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福音释义
作者:佚名
若望福音前言 若望福音第一章 若望福音第二章 若望福音第三章
若望福音第四章 若望福音第五章 若望福音第六章 若望福音第七章
若望福音第八章 若望福音第九章 若望福音第十章 若望福音第十一章
若望福音第十二章 若望福音第十三章 若望福音第十四章 若望福音第十五章
若望福音第十六章 若望福音第十七章 若望福音第十八章 若望福音第十九章
若望福音第二十章 若望福音第二十一章    
若望福音前言
    读了玛、谷、路三对观福音后,读若望福音是进入了另一世界,以往常见的天国比喻,耶稣对于正义的指教,爱仇,婚姻等等都不见了,圣史记述了几个奇迹,没有一个牵涉到驱魔的事。一些重要的事迹,如显圣容,建立圣体,全然不提,一些我们常见的名词[宗徒],总不用,见到的是些新字眼,如神迹时辰,光荣,世界,从来未听到的新事迹,如加纳婚宴,池边的瘫子,胎生的瞎子,从来未遇到的新人物,如尼苛德摩,撒玛黎雅妇人,拉匝禄和最独特常提到的爱徒。

    即使若望记述于其他三对观福音的事迹,但他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就如他像其他三位福音的作者,给我们提供了洗者若翰的作证,驱逐圣殿商人,增饼饱听众,荣进耶路撒冷,最后晚餐,受苦受难,死而复活,但每件事情的叙述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显然自成一格。事情发生的先后也往往不同。如驱逐殿内的商人,其他三福音放在耶稣公开传教的末期,若望却放在初期,还有其他的许多不同之点,到时会指出。现只说若望叙述的不外是同一个耶稣,他对其他三福音内保存的传述也很熟悉,但他仍遵循自己的途径。

    为什么第四部福音这样不同?答案是由于它的形成过程,前三圣史编写他们的福音时,要保全他们所属教会的传统,对这些传统,他们很尊重。固然他们可自由编排甚至在某种范围内,变动这些传统,但不能全部运用他们自己的创作才能,他们该用已形成的资料,为此可说,前三圣史是由他们继承的传统编写了福音,对于他们利用已形成言论的史事,却很少改变或全然不改变,怎么样传授就怎么编写。若望则不然,他自己形成他要编写的福音方式,传统虽有,却不受传统的限制,他的这种作风在他的福音发展的每一阶段中,都显然可以觉察到。

    若望福音有独特性,同时福音也有不寻常的一贯性。

    (注:除了若7:53—8:11)显然不属于本福音外,其余全部形成一体)。全书上下是论述基督、教会、门徒为主题。每一部分对基督的生活,始终有同样的看法,同样的想法。思想的一致,用相同的文体来表达,虽然有些部分文字和文体不同,但其中思想仍然与其余各部分一贯,始终如一。(如序1:1—18;21章)。

    这部福音固然很连惯,前后一致,但带有明显不同阶段写作的痕迹,它的发展过程似乎很复杂,学者对每一进展的步骤有不同的主张……

    宗旨

    这部福音最初和最重要的宗旨是传授耶稣复活后,圣神使人对耶稣能有更清楚与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要更清楚了解的核心是天主的永生儿子降生成人的真理,他是天主子,在时间开始以前,就与天主父同等,他虽与天主父同等,但却事事服从天主父。

    基督的天主性支配全部福音的思想,以断言[圣言是天主]开端,以多默[我主,我天主]的信仰表白作结束,自首至尾声言耶稣是与天主平等,理应以天主的名号[我是,或我是自由的]相称。

    但若望并不忽略基督的人性,一些对耶稣具有完全人性最有力的肯定说法,还是见于这一部福音内,耶稣是成为[血肉]的天主圣言。[血肉]一词确实表明了耶稣分享了我们在世有限有死的本体观念。在若望福音里我们见到了耶稣疲倦、口渴、忿怒、流泪,自然也见他死亡,但作者觉得不需要着重耶稣的人性,他相信他的读者在这一方面也认识也承认,他的一些读者怀疑的倒是耶稣的天主性,耶稣的天主性体,若望要彻底说的就是这一真理。

    由主要宗旨而来的次要宗旨是:是若望愿意宣扬基督,一如圣神引导教会对他的认识。和其他的人和团体对基督的认识。

    方法

    福音作者为宣扬基督,不但用他的听众所说的语言,而在于用他们所用的观念和意象。他完成了他的任务,不但将耶稣的言论由阿刺美语译成希腊文,还将基督本身的意义译成与他们团体的思想,不管他们是犹太人,或是洗者若翰的门徒,或是撒玛黎雅人,或是外邦人,使他们都能了解。

    为完成这伟大的工作,圣史全然与基督的信息同化,使之全然成为自己的,然后才能向任何集团传授基督传报的喜讯。

    在这里我们应注意的是:他的福音是[属神的福音],他用了许多象征,引导他的读者理解福音,超越了纯属文字的意义,因此不拘泥于事迹的细节和时期的准确性。但若是以为他言及的情境和事件完全没有一点历史根据,那就大错了。他所写的都是有历史根据的。

    引言

    若望福音的引言包括序言(1:1—18)和作证(1:19—51)序言是一首很庄严的诗,肯定耶稣基督是降生成人的永远存在的圣言,[作证]给我们提供了基督的主要见证人:洗者若翰和宗徒。他们是不同的名称声明基督是谁,最后以耶稣声明自己是来自上天下地合一的人子作结束。

    若望在引言中,完成了其他福音作者在他们引言中所行的事。玛和路以耶稣的童年史、受洗、受试探的事,声明耶稣实践了旧约的预许,是天主的儿子,是玛利亚的儿子,是战胜罪恶和撒殚的世界的救主。若望所做的一样,而且作得更多。若望一章更相似谷福音的引言(例如谷1:1对若1:1;谷1:10、11、15对若1:33、49、51)。若望与其他福音不相同之点,主要还是在于他更清楚更强烈宣扬基督的天主性。为此他的出发点就与其他圣史不同。

    谷以洗者若翰出来宣讲受洗,玛和路以耶稣诞生前和他童年的事开始叙述他们的福音,三者都指出福音的来源是出于旧约。玛使我们回归到亚巴郎,(玛1:2),路使我们回归到人类的全程,直到亚当受造(路3:38),若望却引我们越过洗者若翰,越过基督的诞生,超过全以色列的始祖亚巴郎,甚至越过最初光的受造(创1:1—3),而且达到无始无终的天主的存在,庄严郑重地告诉我们,这里是福音所在的起点(若1:1)。
若望福音第一章
    若望福音第一章与你共享(1:1—18节)

    这首似诗的序言讲述天主对世界,世界对天主的大行动,在开始的数行内,我们就发现我们自己在天主的领域内:[在起初就有圣言。圣言与天主同在……]。以后逐渐降到时间和空间的同一点上:[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最后再提升,而后归于天主的临在:[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身为天主的独生子,他给我们详述了]。

    圣史为了完全适合序言的曲折,用了希伯来语行文的技巧,这技巧的名称所谓的[首尾呼应法],其用法是使一篇文章前后首尾相应,互相唱和,互为解释。所以我们读序言要前后各节互相对照,才能明白各节所含的深意,如1节的[圣言与天主同在],是与18节的[父怀里身为天主的独生子]相配合。这样一读起几节的意义,就会明白福音所要教导意义:在起初已有圣子,圣子与父同在,圣子就是天主。所以圣言是天主的独生子,降生成人,名叫耶稣基督(17)。

    [在起初……]这些言词是取自全部圣经的第一行,即创世纪1:1创世纪和若望福音的序言所以叙述的同是创造,所以这些言词同是指在没有任何创造以前,还没有时间的存在。

    [……已有圣言],没有任何受造以前,圣言就已有。所以圣言不是受造的,他的存在是如天主的存在一样,没有时间性。为什么称圣子为圣言?通常不外两个理由:一,由于这名称适于说明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的全部任务;二,由于这名称提供的意义是我们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一种经验。这两种理由互为表里,互相证明。

    在序言最后的一节作者给我们提出了耶稣工作的概要:[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位在父怀里身为天主的独生子给我们详述了]。这意味凡基督所说所行的,无非是使人认识父。基督的职务所以是启示,这正是言语的公认职务。我们日日体验用我们的语言表现我们的思想和感觉,我们是用语言来与人传达。若望的理论是[子]来到世界的职务是作启示,是人类对[父]能有的最完美的表达,这只能因为永远早存在的[子]已是[父]的完全的表达。为此,作者引我们由纳匝肋的耶稣深入天主的内在生活,在天主内,父是说话的天主,子是被说出的天主,由无始无终的整个永远,父表达自己,父的这自我表达即是子,圣言。子是圣言,因为他是被说出的天主,是被传达出来的天主。

    [圣言与天主(父)同在]这句话确定了父与子间的区别。父有自己的[自我](位)。圣言因为他是父的完美表达,所以圣言也该有自己的[自我](位)。

    [圣言是天主]。若果圣言是父的完全的表达,圣言就与父同等,同是天主,但天主仍是一个,因为父与子同是一个天主。

    (注;作者无意用这几节详细说明至圣圣三的奥迹,稍后他要在福音内清楚说明他明白圣神是爱,是父与子共发,而又能使父与子结合,由父与子派遣来到世上吸引人类与他们合而为一的爱。第四部福音编成出版以后,教会需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清楚以适当的词句说明在一个天主内有三位的伟大奥迹,教会终于能做到这一点,应归功于圣若望)。

    [在起初圣言与天主(父)同在],这句话再肯定父与子间的区别。子不是父,他们不是同有一个身份。[他与父同在],这句话固然说出两者之间的和谐与共,但同时也清楚指出两者并不是这样同一,以至于没有分别,否认他们两者之间的个别身份。

    圣史若望关心的不是推究天主的内在生活,他谋求的只有一事,宣讲耶稣基督。他提到天主奥妙的内在生活,也只是为教我们知道,那永远已与天主同在的圣言,降生成了一个名叫耶稣基督有血肉的人,进入了我们的历史,父借耶稣将自己完全启示了给我们世人。作者最注重的是圣言这一名称……

    实在只有怀着爱的人,才明了话的完全意义和用途。如出于一个爱人的口,表达自己的话,常是一份要求被爱的人接纳的礼物:把自己献给对方。这样的话的意义不只是为传达心意,而是为结合施爱与受爱的两个人。真实的话带来光明和生命。将施爱的人的生命分给受爱的人。一句话,言语是最好表达自己的动作,是人借以与人交流的自身的礼物。

    有了这些思想,我们可以说父是施爱者,我们他的受造物是受爱者。圣言是父的自我启示,是父的自我赠予,借圣言父使我们与他自己相结合。凡由圣言所作的事都有启示天主的性质,目的是造成与天主结合。就如宇宙是借圣言造成的,所以宇宙总是启示天主的事,是注定与天主相联系的。

    为此,凡天主借圣言作出的行为是爱的行为。序言实在是咏述这些行为的史诗,作者以之描述天主的作为是爱上加爱,如若1:16节所说:[恩宠上加恩宠]。用最简单而又最深奥的语言,似诗的序言讲论宇宙和人类的受造(1:3—4),天主恩赐的永生(1:4—12),民族的组成(1:11)赖[降生成人],方能引导一切,达到圆满的结合(1:14),这一切仍在教会内的继续发展(1:14—16)自人类的历史开始以来,虽然黑暗(罪恶)力图拒绝接受圣言,但不能制胜天主的光明(1:5)。

    与宇宙(1:1—3)。圣言第一节引我们联想到全部圣经的开头语:[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创世纪每一处创造的行为,都以这句话天主说有就有。

    圣言与人类(1:4,5,9,10):创世纪告诉我们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和模样造了人。男人和女(创1:26—28)。人比任何地上的受造物,更表现天主;所以,人是格外按照圣言仿造的,圣言是天主的充分表现。人性本身就显示他的造主,和注定是要与他相结合的。

    天主自愿人类与自己结合,借圣言天主给了原祖本性的生命,借圣言天主也赐给他们分享他自己天主的生命。为此作者说:[在他内有生命]。

    人由圣言有这样玄妙的形成,以至他注定是为与圣父相结合,否则他便不满足。人虽然由于罪恶丧失了与天主结合的权利,但他并没有丧失对于这事的切望和重新复得的可能。这种见于一切文化和宗教内的切望,是为光明和生命的圣言深深放在我们本性内光明,为此作者说:[这生命是人的光]。

    黑暗(撒殚、蛇,创3:1—5)企图息灭这光明。固然黑暗成功了,叫人被逐除乐园外,叫他们与生命树相隔绝(创3:23—24),但终归它要一败涂地。天主从开始就预许了女人的一个后裔要踏碎蛇的头颅(创3:15)生命和光明要赖成为血肉的圣言而胜利:[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决不能胜过他]。

    但是黑暗有它的胜利。罪恶能产生像夜间的黑暗,以至没有人能由宇宙的美好和人类的伟大见到天主的光明。黑暗能侵占每个人,也能侵占整个社会。圣保禄严责罗马人没有由天主创造的事物认识天主(罗1:18—32)圣若望更进一步说,人类由于受造物没有获得对天主的知识,以至未能认出万物赖以受造的圣言,:[他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借着他而造成的,世界却不认识他]。(1:10)。

    注:9—13节,不少学者以为这几节经文是对圣言成了血肉的耶稣在世上的工作说的。这个解释似乎打继了序言所有意义的连系,序言是随人类历史发展,概论圣言的工作,圣言借创造,对人类已在世上所有的作为(1:10)借旧约在天主的百姓中已有活动(1:11—13),最后终于自成血肉,现身说法,开创新约(1:14)。诗的序言意义深奥,颇多解释,我们应衡量上下文义,以及与全部福音和与旧约相关之处的连系,加以选择,决定取舍。

    圣言与天主的子民(1:11—13);天主以自己的圣言召选了亚巴郎作他选民的始祖,以自己的圣言拯救了自己在埃及为奴的子民:[成赖俱静,黑夜已奔驰一半路程时,你全能的圣言由在上的王座,如无情的战士,降到这应毁灭的地上,带着你不可收回的成命作利剑,上触高天,下踏大地,立在那里,使各处充满死亡]。(智18;14—16)天主借他的圣言对梅瑟发言,与以色列子民建立了盟约(出19:3—6)。天主借自己的子——圣言行事,向他们表白自己的旨意。这样天主将自己的法律深深植根在他们心中,以至没有人能说,谁能渡海,或到天上去找。梅瑟说:其实,这话(这诫命)离你很近,就在你口里,就在你心里,使你遵守]。(申30:14)天主派先知传达他的旨意,也是借他的子行事。他们宣讲的[上主的话],[上主的断语],是借永存的圣言发表的,为此天主说:[就如雨和雪从天降下决不返回原处,除非灌溉大地,除非使大地生长萌芽,偿还播种者种子,供给吃食者食粮;同样从我口里发出的言语,决不空回,除非实现我们心愿,完成我派遣他作的事]。(依:55:10—11)。

    在若望看来,这些和许多其他旧约的地方,明明告诉我们:天主借他的子行事,引导他选民的全部历史。为此他说:在圣言成人以前,他已来到他自己的人民中(若1:11前半节)。天主实在借他的子行事;人民也实在反抗,拒绝遵守盟约,违犯他的法律,排斥他的先知:[自己的人反而不接受他]。(若1:11下半节)这种现象已出现,免不了还要出现。而当圣言成了有血肉的人时,这现象会更厉害。还好,并不是天主选民的全体都表示反抗,每一时代都有不少的人接受天主的启示,也就是接受圣言。这些忠信的仆人就有权成为天主家庭的实际人员:[但是,凡接受他的,他使他们有权成为天主的子女](若1:12)作天主的子女是亚巴郎血统的后代还不够,因为人分享天主的生命,不是由于任何正常人出生的过程,而是[那些相信他的名字,不由血气,不由肉欲,不由男欲,而是由天主出生的人]。(若1:12—13)。旧约的圣人都赖天主圣言而与天主相结合,全由于他们接受了天主的启示,接受了圣言,为此耶稣能说:亚巴郎见到了他,极其喜乐(若8:56)。

    圣言与新民(若1:14—16):最后,若望说父从起初有意完成的事,终于完成。[圣言成了血肉],战胜了黑暗。这句话每个字都有它充分的分量。[圣言]是与父同等的永生之子,一切是借他,是由他而造成的那一位。亚巴郎是由他而蒙召,盟约是赖他而建立,先知是借他而发言。[血肉]是指人,生来要死的人。这名词意谓能死,能变化。[一切血肉都如草……似田野的花……草必枯萎,花必调谢],(依40:6—8)降生的奥迹是:全能、不变、永存的圣言成了柔弱、善变、有死的人。[成了]是个特别重要的字。若望不说[拿了],[取了],[接受了]血肉,却斟酌选[成了],来表示极深奥而完全不可改变的行为,圣言和耶稣这个人是那样的一致,二者再不可相分离。圣言从此以后永远又是[人子],即使死也不能彼此分离,升到父那里去更不能相分离。圣言不能留下他现在的人,这样,那现在与父同等,永远[坐在他右边]的,即是玛利亚的儿子。

    若望觉得[圣言成了血肉]这句话能被误解,有人或许以为圣言成了耶稣成了人以后,就再不是天主。在他的诗最不寻常的一行中,圣史为使人总不陷入这样的误解,遂立即加上一句说:[他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第二句)按字面的意思是,他在我们中支拱帐棚(会幕)居住,这是暗指旧约的会幕或圣殿,是天主在地上的居所。

    [圣言成了血肉],由女人而生的耶稣成了新而永久的表达方式的居所,天主与人唯一相遇的地方,就如会幕和撒罗满的圣殿充满天主的光荣(出40:34—35,列上8:10—12);同样,天主的光荣充满了耶稣。那看出耶稣是降生成人的圣言的人,就看到了天主的光荣。什么是在基督身上发显的天主的光荣?是父借他的独生子的死亡与复活启示的持久不朽的爱(若1:14)。[我们]:是指宗徒对耶稣的生活、死亡与复活的作证而言。这些人是天主的新子民的创立人;新子民的圣殿是由死者中复活的耶稣的身体。新圣殿不是由人可分开,朝拜者的身外之物,好似人可进去出来的建筑,成为新圣殿的复活的主是好比一株葡萄树,它的枝条就是他的肢体;新圣殿与在其中朝拜的人共成一体。

    (注:14,16,17,三节中[恩宠]与[真理]二词是作者常用的述语。[恩宠]:在新约内中文译用[爱],在旧约中多译作[仁慈]。[真理]:希伯来文意作[忠信]与[坚贞]。在旧约中这两个字常并用,指示天主富于仁慈,信实不欺。

    圣史以论天主智慧的言辞来叙述耶稣的事迹,旧约论及的天主智慧即是新约的天主圣言。

    天父,我们感谢你,我们透过圣子认识了你,藉着他我们才能进入永恒的生命,天父,没有你的祝福我们什么也做不了,祈求你祝福我们,派遣圣神在我们心中推动我们不断去做你的事业,为你作证,让那在黑暗中的人看到你的光明,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一章与你共享(1:19—28节)

    这段福音集中在讲若翰洗者这个人物,但最奇妙的是,作者所说的一切,都指向一个还没有出现的人物——耶稣。福音提到若翰的名字是为“作证”而来。当有人问他是谁的时候,他自称是“旷野的呼声”,我们从作证及呼声这两方面作反省。

    “作证”一词已成为基督徒的常用语。这词原属法律名词,要定一个人是否有罪,须靠证人的证供。犹太人的法律,若有两个人出来作证,证据便可确立。当然证人是怎样的人,也影响证供的可信性。

    四部福音都重视若翰这位证人,尤其是若望,他写得最好。对观福音中写他的生活:住在旷野、穿骆驼毛衣、吃蜂蜜,词锋犀利,震撼人心;若望福音却简单地写:“是天主派遣来的”。从他身上,人能体验天主的临在。

    今天我们提到一位圣人时,往往喜欢称他为“天主的人”。其实,这个称呼来自圣经,那就是说:在天主的人身上有一种气质,使人感受到天主的临在。若翰洗者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的作证使人信服。若望更用了不少具体人物,来描述这位来自天主的证人,因为以色列人对他有多种联想。

    当人问他是否是默西亚之前,若翰自动说出我不是默西亚。他感受到以色列人的期望,他暗示这个期望会实现,但不在他身上,他虽是天主的人,却不是那位解答人们期望的人物。他的回答是:“我是旷野的呼声”。这是美妙的表达,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一个虚无的、没有实质也没有形象的声音。假若他是一个人物,至少会有人注意他的外貌,有了外貌人便难以把他忘记。可是他不想人家记着他,他愿记着的只是耶稣。他一见耶稣便说:“看天主的羔羊”。他让他们明白他的角色是把耶稣介绍给人,因而无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只把他当虚无的声音好了。对于耶稣,他说连给他解鞋带也当不起。解鞋带是奴隶做的事,若翰自认当耶稣的奴隶也不配。由着若翰的谦下,耶稣称赞他是女人所生中的最大的。

    阿爸父愿我们效法若翰做个耶稣的好证人,为天主而活,把主基督放在第一位,让自己做个谦下的隐形人,使人们能在我们身上感受到主的临在。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一章与你共享(1:29—34节)

    福音记载若翰洗者看见圣神像鸽子从天降下,在耶稣上面停着,他本不认识耶稣,但派他来用水施洗的那一位对他说:“你看见圣神降下,停在谁上面,谁就是那要用圣神施洗的人”。这是若翰所看见的,于是他作证,耶稣就是天主子。以上是若翰信仰的三步曲:他看见、认识、他作证。

    若翰看见圣神像鸽子降在耶稣身上,这是圣神给他的启示,唤起他的注意。圣神像盒子降在耶稣身上,大概在场的人也看见,但只是看见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天主恩宠的启示。天主的恩宠临在若翰身上,光照他的内心,他内心的经验使他“认识”在他面前的,就是默西亚、天主子,他不能不为他“作证”,指出他就是带走世界罪恶的天主羔羊。这位有震撼力的先知的作证,的确使人走到耶稣的面前。

    若翰洗者的信仰历程是我们反省的好材料:

    一、看见:当天在约旦河旁,耶稣是夹杂在人丛中,他并没有以奇特的姿态出现。今天,耶稣的临在更平常。玛福音中有关最后审判的比喻是这样的:耶稣就在兄弟中最小的一个身上出现。最小的就是指那些生病的,饥饿的、寒冷的、坐牢的人。反省我们自己有没有为这些人伸出帮助之手?有没有明白在需要的人中间就有耶稣的临在?我们是否视耶稣而不见呢?可能我们觉得那些人太普通了,所以我们摒弃了他们,却不知道同时也摒弃了耶稣,就像当日耶稣的出现太普通了,所以受犹太人的摒弃。

    二、认识;看见是外在的见到,认识是内在的经验,两者可以同时发生。那内在的经验需要天主的恩宠,我们才能认识耶稣。我们从来没有亲眼亲眼看见耶稣显奇迹,只听过别人的宣讲,看到别人的作证,但为什么会信?是否因为内心经验的驱使?是否因为耶稣的确解答了我们一些生活上的基本问题?是否因为他使我们内心喜乐、平安、感到被爱?假如我们从来没有任何对耶稣内在的经验,那很难在信仰上有基础,很难说“认识”他。

    三、作证:如果内在的信仰经验是那么真实,那么为耶稣作证是必然的和自然的事,就像若翰洗者一样把耶稣介绍给人。若是我们从未想过把耶稣介绍给人,羞于在人前谈耶稣,那信仰在我们身上所占的重要性很有限。作证是信仰的试金石。那些为耶稣作证的人,他们的信仰肯定没有问题,这是教会的经验。

    天父,祈求你赐给我们恩宠,使我们有若翰福传的精神,以言以行去宣传耶稣基督的到来,为人拓展天国的道路,让更多迷失的人重回你的身边,让那些未认识你的人找到真理,使那些心灵破碎的人得到安慰,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一章与你共享(1:35—42节)

    这段福音表面上平平无奇,没有奇迹的出现,没有戏剧性的记载,但事实上作者有意让读者知道,基督徒在哪找到最重要的经验,他们的信仰就在那里奠基。这个简单的故事,启示了基督信仰的特质。

    福音中提及的两个门徒,大概是安德肋和若望。他们跟随了一般犹太人归依天主的热潮,追随先知洗者若翰。他们两次听到老师指着一个陌生人说:“看,天主的羔羊”!他们好奇的想知道这个陌生人怎样像羔羊一样带走人的罪,便跟在耶稣后面。信仰是由个人介绍及往往加上好奇后而开始的。

    耶稣转过身来举动让他们两个看到他的面孔。最吸引人的大概是一个人的面,若只看到背面,总觉得美中不足。信仰是基督主动的让人看到他的美好。

    耶稣问他们:“你们找什么“?若望福音记载重要人物所说的第一句话,总是重要的,例如圣母玛利亚的第一句话是:“他们没有酒了”,显示圣母总是关怀别人,注意别人的需要。耶稣的第一句话,触及信仰最基本的问题。每个人跟随基督总有个目的,开始大概是找些东西。

    两个门徒的回答很妙:“师傅,你住在哪里”?表面上好像答非所问,或者耶稣的问题来得太突然,令他们不知所措,随便来个问题来充塞。其实,两个门徒的问题充满玄机,作者藉此带出信仰的基础:居住在基督内。

    如果两人的答案是:“我们想找平安,我们想找生命的意义,我们想恢复以色列王国“,可能都是一般犹太人想追求的东西。但他们的问题是:“师傅,你住在哪里”?重点明显的不是追求东西,而是想建立关系。问别人的住处,是想建立有持续性的关系,不想关系因告别而了结。基督徒的信仰不应停在寻找东西上,而应找到基督的住处,与他建立深厚的关系。

    你们来看看吧,耶稣邀请他们,主要不是看他住的地方,而是在他那里住下来,居住在耶稣内成为基督徒信仰的特质;圣言成了血肉,就是“居住在我们中间”,基督徒食基督的肉,喝他的血,就是为“住在他内”基督是葡萄树,我们是枝条,就是“住在他内”否则一无所能。

    居在基督内的经验是如此美好,若说是“第十时辰”,以数字显示末世性的时刻已来临,这个与基督住在一起的快乐经验,使若望几十年后仍惦念着这重要时刻。

    有了这份喜乐的寓居经验,人自而然要把这喜讯介绍给别人,像安德肋告诉自己的兄弟西满:“我们找到了默西亚”,安德肋做了若翰洗者的工作,把兄弟西满介绍给耶稣,让耶稣注视他邀请他,开始另一个信仰历程。

    这段福音帮助我们反省自己的信仰:谁是我们信仰上的若翰洗者?我们的信仰是否仍在找东西的阶段,我们曾做过若翰洗者,带领过别人认识耶稣吗?

    主耶稣基督,你是天主的羔羊你是除免世罪者,请赐给我们恩宠使我们不要因世俗的观念蒙蔽自己的心,让你的神恩进入我们的心中,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使人看见我们的行为而认识你,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一章与你共享(1:43—51节)

    这段福音记载耶稣以他的超然智慧,看透了人的行为和思想,因而叫人相信他是默西亚而吸引人跟随他。若望多次记述耶稣这种超人的见识。斐理伯的蒙召可能是同乡安德肋和伯多禄已为他铺了路。斐理伯蒙召之后,立即将遇到的默西亚介绍给纳塔乃耳,也就是巴尔多禄茂。三对观福音记载的宗徒名单,斐理伯与巴尔多禄茂二宗徒常相联接,可见他们的关系。纳匝肋被人轻视的事,纳塔乃耳的坦白和秘密为耶稣所看透,因而承认耶稣为天主子,为以色列的君王,即默西亚之意,耶稣遂应许他看见更大的事,他们所要看到的神视是[要看见天开,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来](若1:51)宗徒是新以色列,天主的新子民的创建人。雅各伯(以色列),旧以色列民族十二支派的始祖,梦见了天梯,天主的天使在上面上去下来,新以色列的[始祖们]要见到更大的神视。他们要见到耶稣连结天地,天主和人的[梯子]。天使在梯上的行动纯粹是指可自由直接到天主台前去;这一可能是耶稣一手造成的。

    由于这个赐予雅各伯的神视,是在贝特耳[天主的住所,上天之门](创28:17)发生的,圣史暗示耶稣是新圣殿,天主在地上真正的住所,惟一上天之门。(若1:14就已暗示这意思)。

    主!耶稣,你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欲念,知道信德薄弱,请赐给我们信德,使我们坚信你的体血隐藏在面饼内,活在我们中,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二章
    若望福音第二章与你共享(2:1—12节)

    耶稣怎样取代了人类历史中所有的一切宗教和崇拜仪式,是这一段要讨论的问题。若望给我们提出的第一个记号是结婚喜庆,基督设法大量供应上等美酒解决喜宴的急需,值得特别注意。耶稣充实及改造世上的宗教就恰如空缸灌满水,使它所盛的是最美好的酒。耶稣对一切宗教是福音,就如酒对婚宴上口渴的客人是福音一样。

    在加纳我们得见了耶稣的母亲。圣史引她与我们相见,介绍的方式很不寻常,需要加一番解释。

    第一点、耶稣对她说话,称她为[女人]。这称呼,对女人交谈常用,但对母亲说话却总不用。更奇怪的是,耶稣在十字架上对他的母亲说的话,再称她为[女人](若19:25—27)显然圣史有意要我们在这一称呼内见到象征的意义。这意义极可能是玛利亚代表象征之母(创2:23;3:15—20)。这意义是教会自古至今,连今日的学者所公认的象征解释。这一象征意义是最够标准的象征意义,即玛利亚;那[女人],也代表厄娃的后裔——全人类。默示禄也说到一位[女人](12章)很明显的,这女人代表以色列——默西亚所由出的民族;但她也代表众生的母亲厄娃,她的后裔要踏碎毒蛇的头颅(创3:15)。惟一历史人物能用得上这象征意义的是默西亚的母亲玛利亚。

    第二点、若望不用她的本名玛利亚,其他的对史却用她的本名。若望论及她只称她为[耶稣的母亲],因为他愿意我们以她是天主子民的象征:生了默西亚的玛利亚,是代表了天主特选来给世界产生基督的以色列民族。

    第三点、若望指出耶稣的母亲同耶稣的门徒在一起(若2:1,11—12;19:25—27)这又给玛利亚提出了一种象征意义,代表耶稣由他的门徒创造出来的天主的新子民。这样,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在若望福音内就具有三种象征意义:一她是代表全人类的厄娃;二、她是产生默西亚的以色列民族;三、她是耶稣的门徒团体——教会。

    我们将要读的有关耶稣与他的母亲交谈的这一段,只能赖这些象征意义,才能明白其中的含意。称她为[女人],是代表厄娃全人类说话,全人类感觉到所有的各种宗教的空虚,渴望有基督来挽救世界绝望的处境。称她为耶稣的母亲,她同时代表以色列和教会,提供应由天主的子民而来的教导:[他无论吩咐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

    [在加纳有婚宴]。场合是婚宴,这会使人联想到天主与自己的百姓的盟约。旧约往往以婚姻的语词表达以色列与天主间的盟约(欧2;依54:4—8;62:4—5;耶2:2;3:20—22)。这婚姻有它的时期,婚姻期间有酒可饮;但现在却没有酒了。到了结新而永久盟约的时候,为这婚姻要大量供应上等美酒。

    [关于我和你有什么关系]?只就历史来说:耶稣对他的母亲说的话只说出了实情:酒缺了并不是赴婚宴的客人所应关心的事。但是我们这里是超出了纯粹历史的层面。耶稣告诉他的母亲:[我的时辰尚没有来到]。不是人类的渴望,也不是天主特选民族的要求,能决定耶稣给人类带来救援的时辰。天主已决定了指定的时期,任何人不能催促或迟延这时辰。

    [时辰]是指耶稣的死亡和复活而言;同样,11节内的[光荣]一词,也是指耶稣的死亡和复活而言。耶稣的时辰,他的光荣要显示出来的时候,是不能提前的。耶稣不能改变放下又再取回他的性命的时刻。他在公开传教期间和在加纳所能做的,是指向他的时辰,多少显示他的光荣的神迹;为此,加纳神迹是耶稣死亡和复活的标记,对他的时辰有所启示。

    加纳神迹对耶稣的死亡与复活所启示的是:耶稣藉这作为建立天主与人类新而普遍的永恒盟约、长存的婚姻、天主与人类的完全结合。由于一切宗教,连以色列的真实信仰在内,都以与永生的天主相结合为目的,而又有赖耶稣的死亡与复活得以完成;所以这一切宗教所有,都在耶稣的[时辰]内获得实现。实现了以后,一切就为耶稣所作成的信仰与崇拜所取代。

    加纳神迹也指天主新民的创造。耶稣以他的死亡与复活建立了教会,在加纳我们就见到教会存在耶稣的母亲和门徒内。叙述耶稣死亡时,由于他的母亲和门徒在场,我们又再见到教会的临在(若19:25—27)。

    [他显示了自己的光荣,他的门徒就信从了他]。加纳惊人和喜乐的神迹多少显示耶稣死亡与复活的奇能。门徒既相信加纳的神迹,就不难相信耶稣的被钉死和复活的效能。

    由于若望叙述加纳婚宴,描写得这样生动实在,使人读来好像只是一历史叙述;其实,若望并不愿我们只在历史层面诵读这叙述。他告诉我们加纳奇迹是耶稣给的第一个神迹,见到[神迹](若2:11)为此我将这事迹当作神迹来解释。若望要我们见到神迹,见到神迹即是寻求这段未有的象征意义。

    [他们没有酒了]。我们已看出贯串这最初的事迹的主题是宗教和崇拜,我们也看出了属于玛利亚的象征意义。如果我们将这两种见识联合在一起,才能依据象征的意义来读玛利亚的话。玛利亚,如同众生的母亲厄娃为全人类——以色列自然包括在内。当她说[他们没有酒了],实在说出了极深的真理和深切的期望。她说出的真理是;世上所有的宗教,固然天主接受它们所有的一切长处和弱点,但他们现在都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它们昔日所有的酒已用尽,因为全世界的救主已临,不由基督支配的一切宗教和崇拜的仪式都到了结束的时候。玛利亚的话同时也说出了对这一转变迅速实现的殷切期待。

    若望依他的作风给我们报告了耶稣公开生活之初所作的,恰是谷关于耶稣生活同是时期作的:[时期已满…你们该信从福音]。(谷1:15)。为表达耶稣宣讲的令人心鼓舞的福音,用备用充足美酒,供客人畅饮婚宴喜庆是最合适的。

    现在我们单独的从另一个角度来反省与学习圣母,再由她走向基督。

    福音里耶稣称自己的母亲为女人,很明显的作者有意把这个女人与旧约创世纪的第一个女人厄娃作对比。从这两个女人中,我们可看出女性的弱点和优点在那里。旧约中的厄娃说了两次话,第一次是受到蛇的诱惑,她不但没有坚决地拒绝,反而说了一半谎话,说天主不准他们摘乐园中央那棵树上的果子。第二次是当天主质问她的时候,她把责任推到蛇身上不肯承当责任。这个女人的两句话,反映出女人的弱点,值得每一个女性去反省。很不幸这个故事令人对女人作出了不当的结论:女人是罪恶的根源,这是很不公平的,因为圣经其实公平的反映出男女同时都犯了罪。圣经不但没有贬低妇女,反而把妇女的地位提得很高,因为天主对蛇说:“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后裔和她的后裔之间”,这个女人在新约的圣母玛利亚身上得到应验。

    这段福音借玛利亚反映了女性优美的一面。在若望的福音里圣母也只说了两句话,每句都突出女性优美的一面。耶稣称自己的母亲为女人,是回应天主的预许:她就是永远与魔鬼为仇的女人。圣母的第一句话根据若望福音的记载是:“他们没有酒了”,这显示出女人的敏感与细心,意识到别人的需要。圣母不光是空洞的同情别人,更是诉诸行动。本来这是与她无关的事,主动走到耶稣跟前为别人恳求。这句很简单的话“他们没有酒了”,成了我们教会两千年来对圣母敬礼的来源之一,因为我们相信圣母在任何时候都关心我们的需要,何况耶稣基督已把教会交托给圣母,所有基督徒都是她的子女,所以我们说圣母是进教之佑。

    圣母的第二句话同样重要,因为她带领人走到耶稣跟前:“他吩咐你们什么,就做什么”。这是一句很智慧的话,如果我们真的像圣母所说,耶稣叫我们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话,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

    圣母所做的事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得到别人的赞美,而主要是为了主的光荣。在这件事上她彰显了天主的光荣,因为耶稣在他光荣的时刻未到时便行了这个奇迹。圣经上记载他的门徒信从了他,圣母能够带领别人走到耶稣跟前,让别人相信耶稣基督,而不是信她本人。

    我们可以用这个故事去反省。每一种语言都有贬低女性的词汇,中文的也不例外,如“婆婆妈妈,妇人之仁,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红颜祸水”等,这些歧视女性的话语,基督徒都不应该用,因为这是违反天主启示的。女性更应以自己的行为证实那是错误的,女人不是罪恶的根源。此外,要向圣母学习,发挥圣母优美的特质,对别人的需要特别敏感,并同时诉诸行动。教会历史上所有关心别人信仰的,多数是女性,不断向天主祈求和痛哭,愿大家学习圣母特别关心别人的信仰,为他们求耶稣说:“他们没有洒了”,在带领别人走向耶稣基督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首先要听圣母的话:“他们无论吩咐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自己首先去实行耶稣的要求,带领别人的时候才有可信性。同时,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耶稣基督的光荣,使别人能够认识他。

    在过去,教会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有时表现了对女性有歧视的地方,但是对圣母玛利亚却极度尊敬,原因除了圣母是耶稣基督的母亲外,更重要的是圣经反映圣母作为女性优美的特质。她是一位关心别人需要的人,一位愿意求耶稣解决别人困难的人,不但把别人带到耶稣基督面前,而自己更是一位天主要她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女性如果真的有圣母的优点,肯定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也能像圣母一样充满天主的恩宠。

    天上的妈妈,你参与了主耶稣的世救工程,耶稣因着你的支持和参与完成了他在世的使命,我们相信有你的转求会得到天主的祝福,祈求你帮助我们完成在世的使命,为我们转求天父使我们因着你的转求得到天主更多的恩宠,以上所求是因主耶稣基督之名,阿们!

