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卷首语
生活在这太空时代的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讲求效率,一定要快、要迅速。因为许多人说「时间就是金钱」,故此要分秒必争地活下去。看来,我们这一代的人,愈来愈不知道什么叫做「休闲」,对「辛苦赚来自在吃」这一句话早就忘掉了。不是吗,只要看看许多人光顾快餐店的即食供应,既快又便宜,吃完了好应付下一个节目。可是,话得说回来,也不是每个人都喜爱这种紧张的生活,只是身不由己而已。要生活,有什么办法?于是,许多人都会反问自己一声「所为何事」?虽在百忙中也想找出答案来。就以这些年来,许多生活忙碌的人,愿意到教会研究教义就是个好例子。不过,我们相信尚有许多人仍然有心无力,完全抽不出时间来参与慕道班的。为了成全他们这追求真理的意向,我们尝试推出这套「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使寻求真理者,不必出门便可对天主教教义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他日,如真愿意皈依时,便可作进一步的行动。
这课程包括两部分,共有六个单元。第一部是教义前导,阐述一些人生问题;第二部是教义内容,包括了五个单元,分别为:一、基督的祖先,二、基督的一生,三、基督徒的家,四、与基督相遇,五、基督徒的诚命。
每一课内容均以圣经和教会文献为中心,以简易的方法来阐述该课的主题。课本后附有习作,以加深各学员对该课文的认识。故此,每次阅读后的反省和研究,亦是本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容忽略的。
我们期望这套「即食快餐」,能够填填享用者灵性生命的饥肠,以助他日亲赴美好的佳销美宴。
教义前导(1)——生命的意义
生死之谜
一班老朋友聊天,各自数说着家庭状况。忽然话题来到孩子身上时,其中一人诉苦,说教导现代的孩子真不容易。他说,有一次孩子不听话,便生气地责斥他:「早知你如此难教,我就不生你出来了。」岂料孩子反驳说:「谁叫你生我出来,我又没有要求要来到这世界的。」做爸爸的听了,也着实不知如何回答。
真的,没有一个人是经其本人同意才生下来的;也没有人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可是,每个人都是如此的诞生了,并加入了一个家庭。然后,一天天地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最后到年老时,又得准备死去。这个时候,人也许不想死,不过又无法不死,但又无人知道何时会死。无论人是否怕死,或设法逃避死亡也好,人终归要离开这个世界。
欲望无穷
人的生命,既不知为何而生,也不知何时死去,就只有短短的数十个寒暑。然而,在这有限的岁月中,人要做的和可做的事情可多着呢。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观和理想,循这人生观而来的欲望,却是无穷尽地催迫着人。于是,有人觉得生命短暂,要及时行乐;他们将快乐的标准放在物质生活的享受上,对金钱的渴求,便成了这些人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
有人以毕生的时间、金钱,来钻研学问,以满足他的求知欲。他拥有的时间和金钱,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不惜牺牲睡眠,及其他的事情,冀能使自己的心愿早日完成。然而,这些人却永远不会停下来说自己已到达「完满的时刻」。
有人对友谊和爱情的渴求,是没有止境的,他们希望个个人都能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然而,人间的友情,总是无法完满无缺的。
有人一生奔波劳碌,致力于建设一个正义和平的社会。他们牺牲个人的享受,联结起来,集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理想、真理而奋门。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恶势力总没法消灭。不过,他们从不失望,再接再励地继续坚持这份理想,常常满怀希望。
人的智慧
人的智慧愈来愈伟大,可以制造万千种复杂而巧夺天工的仪器,使人遨游太空,甚至成功地移植心脏。人有如此高超、令人难以置信的智慧,却无法解答上面有关生老病死、感情、精神上的问题,更无法一一满全人类千变万化的欲望。
人自小孩至成人,欲望的渴求总依着不同的年龄和时间而有不同的需要。总之,人追求欲望的心,是不会停下来的;亦因为有此无穷无尽的欲望,在推动人的智慧,于是才有一天比一天进步的社会和科学。
可惜,这些进步的科学,只能解答生活中可见的物质层面,至于人生命中的许多超现实、超物质的事情,仍然是一个谜。对于这个像谜一般的问题,在平日忙碌的生活中,根本很少有时间去想它。然而这并不等于问题的不存在,况且,每当寂静独处之际,或在一般忙碌紧张生活后,停下来喘口气一刻,往往脑里会浮起这些平素不愿意想和面对的人生问题。
从这事实看来,不难发现,人的内心深处,趋向于一个绝对的价值观。这个希望,常向着一个无限价值的事物,它超出了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也非透过科学、智慧所能求証和解释清楚的。
为什么?
孩子们开始读幼儿班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什么?」每次见到他们缠着大人求答案,问这问那时,都会见到一幅很美的景象,就是大人们耐心地给孩子解释,不厌其烦地用孩子的语言来讲述,学他们的生活实例,试图给予最完美的答案。当孩子们满意地点头,表示明白的时候,他们也发出会心的微笑。
孩子们问问题时,是从身边四周的事物就地取材的,所以他们见到什么就问什么,全凭直觉,也不怕别人的取笑,要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说孩子是最具纯的。
成人的生活「世界」里所接触的事物,比孩子们要多出千百倍。千变万化的世界,加上无止境的欲望,真是数不尽的题材。可是,我们有如孩子般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提出疑问吗?我们有试图从身边事物中找出生命的意义来吗?
要做责无旁贷、毫不掩饰、如同孩子般纯真地求解答的话,首先我们要有一颗敏锐、醒觉的心,并愿意对生命意义作进一步的了解;其次是一颗「谦虚」的心,这心要有充分的空间来聆听和接纳别人的意见;最后就是要从自己个人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出答案来。我们不知道要到何时何地,才能找到这些最终和绝对价值的答案。因着人心的不同和环境各异,于是在人生的过程中,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那么在抵达终点的时间,也各有不同。
在以下的课程中,我们提供一些参考的资料,就是透过我们自己的经验,对生命的意义作一反省和探讨,从而找到世界的绝对价值观。希望有助于大家去实现这个对无限价值追求的理想,充实自己的生活,活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内容撮要
每个人都必会经历死亡,但却不知何时会死?于是,人便把握现有的岁月,或行善、或作乐享受,各式其式的玩意,都在生活中出现。
人类的智慧虽可以完成许多卓越大事,但却永远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等人生问题。
人内心无穷尽的求知欲和欲望,可証明人内心深处趋向于一个绝对的价值观。
反省、讨论
我个人生命中的「无限价值」是指什么?
我对「生老病死」的体验和感受如何?
教义前导(1)——生命的意义习作
甲、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那些最接近你亲身经验的答案)
(一)基于生命短暂,岁月可贵,在这有生的时日里,我会多花时间于:
1.追求学问,充实自己。
2.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上。
3.努力赚钱,改善生活。
4.关心家人的需要上。
5.其他(请列明)
(二)在我的生活经验中,较容易令我困扰的事是:
1.情感问题。
2.自己的工作能力。
3.家庭问题。
4.人际关系。
5.经济问题。
6.其他(请列明)
(三)在我的一天生活中,较容易使我沉思反省的时刻是:
1.清晨外出途中。
2.晚上睡觉前。
3.当一些重大事情发生之后。
4.其他(请列明)
(四)在我的人生中,较容易使我沉思的问题是:
1.天灾人祸。
2.意外伤亡。
3.社会的黑暗。
4.感情破裂。
5.重病、年老、死亡。
6.其他(请列明)
乙、简答题
试写下几点你对本文的感想,或在你读毕本文后所引起的共鸣。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教义前导(2)——宗教与生活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生命有什么意义?」或「生命是荒谬的吗?」每次当人问这类话的时候,其实人是在寻找有关「神」的问题。回答有关「神」的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都是与生活发生关系的。
现实生活中的宗教现象
源于内——人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许从未想到神的问题,但是,当遇上了问题、身陷苦恼无法解决的困境时,内心便会想及神,希望有一个超现实的外在力量来「打救」自己。这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现象,就是人对神的一种倾慕和渴求。这种自然的、诉诸心理的自发情操,是深藏于人心深处的,是人心最真切的流露,甚至在那些自以为「无神论者」的心内也会出现的。
形于外——生活于二十世纪电脑时代的人们,享受着高度的实用科技,和超水准的繁荣生活。信仰宗教早被视为落后、无知的玩意,连早些日子有些人以星期日上教堂为象征时髦生活的特点,也派不上用途了。可是,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今天的香港人,愈来愈迷信于占卜问卦、看风水等玩意。说是潮流使然,又尽不是,因为如今看风水一事,不只是乡间俚民所信奉,连某某大机构、大集团的公司、写字楼也会请来风水先生指导迷津,甚至有些机构的老板也不少是外国人呢!还有另一实例是,常听闻电影、电视开镜之前,必集合全体职艺员烧香拜神,以求工作顺利,平安大吉。若果其中有人拒绝参拜的,想必会受到怪责,日后如工作上有任何差错意外发生时,这人的心理负担可大了。所以,人人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来烧香拜神。当然,在其中亦有许多人是诚心笃信不疑的。
另一流行的年青人时髦玩意,就是占卜看相,如今更流行一种叫紫微斗数的新式方法,以测知自己的未来运程。纵使有人只是带着「好好玩」的心情前往占卜,但是,对着占卜所带来的内容说法,或多或少必影响到自己做人的目标和处事的方法。这些都是发自心理的必然结果。
总观以上的这些现象,是由于人本身没有「安全感」的缘故。其实,这是一种宗教现象,是基于人本身对自己有限度的能力,失去安全感,所以外求于其他力量的庇护。
自古以来,有人类、有社会团体,便有「宗教现象」的出现。例如原始民族的精灵、庶物崇拜,是认为万物都有神灵,将特别喜爱的物件,如兽骨、饰物等,视为降福消灾的灵符。这些现象,显示出人对超现实力量的恐惧,并寄予希望。世界上差不多每个民族、国家,都有神话故事,尽管描述过程及故事发展,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就是神仙有超于常人的力量,而且都是赏善罚恶,维护公正的。
宗教是什么?
当谈到「宗教是什么」时,很直接的马上便想到一些常见的宗教团体,如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现在我们试从这些不同的宗教中,找出它们的共通点,看看宗教是什么?
首先,这些宗教团体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最初教会内有一些专责管理教内事务的人士,或称之为教长、道长、神职人员等;然后集合众多的信徒来组成一个教会。他们在教会内分工合作,彼此负责。只不过有些宗教团体的组织,较具系统性及严密,有些则较简化。
其次,每个宗教都有自己一套教义(教理),从而更引申出一些规条,要教徒遵守,作为生活的法典。当信徒愿意皈依加入教会时,通常都会研习教会的教义,并表示愿意遵守,在生活中笃信力行。
最后,每个宗教团体在信众聚会时,都会用一些「礼仪」来表达他们的宗教信仰,例如基督徒的上教堂守礼拜,参与弥撒,而佛教徒的诵经、拜神等,都是为了对其所信奉者表达的一种敬仰和爱慕的方式。
宗教的内容
我们看完各大宗教团体的一些共通点后,究竟宗教所谈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当然,在讨论宗教问题时,我们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是那么的广泛,包罗万有,所以,如从广义来说,宗教的论题真是大之又大。但是,无论它所涉及的事物何等广博,一定离不开两个主体:就是人与超越的存在者。换言之,宗教的内容就是讲论此二者间交往的关系和过程。
这个所谓「超越的存在者」,在不同的宗教中有不同的称呼。例如回教称为「阿拉」;基督教称「上帝」;而天主教则称为「天主」,在一般人来说,这些都是对「神」的称呼。由此可知,宗教的内容,从人的角度来看,所研究的对象是神,所叙述的事迹是人神交往的过程。在这个人神交往的过程中,人透过对「教义」的理解,和对「神」的真诚信赖,逐渐推广其对神的了解、认知,继而发展加深神人间交往的关系。
不同的宗教
上文说过,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基本教义,向人宣示一种超现世的境界,鼓励人着眼追求一个不灭的永恒生命。例如佛教认为人生是无常、无我和苦的,而这个苦不在于现实环境造成,而在于「我」的修炼,在于能否修善行,这些就成为生死轮回不息的后果。佛教修炼的最高境界叫「涅槃」,意即解脱。
印度教亦相信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并认为人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灵魂。躯体死后,灵魂还可以在另一个躯壳中复活,而现在的生活,便成为人转世的准则。
回教笃信唯一真神「阿拉」,信人死后复活,及末日的审判。人要承认自己的信仰,并行祈祷斋戒来敬拜真主。
最后,基督教和天主教所信奉的是独一无二的真神。
启示的宗教
翻开各宗教的史实,追本溯源,其中只有天主教有详实的历史记载。旧约圣经中记载天主首先告诉人祂是「自有者」,而历代的圣祖和先知们,做了这个信仰的传承人。我们从中东的历史资料中,可知道旧约时代的宗教,如何在众多的多神宗教中,保持了独一无二的真神信仰,独树一帜。后来,耶稣基督降生,来到人类当中,亲自告诉人有关这个独一无二的真神的事,和祂与人类的关系。这样,人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真神的面目,这个由「神」亲自向人展现祂自己的行动,我们称为「启示」;换言之,是说这位至高无上的神,以人所能了解的方式,向人指示、披露祂自己的本性,这些超过人思想所能明白的事理,除非神自己给人讲明白,单凭人的理智是无法找到圆满答案的。
天主教肯定承认自己保存了天主启示的全部真理,而自称为「启示的宗教」。
面对宗教信仰
自古以来,宗教信仰的现象,出现于人的社会团体中;纵使人在生活中,不可能完全脱离这种现象,但人不一定去接受和信奉某一个宗教。于是,在面对宗教信仰这件事上,持不同角度的人便有不同的反应和态度。
科学进步的今天,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作研究的目标,自然的,宗教早就成为一门科学,也出现无数的宗教家和神学家;不过,这些学者却不一定是信徒。反之,有些竟是宗教的反叛者,是无神主义的门徒。一般来说,他们面对宗教的态度,是将「宗教」视作一门科学、一样事物来研究。他们自己则置身于「人神」之外,做个旁观者,这样,他们自己与「信仰宗教」是扯不上关系的。
至于另一些诚心要寻求信仰的人,面对信仰的态度又该如何呢?
首先,要知道「信仰」不是一件东西,当需要时便取来用,说要便可马上到手,像买东西般银货两讫。所谓「人得不得到信仰」,不能说「我相信」便真的马上「相信」了。信仰是一个过程,是要藉着时间和透过生活体验:从学习知识开始,然后消化吸收,慢慢到了时候才成为自己的东西,那时候才可以说:得到了信仰。因此,为一个初与宗教信仰接触的人来说,首先要投入,寻找与神交往的经验,同时生活中要能懂得反省,从经验中去求証。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疑问或觉得矛盾的事情,这时候便应该提出问题来。或许,这是个宝贵的经验,是你个人与神的相会点。不过,在信仰生活中另一最重要的是,要常保持一个谦诚简朴的心,就是要做到对神的信靠,对事物的开放以及对自己的信仰负责任。
内容撮要
生活中可见的宗教现象及行为非常多,最常见的,是人在面对困境,求助于超现实的外力时,这种发自内心的自然反应,便是人对神的一种倾慕和渴求。
宗教是一群有共同信仰的人聚在一起,他们有自己的教义和组织,并举行宗教仪式,以示对神的崇拜。
启示宗教是指神亲自向人类揭示他的奥秘和真面目。天主教是一个启示的宗教。
信仰不是一件「东西」,不能转交。获得信仰的方法,是要透过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和神的接触与沟通,假以时日才能得到。
讨论、反省
就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不同宗教,比较一下他们的异同。
试就现今社会上的一些宗教行为(如占卜、祈祷、崇拜等),讨论其对生活影响的优劣。
试说出你对宗教的观感。
教义前导(2)——宗教与生活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各宗教的三大共通点,是有自己的 , 和 。
(二)宗教所谈论和研究的内容,不外是关于 的交往和关系。
(三)天主教自称为启示的宗教,旧约中记载:天主告诉人祂是 ,而历代的 做了这个信仰的传承人。后来, 来到人类中,亲自告诉人有关的事。
乙、简答题
生活中可否体验到神的存在?为什么?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教义前导(3)——中国人的宗教观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上一课课文中,我们看到今日社会一般人的「宗教现象」,是透过占卜、问卦、求神拜佛等宗教行为显示出来;这一课我们将循中国传统思想及生活,探求一下先人们的宗教信仰。传统上,当谈及基督教时,国人都多认为这是洋教,而将彿教视为传统的宗教、地道的产品。另外,尚有儒教和道教,今天不大被人注目,但它们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着莫大的关系,故此,本课试就儒、道、佛三教去探讨它们对国人信仰的影响。
殷商时代的宗教信仰
每一个民族、社会,自古都有崇拜、祭祀的宗教行为,我国民族亦不例外,从有「史」记载以来,便可见到这种宗教现象。最早记载下来的宗教史料,可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从甲骨文内容显示出来的「卜辞」,就是一种宗教的行为。然后,从这些资料,我们知道在商代对于「天」和「帝」的崇拜,这可说是我国最早的宗教信仰。他们将神鬼的世界分为天神(上帝)、地祇(社稷)和人鬼(先祖)三部分,认为上帝能支配人间政事及自然现象。另一方面上帝是极其情绪化的,会视情绪而降祸福。从出土的卜辞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他们信仰的中心为:
(1)承认神鬼是存在的,人死后便进入鬼的世界;人鬼间是有关系,所以常用人的世界来推知鬼的世界。
(2)人格化的神鬼,神鬼亦有意志、情感。他们有「希望人做什么」的思想,为人来说,这便成了「命令」,由此便产生了「天命不可违」的观念。
(3)由于既有「天命」,人的祸福就在于是否违命,因此,上天监临四方,具有支配力和主宰权。
故此,我们可以说「天」是至上神,因此产生敬天、祭天和守天命的行为。
儒道佛的宗教思想
上文曾提及我国的儒、道、佛三大宗教向被认同为我们自己的宗教,且相传下来也有好一段日子,其间虽然盛衰不一,但却都有他的渊源,他们的教义也演绎了我国的部分哲理,现在让我们作一个概括的探讨。
儒家的宗教信仰
说起儒家,大家都会想起孔孟两位圣者。事实,儒家思想在孔子以前已经存在,孔子只是继承前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思想,将它发扬光大而已。在此,我们更不难明白,为什么儒家被尊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儒家的宗教信仰即殷商的「天」观,以天为至上的神明,天是赏善罚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和永远长存的。在儒家宗教信仰中最深刻的另一点,是对祖先虽死犹生的信仰。儒家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并不产生很大的关系,因为儒家的人生观是一种现世的人生观,是日常生活之道,一种实践的伦理而不谈身后的生死问题的。所以,在孔子的学说中不讲宗教,其下的宋明理学也不谈宗教信仰之事。
由此,可以见出,在中国的正统思想中虽有宗教的事实,甚至有人格化的上帝或天,和神鬼的观念,却未刻意的去研究,使「天道」成为一个宗教定义上的神;同时,也没有将求神意识化为祈祷的行为,而将重点落于人「如何」去体现天道上,视人生为一个成德的过程,最终是成为圣贤,这是一种以人体应天道而成圣的过程。体应天道的方法是尽性。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因此,人性问题成为儒家的中心,所以,在其内没有以神为中心的教义。因此,儒家不被列为宗教信仰。
佛教的宗教信仰
一般来说,今天民间信仰中所信奉的、拜祭的神明,间接上是渊源于佛教,最少,也是受其影响而成的。现时,许多人都以为佛教是我们自己土产的宗教信仰。事实上,佛教是在东汉(公元六十七年)自印度传入中国的。经过了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传遍了中国。佛教之所以传遍中国,不在于佛经的内容,因为真正看懂佛经的人不多;主要的是它补偿了儒家思想中所欠缺的一面。上文已说过儒家不注重人身后的生死问题。但是,生死问题是人必经之路,是个切身的问题。佛教以因缘论而讲轮回,轮回而讲地狱,由地狱而讲超渡。可以说,提出了一个有系统的身后信仰。这种信仰刚好弥补了儒家的欠缺。因是之故,受到广大民间的接受和信奉。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都守儒家伦理,但对于已亡的先人,则加入佛教的宗教活动。
佛教的宗教信仰很复杂,宗派奇多。教义中所信奉的不是一个「神」,而是主张人的修身,谓透过今世的人生修炼成佛,成了佛的便能达到一个常乐清净的境界。佛教在中国民间的影响,除了轮回之说外,还有拜佛、拜菩萨,菩萨是佛教的得道人。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便是人所最敬拜的对象。
道教的宗教信仰
有些人以为「道教」是出自道家的学说,事实上,道教的信仰很复杂,其原始由汉末张道陵开始。到唐朝皇帝因奉老子为祖,而使道教正式成立。
道教所信奉的人有三皇、五帝,有老子、有仙人,有长生不死之术,有灵符治病和捉鬼等等。然而,其中以长生不死为道教信仰的中心,也是较有系统的学说。道教中取自老庄思想的清静无为和心斋、坐忘,成为中国士大夫对道教起景仰的唯一论点。而道士们游山玩水、饮酒下棋的生活方式,也是士大夫们所喜爱的。一般民间所信奉的道教,却是因为他们的消灾散祸、捉鬼治病等把戏。
老庄、孔孟的思想
读完了三大宗教的概要,知道儒、道二教均取用了中国哲人的部分思想而形成儒教和道教。但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对「神」的观念又如何呢?翻开中国哲学史,虽然诸子的论着中从未正面讨论神的事情,但从其教诲、言论中均意味着宇宙间有一个超然的力量,影响着宇宙和人的内心世界。
老庄的「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老子25章)。
老子以天地万物之生必有其原理和来源,他称这先天地而存在的物体为「道」。其后,庄子在知北游篇中说:道是无所不在的,在万物中,在蝼蚁中,甚至在屎溺中。从这一点更可推知这无所不在的道更在人心内,因为庄子主张寻求「道」的方法是静心,要人从忘我的境界悟道。所以老庄的哲学是:指出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作为天地万物根源的就是「道」;而这道既存在宇宙之间,作为宇宙的根源,也存在于人心之内,作为人的根本,所以庄子又称这道为「大本大宗」(天道篇)。
孔孟讲「仁」
孔子论道,大抵是以「仁」为主:「富与责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又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
仁是人的根本,是做人处事的原则,一切行为和判断的动力,是人与生俱来的。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又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他教人「尽心以知天性,知性而知天」,然后更进一步「存心养性以事天」o孟子先点出人的根本是「善」,也即是孔子所说的「仁」。如果人能按着自己的本心行事待人,他就能由他的善行追溯到他自己的本性,而这本性也就是天的本性,于是可知人和天的本性都是「善」o总括来说,是从人的善行来体验人的根源是善,天的根源也是善。
中国宗教信仰实况
总观,中国人生活上有宗教行为的色彩,但心目中却没有一个特定的宗教及所信仰的神明,在平素生活中以伦理为生活准绳;但在某些能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便求助于外力,会投靠于一个超现实的力量。今天我们见到各大宗教信仰,能够被中国人接纳,自由发展,蔚成各派的现象,就可知道,中国人是抱着开放的精神来接纳宗教。今日,我们所见到的一般民间信仰,即保持着这种开放的宗教色彩。
内容撮要
有关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史料可远溯至殷商时代。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知当代已经有占卜一回事,综合其所得资料,知时人对鬼神的观念不外是:承认神鬼的存在,人格化的神鬼,以及天命不可违。
儒道佛三教在中国兴起已有一段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其生死轮回之说,最为民间接受。儒道二教均取国人的部分哲理为其信仰的中心,因此,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
老庄、孔孟的思想言论中虽未有直接讨论神的事情,但从其学说中,可推知他们均主张宇宙和人内心世界存有一种超然的力量。
讨论
你对「天命不可违」的看法如何?
探讨一下今日香港人对宗教的看法。又一般人对基督信仰所持的态度为何?
教义前导(3)——中国人的宗教观习作
甲、填完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中国传统宗教现象中显示,商代人将神鬼世界分为 、 和 三类。
(二)儒家思想虽有「上帝」、「天」的神鬼观念,但从未将它 ,使「天道」成为一个 ;也未有将求神意识化为 。
(三)佛教自印度传入后,能普及广传于民间,原因是它补偿了 中所欠缺的一面;它的生死轮回说法给人提出了一个 的 。
(四)老庄思想中所说的 ,就是 的根源,既存在宇宙中,也存于 。
乙、简答题
请简述你对本文的感想。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教义前导(4)——启示的宗教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宗教与生活」的课文中,我们谈过一点点有关「启示宗教」的问题。现在为使我们对整个天主教的信仰,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和了解,这一课我们将集中研究有关「启示宗教」的问题。
启示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从字义上看看这个词的组成意义。「启」即打开,「示」即显露,引申为使原有遮蔽隐藏见不到的事物,除去障碍,显露其真正面目。在宗教上,当说「启示」时,是指天上神明以自己的旨意和智慧,自上而下指教提点人类,使他们理解、领悟一些超智慧所能理解的事情。
天主教自称为「启示的宗教」,意指教会本身是建立在天主教的真理上。就是说,她所拥有的教义,全部是来自天主的启示。这点可以从历史上追溯,便能找到这启示的源头来。现今世界上有许多宗教,当中有些根本不乞援于启示。他们的立教者是一位传说中或神话中的人物;有些则是一些伟人。
为何要有启示?
因为天主是神,神的本性超越了人的思想和言语何止千万倍。以人有限的智慧,一定无法了解神的事物,也不知道如何与神来往。这就好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面对一个幼稚园的学生,如果要他向这个小孩子解释他的工作和发明时,这位科学家一定要降低他的程度,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交谈。这样,或许可以使孩子略为明白自己的工作;如此看来,更何况是神人间的交往沟通呢!
人的理智和生活经验,虽可推知「天主的存在」,但却无法完全明白到这位至上神明是谁?祂与人有什么关系?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接触、认识祂。关于这一切,如果天主不告诉人,人是很难明白的。自古以来,天主有没有透过方法来与人交往呢?在天主教的信仰中,保存了这「启示」的全部内容,只要人愿意在信仰中去探索,便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天主、体验到祂的存在。
启示的方法
一直以来,天主透过许多方法,将自己启示给人类。祂的方法是超越时空的;祂在人类历史中所提供的讯息,历久弥新的在生活中重演,使在不同环境、时代中的人,都能得到启示的内容。事实上,现今天主仍然不停地将自己启示给人类。通常祂所用的方法,是在大自然中和人生活有关的事件里启示了自己。
(一)在大自然中——当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谐的时候,我们便会想到这位大自然的主宰;当我们面对大自然灾难性的残暴打击时,我们又会投奔于这位大自然的主宰,求祂的庇护。这不同的遭遇,会引发我们去思虑、反省天主的事情。
(二)在个人生活经验中——人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时,因不同的遭遇会产生不同的反应,间接上影响到对「神」的形象。例如一个在极严厉家法管教下成长的孩子,对是非赏罚的事情极其敏感。在此情况下,他较容易接受天主是一个严厉的判官的形象。日后,当他长大,开始经验到爱的温暖和滋润时,如果有人向他解释天主爱人而非审判人的。这时候,他会较易于明白和接纳天主是爱的道理。
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在不断地提供着与天主接触的机会。时至今日,天主都在不断地给我们启示祂自己;祂的启示仍然进行着。不过人要有「眼」才可以看得见祂。常听一些人说:「为什么天主不给我显示祂自己呢?」天主不是不给他显示,只是这些像瞎子、聋子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罢了!不过,对于天主启示的事实和内容,我们人只能凭信仰自由地予以接受。若没有信仰作官能,我们是无法接受启示的内容;因为天主所启示的都是些非知识可理解的信理,人的接受与否,全在于「信仰」二字。这正如一封爱情的信,如果没有一颗含有爱情的心来接受,那封信只是一张白纸黑字的废纸而已,达不到爱情信本身完整的意义。为能接受天主所启示的真理,人要以理智和意志信赖全能的天主;天主自然会启发我们的理智,感动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启示。
启示的内容
天主启示的内容虽然包罗万有,不可胜数,但若一言以蔽之,则可用一个「爱」字来表达。首先,天主启示祂自己给人类,原因是由于爱:祂自己就是爱的记号。因为爱,使祂做了我们人类的一份子,将自己的爱与人分享。然后,祂一直保护照顾人类,使他们生活在祂爱的计划中。其间,人类虽然多次背叛祂、离开祂,但天主一直没有弃舍不顾,仍然以爱相助。而这个以「爱」来维系的天人交往,自始至终,都是天主主动地和人打交道,可惜人不一定愿意接受。
这份爱曾经经历了千万年的岁月,在千万人当中实践显示出来;现在仍然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所以,天主教会有责任保存这份启示的真理,将它传给万民,使人能接受它;至于那些获得了真理,体验到这份爱的人,也有责任将它保存、发扬并传递给其他的人。
保存了启示的圣经
我们说过,天主在千万年前已将自己启示给人类,为了保存这些启示内容的真确性,天主曾在古代的以色列人民和耶稣的门徒中,唤起了一些人,将启示的重要事实,录之于书。这部书就是我们的「圣经」。
圣经中所记录的是昔日天主与以色列人民所订立的盟约,和耶稣为全人类所订立的新约,故圣经又称为「新旧约全书」。
天主教信仰内的全部教义,都是以圣经为基础的。关于圣经这本书的资料,在下一课中我们会作较详细的讨论。
内容撮要
天主教的全部信仰建立在天主启示的真理上。天主是神,神的本性远超于人的思想和言语之上,单凭人的智慧、无法领悟天主的事,故此天主亲自将自己显示给人类。
天主启示自己的方法很多,其中,藉着大自然美好的或灾祸的变化,可引发人对祂的思虑和反省;此外,人在个别的日常生活遭遇中,亦能发现天主的存在。
天主启示的内容均与「爱」有关:就是天主对人类的爱,以及人类该如何回应这爱。这些事都记载在圣经里。
分享、反省
从个人的生活经验中,找出一些能够使自己接触、认识天主的事例。
试举出大自然如何使我们接近天主的例子来。
教义前导(4)——启示的宗教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在宗教上,当说「启示」时,是指 以自己的 ,自上而下指点人类,使他们理解、领悟一些 的事情。
(二)天主将自己启示给人类的方法是 的;并历久弥新的不断在 重演。
(三)有责任保存这些启示的真理,然而那些已认识、接受了这真理的人,也 并 。
乙、简答题
简述一下你对「圣经」这书的认识。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教义前导(5)——圣经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上文我们谈到天主教是一个「启示的宗教」;也说过「圣经」记述了启示的内容。换言之,天主教的信仰基础都在圣经内。
谈及「圣经」这部书,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一本书。在一八零零年已有七十二种语言译本,到今天相信已有超过二百五十三种的全部圣经翻译本;而新约翻译本则有三百五十一种;此外,尚有许多不同语言的圣经重要部分翻译,总数不下一千五百多种。
「圣经」一词,在中文上有「天下之大经」的意思,所谓于事无不通之谓「圣」。「经」字本是织布用的纵线,横线称「纬」,经纬二字的引申义指事物的重要部分或基础。故我国人将一些重要的典籍称为「经」,如六经中的易、诗、书、礼、乐和春秋便是。当时人认为这些书是我们做人处世的根本大道,是生活中应遵从的典范。圣经的另一名称为新约和旧约。「约」是指人神间的「盟约」;至论有称新约为「福音」的,是指这是人类的喜讯,带给人的一个好消息。
圣经的内容
圣经的内容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四十六卷,新约二十七卷,合共七十三卷。
所谓旧约,是指天主与以色列民族立约的记录。「约」是指「盟约」——即以爱情与忠诚立的盟约。整个旧约记录的中心是:天主是以色列民族唯一无二的天主,而以色列民则是天主的选民。
新约是耶稣与全人类立约的记录。这个爱情的盟约,是新而永久的;是由耶稣为全人类所流的血(以祂的苦难死亡)而立的新盟约。耶稣基督是新约和旧约的分界点;凡在耶稣基督降生以前所写成的圣经,我们称之为「旧约」;在耶稣基督降生以后所写成的,则称为「新约」。圣经内容分类:
旧约中包括梅瑟五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训诲文学。梅瑟五书是梅瑟给选民所宣布的法律,共分为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和申命纪五部。历史书是继梅瑟五书后以民的历史事迹。先知书是天主透过祂的代言人——先知,来提醒及督导百姓好好地去生活。训诲文学的内容,教人寻求智慧,暸解智慧,行善避恶。
新约中包括了四福音,宗徒大事录,书信和默示录。四福音记载耶稣生平的事迹。宗徒大事录记述耶稣死后,初期教会宗徒们的生活。书信是宗徒们写给各地教友的公函。默示录是一部先知性的作品,作者藉神视把启示用书写的方式传授给人。
圣经的成书过程
圣经的成书过程不是由一人执笔写出来的。无论旧约或新约,都是先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口传时期,然后才记录成书。
旧约中的族长,如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均生活于公元前十八到十七世纪,他们度着一种半游牧式的生活。虽然那时候已经有文字和羊皮纸,但是书写技巧仍是非常困难,所以,他们的故事大半是藉着口传的方式传递下来。从口传至成书,其间经过初步写作、修改和编辑等阶段,为时超过一千余年,才写成旧约全书。
至论新约中福音的成书,最初也是藉口传的方法。我们知道,耶稣自己没有写下一言半语。他传教时,常常凭口头宣讲,并辅以生活行动,福音中也记述了不少他所行的奇迹。在他传教峙,他收了十二个宗徒,这些人一直跟随着他,和他生活在一起。以后,这些人便成为耶稣生活的宣讲者和见証人,他们到处向人传述耶稣的事迹。由目击者去传述耶稣的福音,是最理想不过的事;可是,这些人年纪愈来愈大,有一天都会离开这个世界,那么宣讲事迹一事便无法继续。当时便有人想到将耶稣事迹笔录下来,把口传的资料搜集一起,并加以整理,并有系统的编成福音。
圣经的作者
「用文字保存并陈示在圣经中天主的启示的事物,是藉着圣神的默启写的在完成圣经的工作中,天主拣选了人,使他们运用自己的才能及力量,以致于天主在他们内,并藉他们工作,他们就像真正的作者,书传仅仅天主所愿意的一切。」(启示宪章)
从上述一段教会文宪的引文中,可见到天主教会视圣经为一本不寻常的书籍,因为它是在天主圣神的默感下写成的。所以,圣经有两个作者,一是天主,另一是人。天主是全部圣经的作者;同时,人也是全部圣经的作者,并非一半一半。原来在每位作者的写作过程中,天主的能力进入作者身上,启发他,推动他,使他写出天主要表达的救恩真理。可是,不要以为天主圣神进入作者身上,便破坏了他的自然本性,他只是被动的工具。若是如此,人便不能称为真正作者,只可称为「记录员」。
教会的信仰,曾不断地肯定天主和人都是真正的作者。换言之,天主圣神并不改变或破坏人身上原有的条件;如果作者本身文学修养有素,则他写出来的东西,亦显得文词绮丽,思想畅达;倘若作者的知识水平较低,写出来的书,自然也显得平淡无奇。如此看来,因圣经作者的教育程度、天赋资质、社会背景以及人生经历的不同,也形成圣经的着作有不同的风格、笔法和体裁。
圣经的真理
天主是全部圣经的真正作者,所以全部圣经是不能错的,但是这种「不能错」是什么意思呢?「不能错」并非指字面上的不能错,而是指「救恩真理的不能错」,以及「历史的不能错」。在圣经中,我们见到天主进入人类历史中,向人启示祂的爱和救人的意愿;所以,在旧约中,我们见到天主对以色列人的爱和照顾,并与他们立盟约;在新约中,我们见到耶稣亲临世界,以他的苦难、死亡,来显示天主的爱,并与全人类订立新盟约。在上述的这些事情上,圣经的启示是不能错的。
至于历史的不能错,救恩与历史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救恩是透过人类的历史事迹来完成。即是说,天主利用人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成就祂的救恩计划。故此,在圣经中所记述的事迹,都是历史曾发生的事实,这件事的报导,是不能错的;可是,对于事件过程中的细节描写,则不必一定无误,因为圣经与一般的历史书不同,无意详细记录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它主要是讲述天主在这事件中拯救人类的问题,和救恩的意义,关于这一点,圣经是不能错的。
圣经与生活
圣经是整个教会的信仰根基,要认识这个宗教信仰,便要从圣经着手。透过圣经,天主不停的在与人交谈,表达祂对人的意愿。圣经中的事迹,看似是过去的旧事,但内里却满含了天主在此时此地要向人说的话,这些话是不会过去的。此外,圣经使我们更认识基督,他的言行都是在圣经内,如果要追随基督,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圣经。
读经的态度:
(1)圣经不是一本普通的书,不能以一般求学问,求实証的心态去阅读;它是一本由圣神默感而成的书,人要领悟个中的真理,需要在上主的光照下诚心寻找,才能得到。
(2)读经时不能执着文字,以词害意,也不能断章取义,应顾及上下文;并应从全部圣经的启示去了解其意义。
(3)圣经的真理在其讯息,而不在其故事本身。例如创世纪中有关天主创造万物的事,主要告诉人「天主是万物的主宰」,而非创造故事中的描写。
(4)最后,我们必须要透过圣经的文字,去体会引发此文字的精神,再将此精神融会贯通,实践于今日的生活中,这点是最重要的。
内容撮要
圣经内容包括旧约四十六卷,新约廿七卷,合共为七十三卷。整部圣经的中心思想是关于天主与以色列民族立约,以及耶稣与全人类立约的事迹。从这些事迹中,我们见到天主对人类的爱是如何的伟大
旧约包括了梅瑟五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训诲文学。
新约包括了四福音,宗徒大事录,书信和默示录。
圣经成书过程是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口传时期,并且在圣神的默感下,由许多人写成的,为时共费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才完成整本圣经。
圣经的作者是天主和人。每一部书都是圣神默感推动人,使他写出天主要表达的真理来,所以,圣经内所载的救恩事迹是不能错的。
生活实践
每天抽出十五分钟来阅读圣经(可从福音开始)。
教义前导(5)——圣经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圣经共有 卷,其中旧约有 卷,新约有 卷。
(二)圣经的作者是 。天主拣选了某些人,默启他们,使他们仅仅写下 的一切。
(三)读经时该注意的事:(1) ,以词害意;(2) ,应顾及 ,并应从全部圣经的启示去了解意义。
乙、简答题
(一) 你如何给亲友介绍「圣经」这部书。
(二) 写下一段你最喜爱的圣经,并略述喜爱它的原因。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前言
上一单元中,我们谈论了基督的一生,也概述了「他自生至死的事迹。在最后的一课中,我们要看到了基督徒信仰的中心,就是宣示基督死亡复活的奥迹。当耶稣升天离开世界之前,他曾嘱咐门徒,叫他们去宣讲这奥迹。为使这使命能够世世代代的传扬开去,基督便亲自建立了「教会」,来继承这工作。这一单元,我们要探讨一下我们基督徒的家——教会,看看她和我们的关系,以及她在世上的使命!
教会雏形
耶稣在世传教的三年中,先后吸引了不少的追随者。他们中有七十人受到耶稣的特别训练,到各地去传播福音,其中又有十二人特别被选,获得基督的爱护。耶稣和这十二人生活在一起,给他们特殊的训诲:首先教他们学习洗礼,他们便给人施洗:「其实耶稣本人并没有施洗,而是他的门徒施洗。」(若4:2)其次,更教他们讲道和驱魔治病的方法:「耶稣叫来十二门徒,开始派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赐给他们制伏邪魔的权柄他们就出去宣讲;使人悔改;并驱逐了许多魔鬼,且给许多人傅油,治好了他们。」(谷6:7-13)
耶稣如此费尽心思的培育宗徒,目的是要他们继承他的在世事业。当这十二人和耶稣一起生活、一起传教时,他们已建立了一个教会的雏形。
教会诞生
严格来说,整个旧约历史都是教会的准备和预像,耶稣来了则建立教会。上面我们说过,耶稣和十二宗徒的团体,是教会建立时的雏形;同时也是耶稣训练宗徒,以及以行动生活作証的时期。许多次,耶稣直接地向门徒说出自己的心意,不过他们却不明白,直到圣神降临后,他们才明白过来。
耶稣曾对伯多禄说:「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16:18一19)
教会在基督的逾越节中诞生了,而在圣神降临时获得更丰盛的生命力。那天,当圣神降临后,宗徒们大开门户,公开宣扬基督;可以说,那天是教会正式诞生的日子。经上记载,在那一日竟有三千人归化。(参阅宗2:37-41)
新兴教会
在宗徒努力传福音下,新兴的教会发展得很快。宗徒大事录记载说:
「人们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时常团聚,擘饼,祈祷。因为宗徒显了许多奇迹异事,每人都怀着敬畏之情。凡信了的人,常齐集一处,一切所有皆归公用。他们把产业和财物变卖,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每天都成群结队地前往圣殿,也挨户擘饼,怀着欢乐和诚实的心一起进食。他们常赞颂天主,也获得了全民的爱戴;上主天天使那些得救的人加入会众。」(宗2:42-47)
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看到初期教会信徒生活的几点特色:
(一) 宗徒们担当着领导者的职务,给那些加入团体的人讲授道理;
(二) 凡信主的人聚在一起,过着团体的生活,将自己的私有财产拿出来公用;
(三) 以擘饼礼作为他们祈祷聚会的高峰。「擘饼」是指举行感恩祭,亦即遵照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吩咐门徒所做的:「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你们应行此礼,为纪念我。」(路2:19)如今,这擘饼礼便成了信友共融的联系,彼此分享同一的饼和救恩;
(四) 天主的能力常和他们一齐,领导教会前进。因为宗徒所行的奇迹异事,都是圣神能力临在的标记。这里,又使我们记起耶稣曾说过一句话:「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
为何建立教会?
耶稣建立教会来继续他在世的救世工程,使人认识天父。为使万世万代的人都听到耶稣的教训,认识天父,有必要成立一个有形可见的教会。也许有人觉得,耶稣降世救赎了人类,为什么又要离开人类,建立教会?更有人觉得:我们相信天主造生照顾我们也就够了,为什么尚要加入教会这么麻烦?
耶稣建立教会,实在是因着人本身的需要。耶稣降生以前,人对天主所知有限;但基督来临人间后,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天主以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及对人类的爱和期望。人从来没有看过天主,但从耶稣身上,我们看到了天主。「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者,身为天主的,他给我们评述了。(若1:18)
可见,人需要透过具体的事物来认识天主。昔日,门徒从基督的具体生活中,见到了天主。如今,基督完成使命,离开人世,我们便无法亲眼见到他,我们只能透过圣经的记载来认识他;而圣经只是一本书,是抽象的。虽然读圣经,与人分享,也能与基督相遇,可是,总不及直接与他谈话交往来得具体。人是很具体的,不只有抽象的思想,所以与天主交往,除了以心神、祈祷、默思等方法外,也需要一些有形可见的具体方法。耶稣因了解人的需要,而建立了教会。以便在教会中,继续以具体的方法,帮助人类与天主相遇。
教会是什么?
要解释教会是什么,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教会不是人间一般的组织或政党,很难用一个定义来表示她。不过,在梵蒂岗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中对教会有以下的描写:
教会是天主的子民
教会虽非一个普通的团体,但却含有团体本身的基本要素——成员。教会的成员是一群有着共同信仰、朝拜同一天主的人,聚集在一起而组成教会。各时代、各民族中,都有敬拜天主、履行正义的人,他们都获得天主的喜爱。天主愿意这些人聚在一起来朝拜祂,于是,他们便成为天主的子民。例如旧约中的以色列人,被称为天主的特选民族。至于新约中基督所组成的天主子民,是他用自己的血所建立的。因为,新约中的教会,是在基督的死亡复活中建立起来的。当我们称教会是天主的子民时,意思是说教会一如旧约时代的以色列,是新约的天主选民。「是基督用自己的血所获得,又以其圣神所充满,并以组织有形社团的适当方法所建立的教会。天主号召了那些信仰耶稣为救世者、为统一及和平本原的群众,组成一个教会,作为一个有形的圣事,给全体及每个人带来这拯救性的统一。这个教会应向全球发展,并渗入人类历史中,同时却又超越时代和国家的界限。」(教会宪章9)
这里,很清楚的给我们指示出,天主的子民在教会内是平等的,不分国籍界限,超越时间空间,在基督内结合成一个共融的教会。
教会是基督的奥体
究竟天主子民如何在以基督为首的教会内共融?现在就让我们探讨一下「教会是基督奥体」这端奥理。
「教会是一个羊栈,它的唯一必经的进口是基督。教会也是一个羊群,天主亲口预言他自己是牧人教会是一块农田,天主的农场,特选的葡萄园。」(教会宪章6)
以上的预象,是以「基督奥体」来描写教会的。从这些丰富的内容中,我们看到其间的一个共通点,就是指出教会是以基督为首的。诸如羊栈的牧人,葡萄园主人等,都道出基督在教会中的地位,是全体成员的首脑。关于这一点,圣保禄在其书信中说得更清楚:「他在万有之先就有,万有都赖他而存在;他又是身体——教会的头。」(哥1:17-18)「就如我们在一个身体上有许多肢体,而各人又彼此互为肢体。」(罗12:4-5)
这是说,基督是万有的元首。他集合所有信仰他、接受洗礼的人在一起,成为天主的子民,而形成一个以耶稣为首,彼此相通的身体。我们称这身体为「基督的奥体」。按此说法,我们是由信仰和洗礼纳入基督奥体内的。要能在这奥体内成长茁壮,有赖我们与主保持密切的结合。耶稣说他自己是葡萄树,我们是葡萄枝,我们能否结果实,有赖于树干所提供的养料。当然,如果树枝脱离了树干,便甚么也谈不上了。(参阅若15:1-11)
如果我们说:天主子民是个有形可见的教会时,那么,基督的奥体则是一个无形共融的团体。虽然,这个共融也需要透过有形教会团体中的圣事礼仪,和一些可见的事物才可以达到;但是,共融的程度,内在的结合,以及心神的共通等等,都是超出这些可见的事物所能衡量的,以致它能超越一切国家、民族和时间空间等的障阻,去致力寻求共融的圆满境界。
结语
教会是天主与人亲密结合、人类彼此团结的一个记号。在教会创始成立的过程中,天主圣三都参与着这建设的工程;首先,教会的建立是天父拯救人的计划。他派遣圣子降生成人,来准备及促成这计划。当基督来到人间,不断地准备、讲解、教导人民,直到时机成熟时,他就交出了自己,用自己的生命建立了教会,成为团体的首脑。天主圣神自始至终都和基督一齐,在过程中不断的圣化、支持着教会,使这个由罪人所组成的教会,在现世一步一步的向前走,迈向圆满的境界。我们藉着圣洗圣事加入教会,分享基督的天主性——加入奥体中成为他的肢体;在此同时,我们也分担了教会的职务,要肩负传教使命。究竟,教会在现世旅程中有什么使命和责任呢?在未来课题中我们会探讨。
撮要
当耶稣出外传教,与宗徒一起生活,宣讲福音时,这便是教会的雏形,及至耶稣升天后圣神降临时,宗徒公开宣讲基督的那一天,就是教会正式诞生的日子。
初期教会信友的生活特式:宗徙担当领导者;信友们聚在一起过团体生活;以感恩祭为团体聚会的高峰;天主的大能常照顾着他们。
耶稣建立教会的目的,是继续他在世上传福音的工作。因此,教会是我们寻找、认识天主的一个具体途径。
教会宪章中对教会的描述:教会是天主的子民;教会是基督的奥体。
反省、讨论
当我们谈及香港天主教时,会使我联想起些甚么?
天主教教会吸引我的原因是甚么?
