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克·西
1、什么是《达芬奇密码》?
《达芬奇密码》是丹·布朗(DanBrown)所著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宣称天主教会隐瞒了关于耶稣的真相,因为它掩盖了耶稣娶玛利亚·玛达肋纳和他想建立“神圣女性”崇拜的事实;耶稣无意建立一个崇拜他为天主子的教会。
根据“密码”,玛利亚·玛达肋纳是真正的“圣杯”(圣杯也有“圣血”之意。教会传统认为,圣杯是基督在最后晚餐时所用的酒杯),因为正是她怀有耶稣的“圣血”;她所生的后代最终成为墨洛维王朝(中世纪法国王室家族)。该书的中心意思是说这件事只有一个秘密社团知道,尽管天主教会的险恶阴谋是掩盖真理,但他们还是将真理保留了好几个世纪。该书声称雷纳多·达芬奇参与了这个秘密,他通过把一系列密码加密进他的几幅绘画里的方法,揭露了这个秘密。
《达芬奇密码》已发行3500万册,还被拍摄成电影。因为它极力宣称基督信仰的起源是骗人的,该书已成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场争论能够也应该有基督徒们的参与。
2、但是,这只不过是本虚构的小说嘛。丹·布朗或许无法直接搞清真相,但是他
确实讲了个好听的故事。人们把它当作有趣的小说来读有什么害处?
《达芬奇密码》利用人们对圣经、历史、天主教信仰和它的“事实”缺乏认识,在很多方面有害地误导他们。
首先,它向那些忌恨基督宗教的人(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这可能不是公开的)提供了利器。换句话说,不信任(甚至不喜欢)天主教和传统基督宗教的人可能会在《达芬奇密码》里发现大量有帮助的“证据”,作为他们反对教会的托辞,支持他们对基督的个人见解。
第二,《达芬奇密码》给信仰不坚定的基督徒提供了完全不跟随耶稣基督的借口。例如,这些可能已经成年但在个人生活中尚未完全与耶稣建立关系的基督徒,会受《达芬奇密码》的怂恿继续他们的冷淡生活。
第三,《达芬奇密码》以生动的情节,有步骤地把所有读者——甚至虔诚的基督徒——引入不健康的异端邪说的各个层面。很多信仰坚定的基督徒看了这部小说后,都说书中的很多观点让他们思绪不宁。一旦这些观点在脑海里生根,信仰就会动摇。《达芬奇密码》里的异端邪说让我们怀疑圣经、天主教会和神圣的传统。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心里需要这种态度吗?基督想让我们有这种态度吗?我们想对基督和教会缺乏信心吗?我们想怀疑圣经中天主圣言的可信度吗?
让我们记住谁是最大的异端邪说者?谁在起初就在人心里撒播怀疑天主美善的种子?谁现在仍想让我们怀疑天主的圣经、天主的教会、天主的法律、甚至天主自己?是魔鬼。正是魔鬼引诱亚当和厄娃怀疑天主的爱和祂的美意:“天主真的说了,你们不可吃乐园中任何树上的果子吗?你们决不会死!因为天主知道,你们那天吃了这果子,你们的眼就会开了,将如同天主一样。”(创3:1,4-5)所以说,编织在《达芬奇密码》里的很多异端邪说对灵魂是非常危险的。
3、基督徒不怕《达芬奇密码》,因为他们知道丹·布朗发现了基督信仰骗人起源
的真相?该书似乎是在认真研究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写成的。
这正是《达芬奇密码》的矛盾之处。众多辩护者都说:“放松,这只是一部小说!另外,它写得全是真的!”我们把这种自相矛盾留给你自己判断。同时,我们将驳斥书中的断言,来证明一个简单的事实:它们不真实。
没错,《达芬奇密码》只是一部小说,但它给人的印象是,它的内容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在该书的第一页有一个所谓的事件列表,包括这段声明:“书中关于艺术、建筑、文献和秘密礼仪的所有叙述都是准确的。”所以说作者想让读者立刻相信,他们在《密码》中看到的远不止虚构的情节,还有很多关于宗教文献、艺术和礼仪的陈述是可信的。
另外,很多广告和媒体把《达芬奇密码》描绘成“历史研究的成果”,“基于历史的事实”“一部历史小说”或“基于无错的研究”。电影版的《达芬奇密码》甚至还打出这样的标语:“寻找真理”。发行商说这本书非常成功,因为它把历史事实与现代情节结合在一起。但是这样就出问题了:很多人都以为他们能从书中读取大量的事实和历史,但实际上书中的很多中心议题都不是真相。在历史、艺术、神学和圣经领域的学者们已表明,该书完全不是基于可靠的研究。事实上,《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些陈述就像“地球是平的”或“2+2=5”一样,很容易被证明是错的。然而,一般美国人——即,对圣经、早期基督教会史或宗教符号知之甚少的人——可能会买《达芬奇密码》中古怪观点的帐,因为他或她没有学术背景把真理与该书中的大量谬误区分开来。
毕竟,有多少人是第一世纪犹太教专家,早期基督教会史专家,宗教艺术专家或圣经学者呢?所以当《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个职业“专家”人物开始引述你从未听说过的古代文献或开始调侃“学术”理论,介绍早期教会如何采用了八十几部福音的时候,或者声称基督娶玛利亚·玛达肋纳是历史记载问题的时候,或者告诉你没有证据显示公元初三个世纪基督徒相信耶稣是天主的时候,被吓住的读者的反应是:“我知道什么?或许《达芬奇密码》是对的。很多在这些领域没有太深造诣的读者都会轻而易举地上当。他们开始觉得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所写一些观点或许,只是或许,是真的,尤其是当该书声称“学者”、“历史学家”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基督徒”都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普通平信徒没有受过足够的培训进行有力的反驳,所以很多人相信了《达芬奇密码》的虚假历史。
4、该书已出售了几百万本,这是否证明了它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仅仅是因为某个作品流行或者使其作者赚了很多钱,并不意味这是部好作品。例如,色情作品赚的钱比NFL(美国国家足球联盟)、NBA(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HL(美国全国曲棍球联合会)和美国全国棒球协会赚得多,但几乎没有人会说色情作品在盈利(和流行)上的巨大成功说明它是好的。
换句话说,像《达芬奇密码》这样一本书的杰出销售业绩只能说明存在一种文化断层,而不能说明它内容的可信度。如果人们对圣经、教会历史和天主教信仰了解得多些,大部分人都会意识到《达芬奇密码》中的很多观点都非常愚蠢,与事实相去甚远。然而几百万人却被引去相信他们能从这本书学到很多历史和宗教知识。这就像买一辆全新、漂亮的车但碰巧发动机有毛病,它可能很好看,但不会载你走太远。同样,对有些人来说,《达芬奇密码》可能很好看,读起来很刺激,但它当然不是那种使人受益的书。事实上,它是那种使人丧失知识的书,读了它以后反而对历史、艺术和宗教感到困惑。
5、那么《达芬奇密码》为什么这么流行?
这本书流行不是因为人物有趣或情节动人,而是因为它声称要揭露一个大秘密:基督宗教起源的骗局。对于这个蛮横的断言,让人觉得好奇的是,布朗还没有拿定主意以什么作为基础。贯穿全书,我们被告知这是个世纪大秘密;两千年来庞大的罗马天主教阴谋集团不择手段地通过谋杀、欺骗和密谋来隐藏这个秘密。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被告知,对“严肃学者”来说,这个秘密只是常识,好像“有眼睛”的人随时都能看见。确实,整部书围绕着这样一个观点:雷纳多·达芬奇只是几个欧洲精英中的一员,他们知道耶稣的婚姻和孩子,他们讥讽他是天主子的想法。
尽管邪恶罗马教会的整个机构准备谋杀任何泄露秘密的人,但是雷纳多却赶紧将其告诉世界,他通过聪明的加密艺术,将它画在天主教堂的墙上!正是这种煽情——但完全自相矛盾——的命题,使人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书中的人物只不过是在这个没有根基的断言上指导读者的传话筒。
6、丹·布朗是何许人?
丹·布朗是几部惊险侦探小说的作者,这些惊险小说通常都涉及破解由谎言与阴谋组成的复杂网络,对目标的追寻贯穿整个故事。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德·西特超克(AlfredHitchcock)称这种目标为maguffin。1986年从阿姆赫斯特学院毕业后,布朗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英文(他曾是该校的学生,他父亲曾在那里教数学)。据报道,有一天,在完成了一部惊险小说后,布朗说:“我能干这个。”于是他开始了当全职作家的生涯,迅速地写出几部小说,他在小说里重复他所感兴趣的密码、破解和秘密信息等概念。尽管布朗在历史、艺术、神学、哲学、甚至密码学领域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他却特别声明他精心研究他的工作,这项声明早在《达芬奇密码》出笼前很长时间就受到不断的挑战。
例如,他的小说《数字堡垒》受到了嘲笑,因为它对密码学错误的描写——一个相当关键的错误,而这本书却是关于密码学的。与此类似,布朗还因《数字堡垒》中自以为是的、纯属捏造的断言受到批评,他在书中描写道:“在西班牙,医院充满尿味,警察会轻易受贿,能否打通国际长途电话完全是靠运气。”他叙述其中一位受伤的人物时写道:“这样一种肺部伤在任何一个医疗发达的国家都能容易地治愈,但这是在西班牙。”结果塞维利亚(西班牙城市,小说的部分内容在这里展开)市长邀请布朗参观该市,目的是让他明白他写得有多荒谬。
正如我们已提到的,布朗以极大的自信,所做的非常令人生疑的断言,是在《达芬奇密码》这本书中。在整个领域中——包括艺术、历史、神学和建筑——布朗做了几个非常有问题的断言,它们不但涉及基督信仰的“骗人起源”,还涉及艺术和历史。
7、为什么该书开头有个“事实声明”?
因为布朗想让读者相信他已做完作业。问题是甚至他的“事实声明”也充满了错误。在此,我们仅考虑这些事实中的一项——他对主业会的断言。
布朗说一些主业会成员实施“肉体苦行”。带领我们穿行该书看见这种苦行的是塞拉斯(Silas),一个笨重的、得白化病的修士,他从自虐中得到乐趣,导致自己鲜血淋淋。作者当然期待我们做出这样的算式:主业会=病态+邪教
布朗所没有告诉你的是:“肉体苦行”并不是基督徒所独有的,并且天主教徒或主业会所用的苦行要相对少得多(他们的苦行非常温和,完全不是布朗想象中的、耸人听闻的胡说八道)。事实上,肉体苦行甚至不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所独有的。崇尚健美,使人发明Stairmaster和Nautilus(运动器械的品牌)的文化,几乎不会对使身体难受以达到更好状态的想法感到陌生。所有的宗教传统里都或多或少包含一些“约束肉身”的成分,以便解放灵魂。在这些约束中,有很多要比天主教传统严厉得多。
诺斯底教派——一种强调“靠知识得救”、受到《达芬奇密码》极力赞扬的异端——当然也有禁欲手段,而且与赛拉斯耸人听闻的、怪异的自虐方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总之,只有当你对洗者若翰穿者骆驼毛做的衣服或对耶稣在旷野中禁食觉得奇怪时,你才会对“肉体苦行”感到奇怪。事实上,像布朗这样舒服惯了的西方人这么想,只是以舒服的西方人的角度去看,而不是从绝大部分人的角度。这些人中既有基督徒、佛教徒、美国土著人,也有穆斯林和波斯教徒,他们通常都有为灵魂的益处而进行身体约束。
8、那么主业会组织有什么“秘密”呢?它的修道院在哪里?
主业会(拉丁文的意思是“天主的工作”)根本不是什么“秘密”组织。它是罗马天主教的一个官方机构,由西班牙神父圣若瑟玛利亚.施礼华于1928年创办。它的宗旨是帮助平信徒在日常活动中,尤其是在工作中成圣。主业会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神职人员,大部分成员都是平信徒。主业会里根本没有修士,所以也就没有主业会“修道院”。
主业会中确有一些被称为numeraries的成员,他们选择独身的圣召,以便完全自由地服务教会。但是他们不用发愿,也不穿任何宗教服饰、睡在草席上、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祈祷上或进行肉体苦行——换句话说,他们并不以《达芬奇密码》所描述的那种方式生活。他们实际上在世俗岗位上工作。
这个事实引出一个我们在《达芬奇密码》中不断遇到的问题:即,当作者向你抛出大量我们暂且礼貌地称其为“信息”的东西时,他并没有告诉你哪些“信息”是完全捏造的,哪些是事实但是微不足道的,哪些是真的但被歪曲了以支持错误的结论。所以说,布朗对天主教会的错误观念,致使他塑造了一个人物,通过他的生活与行为对(主业会)进行出版史上最愚蠢的诽谤。除了成为白化病刺客的愚蠢外(正当他为在罗马幕后操纵的主子实施谋杀计划的时候,有人无影无踪地掺和进来),可怜的塞拉斯还被安上一个根本没有修士的天主教机构的“修士”角色!
这是书中众多疑点之一,在这些地方布朗甚至没有通过《达芬奇玩笑》的合作者桑德拉.米索称为“电脑参考”的考试。布朗所要做的全部“无错研究”应是查阅百科全书或英特网,搞清楚主业会根本就没有修士。但是他不在乎,他显然设想读者也不会在乎。我们将会看到,他对主题与读者的轻视贯穿《达芬奇密码》。
9、塞拉斯为什么杀害卢浮宫馆长索尼埃尔(Sauniere)?
这当然是为展开故事情节而写的神秘噱头,并且把读者引向一个关于耶稣的大秘密;天主教会从一开始就故意掩盖的秘密。我们先不走在故事的前面,而是去看它已展开的,让我们去该书的主人公罗伯特·兰顿所住的旅馆,他被电话吵醒。
10、罗伯特·兰顿(RobertLangdon)是著名的符号学家。那么什么是符号学
呢?
很不幸,这不是一个我们能回答的问题。那是因为根本就没有称作“符号学”的学科(同样,哈佛大学——兰顿被设想为那里的教授——也根本就没有符号系)。这并没有使评论家停止赞扬该书,宣称它“给符号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显然布朗不是没有通过米索“电脑参考”考试的唯一作家。
在布朗的世界里,符号学家显然是位资深学者,他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出现在耀眼的头条新闻里,还可以评论人们对符号是多么无知。例如,《达芬奇密码》中有这样一段:
兰顿总是对此感到吃惊:在那些盯着“十字架”看的基督徒中,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歪曲了的、关于符号的历史恰好反映在“十字架”上,这个词源自拉丁文cruciare——折磨。
这是布朗通过该书流露出傲气的典型例子。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项观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是给人错觉,好像看到了博学知识。充其量只能说明“很多基督徒不懂拉丁文。”没错,但那又怎么了?关于十字架的中心事实——它是耶稣基督受折磨致死的象征(symbol,亦即“符号”——译者注)——并不是只有哈佛“符号学家”才知道其隐含真理的秘密。那么兰顿耍小聪明的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布朗透过全书想说明:“我比你聪明得多,而且我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秘密历史。”所以他经常利用兰顿的冒牌博学来吓唬读者,使其更易于相信他关于基督宗教“骗人起源”的“真相”。
11、我注意到兰顿被描写成“穿花呢服装”的哈里森·福特(HarrisonFord)?
为什么这么描写?
或许布朗期望——或者说是希望——《达芬奇密码》被拍成电影。不幸得很,哈里森·福特显然没有出场(或没兴趣)扮演兰顿,所以只好让汤姆·汉克斯(TomHanks)来演。
12、索菲·耐维(SophieNeveu),该书的女主人公,刚开始看上去像个成功的
女强人,可到了小说余下部分,她只会说“什么?我不知该怎么办!”之类
的话。
按照惊险小说的“标准程序”,乍一看,索菲的角色是兰顿的恋人。但是,她真正的角色是:当布朗在他的书中“研讨会”教导我们艺术、历史、神学和世界秘密史的时候,她成为读者认同的人物。尽管布朗对她的描述简短而不充分,但他盛赞她的意志力和独立才智。作为读者的我们,当然会认为我们也有这样的素质——所以我们认同她。然后她不知不觉变成大眼睛学生,在破解的密码面前目瞪口呆,频频接受兰顿和雷·梯冰(LeighTeabing,英国皇家历史学家和“圣杯专家”)的教诲。该书诸多的自相矛盾之一,便是兰顿,一个“圣女”崇拜的门徒,竟然没有从该书唯一的女性关键人物索菲那里学到任何真正实质性的东西。她就像一个忠仆那样从追赶的警察中救了他,但是她在小说中的主要工作就是当个目瞪口呆的女生,在一旁坐着,听两个男的给她讲生命、宇宙及其它方面的“真理”。然后,当兰顿——给我们讲了一大堆雌雄同体光荣的饱学之士——演讲完毕后,她的工作是与他开始极为正常的、非阴阳人的罗曼关系。
13、好吧,所以这本书没有多少人物塑造。但是这本书讲些什么呢?比如,达芬
奇是谁?他对耶稣了解多少?
我们在此又一次遇到丹布朗最丢人现眼的地方:他毫无根据地声称自己是艺术和历史方面的专家。布朗习惯称这位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工程师和科学家为“达芬奇”,结果使成千上万的读者也跟着这么叫。但事实是,雷纳多达芬奇在传统上始终被称为“雷纳多”。同样,纳匝肋的耶稣被称为“耶稣”而不是“纳匝肋的”;亚西西的方济各被称为“方济各”而不是“亚西西的”。芬奇是雷纳多的老家,而不是他的姓——“达芬奇”的意思是“芬奇的”(“达”译自意语的da,相当于英语的of,意为“的”)。这样的低级错误在书中(包括书名)泛滥,足以说明无论雷纳多是个什么样的人,《达芬奇密码》对他的描述是靠不住的。
以下是关于雷纳多.达芬奇(1425-1519)的基本史料:他是意大利的建筑师、音乐家、解剖学家、发明家、工程师、雕刻家和绘画家。换句话说,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他智力超群,是个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的天才。他以其绘画《最后晚餐》和《蒙娜丽莎》而闻名,使他闻名的还有他的笔记(反着写的,只有通过镜子才能看出正确的字)及他的很多发明和设计,其中一些已超出了当时的技术能力,在他死后好几个世纪才实现它们。
至于雷纳多对耶稣了解多少,他当然和那个时代的意大利其它天主教徒一样,知道同样的基本事实,因为雷纳多根本就没有把关于耶稣的“密码”藏进他的作品里,这是个简单的事实。
14、该书声称雷纳多达芬奇是个同性恋者。我以前从未听说过。
是的,布朗声称雷纳多是个“扮演男性的同性恋者”。可事实上我们对雷纳多的性生活一无所知。说他是同性恋者与事实不十分吻合。有个非常不完整的证据显示雷纳多可能有同性恋行为:在他年轻时被指控鸡奸,后来被学校开除。但这很难说他一定是个同性恋者,因为这个记录并没有切中要点。布朗作这个断言的原因可能是:1)他喜欢使用这个老掉牙的题材。2)他的小说要求雷纳多是个穿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藐视天主教会、招摇过市的现代都市人。
15、《达芬奇密码》还声称“在那个把科学当作异端同义词的年代,雷纳多是个
有理智的人。”教会真的反对科学和理智吗?
教会实际上是科学与理智慷慨的资助者。教会造就出那么多像托马斯·阿奎那、安塞姆、奥古斯丁这样的哲学巨匠就是证据。比如说,哥白尼——布朗在其早期小说里声称他是被教会害死的——是位天主教神父,无论他从事什么科学研究,教会从来没有责难过他。他是自然死亡的。正如社会学家罗德尼·斯塔克所说,科学在欧洲兴起并与世界其它地方相比占有绝对的优势,其原因恰好是因为基督宗教极其认真地对待理智,这与任何其它宗教传统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如果人们更深入地挖掘,就会明白,不仅是资本主义,而且还
是西方的崛起,它们真正的基础是一种非凡而又理智的信仰。
理智赢得了时间,(西方)不断发展,使西方文化与习俗具有独一无
二的特征。最重要的是,这些成就是在基督宗教内完成的。当世界其
它宗教强调神秘与直觉的时候,基督宗教独自接受理智与逻辑,将其
作为通向宗教真理的主要途径
教会早期教父们教导说,理智是天主赐予的最好的礼物,它是逐步
深入了解圣经和启示的工具。所以说基督宗教通向未来,而其它主要
宗教肯定过去的优越性。信仰在学者们的推动下,深入教会于中世纪
创办的各大学中,使得信仰凭借理智的力量陶冶出西方文化,它激励
人们追求科学,发展民主理论并加以实践。
在上个世纪,西方的知识分子已愿意将帝国主义追溯至基督教起源,
但他们极不愿意承认西方能够支配其它社会,是基督宗教所做的贡献
(不是排外)。然而,有人却说西方正是克服了宗教障碍,尤其是克服
了宗教对科学的阻碍,才得到迅猛的发展。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西
方的成功,包括科学的兴起,完全是依靠宗教基础。带动西方的人是
虔诚的基督徒。(摘自《基督宗教(与资本主义)如何领导科学》
罗德尼·斯塔克著,高等教育编年史出版社,2005年12月2日)
但是,布朗发现历史事实不便于他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会描写成惧怕知识的专制权力。于是他改写历史,以致出现可笑的自我矛盾。他说雷纳多,一个有理智和科学头脑的人,生活在恐惧中,因为梵蒂冈迷信地憎恨包括他在内的科学家,而同时又说雷纳多接受了“梵蒂冈几百项有利可图的委任”。这里的超级讽刺是,实际上雷纳多一生中只收到梵蒂冈的一项委任,并且从未被指控为异端。但是,因为这个事实不符合一个要颠覆笨蛋(但冷酷狡猾)天主教会的老手的形象,他就在它的眼皮底下绘制“颠覆”艺术,于是布朗干脆抛开事实,来传递另一个谎言。
布朗还告诉我们,雷纳多是个“自然神序朝拜者”,但他是个“精神上的伪君子”。为了赚钱,他创作了“大量”用密码加密的基督教艺术品,用它来攻击基督教信仰。把这翻译过来就是,雷纳多真的是个朝拜“神圣女性”的异教徒,他崇拜自然,而不是创造自然的天主。然而布朗宣称,对雷纳多这样的老手来说,公开做这件事实在是太危险了,他在他的无知天主教赞助人的眼皮底下,通过他“大量”的艺术品,用密码说话。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绝对没有证据支持这个难以置信的断言,只有大量的证据反对它。例如,雷纳多的艺术作品不能说是“大量的”,他只给我们遗留下17幅油画,其中4幅尚未画完。就这些了。这些画中最有名的是《蒙娜丽莎》,但它完全不是基督教作品,而是一个商人妻子和肖像。
16、好吧,但兰顿说《蒙娜丽莎》真的是宗教画,它是由颠倒字母顺序而构成的
异教亚蒙神和他配偶伊希斯女神的名字。
抱歉,这是错的。但这又一次说明布朗在做这个丢人、无知的断言前,甚至没有查阅百科全书或英特网。因为雷纳多.达芬奇从来没有称这幅画为《蒙娜丽莎》。他称它为LaGioconda。“蒙娜丽莎”这个称谓源自乔治·瓦匝利写的《雷纳多·达芬奇传》,该书在雷纳多死后31年才出版。更改画的名称是因为瓦匝利认出画中的女人是丽莎,她是佛罗伦萨富商FrancescodelGioconda的妻子(Mona是意大利词madonna的常用缩写,意思是“我的女士”。所以该名称的字面意思是“我的丽莎女士”)。直到雷纳多死后很长时间,这幅画才被称作《蒙娜丽莎》。那么兰顿接下来的“分析”也就是胡言乱语了。在有名望的艺术家中,没有人相信《蒙娜丽莎》真的是雷纳多叼着烟斗的自画像或者是用加密信息宣扬雌雄同体荣耀的画。
简单说来,布朗压根就没有研究艺术史的资历,他只是在编造情节。所以我们应该对他所断言的“所有关于艺术品的叙述是准确的”多打几个问号。为了准确,你至少应该知道一幅肖像画的是谁,它的实际名称叫什么,然后你再宣告它的含意——尤其是当你想利用这个宣告断言基督宗教虚假起源的时候。
17.安排“维特鲁威人”的目的是什么?