    若望福音第二章与你共享(2:13—25节)

    虽然若望没有说明[洁净圣殿]是神迹,但他却将此事当作神迹论述。他给我们说出耶稣明明指出清洁圣殿是他死亡与复活的信号。当人反对逐出殿内买卖人时,耶稣答说:[你们拆毁这座圣殿,三天内,我要将它重建起来](若2:19)若望告诉我们:耶稣复活后,门徒们就明白了,他说这话无非是指自己——新圣殿而言。

    圣殿正式代表天主的百姓所信的宗教和所行的崇拜,即有确实的启示为根据的宗教和崇拜。在耶稣时代,圣殿由于成了各种商业的场所,受到了亵渎。主洁净圣殿,产除了这些恶习,肯定圣殿是他父的殿宇,不是商场(若2:16)。圣殿是人与天主相遇的地方,但是这一目的现在是在耶稣身上达到了,基督从死者中复活,他的光荣的身体即成了惟一人与天主相遇的[地方]。耶路撒冷的老圣殿既在复活的主内达到了它的目的,就不必在继续存在;为此,清洁圣殿连带预示古老的崇拜地方的结束。

    (若2:23—24)圣史的用语内[看见]神迹有三种意义:一是只见到耶稣行为外表,有形可见的一面。这些人完全看不透耶稣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意义,就如犹太人见了清洁圣殿的神迹还要求[神迹](若2:18)。他们所见的,只是见到一个无权大胆妄为的人。二是有些人拿所看到的神迹只是见到行奇迹异能者的作为,看见那个人具有行神迹的能力。若望说出这批人是[信从]耶稣的人,但他们的信仰却不健全、不合格、不可信任。然而这是第二种人的看法,承认基督有超人的能力;他们渐渐可发展,成为真正的信仰。三是有真实信仰人的看法:有这两种看法的人,由耶稣的作为见到他实在是人,又实在是天主,是天主子。

    注意:[犹太人]一词,在若望福音中,就上下文看来,有不同的意义。忽略这一点能导致严重的错误。圣史利用这个名词基本上有三种不同说法:正面的说法、中立的说法、反面的说法。正面的说法见于若4:22[救恩是出自犹太人]。此处若望是指整个民族是在主的民族,承受了天主的启示而言。这句话使我们联想到耶稣是犹太人,由他而人类获得了救援。中立的说法可见若11:19:[犹太人来到玛尔大和玛利亚那里,为她们兄弟的死安慰她们]。(参见若11:31,45;12:9)这里论及的犹太人史是犹太区域内的居民。若望也用这一词的反面意义。他用这词指相信耶稣的犹太人(若8:31)。但由若8:31—59上下文明明看出,这词是指那些拒绝相信耶稣基督是天主子的门徒。圣史谈到耶稣时代(和在他自己教会内)的犹太人,他们自称是基督的门徒,却不接受耶稣是天主。此外,圣史往往用这名词的反面意义,指在人民与耶稣敌对的当权者。如此,犹太人即是其他的圣史所说的司祭长、长老和经师等领导人物。

    为此若望福音[犹太人]一词几时用来指全民族时,就有实在的正面意义;用它的反面意义时,就指民族的一部分,或指假门徒,或指图谋设计杀害耶稣的当权者。清楚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看出,若望福音内没有一点可供反犹太主义的根据。这部福音,这部爱的福音竟时常被人用来支持种族偏见,是件令人惋惜的事。

    亲爱的主耶稣,请你赐给我们勇气,敢为正义而伸张,为保护教会的权益尽力维护,为教会能更好地发展,为彰显你的名,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三章
    若望福音第三章与你共享(3:1—21节)

    上段我们说了,在这部福音内[犹太人]一词最普通的反而用法,是指与耶稣为敌的领导人物。但我们最初遇到的一位却是个例外。统治阶级的人物尼苛德摩对耶稣很友善,怀有好意,但他的信仰却不够格。他看出奇的神迹,只不过证明耶稣是个能行奇事的人。

    尼苛德摩代表那些耶稣的同胞,他们佩服耶稣所做的事,为他所吸引,却以耶稣是大有能力的先知,派来号召人民悔改的[天主的人]。他们只看耶稣是个伟大的革新人物,他们准备接受必须的重大改革。可是他们心中却没有什么彻底的新思想,也没有根本改变的可能。

    这些人还是以古老的观念为满足,以为成为选民的成员是第一。耶稣却告诉尼苛德摩,自然诞生为亚巴郎的后裔不算什么:[由肉生的属于肉]。(若3:6)他论的诞生只能是出自天主的神:[由神生的属于神]。这种诞生又实在又神妙,好比风在地上的运行(3:8)。

    耶稣要完成并取代一切宗教和敬礼方式的改革是由天主,由上而来的。不是人费尽力量,努力奋斗就能由地上升入天主的领域内,获得这新而永远的生命。只有那位由天而来,而又复归天上去的,能使这新生成为可能的事实。

    耶稣一步一步答复尼苛德摩,教导他自己要带来的全新的信仰和敬礼,要求彻底的新开端,新诞生。为进入永生,人该由惟一永生的根源天主诞生(若3:4—8)。再论到子(若3:9—15),最后论到父(若3:16—21)。耶稣论及的新生,只能由父、子、圣神的作为而获得。

    注意:3:3、7若望用的一字,是含有[由上]和[从新]两种意义。他的用意是要我们明白他所描述的出生,是新而又由上——天主而来的出生。他用的[神]字,也有[气]与[风]之意。

    3:11——15福音叙述耶稣的话和圣史自己的话这样密切结合,以致无法分辨是谁的话。由若望和他的团体自称的[我们],而不期而然地转为耶稣自称的[我]。

    3:9—15节:那快要赐给人的新的诞生,不只是由于耶稣的天主性,确切的说,因为他是人子,是与我们同样有血肉的人,使基督赐给一切信仰他的人永生,在可能范围内着重这一点,将耶稣被钉在横木上,[被举起]确确实实悬在十字架上的形像摆在我们眼前。若望以为耶稣快死的身体这种向上的移动,是他上升回到父那里去的开始。[被举起]的说法是对基督的死亡与复活两者而言(若12:32—33),圣史以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被举起来,无异于旷野的铜蛇的被举起(户21:4—9)。凡着着信心瞻仰梅瑟举起来的铜蛇的人,天主都治好了他们(智16:5—7),凡相信耶稣被举起来(死而复活)的人,必要获得永生(若3:14)

    在全部福音内,圣史愿意我们将耶稣的死亡与复活合并,作为一个信仰的奥迹,虽然他深知这两件事,是在不同的时候分开发生的,但他仍特意一些单字兼指耶稣的死亡和高举。这样他用的耶稣的[时辰]、[光荣]、或[被举起]等词都包括主的死亡与复活。若望以为耶稣钉在竖立的十字架上而被举起来,是一个齐全的大神迹:因为死亡的耶稣最后启示他与人类有共同的死亡命运,复活的耶稣最能启示他与永生不死的惟一天主共为一体。耶稣被举起来最能启示他是[血肉]、是[圣言]最光荣的时辰。这时辰不但表示而且完成了人与天主的结合。

    这要3:5内提到[水和圣神]就更加明白了。若望给我们指出耶稣结束并取代了一切礼仪主义的宗教,他不愿基督徒再入那种敬礼。他清楚的接受教会的圣事,同时却小心避免一切能激励人礼仪的自然爱好,而放弃耶稣带来的根本新的敬礼方式。若望以为水的洗礼不只是取洁礼而是参与耶稣的救恩时辰——他的死亡与复活。以水和圣神施行的洗礼是进入耶稣[被举起]完成的天主与人间的全然结合。人由于进入这救恩时辰才获得永生。尼苛德摩对耶稣说:[人已年老,怎样能重生呢?难道他还能再入母腹而重生吗]?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残酷悲痛的一幕,表示被判决和定罪,容易被视为是人类被天主定罪的事件。但实情并不这样。天主派遣圣言来不是为审判他的受造物,而是为赐给他们永生。耶稣的死亡与复活启示的是父对人类的爱。

    3:16—21若是一个人受到裁判,那是他自作自受。任何人听了向自己传报的耶稣的福音,反而拒绝相信,就被定了罪。他就像被邀请进入光明的人,反宁愿处于黑暗。耶稣向尼苛德摩说的最后几句话使他面对一个明显的真理:他夜来寻访耶稣,一点也不错,但他在最到耶稣的,若仍存在黑暗中,好似他受了审判(若7:45—52)提到他替耶稣辩护,(若19:38—42)与耶稣的门徒阿黎玛特雅人若瑟一同安葬了耶稣。

    主!耶稣,我们感谢赞美你,我们因着你的名接受了洗礼,成了天父的儿女,这是你白白的恩赐,主!耶稣,我们感谢赞美你,你被高举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宝血给我们带给了新的生命,主!我们相信将来有一天会见到你容光焕发的面貌,主!我们以你的终向,求你帮助我们使我们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常常谨记你的圣言,做天父的好儿女,主耶稣,你为我们驱逐了黑暗带来了光明,求你以圣神之光照耀我们,使我们远离罪恶的罗网,在天主的爱内生活,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三章与你共享(3:22—36节)

    圣史强调并证实耶稣不只是改革者,而且是彻底的创新者,就提出励行改革的先知中最大的一位洗者若翰;他给我们指出两人的成就有全然不同的性质。圣史写了这一段,显然有意指教洗者若翰的门徒,改正他们将他们的导师当作默西亚的不对。

    [有新娘的是新郎](若3:29)耶稣时代按犹太人的习俗,称为新郎的朋友的男宾相,要照料结婚的新娘好好的准备。她一准备好了,领她去见她的新郎:这是新郎的朋友的特殊职务。洗者若翰以自己充当的就是这角色。天主的百姓往往被视为天主的新娘(欧2;依62)该预备新而永久的婚约,借耶稣要建立的新约,洗者若翰若是引导天主的百姓归于自己,就如男宾去娶新娘一样,那就错了。最重要的是他不可如占基督的地位。[他应该兴盛,我却应该衰微],[那由上而来的,超越一切]。(若3:30—31)。耶稣所完成的天主与人间的结合,是出于天主。这[婚姻]不是出于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出于天主的创举。这只能[由上而来的]那一位做到洗者若翰,他们是伟大的先知,但仍是人,是[出于下地]属于下地的。属地下的是决不能赐给人为新约所需要的天主的圣神(若3;34)洗者若翰能做到的,是指引一切人归向基督,因为人透过基督,才赐永生的盟约——天主与人类共结的婚姻。

    天父,祈求你派遣智慧之神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在圣神的推动下,好像若翰洗者一样为耶稣基督而作证,向一切未认识基督的人宣讲福音,把主耶稣的字传遍每个角落,让更多的人得到天主的救恩,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四章
    若望福音第四章与你共享(4:1—42节)

    耶稣的使命是宣讲福音,不想与法律塞人辩论有关洗礼的事,便离开犹太地,取道撒玛黎雅,回加里肋亚。

    这段总括上面两个奇迹(加纳与清洁圣殿2:1—25)和解释。圣史继续讲论他在这几章内特别描写的水和婚姻两个意象,对他的主题:耶稣怎样完成并取代一切的宗教和崇拜仪式,作出一些最后的说明。

    耶稣引进信仰和崇拜的新制度,要求一个新的团体,是由圣洗圣事(水和圣神3:6)重生而进入的新团体。那使人成为基督徒的入门圣事,应承认这是天主主动的作为(由上而生3:3—8)。但在这一段的注释内,尤其4:28—42,我们要看见人的行为,人要聚集门徒,人要形成以心神以真理朝拜天主。

    [雅各伯泉]。雅各伯(以色列)是形成旧约天主子民十二支派的父亲。天主的子民就人性而言,是有血亲关系的家庭,但他们渴望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撒玛黎雅的宗教生活是以梅瑟五书的法律为基础。法律是他们的根源,是他们由其中吸取活水的井。梅瑟五书包涵的启示是他们信仰的根基,同时也是犹太人的信仰。

    [我给他的水,将在他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4:14)这是在井内的静水和泉内的流水(即活水)之间的对照,以及井内存留的水与由泉喷射出来自由奔流的水之间所作对比。法律像局限在井内的水,耶稣带来的水,是由于全部的启示,好像是涌向高空的喷泉。法律启示的真理能带来有限度的生命,耶稣的教训却[涌向]永生。

    另外福音作者要我们注意较深的一个对比:法律是好比人要到那里去打水的井,井是在外面,是信徒身外之物。耶稣赐的全部真理却成为[在门徒内]的水泉,由此我们又发现了耶稣赐的水的另一种意义:水表示圣神(若7:37—39)耶稣派遣圣神进入门徒内,成为在他内的常新的水泉。

    所以活水是耶稣启示的真理,同时又是他派遣圣神的象征,若望以诗将旧约先知关于新约的意象和观念合并叙述。耶肋米亚(31:31—34)曾预言了什么时候天主要将认识他自己的知识,深入他的百姓的心底;厄则克耳曾预见重新约的时候,那时天主对自己的百姓洒水,赦免他们的罪,在他们内放上新的血肉,新的心以代替他们铁石的心。厄则是克耳已写明了,这事要赖天主的圣神得以实现(则36:25—27)。耶稣以派遣圣神进入他门徒的心内,建立了这永远的新约。

    [你曾有过五个丈夫……]五个或六个并不含有什么特殊象征意义,但这妇人曾有过许多丈夫,是具有它的意义。撒玛黎雅人不忠于他们的惟一上主天主,几世纪以来他们曾忠于许多神。他们的宗教不纯正,受了玷污。耶稣对待这妇人并不苛刻,也不定她的罪。她继续说的话是关于圣殿的问题,足见她是了解所谈到的丈夫的意义,她觉得耶稣是说撒玛黎雅宗教连同它的属于[旁道]的圣殿,都不是真正的(若4:20)。

    [你们将不在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若4:21)关于真正朝拜的正确地方的争论,它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地上再不会有一个地方比另一个地方更为神圣,也再不会有一个特别建筑更适于朝拜。新圣殿将是复活的主的身体(若2:19—22),天主的新子民要与新圣殿相结合,有如葡萄枝与葡萄树(若15:1—11)。朝拜的地方将是任何门徒聚集的地方。

    [救恩是出自犹太人]。(若4:22)这里圣史用[犹太人]是指民族而言,含有正面的意义。天主简选的民族是天用以施救的工具。世上所有或其他任何宗教,不论它有多少真理,决没有一个民族能声明自己如以色列一样受过天主的引导,也没有一个能自夸曾领受了天主特选民族所领受了的真正启示。地上没有一个种族能如犹太人一样,声言世界的救主是一位与他们有血统关系的人。

    [那些真正朝拜的人,将以心神与真理朝拜父](若4:23)我们已论及耶稣的[活水]指他的教训,也指圣神。现在以这两种恩赐用来举行朝拜。[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的人是领受了圣神,相信耶稣教导的真理的人。[天主是神](若4:24)即天主赐下真理的圣神,来完成子给予门徒的启示(若14:26;16:13)。

    以往有些学者解释[以心神以真理朝拜],是指一种内在和精神的朝拜,没有外在的礼仪表现。这是一种错误的解释,因为[心神](原文作[神])是指圣神,而不是只指人的精神或灵魂。此外,不论曾采用外表形式敬礼耶稣,或是强调基督的外在神迹,都不可能为具有血肉的人,构思一种纯属精神或天使式的朝拜,自然不可否认的是,一切朝拜该是出于诚心诚意,旧约的先知和圣詠作者原都这样主张,但这里的意思不是指纯内在的虔诚。朝拜是[以心神以真理],并不是因为真诚,而是基于父的完全启示,这启示由耶稣所供给,并由圣神教导门徒的团体所认识(若14;26;16:13)。

    撒玛黎雅妇人听到耶稣的话大为感动,就猜想他可能就是那位人所期待的天主的使者。耶稣坦白自认是默西亚(若4:25—26)她便赶快跑回村庄,立即对村庄的人讲论关于耶稣的事。圣史以她是位为基督召集门徒的[传教士]。这样,耶稣与买食物回来门徒之间的谈话所论的,就转移到门徒到了收割的时候(若4:27—38)。

    耶稣的结论(若4;34—38)和最后的局面(若4:39—42)使这段事迹,即最初四章的叙述,有个壮丽的总结。在这几行内,序言的主要题目:见证、神迹、注解,再以新意象重述,使圣史的信息更具有一番深意。

    [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若4:34)基督由赐给我们水作饮品的喻象,而转变到基督用以自养的食品。就是赖承行父的旨意维持生活。父的旨意就是他的工程获得完成。我们在注释序言中曾说:父的工作是:创造宇宙、造生人类,召选以色列作他的人民,赐给他们法律、圣殿、先知。父作他的一切工作全是出于爱,启示自己并将自己给予他的受造物。他作这一切工作的目的是吸引他所造的一切与自己相结合,尤其给人类分享他自己的永生。

    这一切出于爱的工作,天主是借圣言父的完全表现,所作出的。这样,受造之物的美善已多少启示了父,国为它们是借圣言而造的。按天主消像而造成的人类,是依照永生圣言的模样而造成的。天主的子民以色列是借圣言蒙召成为特选的民族,赖大能的圣言由埃及救出,借圣言立了属于天主的盟约,借永生之子的圣言赐予以色列法律、圣殿、先知。

    成了血肉的圣言——耶稣的使命是使天主的工程能够完成。父作这一切工作的目的是使他的受造物与自己结合。成为血肉的圣言的任务,即是完成天主与人间,造主与受造物间的这一种结合。当耶稣在他的[时辰]十字架上喊出[完成了]时(若19:30),父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耶稣以他的死亡极其显示他是与有死的人合而为一的,以他的复活极其显示他是与天主的能力全而为一。他的[被举起]是最大的神迹,天主最大的作为,这一作为完成了它所表示的,天主和人的结合。

    父出于爱的一工作为,自创造开始一直导向圣言成为血肉的[时辰]。现在赖耶稣的服务,到了天主自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劳作要[收获]庄稼的时期:举目细看庄田,已经发白,可以收获了]!(若4:35)。

    父藉圣言作的一切[播种],现在已是一片可收获的庄田了。父的爱,一部分是表现了在人类所有不同的宗教和文化里,它们固然不齐全,未完善,但人类有限的真理要求完成。另有一些宗教具有更多的真理,但它们本身还有谬论的混合,需要提炼,才能完善。天主自己的百姓以色列的宗教和生活虽然比较完全,富有真理,但也受到玷污和具有不齐全的地方。由于这些宗教和文化的美好都来自圣言,它们的完善,也要由现在已成为血肉的圣言来完成。这样,我们能在耶稣公开的生活上,已见到他所完成的神迹:他以酒充满为取洁用的水缸;洁净了天主子民的圣殿,以自己复活的身体取代了它,而自成为圣殿;他提供了活水的源以取代法律的死水。圣言成为血肉的耶稣,不能否定,不能破坏,或放弃不顾,永生的圣言,由人类有史以来所造就的天主子,由于他是我们人类中之一,要成全他有时间之始已进行的事。

    [撒种的和收割的……同喜欢](若4:36)天父撒种,成为人的天主子收割,一同喜乐,但撒种的和收割的同是一个(若1;1)所以喜乐是父和子两者的喜乐。

    [我派遣你们在你们没有劳过力的地方去收割;别人劳了力,而你们去收割他们劳苦的成果]。(若4:38)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了这些话,因为他们要分担他的工作。门徒是教会,是天主的新子民。他们的工作是收割别人播种的,由别人耕耘的庄田运来的庄稼。门徒(教会)不是由无中有所创造,他们接触的民族所有的美善和真理,不是他们带入的,而是天主圣言早已作出的成就。远在传教士来到以前,天主已在那里工作。

    耶稣说的这些话所包含的真理就在当地实现了,因为在那里我们见到撒玛黎雅妇人为基督召集门徒。已在撒玛黎雅人长久的历史中工作的圣言,由于他亲自在泉旁与这妇人相遇,使他的工作终于得以完成。撒玛黎雅人不需要门徒去传教,自己来归顺基督。教会所该做的只是收割别人辛苦劳作的成果。这些[别人]是人类历史中千千万万无数的人,他们用无数的方法企图来到他们的造主前。这些[别人]是天主子民中所有的圣人圣女。这些人作了[辛苦]的工作,因为他们是在启示圆满以前,在天主的工作完成以前,操心劳作了。

    耶稣的工作是为预备爱的一切行为,所加上的爱的齐全行为;他完成所开始的。他使不齐全的,成为齐全的。他不打碎仪式化宗教的水缸,却以美酒来灌满。他不让旧约的婚宴有悲惨的收场,却供给他丰富最好的美酒。他不抛弃圣殿的朝拜,而是洁净它,保证它在他本身的殿内继续存在。他不非难撒玛黎雅人的混合宗教,他不拒绝饮他们境内的井水,他给他们和世上所有的宗教送上[涌到永生]的活水泉。耶稣的工作是:赐予[恩宠上加恩宠],爱上加爱(若1:16)。以往和现在、凡是世上的美好都源于圣言,并且一切的美好,都在成为血肉的圣言内找到了它的圆满:[……恩宠是由耶稣基督而来]。(若1:17)。除了给耶稣的一切荣衔的作证外(若1:19—51),现在撒玛黎雅人也加上他们的:[我们亲自听见了,并知道他确实是世界的救主]。(若4:42)。

    主耶稣,你把救恩赐给撒玛黎雅女人,显示了你的大爱,祈求你继续将你的救恩赐给那些寻求你的人,让所有的人都得到你的救恩。主耶稣,你的救恩已来到,你把种子撒给了外方人,给了我们爱的见证,求你赐给我们能力,因着你的爱去关心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使他们在你内找到永生的泉源。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之名。阿们!

    若望福音第四章与你共享(4:43—54节)

    这段福音记载的神迹和百夫长的仆人病愈的神迹,并不是一回事。

    [他恳求耶稣下来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快要死了]。(若4:47)这位官员为求耶稣治好他的儿子有足够的信心,但他不能想像耶稣在四十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能行这样的奇迹,医好他快死的儿子。耶稣责备他,因为他有的信仰是一种需要明显证据的信仰:[除非看到……]那官员却翻然改变:耶稣叫他回葛法翁去,并确切告诉他,他的儿子活了,他就是一点也不疑惑,从命走了(若4:50)事后,他一家人都相信了耶稣。

    这奇迹是一种信号:因为在世界上耶稣的话有能力恢复人的生命的事实,指出更重要的事实,即耶稣现在在这世界上仍然有权赐与凡相信他的话的人,信赖他而善生的人,要复活进入永生。

    主,请赐给我们这些信德薄弱的人坚强的信德,使我们在痛苦中更依赖你,在平安中感谢你,在迷惑中相信你,在平凡的生活中常常赞美你。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五章
    若望福音第五章与你共享(5:1—15节)

    在耶路撒冷有个水池,它的水能治病,旁边躺着一个无依无靠的瘫痪人。多少年来这人总不能在适当的时刻自己跳入池内。这个有五个走廊环绕的水池,可说是梅瑟五书的象征。这五部书仿佛这个水池,有治病的能力,但不能给人起痊愈的心愿。对这个可怜的瘫子耶稣赐给他行走的能力。可是这一种治疗提供的[神迹]信号,恰好发生在安息日内。耶稣行奇迹并命人拿起卧铺行走,犯了法利塞人教导应守安息日休息的条例。

    耶稣时代的知识分子长久强烈讨论,天主自己是否守安息日,及怎样守安息日的安息。当时这节法律学士普通最坚持的意见是:除了两种情形外,天主安息日上是休息了,但在安息日上他仍恩赐生命,执行判断。由于有人生在安息日,也有人死在安息日,所以他们主张天主该赐生命给那些生的人,该审判那些死的人。主基督自然知道这普通的道理,愿用来肯定他有权赐予生命和执行审判。

    注;5:3最后一句:[都在等候水动],不见于一些抄卷,但大概是属于原文。不过第4节全然不见于最古和最好的抄卷,是抄写福音的人所加,为此许多现代译文都略去不译。

    耶稣向他说:[起来,拿起你的床,行走吧]!那人便立刻痊愈了,拿起自己的床行走起来。(若5:8—9)。

    那人虽然痊愈了,但他没有认出耶稣,也没有相信他。后来他遇见了耶稣,耶稣警告他将要受的审判说:[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事]。(若5;14)更不幸的事是指他在末日要受到的定案。

    主耶稣,你是拯救人类的主,你希望所有的人都得救恩,请帮助我们不再犯罪,做天父的好儿女,使我们获取永恒的生命。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之名,阿们!