基督徒的家(1)——教会的建立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耶稣传教时,特别选了 人和他一起生活,并教给他们讲道的方法;然后派遣他们 ,使人悔改。
(二)圣神降临之日,就是 诞生之时;在那一天竟有 。
(三)耶稣升天后,仍然常和教会一起,他说过:看! 。
(四)耶稣建立教会,是因着 的需要;因为人需要透过 来 。
(五)天主的子民在教会内是 的,不分 ,超越 ,在 内成一 的教会。
(六)「教会是基督的奥体」是说 是万有的元首,他集合所有信仰他的人在一起,成为 ,形成教会。
乙、简答题
你觉得耶稣为了传教而建立教会是否需要?为什么?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二、基督徒的家(2)——教会组织成员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基督徒的信仰,并非与生俱来,它必须经过一些媒介,可能是一个人、一本书,甚或是一件事件,而使人有机会听到、接触到信仰。无论我们认识、接触主的方法是那么的不同,但其间有一相同的,就是必有他人的参与。正如圣保禄宗徒说的:「从未听到基督,又怎能相信他呢!没有宣讲者,又怎能听到呢?」(罗10:14)在过去二千年的历史中,基督徒的信仰,就是如此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当日耶稣建立教会的目的,就是要在世上成立一个有组织的团体,来继续传福音的使命。
教会的组织
任何团体都离不开组织,以便于管理和行使职务。教会也不例外,耶稣建立教会之初,已委任了一些人来治理教会,他们是十二宗徒。宗徒自耶稣那里接受了任命(见玛28:19-20),便负起传扬福音的使命,从一个地方广传至另一个地域。他们的足迹愈走愈远,福音所及的范园就愈大。宗徒去世后,继承职守的后代,虽面对着各方的压迫和教难,但仍屹立不摇地负起传福音的艰巨使命。
地方教会
当传教士将基督的信仰带进一个新地方时,当地人民便开始认识福音,学习基督的教训。日子久了,便有人要求受洗成为基督徒,慢慢的,教会便在这地方植根。后来,随着领洗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本地神职人员的确立,这地方便能独立起来,成为一个地方教会。教宗会给地方教会任命一位主教,专责主持管理该地区的教务。
以香港为例,香港教区便是一个地方教会。在地方教会内又可分为若干个堂区。这是为了便于管理和推行传播福音之故。一般来说,堂区的划分根据地域和人口而定。每个堂区都有自己的范围和圣堂。区内教友,在本堂司铎领导下,团结成为一个有形教会的缩影。
地方教会是全球教会的缩影。全球的教会是由个别的地方教会集合而成。地方教会在个别地区内与当地人打成一片,吸取他们的文化习俗;使用当地的言语、生活习惯来表达、通传基督的信仰。这些方式和环境,都带着当地人的色彩。所以,每个地方教会虽传递同一的福音讯息,但是,表达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普世教会(全球教会)
不同的地方教会,在圣神的推动下,互通共融,大家坚守同一信仰,奉行同一圣统和共有的纪律,并以继承伯多禄位的教宗为最高元首。普世教会就是集合了个别的地方教会,带领它们在不同的传统、礼仪、习惯和纪律的崇拜中,走向共融。这些不同的差异,不但影响不到普世教会的合一团结,而且还发挥了它的多元作用,使彼此一起成长,共趋圆满。
没有地方教会,普世的救恩便无法落实于具体的时空环境里,将救恩传给当地的人,反之,没有普世教会,地方教会便无从达到天主计划中的普世救恩,因为天主的救恩是超越了时空国界之上;基督所在的教会,是一个传遍普世,人人都可以加入的无分国界种族的教会。为所有地方教会来说,教宗是统一的中心和基础。于是,「在多元化中保持合一」便是普世教会的特质和精神。
教会内各级成员
教会内的所有成员都是天主的子民,都负起建设教会、传扬福音的使命。为使传扬福音的工作更有效的发展开来,在教会内设立了各种职务。有些人专责管理教会的事情,服务众多的兄弟姊妹,他们是领有神职的神职人员;而绝大多数的天主子民便是一般的教友。
教友(平信徒)
凡领洗入教的基督徒,都是教会内的子民,是组成教会的重要成员,我们称之为教友,也有称为基督徒或平信徒的,不过后者多为基督教人士所使用,而天主教徒则多用教友这称呼。
按照教会宪章对「教友」二字的意义为:「这里所谓的教友,指的就是在神职人员及教会所规定的修会人员以外的所有基督信徒;也就是说,教友们以圣洗圣事和基督结为一体,成了天主子民,以其自有的方式,分沾基督的司祭、先知及王道的职务,在个人份内,执行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与世界上的使命。」(教会宪章31)
这里特别强调教友的使命,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完成他们分沾基督的司祭、先知和王道三个职务。那么,这三个职务是什么?怎样完成?
司祭职
我们曾说过: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将自己交出,成永远至高的可祭。教友领洗加入基督的奥体内,分享他的生命和生活的同时,也接受使命。基督把自己司祭职务的一部分赐给教友,要他们在生活中执行。他们原有生活中的一切活动行为:如工作、祈祷、传教活动、夫妇及家庭生活、每天的辛劳、身心的消遣等等,甚至忍受生活中的艰苦,都会变成精神的祭品,经耶稣基督而献给天主圣父。(参阅伯前5:2)
先知职
基督是大先知,他在世时曾以自己的生活和圣德来揭示天父的王国,做了许多别人所不敢言、不敢作的事情。基督不但自己做先知,他还将这任务交给追随他的门徒,要他们以生活和宣讲来完成先知的职务,做世界的光和地上的盐。
教友在自己的生活中,怀着信德和望德,把握时机,作一个有力的宣扬者,就是在世俗平凡的环境中,处处显示出他们是王国的预许者,绝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如此,他们以生活来反抗罪恶的世界,为真理作証。
王道职
基督是万世的君王,天主王国的统治者。基督以他至大的服从和谦德,舍身至死,然后进入光荣的王国。万物都屈服于基督的脚下,而基督将它们与自己一起交给天主圣父,让天主成为万物中的万有。基督同时将这项权柄传给门徒,要他们也立于王道的自由中,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来作証,透过克己圣德的生活,谦虚忍耐的服务精神,来发扬这王道的职务。
由此看来,教友在传福音使命上,但当着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责任。从实际经验中,我们知道教友在从事俗务时,也可以进行传扬福音的工作。特别在一些缺少神职人员的地方,又或一些教会受到迫害的国家中,有时候教友更成为唯一可以从事传福音工作者。
司铎(神父)
司铎是一群男性教友,在主教手中领受了司祭品位的权利和职务,成为主教的助手,在教区内从事宣读圣言、施行圣事,以及为全体教友服务的工作。
司铎的工作,大多数由主教遣派。他们被派往堂区或教会内的机构中任职,以不同的方式来服务教会。
执事
修生在接受司祭品位前,通常是一年左右,便晋升为执事。宗徒时代的初期教会,曾立了七位执事,专责管理教会的杂务(见宗6:1-6)。但现时的执事,却是司铎的助手,在堂区中从事礼仪、讲道和服务的工作,他们可以给人付洗、送圣体、証婚和主持殡葬礼仪。
修会会士
除了教区的司铎外,尚有一些矢志献身修道的男女教友。他们就是修会中的司铎、修士和修女。会士们按照自己个别修会的精神,度一个专务祈祷、传教的团体生活。通常他们也参与教区的各类传教工作;不过,他们的派遣是直接受命于自己的会长。
主教
主教在教友中间,是代表耶稣基督的最高司祭,是十二宗徒的继承人。主教在自己的教区内,负责管理教务,他是该地教会的最高牧者,履行训导和教化天主子民的使命。所以,主教除了要处理教区内外的行政事务外,最重要的是关注、培育教友的信仰道德生活,推行传播福音的工作,主教尚有另一要务,是与其他地方教会和普世教会保持联络,维系教会的共融精神。
教宗
在整个教会中,罗马教宗是伯多禄的继承人,基督委托他牧放自己的羊群(参阅若21:15-17),使他成为普世教会的最高牧者,有实际管辖教会的权力。全球天主教的子民都是他的子民,他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结语
教会是一个大家庭,为了拓展这信仰大家庭,每一成员都有肩负起传教的使命。这传教的义务和权利,是经由我们的首脑基督与我们的契合而来的。通过我们的「头」——基督,我们身为「肢体」的便发动工作。
教会内有各种传扬福音的方式,神职人员有其本身的方式,这是他们的特别圣召。至于我们一般教友,透过自己的职业、家庭和社会,来完成这宣扬福音的工作。
撮要
基督信仰在一个新地方传扬开来,后来教友人数增多,教会便在该地植根,慢慢,这地方便能独立成为一个地方教会。地方教会是普世教会的缩影。普世教会则由个别的地方教会集合而成。
教会内绝大多数的天主子民是一般的教友。教友在教会内分沾基督的司祭、先知和王道三个职务。
除了教友外,教会内的神职人员有:司铎、执事、主教、教宗和专度奉献生活的修会会士。
反省讨论——
研究一下香港教区现行的组织结构。
基督徒的家(2)——教会组织成员习作
甲、 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香港教区是一个 ;其中又可分为多个 ,这是为了便于 和 之故。
(二)基督所立的教会,是一个 ,不分 的教会, 是所有地方教会 的中心和基础。在 是普世教会的特质和精神。
(三)教友献上生活中的 、 、、以及每天的辛劳,成为 的祭品,经 而献给 。
(四)教会是一个 ,为了拓展这信仰大家庭,每一成员都 。
乙、 简答题
简述你对本文的感受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二、基督徒的家(3)——教会的使命和特征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当我们谈及教会的传教工作和使命时,相信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如学校、医院、社会福利事业等服务性的行业。一直以来,教会在这方面都扮演着颇受注目的角色,以致有些人以为教会的存在和成立,就是为了要提供这些服务。事实上,这些服务只不过是教会实践传福音使命方法中的一项。
教会的使命
使命来源
「耶稣建立了教会,作为救人的圣事,就像他原是由圣父所派遣,他也派遣了宗徒们到天下去,吩咐他们说:『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28:19-20)从此,传播信仰及基督的救恩,就成了教会的责任。」(教会传教工作法令5)
这里很清楚地指出,传教的任务是耶稣亲自交给宗徒们的。世代相传下来,都视之为教会的使命。
实践方法
教会存在及活于人类的社会中,同时也跟着环境的转变而受到影响。所以,教会的传教工作和方法,都要作出合时的适应而有所改变。纵使方法可以有很多,传道的技巧也因着科技的进步而改善,但是,教会所拥有的基本福音精神,是不会改变的。教会向人所宣示的信仰,是「降生成人、死而复活的基督,和天主对人类永恒不变的爱」。教会内的全体天主子民,都负有两个共同的使命,就是一方面在信友家庭中活出这复活的爱的讯息;另一方面就是向家庭以外的人宣传这个复活的爱的讯息。
教会内的实践
领导、推广信友间的牧灵工作,是教会对内的一种使命。领了洗的教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省,以实践一个更成全、更完美的爱主爱人的生活。所以,教会透过圣事和其他方法,团结集合教内的信众,增长、发挥他们的作証生活,在众信友间和教外人面前,充分地活出自己的信仰,并为同一信仰作证。
教会外的实践
向不认识基督的人传福音,是教会实践传教使命的首要任务。无论任何的工作和行动,最后的目标都应朝向这一点。教会现时的传教工作和方法,是极其多元化的,有些较直接的工作,如讲授教理、公开宣讲等;另一些是间接的服务,如改善生活环境,或建设社会的工作,例如学校、医疗服务和社会工作等。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协助别人有一个更合理和舒适的生活。此外,在维护伦理道德生活上,教会亦站在领导和先知先觉的地位。教宗所发表的文告,和地方主教所给的训|导,多为针对当时的某些社会、伦理问题而发表,指导教友们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
教会的特征
教会传教工作法令说:「传教工作是教会本质的流露:其所传者就是教会的救世信仰,其所完成者就是扩展教会的至一至公,其所依据者就是教会来自宗徒的传统,其所实行者就是圣统之间的集体亲慕,其所证实、推广与促进者就是教会的圣德。」(教会传教法令6)
二千多年来,教会一直传承着这传教使命,其间虽有无数的困难和灾害,却从不间断地力行。从这些艰苦的传教生活中,我们看见教会本身所具备的特质,就是上文法令中所说的「至一」、「至公」、「圣德」和「来自宗徒的传统」四点。
今天,我们可以见到无数的基督徒,分别属于许多大小不同的教派,而常见的两大派: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基督教派中却又分为无数的教会,只有天主教一直保持着传统遗留下来的特质,坚信自己是耶稣基督所亲手创立,一脉相承,直接自宗徒的传统而承接下来的。这教会具备了「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四个特征。
教会是至一的
是说教会保存了独一无二的信仰,拥有本质一致的礼仪:例如全世界的天主教徒,参与同一的圣祭礼仪,分享同一的圣体。只要是领洗入了教的天主教徒,无论谁人,都共融于一个信仰团体中;无论身在何处,都属同一的教会。所以,天主教徒只有一个领袖,服从于教宗的统治权下。「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若10:16)这是教会有形团体的标记。
教会是至圣的
因为耶稣基督是至圣的,他是无形教会的领袖,是一切美善的根源。因着基督和圣神在教会内的行动,使教会中的一切教导,都能正确无误地保存她的至圣性。同时,教会内拥有助人成圣的圣事,善人领受了可增恩宠圣德;罪人领受可获罪赦。事实上,自古至今,教会确实出了无数圣德卓绝的人物,每个教友都有使自己「成圣」的使命。
教会是至公的
教会是为世界上所有的人而存在的。教会的使命是向全人类传布福音,使所有人都成为基督的门徒,加入大家庭中;故此,教会具有公平惠及天下万民的至公性。「教会应向全人类发展,并渗入人类历史中,同时却又超越时代和国家的界限。」(教会宪章9)教会的至公性,是超越时空国籍和文化,为所有的人而存在、服务。
教会是自宗徒传下来的
教会是由宗徒一脉相传,把宗徒所受自基督的真道,传授到后世后代。基督的启示、教导,记载于圣经中,历代由教会传授给人,并在教徒生活中表达出来。当日耶稣基督教导的一切,如今我们在教会内,从教会继承人的教导中都同样听到。
从上述各个特征看来,这四个不同的特质,彼此间是不能分割的,意思是说每个特征的质素,都和其他几个联系一致,成为一个贯彻相连的概念,从中指出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教会。譬如说教会的「至一」性的突出点,是在于她的大公无私;万国万代、超越时空的一致;以及从始至今,自同一脉相传下来的一致;最后更是圣善生活的服务一致。
罪人的教会
当我们讲完教会的四个特征后,也许我们会问:既然教会是至圣的,为什么在教会内又会发生那些相反圣德的行为?看来,这点像是一个极矛盾的问题。不错,教会内拥有一切的美善圣德,也不断的给人分施恩宠。但是,不可不知,教会是源于天主的美善而保有圣德,却存留在这人世间,由罪人所组成的大家庭中。
教会由罪人所组成这事实,可以从教会史中找到实証:例如在文艺复兴时代,教会领袖的骄奢横蛮,以及其他类似的事件时有出现。甚至今天,教会成员中也常出现一些相反福音精神的恶行。的确,大家都是罪人,大家都是教会的一分子。所以,神圣教会本身虽自天主承受了不可抹杀的圣德,但是,我们确承认,因人性的软弱而破坏了教会形象,故称她为「罪人的教会」。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无论教会内的某些成员是多么不忠和败德也好,我们不应因他们而动摇我们对教会的信心和希望,因为天主圣神是领导着整个教会的。
不能错特恩
所谓「不能错」特恩,是指教宗以教会元首的名义教训天下万民时,在信仰和道德方面的指示上,享有不能错误的特恩。主教们与教宗在一起,施行训诲、治理、圣化的神权时,在信仰和道德方面的所有决定,也享有不能错的特恩;此外,当全体信众对信仰及道德问题表示普遍的同意时,也享有这种不能错的特恩,因为圣神与教会在一起,引导着教会:「那一位真理之神来时,祂要把你们引入一切真理。」(若16:13),这是耶稣亲口许下,赋予教会在训导和信仰上不能错的特恩。
信仰不能错
祇有天主完全不会错误,人本身是有弱点的,又怎可以不能错呢?我们相信:凡有关救援的最基本要理内容,教会得到了正确的启示和教导。可以说,天主藉着信仰的恩宠,使教会分沾祂的睿智,并得圣神的护佑而享有不能错的恩典。教会宪章说:「全体信友由圣神领受了傅油,在信仰上不能错误;几时『从主教们直到最后一位信友』,对信仰及道德问题,表示其普遍的同意,就等于靠着全体教民的信德的超性意识,而流露这不能错误的特质。」(教会12)
训导不能错
还记得基督授予门徒们往训天下万民的权柄,叫他们宣扬福音至今世的终穷。而这职责代代相传下去,便成了当今教宗和主教们对教会所拥有的训导权。这训导权在教会内执行时可以「正规训导权」和「非常训导权」两种方式行使——
正规训导权
主教们正常训导教会,是透过简单的牧民方式:宣讲福音;留意信众的要理讲授;监察信众的生活实践和祈祷崇拜仪式等;此外亦透过牧函或亲临堂区、教区的聚会中,将天主的启示真理,正确无误地指示给群众。
当然,不是每位主教在所有教导上都领有不能错误的特恩。换言之,假若他们以其个人的名义来决定一些教训,而这些教训的内容与教会的最高训导权(全球主教与教宗在一起)不一致时,他可能失去不能错特恩。教会宪章说:「散居在全球不同地方的主教,如果他们彼此之间并与伯多禄的继承人保持着共融的联系,正式地教导信仰及道德的问题,而共同証实某一项论断为绝对应持之道理,便是不能错误地宣告基督的道理。」(教会25)——
非常训导权
教会在使用「非常训导权」时亦有两种方式,就是使用「公会议」和「宗座权威」来颁布、钦定信理。
教会要使用.「非常言||导权」时,是由于教会出现了一些有关信仰核心的重大言论,而这些相反教会的言论足以动摇人的信仰,引起紧张气氛。这时候,教会在教宗的领导下,便召集全球各地主教的代表,聚会商讨。他们经过研究、讨论,及在祈祷反省之下,最后作出行动,给教会全体子民公告正确无误的真理,这时候,所有信友便要遵从指导来生活。以上就是大公会议的运作情况。教会内先后共举行了二十一次大公会议。第一次是公元325年的尼采会议;而最近的一次是1962至1965年的梵蒂岗第二次大公会议。
第二种方式是使用「宗座权威」,教宗不但是罗马的主教,还是普世教会的主教;他具有直接领导全球教会的权柄;因他有直接来自伯多禄所传下来的职权。在教宗发表文告时,所谓享有「不能错」的特恩,是指「有关信理或伦理的道理,为全教会所当信的道理」(训导文集3074),至于一些伸展到自然科学和人性智慧事理上的问题,教宗可没有此不能错的特恩。
结语
有关「教会」的教义,至此已告一段落。事实上,要介绍和研究的东西还有很多,但由于篇幅所限,只能选出最基本的要点来介绍。学员如要作更进一步的研究时,可参阅梵二文献「教会宪章」一书。
在读完这三课后,也许大家会感到这个「信仰团体」真是太复杂了,要做到彻底的了解和完全的接受,实不是件易事。但勿忘记,这是一个二千多年历程的团体,又怎可能透过几篇文章来作完全的解释呢?
教会本身是一个奥迹,要真明白、认识她,一定要假以时日,并透过生活才能得到此恩典。
撮要
教会的传教使命,是耶稣交给宗徒、一脉相传下来的。教会的使命,可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两种。对内的使命是领导、培育教友发挥基督徒的精神,度一个更完美的爱主爱人的生活,对外的使命是向不认识基督的人传福音。
教会的特征有四: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
讨论
教会怎能「不能错」呢?
基督徒的家(3)——教会的使命和特征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教会的责任是 及 ,这是 的命令。
仁)教会的 和 可以因时空环境而有所改变,但是教会的是不会改变的。
(三)教会是源于天主的 而保有 ,但却存留在 ,由 所组成的大家庭中。
(四)可能错特恩」是指 以教会元首的名义 时,在 方面的指示上,享有不能错误的特恩。
(五)因着 在教会内的行动,使教会内的教导正确无误,同时教会内拥有助人成圣的 。
乙、简答题
你对教会的四个特征有疑问吗,有没有较难接受的?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基督徒的家(4)教会之母——玛利亚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上一课课文结束时,我们建议大家参考「教会宪章」一书,以能够更充实自己对这个大家庭——教会的认识。如果我们真的打开「教会宪章」这部书时,不难发现其最末一章(第八章)的内容,是谈及圣母玛利亚的。究竟教会为什么要在阐述教会的救世工程时,加插有关玛利亚的信理呢?按照大公会议的用意,是因为在解释有关教会的道理时,看到基督是在教会内进行救赎工程,他首先降生成人,来到世上;在这降生成人的奥迹中,圣母玛利亚担任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此,愿意在这里特别阐明她在教会中的地位,以提醒我们对圣母的敬礼,并邀请人类效法她的德表。
玛利亚与旧约
天主用了颇长的时间,来准备基督的降生。新旧约的分界,是以基督降生作为分岭,而基督的母亲玛利亚,则同时处于新旧约交界的时刻。玛利亚和当时的人一样,期待、准备着默西亚的来临。天主愿意通过人类的合作,以准备默西亚的降生。因此,旧约中的每一个人,都被邀请参与和准备救主降世的工作,祇不过参与的程度多寡不同而已。圣母玛利亚在参与这救赎工程、准备基督降生的事迹上,一方面来自她自由的意愿,另一方面由于天主恩宠的助佑,使之达到了至善完美的地步。她的参与,答应做天主的母亲,不是被动、无可奈何的接受,而是自由地在信赖天主的意旨下承行。
有关玛利亚做天主母亲的事迹,,在圣经里虽然没有很详尽的描写,然而,我们仍能找到不少有关的记载。首先在创世纪里记述了天主预许将来有一个女人,世世代代的和魔鬼对抗。事发于原祖亚当厄娃犯罪之后,天主处罚他们,许下了人终要战胜魔鬼。天主对蛇说:「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后裔和她的后裔之问,她的后裔要踏碎你的头颅,你要伤害他的脚跟o」(创3:15)
教会认为,此处所说的「女人」,是指圣母玛利亚,当日厄娃为蛇诱惑所犯的罪,如今要藉着玛利亚的协助而赎回一切,因为当玛利亚答应做基督的母亲后,基督便降来人间,补赎人的罪过。
其后依撒意亚先知书中亦曾预言说:「因此吾主要亲自给你们一个征兆:看!有位贞女要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厄玛奴耳。」(依7:14)这位贞女便是玛利亚。玛利亚是童贞怀孕生耶稣的。「厄玛奴耳」意思是说「天主与我们同在」,是指耶稣而言。
从上述的两段旧约章节里,清楚地指出救世主的降生,是生于一位重贞女;这位女子要在天主救世的工程中,但任一个重要的角色——做天主圣子的生母。
玛利亚与救赎工程
我们说玛利亚是天主的母亲,终身守童贞,是基督救赎工程中最忠诚、最密切的合作者。现在让我们看看她一生中的几个重要事迹。
圣母领报
路加福音记载了圣母领报的事迹:
「到了第六个月,天使加俾额尔奉天主差遣,往加里肋亚一座名叫纳匝肋的城去,到一位童贞女那里,她已与达味家族中的一个名叫若瑟的男子订了婚,童贞女的名字叫玛利亚。天使进去向她说:『万福!充满恩宠者,上主与你同在!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她却因这话惊惶不安,便思虑这样的请安有什么意思。天使对她说:『玛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在天主前获得宠幸。看,你将怀孕生子,并要给他起名叫耶稣。他将是伟大的,并称为至高者的儿子』玛利亚便向天使说:『这事怎能成就?因为我不认识男人。』天使答覆她说:『圣神要临于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廕你。因此,那要诞生的圣者,将称为天主的儿子』玛利亚说:『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天使便离开她去了。」(路1:26-38)
我们看到了圣母玛利亚回应天主召叫时完全的服从。她从未想到天主母亲的荣衔;童贞生子,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但是,因为是天主的命令,她便怀着至大的信德和依靠的心,答应做天主的母亲。从这一承诺开始,玛利亚的一生便不断地以整个生命投入这救赎行动中。我们见到她的回应是积极的、毫无保留的将自己交出来。
就在玛利亚答应做天主的母亲的同时,她给世界带来了生命,我们尊奉她为天主救世主的母亲。所以,她享有天主之母的至崇高任务和荣耀,而成为世界受造物中最尊荣的一位。
十字架旁
圣母的一生中,自基督降生到他死于十字架上止,无时不是怀着至大的信德,来面对儿子所作的一切:当她抱着婴孩耶稣逃难往埃及时;当她看看儿子和她相处、不动声色的隐居三十年之久;当她眼见儿子被人陷害、最后死在十字架上时,她的信德不停地受到挑战,但她却跟着儿子走完他的苦路,以心相伴。她也曾害怕过,和一般人那样害怕苦难;为儿子的悲惨命运而哀伤,不过,我们见到她勇敢地站在十字架旁:在耶稣的十字架旁,站着他的母亲和他母亲的姊妹耶稣看见母亲,又看见他所爱的门徒站在旁边,就对母亲说:『女人,看,你的儿子!』然后,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就从那时起,那门徒把她接到自己家里o」(若19:25-27)
若望代表全体信徒,耶稣亲口将玛利亚交给我们,做我们的母亲。这是我们称玛利亚为「我们的母亲」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孝爱她,视她为自己的母亲般,时刻依赖她,求她帮助我们能实行天主的意旨。
十字架下的一幕,不但使玛利亚成为我们的母亲,同时要成为整个信仰团体——教会的母亲。教会是基督的奥体:耶稣是首,信徒是肢体。如今,玛利亚是元首的母亲,自然也是所有肢体的母亲了。所以,我们称她为「教会之母」。
有关圣母的信理
天主教会在圣神的光照下,和信徒生活经验的反省中,一直以来对圣母玛利亚的特殊地位,和她在天主前所蒙受的特恩,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研究;最后,在圣神的默感下而给信徒公布了以下的一些当信道理。
无原罪特恩
我们相信,自人类原祖妄用自由而犯错之后,所有人与生俱来便没有天主的恩宠,这种恩宠地位的欠缺,我们称之为原罪。因此,人类需要基督的救赎才得到罪赦。圣母玛利亚也是人类中的一员,自然也需要基督的救赎才可获得恩宠。不过,圣母玛利亚在生命之始,便得到天主的特殊恩宠,使她提前分享了救恩。所以,她与常人很不一样,她在始胎便不受「原罪」的玷污。这就是为什么天使向她说:「万福!充满恩宠者,上主与你同在!」所含的深意了。天主愿意所拣选的人,蒙受特殊的照顾,为的是要准备一位有圣德的人做天主圣子的母亲。她是教会的母亲,同时也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母亲。教会在十二月八日庆祝「圣母无染原罪」节。
终身童贞特恩
本文之初曾引述了依撒意亚先知的说话:「有位贞女要怀孕生子」。在路加福音天使来报的对话中,圣母亦提及自己是贞女,从来未有过婚姻的生活。天使清楚地告诉她,她是由圣神而怀孕,与人没有任何关系o其后在玛窦福音中,天使对圣若瑟也说了同样的话(参阅玛1:18)。根据这些记载,很清楚的给我们启示了「圣母终身童贞的特恩」。
圣母玛利亚的一生,并未刻意要做些什么,只是一心一意地履行天主的意旨。天主既然、愿意她做一个「童贞式」的母亲,她就乐意地去完成。反之,如果天主在她身上另有计划时,相信她也必定会服从接受的。
光荣升天特恩
关于这端信理,在圣经中找不到明显的启示。但是,教会的传承中,很早便相信这一端道理。至一九五零年,教宗庇护十二宣布「圣母玛利亚灵魂肉身蒙召升天」为教友的当信道理时,我们更能确信无误的肯定这一说法。
究竟这端信理告诉我们甚么?灵魂肉身升天的事迹告诉我们,圣母在天主面前的修练,已到了登宰造极的境界。她的灵魂和肉身,均已蒙受了救恩,到达天主台前,进入完全的光辉中。圣母玛利亚是最完美的得救者,这是她一生努力与天主的恩宠合作的后果。
敬礼圣母
所有的天主教徒,都对圣母玛利亚有一份特别的敬爱,这是来自历代的传承;但同时也是发自对母亲孝爱的催迫。除非我们不相信基督,除非我们不服从他的教训,不然,我们又怎能对天主母亲弃而不顾呢!此外,在许许多多的信仰经验中,不难发现:圣母玛利亚常在我们中陪伴我们,鼓励、帮助我们,为我们代祷。
在教会的年历中,有许多节日特订为纪念圣母的。其中较隆重的有:十二月八日的无染原罪节,八月十五日的圣母升天节,三月廿五日的圣母领报节,一月一日的天主之母节等。除此之外,教会内亦有许多特定的经文,特为敬礼圣母的:如三钟经、玫瑰经、圣母祷文等,都是教友常诵念的经文。
圣母经
圣母经是我们祈祷时用得最多的经文。内容共分为两段,前半段表示我们对圣母的赞颂;后半段则是我们向她的求恩。其原文为:
万福玛利亚,满被圣宠者,主与尔偕焉。女中尔为赞美,尔胎子耶稣并为赞美。天主圣母玛利亚,为我等罪人,今祈天主,及我等死候。亚孟。
这是传统的文言圣母经,次日今已有白话的新译文,经意不变,内容为:
万福玛利亚,你充满圣宠,主与你同在,你在妇女中受赞颂,你的亲子耶稣同受赞颂。天主圣母玛利亚,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亚孟
结语
圣母玛利亚是人类中最完美的门徒,所以她在教会内享有特殊的地位,堪受至大的赞美。敬礼圣母是我们身为子女的天职,是很合理的事。但是,我们却不可把她当作神般的朝拜,因为我们的神只有一个,就是天主。当我们敬礼圣母时,我们是尊她为模范,效法她的表样,学习做个完美的基督徒;同时也祈求她为我们代祷。
撮要
玛利亚被拣选作天主圣子的母亲一事,早在旧约中便有预示。当她答应做天主的母亲时,她是在自由、积极、信赖天主的旨意下承行的。
玛利亚是基督救世行动中最密切的合作者,自耶稣的诞生以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她都参与着她儿子的工作,伴随着他。
教会公布有关圣母的信德道理有:无原罪特恩,终身童贞特恩,光荣升天特恩。
实践
每天早晚以圣母经来和玛利亚交谈,赞美她,向她祈求。
基督徒的家(4)教会之母——玛利亚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教会认为厄娃当日所犯的罪,如今藉 的协助而赎回一切。旧约中所说的「女人」是指 而言。
(二)耶稣在十字架上时,将玛利亚交给 宗徒照顾,自此时起,玛利亚便成为 ,也就是 的母亲。
(三)天主赐给玛利亚始胎 的玷污,是为了要准备一位 做天主的圣子的母亲。
(四)圣母灵魂肉身升天的事迹告诉我们,圣母在天主面前的修练, 的境界。
(五)圣母的庆节:一月一日 节;三月二十五日 节,八月十五日 节,十二月八日 节。
乙、简答题
试简述你对圣母玛利亚的印象。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祖先(1)——哀号者的呼声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以色列民族
在旧约圣经中,常出现「以色列民族」这名词。「以色列」是一个种族的名字,是天主教史中的一个特选民族;他们是被天主所拣选来与祂订立盟约的民族。因着这个盟约,天主常常与以色列人在一起。圣经中,我们常看到天主称自己为以色列的「天主」(依1:4)、「君王,教主(依44:6)、「造主,君王」(依43:15)。天主就这样用以色列天主的身份,进入了宗教历史中。反过来说,以色列便成了人类中天主所特选的人民,他们代表了整个人类,成为天主救世计划的受托者。换言之,他们与天主所立的盟约,以及他们与天主间所发生的事迹,也即是整个人类与造物主间的关系和存在的历史事实。
选民的意义
我们说「以色列是天主特选的民族」时,就知道远在很久以前,天主就与以色列的祖先订立了盟约,要在这民族的世系中完成祂与人类间的一种救世计划。天主要求这民族代代相传,保留祂和他们间的关系,就是承认祂是他们的天主。事实上,这民族也一直承袭他们祖先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所传下来对天主供奉的信仰。
这个特选的民族,虽在天主的照顾、爱护下成长,但是,却不表示他们得天独厚地能免受人间疾苦;相反的,为了保存信仰,他们先后受尽苦难和磨鍊o关于这点,使我们联想到,人类寻找、皈依天主的路途,是崎呕坎坷的。有幸的是,天主一直不断地引导、带领人化险为夷,脱离困境。
哀号者的呼声
以色列人的先祖雅各伯,原居于客纳罕地,后来,因为全国闹飢荒,唯独埃及有充足的食粮,而雅各伯的儿子若瑟,又在埃及管辖国库,于是,雅各伯便迁往埃及,在那里定居下来,同时他的子孙,亦在埃及成家立室,繁衍开来。他们本来是半游牧的民族,后来在埃及学会了耕种和手工艺,便渐渐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其中最能维系他们的,是他们的宗教信仰。
数百年后,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与日俱增,逐渐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团体,他们兴盛之速,使埃及王开始担心起来,怕有一天他们会吞灭了整个埃及国。于是,便开始压迫以色列人民。
「看,以色列子民,比我们又多又强。来,我们要用智谋对付他们,免得他们繁盛起来,一遇战争,就去与我们的敌人联合,攻击我们,然后离开此地。」于是,埃及王派定督工管制他们,以苦役压迫他们。(出1:IO-14)
除此之外,埃及王更残害以民的生命,下令杀死他们所有的初生男婴,以减少他们的人口。就在他们受尽劳役痛苦之际,天主听到他们的哀哭声,而伸手拯教他们,带他们离开埃及,脱离困境。(参阅出1:15-25)这証明天主是关心人的疾苦,是爱人、怜悯人的。在整本圣经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天主的仁慈和爱,在不同的人物、事迹上显露出来。
事实上,我们所见到的以民,他们饱受的压迫和痛苦,并不单发生在他们身上。我们知道,在以民之前及后,以至生活于现时代的人类,都逃避不开「受苦」这回事。人生总离不开苦痛,这是铁一般的事实。究竟,爱人、拯救人的天主,为甚么又容许人受许多痛苦?让人一代代的与困难、痛苦搏斗?原来,人间有苦痛的缘由,可追溯至人类始祖亚当和厄娃身上,即由于他们与天主的关系破裂而引起的。
造物主与受造物
旧约创世纪的第一、二章告诉我们,世界万物及所有一切,都是天主创造的:「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创1:1-25)。天主创造了万物的过程,是分「六天」(即六个阶段)进行。人是在第六天才创造的;当天主造好了一切爬虫、走兽后,「天主看了认为好。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各种野兽、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爬虫。』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宵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创1:26-28)
若以今日人类征服太空的科学思想,来阅读创世纪有关创造宇宙万物的过程,势必引起许多犯驳的地方。不过,要想从圣经里懂得天主造世的道理,必须要分清圣经所要说的事实和它对这事实的表达手法。
在创世纪的一、二两章中,圣经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天主创造万物的这个事实。在这些章节中,作者的本意并非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作任何科学的描写,而只在点出今日我们所认识的人类和天地宇宙,一切都是天主的受造物,是天主造了他们。为此,整个人类、大地均属于天主,在祂的治理下生活。关于这一点,与科学是没有抵触的;因为理智告诉我们,宇宙必有一个造物主。
此外,这些章节里,关于人的受造,说得特别详细,就是「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明显的,人在万物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但是有别于禽兽,且要分沾了天主的德性,肖似天主——天主赋予人类理智和意志。所以,人类居于万物之上,「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大地和地上所有蠕行的动物。」天主对人类的慷慨,不止于此。「天主在伊甸东部种植了一个乐园,就将祂形成的人安置在里面。天主使地面生出各种好看好吃的果树,生命树和知善恶树在乐园中央。」(创2:8-9)这里所说的「伊甸园」是指一个美满幸福,无忧无虑的境界,其中最主要的是在亲情中和天主在一起。此处点出天主造了人类后,还为他们保留一个更大的恩赐,他们(亚当和厄娃)充满智慧,并自由自在地在天主的照顾下生活。
自由的抉择
天主赏给人类最宝贵的恩典是自由和智慧。只有人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人可以决定自己的一切,但也应该对抉择的后果负责任。
天主曾以无限的慈爱,慷慨造了人类,当然希望人类忠于祂,以爱来还报。可惜,亚当和厄娃在接受考验时,为虚荣心所驱使,不顾理智的呼声,拒绝天主的爱,选择了「离开天主的道路」——犯罪。关于人类第一个罪的「犯罪」过程,圣经中这样描述:「乐园中各树上的果子,你都可吃,只有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那一天你吃了,必定要死。」(创2:16-17)这是说,在乐园中的亚当厄娃,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但该遵守唯一的禁令——不吃知善恶树的果实。究竟那棵树上的果实是否确实不能取食?这实在并不重要,天主只在考验他们是否遵命行事。
人类在自由抉择中,竟选择了「违命」,从那时起,人类开始有了「原罪」。虽然,圣经中在这犯罪过程里,以蛇为罪魁祸首,引诱厄娃犯罪(创3:1-3)。但是,天主已给了人足够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诱惑;可惜的是,亚当和厄娃经不起虚荣心的考验,不信赖天主而顺从了魔鬼。从蛇与厄娃的对话中,我们见到一场内心战争的素描。吃禁果,无非是人内心自由抉择的一种外在表现。
罪的后果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见到原罪的本质无非是骄傲自大,不信天主,滥用自己的自由,妄想得到更高的智慧,结果弄致秩序大乱,连原有的幸福也不能保存。圣经说,原祖吃了禁果后,眼睛开了,看到自己赤身露体而感到羞耻。(参阅创3:7)这「感到羞耻」实指明人与天主间原有的和谐关系顿时破裂,接踵而来的是易于倾向罪恶。
此后,人类便陷于诱惑和考验的生活中。我们见到圣经中所描写人性败坏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加音杀弟(创4:1-16)、洪水灭世(创6-9章)以及巴贝耳塔(创11:1-9)等事迹,均是原罪的后遗症。自此以后,人类都要承担这原罪「后遗症」的后果,就是在生活中,再没有不劳而获的幸福,而要辛苦地工作,赚取食粮,同时也要面对天灾、人祸的种种挑战,甚至,疾病和死亡也成了人生必然的事情,这一切均与原罪有大关系。可是,另一方面,人若能善用自由和智慧,与生活搏门,则亦会得到最后的胜利,与天主重修旧好,因为这是天主所许给人的诺言。
在人类与天主的关系破裂后,表面看来,天主弃人类而不顾,任其丧亡。这是天主公义的不容忽视之故。而另一方面,天主预告人类,要使人类获得最后胜利。天主对蛇说:「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后裔和她后裔之间,她的后裔要踏碎你的头颅,你要伤害他的脚跟o」(创3:15)这几句可被认为人类将得到救赎,重获天主恩宠的一个预告,它指出原祖时代惨遭魔鬼(蛇)袭击的人类,最终将会战胜魔鬼,重获天主珍贵的友谊。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见到天主救赎人类的计划,逐步地实现开来。
内容撮要
以色列是一个种族的名字。在很久以前被天主拣选了,作为保存信仰,协助完成天主的救世计划。在此以色列民族也就代表了整个人类。
世界万物都是天主创造的,而万物中,人是最尊贵,因为人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而造的。人具有自由和智慧。
古往今来,人在世上都要受苦,人间有苦痛的缘由可追溯至人类始祖亚当、厄娃身上。人类犯的第一个罪叫做原罪,是亚当、厄娃妄用自由,违背天主的命令,吃了禁果。原罪的后果不但使亚当、厄娃失去了原有的福乐,此后的所有人类亦受到原罪后遗症的影响,生活于诱惑考验中,且易于倾向罪恶。
为了补救原罪所带来的分裂,天主许下要救赎人类的计划。
反省、讨论
你觉得天主对亚当、厄娃的考验公平吗?原罪「后遗症」的说法可以接受吗?
耶稣的祖先(1)——哀号者的呼声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 是天主特选的民族,他们的信仰是承袭自祖先 、 和 。
(二)世界万物是天主分 创造的,人是在 造成。天主是按照 的模样来造人;因此,人有 。
(三)在自由的抉择中,亚当和厄娃选择了 ,于是人类便要承担 的后遗症。
(四)天主看见人类失足后,便预告将有一天要使人类获得 ,战胜 重得天主的 。
乙、简答题——
请参考创世纪一、二两章后,写下天主造人的过程。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祖先(2)——亚巴郎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人类叛逆,破坏了天主创造、管理万物的计划,使自己与天主间的关系惨遭破裂。随着这第一次的堕落,人便陷入了困境,而要面对许多诱惑和挑战。
旧约上所记载的第一宗家庭悲剧,便是加音杀死亚伯尔(参阅创4:3-8)。加音和亚伯尔是亚当的儿子,由于天主悦纳了亚伯尔的祭品而拒收加音的献礼,致使加音怀恨在心,最后竟杀死自己的亲弟弟。随此事件之后而发生的,是家庭与家庭、部落与部落、国家与国家间的不和谐斗争。最后,由于人类道德日渐低落,惹来了天主的惩罚:洪水减世。在这场天灾中,只有诺厄一家八口得到天主的照颅,幸免于难(参阅创6:5-9:7)。
在以上的这些记载中,究竟是史实或只是象征性的,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天主藉此让我们知道:人类远离了天主之后,绝对不可能单靠自己的力量,来面对生活中的诱惑和困难,而要倚赖天主的帮助。因此之故,天主许下诺言,要拯救人类,要使人类重新投入天主的怀抱。
天主召叫亚巴郎
在天主的救世计划中,选定了一些人来帮助实践完成这计划。所以,在每一个时代中都出现了一些特选的人物,他们在天主救世计划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据亚巴郎被天主召叫的时期,约为基督降生前一八五零年。亚巴郎是诺厄的儿子、闪的后裔,因此他是闪族人。他们居于巴比伦王国,加尔底亚的乌尔城。那时正值巴比伦王国与埃及开国之际,也正是人类文明创始的时期,当时诺厄的子孙早已忽略了真天主的存在。就在人类几乎完全背弃天主的时候,天主召叫了亚巴郎,对他说:
「离开你的故乡,你的家族和父家,往我指给你的地方去。我要使你成为一个大民族,我必祝福你,使你成名,成为一个福源。我要祝福那祝福你的人,咒骂那咒骂你的人;地上万民都要因你获得祝福。」亚巴郎遂照上主的吩咐起了身,罗特也同他一起走了。(参阅创12:1-4;希11:8-17)在这个召叫的行动中,有两点是很重要的:
第一、 天主是召叫中的主动者,召叫本身是一个恩典,人则是接受恩典者。可是,在这行动中,人有绝对的自由,他可以接纳也可以拒绝,天主是不勉强人的。
第二、 在亚巴郎对这召叫的回应中,我们见到他信德之大,确实超越了一切。只要看看圣经对他回应召叫的描写便知道:「亚巴郎遂照上主的吩咐起了身」。
我们试想一下,单凭几句话便立即动身,离开自己的故乡,放弃一切自己熟悉的人和物,甚至自己的财产,而到一个陌生的、不知名的地方去,那是多么冒险的行动。然而,亚巴郎竟没有查问、研究清楚便立即动身前往。这是因为他信任发命者的权威,以忠心耿耿、俯首听命行动,来回应天主的召叫。由于亚巴郎接受天主召叫,使天主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重新的开始。
从亚巴郎蒙召的事迹中,我们也可以反省一下,天主实在也召叫了我们,不然,我们怎有机会认识祂!我们又怎会在繁忙的生活中想到要研究教理?我们相信,是天主首先邀请了我们,我们才找到方法去回应。天主不停的召唤人,且召唤所有的人,可是并非人人都听到召唤。同时,听到召唤的也不一定都能回应。不过,很明显的,现在天主已召唤了我们,给我们机会去认识祂、敬爱祂。这个回应必能使我们今世的生命中,活得更充实和更有意义。
天主与亚巴郎立约
自亚巴郎以行动回应天主的召唤后,天主便在他身上逐步实现他的计划o因了亚巴郎的信德和服从,天主便与他立约。许下要保护他,赐他土地丰盛,后裔繁多。天主说:「请你仰观苍天,数点星辰你的后裔也将这样。」亚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为他的正义。(创15:5-6)结果,素不生育且已年老的亚巴郎的妻子撒辣,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依撒格。(参阅创21:1-8)
「这事之后,天主试探亚巴郎说:『带你心爱的独生子依撒格,往摩黎雅地方去,在我所要指给你的一座山上,将他献为全燔祭。』亚巴郎正伸手举刀,要宰献自己的儿子时,上主的使者从天上对他说:『不可在这孩子身上下手,不要伤害他!我现在知道你实在敬畏天主,因为你为了我竟连你的独生子也不顾惜。』」(创22:1-2,10-12)
「盟约」是人与人在彼此互相信任下订立的。天主和人所订立的盟约,是为了增强人的信心和安全感。天主认识人心,也知晓一切,自不必倚靠誓盟作保証。况且,祂对人类的爱和关怀早就超越了一切约束之上。故此,「盟约」是特为人而立的。
人在履行盟约回应天主的召叫时,一定要有所付出,且要经得起考验。亚巴郎遵命献子的行为,可视为至大的考验。他之所以成功地一心信从天主,按旨意行事,是因为他不仅将天主的命令放在自己的父爱之上,而且更克服了个人内在的冲突,这就是许诺与命令之间的冲突,因为天主曾许下他子孙繁多,如今又叫他杀死独生子。结果,亚巴郎本着信德行事,照天主的吩咐去做。他没有要求任何的解释,也不自作聪明地求答案。最后,是天主自己解除这个冲突。
亚巴郎的行动使我们看到,人若要回应天主的旨意,事无大小,誓必要求人有所放弃,如此才可称是经得起考验,特别在信仰皈依的途径上,我们将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的挑战,这时候,就是我们善用智慧和自由以对抗考验的时刻。
亚巴郎的后裔
亚巴郎从天主手中得回依撒格后,依撒格在天主的祝福下成长。到了适婚年龄,亚巴郎叫儿子返回故乡亲族中娶妻。后来,依撒格便与黎贝加结婚,生了雅各伯和厄撒乌两个儿子。日后,厄撒乌成了依都美族的祖先,而雅各伯则成了天主所拣选的犹太民族的领袖。雅各伯共有十二个儿子:勒乌本、西默盎、肋未、犹大、依撒加尔、则步隆、彼纳雅明、丹、纳斐塔里、戛得、阿协尔和若瑟。他们最后成了犹太民族十二个支派的祖先。
天主践行盟约,使亚巴郎后裔繁多,祂曾对亚巴郎说:「世界万民因你而祝福」(创12:3)。其后,天主一直照顾依撒格,也对亚巴郎许下:我要与依撒格立约,只有依撒格所生的,才称为你的后裔。(参阅创7:15-21)雅各伯长大后,天主又对雅各伯说:
「我是上主,你祖父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我要将你所躺的这地方赐给你和你的后裔,你的后裔要多得如地上的灰尘我与你同在,你不论到那里,我必护佑你我决不离弃你,直到我实践了我对你所许的。」(创28:13-15)日后,雅各伯在他的十二个儿子中,只祝福了犹大,他说:
「犹大!你将受你弟兄的赞扬;你的手必压在你仇敌的颈上;你父亲的儿子要向你俯首致敬。」(创49:8)
人类的福分因着亚巴郎而来,却由一个小小的支派接续相传:从亚巴郎到依撒格、雅各伯、犹大,再由犹大而到一个将接受差遣、各民族所期待的人。雅各伯的预言暗示,将在犹大的子孙中,特选一支派以负起恢复人类与天主间友惰的神圣使命。
天主的计划
从圣经所记载亚巴郎的事迹中(创12:1-25:10)我们看到天主所拣选的人,不是一位绝对的圣者,他也有一般人的缺点:性情暴躁、不诚实等。这点,我们可见到圣经绝不掩饰人的过失,而忠于当时人的实际生活,记述了一切,它将一切记下来,但绝非赞同他们的错误行为。相反的,要让我们看到,天主所拣选的人也同样是一个有弱点、会失足的常人。不过,只要人有信德、肯学习、同时也知错能改,天主便会使他们成器,做她的传信者。
亚巴郎并非完美无瑕,天主所欣赏的是他超凡的信德。天主给亚巴郎的许诺,关系着我们整个人类;世界万民将因他而蒙受祝福,因为在他的后代中,将出生一位救世主——耶稣基督,这是天主进入人类历史中最具体的一个事实。
内容撮要
原罪之后,人类便陷入困境。旧约中记述的连串家庭悲剧,已到了人力无法自救的地步,幸而天主许下诺言要拯救人类。
天主要逐步实践自己的计划,首先祂召叫亚巴郎。亚巴郎被奉为信德之父,是因为他对天主的忠心和信赖。最后,天主与亚巴郎立约,许下要保护他,赐他子孙繁昌。
依撒格有两个儿子:雅各伯和厄撒乌。后来自雅各伯而出的十二个儿子,成了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日后天主的救世计划便是从十二支派之一的犹大后代中产生救世主。
耶稣的祖先(2)——亚巴郎习作
甲、 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旧约记载的人类第一个罪是:
1.加音杀死亚伯尔。
2.洪水灭世。
3.厄娃违命
(二)在天主召叫亚巴郎的行动中,我们见到:
1.人有绝对的自由可以回应;也可以拒绝。但人要承担其选择的后果。
2.亚巴郎懦弱无能,因此勉强接受派遣。
3.人是最重要的,站在主动的地位,天主只是个幕后者。
(三)天主与亚巴郎立约:
1.要求他奉献独生子。
2.赐他日后子孙繁多。
3.是为了要试探他。
(四)从圣经所记载的亚巴郎生平事迹中,亚巴郎
1.是个绝对的圣者。
2.是个完美无瑕,天主特赏识的善人。
3.是个有着常人般弱点,也曾失足的人。
乙、 简答题
(一) 耶稣基督是谁的后裔?