在书中,兰顿为了发现“大秘密”,必须要追寻的第一个线索,是索尼埃尔死前将自己摆放的样子:光着身子,做出展翼鹰的形状,用自己的血在腹部画一个五角星。小说的主要目的是指向下一个重大线索:所有的事情都与雷纳多·达芬奇有关。索尼埃尔做出这种奇特的样子,是想把兰顿引向维特鲁威人。这是雷纳多最有名的插画之一:一个裸体的人在一个圆圈里作展翼鹰的样子,他的双臂和双腿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布朗把维特鲁威人与五角星的符号联系在一起,然后以此为起点,用大量的断言,迅速把这一切与异教的“神圣女性”历史联系在一起,并指控教会在一次“梵蒂冈战役”中设法把五角星(被声称代表女性)说成是魔鬼符号。能证明这点的依据简直就是零。但是贯穿全书,它都在论证教会痛恨女性(这对圣母来说肯定是个新闻),而雷纳多知道那个所谓的大秘密:耶稣娶玛利亚·玛达肋纳,“真正的圣杯”以及教会骗人的起源。
18.什么是圣杯神话?
圣杯神话通常涉及阿黎玛特亚的圣若瑟(基督被埋在他家的墓穴里)。他拿了基督在最后晚餐时用过的酒杯。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圣若瑟接了些他的血。这个圣杯有各种神奇的力量。这个神话有各种英文版本,大部分是这样描述的:圣若瑟带着圣杯最终来到英国,并把它藏了起来。在亚瑟王传奇中,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所寻找的正是这个圣杯。
但《达芬奇密码》却声称“真正”的圣杯不是一个酒杯,而是玛利亚·玛达肋纳,说她怀有“基督的血”——他的孩子,由这个孩子兴起了一支法国王族。
19、SanGreal(圣杯)和SangReal(皇家血统)这两个奇怪的关联词是怎么回
事?这不是暗示布朗的命题有些道理吗?
没道理。实际上“皇家血统”的法语为sangroyal,这种关联不存在。此外,圣杯的传说是深含天主教色彩的,因为它以圣体为中心,并非常清楚地把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倾流的血与在弥撒圣祭中向世界奉献的基督的血联系在一起。简而言之,每个盛圣体的杯子都是圣杯,而每个皇家血统都含有万王之王耶稣的血。如果让天主教会作评价的话,那她一定会说,这只是个老调重弹的浪漫故事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基督教导说,通过洗礼,我们成了他皇家的一员,达味王之子基督自己成了我们的长兄,而天主成了我们的父。
20、但是雷纳多·达芬奇的油画《最后晚餐》中的所有这些奇怪的线索是怎么回
事?坐在耶稣右面的人实际上是个女的吗?
不是。那是传教使徒圣若望,耶稣“所爱的门徒”,不是玛利亚·玛达肋纳——
21、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看上去为什么很女性化?
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这是种非常流行的描绘年轻人的手法。理解《最后晚餐》的关键,不是通过寻找可疑的密码,而是通过与雷纳多其它作品作比较,以及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总体绘画风格,如果你做了这些研究,你会发现男青年经常被画成女性脸庞和男性身体。若望,传统上最年轻的宗徒,经常被画成没有胡子的年轻人,所以说女性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中是非常普遍的。这幅画不是揭示玛利亚.玛达肋纳不请自来参加最后晚餐,而是揭示耶稣宣布“你们中的一个人将出卖我”的那一刻。这就是为什么所有宗徒看上去都很吃惊,并且紧张地相互谈论。就像福音作者若望解释的那样,若望坐得离耶稣最近,所以伯多禄让若望问耶稣,他指的是谁(若13:21-25)。那就是这幅画所描绘的——例如,伯多禄靠近若望小声发问。若望坐在耶稣右边的原因,正如圣经所描述的,他是(耶稣)“所喜爱的门徒”。在传统上主人右边的位子是客人的主位。这幅画与天主教传统和圣经教导完全一致。根本不需要靠密码来理解。
22、V代表女性的子宫,圣杯是《最后晚餐》的焦点这些事实怎么解释?这不是暗
示雷纳多真的想让我们发现什么吗?
或许吧,如果V真的代表女性的子宫,而圣杯是《最后晚餐》焦点的话。但是布朗又没有通过百科全书测验,只要查阅书籍或上网,就会很快发现《最后晚餐》的焦点是耶稣的头,而不是V。布朗又一次撒谎,并希望你能被他的冒牌博学吓住,轻易相信他的话,而不去亲自看一眼。
23、但是,如果玛利亚·玛达肋纳不是真正的圣杯,那雷纳多在《最后晚餐》里
为什么没给耶稣画个酒杯呢?
基于某种原因,人们总是更容易相信弥天大谎,而不是小谎。布朗正是抓住这个心理,在《达芬奇密码》中作出重大的艺术断言:坐在耶稣右边的人是玛利亚·玛达肋纳,雷纳多·达芬奇故意没有在耶稣面前画上酒杯,目的是揭示隐藏的真理,即玛利亚·玛达肋纳真正的圣杯,它盛有以孩子形态存在的耶稣的“血”。这个断言如此之大,以致几百万读者想都没有想过去简单地核实一下:仔细看看《最后晚餐》那幅画,数数桌上的酒杯。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就会发现桌上有十三个酒杯,正好是耶稣和十二位门徒的。所以酒杯根本没有少画。它就在桌子上,与十二位宗徒的酒杯排在一起。
24、但是雷纳多不是锡安会长老之一并知道某个大没秘密吗?该书开头的“事
实”页说,在国家图书馆发现的文件证明雷纳多和很多其他名人是锡安会成
员。
布朗断言雷纳多的艺术品里隐藏着所谓的秘密(再次声明,这些断言是在艺术、考古、历史或神学方面没有任何造诣的人作出的),是有前提的,即雷纳多是一个称为锡安会的秘密组织的成员,按布朗的说法,圣殿骑士团,一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征服耶路撒冷的军事组织,于1099年成立了一个称为锡安会的团体,这个团体在挖掘圣殿山时——耶路撒冷圣殿曾建在这座山上,于公元70年被罗马人摧毁——无意中找到了一份古代文献,它揭示了耶稣娶玛利亚·玛达肋纳这个惊人的真相。耶稣死后(在布朗的世界里没有复活),她生了他的孩子,然后她去了法国,在那里她的后代终于成为法国王族,被称为墨洛维王朝。
在布朗的“事实”页上,他用可信的外表来装扮这些断言。他告诉我们,锡安会成立于1099年。没错。他没有告诉我们的是,锡安会最后的成员于1617年并入耶稣会。自那以后锡安会就不存在了。艾萨克·牛顿爵士或维克多·雨果会是安锡会成员简直太难以想象了。基于同样的理由,雷纳多会是锡安会成员,也非常令人怀疑。
接下来的事实更加剧了我们的怀疑。我们发现,那份作出这个断言的唯一文献,是皮埃尔·普朗达,一个法国反犹太狂热分子,写的。他于1956年成立了一个新的锡安会。然后,普朗达写了大量的国家咨讯,声称他的秘密社团与中世纪的锡安会有关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这些查无实据的废话被其他狂热分子捧为事实,他们的书有《圣殿启示》、《圣血》、《圣杯》(后来出了更多这样的书)。布朗爽快接受了他们的断言——并将其作为“事实”传递给读者。
25、那么确定以往锡安会“长老”身份的神秘羊皮纸是怎么回事?
布朗最该受谴责的“事实”断言之一,就是他断言被称为“秘密档案”的神秘羊皮纸确定了以往锡安会“长老”的身份,这些档案是1975年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的。问题是,甚至《圣殿启示》的作者们都不相信这些文件是真的,因为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文件是由普朗达印他的右翼报纸和海报所用的同一部印刷机印刷的。
总而言之,确有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锡安会,但它与现今的锡安会没有任何联系。没有任何值得尊敬的证据显示雷纳多·达芬奇听说过锡安会,更不用说他是其中的成员了。第一个锡安会也没有任何“长老”,锡安会的负责人被称为“院长”,而不是“长老”。
26、所以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布朗所断言的,雷纳多·达芬奇与锡安会有联系。那
么,我很好奇,锡安会到底是干什么的?
1099年,西欧的十字军把圣地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后,在耶路撒冷称为圣锡安的古拜占庭教堂的废墟上建了一座新教堂,它被命名为圣母教堂,在那里服务的神父们被称为圣母锡安会,几乎是两座教堂名字的合并。他们住在那里直到1217年穆斯林重新占领耶路撒冷,并把圣母教堂毁掉。于是他们后撤到西西里,继续他们的修道(锡安会译自PrioryofSion。大家都把Priory译为“会”,但它的确切意思是“小修道院”——译者注)生活。锡安会延续了四个多世纪,于1617年并入耶稣会。总而言之,锡安会是天主教会历史长河中的众多会院之一。
27、在《达芬奇密码》中,布朗指出锡安会的秘密涉及耶稣与玛利亚·玛达肋纳的婚姻,而圣殿骑士团用这个秘密勒索天主教会,这是真的吗?
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什么证据使《达芬奇密码》作出这样蛮横的断言?”事实上该书没有提供任何证据,因为根本就没有证据。无论第一个锡安会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证据显示:1)与圣殿骑士团有任何关系;2)从事圣殿山的挖掘工作;3)与耶稣和玛利亚·玛达肋纳结婚的任何文件有关联;4)与雷纳多·达芬奇有联系;5)与皮埃尔·普朗达1956年成立的锡安会有任何关系。
所以说,根本就没有证据显示,锡安会或圣殿骑士团有任何关于耶稣与玛利亚·玛达肋纳关系的、耸人听闻的信息,可以用来勒索教会。
28、那么圣殿骑士团是些什么人?他们怎么变得如此强大?
在十字军东征的军事组织中,圣殿骑士团是最强大的。他们成立于1118年,目的是保卫刚刚从穆斯林手中夺回的圣地,而不是挖掘耶稣婚姻的秘密并以此来威胁教会。但是,他也卷入了圣地以及后来欧洲的政治、经济事务中。
29、所以,至少他们卷入了不好的十字军东征。
认为十字军东征本质上是坏的,这是历史修正主义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过去。事实上,十字军东征(总共有八次,第一次于1096年开始,最后一次是在1270年)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东方的基督徒,使其免遭穆斯林的攻击,他们已占领了圣地、北非、西班牙和中东的大部分地区,并且继续侵占越来越多原本属于基督徒的地盘。东方基督徒请欧洲的教友来保护他们,所以他们出兵了。唯一真正取得成功的是第一次东征,这次东征从穆斯林手中夺回了圣地和耶路撒冷(1099年)。然而,一个世纪后,耶路撒冷再次失守,而圣地也成了伊斯兰领土。以后的东征没有一次成功的,也许15世纪摩尔人被赶出西班牙可算作例外(严格来讲,那不应被算作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时期以后,穆斯林继续以圣战扩张领土,直至基督徒于1571年和1683年分别在著名的海湾战役和维也纳战役中取得胜利。
30、天主教会真的在一夜之间消灭了圣殿骑士团吗?
《达芬奇密码》中最蛮横的诽谤之一,便是声称“梵蒂冈”(在那个历史时期梵蒂冈甚至还不存在)为了压制圣殿骑士团,结束他们以揭露耶稣的“真相”相要挟,策划了一个跨越整个欧洲的巨大阴谋,在一夜之间消灭了骑士团。就像所有精心编造的谎言一样,这个谎言用事实加以包装,足以令人信服,然而它毕竟是歪曲历史的谎言。
圣殿骑士团受到残酷的迫害,最终被镇压,这是事实,但是这是教宗的劲敌法王菲利普四世干的。与布朗耸人听闻的断言恰好相反,事实是菲利普来找圣殿骑士团,让他们资助他的战争,他们拒绝了,所以菲利普要求教宗鲍尼法八世将他们绝罚。教宗拒绝了,所以菲利普派雇佣军来攻击罗马,并劫持了教宗。鲍尼法死于这种粗暴的虐待,菲利普则因攻击鲍尼法而被绝罚。后来鲍尼法的继任本笃十一世撤销了对菲利普的绝罚,但拒绝宽免法王的属下,因他们策划了对已故教宗的攻击。本笃突然死了(人们都怀疑是菲利普的属下毒害了他),死后由克雷孟
五世继位,后者把教廷搬到法国的阿维农。克雷孟勉强对菲利普的要求作出让步。教廷对圣殿骑士团和它的成员进行了调查,发现法国以外的骑士几乎没有异端。但同时54名骑士却在法国被处死,因为法王菲利普——而不是教宗——想让他们死。总而言之,1)“梵蒂冈”不是在梵蒂冈(或罗马某地),而是在阿维农;2)“梵蒂冈”最多只能勉强算作法王的无力工具;3)“梵蒂冈”根本没有全欧洲的巨大阴谋,来反对圣殿骑士团。消灭圣殿骑士团不是什么天主教会的阴谋,以阻止涉及耶稣婚姻的世纪勒索计划。相反,这是菲利普想除掉他权力欲中的阻力。
32、布朗从哪里获得资料?
布朗显然虚构了小说的许多内容,其余的资料也很明显是从其他人的虚构中获得的。布朗从一些书本上获得了大部分的资料,对一些严肃学者来说,这些书被当作无稽之谈。他书中最基本的资料来源是《圣杯》,它是由迈克尔•白根(MichaelBaigent),理查德•雷(RichardLeigh)和享利•林肯(HenryLincoln)所写的。布朗小说中的雷•提宾(LeighTeabing)就是这么塑造的,布朗要么是想对这些作者表示尊敬,要么是在侮辱他们,因为“Leigh”取自于“RichardLeigh”,而“Teabing”是“Baigent”字母的另一种排序,这些当然视你的观点而定。
33、《圣杯》内容是什么?
这本1982年出版的颇有争论的书,事实上正如《达芬奇密码》一样,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声明:耶稣娶了玛利亚•玛大肋纳为妻,玛大肋纳并为耶稣生了一个的孩子,并且逐步导致了法国墨洛维王朝的建立,然后就引起了“圣杯”的传说。布朗的唯一真正的贡献是把这些历史上可笑东西放在离奇的上下文之内,从头至尾,就是去破解一系列的“密码”,逃离警察的追赶,在索菲亚(Sophie)和兰登(Langdon)之间在接近尾声时,还有一些不明显的罗曼蒂克。
34、什么样的研究支持《圣杯》的观点?
《沙龙网络杂志》的作者劳拉•米勒(LauraMiller)在写作者白根(Baigent)、雷(Leigh)、和林肯(Lincoln)的时候,再一次简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谈到用一些聪明的方式去撒谎时,他们几乎不相上下。如果我们无法敬佩他们,我们至少可以尊重他们的奇怪天才,如同福尔摩斯(SherlockHolmes)尊重了莫里阿特(Moriarty)教授的《犯罪的拿破仑》一样。
白根、雷和林肯都是虚构历史的莫里阿特(Moriartys),《圣杯》是他们最大的胜利。他们把谎言当作真理来证明,证明方法包括用许多无用的事实,有些是合理但毫不相关的,有些是无从考究的,像那些没有翻译过来的、不清楚的、17世纪一些传教士的日记,等等。另外,像各种各样的中世纪法国贵族家谱,粗糙而又无知,如果你不嫌麻烦去考证的话,就会发现它们都非常离谱。一个十分荒谬的想法首先是以猜想开始的,其中之一就是猜想圣殿骑士在耶路撒冷发现了耶稣和玛大肋纳结婚的文献是“可以相信的”,然后以一个尝试性的假说来介绍,再后来就把这些当作事实来对待了,这事实就是圣殿骑士一定把这些文献带到某个地方,而这个地方一定是法国南部。
只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搜寻和核实,就能成功证明它是错的,当然你还要应付一些假证据。《圣杯》的作者编造的假事实的毒瘴似乎难以穿过,但你不妨试着去突破一层厚厚的迷雾。
在《圣杯》和《达芬奇密码》中,“圣杯”的理论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有关耶稣生活的历史细节,和在他死后三百年内传统基督教信条的建立。第二部分则描述了通过锡安会和它的军队——圣殿骑士的保护,玛利亚•玛大肋纳和耶稣的后裔在压制下躲藏起来,在非传统的“真相的”下生存。这真相的线索假想被聪明的人和被说成逃到锡安会的人安置在艺术,建筑和文学中。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发誓保守这秘密的人会四处留下这些从未被破解的线索。
35、我听说《圣杯》的作者正在向丹•布朗提起诉讼,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圣杯》的作者们正在起诉丹•布朗对他们小说的剽窃。他们声称,许多证据证明,布朗的书里有大量的长段落都是抄写他们的。
36、除了《圣杯》之外,《达芬奇密码》还有其它的资料来源吗?
有,几部毫无可信度的书成为了布朗“无错误研究”的一部分。其中之一就是《顶瓦罐的妇女》(TheWomanwiththeAlabasterJar),它的作者是玛格丽特•斯塔伯德(MargaretStarbird),她是在读了《圣杯》以后,找到了一个放弃传统和正确历史的藉口。斯塔伯德在她的小说中安置了许多完全没有建立的理论,那就是把玛大肋纳作为一种女神崇拜,并把她视为女权主义的提倡者。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愚蠢思想的历史依据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现代新外邦女权主义者希望的思想,并且渴望去发明一种新的宗教,这宗教要用一个新的、假的历史去支持它。
另外,布朗还用了琳恩•皮克勒特(LynnPicknett)和克莱弗•普利斯(ClivePrince)于1998年所写的《圣殿启示》这部书。在书中,作者捏造了在早期教会中与宗徒们竞争的玛大肋纳的角色。《圣殿启示》中既讽刺又好笑的事情却成了驳斥布朗的核心:“布朗和他的书中的两个重要观点是自相矛盾的。”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圣殿启示》赞成在世上把妇女祝圣成神父,玛大肋纳是第一个见证基督复活的人。但可笑的是,作者然后否认了复活的发生。既然弥撒祭献的中心是纪念基督的死亡与复活,因此他们降低了称玛大肋纳为神父的重要论点。
第二,《圣殿启示》通过驳斥《档案秘密》的正确性否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布朗声称的“事实”。因此,它的作者摧毁了布朗声称的基础:达芬奇是锡安会的“重要会士”,他继承了“伟大的秘密”,守卫着玛大肋纳和耶稣的后裔。
37、到目前为止,我们谈了布朗的声明与真实事实的对比,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达芬奇密码》用“事实”的声明开始,但我们看到的完全不是事实,甚至还有点自相矛盾。这本书对主业会(OpusDei)的声明,现在成了确然的错误和诽谤的声明,通过简单地看一眼达芬奇的《最后晚餐》,就证明“丢失的圣杯”隐藏在这幅画里是不值一驳的。由于对艺术的无知,布朗声明在《最后晚餐》中坐在耶稣旁边的是一个“妇女”;由于对历史的无知,他认为《蒙娜丽莎》有名词变位;由于对语言学的无知,他声称“圣杯”,并胡说八道地谈论安锡会的历史,甚至连《圣殿启示》都反对。简而言之,我们没有找到安锡会或者其它“秘密组织”的绝对证据,来证明耶稣娶了玛大肋纳为妻,更没有证据来说明达芬奇是安锡会“主要会士”。
38、兰登有时说,所有这些难以置信的“秘密”,学者们早在几个世纪前就知道了。但有时候却坚持
说,这个“秘密”被教会聪明地掩盖了,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声明又怎么能都是真的呢?
理论上来说,它们都是不可能的。但记住,《达芬奇密码》对事实没有强烈的兴趣。我们所读到的声明不是试图告诉我们事实,而是操纵我们去相信一个谎言。因为有这些自相矛盾,使我们能够明白作者的动机。布朗的策略是首先用假的博学去胁迫读者,然后,用发现耶稣与基督宗教的惊人秘密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胁迫不能使人接受,只好让读者感到无知。因此,我们看到兰登和提宾继续向睁大眼睛的索菲亚解释,当每一个所谓“密码”解开的时候,像个读者的她就惊讶地说:“什么?我不知道。”然后,他们一边拍拍她的头,把她当作“小姑娘”,一边重复着一句话:“学者们早就知道了。”大多数读者对达芬奇、安锡会、阿拉美语、希腊语、尼西亚大公会议,以及圣经的写作方法和教会收集圣经的方法,都知道不多,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无知,信徒们也觉得尴尬,因为无论他们说什么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听起来都像一个小孩子在反抗——刚刚给他看了柜子里魔鬼的衣服——“这全部都是假的。”
当提宾坦然声明“许多学者宣称早期教会真的从耶稣门徒那里窃取了他”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小说的中心。通过对话的方式,提宾使布朗的信息更加清晰:“我的意思是——父辈告诉我们有关基督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错的”。
当然,没有人喜欢愚昧,也没有人喜欢做一个傻子。布朗用他的第二个策略来与这些令他讨厌的人玩。他一直在劝说你,信基督宗教的那群人只是傻瓜一个,通过认识他最新展示的“真理”,他提供你一个机会逃离这群傻子。如果你接受他那“学者们已经知道这个问题很多年了”的声明,那么他许诺你会从你一直遭受的精神奴役中逃离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诡辩,许多人因此而跌倒。他们事实上正跌入他所设的陷阱里,而自己却以为逃脱了。
39、兰登的学者朋友提宾,原来是一个坏蛋,布朗怎么用这种方法说明基督宗教是错误的呢?
尽管提宾是个“坏人”,但提宾关于基督宗教错误起源的声明,却被“好人”兰登所赞成。布朗似乎正在把“好人或坏人”作为信仰的标准,让读者接受他的论点。兰登不像提宾那样卑鄙、愤世嫉俗、邪恶,所以他成为真理的声音。提宾,由于他的欺骗,他被拒绝获得寻求“圣杯”的机会,但是在小说的结尾,提宾的每一个声明结果都是“真的”,而兰登,与“圣杯”相称的仆人,却找到了相当多玛大肋纳的遗骸,这是“被遗弃的神圣女性”和最伟大的人类先知耶稣妻子的遗骸。因此布朗操纵着读者去接受提宾有关基督宗教的起源,索菲亚结果是耶稣的后代,福音是一部骗人的书,教会是一个杀人机构,而作为读者的你,现在却成为了少数被选的人,跟随索菲亚和兰登,选择光荣的“神圣女性”崇拜而归向异端。
40、如果有关达芬奇、锡安会和玛大肋纳的声明都不是真的,为什么布朗还要编造这些惊人的声明
呢?
这些声明形成了小说的中心——“惊人的启示”:对以色列的天主,降生为人的天主来说,耶稣更愿意我们去崇拜“神圣的女性”。当然,这就引出了更深的问题,为什么布朗制造“惊人的启示”?答案是:他正尝试去创造一种新的宗教,这宗教的奥秘是一般基督教信仰,特别是天主教信仰所反对的,是用“神圣女性”的异端邪说来代替传统基督教信仰。
41、关于一个宗教的基本教义,难道它的永恒真理不更优越于它的历史声明吗?