    若望福音第五章与你共享(5:16—30节)

    圣史开始解释这些神迹,他告诉我们:耶稣这样讲论天主是他的父,以致他叫人懂得他是在论自己与天主同等。16—30节,耶稣并不公然肯定他与天主同等,只声言他有父复活死人,使人进入永生或进入永罚的能力。这段话非常重要,因为它带我们进入若望福音中最深奥的神学思想。在这里我们应再次注意,若望福音并不只是平铺直叙耶稣所讲的话,而是写下他多年来,在圣神引导之下,对耶稣所讲的话作的深切反省,及其他本人所悟的深意。

    耶稣使一个病重垂危的孩童恢复本性的生命,行了一个奇迹,(指第四章那个王臣的小孩),证明他有赐永生的能力。他使一个瘫子在安息日痊愈,断言他如父一样在安息日工作,赐给生命,和执行审判。圣史的解释说出了这两个神迹的意义。

    耶稣由若瑟学得了做木匠的手艺。耶稣时代的男孩子大多数都做过父亲的学徒,这普通的习惯由19—20两节生动简短的比喻可以看出来,孩子爱仿效他的父亲:[凡父所做所,子也照样做]。父亲也爱将自己所知道的教给他的孩子:[因为父爱子,凡自己所做的都指示给他]。耶稣与他父的关系是儿子的关系,自然他应该接受父的至高无上的赐予:[诚然,就如父是生命之源,照样他也使子成为生命之源]。(若5:26)若子在末日有权赐永生,他就也能审判。但基督更有所教训,使他的听众惊讶他的真理:不只是因为他是天主子,而且因为他是人子,是成为血肉的圣言要执行审判:[且赐给他行审判的权力,因为他是人子]。(若5;27)是一个人要审判人类,所以人人确信要受的是很慈祥和富于怜悯的审判。

    远在最后审判以前,即在现今耶稣已行使他天主的权能。凡接受他的话,相信派遣他来的,在现世就已获得永生:[听我的话,相信派遣我来者的,便有永生]。(若5:24)凡对基督有信仰的,他已在他内生活,在末日就不会被定罪,到了那一天,全人类要复活,[行过善的,复活进入生命;作过罪的,复活受处罚]。(若5:29)全由基督判决。

    主耶稣,你是生命,一切的生命都掌握在你手中,病弱受苦的人,只要你一句话,就能恢复身心的健康,主,求你医治我们心灵的疾病,使我们因着你的治疗得到痊愈,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五章与你共享(5:31—47节)

    叙述这事迹的最后几节(若5:31—47),叙述支持耶稣言论的见证。31节耶稣答复犹太人的非难,引用了凡有两三个人作证即当取信的法律,说明为他见证还有[另一位],就是指天父。父为他作证有三:一是若翰洗者,他好像是父为他点燃的灯,指引人到耶稣那里去的路。二是父自己为他作的证,是耶稣传教以来所行的各种奇迹36—38。三、父给子显明作证是旧约的经典所有一切关于默西亚的预言。犹太人以为在圣经里可以寻到永生,但如果他们不肯接受耶稣,即他们把圣经读得非常的熟,也不能获得永生,因为圣经指证只有在耶稣内才可获得永生。39—40节。最后耶稣说明犹太人不信他的原因:一是不爱天主;二是只找自己的光荣,三是不相信梅瑟。

    主,请赐给我们圣神的力量,使我们的生活更相似你,用我们的生活为你作见证,使你的圣名受颂扬,让更多认识你就是主默西亚,就是拯救人类的天主,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六章
    若望福音第六章与你共享(6:1—21节)

    这段福音开始述说耶稣上山与他的门徒在一起。那些见他行奇迹治好疾病的群众都感动的来了。若望描写当时情景的笔法是使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耶稣一人身上:是耶稣见群众前来,是耶稣问怎样给群众供给食粮,是耶稣分施食粮,命令收拾大碎块。(谷6;30—44)只有若望给我们记述了群众的反应:[众人见了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人确实是那要来到世界上的先知]。(若6:14)群众深受耶稣为他们备办食粮的能力所影响,立即想到梅瑟,和他们的祖先由他获得的玛纳,记起天主所做的许诺,要为他的百姓兴起另外一位相似梅瑟的先知(申18:15—18),就归纳到耶稣该是这位[要来的先知]。他们充满热情,开始想耶稣要成为一位神妙的君王,耶稣知道他们的企图,就逃到山里去了。(若6:15)。

    这段福音提到增饼奇迹,四部福音都有提到。传统上教会把这奇迹理解为反映圣体圣事,若望在福音内并没有提及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但在这里却花了许多笔墨,把增饼的奇迹详细地写出来,并加上一大段生命食粮的言论。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和最后晚餐是一样的。所以若望在这里没有提及建立圣体圣事,但其实已在这里说了。

    增饼奇迹的重点并不在人们吃饱了饼这个事实上面,而是要带出:耶稣能够使人饱饫,耶稣本人是生命的食粮,拥有耶稣基督的人不再饥饿,救恩因基督的缘故来临了。在这段福音里我们尝试集中在人物上作反省。

    第一个要得到的人是斐理伯。耶稣为什么问他在哪里找饼给人们吃?可能因为他是贝特赛达人,对加黎利湖一带非常熟悉,若有办法的话他最清楚不过。斐理伯的回应反映了他的性格:精打细算但又带点消极。当耶稣问他时,他便仔细盘算,这么多人需要多少食物,要用多少钱,他计算后便回答耶稣:“即使买二百个银钱的饼也不够这许多人分得一小块”。他们可能只有二百个银钱,斐理伯发觉即使倾尽所有也不够五千个男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吃饱,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这便显出了他那种带点消极的性格。

    第二个要提的人物是安德肋。他在斐理伯回答耶稣后,仍然尝试寻找其它方法。他找到一个拥有五饼二鱼的小孩,把他带到耶稣跟前,他可说是一个不会放弃、不会绝望的人物。即使是很小的可能,他仍然会积极地尽力的去做的人。他把小孩带到耶稣跟前,这是很典型的安德肋的做法。圣经上,特别是若望福音,多次记载他把人带到耶稣跟前,比方一开始,他是第一个把自己的兄弟西满带到耶稣跟前的人。另一次记载有一班希腊人想见耶稣,他便立刻把这班外邦人带到耶稣面前。安德肋是一种尽了自己的力,把一切放在耶稣面前,不会轻易绝望的人。

    第三个要得出的人物是那个小孩。虽然福音内只略提及他,但他有小孩子天真慷慨的天性,他可能是跟随妈妈来的小朋友。小孩带着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是有点不寻常,很可能他帮妈妈拿干粮上路,这是他一家人路上的食粮,他天真的把家人的食粮奉献出来,没有想到自己的五饼二鱼足够多少人吃,他只是知道其他人没有食物,很愿将自己的所有拿出来与人分享即使只是微不足道。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慷慨行动,竟然四部福音都记载了,不便成为基督徒传颂的美丽故事,更成为圣体圣事神学题材。他的名字叫什么并不重要,但他又一次使小孩子成为可爱的人物、慷慨的象征,甚至耶稣认定天国是小孩子的。

    面对这三个人物,我们可以好好反省。这三个人物都代表一些事情,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镜:面对一个困难的环境,我们会怎样做?我们会否像斐理伯一样,精打细算之后,认为无希望便放弃了?我们面对许多社会问题,会否计算完后便认为自己力量微薄,不足以改变什么,结果消极的放弃,什么也不做了?还是像安德肋一样,明白到困难所在,但仍愿意尽一点点的努力,将问题带到耶稣基督面前,请求耶稣帮助这样一个困难的环境?这是我们能够做到,也是我们应该向安德肋学习的,无论结果是怎样,也是耶稣基督所愿意的结果。我们更应向小孩学习,许多时候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老练,却是缺少了那种天真慷慨的心态。

    步行海面只有门徒们见到,耶稣以这种神迹教训他的随员,他比要来的先知还要大。他有天主引以色列人出离埃及时对海所表现的天主的能力(出14)。圣史以他在第20节内说出耶稣的问候语句,要我们注意耶稣的全能。[是我,不要害怕],这是中文的译法。但希腊文照字面该读作[我是]。[我是]这话在若望福音内很是重要,耶稣常说这句话。每次提到[我是],都使人想起对梅瑟启示的天主的名字[我是自有者](出3:14)这属于天主的[我是]出于耶稣的口,教人知道他不只是先知或世上的君王;治痊病人,使人饱食,步行海面的耶稣是与他的人民同在的天主,有权使用天主的名称。

    亲爱的主耶稣,请赐我们有这小孩子的慷慨精神,因为你会因一人的慷慨,而使许多人受惠。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愿意与人分享你爱的精神,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六章与你共享(6:22—47节)

    耶稣讲完五饼二鱼的奇迹后就退去了,群众努力寻找他,但他们寻找是有目的,难怪若望福音第一句话记载是:“你们找什么”?耶稣明白他们是在找免费的食粮,但他愿意带他们从物质层次提升到属灵境界,带他们去追求不朽的食粮。

    几时教会依照主的教训生活,必供给许多现世的利益,不可否认的,必成为威胁世上不正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权力。但教会难影响现世的改变这可以说是副产品,并不是作基督徒的主要目的。寻求基督的唯正确理由,是与天主相结合。基督教训那些狂热追求他的群众,寻找他应只为获得至高无上的恩赐——永远与天主生活。凡为任何次等理由追求他的人,只能作没有信仰的门徒。他们看到耶稣只是能推动人消除贫穷的先知人物,或只希望他是能建立世上公义仁爱王国的理想君王。这样,只看他是个人。为接受一位伟大社会改革家的讯息,并不需要信仰,只需要热忱。

    教会初兴几代的基督徒,习惯带着食物和金钱去参加举行的感恩祭。到了接收献仪的时候,将这些礼品都收集在一起,等感恩祭完了以后,就分赠给穷困的人。有些人来参与感恩祭也许没有什么好目的,只是为分得点大家的周济品。圣史写这一章时,很可能想到了这种恶习。

    为此耶稣对急切寻找他的群众说,他们该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粮劳碌(若6:27)。他们问他,他们该做的这工作是什么工作,他告诉他们:[这是天主要你们作的工作,就是相信他所派遣来的],(若6:29)重视耶稣的教训有改造这世界的能力还不够,这样的重视还不到相信耶稣是天主的程度,还不表示信[天主父在他身上所印证的],完全和绝对认可的唯一人子。耶稣是人子也是天主子,他给人的恩赐不是别的,只是与父不断的结合。人只该为这一恩赐寻求耶稣。30—47这段是我们刚才所见和下面相继而来的两段之间的桥梁,为此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研究:首先仍继续讨论前段已开始的对耶稣的信仰问题(若6:22—29)然后准备我们接受下段(若6:48—59),要详细讨论圣体圣事意义的全部教训。

    昨日见到五饼二鱼奇迹的群众,如今要求一个更壮观的[神迹](若6:30),为相信耶稣是天主派来恩赐永生的那一位,他们想他们有权要求一个,至少像梅瑟在旷野里赐给他们祖先[由天而来的]一样出奇的神迹(若6:31)耶稣提醒他们,梅瑟并没赐给他们实在由天而来的食粮。(事实是玛纳出现在地面上。出16:13—16)惟独应称为[由天(天主)而来的食粮]的食物,是那有天主作渊源,能分施天主生命的食物。(若6:32—33)。

    然后耶稣进而声明他自己是由天而降的食粮,永生的食粮35节。[来]到他前即是[相信]他由天主而来,有会恩赐无穷尽的生命35节,信仰是除天主外,没有人能完全明了的大奥迹。他并没有告诉我们,天主为什么不赐给那些人,他只告诉我们,实在相信的人,是圣父吸引了来归属他的圣子的人44节。那些相信耶稣的人,知道受教于他是受教于天主自己45节,因为耶稣是与父同在的子(若1:1—2,他见过父,)所以他能教父要他教的一切45—46节。想要由基督的工作取得利益,成事以先需要信仰;凡对基督有真实信仰的,在现世就获得永生,在末日他要复活起来归于天主44—47。

    现在我们来学习有关圣体圣事教训的是什么事。在我们学习圣体圣事的深意时,就会感觉到为教会牧灵的圣若望所怀的焦虑,因此他引导他的教会更深切地明了圣体圣事。自耶稣复活后不久,基督徒即开始举行圣体圣事作为基督徒的逾越节,他们视主的晚餐是他死亡和复活的记念,恰如犹太人视逾越节是他们出离埃及的记念,基督徒明了,他们举行圣体圣事不只是回忆一件往事,而是实际参与那位为他们尚活、而现在在圣体圣事内的主,这番对于弥撒圣祭的理解,若望全部接受。但圣史对体圣事的奥迹,尤其对主的晚餐所指出的饼酒的实在意义所见更深。若望已很久默想了[这是我的体……这是我的血]的意义.(玛26:26—29)。对圣史,圣体圣事不只是使耶稣的死亡与复活成为目前的事实,也不只使救赎的事业成为现在的事,而是使救主自己亲自临在。在吃晚餐时,耶稣的这些话是指他存在圣体内,是指生命之粮是耶稣自己,是指救恩之杯是实际存在门徒之间的主。几时耶稣说:[我自己就是生命之粮]35节,我们就应该明了成了圣体的饼是耶稣。凡领饼——圣体的,知道自己是[来投]耶稣的人,就永不再饥饿,凡相信杯中所有的是宝血,又是确切临在的耶稣的人,就永不在口渴。35节

    人对基督实在存在圣体圣事——饼酒内的信仰,像对耶稣天主性的信仰一样,同是神秘的奥迹。人只有受父的吸引才能获得这信仰。在现世恩赐永生并保证人复活与天主共生的,就是这信仰。就如耶稣说除非是父所吸引的,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我们要在心内对天主父的召叫作一个回应,这是我们信仰的根基所在。

    我们说这是人的一个选择,但到底选择什么呢?就是选择相信耶稣是从天而降的生命食粮。要克服人的逻辑、人的成见,去相信来自天主的人,不必有惊天动地的出身,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天主就是要人相信,耶稣降生是天主临在于人的平凡之中。

    耶稣说自己是自天而降的生命食粮,这里包含了两个意思。首先耶稣是自天而降的,这是一个特别的身份,因为只有自天而降的,才真正知道天主上怎样的,所以耶稣说:“惟有自天主而来的那一位才看见过父”。

    第二是耶稣是生命食粮,这里耶稣说得十分实在。生命的食粮是人不能缺少的东西,与生命攸关的。耶稣就是要说出,他就是我们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东西,我们应相信这就是永生的所在。

    救主耶稣求你给我力量愿我们都能学得这小孩子的慷慨精神,并因耶稣基督恩宠的缘故,而能使许多人得到主的饱饫。愿我们以最温暖的心去领受精神食粮,时时有主为伴,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六章与你共享(6:48—59节)

    圣若望论述晚餐,但未记述建立圣体圣事,但这伟大事迹,却从未离开他的脑海。他在第6章给了我们他有关圣体圣事的教义,是全新约最深入的教义,就如我们上面所读的一段是对[这是我的体……这是我的血]的注释,同样我们即将读的一段,是阐明耶稣有关圣体圣事的其他话语:[你们拿去吃,这是我的体,将要为你们而牺牲……]。

    圣史在福音的最开始就教训我们,耶稣是成了血肉的圣言,是成了人的天主子(若1:1—18),同时真是人又真是天主。第五章若望强调基督的天主性,在他的全部福音内屡次这样再三强调。但现在要学习的这段内,他以同样强有力的笔调肯定的耶稣的人性。圣史叫人彻底明了,若不承认耶稣是人,就不能相信他是天主子的极重要的真理。实在若不是赖着和透过基督的人性,我们不可能与天主子基督相结合,此外,除非经过他的体血(因为在他内天主和人是相合一),没有人能获致所预许的永远与天主结合;所以,怀着信仰吃喝变为圣体的饼酒,不是与没有人性的天主子神秘结合,吃喝祝圣的饼酒,是在基督的体血内与天主子相结合。

    这思想应向前再推进一步:最能使人感受什么是人性的,就是死亡,再没有比在死时更证明[肉]是[肉]的。耶稣也是在他死的时刻,最充分参与我们的人性,而我们如果结合于他的死亡,才实在与他的人性相结合成为一体:这些思想是圣史愿我们在下面耶稣所说的话内要找到的。

    [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为作世界的生命]。51节。这些话是指耶稣的死亡而言:献上自己的肉躯即是舍掉自己的生命。照圣史的话,耶稣正是说他在晚餐所说的[这是我的体,将为你们而牺牲的体]。圣若望用[肉]以代替其他福音作者的[体]——实在,许多学者以为耶稣在晚餐所用的阿刺美语,译作[肉]比译作[体]更为正确。[肉]更为有力,因是强调耶稣的确具有死的人性。

    犹太人即群众中不相信的人,感到迷惑而且不胜惊异,是耶稣许诺要将自己的肉给人吃,圣史以他们的抗议,来回应一般初次听到圣体道理人的心声,相信藉圣体圣事的饼和酒,我们直接与天主子相结合,已是件相当难的事,相信这结合借着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而完成,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52和60节。但这正是我们的主的话的意思。

    [因为我的肉是真实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实的饮料]。55节,译作[真实]的希腊文一字能有两种意思:其一、是指事实或真的,与真像和假的相对;其二、是指完全真的,十分实在的领域,即天主的领域,与只是局部真的或实在的领域,即世界的领域相对。这两种意义都可适用于圣体圣事的食物和饮料。依第一种意义,在圣事内耶稣的肉和血不是想像的,而是实在的,依第二种意义,耶稣的体血是属于完全实在的领域,天主的领域的食品和饮料。若与玛纳相比,在旷野吃的玛纳只是局部实在的,是维持现世的生活的现世物,圣体圣事内的基督的肉和血,是领圣体的人身上维持天主性的食品和饮料。

    [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若6:56)领圣体是使基督与他的门徒最亲密的结合,是与血肉兄弟的结合,是他对我们和世界表现的最大的爱——死在十字架上——与他相结合。

    [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样,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若6:57)第五章证实了子分享父的永生的事实。现在我们得知,赖在圣体圣事内与耶稣的人性结合,就在现世,我们也能分享父的生命,因为赖圣体圣事的饼酒与基督结合,现在已赐给人永生,同时这一事实,也是人在末日要复活进入永生的保证(若6:54)。

    耶稣说自己是自天而降的食粮,又邀请大家吃他的肉喝他的血,这几句说话不能用常理去理解,不能用一般人的逻辑去领悟。耶稣这几句话也不合当时的风土人情,当时的风俗并不容许人吃人肉,法律更不许人喝人血。所以耶稣这几句话在当时已是一个信德的考验,考验他的门徒究竟有多相信他。

    耶稣没有解释,只是说“吃我的肉,喝我的血,你便会有永生”。一个人如果相信这是基督的身体,这是基督的血时,便会有不同的态度。每一次我们在圣体台前,我们的态度便显示了我们的信德在一个怎样的境界。所以,要分辨一个人是否是教友,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留心看一看他在圣体台前的态度便可知道。通常一个教友在圣体台前是必恭必敬的,因为他深信这是基督的身体,基督确实临在那里,所以,在圣体台前很自然便会有一种恭敬的态度。一个人对圣体的态度,对圣体的相信程度,也反映了他信仰的深浅。人如果对信仰有怀疑的话,许多时是从怀疑圣体开始,因为他已经对耶稣基督所说的话开始怀疑了,而我们的信仰是以耶稣的话为基础的。愿我们记得这是:信德的奥迹,是我们信德的一个考验,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是临在于圣体里面的。

    当耶稣说“吃我的肉,喝我的血”时,也是在说爱德,也是在说爱的共融。“吃我的肉,喝我的血,我便住在你内,你也住在我内”。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我们能与人和平喜乐地住在一起,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要有很大的爱德。俗语说:“相见好,同住难”,没有爱的共融,住在一起会变成互相折磨,难怪今天不和的人宁愿搬开住。所以,耶稣在这里所说的一句话其实是很贴切的。

    圣经中的盟约与中国人的结盟有相似之处。旧约中,以色列人也认为生命是在血里面,生命是来自天主,所以人不能流人的血,也不能喝动物的血,只能用动物的血立盟约。新约时,耶稣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血,代人类和天主立约,所以他说:“这一杯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约之血”。他叫我们喝他的血,代表我们分享了他的生命。同样我们参与弥撒领圣体时,并不是在那一刻才和耶稣基督有深厚的关系,这一刻应该是表达我们已有爱的共融的高峰。如果我们不能投入,可能是我们和天主和基督的关系疏远了。我们必须和耶稣基督有深厚的关系,那么在弥撒中:“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才会有意义。

    主耶稣愿我们在信仰上能与你结拜成兄弟姐妹,愿为对方付出生命的代价,愿我们吃喝你的体血后,请帮我们以整个心身把你爱的共融向人们尽力表达。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六章与你共享(6:60—71节)

    耶稣的话直接而坦白,由于犹太人们厌恶任何与吃血或喝血有关的事,自然他们觉得他这教训荒谬。当然我们的主也不期待不信的人明了他对于圣体圣事的教导。但现在连他的门徒也感到困难接受他的教训。

    然而耶稣的教导并不像他的一些听众所意想的那么生硬。在下面若望解释耶稣所说的肉与血不是他们在他们跟前所见的属肉和身体,面是复活受到光荣的同一身体,在圣体圣事内领取的基督的人性,是他已升到天主的领域内,被圣神充满和变化了的体和血。

    耶稣就如现在一样,圣体圣事的饼酒所含有的整个现实,为许多想要成为基督门徒的人实在太难,那些宁愿这现实多少缓和一点的人,拒绝基督这话,不愿接受(若6;64)。他们既拒绝耶稣对圣体圣事的教训,就与他脱离关系,不再跟随他(若6:66)。

    主在圣体圣事内的存在,不是他在死亡与复活以前的有限制和尘世的存在。在尘世时,他的肉和血与人人所有的相同,他不可能世世代代与他所有的门徒共享这样的肉与血。但他有圣体圣事内的存在,是属于圣神的领域。[使生活的是神,肉一无所用]。(若6:63)降生成人的天主子,一升到天主台前,他仍然是人,但是受了光荣的人,没有限制,充满天主的神,能与所有相信他的人,共享他完全化了的人性。

    耶稣质问十二人,向他们说:[难道你们也愿走吗]?伯多禄代表他们回答说:[主,我们要去投奔谁?你有永生的话,我们相信你,而且确知你是天主的圣者]。(若6:68—69)。伯多禄如在其他的福音一样,是十二人的领袖和发言人。

    伯多禄这句话的背景并非在增饼奇迹那一天,增饼后是群情汹涌的,大家兴奋得要拥立耶稣为王,伯多禄不难承认耶稣的身份。事情却发生在增饼后的一天,耶稣为澄清群众的动机,不断说些让群众莫名其妙的话,如食他的肉,喝他的血,自天而降等等。门徒的热情冷却了,觉得说话太生硬,像吃没有煮熟的饭那般难下咽。五千个男人加上他们的家属一个一个的走了,好像只剩下十多个人,是个冷冷清清令人丧气的情况。就像面对“四面楚歌”的楚军,已无心恋战,别人走自己也想走,注定项羽非失败不可。伯多禄可贵之处,就是此刻挺身而出,宣认信仰,激励其他门徒。

    从伯多禄的说话,我们可以分析他有率直、硬朗的性格,有强烈的道德勇气,他话中的意思可综合为:“我信你,我没有其他人可信了”,“我信的,其他十一人都会相信”。一方面有稳定军心的豪情,但豪情的后面隐藏了当领袖的威胁性,强拉别人壮胆:“我们还去投奔谁呢?”其实伯多禄大概仍未理解生命食粮的言论,只因为耶稣这样说,他就这样信了。

    当然,为信仰基督,这种宣认是重要的。但完备的信仰,只靠阳刚式的宣认是不够的,伯多禄还要不断受培育。他阳刚型的信仰亦见于他向耶稣慷慨陈词:“即使众人都为你的缘故而跌倒,我绝不会跌倒”!即使我应与你同死,我也决不会不认你。山园中耶稣捕时,只有他拔剑护主,有张飞喝断长板桥的豪气。耶稣让他知道单靠阳刚式的宣认是不足的,圣经的记载暴露了他的弱点。争大小,三次背主都显出他的信仰不够深度,缺乏谦逊包容与柔情,缺乏认识自己的有限性和了解别人的明智。直到经历耶稣的苦难、死亡、复活后,他才脱胎换骨,作出了信仰的跨越。当耶稣问他“你比他们更爱我吗”?时,他既肯定又谦虚地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若21:15),显出一种没有夸口,没有喧哗,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心灵感应。主耶稣已生活在他内,此时的主,才真正是他生命的食粮,他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可见对耶稣的信仰,不是刹那的豪情,而是持久的信靠。

    主我们每个基督徒都会在生活中遇以信仰的挑战,主耶稣求你帮助我们有伯多禄抗拒潮流的豪情,但同时又有一份包容与谦逊,承认自己是多么需要耶稣基督。只有他才是我们生命中不能缺少的惟一真理。愿我们持久地跟在耶稣后面走,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示耶稣是我们的生命食粮。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七章
    若望福音第七章与你共享(7:1—36节)

    帐棚节是犹太人的国庆日,在今天的九月与十月之间举行,一连举行八天,以纪念先祖四十年之久旅居旷野,住在帐棚内的生活;同时也是感恩节,感谢天主赏赐一年的丰收。在此庆节内百姓住在露天地,或屋顶上,或广场上,用树枝所搭的帐棚内,只有此节是国庆节日,所以人民常借此机会作复国的运动。耶稣的同宗兄弟既以为耶稣是复国的默西亚。耶稣却处处矫正他们错误的想望,暗示自己是指摘邪恶的默西亚,是为真理作证的默西亚,因而世界怀恨他。这里的[世界]是指那些图谋杀害耶稣的犹太人。

    在这里耶稣透露自己的来源和归宿,以前在福音内所说的各种[神迹]较容易明了,但是现在要说的[神迹],不但不那么明显,而且较为复杂,神迹是关乎整个事迹,并且指向天主子的全部使命。为明了这一点,关键不只在于耶稣所做的事,而是在于他做事的方式。他静悄悄的去了耶路撒冷(10节),后来他又公开出现,在圣殿里讲道;事后,他又暗自离去,如同他暗自来了一样(若8:59)。他暗自来了,公开讲了道,又暗自离去:这三点连合在一起,构成这事的[神迹]。耶稣隐秘来到耶路撒冷象征天主子神秘的降生(圣言成了血肉),进入了世界。他在圣殿讲道,象征他整个公开的传教生活,他透露了他是谁,和为什么他来了。最后他隐没了,指出他神秘的回到父那里,获享[光荣]。他由父那里而来,又回到父那里去:为当时的人,是隐而不显的真理;若不启示出来,没有人能知道,为此该公开清楚的宣讲。[出来],这一点耶稣在公开传教的生活里做了,7和8章两章记叙他所做的就是这一真理。他再三宣称他由天主而来,现在又回到那里去。

    照当时犹太学者的推论,知道一个人的来源和归宿,即是知道他的身份。人有人性的出生(现世的父母)及人性的归宿(死亡)。耶稣却宣称他是由天主父而来,又宣告他快回到天主那里去(若7:16—19;28—29;31—36)。他向在解释他是天主派遣来的,他的讯息是天主的讯息。凡他关于自己所说的,都表示他不只是人,而且还具有天主性。他的听众明了耶稣所说的,因为他们的愤怒,随着他为支持自己的言论所说的每一句新声声明而升级。耶稣坚持下去,不管他们打断他的话,极有力清楚声明自己的天主性,他说明他们之所以认不出他是天主派遣来的,是因为他们不认识天主28节,犹太人听了耶稣说出这番话,就怒从心起,又想捉拿耶稣,然而却没有人敢下手拿他,因为他的时辰还没有到。群众中有许多人信从了耶稣,并说出使司祭和法利塞人惊心动魄的话:[默西亚来时,难道会行比这人更多的奇迹吗]?此时又触怒了司祭和法利塞人,他们遂派差役去捉拿耶稣。耶稣却告诉他们:在他的时辰未到以前,他们在他身上什么也不能做,预定的时辰一到,他才能受死,然后回到父那里。耶稣借这段话再次告诉他们:他是出于天主,他从未离开他出身的天主性的本性本体。所以他说,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也不能去。

    主耶稣,你把天国的喜讯传受给人却被别人看作是魔鬼的化身,主啊!你的圣言永世常存,你的教训流传万方,然而我们听到你的圣言,你的训导却无动于衷好像法利塞人一样,主,请你赐给我们恩宠,溶化我们铁石的心,使我们放下骄傲与私见,听从圣神的声音,改变我们不良的生活,使我们心中成为圣神的宫殿,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七章与你共享(7:37—53节)

    前面我们已略学习了一些有关帐棚节的意义,但因7和8两章的背景都是与此节有关,所以只有对这庆节背景有所认识的才可明白福音的真正意义,我们现在来更深入的学习帐棚节。

    帐棚节是犹太人每年三大庆节的最后一庆节,其余两庆节是逾越节和五旬节,这三个庆节,犹太人都要到耶路撒冷去过。帐棚节是庆祝秋收的一个庆节。那时正好是旱季,故此这一庆节就自然成了祈求天降雨的好机会,以确保来年的丰收。为此,七天的庆节,每天都有取水的礼仪和求雨的祈祷。

    此庆节称为帐棚节,因为百姓以树枝和树叶搭造帐棚,庆节期间住在里面,这可能仿效秋收期间,农夫在果园和葡萄园内,为自己建造的临时栖身之所。这一庆节始终保留着它与收获和祈求充足的雨量有关系。但几世纪以来它有了更深的意义。它叫人民知道干燥炎热期间,在外露营,居住在单薄的棚舍内,是要他们想起他们的祖先在旷野里没有屋住,只住帐棚的漂流岁月,(肋23:42—43),庆节期间他们追念昔日旷野中的一些事迹,那时天主曾夜间以火柱,日间以云柱引导他们前行,用玛纳和鹌鹑养活他们,命梅瑟击石流出水来给他们喝(出17:1—7;户20:7—11)。

    此外,这庆节又有光荣圣殿的表示。这也许是因为撒罗满在帐棚节期间,为第一座圣殿举行了奉献礼(列上8:2)为光荣圣殿,在妇女庭院内大金烛台夜间全部点上,大放光明,照耀圣殿,叫人人观看赞赏。

    但这庆节,如逾越节和五旬节一样,并不只是庆祝往事。这三大朝圣的庆节吸引地中海沿岸各地的犹太人前来过节;这些前来朝圣的人集合在一起,他们的心自然不免要缅怀天主子民的希望和期待。在他们的国家为外国势力占领期间,犹太人集合在一起的任何庆典都能引起暴动。只要一位能煽动民众反抗压迫者的领袖发言,暴动的谣言便传遍整个城市。人民期待着在这样的一个大庆节里,默西亚将显现出来。因此帐棚节期间希望更高,到处在讨论关于默西亚的问题:他要有怎样的来历(若7;27;40—44)。他能是谁(若7:10—16)先知匝加利亚的著作有几章,是讨论天主赐予他们的人民的希望:为描述天主给他们准备的未来,匝加利亚用了些帐棚的意象和礼仪,他描写了上主的日子,天主最后干预人类历史的日子,天主要重整一切的日子。他告诉我们在最后的隆重帐棚节里,默西亚君王要凯旋进入耶路撒冷(匝9:9),上主要为达味家开出水泉(匝13:1)要使活水由耶路撒冷滔滔外流(匝14:8)。

    庆节期内,每天隆重地由耶路撒冷的山脚下的水泉汲水,然后庄严的游行,将水带到圣殿,在那里将水倒在地上,吸水时歌詠团唱:[上主,我们求你救助;上主,我们求你赐福]。(依詠118:25)这些歌不只是为求雨或丰收,伴随其他的赞美诗,它们表示人民的希望和期待,它们对默西亚的渴望和[渴求]。在接着来的一段经文内,必须依照这背景却理解耶稣的话。庆节的最后一天,当时所有听众的情绪已达极点,耶稣宣告他是他们和他们的祖先久已期待的那一位。

    因最后一天仪式最隆重,群众更欢跃,耶稣触景生情站着大声向群众明说:他就是出水解人口渴的盘石,只有他是生命和恩宠的真泉源,只有他才能满足人灵的渴望,使信他的人成为活水的江河,不但自已不再渴,而且还要成为别人得恩宠的泉源。若望最后指出耶稣说这话,是指他升天之后,要派遣圣神降临。

    在庆节期间,正当人们深切渴求默西亚,许多人很想知道耶稣是不是就是默西亚(若7:25—27,31,41—42)。有些人对此深信不疑(若7:31;41)。对凡诚心寻求默西亚的人,耶稣宣告说:[谁口渴到我这里来吧;凡相信我的,让他喝吧]!(若7:37—38),耶稣献出他们取水游行时所詠赞的真正施救的泉水(依12:3),他邀请那些相信他的人,到他跟前来喝他献出的水,即邀请他们接纳他论自己都教导的真理。耶稣是采用了智慧书及人格化的语言,这些书描述天主的智慧大声喊叫,邀请凡寻求他的人[前来喝……](箴9:5)。同时他的话又使人想起天主的邀请:[啊,凡口喝的,请到水泉来]!(依55:1)

    [就如经上说:从他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若7:38)这句话引起了几个解释上的困难,[他的心中]的[他]是指相信的人或是指基督?两种解释都有理由:若[他]是指相信的人,意义就与(若4:14)相同,渴求而找到基督,将他的教训默存在心的人,就领受圣神,圣神在他内成为永生的泉源;若是指基督而言,那活水的江河就是他流出,因为是他要恩赐圣神。我们宁愿取第二种解释,虽然提出这一解释牵涉到一些困难。

    首先我们该注意圣史写这一段好似直接引用旧约:[就如经上说:从他的心中……]。但旧约中没有一段完全符合若望的话。看来作者是适用了圣詠记述旷野击石取水给天主子民解渴的文句:[天主劈开岩石。帐棚节既然回忆在旷野的漂流,和上主击石取水的事迹,这一解释似乎适合情节。就如旷野里的[玛纳]指出基督是由天而降的真实食粮,同样涌出来的岩石正好象征流出活水的基督。

    圣史再继续告诉我们,活水的江河是指耶稣要恩赐的圣神:[他说这话是指那信仰他的人将要领受的圣神]。(若7:39)先知们很久以前就以水作为圣神的象征。厄则克耳就曾记载,天主有一天要重订盟约,给他的百姓倾注清水,给他们派遣他的圣神(则36:25—27)另一位先知写道:[我(上主)要把水倒在旱地上……,我要将我的神倾注在你的苗裔身上]。(依44:3)若望就依照这传统,用水来作为圣神的象征(如若3:5—6)。

    所以,耶稣提供的水是指他要恩赐的圣神。但若望提醒我们耶稣只在他[爱到光荣],即他死而复活后,才能恩赐圣神:[圣神还没有赐下,因为耶稣还没有受到光荣]。(若7:39)这并不是说,在耶稣死而复活以前圣神不存在,也不是说这以前他不活动;而是说,透过耶稣受光荣的人性而赐予的圣神恩宠,为圣神是全然新的降来途径。以往人领受圣神从来不像基督徒那样领受,即透过天主子的神圣人性。

    若望记述被钉在十字架的事迹时,存心想到我们现在研读的这一段:[耶稣……说:完成了,就低下头,交付了灵魂(原又作[神]……有一个兵士用长矛刺透了他的肋膀,立即流出了血和水)。(若19:30—34)耶稣的死是他受到光荣的时辰;现在他已受到了光荣,他[交付了神];那时由他被刺透的肋膀放出来的水,就象征由天主子的神圣身体内倾流出来的圣神。在旷野裂开供水给旧约人民解渴的岩石,是基督的预像和[神迹],因为他就是由被刺透的肋膀流出真正活水的岩石,很可能若望有意要他的读者也意识到厄则克耳和匝加利亚的预言,与耶稣在(若7:37—38)所说的伟大而完美的圣殿。由其中要流出一条供给万物生命的河流(则47:1—12)。匝加利亚说到了理想的帐棚节,那里要由耶路撒冷涌出丰盛的水(匝14:8)若望很可能要我们记得新面完美的圣殿是复活的主的圣身(若2:21),永生的真正来源。

    本章前前后后写尽了人民对耶稣的反应,上下各阶层中,都有信奉耶稣的人。只有那些骄傲自大的法利塞人憎恨光明,拒绝耶稣。但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决不能胜过他。夜访耶稣的尼苛德摩,虽不敢公然指摘法利塞人,却根据梅瑟法律,向他们提出了公正的抗议;连他也受了他们的轻慢。因为法利塞人认为耶稣既是加里肋亚人,就如一切被轻视的加里肋亚人一样,应受人轻视。因为加里肋亚北部自古以来,尤其在公元前734年充军之后,多为外邦人所居住,因引称为[外方有加里肋亚]。其实依撒意亚先知早预言过默西亚君王的光荣要特别照耀于加里肋亚:但以后却使沿海之路,约但河东岸,外方的加里肋亚获得了光荣。