(二) 亚巴郎的儿子叫甚么名字?
(三) 天主和人订立盟约是为了甚么?
(四) 亚巴郎是谁的后裔?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祖先(3)——梅瑟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雅各伯带着十二个见子原居于客纳罕地,为了逃避荒年,随着儿子们迁移到埃及,并在那里定居。四百年后,这个游牧部落已经变成了一个小民族;使我们记起天主对亚巴郎所许下「要他成为一个大民族」的事,已日渐兑现。由于他们人口繁盛而引来埃及王法郎的种种迫害,过着牛马般的奴隶生活。最后,天主动了慈心,决意要救他们出离埃及。这个天主拯救出埃及的民族,即是本课程第一篇中所说的以色列民族。
天主召叫梅瑟
天主为了要实践诺言和祂拯救人类的计划,常常利用人类历史中的许多事迹和人物,去达成祂的诺言。梅瑟一生的事迹就是一个例子。
梅瑟是雅各伯肋未族的后代,他出生时,正值埃及王法郎出令杀害初生男婴的时刻。因着天主的安排,梅瑟出生后,不但未被杀死,且被公主收养在法郎的皇宫里,接受高等的教育。该子长大后,公主收他为义子,并取名「梅瑟」。由于梅瑟是经由他母亲亲手抚养长大,所以他对他的同胞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但是也因为他被收作公主的义子,这使他日后蒙天主召叫时,能够负起解救同胞的责任。
有一天,梅瑟目睹一个埃及人正在拷打做苦工的以色列人,他不忍见同族人受害,于是便杀了那个埃及人。后来,这事被埃及王知道了,决意要杀害梅瑟,梅瑟便逃到米德扬去,然后在那里结婚生子,定居下来。(参阅出谷纪第二章)
这时候,以色列人正受着严重的迫害,他们发出哀号,向天主求救,天主便派遣梅瑟为他们出头。
「那时梅瑟为他的岳父,米德扬的司祭耶特洛放羊;一次他赶羊往旷野里去上主见他走来观看,天主便由荆棘丛中叫他说:『梅瑟!梅瑟!』他答说:『我在这里。』天主说:『不可到这边来!将你脚上的鞋脱下,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地。』又说:『我是你父亲的天主,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梅瑟因为怕看见天主,就把脸遮起来。上主说:『我看见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听见他们因工头的压迫而发出的哀号,我已注意到他们的痛苦。所以我要下去拯救百姓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离开那地方,到一个美丽宽阔的地方,流奶流蜜的地方现在以色列子民的哀号已达于我前,我也亲自看见埃及人加于他们的迫害。所以你来,我要派你到法郎那里,率领我的百姓以色列出离埃及。』梅瑟对天主说:『我是谁,竟敢去见法郎,率领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上主回答说:『我必与你同在;几时你将我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你们要在这座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作为我派你的凭据。』」(出3:1-20)
从这一段记载中,我们看到梅瑟的圣召是在天主照顾下的一种长期准备:自出生便逃过杀身之祸,且在宫中接受一种准备将来做领袖的教育。但是,他没有带领群众揭竿起义,反而遭到逃亡,离开埃及,就在这流落异乡之际,他得到天主的召唤。
从「召叫」的对话中,梅瑟曾提出疑问:「我是甚么人,竟敢去法老王那儿?」谦虚使他面对此重任时感到犹疑不决;另一方面,可见到天主给人绝对「自由」去回应祂的召唤。结果,梅瑟还是照上主的话听命行事。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
为了使梅瑟更有信心,也为了报答他慷慨接受派遣,天主特别告诉他自己的名字:「我是自有者。」(出3:13-14)这说明天主是独立自有的。梅瑟便以此告诉埃及王,要求释放以色列民出离埃及,但埃及王竟说将加倍奴役民众;于是梅瑟再度乞求天主,天主便在埃及降下十大灾难。
首先,祂把尼罗河变成血河;又使蛤蟆遍行于地,甚至侵入房屋;然后又打发成千上万的蚊子到处为害。除此之外,使牛群染上兽疫;人兽都得了疮疫;不久天降冰雹,伤及草木、走兽、行人。第八灾是蝗虫,第九灾是三天大黑暗。但是法老王仍执迷不悟,坚持不肯放走以色列民出埃及。于是天主又对梅瑟说:「还有一样灾罚,我要降在法郎和埃及人的身上,以后他必要释放你们离开此地午夜时,我要走遍埃及,凡埃及国,从坐宝座的法郎的长子,直到推磨婢女的长子,以及牲畜的一切头胎,都要死亡。埃及全国要有大哀号。」(出11:1,4-5)
为了使以色列人免受这灾难,天主叫梅瑟告诉全体以色列人,每家都杀一只公羔羊,将羔羊血涂在门框上以作记号,而羊肉则烤熟,连同没有发酵的面包一同吃。这一晚,到了半夜,天主果然杀死了所有埃及人的长子,而以色列子民的长子则安然无恙。后来为了纪念这一夜,天主使以民得逃离灾难,梅瑟便创立了逾越节。
埃及王在饱受失子之痛后,便答应放以色列人离开。这一夜,以色列人扶老携幼乘夜上路。怎料当梅瑟带领民众离开埃及,至红海一带时,法郎懊悔不该让他们离开,于是派了大批兵马自后追赶而来,直抵红海。群众面临红海,正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苦无去处,于是便埋怨梅瑟不该带他们离开,使他们死于此地。但梅瑟一再保証,将竭力挽救他们。当夜,天主打发一股强风吹开红海的水,使海中现出一块干地。清晨,以色列人便越过红海。当埃及人尾随着他们过海时,海水便恢复原位,使埃及人葬身海底。从此,以色列人开始敬畏天主,也信服了他的仆人梅瑟。(可参阅出5至14章)
细读了圣经所载有关出埃及的事迹后,也许我们会说:天主所施于埃及人的惩罚太过严厉了;另一方面,对「过红海」所描写的过程的真确性也起了问号。
出埃及这事迹,可说是天主践约的一个具体行动。这里,圣经作者主要告诉我们的,是天主的忠信,对自己所许下的诺言,耗尽千方百计也要实践;同时,在十灾难出现之下,更显出祂对子民的怜惜与爱护。至论过红海一节,是要我们记得,天主是至高至大,无所不能的造物主,没有一样事物可与他敌对的
天主与以色列人立约
以色列人在梅瑟带领下离开埃及,长途跋涉地前进,三个多月来,确实受了许多苦。一天,他们来到西乃旷野,就在旷野扎了营。天主要与以色列人民立约,从西乃山上召唤梅瑟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伯家,训示以色列子民说:你们亲自见了我怎样对待了埃及人,怎样好似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将你们带出来归属我。现在你们若真听我的话,遵守我的盟约,你们在万民中将成为我的特殊产业。的确,普世全属于我,但你们为我应成为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子民。你应将这些话训示以色列子民。(出19:3-6)
梅瑟下山后便将上主的话转告以色列人,众人听了都异口同声说:「凡上主所吩咐的话,我们全要奉行。」梅瑟便将天主所命令的话,刻在两块石板上,内容即为「十诫」(稍后课文再作详细介绍)。天主在西乃山上与以色列人立约,这是亚巴郎后裔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抉择,自此,他们正式成为天主所宠爱的特选子民。当初,亚当、厄娃在乐园里,自动离弃天主;今天,在西乃山上,以色列人在梅瑟领导下,自动归向拣选他们的天主。
除了十诚外,梅瑟又根据十诫的精神,颁布了许多法令(可参阅肋未纪一书),作为当时人的生活道德准绳。
以色列人背叛天主
梅瑟法律的特点,就是严斥当时邻国异邦所盛行的多神崇拜,故十诫中特强调钦崇独一无二的天主。以色列人经过一段长时期的严惩教诲,才到了今天承认独一真天主做他们的主宰。
在梅瑟接受了约版,留在山上祈祷之际,想不到在这短短的四十天里,人民开始背叛天主,恢复以前的放肆生活,且立一尊金牛,以代替天主来崇拜。他们的背叛行动触怒了天主,要惩罚他们,但梅瑟替人民苦苦哀求,天主终于答应了不追究他们。(参阅出32,33两章)这事之后,天主嘱咐梅瑟再造约版,先前的两块在梅瑟下山时因忿怒而击碎了。天主为了履行诺言,也为了鼓励人们达成他们与祂所立的盟约,于是降临在他们中间,居于至圣者的圣殿中。
从以民三番四次的背叛行为中,我们见到人性的弱点,也知道纵使人在上主的怀抱中,获享照顾周详,若一旦松懈、疏忽,或经不起考验时,随时都会失足跌倒的。
进入福地
在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至抵达上主预许的「福地」,其间经过将近四十年的漂泊流亡生活。最后百姓在卡德士附近,扎营暂居,以备前往客纳罕;但为了避免与厄东人发生冲突,以色列人民便向南行,不久又折向东走,继而北上,绕道厄东族的边界而行。
当选民遥遥可见福地时,他们的领袖梅瑟逝世了。梅瑟把权柄交给若苏厄,由他来领导民众,向客纳罕地前进。在未抵达耶利哥城以前,人民重申与天主立约的标记,并举行逾越节,以提醒自己是天主所拯救出来的人民。然后若苏厄开始攻城,士兵遵照天主的命令绕着城墙走,司祭吹号角,于是耶利哥城墙倒塌,以色列人便攻陷了城,明显地他们是得到天主的帮助而成功的。最后,客纳罕北部诸王相继被征服。这时,以民才真正进入了福地。于是将土地分给了十二族人。
从「出埃及」的整个事迹中,作者要告诉我们,亚当和厄娃所毁的约,因着天主的仁慈,另拣选一些人作补救的方法。首先天主与亚巴郎立约。然后与梅瑟,再透过梅瑟而扩大至与以色列民族立约,对于天主的计划,人是不完全明白的。可是,假以时日,透过生活,人会愈来愈体会到这盟约所蕴含着的爱。可惜,因着缺乏信心和经不起考验之故,人多次跌倒、犯错;然而,在人承担罪过,自食其恶果之时,天主便又伸手扶持,呵护备至。这表示忠信的天主从未弃人于不顾。事实上,这一切也是我们各人自己的生活写照。
内容撮要
天主召叫梅瑟救以色列人出离埃及。梅瑟是雅各伯、肋未族的后代,自小在皇宫长大,后来逃亡时蒙天主召叫。
为了使埃及王释放以民离境,天主在埃及境内降下十个灾难,最后一个灾难是杀死埃及人的长子,而以色列人的家庭则逃离灾难。现今的逾越节就是纪念这一夜所发生的事迹。
天主和梅瑟在西乃山上立约,颁布十诚,要人民遵守。
以色列人在天主的照顾下,理应好好地生活,可是因受异族人的影响,做出背叛天主的行为,幸而天主从未弃人于不顾。
耶稣的祖先(3)——梅瑟、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梅瑟是 人中的后代,他出生时正值 迫害以色列人,本应被杀,可是却被公主收为 ,在 长大。
(二)当梅瑟居于 为岳父放羊时,天主显现于他,派他去见 ,带领 离开埃及。
(三)天主用了 才使埃及王放走以色列人,而最后的一个是杀死埃及人所有的 ,这一夜只有 幸免灾祸。后来为了纪念这一事迹,梅瑟便创立了 。
(四)天主在 上与梅瑟立约,梅瑟带着 下山,上面刻着 的内容。
(五)十诚的内容特别强调要钦敬独一的天主,可惜在日后的日子中,以色列人多次 ,崇拜 ,幸而天主仍然守诺,带领他们进入 。当他们望见福地时,他们的领袖 ,继而在 的领导下抵达福地。
乙、简答题
梅瑟一生的事迹对你有何启示?试简述之。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祖先(4)——民长时期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若苏厄
梅瑟死后,由若苏厄带领人民进入福地。一路上,天主保护若苏厄,许下从旁帮助他:「我的仆人梅瑟死了,你现在起来,和全体百姓过约旦河,往我赐给他们、即以色列子民的地方去。凡你们脚踏过的地方,照我对梅瑟说的,我必赐给你们你有生之日,没有人能抵抗你无论你到那里,上主你的天主必与你同在o」(苏1:14)
这样,若苏厄便成了以色列人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为了争取福地而多次举兵,征服敌人。然后,若苏厄为十二支派划分地区。他在去世前,特聚集以色列人在一起,重述天主对他们的恩惠,劝他们要事奉天主,不可拜别的神明。百姓都异口同声的答应下来。
「当天,若苏厄便与百姓立约,为他们立定了诚命和典章。若苏厄将这些话都写在天主的法律书上;文取了一块大石,立在上主圣所旁边的笃耨香树下。」(苏24:25-26)这些事之后,若苏厄便去世了。
若苏厄可称得上是接替梅瑟的第二位伟大的领袖和英雄。我们所见到的若苏厄,无疑是后世信友忠守天主诫命的典范o有关他的一生丰功伟迹,均记载于旧约的若苏厄书内。
民长时期
民长是指若苏厄死后,撒乌耳未被立为君王之前的一段时期,那些被天主特别召选为拯救以色列人于敌人手中的英雄人物。民长时期是个暴乱的时期,民长纪一书就是记述了以色列民的不忠、遭难和得救的事迹。这些事迹,约发生于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中叶间。
若苏厄死后,和他同时代的人也都先后去世。他们下一代的人,为适应外邦人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不久便染上了外邦人的恶习,背弃了他们祖宗的天主,而恭敬当地的神,又与客纳罕人通婚。上主于是大发忿怒,惩罚他们,任他们遭受敌人的蹂躏。当他们每次受敌人压迫欺凌时,他们就向天主呼吁,上主也每次给他们兴起一些伟人来拯救他们。每当一个民长逝世后,以色列人仍然像若苏厄死后的时代一样,再撕毁了他们与天主所订立的盟约,而敬拜邪神,供奉客纳罕的神。为此,天主再次将他们交于敌人手中。在苦难中,他们几时再想起天主,天主就几时再给他们打发一位民长来拯救他们。
「以色列子民行了上主视为恶的事,事奉了巴耳诸神。他们离弃了上主、他们祖先的天主因此触怒了上主于是上主对以色列大发忿怒,把他们交在强盗手中,叫强盗抢掠他们当上主给他们兴起民长时,上主与民长同在,在民长一生的岁月中,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因为上主听见了他们受压迫欺凌发出的叹息,而怜悯了他们;可是,民长一去世,他们又转而行恶。(民2:11-19)。
基德红(民6-8章)
基德红是以色列民的第五位民长,出生于敖弗辣地方,是约亚士的儿子。当时以色列人过着安乐太平的生活,因此很容易陷于客纳罕人邪神的敬礼。以色列人的恶行,再度激起天主的义怒,天主便准许敌人米德扬人来袭击他们,他们落在米德扬人手中竟达七年之久。在这次灾难中米德扬的两位兄弟亦因此遭难。于是,以民遂痛悔求饶,呼唤天主打救他们。仁慈的天主便打发天使到基德红那里,命他领导人民,对抗米德扬人。由于基德红怀疑自己的能力,他要求上主的使者显记号说:
「我若在你面前蒙恩,请给我一个记号,証明与我说话的是你」(民6:17)
上主的使者便显了两个奇迹给他作証明,基德红遂知道这实在是上主的旨意,于是便站起来召集群众。基德红抽调了三百人分三队于夜间突袭敌人,乘其不备之际,大获胜利。基德红打退敌人后,声望大增,民众便要他做他们的君王,但基德红却推辞说:
「我不作你们的君主,我的子孙也不作你们的君王,唯有上主是你们的君王o」(民8:23)
基德红虽然没有做以民的君王,但是他却要求他们捐出所有掠夺回来的金银战利品,做了一个「厄弗得」——神像,安置在城中。日后,许多人都在那神像前犯罪。因此,这个神像就成为基德红及其家族丧亡的原因。(参阅民8:27)基德红在世时,以民境内平安了四十年。基德红死后,以色列人又拜邪神,立巴耳诸神做他们的天主。
三松(民13-16章)
当以色列人再行恶的时候﹒天主便又把他们交于敌人培肋舍特人的手中。培肋舍特这个民族,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占据了巴力斯坦西南地中海沿岸一带,并想占领若尔当河西岸的整个地区;为此几百年来,屡次与占有这地区的以民发生冲突。在抵御培肋舍特人的勇士中,出现了一位英雄——三松。
三松是撒慕尔之前最后的一位民长,属于丹的后裔,是玛诺亚的儿子。三松的母亲是个过了生育年龄从未生育过的女人。三松的诞生,可以说是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孩子自母胎就被献给了天主,并具有力大无比的能力;当他与培肋舍特人相斗时,就是藉赖这种超人的大力。后来,他爱上了敌方的一个女人更和她结了婚。于是,培肋舍特人便透过他的妻子得知他的神力来自头上的长发。敌人便在夜间偷偷剪去他的头发,将他綑起来。三松就此束手被擒而入狱。敌人们更剜去他的眼珠而加以羞辱,三松力图反抗,但是上主已收回了他的神力。最后,他祈求上主,恳请恢复他的力量以报仇雪耻。就在他临死时,他将神殿摧毁,与殿内的三千男女同归于尽。三松当了二十年的民长。
圣经作者在叙述三松事迹时,与其他民长的叙述有些不同。作者只叙述了他个人怎样勇敢令敌人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民长纪对他所记载的,像是些民间传说的故事。然而,从三松的事迹中,我们见到天主所特选的人,获得天主的错爱,做出许多伟大的奇事。然而,几时他犯罪离开天主,随自己私意行事时,便即刻失掉了他的力量。
撒慕尔(撒慕尔纪上下)
撒慕尔是以色列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民长时代与君王时代间转接的关键人物,可以说是以民的开国大臣。关于这位先知的一生,也是在上主特别照顾下成长的。他自小便在史罗圣所内生活,事奉天主,天主很喜爱他。
一天夜里,天主召叫撒慕尔,立他为上主的先知。那时他年纪尚小,实在不明白天主的召叫有甚么意思。不过,这事却传遍了全以色列(参阅撒上3:20,9:8-9)大家都承认他为他们的首领。当时,培肋舍特人仍然不停地四处扰攘,侵犯以民。事实上,以民自己却不断地做着违背天主命令的事。后来撒慕尔做了民长,领导人民,革新他们的宗教生活。在上主的保护、支持下,撒慕尔平服了培肋舍特入,使以色列人终于收回自己的领土。此后,培肋舍特人便不敢再来侵犯他们。(参阅撒上7:1-14)
撒慕尔重整以民的生活,带领他们重投天主的怀抱。他可称为以民黄金时代的开路先锋,因为他将当时宗教散漫、道德低落、内部分裂和常受外敌侵犯的以民,自民长时代领入一个宗教热诚和内部统一的君王时代。为日后撒罗满王朝铺下一条康庄大道。因此,撒慕尔的名字,在圣经的其他书本中常被提起,作为后世的楷模。
下一课,我们将进入「君王」时代的历史事迹中。我们将见到天主为人类所定的计划,是如此的周详,要人在历史中逐渐成长。假如我们将整个以色列民族史缩小为个人的一生事迹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民长时代的以色列人,是停留在「孩童」阶段:任性、无知、反覆无常,极其情绪化。但是,天主是他的父亲,所以能够多次、无限度的容忍,一方面以惩罚教训他,而另一方面又以奖品来鼓励。圣经之所以记下这一切,无非要告诉我们:天主是爱我们的大父。
内容撮要
若苏厄领导以民进入福地后,替他们划分了十二支派的地域,且于去世前一再叮嘱他们要守诺言,敬爱天主。
自若苏厄之后,至撒乌尔为王期间,天主派遣了好些英雄人物来照顾以色列人免陷敌手。这些人被称为「民长」。
民长事迹中较着名的有基德红、三松和撒慕尔。撒慕尔更是民长时代与君主时代间的关键人物,在重整以民的信仰道德生活上有很大的功劳。
耶稣的祖先(4)——民长时期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每次当以色列人背叛天主时,天主惩罚他们的方法就是将他们 ,至他们在痛苦中想起天主时,天主便 。
(二)当基德红助以民击退敌人后,以民要基德红 ,但基德红推辞了,因为只有 是以民的君王。
(三)三松的一生很具戏剧性,但作者主要是告诉我们:天主所特选的人常得天主错爱,行许多 ,但是,几时他 便即失落一切。
(四)从民长纪事迹中看以色列人和天主的关系时,就好像 一般,天主是以民的 ,因为爱他们,所以能够多次 他们。
乙、简答题
(一) 民长事迹中,以色列人常犯的罪行是甚么?
(二) 基德红做了一件甚么错事?
(三) 三松败在敌人手中的原因是甚么?谁令他被捕的?
(四) 撒慕尔做民长时,以色列的最大敌人是谁?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祖先(5)——王国时期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君主政制在以色列民族中的兴起,较一般的其他同期民族为晚。从上几课课文中,可见到以民中的一些大领袖和英雄人物,如亚巴郎、依撒格、梅瑟、若苏厄等,身为民族的救星,也从未被称为君王。以色列民族中唯一的联系,是着重于宗教上的,大家所共同信仰的是唯一的真神,共同趋赴的是同一的宗教中心圣地,举行同一的祭礼大典。除此之外,则各支派各自为政,有自己的族长和首领,但没有统一的政权。不过,在受到外力欺凌,不堪忍受的时候,才苦求天主,天主便给他们兴起一位民长,领导他们抵御外侮。到了敌退太平之时,民长便又回复平民身份。故此,在以民中,向来都未有人企图想做君王。唯有天主是他们的君王。
首任君王——撒乌尔
自撒慕尔为以色列人重整生活后,境内一片安宁,以民又恢复了对天主的信靠。但是,当撒慕尔年老时,他把民长权柄交给儿子约厄耳和阿彼雅二人后,他们缺乏父亲的美德,不依照父亲的指示,反而利用神圣的职权,打算积财致富。于是以色列人便联合起来,去见撒慕尔,向他说:
「看,你已经年老了,你的儿子们不走你所走的路。如今请你给我们立一位君王治理我们,如同各国一样。」撒慕尔听到他们要求说:「请给我们立一位君王治理我们。」大为不悦,便去祈求上主。上主对撒慕尔说:「凡民众向你所说的话,你都要听从,因为他们不是抛弃你,而是抛弃我作他们的君王。自从我领他们出离埃及直到今日,凡他们做的,无非是抛弃我而事奉别的神;他们现在也这样对待你。好罢,你就听从他们的要求,但必须清楚警告他们,要他们明暸那统治他们的君王所享有的权利。」(撒上8:5-9)
在人的立场来说,以民的要求是很合理的,因为他们也希望有一个有组织的国家、有一个政府来领导、保护他们。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所见到的是以民失去了对天主的信靠心。他们这种对君王的热切渴求,正表示他们对上主一向的照顾保佑,已失去信赖。撒慕尔很快的便察觉到这一点,所以向民众指出君王统治权上的许多不利。例如君王要收税,人民必须服兵役、服劳役。但是,人民还是坚持要立君王,愿意接受统治。撒慕尔便遵照天主的指示,傅油祝圣了本雅明家族的克士的儿子撒乌耳,成了以色列人民的首任君王。
虽然,天主答应了百姓的要求,给他们立了君王。但撒慕尔再三警告他们,根据盟约,天主仍然是选民的君王,世上的君王只是天主的代表;为此,天主不容许君王随意统治百姓,必须听从天主的命令和天主使者撒慕尔的指导。
撒乌耳执政后,遵行天主的命令,事事顺利,对付侵略者,所向无敌。可惜,过了一段时期,撒乌耳已不再接纳撒慕尔所传的命令。于是当他与培肋舍特人作战时,再也得不到天主的帮助,终于再无法抗敌。最后,当撒乌耳攻击阿玛肋克人时,天主藉先知告诉他,要将这民族的一切毁灭。可是,撒乌耳战胜后,却贪图财物,大肆劫掠,但没有杀死阿玛肋克人的首领。之后,他更建立纪念碑,夸耀自己的武功。撒乌耳所做的这一切,再次开罪了天主,于是,天主便对撒慕尔说:
「我后悔立了撒乌耳为王,因为他背离了我,没有遵从我的命令。」(撒上15:12)
最后,撒慕尔就奉天主的命,通知撒乌耳不能再作以色列的君王。(参阅撒上15:10-28)
达味
撒乌耳被废以后,天主选了「一位合乎自己心意的人」作以色列人的君王,这人就是白冷人叶瑟的儿子达味。撒慕尔奉天主的命,到叶瑟家里,找到了达味,给他傅油。
达味是一个有血色、眉清目秀、外貌英俊的少年。上主说:「起来,给他傅油,就是这一位。」撒慕尔拿起油角来,在他兄弟们中给他傅了油。从那天起,上主的神便降临于达味。事后,撒慕尔起身回了辣玛。(撒上.16:12-13)
达味接受傅油时,年纪尚很小。撒慕尔为避免撒乌耳的谋害,只有暗地里给他傅了油。这是达味被选为未来君王的印记。同时,天主的神便降到达味身上,福佑他。后来达味被正式立为君王时,有另一个公开的傅油礼。(见撒下5:1-5)
因为撒乌耳不服从天主,所以天主收回对他的一切福佑。这时,撒乌耳患了一种忧郁病,他的臣仆便召达味入宫,为他弹琴解闷;如此,宫中的侍从和百姓,渐渐认识达味的各种天才,后来便都乐意拥护他作以民的君王。有一次,敌人哥肋雅来向以民挑战,结果被达味用石子打死。达味平日常以投石器打猛兽,技术练得奇准,他就取出口袋里的石头,使劲一投,正好打中巨人的额头。巨人昏倒在地,他迅速走上前将他的头砍下来。敌人见首领被杀,于是便纷纷逃跑,以色列人乘胜追击,败退了敌人。当天,民众立刻传唱歌谣:「撒乌耳杀了一千,达味杀了一万!」撒乌耳甚为不悦,从此嫉妒达味,准备置他于死地(参阅撒上18:6-9)。
自此以后,达味受妒,多次险遭撒乌耳的毒手。一次被撒乌耳用长矛射杀,幸而及时躲开(撒上19:9-10)。另一次,达味逃亡旷野中,撒乌耳领兵自后追杀他,也被他逃脱了。然后,撒乌耳在山边扎营。夜里,达味趁他熟睡时,夜潜营中,见到撒乌耳时,随从想立即举枪杀死他,但达味说他是受上主傅油祝圣的君王,不该加害。于是便拿了撒乌耳的枪和水壶离去。他到了对面山头高声呼喊撒乌耳,让他人知道他所做的事,撒乌耳大为羞惭,就回家,自此不再追杀达味(参阅撒上26:1-25)。
培肋舍特人再次入侵以色列,以色列人被击败。撒乌耳的三个儿子,都在同一天阵亡;撒乌耳自己也受了重伤,他便抽出剑来自刎了。当这些噩耗传到达味时,达味悲愤填胸。后来更作了一首哀歌,追悼他们。(见撒下1:1-27)从这件事中,可见到达味对上主尊敬,对人宽容的善良品格。
受傅为王
撒乌耳死后,犹大支派在赫贝龙立达味为犹大家族的君王(撒下2:14)。然而,撒乌耳的军长,却将撒乌耳的小儿子依市巴耳推举为其他十一支派的君王。因此,以色列遂有七年之久的内战,及至依市巴耳被人暗杀之后,其他十一支派才派长老到赫贝龙,给达味傅油,立他为全以色列的君王。从此,达味便成了人民心目中的理想君王,日后人民都以他为未来救世主的预像。怎料,这位一生忠于上主的人,却也会犯罪失足。
犯罪失足
圣经中对达味的过错,毫不掩饰的直言不讳。为使我们知道,连这样一位热心君王,也会离开天主,犯下重于常人的大罪:
一天,达味散步时,无意中看到一位美女,打听之下,原来是自己部下一个士兵的妻子,便接她入宫同睡。次日,便派人送她回家。后来这女子有了身孕,达味才猛然感到事态严重,便想法掩饰。于是,便召那士兵回来,询问军情,然后打发他回家休息。怎料这兵士以战火尚未完结,个人岂能自图安逸为理由,拒绝回家。达味见计划不成,便一不做二不休的干脆把士兵害死,然后将他的妻子接入宫中,做自己的妻子。天主对达味所做的一切,甚为不悦,便打发纳堂先知去见达味。纳堂先知对达味说:「有个人很穷,只有一只小母羊,细心喂养,视如己出。邻居有个富翁,牛羊数百,待客却舍不得杀自己的,却偷了那穷人唯一的母羊。请王主持公道吧!」达味非常气愤,立刻追问这人是谁。先知肃然说:「那人就是你!你贵为国王,无所不有,却偷取为你辛苦作战的部下的妻子。」达味听了,深感羞愧,立刻认罪,守斋祈祷,以求宽恕。(撒下11:1-12:13)
达味原是个敬畏天主的人,犯罪时原已心感不安,如今给先知道破,于是便鼓起勇气认罪。这件事使达味被称为悔过者的模范。
达味一生的不朽事功中之一,是建立耶路撒冷城,作为他的国都。故直至今日,人们称古老的耶路撒冷城为「达味城」。他的另一贡献是写圣咏。达味会写诗,会奏乐器,也会跳舞。今圣经中的圣咏,虽非全出于他手,但他该是第一个开始创作的人。达味一生事迹尚多,所遭困苦也无数,细读他的事迹,可帮助我们度好敬主爱人的生活。
撒罗满
达味有许多子女,但特别宠爱撒罗满,并许下要立他为王。达味逝世前嘱咐撒罗满说:
「我现在要走世人应走的路,你要作英勇有为的大丈夫,恪守上主、你天主的典章,履行他的道路」(列上2:1-9)然后达味又将建筑圣殿的责任交给儿子,要他完成。(见编上28-29)
撒罗满在位期间,主要任务是保存父亲所征服的领土完整,他本人却没有征服他人的野心。由于他才智过人,故他统治下的国家,也得到邻近国家所尊崇,纷纷前来建交。
关于撒罗满智慧过人的事件中,以下故事是很有名的:有两个村妇求见,共同争夺怀中的一个初生孩子。甲说活孩子是自己的,那死了的是乙的;乙则说,甲压死了自己的孩子,这活的是自己的。初生婴孩样子都差不多,实难分辨谁个样子像妈妈。看来,只有这两个妇人才知道真相。撒罗满立刻吩咐人拿剑把孩子分割为二。假母亲只觉得王的判案怪异,但真母亲则不忍心孩子被杀而甘愿退下,宁让活孩子给那假母亲占去。于是,王便马上判断到孩子该归还给谁了。(列上3:16-28)
撒罗满在位的第四年,便开始在耶路撒冷建筑圣殿,七年后完工。后世为纪念他,称之为「撒罗满圣殴」。亚述攻陷耶路撒冷消灭犹大时,圣殿同时被毁,待波斯王居鲁士释放充军遗民回国时,他们在原址重建圣殿,意思是「重建撒罗满圣殿」。后来又被毁坏,耶稣基督所见已是第三座,今仅余断垣,称为哭墙。
撒罗满也和他父亲一样,在伟大中留下了瑕疵:财富和生活享受使他日渐迷惑于邪道,他的堕落是特别由于他对妇女们的爱恋。他娶了法郎的公主,又爱上许多外国女子。之后,更为这些女子所诱惑而离开天主,敬拜邪神。这些事激怒了天主,天主便准许国外内都受到捣乱。撒罗满在位共四十年。
撒罗满死后不久,局势变得不可收拾,最后便分裂为二,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内容撮要
撒慕尔年老,由儿子来领导民众。但儿子不肖,以民便来要求立一位君王。撒慕尔便按天主的话给他们立了撒乌耳为王。
撒乌耳为王,初时勤政爱民,外敌远遁。及后日渐离弃天主,终被废去王位。
达味年少时便被天主召选,日后立为君王。达味一生忠于上主,然却亦失足犯罪,幸而他能知过而改,立即作补赎,致获「圣王」之名衔。
撒罗满是达味的儿子,有过人的智慧。最大的功绩是建筑撒罗满圣殿。
耶稣的祖先(5)——王国时期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撒慕尔反对以民要求立君王的原因是认为人民失去了 。不过,他仍按天主的指示给人民立 为君王。
(二)撒乌耳处处迫害达味,是因为他 达味,而达味本可报复,但终不肯下手,因为撒乌耳是 的 。
(三)达味政绩中的不朽事功是建立了 和写作 。
(四)撒罗满在位的第四年,便在 建筑 ,七年后完工,人称之为 ,经过了 的毁坏和重建,现今仅余的哭墙是为第一座的遗迹。
乙、简答题
简述一下你对达味生平的感想。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祖先(6)——南北分裂及北国先知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南北国分裂
撒罗满死后,将位传给儿子勒哈贝罕。由于勒哈贝罕听信恶臣的进言,增加赋税而引起人民的反感,最后另立新王,称为以色列国。北方的以色列国拥有十个支派和以民的大半个土地。看来,势力比原有的南方犹大国还要雄厚,犹大国只剩下小部分领土和本雅明支派。
北国:以色列
雅洛贝罕是以色列的国王,他在宣布北方独立之后,第一件所作的事,是将丹和贝特耳建为宗教朝圣崇拜邪神的中心。为的是阻止百姓基于宗教的理由,大批南流,奔向耶京,而削弱自己的国势。他又铸造了两只金牛,一只在丹,另一只在贝特耳,命人民朝拜,于是,他们便向金牛献祭,如同在耶路撒冷举行庆节一般。(参阅列上12章)
雅洛贝罕原想成为一个永久王朝的第一任国王,可是,他的儿子为王后一年便被杀。弒君的主谋人登了位,并指定自己的儿子继位。然而历史重演,儿子又被人杀死了最后,一个军长叛变,使以色列国的内乱平静下来。这军长就是敖默黎。敖默黎算是一个伟大的君王,他安定国家的内扰外患,也建筑了一座辉煌的京城——撒玛黎雅,这座城是北国的京城。总括来看,北国存在的二百年历史中,确实饱受了许多磨难,历尽沧桑,最后被亚述国所吞并。
南国:犹大
犹大支派,在圣经及以民历史中,特别受到重视及尊敬。犹大国的第一任国王是勒哈贝罕。这个国家被天主所喜爱,并得到特别的照顾,究其原因,因为他们保持对天主的信仰。其间虽亦曾发生过不忠和背叛的行为,可是,天主并未因此而放弃不顾。
南北两国对峙期间,除了本身交恶外,还受到外敌所侵扰。每个国王在位的一段日子中,都受到邻国的侵略。最后,终于被巴比伦王拿步高所灭。
先知南北两国的领袖虽然背离天主,但天主仍不摈弃自己的百姓,常履行向他们许下的诺言。由于君王和民众领袖不服从自己,天主便兴起了一些忠义的人,来做自己神权政体的代理人,这些代理人就是圣经上所称的先知。
中文「先知」一词,除了和原文字义有出入外,且表达不出这些人所做的任务。原来先知的主要任务,并不在于预言未来的事,而更多的是「传达」天主的说话。先知是天主所委派的最高导师,天主委派他们的目的,是:
(一) 要他们督导君民,使人民保持并奉行天主藉梅瑟所颁赐的盟约;
(二) 促使君民准备接受基督赐与世人的新盟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时先知会提起过去的历史作为鉴戒,有时也会指明天国的将来命运等。
旧约中的先知书包括了四大先知,即依撒意亚、耶肋米亚、厄则克尔和达尼尔,此外还有十二小先知书,即欧瑟亚、岳厄尔、亚毛斯、亚北底亚、约纳、米该亚、纳鸿、哈巴谷、索福尼亚、哈盖、匝加利亚和玛拉基亚。这里所称的十二小先知书的「小」字,并不是说这十二位先知的地位和使命次等,而是表示他们的作品的分量较少,不如前面那四位大先知丰富而已。这些先知们,或在南国,或在北国,各按其当时的宗教情况及道德需要,维护天主的权利,和谋求人民的幸福,负起他们先知的特殊任务。
北国以色列的先知
所谓北国的先知,是指受天主派遣,在以色列境内教训、指导人民的先知。这些先知不一定是出自以色列的。北国众先知中,较着名的有厄里亚、厄里叟、亚毛斯和欧瑟亚等。
厄里亚
自南北分裂为二后,两地的君王和人民均远离天主,信奉邪神。上主为了挽救以色列人免于灾祸,便派遣一位先知——厄里亚,去指责以色列人民的不是。天主为了使先知完成任务,特赐给他行奇迹的能力并以大能庇佑他免遭灾祸。厄里亚的生平见于列王纪,他一出现便预言有大灾难:
「厄里亚对阿哈布说:我指着我所服侍的永生上主,以色列的天主起誓,这几年如果没有我的命令,天决不降露或落雨。」(列上17:1)然后,天主命厄里亚前往漆冬,在那儿发生了增饼和复活寡妇儿子的奇迹(列上17:7-24)。三年旱灾之后,厄里亚预言它的结束。
另一个着名的事迹,是厄里亚与假先知的比试实力场面。结果,厄里亚的天主显神迹,于是全体人民便皈依天主(列上18:21-40)。由于厄里亚的大但作风和威武气焰,他的行事方针常是不给人留余地的,所以他的敌人要追杀他。一次,他被迫退隐山中,不敢出来,天主显现给他并使他脱险。最后,天主命他为厄里叟傅油,好做他的继承人。厄里亚在完成上主所托的一切任务后,便被天主接走了(列下2:1-11)。
厄里叟
厄里叟是厄里亚的弟子,受命继承师傅的职责。他一生所行的奇迹,比师父还要多。此外,他不但生时行奇迹,死后还行奇迹。在列王纪下篇不但记载了增油、复活死人的奇迹,还有一个着名的事件,就是治好了教外人纳阿曼将军的癞病(列下5:1-19)。
厄里叟尽先知之职五十年之久。去世后,天主还用奇迹来表明他是天主的人。他死后的第二年,有些人正在埋葬死人,忽然看见一群土匪,由于害怕,便把死人扔在厄里叟的坟墓里,那死人一碰到厄里叟的骨骸,就复活站起来了。(参阅列下13:20-21)
总观厄里亚和厄里叟两位先知的事迹,可看出他们二人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对政治的干预,另一方面是他们所行的奇迹。这些都大大的影响了以色列国的成败和他们宗教的实际生活。
亚毛斯
以色列最长的一个王朝是由耶胡建立的,共传了四代,达一百年之久。在这安定的时期,以色列日渐兴盛。到了耶胡的曾孙雅洛贝罕第二统治以色列时,是以色列最辉煌和最强大的时期(783-743)。约于七五零年即距离厄里亚先知一百年左右,亚毛斯先知出现了。
亚毛斯生于犹大国,但蒙天主召唤,到北国以色列去宣讲。南北两国信仰同一的天主,故此,两地的先知常是来来往往的。但是,亚毛斯在北国似乎不甚受欢迎,在那儿停留了约一年,即被赶回南国去;因为他在北国到处奔走,大声疾呼,斥责皇室显贵的奢侈生活(亚3:9-15)、法官的不公义、欺压小民的行为(5:7,8:4,8:5),以及以民的宗教堕落等,终于被大司祭和人民驱逐出境。
从亚毛斯的作品中,我们见到他的独特风格。他是个凡事以天主为依归、生活严肃的人。他对一切恶事恶行,直言不讳,尽力攻击,明言上主对各民族的赏罚,只按正义及道德的生活水准为凭,以不可避免的毁灭来恐吓北国以民,使他们悔改。他重新提醒他们:是天主自埃及将他们救出来的。谁蒙受恩典愈多,谁所负的责任也就愈大。
欧瑟亚
欧瑟亚与亚毛斯是同时代的人。他在北国履行先知职务达廿六年之久,其间共经历了六个国王,时间约在七五零至七二二年之间,是北国遭灭亡前的一段时期。
欧瑟亚书第一章即叙述欧瑟亚娶了一个娼妇为妻(见欧1:2-9)。关于这段记载,有学者认为是一个假想,并非事实。然而书中所述的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似乎是确有其事。因此,有人认为先知爱上了一个女人,并娶了她为妻。然而,这女人对他不忠,公开的背叛他。这一段失败的婚姻,使欧瑟亚深深地体验到由于妻子不忠的爱所带来的痛苦,从这亲历其境的痛苦经验中,他明白到「天主对不忠的以色列人的那份爱」是如此的大,而换来的那份痛苦经验是如此的深。在欧瑟亚看来,婚姻就是天主对以民所立盟约的象征。所以,在他的书内充满了爱;以夫妻之爱比喻天主与以民间的关系;以父子之情来表达天主对以民的关怀,最后更以母亲对自己婴儿的怜爱来表示出天主对自己人民的那一份「盲目」的爱。(欧11:3-4)
结语
欧瑟亚和亚毛斯虽然在同时期内讲预言,充当先知的职责,但是两人对同一时期所发生事情的反应态度却很不一样。这是天主赐与他们的灵感,按其个人的特色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天主在亚毛斯内工作,是藉先知对贫穷人受压迫所产生的敏感,因而亚毛斯特别显示出天主对正义的热爱。天主在欧瑟亚内工作,是藉他对爱的敏感;欧瑟亚遭受了爱的拒绝,由于这痛苦经验,显示了天主对选民的爱和其旨意。
从上述先知事迹中,可见到各人的独特个性,并配合其不同的生活背景,于是在履行职务时,各人的方法、取舍及表达方式,均不相同,但都是从自己的个人经验中,去推行和发挥其使命上的职责。这一点,不期然使我们想到,在信仰历程中,我们也是扎根于自己的个人经验,然后从这经验中加以探索,推展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加深对祂的了解和认识。
内容撮要
南北国分裂缘起于撒罗满的儿子继位后,增加赋税,因而导致人民的起来反抗,另立新王。
北国是以色列,包含了以民的十个支派;南国犹大则是本雅明和犹大两支派所组成。
南北国对峙期间,二者均受到外来者的侵袭,结果以色列为亚述所灭,犹大则落于巴比伦人拿步高手中。
先知是天主所派遣的代理人,要他们督导君民守盟约,同时,协助君民准备接受基督赐与世人的新盟约。
北国的先知有厄里亚、厄里叟、亚毛斯和欧瑟亚等人。
耶稣的祖先(6)——南北分裂及北国先知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以色列的首任国王为防止人民南下到耶京,便 给人民 。
(二)犹大支派一向特受到重视和尊敬,是因为他们保持 ,故此天主特别 和 他们。
(三)厄里亚和厄里叟二人的工作,分别为对 和 。
(四)天主按每个人的不同需要,而赐与恩宠,使其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天主使亚毛斯对 的事特别敏感,因而特关注 的问题。天主使欧瑟亚透过对 而显示出天主对 的深切的爱。
甲、 简答题
(一) 四大先知是谁?
(二) 为什么称十二小先知为「小」?
(三) 南北两国分别为谁所灭?