不一定。如果一个宗教建立在一些普遍的道德法则之上的话,例如舍弃肉身的欲望,它不需要历史的根源。因此,如果佛教能证明佛从来就没有,佛教也不会受到损害。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中心不是佛本身,而是佛的教导。但是,一般的宗教都不能不来源于历史,像犹太教和基督宗教,最终都是落在历史声明的有效性上,因为它们都是关于人的,而不仅仅是思想。
例如,犹太教的存在是因为它来源于一个历史的声明:一个宇宙之神通过梅瑟的服务走进了与犹太民族的盟约之中。如果那个声明被证明是假的,那么犹太教也是假的。假设有个人写了一本有关“真的”梅瑟与犹太教“隐秘起源”的书,声称整个犹太教都建立在一派谎言之上。而“历史”上的梅瑟就像印度教的神秘家,他相信多神,宣扬忍耐和自由的爱。在《出谷纪》中,他没有领导人民走出埃及,没有颁布十诫,没有显奇迹,也没有颁布道德准则。
假设这本书同时宣称,数世纪之后,犹太经师宣称梅瑟的继承者重写了他们民族的历史,并且决定“提升”梅瑟,他们把他变成了一个看见真神且与他对话的先知。然后,再把他变成一个打败法老军队的将军,并把他的人民从奴役中解救出来,事实上,犹太经师制造了一个他们想象中的梅瑟,也就是说,是经师喜欢的梅瑟,他们喜欢领导人民崇拜和祭献。他们重新塑造了梅瑟,把他塑造成一个天主派遣的精神导师,他在西乃山上由天主那里获得十诫,并且颁布给了他的人民,因此建立了一个与天主的盟约。
假设这本书显示犹太经师所做的就是为了巩固他们自己的地位,因为他们想把自己装扮成天主派遣的人民领袖,神律导师和天主的发言人,就像他们所“发明”的梅瑟一样。所以最后,许多核心的犹太信仰都建立在贪权的犹太经师的谎言之上,他们成功地愚弄了他们的百姓,并且努力巩固他们对以色列的统治,从此,许多犹太人都相信了这个“梅瑟传奇”。
这本书由于反对闪族和直接攻击犹太教,将会受到世人的谴责,这是罪有应得。但是,当布朗发表一本反天主教,有阴谋理论的小说时,人们却不以为然地认为“它只是一个故事”。在宾夕法尼亚洲大学从事历史与宗教研究的著名教授菲利普•甄金斯(PhilipJenkins)最近说,对天主教的偏见近来在美国颇受欢迎,《达芬奇密码》的出现就是偏见成功影响结果。
42、没有相信耶稣是“天主的儿子”,难道我们就不能肯定基督宗教的核心教义吗?
不能。整个基督宗教的高峰就是耶稣这个人,“他”就是这个教义的核心。有关耶稣的伦理、奇迹的教训,事实上是记录在福音书上的每一件事,都让我们明白“他”就是这个教义的核心,明白“他”通过死亡与复活而完成了核心教义。如果我们删掉这些,我们不可能用“耶稣教义的真正本质”来结尾。由于耶稣成了福音的绝对核心,我们也没有别的什么可用来结尾的。这就是为什么福音书或多或少记载了耶稣在世生活的细节,并且大约用了四分之一的笔墨来叙述耶稣三天的生活——他的受难、死亡与复活。试图去写一部关于耶稣与他女朋友的福音——就如布朗小说《达芬奇密码》中所看到的那样——就好像读有关马丁路德•金的故事,却假装他的生活中心不是为了努力争取公民的权利,而是喜欢与朋友在阿拉巴马的塞尔马市散步,闲谈伦理哲学。忽视了耶稣死亡的原因——即他声明自己是天主的儿子——就好像说金博士突然死于曼菲斯公司(Menphis),没有提到他因为演讲而被谋杀一样。
最后结果是:耶稣没有教给我们永恒而抽象的真理和道德准则。然而,他声明他是降生成人的天主,被派遣来拯救世上的罪人。如果耶稣不是天主,他的死亡与复活都没有发生,就如提宾所说的,基督宗教就完全是假的了。
43、如果《达芬奇密码》根本就是反天主教的,为什么在书中还描写了讨人喜欢的天主教徒呢?在圣苏尔皮斯(St.Sulpice)教堂,被西拉(Silas)所谋杀的修女又如何呢?
读《达芬奇密码》的重要线索就是:“好的”天主教徒其实就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天主教。就是说,一个不接受天主教会训导的天主教徒就是好天主教徒。所以,那些努力摧毁天主教信仰的天主教徒是“好人”,例如布朗版本的达芬奇。同样地,流露对天主教教义怨恨的修女是好的。当然,每个相信天主教传统的人,都被描写成骗子(法舍Fache)、谋杀者、精神变态者(赛拉斯Silas)、肥胖和腐败者(梵蒂冈官员)、对科学无知和恐惧者(阿林加洛萨主教Aringarosa),等等。
44、所以,依据《达芬奇密码》所说,好的天主教徒应该是反对耶稣基督福音的?
是的,《达芬奇密码》的观点不是说天主教徒没有遵循他们的教规是错的。更确切地说,这本书的主要声明是天主教的信仰,它的基本教义教规,从头到尾完全都是欺骗。《达芬奇密码》目的就是否认对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天主之子耶稣基督的崇拜,是为了创造一个新的奥秘而使异端合法化。
45、《达芬奇密码》宣称所有的异教徒都庆祝“神圣的女性”,宣称天主教却消灭了它,是真的吗?
是的,这确实是《达芬奇密码》所宣称的。布朗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讨论了这个问题,他解释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神的世界……每一个战神有一个Athena(雅典娜,希腊智慧和技艺女神),战神是漂亮的女神。在埃及传统中,Osiris(司阴府之神,埃及主神之一)和Isis(伊希斯,古埃及神话中的生育女神,为奥西里斯的妹妹和妻子)……而我们现在生活在一神的世界里,女神已被抹杀”(CNN,2003年7月17日)。
事实上,女神的崇拜在古代是比较流行,但并不普遍。有些异教徒崇拜女神;有些根本不拜神,并且把相信神作为无知的迷信;有些崇拜一个神;有些崇拜许多神。当一些人清楚地明白地上的生物仅仅是反映精神本质时,而他们却没有把地上的生物和神区分开来。当一些异教徒向男神、女神或是动物图腾举行崇拜仪式时,有些异教哲学家却把神看成是一种抽象事物。有些人相信巫术,有些人相信科学,而许多人两者都相信。简而言之,“所有的”异教徒只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是基督徒或犹太教徒。在基督信仰之前的异教中,“神圣女性”崇拜到处都举行的观念是错误的。
46、但是,何为异教呢?
异教本质上就是以受造物来代替对造物主的崇拜。无知或是故意地选择崇拜受造物,基督教前的异教徒因为无知而崇拜受造物。保罗在《宗徒大事录》17章中描述了作为“感觉追随”神的外邦人,例如,他们正在寻找一个真的神,但不知道怎么去找。基督教后的异教徒,如,《达芬奇密码》的提倡者,是有意识地反对一个神,目的是去崇拜受造物。彼得·克里福特描述了基督教前后两者之间的不同,就如一个处女与一个离婚者之间的不同。基督教前的异教徒一直在寻找神,尽管错了;而基督教后的异教徒是在寻找东西替代神。
他们选择崇拜生物,历史事实已经向我们展示,他们能够或将会崇拜任何生物,从吃屎虫到一个人。就如一句古老谚语所说的:当人们不相信天主时,他们就不会相信任何事物——其实他们相信任何事物。
47、关于“神圣女性”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在《达芬奇密码》中,布朗主要讨论基督宗教抹杀了“神圣的女性”,用一个纯男性的神代替了“真正的女神”。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重新介绍女神崇拜!该书宣称:耶稣想要提升玛大肋纳,并且使教会相信她,而不是伯多禄(Peter)。依照布朗所说,耶稣把教会移交给了玛大肋纳,但耶稣死后,邪恶的宗徒们——尽管宗徒们都是有明显男性主义倾向的人,但耶稣还是选择他们来跟随他——接管了教会,打压玛大肋纳的角色,并且建立了一个在伯多禄(Peter)领导之下、纯男性的圣统制。三百年后,当君士坦丁出现时,他提升了耶稣为神的形象,目的就是使教会更有权力,把其作为控制国家的一种工具来使用。
48、什么是圣婚仪式?
在《达芬奇密码》中,索菲亚叙述她曾经怎样遇见她的祖父索尼埃进行性崇拜仪式。正如故事所说的,我们被告之,这就是圣婚仪式,在“神圣男性”与“神圣女性”的重新结合中,由男人与女人所构成的一种宗教仪式。根据兰登所说,基督宗教“从世界上所有的教堂里撤除了神圣女性崇拜”,索尼埃为了纪念耶稣(神圣男性)与玛大肋纳(神圣女性)两人之间的婚姻,通过进行这个仪式而保存了“真正激情”的生活。可怜的索菲亚真的是无知;她需要去认识她的爷爷是一个真正有灵性的人,需要去认识谋杀了她爷爷的、邪恶的天主教会消灭了女性与神之间的关联。
这里有几个心灵操纵的问题:首先,这个“圣婚仪式”是假的,布朗小说的资料来源于玛格丽特·斯塔波得虚构的故事;第二,它与布朗所坚持的——公元325年前没有人认为耶稣是神——自相矛盾,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作为神圣男性的耶稣又在扮演什么?第三,女性从天主教会中清除的观念完全是胡说八道,圣母玛利亚在天主教信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后,只有异教才有“神圣的性”这一声明是完全错误的。基督徒的婚姻就是男女之间圣事性的结合,在“夫妻生活”中达到圆满——如性,称作“性圣事”的婚姻不是遥远的一个标记。
《达芬奇密码》中的异教的性观点与基督教的性观点的关键区别,不是异教认为性神圣,而基督教认为性肮脏。其不同点应该是,异教宁愿崇拜生物也不拜造物主。这是一种倒退,正如布朗所暗示的,耶稣从事性是一种倒退。事实上,“性”与耶稣有关,因为他是性的创造者,在伟大的宇宙婚姻中,他是永恒的新郎,而教会,是他永恒的新娘。我们在地上的婚姻是与基督在天堂永远结合的预像。为异教来说,天堂是一个影子,地上的性生活才是现实。
基督教的婚姻强调性生活的隐私,因为它是我们在地上最大的隐私生活,它象征着天人之间的关系。但为异教来说,性生活是在人前的一个公开的活动,因为参与者没有了自我,通过性仪式来崇拜称之为“神圣女性”和“神圣男性”的偶像——一个用抽象概念制造出来的偶像。在异教中,这样的现象有很多,他们把性变成自然秩序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基督宗教里,联合天人之间的公开的礼仪庆祝是圣体圣事,而不是婚姻。在圣体圣事中,司祭没有了自我,他作为“第二基督”临在于集会中,通过接受耶稣的圣体圣血来与天主合而为一。但是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就他们自己,在爱中结合为一。当他们因着婚姻圣事而结合的时候,婚姻恩宠最主要的受益人是丈夫和妻子他们自己。在婚姻中,他们体验着爱,这个爱存在于耶稣与他的教会之间,在恩宠中他们彼此交付自己。
49、如《达芬奇密码》所宣称的,古代犹太人真的相信他们的圣殿不但有男神雅威(YHWH),而且也有女神塞芹拉(Shekinnah)?
在古代近东的所有宗教中,最让犹太教突出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强调唯一的神。当许多环绕在以色列子民周围的外邦宗教有男神女神的时候,古犹太人一想到雅威(YHWH)就战栗,他是创造万物的唯一真天主,而不像一些外邦的神那样,有一个同伴或是妻子。
然而《达芬奇密码》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声明,犹太人相信雅威有一个“平等权力的女神”,名叫舍基纳(Shekinah)。事实上,在犹太教里从来没有用舍基纳这个字描述过女神,它是指雅威临显于人间。在圣经中找不到用舍基纳暗示女神的痕迹,舍基纳是一个神学上的术语,古代犹太老师用它来描述天主光荣降临在约柜或圣殿内(译者注:详见思高版《圣经辞典》第950条)。所谓这个字提到女性同伴,古代的犹太人相信一个叫雅威的男神和一个叫舍基纳的女神是完全错误的。
50、君士坦丁是谁?
君士坦丁是罗马的皇帝,在公元313年,他使基督宗教合法化。在他统治前,基督徒一直遭到零星的迫害,在他前任戴克里先的统治下,对基督徒的迫害与屠杀达到了顶峰。据说君士坦丁在一个关键的战役前夕,获得了一个意像,在天上有一个十字架向他显示,里面有一个声音说:“用这个标记,必胜”。君士坦丁命令他的军队在盾牌上做一个十字架,并且赢得了这次战役。他肯定这是基督徒的天主帮助了他,随后,他在米兰发布了“米兰诏书(theEdictofToleration)”,并且开始了与教会长期的友谊。
君士坦丁是一个皇帝,但不是一个神学家,他首先关心的是他整个帝国的平安。当有关耶稣本性的神学争论发生,并且威胁着他的帝国的平安时,他要求教会的主教们坐下来解决这个争论。同时,他不怎么在乎争论的细节,他只是想解决这个争论,以致使他的帝国归回到平安。这就是尼西亚大公会议基本的历史背景,大公会议绝对没有做任何圣经纲目的设置或者把耶稣从一个“道德先知”变成天主的事情。
51、君士坦丁难道没有下令编写一部新《圣经》,并且把其它的“福音”视为不合法吗?
大约公元320年,君士坦丁下令制作了50本《圣经》,目的是为了提升首都教堂的礼仪,但是这个被乱说成他下令编写了一本“新”《圣经》,君士坦丁绝对没有为教会取舍《新约》中任何一部书。在他统治前两百年内,这个问题大部分都被解决了。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四部福音的目录早在公元200年就被确定,到三世纪末,也就是在君士坦丁下令制作那批《圣经》很久以前,《新约》大部分书目实际上都达成了一致。君士坦丁只是把那些圣经集中在一起,而这些书都是全世界基督徒正在使用,用来祈祷、崇拜和教导的。他下令制作的50本《圣经》没有删除也没有添加任何已经接受的四部福音。在君士坦丁时代,《新约》中其它一些书的权威性仍然存有争论,如《默示录》。君士坦丁时代之前的《新约》手稿与之后传阅的手稿没有大的不同。
52、君士坦丁难道没有查禁过早期诺斯底(Gnostic)谈及基督人性特点的福音书,而赞同把基督描述得更像天主的福音?
首先,记住诺斯底(Gnostic)福音不是“更早”的福音。诺斯底福音为耶稣时代之后的后人所写,并且大部分诺斯底的原文至少来源于一世纪或二世纪之后,也就是说是在新约文献写成后很长一段时间才出现的。新约文献是宗徒时代写成的,也许是从一世纪中叶到一世纪末写成。这意味着新约文献资料与耶稣生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就好像我们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距离一样。而诺斯底福音与耶稣之间的间隙最多就像我们与南北战争之间的距离(译者注:美国南北战争发生于1861年至1865年)。
第二、如果君士坦丁或是天主教会想尽力压制那些讲基督人性特点的书,他们应该删除玛窦、玛尔谷、路加和若望四部福音,因为这些福音清楚地介绍了耶稣的人性。这四部权威性的福音记载着耶稣真正的有血有肉,他饥饿,他也口渴,他吃、喝、说话、祈祷、睡觉、哭。他的智慧和身体随着他的成长而增加。他甚至受了苦而且死了。他也与其他的人一起去探望别人的家庭,与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在别人痛苦时他也表示同情。如果像《达芬奇密码》所宣称的有阴谋地去压制基督的人性,真难想像在四部福音中还留有那么多耶稣基督人性的特点。
第三、诺斯底福音几乎与《新约》四部福音一样,没有特别强调耶稣的人性。在诺斯底福音的一些段落中,根本没有描写有血肉的耶稣——一个影响一世纪犹太教世界的真正的历史形象。相反,在诺斯底福音中,耶稣被当作一个永恒、抽象、深奥的老师来描写,而没有强调他作为普通人的品质。在一些诺斯底的文章中,根本就不清楚耶稣是不是人,例如,根据《若望大事录》(theActsofJohn)记载,耶稣看起来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更是像一个幻想的外貌。他没有留下任何足迹在世上,他甚至连眼睛也没有眨一下。《伯多禄启示录》(theApocalypseofPeter)声称耶稣自己没有真正地死在十字架上,当他们钉“代替他的肉身部分”时,活着的耶稣却站在十字架上方嘲笑那些迫害他的人。同样地,在《伟大瑟特第二篇》(theSecondTreatiseoftheGreatSeth)中,精神的耶稣说他没有戴茨冠,喝醋酸,背十字架,也没有死在加耳瓦略山上,耶稣太属于精神体而不能受苦,也不能象人一样死。书中引用说“事实上我没有死,而是表演”。
总之,诺斯底“福音”没有留给我们更多人性的耶稣。更确切地说,在这些段落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可怕、飘渺、远离我们人类的耶稣,不像我们在《玛窦》、《玛尔谷》、《路加》和《若望》中所看到的真正的耶稣。因此,《达芬奇密码》关于这点的声明确实是相反诺斯底实际上所说的耶稣。
53、我们刚谈论了诺斯底福音,那么什么是诺斯底教?
诺斯底教是一个古代的希腊宗教运动,它影响了一些早期基督徒的思想,产生了几个与从宗徒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不一致的信仰,在早期教会,有一些不同的诺斯底教派,它们的共同点是:精神世界是好的,物质世界是坏的;人的灵魂被囚在罪恶的肉身内;救赎就是人的灵魂通过奥秘的知识从肉身内解救出来(gnosis的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知识”);只有个别人能获得有关天主奥秘的知识。
54、《达芬奇密码》声称,在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以前,基督徒相信耶稣只是一个人,不是天主之子。是真的吗?
在整部小说中,这也许是最容易误解的。尼西亚大公会议之前的一世纪初,第五批基督徒才相信耶稣是天主之子?这样,我们不得不来看看新约,甚至教父的著作,在前三个世纪,基督徒相信耶稣是天主之子和神是非常清楚的。
尼西亚大公会议前250多年,在《新约》的著作中,耶稣就当作“天主之子”来承认。保禄书信中17次提到耶稣为“天主之子”,整个《新约》中提到耶稣为“天主之子”超过了100次。在早期基督徒的整个著作中,经常重复着耶稣的圣经称呼——“天主之子”。
至于耶稣的神性,接下的《新约》文章告诉我们所有的圣经作者是相信耶稣是神:《马尔谷福音》见证了的基督的神性,记载了耶稣做了只有天主才能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权力去赦免人的罪恶。但耶稣立即遭到亵渎的控诉,因为人们说只有天主才能赦免罪恶(谷2:1-12)。在《若望福音》中,报导耶稣说过“我和父是一个”(若10:30)。福音继续说耶稣并没有宣告自己与父只是一个精神上的合一,而是与父同等的。犹太人控诉亵渎的耶稣,并想用石头砸死他说:“因为你是人,而把自己当作天主”。耶稣同样地用了天主的圣名——我是(雅威)——就如天主在焚烧的荆棘中启示给梅瑟的一样(出:3:13-14)。在犹太的传统中,天主的名字是非常神圣的,除非在赎罪节的礼仪中被大司祭使用外,从来没有人说天主的名字。然而耶稣不但说了天主的圣名,而且还把它应用到自己的身上说:“在亚巴郎出现前,我就有”(若8:58)。再一次,跟随他的犹太人因为这想用石头砸死他。这些文字和其它的段落都在告诉我们在基督教开始就相信耶稣的神性。在新约的写作时代,早期基督徒的著作继续见证了基督的神性。在公元107年,安提约基(Antioch)的依纳爵(Ignatius)指出了耶稣是“天主”,是“人”,是“我们的天主耶稣基督”。公元150年,殉道圣人犹斯定(Justin)写道,耶稣是“天主,永生天主之子”。在公元177年,依肋乃(Irenaeus)描述耶稣为“真天主”“真人”。大约公元200年,戴尔都良(Tertullian)写道,“在耶稣内,我们看到两个层面,不可混淆,而在一个简单的人耶稣内,天主与人是结合为一体的”。基督的天主性与人性相结合一直是一个讨论的问题,但有大量的事实证明,在第一世纪、第二世纪的基督时代,就已经相信了基督的人性和天主性,这要比尼西亚大公会议至少要早100到200年。
55《达芬奇密码》说尼西亚大公会议通过确定耶稣的“天主之子”的身份来提升人性的耶稣。
《达芬奇密码》再一次没有直面历史事实,因为尼西亚大公会议不是讨论耶稣是不是天主之子的问题。前面提到,耶稣的天主性在基督徒的信仰中已经建立。尼西亚讨论的是一个亚略(Arius)神父的教导,他承认耶稣是天主之子,万物的首生者,天主创造万物的中保。而亚略不象前两三个世纪的基督徒,对耶稣天主之子的身份毫无异议。他只是不相信耶稣“总是”儿子,这把他带到了困境中,他教导“儿子”不是永远存在的,天主创造了子,然后收纳他为义子。因此,根据亚略的观点,耶稣没有父那么完整的天主性。尼西亚大公会议恰当地谴责了亚略的教导,并要求停止否认基督徒长期对基督天主性的信仰。与《达芬奇密码》比较来说,亚略是一个天主教徒,在尼西亚会议中,他和其他所有的主教都不得不承认耶稣不仅仅是一个“大先知”。在尼西亚会议中争论的焦点也不是耶稣是人还是神,而是把耶稣看成超自然的神体,是排在天主之后(如:亚略和他的追随者),还是说耶稣就是天主(如:正统的基督徒)。
56、尼西亚大公会议做了什么?
尼西亚大公会议确定了作为永生天主之子的基督的天主性。大公会议发布了大家都知道的信仰宣言——尼西亚信经,这是天主教每个主日在弥撒中都要诵读的。为了反驳亚略圣子比圣父低等的教导,尼西亚信经强调圣子与圣父是相同的天主性:他是“来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真天主的真天主的”,为了反驳亚略有关圣子有一个时期不存在和圣子是天主父所创造的,尼西亚信经说他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意思是指圣子与圣父一样是永恒的,而不是圣父像创造天使、太阳或动物一样创造了圣子。最后信经说圣子“是与父同属一体的”,意思是说圣子有完整的天主性,就与圣父是一样的。
57、《达芬奇密码》说基督作为天主之子的信条,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中是一个“相当接近的投票”的结果,这是事实吗?