    主耶稣,你是由父派遣来的,你是生命之源,祈求你赐给我们圣神的活水,宽恕我们的罪过,使我们在圣神内,在众人前承认你是主、赞美你、歌颂你的荣耀。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八章
    若望福音第八章与你共享(8:1—11节)

    有关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妇人的记载,无疑是圣经的一部分,但不是若望的著作。许多古抄卷将它放在若7:52节以后,但有一些抄卷将它放在第四部福音另外的地方;有一些抄卷全然不提。还有一些抄卷将它放在路福音内——实在,记载的语词和文体更接近的是路加,而不是若望。不是福音的作者,而是在福音写成后的教会,将这段宝贵的经文放在福音内的;为此,我们将它分开来讨论。

    这事迹很美妙的写出耶稣的大智大仁,因为他面临挑战,务必要在正义仁慈似乎不可兼顾的场面下,说出他的判断。经师和法利塞人给他带来一个正在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妇人,追问他的意见认为该怎么办。他们提醒他,法律很清楚:犯这种罪的刑罚是用石头打死(肋20:10;申22:22)。

    法律对通奸罪有严厉的规定,是由于通奸罪给婚姻和家庭生活召来巨大的损害。但事实上只偶尔或完全没有执行过这判决。旧约没有记载任何人因通奸罪而受了处死,新约时代人若不忠,通常是采取离婚手续。经师和法利塞人凭着不再遵守的法律条文来起诉,足见他们的居心多么邪恶。我们知道他们想陷害耶稣,引诱他说出什么他们能用来反对他的话。他们的圈套设计得很巧妙。

    他们要求耶稣下判断,因为他们深信他不能避免作出相反他自己教训的答复。他若赞成罪妇应用石头打死,那他就要抛弃自己所讲关于仁爱的教导。此外,罗马法律严禁犹太人处决任何人(若18:31);若耶稣声明妇人该被处决,人就能向当局告发他煽动谋杀。另一方面,他若说该赦免她,他就犯了引诱他们废除法律的罪,这是他曾说过总不应该作的事(玛5;17—19)。除了这两种选择外,为他剩下的惟一出路,就是提出当时习惯用的解决办法——离婚。但这一举动就不免要自己打自己嘴巴,否认他自己所讲反对离婚的严格教训(玛5;32)。

    现在我们来看看若望怎样讲慈悲的师傅。“师傅”两字很重要,因为作为师傅,必须回答别人的提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故事,非常戏剧化。喜欢思考问题的人就会发觉这故事里有许多令人怀疑的地方,例如既然这个妇人是犯奸淫时被捉,为什么只捉女的?梅瑟法律不是声明男妇犯奸淫都是要死的吗?此外,圣殿是神圣的地方,不会容许犯奸淫罪的人入内玷污的,经师和法利塞人那么熟识法律,带犯奸淫的妇人入圣殿是不可思议的事。可能这些人有双重标准,为了难倒耶稣,不惜暂时不讲法律;也可能作者讽刺这些要求执法的师傅偏偏自己首先不守法。

    他们用一个两难的问题去试探耶稣,而这个问题似乎比问应否给凯撒纳税更难回答。他们不是问耶稣,那妇人是否有罪,也不是问应该处以什么刑罚,而是问是否执行梅瑟投石的法律。如果耶稣说不行,不但轻视梅瑟,亦可能姑息罪人,鼓励犯罪。如果耶稣赞同执行法律,又怎能与他的教导相合呢?耶稣不是要人慈悲待人,要人宽恕罪人吗?此外这也是梅瑟法律和罗马法律间的取舍问题,守梅瑟法律破坏罗马法律,自有罗马人去对付耶稣;若守罗马法律,耶稣便成为罗马人的帮凶,丧失在犹太人心中的地位。

    从耶稣处理这事的手法,我们可以得到很大的启示。耶稣的身体语言带出一些讯息。他坐下的时候是师傅教导、审判的姿态。当这些人质问耶稣时,他弯身在地上写字,不再坐下,明显地不做判官,他弯身在地上写字,可能是让控诉的人有时间冷静下来,意识到设圈套害人是不对的,也有可能耶稣心痛到不想看罪人的面,让他们彼此看到对方丑恶的嘴脸;有些教父认为耶稣把控诉者的罪写在地上,因为耶肋米亚先知曾说:“凡远离天主的,心被记录在地上”(耶17:13),难怪他们看后一个一个地走了,文字的谴责远比面斥容易为人接受,因为保存了人的尊严,也有认为天主在西乃山上用手指写十诫,现在耶稣用手指写天主的诫命,提醒人不要定人的罪,把判断交给天主。耶稣跟着站起来,这是个控告的姿态。旧约要求证人要为犯人的死负责,耶稣本可用一句话,使他们知难而退:“让控告人先向犯人投石”,保证没有人敢动手,但这样说仅具法律智慧而缺乏信仰幅度;因此耶稣说:“让那些无罪的先向她投石”,既然他们动机不良,通通都是罪人,自然一个一个地走了。

    这个故事不在乎标榜耶稣的智慧,要消解这个两难问题其实有其它办法,例如说:“带她离开,不要玷污圣殿”!哪一个肯定她有罪的就自己下手,耶稣答案的巧妙处,是从这个妇人的罪转而到每一个人自己的罪,看到原来自己同样是罪人,需要天主的宽恕。天主的慈悲不单是对这个罪妇,而是对所有的人,包括经师和法律塞人在内,耶稣愿意带领所有听众回到天主那里。故事里最后的话是结论:“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罢!从今以后不要再犯了”!故事是慈悲的胜利,气氛虽然紧张,但没有火并的冲突,因为慈悲不需要争吵,更不必喧哗。

    经师和法利塞人用一个罪妇来为难耶稣,这妇人在故事里完全没有尊严可言,被人摆在中间作工具,她是生是死,会否悔改,这班人一点都不在乎;他们看法律,只在乎惩罚犯罪的人。耶稣一讲法律,但他用法律去治疗人,使人觉悟不会再犯。耶稣将这妇人看成一个人,让她面对面地向着天主,恢复她的尊严。这个女人回去后,相信一定不一样了。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有将别人看成工具,为达到某一个目的吗?或像耶稣一样把人看成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故事中,年老的先走,最后才是年轻的,是年老的犯罪多吗?其实,作者大概是位老人家,愿意年轻人多默思。老人家经验多,觉悟快,所以他们很快听出耶稣弦外之音,认识到自己是罪人,不要“五十步笑百步”,所以很快退去。只有年轻人以为世界只有自己理直气壮,充满正义感,最后剩下他们时,环境迫使他们承认自己也是罪人。所以,这故事可能为年轻人有特别意思,不要只讲正义,基督徒更要讲慈悲。总之,从慈悲的师傅身上,我们感受到天主的慈悲。这个优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慈悲比惩罚更能使一个人悔改,更能重拾一个人的尊严,更能以爱还爱。

    主啊!我们常常只看到别人眼中的木屑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大梁,请帮助我们常常反省自己,不要隐埋别人的毛病为借口,要常记得当你用一个指头指向别人说别人的不对时就有三个指头指向自己,主!耶稣,你是照世之光,求你光照我们,赐给我们勇气,使我们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去接纳自己不愿意的弟兄姐妹,正如你接纳福音中的哪妇女一样,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八章与你共享(8:12—30节)

    这段福音描述基督自称:[我是世界的光]的声明,这声明有什么背景和意义。

    上面已提及帐棚节期间,在圣殿庭院内大金灯台由六把灯心点上,有放光明。由城中许多地方可以见到在黑暗中照耀的圣殿,使人民想起天主存在他们中间。匝加利亚先知,期待将有一完美的帐棚节,那时天主的临在要这样强烈照耀,竟能战胜一切黑暗:[那将没有白天黑夜,晚间仍有光明]。(匝14:7)这庆节,我们说过,是纪念在旷野中漂泊度过的岁月;因此,点燃的灯台,会使人民想起那象征天主在漫漫长夜亲临引导他们走过许地的火柱(出13:21)。

    智慧篇的作者告诉我们光明的火柱象征天主用以使人认识他旨意的法律:[……你赐给了圣徒火柱,在他们不熟识的路上作向导……法律不灭的光明]。(智18:3—4)这位作者和旧约的其他许多作者,认为天主借法律所给予他的百姓的引导,是以光明来表示,因为他使他的人民认识自己的旨意,无异是驱除黑暗的光明(詠18:29)是照耀他们脚步的明灯,是他们行路的光明。

    此外,天主自己住在光明中,为极清洁的光明所包围(詠104;2),几时他在地上显现,常有火和光标明他的存在(出3:2;19:16—18)

    [我是世界的光],耶稣用这句话,将旧约用以象征天主和他的法律的光,用来贴在自己身上。帐棚节圣殿辉煌的灯光是天主光临的信号,但耶稣是真正的圣殿,是临在人间的天主,旷野的火柱表示引导自己的人民进入许地的天主,但耶稣是引导全人类进入永乡的天主。火柱是为代表用以使他的人民认识他的旨意的法律,但耶稣是天主对全人类的旨意的全部启示。耶稣是全世界的光,因为是他引导全人类达到他最后的目的:与天主父相结合。

    为明了[我是光]这句话的全部意义,只认为他所启示的是光,或他关于天主及人的生活所教导是光,实在不够;我们该切实感到他是指他自己而言:那是光的,正是他自己。

    [跟随我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这句话假定夜间旅行的人熟悉这个意象。夜间旅行需要光。近处灯光使人看见路,远处灯塔标明他的目的地。对凡信仰他的人耶稣是光,是他要引导他们的每一步,标明他们旅程的终点——与天父永远相结合。他不但实在指引他们走向终点,而且他自己就是他们的终点,因为他是那与天主一体的人。

    圣若望再次提醒我们,每位真正的门徒,即在现世已获享永生。跟随耶稣的人不在黑暗中行走,[不,他必有生命的光]。光是永生,这与天主相结合的生命,在每位接受耶稣是世界的光的人身上,今世已经开始。关于耶稣的来源与归宿在7章1—36节已学过,就不加解释了。银库院:是犹太人为圣殿的经费捐献银钱的地方。

    耶稣的预言比前次更确定,语气比较威严,却含有无限安慰的成份,但法利塞人的态度反比以前更顽固不化。法利塞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只凭肉眼判断,为此耶稣说他们是出于下,出于这个世界的人,结果是死在罪恶中即受永罚,因为他们犯了故意违犯光明的罪。我就是那一位:暗示自己与天主同性同体。

    主耶稣,你多么渴望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得救,多么祈盼我们接受你的真,主!请救我们脱离世上的引诱,恩赐我们你的救恩,以你的奇妙的双手托护我们,使我们在信、望、爱上结出丰硕的果实,以上做求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八章与你共享(8:31—59节)

    这段福音描述[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在亚巴郎出现以前,我就有]。这一宣言的背景和意义。

    第8节最后部分(31—59),是全福音中耶稣与犹太人对答的措辞是最激烈的。耶稣控告他的听从之父是魔鬼(8:44—47),他们指责耶稣是邪教徒、撒玛黎雅人和附魔鬼的人(8:48;52)。最后的结果是听众大怒,拿起石头来要砸死耶稣(8;59)。最费解的是这场激烈的争论,竟然发生在耶稣与相信他的犹太人之间(8:31)。这些人究竟是些什么人?如果他们是门徒,为什么耶稣指责他们谋害他(8:37,40)?如果他们实在是跟随基督的人,为什么他们侮辱他,最后还企图用石头砸死他?

    这群[相信耶稣的犹太人]的身份,首先由圣史用的特殊语法,其次由作者自己的团体可以见到。[犹太人]平常是指那些不相信我们的主的同胞,我们也注意到[相信]一词在本福音内能有双层的意义。人们能相信耶稣而不怀完全的信仰:他们能承认他是个伟大的人物、先知、行奇迹的人,甚至能相信他是默西亚,但不相信他是天主子,是实在的天主,因此他们的信仰不够分量。只有承认基督是天主,才是充分完全的信仰。观察圣若望用的语词,我们能推断[相信耶稣的犹太人]是指情愿接受耶稣是位大先知,甚至是默西亚,但仍未承认他是天主子的人。他们自称是门徒,但他们实际还是[犹太人],即不信的人。在他们与耶稣之间发生的猛烈争论,正显示出他们决不是真正的门徒。

    其次要想认出8:31所谓[相信耶稣的犹太人]的身份,就该想到圣史自己的团体。若望编写他的福音,看来是为其中大部分原是犹太人的团体所写的。这些人准备成为基督徒,要人认出他们是耶稣的门徒,他们显然属于基督徒团体。随着教会信仰的成长,人们越来越了解耶稣不只是默西亚或一位大先知,而且实实在在是生活在天主内的永生圣子,一些[犹太基督徒]就不愿接受。他们愿接受耶稣是默西亚,是由天主而来的真正使者,是君子生活的典型,却不愿接受[他是天主]的令人生畏的真理,然而他们仍继续坚持自己是他的门徒。

    圣史不能容许这种情形继续下去。像这样自称为门徒的人,应该揭发出来用明确的严词指出。若望自觉需要清楚地叫人知道,要作真正的门徒,就应接受关于耶稣的全部真理,而这全部真理就是这人是天主。对圣若望来说,自称是基督徒却否认主是天主的人,那简直是个魔鬼。这段内的激烈言词,应同样是耶稣和圣史的言词。

    第7章内圣若望指出,耶稣在帐棚节期间施教获得了一些人的好感;有的说:[他是个好人]。(若7:12)另有些记得他行过奇迹,相信了他是默西亚(若7:31,41);更有些人以他是天主曾预许的大先知。但这一切的名称名衔,不管他们多么真,都仍不够分量。要作真实的门徒,必须信基督是天主子。

    首先耶稣和善地鼓励他的听众作他真实的门徒,按照他的话生活,存心默思他的教训(若8:31—32)。这完全信赖他的教训的报酬,就是对于他的真理的认识,这认识要使他们获得自由(若8:32)。耶稣要那一半信服他的门徒接受的,是他从永远就与父同在,而且他赐的教训是在父前学来的(若8:38)。若[相信他的犹太人],想要体验脱离罪恶和罪恶加于人的奴役的自由,就该信耶稣是天主子,人有天主赦免一切罪过的全权(若8:34—36)。他们应信仰和期待的,只是耶稣——天主子。

    但他的听众却把他们的信赖寄托在无关重要的事上;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属于亚巴郎的血统]上(若8:33;39)。耶稣告诉他们,若他们实在是亚巴郎的子孙,就该有他们祖先的信仰(若8:39—41:亚郎所作的事——信仰)。辨论更为激昂税利,双方来回互相控告,耶稣控告他们图谋杀害他。

    最后耶稣对自己的身份,作出比这本福音内已有的任何声明更清楚和更有力的声明。他仍借用听众提出的亚巴郎的问题,声明亚巴郎曾见过他,但听众却不明白他说这话的意思。然后耶稣就宣布他永远的先存性。

    [你们的父亲亚巴郎曾欢欣喜乐企望看到我的日子,他看见了,极其高兴]。(若8:56)亚巴郎高兴是由于他获得预许有个儿子(创17;15—17),而且更由于依撒格终于诞生(创21:1—8)。亚巴郎听命献上他的爱子,天主仍将他活生生的偿还给他(创22)亚巴郎一生的这些事迹,好比出谷期间在旷野里的事迹,都是指向耶稣的玛纳、涌出水来的岩石、火柱,都预示耶稣——由天而降的食粮,永生活水的施主,世界的光明。同样亚巴郎的爱子依撒格不死,这一切都是天主借圣言而行的。天主显现给亚巴郎(创15、17、18章),是借圣言,使他认识自己。耶稣是降生成人的圣言,因此,亚巴郎在神视中看见了天主,其实就是看见了耶稣。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在亚巴郎出现以前,我就有]。(若8:58)耶稣这人是天主圣言,是永远存在的天主子,正如天主是永远存在的。如同父存在一样,子就存在。在亚巴郎出生以前,子就已存在。耶稣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所以他能用表示永远现在的时态,[我是]或[我就有]。前面我们已提到,耶稣在本福音内常用的[我是],是出于启示给梅瑟的天主的名字[我是自有者](出3:12—14)。

    耶稣深藏不露的来历和归宿已为人所知;这两章彻头彻尾,耶稣宣示他由天主而来,仍要回到天主那里去。他不期待他的听众难认识他是天主,除非他亲自教导他们。真正的门徒愿意服从他的话,承认他实在是存在人间的天主。假冒的门徒愿减低耶稣的身价,只以他是个伟人,这种门徒是撒谎者魔鬼所作的(若8:44;55)。

    主耶稣,福音中犹太人的自信和固执是我们的影照,但你却容忍我们,以谦逊和蔼的态度教导我们,主,耶稣,我们感谢赞美你,你来到人间,指示给我们一条通往天堂的道路,求你帮助我们压制骄傲,和固执的态度,能度完美正直的生活,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九章
    若望福音第九章与你共享(9:1—42节)

    这章福音描述耶稣怎样引领我们进入永生。

    一个生来就瞎眼的人得明,见到了世界的光。是耶稣引他由盲目的黑夜进入了信仰的光明。由于他受基督的引导,其他的[领导]想由主手中夺了他去,他却有勇敢、有力量,虽受威胁、受侮辱,一点也不动摇;他被逐出会堂,仍坚持他认定为真理的事。耶稣一听说他被他的团体开除,就去找他;一找到他,他就认出耶稣是人子、是主。以上的叙述在构成若望福音的神迹的第9章中,是极简单而美丽的。这神迹论到领袖和门徒,主人和随员,牧人和他的羊群。这是由若望在第10章所附加的注释所发挥的意义。

    若望以生来就瞎眼的人,给了我们一个信仰基督的实际门路。这人并不是立即获得了圆满的信仰,他的信仰是循序进行的。起初他只说:[那名叫耶稣的人](9:11),治好了他;后来他敢说耶稣是[一位先知](9:17)。再后他竟能明认耶稣是个有德能而由天主来的人(9:33)。最后他与耶稣相遇,对面相见,他就俯伏朝拜明认说:[我信,主]。(9:38)。

    这人的信仰和理解,正是因着受害才逐渐增进,他越受法利塞人的烦扰,就越深切领悟。正当他被人完全抛弃为[整个生于罪恶中的人]时(9:34)他才适于作出他最大的信仰行动。

    这人的内在视力逐渐增进,假导师的昏愚盲目也逐渐加大。首先他们对耶稣的意见彼此分歧,有的说他不能是由天主而来的,因为他违犯安息日,另有些人却惊奇说:一个罪人怎能神奇的医好一个瞎眼的人(9:16)。于是,他们想索性不信这奇迹,好解决他们之间不同的见解(9:18—20)。他们判定耶稣是个罪人(9:24)。以他们所想像的,肯定耶稣是罪人。其实,他们行事是自己判断了自己,以为自己看得见,其实是瞎子;判断耶稣是罪人,其实他们行事就显出他们是虚假导师。对这人,当他是瞎子时,他们对他没有一点好处,当他复明以后,他们反而虐待他;瞎子坚持耶稣实在医好了他之际,他们便将他抛弃。

    [也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显扬出来]。

    圣若望和他的领导团体,不难认出这胎生的瞎子就是他们自己,他受法利塞人的迫害,与他们在犹太当局人手中所受的待遇恰成对比;他被逐出会堂,正仿佛他们被犹太团体所抛弃。我们可能以为被逐出会堂只不过招来一点困难,但为初世纪的基督徒,这就等于死亡。理由是:全罗马帝国的犹太人享有罗马人赐予他们的一些特权。这些特权之一,就是不必参加帝国的官式宗教礼仪,也包括不崇拜皇帝在内。一日基督徒视为犹太团体的成员,一日便可免行这外教崇拜。一旦基督徒公开被犹太教会所革除,他们就丧失这豁免的特权,难免要参加帝国的偶像崇拜。倘若皇帝或一省内的高职官员要求公行崇拜,基督徒若是拒绝崇拜,便能因抗命被处决。最初两世纪许多基督徒之所以遭遇了死亡,正因为他们失去了犹太教会的保护。

    胎生的瞎子在史罗亚水池洗涤,能叫圣史的团体联想起自己的洗礼,因为[史罗亚]解说[被派遣者](9:7),即指基督。瞎子父母的恐惧(9:22),也能叫他们感到恐惧,不是恐惧困难,而是恐惧死于非命。为若望的最初读者,被会堂开除就等于被投入[狼群]。由此看来,胎生瞎子实在是个英雄人物,是个虔诚而毫无畏惧的信徒;他虽面对极大的危险,仍承认他的主。这叙述中的法利塞人是些假导师,企图领导羊群走入迷途,如达不到目的,就使他们死在敌人手中,耶稣恰好与此相反,他显然实在是个良善的典型牧者。

    耶稣治好胎生的瞎子,一方面显示出他是世界的光,让在黑暗中的人看到光明,另一方面此事象征着洗礼带来新的创造。创世纪记载天主用泥土造人,现在耶稣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眼上,并派遣他到史罗亚池去洗洗,瞎子便开始了新生命。故事亦显示出信仰的历程,瞎子从无到有,从黑暗到光明,最初他对耶稣的认识到是肤浅的,只知道他的名字叫耶稣,连他住在哪里也不知道,但他却为耶稣辩护,说他是先知,并为他面被逐出会堂。耶稣主动去找他,邀请他;他接受了,说:“主啊,我信”!并跪下朝拜耶稣。这个信仰历程给我们几点启示:

    一信仰要经得起痛苦的考验:生来瞎子是件痛苦的事,人人都会同情瞎眼的人。面对痛苦,人喜欢问:“为什么”?门徒问是谁犯了罪,这是基于犹太人相信痛苦是罪恶的结果。不过问“为什么”不会带来信仰,往往是使人苦恼,不平甚至质问天主,挑战天主的公义:“我那么热心,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患绝症”?“我牺牲那么多时间服务教会,为什么偏偏生个弱智婴孩”?倘若问题转为“是什么”?便会带领人进入逾越奥迹。在痛苦的事件中,天主的讯息是什么?天主愿意我们做什么?问“为什么”是一个危机,多少人因此跌倒离开天主;问“是什么”是一个契机,导人进入深度的信仰生命。

    二在信仰历程中,必须坚持真理,因为真理使人自由、明智、勇敢。法利塞人也看到瞎子被治好的奇迹,但不愿承认真理,企图用质问及恐吓瞎子和他的父母,去推翻治愈瞎眼的事实。相反真理的人,不会获得基督的信仰。瞎子坚持讲真话,真理使他获得最后胜利,使无知识的瞎子胜过有学问的法利塞人,真理带领人到耶稣跟前。

    三信仰离不开经验;信仰不是概念,也不是知识,否则有学问的人该有深厚的信仰。信仰该有内在的经验印证,此经验使人的信仰立于不败之地,足以接受别人的挑战。瞎子以经验抗拒法利塞人的质问:“我只知道一件事:我本来是个瞎子,现在却能看见了”。引经验使法利塞人哑口无言。

    四信仰要做出代价:瞎子的父母不敢开罪当权的法利塞人,因为怕被逐出会堂,被视为罪人,不能再参加宗教及社交活动,故不敢为耶稣辩护。瞎子却不怕牺牲,拒绝接受耶稣是个罪人,坚持耶稣来自天主:“这个人若不是来自天主,必无能力”。结果他被逐出会堂,付出了信仰的代价。正因为如此,耶稣主动把自己显示给他,使他把握到信仰:“你已经见到了他,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

    主耶稣,你使瞎子复明,给人带来了真光,主,你所作的每一件事迹显示了天父的圣善和大爱,请你也帮助我们在每一件事上都符合你的旨意,为光荣你而做,为显示你的大爱,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章
    若望福音第十章与你共享(10:1—10节)

    天主子民的历史是一个领导的历史,因为天主的子民从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个体的大集会,而是由他们公认的领袖所领导的社会和纪律团体。天主把达味给了他的人民,他是出身牧童的君王,他给国家带来安宁,并以公道治理人民。的确君王统治的理想实在是以达味为依归。这一观念发展成了受傅者,默西亚的一种描写。天主的子民曾经有过最伟大的领袖梅瑟,他是彻底对天主效忠,为天主的人民服务,毫不自私的人。(出32:7—14;33—35;33:12—23)。他是他们的最伟大先知,给他们传达天主的话,为他们在上主面前转求。天主也他[面对面]交谈,但他仍然上世上最谦逊的人(户12:1—8)。后期的先知都以梅瑟及天主的其他伟大信使来发展这领导的模型,他们期待天主那位伟大者的来临,他完全肖似梅瑟,且比他有过而无不及,是一位为他所照管的人,甚或为拒绝他的人牺牲自己性命的领袖(依52:13—53:12)。

    最后以色列的领袖,都以以色列惟一的真牧者天主自己为模范。他是引领自己的羊群到青绿的草场、到川流不息的溪畔、用自己的牧杖卫护羊群的善牧(詠23)。厄则克耳先知对本国的君王首长表示忿忿厌恶,对他们下定有有代表性的判断(则34:1—16)。借这位先知,天主亲自谴责他们对待平民的那种无情和利已的作风。他们待遇无依无靠的贫民,一点也不反映上主对自己羊群的照顾。天主将这些邪恶的牧人丢在一边,许下自己要亲自来照顾他的羊群:[我自己要来牧放我的羊群……失落的,我要寻找;迷路的,我要领回;受伤的,我要包扎…….我的羊群,是我要牧放的羊群,我是你们的天主](则34:11、16、31)。

    由于耶稣在第10章描述他的领导,很明显地他就是满全和超过天主子民的一切期待的牧者。顾他身上,他们找到了源于达味的统治,并借梅瑟和众先知的伟大,所预表的理想;在他身上天主借厄则克耳所作的种种许诺都一一实现。由于耶稣显示了他的领导,他对一切领导阶层发射了他的光芒。当他——世界的光——也使人认识真牧人的性质时,一切的牧人就面临裁判,他们是受[光]的裁判。

    1—10节描述真牧人和他的羊群,在他们之间有着亲切甜蜜的关系:他认识他的羊,能呼出每只羊的名字,每只羊也认识他的声音;他对他们并不陌生。他走在他们前面,准备自己首先面临任何危险;他从不叫他们到自己不愿去的地方。他们满怀安心信赖跟随他。

    由门进入羊栈,是牧人接近他的羊群该取的正常步骤,为此,[门]就成了接近管理或与羊群相处的正当途径的象征。这样[我是门],基本上就等于说:[我是善牧]。

    [我是门]。耶稣是十全十美的领袖,天主羊群的牧人莫不以他为自己生活的理想。他是门,因为他是接近羊的正路,他是惟一真实照管羊群的门路。任何时代,凡以基督为自己模范的领袖,必为自己和他的人民获得救援:[凡由我进来的必获救,他出入必获得草场]。(10:9户27:15—17)第8节很难解释,好似凡在耶稣以先来的领袖,一个也不例外,都应受谴责。但第8节在古抄本内并没有完善保留下来,所以很难解释清楚。

    [贼来无非是为偷窃、杀害、毁灭;我来却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10:10),领袖必须给予自己的子民唯一实在需要的事,那就是生命。为此,凡领导基督的信徒远离永生的领袖,他们不只使人走入歧途或阻延他人的永生,这简直是盗贼,是凶手。不论谁,若是给天主的子民提供的不能使他们与天主结合,便是假冒奸诈的牧人。

    善良主耶稣,你是羊栈的门,也是使人入天国的唯一的门,愿我们一生是你子民中的一份子,藏身于你的安全之门内,投身于你的保伞之下,终身与你相依。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章与你共享(10:11—18节)

    耶稣现在更仔细给我们描述他怎样是善牧。[善]希腊原意是[美](10:11、14),但它的意义是十全十美,可拿它当作理想或模范。在耶稣身上可找到完全的领导,因为他是爱的圆满表现10:11—18的言词是爱的言词:他为他的羊牺牲自己的性命(11节),再没有比人为所爱的人牺牲自己的性命更大的爱情了;他[认识]他的羊,他的羊也[认识]他(14节)。这认识,使他们以最甜蜜的方式彼此相爱。父[认识]子,子[认识]父,从无始之始他们是在爱内合而为一。子借他取的人性显示他对父常存不灭的爱,怀有甘心舍掉他自己的性命,因为父爱世界,才派遣了他来。

    描写受苦的上主仆人的大先知,已预见天主救赎人类的计划,是由一人甘愿为犯罪的人类受苦受死(依52:13—53:12)。耶稣[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就应验了这预言。假牧人当他们自己的性命受到威胁时,就放弃羊,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性命,不关心羊的性命。(12节)。

    [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14节)[认识]一词在这里的意义,是旧约中常见的,指那使相爱者彼此结合的认识。我们的主已清楚指出与他的羊群彼此间的结合,是怎样的密切:羊实在属于牧人,羊实在是他自己的。但连这喻象也不足以表达他的心思。谁也不能比基督与门徒更亲密。为此在13到17章他讲论亲密这亲密的关系,好似是彼此住在对方内:他住在他们内,他们住在他内。

    [我还有别的羊……](16节)耶稣是所有民族的牧人;他的羊群包括外邦人,也包括犹太人。

    [我有权舍掉性命,我也有权再将它取回]。(18节)新约平常说耶稣的复活是天父的作为(宗2:24;罗4:24;弗1:20)。但身为天主子的耶稣,有天主所有的权能,能使自己由死者中复活;所以说耶稣的复活是他为自己的作为,也非常正确。但在18节内耶稣的话,与其说他有意强调自己的全能,倒不说他有意强调自己舍掉和再取回自己性命的绝对自由。耶稣死,耶稣复活,都是出于甘心情愿服从父的旨意。耶稣死了,并不是由于人决定要处死他,也不是由于什么意外或变故。他的死是他自由选择的,因为为显示父的爱和完成他使人类与自己结合的心愿,这是必须的,同样,他由死者中复活,也是出于他自由的选择,不是由外在因素加给他的,而是衷心自愿的。他自由选择由死者中复活,不但是要回到派遣他来的父那里去,而且是要与他所有的门徒永远合而为一。(若17:22—23)。

    亲爱的主耶稣,愿我们是你怀抱中的小羊,你是我们的领导善牧,在你的牧场上我们获得安息,感谢你的爱将我们环绕。愿我们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地与你同行,聆听你的圣言,做一个听话的好绵羊。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章与你共享(10:19—42节)

    10章最后的这一段,再提及犹太人,即不信耶稣的同胞的反感,还有一些人断定他附了魔,失去了理智;另有些人却认为他该是个头脑清楚的人,因为他治好一个胎生的瞎子(19—21节)。犹太人对耶稣所讲的道理,发生争辩,而致分裂,已是第三次了,没有一个人明白耶稣所说[我是善牧]的话。日后,当耶稣在圣殿徘徊时,他们要求他清楚申明他是否是默西亚,是否是他们正在期待的伟大牧人兼君王(22—24)。犹太人问耶稣此问题,并不是为接受真理,而是要在罗马政府前控告他。耶稣没有直接答复他们,只声明凡有善意的人,都能从他的言行断定他是不是默西亚。如果他们没有善意,就总不能归属于天主的羊群;但凡有善意的人,必前来归顺他,没有人再能从他的手中夺去,因为他们是受天主的权能所保护的人。

    最后耶稣声明了自己的身份,声明自己是模范的牧人,他给我们启示了天主借厄则克耳的预言:他要来牧放他的人民,[我要亲自牧放我的羊]的预言(则34:11)。天主父借耶稣亲自牧放他的羊群,因为父同耶稣他的圣子原是一体(30、38两节)。

    ],为此又拿起石头来,要砸死耶稣。然而耶稣毫无所惧,反而引用圣经上记载的“我说过:你们是神”的话为例,暗示自己是天主派遣而来,因为若不是父与他同在,他不能行出他所行的工作——奇迹。

    耶稣暂时离开危险地带——犹太地方,到从前若翰讲道,给他作证的约但河东去了。那里的人信了耶稣,因为他们看见若翰论默西亚所讲的一切,在耶稣身上都应验了,这是一强烈的对照:京城里的法利塞人心硬眼瞎拒绝了所等候的默西亚,乡间的老百姓心地善良却信从了耶稣。

    永生是父与子赐给我们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是耶稣用十字架上的生命为我们换取的,是我们信仰的真理,囊中之宝,愿我们在神的爱内提高自己的信仰素质,和天主切实结合,迈向美好的永恒,在他的信仰内达到圆满的旅程!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一章
    若望福音第十一章与你共享(11:1—57节)

    11章整篇福音的主旨是:耶稣冒性命的危险,使一个他所爱的人复活所含的意义。

    我们又一次欣赏圣若望优美文艺的叙述。故事叙述的很简单而生动,次第井然,但含蓄着传授最高真理的象征意义。圣史以为,拉匝禄的复活是耶稣公开生活中,一个极重要的神迹:一是因为这是正式决定要杀掉他的直接原因(45—53),二是因为这神迹极清楚说明了两件事:耶稣的死亡和复活以及门徒的复活获得永生。为此11章没有神迹与解释之分,整个叙述对神迹和解释纳入同一记载中。

    圣史撰写了这一奇迹,是为证明耶稣在前几章教训了的真理。我们一见耶稣叫喊拉匝禄由坟墓里出来,就想起耶稣所说:[死者要听见天主子的声音……凡在坟墓里的要听见他的声音而出来]的话(若5:25;28)。耶稣能使在坟墓里已四天的人恢复生命,这是他能使死者复活进入永生的极有力的证据。

    拉匝禄的复活给我们证实耶稣是善牧,不逃避危险,反而为羊冒性命的危险到犹太去处(11:7—8)。

    第11章也说明耶稣自由地准备舍掉自己的性命。他已告诉了人,他死是出于自愿,是他甘心情愿舍掉(若10:17—18)。现在我们见他自己决定要回犹太去。他这样做,不是由于他的朋友的请求,而是由于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上犹太去,因为已到了他死的时候。耶稣迟延两天,只在拉匝禄死后四天才到他朋友的家,因为他决意使拉匝禄复活的奇迹作为他公开生活的顶点,至今耶路撒冷的政教要员采取处决他的步骤。所以耶稣是步步走向死亡。

    身为天主子的耶稣知道,他的死和复活的时辰自永远就已决定(若12;23;13:1;17:1)。这[时辰]任何人物不能提前,也不能延缓;在指定的时刻以前,对他性命的一切企图只有失败(若7:30;8:59)。耶稣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11:7),就是声明到了他去死的时候。这是他[趁着白天]该行路说的小比喻的含意。如果耶稣现在再预定时刻拒绝往犹太去,他就像人在夜间行路,必要跌仆摔倒。

    注:11:9—10[这世界的光],[世界的光]是基督,两者不可相混。[他没有光(原文作:[在他内没有光]),意思是[他是在黑暗中]。

    犹太人说光好像由双眼进入人内,使全身充满光明。假如人是个瞎子,他们能说他充满黑暗(玛6:22—23),日落后出外行路的人也实在这样,因为没有日光向他照耀。所以他们能说:[在他内没有光明](10节)。

    在前面我们已解释过,若望福音内[犹太人]一词,有不同的含义,虽然往往指敌对耶稣的犹太人,尤其那些当权者,但有时只指天主的百姓(例如若4;22),有时如本章内指犹太省的居民(如11:19、31、33、36、45、54节)。可是8节用的是较寻常的意义,指与耶稣对敌的犹太当局。

    这章福音讲耶稣是复活与生命,复活是生命的最终目的,这一切都指向基督,以基督为中心。若望刻意安排耶稣是生命最圆满的答案,本奇迹是他福音中的第七个,也是最后一个,复活的日子,是耶稣听到拉匝禄生病的消息后的第七日,复活带来新创造、新生命的开始。此事迹给信仰带来很大的启示。

    一痛苦是信仰历程中少不了的因素:面对着痛苦,人自然转向天主祈求,像玛尔大、玛利亚两姐妹对耶稣说:“主啊,你心爱的人病了”!她们让耶稣知道彼此的关系是如何密切,祈求的东西尽在不言中。故事让我们看出,连耶稣心爱的人,也不能免除生活上的痛苦。我们的信仰主要非在现世生命中求福免祸,逢凶化吉。玛尔大代表不少人的心态,渴求奇迹再生,但耶稣提升她到另一境界:“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然后挑战她:“你相信吗”?