(四) 北国有那些较着名的先知?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祖先(7)——南国先知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引言
公元前七五零至七四零年间,出现的四位先知是亚毛斯、欧瑟亚、依撒意亚和米该亚,他们生活在同一的时代,履行先知的职务。亚毛斯和欧瑟亚被派往北国,我们在上一课课文内已略述了他们的事迹,而现在,我们将看看南国先知们的事迹。
南国着名的先知除了依撒意亚和米该亚二人外,尚有耶肋米亚和索福尼亚两位先知,也是我们在本文
中谈论的。
依撒意亚
依撒意亚是一个犹大人,大概出生于耶路撒冷,具有诗人的才华,曾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似乎易于出入王宫,但不知道他有什么职业,何以谋生。他执行先知之职约为公元前七四零至七零零年左右,当时正是北国衰弱灭亡的时候。南国本身也岌岌可危,而依撒意亚就成了南国犹大的救星。他劝勉百姓以信德和依恃的心情去服从天主,准备应付即将来临的巨大事变。总观依撒意亚先知的工作,可分为以下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纳堂执政时代,依撒意亚目睹国内的奢侈、淫靡、崇拜邪神,剥削贫民等罪恶(亚毛斯在北国的情形亦一样),他便宜布天主降罚的日子即将来临,劝人民悔改,不然必遭惩罚,因为届时只保留那些「热心」的遗民。这些事迹可在第二至六章及十至十二章内找到。
第二个阶段是阿哈次时代(第七章)。当时以色列和叙利亚邀请犹大加入联盟,抵抗亚述,但遭到犹大国王阿哈次的拒绝,因此,以色列和叙利亚合攻犹大,而犹大则求救于亚述园。结果,亚述出兵,击败了大马士革,攻估了以色列大部分领土;以色列的灭亡、破坏和充军,都是阿哈次求援于亚述的结果。依撒意亚不但在当时宣讲,而且还登上了政治舞台;他劝阿哈次不要投靠亚述,而应以忠于西乃盟约去博取天主的保护,可惜阿哈次没有听从。
依撒意亚设法坚固阿哈次的信心,告诉他向上主要求任何事都可以。阿哈次却假装虔诚,谓不愿试探上主;但是,依撒意亚却自动地向他宣布了天主所要给他的一个征兆。这征兆指出了「厄玛奴耳」的来临(厄玛奴耳即上主与我们同在之意)。纵然人在任何境况下:失败、痛苦灾难中也罢,但这种与上主同在的观念,必会带来最后的胜利和净化的境界。
第三阶段是阿哈次的晚年时代。先知预言北国以色列的灭亡(依28:1-6),同时也预告亚述帝国的灭亡(依30:27-33)。
第四阶段是希则克雅为王时代。他受到唆使,参加新巴比伦领袖所鼓吹的反亚述联盟,而引起了亚述王的报复,几乎占领了整个犹大国。王便请求依撒意亚的代祷。先知预言了圣城和圣殿的必得保存,而亚述国则遭惨败(依卅六至卅九章及列下18:13-20:19)
总观依撒意亚是个传统的保守派先知。他所持的论点:天主的法律是天主以往的恩惠,现今还是天主的大恩惠,将来很可能仍是个恩惠。他虽然很少用传统的盟约语言,但他的许多训导所根据的观念,是回溯到天主同十二支保所立的盟约。在他重复这些旧有观念之际,依撒意亚会以新的比喻和思想来加以阐释,而将旧有的真理伸展到新的领域里去。这是依撒意亚的一贯作风。
米该亚
米该亚先知和依撒意亚先知是同时代的人(约在公元前740-690)。米该亚奉天主之命谴责犹大人民,特别痛斥犹大的首领、司祭和假先知;他们虽然见到北国的灭亡,仍不知痛改前非,仍然行不公义的事。米该亚是穷人的先知,他的说话通俗而有力。他对上阶层人士剥削穷人所犯的不正义的罪过,尤为敏感;对一些人的权利受到剥夺,也看得很清楚。他深知各大城市是权势的集中地,也是不义的集中地。米该亚书仅得七章,从其内容上可将之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章):宣布上主的惩罚要降来,因为犹大犯了重大罪过。
第二部分:先知向以民报告上主的恩许(4-5章),分散了的子民均聚集于圣山上,归向上主未来的新生君主,出生在白冷,他将战胜一切世间的民族。
第三部分(6:1-16):是先知专针对北国以色列而说的话,责斥其国土上的许多不义行为,并力劝他们尽早回头。
第四部分(7:7-20):预告敌人将要失败,而以民将会复兴。
米该亚在本书第三章内,曾预言耶路撒冷的毁灭:「为了你们的缘故,熙雍必被耕耘有如一块田地,耶路撒冷必成为一堆废墟,圣殿山必成为丛林中的一个丘陵。」(3:12)他是第一位敢于发言、声称耶路撒冷和圣殿将被毁灭的人。当时,料,必引来时人的骚动,令人难以遗忘。与此同时的依撒意亚先知
,对这一点则抱另一看法,且满怀希望。相信这是米该亚与依撒意亚唯一不同的观点。
耶肋米亚
耶肋米亚约于公元前六二七年蒙召作先知。当时他曾以自己太年青为词,意欲推却此任务(见耶1:4-10)。学者们推测,他的年纪约为二十五岁左右。其时犹大的国王是约史雅,是一个好国王,他在位期间,施行了政治上的改革,重整犹大国的旧观,恢复信仰。耶肋米亚亦很赞同君王的革新,但是,他却不能接受王所使用的改革方法;因为约史雅用武力的途径来实践改革,凡事强制执行,而使耶肋米亚无法接受。从此,先知曾一度中断了他先知的任务,即在六三三年至六零九年间,他没有发表过神谕和言论。他大多数的言论,是在约史雅的继承人约雅金继位的十一年中发表的。当时,先知已清楚知道,新世界的霸主将是谁,也看出这霸主将统治近东各国。他看到巴比伦将取代亚述的地位,消灭犹大,这是天主所容许的。故此,耶路撒冷和犹大,无论愿意与否,均将成为新帝国的一部分。
耶肋米亚劝导天主的子民,应学习安于接受不可避免的事,也要看这事为罪有应得的,是获得净化的良机,反抗将会带来更大的不幸。可是,人民不听从他,起而反抗,结果不仅受巴比伦人宰割,京城也遭破坏,人民则被充军。
总观耶肋米亚先知书的内容,约可归纳为下列的五大部分:
序言:先知蒙召(1章)
一、有关犹大的神谕(249章):
1. 伦理的丧亡,预告惩罚(2-6)。
2. 对圣殿的迷信和宗教形式化(7-10);
天主不再宽恕百姓(11-17);陶工陶器的象征,先知的悲痛(18-20)。
3.攻击王室、长官、宗教人士(21-23)。以两筐无花果的象征说明犹大的厄运(24)。
4.预言七十年的充军(25);关于圣般的言论,先知被捕及释放(26:1-19),先知乌黎雅的惨死(26:20-33),耶肋米亚与假先知的冲突(27-28),给充军同胞的书信,假先知们的抗议(29)。
二、关于默西亚时代的预告(30-33):
1. 以民的回归和复兴(30:1-31:30)。
2. 新盟约(31:31-40)。
3. 购买田产象征以民复兴(32);
4. 以民将安享默西亚时代的和平(33)。
三、耶京被围期间的神谕(34:1-40:6)
1. 漆德克雅国王及人民撕毁协议(34);
2. 勒加布人忠义的美表(35);
3. 约雅金国王焚毁先知的预言集(36);
4. 先知受监禁以及漆德克雅国王的交谈(37-38);
5. 耶京失陷,先知获救(39:1-40:6)。
四、耶京陷落的神谕(40:745:5):
1. 巴比伦所委任的总督被犹太人所杀(40:7-41:8);
2. 犹太人挟持先知逃亡埃及(42:1-43:
3. 先知在埃及(43:8-44:30)。
附录:先知安慰巴路克(45:1-5)。
五、关于异民的神谕(46-51)。
最后是历史的附录:犹大灭亡;耶京被毁,圣殿被劫;朝臣被杀,耶苛尼雅国王获释(52)。
索福尼亚
列于旧约十二小先知书中的第九位是索福尼亚。关于索福尼亚的生平,在其着作中,我们得知他出身于贵族,在约史雅宗教改革前,执行先知职务,故此有一段时间与耶肋米亚同期。
索福尼亚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
一、 上主的日子会来到(1:2-13)。这是个痛苦、可怕的日子。众人都要受到惩罚,唯有「寻求公义」和「贫苦百姓」幸免。
二、 要及时归向上主,免得遭受灭亡,并以许多事例为証(2:1-3:8)。
三、 归向上主,圣洁的子民在天主内得获宠幸,最后以一篇诗歌来歌颂新圣城耶路撒冷(3:9-20)。
研读完南国的四位先知事迹后,不难明白到先知与人民的关系。无论在北国或南国,先知都是扮演着相同的角色。天主的代言人除了不断的提示,苦口婆心的劝勉,或严词警戒外,最主要的是在人民最痛苦、失望之际为他们带来不灭的希望。天主子民在天主手中,常得到l照顾,这是先知们所强调的。故此,不应该失望,相反的,痛苦和艰难是人民净化生活的机会,因为经验告诉我们:人在痛苦、困难中,更易找到天主;同时也易于接受、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如今在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中,我们更清楚地体会到这个事实,相信这更能帮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例証。
内容撮要
南国先知中较着名的有依撒意亚、米该亚、耶肋米亚和索福尼亚。
依撒意亚任先知职达四十年之久,是个传统的保守派先知。他主张天主的法律是一个恩惠,过去如是,现在将来也是一样。
米该亚是穷人的先知,很为贫苦大众出头,他常斥责上阶层的不义和剥削。他是第一位预言耶路撒冷和圣殿毁灭的先知。
耶肋米亚被召作先知时约为廿五岁,他曾以自己太年青而推辞接受。在他出任先知期间,他教导人民要安于环境实况,把握净化的机会,况且这也是罪有应得的结果。
索福尼亚出身于贵族,有一段时间与耶肋米亚同期。他劝勉人民要归向上主,因为上主的日子会到来。
耶稣的祖先(7)——南国先知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依撒意亚先知的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在1.时代;2.时代;3.时代;4.时代。
(二)米该亚先知书的内容可分为四部分:1.宣布要降来;2.未来的出生在,他将战胜一切;3.要北国人民;4.预告敌人,以民。
(三)耶肋米亚当先知时犹大的国王是,他是个好国王,耶肋米亚亦赞成他施行政治革新的主意,但是,却不赞成他使用来实践改革。
(四)综观先知的职责,其中最主要的是在人民最痛苦失望时,。
乙、简答题
阅读索福尼亚先生日书的内容后,简述你的感想。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祖先(8)——充军时期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充军的日子
以色列民被放逐巴比伦的这段时期,可说是对他们的自满和希望的一个重大打击,因为他们是天主特选民族。在过往的历史中,自亚巴耶和梅瑟时代起,就受到天主的特别呵护:拯救他们出埃及,带领他们进入福地。在埃及,亚述诸强国称霸近东之际,天主仍协助他们建立了辉煌的达昧和撒罗满王朝。尽管在屡次的颠沛流离中,也从未觉得天主不在助佑他们。不过,这次惨败于巴比伦人手中,连耶路撒冷圣城也遭受毁灭,这事实使他们猛醒过来,立即成长了许多。圣殿象征着天主居于他们之中,如今圣殿的破毁,无疑是象征着他们失去了天主的保护。看来,他们已到了绝望的地步。
以色列人两次充军巴比伦(公元前598及587年),饱受充军之苦,这并非是受肉体上的磨鍊,因为他们的生活并不很辛苦,他们可以耕种、可以经商,且可以住在一起,不必受分离之苦。算起来,日子也不是那么的穷困。最大的苦,是思乡之情和饱受羞辱,这使人抬不起头来。在充军的最初几年,有些人原以为充军期不会太长,天主必会很快就拯救他们返回故乡(耶29:24-28),但是,眼看着一年一年等下去,最后,失望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就在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天主的先知来到他们中,他们接受了先知的讯息,虽然仍感到苦痛与悲伤,却没有显示出绝望,因为天主临现于他们中,虽然这临现是在惩罚的行为中,但总还有希望革新自己,重回天主怀抱的时刻(见哀2:1-8)。
厄则克耳
厄则克耳是第三位大先知。生于南国犹大约史雅为王时代,是司祭家族的后代步齐的儿子。厄则克耳是一位学者,具有丰富的学识,诸凡航海、历史、法律等话题,无不知晓;当然,他更是一位写作家。在宗教上,他则是一位受过训练的司祭。
公元前五九七年,南国第一次充军峙,他和成群的官绅、壮丁和技工,充军到巴比伦。因此,他被称为「充军的先知」。充军期间,他有妻室,有房屋,生活也很自由。他于公元前五九三年蒙召为先知,在任共二十二年,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七年,预告主的惩罚,呼吁以民回头,写警告书;第二阶段为期十五年,安慰亡国的同胞,预告王国的复兴,写安慰书。
蒙召
厄则克耳的蒙召过程,在先知书的绪论中,清楚地说出被召的时间和地点:「三十年四月五日,当我在革巴尔河畔」这里所说的「三十年」,可能是指他自己的年龄,当时他是三十岁。据他描述说:
「有一种神力进入我内,使我站起来,也听见他向我讲话。他向我说:「人子,我派遣你到以色列子民、到反抗我的那个叛逆的人民那里去,他们和他们的祖先,直到今天还违背我。」(则2:1-3)
此处,我们看到天主对自己子民的念念不忘,于是打发厄则克耳去警告他们,要他们及早回头,自此,厄则克耳便负起教导人民的责任。
宣布天主的公义
百姓曾抱怨、抗议,说天主不公平,因为要他们承担他们祖先的过错,落到现时的受苦田地。先知则对他们说:「天主是按每人自己的行为好坏来审判人,如果罪人回头改过,天主必会忘记他以前的罪过,而以仁慈对待他。(参阅则18:1-22)
公义的天主给了人自由,所以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行善或作恶,而审判人的准则,也是按照人的行为,这是很清楚的事。对于上一代祖先所犯的错过,决不会归咎于我们身上。
宣布天主是善牧
对于以色列的灭亡,达味王国的君王和首领,要负重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没有尽心照顾自己的百姓,立好表样,致使整个民族受苦。今天,主要亲自做他们的牧者,领导他们。
「吾主上主这样说:看,我要亲自去寻找我的羊,我要亲自照顾我的羊。犹如牧人在羊群失散的那日怎样寻找他的羊,我也怎样寻找我的羊我要从各民族中将他们领出,从各国将他们聚集起来,领他们回到自己的地域(则33:11-I6)
这里说出了天主将亲自带领子民,看来好像一切过犯都在首领身上。事实上,羊群本身也有过错。(则33:17-22)但是,这新的牧人是谁呢?他是怎样的呢?厄则克耳认为,这个领袖比达味还好,这新领袖并不是普通的君王。后来,从新约的引証中,我们知道先知所预言的,是「默西亚」——耶稣基督。
复兴的神亲
先知书内最后的一个段落,是关于以色列民复兴的预言。第三十三章至三十九章间,先知解释了上主与人民的新关系再得以建立,继而净化,复兴起来。跟着其后的几章(至第四十章)则描述复兴了以色列的新貌和景象。
综观厄则克耳先知书的内容,我们看到,一如以往的先知们般,先预言了选民的罪恶,并警告一番,明言耶路撒冷的毁灭,已到达了绝境的征兆;这之后,才从绝望中将人民带回来。最后,道出天主自己亲自作他们的领袖。
达尼尔
达尼尔先知出身贵族,在巴比伦第一次攻陷耶路撒冷时,被掳往巴比伦,在该地与其他三青年同被召入拿步高的王宫,充作宫廷侍卫。皇上令他们接受教育,享受皇室的待遇。但是,他们却坚守犹太人有关饮食的教规,不吃皇上所赐的佳肴。达尼尔虽身处异地,却始终虔诚事主,因此,天主赐给他特殊的智慧,使他能解梦及解释神视。他曾为三位君王服务:为拿步高王解梦,为贝耳沙匝解释神视,最后,帮助达理阿王治理朝政。其间约共七十年之久,是以达尼尔活了相当高的年龄。
达尼尔先知书内容可分为前后两篇,前篇记述历史(1-6章),叙述达尼尔和他的同伴在巴比伦王宫内的生活,从他们受到特别保护的奇事上,给外教人証明了天主的存在和他的超越能力。后篇记载了达尼尔所见的神视(7-12章):前两个神视有象征的意义,表示世界万国的盛衰,都有天主的计划。天主一完成了他预定的目的,就要使天下万民,属于他永恒的国度(7-8章);后两个神视属于默示录体裁,预示默西亚世上建立天国以前,人民应经过很长的艰苦时期(10-12章)。最后有一篇附录(13-14章),是达尼尔先知生平事迹的补偿,旨在指明异邦的邪神,不外是空虚。
几个事迹
在先知的书中,有几个较着名的事迹,是大家所熟悉的,就是救出火窑中三青年、苏撒纳故事以及达尼尔在猛兽群中不受伤害等记载。
拿步高王制了一座金像,命令全国上下朝拜它,凡不俯伏朝拜的,即刻被投入火窑中。所有在场的人均照王的命令而行,其中却有三个青年不肯行礼,于是,君王便对他们说:「若是你们不朝拜,你们就立刻被投入烈火窑中,看有什么神能由我手中将你们救出?」他们回答说:「如果我们所恭敬的天主肯救我们,大王!他必会救我们脱离火窑和脱离你的手;如果他不肯,大王!你应知道,我们仍然不愿意恭敬你的神,也不朝拜你所立的金像。」结果,他们被放入火窑中。然而,火虽烧得厉害,却丝毫不损伤他们,他们还在那儿高声祈祷,赞美天主。拿步高见了,惊愕不已。最后,竟和他们三人一齐赞美天主,并厚待了他们。(达3章)
苏撒纳是个敬畏天主的人,且样子漂亮。有一次,却被两个长老陷害,诬告她不守妇道,要处死她。正将行刑之际,天主使达尼尔先知来拯救她。达尼尔用他惊人的智慧,查得真相,原来两老者对苏撒纳的美色起歪念,但因达不到目的而反过来诬告她。达尼尔查出他们作假见証后,群众便按梅瑟的法律,将他们处死。(达13章)
最后的一个故事是关于达尼尔自己的。达尼尔在君王前多次拒拜邪神,并揭穿司祭们欺骗王的秘密。当达尼尔打死他们所信奉的大龙时,巴比伦人便要求王将达尼尔交出来。他们将达尼尔投入饿狮群中,想置他于死地。结果,猛兽非但没有吃他,天主更派遣另一先知哈巴谷送食物给达尼尔吃。七天后,君王前来哀悼达尼尔。当他见到达尼尔坐在狮子圈里,一点也没受伤时,君王便大声呼喊说:「上主,达尼尔的天主!你是伟大的,除你以外没有别的神。」于是,君王便将达尼尔救出来,并宣布说:「全地的居民都应敬畏达尼尔的天主,因为他施救,在地上行了神迹奇事,从狮子圈里拯救了达尼尔o」(参阅达14章)。
从达尼尔的生平事迹,我们看到天主的计划:藉着他去坚固那些被掳的犹太人的信仰,使外邦人明白天主是世界至高唯一的大主宰;世界上一切有权势的邦国,都是暂时的,都要过去。人应服从天主的统治,因为世界历史的最后结局,将是天国的胜利。
结语
有关旧约历史中的先知事迹,我们只选出几位代表性的人物作介绍。其他的许多大小先知事迹,则希望学员们自己抽时间来阅读,从圣经中找答案:看看先知们在以色列民族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和整个人类的关系。
内容撮要
以色列两次被充军巴比伦。期间所受的苦,精神上的比肉体上的为大。这是思乡之情和饱受羞辱的苦痛。
厄则克耳是充军的先知,他和人民一齐充军到巴比伦。蒙召后,他主要是宣布天主的公义,以善牧来比喻天主的慈爱。最后则宣布以色列将要复兴的神视。
达尼尔被充军至巴比伦后,入住于拿步高宫中,充当宫廷侍卫。天主赐达尼尔智慧,使他能解梦及解释神视。他在世时曾为三位君王服务,也帮助治理朝政,其间约共七十年之久。
耶稣的祖先(8)——充军时期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以色列人曾两次充军到 ,时为 年和 年。
(二)厄则克耳认为将会有一个 比达味还好,他不是 。后来,从新约引証中,我们知道是指 。
(三)达尼尔先知书中的几个着名事迹1. 2.
乙、简答题
请简述你对先知们的感受。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祖先(9)——关于「默西亚」的预言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在「圣经」一课中,我们说过:旧约是天主与以色列民族立约的历史,而新约则是耶稣与全人类立约的记录。我们在概述了旧约历史,即将进入新约内容之际,先来了解一下新旧约的关系。基督徒都承认,旧约中所讲述的事,是为新约而铺路的,因此可以说,这是天主在耶稣身上行动的先导历史。另一方面又可说:新约是旧约的满全,因为旧约所预言的一切,都在耶稣身上完全实现了。例如福音中多次写道「这一切事的发生,是为应验上主藉先知所说的话」(玛1:22;4:14;12:17;21:4,5等处)
默西亚的意义
「默西亚」原是希伯来语Mashiah的译名,天主教则按拉丁文Messia的译音而得来的。这名词出于动词Masha,意思是「涂抹」,用油抹身,即现今译为「傅油」,用在名词上便称为「受傅者」。古时候,君王、司祭就职时,都要行「傅、油」礼,是表示受傅者被任命、选派、指定但当某一项特定的职务,耶稣被称为「默西亚」(受傅者),指他是未来的拯救者。「默西亚」在希腊文中译作Christos即「基督」或「基利斯督」,故此,我们称耶稣为「基督」,并称他为「救世者」就是这个原因。
旧约中「拯救者」的称号
在旧约中对拯救者的预言和描绘,用了许多不同的名称,而这些名号均是指将要来临的教世者——耶稣基督的。直接使用「默西亚」这名的地方计有:
咏2:2「世上列王群集一堂,诸侯毕至聚首相商,反抗上主,反抗他的受傅者。」
撒上2:10「高举受傅者的冠冕。」
依61:1「吾主上主的神临到我身上,因为上主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苦的人传报喜讯」
达9:26「一个受傅者虽然无罪,均要被杀害﹒」
至于使用其他名称的计有:
一、「厄玛奴耳」——其意思是「上主与我们同在」,这名词出现在依撒意亚先知书中:
依7:14「看,有位贞女要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厄玛奴耳。
二、「上主的仆人」——在依撒意亚先知书中,共有四首「上主仆人」的诗歌(见42,50,52-53),内容是关于「默西亚」的。
三、「苗芽」——指出要来的默西亚是以色列民中的优秀苗芽:
耶23:5「我必给达味兴起一支正义的苗芽,叫他执政为王」
耶33:15「我必由达味出生一正义的苗芽,在地上执行公道和正义﹒」
匝3:8「看,我必要使我的仆人『苗芽』生出。」
依4:2「那一日,由上主所发出的苗芽,必成为以色列遗民的光辉与荣耀。」
四、牧者、善牧——指默西亚如同善牧般照颅,关怀自己的羊群。在厄则克耳先知书中34和37章,有详细的描述。
五、基石、角石——默西亚是教会的基石,可惜这块基石却为人所摈弃、不用。但是,那些信赖他的人,便以他为靠山。
依28:16「吾主上主这样说:看,我要在熙雍安放一块石头,一块精选的石头,一块宝贵的角石作基础,信赖的人必不动摇。」
六、君王——默西亚虽受磨难和困苦,但是,却是人类的君王,是教会的首领。
咏2:6「我已祝圣我的君王,在熙雍我的圣山上。」
七、人子——在福音中,耶稣自称「人子」,就是根据达尼尔书中的一段话:「看见一位相似人子者,乘着天上的云彩而来,走向万古常存者」。(达7:13)
以上所举的称号,都是用来描写耶稣身份和他在世界上的使命的。这些名词在旧约中出现时,人们都不大明白其意义,只知道是关于那要来临、拯救世界的那一位。直到耶稣降生了,事情才逐渐明朗过来。如果,细读四福音,便会见到上述的名号——出现于耶稣的行实中。
以色列人眼中的默西亚
以色列人所期待的默西亚,是个能救人脱离罪恶和解除人问疾苦的领袖。当以色列人身处于长期放逐、亡国的苦痛生活时,更渴求能有一个幸福的未来日子。而这个期待,从先知们的口中传承下来,间接上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默西亚的不同形像。所以,在耶稣降生前后,犹太人所期待的默西亚,具有好几个面目,最普遍,也是最吸引人心的,似乎是君王,强而有力的一位君王。由于这位君王应该是达味的后裔,所以众人称他为「达殊之子」。
默西亚的另一个面目是先知,这观念是来自申命纪「我要由他们的兄弟中,给他们兴起一位像你一样的先知」(申18:18)。默西亚身为先知,更负起「上主的仆人」的名号和责任。但事实上,耶稣同时代的犹太人,不肯提出这一名称,他们所喜爱的名称是君王,因为他们希望这个君王有无上的权威,高高在上,主理一切,最重要的是救他们脱离困境。
新约中「默西亚」的肖像
新约中,通常是以希腊名字「基督」(Christos)来代替希伯来文的「默西亚」。圣经中文译本有时也用「受傅者」一词代替。
凡细心阅读圣经的人,都不难发现一件事,就是凡旧约关于默西亚所预言的各种使命,如先知、君王等,在耶稣身上都一一实现;有时候,连那些在旧约中不容易集中于一人身上的预言,在耶稣身上却十分和谐地协调而实践了。
旧约中关于默西亚的事迹,多少总带有物质幸福的色彩,人们所期待的是一个复兴达味王国的默西亚;而新约中,耶稣的言行和福音,却是指向一个灵性的,净化后的超物质境界。故此,耶稣所建立的王圈,是超越时空的「天国」。而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实现,是透过耶稣自己的一生,以他本人的行为,死亡和复活,迫使教会相信他就是旧约中所预许的默西亚、天主子。
至论旧约的预言如何在基督身上实现出来?以下我们将从耶稣生平事迹的某些重点上去引証旧约所记载的预言。
天使报告默西亚是至高者的儿子,同时是达味之子——撒下17:13-16;依9:1-6;11:1-6。
是童贞女的儿子,他诞生的地点是白冷——依﹒7:14;米5:20(参阅玛1:6;2:1;路1:26-35,2:1-15;若7:42)
耶稣一生的行事,宣讲福音、行奇迹、怜恤贫苦、劝勉罪人等均适合旧约先知们所预言的默西亚的理想——路2:32与依42:6;玛23:8,11:5与依35:5;玛14:28-30与依42:3)
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玛21:1-9全如匝9:9所预言的。
耶稣的苦难、死亡、复活与依撒意亚所记载的上主仆人的诗歌(依49:7,50:6,52:13-53:13)无不句句切合。
我们从上述所引用的圣经章节中,不难看到,新旧约间的连系集于耶稣一人身上。自原祖犯罪,天主许下圣子降生起,整个人类便寄望于耶稣的诞生。然后在期待的漫长日子中,天主透过圣祖和先知们,不断地启迪人类的智慧和心灵。故我们可以说,人类对默西亚的期待和认识,是在摸索中,同时也倚靠信德的光照。其间,人虽做出了多少次不忠背叛的行为,但是,天主总是坚守祂对人民的承诺,从未弃置不管许多看似失败绝望的事件,最后竟会成了得救和信徒成长的工具。这一切的经历,便是整部旧约史书的主干。基督的来临打开新的一页,他贯彻了新旧约,使旧约内所启示的奥秘得以实现。在旧约中,天主是藉着先知对人民说话,然而在新约中,是藉着祂的圣子耶稣对我们说话。这样,才使旧约的启示在新约内圆满;旧约的预许在新约内一一实现出来。
结语
我们已完成了旧约救恩史的研读,自下一课起将进入新约的部分,从耶稣基督生平上去认识、体验天主救赎人类的事迹。这是天主与整个人类问至大的爱的盟约——将自己的圣子交给人类。同时,也是我们整个信仰的中心。
内容撮要
「默西亚」原意是「傅油」,凡领受特殊使命的人都会接受傅油礼。故此用在人身上便称之为「受傅者」。耶稣被称为「默西亚」就含有要肩负「救世使命」的职责,因而被称为「救世者」。
耶稣除了「默西亚」的名号外,尚被称为「厄玛奴耳」「上主的仆人」「苗芽」「善牧」「基石」「君王」「人子」等。
旧约以色列人所期待的默西亚,是个救人脱离罪恶和解除人间疾苦的领袖,耶稣身上所显示的默西亚是一个属灵的,超越时空的领袖。
旧约中所描述的关于默西亚事迹的预言,都一一在耶稣生平生活中实现出来。
耶稣的祖先(9)——关于「默西亚」的预言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旧约是 的历史,新约是 的记录。
(二)在福音中,耶稣自称为「 」。这称呼源出于 书的。
(三)新约中有发生在耶稣身上的事迹,都可以在 中找到。
(四)自原租犯罪,天主许下 起,整个人类便寄望于
(五)在旧约中,天主是对人民说话 ,而在新约里,是 对我们说话。
乙、简答题
简述一下你对旧约史书中所认识的天主的形像。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一生(1)——童年事迹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导言
在「耶稣的祖先」单元中,我们看到以色列民族和天主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这个关系遭到破裂,和其后所发生的种种冲突和矛盾事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见到天主的忍耐、忠信和慈爱,祂一次一次的宽恕和祝福,且一直谨守自己的诺言——要拯救人类,使人重获恩许。天主实现这个许诺的行动,就是使她的圣子耶稣降生人间。这一单元,我们将介绍耶稣的一生,从他的事迹中去体验天父的爱,并找到走向天父的途径。
时代背景
相信我们还记得:以色列民族被分为南北两国后,继为亚述和巴比伦所灭的事。当以色列人饱受充军之苦,而南国以犹大支派为主的居民,到了巴比伦后,在异域中被人称为犹太人。
到了公元前五三八年,波斯王居鲁士发了一道上谕,结束犹太人在巴比伦的充军生活(约共五十年之久),让他们回国,重建圣殿。其后公元前三三六年,亚历山大帝替代波斯王朝统治希腊的各城市,包括了犹太人的地方。犹太人自充军至今,先后经历了波斯、希腊人的统治,因而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君主政制,仅保存了司祭职。这时,司祭便成了他们的唯一领导者。到了公元前六十三年,罗马人的势力扩张到犹太人的地方,并攻陷耶路撒冷。又一次,犹太人落在外方人的统治中。
耶稣的一生:自降生、传教至死亡,均是在罗马人黑落德安提帕的统治期间发生的;当时在犹太做总督的是比拉多,就是他定耶稣死罪的。
天主许诺的实现
随着政治上的失败及重重打击,以色列人所听到的「预许救世主」的诺言,又再度雀跃于耳际。渴望之情,随着生活上所受的压迫,更形迫切。当时,大部分的人都期望天主之国的到来,但是,他们对天主之国的看法,却很不一致;有些人以为这是世上理想的国度,有人以为是来世的幸福。而最热切的,莫过于认为默西亚可以帮他们推翻政府,重建自己的王国。终于,万众期待的默西亚诞生了。然而,他的出身和言行以及处事的方法,都远远地超乎这些人的想像和期望。
耶稣的族谱
玛窦福音的开始,记载了耶稣的族谱:「亚巴郎之子,达味之子耶稣基督的族谱:亚巴郎生依撒格,依撒格生雅各伯,雅各伯生犹大和他的兄弟们;……叶瑟生达味王。达味由乌黎雅的妻子生撒罗满,约史雅在巴比伦流徙期间,生耶苛尼雅和他的兄弟们。流徙巴比伦以后,雅各伯生若瑟,玛利亚的丈夫,玛利亚生耶稣,他称为基督。所以从亚巴郎到达味共十四代,从达味到流徙巴比伦共十四代。从流徙巴比伦到基督共十四代。」(玛1:1-17)
从上述族谱的记载中,我们看到作者,他故意告诉我们,耶稣与旧约的密切关系。很明显的,祂是达味的继承人,是有族谱可查的。在此,玛窦特意指出,耶稣是天主对其选民所许下诺言的实践者,因为,这位「达味之子」是默西亚,是天主向亚巴郎许下的恩许:保証天下万民要因他而获得祝福的那一位。
玛窦故意将耶稣的祖先分为三组,「亚巴郎——达味——巴比伦——基督」,每组十四代,用以色列人历史中最重要的事迹作分野。其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我们知道耶稣是这部历史的目标。在这些重要关头上,均显示出天主大能的手所作出的特殊工作。多少世纪以来,以色列人历史只记载了达味王的些微辉煌表现,其他的,差不多都是长期的混乱,最后更遭灭亡。如今,在这一切之中,天主的诺言终于实现了。
最后,这族谱也强调了耶稣是历史中的一个人,其祖先均是旧约史书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其他史书
有关耶稣事迹的记载,除了收集于圣经外,教外历史家们的作品中,亦载有耶稣的史料。这里仅举出两位:
罗马历史家塔西佗在他的年鉴里,记述公元六十四年,尼禄皇指责基督徒放火烧毁罗马城一事中说:「他们的创立人基督,在提庇留当政时,被犹太地区的总督般雀比拉多判处死刑。」(XV,14)
犹太史家若瑟夫,在他的犹太古史里,提到雅各伯,且称他是「那号称基督的耶稣的兄弟。」在该书内,还有一段记述耶稣所行的大事,以及受死和复活的事迹。
由上述资料显示,耶稣确实是个历史中的人物。
耶稣的诞生
新约的四部福音中,只有玛窦和路加记载了耶稣的童年生活。就是玛窦的第一章十八节至第二章廿三节,路加的第一章五节至第二章五十二节。现时我们所传述的耶稣童年生活,就是综合这些章节内容而来的。以下我们将两福音内的童年事迹;综合介绍一下,在阅读内文时,最好能打开圣经,找出该段章节的内容,对照阅读,则会更为清楚。
预报诞生(路1:26一38)
当黑落德为王时,有一个名叫匝加利亚的犹太司祭,和亚巴郎的后裔依撒伯尔结为夫妇,两人均已年老,但膝下犹虚。有一天,匝加利亚得天使的转告,说他们将会生一儿子,他在惊喜中,也着实带点怀疑,不知是否真能实现。
这事发生后的六个月,天使到一位童贞女的家中:
天使对她说:「玛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在天主前获得了宠幸。看,你将怀孕生子,并要给他起名叫耶稣。他将是伟大的,并称为至高的儿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达味的御座赐给他。他要为王统治雅各伯家,直到永远;他的王权没有终结。」玛利亚便向天使说:「这事怎能成就?因为我不认识男人。」天使答覆她说:「圣神要临于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廕你,因此,那要诞生的圣者,将称为天主的儿子因为在天主前是没有不能的事。」玛利亚说:「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吧!」(路1:30-38)
从上述的圣经中,我们见到耶稣的降生成人与常人有点不同,他是因圣神受孕而成,故此,他只有生母而无生父;也很明显地看出,耶稣是天主施救恩而下降人间的圣子。他是真天主,但也是玛利亚的真儿子。所以,天使明言说:那要诞生的圣者,将称为天主的儿子。再看玛利亚的反应,先是惊讶、不明、面露难色,但经天使解释后,便怀着信心来接受(我们可以想像到当时圣母仍然是不大理解的),她答说: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很简短的一句话,就表示出圣母的谦逊和信德来。她相信天使代表天主,便恭敬地回答说:愿照「你」的话,换了别人,自会说「请回去转告上主J结果,全人类的命运就在玛利亚的回应中改变,重新走上得救的路,因为救主耶稣会降临人间。
诞生白冷(玛2:1-18;路2:1-28)
玛窦和路加分别都记述了耶稣诞生在白冷郡。记述的过程中,路加较为详细:除了指出地点外,路加尚把时代交待了,是在凯撒奥古斯都,出命叫天下人回祖家登记户口的那段日子里o在若瑟和玛利亚前往登记的旅途中,耶稣诞生在白冷郊外的马房中。路加的记述颇为生动细腻:是夜,因为客店人满,没法找到留宿的地方,于是便在马房内过夜,而耶稣则在此一夜里诞生,玛利亚便将他用襁褓包裹,放在马槽里。然后,牧童由天使启示,前来找寻新生的君王,记号就是躺在马槽中的婴孩。
从耶稣诞生的记述中,我们看到:天主子耶稣是在一个极其贫寒卑微的环境下,来到人间,而他首先所接见的不是达官显贵,而是担任卑微工作的牧羊人。
贤士来访(玛2:1-18)
另一方面,在玛窦福音中记载了三位东方的贤士,前来朝拜新生君王——耶稣。这三位有识之士,依据研究所得,来到白冷,找寻新生君王。结果,消息传到黑落德王那里,黑落德因怕王位被夺去而起杀害耶稣的恶念,于是便要求贤士,在找到耶稣后回来告诉他,好使他也去朝拜他。幸而贤土得到天使的指示,没有回报黑落德,而自另一条路离开白冷。黑落德久等不见,便下令将全国两岁以下的初生婴儿,全部杀死。这时候,若瑟得到指示,带着玛利亚和耶稣逃往埃及避难,直到黑落德死后才返回纳匝肋定居。所以,日后人们称耶稣为纳匝肋人耶稣。
贤士是外方人,大概是外教的占星学家,他们没有以色列人所享有的启示:他们知道默西亚要来;然而,他们一旦被引到耶稣跟前,便立即兴奋的承认了他。他们的回应与那些享有天主启示的选民的代表,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选民由启示足以认识他们的救主,但他们不接受他,反而设法除掉他。
诞生事迹的启示
在诞生故事的叙述中,我们隐约地见到耶稣一生的事迹:就是在艰苦中面对种种恶势力的挑战。首先,他在极贫困的境况中出生,表示他的一生是与穷苦大众一起生活,为给受苦者带来喜讯,解除他们的困境;他虽是犹太人,生在犹太人当中,但他的来临是为整个人类,不分种族的,只要人接受他,奔向他。他自出生起便受到迫害、逃难之苦,而且一生为人所陷害,最后竟被处死,且连累了许多人为他而死(婴孩被杀)。
无异,耶稣的诞生给我们指出了「天主与我们同在」的事实。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接受他,相反的,非但不接受他,要起来攻击他,千方百计的陷害他。所以,耶稣一来到人间,便要面对两种人:接受他或拒绝他;而他的一生就是在这些人当中,但他以爱和善行来开导他们,証明自己的身份,并宣扬天父对人类的爱。
撮要
玛窦福音中将耶稣祖先分为三组,每组十四代,用以色列人历史中最重要的事迹作分野,是要我们知道耶稣是历史中的一个人,其祖先均是旧约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耶稣的生平除了福音有记载外,其他教外历史家如罗马史家塔西陀和犹太史家若瑟夫等也有记下耶稣的所言所行。
耶稣是因圣神受孕而降生的。故此,他只有生母而无生父。他是天主施救恩而下降人间的圣子。他是真天主,但也是玛利亚的真儿子。
耶稣诞生在白冷郡郊外的一个马棚里,其后,因黑落德王的追杀而逃往埃及。
反省、讨论-
假想今天耶稣要在香港出生,他会选择一个怎样的环境?-
耶稣童年史为我有什么启示?
耶稣的一生(1)——童年事迹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以色列人期待 的来临,是因为他们希望 帮助他们。
(二)耶稣的童年史记载在 中。当天使告诉玛利亚将会怀孕生子时,玛利亚 天使的话,但她怀着 的接受使命。
(三)路加记载:耶稣诞生在 的马房中。第一批来朝拜新生婴孩的是 。玛窦则记载了三位 来朝拜耶稣。
(四)要杀害婴孩耶稣的是 ,他因为无法找到耶稣,于是便下令将全国两岁以下的婴儿 。
(五)耶稣来到人间之初,便要面对 的和 的两种人。他的一生就是在这些人中以 来宣扬天父的爱。
乙、简答题
请简述你对本课文的感受。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一生(2)——受洗、受试探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初显天主性(路2:40-52)
福音内对于耶稣童年的事迹着墨不多,路加记载说:「孩子渐渐长大而强壮,充满智慧,天主的恩宠常在他身上。」(路2:40)从这两句话,我们明白到,耶稣的成长过程是和常人一般,透过时日和生活的体验,智慧和对主对人的爱日渐增长。因为他常寻找天主,事事以主为依归,所以,天主的恩宠常与他同在。不过,耶稣的天主性也是常和他在一起的,路加就记载了一段他初显天主性的事迹。
当耶稣十二岁那年,他同玛利亚和若瑟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在返回纳匝肋的路途中,玛利亚和若瑟发现不见了耶稣,于是便返回耶路撒冷寻找。到了圣殿,见到耶稣列于法学博士中,且问且答的和他们讨论问题。路加说「在座者都惊讶他的智慧和才华」。然后,玛利亚焦急地问耶稣为何要离开他们时,耶稣答说:「你们为什要寻找我?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路2:49)。
从这段记述中,我们了解到:耶稣一开始他的成年生活,便遵行法律的规定(前往圣殿)。他虽尚在年幼,但已对天父充满热爱,一心要做天父的事,而这份热诚,推动了耶稣日后一生的生活方向。所以他回答母亲的那段话,在人们听来虽有点儿奇特。但是,实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强调要为「天父」工作,在这「天父」一词中,指明了耶稣天主子的身份。圣母玛利亚在这里所表现的信德,可媲美领报时的一幕,堪可称为「信德的模范」。她能在不完全的了解天主行事之下,仍接受和服从,她虽不了解但却接纳了耶稣行事的态度,她将一切默存于心中,反覆思想。(路2:51)
不拘怎样,路加告诉我们,耶稣还是跟父母返回纳匝肋。我们相信,耶稣是像普通孩子般的读书、学习;他不像一个能行圣迹的神童。他所过的是一个纳匝肋市民的生活,他学木工和手工艺,以帮助若瑟的工作;他和亲友孩子们一同游玩,也结交了不少渔夫朋友。在纳匝肋的三十年生活中,他不断地走向天父和人群。
若翰洗者(谷1:1-8)
耶稣降生前数百年,在以色列民族中已没有先知出现了。当时,人民以为天主会离开了他们,再不给他们任何先知和征兆。但是,他们仍然希望天主再打发先知到来;同时,他们相信先知来临时,也就是天主打发默西亚来的一个确实讯号。因此,当若翰出现时,人们都跑来看他,听他讲道,都想看看他是否要来的那位先知。
若翰是依撒伯尔的儿子,比耶稣大六个月。他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至为重要,他的出现是新旧约的交替时刻,他将新旧约间的历史事迹连结起来。所以,圣史马尔谷引用了旧约的两处地方:「看,我派遣我的使者」(拉3:1-2);「旷野中有呼号者的声音」(依40:3-9)来証明洗者若翰的使命,和耶稣之间的密切关系。若翰在此更明言,他是用水洗来赦人的罪,但默西亚则是以天主圣神来净化人。故此,那将要来的那一位,超过了先前所有先知的能力。
受洗(谷1:9-11)
耶稣自天上降临人间,成为人类的一份子,自开始便愿意和一般人一样地生活。圣史马尔谷记述他到约但河受若翰的洗礼,和别人一起接受悔罪洗礼。我们知道,耶稣本身是无罪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在别人之上,而以自己为天主子民的一员。所有的人民,在整体说都要悔改,耶稣既是人民的一份子,他也作了众人所应作的。耶稣杂在罪人之中,愿叫人视他为众人中的一个。这是他公开生活时的一种心态,即由他受洗起,直到他像罪犯一样钉在十字架上止。
当耶稣在约旦河受洗时,马尔谷记述说:
「他刚从水里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神有如鸽子降在他上面,又有声音从天上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因你而喜悦。」(谷1:10-11)
向来,「天」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也常说天主是在天上的。如今「天开了」,可视为「天人间破裂了的关系」得以修好。事实上,真正将人和天主分隔的不是空间,而是人的罪。现在,耶稣受洗,与罪人打成一片时,「天开了」,正说明天主与人类之间的隔阂取消了。在耶稣身上,天主显示了他的大爱,接纳了有罪的人类。
在受洗过程中,另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点,就是天主暗示了耶稣的默西亚身份。「圣神有如鸽子降在他上面」,过去,天主圣神曾给古先知、民长、君王等傅油,祝圣他们,而对这位新领袖——默西亚,依撒意亚先知曾预言过:「天主的神要完全降在他身上」(依11:1-5)。如今,在约但河应验了,他就是默西亚。耶稣不单是默西亚,而且是天主打发来世上的真正儿子:「你是我的爱子,我因你而喜悦。」
「天主子、默西亚」这个身份竟成为耶稣日后生活中被人接受或拒绝的原因。跟随耶稣的人,承认他是默西亚。纵然他们心目中的默西亚概念,是带着俗化的名和利,但他们愿意接受、亲近耶稣。至于拒绝耶稣的人,是认为他妄自称为天主子。可以说,耶稣的一生,不断受到这身份的挑战,面临各种考验。
受试探(路4:1-13;玛4:1-11;谷1:12-13)
三部福音都记下了耶稣出外传教前,会退居旷野,守斋祈祷四十日之久。这期间曾三次受魔鬼的试探。昔日,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在旷野漂泊四十年之久,天主试探他们是否忠心。当他们在困难时,他们便抱怨天主,甚至拜邪神,虽然天主多次警告他们,但他们仍然执迷不悟,随从自己的私意行事。
耶稣面对的各种试探中,亦经历了人生活中的种种不安全和匮乏。首先,在耶稣四十昼夜禁食后,魔鬼来了!
「你若是天主子,命这块石头变成饼罢!」耶稣回答说:「经上记载:『人生活不只靠饼。』」(路4:3-4)
追求物质享受,是人的通性,而且何况是日用的食粮,更是人生活基本的需要。耶稣要解决这需求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他却不愿意因此而顺服于魔鬼脚下,因为他应该把天主放在首位。然后,魔鬼把他带到高处,把天下万物指给他看,对他说:
「这一切权势及其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全交给我了;我愿意把它给谁,就给谁。所以,你若是朝拜我,这一切都是你的。」耶稣回答说:「经上记载: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独奉侍他。』」(路4:4-8)。
这是个追求权力的诱惑,以权势来控制别人,为能高举自己,或求别人的景仰。最后,魔鬼又把耶稣带到耶路撒冷圣殿顶,向他说:
「你若是天主,从这里跳下去罢!因为经上记载:『他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保护你,他们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耶稣回答说:「经上说:『不可试探上主,你的天主。』」(路4:9-12)
前面两个诱惑可说是一般人都容易遇上的,而最后的一个诱惑,则特别容易出现于信徒们身上。明显的,在这个诱惑中,引起人对奇迹异兆的奢望。魔鬼希望人向天主挑战,向她要求异兆奇迹。因此,人再不需要信德和对主的倚靠心。总括来说,耶稣所受的三次试探,不外是要他滥用显奇迹的权能(将石头变成面包),野心的向往,(统治天下万国)以及虚假光荣和妄赖天主的保护(自圣殿顶上跳下)。魔鬼要耶稣以这些行动来表露他的天主子身份,要他行圣迹,甚至,如果可能,使他反抗天父。
耶稣身为天主,却亲身接受了这些试探,他愿意以身作则地承担人性的一切「软弱」,并告诉我们,人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考验。「天主子」这名号是魔鬼向耶稣挑战的主力线。至于耶稣,他身为天主子,他知道他之所以降生到世上,是要和人一齐受苦,一齐接受考验。他绝不会为减轻自己肉体上的痛苦而施展奇能,他愿意承担饥饿、失败,甚至在人前饱受耻辱和嘲笑。
撮要
耶稣十二岁那年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在圣殿中与经师法学博士辩论问题。当时,众人对他的才华表示惊讶。
耶稣在出外传教前所过的生活,和普通市民无异,他和玛利亚、若瑟同住在纳匝肋。
若翰是耶稣的表哥,是依撒伯尔老年时生下的儿子。他被称为耶稣的前驱,为耶稣预备道路。
耶稣接受洗礼,他本无罪但为了以身作则,如同众人一样。在洗礼中,天父特别显现出来,称耶稣为「爱子」。
耶稣外出传教前,曾在旷野守斋祈祷四十日之久。三次受魔鬼的诱惑,这为使我们明白,受苦、受诱惑是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
反省。讨论-
你觉得耶稣用三十年的时间隐居在纳匝肋,是否浪费了传教的时间?