这不是事实,绝对是错误的,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前几百年,也就是说基督徒很早就开始相信基督的天主性,相信他是天主之子。大公会议澄清了为亚略的教导所挑起的天主之子基督的本性的争论。在会议中没有几个人支持他的观点。
关于基督本质的“接近的”投票,在此次会议中至少有220位主教参加,只有两个人赞同亚略的观点,其余99%的主教都投了反对亚略观点的票,赞同耶稣有完整的天主性与圣父同等的信条。因此在尼西亚会议中,是以绝对的优势218:2获胜,而不是“相当接近的投票”。甚至也不是一次有关耶稣是否只是一个“大先知”的投票。
58、当君士坦丁召开大公会议并且把政治中心从罗马转移到君士坦丁堡时,为什么布郎说梵蒂冈利用了尼西亚大公会议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关于这一点,布郎对基本的历史事实表现得非常地无知或是非常地不诚实,因为在君士坦丁时代,还没有梵蒂冈。那个时候,现在的梵蒂冈城所在地还是一片沼泽,罗马教会,教宗的家,是在政治衰落时候建立的。这就是为什么君士坦丁把帝国的中心移到君士坦丁堡(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倒台后,君士坦丁堡继续作为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延续了一千年。
在读《达芬奇密码》时,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为布朗来说,“梵蒂冈”是天主教会的代名词,尽管梵蒂冈直到君士坦丁死后800多年才出现,他还是做各种各样谎谬的有关君士坦丁所谓的计划去“加强梵蒂冈的统治”的声明——
未完待续
作者:鲍晓鸥(台大外文系教授)
丹•布朗畅销小说的主要目的,似乎是想要针对「真正的耶稣」做一可靠并且吸引人的纪录。但事实上,此书提到有关天主教会可能存在一个阴谋,就是想要隐藏一个足以破坏天主教会存在基础的事实,他只是让读者在心中产生了困惑与怀疑,特别是对那些天主教徒或基督徒读者而言。简言之,该部小说是以直叙的方式描述耶稣基督,并且把他当成一位提出崇拜已失落的「神圣女性」及希望以假想的妻子玛利德莲来重建该信仰的圣者。因此,耶稣基督并非他自己所宣称的天主,而仅仅是个人,他企图让这个世界回归到「神圣女性」的崇拜,并且想要建立一个可以复兴此一敬拜方式的教会。这也是为什么他把信仰托付给玛利德莲,而非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伯多禄。
这样的故事使我们如今才得知,是因为早在西元第四世纪,也就是耶稣死后的三百年,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第一个支持并保护教会的皇帝,从基督宗教里面废除了「神圣女性」的崇拜,并否定耶稣的人性,而且颁布敕令宣称耶稣就是天主。为了建立此一敕令的永久性,君士坦丁大帝首先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西元325年),在会议上表决通过父权、威权且反对女性崇拜的信念。接着,君士坦丁大帝在众多福音书中选出四部做为「正典」,这四部福音书被认为其内容具「安全性」,并压抑那些影射耶稣和玛利德莲结婚的福音书。同时他也试图要除去耶稣所有的子嗣。他在前面几项事情中成功了,然而最后一项却失败。有些耶稣的后裔逃到法国,在数个世纪之后,耶稣的后裔甚至透过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dynasty)掌控法兰西。
在中古时期和近代的历史中,耶稣后裔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对抗教会不断迫害的历史。因为如果这个真相被揭露,教会的权威将不复存在。所以教会成功地唆使加洛林国王(Carolingiankings)将墨洛温国王放逐,这导致墨洛温国王组织了一个名为锡安会(PrioryofSion)的秘密社团,其主要目的即是为了保护耶稣的子嗣及他们的秘密。与锡安会有关连的圣殿骑士也被迫害和杀害。历史上一些有名的艺术家或文学家,都被认为是锡安会的秘密首领,唯一例外的是达文西,他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有关此一秘密的线索。教会不断地压迫「神圣女性」的崇拜,例如在欧洲的猎巫行动中杀死数以百万计的女巫。然而耶稣的子嗣—真正的圣杯,仍旧继续存在于普朗塔家族(Plantards)和圣克莱家族(Saint-Clairs)之中。
丹•布朗的小说接着进入到第三个时期,就是现代。锡安会最后决定要藉由其现任总会长—罗浮宫博物馆馆长贾克•索尼耶赫(JacquesSaunière),将此一秘密揭露给世人,他同时也是一位研究古代女神和「神圣女性」的专家。索尼耶赫被发现死在罗浮宫内,很可能是遭到谋杀。在临死之前,他在地板上用他自己的血写下一连串神秘的密码。索尼耶赫的孙女苏菲•纳佛(SophieNeveu),是一位为巴黎警方工作的解码学专家,接着也进到故事里面来。索尼耶赫在临死之前打了一通紧急的电话给苏菲,因为他想告诉她有关他们家族一些重要的事情。罗柏•兰登(RobertLangdon)被认为是本案主要的嫌犯,他是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当时刚好也在现场。苏菲知道兰登是无辜的,所以帮助他逃走。在兰登及学者李伊•提宾爵士(SirLeighTeabing)的帮助下,她开始研究女神崇拜并且将达文西的画作予以解码。提宾爵士也向她解释,是君士坦丁大帝将梵谛冈建立为一个新的权力中心。
在同时,读者被引导去相信天主教团体主业会(OpusDei,拉丁文原意为「天主的事业」)是谋杀案背后的主谋;该组织在法律上具争议性。理所当然地,一位「激进」的教宗考虑要切断教会与主业会的关系。这导致主业会监督(即会长)接受锡安会秘密会长所开出的条件,同意以高价购买锡安会存在的证明,主业会监督便可以用这些证明去向教廷勒索。这位锡安会的会长事实上是一个富有的英国人,也是一位反天主教的教授,他想要将锡安会的秘密公诸于世。他责备锡安会因为畏惧天主教会而保持沉默,因此同意雇用一个主业会修士去执行上述的谋杀行动。
这本小说无可避免地带进一段苏菲和兰登之间的恋情。苏菲发现她的祖父索尼耶赫是锡安会的总会长,而她本人正是耶稣后代中最后一个子孙,玛利德莲的坟墓就在罗浮宫入口处玻璃金字塔的底下,这座玻璃金字塔的兴建是法国前任总统密特朗的计画,他也是秘密社团共济会的会员。
达文西密码其实只是一本小说,任何人都不能将其视为历史事实。然而作者却在名为「事实」的段落中,用以下的话语混淆读者的视听:「在本小说中,有关艺术品、建筑、文件及神秘仪式的描述都是确切属实。」换句话说,丹•布朗试着要在小说中阐述一些历史的概念。因此就历史学者批判的角度来看,这本小说的内容相当肤浅。持平而论,丹•布朗宣称的事情都缺乏稳固的基础,并且错误百出。例如在第一世纪的著作中,已经清楚地陈述耶稣就是天主。Muratori正典(西元190年)已经说过,福音书正典只有四部,并将所有的诺斯底(Gnostic,也有人译为「诺斯替」或「诺智」)福音完全排除在外。同样地,尼西亚大公会议中也没有所谓激烈的争辩。在三百位出席的主教当中,只有两位投下反对票。况且梵谛冈是在十四世纪之后才成为教宗的正式住所。锡安会在中古时期并未存在。它是一个由法国人皮耶‧普朗塔(PierrePlantard)在1956年成立于巴黎的新骑士组织。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有许多的女巫被烧死,但没有几百万名之多,而且也并非只有妇女。事实上有许多被烧死的人刚好都是在新教国家(protestantcountries)。哈佛大学并未开设宗教符号学课程,主业会这个组织中没有修士,谬误之处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问,这样的小说为何可以卖出数百万册?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我们可以想想,三年多前丹•布朗出版一本名为「天使与魔鬼」(AngelsandDemons)的小说,与达文西密码的风格相近,有些人物更是与兰登类似。那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又有何不同?首先,丹•布朗在达文西密码一书中软化其反天主教的立场,以取得读者们更多的信任;其次,他运用了众人遗忘的诺斯底主义,因为诺斯底主义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和神秘主义,可以赋予耶稣崭新和奇特的形象,此一形象与新时代(NewAge)潮流融合在一起,曾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相当风行。这样的故事内容被牛津大学及哈佛大学的教授们评为成人版的「哈利波特」。最后,我们不妨这么说,这本小说利用许多对信仰所知不多的基督徒,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将虚构的故事看做是真实的历史或是真相——
本文完
作者:鲍晓鸥(台大外文系教授)
说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亦有译为「诺斯替主义」或「诺智学派」者)是一种思想,但基本上它也是一种态度(attitude),信仰诺斯底主义的信徒认为他们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由于具有相当程度兼容并蓄的特性,诺斯底主义屡屡都和当时流行的思想靠拢,所以也就不容易给予一个精确的定义。诺斯底主义的信徒宣称他们拥有秘密的知识,一种通常在危险的时期才会显现的知识,并且认为他们有理解事实(reality)的较佳能力,而且可以得知超越现实层次的事物,所以理论上他们拥有较高的智慧,可以让他们不受世俗规范的限制。正因为「达文西密码」一书以诺斯底主义为基础,所以才会让这本小说造成热卖。
在现代,诺斯底主义曾在新时代(NewAge)等运动中出现,并且也在神秘教派(occult)、新异教(neo-pagan)及激进女性主义团体中出现。最早的诺斯底主义可以追溯至基督宗教之前的柏拉图哲学思想、伊朗神学和犹太教传统。少数人也认为,在第二至第四世纪左右,诺斯底主义的思想渗透初期的基督宗教,尝试以与四福音书(马窦、马尔谷、路加和若望福音)作者不同的角度阐释耶稣。然而四福音书是在第一世纪就写成,且其作者有的跟耶稣有过来往,有的则见过第一批宗徒。时至今日,大部份严肃的基督徒(含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学者都同意,四福音书约在第一世纪的下半世纪写成,亦即在耶稣死后的数十年间,也就是多默(Thomas)写成诺斯底福音的一个世纪之前。至于这四部福音是否为最早的福音书,或者福音书作者间是否有相互影响,学者的意见仍有分岐。然而可以确定是,这些学者都不认为有关耶稣生平的描述应该还有其他版本的存在。
有关诺斯底主义最早的讨论,可以在早期教父的著作中找到教父们对诺斯底主义的批判。晚年才有人开始尝试去系统化整理诺斯底主义的神秘思想。诺斯底主义近期的复苏,是因为一九四五年在NagHammadi(埃及北部)发现一些诺斯底主义的古卷。这些古卷是在第四世纪写成,但有些可能是早了一两个世纪写成。BentleyLayton将些古卷编成诺斯底圣经,包含了46部作品,遍及诺斯底思想的各个学派,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巴西里德斯(Basilides)和赫米斯(Hermes)等学派,其中最激进的就属瓦伦汀(Valentine)学派及其追随者。在这些作品中,有三部可以归类为福音书或描述耶稣生平的作品。然而如同学者CraigBlomberg所说的,如果我们把前五世纪所谓的福音书算进去,大概会有24本,这些作品多半是收录耶稣说过的话,并没有直接写到耶稣的生平。换句话说,它们不是真正的福音书。最古老的诺斯底福音书应该是多默福音,大约在西元150年写成,亦即马尔谷福音写成之后的100年。其他的福音书像「真理」(Truth)、「斐理伯」(Philips)、「埃及人」(Egyptians)、「玛利亚」(Mary)和「伯多禄」(Peter)等福音书,分别在第二世纪至第四世纪间写成。其他大部份的福音书,有些是全部在第十九世纪写成,有些则是部份在第十九世纪写成,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些福音书是在二十世纪之后才陆续被翻译及研究。
这些资料最多只是一些有趣的文献,因为它们提供了对于诺斯底团体相当不错的描述。但在时间性、正确性和品质上,都无法和四福音书相提并论。如同宾州大学教授PhilipJenkins在他所写的「隐藏的福音」(HiddenGospels,牛津大学2001年出版)一书中所说的,晚近诺斯底文献得到不少的回响。这似乎是在回应对天主教会教导及权威的挑战,也是一股塑造耶稣现代形象的潮流。在媒体夸大以及片面报导的情形下,资讯往往就这样被扭曲。这些资料就成了丹•布朗小说「达文西密码」故事的主要依据,其塑造的耶稣的形象,刚好就是目前世人所想要的。在他的作品中,丹•布朗揭露出耶稣死后基督宗教开始演变的各种不同面貌,每一个基督徒团体按其对耶稣的了解而去实践信仰,每一个团体也都主张其合法性。然而在第四世纪的大公会议中,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赞助下,天主教会将其认同的经卷宣布为正典,并将其他经卷宣布为异端(伪经)。然而「正统的」基督宗教在隐藏这些经书的计画中,只获得了部分的胜利。有些经书虽然从此消失,有些则处于半隐藏状态,或者已经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因此根据丹•布朗的看法,现代发现的诺斯底世界,有助于还原福音书的真实面貌,亦即强调进步、平等和女权等观念。这些福音书的部份内容似乎透露出这种讯息,然而有些福音书,像是最受到诺斯底主义信徒推崇的多默福音的最后一段,就没有完全符合诺斯底主义强调女性主义的特点:「西满‧伯多禄告诉他们:『让玛利亚(指玛利德莲)离开我们,因为女性不配得到生命。』耶稣接着说:『我自己将会带领她,让她成为男性,所以她的心灵将会跟你们这些男人一样。因为每一个将自己变成男性的女人,才得以进入天国。』」至于指称耶稣和玛利德莲是对夫妻一事,唯一的资料来源只有斐理伯福音。如同圣经专家MassimoIntrovigne所说的,那只是西元第二世纪或是第三世纪初期,瓦伦汀学派写的一部教理问答。瓦伦汀学派是诺斯底主义的一个支派,当时信仰一种与天主教会不同且完全独立的宗教。这也就难怪,对于丹•布朗观点批评最严厉的,多半是一些解经学的专家(以批判的角度诠释圣经的学者),而他们也认为丹•布朗只是在艰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专门制造麻烦的掠食者。
作者:闵泳珍博士(韩国圣经公会总干事)
今年在全球英语国家最畅销的书就是《达文西密码》,此书乃是由小说家丹布朗(DanBrown)著作而成。自从发行上市以来,该书至少已售出四百三十多万本并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中高踞不下,同时也翻译成各种不同语言,并在各国亦受到欢迎;时下的人们即使没读过也可能听说过这本书。有些基督教国家甚至禁止进口或翻译这本书;很显然的,由于这是一本很吸引人的小说,所以不管是天主教或是新教的教会,都会把它当成危及基督信仰的一本书看待。
《达文西密码》该小说的故事情节出奇地简单:即是两大族群世代以来的争夺纠缠;负有保护历史人物耶稣文史资料及圣杯重任的秘密组织–锡安会,和梵谛冈的效忠派主业会两派人马的互相追厮。情节重点在于锡安会将圣杯匿藏于一秘密地点,而主业会则不计一切方法,甚至不惜以谋杀的手段,都要得到该圣杯与其秘密。
圣杯是指耶稣在最后晚餐时,与门徒共饮葡萄酒的那个杯。但基于另一个传说,有人认为亚利马太的约瑟用那个杯子收集了耶稣被钉十字架上时所流的血,由于这样的理由,圣杯亦称为圣血;在过去的两千年以来,欧洲大陆的基督徒传说已找到圣杯背后所隐藏的秘密。总而言之,这本小说立基于一个认为圣杯(圣血)所指的是抹大拉的马利亚或是耶稣的子嗣,也就是由耶稣的血脉和她的血脉的后代传奇。
基督徒关心这本小说基于许多的原因。首先,该小说的作者蓄意歪曲新约圣经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二,作者藉由书中主角的口传达出,君士坦丁大帝在主后四世纪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时,意图操作耶稣的文史资料并烟灭藏匿有关耶稣人性的许多证据。第三,作者大肆降低曾历经许多教会谨慎检视的新约圣经的地位;以提高较少经过检视,甚至不值得检验的耶稣野史的地位,并以野史用来当作小说的情节主干;如此挑衅的观点可能会影响基督徒的信仰。
的确,早期的耶路撒冷教会和罗马教会在基督教的一开始时,有关耶稣的传统即有些许差异。耶路撒冷教会拥有大量的有关耶稣的历史传统,罗马教会则致力于包括基督论和三一论的神学发展;而这些都逐渐成为被早期教会历史所接受的事实。然而,问题在于这本小说是根据圣经以外的材料撰写的,并关连到许多古地名,特别是以新约圣经的编纂者所反对的诺斯底文件编号43092;多马福音书编号43093;其上说道,抹大拉的马利亚自始即是耶稣的亲密女性同伴。小说并引据在埃及汉马地(NagHammadi)所发现的腓立比书内容,认为耶稣和抹大拉的马利亚乃是伴侣,甚而亲密到互相亲嘴,引起门徒不悦;同时宣称有关耶稣的人性史迹乃秘密地由耶路撒冷教会保存着;但该腓立比书版本已被视为诺斯底学派的伪经。
该小说更甚而断言:抹大拉的马利亚实际上是耶稣的妻子,而迦拿的婚宴其实就是耶稣与她的婚礼,其中变水为酒的奇事就是由身为新郎的耶稣所行的奇迹。在复活之后,身为耶稣妻子的抹大拉马利亚,最先见到复活的耶稣(约20:11-18),并且兴起成为早期教会与彼得分庭较量的女性领袖。但由于罗马教会的神父们较喜男性神职人员,故将上述史实藏匿起来。当抹大拉马利亚和她的跟随者在教会政治的对抗中失利时,她走避埃及并生了耶稣的女儿,几年之后迁徙到法国。从她的血脉建立了墨洛温家族王朝(主后447-750)统治着法国,且由锡安会保卫着耶路撒冷教会的史料;而本小说作者就是着墨于这个故事来大书文章。这些情节其实只根据与耶稣时代相隔两千年的现代作家MargaretStarbird所写的《拿着香膏瓶的女人》”TheWomanwiththeAlabasterJar”一书。
小说终究是小说;并不能用小说来证明历史的事实,小说的撰写自有其目的;读者阅读丹布朗的《达文西密码》一书,若把它当作纯小说般阅读就不会有任何问题。问题的产生在于那些宣称无法信任圣经纪录的人,却对伪经、外经或传说的内容深信不疑。当我们阅读这本小说时,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份文献,不论是主后第四世纪之后的新约圣经正典,或是不受君士坦丁大帝影响的次经,甚或伪经;都不曾提及耶稣和抹大拉马利亚的婚姻,或任何耶稣的儿子或女儿血脉的暗示。
其实令基督徒感到震惊的,不只是小说中所论及的耶稣和抹大拉马利亚的婚姻,而是作者借着书中人物一再告诉读者,《新约圣经》竟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授意之下所改写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君士坦丁大帝是第一个将基督教立为罗马帝国国教的皇帝;回顾教会历史,许多教会的重要文献都是在他统治任内召集汇整的。在主后325年,他所召集的第一次基督教大公会议就是在尼西亚举行。在此尼西亚大公会议里,有关三一论,即圣父、圣子、圣灵合称为一位神的教义即形成;在此耶稣的神性被强调,相对的,耶稣的人性似乎比较不受重视。强调耶稣人性的亚流派(Arius)则被认为是异端。还有新约的二十七卷书的地位也是在此时奠定。
在小说中,君士坦丁大帝立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并非出于自身的信仰,而是为了他的政治野心。他揉合了三个宗教,太阳教,拜火教(亦为太阳教的一种),和基督教(称呼为罗马天主教会);称之为太阳无敌教或是混和教,并如同救世主般的治理。小说中还提及君士坦丁大帝销毁了与他的宗教原则,或与新约圣经相违背的纪录来扭曲早期基督教历史。除此之外,小说还宣称君士坦丁大帝认为耶稣是一个失败的弥赛亚,而自己才是统一宗教并罗马帝国的真正救世主。以小说的论点,基督教的真正创立者并非第一世纪的耶稣,乃是第四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因此,根据丹布朗的小说「达文西密码」,今日的基督徒并非信仰历史上的耶稣,而是君士坦丁立的基督教。
之前在埃及已挖掘出可追溯至第二-三世纪时期,以蒲草纸片写成的许多新约文献,该文献并没有受到君士坦丁大帝的影响。目前有116片的纸片已发表在学术界上,而这些资料业已排除新约圣经在第四世纪后遭到君士坦丁大帝窜改的可能性。
希腊圣经有五千五百份的手抄本,由于每一本手抄本都有稍许的差异,以致于没有任何两份抄本是完全一模一样的。然而如此的差异并非如传说的君士坦丁大帝般的窜改经文,而大部分是由于在抄写的复制过程中无心造成的人为疏失。当然,由于读本有许多版本,也的确难以判断出哪份才是原始文献;然而借着新兴起的新约圣经经文批判学,学者已经借着比对审视这些手抄本来发现最接近原始资料的经文。
若比对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与第四~五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统治其间,和第九~十一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统治之后的蒲草纸片,即可发现这三个时期所写下的蒲草纸片内容并无太明显的差异。在过去两百多年间来,以科学的方法检验圣经手抄本和经文的结果显示出,新约圣经的经文在传递过程中的确无误。既使在誊写时有些微疏失,神的话语已经被正确的传递下来。由此我们可以结论道,在君士坦丁大帝时期重写新约圣经,或是大帝命人更改现存的新约文献等说法都无法成立。而许多在誊写过程造成的错误已经在经文校勘中更正,并且已在全世界以二千种以上的不同语言使用。
有史以来的教会皆就从这现存的许多文献资料,以神学态度鉴别誊写的讹误加以更正后,再传递真实无误的新约圣经给世人。然而,如果我们可以用学者般严谨挑剔的观点来研读基督教圣经,那么不仅可以建立自己对圣经的认识,也能够面对别人对基督教的挑战,来维护我们的信仰。这也是为何我借用路加福音书作者的话语,再次告诉你们—
「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路一:1)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啊,我从头仔细查考《达文西密码》一书,并在此向你解述这本小说内容,目的就是让你知道你所学的道,真是全然正确的。
作者:鲍晓鸥(台大外文系教授)
「达文西密码」一书对于达文西「最后的晚餐」画中的涵意,有以下三个论点:第一,餐桌上没有摆设杯子,意味着达文西暗示他关于圣杯真实本质的讯息;第二,画中我们所认为的宗徒若望,其实应该是玛利德莲,根据推测她和耶稣结了婚;最后,伯多禄对玛利德莲表现出一种威胁的姿态,因为伯多禄将她视为竞争对手。本文将尝试举出上述推论缺乏一致性的地方。
丹•布朗的小说,是基于达文西「最后的晚餐」画作本身就是密码的假设,如果加以破解,就会显现出被保护数个世纪的秘密,一个足以摧毁基督宗教信仰和梵蒂岗的秘密。达文西身为少数的秘密保护者之一,在为位于米兰的圣宠之后修道院(SantaMariadelleGrazie)的餐厅绘制壁画时,故意留下了线索。当小说的主角开始质疑,为何餐桌上没有杯子或是用来盛装耶稣圣血的圣杯,这个秘密就开始由丹•布朗揭开来。如果我们看过其他以最后晚餐为题的画作,像是西班牙画家璜•胡安内斯(JuandeJuanes)的作品,就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在别的画中,杯子在整个构图中被突显了出来。为什么在达文西的作品里,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杯子?是不是他对于最后晚餐的解读异于传统?
丹•布朗会回答:「是的,没错。」他认为,宗徒若望被画成相当女性化的样子,实际上就是与耶稣结婚的玛利德莲,在那一时刻,她怀了耶稣的小孩,也就是耶稣的血脉,而玛利德莲便成了盛放耶稣血脉的杯爵。此一观点被达文西刻意放在他的画中。这也是为什么在耶稣和玛利亚之间呈一V字型,而V字型的底部就指向玛利亚的子宫,另外V字型更是代表子宫的形状。因此圣杯并非是一个物体,而是一个人:就是指玛利德莲。另一方面,玛利亚和耶稣似乎是在镜子里互相对看一样,例如他们的姿势和衣服的颜色都互相对称,这象征他们之间的合一,而且这样的构图也让我们看到,在这两个人当中构成了M这个字母,代表玛利德莲(MaryMagdalene)。如果这样的理论可以被接受,不但是意味着对基督宗教形象的解构,我们也回归到异教神话的世界,众女神们在希腊罗马神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这样的理论坚固吗?事实上,「最后的晚餐」多年来已经被广泛地研究,而这些研究也都有了颇能令人信服的理论,就是那幅画仅仅是描述圣体圣事的建立,该画同时也显示出在耶稣说出有人要出卖祂的时候门徒的反应。这也解释了为何杯子并不是画里的主轴。而且,揣测耶稣用一个特别的容器去祝圣葡萄酒,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在画中,耶稣和门徒们的左手边都有一杯子。我们要记住,这幅蛋彩画(temperapainting)是在十五世纪末完成,而璜•胡安内斯那一幅画则是在脱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ofTrent,1545至1563年)召开的那几年完成,当时的大公会议刚好在提倡捍卫圣事与提升圣事(例如圣体圣事)的艺术。
在「达文西大骗局」(TheDaVinciHoax;2004年出版)一书中,卡尔•欧森(CarlOrson)及珊卓•米瑟(SandraMiesel)两人做出新的分析,瓦解了「达文西密码」一书的理论。他们引用著名艺术评论家史坦伯格(Steinberg)对于画中人物的描述:从左到右分别是安德烈、伯多禄、犹达斯和若望,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根据史坦伯格的解释,画中人物的分组是基于门徒在耶稣受难时,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伯多禄否认耶稣,犹达斯出卖耶稣,若望则是在十字架旁陪伴着耶稣。史坦伯格甚至指出画中两两成双的画面,一般人很容易从人物头部的紧靠而得知。例如伯多禄和若望,他们经常一起出现,分别象征激烈的性格与内省的生命。因此伯多禄努力不懈地提升自己的地位,若望则是静静地陪伴耶稣受苦。那又如何解释若望女性化的一面?这是因为十五世纪流行的佛罗伦斯学派画风所致,大家不妨看看罗浮宫典藏的两幅达文西画作「施洗者若望」,那是在「最后的晚餐」之后二十年所完成的。
丹•布朗在他的小说中认为,伯多禄的手势带有威胁的意味,似乎是针对着玛利德莲—他在教会至高地位的竞争对手。然而如果不要戴着有色眼镜,一般人就会轻易看出,那个手势其实是暗示着伯多禄与若望之间的信赖和亲密,也表现出他们在听到耶稣的话语之后,两人之间相互窃窃私语。卡尔•欧森(CarlOrson)及珊卓•米瑟(SandraMiesel)也提出了一个深具震憾性的问题,驳斥若望就是玛利德莲此一说法。如果耶稣深爱的宗徒若望不在画中的话,那他到底去了哪里?如果在耶稣右边的那个人是个女人,为何骤下结论说她就是玛利德莲,而不是圣母玛利亚?最后,为何玛利德莲常被认为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是耶稣完美的伴侣,当时的年纪大约只是三十岁出头而已?难道她就不可能是一个中年妇女,非但年纪不小,而且甚至毫无吸引力可言?