    二痛苦的经验使人经验到怜悯人的天主:耶稣对人的痛苦,并非无动于衷,他伤感、流泪。他的泪,不像那些职业性的哭丧妇女,陪着主人家哭,但求营造哀伤气氛。耶稣的伤感是由人的痛苦而引发的,痛苦当然不好受,但痛苦深处蕴藏着天主的救援。天主不一定以奇迹使人离开痛苦,但他总会在痛苦中拯救信他的人,让他感受到他的安慰。

    三信仰已死的人,耶稣基督也能为她带来复活:故事中的奇迹本是指耶稣为生命与死亡带来答案。耶稣以天主性的权威宣称:“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答案就在他身上。故事若引用在信仰生命上,耶稣能使信仰已死的人复生。死了四天,尸体发臭,确定了死亡的事实;手脚被布条缠着,面被汗巾遮着,洞口被石头堵塞着,象征着信仰受到内在外在的限制,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天主的能力。耶稣大声喊叫:“拉匝禄,出来”!耶稣喊叫人的名字有极大的能力,应验了他说过的话:“羊听他的声音。他一个一个地叫自己的羊,领它们出去”(若10:3)信仰已死的人听到他的呼喊,她能复生。

    [这病不至于死,只是为天主的光荣,为叫天主子因此受到光荣](4节)耶稣用这些话告诉他的门徒,拉匝禄的病(死心塌地要实现他自己的死亡光荣)。门徒可能没有明了耶稣所说的这话的全部含义,但他们知道这次到犹太去非常危险。为此多默说:[我们也去,同他一起死吧]!(16节)。

    [我们的朋友拉匝禄……](11节)圣若望强调耶稣对拉匝禄的爱。拉匝禄代表每个门徒,因为每位门徒都是耶稣所爱的人。耶稣甘愿死去,为将生命赐予他心爱的拉匝禄,就成了一种象征,来表示他甘愿舍掉自己的生命,为赐永生给他所爱的人。拉匝禄的复活,就这种含义来说,是基督全爱的表示:[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3)。

    [我知道在末日复活时,他必要复活]。(24节)玛尔大的信仰是她的时代热诚的犹太人的典型信仰。她表示的信仰,是法利塞人曾教导的信仰(达12:2)。对这传授的信仰,耶稣加添说:[我是复活,我是生命]。为基督的门徒,复活不是时代终结时要发生的一种与个人无关的普遍事实,而是他们与耶稣本人的圆满结合。从各方面来说,复活是个人的事:那一天,凡现世与耶稣结合的人,都要身一同进入圆满的天主性生活。在复活时,门徒要与那爱了他们,并为他们舍掉自己性命的那位完全成为一体。门徒在现世分享的天主性生命,并不是一切生物按本性所分享的天主性生命(宗17:27—29),也不是一般普遍所分离地的天主的超性永生。门徒在现世所分享的[生命]是[耶稣],因为他自己就是永生——与天主结合。

    当耶稣站在拉匝禄坟墓前时,陪同他的人群中,没有一个能猜想到他就要做的是什么,玛尔大虽然对他作出了非凡的信仰表白(27节),却也没有期望耶稣要复活他的兄弟(39节)。玛利亚也宣示信仰,但她只哭,好像耶稣一点办法也没有(32—33)。怜近的犹太人虽承认耶稣行了许多奇迹异事的事实,但是他们尚没有见过他能复活死人(37节)。

    当他走近坟墓,快要喊拉匝禄恢复生命时,耶稣[战慄]、[激动]38)。这现象,一部分也可以因他周围的人缺乏信仰来解释,因为他曾为他们的信仰祈祷,并赖他即将行的奇迹使这信仰达到完善(41—42)。可是,基督心内伤感的主要原因,不是在于四周的人没有信仰。同样,他的眼泪并不表示失去了一个朋友的优愁(35—36),因为他知道要复活拉匝禄,因而也能再与他在一起(若12:1—2)。耶稣流泪伤感的真正理由,是他在这时刻面对面见到了他自己的死亡。他知道他快要行的奇迹,要引起当局转而对他下定决心结果必要钉死他。从起初我们的主就知道这奇迹意指他的死亡,这正是他所愿意的,[因此天主子能受到光荣](4节)。

    圣若望没有给我们叙述耶稣在山园的痛苦:(18:1—3),但他清楚记录了耶稣等待他的[时辰]的来临,却受了剧烈的痛苦:耶稣哭了(35节),他的心录甚为悲伤(32、38),他很烦乱(若12;27)固然我们的福音作者不断强调耶稣的天主性,但他并不减轻降生的奥迹,没有忽视我们的主快要受难时所有强烈的人性感受。

    [解开他,让他行走吧]!(44)拉匝禄由坟墓里出来时,还包着死亡的标志,殓布紧紧将他捆住。他恢复了生命,但恢复的是人寻常的生命,他要再死,但耶稣几时由死者中复活,他就永不再死,殓布存放在一边,圣史极渴望我们不要忽视这强烈的对比。

    耶稣的祈求获得了俯允,因为见到这骇人奇迹的人中,许多人现在信了耶稣(45节),他的仇敌听到了耶稣所行的事,也知道他有了一大批新的门徒,就坚持要召开公议会,这是地区上的最高权威,他们关注的,是他们自己的性命,怕罗马人以为耶稣和跟随他的人是一群叛徒,因而认定他们和公议会要负责任(47—48)。他的话的含义远超过他想说的(50—52):耶稣实际是为自己的民族和全世界舍掉了自己的性命。

    上主天主愿我们用安静的心注意你呼唤我们每人的名字,叫我们“出来”,生活中我们总有不自由的地方,受很多东西的支配,生活就像坟墓一样的环境里,冷冰冰的没有生气、没有温暖、没有爱心,只有基督的呼唤才能使我们苏醒过来,愿我们以听话的心时时去回应主的召唤,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二章
    若望福音第十二章与你共享(12:1—19节)

    耶稣现在是快要结束他在世公开的职务。拉匝禄的复活有了预期有效果:许多人终于相信了他,公议会已采取了最后的步骤,要决定将他处决。他要舍掉自己性命的日期——逾越节——距今只有六天。读者应怀有这些思想,准备自己接受圣若望即将提供的教训。

    圣史提出两件事:伯达尼晚宴和荣进耶路撒冷(12:1—19)。这两件有如神迹的事,在后面的段落里有所解释。若望叙述这两件事,要他的读者小心不要忘记耶稣的死亡与复活:在伯达尼玛利亚以香液抹耶稣,是为了他的安葬,而且[耶稣由死者中复活的拉匝禄],也在场参加晚宴;耶稣荣进圣城耶路撒冷,暗示复活的主的庄严,但在本段内,若望两次使我们想起死而复活的拉匝禄,并告诉我们司祭长现在不但有意要杀掉耶稣,而且连拉匝禄也要杀掉。圣史用这巧妙的笔法准备我们接受他的教导,那就是:耶稣的死亡和复活应连在一起,视为同一救赎工程的两面。叙述荣进耶路撒冷时,若望再三注明大批人群都去归依信从耶稣(若12:9,11,12,17—18)。这些群众代表全人类,尤其代表日后所有的门徒。全段以法利塞人自认失败所说的话作结。他们所说:[看全世界都跟他去了](12:19),实在超过他们所想说的意义,这话不但表现出法利塞人的失望,含有一种卷土重来的决心,决意从速杀害耶稣,而且圣史用来却含有一种预言的意义:即言基督的王权与救恩将伸展到整个世界。

    主耶稣,一切的光荣与权能属于你,你是全能全知的主,你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心思欲念,但你并没有揭穿我们心底不纯正的思想,主耶稣,请宽恕我们不纯正的思想,赐给我们恩宠,使我们像福音的的玛利亚一样用行动来表示我们忏悔的心。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二章与你共享(12:20—36节)

    若望注释这个神迹(若12:20—36),用了他惯常用来指耶稣的死亡和复活的特殊字眼:[时辰]、[举起]。[时辰]指耶稣死亡和复活的时刻;人子因奉行父的旨意舍掉和取回自己的性命,而受到[光荣]。耶稣悬在十字架上被举起的举动,为若望是耶稣复活被[举扬]到父那里去的神迹。为此圣史原作出的第一点是:如果我们将他与他的复活分开的话,我们总不会实在明了耶稣的死亡,因为两者构成同一救赎行为。初看来,20—36节好像不大协调。例如,起初地些希腊人要求会见耶稣,但耶稣好似不理他们。他对他们的介绍人斐理伯和安德肋的答复,好像与他们的请求无关。但是细读一遍,就可看出耶稣直接所说的,是他该死而复活。使人人都能来到他前的深意。

    福音讲述一些希腊人要见耶稣,他们可能是归化犹太教的外邦人,或喜欢追求智慧的希腊人。耶稣必然有一特定的吸引力,促使他们求见。我们现在来看看耶稣的吸引力:

    一、耶稣说话所显露的智慧:在耶路撒冷,法利塞人、撒杜塞人、经师等三批知识份子的刁难都被耶稣轻易化解,这折服了爱智慧的希腊人。

    二、耶稣行动的勇气:耶稣以一人之力去清理圣殿,那份面对强权而做出当做之事的勇气必定为人所钦佩。这件事发生在圣殿内,外邦人的庭院中,希腊人可能就是见到这事而被耶稣所吸引。不过,耶稣自己对这些都没有放在心上,他借此机会展示更伟大的事,预言更吸引的事发生:耶稣表示他的时辰到了!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时辰,也是他最吸引的时辰,比他所显露的智慧或勇气还胜一筹,他就以此“光荣的时辰”开始他的讲话,“人子受光荣的时辰到了”:犹太人也久待此时辰,他们等了500多年,才等到一位如此大的领袖。现在他说:“光荣的时辰”到了,令他们非常兴奋,但跟着耶稣所说的,又令他们很失望,因为他讲的是要丧失生命。

    但为耶稣,上十字架的时刻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他表现天父最爱世界的时刻,是他战胜魔鬼、罪恶的时刻。

    面对此时刻,耶稣也很紧张,甚至“心烦意乱”,这是人面对重要时辰的自然反应。在山园祈祷时,我们清楚见到耶稣内心的挣扎。耶稣经过对天父的祈祷,就立刻充满信心。因为他意识到十字架正是审判世界的时候,是世界的首领魔鬼被打败的时刻,也是吸引所有人归向他的时刻。

    为什么十字架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我们不防在日常生活中吸引我们的例子作反省:为什么影星歌星那么吸引年轻人?因为他们外在的造型好,个个漂亮,有型有款,而且少年得志,年轻人很多自我形象差,那些影星歌星便给与年轻人一些自我安慰的投射。包青天的居集为什么吸引人?因为故事突出了公义,现代社会缺乏公义,包青天满足了人心底对公义的渴望。耶稣十字架上以爱吸引人,唤起人心底对爱的渴望及对有爱心的人的尊敬。每听一个爱的故事,人心底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向往爱的伟大。例如:听到一个以德报怨的中国家庭,如何长期善待一残废日本老兵的故事,真令人肃然起敬;又如一位台港老兵,几十年后发现在大陆的妻子仍然没有改嫁,等候他回去。这些故事令人感受到爱的无穷力量。

    十字架使我们相信,惟有用爱才能真正击败魔鬼。魔鬼教人自私,但自私的人永远不会真有爱他的人。魔鬼教认用暴力,信仇恨报复;十字架要人和平,信宽恕;魔鬼教人信财富,十字架上的基督教人在世上用爱积财富,他在十字架上一无所有,显示财富不能带走,惟有爱永存不朽。

    [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24节)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麦子不[死],它仍只是一粒。若果一粒种子保持无损,不让它在地里接受变化,便没有生长的过程,它仍然是一粒种子,一点也不增多,若将它放在地里,就必要发芽生长,成为一株植物,结出许多子粒来,每粒具有一个生命,又有传递生命的能力:[如果子粒死了,就结出许多果实](24节)。

    耶稣就这样,若果他保持他在玛利亚的胎中所接受的人性,他就如任何人一样必要受到限制,他带着有的肉身,不能与他同时生活在巴肋斯坦的一切人,有短暂的认识,更不用说,他决不能按照认识他未来的门徒(若10:3)。如果以普通人的身份,就常情来说,耶稣不能与他所有的门徒按照他所愿意的,两相亲密结合。就如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它仍然只是一粒;同样,如果耶稣他不死,他仍然很有限,只是独自一个,死在地里,并不是麦粒的完结;同样,十字架也不是基督的了结:死亡与复活是同一奥迹的两面。圣保禄也用麦粒的意象来讲解复活的奥迹(格前:15:35—53)。

    藉死亡,耶稣有限和受限制的人性结束了,藉光荣的复活,他的人性突破一切地上的限制。藉死亡与复活,耶稣成了一个能使天主带着人性临现在全人类中的人。[至于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时,便要吸引众人归向我]。(32节)人人都要借着耶稣受光荣的人性被吸引来与天主结合;[众人](人人)都要经过由死者中复活的耶稣,才能以人性与天主接近。

    要会见耶稣的希腊人(20—23)代表所有愿成为门徒的外邦人。这些人,耶稣也愿意聚集他们在同一羊栈内,与相信他的犹太同胞同在一起(若10:16),但是,当他在地上尚是能力、时间、行动有限的人时,他不能吸引所有[希腊人]来归依自己。但他们寻求他,这使他更坚信他死的时辰已来到,因为只有藉他的死亡,他才能成为人人所接近的人,在天主内的人,有他的无限能力吸引所有的人,来归向自己。[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25节)求生的基本本能,本身高尚可贵,但不能成为支配人生的主要目的。在今世爱自己的性命超越一切,就宛如没有更伟大的生命存在一样。耶稣的门徒该懂得人在现世的有限存在,不是人的目标。

    耶稣邀请跟随他的人,即使要牺牲这尘世的生命,也要爱他赐予的不死生命。只爱这生命,就是只为这生命而活。[憎恨]这生命,是将这生命置于与天主结合之下:[谁事奉我,就当跟随我;如此,我在那里,我的仆人也在那里]。(26节)耶稣受光荣以后,他回到父那里,凡事奉基督的,终归一日要与他同在天主内。

    [现在我心神烦乱……](27—28),耶稣鼓励跟随他的人,重视与主结合,应重于爱自己的尘世生命。耶稣说完这些话以后,他感受到每一个面临死亡时所有的痛苦。但他接受父的旨意:[光荣你的名吧],正是他教给门徒的祈祷:[父,愿你的名被尊为圣……,愿你的旨意奉行],又与他在山园喊出的祈祷:[父……但愿你的旨意奉行,而不是我的旨意](路22:42)意思一样。

    这世界的元首撒殚所要求的,无非是要人将他们的心全灌注在这尘世的生活上。当人只追求他现在能给予的一切时,他便统治着人,因为他是这世界的,也只是这世界的元首。耶稣以他的死亡和复活审判了这世界的元首,摧毁了撒殚对人类的掌握。人仰赖着由死者中复活的耶稣的能力,由撒殚和他在世的王国中被抢救出来,而归入万王之王的王国(31—32)。

    最后耶稣恳求在场的群众相信他,好能成为[光明之子](35—36)就这样结束了本段。这是若望福音内耶稣最后公开说的话。

    主愿我们全心全意瞻仰十字架上的基督,接受他爱的挑战,愿他的爱吸引我们,因为真爱是极具吸引力的,愿我们自己的爱也吸引别人走向基督。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二章与你共享(12:37—50节)

    圣史现在结束他福音的前半部,至此他描述了耶稣是世界的光和生命,记录了我们的主所行的许多伟大的奇迹,指出每一奇迹如何证明耶稣是由天主派来的事实。他给了我们有关耶稣自己身份道理,即他是天主子,与父平等,与父原是一体。但福音作者也指明耶稣虽然行了许多表现奇能和慈善的神迹,但始终只受卑微的人欢迎,而他本国的大部份政教领导人物却拒绝他。圣若望沉思这些领导人物的盲目,使他想起他们对基督的反抗,实在恰如大先知由他们同时代的人所得到的反应一样。依撒意亚被派遣去给他的同胞传天主的话时,天主告诉他,不要期待别的,只期待拒绝,盲目是天主百姓的统治者最普遍的特征。

    不过圣若望仍注明一件事,就是连在当地最有权势的民众即公议会之中,也有些人相信了耶稣。可悲的是这些人爱这世上生命胜于耶稣所赐的生命:他们只是暗暗的作门徒。

    [上主,谁相信了我们的报道?上主的手臂显示了给谁]?(38节)圣若望引用依撒意亚上主仆人的诗歌(依52:13—53:12)。我们相信圣史细心选择了这一节,也期望他的读者回想这一切出处的全文……。

    福音作者还由依撒意亚书给了我们另外一个引证:[上主使他们瞎了眼,使他们硬了心…….(40节)这是引自依撒意亚6章,先知描述他独见的天主的神视。他看见上主天主坐在威严中,为千千万万天使环绕在四周唱着:[圣圣圣,万军的上主,他的光荣充满大地]。正是在这神视以后,依撒意亚领受了他作先知的使命,并蒙天主预告他由百姓期待的不是别的,只是拒绝不信(盲目)。

    [依撒意亚因为看见了他的光荣,说了这些话,是指着他讲了这些话]。(41节)圣若望要我们明了[这些话],是指由先知引证的两处经文而言;将这两处经文合并在一起,我们才能明了依撒意亚如何看见了耶稣的光荣。先知见到了天主的光荣时,他是见到了耶稣;先知[见到]并描述受苦的仆人时,他见到和描述的,仍是耶稣;但这次不是描述他是天主,而是受苦的人子。依撒意亚在死亡和复活中看见了耶稣的光荣。圣若望以依撒意亚是全部依撒意亚先知书的作者。今日我们随多数学者的意见,将上主仆人的诗歌归于另一位稍后的先知。是一位或两位不同的先知远在耶稣诞生以前见到了耶稣,这为若望的论证一点关系也没有。

    神迹记录了耶稣最后的声明作结。这是福音前半部所有的宣讲的撮要。我们应该注意,耶稣再次提醒我们他由父而来,只讲论父命他讲论的事。

    主!耶稣,黑暗笼罩了大地,罪恶充满了世界,世上虚假的光荣迷惑了人们的心,使我们看不到你的光,更不明白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主!耶稣,祈求你圣神之光照耀我们,使我们看到光明,认识真理,随从你的召唤,生活在你的爱内,因主耶稣之名祈祷,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三章
    若望福音第十三章与你共享(13:1—20节)

    圣若望开始叙述洗脚的话很庄严,使人想起序言(若1:1—18)的出神入化的妙笔:[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成了血肉…….只有那住在父怀里的独生者……]。

    逾越节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原指以色列人出埃及前,将羊血涂在门框上,天使看见羊血便越过此家,不进行杀戮;天主的行动使法郎终于屈服,让以色列人离开。基督徒也过逾越节,不过是指耶稣基督以自己的血,带领我们逾越,不再作罪恶的奴隶,而成为天主的子女。逾越节的重点既在耶稣身上,主的晚餐比逾越节晚餐重要,主的晚餐才是基督徒的庆节,让我们看看耶稣如何在晚餐中,以爱的洗礼带领门徒逾越,走向自由的境界。

    若望假定读者已知道有圣体圣事,故此选择洗脚去作爱的表达。洗脚前的一段叙述很重要,它说明耶稣的使命。

    [他既爱了世上属于自己的人]。[属于自己的人]指他的门徒。耶稣的整个公开传教生活,在这里只说成是一种不断的爱的作为:[他爱了属于自己的人]。

    [就爱他们到底]。耶稣完全表现了他的爱,舍弃了他的性命。[到底]即[彻底]或[一直到死]。

    [他知道自己是从天主来的,又要往天父那里去]。这句话是描写圣言由父而来,成了血肉,又死而复活回到父那里去的行动。圣若望将这句话放在这里作为洗脚和全部[光荣书](13—20章)的引言。

    有关洗脚,耶稣行了三件事:脱下了他的外衣,洗门徒的脚,再穿上他的外衣。为明了这三件事的意义,我们该知道犹太人的思想,穿衣是表示衣服所属的人。为此,耶稣脱下他的外衣,叫我们想到他再回到父那里和取回在世界创造以前他所有的光荣(若1:14—18;17:4—5)。给门徒洗脚的行动是他的死亡的象征,是子由父而来,又回到父那里去。

    圣若望更选用一些动词来描述耶稣对外衣的动作,以强调耶稣死亡的象征意义。[耶稣脱下他的外衣……穿上他的外衣]若按字面直译,应译作:耶稣舍掉他的外衣……耶稣取回他的外衣。前后两个动词与善牧[舍掉他的生命,再取回他的生命]完全相同(若10:11,15,17,18)。这样一对照,外表就含有附加的象征意义。它不但表示天主子身为天主光荣,而且也表示耶稣自愿舍掉,自愿取回的人性生命。若我们记住洗脚一事是基督死亡的象征,伯多禄与耶稣之间对话的几层含义就显然清楚了。表面伯多禄是只反对耶稣,好像太谦卑自己:[不,你永远不可给我洗脚]!但我们根据福音作者的象征意义了解他的抗议,伯多禄此处的抗议,实无异其他福音记载耶稣初次宣布他要死时,伯多禄对耶稣死亡的抗议(玛16;21—23,谷8:31—33)。耶稣的答复[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强调他必须为伯多禄(为全人类)而死。若耶稣不接受死亡,伯多禄就不能与基督一同断承永生。

    注:[无分]一词的译法有不同几种。有的译作:与我再一点不相关,有的译作:与我不能共分产业,或不再是我的门徒。这些译法都不过只表出若望所写的一部分意义,没有清楚指出重要点是基督断承永生。

    作者还愿我们明了[我若不洗你……]这句话内另有深意。基督的死亡是使人与天主分离的罪恶的[洗去]。天主的羔羊耶稣借十字架除免世罪(若1;29)。借十字架耶稣许给人民的产业是与天主相结合的永生。凡愿有分于这产业的,应加入耶稣施救的死亡,成为他的人民;这即是圣洗所完成的事。代表所有门徒的伯多禄,为此该接受洗涤,受洗归于耶稣的死亡而且与耶稣有分(罗6:3)。

    [洗]以及[洗礼]视为基督死亡的象征,也见于其他福音,路12:50:耶稣论及他的死亡是他[应受的洗礼]。谷10;38—39:耶稣问载伯德的两个儿子是否像他愿意舍掉自己的性命:[你们能……受我该受的洗吗]?

    由伯多禄要求耶稣从头到脚洗他,明显他没有明白所所包含的象征。他所明白的是:他害怕拒绝洗脚,会丧失他与耶稣的关系。基督的答复与任何肉体的洗濯无关,而只是关于属神的洗涤:[淋浴过的人,已全身清洁,只需洗脚就够了……]洗礼是一种仪式;为此只要象征性的一洗,就够了,不需要将全身洗涤,因部分的礼仪洗涤,能表示全部的清楚。此外耶稣的话也暗指洗礼只实施一次,不是几次;[淋浴过的人(受过洗的人)不需要洗涤]。不像犹太的礼仪洗涤每天可举行,圣洗洗礼只领一次。

    [只需洗脚]这句话,自始就不易解释。大部分抄本有这句话,但有些抄却没有。至今不能确定是否圣若望写了这句话。不论如何,许多古代和大部分的现代基督徒作者提供的解释都很好:圣洗洗礼使人一次就彻底干净了;使人与天主分离的罪恶的障碍,已由圣事消除。但人本身犯的罪,仍能污秽受过洗的人的脚,所以这些罪要用告解圣事来洗去。

    洗完门徒的脚以后,耶稣说的话,使他的行为更具一番深意。研究所得,在犹太人间,平常仆人不洗主人的脚,但热诚的学生能给师傅洗脚,所以这种举动不是奴仆对主人服役的表现,而是学生对自己尊重的师傅,自动表示爱戴忠诚的表现。由此看来,耶稣的话和行动更加惊人;身为师傅的耶稣与他的门徒互相对换。

    [你们称我师傅,主子,说得正对,我原来是]。耶稣是导师、是主、是一切的主宰;但他选择了恰恰相反的职位,采取门徒学生的身份,给他爱戴的[师傅]洗脚。耶稣给门徒洗脚,表现他对他们的爱:他相信他们,极重视他们,他好似抬举他们在自己以上,教训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价。

    [你们也该照我给你们所做的去做]。这命令在以后数章内典型示范三次提出说:[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们爱了你们]。就如耶稣给门徒极高的地位,待他们如同自己的尊长;同样,门徒也该互相彼此这样作。爱不只是给人服役,而且凡是使自己所爱的人受到抬举的行为,都是给他表示尊严。

    以洗脚象征耶稣的死亡,不只是耶稣用以自谦自卑的行为,而且也是人类赖以提升而与天主相结合的行为。凡接受相信基督死亡与复活的人,即在现世已达到与父及他的圣子结合的境界:[凡接待我所派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派遣我来的](若13;20)。

    洗脚的行动具有革命性及培育性,是彻底爱的洗礼。洗脚的行动明显不是为了清洁卫生,因为在饭中洗而非在饭前洗是不合逻辑的;而且犹太人的习惯不但洗脚,更要洗手。洗脚是爱的表达。门徒在路上和在晚餐中一直争论谁最大,谁也不认比别人差。最后晚餐中的气氛并不和谐,耶稣要他们彻底改变,便起来为他们洗脚,要求他们必须接受他爱的洗礼,清除罪恶。加入爱的团体。因此洗脚象征圣洗入门圣事。洗脚通常是仆人的工作,为别人洗脚是承认自己的身份比别人低,那是门徒极不愿意承认的。和别人比较是骄傲的心理作怪,而骄傲是人的第一个罪;骄傲是自满自足的表示,是爱心的敌人,一日存在人内,人便难以成为基督徒。人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与不洁,需要基督的洗涤,特别把骄傲清除,否则不配做基督徒,不堪当吃主的晚餐。洗脚通常是进入内室前做的事,现在可象征进入教会,必须受爱的洗礼;内心没有爱的转化,还未算是基督徒,这是耶稣跟着讲爱的诫命的理由。

    伯多禄完全误解了耶稣的要求,他虽然缺点很多,也爱争第一,但他很爱耶稣,只是不明白爱的要求,不肯放低有偏差的习惯,让风俗环境决定自己的选择,而不跟随基督的价值取向。他一路上劝谏耶稣不要走谦下的若路,做领袖必须是威风八面的。现在耶稣要替他洗脚,他仍用一般的标准去判定那是不应该的:“你绝对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耐心地教训他:“我若不给你洗,你就和我不无份”。意思是说;你若不改变你的心态,你的价值观,仍让有罪的环境和极具破坏性的骄傲支配你,你不能是我真正的门徒。伯多禄接受了,可能并未明白,大概要经历基督的死亡复活,他才完全明白过来。

    耶稣在晚餐中所作爱的邀请,并不是人人接纳,茹达斯便拒绝了。茹达斯明白耶稣已知道真相,但耶稣仍为他洗脚,把他放在身边的上座,还递饼给他,可是他选择了拒绝,情愿走到外面的黑暗里。我们可以问一百个为什么,却得不到一个圆满的答案,罪就是如此不可理喻。茹达的斯的例子让我们知道罪恶的力量,世界常有一股反基督的势力存在,但耶稣仍然坚持用爱去克服,并要求基督徒像他一样的去爱。

    总之,我们能说13:1—20全部所言,是耶稣以自己的死亡降低自己,来提高我们到达天主的领域。子独自由父而来,但他回到父那里去,却是与所有[属于自己的人],即他被举起悬在十字架上所吸引来的人,一起回到父那里(若12:32),他以死亡与复活形成属于自己的人民,即人所洗过的人,受洗而归于他的死亡的人的团体。这些人有分于他产业,与天主相结合的永生的产业。这是赐与门徒的最大特恩,但这不是没有责任的,随这特恩而来的每位门徒应尽的义务,是爱他人如同基督爱了他们。

    主!耶稣基督,你将要离开世界回到天父的家乡时,仍然疼爱着我们,你放下权威,谦虚自己为门徒们洗脚,主我们也要照样作让他们看到我们而认识你的爱,主,但我们没有你的恩宠助佑,无法完成你给我们的使命,主耶稣,求你赐给我们恩宠,使我们放下自己自私的行为,不因为面子而忘记了你临别时的嘱咐,主,请赐我们脚踏实地实行你彼此相爱的诫命,以一颗真诚的心去服务身边最需要的兄弟姐妹,主请帮助我们在庆祝你的晚餐时能感受到你在其中所表达的爱,愿我们也都能从心底去渴望分享你的爱,用行动去表达你的爱,愿你爱的洗礼使我们获得真正的自由。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三章与你共享(13:21—30节)

    这一段,是给耶稣其余的临别赠言开路,原因是由于负卖者犹达斯离去。他一离去,耶稣就能给他忠信的门徒提出他为他们所有的福音。

    这段内,第一次见到[爱徒]一语;他在席间最接近耶稣,因此,伯多禄要求他暗问耶稣谁是负卖者。伯多禄由爱徒能获悉耶稣深藏的心意。在福音其余部分我们要常见到这两位门徒常在一起;若果我们以(若18;15)无名氏门徒是爱徒,那就是他和伯多禄跟随耶稣,看他去受审,伯多禄停止跟着基督去,而终于否认了他(若18:25—27)。然而爱徒坚持跟到十字架下(若19:25—27)。复活当天,伯多禄和耶稣的爱徒一同跑去探察坟墓(若20:1—10)。那门徒让伯多禄先进去。两人见坟墓空了和留下了殓布,但爱徒首先相信耶稣已经复活。21章伯多禄和爱徒两个又一同在一起。耶稣的爱徒首先认出主来,但有所行动的却是伯多禄。伯多禄基督羊群牧者的职位再加以确认(若21:15—19),但爱徒却获得未来的预许,这预许没有给伯多禄,也没有给读者揭露(若21;20—23)。

    伯多禄无疑如在各福音内代表十二人,教会的领袖集团(若6:67—69);但爱徒代表谁?我们以为最好不以他代表宗徒,而代表门徒;不是代表牧者,而代表羊群。用现代的话来说,他不是神职人员,而是普通信徒。我们或许能更正确说爱徒所代表的是那些:他代表不只是一般的羊,而是羊群中最忠实的,比如说,圣人。爱徒由于代表最忠实的门徒,所以当他站在十字架下时,可用来作教会内所有门徒的形象(若19:25—27)。