耶稣的一生(2)——受洗、受试探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路加福音中描写耶稣的童年生活说:孩子 ,充满 , 常在他身上。
(二)当玛利亚在圣殷找到了耶稣后,耶稣答她说:「你们 ?你们 ?」。
(三)若翰被称为耶稣的 ,他告诉人们,他的洗礼是以 ,但默西亚则是以 。
(四)当耶稣受洗,从水里出来时,就看见天开了, 降在他上面,又有声音从天上说: 。
(五)「 」这个身份是耶稣一生生活中被接受或拒绝的原因。
(六)耶稣所受的诱惑中,第一次,魔鬼要他 ;第二次是要耶稣 ;第三次要耶稣 。
乙、简答题
简述一下你生活中的大挑战。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一生(3)——宣讲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除免世罪者(若1:29)
若翰是被天主选派做耶稣前驱的使者。在耶稣公开宣讲福音之前,若翰便已四处讲道,劝人悔改。后来,当他见到耶稣时,他便指着耶稣给人介绍说:「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若1:29)这话是引用了依撒意亚先知书五十三章,内容说到未来的救世主,要以牺牲自己的方法来救赎人类,他要如同一只无罪的羔羊般,默默地接受审判,然后被宰杀,目的是为人类向天父求罪赦。
当时,百姓怀着希望,等待默西亚君王来复兴民族。若翰却根据自己所得的光照,认定耶稣就是要来的默西亚,而称他为「天主的羔羊」。所以,耶稣降生世上,是为了宣示天父对人类的爱,也为了修好天人间的桥梁,使人类重返天父怀中。因此,耶稣以他一生的岁月,和整个生活来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说:他的宣讲不只用言语,而是将自己完完全全的整个交付出来,投入于救赎工程中。
你们来看看罢!(若1:35-51)
『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随着,便问他们说:「你们找什么?」他们回答说:「师傅!你住在那里?」他向他们说:「你们来看看吧!」他们于是去了!看了他住的地方;并且那一天就在他那里住下了』
若翰不单为耶稣做开路先锋,同时指引自己的门徒跟随耶稣。根据记载所示,若翰的门徒见了耶稣便立即跟着他,当夜便和耶稣住下来。做耶稣的门徒,不只是服从他,照他所命令的去生活那么简单,而是要亲身的到他跟前「去看看」。换言之,门徒和耶稣之间最基本的契约,是他们和他个人所建立的直接关系,他们参与他的生活和命运。关于这点,不能只讲理论,脑子里承认他是天主子,而更重要的是在信仰生活中一步步的经验出来。当然,耶稣召集门徒,并不只是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同时也派遣他们外出宣讲,做耶稣所做的工作。
所以,当斐理伯找到了耶稣后,便给纳塔乃耳介绍耶稣。他介绍耶稣的方法,也是「你来看一看罢!」换言之,是要自己亲身去体验,同耶稣接触交往,然后才能明白他,真正的知道他是谁。
这里,我们看见耶稣的宣讲重点,不在于「道理」上的讲解,而在于将自己介绍给人,做人们的朋友。一个真正想认识、了解耶稣的人,一定要主动地和他多接触。
我们现在开始研读教义的人,也应该常抱着「去看看」的心态,主动地,以心神和生活来看、来接触耶稣。看看在我内的耶稣是怎样的?我在生活中接触到他没有?我对他的认识和接纳,究竟到何程度?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常反省自问的。
耶稣的宣讲
耶稣传福音的方法,是将整个的自己交付出来。他的一生,自生至死,都在从事传福音的工作。以下是耶稣宣讲时所具的特点和使用的方法:
无比的吸引力
在耶稣的身上具备一股使人难以抗拒的力量,使那些遇见他的人,会无条件的跟随了他。最大的例子,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召收门徒一事(若1:35-51)。想想,他们原是若翰的门徒,见到耶稣便跟着他去,看过他的地方便随即和他住下。如此爽快和毫不考虑的抉择,说明了他们被耶稣所具的特质吸引着。其次,在圣经中多次记述了群众对耶稣的教训所起的反应:「耶稣下到加里肋亚的葛法翁城,就在安息日教训人,人都十分惊奇他的教训,因为他的话具有一种权威。」(路4:31一32)众人都知道耶稣是木匠若瑟的儿子,他们也听了不少经师们的训言,但是,总觉得耶稣的话不同于一般的经师,他的权威远远超出众人之上。
玛窦福音中另一记载:「有一个患血漏十二元年的女人,从后面走近,摸了他的衣服繸头,因为她心里想:只要我一摸他的衣服,我就会好了。耶稣转过身来,看看她说:「女儿,放心罢!你的信德救了你。从那时起,那女人就好了。」(玛9:20-22)试想想,一个患病的女人,见到陌生的耶稣,遂即被他所独具的气质吸引着,但又不敢上前叫他,于是便偷偷的在他背后摸一下他的衣带。结果,耶稣真的治好了她的病。从这妇人的勇敢行为,可显示耶稣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致人们可以抛弃一切跟随他,甚至日后为他死。
因材施教
耶稣三年的宣讲生活中,接触了无数的人物,有自己本乡本土的人,也有异乡的群众。耶稣开始传福音,是在北方加里肋亚省,因此门徒都是单纯的村夫和渔民。他在他们当中原是个没有地位的穷木匠,乡人也看不出他有何特别之处。然而当他施教和表达自己时,他吸引了无数的群众。有人赏识他、拥戴他,但也有人恼恨他,要想对付他。当耶稣面对这些人时,他是按着各人的需要,用他们生活中的事物来教导他们。如以下所学的一些例子,耶稣所用的方法和言谈,均很不相同:
尼苛德摩(若3:15)——面对一个半信半疑、但又抱着敬仰之情来见他的有识之士,耶稣看出他追求真理的诚意,便向他启示天国的道理。告诉他天国是超自然界的,不是单凭血肉之躯所能领略明白的,人要想得到天国一定要透过圣神的帮助,由圣神而生。然后,耶稣用风来比喻圣神的临在。这比喻使尼苛德摩莫名奇妙,因为他的思想停留在一个现实的物质社会,怎样也想像不到超现实的世界。耶稣在此却不厌其烦的解说,并逐渐阐明自己的身份,自己将要以死亡来换取世人的永生。圣史再没有交待尼苛德摩的反应,也不知他懂得了多少。不过,我们在此见到耶稣的谆谆善导的施教方法。
撒玛黎亚妇人(若4:1-26)——面对一个外邦的妇女,耶稣主动地和她攀谈,藉词问她要水喝而开始「辅导」她。过程中,耶稣运用了高度的心理术。按当时,犹太人和撒玛黎亚人,无论在宗教上或生活上都互不来往。现在,耶稣打破传统,向一个撒玛黎亚人取水喝。所以,妇女反问他许多问题,耶稣便乘机教导她永生活水的道理。妇人还是不明白「活水」的意义,便问耶稣要那「永不再渴的活水」,耶稣似乎要决心拯救这妇人,于是便直接说出她有五个丈夫的丑事。妇人原猜想耶稣会给她行个奇迹,却不愿意他继续盘问她的往事。故此,便急急的转换话题,请教耶稣有关撒玛黎亚人和犹太人在宗教上争辩的问题。耶稣见她现出羞涩不安的神情,便温和地给她讲明真宗教的精神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惊奇耶稣竟会给这生活放荡的妇人,讲这些重要的永生道理,可知,耶稣来到世上是向所有的人宣讲得救之道。在他眼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何况,这妇人听完了耶稣的话便立即跑进城中,向人介绍她所遇到的默西亚。她的一片热心,实可媲美耶稣的首批门徒。
犯奸罪妇(若8:1-11)——经师和法利塞人带来了一个犯奸时被捉到的妇人。按梅瑟法律,她该当即被处死。现在,他们把她带到耶稣跟前;要他定断。面对一个罪妇和一群蓄意反对自己的经师和法利塞人,耶稣巧妙地将罪妇自这些人手中救出,且叫那班伪君子一个个羞惭地退下去。当耶稣看到那妇人已有羞惭、痛悔之心后,便轻轻的对她说:「去罢!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从这段记载中,我们见到耶稣对罪人的怜悯。他一生痛恨罪恶,但却从不放弃拯教罪人的机会。
拒显征兆(玛16:1-4)——当时,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为了试探耶稣而要求他显一个来自天上的征兆。所谓来自「天上」,是指一个特大的奇迹,証明他是天主所派来的救世主。如果他们真诚地要求征兆,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他们的用意在于「试探」耶稣,所以耶稣数说了他们一顿后便离去。
纳税问题(玛22:15-22)——另一个更大的阴谋,是想在言语上找把柄来控诉耶稣,耶稣当然看破他们的恶意,巧妙地避开陷阱。以「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来说明人属于政权,有其当尽的义务;但人更属于天主,故亦有对天主当尽的义务。在马尔谷的记载中,指出人们质问耶稣凭什么权柄行奇迹异事(谷11:27-33)。耶稣洞悉他们的心意,也不正面答覆他们的问话。表面上看来,这些答话似有取巧,但是对此等诡诈不怀好意的人,耶稣所施的教训自不同于一般的百姓。
打破传统
耶稣在宣讲时,亦行了不少打破传统的行为,是当代人所感到惊奇和不易接纳的:例如与罪人一同进食,和税吏往来(谷2:15-17),耶稣要打破由个人或团体歧视造成的隔离,打破人们在罗马统治下对税吏的歧视。另外,耶稣召集了各式各样的人为门徒,在跟随他的人中,竟然包括了妇女(路8:1-3)。在当时的社会习俗支配下,这些人根本就不能聚集在一起,尤为严重的,是那些妇女。耶稣也曾经在圣殿中大发雷霆,驱逐商人,要使天主圣殿成为万民祈祷之所(谷11:15-17)。这些都是耶稣先知性的煽动行动,在民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成为仇家控告他的一些很好的藉口。
结论
耶稣的宣讲方法,是极其生活化和多元化的。同时,他的教导因人而异,着眼点常以「人」作为对象。他所使用的任何方法和途径,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那只是方法,而宣讲的对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按着每个人的不同需要和生活背景,配合各自独特的方法,来使人接近、认识天主。同时,耶稣的宣讲行动,是寓身教于生活中,他所说的一切言论,均可以从他的生活中找到实証。他是以整个人的生活来给人宣示天国喜讯。
撮要
若翰称耶稣为「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其意是说耶稣如同一只无罪的羔羊般默默接受审判,替人赎罪。
门徒跟随耶稣,和他一起生活,是为了参与耶稣的生活,亲身经历和接受派遣。
耶稣宣讲时,有一股无比的吸引力,使许多人都到他那里去。此外,耶稣与人接触时又常持守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的原则。例如他对待尼苛德摩、撒玛黎亚妇人,以及犯奸的罪妇等都使用不同的方法。
耶稣的一生(3)——宣讲习作
甲、 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当若翰见到耶稣时,他便指着耶稣给人介绍说:「看! , 。」
(二)耶稣周游各地,四处教训人,圣经记载说:他的教训。他吸引了不少人,连一个患 十二年的 ,也走近耶稣,偷偷的 。结果, 。
(三)耶稣对尼苛德摩说:人要想得天国,一定要透过 ,由 而生。
(四)从撒玛黎亚妇人事迹中,我们看到耶稣温和地同她讲解永生的道理。可见在耶稣眼中,所有人都是 的,他来到世上是 。
(五)耶稣巧妙地将罪妇救出来后,对她说:「 。」这里,我们见到耶稣对罪人的怜悯。他痛恨 ,但却从不放弃 的机会。
乙、简答题
在本文中,那一个事迹最令你深刻和起共鸣,请略述之。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一生(4)——宣讲的内容(天国)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耶稣基督三年的公开生活中,到处宣讲,行了无数奇迹,吸引了万千信众。在他的宣讲中,无论他面对何等人物,和使用任何施教方法也好,他宣讲的内容始终不改变,那就是「天国来临」的喜讯。
我们接受信仰,就是愿意学习、追随基督,和他建立友谊;透过他,我们才认识到天父。耶稣基督所宣讲的「天国喜讯」,也就是天父对人类的爱的表达。宣讲天国,是耶稣一生的工作,而他所讲的内容,是他从天父那里带来的。
天国的观念
许多宗教都有天国或天堂的概念,以天国为至高神明的居所。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教义并不否认这说法;但是,也不甚重视此一概念。反之,我们所宣讲的天国,不在指示天主的居所,而在于指明万物从属于天主及显出天主的势力和光荣的领域,所以,寻求「天国」者也就是寻找天主,与天主建立关系。
耶稣以前的天国观
大部份与耶稣同时代的人,都期望天主之国来临,但他们对天主之国的看法,却很不一致。有些人以为这是世上理想的国度;有些人觉得这是来世的幸福;有些人认为天主之国会转化整个宇宙;另一些人则抱着天国只影响以色列人民的心态,他们不期望天国转化宇宙,但求天主派一位救世君王来重振以色列王朝。此外,尚有一种人把天主之国与「两个年代的世界」联系起来。所谓两个年代:就是现世年代,即是在撒殚的统治之下的年代,它的特点是不公正、痛苦、疾病和罪;将来的年代即是在天主统治之下的年代,这年代来临时,天主的规则就会显示出来,那是一个完全美好的年代,那时将有更丰富的生命与幸福。
耶稣宣讲的天国
耶稣所宣讲的天国,是将旧有的天国概念加以发挥,他仍保存某些旧有的观念,但加上新的内容,赋予新的意义。在他的宣讲中,不着重普遍的灾祸、苦痛的临近,但着重宣布等待的时期已经过去;天主之国的拯救行动,实际已发生作用了。
耶稣所说的「天国已来临」有两个意义:它不是一个存在于天上的领域,不是天堂,更不是基督徒心中道德伦理上的理想王国;而是一个可以在现世努力地建立起来的正义、仁爱与和平的生活境界。另一个意义是指天主的能力闯入人类的生命和历史中,干预人的生命和行动,展开救赎人类的工作。
天国的比喻
耶稣为了使人对「天国临近了」这讯息,有一具体深入的了解起见,用了许多比喻来形容天国。这些比喻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事例,用意是让人要易于了解和接纳。以下就是一些有关天国的比喻:
天国己来临(路13:18-21)
「天国好似一粒芥子,人取来种在自己的园中,它遂生长起来,成了大树,天上的飞鸟都栖息在它的枝头上它相似酵母,女人取来藏在三斗面中,直到全部发酵。」
耶稣多次提到天国己来临的这句话。人们若不发觉,是因为没有注意它,它是自然的、静悄悄的来临。事实上,天国的能力已蕴藏在现世中,如同酵母般发生力量,没有人能逃脱它的影响力。这也就是说,当天主的力量进入人间时,人间的巨变就要开始了。
天国尚未圆满(玛13:47-52;13:24-30)
「天国好像撒在海里的网,网罗各种的鱼,网满了,人就拉上来,坐下,拣好的,放在器血里,坏的扔到外面﹒」
「天国好像一个人在自己田里撒了好种子;但在人睡觉的时候,仇人来了,在麦子间撒上莠子就走了仆人来对主人说:你愿我们去把莠子收集起来吗?他却说:不让两样一起长到收割的时候好了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烧,把麦子却收入我的仓里。」
天国既是一个和平、友爱、共融的境界;让我们放眼现世,善与恶、好与坏,混淆不清,使得天国隐晦不明。但是,耶稣曾肯定地承诺过;在天国圆满时,罪恶、不义、战争、死亡都会完结。接纳这许诺的人,生活中要容忍和作出抉择,按照许诺去生活。
天国在期待中(玛25:1-13)
十个童女的比喻,充份地表现出期待者的心境,有备而来的能充满信心地静候,没有妥善准备好的,时候到来时便显得手足无措。
既然我们尚未到达天国的圆满境界,在现在处于紧张过渡时期的一刻,便要时常醒寤守候。因为,天国随时会圆满地临现,那末,我们的生活便应常投入这天国临现的欢欣气氛中,静候它的来临。
天国是恩赐(玛20:1-16)
僱工的比喻,向我们阐明「天国是恩赐」的道理:葡萄园的主人出外僱工人,和第一批人讲妥了工资便开始工作。其后,主人又僱用了好些较晚来工作的人。到了晚上结算工钱时,所有的人都获得同等的工资。于是,最先来到的一批人便埋怨主人,认为他不公平。主人便对他们说:「朋友,我并没有亏负你,你不是和我议定了一个『德纳』吗?拿你的走罢!我愿意给这最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难道不许我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愿意的吗?」
天国是由天主而来的礼物,是一份白白的恩赐,是天主厚加给人的,并非人的劳动所赚取而得的报酬。人在世上,生命的长短,事业成就的大小,社会地位及道德修养的高低,与上主将要赐给人的,不必成正比。
得天国要付出代价(玛13:44)
「天国好像藏在地里的宝贝,人找到了,就把它藏起来,高兴地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块地。」
天国是一份无价之宝,人要得到它时,必要付出代价,而且,有时是极其辛苦的代价,要跨越重重困难和障碍。叉如「恶园户」比喻(谷12:1-12)中所说的,要有忍耐、毅力和决心才能得到。
天国的要求(玛.18:23-35)
一个好心的君王,宽赦了自己仆役的一切债务。但是,这仆役却不肯宽免自己同伴的一笔小债。结果,君王大为愤怒,把他放在牢狱中。
天国是一个和平、共融的境界,要拥有天国,首先要是一个缔造和平的人。谁若接受了天国,自然会空虚自己,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或执着于自己的成见和私利。谁若没有像上主一般的慷慨,则証实了他仍在天国之外。
比喻中的人物
耶稣选择比喻来教训人,比喻中的人物也是大家生活中所熟悉的。每个比喻中的主要内容,是环绕着天父和人的关系。不管寓言的成分多寡,比喻中的核心人物,常是代表着天父,或是执行使命的基督,例如撒种者、主人、父亲和新郎等。当比喻中出现两个中心人物时,则指父与子,是慈爱的天父,派遣降生成人的子耶稣基督,这是耶稣比喻中的最大敛示。
我们说,耶稣来是为给我们启示天父对人类的爱。在这些「天国」的比喻中,我们见到天父的形象:是一个慷慨大方、悲天悯人的慈父;是一个懂得容忍、宽恕为怀的主人;但又是一个持守公正、信实不欺的法官。
结语
天国是一个正义、仁爱与和平的境界,这样一个幸福安宁的日子,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同时,耶稣也说过:「天国己来临了」,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生活感受不到这和平的气氛呢?难道天国的道理和我们实际的生活是两回事吗?事实上,正义、仁爱与和平的世界,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罢了。这世界虽满是暴力和罪恶,但是,仍有无数人本着互爱共处的精神来彼此帮助、建设社会的。每当人间出现温情、互爱宽恕的时候,就是天国临现的一个标记,因为天主是爱的天主,所以,那里有爱便有天主的临在。我们说:一个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天国的建设者,意思就是说,要在人间缔造和平,建设一个爱的世界。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付出代价,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困苦;只要这些困苦可以使「天国」早日临现,缔造了人间和平与彼此相爱,我们仍然感到高兴。
撮要
天主教的天国观,在指明万物是从属于天主;显示天主的势力和光荣的领域。所以,寻求「天国」就是寻找天主,与天主建立关系。
耶稣所说的「天国来临」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可以在现世努力建立起来的正义、仁爱与和平的生活境界;另一个是指天主的能力闯入人类生命和历史中。
耶稣用了许多比喻来描述天国,分别说出「天国已来临了」,但是「尚未圆满」。「天国在期待中」,「天国是恩赐」和「得天国要付出代价」等。
耶稣的一生(4)——宣讲的内容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耶稣公开传教时,他宣讲的内容是 的喜讯,这也就是 的爱的表达。
(二)与耶稣同时代的人,对天国来临的看法很不一致,有认为是世上 ;或是来世 ;也有认为天主之国可以转化 ;亦有人觉个天国只影响 的心态。
(三)耶稣说:「天国好似 」人们不发觉天国来临,是因为 ,它是 。
(四)十个童女的比喻提醒我们,要有备而来的 天国。
(五)天国是 的礼物,是一份 ,是天主厚加给人的,并非人的劳动所赚取来的报酬。
(六)天国是一个 、 与 的境界。天国比喻中,我们见到天父的形像,是一个 、 的 ;是一个 、 的 ;但又是一个 、 的 。
乙、简答题
请简述一下你对「天国」的认识。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一生(5)——天国临现(奇迹)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上一课我们谈过「天国」的比喻,从中体验到天父对人类的怜悯和仁爱。在宣讲中,耶稣不厌其烦地用了许多比喻来给我们解释天国的讯息及它和我们的关系。在三部对观福音中共有五十多个比喻都是和天国有关的。
透过比喻,我们对「天国临现」这句话有一个概括的认识,然而,比喻毕竟只是些例子,和现实生活中有一段距离。耶稣为了「証明」天国已临现在人间的「事实」,他在传教生活中行了无数的奇迹,以証实他的言论是真的,天主的国实实在在的在现世中出现。
奇迹的意义
所谓「奇迹」是指一些超乎常情、常理的不寻常事情,是人智慧无法明暸和科学无法解释的。教会对奇迹的解释,认为是天主亲自或藉着祂的代表所行的超自然、的事,用意在表明天主从不离开祂所创造的世界;祂不断地照顾着人类。所以,福音中耶稣所行的每一个奇迹,都是为了帮助人看出天主在人类中的行动。这行动就是天国来临的实现。从福音所记载的奇迹中,我们见到有以下的用意:
一、「奇迹」给我们揭示了天主的德能,这德能在耶稣身上显现出来。福音说:「众人都设法触摸他,因为有种能力从他身上出来,治好众人。」(路6:19)耶稣行奇迹时,使人佩服他,并承认在他身上的奇能。
二、「奇迹」是「天国来临」的明証。耶稣所行的奇迹,如治好患病者、驱魔、复活死人等等,都是帮助人消灾除难,使人重得心灵的平安和自由。因为「天国来临」的意义,是指天主的爱、怜悯、生命与平安,在现世生活中出现。如今,耶稣所做的一切,使人得到病愈、起死回生、以及摆脱魔鬼,重获心灵平安等等行动,都是天国来临的最好証明。
三、「奇迹」使人见到古先知有关默西亚的种种预言,都在耶稣身上应验:「那时瞎子的眼睛要明朗,聋子的耳朵要开启;那时瘸子必要跳跃如鹿,哑吧的舌头必要欢呼。(依35:5-6)。
四、「奇迹」是信仰奇妙能力的表示;耶稣行奇迹之前,往往向人要求发信德:「我信!请你补助我的无信罢!」(谷9:24;玛15:28;路5:20;路7:9-10)这说明奇迹建立于信德的基础上,人要先信了耶稣,奇迹对他才有意义。
综合以上各点,我们可以说:奇迹表达了天主的能力藉耶稣而显现人间;换言之,是天主的爱,透过耶稣,来到我们当中,在生活中反映出来。
福音中的奇迹
从福音所载的奇迹中,我们将它分为四大类:
一、驱魔——驱魔一词原是希腊文的「咒诅、发誓」,是驱逐魔鬼的方式。福音中,耶稣曾各次驱魔,但却没有用过咒语。他只简单地用一句话便行了。
二、治病——在全部记载下来的奇迹中,最多是治病的奇迹,共有十五个记载详尽的治病奇迹。除了伯多禄岳母所患的是较平常的病外(玛8:14-17),其他的都为先天性和不治之症。
三、复活死人——福音中记有三次复活死人的奇迹,揭示了耶稣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力,能克服死亡的劫难。
四、超自然的奇迹——福音中的增饼(玛15:32-38)、变水为酒(若2:I-11)、步行海面(玛14:22-33)和平息风浪(玛8:23-27),均表示出耶稣具有克服自然的能力。
奇迹释意
为使我们对奇迹有更深的认识,以下列举三个代表性的奇迹略作解释:
治愈癞病人(谷1:40-45)
「有一个癞病人来到耶稣跟前,跪下求他说:『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耶稣动了怜悯的心,就伸手抚摸他,向他说:『我愿意,你洁净了罢!』癞病立时脱离了他,他就洁净了。然后,耶稣严厉警告他,立即催他走,并向他说:『当心!什么也不可告诉人,但去叫司祭检验你,并为你洁净,奉献梅瑟所规定的,给他们当作証据。』但那人一出去,便开始极力宣扬,把这事传扬开了」
依照对观福音的记载,耶稣治好了不少奇难杂症,病愈者无数。这个治好显病人的奇迹,在三本福音中均有详尽的记载。这件事发生在加里助亚,当耶稣在那儿巡回宣讲的时候,一个癞病人前来求医而得偿所愿。
癞病是世间最可怕的疾病的一种,就算今日,仍然为人所怕惧、排斥,受到社会的隔离。在耶稣时代,社会上仍守着梅瑟的法律。在旧约肋末纪(13:9-17和14:1-32)中对癞病人应守的法律条文,有详尽的记载。按照梅瑟法律,他们应与常人隔离,住在荒野山洞中,过着伶仃孤苦、遭人遗弃的生活。他们外出时,要穿着特别的服饰,使能有所识别。此外,当他们必须接近人群时,他们在老远便大声喊叫:「不洁!不洁!」使人们可及早走避,免遭传染。我们可以想像到,癞病人不但受着肉身上的苦痛,要被逼隔离人群,他们所受的心灵孤寂之苦更是难受。故此,当时的人视癞病的痊愈好比起死回生的大事。
圣经记载,耶稣见到此人的信德而动了怜悯之情,抚摸他,并用了一句话而使他脱离苦海,重获新生。耶稣禁止他将这事情传扬出去,他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他不愿意惹起民众的狂热情绪,以遭敌人的嫉视。因为每次当他治好病人时,便引来对头的敌
视;另一方面,耶稣是不愿加深当时民众对救世主(默西亚)所怀的错误观念,以妨碍自己所负的神圣使命。
平息风波(谷4:35-41,玛8:23-27,路8:22-25)
「在当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我们渡海到对岸去罢!』他们遂离开群众,就照他在船上的原状,带他走了,与他一起的还有别的小船。忽然,狂风大作,波浪打进船内,以致小船已满了水。耶稣却在船尾依枕而睡。他们叫醒他,给他说:『师傅!我们要丧亡了,你不管吗?』耶稣醒来,叱责了风,并向海说:『不要作声,平定了罢!』风就停止了,遂大为平静。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你们这样胆怯?你们怎么还没有信德呢?』他们非常惊惧,彼此说:『这人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
这事发生在提庇利亚湖。耶稣离开群众往对岸去,当时亦有其他的小艇在后跟着。本来平静如镜的海面,忽然起了波浪,弄到小船东抛西翻的。求生的本能,驱使门徒推醒师傅向他求救。耶稣一声「平定了罢!」一切便回复平静。这真是极其生动的描写,
强而有力的笔法,表现出耶稣的「威能」来。叱责门徒一节,点出我们人性的弱点,对天主的怀疑和没有信心。依照传统上的解释,平息风浪的奇迹,是教会的预像,伯多禄的船(教会)在风浪中(迫害中)的状况;但因耶稣常在教会中,所以必能化险为夷。同时,这奇迹要告诉我们:在人生的航程上,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也有狂风暴雨的时刻,但不必惧怕,只要满怀信心地依靠天主,我们必能克服一切,转危为安的。
复活拉匝禄(若11:17-44)
在四福音的记载中,耶稣曾复活了三个死人,而且一个比一个死去的时间较长:一个是刚死去的女孩(玛9:18-20,23-26);一个是已放入棺材抬出城外的独生子(路7:11-15);另一个是死去四天已埋葬了的拉匝禄(若11:17-44)。对于复活拉匝禄的事迹,若望福音有很详尽的记述,甚为生动,使人惊心动魄。
当耶稣来到拉匝禄坟前时,在场的人没有一个能猜想到他要做什么,玛尔大还说:「主!已经臭了,因为已有四天了。」但是,掌握生死大权的耶稣,只一声「拉匝禄!出来罢!」死者便复活了。耶稣的话是全能的话,死亡在耶稣全能的话下,什么能力也没有了,因为耶稣是天主子,他是「复活」和「生命」,他说过:「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11:25-26)结果,耶稣以行动来証实他是能给人生命的主宰,同时暗示给我们知道:复活不是时代终结时所发生的一种与个人无关的普遍事迹,而是每个人与耶稣圆满结合的事实。因为,到了那一天,凡是「信从」耶稣,和他有来往的人,都要复活,与耶稣圆满的结合,身灵一齐进入天主的生活里。
耶稣复活拉匝禄的奇迹,虽然使不少的人因此而信从了他,但是,也有不少别有用心的法利塞人,因嫉妒而开会议决,计划要杀害耶稣。同一的奇迹,可以引人归向天主,但也有人因它而失足跌倒。
奇迹与我们
读了上述有关奇迹的记载,也许我们会问:这些奇迹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已说过,奇迹给我们说明,天主常常和我们在一起。为能看到奇迹的意义,和接纳它的讯息,我们需要透过信德,因为奇迹本身并不一定使人相信耶稣,许多犹太人看了耶稣的奇迹,却仍不信他,这就是最好的例子。奇迹只是救恩所显示出来的标记,但不足以成为信仰的基础,我们要先相信了耶稣,奇迹才对我们有意义。况且,耶稣行奇迹时,也因人的信德深度而有异。
在所行的奇迹中,我们看眼的多为外在的行动,如跛子行走、死人复活等。但是,奇迹所带来更深更大的效力,是改变人心,使一个罪人回头改过,或是使一个人重获失去的内心平安等,这些都是奇迹带来的转变;同时,也是天主怜悯人类,将天国的福乐在现世生活中预示出来的行动。
今天,我们也许不容易看见「跛子行走」的奇迹,事实上,现今仍有此等奇迹,不过较罕见;但是,我们会看到许多曾一度失落的人,有力量改邪归正;又或一对仇家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的美事。我们能说,这些至大基督徒的爱的表现,不也就是一个奇迹吗?所以,我们不必设法去制造奇迹,只要留心生活中出现的许许多多奇迹就行了。
撮要
奇迹是一些超乎常理的不寻常事情,是人智慧、无法明暸和科学无法解释的。这是天主亲自或藉着祂的代表所行的超自然的事。用意在表明天主仍不断地照顾着人类。
福音中的奇迹包含着下列用意:
一、给人揭示天主的德能。这德能在耶稣身上显现出来。
二、给人証明「天国已来临」。
三、使人见到古先知有关默西亚的预言,都在耶稣身上应验。
四、是信仰奇妙能力的表示。
福音中的奇迹大致可分为一、驱魔、二、治病、三、复活死人、四、超自然的奇迹等等四大类。
人在信德中才能接纳奇迹,见到奇迹的意义。
讨论、反省-
在我的生活经验中,有过奇迹出现吗?-
为什么法利塞人见到耶稣的奇迹,仍然不相信他?
耶稣的一生(5)——天国临现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一)耶稣所行的每一个奇迹,都是为了帮助人看出 的行动。这行动就是 的
(二)奇迹表达了 的能力藉 而显现 ;是天主的 透过 ,来到当中,在 中反映出来。
(三)从记载中得知,耶稣的奇迹中最多的是 奇迹; 的奇迹则有三次;超越自然界的奇迹包括有 、 、 和 等。
(四)耶稣所行的奇迹中,给人带来的更大效力,是 ,使一个 ,重获 。
乙、简答题
简述一下你对本文的感受你能否接纳「奇迹」这事?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一生(6)——祈祷(天主经)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我们刚读完有关耶稣的言论和所行的奇迹后,我们发觉,耶稣在传教生活,所显示给世人的形像,是一个彻底的交付,是一个毫无保留的奉献。圣经中曾多次提到耶稣很忙碌,宣讲、治病、行奇迹等等,使他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参阅谷3:2)说来也许觉得奇怪,耶稣可以忙到抽不出时间来吃饭;但是,他却从不忽略祈祷的时刻。无论他是怎样忙碌,他总是找出时间来和天父交谈。有时候,当他越是忙碌,他越感到要停下来去祈祷。
耶稣的祈祷生活
耶稣的祈祷生活和他的救世使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耶稣以他一生的言行,来给我们启示天父对人类的爱,并教导我们该怎样去回应这份爱情。为能将这份爱情传达、启示给我们,首先,耶稣自己和天父要有一个密切的交往和共融。在福音中,多次记载了耶稣离开人群,隐退到山上祈祷的事迹,有时是夜里,有时是深宵达旦:「清晨,天还很黑,耶稣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谷1:35)「他的名声更是传扬开了,遂有许多人齐集来听教,并为治好自己的病症。耶稣却退入荒野中去祈祷。」(路5:15-16)从这些记载中,可见耶稣的祈祷,占着他整个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就如同工作一般不可缺少。
耶稣的祈祷,源于他对天父的爱,他知道自己是属于天父,由天父而来的,在这世界上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给世人显示天父的爱,将来大功告成时,他便回归天父那里。所以,在现世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天父的工作,是按祂的意思去完成,他说:「我由我自己不作什么,我所讲论的,都是依照父所教训的。」(若8:28)因此,耶稣在其生活的某些重要事情上,他总不会忘记祈祷。在福音记载中,我们见到耶稣的祈祷常出现在一些特别的事件中,或发生的前后,例如耶稣受洗(路3:21),耶稣显圣容(路9:28-29),拣选门徒之前(路6:12),受难前的山园祈祷(路22:41),以及当他行奇迹时,他都会向天父祈祷。
耶稣教我们祈祷
耶稣自己常常祈祷之外,他要教导我们该怎样向天父祈祷。我们知道,耶稣降生前的以色列人,对天父常抱着一个畏惧的心。他们所作的祈祷,常和生活发生的事情有连带的关系;例如一件事已经发生了,人们便为此事祈祷。正发生一件事,或希望某事来到时,人们也祈祷。所以,从以色列人祈祷的内容,便可测定他们所处历史的时代。
耶稣所教的祈祷内容,很不一样。福音记载门徒发现耶稣不断祈祷,便要求耶稣教他们祈祷,耶稣便教他们祈祷前要向天父说:「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亚孟o」(参阅玛6:9-13)这就是今日全世界最出名的祈祷文——天主经。
天主经
天主经的中译文,在四百多年前(明朝时代)已有,原是文言译成的,直至梵蒂岗第二届大公会议后的十几年前,才有今日的白话文天主经。天主经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表达我们对天父的关怀,第二部分便表达我们的需要。这里,耶稣要我们知道,我们首要的事务应是关心天主的事,而非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以下是经文的含意:
「我们的天父」——耶稣给我们启示了天主是我们的慈父,并要我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体认天父的慈爱。「我们」二字指出天主并非「我的」,而是「我们的」。
「愿你的名受显扬」——耶稣愿意人认识天主的名,让全人类都朝向天主,赞扬祂。
「愿你的国来临」——天国来临是耶稣在世上教训人时所宣讲的一个主题,他曾经多次用比喻来解释天国。如今,希望天主的国来到世上。这世上的「天国」,不是地方,也不是教堂,而是一个由人努力共同建设的正义、仁爱、和平的生活境界。这些人按照良心实行天主的旨意,凡遵行天主旨意的人便是天主的子女。换言之,祂是希望世界上人人都能成为天主的子女。
「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这一句接连上一旬的意思,而祈求人人能按照天主的旨意为人做事。
至此,天主经的第一部份结束。第二部份是向天主求恩,恩典中文可分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不同需要:
「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物质生活上最基本的是「吃饭」,没饭吃便无法生存。这里以「日用粮」来代表物质上的需要。这里的意思是祈求赐给我们足够的力量,去解决生活上的种种需要。
「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宽恕心是我们爱人不可缺的条件,上半句中,我们求天主宽恕我们所犯的一切过错;而下半句则要求我们自己做到有一个好像天主般的宽恕胸怀。天主宽恕我们罪过时,是完完全全的彻底宽恕,好像我们不曾犯过罪一样。至于我们,则甚难忘记别人的过错,口里说原谅他人,但心里老是记恨着别人。如今,若要天主宽恕我们,使我们感受到被宽恕的平安时,我们也答应要尽量效法祂去真心宽恕别人。
「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这两句是祈求未来的事,为避免重蹈覆辙,求天主使我们在未犯罪之前,便能远离和抵挡种种诱惑,将我们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亚孟」——这是经文的结语,在教会的特定经文中,每篇之后都加上「亚孟」有写作「阿们」的。这是希伯来语,用于祈祷中意思是:「是,上主」或者:「盼望是这样」。今用作经文的结语时,意思是求天主俯听我们祈祷中的意愿。
总观整篇「天主经」,我们在诵念时,要怀着子女对父亲的尊敬和倚靠的心情,与天父交谈。我们首先关心父亲的事业,问候祂的发展,继而讲出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求父亲帮助和照顾。
我们的祈祷生活
我们谈论过耶稣的祈祷生活,也解释了他教给我们的祈祷内容。但是,祈祷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实行祈祷呢?
祈祷是什么?
祈祷是我们同天主谈话,是我们和天主相聚的时刻。这个相聚,可以增进我们和主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一对恋人般,愈想要认识了解对方,便要常常彼此见面;我们和天主的交往亦是这样,如果我们想多认识天主,爱天主,我们便会找出时间来和祂交谈,和祂诉说自己的生活。
祈祷的内容
我们说:祈祷时是和天主诉说自己的生活,所以,.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我们祈祷的材料。当我们有急需时,可以求天主帮助;遇上了高兴开心事情时,也不要忘记多谢天主的照顾;有时候,做了些不该做的事时,便向天主求宽恕,决心改过。诸凡上述种种,都是我们的祈祷内容。在教会中,按照祈祷内容的不同,大致将它分为赞美、求恩、谢恩和悔罪等四类:
1.赞美——就是歌颂天主的伟大,带有钦佩敬爱之情。在教会的团体祈祷中常用歌唱或诵祷来表达。例如圣经中的圣咏便有许多赞美的诗篇。
2.求恩——这是生活中最常表达的祈祷,也非常自然和生活化的。例如福音中的瞎子向耶稣说:「主,叫我看见!(路18:41)又或在加纳婚宴中,圣母向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若2:3)这都是求恩的祷告。
3.谢恩——有求恩,当然要有谢恩。例如福音中耶稣治好了十个癞病人,其中一人回来感谢他。(见路17:11-9)
4.悔罪——这也是祈祷中常在口边的祷词,因着本性的软弱,我们常常得罪天主和开罪他人。天主经的最后一段便是最好的例子。
怎样祈祷?
