话,也是我们的话。天主的圣言是我们祈祷的源头,加强了我们祈祷的力量,因为我们是用天主的话向天主祈祷,以基督的心意、基督的意识向天父祈祷。当它藉圣神的力量完成时,我们的祈祷实在是基督的祈祷,是基督在我们内藉圣神的力量向在天之父祈祷。藉祈祷的过程引领我们进入天主圣三内。即首先接受天主的圣言进入我们内心。使祂成为我们自己的,允许祂在内部改变我们。当其转向为祈祷时,是在表达我们自己,同时也表达很强的行动的动力。它不是在填补时间,或做一些无害的事,必须是个人愿意向对方开放,深入与天主有亲密的来往。
当我们“吃饱”之后,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就是在“主内休息”,休息并不是没事做,而是最忙碌的时刻。我们作过试验,人的睡眠时刻很重要,此时将体内很多的毒素排出体外。所以这整个系统是我们基督徒生活奥迹的一部份――即先有食物,后有休息。若没有食物,其他一切免谈。而我们就会停留在原处,结果是烦燥、不满……。我要强调的是读经引领我们进入祈祷,真正的祈祷帮助我们在精神生活上突飞猛进,因为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
1.礼仪(RitualFramwork):举行团体的LectioDivina时,应有开始礼仪来帮助大家进入情况。礼仪的方式可由大家决定。例如大家聚齐后,静默片刻,或划圣号,念呼求圣神经文,或唱一首歌……等。这礼仪是为帮助大家将其他一切事物放下,而开始现在要做的事。
2.读圣经:读经的方式有几种,由大家决定用哪一种。
(1)整段念:首先全部念一遍,然后再分段念,段与段之间停片刻,有人会觉得有帮助。
(2)分句念:就是按节念,大家轮流,每人念一节,可以顺序念,或谁想念哪句就接下去,节与节之间停片刻。这种念法比较慢,可能只有念一次的时间。
(3)用不同的译本。有人会觉得分心。
3.给时间及空间作反省,建立默想的氛围:对所念的内容,作一些回应,简单地提出:这句的意义、解释或他处相类似的句子,但不是讨论。另一种回应是祈祷的果实。这些是团体自己发展出来,得到共识后去实行。
4.团体的回应:最后留些时间作团体信仰的分享。
5.结束祈祷。
首先再说明一下“默想”(Meditation)的意思。在修道生活传统中的默想,没有主题、没有对象、没有推理、没有想像,只是不停地重复诵念圣经章句或经文,像牛吃草似的反复咀嚼,使天主的圣言深入心坎。像念玫瑰经,早期的玫瑰经没有加耶稣的奥迹。修道人常用圣咏来默想,因为有“口中念圣咏,心中有基督。”之说。LectioDivina的第二步骤的默想是指的这种方式,与今日所谓的默想方式是不同的。
我们仍从七方面来说明如何作好个人的LectioDivina:
1.准备工作的重要:我称这准备工作为“缓冲区”(BufferZone),像火车箱彼此衔接之处。我们不能从外面匆匆忙忙地跑进来,一面喘气,一面开始祈祷或读圣经,这样对天主是很不恭敬的。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缓冲一下,收敛一下身心,以免人在里面,而心仍挂在工作上。在祈祷时,有人会睡觉,或感到无聊、分心走意、不安……等,主要原因是“缺乏兴趣”。我们常用:身体太累、不舒服、工作太多太重、太疲倦……为藉口,如果这时有件新奇有趣的事发生,我们的精神都来了,而那些藉口都不见了。此外,我们常认为“我们该做些什么”,很难接受“不做什么”的情况,因为坐在那儿祈祷,似乎“什么也没做”而在浪费时间。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处理事件时,应能抽身而出,站在高处俯视整个情况,才能查出其欠缺之处,而不是像一只无头苍蝇瞎忙碌。所以我们必须在读经与其他工作之间,有些缓冲的时间。如果我们有卅分钟时间可以读经祈祷,我们利用前十分钟来作准备,让自己安静,先听些音乐,看看窗外的景色,为帮助自己消除心中的杂念。若在此时想起什么该做或该处理的事,用小本子记下来,等祈祷完再处理。至于祈祷前帮助自己静心的方法,各人不同,找出最能帮助自己的方式。主要的是使自己放松,祈祷时能专心。
2.礼仪(RitualOpening):以礼仪开始,表示对它的重视。再加上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更显示出其重要性。尤其是地点,应是专为读经而设的,不与日常生活及工作地点混淆。即使在房间的一角落,每当我们走近那角落,就知道要开始读经祈祷了。这小小的地方,每人按自己的方式稍加布置,如有张小矮桌,上面放置小十字架,蜡烛等,人可以席地而坐,使之充满宁静祈祷的气氛。我们读经时的姿势(Postur)很重要,不论是坐在椅子上或席地而坐,背要直,为能帮助体内血液循环流畅,头脑就会清醒。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培养气氛,进入情况。