    由于爱徒在场吃晚餐,为此我们该明白耶稣的话不只是对教会的领导,而且也是对教会的成员,即对十二人和所有其他忠实门徒说的,全教会都算在场接受耶稣最后教训。所有的门徒都可接受耶稣的恩许和赐与,没有一个人被拒绝深入耶稣最深密的思念。人人可承继永生,不分阶级和职务。(注圣若望避免用[宗徒]一词也许是为了这原故。固然他明知教会内有正式的领导权,他论及众人一律称为[门徒]。几时他愿只论及领导,他惯用[十二人]特殊名称(若6:67,70,71;20:24)。若望当然以教会需要领导和组织,但他更注重人人首先是门徒的重要真理。其中一些人可能被召选为正式领导,另一些人被召选在其他方面为人服务,但各自都是被召来作门徒与基督结合,对他效忠。

    耶稣一提及那出卖者,心中便十分难过,因为这宗徒成了魔鬼的工具。他虽然听见了对他所发的预言,仍置若罔闻。当偎依在耶稣怀中的若望,询问耶稣是谁负卖他时,耶稣给了他一个暗示,递饼给谁谁就是负卖者,这原是主人对客人特别敬爱的表示,所以别的宗徒也没有察觉这动作的意义。但犹达斯对此也毫不动心,因为撒殚已完全占据了他的心。他由灯光照耀的餐厅中出去,投身于深夜的黑暗中:他弃明投暗,让[黑暗的势力]宰制自己。

    犹达斯一离去,留下主与他的忠实门徒在一起,他就开始讲授新而永久的盟约。教给他们他的诫命,提醒他们要如他一样爱,才能被人认出是他的门徒来。

    耶稣基督,你是慈善全能全知的主,你洞察每一个人的深思欲念,更清楚我们好强的心态,主耶稣,我们没有什么值得骄傲或炫耀的地方,请你帮助我们克服自己骄傲自大的心,培养一颗谦逊的心,使作出的一切都为你所悦纳的祭品,以上所求是因主基督之名,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三章与你共享(13:31—38节)

    犹达斯一出去,就与人合谋逮捕耶稣,现在到了耶稣以苦难光荣父和自己的时辰,耶稣就趁着还有自由的时候,首先给门徒出了彼此相爱的新命令。旧约中虽早有爱人的命令,但现在耶稣的命令的,是以耶稣舍已爱人的爱为模范,以爱天主的爱为动机。这种爱的表现应是基督徒与众不同的特征。爱的吸引比惩罚的阻吓来得高尚,况且耶稣来正是为宣讲天主的国,天国才是福音所在。

    伯多禄所说的话上,可以看出他很爱耶稣,但同时也表示他太仗恃自己。伯多禄应先学习谦逊,然后才能跟随自己的恩师去舍身致命。

    主,你爱了我们,给了我们新的诫命,但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不能做到你那种舍己为人的爱,主,请你帮助我们克服金钱、名义、地位的引诱,做你真正忠实的门徒,为你作生活的见证,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四章
    若望福音第十四章与你共享(14:1—14节)

    这段福音碰到基督信仰最中心之处,由“信”基督开始,也以“信”基督总结,指示出我们的信仰完全健在基督身上。最后的晚餐中,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使气氛紧张,门徒心烦意乱,不知何去何从。耶稣在此情况下要求门徒们信赖他。

    门徒信赖他为他们准备地方,将来可永远与他在一起。世上任何困苦都是短暂、过渡的,惟有与基督在一起才是永远的。在基督内有真理与生命,而基督就是通向真理与生命的道路。这种说法很传神,耶稣并非“指示”一条道路给我们,他本人就是道路本身。指示道路有出错的可能,他是道路就永不会出错,因为是他本人带领我们从他身上走,问题只是我们是否相信他。

    门徒很想认识天父,耶稣石破天惊地说:“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犹太人强调天主的超越性,认为天人之间有一道鸿沟,天主是不可见的,见到的人只有死。人不可能直接接触天主,只能通过一些像天使的媒介,或像梅瑟一样被天主指定的代言人。超越的天主是没有形象,任何为天主造像的人都要死。强调天主的超越性自有其好处,人对天主常有惊奇的感觉,会对他诚惶诚恐,必恭必敬,但也成了天人之间的隔离,人不敢自己面对天主。

    耶稣的来临,把天主另外一面显示出来。天主一方面是超越的,但同时临在于人间,耶稣把天人之间的帐幔揭开:“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这是具震撼性的话,耶稣与天父的关系如此密切,见到基督就是见到父,难怪门徒念念不忘耶稣的面容,一如保禄所说:“基督的面上,闪耀着天主的光荣”(格后4:6)。基督徒很早就喜欢耶稣的面貌,显示出他们已离开了犹太人对天主恐惧战栗的心态,转而重视内在于人间的天主,一个与人共生活、让人触摸、供人瞻仰的天主。我们所信的耶稣,不是由人的地位,把自己提升到天主的地位;他本来与天父同在,却愿降生成人,居于我们中间,因此他有资格说,他是通向真理与生命的道路;谁看见他就是看见父。

    对基督有这份信仰的人,基督答应过可以做比他更伟大的事,这是指我们能做基督没有做过的工作。耶稣出道后似乎没有接触过巴勒斯坦外的世界,没有碰到不信神的人,没有遇到庞大的反宗教势力,我们要代他去继续他未完成的工作,把喜讯带给所有的人。要完成这项工程,关键是要信基督。

    教会的祈祷有如基督许下要服从的命令:[你们若因我的名向我求什么,我必要践行]。教会所求的,该是耶稣自己要向他的父祈求的;她的祈祷,该是[因他的名]的祈祷。教会若希望主[服从]她的祈祷,她就该服从他的命令(14:15)。教会能向耶稣求的最大的恩赐,是她一定必领受的恩赐——圣神,虽然圣神本身不比风更可见(若3:8)。为此世界不能看见他,也不能认识他,但他要来到教会,与她同住,是要住在她内:[他与你们同在,并在你们内]。(若14:17)。

    良善的主耶稣,我们每人都有生活迷惘、前路茫茫、心烦意乱的时候,求你时时邀请我们相信你,跟随你,因为只有你才能使我们得到真正的幸福获得生命。世上的一切都会过去,主!耶稣基督,只有你的话不会过去,你的一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安慰,给了我们希望,使我们不至失落,主,我们赞美你,你去为我们预备地方,我们相信有一天会在天父的家乡相遇,主!耶稣,但我们需要你的扶持和坚固,祈求你不要离开我们,使我们在你扶持帮助之下去完成我们在世的使命,以上是因我们的主基督之名,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四章与你共享(14:15—24节)

    福音中有一句令人费解的话:“他就真理之神,世界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世界看不见他,也不认识他,而你们却认识他”(14:17)。这句话能产生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只有基督徒才认识圣神?这是对别人不公平;的确,耶稣的门徒犹达斯(非出卖的那个)曾问:“主!究竟为什么你将自己显示给我们,而不显示给世界”?(14:22)。

    若只看字面的意义,圣经某些章节能给人一种命定论的印象,即有些人注定得救,有些人注定不得救。假使我们对基督的救恩有一整体观,便可排除不必要的误解。“天主竟如此爱了世界,竟把他的唯一圣子赐给它;使凡信他的人,不致丧亡,他愿意所有人都得救。

    这段福音所指的“世界”,是与基督对立、相反基督的世界。他们对基督没有兴趣,只对自己有兴趣。正在豪赌的人,眼中只看到钱,心中充满贪婪,在此刻,就算天主赐他圣神,他也无法看见,不会认识,不能承受,他内心的状态使回应共鸣成为不可能。基督徒能够认识圣神,是因为他们爱基督,遵守他的命令;是这份爱在他们心内产生共鸣,使他们认识圣神的临在。可见爱的共鸣是个重要的因素。

    福音所说世界看不到圣神,不认识圣神,而基督徒却能看到他,认识他,就是因为这份爱的共鸣。想认识圣神、经验圣神,并非一件很奥妙、很高超、要功力深厚才做得到的事。“你们如果爱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我要求父,他将赏给你们另一位恩保,使他永远和你们同在”(14:15—16)。遵守基督爱的命令,就是经验圣神的最佳途径。

    在现世当教会等待进入天主在天上的住处时,天主父、子、圣神原将她作为他们在世的住处,天主的这种临在,远胜过渗透整个教会的普通临在,而是亲自临在每一个爱基督、遵守他诫命的门徒内(14:23)

    忠信、服从爱的诫命的门徒,如耶稣爱人一样,不只要成为天主在世的住所,而且照他们对耶稣忠贞热诚的进展,要越发感到主在他们内的临在:[我要爱他,将我自己显示给他]。(14:21)无信仰的世界不能见到耶稣的自我显示(14:22);惟有信仰和谦逊服从基督的意旨,才能看见。由父和子派遣来的圣神是导师,要使教会想起耶稣所教训的一切,给她解释他的宣讲(14:26)。

    主耶稣!我们基督徒若希望自己的神魂恩宠满溢,经验圣神,就要多热心求主帮助我们依照他的话去过爱的生活,因为真理就是爱,愿我们能够明白此真理,还实践在行动里,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四章与你共享(14:25—31节)

    耶稣把自己的平安留给宗徒门,这平安不是世界的平安,也不是现世的幸福和安全,而是在于与天主相结合的恩宠,有这些恩宠的人,不拘受什么苦难,心中常能平安不乱,[父比我大]:耶稣论其人性是在父以下,但是他的人性以后也要享受天主的光荣;按天主性,与父无大小的分别。现在世界的首领撒殚似乎胜利了,但他一点也不能伤害耶稣,对他一无所能,如果耶稣让自己死,那是他为爱父情愿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起来,我们从这里走吧],耶稣和他的门徒往那里去呢?无疑地是往革责玛尼,开始受难。

    由于世界不能看出或认得耶稣派遣来的圣神,所以它也不能认识或给与他所赐的平安(14:27)。他的平安如他的喜乐,是那门徒在世所享受的与天主的亲密结合。父、子圣神,亲爱的陪伴门徒,使门徒能对抗他们在世上所能经历的任何困苦,任何艰难。虽然门徒不能再如他的同伴在晚餐厅一样见到和触摸耶稣,但他们仍与他结合,这就是最大的平安。

    耶稣能说:父比他大(14;28),因为,第一、就他是人而言,他是父的受造物,所以小天天主;第二、虽然他是与父平等,但他对他的关系是个奥秘的从属关系,如子对父的关系(若5:19—20)。

    护慰者圣神,请你来到我们每一位基督徒的心中,使我们有力量去面对今天的生活,能抵抗世俗各种诱惑,并时时保持我们一颗火热的心,去服务人群。慈爱的天父,你必不留下我们为孤儿,你时时看顾着我们,在我们摔倒时你会用大全的手拉着我们,在我们失意时你会安慰我们……,慈爱的父,你的儿女流着感恩的泪向你赞颂,向你叩首致谢!求你继续祝福我们,使我们有一份坚定不移的信心,在顺、逆境中都感谢赞美你。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五章
    若望福音第十五章与你共享(15:1—17节)

    [我是葡萄树]。葡萄树是天主子民的象征,是旧约内常用的象征(如詠80:8—17)旧约和新约的子民是地上人间的社团,有它的领袖,也有任何最足以使它完成自己任务的组织。教会、天主的新子民,必须具有一些人间组织的结构,在她内自然不免有她的成员种种的弱点、短处和罪恶。

    基督的门徒只由这几方面去看教会,就不免要败兴,减轻身为教徒的价值。尤其在教难时期,这样的门徒要避免公开露面,设法为自己不参加教会的聚会辩护,尤其是感恩祭,想自己可私自与基督结合,不必公开参与教会的活动。这些人好似尼苛德摩,只[夜间]来访耶稣。

    受这些诱惑的门徒,须由[我是真葡萄树]这句话内所含的真理取得安慰和鼓励。葡萄树我们已说了,是天主子民的象征,[真]葡萄树是指新而永久盟约的子民,即教会。为此,耶稣说这话的意思是[我是教会]。教会不是一件[事物],而只是由人形成的机构;教会是与耶稣神秘结合的人间社会。不论谁如要求作基督的门徒,就该是基督教会的会员,葡萄树上的树枝。除非是教会的成员,就不是门徒。我们该住这一章及其余数章所载的临别赠言,是对门徒而不是对世界说的。为此所讨论的,不是人类的得救,而真实的门徒:人一成为信徒,就与葡萄树相结,自成为它的一分子。稍后在17章内我们要见到教会如她的主一样,是为了世界而派遣来的(若3:16),为此,想私下暗自作门徒的幻想,为耶稣所说[离了我你们什么也不能做]的话所破灭。这句话内的[我]是指整个葡萄树,同时指耶稣,又指他的教会。凡自称心里是门徒,而拒绝公开以行动表现自己属于教会的,只是自己欺骗自己。[谁若不住在我内,便仿佛枝条,丢在外面而枯干了,人便把它拾起来,投入火中烧了](15:6)。这话听来刺耳,意思是说:凡自以为暗地跟随基督的,要被视为投入火中焚烧的枯死的树枝。基督以自己的死亡建立了教会,不是为叫她成为一个随意可取舍的机构。

    但忠实信徒又怎样?他们在教难时,眼见弟兄姐妹背弃教会,应怎样了解所发生的事?耶稣教训他们,若他们存在教会内,就存在葡萄树上,与他合而为一。为此他们要如他一样受到父的照顾,葡萄树是有天主父照料:[我父是园丁]。迫害并不表示父离弃他的教会,恰如迫害并不表示他离弃他的圣子。忠实门徒受苦,只证明他们与基督结合的生活:[凡在我身上……结实的,他就修剪,使他结更多的果实]。做葡萄园丁的修剪可能苛刻,但他的目的是使葡萄树能出产更多的果实。

    无论如何弟兄姐妹离弃教会的事实不能认为是天主的疏忽。种植葡萄的人,不只由好枝上剪去无用的枝条,而且砍去已死的枯枝。耶稣在世生活时失去了门徒(若6:66),他的教会也要见到成员退去。[凡在我身上不结实的枝条,父就剪去](15:2)。这段更清楚指出[结果实]是指什么。[结果实]是指要像耶稣一样去爱。爱的过程有两个阶段,两个都包括在[结果实]的比喻内。第一阶段是爱教会的成员,[彼此相爱](15:12—17);第二阶段是爱教会以外的人。第二阶段教会内的爱向外延伸出,达及新成员;新门徒实在是门徒彼此相爱的结果:[我派你们去结果实,去结常存的果实](15;16)由此看来,不结果实,父要砍去的枝条(15:2),是教会团体内对人没有爱的成员。他们不但失败没有给教会带来新的成员,而且反以自己缺乏爱的生活阻止人前来加入。

    耶稣的教训让我们可以看出,教会内的成员本身并不证明人是真实的门徒,葡萄树能有枯死的枝条。跟随基督的踏实信徒实行爱德,是结出许多果实的枝条。

    [我父受光荣,即在于你们多结果实,如此你们就成为我的门徒]。耶稣光荣父,承行父的旨意,为[自己的人]舍弃自己的性命。几时耶稣回到父那里去,门徒要在地上继续他的工作。这样,耶稣升天后,父要由教会受到光荣。教会的会员几时彼此相爱,吸引其他的人来彼此相爱,葡萄树就要结出果实,光荣父。

    基督徒在地上实行的爱,根本是天主的爱,是由父对他的子,子对他的门徒流露的爱(15:9)。就如耶稣完全服从父的意愿表示他对父的爱,同样门徒对于主的爱在于实践他的命令(15:10)耶稣之所以对父忠诚,因而享受与父结合的喜乐;同样,耶稣的门徒,如果服从耶稣,也要享受同样的喜乐(15:11)。

    耶稣命他的门徒彼此相爱,这个爱是远超情爱,它的本质是甘愿服从天父的意愿而且服从至死。如果耶稣命人无论如何要爱,他就能命人作出爱的最大表现;舍掉自己的性命(15:13)。爱的命令要求门徒准备就义。自然这不能用来替自杀辩护,认为门徒可以冒不必要的危险,或自动寻求遭受杀害。但教会遭受迫害时,门徒能受到诱惑否认信仰,这时他们该由基督的命令取得毅力和勇气去爱,而不怕牺牲自己的性命。

    [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我称你们为朋友]。(15:15)[朋友]一词依原文译作[心爱的]更为确切。上下文要求一个比[朋友]更有力的字,因为耶稣对门徒表示了极大的爱,为他们舍掉了自己的性命;门徒虽是耶稣的属下,必须服从,却不是奴仆,一来因为他爱他们,而且在他们对他表示爱以前,就爱了他们(15:9;若一4:19);二来凡他由父听来的一切,他都显示了给他们。门徒不是奴仆,他们知道他爱他们是为了他们自己,并不只是为了他们能效劳。他们不像奴仆,

    全然不知他们服从的理由,凡耶稣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他所有的门徒(出33:11;智7:27)。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并派你们去结果实]。(15;16)固然这些话另外是对十二人说的,但这里也是对每位教会成员说的。所有成员都是耶稣拣选的,被派遣出去,使其他的人成为门徒。对耶稣所做出的召选,没有人能解释,因为他的召选启示天主爱的奥秘(申7;7—11)。没有一个教会成员能夸耀自己获得或赚得为主所爱所召选的殊荣;爱是赐与了每一个人,而且是白白赐与的。

    这段福音以爱作主题,而福音中耶稣给予爱的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为两句可算是圣经中最伟大的话。“天主是爱”几乎可以解答我们所有信仰的疑难,而“爱的命令”给了我们行事的力量和动机。

    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神哲学家曾尝试描述天主,例如:天主是无始无终的、超越的、绝对的,他是无限的存在,是第一动因等,但都不及若望所说:“天主是爱”。这真是天主的启示,因为这一个字,竟然是面对信仰疑难时最好的答案。信仰问题往往离不开创造、罪恶、救赎、生活、未来。

    一、创造:我们会问:世界为什么出现?我为什么出现?最简单的答案是:天主出于爱,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我们,愿意我们分享他的美善。爱需要对象,而世界及我们就是天主爱的对象。

    二、罪恶:我们会问:世上为何有罪恶?为什么天主不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答案是因为爱。爱要求被爱者回应,而爱的回应必须是自由的。天主知道没有自由的爱并非真爱,他让人自由去选择。当我们选择拒绝他的爱,罪恶便会产生。

    三、救赎:人犯罪但会得到应得的惩罚,这是公义的要求。每个人或多或少总会犯罪,而罪恶就是只爱自己,不爱别人,更不爱天主。基督以爱去救赎,当人感受他的爱时,便会离开自己,走向天主。

    四、生活:人时常差叹:浑浑噩噩几十年,生活不知为了什么?其实答案就是爱。人为爱去生活,男女为爱去结婚,为爱而生儿育女,为爱去教育下一代,为爱去服务社会和国家。最妙的是:只要人为爱去生活,他便自然的走向天主!

    五、未来:人对自己的未来总有一份神秘的感觉,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自己往里去。基督信仰的答案又是爱:人是从爱而来,往爱那里去。保禄告诉我们爱永存不朽,玛窦福音中的最后审判是爱的审判,而在爱内是没有恐惧的。今日生活在爱中,未来也继续生活在爱中。

    整部圣经从创世纪天主以爱去创造开始,到默示录以爱的呼唤“主耶稣,你来吧”作结,由头到尾,以一个爱字贯穿。

    基督认识爱的力量,故只给我们一条命令:“你们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可是,爱是人人都知道,都喜欢听,喜欢讲,但却难以实行的东西。爱要求的牺牲实在太大,人必须从基督身上获得爱的力量与动机,否则爱是不可能的。“如果我爱了你们一样”,就是你们彼此相爱“力量的来源。我们必须先感受到基督对自己的爱,才有力量与动机去彼此相爱。

    仁慈的天父,离开了你我们什么也不能作,就像福音中被人剪掉的枝条一样没有生命,天父不要让我们离开你,我们相信你依赖你,求你帮助我们的团体,祝福每一位兄弟姐妹,使我们每一位都能尽最大努力为教会服务,与身边的兄弟姐妹共建友爱的团体,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之,名,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五章与你共享(15:18—27节)

    门徒既与耶稣形成了一个神妙的身体,那么他们所要遭到的命运,便不能与耶稣所遭到的不同,世界既然憎恨并迫害了耶稣,就不能不憎恨与迫害追随耶稣的门徒。世界之所以憎恨迫害耶稣,是因为他们不接受耶稣的话,不承认耶稣是主,是天主子,虽然耶稣以言以行证明了自己是天主子,是父所派遣来的默西亚,但是世人却不愿相信他,自然也不相信父。

    世界的恼恨本身并不证明教会的生活不合乎主的命令,世界的钦佩也不证明教会冲淡了对门徒的要求(玛5:14—16)。然而教会几时为了她的忠信而遭受迫害,门徒该知道他们受苦是分享基督的苦难(若15:20)。

    世界对教会的恼恨没有合理的解释,恰如耶稣的一些同乡对他感到仇恨没有任何解释一样。(15:25)

    若望主要关心的,是叫我们明了圣神与耶稣的关系。他这样写,以致凡是关于圣神说的,也是关于耶稣说的;耶稣是圣者,圣神是圣的;耶稣是作证,圣神同样作证;耶稣施教,圣神也施教;耶稣是道路,圣神是向导;耶稣是真理,圣神是真理之神。还可以提出更多的证据,须注意的是,圣神对门徒是一切,恰如耶稣在他升天前对门徒是一切一样;而且更重要,因为借圣神受光荣的耶稣,才亲自存在教会内,住在每位基督徒内。耶稣是藉他派遣的神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其余关于圣神的经文,圣若望引我们注意护慰者的工作有两特点:作证和引导。这两点是在发生危机时圣神提出的两种特别援助。教会受到外来的迫害时,圣神就出来作证;教会内部发生骚乱,对有关耶稣的真理有了争端时,圣神就出来引导。这两种危机都威胁门徒的信仰。

    门徒总不应因有了迫害而惊慌心乱,几时他们受审判,判定有罪,判处死刑,他们该明白,他们所受的,正是他们的主在他们以前所受的(15:18—25),不消说,像这样的诱惑能发生:若耶稣误会了,怎样?若耶稣错了,怎样?若耶稣实在不是降生成人的天主。怎样?几时发生了像这样的诱惑,耶稣就派遣护慰者来,圣神要对门徒证明关于耶稣的真理([他必要为我作证]),预防他们的信仰受到动摇,这样圣神要使门徒自己成为见证,能证明自己所信奉的真理。

    世界虽然弃舍了耶稣,[真理之神],却要证耶稣是真天主子。世界虽然迫害耶稣的门徒与他的教会,但信徒却要因圣神的德能在世人前明认自己对耶稣所怀的坚固信德。

    信经里“我信圣神,他是主及赋予生命者……他曾借先知们发言“这几句话,指出圣神的身份,他是天主,也指出他赋予生命的能力,同时他借不同的人物传递信息,与人沟通。圣神既是天主,他不会在五旬节主日才开始活动。教父圣启禄说:“第一个有生命的人接受了圣神”。创世纪记载:“天主用尘土形成了人,在他的鼻孔内吹了一口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创2:7)。教父把上主的气息,看成是圣神的标记,确是很有见解。

    旧约其实处处留下了圣神的痕迹。当上主的神降临到民长或君王身上时,从前脱胎换骨,战无不胜;倘若上主的神离开他们时,他们只是凡人一个,不堪一击。

    新约宗徒大事禄形象化地描述圣神的来临。首先是暴风响声,充满整座房屋。暴风响声,一方面是耳能听到的,同时是触觉能感受到的。风与圣神在希腊文能用同一个字表达,作者有意借助外在的标记,显示圣神的临在与力量。随[之而来的,是火舌停留在每人的头上,这种视觉经验,旧约屡见不鲜。天主在焚而不毁的荆棘中与梅瑟对话,这后在西乃山上,在雷电交作、浓云密布中,天主藉火降临,与梅瑟谈话。五旬节的现象,有点与乃山上发生的相似,不同的是火以“舌头”形状出现。

    圣神以火舌的形象出现并非偶然。人用舌头说,人也往往用舌头犯罪,用舌头破坏彼此的关系。亚当犯罪后,把责任推到天主和妻子身上:“是你给我作伴的那个女人给了我那树上的果子,我才吃了”(创3;12)。创世纪巴贝耳塔的故事也显示出,因为罪恶的缘故,彼此在地面上分散,言语不通。五旬节圣神以火舌来临,恢复人类互相交谈的局面。首先,门徒们充满圣神,说起其它语言来;此外,来自天下各国的人,都听见门徒用他们的方言讲论天主的工程。其实,事件事的重点不在乎讲方言的现象,而在乎他们能够沟通,听到同一的、来自圣神的福音讯息。罪恶破坏关系,使人分裂;圣神重建关系,使人共事合一。

    圣神使初期的教会充满生命力,基督并没有圣神的恩宠是暂时的,教会一有了基础便不需要。教会不论什么时代都需要圣神的恩典。每个基督徒都需要经验圣神,人接触圣神后不能不改变,才有真正的感染力,成为属神的人。有圣神的恩宠,人不会陶醉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圣神的恩宠总是为众人的好处,为建树教会,像五旬节的宗徒们闯进外面的世界。让我们特别重视来自圣神的沟通能力,多媒体虽然日新月异,但天人之间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认识,不见得突飞猛进。我们祈求圣神再以五旬节的火舌点燃我们,使我们以说话促成天人之间以及人际之间有深度的交谈。

    主耶稣,世界不赞赏不认同你更不相信你的信徒,但你没有放弃仍然爱着他们,主耶稣,你的爱显示了天父的包容与大爱,祈求你帮助我们坚信你,赐给我们圣神与德能,使我们的一言一行也能显示出天父的宽容与大爱,以上是因主耶稣之名,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六章
    若望福音第十六章与你共享(16:1—15节)

    宗徒们要遭受的最大试探与磨难,最能动摇他们的信心的,是出于他们自己的同胞,犹太人要把他们开除教籍,逐出会堂。甚至要杀害他们,并认为如此做才能悦纳天主,保禄归正之前即如此迫害过天主的教会,归正之后,他自己也遭受过由自己的同胞而来的迫害,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认识天主和他的圣子,也就是说:他们在耶稣本身和作为上,没有看出他的天主性来。耶稣事先把这些事告诉门徒,免得他们的信仰受动摇。

    耶稣受控告有罪,判定他有罪时,当局认定他们的判断合法公平;门徒却知道耶稣清白无罪,对他的判断是错误不义的。到了他们受审判被判定有罪时,他们也要成为世界歪曲正义观念的牺牲。他们为了耶稣的名义遭受迫害时,护慰者要来到门徒那里,使他们明见世界关于罪恶、正义和审判所犯的错误。世界已往定了耶稣的罪,世界错了;现在世界定他忠实门徒的罪,仍然是错误。

    注:16:8—11的正确意义不明,像圣奥斯定这样天才的人也全然感到困难。下面的解释不能解决这几节所含的全部问题。只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普通方针。

    为圣若望和他的团体,门徒何以被抛出会堂以外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相信耶稣是天主。他们被敌对的犹太人交与世界(罗马帝国当局)的经历,正是耶稣所经历的,全是为了同样的理由——宣布他是天主子的声明。我们以这背景来考虑16:8—11内难解的话语。

    [当护慰者来到时,就要指证世界关于罪恶、正义和审判所犯的错误……](16:8—11)圣神要证明,不是对世界,而是对门徒。圣神在门徒内工作,使他们深知世界是多么错误,先对耶稣,后对他们自己。耶稣声明自己与天主平等时,不相信的犹太人以他犯了亵渎的罪;他们也控告他的门徒犯了同样的罪。但受迫害的教会成员,会明白,实在的罪恶正是拒绝[相信]耶稣,拒绝[相信]耶稣是天主(16;9)

    基督的仇人想他们处死耶稣是完成了正义;但是耶稣能回到他父那里去,正是由于他的死亡。现世的权势杀害他,这不义的行为,反面意外带来了最大的正义,使他获得了光荣。这是护慰者要使门徒明了的真正正义。若果他们被处死刑,他们也要去与父和他们的主耶稣同在一起(16:10)。

    [关于审判,因为这世界的首领已被判断了]。(16:11)耶稣死亡的事实,对宣判他有罪的不信的世界来说,证明他不能是天主,证明他是亵渎天主的异端徒,他的死亡,由此征服了现世的元首。撒殚只能统治那些否认永生的人,他们否认在现世和死后能与天主相结合;但对自己现已享永生,死后要全然进入永生的门徒,撒殚的能力等于零,吃死亡败战的,是这世界的首领,而不是耶稣和他的门徒。

    不论何时基督徒为教会外的仇敌所包围,圣神就遵循这些和其他许多方式来帮助他们。但教会本身受到内部冲突时,也需要圣神前来帮助。若望尤其注意关于基督宣讲的意义要发生的争论。在天主的子民内有了这样的冲突时,护慰者能教导耶稣教训了什么。

    [但那护慰者,父因我的名要派遣来的圣神,要教训你们一切,她要使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若14:26)。

    圣神由于他的教导和[提醒]的工作,为教会的未来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耶稣对他最初的门徒(若15:12)启示了一切,但他们并没有立即完全明了他的启示的意义和含义。尚有许多耶稣的教训不是最初的一代的基督徒所能吸收的。有许多事,实际上耶稣不能在他死以前,对那些与他在一起的人解释,因为讲的道理太多,当时他们无法领会(16:12),只在他受到了光荣,他能派遣真理之神来时,他才能引导他的门徒更深入、更完全明了他所教训的。

    真理之神[要把你们引入一切真理]。耶稣充份知道教会该研究他的教训,努力更清楚明了,因为教会应对世上每一代解释他的教训。他预见要发生一些大问题,几时发现了一些新的见识,对福音要作出新的适应。他对门徒保证圣神要亲临来引导他们每一步骤;受圣神引导的教会,不会开始创造与耶稣一点无关的教训,因为圣神只将他由基督所接受的传授给教会(16:14)。他同时代的人尚不能接受的真理,即是[未来的事](16:13)到了适当的时候,会由圣神使教会知道。虽然教会对圣神赐与她的每一种新的见识,能意料到她的成员间要闹意见,但她可放心,在一切真理上时时不会缺乏引导。

    主耶稣,你知道我们信德不坚定,所以提前告诉了我们,给我们派遣圣神,我们感谢赞美你,在这尘世中我们的确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有时会怀凝自己的信仰,甚至会对天父抱怨,主,我们很软弱无能,祈求你赐给我们圣神的力量,坚信我们的信仰,使我们顺利去完成你所给的使命,因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六章与你共享(16:16—33节)

    这部分又谈到耶稣离去又再回来的事,这固然为门徒是感到痛苦的时辰,但却是为变为喜乐的时辰。耶稣安慰他的门徒,许下他们总归有一天会实在明了他的教训。纵使他现在要离开他们,他会回到他们这里来,要继续用比他们现已听到的任何话更清楚、更确定的话教训他们。这自然是耶稣借着圣神要继续教训他的教会。

    耶稣不断应许派遣圣神来,而且也应许自己必再回来。[只有片时……]是指耶稣再过几个时辰,就要受若受死,为了他的死,世界要喜乐而门徒要痛苦悲伤,但是这痛苦悲伤的时间,是短暂的,因为再过片时你们又要看见我:是指耶稣复活以后发显给他们的事,那时,门徒们的痛苦又变为莫大的喜乐,而且这喜乐要时常存在他们心中,门徒们之所以要喜乐,是因为他们要看见复活的耶稣,看见光荣的主,知道他已战胜了世界,死亡和魔鬼。从今以后这位光荣的主要与他们时常在一起,[到那一天你们什么也不问我了],那一天是指耶稣升天到他第二次来临的整个时期;在这时期内门徒不必再问耶稣什么了,因为圣神要指引他们要指引他们去认识一切真理;如有所求,就因耶稣的名字祈求圣父,父必俯允他们的所求的一切,因为父见他们已是与自己的圣子结合在一起了。

    耶稣在世讲天国奥妙道理时,多用比喻讲出,但将来耶稣要借圣神明明给他们讲论天父的事,即是要使他们明白天主圣父的至爱,要他们体验到父自己爱他们,因为他们爱了他的圣子。

    耶稣以三言两语概括了自己的整个使命:由天父的爱被派到世界上来;现在他要自我牺牲为世界奉献自己,为世界奉献自己,回到父那里去,以回应天父的大家,这是耶稣一生的逾越事件。耶稣在临别赠言的最后,再次警戒自己的门徒要受极大的考验;但耶稣也向他们下了保证,要他们在苦难中保持信心和平安,因为他借死亡与复活已战胜了世界。耶稣的胜利,也是他们的胜利。

    不管他们未来能面临什么骚扰,不论教会的竟离弃天主,门徒不应失去勇气。由外或由内来的冲突都不应使他们灰心丧志,因为耶稣,他们的救主已战胜了世界:[在世界上你们要受苦难,然而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16:33)。

    主耶稣,你是爱我们拯救我们的主,你没有留下我们不管,你还要再来同我们在一起直到世界的终结,有你的同在我们不会害怕不会孤单,祈求你赐给我们所需要恩宠。胜利的君王,你用爱战胜了世界,用你的血换取了我们的生命,我们是你所救赎的子民,为此,我们把我们的一生奉献给你,求你看顾引领我们回到天父的家乡,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七章
    若望福音第十七章与你共享(17:1—8节)

    17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8,耶稣为自己祈祷;第二部分9—19为同他一起坐席的门徒祈求;第三部分20—26为教会内相继而来的每一代门徒祈求。