作者:小清泉
去年在美国畅销的由丹‧布朗(DanBrown)写的虚构小说《达文西密码》的中文版,八月中旬在台湾发行,读者趋之若鹜。在这言论自由、资讯发达、真假难辨的世代,本文可能会对读者有稍许的助益,终究我们信仰所追求的是基督的真理,而非赶时髦,人云亦云,以致舍本逐末,丧失自己的灵魂。
许多读者对于《达文西密码》中宣称的基督宗教历史和神学感到好奇。我们要提醒大家,《达文西密码》是个虚构的作品,对这些题材的资讯来源是靠不住的。这本书虽提升了大众对圣经的来由,和基督宗教教义的几个核心问题的兴趣,例如耶稣的神性…等这些主题是很重要、值得研讨的,我们希望有兴趣的读者能被激励去图书馆「非小说」的区域,找寻研究一下有关这些主题丰富的学术性的资料!
读者若进一步研究,并作些批评性的判断,会不难发现《达文西密码》中,对于耶稣基督、玛利亚‧玛达肋纳和教会历史所下的断言,缺乏声誉卓著学者的支持。举例而言,此书散播「基督神性」的教理是因为一些政治的因素,而由第四世纪的罗马君王君士坦丁演发出来的。然而,根据历史考证,很明显的,在新约及初期基督徒的写作里,就早已表明基督徒对基督的神性深信不疑。如果读者愿意花些时间,追根究底去研究《达文西密码》所提出的主题,不妨参考AmyWelborn所写的《解读达文西密码》(De-CodingDaVinci)或是CarlOlson与SandraMiesel写的《TheDaVinciHoax》。
为了使读者了解《达文西密码》一书中所充斥的错谬与谎言,特此翻译Zenit(驻罗马国际新闻机构专报天主教会资讯,网址:
www.zenit.org)访问艾米‧威尔勃(AmyWelborn)的内容。她是《解读达文西密码》新书的作者。她写此书的目的是揭露《达文西密码》的真相。威尔勃是美国天主教周刊OurSundayVisitor的专栏作家,也写过好几本书(译自Zenit,2004年4月7日)。
问:《达文西密码》不仅只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吗?为什么你认为值得写本书来答辩呢?
答:《达文西密码》确实是个虚构的故事。可是在这本小说的架构里面,作者丹‧布朗呈现许多有关历史、宗教和艺术的主见,他有如真理似的去表达它们,而不是像他虚构世界的片段。
譬如说,布朗的故事焦点之一是:早期基督徒不相信基督的天主性,而且基督和玛利亚‧玛达肋纳结了婚。
他以学者的口气下断语,并且用这类的字眼:「历史学家说的」,或是「学者认为」来掩饰。可是,书里提供的资料来源及载于他的网页中的书目都不可靠。
更进一步说,作者布朗在多次访问中重复地说他出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介绍给读者一段迄今已「失落的历史」,并乐于此道。
因此,《达文西密码》的确是本小说,可是作者在小说里对一些历史下断言,并当作事实般呈现出来,而且被大众所接受。这个因素造成读者的困扰,需要加以澄清。
问:对于基督宗教的来源,布朗在这本小说里,最重要的断言是什么?最令读者困扰的是什么?
答:布朗下了好几次断言,其中没有一个被真正的(而非冒牌的)学者所重视。书的基本论点是在于耶稣,一位平常人和智慧大师,企图重新将「神圣的女性」观念放进人的自觉与经验里。他吸收了跟随他的人,同时娶了玛利亚‧玛达肋纳,并命她为新运动的领导者。可是这运动遭到跟随他的党派|「伯铎党」的反对。该党压制真理,最后借着君士坦丁大帝的行动,于西元三二五年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时「神化了」耶稣。
他这武断的认定:初期基督教会曾千方百计要隐瞒真理。以及,他的另一个被「历史学家相信」的断言:耶稣早期的门徒感受不到祂的天主性。这些看法都困扰读者。
问:你怎么处理这些断言?
答: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出他断论里面互相矛盾的地方,它们在不同层面里都不合情理。譬如,布朗的「伯铎党」指的是正统的基督宗教,与玛达肋纳是敌对的,且视她如恶魔。在他的故事里面,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基督教最早的三个世纪,然而,我们有很多例子证明,那时教会的教父们对玛达肋纳赞不绝口,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尊她为圣女,怎么说「视她如魔鬼」呢?
其次是比较基本的论点,布朗宣称君士坦丁大帝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势、团结自己的帝国,才想出了神性化基督。假如果真如此,那么布朗认为那几个世纪一直在与崇拜玛达肋纳的人,争权夺利的正统的「伯铎党」到底是谁呢?这也是讲不通的。
这些说法所根据的来源,令人置疑,我在书中花了相当多的功夫澄清。读者需要了解,布朗依赖的来源大多数来自第一世纪末期,或更晚一些的唯识论著作。他完全不理睬新约的内容,即使对新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都认为它是第一世纪的著作,加上希腊和拉丁教父们一致的见证,再加上首三世纪有关礼仪的证明。因此,没有理由要把布朗对基督宗教的起源的看法信以为真。
问:主业会在《达文西密码》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你是如何回应的?
答:在《达文西密码》中,主业会,我相信,就是过去耶稣会在老旧的反天主教虚构小说和争议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个世界性的秘密组织,与教宗有独特的联系,而且作恶多端。
布朗在他这本小说中,以讽刺的手法描写主业会,即使尽其所能,说他们很愚蠢,但绝非坏蛋。不用多说,关于主业会,《达文西密码》中充满了不实的陈述和虚假的特征,以及出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主业会「僧侣」,这一点使人对布朗对这组织的所说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因为主业会根本是一个平信友的组织,里面没有僧侣。
问:布朗对于里奥纳多的艺术品所下的断言,是否可以站得住脚呢?
答:一点也不。令人震惊的是:他想讨论的每一点有关这名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所犯的错误,都是显而易见的。我的书里提到许多细节,但我想从他的名字开始说,布朗想表现出自己好像是一种热衷于艺术史的专家,同时,他不断地称呼这名艺术家为「达文西」,好像那是他的名字。其实不是的,这只是指他老家的地名。他的名字是「里奥纳多」,在任何一本你随手可找到的艺术书里都是这么称呼他的。若任何人以艺术专家自居而称这位艺术家为「达文西」,那么,他的可信度则有若一个以教会历史家自居的人,称耶稣为「纳匝肋来的」。
问:《达文西密码》是否是反天主教的?
答:如果从布朗认为天主教对他假设的罪行是有罪过的这个角度来看,是的。假如他是前后一致的话,他应该认为整个基督宗教是有罪过的。终究,不仅只有天主教相信耶稣是神,诵念尼西亚信经,和接受新约的法典,不仅只有天主教会在中古期末期,和现代期早期判女巫死刑中,扮演一角(而且远不及布朗宣称的那么夸大)。做为一个美国公民,我可以自信地讲,不是天主教的主教们,要对发生在十七世纪麻省塞冷镇的女巫判决负责!所以,是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达文西密码》是反天主教的。
问:你认为,为什么布朗对基督宗教的起因,所下的断言如此热烈的为人接受,甚至包括自称为基督徒的人们?
答:因为,不幸的,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与基督宗教的历史有关的教育,我的书的重点即在这方面作些修正弥补。
我鼓励读者,不要依赖这本小说的愚昧,去增长他们对基督宗教起因的认识。如果读者有兴趣知道真正的耶稣是谁,祂真正传了些什么道理。有一个轻而易举的途径,既不秘密也不隐蔽,那就是新约,那就是教会的圣事生活。假如你想遇到耶稣,我劝你打那儿开始吧!你也许会有惊喜的发现!
I.1《达文西密码》是甚么?
•它是一部很畅销的悬疑、惊栗、推理小说。它内容有背叛、宗教狂热、谋杀、阴谋论、秘密会社、荒淫灵修法、女性主义、女神崇拜,引人遐想的传说等主题和情节令这部小说大受欢迎。
I.2《达文西密码》小说的故事发展是怎样的?
此书提到有关天主教会存在的一个大阴谋,就是想要隐藏一个足以破坏天主教会存在基础的事实:耶稣并非他自己所宣称的天主子,而仅仅是个人,他娶了玛利亚•玛达肋纳(简称玛达肋纳),亦有了孩子。他把信仰托付给玛达肋纳,而非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伯多禄。他企图让这个世界回归到「神圣女性」的崇拜,并且想要建立一个可以复兴此一敬拜方式的教会。但耶稣的宗徒,一方面想建立教会为一男权组织,另一方面妒忌玛达肋纳,所以开始千方百计压制「神圣女性」。
小说中讲解这秘密我们如今才得知,是因为早在西元第四世纪,也就是耶稣死后的三百年,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第一个支持并保护教会的皇帝,从基督宗教里面废除了「神圣女性」的崇拜,并否定耶稣的人性,而且颁布敕令宣称耶稣就是天主。为了建立此一敕令的永久性,君士坦丁大帝首先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西元325年),在会议上表决通过父权、威权且反对女性崇拜的信念。接着,君士坦丁大帝在众多福音书中选出四部做为「正典」,这四部福音书被认为其内容具「安全性」,并压抑那些影射耶稣和玛达肋纳结婚的福音书。同时他也试图要除去耶稣所有的子嗣。他在前面几项事情中成功了,然而最后一项却失败。有些耶稣的后裔逃到法国,在数个世纪之后,耶稣的后裔甚至透过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dynasty)掌控法兰西。
小说继续提到在中古时期和近代的历史中,耶稣后裔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对抗教会不断迫害的历史。因为如果这个真相被揭露,教会的权威将不复存在。所以教会成功地唆使加洛林国王(Carolingiankings)将墨洛温国王放逐,这导致墨洛温国王组织了一个名为锡安会(PrioryofSion)的秘密社团,其主要目的即是为了保护耶稣的子嗣及他们的秘密。与锡安会有关连的圣殿骑士也被迫害和杀害,因他们在十字军东征时在圣殿下寻回古老文献证明耶稣和玛达肋纳的「真相」。历史上一些有名的艺术家或文学家,都被认为是锡安会的秘密首领,包括达文西,他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有关此一秘密的线索。教会不断地压迫「神圣女性」的崇拜,例如在欧洲的猎巫行动中杀死数以百万计的女巫。而多年来都一直想获得载有「真正」圣杯(指玛达肋纳)的秘密。
丹•布朗的小说接着进入到第三个时期,就是现代。锡安会最后决定要藉由其现任总会长—罗浮宫博物馆馆长贾克•索尼耶赫(JacquesSaunière),将此一秘密揭露给世人,他同时也是一位研究古代女神和「神圣女性」的专家。索尼耶赫被发现死在罗浮宫内,很可能是遭到谋杀。在临死之前,他在地板上用他自己的血写下一连串神秘的密码。索尼耶赫的孙女苏菲•纳佛(SophieNeveu),是一位为巴黎警方工作的解码学专家,接着也进到故事里面来。索尼耶赫在临死之前打了一通紧急的电话给苏菲,因为他想告诉她有关他们家族一些重要的事情。罗柏•兰登(RobertLangdon)被认为是本案主要的嫌犯,他是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当时刚好也在现场。苏菲知道兰登是无辜的,所以帮助他逃走。在兰登及学者李伊•提宾爵士(SirLeighTeabing)的帮助下,她开始研究女神崇拜并且将达文西的画作予以解码。提宾爵士也向她解释,是君士坦丁大帝将梵谛冈建立为一个新的权力中心。
在同时,小说介绍天主教团体主业会(OpusDei,拉丁文原意为「天主的事业」)是谋杀案背后的主谋;该组织被描述为在教会法律上具争议性。理所当然地,一位「激进自由派」作风的新教宗考虑要切断教会与主业会的关系。这导致主业会监督(即会长)接受一位神秘「老师」所开出的条件,同意以高价(二千万欧元)购买「真正」圣杯的秘密存在的证明,藉此威胁教廷收回决定。同时派了一位独身的「僧侣」去协助「老师」进行一连!串谋杀行动。这位「老师」事实上是一个富有的英国人,也是一位反天主教的教授,他想要将锡安会的秘密公诸于世。他责备锡安会因为畏惧天主教会而保持沉默,因此利用主业会去获取锡安会这秘密。
这本小说无可避免地带进一段苏菲和兰登之间的恋情。苏菲发现她的祖父索尼耶赫是锡安会的总会长,而她本人正是耶稣后代中最后一个子孙,最终结果秘密仍然流传下去,玛达肋纳的坟墓就在罗浮宫入口处玻璃金字塔的底下。
I.3「达文西密码」不只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吗?为什么我们要那么认真来处理它哩?
•矛盾的是为什么要对这纯粹文学小说创作的丰富想象给予神学教义的批判检视,其实文学小说的想象性空间一旦触碰到信仰,未必就要大加鞑伐并且视之为洪水猛兽。
•作者对艺术学、博物馆学、建筑学、历史学、密码学、圣经学、神学等作出主观想象性的诠释亦无可厚非,但他在书中强调那诠释,由其是关乎圣经历史、艺术密码等是确凿的考究结论和众所周知的资料;他更扭曲历史事实,刻意混淆成无数学者和历史家都赞同的「事实」,这样此书已超越了文学小说的领域,冲击着圣经信仰真理,所以亦有必要作适度的澄清如梳理。
•这书可以利用读者对圣经,历史和天主教信仰的缺乏知识,误信书中所说的「事实」。
•这些所谓「事实」对一些憎恨基督信仰、已经不信任或甚至厌恶天主教会和传统基督信仰的人就是「证据」来继续反对教会和支持他们对耶稣的看法。
•对一些冷淡信徒来说,这小说给他们借口不跟随耶稣基督,继续他们半冷半热的生活。
•这书使很多读者,包括虔诚的信徒,幻想着不健康、不同层次的阴谋论,而使他们的信仰动摇,或开始对圣经、教会和圣传有怀疑。
I.4试看看世界传媒已受这小说的「事实」的影响
•「•••所有本书中关于艺术作品、建筑、文献,以及秘密仪式的描述,均确有其事。」—丹•布朗
「读完这本书之后,不管你喜不喜欢它,你都会收获良多。」—丹•布朗
•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像鹦鹉一样地覆诵他这句话:
•「约翰•葛理斯汉教你甚么叫侵略行为;汤姆•克兰西教你甚么叫军事科
技;丹•布朗则教你一堂艺术史与天主教会的速成课。」——史帝芬•鲁
宾(双日/大道出版集团总裁)
•「以现代情节铺陈历史事件」——今日美国日报
•「有事实根据的惊栗小说」——《流行话题》杂志
•「根据丰富事实而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故事」——英国《反文化杂志》
•「快节奏地描绘基督教两千年来的黑暗密闻•••••最另让人惊讶的是,这本小说乃是根据事实而写的。」——《沙龙网络杂志》
I.5这样的小说为何可以卖出数百万册?
•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我们可以想想,三年多前丹•布朗出版一本名为「天使与魔鬼」(AngelsandDemons)的小说,与达文西密码的风格相近,有些人物更是与兰登类似。那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又有何不同?
•他运用了众人遗忘的诺斯底主义,因为诺斯底主义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女神崇拜和神秘主义,可以赋予耶稣崭新和奇特的形象,
•它内容更有背叛、宗教狂热、谋杀、阴谋论、秘密会社、荒淫灵修法等引人遐想的传说等主题和情节。
•此一形象与新时代(NewAge)潮流融合在一起,曾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相当风行。
•这样的故事内容被牛津大学及哈佛大学的教授们评为成人版的「哈利波特」。
I.6为什么布朗对基督宗教的起因所下的断言如此热烈的为人接受,甚至包括自称为基督徒的人们?
•因为,不幸的,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与基督宗教的历史有关的教育
•鼓励读者,不要依赖这本小说的愚昧去增长他们对基督宗教起因的认识。
•如果读者有兴趣知道真正的耶稣是谁,他真正传了些什么道理,有一个轻而易举的途径,既不秘密也不隐蔽,那就是新约,那就是教会的圣事生活。那儿开始也会有惊喜的发现!
I.7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描绘众所周知的耶稣基督?
•这正是每一年代都会狂热地找寻「他们自己」的「真正」和「最新」的耶稣。
•一百年前,AlbertSchweitzer发现了「真正」的耶稣是一位社会福音新教徒(SocialGospelProtestant).
•在1920年代,他们发现耶稣是一位推销行业的封面孩子。
•1930年代,纳粹党发现「真正」的耶稣是个Aryan人而不是犹太人。共产党发现「真正」的耶稣是第一个马克斯主义人。
•1960年代,「真正」的耶稣是在“Godspell”中的一个买花孩子,醉心于幻觉草菇的。
•1970年代,「真正」的耶稣是摇滚乐中的“superstar”。
•1980年代,「真正」的耶稣是在“TheLastTemptationofChrist”,困扰在情欲中。
•1990年代,「真正」的耶稣是在"CorpusChristi"戏中的一明狂热同性恋者。
•今天的文化是围绕着崇拜性欲、金钱、肉体、阴谋论、秘密组织、女性解放等。丹•布朗也藉此由《达文西密码》小说中创作他认为是「真正」和「最新」的耶稣。
I.8作者想藉这书传递他自己的信仰
•该部小说是以直叙的方式描述耶稣基督,并且把他当成一位提出崇拜已失落的「神圣女性」及希望以假想的妻子玛利亚•玛达肋纳来重建该信仰的圣者。
•在这后面,作者有着一个清晰的女性受抑脉络。他企图藉由女性边缘化的经验,勾勒出一幅一脉相传首尾连贯的男性霸权图像。
•他认为《创世纪》的开始就是男神的主义,所以他为玛达肋纳精心设计了一个完全超越历史传统的象征符号,赋予她一个本雅明支派的血统,藉以对比教会传统中将其视为妓女的描述。
•因此,耶稣基督并非他自己所宣称的天主,而仅仅是个人,他企图让这个世界回归到「神圣女性」的崇拜,并且想要建立一个可以复兴此一敬拜方式的教会。这也是为什么他把信仰托付给玛达肋纳,而非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伯多禄。
•他藉这小说对现时基督信仰作出控诉、反抗。他要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宗教信仰,自己的理想「默西亚」。
•《圣经》是人类的产物,而不是神制造出来的。《圣经》并不是神奇地从云端掉下来,而是人类为了记录那些纷乱扰攘的代,所创造出来的一份历史纪录。还经过了无数次翻译、增补,和修订的推演。这本书从来没个定本。(《达》265)
•「曾有超过八十部的福音书被考虑收入《新约》中,但最后选上的郄只有少数几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我们今日所知的《圣经》,是由一名异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所编纂的。(《达》266)
•「某些君士坦丁企灭絶的福音书却设法留存了下来。<死海古卷>于一九五O年代被发现藏在以色列沙漠昆兰附近的一个洞穴里。另外,当然还有一九四五年在埃及汉马地所发现的<科普特古卷>。除了述说真正的圣杯故事外,这些文献也以非常人性的语汇谈论基督的教诲。当然,梵蒂岗教廷为了坚守那些错误资讯的传统,很努力想压制这些古卷的流传。这个反应理所当然,因为这些古卷强调了历史上的予盾和挰造之处,清楚显现出现代《圣经》是由一群心怀政治野心的人所编纂删过的,他的算计就是要宣传耶稣基督这个人的神性,并利用其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基础。」(《达》269)
- 天主是圣经的作者-
「在圣经各书卷中所包含和陈述的天主启示的真理,是在圣神的默感下而写在其中的-
慈母圣教会基于宗徒的信仰,把旧约与新约的全部书卷,及其所有部分,都奉为圣经和正典,因为是在圣神的默感下写成的,有天主为其作者,并这样地交给了教会」-
天主默感了圣经的人间作者。「在撰写圣经时,天主简选了人,利用他们的才干和能力来替祂服务,为能借着他们并在他们内工作;他们是真正的作者,只写下天主要他们写下的一切」-
受默感的书教导真理。「由于受默感的圣经作者所宣称的一切,应被视为圣神所宣称的,故此应该声明圣经各书,坚定地、忠实地、无错误地教导真理,这真理是天主为我们的得救,而愿意写在圣经里的」。
本节所讨厌的问题,旨在讨厌旧约全书是怎样搜集在一起的,并非讨厌旧约各书是如何写成的。这一点先请读者注意。
旧约全书是经过一千多年才形成的。旧约最初的核心是约书(出廿四7见廿至廿三章),是梅瑟法律,珍重地保存在约柜之旁(申卅一9-13见十七18-20)。若苏厄又将之补充扩展(苏廿四26,见入31廿三6)。撒慕尔先知又加以扩充,放在上主面前保存着(撒上十25,见八10)。约沙法特国王(八七零~八四八)曾派司祭着上主的法律书去教训百姓(编下十七9)。希则克雅国王(七二一~六九三)使人收集撒罗满的箴言(箴廿五1),同时又吩咐肋未人用达味和先见者阿撒夫的诗歌赞颂上主(编下廿九30见咏七三-八三)。同时依撒意亚先知写下了自己的著作(依卅8卅四16)。后经玛纳舍和阿孟二王的教难,约史雅(六三八~六零六)重新在圣殿墙壁里发现了法律书(列下廿二8,11),同时耶肋米亚先知也写了自己的著作(耶卅六2-8,27-32)。充军之衫,一定已有许多先知的著作存在,因为达尼尔先知在经书中找到了耶肋米亚的预言(达九2)。由此可见,充军期经书并未失散。耶肋米亚先知的朋友一定读过了米该亚先知书(耶廿六16-19)。匝加利亚先知亦曾提及了以前的先知(匝一4-7,12)。
充军回国之后,厄斯德拉在百姓前曾读了法律书(厄下八8),并且及赫米雅还建立了图书馆,搜集了列王、众先知、和达味的书籍(加下二13)。至第三世纪,仆托肋米二世(二八五~二四六)向耶京大司祭厄肋阿匝尔邀请了七十二经师,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将旧约翻译为希腊文,即世称之七十贤士译本。二百年左右出现了德训篇(希伯来文.见四七11,12,17,18四八25四九8,10,12)。德训篇作者的孙子于一三三年,将其祖父的作品译成希腊文后,在序言中已提及圣经分为三集:法律、先知、和其他经籍,并且暗示七十贤士译本已经完竣,犹太人将此一切书籍称之为圣经(加上十二9)。
由上所述,我们概略地可以知道,犹太人视之为圣的经典,即是在时间齿轮之下,逐渐共同诵读,共同保存,而集成的一部汇集。至于此汇集包括多少书籍,从圣经的文件无法证明,必须求助於经外文献。
一、按犹太史学权威若瑟夫(Jos和人类起直到他(梅瑟)逝世为止的一系列历史……从梅瑟逝世到阿塔薛西斯帝国,有继承梅瑟的历代先知,将自己时代的史事著禄在十三卷书内;其余四卷包含赞颂天主的诗歌,和为人生最有益的诚命。从阿塔薛西斯帝国到我们这个时代固然尚有许多著作,但并非具有同一权威,因众先知的承袭无疑地业已中断」(ContraApionemI).