3.口诵经文(ReadTextVocalise):个人作LectioDivina时,要将经文念出声来。今以七项原因来说明其重要性。
(1)是LectioDivina的特色(MakesLectioDivinaSpecial):它与其他阅读圣经或圣书不同,我们作了之后,才能了解其重要性。
(2)帮助我们慢下来(ItSlowUsDown):因为“看”可以一目十行,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若慢慢念,收获会很丰富。
(3)给予深刻印象(Itmakesmoreimpact):读出声音是以眼看、以口读、以耳听三面具备,印象深刻。
(4)减少分心(Reducesdistraction):分心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若真正愿意并渴望祈祷,自然可以静下心,集中心神。出声诵念帮助我们集中心神,像纱窗纱门挡住蚊蝇进入室内一样。
(5)吟咏赞颂(HighlightPoetry):圣经内很多是用诗歌体裁写成的,简洁而含意深,多宜于咏唱,以角发人的感情。教父们说,读经可以触动我们爱的能力,先让我们产生思想,由思想推动我们而产生爱的能力。吟唱诗歌直接启发这种能力。
(6)启发相互的关系(Revealconnections):例如考试时,看不懂某字或某句,只将上下文多念几次就想起来。因为很多的记忆是靠声音,尤其外国语文。
(7)帮助记忆(AidsMemory):上面说过很多记忆是靠声音,将天主的圣言,藉自己的声音深深地印入脑海。不但可以改变目前的生活,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用得上。让天主的话成为我们的一部份,在生活中表达出来。
4.回应的祈祷(Prayer-Response):我们祈祷有时容易,有时艰涩,但大部份时候需要帮助。用圣经内天主的圣言来与天主交谈就容易多了。例如路十八9-14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我们只效法那税吏,低头捶胸说:“天主,可怜我这罪人吧!”尤其是圣咏,都是很好的祈祷文。例如:“我要默想你的法度,也要沉思你的道路。”咏一一九15,“我选定了真理的途径,我矢志服从你的令谕。”咏一一九30……这些小小的祷文,都是向天主的祈祷,我们可以从中选取所需。我们一边念,一边注意天主愿意启示给我们什么,再从中获取力量。所以由读经进入祈祷,祈祷帮助我们了解所读的,这是相扶相助。我们不要读得太快,给时间让这些经文、祈祷及所获得的思想深入心坎内而扎根。
5.反复思索(Recapitulation)每念一段经文,就不断地重复多次,慢慢读。读经不是竞赛,看谁读得快,读得多,而是慢慢地深入。圣经上任何一句话,都具有天主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的一生。我们只要随著圣神的推动而继续,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同一的奥迹,体验并深入。所以我们所谈的不是什么新而特殊的资料,只是从不同的层面看,而获得新的或更深入的发现。例如与一位认识多年的友人,第一次一同赶火车,这时你们彼此会看到一些状况是你们所不熟悉的,这时你们彼此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同样,在不同的情况及背景下读经,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
6.收集(Encapsulate):将所获得的资料,收集在记忆库中,有的需要重新组合后再收藏。我们知道做LectioDivina时把天主所赐的特殊灵感,收藏在记忆库中备用。也可以用卡片将资料记录下来备用。这些都可以随时取出诵念。或帮助他人。
7.结束礼仪(RitualClosing):与开始礼仪一样,简单而隆重。结束祷文可以自编,但应包含:向天主呼求,祈求的内容(可采用本日所获)及结语。
我们谈了有关LectioDivina的特质及举行的方式。不论是个人或团体一起练习,对我们都是有很大的助益,但也有限制。在团体中我们要注意大家的情况及需要,这样就限制了个人的需要与自由发展。团体的互动可以激发个人的灵感,个人练习时就缺乏这种外力的鼓励与互动。
划到深处――在心灵的深处找到平安
byFr.M.BasilPennington,ocso
一、平安之途
我们怎样寻到平安呢?我们如何将内心所拥有的平安与人分享呢?