    临别赠言以耶稣的祈祷作结。这是一篇最不寻常的祈祷,有深厚的人性感情,就奥秘和动力而言却又超越人性。这篇壮丽的诗词总括全部福音,是耶稣到了他的[时辰]作出的祷词,是福音从开始就朝它推动的时刻,是使时间停止的祈祷:耶稣同时是在地上([我还在这世上时祈祷]),又在天上([我不再在这世上])。他同时是同父又同门徒在一起。这祈祷提升时间进入永恒。因为是耶稣被举起的祈祷,是吸引众人来归自己,是使他们与父结合,是救我们的天主,由他人性的心内发出来的祈祷:[父啊,时辰来到了]。(17:1)这篇祈祷文在许多方面相似天主经,很可能这篇祷文实际就是圣若望对天主经的说明。但两篇祷文之间却有一种大的区别:天主经(玛6:7—13;路11:1—4),注意的是末日天国的来临,这篇祷词着重的却是末世以前的时期。若望福音17章是耶稣为他在世上的教会期待天国来临的祈祷。

    耶稣向父祈求,在座的与他同席的都能听到。他说出他彻底服从天父的意愿,但同时他声明他对在门徒中的教会愿意的事。实际上,他是为教会向父祈求,他所祈求的,是教会在世上的时候获享永生,即人的门徒在现世与天诉相结合。他祈求的,是叫他们这样彼此互相结合,他们无论经过什么世代,要对世界启示他们是与天主合而为一的。

    耶稣的祈祷,不像人的一般的祈祷,耶稣不表示一种意愿、一种希望的事能发生。他的祈祷不会不获得垂听,因为凡他向父祈求的,他和得到(若11:42)。他的祈祷常有效,若我们记住这一点,就能意识到全篇的祈祷不是一套请求,而是一连长串的预许。这样,凡耶稣求父赐与教会的,教会秘获得。他的请求都成了历史事实:他请示的合一常存在教会内,而决不会丧失。

    耶稣为教会的祈祷常蒙俯允,并不是说她的一些或许多成员,在不同的时代不可能与他脱离关系。耶稣在世执行他的使命期间,门徒离弃了他,他们也能离弃他的教会。17章内耶稣的话不只是对父的祈祷,而且也是对所有的门徒的劝告。耶稣预见教会在各时代,在走向天乡的旅程中要面临的种种危险,所以力劝教会每位会员要忠信到底。

    若望福音内耶稣的工作几乎全可用启示的名词来解释;他的工作是使那不可见的成为可见的:[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者……启示了他]。(若1:18)在17章:1—8节含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光荣]、启示天主的[名]、传授天主的[话],三种说法都说明耶稣的工作是使人认识天主。

    1、[光荣]:光荣天主,是以有力的作为使天主成为可见的。现在耶稣是[成了血肉的圣言]。就圣言而言,他是父的完全的表现;就血肉而言,他是人所能见的;这样的耶稣是能使天主最完全可见到的一位。在世传教时以自己有力的言行启示了父,但这些神迹都指向他的最大行为:死亡和复活。耶稣以这最后有力的行为,极其光荣了父,也使自己因此受到了光荣。所以,为光荣父,子该先受光荣(17:1)。

    2、启示天主的[名]:启示天主的名即启示天主。耶稣是天主,是成了血肉的子,与父一体。所以,他启示自己,使人认识他自己是天主子,就启示了父;换句话说,基督借他自己启示天主。

    3、传授天主的[话]:话即是由耶稣的教训而来的启示。耶稣并没有创作他该说的,他只教导他以前派遣他来的父所领受的(若12;49—50)。

    我们能总括这三种说法的意义如下;光荣是以有力的作为,尤其是以死亡与复活启示天主;启示天主的名是使人由耶稣认识天主,传授天主的话是以教导启示天主。

    耶稣使人认识父的目的,是叫人知道他这个人能将永生赐给一切父所赐给他的人(2节)。在3节内圣史加了一个小注释,说明永生的意义。他告诉我们,永生是认识父:若望用[认识]一词,是希伯来文此词指彼此相爱最亲密结合的认识;为此,他的意思是要我们明了永生是与父结合,并力言永生是指认识[真]天主。这样就给[认识]一词加添了一点希腊文的意义,指认识是认出事物实在是什么;所以[认识天主]即是认出他实在是谁。关于天主的真理是由耶稣基督而识得,关于耶稣的真理是由我们获悉关于父的真理而识得:[永生就是认识你,惟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17:3)。

    [我在地上已光荣了你,完成你委托我作的工作]。(17:4)耶稣传教期间,自始至终以自己的言行启示了父。从开始就决心要完成他的工作(若4:34;5:36),在十字架上他完成了他的工作,他最后的话是[完成了](若19:30)。耶稣以死亡和复活完成了他使真实的天主,成了可见的天主的工作。

    耶稣赖死亡与复活升到父那里,享他自永远为天主子与父所享的光荣。耶稣祈求为他的人性获得光荣;他祈求他能被认出他实在是在父的光荣内的天主子:[现在,父啊,在你面前光荣我吧!赐给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你前所有的光荣吧]!(17:5)。

    直到他有了接受他启示的真理以前,他不能回到父那里去,他该有接受他的话的门徒。现在耶稣为他忠信的门徒所环绕,在他面前所有的,确是他的人民的基础,他们接受了他的教训,由他们产生的教会,能将真理传给世世代代:[因为你所授给我的话,我都传给了他们,他们也接受了……](17:8)。

    啊爸父!通过你的圣子耶稣我们认识了你,认识了你伟大的爱,你的子将受到光荣,牺牲自己的性命为给我们开启了永生的大门,啊爸父!愿你的名受显扬光荣直到万世万代无穷之世,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七章与你共享(17:9—19节)

    教会所有忠实的成员自永远就属于父,父将他们当作礼物赐给了子(17:6)。耶稣现在就为这一切人祈祷。他祈求使他们能光荣他,像他光荣了父。就如耶稣以他有力的行动和教训使父在世上可以见到;同样今后,教会要光荣耶稣,以她有力的行动和教训使耶稣仍在于人间。

    教会要做耶稣所做的同样工作,也要遇到同样的障碍,她要与同样的仇敌作战。撒殚攻击了基督,同样他要起来对抗教会。也要教会存在这世界,而且她该存在世上到底,她必发觉她的成员要受撒谎之父撒殚的诱惑。这些诱惑中最可怕的是歪曲真理。他知道在他的教会内,对于他自己与父的真理的解释要发生很大的争论。他又知道邪恶者要设法引诱信徒离弃他和与他同是一体的教会,为此他祈求所有的门徒者是[因真理而被祝圣的]。

    注意:若望福音内,[世界]一词常是指世界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若望有时能给此词稍为不同的意义,就看他注重的那一方面。在17章内若望用此词,有三方面……[世界]是受造成的,与那不是受造且没有开始的子相对(17:5—24);世界是邪恶者所居住,也是统治那些反对基督和反对他忠实门徒者的疆域(17:11—16);同时,[世界]也是教会传教的园地,天主爱的对象(17:21—23;3;16)。

    [我不为世界祈求,只为你赐给我的人祈求](17:9)就如父爱世界而派遣了耶稣(若3:16),教会若是保证不歪曲所要宣讲的真理,她的使命必然有效。所以,耶稣该为教会祈求;他该替她求得对真理的他自己所享有的同样忠信。没有对真理的保证,教会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这是他不为世界而为他门徒祈求的理由。

    耶稣祈求父赐他的门徒能永远对抗撒殚的诱惑(17:11—16)。他传教期间,受到了攻击,尤其当他公开宣讲有关他自己的真理时,受到了攻击(8章)。攻击他的人,不知不觉被真理的仇敌、撒殚的始祖、世界的元首(若8:44)。耶稣发表的真理是:他是天主的儿子,永远过着天主的生活,他拒绝任何歪曲或遮掩这真理的引诱。他回到父那里去时,留下教会仍在世上,受邪恶的猛攻。邪恶者要继续尽力传播关于天主和他的圣子的谎言。耶稣祈求,他的教会能时常受到护卫,不受撒殚的攻击:[我不求你将他们从世界上撤去,只求你保护他们脱免邪恶。(17:15)。

    我们知道,永生在于认识真天主和他派遣来的耶稣(17:3),不接受有关他的真理,就不能认识耶稣本人。有关他的中心真理,即他是成了人的天主。由这一真理涌出其余一切基督徒所信仰的真理。现在若是教会的使命只是将这真理当作公式般重述或再度申明的事,不会发生很多的问题。但耶稣充份感到地事实,是门徒要世世代代研究这真理,发现新的知识,作出新的适应。在16章我们已见耶稣如何许下要与教会同在,借圣神教训和引导她解释并发展他给与她的真理。耶稣恳切生效的祈祷,再提到教会赖圣神必获得保证的忠信:[求你以真理祝圣他们]。(17;17)。

    [祝圣]一词是[使之成圣]。天主完全神圣,所以,使什么都成为圣的,即是不论怎样,使之属于天主。在旧约时代,人与物都被祝圣,例如司祭是[使之成为圣]。的,为祭坛服务(出28:41)。先知被祝圣的,去宣讲天主的话(耶1:5)。献与天主为举行敬礼的事物,也是被圣的(肋27:28)。若望使用此词含有这两种意义:被祝圣即是授与使命,派去服事天主,是献与天主当作祭献。

    耶稣是[被祝圣,被派遣到世界上来的](10:36),作宣讲天主的话的先知,作奉献除免世罪的祭献的司祭。他宣讲的话是他自己,他奉献的祭献是他自己:[我祝圣我自己](17:19)他奉献自己作为祭献,使自己是司祭又是牺牲(希:9:12—14;10:10)。他这样做,因他祝圣自己而出生的教会,也全然委身于真理。

    就如父祝圣自己的子,派遣他到世界上来;同样,子派遣他的门徒,祝圣他们去为天主服务:[就如你派遣我到世界上来,照样,我了派遣他们到世界上去]。(17:18)教会的使命是基督的使命;就如基督对出于天主的话所含的真理,有天赋的忠信;同样,教会对真理的忠信也有天赐的恩宠。她的祝圣全像他的祝圣:她如同她的主一样,立定作先知、司祭和祭献。

    [因]真理而被祝圣的意思是:[赖]真理、[为]真理分隔出来,成为圣的。圣若望常用诗体来施教,要我们记得耶稣是真理,他也期望我们想起护慰者是真理之神。这样祈祷所求的,是使教会在基督内、赖基督、为基督而被祝圣的。由于圣神对教会,完全如同基督对他的门徒一样,为此我们也能明了祈祷中所求的,是使教会在圣神内、赖圣神,为圣神而被祝圣的。

    由于耶稣的祈求常有效,所以教会能放心自己必常是在真理内被祝圣的,常赖真理使自己成圣,常配为真理工作。耶稣的祈求保证在教会内必有门徒准备奉献自己,为他所宣讲的真理自作牺牲。在教会内必常有成员准备自己,赖为圣言服务而使自己成圣,准备自己赖为真理舍弃生命,而使自己是在真理内被祝圣的。

    主耶稣,祈祷中你把你的门徒们交给了天父,坚固他们的信仰,使他们脱兔罪恶不受陷害,主,你充满着爱,盼望着跟随你的人得到救恩,请赐给我们力量,主,我们现在还不能离开世界,祈求你指给我们一条解决困难的道路,使我们面对它,以福音的精神活出基督徒的形像,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彼此尊重,因主基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七章与你共享(17:20—26节)

    在这段祈祷内,耶稣展望教会直到末日;他为那些赖第一代门徒的话,世世代代而获得信仰的人祈求:[那此因他们的话而信从我的人]。(17:20)教会一世纪一世纪向前发展,离最初门徒越来越远,对她要发生什么事?她为了真理努力奋斗,逼得她要作解释,苦心简化她初期的宣讲。她的见证要逐渐软弱了吗?时代的变迁会使后代的门徒处于不利吗?不。实际上,凡是后代的门徒由早期基督徒的奋斗必获得益处,而不受损害,因为他们的见证越来必越更有力,原因是由于新生的每一代人,都明认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真理,永远不变。就如父与子宣示同样的真理,照样,每一世代的门徒也彼此传报同样的真理。教会随着时代的推进越接近她的完成,他们的见证必更使人信服。世界必不能忽视这样的见证;凡是天主由世界召来作他圣子的门徒的人,终归要由教会世世代代表现的统一,而相信他。

    [我祈求……愿众人都合而为一!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17:20—21)父与子为一体,因为他们宣示同样的真理;子接受父的话,全部踏实地交给他的门徒(17:8)。整个历史相继而来的每一世代的信众,都与以前所有的信众相结合,因为他们传报的是同样的真理。祈祷中所求的是在真理的合一。父赐与他圣子的话,几是教会最初期的信众的话,与直到她最末后信众的话是一样的,因为耶稣的祈求常获应允。

    教会对真理的统一,是引世人相信基督的一个标志,对不信的人的另一个标志,是教会常分享基督的光荣:[我将你赐给我的光荣赐给了他们]。耶稣与教会分享他身为天主子的光荣,使在现世即已开始永生。永生即是与父相结合。

    耶稣在世时,天主子隐而不显的光荣,借他的死亡与复活启示于外,才明显了;因此事迹,耶稣受到了光荣,所以,他赐与他的门徒像他一样,也要经受死亡与复活而享受光荣的特恩。耶稣服从父的命令。放弃了他的生命而又取回来,证实他与父的结合;同样,几时教会对基督尽忠守信、受苦、受死而复活,获得重生,也证明了与耶稣的结合:[我将你赐给我的光荣赐给了他们,为叫他们合而为一,就如我们原是一体一样,我在他们内,你在我内]。(17:22)教会表章耶稣光荣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不论何时,她死于世俗的生活,再度革新复生;不论何时,她的成员舍生取义,都是教会光荣主的表现。

    [……使他们完全合而为一](17:23)。耶稣祈求父赐教会的合一是永久的,[合而为一]直到末日。他愿门徒的最后一代与以前的每一代合而为一。

    使教会保持合一直到末日的事,必使世界见到父对教会的爱。上面我们已提过这合一有两方面:每时代的门徒合一承认同样的真理,又都同样坚持基督的死亡与复活的奥迹。这双层惊人的合一,对世界要提供教会始终不缺少父的卷顾:[这样世界能知道是你派遣了我,并且你爱了他们,如爱了我一样]。(17:23)

    [父啊,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愿我在那里,他们也同我在一起,使他们享见你所赐给我的光荣,因为你在创世之前就爱了我](17:24),几时教会完成了她的工作,结束了她在世的期限,她就要提升到天上耶稣跟前,在那里她要清楚见到耶稣永远的光荣,如何堂皇富丽。

    耶稣为教会祈求,叫她终于进入他所享的天主的光荣,以后耶稣再为在世的门徒祈求(17;25—26)。向他们保证,并借他们向所有的门徒保证,教会确实建基于认清自已身份的人身上:[这些人知道是你派遣了我]。就如耶稣因启示自己为天主,使他最初的门徒认识了父,照样,他要继续对他的教会不断启示他自己和父:[我已经将你的名宣示给他们了,我还要宣示]。(17:26)耶稣对最初的基督徒是启示者,对最后的基督徒,他仍是启示者。整个历史过程,父对子的爱必要渗透教会,因为耶稣要与教会结合;父由于爱子就必爱他的教会,这样,[你爱我的爱,在他们内,我也在他们内。(17:26)。

    主耶稣,在你劳累的工作之后,仍不忘记向天父祈祷,不忘记天下的信众,你美丽和诚恳的祷声表达了你的心声,我们看到了你对人类的爱和天父的深情,主,我们赞美你,请你帮助我们不要忘记祈祷,多聆听你的声音,让圣言滋润我们干涸的心,使我们成为天父的好儿女,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八章
    若望福音第十八章与你共享(18:1—27节)

    18章至21章的15节是描述教会透过耶稣的时辰得以建立。

    前面我们已论述,圣若望愿我们常将耶稣的死亡与复活视为一件事。圣史固然完全知道耶稣在一天,由死者中复活是在另一天,升到父那里去更是以后的事,但他好像邀请我们[由上]看这些事迹,由天主的观点去看,这一切事迹形成圣言成血肉的一个救赎行为。在这最后几章内,福音作者心中常注意这种合一,他记述耶稣的死亡,叫我们略略见到基督君王,复活胜利的光荣,叙述复活主题的显现,给我们指出他手上和肋旁的伤痕。

    这种对死亡和复活的看法,给我们提供重要的识见,去了解耶稣经过这个时辰形成的新天主子民。教会在世上是拥有一位天上君王的社会,但这位君王永远由十字架上统治他的教会。新子民有个新式的君王,他的光荣统治,好像永远不能脱离人类的痛苦。为圣若望,永远不能忘记十字架,也不能设想君王与痛苦分离。那位统治新天主子民的,虽然现今享受他父的光荣,但在他身上仍带有死亡的痕迹。他好像永远留在他的死亡和复活的时辰内,永远表现他的爱的最大行为。

    圣若望福音许多段落能和来提醒人想起这最后几章内潜藏的事实。序言(若1;1—18)或光荣记录(若13:1—20);18—20章所述种种事迹,教导的崇高真理似乎用耶稣与尼苛德摩交谈的话,来做最简洁的说明:

    [没有人上过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正如梅瑟曾在旷野里高举了蛇,人子了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他内得永生。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因为天主没有派子到世界上来审判世界,而是叫世界借着他而获救。(3:13—17)。

    耶稣的被举起,是天主对人类的爱的至高启示。在叙述耶稣受难死亡之中,每一人都受到了爱:玛利亚和爱徒、背主的伯多禄、声称凯撒是自己的君王的犹太首领,拒绝承认站在他面前的[真理]的外邦人比拉多、埋葬耶稣胆小而暗地作他门徒的尼苛德摩和若瑟、连负卖者犹达期斯,都是天主所爱的,为这一切人耶稣舍弃了自己的性命。人人虽受到了爱,但不是人人都承认些事。然而凡认识耶稣的死亡,是启示天主爱的人,他们站在十字架前,像站在天主的宝座着。

    1—18节圣若望将耶稣的被捕,纯然有历史叙述,而变为天主与撒殚——神人间的对抗。犹达斯因受了撒殚的控制(若13;3),率领着他[首领的部队,与在耶稣内的天主相遇,武装部队惊慌失措跌倒在地。他们能恢复常态,完成他们的计划,全是由于天主的容许。这出于天主的容许是耶稣所允许的。

    犹达斯在黑暗笼罩下,率领着由罗马士兵与司祭长和法利塞人的犹太警察所组成的部队。情境显然可笑:他们带着灯笼和火把来找世界的光,他们带着兵器,想用武力,捉住那自然舍弃自己性命的一位。

    注意:18:5、6、8、三节内[我是],恰与8:24、28、58三节内的[我是]相对,实际上,是天主自己的名号。

    耶稣全然控制局面。他不等待犹达斯和他一队人来捉拿自己,自己前去迎接,问他们找谁。他们答说:[纳匝肋人耶稣]。他便用天主的名号表白自己的身份说:[我是]。这名号的威力使武装部队跌倒在地(达2:46;8:18;默1:17)。他们无力阻止耶稣逃跑,但耶稣没有意思躲避或迟延现已来到的时辰。他惟一关心的,是他的门徒安全。他命令捉拿他的人,[让这些人离去]。他们听命。全段不但说明耶稣完全自由去接受他的死亡,而且也说明耶稣借天主圣名的能力,保护他的门徒(若17:11,12;6:37—40;10:15,27,28)。

    兵士和警察手中的武器,是世上爱这世界的首领和支配世界的君王,卫护自己的势力和施强暴的工具。耶稣不需要这样的卫护。因为他的势力不能受到威胁,他的王国不能被毁灭。但伯多禄尚不明了。他由于爱他师傅,就拿起刀——这世界手首领的工具,来卫护耶稣。他尚不能领悟耶稣该放弃他生命的事实,所以他还盲目地附和撒殚用武力的方法(谷8:31—33)。

    借耶稣的死亡建立的新子民,是世上人的社会,因此他能被引诱去仿效这世界的首领应用的方法。教会的领袖,如同伯多禄一样,能为撒殚所利用,企图以暴力的方法卫护教会,甚或卫护基督。不论何时遇到了这样的诱惑,他们该想起基督对教会的第一个领袖发出的严厉命令:[把剑收到鞘内]。

    12—27节是审问的主题。在以后发生的光景内,伯多禄显出了他自己的真相:此时他尚不是一个真实的门徒,事实证明他是站在基督的仇人的一面,为此我们发觉他与逮捕耶稣的兵士和警察在一起,大家挤在一起围着火取暖。

    注意:圣若望将亚纳斯审问耶稣的事插在伯多禄第一次与第二次背主之间,这样叫我们知道审讯耶稣和询问伯多禄是同时进行的。如此,使基督和他的教会的领袖之间的对比更为突出。

    伯多禄否认是门徒时,他说的是实话;只有在深深奥悔之后,他才能实实在在成为[不属于这世界的王国]的领袖。终归有一天,伯多禄能如耶稣一样,放弃自己的生命,来[光荣天主](若21:19)。

    主耶稣,你救赎的时辰已到,天父的计划在你身上已实现,你为了拯救世人心甘情愿地接受苦难,就像一只被训服的羔羊被人牵去。主,你所做的一切让我们明白要进入永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必须经过许多攻击、冤屈、羞辱……的痛苦,主!耶稣,我们需要你的帮助,为我们自己不能的,为你一切都是可能,请帮助我们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你走完我们的人生之路,因我们主基督之名,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八章与你共享(18:28—40节)

    这一段进入审判了,在司祭长和他们的助手后面,有看不见的无名氏在发挥力量,他是[这世界的领袖](8:44),杀人的凶手、撒谎者,犹太人首长已定了耶稣的死罪(若11:49—53)。

    如今要做的事只是迫使比拉多处决而已,他们妄告耶稣是个危险威胁罗马当局的革命份子,罗马皇帝的代理比拉多,如果他只忠于他的主上,应该处死这样的人,犹太的首长为完成他们的计划,甚至要向压迫自己人民的凯撒发出效忠的保证。他们高呼[除了凯撒,我们没有君王],这话只是一种诡计,想左右比拉多,照他们的意思行事,但事实显然证明他们是站在这世界的首领和他在地的傀儡——罗马帝国的一面。

    犹太人的首长没有执行死刑的权力,罗马人自己保留这权力(18:31—32)。圣若望以为这是天主上智的安排,耶稣该安照罗马刑法处死,好叫耶稣在十字架上被[举起]的基本象征意义,象征子开始回到父那里去。(若3;13—15;12:32—33)。

    圣史有意以讽刺的口吻来描述耶稣与比拉多间的交谈。比拉多关心维持犹太人间的秩序,对他们内部的争论并不感到兴趣,但他说出来的话却是真理。他首先的问话是:[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18;33,37)继而他的声明是:[看,你们的君王]。(若19:14,19,21,22)自然,比拉多不相信耶稣是君王,因为耶稣不像世上任何统治者,他的属下的行动也不像世上属下所有的行动。

    [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假使我的国属于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18:36)基督的门徒共同形成一个王国,他们全是他的臣民。他们在地上生活,存在这世界内,但他们不是属于这世界(若17;14—16)。他们行为不像真君王的属下,带着世界的作战武器去卫护他们的领袖。的确,这臣民一与不同的特点:他们拒绝杀人害命,即使是卫护他们的君王,也不主张杀伤。

    天主子耶稣,是来走赶走这世界的真君王,这个邪恶的首领利用谎言和暴力统治世界(若12;31)。耶稣前去迎敌用的唯一武器是他对真理绝对忠信。他来到这世上的整个目的是启示天主父的真理,为做到这一点,他该使人认识他自己的真理:[我为到世界上为真理作证]。(18:37)真理就是他是天主,就是使他为君王;凡是[在真理被祝圣]的,都是他的门徒,他们即是那些听从他声音的人(18:37)。与此成对比的是:比拉多虽然亲口说出了真理,但他却受撒谎者之父控制,竟不能听那站在他面前的[真理]的声音(18:38)。

    耶稣基督天地的君王,你给世界带来救恩给真理作证,求你也赐给我们一个受教的口舌去为真理作证,用我们的言语宣扬你救赎的事迹,用我们的行动去为你作证,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九章
    若望福音第十九章与你共享(19:1—22节)

    耶稣君王容许自己受嘲弄,受掌击(19:1—3),并不图报复。他拒绝否认自己实在是天主子(19:7),以挽救自己的性命,如此,他才是真理内祝圣了自己,就是为这真理他才被处死刑。

    福音内可谓是戏剧性一片,是耶稣身穿帝王服色的紫红袍,头戴荆棘编做的茨冠,出现在司祭长和圣殿警官面前。这一幕是以新帝王就位,头戴桂官,身穿华丽紫红袍。正是出现在自己臣民前,接受他们的喝彩;反之,他们却以此来讥讽耶稣,代替[君王万岁]的欢呼,是[钉他在十字架上]的喊叫。

    当比拉多领耶稣到控告他的人前时,声明说:[看,这个人]!这简单的声明,历来吸引多少人和学者的心灵,产生了许多深奥的解释。这里我们只愿指出这名话所有种种意义的头一个意义。比拉多的话表示他极度轻视犹太人的首长。他叫他们知道他明知他们误告耶稣。比拉多以为耶稣只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可怜人,对罗马帝国的安全实在谈不上危险。但对圣若望,比拉多的话实在深切,因为耶稣实在是[人],是人子,是来拯救人类的天主子(19:5,7)。

    比拉多虽然明知耶稣无罪,仍将他交出去被钉死。罗马总督也感到他是受了司祭的操纵,就是设法稍微作出报复的行为。照罗马的法例,几时一个人被钉死,他的罪状牌放在十字架上犯人头部上面。比拉多不写耶稣自称是犹太人的君王,却把控告当作事实写作[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这侮辱对司祭长很生效,他们立即反对这措辞,但比拉多坚持不改说:[我写了就写了]。

    圣史以为十字架上的牌子所说是万分真确:耶稣实在是犹太人的君王,他是天主子民的君王,是天下万邦的君王。文字是用希伯来文,拉丁文和希腊文写的,正表示他是全世界的君王。

    希伯来文是天主子民用的语言,自以为是神圣的,拉丁文是罗马人用的官方语言,希腊文是当时文明世界说的语言:用这三种语言宣称耶稣是犹太人的君王。耶稣是犹太人,他母亲是犹太女人,由他的创伤流出来的血有亚巴郎的血统。耶稣是天主选民的一员,属于给全人类带来救恩的人民之一(若4:22)。现在他们借自己人民中的一位已成了[万民的祝福](创:12;1—4),天主的子民该维新,好能欢迎各支派、各民族、各邦国的人,加入他们之中。

    主耶稣基督,时辰已到你就像一只被训服的羔羊被人捉去一样在恶人的手中,身为基督徒的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有困难时却忘记了在苦难中的你,甚至怀疑自己的信仰,主!哪都是我骄傲自大所造成,求你屈服我骄傲的心,时时依赖投靠你,使我在你助佑之下去完成你所赐予的使命,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九章与你共享(19:23—27节)

    没有人民去统治,君王便不是君王。为此,圣史现在转笔论述耶稣在他的时辰内所建立的新子民。他用象征来叙述。(注:他用的象征,如衣服、长衣和站在十字架旁的人,都有很多解释,相帮我们领会这最严肃的时辰含有的深意。我们不能一一论述,但其中之一不得不提:即耶稣穿的长衣,可能是他司祭职的象征,这上下浑然织成的长衣,能暗示大司祭的礼服,意谓耶稣死时不但是自作牺牲,而且是奉献牺牲的司祭)。

    按罗马人的惯例,执行死刑的士兵有分得犯人衣服的权力,耶稣所穿的,兵士作的,为若望都有深奥的意义。我们已说过,依据圣经的思想,衣服表示穿衣服人的身份。为此,耶稣的衣服代表耶稣自己,不是悬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而是生活在他门徒内的耶稣。这样,衣服就是教会的象征,表示耶稣在世上的新存在。

    许多现代圣经学家不以为兵士将耶稣的衣服分成四分的动作有什么意义。但我们学习若望福音时,不防回忆一些古代作者对这事的解释,[四]字叫我们想到环宇的四方,天下的四角。教会——基督的奥体要伸展到大地的四极。对这一解释,我们还能加添说,教会要推广到各邦和民族,此时以居于巴勒斯坦的罗马士兵作代表。依照这种解释耶稣所说的好像戏剧化的表演,就是麦子落在地里死了,才能结出许多果实(若:12:20—24)。耶稣是赖自己的死亡才能与众人有所接触,吸引众人归向自己。他为实践这一点,是借教会他活生生的亲临在世上。

    若望要我们注意很特别的一件衣服,耶稣切身穿的长衣。他叙述这件[长衣是无缝,由上到下浑然织成的]。他愿我们知道这件衣服是由上到下织成的,意思是说这件长衣好像只用一根长线编成,所以没有缝。他的叙述,每个字都有他的意义。

    [由上]:长衣是教会的象征,它的形成不是始于人,而是始于天主,是由父。[由上]子被派遣了来使人与天主相结合。凡相信他的即在现世已与天主相结合。就如父与子是一体,照样,子与他的门徒是一体。大家一起成为不可分离的整体——天主的新子民(若17:21)。教会享受与天主的合一,是天主的恩赐,不是人努力的结果。教会如同长衣是[由上]织成的一整体。

    [浑然织成,没有缝]:天主的新子民,不像罗马帝国是以武力将不同的民族镶补制作,而是一个合而为一的整体。固然它达于四极,达于天涯地角,但是常是一个合一的有机体,因为全教会是新圣殿,是主的身体,(若2;21;22)。这身体的长衣是教会的象征。

    兵士们彼此平分了其他的衣服,但觉得长衣特别,就决定不将它割开分成四分,要抽签看谁获得。若望以这举动应验了(詠:22:29):[他们瓜分了我的衣服,为我的长衣他们拈阄]。

    25—27是耶稣由十字架上说的最后的话。这些时刻都是福音内最庄严的时刻,福音作者不忽略它们应有的深奥意义。若望这样重视耶稣的这些话,因为是救主在他的[时辰]所说的话。所以这些话不能只看作是将要死人,而是将要被举起高悬在十字架上,正在回到父那里去的人子的话。

    就人的常情来说,耶稣对他的母亲和爱徒所说的话很容易明白,说明一个将死的独子的关怀,要求他的母亲和他最可靠的彼此互相照顾。但圣若望要我们见到的,有比这更深一层的意义。

    若望很小心先用他的话来强调耶稣所说话的重要。他写耶稣[看见]他的母亲和爱徒,就[说,看……]这些话很自然,不费思量,却构成一种启示方式。旧约的作者这样写,表示他们愿意传达天主的使者启示某人隐藏的身份或使命的概念。例如撒上9:17。在新约内只有圣若望使用这方式,见1:29,36,47。他在此处(19:26—27)使用这方式明明指出,他愿意拿耶稣的话,来启示玛利亚和他爱徒的真正意义。

    除此启示外,耶稣的话对门徒也是命令。圣若望指出爱徒就这样明白了这些话,因为[从那时起,那门徒就将她接到自己家里。](19:27)圣使不告诉我们玛利亚接了门徒到她的家里,是有意义的。由此我们该明白了耶稣是对门徒出了命令,由他含有启示的话流露出来得命令。为此我们要依照这些话启示的真理,和加诸门徒的义务来研究这些话。

    耶稣由十字架上所说的话,是有关他光荣的效果作出的郑重的声明。耶稣启示给玛利亚,门徒现在是她的儿子;又启示给门徒,玛利亚是他的母亲,由十字架——君王的宝座,耶稣宣布因他的[时辰]有了新的事能,从此以后,他要存在他的门徒内([我在他们内]若17:23),他们要活在他自己天主的生命内,(若14:19)。换句话说,他在世的人性存在要由他们的门徒而继续存在。他并且以他对他母亲和门徒所说的话,证实这存在是多么实在:玛利亚要在门徒身上找到耶稣,即找到了她的儿子,门徒因为替代了耶稣,就在耶稣的母亲身上看作自己的真母亲。

    在玛利亚与门徒之间,现今造成的连系,是人类能想像的最强烈的,母子之间爱的联系(见依49:14—15)。我们怀着这种思想,才能进而讨论这段内贴在门徒和玛利亚身上的象征意义。

    爱徒代表每位门徒,亦即代表教会所有的成员。爱徒代表每位门徒,由于他是跟随耶稣的人的最好象征:他遵守基督的诫命(若19:27)。为此,当耶稣对爱徒说:[看,你的母亲,]他是把最后命令,给每一位门徒,他如同一个坐在十字架宝座上的君王下命,叫所有跟随他的人,像他一样爱他的母亲。我们讨论贴在玛利亚身上的象征意义时,这命令的深意必更为明显。

    圣若望只在两处提到了耶稣的母亲,即加纳婚筵(2:1—11)和十字架旁;两处若望都介绍她伴随着门徒,两处都避免用她的本名,只称呼她为[耶稣的母亲],两处都是她的儿子对她发言称她为[女人]。为此,我们能假定在加纳所发现的三次象征意义,同样亦发现在加尔瓦落山:玛利亚是教会、一切门徒的母亲;玛利亚是以色列、默西亚的母亲;玛利亚是新厄娃、全人类的母亲。