按学者们的解释,若瑟夫在此提及的廿二卷书,即是目前犹太人所收录于圣经书目中的卅九卷,因为他将卅九卷缩至与希伯来文字母相同的数字,使人容易记忆。尤应请注意者:若瑟夫确信这卅九卷书(廿二卷)在犹太人看来,确是天主的书;并且将此卅九卷分为三大类。
二、厄斯德拉卷四(伪经)曾记载:「选出二十四卷公诸世人」。此二十四卷亦即目前所有的卅九卷经书书目(见拉丁通行本附录ESDRASIV14,18-47).
三、塔耳慕得:此书可说是犹太人对旧约全书的注疏。此书亦举出廿四卷为经书,并指出为:五书、苏、民、撒、列、耶、则、依、十二先知、卢、咏、约、箴、哀、训、歌、达、艾、厄、编、亦即目前的卅九卷。
由上面所引的犹太文献,得知犹太人的旧约全书书目只收卅九卷,而天主教会的旧约全书书目却收录了四十六卷,其中七卷为犹太人所不收录的,即: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以及艾的补录和达三24-90、十三、十四章。这些犹太人所不承认为默感书籍又怎能为教会所承认呢?
在答复这一问题之前,有两个名词先应加以解释,即「正经」(Protocanonicalbooks)和「次经」(deuterocanonicalbooks)。「正经」本应译作「首正经」,次经本应译作「次正经」。二者皆为「正经」。首正经是自古以来,毫无疑问,皆被视是在天主默感之下所写成的书籍。次正经是先为某此地方教会怀疑或否认是在默感之下所写成的,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才为全教会所承认者。其实,这种分法,只是在历史上的一个陈迹而已,目前已无先后,正次,或轻重的分别,应同视为在天主默感之下所写成的书籍,有完全相同的价值。犹太人之所以放弃那七本书的理由,据犹太人的文献得知:具有古老性(应在厄斯德拉之前完成);二、应完全与「法律」相符合;三、愿著应为希伯来文;四、应保存原文。
如今以此四条件来批判这七本书:一、巴与加上虽以希件来文写成的,但原文已失落,目前只有希腊译文;二、加下与智原文为希腊文,所以不能成为圣经;三、德的原文虽为希伯来文,但无古老性,因著于公元前一八零左右;四、友内有许多错误与不可相信的事实;五、多的原文可能是阿辣美文,但目前只存有希腊译文。此外,艾的段落已无本来面目,确为后人所加;达的段落与法律不合,并且只有希腊文存在。犹太人据此四条件,于公元九十年左右,在雅木尼雅大会议训,决议将这七本书不列入正经书目中。
但有些学者,认为在犹太人中有两种圣经书目:一种是巴力斯坦圣经书目,包含卅九卷;一种是亚历山大里亚圣经书目(即侨居在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人,或说希腊语的犹太人的书目),包含四十六卷。不然,无法了解为何由公元前第三世纪翻译七十贤士译本以来,将这七本书也编入圣经书目内。
虽然有此学者作如此主张,但由历史文献证明,巴力斯坦的犹太人不能不认识这七本书。
第一、我们知道七十贤干是仆托肋米二世(二八五~二四六)向耶京大司祭厄办阿匝尔所请来的,除原文为希腊文的智和加下外,他们不能不知其余五本为圣以。如果他们不承认,绝不会将之插入七十贤士译本之中。
第二、犹太史学家若瑟夫虽然常说自己只用圣经,但他也引用了多、友、艾和加上。
第三、米德辣市内也引用了多和友。
第四、当宗徒时代,宗徒所应用的圣经,只有七十贤士译本,就目前所有的新约来看,明引之处有二百余处,暗引之处超过三百五十处,其中有此是引自所谓的「次正经」部分。我们知道,宗徒是先向巴力斯坦的犹太人宣讲的,如果巴力斯坦的犹太人不以这七本书为圣经,必起而反对,尤其是法利塞人:但圣经上对于此项反对没有一点痕迹。
第五、在耶路撒冷有侨居在亚历山大里亚的犹太人的会堂(宗六9),在其中必读七十贤士译本,未见有巴力期坦的犹太人对此有所反对。
第六、据最近一九四七年,在死海旁的谷木兰所发现的古抄卷中,有多和德;并且於一九六五年在玛撒达又发现了德训篇的希伯来文残卷。由此可见,巴力斯坦的犹太人并非不知「次正经」。
尤其耶稣命其宗徒,不只要在巴力斯坦的犹太人中传布福音,而更要传布福音到整个世界里去,当时的整个世界多数操希腊语,所以需要七十贤士译本。如果其中有不是天主默感的书籍,耶稣或宗徒必定给我们指出。尤其是宗徒,因为他们是信仰寄托的保管者与护卫者。圣教会自始便由宗徒之后,将全部希腊译本圣经接受过来,留传至今(见启示章11节)。
由历史文献——教父著作得知,在最初二世纪内,对于「次正经」部份毫无疑问;到了第三世纪,才发生了疑问,这是由於当时出了大批「伪经」的原因。至第五世纪,除了两三个教父之外,已无人再疑问「次正经」部分了。誓反教因取了犹太人在雅木尼雅所订的圣经书目,所以不承认「次正经」部分。
确认在新约中:
–「他于是从梅瑟及众先知开始,把全部经书论及他的话,都给他们解释了。」(路24:27)
–「你们查考经典,因为你们认为其中有永生,正是这些经典为我作证;」(若5:39)
–「保禄照常例,到他们那里,一连三个安息日,根据圣经和他们辩论,阐明指出默西亚必须受难,并从死者中复活;且说『我向你们传报的耶稣,就是默西亚。』」(宗17:2-3)
–「你自幼便通晓了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凭着那在基督耶稣内的信德获得得救的智慧。」(弟后3:15)
–(若5:18;若8:58-59;若20:28;斐2:6)
新约全书形成的历史比较简单,前后不过五十年,大概由公元五十年至一百年左右为止。
我们在讲圣传的时候,曾提到古代圣贤多是「述而不作」的。耶稣也是「述而不作」,并且耶稣也没有下令要宗徒写一部福音,只是命令他们往普天下去,宣讲福音(玛廿八18-20),宗徒也服从了主的命令,「到处宣讲」(谷十六20)。宗徒大事录便是记载福音怎样传遍巴力斯坦、叙利亚、基里基亚、亚细亚、塞浦路斯、马其顿、罗马的记录。宗徒们开始的宣讲,称为「教理讲授」(CATECHESES)。此名取自路一4宗十八25迦六6。这种最初宣讲的雏形,可见于宗二22-36+34-43。宣讲的主题,即是「耶稣所行所言的一切」(宗-1),即耶稣的使命、生平、言行、受难、复活和升天,最后以劝勉听众回心转意,信奉耶稣基督等语作结。马尔谷即以此作蓝图写下了他的著作_福音;玛窦和路加大体上也是如此。我们如果将路与谷作一比较,明显地路加见到了谷福音,因为路加在他所写的福音中,几乎完全依照了谷的次第。圣若望一定见到了前三部福音,几乎完全依照了谷的次第。圣若望一定见到了前三部福间,因为若望在写作时,已假定读者对前三部福音已有相当的认识。不然,有些事迹,若望写得如此简单,读者是无法明了的。譬如耶稣受洗(一32)、若翰下狱(三24)、宗徒人数(六67)、玛利亚敷油(十一2)、巴辣巴罪犯(十八40)事迹,如果读者不先读了前三部福音,实在无法明了这些事的真相。反过来说:也有些事迹,前三部福音记得过于简略的地方,若望则加以补充。譬如:耶稣从受洗之后,直到在加里肋亚公开传教,其中所有的经过,前三部福音记载的很少,若望则加以补充(若一19-四54)等。
当教会初兴时,有许多犹太人或教外人攻击教会,并且在教会内也有许多问题,等待宗徒的解决。宗徒不能亲身去鼓励劝勉教友,或者亲自去解决教会的问题,所以唯有求之于书信之一途,由此产生了新约的大部分著作。宗徒所写的书信,不单只是为某一教会,而是为整个教会,所以宗徒命各地教友们彼此交换信件,分开诵读(哥四16得后二15)由此各地教友开始收集宗徒所写的书信,伯多禄差不多见到了保禄书信的全集(伯后三15,16),并清楚地强调保禄的书信是圣经,与其他的经书等量齐观。
宗徒们相继致命之后,宗徒时代的教父(甚至在若望去世之前;一零四年),已引用新约经书有如圣经:
十二宗徒训言(Didache)约著于九十年左右,引用了玛、路、得前、伯前、犹。
罗马圣克肋孟(九六年卒)引用了玛、路、宗、弟前、弟后、铎、希、格前、罗、伯前、伯后、雅。
安提约基雅主教圣依纳爵(一零七年)引用了玛、路、若、宗、得前、迦、格前、罗、哥、弗、希。
市米纳主教颇里加普(一零八年)引用了玛、谷、路、若、宗、得后、加、格前、格后、罗、哥、弗、弟前、弟后、希、雅、伯前、若壹、若贰。
耶辣颇里主教帕丕雅(一一零年)引用了玛、谷、若、伯前、若壹、默。
由以上的文献看来,只有若叁和费未曾引用过。这可能是由于篇幅过短,道理不太重要的缘故。
促成教会定断新约全书书目的原因,是出自异端教徒玛尔强(Marcion).他于一四零年在罗马拒绝承认全部旧约,只承认路和保禄十封书信(牧函和希除外)为圣经。当时全体教会的反应是一致并坚决的,都起而攻击玛尔强。罗马司祭职一书(Presbyterion)将之定罪,圣犹斯定、依肋乃、德都良等都有专书攻击玛尔强的异端。可见在第二世纪中叶,全部新约全书,已为整个教会所公认为在天主默感之下写成的。同时,更有慕辣托黎残卷书目(该残卷为大史学家慕辣托黎于一七四零年在米兰圣盎博罗削图书室里所发现)。按考古学家的考证,这书目是于一七零~一八零年在罗马编纂的,其中只缺希、雅、伯前、伯后,大概为抄写者所遗漏。由此可以证明,当时在罗马已有目前我们所有的书目。
但到第二世纪末及第三世纪,因出现了许多以宗徒名义所写的伪经,有些教会开始对几本书加以怀疑,即希、伯后、若贰、若叁、雅、犹、默。这七卷书因之称为新约中的「次正经」。至迦太基第三次会议之后(三九七年),就已断定了目前所有的书目。
至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又开始反对新约的「次正经」部份(默除外),但响应者极少。自脱利腾大公会议之后(一五四六年),都会认定,全部圣经共七十三卷,已毫无疑问。
「伪经」我名来自希腊文Apocrypha,有「隐密」之意。此名原指某些书籍的来源不详,或者是隐密的,而书中所含的教义又是可疑的。这些书籍多数是假托新旧约作者的名义而写成的。现在「伪经」一词,是指那些由内容与命名看来好似是圣经的文学作品,但未被教会承认为「正经」的书籍。
这些伪经我数著于公元前后二、三世纪。学者们扫其内容分为「旧约伪经」和「新约伪经」,今将其重要者列举如下:
一、旧约伪经可分为:
甲、历史书“喜年纪,亦称小创世纪、亚当厄娃传、依撒意亚致命禄、厄斯德拉卷三、玛加伯卷三等。
乙、智慧书:十二圣祖遗撒罗满圣咏、撒罗满诗啥哥、默纳舍祈祷文、玛加伯卷四等。
丙、先知书:哈诺客书、梅瑟升天记、厄斯德拉卷四、巴路克默示录、厄里亚默示录、息彼拉神谕等。
犹太人写这些书的目的,有些是为解释法律,有些是为补充圣经所遗漏的历史部分或加添一些传奇,为教训民众;另有些写于犹太人遭难受迫害时,目的是为鼓励自己的同胞,坚忍等候来日的腾利。
读这些伪经的益处,能帮助我们更深切明了耶稣时代前后犹太人的思想,因而能更了解圣经的意义。
二、新约的伪经可分为:
甲、福音:希伯来人福音、埃及人福音、十二宗徒福音、伯多禄福音、多默福音、雅各伯原始福音、救主童年福音、尼苛德摩福音等。
乙、宗徒大事录:伯多禄大事录、保禄大事录、伯多禄及保禄大事录、若望大事录、安德肋、多默、斐理伯、巴尔纳伯大事录。
丙、书信:格林多人致保禄书、保禄致格林多人三书、保禄致劳狄刻雅书、保禄致亚历山大里亚人书、保禄致辛尼加书、辛尼加致保禄书等。
丁、默示录:伯多禄默示录、保禄默示录、多默默示录、童贞圣母默示录等。
这些书籍的产生,大部份是由于人们的好奇心以及宗教热诚,善意的将一些圣经上的漏洞加以补充:如耶稣的童年生活、宗徒们的结局,以及有关末世的问题等。但这种宗教热诚,有时为异端教徒所利用,假托宗徒的名义来著作,以散播他们的异端邪说。所以读这些伪经的益处,能帮助我们认识初期教会教友的思想,以及初期教会的异端邪说。
有些伪经,由于写作的题材、背景都与圣经有关,甚至在个别的教会中,曾被列入正经书目之中:如厄斯德拉卷三意被列入希腊圣经书目中。至于新约作者,有时虽引用了伪经上的话,即经过新约作者的选用,并不相反天主默感的道理。按学者们的意见:格前二9弟后三8犹9,14两节等,都是取自伪经。
伪经的存在,可使我们更能确定圣经的真实性,因为圣经的文笔是那样的简洁朴实,决不像伪经一样那么富于幻想与渲染。今特译多默福音中的一段,以飨读者:
「耶稣五岁时,与一群小孩在河边玩耍。耶稣只用了一句话,即把河水直接引到他所挖的小坑中,并且河水澄清无比。以后耶稣用泥土和水塑成了十二只小麻雀。那天正逢安息日。有些犹太人见到耶稣在安息日用泥土做了一些小鸟,便直冲入他的家中,向他的父若瑟说:「看!你的孩子在河边用泥土做了十二只小鸟,违犯了安息日」。若瑟便赶到河边,看见了,便向耶稣喊说:「你为什么做了安息日不准做的事?」耶稣一面拍手,一面喊说:「去!」那些小麻雀便吱吱喳喳的飞去了。犹太人见到,都惊奇不已的离去了;并且把他们亲眼见到耶稣所行的事,报告给他们的领袖」(二1-5)
无怪乎慕辣托黎书目残卷写说:「公教会决不能接受伪经,因为苦胆与蜂蜜决不能相掺合。」
最后请读者注意:分离的弟兄教会平常以此字「Apocrypha」指称天主教所谓的「次正经」,而我们在此所称的「伪经」,他们则称为「伪书」(Pseudepigrapha)。
说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亦有译为「诺斯替主义」或「诺智学派」者或唯识论)是一种思想,但基本上它也是一种态度(attitude),信仰诺斯底主义的信徒认为他们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由于具有相当程度兼容并蓄的特性,诺斯底主义屡屡都和当时流行的思想靠拢,所以也就不容易给予一个精确的定义。诺斯底主义的信徒宣称他们拥有秘密的知识,一种通常在危险的时期才会显现的知识,并且认为他们有理解事实(reality)的较佳能力,而且可以得知超越现实层次的事物,所以理论上他们拥有较高的智慧,可以让他们不受世俗规范的限制。
唯识论是一个古希腊宗教运动,早期教会有一些基督徒的思想受到此异端影响,而脱离了由宗徒们承袭下来的传统,唯识论虽有许多不同分支和意见,但主要错误在:精神世界是善的,物质世界是恶的;人的灵魂被囚禁在邪恶的肉体内;得救就是使灵魂借着秘密知识得以从肉体内释放出来;只有少数人能从神那里获得这秘密知识。
正因为「达文西密码」一书以诺斯底主义为基础,所以才会让这本小说造成热卖。
在现代,诺斯底主义曾在新时代(NewAge)等运动中出现,并且也在神秘教派(occult)、新异教(neo-pagan)及激进女性主义团体中出现。最早的诺斯底主义可以追溯至基督宗教之前的柏拉图哲学思想、伊朗神学和犹太教传统。少数人也认为,在第二至第四世纪左右,诺斯底主义的思想渗透初期的基督宗教,尝试以与四福音书(马窦、马尔谷、路加和若望福音)作者不同的角度阐释耶稣。然而四福音书是在第一世纪就写成,且其作者有的跟耶稣有过来往,有的则见过第一批宗徒。时至今日,大部份严肃的基督徒(含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学者都同意,四福音书约在第一世纪的下半世纪写成,亦即在耶稣死后的数十年间,也就是多默(Thomas)写成诺斯底福音的一个世纪之前。至于这四部福音是否为最早的福音书,或者福音书作者间是否有相互影响,学者的意见仍有分岐。然而可以确定是,这些学者都不认为有关耶稣生平的描述应该还有其他版本的存在。
有关诺斯底主义最早的讨论,可以在早期教父的著作中找到教父们对诺斯底主义的批判。晚年才有人开始尝试去系统化整理诺斯底主义的神秘思想。诺斯底主义近期的复苏,是因为一九四五年在NagHammadi(埃及北部)发现一些诺斯底主义的古卷。这些古卷是在第四世纪写成,但有些可能是早了一两个世纪写成。BentleyLayton将些古卷编成诺斯底圣经,包含了46部作品,遍及诺斯底思想的各个学派,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巴西里德斯(Basilides)和赫米斯(Hermes)等学派,其中最激进的就属瓦伦汀(Valentine)学派及其追随者。在这些作品中,有三部可以归类为福音书或描述耶稣生平的作品。然而如同学者CraigBlomberg所说的,如果我们把前五世纪所谓的福音书算进去,大概会有24本,这些作品多半是收录耶稣说过的话,并没有直接写到耶稣的生平。换句话说,它们不是真正的福音书。最古老的诺斯底福音书应该是多默福音,大约在西元150年写成,亦即马尔谷福音写成之后的100年。其他的福音书像「真理」(Truth)、「斐理伯」(Philips)、「埃及人」(Egyptians)、「玛利亚」(Mary)和「伯多禄」(Peter)等福音书,分别在第二世纪至第四世纪间写成。其他大部份的福音书,有些是全部在第十九世纪写成,有些则是部份在第十九世纪写成,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些福音书是在二十世纪之后才陆续被翻译及研究。
这些资料最多只是一些有趣的文献,因为它们提供了对于诺斯底团体相当不错的描述。但在时间性、正确性和品质上,都无法和四福音书相提并论。如同宾州大学教授PhilipJenkins在他所写的「隐藏的福音」(HiddenGospels,牛津大学2001年出版)一书中所说的,晚近诺斯底文献得到不少的回响。这似乎是在回应对天主教会教导及权威的挑战,也是一股塑造耶稣现代形象的潮流。在媒体夸大以及片面报导的情形下,资讯往往就这样被扭曲。这些资料就成了丹•布朗小说「达文西密码」故事的主要依据,其塑造的耶稣的形象,刚好就是目前世人所想要的。在他的作品中,丹•布朗揭露出耶稣死后基督宗教开始演变的各种不同面貌,每一个基督徒团体按其对耶稣的了解而去实践信仰,每一个团体也都主张其合法性。然而在第四世纪的大公会议中,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赞助下,天主教会将其认同的经卷宣布为正典,并将其他经卷宣布为异端(伪经)。然而「正统的」基督宗教在隐藏这些经书的计画中,只获得了部分的胜利。有些经书虽然从此消失,有些则处于半隐藏状态,或者已经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因此根据丹•布朗的看法,现代发现的诺斯底世界,有助于还原福音书的真实面貌,亦即强调进步、平等和女权等观念。这些福音书的部份内容似乎透露出这种讯息,然而有些福音书,像是最受到诺斯底主义信徒推崇的多默福音的最后一段,就没有完全符合诺斯底主义强调女性主义的特点:「西满‧伯多禄告诉他们:『让玛利亚(指玛达肋纳)离开我们,因为女性不配得到生命。』耶稣接着说:『我自己将会带领她,让她成为男性,所以她的心灵将会跟你们这些男人一样。因为每一个将自己变成男性的女人,才得以进入天国。』」至于指称耶稣和玛达肋纳是对夫妻一事,唯一的资料来源只有斐理伯福音。如同圣经专家MassimoIntrovigne所说的,那只是西元第二世纪或是第三世纪初期,瓦伦汀学派写的一部教理问答。瓦伦汀学派是诺斯底主义的一个支派,当时信仰一种与天主教会不同且完全独立的宗教。这也就难怪,对于丹•布朗观点批评最严厉的,多半是一些解经学的专家(以批判的角度诠释圣经的学者),而他们也认为丹•布朗只是在艰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专门制造麻烦的掠食者。
–圣经的来源和组合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毫无关系。
•历史学家至今仍惊叹君士坦丁的聪明,能把太阳崇拜的异教转为基督教。借着将异教的象征符号、节日、和宗教仪式融入日渐壮大的基督教传统中,他创造了一种混合式的宗教,让两方都能接受。……在这次的宗教融合中,君土坦丁必须加强新的基督信仰传统,于是举办了一次著名的基督教界会议,就是一般称的尼西亚大公会议。……在这次会议中,许多基督信仰的面向都被辩论和投票表决——包括复活节的日期、主教的角色、圣礼的内容,当然还有耶稣的神性。(《达》267)
•历史上,直到那个时刻,耶稣仍被信徒视为终有一死的先知…….他是个伟大而有影响力的人,但只要是人,便终有一死。……
•耶稣被确立为『神的儿子』是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并投票表决的。……「但虽然如此,确立基督的神性,对于罗马帝国的进一步统合以及确立梵蒂冈教廷的新权力基础,却有决定性的影响。
•借着官方保证耶稣是『神的儿子』,君士坦丁把耶稣转一个超乎人类世界范围的神,是一个无法挑战其权力的存在。……而且从此基督的信徒只要透过已确立的神圣管道——罗马天主教会,便可以获得救赎。」……君士坦丁利用了基督广大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从中获利。而借着这些行为,君士坦丁也塑造出我们今天的基督教面貎。(《达》268)
•神父所教导给我们有关基督的每件事情,几乎都是假的。(《达》271)
•「任何人若选择去尊崇被君士坦丁禁掉的福音书,就被视为异端。异端(heretic)这个字汇就源自于史上的那一刻。拉丁文haereticus意指『选择』。那些『选择』基督原有历史的人,就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批异立端」(《达》269)
•新约圣经中无数处耶稣阐明祂是真天主和表现祂有真人性;祂的宗徒们亦确认祂:-
在新约中,重复强调基督的神性,譬如,我们知道耶稣的敌人一直找机会想杀害他,因为他「称天主是自己的父,使自己与天主平等。」(若5:18)-
当他被质问到与亚巴郎的特殊关系时,「耶稣答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在亚巴郎出现以前我就有。』他们就拿起石头来要向他投去;耶稣却隐没了,从圣殿里出去了。」(若8:58-59)-
在若望福音20:28,多默跪在耶稣跟前说:「我主!我的天主!」保禄告诉我们耶稣空虚了自己,取了人形,虽然他可以与天主同等,因为他「具有天主的形体。」(斐2:6)
初期教会教父们(在尼西亚大公会议前)亦已确定:-
安提约基雅主教圣依纳爵:「因为我们的天主,耶稣基督,依据天主的计划,由玛利亚成孕——达味的后裔,是真实的,而且亦是借着圣神的。」(至厄弗所人书18:2,公元110年)-
叙利亚人达次恩:「你们希腊人啊!我们不是愚蠢的,我们亦不是顺口雌黄,我们是告诉你们天主已取肉躯,降生成人。」(至希腊人的演说21,公元170年)-
亚历山大克肋孟:「因此,圣言,即基督,就是我们盘古的开始(因衪是天主)和我们现实的源由,现在这同一圣言已降生成人。他本人就是天主,又是人,所有美的事物的根源。」(至希腊人的劝谕1:7:1,公元190年)-德都良:「天主自身是没有罪的,只有一个人是没有罪过的就是基督,因基督就即是天主」(灵魂41:3,公元210年)-
敖里格内:「虽然他是天主,他取了肉躯;虽降生成人,他仍然是他自己:天主」(基本教义1:0:4公元225年)
•耶稣基督的真人性
错误:「君士坦丁出资委托编出一部新的《圣经》,删去了那些记录基督人性特征的福音书,并将那些把基督捧为神一般的福音书给美化修饰。更早的福音书就被禁絶,收集来烧掉。」(《达》269)
「任何以世俗角度描述耶稣一生的福音书,都从《圣经》里删除了。」(《达》279)
事实:历史上并无任何证据显示,君士坦丁、优西比乌或任何优西北乌旗下的文士「美化了」玛窦、玛尔谷、路加、若望福音。此外,福音书并未忽视基督的「人性特质」。基督徒相信,耶稣具有百分之百的神性,以及百分之百的人性。因此,抺煞基督的人性元素将与君士坦丁当时教会所教导的信仰内容相抵触。福音书里记载的耶稣人性面貎包括:他的惊讶(玛8:10)、愤怒(谷11:15-16)、饥饿与困惫(路4:2;8:23)以及悲伤(若11:33-36)等。
•耶稣基督的独身
错误:福音书里是没讲到耶稣的性生活——而这反倒成了《达文西密码》论述的主要前提:也就是说,因为福音书没有写到耶稣有任何性关系(例如,婚姻生活),就表示它们没有把耶稣描写成一个真正的凡人,它们所描述的耶稣是个假像。
事实:这种想法实在是大有问题。人一定要结婚或是有性行为才叫「凡人」吗?未必吧!人并不会因为抱持独身主义或是没有配偶就变得不像凡人或脱离世俗。但不知道为什么《达文西密码》一书中一谈到耶稣时,就把维持单身,和做个凡人、过世俗生活,描写为不能并存的两件事。
•耶稣基督的「婚姻」
错误:「…….有个特别麻烦的世俗主题,在福音书中(诺斯底派的)不断出现。那就是玛达肋纳。……更精确地说,就是她和耶稣基督的婚姻。」(《达》279)
事实:拿戈汉马地(NagHammadi)藏书中的诺斯底派福音书——《真理福音》(GospelofTruth)《多默福音《(GospelofThomas)《菲理伯福音《(GospelofPhilip)——没有任何一本提玛达肋纳与耶稣的婚姻,就连《玛达肋纳福音《(GospelofMary)对这件事也只字未提。
错误:犹太人对婚姻的看法。耶稣是个已婚男人,这点「比标准圣经观点说他是个单身汉来得合理太多。」因为「那个时代的社会规范,其实是不允许犹太男人不结婚的。」(《达》280-281)
事实:旧约时代的确要求男人必须结婚,但是到了耶稣的时代,犹太人婚姻的态度已经较有弹性。例如,施洗若翰一直都是独身的。另外,在哥林多前书7:8里,保禄鼓励独身的信徒甚至能「和他一样」继续保持独身。保禄在本章特别提到独身这件事,事实上他还称许独身是某些人特有的「恩赐」(gift)。
•耶稣基督的后裔
错误:汇编耶稣的后裔家谱。「耶稣基督的王室血脉曾被许多历史学家巨细靡遗地记录下来。」(《达》289)
事实:很显然的,丹•布朗为了让自己关于耶稣后裔的说法看来更有可信度、更有学术分量,特意用了「历史学家」来替他背书。紧接这段陈述之后,他列举了四本着作:《圣血,圣杯》《拿香膏玉瓶的女人》《福音书中的女神》《圣殿骑士团之秘大公开》然而以上几本书的作者,没有一个是历史学家而是小说家。
•「圣杯其实是女性的古代象征符号,而圣杯代表着神圣女性和女神,这个象征意义现在当然已经失去了,其实是被基督教会所除掉。女性的力量及其孕育生命的能力,一度是非常神圣的,却可能威胁到正在壮大中的、男性独霸的教会,所以神圣女性就被妖魔化,而且被视为不洁。创造『原罪』这个概念的不是神,而是男人,他们说夏娃尝了苹果而造成了人类的堕落。女人,一度是神圣的生命孕育者,现在却成了仇敌。」(《达》273)
•「女性带来生命的这个概念,是古代宗教的基础。分娩是隠袐而充满力量的。可悲的是,基督教的哲学决定侵占女性的这种创造力量,无视于生物学上的事实,让男人成了造物主。<创世记>里面说,夏娃是用亚当的一根肋骨所造的。于是女人便成了男人的衍生物,而且有罪。<创世记>正是终结女神的起点。」……
•「圣杯,这个符号象征着失去的女神。基督信仰出现后,昔日的异教信仰并没有就此消失。种种探寻失落圣杯的骑士传奇,其实是追寻失去的神圣女性的故事,但教会禁止这样的追寻活动。那些宣称要『寻找圣爵』的骑士,其实是藉此暗喻,以逃避教会迫害——那个压抑女人、去除女神、烧死非信徒、并禁止异教崇拜神圣女性的教会。」(《达》274)
•男人骗局如此阴暗(SODARKTHEOFMAN)……
•「那个盟会流传不朽的女神崇拜传统,是基于他们相信在早期基督教会中,掌权的男人借着宣扬谎言贬低女性,且建立了对男性有利的标准,而『欺骗』了全世界。」……
•「那个盟会相信,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男性继承人藉由进行一场把圣女性给妖魔化的传教活动,成功地将整个世界由女家长的偶像崇拜转为男家长的基督信仰,也把女神从现代宗教中永远抺去。」(《达》145)
•书中描述伯多禄「男权党」压迫玛达肋纳和女信徒
在他的故事里面,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基督教最早的三个世纪,然而,我们有很多例子证明,那时教会的教父们对玛达肋纳赞不绝口,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尊她为圣女,怎么说「视她如魔鬼」呢?