看来,祈祷不难。不过,实况中却有许多人(基督徒)说不会祈祷,并向人请教祈祷的方法。其实,知道怎样祈祷确是件容易的事,但对祈祷生活的实践,则是件很难的事。究其原因,最常见的是缺乏「恒心」和「规律」的祈祷习债。
恒心是做一切事的成功要素之一,先订下一个规律的祈祷时间,是初学祈祷的人最要留意的。通常,我们遇到困难时便很热心祈祷,求助佑;同时,我们的祈祷也是很情绪化的。喜欢时便祈祷,生活忙碌时便把天主搁置在一旁,这些都不是耶稣教导我们的祈祷方法。耶稣以身作则,给我们指出祈祷的方法:要不断的祈祷,在忙碌中,他常独自退下去祈祷;他也要求人时常祈祷(路18:1)
教会为了提醒我们要常祈祷,便鼓励信友们在一天内某些时间要行祈祷:
晨祷——一天开始之际,向天主祷告,把整天的生活交在祂手中,在祂的鉴临下生活。
晚祷——回顾、反省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好的感谢天主,不好的,求天主宽恕;同时,也多谢祂赐给我们平安地度过一天。这是一天结束时的祷告。
饭前、饭后的祷告——进食前后的祷告,是提醒我们感谢天主的赐予,并记忆在这世界上,有许多人未得到起码的日用粮,希望我们能珍惜所有的食物,不要浪费。
除了上述的祈祷时间外,尚有许多的祈祷方法和形式。为了帮助我们祈祷,教会制定了一些经文来帮助我们行祈祷。但是,私底下我们可以随自己的意思,并按不同的方便而自行祈祷。我们称之为个人的祈祷。至于团体的公开祈祷时,我们常使用某些固定的经文,聚集在圣堂或其他指定的地方举行。例如主日的感恩祭就是最常见的例子了。
结语
祈祷是我们教友生活不可或缺的生命力,是我们吸取信仰活力的方法。祈祷中我们与天主相遇,将我们的一切交在主手中。
祈祷实在是件极简单的事,也不必要选用适当的言词,最要紧的是「诚意」。
祈祷时也不应计较所求的恩典有否被天主俯允,因为我们祈祷时应按天主的旨意,而非要天主按我们的旨意行事。
撮要
在耶稣的传教生活中,祈祷占着重要的位置。他愈是忙碌,他愈要抽时间出来祈祷。福音中多次提及耶稣离开群众,退到荒野祈祷。
天主经是耶稣亲自教给我们向天父祈祷的经文。内容分为两部分,前半部表达我们对天主的关怀;后半部则向天主表达我们的需要。
祈祷的内容很广,大致上可分为赞美、求恩、谢恩和悔罪等。实行祈祷要有恒心并定下规律。我们可以在早晨、晚上、饭前、饭后等时刻祈祷。
耶稣的一生(6)——祈祷(天主经)习作
甲、填完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耶稣常在一些特别的事件中,或发生的前后行祈祷,例如 时,在 之前和 前的 祈祷;此外,当他每次行奇迹时,他都会向 。
(二)我们诵念天主经时,应怀着 的尊敬倚靠的心情与 交谈。
(三)祈祷是我们 ,是我们 的时刻。
(四)教会鼓励我们在一天中的祈祷时刻有: 、 、 和 祷等。
(五)祈祷不应计较 有否被天主 ,因为我们祈祷时应按 ,而非 行事。
乙、简答题——
如何为自己定下一个祈祷的时间?——
我会祈祷吗?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土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一生(7)——耶稣是天主子﹒真人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四部福音中,对耶稣公开传教以前的生活事迹,所记载的不多,但是众人都知道他是玛利亚和若瑟的儿子,是个木匠工人。所以,耶稣是一个普通的纳匝肋居民。今天,在我们的信仰中,我们称耶稣为天主子,究竟,教会有什么理由和根据而称耶稣为天主子呢?这一课,我们便来探讨一下耶稣是天主又是人的这端信理。
耶稣是人
正如上文所说,耶稣在纳匝肋长大,和当地人一起生活。福音告诉我们,耶稣具有一切人性的表现。他有血肉,也有灵魂;他和其他人一样:饥思食,渴思饮,疲乏时需要休息,悲伤时也会流泪。圣保禄宗徒说:「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过。」(希4:15)这里清楚地指出耶稣和我们一样,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耶稣在三十岁时开始传教,他到处宣讲。福音的内容,大部份是他三年间的传教事迹:他的宣讲,他的奇迹,直至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在第三日复活过来。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知道,和耶稣同时代的人,以及他的门徒都很容易了解他,待他如同常人一般,因为他们中有些是看着他成长的,有些是和他一同长大的,所以,视他和常人般无异。然而,当耶稣教训人和宣讲时,尤其是当他谈论天父、行奇迹、并宣称自己有赦免人罪的权柄时,使人对他有一种说不出的顺从力量,人们渐渐地领会到,他决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耶稣是天主子
在基督徒的信仰中,耶稣是天主子,又是真人,任何一个信徒,若否认这一信仰,他就不是基督徒。究竟这信仰如何形成?有何根据?教会凭什么理由要我们相信这一端信理?初期教会是以犹太人为中心的团体,而犹太人相信的是一个绝对的一神信仰。如今,又怎可能相信一个活生生的当代人为天主子呢?以下我们将分作三个论点来回答这问题:
耶稣的言行
在耶稣的三年公开生活中,他未曾直接地自称为「天主」或「天主子」。不过,有一次,当伯多禄回答耶稣的问话「你们说我是谁」时,伯多禄指出:「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当时,耶稣好像默认了,他对伯多禄说:「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有福的,因为不是肉和血启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玛16:13一17)。
当时的人都知道他是木匠若瑟的儿子,若他胆敢自称为天主子,定会被认为犯了亵圣的罪。耶稣宣讲时,常环绕着一个主题:天主的国临近了。当他给人报告好消息时,他说话的语气,不像古代先知们一般去传达天主的说话,而是多次用「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的第一身肯定的语气来说话。这点使人感到他是在宣告自己的事情。另外,他也常教训人,对古代的梅瑟的法律加以修改:「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玛5:43-45)从这些教训中,可见耶稣是超过梅瑟,在梅瑟之上,因为他多次重申天主的诫命。
除了言论外,耶稣也用行动来証实他说过的一切。首先,他行奇迹,以示天国的临现。另一最令人不解的是,他竟敢赦免人的罪过。路加记载说:「耶稣遂对妇人说:『你的罪得了赦免。』同席的人心目中想道:『这人是谁?他竟然赦免罪过!』」(路7:48-49)因为只有天主才能赦免人的罪,现在,耶稣却公开地表示有赦罪的权柄,甚至不惜与他的对头法利塞人冲突。(参阅路5:17-26)。
以上有关耶稣的种种不寻常的言行,确实令当代的人对耶稣的身份起了莫大的疑问:他断不会只是个木匠的儿子那末简单,他是个先知吗?然而却与以往的先知们不同,他的一切言行均在先知之上。对于耶稣身份的特殊性,宗徒和当时的重众早便意识到,只是找不到答案,因为,谁也想不到他是天主子。直到耶稣复活后,他们回想过往的一切时才恍然大悟。
耶稣的复活
耶稣自死者中复活的事迹,最能答覆「他是天主子」的事实。因为在复活事迹的光辉中,人们发现了天主在他身上的能力;并使人回忆起他所说过和做过的一切,原来是出自天主子的能力。
耶稣在生时虽然未自称为天主子,但在他论及天主和独自祈祷时,常称天主为「阿爸」。这是阿拉美语中,小孩子对爸爸的暱称。耶稣称天主为「阿爸」,可见到他和天父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以色列民族中,人民深信天主是高高在上、不可高攀的神。虽然、知道是天主所特选的民族,亦不敢直接用「阿爸」这么亲密的名来称呼天主。
除此之外,耶稣生前所讲的许多令人难明的话,如今都能清楚地了解,并且也知道他所指的、和所说的是什么。耶稣说过:「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若10:15);「父爱我,因为我舍掉我的性命这是由我父所接受的命令。」(若10:17-18)这些言论,在耶稣复活后宗徒们才明白过来。事实上,耶稣的一生,他的降生,他的教训言论,他所行的奇迹异能,以至他的死亡复活,都是向人启示父的名,告诉人天主是我们的父亲。
教会的经验
耶稣的复活事迹,不但解答了门徒们的疑问,同时要增强了他们的信德,肯定他们所走的路和应该确信、维护的真理。于是,他们便将耶稣的教训和他的生平,受难复活等事迹传述开来,在教会内宣讲。于是,耶稣的神圣面貌便成了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多少次,因为这信仰的核心,门徒们被迫害和拷打,受尽磨难,以致舍身致命,都是因为相信耶稣是天主子,是人类的救主。
宗徒之后,这种神圣的面貌,一直在教会内传承到今天。从历代的教会史中,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热心信徒,为了维护信仰而遭受迫害。
天主推动和吸引人,是透过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所以,天主透过耶稣的历史生命,透过教会内宗徒、信友的信仰经验,最后也透过我们自己的生活事件,来吸引、推动我们相信耶稣是救世主。
教会在信仰经验的反省中,指出耶稣在我们的救恩史中的地位,他是救世主、天主子。这是一个信仰上的表达,聆听的人要在信仰的光照下去接纳这一信理。而这一接纳是要透过时间和信仰生活的体验,且是因人而异的。当我们接触信仰和研究教理时,首先我们是从文字的表达上入手,这是教理的研读,这接触纯是概念上的接触,至于知道了之后,是否能够接纳和相信,那就要透过自己内心的信仰经验。此后,一旦与天主接触及相遇后,我们便会明白,历代信友们对信仰的回应和所做的抉择。
换言之,我们相信耶稣是天主子,在教会的传承教诲下认识他的生平,相信历代前人信仰经验的表这。更重要的,是自己个人的生活反省和祈祷,以及在与其他信徒的彼此分享中,增强我们对主的信仰。
真天主、真人与降世使命
耶稣是真天主、真人这事实,和他的降世使命究竟有什么意义?耶稣降世,取了人性而成为人,为使整个人类藉着耶稣能再与天主和好。保禄宗徒说:「因一人的悖逆,大众都成了罪人;同样,因一人的服从,大众都成了义人。」(罗5:19)这里所指的是,我们因着原祖亚当一人的悖逆而成为罪人,现在因耶稣一人的服从降世而成为义人。相信我们没忘记当天主把亚当厄娃赶出乐园时,曾许下要和人类重修旧好。这计划的最后实现任务,便落在耶稣身上。耶稣是人,所以他可以站在人的位置上来替人类作赔补;耶稣又是天主,所以他的赔补具有无限的价值,足以平息天主的义怒。故此,只有耶稣能同时代表双方,做天主和人类间的和事老,即我们所称的「中保」。
结语
时代在不断地转变,由于教会是在人类历史中传承下去的。所以,教会在每个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中,亦不断地对耶稣的信仰,寻求一个最具时代性的表达方法。甚而使用先进的科学,使用现代人的语汇等,无非愿意在我们的生活中表达出对耶稣的信仰。然而,在这一切之上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就是要看我们内心中是否有那份对耶稣深厚的信仰经验。因为,除非我们已经完全投身于他,我们不会在生活中表达出这信仰来。
撮要
耶稣在纳匝肋长大,和当地人一起生活,如常人一般有感受、有情绪,是一个真实的人。
耶稣是真人,但又是真天主。这是一端信理,任何基督徒均不可否认它。
耶稣一生中,用他的言论教训人,也用行动来証明自己是天主子。但是,当时的人只觉得他有点特别,却不明白他的意义。后来,当耶稣复活后,人们才醒悟过来。
耶稣是人,可以站在人的位置上替人赔补;耶稣又是天主,所以他的赔补有无限的价值,可以平息天主的义怒。故此,耶稣能同时代表了双方,做天主和人间的中保。
耶稣的一生(7)——耶稣是天主子﹒真人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圣保禄说:「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 ,而是一位在各方面 的,只是 」。
(二)在基督徒信仰中,相信耶稣是 又是 。
(三)耶稣从未直言自己是天主子,但他在谈论天主和祈祷时,常称天主为 ,这可见到 的密切关系。
(四)耶稣一生所说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向人启示 ,告诉人 。
(五)教会在信仰经验的反省中,指出耶稣在我们救恩史上的地位,他是 、 。这是一个信仰的表达,聆听的人要在去接纳,并透过 和 的体验才能真正的明白。
乙、简答题
试从耶稣的诞生及他生活言行中,研究他是天主子及真人的道理。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一生(8)——耶稣的苦难、死亡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上一课,我们肯定了耶稣具有人性和天主性的奥秘,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他的受苦受难。身为天主的耶稣,既然愿意选择降生成人,进入人类的历史中,他便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中不能逃避的事实。当我们谈论耶稣的苦难时,他实实在在是承担着肉体上和心灵上的痛楚。这些酷刑并不会因为他是天主子而有丝毫的减轻。当然,全能的天主可以不必受苦刑而能救赎人类,但耶稣却愿意透过真实的苦痛来拯救我们。
受难事迹
四部福音对耶稣受难的事迹,都记载得非常详尽。虽然,过程中有一些情节只出现于某一本福音中,但却不影响到苦难死亡的事实。为使我们对耶稣苦难的整个过程有一概括的认识,我们选取了路加福音来研读。不过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将原文尽录,读者们可以打开福音互为对照。路加福音的耶稣受难史是在第二十二章开始:
图谋杀害(22:1-6)
「称为逾越节的无酵节近了。司祭长及经师设法要怎样消除耶稣,因为他们害怕百姓。那时,撒殚进入了那名叫依斯加略的犹达斯的心中他去同司祭长及圣殿警官商议,怎样把耶稣交给他们」
这里所说的逾越节是以色列人应遵守的一个大节日。这节日的主要部分是向上主祭献羔羊和吃无酵饼。后来,当梅瑟带领以色列民逃离埃及后,便给与这节日一个新意义,就是纪念天主将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救出来。到了教会初期,圣保禄宗徒要将耶稣基督喻作逾越节羔羊,用以証明耶稣的死亡有祭献牺牲的作用。(见格前5:7)司祭长因为害怕群众,不敢直接下手捉拿耶稣,便买通耶稣的门徒犹达斯,答应事后给他三十块银钱。
最后晚餐——建立圣体圣事(22:7-20)
无酵节那天,耶稣和门徒们按照他们的习俗吃逾越节晚餐。
「到了时候,耶稣就入席,宗徒也同他一起。耶稣对他们说:『我渴望而又渴望,在我受难以前,同你们吃这一次逾越节晚餐』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你们应行此礼,为纪念我。』晚餐以后,耶稣同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为你们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约。(22:14-20)耶稣知道自己即将要离开门徒,无法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于是,他用了他晚餐时的仪式,使面饼和葡萄酒变成他自己的身体和宝血,并吩咐门徒:「你们应行此礼为纪念我」。此即今天存留下来的圣体圣事。(有关圣体圣事的内容日后有专文详述)
山园祈祷(22:39-46)
吃过晚餐后,耶稣带了三个斗徒到橄榄山去祈祷。到了那地方,耶稣祈祷说:
「父啊!你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罢!但不要随我的意愿,惟照你的意愿成就罢!」从这话语中,我们见到耶稣面对苦难时,内心所产生的恐惧,这是在极度困难、孤独的时刻所发出的哀祷。经上说:「在极度恐慌中,祈祷越发热切,他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
耶稣被捕(22:47一65)
「那十二人之一,名叫犹达斯的,走在他们前面;他走近了耶稣,要口亲他。耶稣给他说:『犹达斯,你用口亲来负卖人子吗?』耶稣对那些来到他跟前的司祭长和圣殿警官并长老说:『你们拿着刀剑棍棒出来,好像对付强盗吗?我天天同你们在圣殿里的时候,你们没有下手拿我;但是现在是你们的时候,是黑暗的权势!』
终于,耶稣被捕,解送到大司祭的住所。而伯多禄因为害怕官兵,竟然三次公开否认耶稣,对人说:「我不认识这个人!」。一路上,那些押送耶稣的士兵不停地戏弄殴打他。
耶稣受审(22:66-23:25)
经师和司祭长联合起来,审问耶稣,问他是不是默西亚,但耶稣却没有正面的回答。然后,他们又问他:「你是天主子吗?」这一次,耶稣回答说:「你们说了,我就是。」此语一出,他们便找到了最好的藉口,彼此说:「我们何必还要见証呢!我们亲自从他的口中听见了。」他们便将耶稣解送到比拉多那里。比拉多是当地的总督。至于耶稣被诬告的罪状是:「煽惑我们的民族,阻止给凯撒纳税,且自称为默西亚。」
比拉多经过审问后,却找不出耶稣有何罪行,但是,群众却坚持说耶稣在犹太境内煽惑群众。后来比拉多得知耶稣是加里肋亚人后,便把他送到黑落德那里,因为那里是归黑落德统治的。
黑落德见到耶稣时,十分高兴,因为他早就听说过耶稣所行的奇迹,更希望能亲眼看到奇迹。那知,耶稣对他的发问一概不理不答。黑落德见耶稣对自己不理睬,于是老羞成怒,与侍卫一起任意侮辱嘲笑耶稣,拿他当疯子般戏弄一番之后,便将他送回到比拉多那里。
比拉多召集司祭长、官吏和人民到来,告诉他们,他在耶稣身上看不出任何罪行。他建议责打耶稣后便释放他。因为照惯例,每逢到节日,总督都开恩特赦一个囚犯的。然群众听了,便高声喊说要钉死耶稣,而宁愿释放一个杀人放火的强盗巴拉巴。比拉多因为害怕群众,明知耶稣无罪,却不得不随他们的意思,将耶稣处死。
十字架苦路(23:26-43)
士兵将耶稣带出去,强迫他背一个十字架上山。半路上,由于耶稣体力不支,士兵找到一个年青人西满,代替耶稣背十字架上山。沿途上有许多妇女跟在后面哭叫。耶稣见了,便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哭我,但应哭你们自己及你们的子女」这里,耶稣指示我们应为自己的罪过而痛哭。
最后,到了一个名叫髑髅的地方,便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在他两旁还有两个囚犯。被钉十字架是当代的一种刑罚,用以对付重犯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他在万分痛苦之际,仍祈求说:「父啊!宽赦他们罢!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什么。」至于那些士兵,瓜分了耶稣的衣服,还这样讥笑他:「如果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就救你自己罢!」在耶稣左边的那个囚犯亦同声附和说:「你不是默西亚吗?救救你自己和我们罢!」立时,另一个囚犯责斥他说:「你既然受同样的刑罚,连天主都不怕吗?这对我们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所受的,正配我们所行的;但是,这个人从未做过什么不正当的事。」然后他对耶稣说:「耶稣,当你为王时,请你记念我。」耶稣随即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
耶稣在十字架上,被人戏弄、嘲笑,人们要求他显个奇迹。结果,奇迹没有出现,但耶稣却实行了罪恶的赦免。他求天父宽恕迫害他的人,他也宽恕了归向他的囚犯。
交付灵魂(22:44-56)
「这时,大约已是第六时辰,遍地都昏黑了,直到第九时辰。太阳失去了光,圣所的帐幔从中间裂开,耶稣大声呼喊说: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说完这话,便断了气。所有同来看这景象的群众,见了这些情形,都槌着胸膛回去了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一个议员,又是一个善良公正的人,他去见比拉多,要求耶稣的遗体。他把遗体卸下,用殓布裹好,葬在由岩石凿成,而尚未葬过人的墓穴里。」
耶稣断气前所发生的异象,使在场的人感到他确是一个无辜受死的义人。所以那些求过比拉多要钉死耶稣的人们,一见这光景,就哭泣槌胸回家去了。
耶稣的死因
耶稣被判决死刑,是件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连教外的史料,也有说及耶稣在比拉多统治下被钉十字架上。至于,我们问:究竟如此一个善人,怎么会被他们钉死?他不是众人所推举的先知吗?关于这一问题,涉及宗教上和政治上的两个因素:
宗教上的因素——耶稣公开传教,四处宣讲,吸引了不少群众,也疯魔了整个地区。众所周知,耶稣不是经师,也从未受过任何职务的训练,更无正式的职份。然而,每当他出来讲话时,是如此的得人心,具威力和说服力,因此,他受到人民前所未有的拥戴,有时几近疯狂的程度。这种种现象,都直接的影响到经师和司祭长的权威和声望。其次,耶稣的言行举止,又常常有反叛性;因为他常修改梅瑟的法律(玛5:27);他和罪人在一起;又说自己有赦罪权柄(谷8:34-38);他只是来自纳匝肋的乡下人,而自称高于撒罗满、约纳,高于安息日及圣殿(玛12:1-8;41)。耶稣以上的种种行为,在犹太人看来,耶稣摧毁了他们的宗教、犯了亵溃天主的罪,按法律应该死。
政治上的因素——耶稣被判的罪状是「自称为犹太人的君王」,所受的是十字架刑,这是罗马人用来对付政治犯的。耶稣并没有亲口说自己是犹太人的君王,大司祭把他交给罗马人说他造反,是因为耶稣所行的事,令到许多人误解,认为他是政治上的救世者,会从罗马人手中救他们。由于大司祭害怕罗马人,故此把耶稣交给黑落德。罗马人不理宗教及信仰上的问题,只关心会否影响经济及社会繁荣和税收等事,故此,耶稣的死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外,同时,也是由于人的罪和误解所造成。按圣经记载:比拉多清楚知道耶稣无罪(路23:4;13-26),但由于要「满足群众」而把他处死(谷15:15)。我们虽然无法分辨比拉多的用意,和他判断上的对或错;我们也无法鉴定犹太人是误解或善意地把耶稣交付给罗马人。但是,我们都承认这是人性的软弱,是由于人的罪造成的。在信仰上,我们承认耶稣的死是为人赎罪,是天主所许可的。
结语
关于苦难事迹所启示的意义,我们要从耶稣的宣讲上去了解。耶稣的言论和教训,是如此的锋芒逼人,剖心刺腹,令听者却步不前,不敢轻信;但事实上我们听到的凌厉教诲,不是「空言」,而是耶稣自己以身作则,用「身教」来証实,并非狂言。
我们可以说:「十字架上的苦难圣死」是耶稣给我们的一篇无言的宣讲,他行动的宣讲。如果没有这宣讲,我们便无法明白受苦的意义,我们更无法肯定安贫和受辱的价值。十字架上的耶稣,代表了一般的大众,他只是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耶稣的忍耐、软弱无能,以及在众人前的彻底失败,给我们说明了基督徒的信仰,是以「等待」和「软弱」来作战,这在人前看似失败的结果,却带来光芒四射的复活奥迹。没有十字架的痛苦,我们见不到它光荣的一面,也不能了解耶稣死亡的意义,和复活的热切期待。另一方面,「十字架」是耶稣爱人的最具体証明;是人为了爱而牺牲、交出自己的伟大行为。
撮要
耶稣苦难死亡的事迹在四部福音内都有记载,其间虽有些情节不很一致,但却不影响到苦难死亡的真实性。
耶稣被判死刑的因素有二:宗教上的因素:犹太人认为他犯了亵渎天主的罪,因为他公开赦罪,并自称高于撒罗满和约纳。政治上因素:耶稣被诬告为破坏国家扰乱社会治安的危险分子,他们误以为他是政治上的救世者。
十字架的苦难死亡是耶稣给我们的一篇无言的宣讲。如果没有此「宣讲」,我们便难以明白受苦的价值和意义。
耶稣的一生(8)——耶稣的苦难死亡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当我们谈论耶稣的苦难时,他是实实在在承担着 和 的痛楚。这些酷刑并不会因为他是 而 。
(二)耶稣知道自己即将要离开门徒,便在 时,将 变成自己的 ,并吩咐门徒说:「 。」
(三)出卖耶稣的那个门徒是 ,而三次公开否认耶稣的是 。审问耶稣的两个罗马官员是 和 。
(四)耶稣在十字架上宽恕了 所犯的一切罪过而许下:「我实在告诉你,今天 。」
(五)耶稣的死,除了宗教和政治上的因素外,也由于 所致。在信仰上,我们承认耶稣的死是 ,是天主 。
乙、简答题
细读、默想马尔谷福音十四、十五章苦难事迹,并写下感受。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一生(9)——耶稣复活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我们读完了有关苦难事迹的记载,如果有时间,不妨将四福音互为对照,看一看耶稣受难的事迹,我们会发现其间有许多一致的地方,这表明苦难事迹在当代很早便流传开来了。可是,耶稣的死和被埋葬,并非是最后的结局,死后第三天的复活,才是整个事件的高峰。
耶稣自死者中复活,是基督徒的信仰核心,也是件最「原始」的事件。就是由于这复活事件的宣讲,而引发出日后的连串事件来。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信徒团体——教会的形成。究竟,我们凭什么去相信耶稣复活这事实呢?以下我们便来看看路加圣史对复活事迹的记载:
复活事迹的记载(路加福音第廿四章)
「一周的第一天,天还很早,妇女们便携带预备下的香料,来到坟墓那里,见石头已由墓穴滚开了。她进去,不见了主耶稣的遗体。她们正为此事疑虑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穿着耀目的衣服,站在他们身边。她们都害怕,遂把脸垂向地上,那两个人对她们说:r你们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这里了,他已复活了。你们应当记得:他还在加里肋亚时,怎样告诉过你们,说人子必须被交付于罪人之手,被钉在十字架上,并在第三日复活。』她们遂想起了他的话,从坟墓那里回去,把这一切事报告给那十一门徒及其余的众人,她们是玛利亚玛达肋纳及约安纳和雅各伯的母亲玛利亚;其余同她们一起的妇女,也把这事报告给宗徒。但妇女们的这些话,在他们看来,好像无稽之谈,不敢相信。伯多禄却起来到坟墓那里,屈身向里窥看,只见有检布,就走了,心里惊异所发生的事。」(路24:1-12)
「一周的第一天」,这天就是复活日。当时的妇女见到空墓,第一个反应就是怀疑。然后,天使明言「他不在这里了,他已复活了。」这提醒她们耶稣生前说过的话,她们便立刻回去告诉门徒们所发生的一切。门徒的反应亦如妇女般半信半疑,伯多禄更带头的立即跑去坟墓,看个究竟。可是,看了后,心里仍迷惑,没有相信。
显现事迹(路24:13-43)
依照福音的记载,耶稣复活之后曾多次显现。在路加福音中记下的显现事迹,分别为厄玛乌路上的二徒以及宗徒团体。
往厄玛乌途中(13-35)
「就在那一天,他们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庄去,村名厄玛乌,离耶路撒冷约六十斯塔狄。他们彼此谈论所发生的一切事。正谈话讨论的时候,耶稣亲自走近他们,与他们同行。他们的眼睛却被阻止住了,以致认不出他来J门徒不能认出耶稣来,因为他们缺乏信德。其后,路加告诉我们,耶稣一步步的引导他们,给他们阐明默西亚的使命,并引用旧约先知所说的关于默西亚的预言,给他们解释。然后,快到村庄时:「耶稣装作还要前行。他们强留他说:请同我们一起住下罢,因为快到晚上,天已垂暮了。」耶稣受了邀请便留下来。结果,在晚饭时:「当耶稣与他们坐下吃饭的时候,就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开了,这才认出耶稣来;但他却由他们眼前隐没了。」
路加用了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所用的说话(路22:19),来描写门徒们认出耶稣的一幕,这实在有助我们参与主日感恩祭时忆起耶稣复活当日、与门徒聚餐时的显现,也就在聚餐中认出耶稣来。虽然,在认出他来之后,耶稣便立即隐没了。但是,他们再不怀疑,也不须用肉眼去见耶稣,而是用信德去认识耶稣:「他们彼此说:当他在路上与我们谈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火热的吗?」这道出了人在与主相遇、同行时,内心所产生的变化过程。此一变化,促使他们立即动身,返回耶路撒冷,把路上所遇到的事情,告诉十一门徒。
显现给宗徒(36-49)
「他们(门徒们)正谈论这些事的时候,耶稣立在他们中间,向他们说:愿你们平安!众人害怕起来,想是见了鬼神。耶稣向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恐惶?为什么心里起了疑虑?你们看看我的手,我的脚,分明是我自己。你们摸摸我,应该知道:鬼神是没有肉躯和骨头的,如同你们看我,是有的。说了这话,就把手和开伸给他们看。他们由于欢喜,还是不敢信,只是惊讶;耶稣向他们说:「你们这里有什么吃的没有?他们便给了他一片烤鱼。他就接过来,当他们面前吃了。」
复活后的耶稣,显现给十一门徒,他们是教会的正式团体、初期教会的基本成员。显现的日期是厄玛乌门徒返回耶路撒冷的当晚,他们正谈论着日间所见的事,耶稣忽然站在他们中间。复活后的耶稣,肯定的和以前的不一样,他的骤然来到,使门徒们恐惶、疑惑,他们疑惑耶稣的身体是否真实的,他们疑惑他是否他们所认识的那个人。复活的耶稣,不是一个鬼魂,是个有血有肉,可触摸的活人。为了証实这些,耶稣向门徒要了一块鱼,在他们面前吃了。至此,门徒们便相信眼前人是复活了的师傅。跟着,耶稣便教导他们关于复活的意义:经上如何记载着有关默西亚的事迹,并说他们是这些事的见証人,要他们为这些事宣讲和作証。
复活事迹可信吗?
有关复活的事迹,四福音虽有记载,但史料却不如苦难事迹般的一致。我们可以说,苦难死亡的事迹,是当时人亲眼见到所发生的事实,是有目击証人的事件。至于耶稣复活一事,却没有人见到他复活时的过程。福音中所说的,只是复活后遗下空坟的现场描述,以及耶稣复活后的多次显现。至于四福音中对复活事件的叙述,过程不很一致,这是因为来自不同的传统。传统说法的叙述过程,虽然不太肯定,但是,有一点是四福音所一致肯定的,就是耶稣在他死后,的确显现给他的门徒,証明他还活着,并派遣他们去宣讲他从死者中复活的事迹。
圣经中确实没有一处肯定任何人直接见到耶稣复活的经过。这一点正好証明圣经的可靠性,它没有把不确实的事情作为肯定的事实般来报导。如今,在福音中所有有关复活的报导,如空坟之类,不能视为复活的証据;它们只是一个记号;是信仰上的一个指标。在复活的事迹上,我们不应利用许许多多的假想来「証明」这端信理,因为耶稣的复活,是一端超越人理智所能领悟的事迹,是不能用我们有限的认知来「証明」的。
圣多玛斯亚奎那曾问道:「基督复活是否可以証明?」然后,他自答说:「宗徒以肉眼见他死亡,却是凭信德之目看到复活后生活的主。」意思是说,复活事迹是要在信仰中接受。想明白复活事迹而又摒弃复活信仰,是件万万不可能的事。
当日,门徒们在目睹耶稣死去后,都惶恐的躲藏起来。然而,在耶稣显现给他们之后,他们前后判若两人,变得充满信心,不顾一切地勇敢宣讲基督的复活。后来这些人为了维护真理,竟不惜捐头颅、洒热血,便足够使人相信耶稣确实复活了。
复活事迹的意义
基督徒的信仰,是建基在死而复活的基督身上。可以说,基督的死亡、复活,是整个信仰的高峰。初期教会的宣讲重点,是耶稣的复活;今天,我们宣讲的重点,也是基督的复活。圣保禄信徒说:「如果耶稣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仰便是假的,你们还是在罪恶中o」(格前.15:17)。
耶稣复活的意义,可作为他整个救赎工程的交待:首先,是天父对降生成人的基督所做的一切,公开地表示认同。耶稣在世时给人宣示天父。如今,死亡、复活的事迹,是天父对耶稣生前言行的认同和支持;这就是通过耶稣的死亡复活,天主显示了他对人类的爱。同时,亦表明了谁若接纳耶稣,承认他的死亡、复活,也就是接纳天父。从这承认死亡复活事件中,我们也间接承认了死亡对生活的天主无能为力,毫无阻碍,因为它在耶稣身上一无所用。
复活事迹在救赎工程中也显示出天父对人类永远不灭的爱,祂将人类自死亡中解救出来,基督的复活,保証了我们他日也能复活。正因为有复活和相信复活,我们此生中的种种痛苦、困难,才变得有意义和其挑战性;正因为看到耶稣的复活,我们才不会惧怕死亡,而能够从黑暗中看见光明,从十字架上看到永生。
结语
我们说:耶稣复活的事件,是件最原始的事件。今天,自历史角度来看,我们见到千千万万的基督徒,公开地宣讲耶稣的复活。当年,耶稣被钉死后,他的工作可能立即停顿,像烟般消散。然而,我们却见到他的信仰团体——教会,不停地发展扩大开来,使基督的宗教,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仰团体。这个信仰团体的形成基础,以及代代相传下来的唯一信仰核心,就是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
耶稣被钉死而又复活,这对非基督信徒来说,永远是个猜不透的谜;但对于信仰基督的朋友,与复活基督会唔,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经验。
撮要
耶稣死后第三日复活。耶稣复活后曾多次显现。
虽然没有人亲眼目睹耶稣复活的过程,但四福音均一致肯定,耶稣在他死后,确实显现给他的斗徒,証明自己还活着,并派遣门徒去宣讲他从死者中复活的事迹。
基督徒的信仰,是建基在死而复活的基督身上,基督的死亡、复活是整个信仰的高峰。
讨论——
耶稣复活为什么是整个信仰的高峰?
耶稣的一生(9)——耶稣复活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耶稣的死和被埋葬,并非是最后的终局,死后 才是整个事件的高峰。自复活事件所引发的连串事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建立了 。
(二)厄玛乌二徒起初不能认出耶稣来,是因为他们 ,后来在 才认出耶稣来。
(三)复活的耶稣不是一个 ,是个 ,可触摸的 。为了証实这些,耶稣向斗徒 。
(四)复活事迹是不能用 来証明的。圣多玛斯说:「宗徒以 见耶稣的死亡,却凭 看到复活后生活之主」。
(五)圣保禄说:「如果基督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仰便是 ,你们 。」
(六)复活的意义又可作为整个」 的交待。是 对 的基督所做的一切,公开地 。
乙、简答题
生活中可感受到「死而复活」的经验?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耶稣的一生(10)——升天、圣神降临、天主圣三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在教会的年节里,复活节后的四十日就庆祝耶稣升天节。事实上,耶稣的苦难死亡、复活、升天和圣神降临,这些事件都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我们在星期五纪念耶稣的苦难圣死,第三日(星期日)庆祝他的复活,再四十日是他的升天,之后第十日是圣神降临节。上述的这些事迹,在四部福音和宗徒大事录内都可找到详尽的记载。究竟这些事迹的后面隐含着什么?和我们的信仰有什么关系呢?
耶稣升天
耶稣复活后曾多次显现给人。凡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和以前有些不同。他虽然还是从前宣讲天国的耶稣,但他突然在人面前出现;又突然消失于人前;他能穿过关闭的门窗,来去自如,不受限制(若20:19)。凡是见过他显现的人,都领会到他的这些异能,表现出他现有的生命比以往的更高超、更好。按照宗徒大事录说:耶稣复活留在世上四十日之久:
「他受难以后,用了许多凭据,向他们显明自己还活着,四十天之久发现给他们,讲论天国的事。」(宗1:3)
在这段时间内,耶稣不断的显现给门徒,使他们有机会与他亲密相处。升天就是这一段时期的结束。关于升天的事迹,四福音没有一致的叙述,同时也无确定的日期。教会现在庆祝升天节时是采用了宗徒大事录的记载,在复活后四十日庆祝;而对耶稣升天事迹有以下的记载:
「耶稣与他们一起进食时,吩咐他们不要离开耶路撒冷,但要等候父的恩许,即你们听我所说过的:『若翰固然以水施了洗,但不多几天以后,你们要因圣神受洗。』他们聚集的时候,就问耶稣:『主,是此时要给以色列复兴国家吗?』他回答说:『父以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和日期,不是你们应当知道的;但当圣神降临于你们身上时,你们将充满圣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犹太和撒玛黎雅,并直到地极,为我作証人。』耶稣说完这些话,就在他们观望中,被举上升,有块云彩接了他去,离开他们的眼界。」(宗1:4-9)
在马尔谷福音中则记载说: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被判罪』主耶稣给他们说了这话以后,就被接升天,坐在天主的右边。」(谷16:15一19)
门徒们看看耶稣「被举上升」、「升天」,这里看来,容易使人误解为自这个世界出发,到另一个世界去,如在地球升空一般。就信仰角度来说,实在是指耶稣的人性到达天父神性境界,与他共融。「坐在大能者右边」,这是说,复活的耶稣与天父享有同样的尊威和光荣。耶稣在受审时,也曾对大司祭说过:「从此,你们将要看见人子坐在大能者右边,乘着天上的云彩降来。」(玛26:24)每次,耶稣与门徒相聚时,都给他们一些教训和使命。在这一次最后的有形相聚中,耶稣派遣他们出外宣传福音,为他作証。他叫他们到「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这是一个何等大胆的要求,要完成这工作确实不是容易的事。当然,耶稣决不会强人所难。于是,他亦许下派遣圣神降临来帮助他们行事。
圣神降临
「五旬节一到,众人都聚集一处。忽然,从天上来了一阵响声,好像暴风刮来,充满了他们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开好像火的舌头,停留在他们每人头上,众人都充满了圣神,照圣神赐给他们的话,说起外方话来。那时,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有从天下各国来的虔诚的犹太人。这声音一响,就聚来了许多人,都仓惶失措,因为人人都听见他们说自己的方言。」(宗2:1-6)
五旬节是犹太人的感恩节,除了感谢五谷丰收外,更感谢天主带领祖先出离埃及的事迹。这个节日是在逾越节后五十日举行,所以称为五旬节。这是犹太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如今,耶稣拣选这日子派遣圣神降临。
「众人都聚集一处」,这可以说是教会组织的雏形。圣神降临是天主将生命赐给教会,使成为一个合一共融的团体。圣神藉着火舌的形状,降到每个人身上,使他们都能说外方的言语。这里要告诉我们:圣神有能力聚集每一个国家的人,形成一个生活的整体——教会。充满圣神活力的教会,冲破了民族、国家的范围,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公教会。
圣神的力量
在上述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人因着圣神的力量而转化的效果,是如此的大和不可置信。首先,耶稣离去后,门徒们虽见到复活的耶稣,但是仍然很害怕的躲起来,门窗紧锁,足不出户;完全失去斗志,没有自发力。然后,当圣神降临在每人身上后,立即给他们带来新生命;他们马上大开门户,高声宣讲基督的死亡复活事迹。从记载中,我们见到基督徒愈来愈多,宣讲的范围愈来愈广,这些都是圣神的力量。
圣神是谁?
圣神是耶稣与天父所派遣的护慰者。祂是天主的第三位,与圣父及圣子是同一的天主。耶稣在受难前,曾多次提及要派遣一位「护慰者」(若16:7),来帮助门徒,教训他们。当耶稣谈及圣神时,屡次称祂与自己和父相同,有同样的能力和地位,但却是「另一位护慰者」,并称为「真理之神」(若14:16)。这说明圣神虽与父及子同是天主,却是「另一位」,我们通常称祂为「天主第三位」。
圣神在人内工作
圣保禄宗徒说:「没有一个受天主圣神感动的会说:耶稣是可诅咒的;除非受圣神感动,也没有一个能说:耶稣是主。」(格前12:3)
这说明,没有圣神,任何人都不能信仰耶稣基督,也不能过基督徒的生活。我们相信,一切发出内心的美德善意,都是圣神的工作,祂启迪、转化人的内心,使人充满智慧和信心。事实上,我们可以找到圣神居住在人内的标志,那就是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和节制。这些品德,圣保禄统称为圣神的效果(迦5:22),它在有信仰的人心内生长。这些品德,不是人所拥有,而是圣神赐予的。它使人度一个更有意义、更圆满的生活。
今天,天主圣神仍然在我们身上工作。她推动我们去爱,去关怀、去宽恕。没有圣神,我们不懂得祈祷;没有圣神,我们便无法过爱的生活。我们从圣神领受爱的力量。祂就是爱,靠着她,我们便拥有一切真、善、美、圣的果实。
天主圣三
天主圣三的奥理,常被视为最难解释的一端信理。其内容要求人相信天主只有一个,但却含有三个位格。这三位分别是圣父、圣子和圣神。三位共属于一个天主。每次,当我们划十字念:「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时,我们便是赞美三位一体的天主。
圣三的道理,单凭人的智慧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如今我们所以相信,是因为耶稣亲自启示给我们的。
耶稣生平中的圣三事迹
从耶稣自己的生活事迹中,我们多次见到天主圣三行动:首先在圣母领报时,天使对她说:「圣神要临于你,至高者的能力要庇廕你,因此,那要诞生的圣者,将称为天主的儿子。」(路:1:25)其次,当耶稣在约旦河受洗,自水里出来时:「忽然天为他开了。他看见天主圣神有如鸽子降下,来到他上面;又有声音由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玛3:16-17)
在耶稣降生成人的计划中,天主圣神就参与这救世的工程。约旦河受洗一幕中,天主圣三都显现出来了:父以声音,子以人身,圣神以鸽子。天父宣布了自己与耶稣的关系,称他为爱子。
耶稣所启示的圣三道理
耶稣从没有用「三位一体」这个名词来谈论天主圣三的奥理,但是,从他的言谈教诲中,曾极具体地指出他自己与天父和圣神的密切关系。且看耶稣在受难前夕,向宗徒们说的一番话:
「我必不留下你们为孤儿;我要回到你们这里来那一天,你们便知道我在父内,你们在我内,我也在你们内你们所听到的话,并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来的父的话。我还与你们同在的时候,给你们讲论了这些事。但那护慰者,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来的圣神,他必要教训你们一切,也要使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若14:18-26)。
耶稣称天主为父,他来到这世界是受父的派遣,而圣神则帮助他完成这救赎世界的工作。此外,耶稣更指出他和天父有同样的尊荣,同样的权力:「父不审判任何人,但他把审判的全权交给了子,为叫众人尊敬子如同尊敬父。」(若5:22-23)。
天主圣三与我们
其实要谈圣三道理,也不是全无方法的,现在让我们集中在耶稣身上来看看圣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在信仰生活历程中,我们经验、接触的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圣子耶稣,但在耶稣身上,我们会同时体验到天父的爱,因为耶稣与天父的合一共融早已达到至高的境界。他说:「谁看见我,就是看见父。」所以,基督徒若与耶稣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时,他必同时体验到天父的爱。而在这认识、爱慕天主的过程,推动圣子的神也在我们身上行动,使我们可以去爱。事实上,人类的创造和救赎计划,均发自天主圣三爱的生命;因着这丰盛的爱的洋溢,天父创世、圣子降生人间,而圣神则不停地启发人心,活在信友当中。
结语
天主和我们相距甚远,但天主又与我们很接近。自创世开始,我们见到至高无上的尊威天主,从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身上,我们接触到至亲近的天主。不过,天主仍然是远超过我们的理解、感觉和心灵,认识祂、爱慕祂是要透过信德之光的。可幸,我们尚有基督的亲身教诲,和得自圣神的启发,不然又怎能发现这爱的奥秘!
撮要
按宗徒大事录记载:耶稣复活后停留在世四十天之久,其间曾多次显现。在最后一次显现中,门徒目睹他升天。教会在复活节后第四十日庆祝耶稣升天。
耶稣升天前派遣门徒出外宣传福音;宣讲他死而复活的事迹。耶稣也给门徒许下派遣圣神降来帮助他们。
耶稣升天后十日,圣神藉着火舌形状降到每个人身上。门徒立即充满活力,勇敢的大开门户,向人宣讲。
「天主圣三」道理是说一个天主包含圣父、圣子、圣神三位。圣三道理是一个奥迹,单凭人的智慧、是无法理解的,现在我们相信,是因为耶稣亲自给我们做示了这端奥理。
反省-
在我的生活经验中,能体验到圣神的能力吗?祂怎样帮助了我?
耶稣的一生(10)——升天、圣神降临、天主圣三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耶稣升天后坐在 ,意思是说复活的耶稣与 享有 的 和 。
(二)五旬节是犹太人的 节,感谢天主赐他们 外,更感谢天主带领 。耶稣选了这节日派遣 。
(三)圣神藉着 降到每个人身上,使他们 。圣神是 与 所派遣的 ,祂是天主 ,与圣父及圣子是 。
(四)圣保禄说:「没有一个 的会说:耶稣是可诅咒的;除非 ,也没有一个 能说:耶稣是主。(格前12:3)
(五)天主圣三爱的生命在人类历史中发显出来的工作是圣父 ,圣子 ,圣神活在信友当中。
乙、简答题
请简述你对这一课内容的感受,你能否接纳个中奥理?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与基督相遇(1)——圣事总论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上一单元我们讨论了「教会」,她是基督徒的家。这一单元让我们看看:这个基督徒的大家庭是怎幺样生活的?是甚幺力量把他们连结在一起?致使他们能将基督的新生命一代代的传下去,分施给更多的人。
一般人都较容易接受具体可见的事物,对于抽象的东西,往往需要假助于一些象征的事物,才能易于领悟。教会是由人组成的团体,对于明白、了解天主的爱和救恩,着实也要透过一些具体可见的「标记」,来表达天主对人类那看不见的爱。所以,天主圣子耶稣基督降生成人,来到我们中间,就是为了给我们显示天父的爱。换言之,我们在基督的具体生活中,见到天父的爱;同时也在他身上与天父相遇。耶稣说过:「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若14:9)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基督如何在教会内分施他的恩宠给所有信徒?用甚幺方法使信友们团结在一起?
在圣事中与天主相遇
在耶稣传教期间,人们很容易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他直接地给人启示天父的爱,教人祈祷,给信他的人付洗、赦罪、治病等等。从这一连串的行动中,我们自耶稣身上确实体验到天父的爱,而与天父亲密的接触相遇。
当耶稣建立教会时,他体会到日后信徒们的需要。他们将没有机会与耶稣面对面的谈话,听他的教导。于是,他在教会内建立了七件「圣事」,帮助人们认识、爱慕天父,并分享天父的恩宠。
圣事是甚幺?
「圣事」这名词源出自拉丁化希腊字「Mysterion),意思是指「祕密」「机密」,如今引伸作为「在基督内的天主奥祕」之意。换言之,圣事是基督留给人,使人透过它而能够与天主相遇,是分沾恩宠的途径。要进一步了解圣事的意义,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 是耶稣建立的
二、 是有形可见的仪式
三、 耶稣藉此仪式赋予圣宠神恩给善领圣事的人。
所以,圣事是天主透过教会而分施恩宠与信友的一个具体方法。
基督是天父的「圣事」
我们说圣事是使人与天父相遇的方法。为基督徒来说,基督本身是「圣事」,因为他把不可见的天父,在自己身上成为可见的。「基督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哥.1:15)所以,基督徒相信天父的奥祕,在基督身上显露出来。基督本身是可见、可闻和可接触的;藉着与基督的交往,基督徒接触到那不可见的天父和圣神。因此,我们称基督是天父的「圣事」
教会是基督的「圣事」
基督在教会内建立了七件圣事,但教会本身就是一件最基本的「圣事」。当基督建立教会时,他是要藉着教会将天主恩宠传开去,广及众人,使人藉着教会而认识他,成为他的弟兄。所以,教会的使命是要延续基督和基督在世上的工作。当教会透过有形的组织和活动,给世界显示出基督,使人接触到不可见的基督时,我们称教会是基督的「圣事」。
七件圣事
教会内有七件圣事,就是圣洗、坚振、圣体、修和、病人傅油、圣秩(神品)和婚配。基督以这七种神圣的标记和行为,把天主恩宠给人。其中的每一件圣事,都有它的不同意义,而分施独特的恩宠。首先,圣洗圣事使人分享天主的生命,成为祂的子女;坚振圣事坚强人所分享的生命;圣体圣事则养活、滋养这生命;修和圣事则使失落这生命的人重获生命;病人傅油使病人恢复精神肉体的健康;圣秩圣事使人以特殊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职务;婚配圣事使夫妇二人与天主合作创造新生命。由此可见,每件圣事在人身上都赋予发展一种生命——恩宠的能力。
当教会举行任何一件圣事时,基督都亲自临在那件圣事内,赋予该圣事的效果。总括来说,七件圣事是为适应不同需要而采取的七种不同方法。
圣事的本质
「圣事的目的是为了圣化人灵,建设基督妙身,并敬礼天主;但其外表仪式,也含有训导作用。圣事不仅假定已有信德,而且以言语和事实来滋养、加强并表露信德,因而称为信德的圣事。圣事不仅赋与圣宠,而且在其举行之际,同时也尽善地准备教友实惠地领受所赋的圣宠,适当地崇拜天主,并实行爱德。」(礼仪宪章第三章)
从上文内容显示:圣事本身除了圣化领受圣事者外,尚有建设教会的作用。可见在中包含了一个召叫和一个使命。其次,接受信仰,怀有信德的人,才能领受圣事,得到圣事的效能,更能藉此行动来表露和加深信德。最后,圣事中所赋予的圣宠,并非如仙丹灵药般发生奇迹、幻术的效果,而应妥善地帮助教友准备好以实际行动来敬礼天主,实行爱德。
所谓「圣宠」,是指天主看基督的功劳,赏赐人的超性恩惠,使人获得永生。圣宠分为两种:宠爱及宠佑。宠爱使我们凭着基督的苦难,得以成为天主的子女;宠佑是基督按我们的生活、工作,或是某种困境帮助我们行善避恶而赏赐的一种特别助佑。
圣宠是超性的恩惠,因为不是人本性的力量所能得到的,只有天主能赐给,而且它的效果也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圣事与礼仪
耶稣说:「那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所以,当基督徒聚在一起举行祈祷、庆典时,耶稣自己亲临于礼仪中,执行天人间桥梁的职务。教会内的礼仪,除了七件圣事外,尚有其他的礼仪:如殡葬礼,祝圣圣堂、圣屋等称之为圣仪。
圣事是耶稣亲自建立的。在教会的历史中,圣事的礼仪经历了不少变迁,这表示出圣事和每个时代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这些变迁及不同之中,与耶稣基督有关的核心时常存在。
圣仪是教会在不同时代订立的,用以使教会的祈祷能更深入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虽然这些圣仪绝对不可以和「七件圣事」相提并论,但它们的结构和圣事的结构相似,同样包括可见的部份和灵修性质的部份。
总括来说,教会的礼仪包括了圣祭、七件圣事和团体祈祷(如殡葬礼,祝圣圣堂、圣屋等)。
结论
天主愿意以一个记号来表达祂对人类的爱。这个记号是为了人的需要而设的;是天主向人类显示祂的爱的一个方法。故此,在圣事中,信徒们形成一个身心都能经验到天主的爱的团体。这里所强调的是「经验」。换言之,信仰不只是个抽象、超性的东西,且能够实实在在地在现实生活中触摸到、经验到和生活出来的。
所以:「圣事不但指新生命,它们还给我们新生命。不但提及我们的救赎,还给予我们救赎。不但讲到我们与主的亲近,他就在圣事之内与我们共在。」
(录自「生活、信仰、教理」)
撮要
圣事是耶稣建立的有形可见仪式,藉着这些仪式使善领圣事的人得到恩宠。
教会内有七件圣事,就是圣洗、坚振、圣体、修和、病人傅油、圣秩和婚配。
当教会举行任何一件圣事时,基督都亲自临在那件圣事内,赋予该圣事的效果。七件圣事是为适应不同需要而采用的七种不同方法。
讨论、反省——
为甚幺说「基督是天父的圣事」?原因在那里?——
有没有参加过教会的礼仪(如感恩祭、婚礼、殡葬仪式或其他)?试列举之并谈谈当时的感受。
与基督相遇(1)——圣事总论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圣事是基督留给人,使人而能够与相遇,是的途径。
(二)是天父的圣事,是基督的圣事。在内建立了七件圣事。
(三)七件圣事的名称是。
(四)圣事的目的是,建设并。
(五)圣宠是天主看的功劳,赏赐人的,使人能。
乙、简答题
你能否接受基督建立七伴圣事以分施神恩的这个方法?为甚幺?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与基督相遇(2)——入门圣事(圣洗)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我们常在报章上读到「某某社团举行入会典礼」,又或「某某人宣誓就职」等报导。这些事件都是一个人加入某一个团体,成为该社团一分子的一个有形的公开行动。透过入会仪式、宣誓之后,这个人便是这社团的当然会员,分享该社团的一切权利和义务。
同样的,当一个人被基督所吸引,愿意认识他,继而承认他是主,要进一步的加入基督徒的行列时,他便成为基督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了入教者能公开的表示这意愿,也使教会团体公阕的表示对新成员的接纳和欢迎,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耶稣基督自己亲自定下来的方法:人藉着领受圣洗圣事而重生,分沾基督的生命;人领受了「入门圣事」,便是教会内的一分子,基督奥体中的肢体。
入门圣事
我们说过:教会内的圣事是要有信德,相信天主的人才能领受。所谓「相信天主者」,是指领了洗的基督徒,或者是愿意皈依基督、渴望洗礼入教的人。七件圣事中的圣洗、坚振和圣体三件,是人加入教会团体,正式成为基督徒必经的途径,故称之为「入门
圣事」。今日,成年人入教礼仪中,圣洗、坚振和圣体三件圣事,是一气呵成地举行的,因为这三件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表达出一个人自死至生的信仰皈依历程。以下我们将分别探讨每一圣事的独特意义。
圣洗圣事
圣洗圣事是所有圣事中最先领受的一件,人藉此而加入教会的门槛,亦即我们常说的「洗礼」。一个人自第一次听到「耶稣基督」起,至正式被收录入教,领洗成为基督徒,其间要经过一段漫长的路途——我们称之为「慕道期」。慕道期的长短是因人而异,除有特殊的情况外,通常是不少于一年。
慕道期
慕道期亦即所谓「学道理」的期间。在这阶段中,我们认识、了解基督和他的教义;跟他做朋友和体验信仰生活。这好比一对恋人在蜜运中加深彼此的情谊。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除了慕道者与基督的交往外,通常还有一个「信仰团体」的支持和参与,使慕道者在团体的气氛中,一同分享、学习、体验信仰生活。这样,到了有一天,我们感到被主爱所吸引,觉得祂召唤我们,叫我们加入祂的教会时,这就是我们信仰成熟的时期。此时,我们可以要求领受圣洗圣事,正式加入教会。经本堂神父的考核批准后,我们便可以准备领受圣洗圣事。
洗礼来源
「洗礼」一词,来自希腊文的动词,原意是「浸在水中」,后来沿用成为教会中的术语,今天是指「圣洗圣事」
旧约时代有所谓「洗洁礼」,在以色列民族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梅瑟的法律上,亦明订了许多宗教仪式举行之前,人要先行取洁沐浴。例如在出谷纪中祝圣司祭仪式一节内,亚巴郎和他的儿子要先行沐浴礼(出29:4)。至于洗洁的目的,不外是清除身心的污秽,使自己更堪当出现于天主面前。
新约中曾多次记载了若翰的施洗事迹。他对人说:「那比我强有力量的,要在我以后来,我连俯身解他的鞋带也不配。我以水洗你们,他却以圣神洗你们。」(谷1:7-8)从这段记载中,我们见到:若翰的洗礼不是旧约法律上的洗礼,而是准备默西亚选民的洗礼,是真正使人悔罪的洗礼;是人发自内在革心的一个实际行动。教会视若翰的洗礼是圣洗圣事的先声和准备。
耶稣来了,他自己也领受若翰的洗礼(玛3:13-17),作为他传教救灵的序幕。当他复活后,他命令门徒给人付洗:「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28:19-20)这就是基督所立的圣洗圣事。
洗礼的过程
耶稣升天后派遣圣神降临,宗徒领受了圣神之恩后,便出来宣讲、施洗:「伯多禄就同十一位宗徒站起来,高声向他们说:『诸位以色列人!请听你们藉着不法者的手,钉他在十字架上,杀死了他;天主却解除了他死亡的苦痛,使他复活了你们每人要以耶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们的罪过,并领受圣神的恩惠』于是,凡接受他的话的人,都受了洗,在那一天约增添了三千人。」(宗2:1-41)
这里我们看到当日基督徒接受洗礼的程序,大概可分为:
一、 聆听耶稣基督福音的宣讲;
二、 听众接受信仰和皈依;
三、 洗礼;
四、 领受圣神。
由此看来,洗礼不单是礼仪标记,而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改变和信仰的皈依。所以,决定一个洗礼者是否有资格,不是他们慕道期的长短,而是他们生活的改变。
洗礼的主要仪式
洗礼仪式中的主要部份,是施行洗礼者在领洗者的头上倒水,同时唸以下的经文:「某某,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你授洗。」自教会初期直到十四世纪,付洗的方式通常是让受洗者全身浸入水中,只有头部露出水面,然后主持洗礼者使受洗者的头,浸在水中三次,同时唸以上的经文。这叫做「浸水式」洗礼。这浸水式洗礼所象征的「洗洁、死亡、复生」等意义,虽然比较明显,却有许多不便之处,所以教会内多取用注水式的付洗方法。
一般而言,付洗者为神职人员,但在紧急情况下,如为愿意接受洗礼的临死者,只要依照耶稣所定的主要付洗部份,任何人都可以付洗。
洗礼程序大纲
依照现时惯用的方法,各堂区多数选择在每年复活节前夕,为成人慕道者举行洗礼。这是按照教会的年节,配合礼节的意义而定下来的。复活节是纪念耶稣从死亡中复活,重获新生的日子。慕道者受洗是与基督一齐,从死亡进入永生的日子。所以,选择在复活节之夜受洗,是最适合不过的好日子。复活前夕的洗礼程序大纲略述如下:
1. 祝圣新火及蜡烛:象征基督是我们的光。
2. 游行礼:象征基督徒团体接纳基督的光。
3. 逾越节报导:以歌咏宣布基督复活。
4. 圣道礼仪:记述耶稣复活是天父救恩历史的高峰。
5. 诸圣祷文:所有圣徒生者死者,同在基督内庆祝基督的胜利。
6. 祝圣清水:慕道者藉水和圣神获新生。
7. 弃绝罪恶:表示脱离黑暗。
8. 宣认信仰:愿意进入光明,接受基督。
9. 洗礼:表示与基督同亮,然后进入永生。
10. 授白衣:象征在接受洗礼时穿上耶稣基督。
11. 授蜡烛:象征愿意接受基督之光,同时也要与别人分享这光。
12. 领坚振:领受天主圣神。(另有专文讨论)
13. 继续感恩祭礼仪——领圣体圣血:与基督真实、圆满地结合。
圣洗圣事的神恩
每一件圣事都赋予人一种特别的神。圣洗圣事所给的神恩,是使人出死入生,重新得到永生的生命。圣保禄宗徒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受过洗归于基督耶稣的人,就是受洗归于他的死亡吗?我们藉着洗礼已归于死亡与他同葬了,为的是基督怎样藉着父的光荣,从死者中复活了,我们也怎样在新生活中度生。」(罗6:3-4)所谓「归于死亡与基督同葬」,以及「从死者中复活,在新生活中度生」,是说凡领洗的人得到与基督一同死亡一同复活的恩典。当日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过来。如今,领洗的人是和基督般死于罪恶,活于新生命,做天父的子女。
人出生时都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中被罪所污染,加上自己本身所犯的过错,实在不堪称为天父的子女;而圣洗圣事是我们偕同基督,在他内表示我们愿意接受他的救恩,真诚求父宽恕过往的一切过错,重新返回天父的怀抱,做祂的子女。换言之,在这洗礼的行动中,人本身「罪恶的我」死亡,「新生命」在基督内复活;如此这死而复活的新生命,将人带进天主的大家庭——教会内,成为天父的子女。由此看来,圣洗圣事给人一个永远不灭的神恩,而此神恩带来四种效果:
一、 罪恶完全赦免。
二、 得到新生命。
三、 成为天父的子女。
四、 成为教会中的一分子。
圣洗圣事是独一的事件,只要领受一次便永不消灭,透过这事件,人便永远被教会所接纳,成为教会大家庭中的一员。
圣洗圣事带来的使命
圣洗圣事不单是我个人和天主间的事件,同时更是教会团体和整个人类的事,因为基督要救赎的是整个人类。每一个人的领洗人数,就是加强教会团体的实力,继而可在教会内发挥作用,负起传教的使命,要使更多的人认识基督,分享天主的生命。
每一个基督徒能够踏上最初的第一步:认识或听到天主的名字,莫不透过别人言谈或从书本知识上得到。今天,当我们成为基督徒后,亦应负起向他人宣讲基督的责任。宣讲的方法固然很多,也不一定要能言善辩、侃侃而谈的口才,最重要的是身教,就是在生活活出基督信仰的精神。
结语
我们都承认圣洗圣事有着不灭的神恩,但这并不表示领洗后,因为有天主的恩宠的帮助,便万无一失的可以做个好教友。不错,天主的恩宠常照顾着我们,然而,我们也得付出努力,与恩宠合作,才能一天天的成长,发挥爱主爱人的能力。为此,教会中尚有其他的圣事来帮助我们,使我们更成功的生活出基督徒的使命,发挥洗礼时所领受的神恩。事实上,基督徒的一生要不断的宣认信仰,就是活一个不断死于罪恶、活于天主的实际生活。因此,一个慕道者能否有领受洗礼的资格,不在于慕道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他的生活表现。
*圣洗圣事是耶稣亲自定立的首要圣事,为要消灭人的罪,并恩赐人超性的生命。
撮要
圣洗圣事是成为基督徒的入门圣事,是最先领受的。人在接受洗礼之前要经过慕道期。
决定一个人是否有资格受洗,最重要的是看他生活的改变和信仰的皈依。
圣洗圣事的神恩是使人从「罪恶的我」中复生,成为天父的子女,分沾基督复活的新生命。
圣洗圣事所带来的使命,就是成为教会团体中的一分子,要负起传教的使命。
讨论.反省——
有些人认为:「心里信天主便够了,不必领洗入教」,你觉得这说法对吗?为甚么?