我们的主耶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在祂受难前夕,聚集了祂最亲密的朋友,举行最后晚餐,那时祂和他们倾心细谈分享祂内心最深的爱。祂告诉他们――和我们,我们要尽快把握住祂的话,作为生活的准则:“爱我的人,必遵守我的话。”“正义的人,靠信德而生活。”“爱我的人,必遵守我的话,我父和我要住在他内……我的话,并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来者的话。那护慰者圣神是父因我的名所派遣的,祂必要教训你们一切,也要使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我将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给你们的,不像世界所赐的一样。”圣父、圣子及圣神已经降临,而且居住在我们心内,并带给我们祂的平安,就是爱我们、关心我们和全世界的全能和极仁慈的天主的平安。
深入内心平安的方法,就是面对内在的真实。我们的祈祷常是用理智推动,再以言语、思想、想像及形象表达出来。无怪我们的祈祷常令人疲倦而没有清鲜复苏的感觉。耶稣说:“凡劳苦和负重担的,我要使他们安息。”祈祷应是帮助人清鲜复苏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聆听,以爱心并在爱内聆听。
二、圣经――聆听
圣经最能帮助我们听到天主的声音。
圣经是我们所拥有物中最珍贵的,它和放在书架上的书不一样,是家庭或办公室中最受尊敬的书,是象征天主的临在。
每天用五分钟时间,从这启示的圣言中,聆听天主要对我们说的话。首先,真正地意识到天主的临在,很恭敬地拿起圣经,亲吻它,并祈求圣神的帮助,使它成为活的圣言。若有任何感动,停留在那儿,使它深入直到五分钟结束。怀著感恩之心,并将其中的一句话或一个意念保留在心中,度过这一天。
三、更深入的聆听
最后晚餐时,耶稣告诉门徒们――所有的人:“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而是‘朋友’,因为凡由父听来的一切,我都显示给你们了――我心中的一切秘密。”天主和我们已经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我们的心渴望这友谊,正如罪人变成圣人时大声呼喊:“主,我们的心是祢所造的,只有在祢内才能得到安息。”无论上主的话多么神奇,只是听,已不能满足我们了,我们所渴望的是更深入地与主结合的经验,就像真正的友谊是超越言语和互相合作,天主常用夫妇的关系作比喻,就是互相交付。我们需要时间祈祷,不只是用我们的耳朵、眼睛和意志,还要用整个的心灵去倾听天主的声音。
这种祈祷有时称为默观或心灵的祈祷,一种临在的祈祷。传统留给我们一种简易的方法进入这种祈祷,它称之为进入内心的祈祷。
四、进入内心的祈祷
进入内心的祈祷,其方法很简单,任何人只要愿意与主结合、体验祂的爱和临在,都可以用它。它是一种由渴望而进入临在的祈祷。
首先,让自己静下来,采用任何姿势都可以,只要适合自己,但大部份的人是习惯坐著,背要直而有依靠。慢慢地闭上眼睛,因为视觉消耗精力。
当我们坐定之后,将注意力转向临在我们内心的天主,我们相信,祂说过祂在那儿。在爱内将自己交付给祂,这廿分钟内,我是属于祂的,祂愿意做什么都可以。这种祈祷是一种单纯的恩赐、一种爱的赐与。
我们用简单又能表达是在爱内为天主而存在的一句爱的言语、祈祷的话,只要对我们有意义,又对天主是最好的称呼,像:主、耶稣、父所爱的……可以帮助我们专注地与所爱的主,静静地结合一起。它不是有力的宣言,或不断重复的短诵,而是爱的叹息、呓语及存在。
祈祷时,若分心走意,只简单地在爱中将自己引回天主那儿。因为周遭太混乱,所以我们有时必须常用它。无论如何,每次用时,都是将我们引回天主前,这是在爱内最完美的自我奉献的礼物,实在不必用太多的言语。简单地说,这廿分钟,不按自己的意思,只做祂喜欢我们做的事,完全的奉献,只注意“祂”。祈祷之后,我们会看到不同,也能意识到圣神的果实:爱、平安、喜乐、仁慈……在我们生命中滋长。
廿分钟结束时,因为我们曾经深入内心,虽然有时不那么感觉到,我们仍不要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而是很温和地结束。我的建议是用一遍天主经,缓慢地诵念默祷,让天主教导我们每一句的意义,帮助我们由寂静的默观转向活跃忙碌的生活中。
这是祈祷的经验,只有在经验中才能了解它。我们常鼓励人们学习这种祈祷,并订定下每天两次,每次廿分钟,连续做卅天。然后请一位亲近的朋友,或比较客观而懂得察看的人,看看我们在生活中有什么成果。如果我们原先的祈祷方式更有帮助,再回到原先的方式。如果这种简单而专注于爱的祈祷对我们有帮助最好继续。最重要的是我们应持之以恒,如祂所愿,祂成为我们的爱、生命、平安及喜乐的资源。
本网站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撤下。
版权所无,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