教会二千年来都一直封圣众多圣妇圣女,耶稣基督的母亲玛利亚被整教会恭敬为教会之母,被宣认为天主创造的最完美的受造物。教会怎会压抑女性哩?
•天主是男性?
不是。天主是真神,是无形无像的纯神体。纯神体是无性别的。
•天主被呼号为「父亲」:
耶稣启示天主是「父」,其意义是前所未闻的:天主是父,不仅因为祂是造物主。祂永远是父,是因为祂与其独生子的关系。同样,子若失去与父的关系,就不再是子。「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玛11:27)。(ccc240)
•天主被呼号为「父亲」:
以「父亲」的名字称呼天主,这信仰的语言特别表明两点:就是天主是一切的根源和超越的权威,同时祂又爱护并眷顾祂所有的子女。天主的这种慈父温情也可以用母性的形象表达,这更能显示出天主内在于世界中,显出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亲密。信仰语言取自人类的父母经验,因父母在某种程度上,为人是天主的最初形象。但这经验也显示人类父母可能破坏并扭曲父性或母性的形象。所以要牢记天主超越人类的性别,祂既非男人也非女人,祂是天主。因此祂超越人类的父性或母性,虽然祂是这两性的根源和典范。没有人能成为像天主那样的父亲。
•在天主创造中女性被贬抑?
男和女都是天主所造,也即是天主所爱的:就人性而论,两者是完全平等的,但按其男女性别而论,则各有不同。「成为男人」和「成为女人」乃天主所愿意的美好事实:男人和女人都有不可剥夺的尊严,直接来自他们的造物主。男女都是「按照天主的肖象」所造,具有同等的尊严。在他们「成为男人」和「成为女人」的事实上,反映出造物主的智慧和慈善。
天主绝非按人的肖象而存在,祂既非男人亦非女人。天主是纯神,因此在祂内并无性别。然而男和女的「美善」多少反映出天主无限的美善:例如母亲、父亲及夫君的美善。(ccc369)
•以往人尽皆知,女人乃精神启蒙之必要一半,如今却已被世间的神庙逐出。没有女性的犹太正教拉比、天主教牧师,也没有伊斯兰教的女牧师。一度神圣的行为「圣婚」——男人与女人间透过自然的性结合,达成双方灵魂上的圆满——成了一种可耻的行动。男圣者一度需要与女圣者进行性结合,藉此和神祗交流,但现在他们却害怕自己的自然性冲动是魔鬼勾结了他最喜欢的共犯…女人造成的。(《达》146)
•「对于早期教会来说」「人类利用性与神直接交融,严重威胁到教会的权力基础。这么一来,教会就被排除在这种沟通管道之外,削弱他们自我宣称乃通往上帝唯一管道的重要地位。为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教会就努力把性妖魔化,并重新改造为一种恶心且有罪的行为。其他的主要宗教也是如此。」(《达》357)
•事实——婚姻圣事和性关系
男人和女人是为了「相互依存」而受造的,但并非指天主造了他们「一半」和「不完整的」。天主造了他们是为使人们彼此共融,各人都能成为另一个的「助手」,因为就位格而言两者是平等的(我的亲骨肉……),就男女性别而言则是互补的。在婚姻中,天主把他们二人结合,「成为一体」(创2:24),好能传宗接代:「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创1:28)。男女作为夫妻和父母,将人的生命传递给子女,以独一无二的方式协助了造物主的造化工程。
在天主的计画中,男女奉召以天主「管理者」的身分去「治理」大地。(ccc372)
「夫妻生活及恩爱的密切结合是由造物主所建立,并由祂赋予固有的法则。婚姻的创立者是天主自己」。婚姻的圣召已铭刻在男人与女人的本性上,造物主亲手所创造的人就是这样。(ccc1603)
性是导向男人和女人的夫妻之爱的。在婚姻中夫妇身体的亲密,变成心灵共融的记号和保证。为领过洗的人,婚姻的关系因圣事而圣化。(ccc2360)
「男人和女人借着夫妇本有而又独特的行为,彼此互相给予的性,不纯粹是生理的事,而是关系到人最内在之处。真正合乎人性的性行为,必须包含着男人和女人彼此相许、至死不变的全部的爱」。(ccc2361)
「夫妻亲密而圣洁的结合是正当且高贵的行为。以合乎人性方式将之活出来,可表达并有助于夫妻的互相交付,使二人以愉快感激的心情彼此充实」。(ccc2362)
•圣秩圣事只归男性是教会男权统治证据?
事实:藉晋秩职务,特别是司铎职和主教职,基督作为教会元首的临在,就会在信友团体中成为有形可见的。
这司祭职是公务性的。「这项由主交托给祂子民的牧者们的职务是一项道地的服务」。这服务完全与基督和人群有关;它完全从属于基督及祂唯一的司祭职,它的建立是为了人群和教会团体的益处。圣秩圣事赋予一种「神权」,这权力就是基督的权力。为此,这权力的行使,应依照基督的榜样来衡量,祂为了爱而成为最卑微的和众人的仆役。「主曾经清楚地说过,照顾祂的羊群就是爱祂的证明」。(ccc1552)
「唯有受过洗的男性(vir),才得有效地领受圣秩」。主耶稣选立了一些男人为组成十二宗徒的团体。宗徒们亦同样简选合作者继承他们的职责。世界主教团偕同在司祭职上与他们相连的司铎们,使十二宗徒团体不断临在并实现,直到基督再来。教会认识到她已被主自己的这个选择所约束。为此,让女性领受圣秩是不可能的。
没有人享有领受圣秩圣事的权利。事实上,没有人可以擅自取得这职位,这该是由天主亲自召选的。谁以为自己有被天主召唤担任晋秩职务的征兆,应谦虚地将其意愿请示教会当局;因为只有教会有责任和权利去呼召人领受圣秩。就如每项恩宠,人只能把这圣事视为无条件的恩赐去领受。
•(《达》146):基督教会却有着欺瞒与暴力的历史过往。为时三个世纪,残酷的十字军运用了种种既有创意又极可怕的手段,去「再教育」异教徒与女神崇拜的宗教。
•传教活动和流血手段奏效了。
•今天的世界是个活生生的例证。
•(《达》303-304):如果他们絶对不会泄漏袐密,而且他们都被杀害了…但谁有能力发动这样的攻击…有能力查出这么多有关锡安会的事情…只有一个可能的势力。这种渗透只可能是来自锡安会最古老的敌人…。是教会…「不然还能有谁?罗马教廷已经寻找圣杯好几个世纪了。」
•罗马教廷的神职人员有幸怀着坚定的信仰,而且因为如此,他们的信念禁得起任何暴风雨,即使是那份违背他们所珍视一切的文献,也不能动摇他们。但其他人呢?那些并未怀有絶对坚定信仰的人呢?那些眼看着这个残酷世界、说神在哪里的人呢?还有那些看到教会丑闻而发出质疑的人呢?他们怀疑教会那些人算什么,宣称自己传扬基督的真理、却撒谎掩饰自家教会里神父对儿童性侵犯。
•对这人来说,如果有力的科学证据出现,说教会版的基督故事不确实,那么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其实就成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谎言…若那些文献公开,会发生什么事…梵蒂冈教廷将会面对两千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信仰危机。
•(《达》184-185):天主要求教宗克勉五世涤清地上的罪恶,追捕所有骑士团成员,施以酷刑,直到他们承认其冒犯天主的罪行。克勉五世的权谋政治行动完全如期进行。那一天,无数的骑士团成员被捕,严刑拷打,最后被视为异端份子烧死于火刑柱上。这出悲剧的回音仍回荡在现代文化中;直至今日,十三日星期五仍被视为不祥。
•对于那些有可能拆穿教会谎言的人,教会已经有两千年的方害经验了。从君士坦丁大帝的时代起,教会就成功地隠藏了玛利亚•玛达肋纳和耶稣的真相。现在我们也不该惊讶,教会又一次成功地不让世人得知实情。教会也许无法再号召十字军去屠杀不信神的人。但他们的影响力却并不曾减弱,也不曾手软。
•历史一再重复。教会以谋杀为手段来封锁圣杯袐密,这不是头一回了。随着『未世』的逼近,杀掉盟主所爱的人是一个清楚的警讯。
•教会不是人为组织,不是有人为动机或人为终向
教会置身于历史,但同时又超越历史。只有「用信德的眼光」,才能从她可见的事实中,察觉到一个精神的、带有属神生命的事实。
「唯一的中保基督,在世上创立了祂的圣教会,并不断地支持她。她是一个信德、望德和爱德的团体,也是一个可见的组织。借着教会,基督把真理与恩宠灌输给众人」。(ccc770-771)
教会是可见的又是精神的,既是有圣统组织的社团又是基督的奥体。她是「唯一的」,同时由人性和神性组成。教会的奥迹就在于此,只有凭信德才能接受。(ccc779)
「我们相信教会……是圣善的,毫无缺陷。因为与父和圣神被称为『唯一圣者』的天主子基督,爱慕教会有如自己的净配,为她舍弃了自己,为能圣化她;又为了天主的光荣,祂使教会与自己结合而成为自己的身体,并使她充满圣神的恩宠」。因此教会是「天主的圣民」,她的成员被称为「圣者」。(ccc823)
圣善纯洁,绝无罪污的基督,从未犯过罪,降来世上,祇为补赎人罪。教会将罪人紧紧地抱在怀里。因此,教会虽是圣的,仍常须净炼,不断努力补赎和更新」。教会的所有成员,包括圣职人员,都要自认为罪人。在所有的人中,直到世界末日,罪恶的莠子仍会跟福音的好种子混在一起。所以教会聚集所有已接受基督的救恩,但仍在圣德路上努力前进的罪人(ccc827)。
虚构:「虽然圣杯(HolyGrail)这个字通常都写成SanGreal)(法文古字):『但以最古老的形式』却是『SangReal』就是王室之血」(《达》286)
事实:圣杯所能找到的最早参考字是Graal(Graal可能源自拉丁文的gradale,是一种餐盘。)而不是SangReal(「圣血」,royalblood)。后面这个字源于中世纪末(约十五至十六世纪),当时的基督徒认为圣杯(基督在最后的晚餐所使用的那只杯)在基督钉十字架的时候,曾被亚利马太的若瑟(JosephofArimathea)用来盛接耶稣流下来的「圣血」。
与圣杯有关的隠喩故事由公元1170开始都变得愈来愈有基督教色彩,到最后,圣杯就与基督连在一起了。
虚构:「现在用来象征男性的符号♂(也象征火星)和象征女性的符号♀(也象征金星维娜斯):『并不是男性和女性原来的象征符号』」。最原始的符号^和V。后面这个符号昼的是圣杯(杯子),想当然尔,它指的是圣杯——也就是,玛达肋纳。(《达》272)
事实:没有所谓「原来的」女性或男性象征符号,完全虚构出来。
玛利亚•玛达肋纳是跟随耶稣基督的热心妇女之一,耶稣在她身上赶出了七个魔鬼(路8:2);福音多处提到她:玛27:56,61;谷16:1;路24:1-2,3-10;若20:11-18。
虚构:书中说圣杯,或者圣爵(chalice),全都隠喻玛达肋纳(《达》186、279)事实上,古代象征女性的符号称作圣爵——而这个「圣爵」符号由于状似女人的子宫,因此有「女性气质、女人身分以及生育能力」等等意思(《达》273)。把圣杯描述为一个圣爵:「事实上,是希望以这种寓意的式」,来保护玛达肋纳的身分——她才是真正的圣杯(《达》273),是受托付的「神圣器皿」,用来延续基督的皇室血脉。(《达》285)
事实:V这个符号并不是用来代表女性,这个符号也不叫做「圣爵」「圣爵」(chalice)是个中世纪的英文字(源于古代法文,字源是拉丁文的calix或calic),意思就是「杯子」。这个字和古代像征女人或子宫的符号没有任何关系。
虚构:锡安会(PrioryofSion)–一个创立于一零九九年的欧洲秘密会社,乃一真实组织。一九七五年,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发现大了一批被称为「秘密档案」的羊皮纸文献,指出了许多锡安会的成员,其中包括牛顿、波提且利、雨果以及达文西。(《达》首业事实)
锡安会(PrioryofSion)的原委。这个组织目前总部设在法国,它是「世上仍残留的最古老袐密社团之一。」(《达》132)
事实:至少有三个组织叫做「锡安会」。第一个是公元1100年,罗马天主教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圣母修道院内所设立的。这个教士的组织,一般称作锡安圣母修道会(OrdredeNotreDamedeSion),到了公元1617年,该组织完全被耶稣会吸收,自此消失无踪。
第二个与第三个锡安会的历史与法国人皮耶普朗达(PierrePlantard,公元1920-2000年)这个人有关。这个人在公元1942年设立了反共济会和反犹太的阿尔法葛雷兹组织(Alpha-Galates),所出版的期刋取名叫《征服》(Vaincre),里头的内容尽是反犹反共济会的谩骂、支持纳粹的言论、玄学、神话。
直到公元1953年,普朗达因为诈欺和侵占罪判邢刑六个月,大家才开始知道有号人物。随后在公元1956年,他和三个朋友组织了一个号称要「致力推动低价住宅」的社团,他们把这个组织取名为锡安会,还出版了一本叫做《电路》(C.I.R.C.U.I.T)的期刊,不过这个组织不到一年就解散了。
第三个锡安会也是普朗达创设的,时间是在公元1960年代初期,当时他满脑子萦绕自为是神袐学大师和君王后代的念头。于是他呼招了几个追随者,到处喧嚷说法国有一脉不为人知的皇室后裔,而他和追随者则展开恢复法国王室的神圣使命。普朗达这班人为了达到目的,到处在图书馆放置伪造的文件,位于巴国国家图书馆也为为对象之一。书中引述的「事实」大多来自这人的伪造文件。
其后,他因某事件成了嫌疑犯。当局把他带去盘查一番,最后他「承认一切都是凭空捏造的」。
•虚构:锡安会设立了这个骑士团。(《达》183)
•事实:圣殿骑士团是沛扬斯(HughdesPayns)于公元1118年设立的部队宗教骑士团,沛扬斯是「来自勃根地(Burgundy)的骑士,而圣欧马的戈佛雷(GodfreyofSt-Omer)则是来自法国北部的骑士。」他们的创立是为了护卫圣地,防止回教徒入侵,和保护朝圣者。
虚构:大家都误以为创建圣殿骑士团是为了护卫圣地。圣殿骑士团对外号称要保护朝圣者「……是个幌子,好让骑士团私底下进行他们的任务。……从圣殿癈墟底下挖出(证明耶稣的后代子孙以及他和玛达肋纳之间关系)那份文献。」(《达》183)
事实:没有任何历史证据支持、甚至提及这种说法。
虚构:有一点是「所有学者」一致同意:圣殿骑士团在圣殿的废墟底下「发现了某些东西」,他们也因为这个发现而「……使得他们财大势大,程度远超过任何人所能想象。」(《达》184)
事实:首先,要让「所有的」学者都赞同圣殿骑士团在圣殿底下发现了某些东西,这实在非常困难。第二,这些骑士致富的原因,是朝圣者对他们怀感激,馈赠他们很多金钱和礼物。并无具体的文献足以支持《达文西密码》一书的说法。第三,这些骑士花了很多年(大约从公元1118至1290年)才让自己的影响力与财富扩增起来。
虚构:教宗克勉五世(PopeClementV)「决定要有所行动」对付圣殿骑士团,于是他跟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合谋,由教宗本人「颁布秘密的弥封命令,给他旗下全欧洲的军队」在公元1307年10月13日这一天「同时开封」。「信」上写着要围捕所有的圣殿骑士团并予以处决。「那一天,无数的骑士团成员被捕」并且遭到杀害,不是还是有部分人「设法逃过梵谛冈的整肃。」(《达文西密码》第184-185页,附加强调)
事实:其实,是腓力四世发起这次对付骑士的行动,目的是夺取他们的土地与财富。腓力四世的做法是先找来一堆令人非议的证人,指控骑士们涉及同性恋、亵渎十字架、拜后他命令属下的士兵——并非教宗的士兵——在公元1307年10月13日这天进行大规模逮捕,但并未如《达文西密码》一书所言,随即处决骑士。之后,腓力举行审判,他根据严刑拷打而取得的自白书,把许多骑士判处有罪。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克勉是个非常软弱的教宗,几乎完全顺着腓力国王,不过,当他知道法国国王所作所为之后,不仅下令宣布所有的审判无效,还把所有参与审讯的主教全部停职。不幸的是,腓力已经抢先把圣殿骑士团被屈打成招的各种罪行昭告天下,民众的愤怒于是成了主宰的因素。
随后在腓力国王和其他人的压力下,克勉于公元1312年宣布解散圣殿骑士团。其实这是个折衷的决定,因为腓力的支持者要求全面宣告圣骑士团有罪,但另一方却要求,于是解散了圣殿骑士团,这样就没有必要全面定罪整个骑士团。
虚构:达文西「于在一五一零到一五一九年间领导过这个社团」(《达》132)
事实:这个说法撷取于公元1967年普朗达(PierrePlantard)所伪造的文件
因它是一部悬疑、惊栗、推理小说。内容有背叛、宗教狂热、谋杀、阴谋论、秘密会社、荒淫灵修法、女性主义、女神崇拜,引人遐想的传说等情节。而且更创造一个争议性的宗教主题:耶稣基督和天主教会。
而天主教主业会有很多争议性的传媒报导:秘密社团,黑手党,洗脑,政治野心,财雄势大,鞭笞克苦等正适合作者的悬疑小说题材。
•书中首页在主题「事实」中说:
一般所知的「主业会」(OpusDei),是属于罗马教庭的一个自治社团,这个虔诚的天主教团体近年来因被报导洗脑、强制,以及一般称之为「肉体苦行」的危险实践行动,而成为争议的话题。主业会刚完成一栋耗资四千七百万美元的全国总部,位于钮纽约市莱辛顿大道二四三号。
•内容提到虽然主业会创会目标非常理想,但事实上被发现会员服食迷幻药,实行危害自己生命的身体刻苦,自杀,性变态等(《达》039)。
•利用书中人物西拉来描绘独身会员为僧侣,长穿僧侣衣,生活如隐修院,整日在自己房间祈祷;又愚忠,为侍奉天主和主业会而进行谋杀;被虐待狂倾向,疯狂身体刻苦来补赎以前的罪行。
•书中的主业会主教监督艾林葛若萨被影射为一位为争权而不择手段的人。他以一亿元挽救梵蒂冈银行来换取自治社团地位;有以圣杯的秘密来要胁教庭维持不变的地位。(《达》051)
•主业会被形容为:-
与时代脱勾,-
反对摒弃现代世界和科技,-
与新任开放的教宗不和,-
压抑妇女做家务,阻止她们职业发展等-
会员愚蠢,盲从,不择手段-
很有钱
•达文西密码描述主业会与现代在俗世界是敌对的,事实上相反,主业会其中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平信徒被召叫完全成为现代和俗世的一部份,以他们的基督徒见证去改进它,而不是排斥及脱离它。
•要以信仰和超性的角度看,才会明白它的宗旨,理想,方法和成果。
•主业会在世界上传扬普世成圣的讯息。在1939年,圣施礼华曾如此表示:「你有圣化自己的责任。是的,连你也有。谁说这不过是神父与会士的工作?主曾对众人说︰『你们该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任何人都不例外」(《路》291)。
•卅年后,梵二大公会议重申所有基督徒应努力成圣,为基督做证。主业会的精神提供信友们,包括神父及平信徒,一条具体的途径,以实践这份理想。这精神可综合为下列重点:-
神圣父子关系-
圣化日常生活的价值-
工作的圣化-
热爱自由-
祈祷与牺牲的生活-
爱德与使徒工作-
生活的合一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主业会]的宗旨,是留在世界之中,在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业中去圣化个人的生活:在世界中生活出福音,同时渗入地生活在世界中,但要转变它,和以个人对基督的爱去救赎它。这真是一个宏大的理想,它对平信徒的神学有先见之明,教会在梵二会议和会议后的一个特征。」罗马观察报(L’OsservatoreRomano),1979年8月27日。
•若瑟•拉辛格枢机主教:「从这些我更加明白了主业会的内在特征,绝对忠信于教会的宏大传统,和它的信仰,对这世界所有挑战的无条件开放,不论在学术界、经融界、其他各行各业,凡此种种而主业会却能做到惊异的内部共融。」罗马观察报(L’OsservatoreRomano),2002年10月6日。拉辛格枢机主教是圣座教理部主管。