与基督相遇(2)——入门圣事圣洗习作
甲、填完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成年人入教礼仪中,、和三件圣事,是一气呵成地举行的,我们称之为。
(二)在接受领洗前要经过期。在这阶段,我们要认识、了解和,并分享、学习体验。
(三)耶稣命令门徒给人付洗:「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 ,给他们授洗,教他们遵守。
(四)圣洗圣事给人的神恩,是使人,重新得到。此神恩带来的效果是:一、罪恶,二、得到,三、成为四、成为。
(五)领洗后要继续努力,与合作,才能一天天的,发挥的能力。
乙、简答题
请简述你对圣洗圣事的认识。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与基督相遇(3)——入门圣事(坚振)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我们说过:圣洗、坚振和圣体三件事,合称为「入门圣事」。教友加入教会时要领受了这三件圣事后,才算是实实在在、圆满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上一课我们读到有关圣洗圣事的重要性,和它所赋予人的神恩;这一课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坚振圣事的意义。究竟为甚么要领受坚振圣事?它所赐与人的神恩和圣洗圣事中所赐的有何不同?对我们教友生活的实际影响大吗?
圣经的记载
有关坚振圣事,圣经内虽没有直接的出现「坚振」这名称,但却有多处谈及此圣事的事迹:
耶稣的许诺:
「我去为你们有益,因为我若不去,护慰者便不会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了,就要派遗他到你们这里来。」(若16:7)耶稣在最后晚餐时给门徒说的这番话中的「护慰者」,就是指天主圣神。在此,耶稣明言天主圣神会来到宗徒们身上。其后耶稣在升天前再次给门徒们许下:「当圣神降临于你们身上时,你们将充满圣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犹太和撒玛黎雅,并直到地极,为我作証。」(宗1:8)
耶稣再强调圣神的德能,以坚固宗徒的信心,并肯定圣神所带来的力量,是如此的强而有力;之后,耶稣即给了他们一个传扬福音、做基督传人的使命。由此可见:圣神的神恩、不单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服务他人的。
圣神降临事迹
「五旬节日一到,众人都聚集在一处,忽然,天上来了一阵声响,好像暴风刮来,充满了他们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开好像火的舌头,停留在他们每人头上,众人都充满了圣神」(宗2:1-41)这是基督初创教会的第一批人领受坚振圣事。换言之,今日我们领受坚振圣事时,便是领受天主圣神了。
按着上文的记载,当日圣神降临了,发生了许多奇特的事情:如「刮大风」;有「好像火舌的东西降在每个人头上」;以及「每人都听到自己的方言」等奇特的现象。如果问这些现象的描写过程是否属实?或者是象征性的手法?本文实无法回答,也有待专家们的研究。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这种种的奇特现象给我们指出教会的诞生,是件轰动的大事,周围的人注意到,使他们听到声响和自己的方言。此外,这里最重要的,是圣神降到人身上的能力,在每人心中起了作用,以致宗徒们前后判若两人:先前是胆小躲起来不敢见人的,如今门户大开,高声向人宣讲。最后,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火舌的散开落在各人头上」的描写,这意味着各人领受同一的圣神。指出圣神有能力聚集每一个国家的人,形成一个生活的整体。
新教友领坚振
「当时,在耶路撒冷的宗徒,听说撒玛黎雅接受了天主的圣道,便打发伯多禄和若望往他们那里去。他们二人一到,就为他们祈祷,使他们领受圣神,因为圣神还没有降临在任何人身上,他们只因主耶稣的名受过洗。那时,宗徒便给他们覆手,他们就领受了圣神。」(宗.8:14-17)这是初期教会为信徒施行坚振圣事的一个典型例子。宗徒们因为听到在耶路撒冷外有新教友,便立即派最重要的人前往探视。结果发现这些人「只因主耶稣的名受过洗」,尚未领受圣神,便立即「给他们覆手」施行坚振圣事。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发现两个特点:先前斐理伯给许多撒玛黎雅人付了洗,但没有完全完成引领他们加入教会的工作,要宗徒们亲身来举行覆手礼,以完成此加入教会的行动。其次,我们看到教会的两件入门圣事:圣洗和坚振,分别出斐理伯和宗徒们的工作,斐理伯代表一般地方团体负责人,即本堂神父,而宗徒则代表着主教。故此,通常来说,坚振是由主教来施行。
从以上的圣经记载中,我们清楚地见到,坚振圣事确是耶稣自己订立的。同时,在他之后的初期教会中,门徒们都力行遵守此训导,给加入教会的人举行覆手礼。
坚振圣事的意义
坚振圣事是给教会内新领洗的人施行的一件圣事,在这件圣事内,教友领受天主圣神。其实,领洗时我们是「藉着水和圣神而重生」;洗礼仪式中我们是「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三位一体的天主已进入我们心中,那么再领坚振圣事,是否有其独特意义呢?当然,人在领受任何一件圣事时,都受到天主圣神的推动,藉着祂的能力才会主动地参与教会内的圣事。领洗时我们是「经由」或「藉着」圣神而重生;而在坚振圣事中,我们是「领受」圣神,请圣神以特殊方式降到我们身上。同时,使领洗时所得的圣宠,在心中要坚固、更有力、更有效。实在这也是这件圣事之所以称为「坚振」(CONFIRMATION)的用意。
坚振圣事的主要仪式
坚振圣事的主要仪式,是在领坚振者的头上覆手和傅圣油。
一、 覆手礼的意义:
要明白「覆手」的意义,便要追溯到犹太人的传统中去了解。圣经中,无论旧约或新约的记载,都多次提及「覆手」这行动,各含有不同的意义:
(1) 表示祝福,例如雅各伯祝福儿子厄弗辣因和默纳协(创48:14);耶稣也多次用覆手仪式祝福孩子们(玛19:13-15)。
(2) 在病人身上覆手,以示祈求上主治疗他们。关于这例子,在耶稣身上常见到。「耶稣给几个病人覆手,治好了他们。」(参阅谷6:5,7:32-35,8:23-25)(3)个人或团体给某人覆手,表示隆重地祈求上主赐给这人某一种神恩;又或者祝圣这人,给他某一种特别的职务。例如在宗徒大事录中,宗徒们选立了七位执事时,便行了覆手礼。(参阅宗6:2-6)如今在坚振圣事中所行的覆手礼,表示赋予领受者圣神及祂的恩惠。
二、 传油礼的意义:
油本身的用途很多,尤其在犹太人的生活中,油除了可以食用外,同时也是富裕的记号。因为油可以用作交易的媒介,可以作为祭品,同时更可以治病;至于在宗教礼仪中,傅油礼是祝圣君王的必要条件。此外,傅油也含有沐浴、洁净的意义。如今,在坚振礼仪中给领坚振者搽油,是表示求上主使他充满圣神,愿圣神的力量如同这油一般充满、渗透他整个人,给他力量,使他无论在任何璟境中,都能负起使命,为基督作証。事实上,基督本身也是受傅油者。坚振圣事使我们更相似基督,活出基督来。
坚振圣事的神恩
为描写圣神所带给人的恩典,传统上将之称为「圣神七恩」。「七」字在犹太人眼中是个特别的数字,含有「圆满」的象征。圣神七恩自然也含有一种「丰盈」、「圆满」的意思。研究七恩所带来的是甚么恩典,要理问答中有以下的解释:
一、 敬畏:如同好子女怕伤害父母的心一般不敢犯错,怕得罪天主。
二、 孝爱:是使我们以儿女心肠热爱天主,与祂的教会同甘共苦。
三、 聪敏:使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天主的关系,明白做好人的道理。
四、 刚毅:使我们能勇敢战胜一切救灵魂的障碍。
五、 超见:使我们有超俗的见解,遵奉天主旨意,遵正道而行。
六、 明达:使我们要明白通达教会道理的真实意义。
七、 上智:使我们感觉世俗一切皆空,在今世期望与天主相通,达到天人合一,使永生的福乐,在现世即已开始临现。
从上述的七恩内容看来,实可将之总括为二,就是「光」和「力」。因为天主圣神在人心中常发生两个效用:光照人的心,使人日趋光明,逐渐了解真理,了解生命,了解自己和天主的关系。其次是给人力量,使他有勇气、有毅力将所了解明白的生活出来。最后,当一个人真正随着圣神的神恩而生活时,我们便见他的生活充满圣神的效果: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参阅迦5:22-23)
坚振圣事的使命
有人说坚振圣事是基督徒成长的圣事。就是说人由洗礼所带来的新生命,在领坚振之后,才充满力量,发挥效力。初期教会宗徒们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子。由此可见,坚振圣事的效用不只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而且是对他人有贡献的。虽然,这点看来好像是两件事,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脉相承不可分的必然结果。试想,我们认识了天父的爱,祂派遣基督降来救赎人类,使我们成为天父的子女。如今,自己加入了教会,成为天父的子女。璟视四周,却有许多人不认识天主,不了解天主对他们的爱。自然的,我们会设法引领这些人认识天主。换言之,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必是一个负起传扬基督福音的人,在教会内与其他的兄弟姊妹一同手,做基督的传人,成为地上的盐、世界的光。「你们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并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样,你们的光也当在人前照耀。」(玛5:14-16)
何时领坚振?
坚振圣事和洗礼一样,是属于永远有效的圣事(即只可领一次)。最适合领受的时间,依照现行的礼规,成人在领圣洗圣事时,随即一起领受坚振,因为这样可以清楚表明这两件圣事的关联性。但是,如果是婴孩领洗,便要等他长大后才领坚振。现行的惯例是先初领圣体,后来才领坚振。当然亦要有一段时间替他们讲授教理,以作准备。
结语
坚振圣事是我们对天主的肯定,使我们与天主有更坚定的关系。一方面是我们以一种决定性方式,向天主表示自己的信仰,并愿意负起基督徒在教会内的责任;另一方面是主以更正式的方法,欢迎我们加入祂的教会团体内,便成为家庭中的一员,而最重要是使我们更相似基督。
*坚振圣事是耶稣亲定的圣事:使教友领受天主圣神,以言以行,勇敢负起基督徒的使命。
撮要
圣经中虽然没有讲及「坚振」这名称,但却有多处提民坚振圣事的事迹:例如耶稣许下要保遗护慰者——圣神的降临,以及初期教会中为新教友授坚振等。
在坚振圣事中,我们领受圣神,祂推动我们,坚固我们领洗时所得的神恩,帮助我们成长。
坚振圣事的神恩在传统上称为「圣神七恩」。七字在此含有丰盈、圆满的意思。
坚振圣事所赋给的使命,是做基督的传福音者,以生活来为信仰作証。
讨论、反省——
细读宗徒大事录第二章,看看圣神降临前后的不同景象,并分享之——
个人生活经验中,有感受过冥冥中神的力量吗?
与基督相遇(三)——入门史事坚振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耶稣说的护慰者,就是指。耶稣在再次许下。
(二)教会中第一批领受坚振圣事的人是在那天领受的。当时发生了异象:不但,并有好像的东西降在,而且每个人都听到。
(三)坚振圣事是给教会内人施行的一件圣事。在这件圣事中,教友 。
(四)坚振圣事的主要仪式,是在领坚振者和。
(五)圣神七恩是:1.2.3.4.5.6.7。
乙、简答题
简述一下你对本课文的认识或感受。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与基督相遇(4)——入门圣事(圣体)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入门圣事」的圣洗、坚振、圣体三件圣事,共同表达出一个人自死至生的信仰皈依历程。我们从过去的两课得知:因着圣洗,我们成为天主的子女,分享祂的生命;而坚振则使我们得到光和力,去履行、完成这新生命所赋予的使命,服务教会。现在,我们进一步要谈养活这新生命的神粮——圣体圣事。
基督徒每主日去参与感恩祭(弥撒)时,都领受这生命神粮。究竟圣体圣事带给我们甚么神恩?它在信友生活中有甚么意义?为何如此的重要,竟称之为「生命之粮」?
圣经的记载
有关「圣体圣事」的言论,在旧约和新约中均多次提及,而且耶稣自己亲口预言要建立圣体圣事。
旧约
在旧约中曾记载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前往福地的途中,因为没有粮食,天主便在旷野降下「玛纳」来养活他们(参阅出16:4一35),直至他们抵达福地。另一处记载玛纳形似胡荽种子,色泽如珍珠,可以磨成面,制成饼,滋味甘美(参阅户11:7-9)。由于「玛纳」是天主自天而降下的食物,所以人们便称它为「天降神粮」。后来,「玛纳」在新约中被视为圣体圣事的标记及预像(参阅格前10:1-22)。
我们常将「玛纳」看作为「圣体圣事」的象征,因为昔日天主曾用玛纳养活、照顾了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团结他们;今天,「圣体圣事」也将我们共融起来,养活我们的超性生命。
新约
新约的四部福音中,均记载与圣体圣事有关的言论:首先三部对观福音均记下耶稣建立圣体圣事的经过,而若望福音则记述了耶稣对圣体圣事的预言。
圣体圣事的预报——若望福音第六章中「生命之粮言论」就是耶稣对圣体圣事的预告。当时耶稣处于一个备受欢迎、广被拥戴的时刻,因为他曾用「五饼二鱼」饱飨了五千人。当时群众对他所行的种种奇迹,到达了风靡的顶点。为了使群众勿误会靠着他的奇迹异能,他们可以不必努力工作,而天主自会帮助他们消灭罗马人,所以,耶稣预报这生命之粮的言论来试探他们,也使他们知道他来是为建立一个不分种族国家的天国。
生命之粮言论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他说:「你们不要为那可损坏的食粮劳碌,而要为那存留永生的食粮劳碌,即人子所要赐给你们的。」(若6:27)人们刚吃过耶稣所分赠的饼,但耶稣要他们明白另有一种更重要的永生的食粮。第二部分他说:「我就是生命的食粮,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若6:35-40)耶稣说出富挑战性且难以明白的话,用以表白他的救世方法,是将自己交出,牺牲自我,而并非如他们所想望的。由于这番话,便手|起犹太人的窃窃私议,可能以为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在第三部分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生命。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复活」(若.6:53-59)耶稣这种坚决的态度,証明了他的话是按字面解释外,并没有其他的意义。虽然他的话遭到反感,很多人离他而去,但他却未改变圣体圣事的道理及意义。
圣体圣事的建立——三本对观福音均记载了建立圣体圣事的事迹(玛26:26-29,谷14:22-25,路22:19-20),内容均大同小异。建立的时间是在吃逾越节晚餐快完毕之际,耶稣祝圣了面饼和酒,把饼擘开,交给门徒们说:「这是我的身体」,后来又把祝圣了的酒,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血」。耶稣两处都用「是」字,很清楚的说明酒和饼成为他真正的身体和血,并非只是象征的行为。所以,教会要我们相信:在感恩祭中,当神父说了「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后,祭台上的饼和酒,便马上成为基督的体血。
圣体圣事在教会内的实施——耶稣在祝圣圣体圣血之后,又吩咐门徒说:「你们要为纪念我而举行这事」(路22:19)。这样,耶稣便把祝圣圣体的神圣职务,交给了门徒。所以,如今只有神父才可以举行感恩祭。至于圣体圣事在初期教会内实施的情况:「他们(教会信众)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时常团聚,擘饼,祈祷。」(宗.2:42)「每天都成画结队地前往圣殿,也挨户擘饼,怀着欢乐和诚实的心一起进食。」(宗.2:46)这里的「擘饼」,便是指圣体圣事而言。当时的信徒常聚在家里举行擘饼、祈祷礼仪。事实上「擘饼」本是犹太人的传统说法,是指任何聚餐而言,但到了新约,初兴教会中便成为「圣体圣事」的圣餐聚会。圣保禄宗徒在他的书信中也谈及该如何领受主的圣餐,谴责那些对圣餐不恭不敬的冒犯者。(参阅格前.11:17-34)
圣体圣事的奥理——我们说过:当主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之后,饼和酒便变成了基督的圣体和圣血,这种变化的过程,确是一种深邃的奥理。在解释这端奥理之前,让我们作个比方:一朵生长在大自然中的玫瑰花,有自己的色香和形状,别人见了便能说出它的名字来,知道它是朵玫瑰花。现在有一位男士,愿意向自己的爱人表达爱意。他想尽方法,欲透过一件具体实质的东西来表达这份诚挚的爱情。最后他选择了一朵玫瑰花作为礼物,送给他的爱人。这个时候,他已经把这玫瑰花变了:由普通东西的平面,变成了在人平面上的一个象征,使它带有他本人的一份真实的爱情。在这爱情的表达过程中,这朵玫瑰花有了一个变,变成了爱情的象征。如果他的爱是真诚的话,这象征的内容也是真实的。虽然外在形状看到的只是一朵玫瑰花,由于那份真的爱情,而使玫瑰花变成了这人的爱——向那爱人所表达的爱情。所以,当他的爱人见到玫瑰花时,她见到和着眼的是她男朋友的那份爱。
我们说:「圣体圣事中的饼再不是饼,酒再不是酒,而有耶稣体与血的真实临在。」这是如何解释呢?无论如何,饼与酒在自然的平面上有它的实体,是真实的饼和酒;不过,当耶稣拿起了这饼,举起了这杯时,便把它们从自然的平面,提升至象征的平面,产生了真实的变,我们称之为「变质」或圣事性或象征性的变。「饼和酒」真实变成为一个象征。既然所象征的内容是基督的身体和血,酒和饼自然变成了基督真实的圣体圣血。
相信任何人也不敢对人说:「你们拿去吃,这是我的身体。」当日耶稣讲了这番话时,也有不少人觉得难以接纳而离开了耶稣;但耶稣却是真真正正的将自己交出来,毫无保留的给人交出这份爱,所以他才可以说出这番话,才有能力使这饼酒变质,成为他的体血,这是一个奥迹,一个用至大的爱而完成的奥迹。既然是一个奥迹,我们明白到是很难用有限的言语来解释清楚的。我们相信教会的指示,服从她的教导而接纳这奥理:成圣体圣血以后,在面酒形下的是整个的耶稣,他的天主性及人性;灵魂及肉身,因为复活后的耶稣永远生活着,体和血再不会分离。所以,当人领受圣体时是领受整个的基督。
圣体圣事是合一共融的标记
所谓「合一共融」,是指两个层面:一个是纵线的,是指天主与人的合一共融;另一个是横线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合一共融。
天主与人合一共融
相信尚未忘记,创世纪中所记载人类的原祖破坏了天主与人之间的共融,而失去了天主子女的地位。所以,天主才派遣耶稣降生成人,拯救人类。天主使有过错的人与祂合一,大可不必使用这方法,但是,祂却用这最能具体地表达爱的行动来完成拯救人类的工作:耶稣的降生成人,最后死在十字架上。在他与门徒吃最后晚餐时,为了要与人类长相守,永不分离,他立了圣体圣事。将自己隐藏在面酒形中,进入信友心中,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最大的合一共融的方法。既透过有形的物质,藉着感官领受了耶稣,继而在人灵上发生内在的效果,与主耶稣结合。透过这结合,我们便被提升到进入与天父共融合一的境界;因为耶稣说:「就如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样,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若.6:57)所以说,圣体圣事是天人合一共融的标记。
人与人合一共融
由横的一面看,一如最后晚餐时,是十二位宗徒一同吃永生的食粮。今天,我们在感恩祭中,亦分享同一的圣体神粮,因着来自同一基督的爱,使我们成为天父的子女,彼此都是兄弟姊妹。每次领圣体时,我们是与十字架上牺牲的基督结合;每一次都能增加我们与天主的新关系,与此同时,也拉近了与其他基督徒相互间的关系。这都是圣体圣事留给我们的最具体、最有效的方法。
圣体圣事的神恩
领圣体是我们与基督完全结合,成为基督肢体的圣事标记。就是说:透过「领圣体」这有形的行动,来完成我们与基督的实在合一共融。同时,由于基督的亲临,给予我们无比的勇力,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使我们的生活在基督内成了祭品,一同献给天主圣父。因此,我们不仅是在领圣体时与基督结合,更将这结合于生活中延续下去,将这份恩宠活出来,发挥效用。
结语
圣体圣事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祭献;同时也是我们与基督结合,和他一齐奉上给天父的祭献;因为当基督藉着圣体圣事与我们合而为一时,他使我们的生活在他内成为天父悦纳的祭献。所以,圣体圣事是基督徒入门圣事的高峰,是天人合一共融的国满标记。
*圣体圣事是耶稣亲定的至尊圣事:将饼酒变为自己的血肉,献给天主,养活人灵,滋养、圣化人的超性生命。
撮要
圣经中有多处地方预言和记述有关圣体圣事的事迹:旧约中的「玛纳」,天主在旷野降玛纳养活以色列人。这玛纳就是圣体神粮的象征。新约中耶稣多次预言圣体圣事:用五饼二鱼饱飨了五千人;若望福音中生命之粮的言论。
当神父在祭台上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时,饼和酒便变成了基督的圣体圣血,这是一个信德的奥迹。
圣体圣事是天人合一共融的标记,同时也是人与人间合一共融的方法。
讨论、反省——
圣体圣事是合一共融的标记,你怎样解释「合一共融」这名词?——
你可以接受圣体圣事的奥理吗?
与基督相遇(4)——入门圣事圣体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耶稣在时建立圣体圣事。他拿起面饼说:,然后又拿起一杯葡萄酒说:。饼和酒便变成了他的。
(二)耶稣将祝圣圣体的神圣职务,交给,所以,如今只有才可以举行感恩祭。初期教会中举行的,便是指圣体圣事。
(三)圣体圣事是共融标记的两个层面:一个是;另一个是。
(四)圣体圣事是入斗圣事的,是天人合一共融的。
乙、简答题
本文内容中,有那些论点是你较难接受的,请列学出来并说出原因。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与基督相遇(5)——感恩祭(弥撒)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我们常听到基督徒说:「星期日要上教堂。」这是教徒的重要聚会。基督教称之为「守礼拜」,而天主教则叫它做「参与弥撒」。这是教会的规条,要求所有教友都应参与主日弥撒。曾经有不少人因为怕这上教堂的规矩而拒绝入教,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弥撒的意义,不知道它和我们有密切关系之故。这一课,就让我们讨论一下感恩祭(弥撒圣祭)的内容和意义。
「弥撒」的字义
「弥撒」一词是拉丁文「Missa」的译音。有「遣散」之意,是在礼仪结束时,神父派遣信友去为基督作証所说最末尾的一个字。若从礼仪的内容来看,比较达意的名称有「感恩祭」,是现在的一个新译名;基督教则称为「圣餐」。不过,「弥撒」一词沿用已久,如今即使有了更佳的译名「感恩祭」,但是,一般人还是习惯了「弥撒」这名词,但本文会使用感恩祭来代替弥撒。
初期教会礼仪中的感恩祭
初期教会的基督徒,是在晚上举行感恩祭的,因为耶稣也是在晚餐中建立圣体圣事的。他们选择在一位门徒的家里,举行真正的聚餐,有各种菜肴,然后,宗徒会站起来,举起面饼和酒杯奉献,并说基督说过的:「这是我的身体」随后便分予众人吃喝。这是最真正的「圣餐」。
渐渐信徒增多,一个家庭无法容纳所有的人,于是,便聚在较大的场所,各自携来食物,一同擘饼。这样,又发现富者带来的是珍贵食物,而穷人则只能带来简单素食,不免产生自卑心,容易失去感恩祭中在基督内天人合一共融的要旨。于是,便废除了聚餐饮食部分,只保留擘饼礼,即举行当日最后晚餐时耶稣祝圣饼酒和分饼的部分。当时约为第二世纪,是由基督的代理人一人主持的。这简短的仪式,只需短时间便可结束。这样一来,信友们又感到一瞬即过的礼仪,心神难投入;于是便增添一些经文、祈祷等,以加深及表达所行仪式的内涵,并容易体会到礼仪的意义,于是便出现了许多圣餐的经文。其后,那些好的、丰富的经文便流传下来,为人所沿用。至今便成为感恩祭中的圣祭礼。至于感恩祭中的圣道礼,可追溯至犹太的逾越庆典,一家人在逾越晚餐时,众人坐下聆听读经之后,才开始进餐。如今为了准备心灵去领主的圣体,便在圣祭礼(擘饼)前,先聆听天主的圣言「诵读圣经」。所以,今天的感恩祭是了圣道礼和圣祭礼两部份。
感恩祭的结构内容
圣道礼仪
圣道礼主要是恭读圣经章节。主日共有三篇读经(平日则为两篇)。一、二两篇的内容,取自旧约、宗徒大事录或书信;最后一篇则取自四部福音。通常三篇读经的内容,是有连贯性、彼此相应的。每日都安排有特定的读经。而在星期日的感恩祭中,教会安排了三年的计划,在三年内,圣经中对我们最有用的章节都能读到。每年都从准备圣诞节的将临期开始,直到翌年十一月底基督君主节为一年,每年有一整套,三年便有甲、乙、丙三整套的读经。
为了使我们全心全意聆听圣言、与基督一齐奉献之故,在感恩祭开始时,便有忏悔礼,请天主宽恕我们在生活中的过错和不完美。然后便一齐赞美、光荣天主。之后才坐下来聆听三篇读经。读经后,神父将按照读经的内容给予生活上的训导、提点,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力行。跟着就是一起读信经,宣示我们共同的信仰。
圣道礼仪使我们记起耶稣说过的两段话:那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这正好给我们说明:在圣道礼中,我们不但是联合所有的基督徒为世界祈祷,同时耶稣也是在我们中与我们一起祈祷。而另一段话是:「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玛4:4)这里给我们指出「天主圣言」(圣经)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聆听天主的训导,可以变化我们的心灵和言谈,因为基督的一生和他的教诲都记在圣经内。
圣祭礼仪
感恩祭的第二部份称为圣祭礼仪。这部份特别集中纪念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所行及吩咐门徒去做的事:「…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你们应行此礼,为纪念我o』」(路22:14-20)这是圣祭礼的重要部份——成圣体,当神父说了上述的话时,基督便来到我们当中,隐藏在饼酒形中。
在感恩祭中的圣道礼完毕后,便进入圣祭礼仪。首先是预备祭品及奉献饼酒的行动,将自己交出来,与基督一齐作祭品。这种交出自己,就是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小事情,一并奉献给天父。献礼经之后便是感恩经,是祝圣圣体的最隆重时刻。这时神父描述耶稣当日所做的一切,再次具体的祝圣饼酒,成为我们主的圣体圣血。
最后晚餐时,耶稣擘开面饼,分给众人吃:「你们拿去吃,这是我的身体。」今天,我们在感恩祭中也分享圣体,那就是领圣体的时刻。当教友前去领圣体时,所有人都是领受同一的基督,众人在主内结合为一体。领圣体时,神父先领,然后分送给教友。在某些大节日中,有时还可领圣体及圣血。领圣体后,要静下来感谢基督所赐的神粮,同时也可以祈求他增加恩宠力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为主作见証。最后,神父以天主圣三的名义降福众人,并宣布「弥撒礼成」。这「礼成」实在是我们为信仰生活作见証的开始,它意味着我们重回到日常生活里,将所得到的「基督神粮」的恩宠,发显于生活中,到了下一次来参与感恩祭时,便一同将自己奉献给天父。如此看来,感恩祭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参与感恩祭当是最愉快和有意义的事。
以下是整个感恩祭的内容及意义:
预早或准时到达圣堂先作适当心灵准备
进堂礼 致候及忏悔礼求主垂怜经 承认过失,信赖及皈依上主。
光荣颂 赞颂主荣
集祷经 向主诉说大家的愿望。
圣道礼仪 读经(旧约)
答唱咏(圣咏)
读经(新约)
福音
怀着信德去聆听上主的圣言。
讲道 证道与共鸣
信经 集体宣言
信友祷文 依赖上主,关怀世界。
预备祭品 奉献饼酒
收弥撒献仪
献礼经
偕同基督,奉献自己作为圣洁的祭品。
感恩经 颂谢词 宣示对主的谢意
欢呼歌 回应对主祭的宣言
呼求圣神 求圣神祝圣礼品
建立圣体圣血的叙述 怀着感恩之心,追忆基督遗留的大爱。
纪念与奉献 打破时间的限制,体验基督的救世行为。
呼求圣神 使人类在圣体内合一
纪念诸圣及求恩 深信诸圣共融相通,并为教会及生者死者祈求。
圣三颂 愿天主永受赞美
领圣体 天主经 用最美丽的经文,去准备领受最尊贵的圣事。
求平安经
互祝平安 要领受合一的圣事,便要保持彼此的合一。
主祭领圣体、圣血信众领圣体(圣血) 分享同一的基督,众人在主内结为一体。
礼成式 堂区报告 教会事、教友事。
降福信众 满怀信心,接受派遗,迎向未来。
感恩祭的意义
感恩祭是耶稣基督的祭献,同时也是教会的祭献。是纪念主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所建立最尊贵的圣事。每次举行感恩祭时,,就是重演主在十字架上的血祭。
每一次举行感恩祭时,都包含以下四个目的:
祭献
所谓祭献,是指人将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献给神的行动。在宗教里,人们都藉着祭献,以表示他们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均是来自神的赐与。所以,愿意用祭献行动来奉还给神。天主教教会的祭献中,耶稣自己成了祭品,献给天主圣父。在这个行动中,基督是献上了他的一生:降生、传教、受苦、死亡等这一切,全献给天父,为人类带来罪的赦免,与天父修好。
聚会
许多人以为参与感恩祭、领圣体是件个人信仰的事,是自己和天主间的私人交往。不错,这是很个人化的信仰;但是,感恩祭尚有团体性的意义。因为在举行感恩祭时,所有的基督徒因基督之名而聚合一齐,奉献祭礼。这是全体信众的聚会,同时也是我们向外宣示信仰的一个具体有形的标记。特别是当我们领圣体时,我们是与全世界的基督徒共融,分享同一的神粮。所以,这个信友团体的聚会,是我们实践信仰生活不可缺的。
纪念
耶稣说:「为纪念我而举行这事」。所谓「纪念」,在我们的信仰中,不单指「不要忘记」,还有是天主愿意,并准许过去了的事,在此时此地再度出现,而这重现有着直接的效用和影响力。信友参与感恩祭,不只是对最后晚餐的纪念,同时也在此时此地,与被钉死而又复活的主,一同向天父祭献,并预尝天国的神粮。
感恩
最后,感恩祭是我们向天父表示感谢的至大行动,因为在圣祭礼仪中,我们感谢天主所赐的大小公私恩惠。一方面感念祂赏赐圣子救赎人类,同时也谢祂对自己的不断照顾、降福、保佑等所有恩赐。在这感恩中所献的礼品,是耶稣基督和我们自己的生活。
结语
信仰生活的高峰,是能够与神结合、相遇。教会中的圣事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理想。当耶稣建立圣体圣事时,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地与天主结合的具体方法;只有在圣体圣事内,我们才能达到与主结合的圆满境界,开始度圆满的基督徒生活。因此,虽然圣体圣事不是第一件圣事,却与圣洗和坚振共称为基督徒生命开始的圣事——入门圣事。此外,圣体圣事是我们神修生活的泉源,滋养我们的生命。为此,教会勉励信友常领圣体,甚至每天都领圣体。
*感恩祭是指成圣体、祭献天主的大礼。纪念主在最后晚餐时所建立最尊贵的圣事。每次举行感恩祭时,每次重演主在十字架上的血祭。
撮要
初期教会的基督徒,是在家庭晚餐中举行感恩祭的,后来人数增加,才聚在较大的场所内举行,并只保留擘饼礼的部份,后来更加上了圣言诵读和特订的祈祷文。于是便演变成今天的感恩祭,包括圣道礼和圣祭礼两部份。
圣道礼是在前半部举行,主要是聆听圣言,包括三篇圣经;圣祭礼在圣道礼之后举行,这部份特别集中纪念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所行及吩咐门徒去做的事:祝圣饼酒为他的体血。
每次举行感恩祭时,都包含着「祭献、聚会、纪念、感恩」四个目的。
讨论、反省——
下次参与感恩祭时,请注意祈祷、诵读的内容,看是否包含着祭献、聚会、纪念和感恩的目的。
与基督相遇(5)——感恩祭(弥撒)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感恩祭包含了和两部份。前半部的主要内容是;后半部的主要内容。
(二)主日弥撒中的读经是按照教会的年历编排的,自每年准备圣诞节的开始,至翌年十一月底的为一年。每年有一整套,如今要在内才将圣经中的重要章节读一遍,故此,礼仪书中共、、年的套读经。
(三)感恩祭是和的祭献。每次举行感恩祭时都重演 。
(四)参与感恩祭不但是个人的表达,同时也有的意义;是的聚会,是我们向外人宣示信仰的。
(五)信仰生活的高峰是。
乙、简答题
谈谈你参与弥撒的经验和感受。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与基督相遇(6)——修和圣事(告解)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曾经遇见过一位教友,原本是基督教的,后来转到天主教来。问起他「转教」的原因时,他说他喜爱天主教有修和圣事,使他更能接触到天父的爱,感受到祂的仁慈。
「修和圣事」,也有人称为「和好圣事」、「忏悔圣事」,以往称为「告解圣事」。修和圣事是我们领洗后,除了圣体圣事外常领受的一件圣事。究竟这件圣事对我们的信仰有何影响?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神恩?如果耶稣没有建立这圣事,我们又将如何?
罪与悔罪
创世纪中记载原罪的事迹,说其后果导致人与天主分离;然后,藉着圣洗圣事使我们重新成为天主的儿女,修好了这天人间的破裂。可是,我们都承认自己的软弱和不忠,领洗后也多次犯罪。所以圣若望在他的书信内说:「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罪过,就是欺骗自己,真理也不在我们内。但若我们明认我们的罪过,天主既是忠信正义的,必赦免我们的罪过,并洗净我们的各种不义。」(若一1:8-9)这里,圣若望要我们面对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有罪恶。人如果否认这一点,只是他生活在「黑暗」中,看不清楚自己罢了。诚然,基督徒不应该犯罪,但实际上,虽然有了很深的神修经验,少不免还是要犯罪过。正因为如此,我们便时刻需要天主的宽恕和基督的救赎。
罪——罪是人故意拒绝天主的爱,做出相反基督徒的爱的行为。罪不单只做坏事,伤害他人,同时,更直接指向天主,破坏天人间的联系。当一个人愈爱天主时,愈了解到罪恶的可怕。耶稣曾给人说了一个有关爱与宽恕的比喻:「『一个债主有两个债户:一个欠五百德纳,另一个欠五十。因为他们都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赦免了他们二人。那么,他们中谁更爱他呢?』西满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稣对他说:『你判断的正对。』」(路.7:41-43)罪虽然使人离开天主,但由于天主的无限的仁慈,不断的宽恕,使人更感受到祂的爱。人所接受到的宽恕愈多,爱主之情也就愈大。这也是为甚么愈有圣德的人,愈觉得自己渺小。许多圣人都称自己为大罪人,这是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敏感地体会到天主的慈爱之故。
悔罪——是人向天主求宽恕,痛悔己罪的行为。罪诚然可怕,但有罪而不求宽恕则更为可怕。天主是仁慈的,随时等待着我们回头,但是,人如果不去找祂,以行动表示悔过时,便不会得到罪赦的恩典。试看看福音中的税吏匝凯的决心和行动,他对耶稣说:「主,你看,我把我财物的一半施舍给穷人;我如果欺骗过谁,我就以四倍赔偿。」(请参阅路.19:1-9)这是因为匝凯下定决心,尽自己所能,弥补过失,重新开始一个新生活。
一个人从醒觉自己有罪,决定远离犯罪的途径,归化和转向天主开始,至成功地重返天主怀中的这段时间,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因为,归化不可能在一转瞬间便发生的,这关乎及整个人都牵涉在里面。天主圣神在一个决心悔改的人内心,不断地推动、协助他开始这个历程。我们可以说:悔罪是皈依的开始。
悔罪圣事(修和圣事)
教会给了我们许多请求赦罪的方法。最常得的方法是向天主发痛悔而唸痛悔经。任何人如果反省到自己所作的事有不对或不合基督徒道德的地方,即可求天主宽恕,诚心诚意地表示改过和重新做人,如此,只要唸痛悔经便可得天主的宽恕。另外,假如我们得罪了别人、或伤害了他人时,只要诚心请求他人的宽恕,这不但可得到他人的宽恕,同时也获得天主的宽恕。但是,在人犯了「严重」的罪时,便要透过耶稣所定的修和圣事,才可以得到罪赦。
修和圣事是耶稣所亲定的圣事。在若望福音中记载,耶稣复活后,一次在给门徒们显现时对他们说:「你们领受圣神吧!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若20:22-23)
今日按教会的教训,耶稣将赦罪权交给当时的门徒,如今这权柄由宗徒的继承人主教承袭下来;司铎是主教的助手,也分享了赦罪的权柄。所以,在教会内,藉着主教及司铎的权柄而使人获得罪赦。
耶稣在世时讲过许多关于罪赦的动人比喻,同时他自己又十分仁慈的对待罪人。以下选出一些有关的章节:
宽恕之道——伯多禄问耶稣宽恕别人该宽恕至多少次?耶稣说直到七十个七次。「七」字在圣经中是个特别的数字,有圆满之意。这里是说应该无限次地宽恕别人。天主可以对我们有无限次的宽恕,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宽恕别人。(参阅玛18:21-35)
仁慈之父——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中,耶稣用了三个比喻给我们描述天父对罪人的爱是如此的无条件,既往不究。小儿子的回头带给父亲的那份喜乐情景,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那幕父子相会,就是天父看到我们罪人回头时喜乐的缩影。(读者可细读路15:1-32)
悔罪圣事实在是天主永远不放弃人的象征,祂不断给人重新开始的机会。耶稣说:「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甚于对那九十九个无须悔改的义人。」(路15:7)
修和圣事礼仪
在今日天主教的修和圣事礼仪中,包括了以下的步骤:
1. 省察:每个基督徒都应养成自我反省,思考的习惯,这样可帮助我们要容易醒觉,意识到自己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在修和圣事礼仪中,省察是第一步。在过程中,省察帮助我们感受到自己对天主的不敬和背逆,因而产生悔意,愿意改过,求宽恕。通常省察的内容不外头绕着「对天主、对他人、对自己」三方面的态度。
1. 痛悔:修和圣事中,经告明及神父的赦免,可获罪赦,但是并非机械式般的做完了所有的步骤,便得到罪赦。人若不真心痛悔,天主也无法宽恕。领圣事之前,应先有悔意,痛悔的意义是表示自己真正了解天主爱我,我也爱祂。我悔恨自己违背了祂的旨意,破坏了祂赋予的生命,愿意力行改善自己的生活。
2. 定改:即决心改过迁善。如果没有改过的决心,就不是真痛悔,因为修和圣事是要帮助我从违背天主的现况中,恢复和好的关系。此外,修和圣事亦关系到我们和别人的事。假如我伤害了别人或偷窃等,一定要以行动作补偿,才算是有决心的定改。
3. 告明:就是将省察所得的内容,到神父面前说明。告明实有助于我们得到内心的平安,因为若心中有严重的罪恶感时,只有清清楚楚地全部吐出,压力才会减轻。在这圣事中,神父代表基督来聆听、劝告我们,但他对告明中的一切内容,有责任严守秘密。在告罪完毕,神父视个别需要而和告明者交谈,给适当的辅导劝勉。
4. 补赎:在修和圣事中,为了补偿我们的过错,神父要求我们做补赎工作。当我们犯了错后,应以实际的行动来表达愿意弥补的决心。通常,补赎的内容多为热心祈祷,或唸某些指定的经文,更有的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或爱德工作。
修和圣事有时是个别举行,有时则是集体举行的,内容与步骤无太大差异。通常教友们按自己的需要而领受个别的修和圣事;但在一些大节日的前后,许多堂区都会举行集体的修和圣事,在集体举行时,要明显地表达出彼此宽恕的必要,而且每个人的罪,都损害了整个的团体。
修和圣事神恩
修和圣事是教友领洗后,得到罪赦的方法。特别是犯了「重罪」(大罪或称死罪)的人,修和圣事是求赦罪的唯一途径。所谓「死罪」是指一些严重的罪行,使人远离天主,失去了父子问情谊,且伤害了教会大家庭。如果要重新得回失去的一切,一定要藉着修和圣事的神恩。
「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玛5:24)
在修和圣事中,我们处于一个罪人的光景中,与仁慈至善的天主相遇。看到天主的美善和自己的罪过成一强烈的对此时,我们要体验到甚么是爱,当在被爱和被宽恕中,我们重获失去的自由,同时也学习了宽恕他人。修和圣事如同其他圣事一样,是整个教会的祈祷,是纪念耶稣死亡复活的一个仪式。在这仪式中,「天主藉着基督使我们与祂自己和好,并将这和好的职务赐给了我们。」(格后5:18)所以,我们领受修和圣事,是因着耶稣、并在他内而获得罪赦的。神父在修和礼仪中的一段经文说:「天上的慈父,因他圣子的死亡和复活,使世界与他和好,又恩赐圣神赦免罪过,愿他藉着教会的服务,宽恕你,赐给你平安。现在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赦免你的罪过。」(告解典礼46节)
结语
在我们一生中特别有意义的圣事,是洗礼和修和圣事。在领洗时,耶稣把人从世界的罪恶中拯救出来,成为天父的子女,分享祂超性的生命。所以,在信经中有一句话:「我承认赦罪的圣洗只有一个。」即指入教时的洗礼而言。然而,在洗礼后至人离开世界的期间所犯的错过,都赖耶稣仁慈而周详的关怀,给我们建立了修和圣事,他不停地邀请我们,在修和圣事中与主共融。
*修和圣事是耶稣亲定的圣事,为赦免教友所犯的罪过。修和圣事使人的超性生命死而复活,创伤痊愈。
撮要
虽然圣洗圣事使我们与天主重修旧好,但人仍逃不掉自身的软弱和不忠,失足犯罪。为了赦免我们领洗以后所犯的过错,基督立了修和圣事。
基督将赦罪的权柄交给门徒,如今则由宗徒的继承人主教承袭下来。司铎是主教的助手,也分享了赦罪的权柄。
犯了大罪或称死罪的人,修和圣事是求赦罪的唯一途径。在修和圣事中,我们处于一个罪人的光景中,与仁慈至善的天主相遇。我们得罪赦是因着耶稣的功劳,在他内被赦免的。
讨论、反省——
如果没有修和圣事,我们将会怎样?——
如果不必到司铎前告罪,你赞成吗?为甚么?