    玛利亚是门徒的母亲——在加纳耶稣告诉玛利亚,他的时辰还没有来到。现在他被举起来悬在十字架上,他的时辰来到了。在加纳玛利亚对她的儿子提出要求,但在这里她不需要向他要求什么了,因为他已完成了凡所能要求的事。在加纳,玛利亚只是在门徒们跟前谈话;在这里,她显出是所有门徒的母亲。她是天主新子民的象征,教会的象征。她既是耶稣的生身母亲,就代表门徒的教会,因为耶稣借圣神因门徒、在门徒内而生活。耶稣对他母亲所有的爱,是每个基督徒对教会应有的爱的模范。

    玛利亚是默西亚的母亲——玛利亚是犹太民族——天主拣选生默西亚的民族的象征。她代表由亚巴郎而来的整个民族。由这个民族天主施行他的救援(若4:22),因为全人类的救主是由着民族出生的。为此,爱她(犹太民族)的命令是一种命令,就是爱她代表的民族,因为她是天主所选的民族。任何基督徒,若是轻视犹太人,不但是轻视基督的母亲,而且也是轻视他自己的母亲。

    玛利亚是女人——最后的一次象征意义是玛利亚代表厄娃,众生的母亲(创2:23;3:20)。全人类都借她本人站在十字架旁。耶稣为爱世界被派遣来舍弃他的生命(若3:16),为此,[看,你的母亲]这句话,对凡跟随他的人是命令,命令他们应爱众人,如同他爱自己的母亲玛利亚一样。

    总而言之,圣若望写[就从那时起,那门徒将她接到自己家里。]我们该明白,耶稣的时辰给予所有的门徒一种义务,叫他们如同子女关心母亲,亦即如同的我们的主关心他母亲一样,去关心教会、犹太民族和整个人类。

    福音中的伯多禄否认了你,主!耶稣,我们何尝也不是一样,我们怕事、胆小、爱面子,在大众前不敢划十字圣号,不敢说出我是一位基督徒,把自己的信仰埋没了,主,请宽恕我们,赐给我们恩宠使我们认识自己的弱点,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在人前承认自己一位基督,奉主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九章与你共享(19:28—37节)

    28—30耶稣下了自己最后的命令之后,知道自己现在已结束他在世的职务,剩下惟一该做的事,是[应验经上的话]。为此他喊说口渴,喝点绑在长枪上浸满了醋的海棉,送到他口边的醋。这明明是回应詠69:22[我口渴时,他们给我醋喝]。在圣若望看来,这是应验圣经,较广泛较齐全,而且不是专指一处的意思。

    圣若望记述受难史,始终强调耶稣是君王,描述他的被钉在十字架上是登极就位,再三指出天主子耶稣控制着环绕他惨死的事,即在此处圣史告诉我们:耶稣[知道一切都都完成了],有意识地执行最后一个动作为应验圣经。这最后动作是人极度痛苦的诉苦[我渴]。

    圣史知道,他的读者能认为这种临死的痛苦,如果可以完全控制,便全然不是临死的痛苦,不是真人的有的垂死痛苦。这样的错误很是危险,因为能导致我们疑惑基督是否在是像我们的人。若望就用主的口渴来证实耶稣的痛苦是实在的痛苦。这样,圣若望使我们正确了解,他的苦难是真的而又镇定的:固然耶稣就他为天主子而言,知道且明了所发生的事,而且能控制所发生的事;但他就是人子而言,却经历了恐怖的痛苦。他受的痛苦是[完全应验]圣经,因为所有预表耶稣的天主的仆人,在执行天主的工作时,都遭受了痛苦。

    耶稣该饮父给他饮的[痛苦和死亡的爵杯](若18;11),他接受醋是他完全接受他全部苦难的表现,这以后,他才说能说他最后的一句话,[完成成了]。

    圣史在全部福音中给我们指出:推动耶稣行事的动机,是承行父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耶稣到了[完成]他工程的时刻,就像因爱世界而舍弃自己的性命,同样,在他完成了父对人所要求的一切时,他以喊说:[完成了]。

    [低下头,交付了灵魂]。(19:30)。[灵魂]原文作[神]。若望清楚知道,只有复活后耶稣才赐下圣神(若20:22),但他愿意我们明白圣神是通过耶稣的[时辰]而赐下的,这[时辰]包括耶稣的死,也包括稣的复活。为叫人注意圣神与我们的主的死亡之间所有的关系,若望描写耶稣死亡的行为,好似是赐下圣神,他的用语很清楚,就是[交付了神]。

    31—37是写天主的羔羊。预备日那一天的中午前后,在圣殿内宰杀逾越节晚餐的羔羊,正是耶稣被处死刑的时辰(19;14)。依照若望叙事的程序,耶稣正是被杀的羔羊,所以耶稣身体的骨骸也像逾越节羔羊一样,一根也没有被折断(出12:46)。

    有个兵士见耶稣已死了,就刺透了耶稣的肋旁。为罗马士兵这一举动只是为证实人已死了,但为福音作者却有更深的意义。依据经师教授的犹太祭祀礼规,献作祭献的血不可在他内凝结。司祭该剌穿祭牲的心,让血迅速完全流出。这样就证明圣若望有意暗示耶稣不但是逾越节羔羊,而且是献给天主作为祭献的牺牲。若望写下耶稣的肋膀被剌透,[立时流出了血和水]。这句话能暗示耶稣受人处理,如处理一切献作祭献的牺牲;他的心被剌透,存留的血全都一时流出,这样福音作者将耶稣作为逾越节羔羊,也作为献为除免世罪的牺牲,把这个观念连接在一起。(若1:29)。

    圣若望指出水同血一起流出。由基督刺透的肋膀流出来,象征应验了[从他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的话(若7;38—39),水自然是圣神的象征。这样福音作者再次提醒我们赐与圣神不但是基督的复活,而且也是由基督的死亡而来的结果。现在耶稣[已受到光荣](若7;39)。能赐与圣神。

    由基督被刺的肋膀流出来,还有更深的意义。即指盘石和新圣殿。

    由基督肋膀流出来的血和水,也暗示教会的两件最大的圣事,即圣洗和圣体圣事(若6;53—56。62—64)。

    圣名以基督肋膀被刺透是应验了匝12;10所预言的,为明了先知的话,我们引用全节经文如下:[我(上主裁判要对达味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倾注怜悯和哀祷的神,他们要瞻望他们所刺透的那一位,哀悼他如哀悼独生子,痛哭他像痛哭长子)。在四节以后,匝加利亚写道:[在那一天,为达味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将开放一个水泉,为洗涤罪过和不洁(若13:1)大概若望愿意我们见到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所刺透的那一位]的肋膀流出血和水来的事上应验了。由耶稣遣发的圣神来赦免罪过(若20;22,23)。

    十字架上的耶稣,我们仰望你,你在十字苦架上完成了救恩的使命,在苦难圣死的帐幕里绽放出复活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主!耶稣,你在世的使命已完成,可以安息在天父的怀抱了,但我们承接福音的使命却刚开始,求你帮助我们因着你苦难圣死的事迹在生活中与人放下仇恨与暴力,度友爱与和平的生活,因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十九章与你共享(19:38—42节)

    两个做秘密门徒的阿黎玛特雅人若瑟和尼苛德摩,居然胆敢亲自去请求耶稣的遗体准备安葬。大量的香料(约一百斤),采用新墓穴,坐落在园子内都有意义。君王死了才堪花费这样大葬仪,埋在新坟墓里,尤其葬在园子内,犹大君王似乎是如此,(列下21;18,26)。耶稣上十字架像个君王,也给予他一个君王葬仪。

    18和19章是耶稣受难始末的记载很长,但描述他肉体所受的痛苦却很短。我们听到的是他被鞭打,被掌掴、头戴茨冠、背着十字架到了一个叫“哥耳哥达”的地方,然后被钉在十字架上,福音作者明显地没有强调他肉体的痛苦,更没有夸张的描写,与后人的写法不一样。圣保禄提到被鞭打三十九下,这是当时的习惯,被打五千下是不可能的事。总之,这是诗人用想像力夸大耶稣肉体痛苦所写成的诗句。这并非福音作者的意思,他无意用耶稣肉体的痛苦去震撼人;十字架是胜利的标记,基督以爱而非用痛苦去感动人:“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的时候,我要吸引所有人归向我”。这是爱的吸引,爱把人提升,给予人希望与力量。基督肉体的痛苦已成过去,但他的爱仍是活生生的。

    基督徒在耶稣受难日难免注意耶稣的若难本身,加上传统的若路善工多强调苦难带来的教训,教人不忍心再犯罪,增加耶稣的痛苦。其实,复活的基督不会再受苦,若望福音更强调基督是个胜利的君,他的若难始末是战胜罪恶的记载。基督徒应记住基督的话:“你们放心,我已经战胜了世界”,并从中取得信心、取得力量,继续去克胜罪恶。让我们看看基督如何战胜罪恶、讽刺罪恶。使罪恶在他身上一无所能。

    犹达斯带领人拿着火把、灯笼、武器去寻找耶稣。耶稣是光明之子、和平之子;在罪恶中的黑暗之子却要可笑地带着火把去找光明,同样,拿着武器去找寻和平又是另一个讽刺。

    亚纳不是大司祭,根本无权审耶稣,晚上审讯更是出规;审的时候,又犯了法律程序上的错误,安排证人先去控告他,问的时候也不应先问被告。罪恶使本来熟悉法律的人方寸大乱,故此耶稣指出他们的错误:“你为什么要问我?去问那些听过我讲话的人吧”。罪恶无从应付,只好诉诸暴力,打耶稣一个耳光;但一用暴力,更显出自己无理的弱点,被告的反过来质问控诉者:“如果我说错了,你可指证错在哪里;如果说得对,你为什么打我呢”?罪恶完全无法答辩,所谓审讯便在耶稣的质问中收场了。本来在大司祭盖法前的审判是最重要的,但若望福音不提了,真理已完全获胜。法律必须有真理与公义为基础,两者皆无,审讯已注定要失败,不提也罢。

    比拉多的审讯是若望叙述的高峰,也是讽刺的高峰,罪恶显出一败涂地,若望更利用罪人去讽刺罪人。晚上没有守法的犹太人,在白天又偏偏做出守法的行为,“没有入总督府,恐怕受玷污”。到比拉多出来,遵循法律程序问控方,他们竟想借人多势众迫使比拉多就范:“如果这个人没有罪,我们便不会把他交给你”。比拉多一点也不蠢,反过来戏弄他们:“你们带他走,按你们的法律审判他”!犹太人只好羞愧地承认罗马人才是统治者:“我们没有权力处死任何人”。

    比拉比一开始就知道耶稣无罪,自己在占上风时宣判无罪释放便可了结事情,偏偏他想安抚犹太人,不惜与罪恶计价还价,令自己泥足深陷。他三次声明耶稣无罪,却一再迟疑不敢释放他。耶稣罕有地耐心领导他,让他看到真理所在:“凡属真理,必听从他”。比拉多的心被其它事物占据,已容不下真理,他在耶稣真理面前竟然问:“什么是真理”?他一再牺牲真理,寻找妥协,让犹太人在耶稣及巴拉巴之间做选择,又鞭打耶稣,企图激起犹太人对本族人的同情心,但都一一失败,罪恶是不可思议的。与罪恶妥协,只会使罪恶变本加厉。耶稣清楚指出这不是罪恶的胜利,而是他甘心情愿的牺牲:“如果上天不给你权力,你对我什么权力也没有”。整个审判过程都是他作主,他在审判罪恶。最后的判词,就是犹太人放弃自己信仰的坚持,不再以天主为他们的君王:“除了凯撒,我们没有君王”。

    为了显示罪恶并非得胜,耶稣自背十字架上山,罪状牌的三种文字代表他是普世的君王,有整个教会和他在一起。他交托了母亲和门徒后,庄严地交付自己的灵魂,并以血和水洁净世界的罪恶。

    现在我们以几个受难始末中的人物作反省,从他们身上感受一下爱的力量。

    巴拉巴:四部福音都提到这个人。玛窦称他是个出名的囚犯,玛尔谷说他是在暴动中杀人的暴徒,路加说他在城中作乱杀人而下狱,若望称他是个强盗。总之,四部福音没有一部说他是个好人。他并非善男信女,他的结局应是在十字架上慢性的死亡。“巴拉巴”这个名字有“圣父的儿子”的意思,与耶稣是“天主子”这个字是同源字,作者借此讽刺犹太人分不清楚谁是天父真正的儿子。这个等死刑来临的人,有一天被兵士们提以人群面前,与耶稣并立。总督比拉多问群众:“你们愿意我释放这个犹太人的君王吗”?群众竟然大叫:“释放巴拉巴”!巴拉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兵士释放他,推他走时,他一定回过头来,看看这个他不认识的人,注视着他的脸,因为他拯救了他脱离死亡,恢复了他自由。

    巴拉巴这个人不再在圣经里出现,也不见于早期教会文献中,虽然后世很多小说与电影都以他作题材,完全出于幻想而已。这个人其实有他的重要性,他代表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人都犯了罪,是罪恶的囚犯,耶稣的死释放了我们,使我们自由了。我们有没有像巴拉巴一样注视耶稣的脸?有没有感谢他替我们受死这份爱?不用好奇追寻或幻想巴拉巴的结局,我们的结局就是巴拉巴的结局。

    尼苛德摩:尼苛德摩的一生没有巴拉巴那么戏剧化,他是个规规矩矩的人,但环境使他成为耶稣的敌人,因为他是法利塞人,更是犹太人的首领。他曾经与耶稣夜谈,因为他觉得耶稣是来自天主的人;他也曾在公议会中为耶稣辩护,但始终迫于形势,不敢承认耶稣。耶稣的苦难与死亡改变了他。大司祭在公议会审判耶稣时,他大概在场看到了他的表现,听到他的说话;比拉多衙门所发生的一切,他也看在眼里。耶稣的死使他挺身而出,要求领取耶稣的遗体,我们应向尼苛德摩学习,不在作罪恶的奴隶,自由地以爱还爱。

    慈爱的耶稣,你的十字架是爱的胜利。请赐我们能体会你在若难中对我们世人的爱,是你的爱释放我们像释放巴拉巴一样,是你的爱使我们无所惧如同尼苛德摩的无惧,是你的爱使我们像耶稣所爱的门徒一样,成为你的家人。亲爱的主耶稣,愿我们众人都以爱还爱。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救主基督,你用生命来祭献使天地修和,使人得救,你被埋葬在新的坟墓里,改变了一切,求你也改变我们,坚定我们的心,使我们好像福音中的若瑟和尼苛德摩一样勇敢为你作证,承认你是救世主,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二十章
    若望福音第二十章与你共享(20:1—10节)

    本意首段,圣若望叙述坟墓已空的事,门徒们有不同的反应:玛达拉的玛利亚所有的反应是出于人的常情。她一来到坟墓,看见进口的大石已滚在一边,就怕我们的主的遗体被人偷去了。这是她告诉伯多禄和爱徒的。当他们亲自去观察时,明见玛利亚推得的结论是不可能的:殓布还在,尤其包裹他的殓布好好地卷上,盗墓的人决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费这番辛苦。这样事实的经过证实耶稣的遗体没有被偷去。

    更重要的是这段给我们介绍了对复活的主第一个信仰行为,对不算在最被见证人内的我们所要的信仰行为。爱徒在未受复活的主发现以前就已相信。在这一点上,他是未来世世代代基督徒的典型,因为他[没有看见而相信](20:29)。

    爱徒同伯多禄一同跑到坟墓那里,他先到了却等候着,好让伯多禄在他以先进入坟墓内。这些举动都再指出这位门徒是基督徒的模范。他的爱情虽然热烈,信德比伯多禄的大,但他尊重主所授权的领袖。

    若望福音的主要讯息是:“天主降生成人,居住在我们中间”。复活的基督不再像以往一样,在人间宣讲及经验居中住在我们中间的基督。今日福音记载教会内有三种人,他们合作寻找复活的基督。

    一、玛利亚玛达肋纳:她对耶稣怀有感恩的心,因为耶稣宽恕了她,改变了她一生。感恩的心使她站在十字架下,给予耶稣无言的安慰,也使她参与安葬耶稣。这份感恩心使她安息日一过,天还未亮就上坟,成为第一个发现空墓的人。在寻找复活基督的旅途上,她功不可没,四部福音都提到她,承认她的地位。

    二、伯多禄:虽然他曾因软弱而跌倒,毕竟他是教会的领袖,晓得自己有责任为教会找寻真相。这份责任心使他不顾危险跑上坟上看个究竟,他看后却不明白。他的寻找带来一连串的疑问。

    三、若望:他与基督有一份心灵相通的爱心。他与伯多禄一起跑去寻找耶稣基督,但他没有停在推敲询问的层次,他一看见墓中的情形,就相信基督复活了。

    整个事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教会需要不同的人合作,去寻找在我们中间复活的基督。首先,感恩的人很得要。不少基督徒深深感受到天主的眷顾,积极地将此好消息转告别人,像玛达肋纳一样,不辞劳苦大清早去为基督服务。此外,有出自一份责任心去寻找。如神职人员、修道人、导师公教家庭的父母,他们自觉有责任为教会、为家庭找寻复活的基督,由以上两种还不够,教会需要与基督有心灵相通的人,他们以一份神秘的经验,一份不能以理性逻辑解释的经验,帮助人认出:“这就是主”。三种人各有其重要性,三种经验的配合,使教会发现基督在人间的临在。寻找复活的基督,应有一份迫切性。玛达肋纳、伯多禄、若望三人都“跑着”去寻找基督。无论人多么感恩,多具责任心及神秘感通经验,但缺乏迫切性去追寻,他也找不到复活的基督。

    这段福音最后有一句话:“因为(直到那时),他们还不明白,他必须从死人中复活的那段圣经”。原来找寻耶稣是要借助圣经的。倘若门徒多注意圣经,恐怕不须寻找得如此辛苦。复活的基督以不同的标记存在于我们中间,圣经的启示,提供了最佳的寻找启示。

    胜利的君王耶稣基督,你舍弃了自已的生命却从天父哪里取得了新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救恩,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永恒的生命,胜利的君王耶稣基督,求你以复活的光光照我们,使我们看清自己黑暗的一面,洗净我们的罪过,使我们与你一起复活进入永恒的生命,因主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二十章与你共享(20:11—18节)

    可惜我们只能阅读对玛拉玛利亚认出主来的叙述,也只感触到含有一切意义的表面。她爱生活在世上的耶稣,是一位对耶稣这个人有很大感情的人,但对耶稣尚没有信德,她仍想主的遗体被偷去了。她要求的只是愿意知道他现今放在那里,好能去哀悼他。耶稣显现给她时,她认不出他来,只在呼名叫她,如善牧呼他的羊时(若10:3,14,27),她才发觉他是谁。但即在此时,她怕遵循人世的习气想对他依依不舍,想留住他作她的大导师(辣彼)。她对在世的耶稣的情怀固然高贵美妙,但仍不足使她成为一个忠实的门徒。她该进一步相信他是她的主。当她对其他的门徒宣告说:[我看见了主]。(20;18)这一点她作到了。

    若望叙述耶稣与玛达拉人玛利亚的相遇,好像耶稣是要升到父那里去。[耶稣向她说:别拉住我不放,因为我还没有升到我父那里;你到我的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我升到我的父……]耶稣升天是完成他回到父那里去的事,由悬在十字架上被举起开始。他回到天上的光荣中,是人与光荣的人子,新而神秘的结合。信德是基督徒与他的主之间彼此相结合的根基。所有对耶稣这个人的纯粹人的情谊,不论如何可嘉,总不能替代对耶稣是主的信仰。为此,玛达拉的一幕启示了耶稣升到天上,与他所有的门徒建立了一种人际的联系,与人性不相同的关系。因为这一个关系与现在成为我们的弟兄的[这个人],有真实深切的关系,是以前总不能了解的关系,因为[在他内]都成了同一位永远之父的儿女。

    [你到我的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我升到我的父和你们的父那里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们的天主那里去]。就人性来说主内的兄弟耶稣因着他的升天建立了新约。这新约使凡参与的人都成了天主的儿女。耶稣要求玛达拉的玛利亚传报信息,是旧约[我要作他们的天主,他们要作我的百姓]一词的回音(肋26:12;耶31:33则36:28)耶稣都必须蝗新约已建立的话,可以这样的解释说:[我的父要作你们的父,我的天主要作你们的天主,你们要作我的兄弟姐妹]。

    主耶稣,你复活时显现给了热爱你的玛利亚,主,从你的复活显现我们明白了你的救恩并不是给那些有地位,有钱财的人,而是给那些相信并依赖你的人,主,我们信赖你,请将你的救恩也赐给我们,使我们在此生时时能与你相遇,将来能享见你圣荣的光辉,因主耶稣基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二十章与你共享(20:19—31节)

    19—23现在天主的羔羊耶稣消除了世界的罪过,宣告平安。天主与人的障碍已一去不复返。对纳塔乃耳的预告现已实现:天已开了,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来(若1:51)。天地间已结立了和平,完成了他在世的工作,回到他在时期开始以前所有的光荣的耶稣,显现给他的门徒,委任他们在世界上继续他的工作,宣布带来赦免罪过的平安。

    耶稣将永生赐给他的门徒,赐给他们圣神;这样,他们能赦免罪,或存留罪,耶稣赐给他的门徒圣神,而赋与他们赦罪和审判的权柄。他将圣神赐给门徒的团体——教会(玛16:19;18:18)。

    14—29耶稣显现给门徒,把手和肋膀指给他们看,他们就相信了(20:20,25)。但十二人中的一个,即会劝其余的人同耶稣一起去犹太的多默。(若11:16),当时不在场他拒绝相信门徒的作证。除非他看见,且触摸基督的伤处,他决不相信其他人所见到的那一位,是实在被钉死了的耶稣。

    多默不须触摸耶稣的钉伤,为他和其他的人见到就够了:[你相信了,因为你看见了我]。(20:29)多默的信仰表示实在是本福音的顶点。福音以庄严声明[圣言是天主]开始,以神妙宣认[成了血肉的圣言]是[主]是天主结束。([主]是[雅威](出3:14),[天主]是[厄耳]的希伯来文的希腊译文)。以上这崇高的真理,是若望以他的福音自始至终教授的主题。圣言回到他受光荣的地方,仍保有他所成的[血肉];他的人性身体,虽受到了光荣,但仍保持他死亡与复活的[时辰]完全启示的。若望要我们永不忘,基督充分表现自己的人性的十字架,永不将救主的死亡与他的复活分开,因为奥迹即在于此:耶稣曾是,现是,永远是天主,同时又是人;现已进入永远的基督的人性,完全如他的天主性一样,是我们信仰的对象。此外,若望愿我们几时想到基督,就该想像,基督如在他表现最大的爱的时刻,如在他死而复活时的[时辰]。他愿我们总不想到基督而不想到他手上和脚上的伤痕;总不想到受光荣的耶稣,而不想到他为爱我们,好能吸引我们与他相结合,而被刺透的心,被穿开的肋膀。(若12;32)。

    当多默见到仍带有伤痕的复活的主,宣称他是主是天主时,对明显是人的那一位具有的天主性,他明认而宣信。再不能作出比这更大的信仰行为,但正是直到时间的结束,对每位忠实门徒所期待的信仰行为。门徒的信仰不是甚么抽象的观念,而是对天主的耶稣,是对我们人类中的一员所有的信仰:他实在生活过,也完全有我们所有的人性,而且现在和永远继续有我们所有的整个人性,耶稣所有的门徒宣认这信仰是[尊敬子如同尊敬父](若5:23)。这样耶稣的预言就应验了,因为由于他[被举起来]。关于他的真理就全部为人所认识:[当你们高举了人子以后,你们就知道我是](若8:28)。

    复活的基督如何改变了门徒,更新了教会。让我们以教会作为主题作反省。

    1、教会的诞生:传统的三种说法皆有其意义。第一种是耶稣在十字架上,交付了灵魂,教会这个新厄娃就在耶稣被刺开的肋旁诞生了;第二种是复活主日晚上,耶稣显现,向门徒们嘘气,赐他们圣神;第三种是五旬节日,门徒们经验到对圣神的力量,向外传扬福音喜讯。三种说法像人生命的不同阶段:受孕之初是生命的开始,但母亲是感觉不到的,到有感觉时,已经验到生命的动力,生命的喜乐。

    2、教会使命:教会接受基督派遣,把喜讯带给别人;我派遣你们,一如父派遣了我。宗徒就是奉差遣传喜讯的人。基督徒基本上都是使徒,教会传福音的使命就是每个基督徒的使命。教会意识强的其使命感也强。做使徒的人,会得到天主特别的祝福,“其名已刻在天上”,他的信仰也不会有问题,因为他的力量来自圣神。

    3、教会的态度:复活的基督面对离弃他的门徒,并没有谴责,只有祝福一宽恕:“祝你们平安”、“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了”,他也要求门徒同样的去祝福与宽恕。

    4、教会是获得信仰的桥梁:多默在信仰路上举步为艰,是因为复活的基督显现时,他不在教会团体中;后来耶稣也选择在教会团体内才显现给他。这表示教会是获得信仰的桥梁,耶稣特别愿意人在教会团体内找到他。有人有此奇想;信仰到了没有感受、没有新意识时,不如离开一段时期,好使重回时有新鲜感。福音的启示似乎是:离开教会团体,信仰只会更坏,不会转好,基督愿意在教会内祝福我们。

    愿我们有一份强烈的教会意识,教会不光是属于神职人员的,也属于每一个基督徒。教会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教会应祝福宽恕,我们也祝福宽恕;我们信仰的获得成长都在教会内,即使跌倒,也倒在教会的怀里。

    本福音内所载耶稣最后的话,是对我们没有看见复活的主而相信的人说的,对我们他赐下了他最后的祝福:[那些没有看见而相信的才有福]!圣史以简单的话说出了他写作的目的,而结束了他的福音。

    主耶稣基督,福音中你的门徒不相信你的复活,其实并不是他们不相信,而是藉此福音写出了我们生活的缩影,主,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半信半凝走进教堂,有时看圣经好像看故事书一样,有时甚至怀凝自己的信仰,主,请增加我们的信德好像亚巴郎的信德一样,完全交托在你手中,完全信赖依靠你,你是天主永生永王,阿们!
若望福音第二十一章
    若望福音第二十一章与你共享(21:1—19节)

    21章可能是福音作者稍后的一位门徒写的。他提醒我们,[耶稣所行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事(21:25),远超过所能记录的,但他认定这一章所叙述的事决不可遗忘。叙述的是复活的主对门徒的另一次显现,这显现对教会领导的教义是非常重要的。

    1—14在清晨凉爽时,一门徒掉转他们的船头,向加里肋亚海岸驶去。他们整夜撒网捕鱼,却一无所获。由岸上有一人向他们大声呼叫,问他们有没有运气。他们不知道那人就是耶稣,但由于他到场,他们的失败,就变成了成功。就这样的一段事迹,由简单捕鱼的叙述转变而成了对门徒的教训,以及对教会在给万民万邦传福音的使命上,必获得成功的预言。

    爱徒一见捕了这么多鱼,便知站在岸上的人是耶稣。但伯多禄没有这样迅速觉察,他应该要人告诉他[是主]。(7节)。伯多禄有赖于爱徒的才能,方可辨认主的临在,恰于他以前信赖了他,才能发现耶稣的秘密思想一样(若13:23—29)。为此,这段福音叫我们对这两位门徒间的关系更有所认识。

    我们已注意到,爱徒代表教会内的圣人,即怀有格外热爱和信仰的男女。现在我们能更清楚说明他执行的职务,是领导的职务,与伯多禄的有别,但却同样的重要。如果伯多禄代表教会正式委任的领袖,爱徒就代表非正式却有力执行领导的圣人圣女,他们的名字,恰如这位爱徒,大部分我们无从得知。

    此外,这两种领导间的关系,该如同本福音伯多禄与爱徒之间的同样密切关系,对历代教会的领导,两者都很重要,彼此都需要对方的特长,他们该彼此合作,如同伯多禄和爱徒在我们所研读的这段内,彼此合作一样。爱徒以自己的辨识能力给伯多禄服务,而且服从他,因为伯多禄是主特别委托的人(若20:5—7)。伯多禄,就他的一方面而言,他该常听取爱徒的话,而准备有确切行动的表现。在这特殊情景下,他一得知站在海滩上的人是耶稣,就不能等待,要即刻到他跟前,离开其余的同伴,跳入水中,游到岸边去。

    门徒一上岸见耶稣已点火,开始给他们做早餐。他们此时稍微尝识耶稣欢迎他的门徒到达永远对岸的光景,耶稣就要求他们给他带来他们工作的收获:[把你们刚才打得的鱼拿一些来]。(10节)再有所行动的是又是伯多禄——门徒的领袖逐把满满是鱼的网拉上岸来。

    [当他们上了岸,看见放着一堆炭火,上面放着鱼和饼]。(若21:9)。

    网里满了大鱼共有一百五十三条,虽然这么多,网却没有破]。(11节)一些古代的学者相信海里的鱼共有一百五十三种;这样,门徒捕得的鱼就算代表了由天下万邦要进入教会的广大的人数。捕得这么多的鱼,网应该破裂,网却没有破,这象征教会牢不可破的统一。由于教会的人员很多而又很不相同,看来她的统一不可能保持,但耶稣却作出他的保证,教会要像这网一样不破,必始终如一,一直到底(17:21)。

    耶稣为他的教会统一作出准备,给他留下像他自己一样的领袖,他要做教会看得见的标记和合一的根源。基督已作出他的选择,选了伯多禄,但这人否认过自己是他的门徒,不只一次而是三次,完全否认。现在他该作出从新的委托。耶稣要伯多禄都必须明他的爱,三次重复他的质问。这样的耶稣好似引导伯多禄推翻他几夜以前,作出的三次否认。

    伯多禄就如同在炭火旁否认了主(若18:18),照样,他也在炭旁被要求表明他的爱,每次表白他的爱,每次由耶稣接受命令:[你喂养我的羔羊……你牧放我的羊……你喂养我的](15—17)他应是耶稣形成的子民的牧者。伯多禄该照顾子民的一切神形的急需。这是15—17节平常译作[喂养]的希腊文bosko一字的含义。但伯多禄的领袖职务的本质由我们译作[牧放]一字的含义更为确定。希腊文Poimaino(牧放)一词有治理、保护、引导的意义,这样,伯多禄对基督的羊群作首领的职务兼施政的职务。

    伯多禄的模范是耶稣善牧。恰如耶稣物质方面,精神方面(6),养育他的子民,照样伯多禄也这样。又耶稣献身他的羊群没有限度,伯多禄也不可有限度。

    [耶稣说这话是指伯多禄将以怎样的死去,光荣天主。](19节)伯多禄的牧放工作该紧紧仿效耶稣的牧放工作。这样,伯多禄如耶稣所作的一样[光荣天主],他才能证明对耶稣表示尊敬。耶稣以他的命令[跟随我]要求伯多禄作一个彻底的门徒,完全跟随基督的足迹,为羊舍弃自己的性命。

    门徒们都以像伯多禄一样,为信仰舍弃自己的姓名,为最大的光荣。事实上,殉道被视为有圣德的信号,甚或准则,这样死去的男女诚然很多,但仍有很多显然圣善的人死于自然的死亡,没有获得为信仰殉道的特恩,爱徒就是这样的一位。团体内的同人就怀疑,他是否像那些如基督所说(15:13),表现了极大的爱的热病一样圣善?[弟兄]企图解决这问题之际,想起基督对他们心爱的领导的未来,恰如对伯多禄的未来,也曾说过预言。

    主耶稣,藉此福音你让门徒们再一次经验到你的复活,坚定他们的信仰,并邀请他们将这好消息传报给天下万民,今天我们能听到这讯息,就是你门徒们坚定的信仰传留给我们的,现今我们也祈求你让脆弱的我们也经验到你的复活,使我们将基督的喜乐与平安,仁爱与宽恕带给身边的弟兄姐妹,让人人都体验到你爱的临在,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

    若望福音第二十一章与你共享(21:20—25节)

    耶稣所爱的那位门徒,不像伯多禄一样,未有殉道而死。关于他,耶稣说:我如果要他存留,直到我来……](21:22)[弟兄们]视这些话是结束他们的优虑的预言。他们以为耶稣是说,他们的领导死以前,他会回来。这样他们想爱徒根本就不死。这解释终归不对。写这一章时,爱徒或快要死,或已死了。他并没有获得殉道的光荣,主也没有再来,他们的惶惑仍然存在。为叫他们安心,21章的作者加添了这最后的一段。

    由爱徒的死,他的团体的人员获得了两种重要的教训:一是基督的光荣来临不是如他们所想的那么快;二是人能造到的实在圣德,不需要如殉道一样死于横死。这样,爱徒就代表许多男女信徒,他们没有获得殉道——爱的最后表现的殊恩。

    21章这篇后记,同样以很类似结束本福音主要部分的话(若20:30、31)作结。两处的结语都强调不能完全记录耶稣所言所行的一切。在前边的结语内告诉我们:这部福音的编写是为叫我们能有信仰、有生命。现在在这里给我们保证,这些事是目击的证人,即爱徒自己写下的:为这些事作证,且写下这些事的,就是这个门徒,我们知道,他的凭证是真实的(21:24)。因为耶稣的生活与道理,为所有的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竟的宝藏。

    主耶稣,宗徒之长为你舍生致命,取得了胜利的花冠,为我们作了见证,我们也是基督徒,是天父的儿女,求你作我们生命的支柱,稳固的盘石,使我们能活出我们的身份和使命来,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