•巴斯•希默(BasilHume)枢机主教,OBS:「[圣施礼华]70年前的说话,预期了第二次大公会议有关平信徒在世界的位置和角色的训令……我深信我们缓慢地明白圣神借着会议想对我们说什么。但圣神继续呼叫……肯定的,圣神在我们的时代呼叫我们要增进圣德,要深化我们的属灵生活。各种运动[和]主业会的角色就是提供援助和指导,让人们迈向成圣的道路。」取自1998年10月2日在伦敦为主业会创办70周年纪念而举行感恩圣祭中的讲道。
•伊莉莎伯•霍斯真鲁维斯(ElizabethFox-Genovese)教授:「主业会致力于在世界上执行一个独特的使命:去圣化生活,特别是工作。它的名称的意思是『天主的事业』,正好捕捉了这使命的要素。普通人,过着平常的生活,能够圣化他们的工作,无论是什么工作,奉献自己于天主而倡导圣化每天的生活……会员可以是全职的母亲、政治家、教授、教师、学校行政人员、科学家、社会工作者、室内设计师、资讯专业人士、商人、或任何行业的成员。」取自2004年1月3日的一个陈词。霍斯-真鲁维斯是伊莫利大学(EmoryUniversity)的历史系教授,女性课程学院(InstituteforWomen’sStudies)的创办董事,及历史学会刊物的编辑。
•「政治动机」事实:-
主业会对政治的唯一看法就是教会的看法,即跟随基督的教义和伦理的看法;-
而许多教会的社会训导在实在的政治问题上有很大的不同意见的空间-
在这些可以表达个人意见的问题上,主业会的各成员做他们自己的看法,做法和决定,就如其他天主教徒一样(主业会98%成员是平信徒)-
主业会关注的焦点从来就不是政治本身,除非你真正明了这一点,否则你就不能真正地了解主业会。主业会的关注焦点是要提供灵修的指导,来帮助各人加深他们的信仰,并且将信仰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秘密社团」事实:-
它是天主教会内的一个平信徒组织,所有天主教教区手册内一定有它的资料,区代表姓名、地址和所有在区内的神父姓名-
主业会所有的神父、国际性和地区性负责人的姓名是公开的刊登在主业会官方刊物ROMANA或官方网页上。像一般教区,堂区,或很多民间组织一样,它不会公布平信徒的姓名。就算一般健身中心,也不会公布它的会员姓名。而且,正如他们的医疗健康纪录一样,每个人当然有权在灵修生活上保持他们的私隐权。不过,主业会的成员都非常乐意告诉你,他们是主业会的成员以及有关于主业会的事实。
「神秘」事实:始源-
主业会自创会1928年至梵蒂冈第二会议期间,主要是受到一些教会内部人士误解。当时,成圣的途径大多被认为是神父修女的修道生活。施礼华神父力创平信徒成圣途径,更鼓励在俗独身生活,要求如修道人严谨,但是在社会中担任任何正当职业:政,商,农,文等-
因为他们是平信徒,没有会衣,或带任何特别记号,引起一些教内人士误会,也开始称他们为「秘密」,更误会施神父「取去」很多青少年的修道圣召机会。这情形在梵二后已被澄清,但有时亦会死灰复燃。
「神秘」事实:源由-
教外人士的看法:因平信徒会员逐渐增加,而圣化工作,做到最好来奉献给天主的工作精神很容易使某些(极少数)会员被提拔至较高职位,知名度亦相应而高,在他的主业会身份曝光后,再加上传媒的渲染,就变成主业会在后面的政治大计,野心控制政商界。所以主业会就变成与民间秘密组织「共济会」平列。但成千上万的普通成员,农民,主妇,文员等静寂地圣化工作的功绩就没有传媒报导,又变成为「神秘」了。
「神秘」事实:一些公众事业
•亦有人说为什么主业会办学的时候不用主业会而用其他的名字,这就是秘密运作?
•主业会办的纯粹是灵修活动。
•所有社会福利或教育事业如学校,医院,出版社,文化中心等都是主业会成员联同其他职业人士推动和管理,他们以个人或民间机构承担所有行政,经济上所有责任。
•主业会不介入会员们这些慈善事业,但会鼓励和指引他们。
•这些事业可以要求主业会负责或协助机构内的属灵工作。
•这是主业会公开运作的方式,没有任何秘密。
「神秘」事实:会内事务是男女分开的-
创会精神之一是会内分开男支会和女支会;管理,经济,福传工作都是分开的;大部份灵修培育活动也是分开的(理由跟学校分男校女校相似),也有一些不是,如夫妇教育儿女活动等;会员推动的慈善或教育事业,除中小学外,大多是男女一齐参与的-
这是主业会公开的运作方法,是它的创会精神,并没有说是最完美的,亦非常尊重教内其他方式,这方式如任何教会或民间组织的运作方式,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但教会内成圣道路百化齐放,让信徒自由地选择他们喜爱的培育方式。
「神秘」事实:低调
•有人说为甚么我不知道有否主业会成员在我附近呢?但你要一定知道你附近谁是佛教徒,谁是律师,拿甚么护照吗?如你想知道可以直接问他们,但不要期望他们自动告诉你。
•主业会成员是平信徒,默默耕耘,寂静地努力工作,不会自吹自擂宣扬自己的工作功绩,更何况是为主福传的工作成果。如圣施礼华说:做三千人的工作,作三个人的声音;而不是做三个人的工作,作三千人的声音。
•他们的中心有些是半公开的,大多是在住宅区。所以有时是不方便竖立中心名字牌的。但如果是公开的中心,如台湾的河山大学宿舍等,那一定会有中心名字牌的。所有中心的活动通常是比较低调的,藉朋友的互相介绍加入的,藉此鼓励个人的友谊,信任和福传的热忱。
•如果有人认为以上描述就是「神秘」的话,那么可以说主业会将永远带着这「神秘」感,正因为这是创会的基本精神,在俗的心态。
「洗脑,威胁或压迫」事实:
主业会绝对尊重人的自由。当我们想到教宗及世界各地的主教会支持一个不尊重人的自由的组织,这是一个荒唐可笑的想法。在这个充满相对主义的时代,有许多人会认为:教导信仰、提供灵修指导、做一个基督徒的见证等…是洗脑、威胁、吸收会员、强迫别人改变信仰。今天,成年人在互相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做几乎任何事而不受批评,除了试着帮助别人在信仰中成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它之外。
大多来自数名曾经是独身会员的人的不了解会中服从的真正意义。
•天主教法典1249条:所有基督信徒都应依神律,照每人的方式作补赎……1250条:在普世教会内,补赎日期和时间为全年的每周星期五和四旬期。
•宗座宪章《请你们忏悔》III,c写道:况且教会呼唤所有信徒一起来遵守吾主的命令去忏悔,不单藉每日生活中一定有的困苦和挫败,亦要以身体克苦的行动……(有部份大赦)。所以教会时常提醒大家灵修生活中的斋戒和牺牲。
•作为天主教会的一部份,主业会是遵从教会所有的教导,包括那些关于补赎和牺牲的身体刻苦。为了帮助它的成员遵循这项教导,主业会鼓励他们每天做一些小的牺牲和身体克苦,譬如,努力工作并持之以恒,或是聆听需要帮助的人或烦扰中仍微笑等。
•天主教的传统补赎行为有很多类别。譬如,守斋、穿有毛的内衫或苦带或用苦鞭,来加深个人与基督的合一,深入与基督的苦难,为个人或人类的罪行作补赎。
•许多获教会清楚确认为圣德的榜样的人,我们可从他们的生活传记中看到这些克己,例如圣方济•亚西西、圣德兰•亚维拉、圣依纳爵•罗耀拉、圣多默•莫尔、圣方济各沙雷氏、圣若翰•维雅纳、圣德兰•里修及德兰修女和主业会的创办人圣施礼华等,都以一种英勇的方式实践了这些补赎。
•有些主业会的单身会员,以及其他教会团体的成员,可以自由地、依照他们神师的建议去做这些传统的习俗,不过,已经酌量减轻了。而且他们所作的绝对不会危害到自己的健康,完全不像达文西密码中的扭曲夸张。
•这些克己牺牲当然不是主业会的精神重点,主业会强调的是将牺牲和克己精神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它所有的成员实践的克己着重于每天的牺牲,如努力工作,保持欢容,控制口舌,脾气等。所以如果有一日教会或主业会废除这类刻苦,对于我们的克己精神丝毫没有影响的。只是传媒在现在崇拜身体,享受主义的文化下大做文章。
•教会的传统中好的事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古老的事就未必是坏的。只要是好的,教会就保存下来。
「自治」事实:
•主业会如同任何国际性的教会组织(无论是修会,运动等,只要是国际性的)一样,都是由宗座名下各部(主教部,修会部,平信徒部等)监察的。
•PersonalPrelature的Personal不是指教宗私人的社团,而是指管辖权的原则不是地区性的而是属人性的,针对个人的。中文的暂译为「自治社团」,其实不妥当,因为大部份国际性组织都是自治的,不单指主业会而言。
•此外,主业会作为「自治社团」,不能脱离各地主教们的监督。主业会首先获得当地主教的许可,然后才在他们的教区内开展使徒工作,同时也不时知会教区主教们有关的活动。
•主业会对它的成员们所提供的指导只规限于与它的使命有直接关系的事情,这使命就是回应普世成圣的召叫,并且帮助所有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履行这项召叫。主业会的成员同时也是他们所在的教区的成员,所以他们当然要服从当地的主教,如同其他的天主教徒一样。
•主业会的存在是服务当地教会(不是一些传媒说为教宗监察当地)。在会内所有活动中推行回应普世成圣的召叫,并且帮助所有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履行这项召叫就是我们服务当地教会最好的方法,他们接受培育后回到他们自己岗位继续圣化自己,圣化工作和圣化他人。当然增加会的成员是每个组织都应有的心态,也因此本地教会直接得益。
•会中精神尊重教会内其他成圣的道路,百花齐放,确认主业会只是其中一条而已,让世人自己选择,一些人喜欢,一些人不喜欢也是自然的事。
「精英制」事实:
•这是因为你只从报章上取资料,固此你只知道著名的会员,而完全忽略它大部份的默默耕耘,寂静地努力工作的会员。
•也因为你以顺人为眼光看主业会,而完全忽略它的超性意义。主业会帮助每个成员成圣,做个真正的基督徒。在会内,如在天主前一样,一个高官或清道夫,都要圣化工作,做到最好
•每个成员都要做福传工作,在他们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圈子中;所以很自然的,高官与高官,文员与文员,老师与老师,农夫与农夫,不是很自然的吗?
「很有钱」事实:
量度财富其实不是简单的。单以某组织所拥有的物产来说它很有钱是不妥当的。
任何教会组织都需要基本物业来供给会员食宿和福传工作。这些物业大多由捐献而来,而不是作买卖,不能赚钱。主业会也不例外,所谓「物业」就是宿舍、中心、学校、医院等,都不是用来买卖,何来「很有钱」?
就算是在纽约市莱辛顿大道的美国全国总部,虽然价值很高,但是全部是用作会务:集合五个中心在一栋楼宇内而已–男支会,女支会的总部,一个中央培育中心,一女会员中心和一个会议/避静中心;又举例有人说主业会在九龙黄埔花园有数个单位,是的,买的时候是二十年前,八百元一尺,现时价值为四千多元一尺,理应赚好多钱!但这是说你要卖了它才有钱赚的,就算你卖了它,你又要买另一地方安置宿舍中心,也始终不能赚钱。
固此,主业会像其他教会团体一样,拥有基本物业来运作,但一有新福传计画时仍要筹募经费。
会内最重要的是着重个人的神贫精神和生活。
「争议性」事实:
•主业会在教会历史来说,始终是一个比较新的组织。它推行平信徒成圣途径的概念仍然比较新,固在教内仍产生很多误解。
•传媒的因素很大:因传媒知道现时观众喜爱关于揭秘,阴谋论,宗教狂热等主题。固此,主题如主业会揭秘,阴谋,密码,鞭笞等层出不穷
•大部份传媒都是非基督信徒,所以大多以顺人为眼光看主业会,而完全忽略它的超性意义。他们只会刊登有主业会成员做高官,买了多层高大楼作中心等,而不会记载多少人因接触主业会而领洗,皈依,洗心革面,帮助贫苦大众等。而且有很多传媒只抄写其他消息而没有亲自调查真实情况,所以大多报导都是大同小异
•来自少数加入会后发觉不合而离开的,或因个人因素曲解事实,引起误会,或将所有错推至主业会身上,一些更著书或组成网页猛烈评击,成为传媒很多报导来源之一。
•来自那些(教内或教外)反对教会传统教义和教宗训导的人,尤其是关于生命伦理上,因主业会是绝对服从和维护教会传统教义和教宗训导的(所以常被嘲讽为「保守派」,「保皇党」等)。
•比这些批评更重要的是:在这世上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认识并且爱慕主业会,包括教宗以及许多主教。原因是主业会提供给需要将他们的信仰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里的常人很多帮助。
•在过去的日子,借着这些误解,主业会在人为方面的处理是在自我反省,成长和改变中。
•主业会成员亦是人,不是完美,亦会有过失,以上的误解亦有可能是成员未能成熟地活出真正的精神,而带给外界这些误会和反应。
•这些(异教)符号全「隐藏」在巴黎的夏特尔主教堂(ChartresCathedral)里面。(《达》14)
•这个五芒星符号代表着「所有事物的女性那一面——宗教历史学者把这个概念称为『神圣女性』或『神圣女神』。……(《达》46)
•金星「每八年在黄道带上形成的轨迹,是个正五角形。」此外:「五角星差点成为奥林匹克的正式标志,但在最后一刻被修改了——五个角变成了五个交叉的圆圈。」(《达》47)
•塔罗牌这个神秘的物件是一种「设计上有各种秘密涵义,用来传递基督教会所禁绝的各种意识形态。」(《达》107)
•美国荷皮族印第安原深信,人类正饱尝生活失衡所造成的痛苦:「这种不稳定状况最明显的征候,就是睪固酮所引发的战争、众多憎恶女性的团体存在,以及对大地之母愈来愈不敬。」(《达》147)
•基督逃和异教徒开始互相敌对,冲突愈来愈重,以致于罗马帝国有分裂成两半的危险,君士坦丁于是决定要有所作为。在公元325年,他决定将帝国统合在单一的宗教之下,就是基督教。」(《达》266)
•生活失衡(Koyaanisqatsi)。美国荷皮族印第安原(HopiIndians)深信,人类正饱尝生活失衡所造成的痛苦:「这种不穏定状况最明显的征候,就是睪固酮所引发的战争、众多憎恶女性的团体存在,以及对大地之母愈来愈不敬。」(《达》147)
•压制异教。基督徒和异教徒开始互相敌对,冲突愈来愈严重,以致于罗马帝国有分裂成两半的危险,君士坦丁于是决定要有所作为。在公元325年,他决定将罗马帝国统合在单一的宗教之下,就是基督教。(《达》266)
•主曰。「基督教每星期的圣日,也是从异教偷来的。一开始,基督信仰是尊崇犹太人的安息日星期六,但君士坦丁提这一天移到异教徒崇敬太阳的那一天。」(《达》267)
•性仪式。「早期犹太传统中包含仪式性的性,……而且举行的地点就在神庙。早期的犹太人相信,所罗门王神殿这个至圣所不单供奉着神,也供奉着他力量相等的女性示金拿(Shekinah)。」(《达》356)
•神原初的名。「犹太人的上帝之名YHWH——神之圣名——其实是源自耶和(Jehovah),这个字结合了男性的Jah和古希伯来语的夏娃名字Havah,成了一个中性字。」(《达》356)
•丹•布朗的小说,是基于达文西「最后的晚餐」画作本身就是密码的假设,如果加以破解,就会显现出被保护数个世纪的秘密,一个足以摧毁基督宗教信仰和梵蒂岗的秘密。达文西身为少数的秘密保护者之一(锡安会),在为位于米兰的圣宠之后修道院(SantaMariadelleGrazie)的餐厅绘制壁画时,故意留下了线索。当小说的主角开始质疑,为何餐桌上没有杯子或是用来盛装耶稣圣血的圣杯,这个秘密就开始由丹•布朗揭开来。
•他认为,宗徒若望被画成相当女性化的样子,实际上就是与耶稣结婚的玛达肋纳,在那一时刻,她怀了耶稣的小孩,也就是耶稣的血脉,而玛达肋纳便成了盛放耶稣血脉的杯爵。此一观点被达文西刻意放在他的画中。这也是为什么在耶稣和玛利亚之间呈一V字型,而V字型的底部就指向玛达肋纳的子宫,另外V字型更是代表子宫的形状。因此圣杯并非是一个物体,而是一个人:就是指玛达肋纳。
•所以他认为达文西故意在耶稣前面没有画圣杯。
•另一方面,他认为玛达肋纳和耶稣似乎是在镜子里互相对看一样,例如他们的姿势和衣服的颜色都互相对称,这象征他们之间的合一,而且这样的构图也让我们看到,在这两个人当中构成了M这个字母,代表玛达肋纳(MaryMagdalene)。
•如果这样的理论可以被接受,不但是意味着对基督宗教形象的解构,我们也回归到异教神话的世界,众女神们在希腊罗马神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这样的理论坚固吗?事实上,「最后的晚餐」多年来已经被广泛地研究,而这些研究也都有了颇能令人信服的理论,就是那幅画仅仅是描述圣体圣事的建立,该画同时也显示出在耶稣说出有人要出卖祂的时候门徒的反应。这也解释了为何杯子并不是画里的主轴。而且,揣测耶稣用一个特别的容器去祝圣葡萄酒,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在画中,耶稣和门徒们的左手边都有一杯子。我们要记住,这幅蛋彩画(temperapainting)是在十五世纪末完成,而璜•胡安内斯那一幅画则是在脱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ofTrent,1545至1563年)召开的那几年完成,当时的大公会议刚好在提倡捍卫圣事与提升圣事(例如圣体圣事)的艺术
•著名艺术评论家史坦伯格(Steinberg)对于画中人物的描述:从左到右分别是安德烈、伯多禄、犹达斯和若望,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
•根据史坦伯格的解释,画中人物的分组是基于门徒在耶稣受难时,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伯多禄否认耶稣,犹达斯出卖耶稣,若望则是在十字架旁陪伴着耶稣。
•史坦伯格甚至指出画中两两成双的画面,一般人很容易从人物头部的紧靠而得知。例如伯多禄和若望,他们经常一起出现,分别象征激烈的性格与内省的生命。因此伯多禄努力不懈地提升自己的地位,若望则是静静地陪伴耶稣受苦。
•那又如何解释若望女性化的一面?这是因为十五世纪流行的佛罗伦斯学派画风所致,大家不妨看看罗浮宫典藏的两幅达文西画作「施洗者若望」,那是在「最后的晚餐」之后二十年所完成的。
•丹•布朗在他的小说中认为,伯多禄的手势带有威胁的意味,似乎是针对着玛利德莲—他在教会至高地位的竞争对手。
•然而如果不要戴着有色眼镜,一般人就会轻易看出,那个手势其实是暗示着伯多禄与若望之间的信赖和亲密,也表现出他们在听到耶稣的话语之后,两人之间相互窃窃私语。
•蒙娜丽莎(MonaLisa)这个名字来自于两个埃及神祇的名字:男神阿蒙(Amon)和女神伊西丝(Isis),而伊西丝「在古代的埃及象形字字里,一度称之为丽莎(L’ISA)」。蒙娜丽莎「是男性与女性之神圣结合的变位字。」(《达》141)
IV.2.2蒙娜丽沙的事实
•达文西去世前的几个月,亚勒冈(Aragon)的红衣主教称这幅昼为「一名佛罗伦斯仕女的生活画」;最早的宫廷目录则称这幅画叫做「蒙了薄纱的王公贵族外妾」或「贞洁的义大利仕女」。大家所熟悉的这个名字直到公元1550年,才出现在瓦萨里所写的《文艺复兴的奇葩》这本书里。瓦萨里也是最早把这幅画叫做「蒙娜丽莎」(MonnaLisa)的人——这个名字写成英文的时候,拼法较短(MonaLisa)。总而言之,瓦萨里是这个名字的始俑者。
•其次,如前所言,这个名字的义大利文正确拼法是MonnaLisa,其中,Monna是madonna这个字的缩写——意思是夫人(madame),所以其全名的意思就是丽莎夫人(MadameLisa)。
本网站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撤下。
版权所无,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