与基督相遇(6)——修和圣事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修和圣事是耶稣在显现给时立的。他说:「你们领受吧!你们。」(若.20:22一23)
(二)归化是一条漫长的路程,这期间在人心中不断地推动、协助他。第一个行动是,继而决定的途径,转向天主,直至最后成功地重投天主的怀抱。
(三)耶稣对伯多禄说:宽恕别人要到次,意思是指宽恕。
(四)修和圣事中的五个步骤:1.、2.、3.、4.、5。
(五)赦罪的的圣事有两件,就是和。前者赦免人的,使人成为;后者赦免人在后的罪。
乙、简答题
简述你对本课内容的感受。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与基督相遇(7)——婚姻圣事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今天,一般人对婚姻生活多少都带着一点怀疑和患得患失的想法,亦有滥用婚姻盟约,抱着合则然,不合则离的态度。于是,社会上所发生的离婚事件愈来愈多,在常人眼里,离婚已是件不足为奇的常事。至于教会所持守的「不准离婚」规条,便被视为是无理,不合时宜的死板教律。然而,从教会的信仰角度来看婚姻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当我们称婚姻为圣事时,又意味着些甚幺?现在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婚姻圣事的意义。
圣事中有关婚姻的记载
婚姻与人类的生存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文化,都有各种的婚姻传统。这些传统,都随着社会的转变而发展,圣经中所记载的婚姻事迹也不例外,从其记述中,我们见到婚姻制度的演变。
旧约时代的婚姻
1.婚姻的性质:创世纪中记载天主「造了一男一女」,这种性别的目的,在于使人传生繁殖(创1:28);其后在第二章中又说明女人是男人的助手,因为「人单独不好」,故此天主给男人造了一个「相称的助手」。此处己暗示了理想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如此「二人成为一体」,这是造物主上智的安排及规定。
2.婚姻的目的:「天主祝福他们(原祖)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创1:28)。那时代,众多的子女常被视为是上主的降福。多子多福的观念,有点儿像中国传统上的旧式习俗,深入以色列人脑海,他们以不生育的妇女是天主的惩罚,是最不幸的奇耻大辱。(参阅创30:1;撒上1:6;耶18;依.47:9等)
3.婚姻的制度:在古东方民族中,除了巴比伦的法律,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这原是造物主的意思。但是,以色列民在历史的演变中,实际上所走的是一夫多妻制:例如撒慕尔先知的父亲便有两个妻子,一个叫亚纳,一个叫培尼纳。(见撒上1:2)此外,在旧约中所载的多妻事实,比比皆是(见创16:12,撒下5:13;耶3:6-8),但这种作为,向被圣经视为人性的堕落,及风俗伦理败坏所致。在申命纪十七章中谈及选立君王时说:「不可许他有许多妻妾,免得他的心迷于邪途」,这虽不是法律,但却对一夫多妻制加以侧击。
除了上述的有关描写外,旧约中更常借用婚姻盟约来描写以色列民和天主间的关系。例如在欧瑟亚书(2:21-22)和雅歌中,便常以婚约来展示天主对以民的爱和信实。
新约时代的婚姻
新约时代的婚姻习俗,与旧约时代是大同小异的,但在婚姻的意义上却更为肯定。
(1) 耶稣自己所过的是独身生活。但是他没有厌恶或鄙视婚姻生活。相反的,他很重视婚姻生活。他曾在婚宴中行了第一个奇迹:将清水变为美酒,为新婚夫妇解除困难(若2:1-10)。他更常教训人,郑重地强调婚姻的神圣及不可拆散性,并指出过去历史上休妻的实例,是出于人性的弱点:「梅瑟为了你们的心硬,才准许你们休妻。」(玛.19:8)。耶稣极强调在婚姻生活中二人成为一体。他说:「你们没有念过:那创造者自起初就造了一男一女;且说:『为此,人要离开父亲和母亲,依附自己的妻子,两人成为一体』的话吗?这样,他们不是两个,而是一体了。为此,凡天主结合的,人不可拆散。」(玛.19:4-6)
(2) 门徒在耶稣的生活中,特别在他死时,感受到天父对人类的那份绝对的爱情,就好像一对忠心厮守不离的夫妇一般。为了表达这绝对的爱,在圣经中用婚姻来描述:主爱他的子民,一如丈夫爱他的妻子(参阅格后11:2;默19:7;21:9)。圣保禄宗徒更喜欢将夫妻二人成为一体的爱,来比喻教会和基督间的爱。换言之,婚姻象征了上主对于人类绝对的爱和忠信。
婚姻是一件圣事
虽然圣经中没有明确地记载耶稣建立婚姻圣事的事迹,但从耶稣对婚姻的尊重,和他祝福加纳婚宴的事迹来看,他在婚姻圣事内亲临其中,圣化夫妇二人,与他们相遇。当基督徒称婚姻为圣事时,是从信仰的角度来看婚姻的另一幅度——天主是爱,当耶稣死在十字架时,我们看到这爱所到达的程度。现在,在婚姻中,是两个信徒愿意将自己交出来给对方,以一个具体的生活方式,来纪念及延续「耶稣这爱到底」的事件。
因此,圣保禄宗徒在厄弗所书中说明,:夫妇的相爱是一个标记,指出基督与教会之间忠诚相爱的奥迹。换言之,基督的奥迹确实临现在基督徒夫妇的生活之中。
婚姻圣事也告诉我们,夫妻之爱,在天主眼中是神圣的,所以不能随意破坏,拆散。
为甚幺不可以离婚?
「婚姻是天主所结合的,人一定不能拆散」,这是教会至今仍然坚守的规条。基督徒不能离婚,是因为他们婚约式的爱情关系;经祝圣的婚姻,具有圣事性和永久性的效果。因此,在婚姻生活中不能有第三者介入。这盟约要到男女两人中的一人去世时,才自动消失、解除。
教会对婚姻圣事的规条,并非要限制人的自由,而是尊重人的爱情,鼓励人对自己所许的诺言负责任。建立家庭是人自由选择的,若自由允诺成家立室,便应有自负责任到底。况且,真爱是无条件和永恒的,又怎可以反悔毁约呢!
婚姻圣事的神恩
婚姻圣事是夫妇二人在基督内合而为一。基督徒的婚姻,不单是男女二人相爱结合的事,更是实现基督救世工程的事。在婚姻生活中,要求夫妇二人学习、效法基督爱的榜样,透过生活中的挫折、失败而成长,同时也参与天主延续生命的工作。
爱的成长
二人世界的生活看似写意,生活起来实亦非容易。在教会婚姻礼仪中的一段誓言:「××,我如今郑重承认你作我的妻子(丈夫),并许诺从今以后,无论环境顺逆,疾病健康,我将永远爱慕尊重你,终生不渝,愿主垂鉴我的意愿。」(婚配圣事礼典誓词)这是一个何等大而永久的诺言,除非抱着至大而真诚的爱,和在信德下才敢作出这承诺,且矢志不渝地实践出来。单人匹马、孤军独力的去做,与二人齐心合力、并肩作战的互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当夫妇二人在共同的信仰下,在福音爱的滋润中,一起面对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误会,而能彼此接纳,互相宽恕,这段婚姻爱情便能日益巩固、茁壮,且迈向忘我、无条件的境界。这是婚姻圣事的恩宠,同时也是人回应、接受上主恩宠的标记。
延续生命
婚姻中的性生活,并非只是一种生理上的需要,更是使两性间密切沟通,共融的表达方式。随着这爱情的共融结合,婚姻生活带来的另一恩赐——生儿育女。生命是上主的恩赐。婚姻成了传递这恩赐的媒介;夫妇二人是上主的合作者。教友在结婚之初,便该意识到这神圣的责任,不但要养育儿女,且要注意子女们信仰生活的成长,使他们身灵上都获得健康的培育。
传福音使命
男女结合不单是家庭成员的事,更是社会、国家的事。从教会的信仰角度来看,我们说它是教会大家庭的事。在教会内,婚姻是一件圣事。圣事必有其团体性的一面,就是领圣事的人和教会团体的关系。在婚姻圣事中,教会祝福、接纳这对新人,做他们的証人。而他们亦公开承诺、负起在家庭中传福音的责任。
婚姻礼仪
婚礼是男女二人向人宣告婚姻生活,缔结婚约的仪式。在天主教的婚姻中,教会所定的婚姻仪式,规定男女二人中至少有一人为教友,才可以领受婚姻圣事,即在教堂内,在神职人员前举行婚礼。婚礼仪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开表达双方的自由选择,愿意结为夫妇;然后男女二人各向对方宣读誓诺(见上文「爱的成长」),互订婚约。之后,神职人员祝福结婚戒指,新人为对方套上戒指时同时说:「××,我给你戴上这戒指,表示我对你的忠贞与爱情,愿主助佑我们。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最后神职人员宣布并祝福婚约。这里,有一点是要特别澄清的。许多人都误以为举行婚礼时,是神父给男女二人施行婚姻圣事,事实上,神父只是他们的证人,施行圣事是他们自己。当他们向对方说「是」的时候,无疑是在互行婚姻圣事。
假若男女双方都是教友时,通常婚礼是在感恩祭中进行,仪式放在圣道礼仪之后和圣祭礼仪之前举行。在感恩祭中举行婚姻圣事,使这件圣事更具意义和圆满性;因为婚姻圣事是夫妇二人在基督内的结合、共融,而圣体圣事又是我们与耶稣基督至亲密的有形结合。所以,当一对新人在感恩祭中举行婚礼,齐齐领受主耶稣的圣体时,可称得上是婚姻圣事的高峰。
结语
很明显的,基督徒的婚姻生活,表达出一个信念:男女二人相信他们终身的共同生活,并相信这信念是与整个人类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肯定了生命、家庭及团体的价值。当二人在爱中不断舍弃自我、寻找对方的爱、献出自己的时候,这是爱的成长,是人与人间最深的爱;同时,也是天主爱人的缩影。
基督徒相信当两个或三个信徒聚在一起时,主就在他们当中;而一个团体有主在他们中间时,可称为教会。因此,家庭也可称为一个小教会。在教会宪章十一节中这样说:「家庭犹如一个小教会,父母应该以言以行,作他们子女信仰的最先导师,用心培养他们每人的前途」
*婚姻圣事是男女二人,在基督的爱内,自由地将自己交给对方,愿意共同勉力度一个更圆满的基督徒生活;并在二人的相爱中,传生后代,负起教养子女的职责。
撮要
新旧约时代中的婚姻生活习俗,大同小异,但在婚姻意义的解释上,新约所表达的更为肯定和具体:耶稣强调婚姻生活是不可折散的。圣保禄宗徒将夫妇二人的爱,比喻为教会与基督间的爱,更显示出婚姻生活中的绝对的爱和忠信。
教会对婚姻生活不可拆散的规条,并非是限制人的自由,而是尊重人的爱情,要人对自己的诺言负责任。
夫妇二人的婚姻生活,不单是二人的结合,同时参与基督的救世计划,在爱中延续生命。
举行婚姻圣事时,是男女二人互相施行圣事,神父只是他们的见証人。
讨论、反省——
享受婚姻生活而不愿意养育孩子的人,是否很自私和不负责任?——
你觉得「不许离婚」的规条是否会太过严厉?为甚幺?
与基督相遇(7)——婚姻圣事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理想的婚姻应是 制。天主创造人类时,造了,使他们成为一体, 人类。
(二)耶稣所过的是 生活,但他很重视婚姻生活,并强调「在婚姻生活中二人」,以及「凡的,。」
(三)在婚网生活中,夫妇二人愿意将,以一个具体的生活方式,来纪念延续当日耶稣 ,这爱人爱到底的事件。
(四)当两个人或三个信徒聚在一起时,,这个团体便是一个。因此,家庭也可称为一个 。
乙、简答题
「真爱是婚姻的基础」,甚幺是「真爱」?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与基督相遇(8)——圣秩圣事(神品圣事)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我们已谈论过七件圣事中的五件,知道当日耶稣将这些行圣事的权交给了教会,由教会中的一些专职人士来执行,为大众服务。究竟这些专职人士是谁,谁人可以得到教会服务的任务呢?
教会是一个信仰团体,而且是一个颇大的跨国团体,她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了治理、领导这个团体起见,教会需要一些人专职地献身服务。虽然,所有基督徒都蒙召并有资格为教会服务,但对那些正式任命、负责领导和教导天主子民的人来说,更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使命。这一课,就让我们看看司铎这种特别的任命到底包含些甚幺?
基督建立圣秩圣事
基督在最后晚餐时建立圣体圣事,同时也建立了圣秩圣事,因为当时他说了:「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之后,他紧接着说:「你们应行此礼,为纪念我。」(参阅路22:19)换言之,基督要在场的十二位宗徒,接受圣秩圣事,日后代理他再做当晚他做过的事。如此,圣体圣事不仅是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也成为日后世代每天、每主日所能领受的圣事。基督建立圣秩圣事,就是要委托一些代理人,协助他在教会中施行圣事。这样,后世的人,便能从基督的代理人手中,领受到当日基督所立的每一件圣事。我们称这些人依次为主教、神父、执事,他们各有职务,彼此合作,共负责任。
初期教会中的神职人员
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建立了圣体和圣秩圣事;在复活后的某次显现中,立了坚振和修和圣事。当耶稣建立这些圣事时,都是对着宗徒而行的。这些圣事的神恩,日后在宗徒的传教生活中,发挥了极大的效力。事实上,这一批被召的人,早在耶稣出外传教及第一次召叫他们时,已定下了他们日后要继续的使命。耶稣拣选了十二人成为一个团体(我们称它为雏型教会),又在其中选了伯多禄为团体中的领抽。(参阅若21:15-17)宗徒们接受了命令,便到处宣传福音。后来,因为团体人数愈来愈多,且教会自一地传到其他地方时,教务也繁杂起来。于是便选出热心者做他们的助手,授以代理基督的权柄,专责该地教会的事务,例如圣保禄在一地传教,教友增多而形成小团体时,他本人不能在该地久居,便选了一人代其工作,授给代理基督之权。此一负责人,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主教。后来随着教务的增加,主教一人未能应付全部工作,便出现了助手、司铎和执事,来分担事务。根据宗徒大事录的记载,有一次,地方教会为了减轻宗徒们的负担,选了「七位有好声望、且充满圣神和智慧的人」,作堂区的执事。(宗6:6)
当宗徒们死后,这教会的领导组织,仍然传递下去。每一个地方的「主教」,联合成为一个主教团,这主教团便是承继宗徒职务的当然圣职团体。
神职的种类
主教
主教是主教团中的一分子,同时是宗徒的继承人,与十二宗徒一样,能全权代理基督,且可传授代理权。故此,神父之权只能从主教处领取。主教所领受的,是圆满的圣秩圣事,习惯上称之为「至高的司祭职」,神圣职务的顶点。在祝圣主教的同时,即授予训导和管理的职务。所以,主教在自己的教区内负起领导的责任:他要主持礼仪,关心各堂区的神父、执事的职务和生活;同时,以圣秩圣事,收纳新的被选者,加入神职的行列。教宗亦是主教,但他是伯多禄的承继人,故亦继承了作宗徒之长的领袖地位。
神父(司铎)
协助主教的神父,由主教委派到堂区或某一指定的职位服务。他们负责领导区内的教友,藉着教导、培育来协助各人信仰生活的成长,负起传福音的使命。神父们并在教会内负责施行圣事和举行祈祷礼仪,以分施天主的恩宠给众人,和维系区内教友的团结。在教会的文献说:「司铎因圣秩圣事之故,依照永远的最高司祭基督的肖像,被祝圣为新约的真司祭。去宣讲福音,管理教友,并举行神圣的祭祀。」(教会宪章28)
执事
执事的职务,在宗徒大事录第六章内已谈过,而教会宪章又说:「他们(执事)因圣事的圣宠受到鼓励,在主教及其司祭团的共融之中,为天主的子民作礼仪、讲道及爱德的服务工作。」(教宪29节)在某些国家(香港是其中之一),是有终身执事职的,不论已婚或独身教友,均可选择此终身职务。
执事应该是主教的直接助手,而不是司铎的下属。执事可以施行圣洗、婚姻和病人傅油三件圣事。
总观各人的职责,任务各有不同,但却是共同合一地服务教会的一个标记。他们在教会内领导天主子民,责任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保持合一共融:宣讲、解释天主的圣言。
(2)加深天主子民的信仰生活:施行圣事。
(3)领导天主子民扩展基督的神国:牧民工作。
何人能领受圣秩圣事?
简单来说,所有男教友都有可能领受圣秩圣事,只要合乎教会的规条,并愿意回应召唤,便可以申请要求入修院接受训练。
为了使人更能明白圣秩圣事的意义,让我们先来谈谈「圣召」这个问题:
圣召是甚幺?
圣召是天主的召唤。一如在福音中,当门徒听到耶稣对他们说:「来!跟随我」时,便放下自己往常的生活,而愿意去和耶稣一齐生活。
今天,当然不可能直接地听到天主召叫人去做神父。但是,却有无数的间接方法:如透过一件平凡无奇的事,或是一次发人深省的遭遇,或出自与某人的谈话,或来自某次的阅读,或是在某种环境中使人感到一种自我奉献、分担责任的需要,心中不由地生出「我为何不接受这责任?」的意念。然后,这意念会一天天的加强,根深蒂固的催使人拿出勇气来做抉择。如果人慷慨地回应,奉献自己去服务教会和人群时,他便可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请求主教收纳,接受铎职生活的陶成训练。由此可知,圣召虽然是来自天主的呼召,但随不随从圣召,却是人的绝对自由。
司铎培育过程
若有人愿意当神父,先要有人向主教推介,经过与有关人等的接触,了解其家庭状况,经历为人,最重要的是其入修院的动机,以及个人的健康情况和学历等,这一切都是考虑的条件,合格后才允许进入修院。在修院内要攻读哲学、神学,学习祈祷、爱人,增进神修生活,同时也学习度团体生活。到了期满,再由主教参考其长上和熟知的人的意见,以及其个人工作表现等,才决定他是否可以领受圣秩圣事。
为甚幺要守独身生活?
在教会的传统中,不断有热心事主的男女基督徒,选择了独身的生活,如我们常见到的神父、修士、修女。独身在教会团体中是一个神恩,但是并非圣秩圣事本身的要求,这点可以从教会历史中看见,已婚者是可以晋升神父的。「谁若想望监督的职分,是渴望一件善事:这话是确实的。那幺,监督必须是无可指摘的,只作过一个妻子的丈夫」(弟前3:1-5)此处的监督即主教,可知当时的主教是有家室的。此外,亦可是弟铎书中对长老的资格亦有同样的要求。(铎1:6)今天在东方教会(即东正教)中的许多司铎是已婚人士。
根据教会法上的规条:西方天主教会的司铎,不可结婚。这规则是在四世纪时开始有人实行,至一五六三年脱利腾大公会议,才立定只有独身者才能领受圣秩圣事。
遵守独身必须是出于自愿,为能全心全意为天主和人群服务。正如圣保禄说:「没有妻子的人,所挂虑的是主的事,想怎样悦乐主;娶了妻子的人,所挂虑的是世俗的事,想怎样悦乐妻子:这样他的心就分散了。」(格前7:32-33)
圣秩圣辜的神恩
在教会的七件垂事中,有三件圣事在一生中只能领一次,就是:圣洗、坚振、圣秩。因为这三件圣事所给予的圣宠神恩,有其永恒不灭的印记,传统上我们称之为「神印」。
司铎职位是天主圣宠生活的标记,因为藉着司铎的手所奉献的感恩祭,才能够将基督赐给人类,使人藉着圣事,达到天人之间的共融、结合。举行礼仪和宣讲,是司铎职务的特征,同时也是它和其他基督徒生活方式的不同点。此外,司铎的神权,并不因个人有罪而失效。换言之,无论他是一位怎样不好的神父,他所施行的圣事,如赦罪、举行感恩祭等等,都是有效的。在一个神父举行圣事时,他有整个教会团体的支持,他是因教会名义而行事的。以上是信理上的肯定说法。然而,相信每一位神父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和职守,能相称地做到作証的效果;在教友本身来说,也希望能见到更多有圣德的司铎。可是,不能否认的一件事,就是司铎、神职也是人,是会犯错的。如果我们深明这一点时,便不会将神职人员太过理想化了。
结论
我们都承认圣秩圣事是教会特别重要的圣事。因为天主派遣基督进入世界,具体地助人接近天主,使人获得新生命。如今,又派遣司铎来继续这任务;可是,每个教友在领洗时,也接受了此职务:虽不能举行圣祭,但也是一个「司祭」,就是在感恩祭中奉献自己的生活、工作和苦乐。事实上,神父并不因为圣秩圣事而提高了地位,只是要有责任,更须具有服务精神而已。
*圣秩圣事是耶稣在最后晚餐时,亲自建立的圣事。给蒙召的人一个不灭的神印,使他在教会内,专务行圣事、宣扬福音和照顾人灵的工作。
撮要
基督在最后晚餐时建立了圣体圣事,同时也建立圣秩圣事。他在晚餐时将祝圣圣体圣事的权交给门徒说:「你们应行此礼,为纪念我。」基督建立圣秩圣事,是委托一些人,协助他在教会中施行圣事。
今日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主教、司铎和执事等职务的形成,是由于初期教会的教务日益繁重,门徒选出一些热心的教友来协助教务,授予代理基督的权柄,这些人便即现今的神职人员了。
主教是十二宗徒继承人,可铎协助主教,受其委派到堂区或从事某一职务。执事则是主教的直接助手。
所有男教友都有可能领受圣秩圣事。如果某人合乎教会的规条,而又愿意献身事主,服务教会,愿意回应天主召抖的,都可以申请入修院接受训练,但成功与否,则要在其日后的培育过程中辨别才能确定。
据教会法规条所订:西方天主教的司铎不可结婚。此规条在四世纪开始实行,至1563年脱利腾大公会议正式宣布执行。
司铎职位是天主赐给我们恩宠生活的标记,因为藉着司铎的手,我们才能分沾感恩祭和其他圣事的恩宠。司铎的神权,并不因个人有罪而失效。换言之,一个神父怎样不好,也决不失去他行圣事的效能。
讨论、反省——
回顾一下过往经验中所遇到的神父,他们给你留下些怎幺样的印象?——
司铎独身的利弊,何者更大?
与基督相遇(8)——圣秩圣事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基督在最后晚餐时,建立了和。当时,在场的便领受了圣事。
(二)基督在十二宗徒中拣了为团体中的领袖。后来教务繁多,宗徒便又选了、作堂区的执事。
(三)现今教会中神职的种类可分为:、和三种;而是伯多禄的人。
(四)独身在教会中是,并非本身的要求。但是,今日圣教法典上已规定了天主教会的司铎。用意是使神职人员能够。
(五)圣秩圣事是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建立的,为了给蒙召者一个,使他在、和的工作。
乙、简答题
你认为在教会中,神父的地位和教友的相同吗?为甚幺?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与基督相遇(9)——病人傅油圣事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上几课中,我们曾讨论了耶稣为医治人灵而立的圣事——修和圣事。这一课且让我们看看耶稣为病患者、年老体弱的人所立的「病人傅油」圣事。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苦痛和疾病的侵扰,无论一个善良心谦的好人,或一个体壮力强的大力士,有时亦免不了会病倒,甚至还可能会一病不起。所以,病苦和死亡,常扰乱着人的良心,给人莫大的考验!
天主爱人是件千真万确的事,祂又怎会不关心人的疾苦呢?所以,耶稣立了病人傅油圣事,来安慰、扶助病苦中的人。
新约的病人傅油
圣经中对耶稣所立的病人傅油圣事,不如上几件圣事般的明确详尽。但是,我们却可以从福音所记述的耶稣言行中,找到很多例证,说明耶稣怎样关心病人,安慰治愈他们。
耶稣本身没有痛苦,但他却选择了生活在痛苦的人中,和他们一同受苦。所以,他明白痛苦是怎么的一回事,他能同情、怜悯受苦痛的人。
耶稣认同受苦的人
耶稣常和受苦的在一起,而且要求人对待受苦的人如同对待他一般:「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o」(玛25:36)无论是精神上或肉体上受苦的人,耶稣都一一怜悯和照顾他们。所以在他的传教生活中,他行了无数的奇迹来医治病人:「耶稣走遍了全加里肋亚,在他们的会堂里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民间各种疾病、灾殃。」(玛4:23)「日落后,众人把所有患各种病症的,都领到他跟前,他就按手在每人身上,治好了他们。」(路4:40)
从耶稣对病人的关心,为他们解除病苦的事迹看来,他给他们肯定:痛苦、死亡不是天父喜欢的;天父愿意见到每个人都是健康快乐的。所以,耶稣也为人治病、解除病苦。
宗徒继续耶稣的工作
耶稣不但自己给人傅油治病,同时也吩咐宗徒们出去宣讲,给病人傅油:「他们(宗徒)就出去宣讲,使人悔改,并驱逐了许多魔鬼,且给许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们o」(谷6:12-13)在初期教会中,亦有关于病人傅油事迹的记载: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吗?他应该祈祷;有心安神乐的吗?他应该歌颂。你们中间有患病的吗?他该请教会的长老们来;他们该为他祈祷,因主的名给他傅油:出于信德的祈祷,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来;并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告罪,彼此祈祷,为得痊愈。义人恳切的祈祷,大有功效。」(雅5:13-16)
从这一段的内容来看,是「病人傅油圣事」建立最有力的明证。教会曾在脱利腾大公会议中(1545-1563年),以最高的训导权,正式宣布这段圣经的意义(雅5:14-15),是病人傅油圣事建立的明证。所谓「有患病的,要去请教会的长老们来」,是指教区内的神职人员。他们来了便为病人傅油、祈祷;同时也提及「告罪」,即施行修和圣事。这些都是今日举行病人傅油圣事时所做的礼仪。
病人传油圣事
圣事的目的
病人傅油是专为那些年老、病弱的教友而立的圣事。但是,傅油圣事并不是准备善终的一件圣事。譬如即将出征战场的士兵,又或行将前往受死刑的囚犯,如果这些人想妥善地预备善终,他们可以领受修和圣事及临终圣体,但决不能领傅油圣事。
病人傅油圣事的第一目的,是给患病者精神与肉体上的安慰,祈求早日痊愈。所以,病人傅油圣事不是为得善终的通行証,而是天主给患病者在病苦中的强心剂,以增强他们心灵和肉体上的力量。
圣事的神恩效果
病人傅油圣事不是治病的灵符,不可因为领这圣事而停止治病吃药。当然,因着天主的助佑和人的信德,天主可以使我们痊愈,但是这不该作为我们对傅油圣事的神恩评价。每一件圣事都赋予人圣事性的神恩效能。傅油圣事使我们在病苦中,与仁慈、关心人疾苦的天主相遇。在圣事中,使病者得到力量去面对病苦,不失忍耐和积极地体认痛苦的意义。在傅油圣事中,我们是与十字架上的基督相遇,由于在痛苦的经验中,使我们更易于明白基督的苦难、死亡的经历。另一方面,此一经验也使我们自己更主动地去安慰、关怀那些在病苦中的弟兄。
傅油圣事的另一个作用,是加深教会团体中弟兄间的情谊。当举行病人傅油圣事时,是在教会的共融祈祷中。在上文雅各伯书的一段话中,可见到整个教会团体对患病兄弟的关怀,而长老更具体地使病人感受到整个教会团体的治疗力量:他们那「出于信德的祈祷,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来」。可见复活了的基督,藉教会的服务,继续关怀、治疗病人。
病人传油礼仪
病人傅油礼非常简单,一般可分为个别和集体傅油礼两种,内容和意义都是一样的。
个别傅油圣事:若患有重病的人,感到有需要时,家人请神父或执事到医院(也可在家中),为病人傅油。
集体傅油礼:堂区可为老人或病人举行,亦可在医院、老人院等地方为多个病人一起举行傅油礼。
病人传油礼
(1) 主礼者可先向在场者简介傅油圣事的意义,使参礼者能一起投入祈祷气氛中。
(2) 忏悔礼:如病人要求,可先举行修和圣事。
(3) 读经:可选读有关耶稣治病的福音。主礼者亦可作简短的证道。
(4) 覆手:主礼者在病人头上覆手,表示教会祈求圣神降临。
(5) 祝圣病人油:通常此油已在每年一次的圣油弥撒中祝圣了。此油代表圣神的治疗力量。
(6) 傅油礼:是圣事的主要部分。主礼者以油擦病人的额和双手时唸:「藉此圣神的傅油礼,并赖天主的无限仁慈,愿天主以圣神恩宠助佑你。」病人答:「亚孟」。
(7) 唸天主经。
(8) 领圣体:通常在举行傅油礼时,病人会一齐领圣体圣事的。除非因病重无法领受则例外。
结语
在病人傅油圣事中,反映出教会团体如何关怀病苦中的弟兄。因此,除了病者的家人外,身为教会奥体中肢体的每分子,都应该以行动和祈祷,为病苦中的人代祷,支持、鼓励他们。透过团体的力量,他们将会更勇敢地面对病苦的挑战。
*病人傅油圣事,是耶稣为那些病弱、衰老的人而立的。使领受此圣事的人得到恩宠和力量,在病中保持心平气和,不失忍耐地面对病苦,并依靠天主的照顾。
七件圣事总结
有关七件圣事的内容,我们已作了最基本的介绍。基督用了七种不同的神圣标记和行为,把天主的恩宠赐给我们。每一件圣事都有它的特殊意义,但同时亦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给人分施天主的超性生命,使人与天主结合共融:
圣洗圣事:使人死于罪恶,活于基督,成为天父的子女。
坚振圣事:使人活出基督的实体,基督是受傅油者,我们领坚振、接受傅油,便是继承基督的职务,成为基督的传人。
圣体圣事:使人与基督真实的结合,是我们与生活的天主结合的标记。同时也是一切圣事的高峰和圆满,因为每一件圣事的最终目的,都是指向圣体圣事的。
修和圣事:使人得到与主修好的机会。使人与宽恕、爱人的主相遇。然后可以再次领受圣体圣事,达到与主的共融。
婚姻圣事:使夫妇二人在基督内结合为一。在婚姻感恩祭中,夫妇二人领受同一的基督圣体。
圣秩圣事:使领受此圣事的人,获得祝圣圣体圣事的神恩,并赋予施行的权柄。
病人传油圣事:使在病苦中的人得到天主的垂顾关怀,从所领受的临终圣体中与基督结合。
上述所有圣事,都是教会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方法,把我们带到天主身边,使人在不同的光景、际遇中,与天主相遇。
圣事是有形可见的标记
从七件圣事的内容和礼仪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另一共通点,是以「有形可见的」事物,来表达不可见的奥秘:在七件圣事中,都有它们可见的部分;例如水、言语、面饼、酒、圣油等;而藉着水和言语而获得的恩宠和圣神,便是不可见的部分。
在教会中举行任何一件圣事时,都使我们在纪念基督:基督亲临于圣事当中。圣事不但使我们与基督、我们的天主共融,同时也与教会整个家庭共融,因为圣事是教会的庆典,是由团体举行的。
*圣事是耶稣在教会内所定的有形礼仪,能在人身上产生或增加恩宠。换言之,圣事是耶稣在世救人活动的延续。
结语
我们介绍了七件圣事,相信各位对七件圣事的内容已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至于怎样才可将这些「知道」的作进一步的了解,便有赖于继续的研究和探讨。七件圣事和实际的生活互相配合,为一位尚未领洗的人来说,实在言之过早。然而,要能够真实地进入圣事生活中,我们才能亲尝圣事生活的滋养和效能。
下一个单元我们将介绍基督的「诫命」。
撮要
圣经内虽然没有明确的章节记述耶稣立了病人傅油圣事,但是,从耶稣的传教工作中,我们知道他非常关心人们的病苦,以奇迹医治他们。同时,他也命令门徒也这样作。
病人傅油的目的,是使病患者透过此圣事恩宠的力量,减轻他们心灵上的苦痛,加深对天主的信赖,使在病苦中仍不失忍耐,积极地体认痛苦的意义。
病人傅油圣事可个别性的,也可团体性的举行。可在病人家中,也可在医院或其他适当地方举行。
基督用了七种不同的神圣标记和行为,把天主的恩宠赐给人类,这就是七件圣事。
七件圣事各施予不同的神恩,但是,最终的目的,均为了达到天人的结合共融。这些无形的恩宠,是以有形可见的事物来表达的,例如水、言语、面饼、酒、圣油等。
讨论、反省——
七件圣事的内容和礼仪,与其他宗教中的拜祭、祈祷仪式有何不同?——
七件圣事中,那一件圣事最重要?为甚么?
与基督相遇(9)——病人传油圣事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耶稣的三年传教期间,非常关心人们的,所以他行了。
(二)病人傅油圣事的建立,最有力証明,教会采用了这章节的内容为証,并在大公会议中正式宣布的。
(三)有时候,病人傅油圣事的神恩效果,使到病者痊愈,这是天主的和病人的所致,不过,我们决不该以此作为我们。
(四)病人傅油圣事的团体意识,使人明白教会团体,而每一个基督徒都有责任以为病人代祷。
(五)举行任何一件圣事时,我们都在纪念,他实实在在的当中。
(六)圣事是的,是在中举行的。当我们学行圣事时,我们不但与、结合,同时也与整个共融。
乙、简答题
曾否想过:有一天你会领受教会的圣事?为甚么?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基督徒的诫命(1)——爱的诫命(总论)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曾听过许多人说惧怕教会规条繁多,星期日要上教堂,又要守诫命,而自己又不敢保证能守好这些规条,以致迟迟不敢领洗入教;但是,他心中是相信天主的。究竟,守诫命为一个基督徒来说是不是那么重要?假如教会内没有诫命,又或耶稣从未教导过我们要守诫命时,我们又会怎样?会生活得更自由还是更束缚呢?这一单元,我们会研究一下天主十诫的内容,并看看基督徒守诫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天主颁布十诫
今天我们所说的十诫,不是教会所订的,而是天主所亲自订立的。这立约的过程,记载于旧约出谷纪中。
西乃山
西乃山是天主给以色列人颁布十诫的地方。当日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沿途经过红海、玛辣、厄林、勒非丁到达西乃旷野的西乃山,在山麓平原上扎了营,在那里住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在长久的时期内,梅瑟常上山与天主交谈,天主藉他给以民颁布了十诫和法律,与以民建立了盟约。从此,以色列人正式成为天主的选民。在立约之前,天主曾对梅瑟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伯家,训示以色列子民说:你们亲自见了我怎样对待埃及人将你们带出来归属我。现在你们若真听我的话,遵守我的盟约,你们在万民中将成为我的特殊产业。的确,普世全属于我,但你们为我应成为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国民。(出19:3-6)
从这段说话中可知道,以色列人在天主前的地位,好像他们比其他的民族更接近天主,是天主的「特殊产业」。这「特殊产业」是说属于天主的,在天主眼中是很珍贵的。其后,天主便给以色列人立下应守的规条,颁布十诫。
十诫内容
十诫的内容,在旧约中有两处记载:第一处提及的是出谷纪第二十章1-17节,第二处记载的是在申命纪第五章6-21节。两处的内容,由于资料来源不同。故文字上有些差异,但诫命中的基本内容是没有分别的。如果我们翻开上述的两段原文,会发现有些诫命的记述很简短,例如第五至第十诫(见出20:13-17),都是用一句简短的命令式,直接禁止人做某些事;但在第一至第四诫(见出20:1-12),则阐述甚详,而部分是谈及我们对天主应有的尊崇和敬爱。天主如此详尽地解释这几条诫命,无非要强调一件事,就是天主对人类的爱。祂要提醒人祂曾施于他们的一切恩惠,叫人倚靠祂,以爱来回应,以免失足离开祂。
今天我们所传诵的十诫内容,是经过了文辞上的修饰和简化,全文如下:
一、钦崇一天主在万有之上
二、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三、守胆礼主日
四、孝敬父母
五、毋杀人
六、毋行邪淫
七、毋偷盗
八、毋妄证
九、毋愿他人妻
十、毋贪他人财物
从上述十诫的内容中,又可将之归纳为两大点,就是: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
十诫在旧约中的作用
天主拣选了以色列民族,来保存对祂的信仰。从旧约的事迹中,我们见到天主对人民的照顾和训示。一直以来,天主训示以民要忠于一神的信仰,不可拜其他的邪神:「除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申5:7)
无可否认的,天主在引导以色列民离开埃及,走向福地的路途中,逐渐的提高他们的道德和宗教思想,要他们明白,他们所侍奉的神,是无比圣洁、高深莫测的。所以,人们应该自己去爱慕天主的超凡圣善之德,以圣洁的生活、德行来接近天主。十诫就是天主用来帮助以色列人度圣善生活的一些准则。也可以说:以色列人对天主的特殊义务,都简略地包括在十诫的前半部;至于人与人间的彼此义务,便概括在后半部内。
自天主颁布十诫要人遵守后,十诫便成了全以色列民的生活规范。其后,先知的活动和宣讲,也是以十诫为依据。由此可见,十诫在以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新约中的诫命
十诫不但对以色列民族有特殊的意义,对所有基督徒都很重要。今天,我们在信仰生活的实践上,也少不了守诫命这部分。
十诚的内容,除了在旧约出现外,在新约中也多次被引用提及,例如山中圣训(玛5:21,27),富少年的故事(谷10:19)及罗马书(罗13:9),均有说及部分诫命,但我们不能找到十诫的全部条文。
基督与十诫
耶稣的三年传教生活中,也向人讲及梅瑟的法律,并引用十诫的条文。不过,他对传统的法律条文,常保留一些不同的看法。他常说:「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废除法律或先知;我来不是为废除,而是为成全。」(玛5:17)很清楚的,耶稣不否定旧约中所有的先知所说和教导的法律规条。但是,他要加以诠释,予以圆满的意义。这也就是耶稣三年传教中所教导的,和最后死在十字架上的实际行动。
当耶稣说他是来成全法律时,这「成全」就是「爱」,就是凡事以爱为出发,以爱为归依,以完成及达到爱天主、爱世人的至终目标。
爱的实践
假如耶稣只是坐下来,高谈阔论的教训人要怎样怎样做,而他自己全无行动表现的话,相信今天不会有那么多基督徒肯流血舍身,来保护自己的信仰。
「爱」的诫命是天主颁给人类、要人去遵行的,而耶稣是我们之中最彻底、圆满地力行这爱的人。
耶稣的一生就在于一个「爱」字。他在受难之前对门徒说:「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2-13)
耶稣的一生,正好给我们解释了上述的说话。他以行动给我们阐述了甚么是最圆满的爱。当然,我们不可能都去以「死」来証明是否真爱天主和爱人。但是,我们自己心里都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出于真爱;因为出于真爱的行为,是不自私的、毫无虚伪的,也肯牺牲自己来成就他人;最后,这爱必将带领我们到达天主那里,使我们品尝到内心的平安和喜乐。
守诫命的意义
许多人以为入了教,小心守好天主的诫命,不犯错,便是满全了基督徒的责任;换言之,这样就是一位好教友。如果我们真的抱着上述的心态来守诫命的话,我们距离成全的境界,定必很远很远。事实上,守诫命不是我们信仰生活的目的,它只是一个方法,用来帮助我们修德的指标,让我们的生活规范有一个准则。因此,对于一个守法的人,诫命的存在与否,都影响不了他;对于一个容易犯错的人来说,诫命便能起督导的作用。天主最认识我们,也晓得人性的软弱,所以,祂给了十诫来带领人类行善避恶。耶稣来了,他愿意人更成全,将守诫命的意义提升到一个「爱」字,要人无论作什么,都怀着爱的心态去完成。这样,守诫命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玛7:12)这是耶稣给我们的一个最具体的「爱的准则」和「实践爱的方法」
结语
十诫是天主子民终生持守,以达到成全的方法;守十诫也是人达到与天主共融的条件之一。天主主动地向人类颁布诫命,目的不是监察、约束人,而是使人有一个生活的规范可以遵从,以修成全的德行。当我们全心全意地去爱和遵守诫命时,不只是服从诫命,而是自由地回应天主所赐予的爱。这爱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在生活经验中才可得到的。但是,一但经验过天主的爱的人,便能在生活中毫无拘束地、全心全意地爱天主和爱人。这份经验不容易得到,但是,有信德和愿意舍弃自我的人,会更容易在生活中遇到天主,通传到祂的爱,被祂的爱所吸引。
撮要
十诫是天主在西乃山上给以色列人颁布的诫命,是以色列人的道德生活规范。
十诫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是要我们敬爱天主,后半部则强调要爱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十诫,内容是经过文辞上的修饰和简化的。
耶稣也用十诫来教导人,但是,他对传统上的说法,常保留一些不同的意见。他对人说他是来成全法律,而不是来废除。
耶稣将十诫总括在一个「爱」字中,要人抱着一个爱心去对天主和做一切事。
讨论、反省
一诫命中所说的伦理规条,和我们平常所生活的,有什么不同吗?
一请比较一下,耶稣所强调的「爱」和旧约中所记载的诫命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基督徒的诫命(1)——爱的诫命习作
甲、 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天主在 上给 人颁布十诫。天主将十诫交给 ,由他带下山与 人立约。
(二)十诫的内容可归纳为两点:是 及 。耶稣将其总归于一个 字。
(三)耶稣说:「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 ;我来不是 ,而是 。」
(四)耶稣受难前对门徒说:「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 ,如同 。」耶稣对人类的爱,都表现在他的一生中,以他的 来完成。
(五)诫命不是我们 的目的,只是 ,用来帮助我们 的。
乙、请简述你对本文的感受。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基督徒的诫命(2)——钦崇、赞美天主(第一、二、三诫)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十诫是我们生活的道德律。遵守十诫,使我们更容易实践爱天主和爱人的教训。十诫的前三条,是说及我们对天主的应有态度,和与祂的关系。
任何的宗教,当谈及神时,都会生敬畏之情;任何宗教,对自己的神都有一套恭敬孝爱的方式。天主教中对神的敬爱,亦有其传统的方式,并随着时空不同而演变。但是,对神所持守的恭敬态度和原则,却早在天主十诫中表白出来。
钦崇一天主在万有之上
十诫的第一条,开宗明义便道出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和应有的态度。在旧约中天主对以色列人说;「我是上主,你的天主除我之外,你不可崇拜别的神。」(出20:1-3)当天主说「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时,很明显的,指出了天主是我们唯一的神,至高的主宰,我们应致以至高至上的崇拜。
独一无二的主
为甚幺天主要人只恭敬祂,而不许有其他的神存在?回答这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肯定一点,世间绝对的真神只有一个,如果甲是真的,乙便是假;如果乙是真的,甲就一定是冒牌的了。
我们承认天主是我们的主,因为祂创造了人类,掌管、照顾着世界上的一切。除祂之外,世上的一切都是受造物。假如我们恭敬这些受造物便是拜偶像,凌辱了独一无二的真天主。在旧约历史中,我们知道,天主给祂的选民立下这条命令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以色列人常常忘记天主的教训,自外族人中引入邪神偶像,以崇拜天主的仪式来朝拜它们。
怎样钦崇天主?
钦崇天主的方式非常多,首先,钦崇天主就是承认、感谢天主的创造和照顾,并赐我们有机会认识祂的信仰。祈祷、参与礼仪,亦是钦崇天主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却非只限于祈祷及敬礼,而重要的是做到「心口合一」,以生活来表达对天主敬爱之情。耶稣给我们讲了不少有关天父的慈爱。在「浪子回头」的比喻(路16:11-12)中,我们看到了天父的无比慈爱,不在于法律和规条,也不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则,而是按照一个「爱」字来行事。所以,我们钦崇天主也是环绕着祂的爱,以爱为出发点去做一切;我们不但爱天主,更该以爱德的行为来証明自己对天主的爱。
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关于这一条诫命,我们中国人看来,更易于接受、明白。向来,我国人习惯上不能直呼父母长者的名字,以示对长辈的尊重。不过,这里并非不许我们称呼天主圣名,而是要我们在呼求天主圣名时,应表示特别的尊敬。尤其禁止使用天主的圣名来发假誓,做口是心非的事。
耶稣对这一诫命有以下的训示:「你们一向听过对古人说;『不可发虚誓!要向上主偿还你的誓愿!』我却对你们说;你们总不可发誓;不可指天,因为天是天主的宝座;不可指地,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你们的话该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玛5:33-37)
耶稣说这番话是因为当时的犹太人为了遵守法律上「不可发虚誓」、「要向上主偿还你的誓愿」的诫命,便在发誓时故意避去天主的名字,用受造物的名字来代替(如天、地、耶路撒冷、我的头等)。耶稣并非禁止人用天主的名许愿,他只是要人注意,不可滥用天主的名字来为自己作証。至于在一些重大事情上、例如在法庭上要表明其真确性时,我们都可以发誓。在发誓时,我们请天主证实我们的供词正确无误,这行动是极其严重,而对天主是出于尊重。
第二诫除了禁止发虚誓之外,对于抱怨和诅咒的行为也是禁止的。当生活中出现困境、或家人碰到难题,我们可能会对天主失去信心,口出怨言,或甚而诅咒天主,这些都是相反恭敬天主的行为。假如我们明知故意地辱骂天主,久之,我们的信心便会受到动摇,甚而有一天失去信德。
圣保禄宗徒也曾说过;「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听到耶稣的名字,无不屈膝叩拜。」(斐2:10)这就是对天主圣名尊重的一个例子。
守瞻礼主日
守瞻礼主日是使教友在连串的忙碌日子中,停下来思念一下天主,专务祈祷;打理一下灵修生活上的事情。旧约时代,安息日(星期六)是特别恭敬天主的日子,如今教会在主日聚会,更是为纪念耶稣的复活,以及他以圣体圣事与人结合的事迹。
教会在第六世纪时,才确立守主日的义务,并禁止信众在主日劳作,而要人在这天特别注意精神、宗教和家庭的共融生活。我们在一星期中,用了六天来为生活奔波劳碌,照顾生活中的需要,而抽出一天来专务天主的事,多行祈祷、服务他人,相信这也是很应该的。
怎样实践守主日?
今天,一般的教友在主日都上圣堂参与主日感恩祭,这是一般可见的有形行动。至于在主日那天不上班、不工作的人,也大多数能做得到;这罢工的日子,在一般社会中都较易遵守,因为主日都不用上班。至于那些娱乐性和饮食业的场所,还有从事服务性的行业,如在运输、交通等工作的人员,倒反而更为忙碌。在某些教会兴旺、信德深厚的国家,上述行业的人员,也是同样在主日休息的。
以进教堂和不工作来作为守主日的规条,只是个最基本的准则,但是否守好主日,不应只看这些行动,而该以个人实际上对天主的爱,和实践信仰生活的慷慨程度来看。上文我们说过:守诫命最重要的是爱天主的程度,而这里所列举的实践方法,也无非为帮助、提醒我们去爱天主。
基督的教训
天主要我们爱祂在万有之上,就是将天主放在首位。多少次,耶稣也教导我们同样的道理,他说:「没有人能事奉两个主人:他或是要恨这一个而爱那一个,或是依附这一个而轻忽那一个。你们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钱财。」(玛6:24)其后又说:「不要为你们的生命忧虑吃甚幺,或喝甚幺;也不要为你们的身体忧虑穿甚幺﹒你们的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所以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玛6:25-34)
在人生中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就是将自己无条件的交还给天主,信赖依靠祂。假如我们承认天主是父亲;我们生命的一切都是由祂而来的,便应该完全信靠祂。耶稣很清楚我们的弱点,所以才说出上面的话来。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我们真的很容易被四周事物所烦扰,不得安宁。这是阻挡我们寻找天主的绊脚石。如果我们爱天主,就要「全心、全意、全灵地去爱」,要整个地投入,不能保留、或排除某一部分。这就是为甚幺,天主要我们把祂的事情置于第一位。事实上,一个全心爱主、为主的人,不必恐惧些甚幺,耶稣曾说过;「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11:30)天主自会照顾他们的需要。
结语
认识与知道是一回事,能否彻底去实践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天主最明白我们,也最清楚以色列人的一切,所以才立下了这三条诫命。由于这三条诫命的存在,使我们要勉力地遵守、实践,并间接地促使我们和天主亲近。当然,这看来似乎较为消极,但也不失有其积极的效果。一个基督徒守诫命的最积极态度,是能跨越「规条」和「法则」,而以「孝爱」之情来做一切,那才是个最理想不过的敬主爱人的实践者。
撮要(节录自「生活、信仰、教理」)
第一诫:禁止崇拜邪神。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他必须坚定地承认天主就是那位使他自由的神,他在一切事上相信祂。权力、名誉、金钱、享乐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奴役人的邪神。
第二诫:警告我们不要滥用天主的名字。如果一个人呼求天主的帮助,并以祂的名义,去伤害另一个人的生命和自由,他是妄呼天主之名。
第三诫:警告人不要被他的专业、职业、工作等所奴役。每隔七日,他应该腾出时间来给天主和他自己,革新自己,接受天主的再造。
反省、讨论
当遇到逆境、不顺心的事时,有没有怨天尤人?当遇到顺境、赏心乐事时,有没有感谢造物主的化工大能?
你觉得「守安息日」的规条是否要求过高?为甚幺?
基督徒的诫命(2)——钦崇、赞美天主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天主对以色列人说:「 , 」,这表示天主是我们 , 。
(二)世间的 只有一个,我们承认 是我们的 ,因为 , 、 的一切。我们都是祂的 。
(三)第二诫并非禁止人用天主的名来发誓,只是要人注意,不可 。而且更劝告我们在困境时,不要 , 、这些都是相反恭敬天主的。
(四)第三诫要我们在每星期中,抽出 的时间来专务 ,多行 ,服务 。
(五)人生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就是 , 、 祂。
乙、简答题
请描写一下你心目中的神,祂和你的关系如何?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基督徒的诫命(3)——尊重、爱护他人(第四、五、八诫)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我们谈过对天主应有的恭敬及孝爱态度,也解释了有关「爱天主在万有之上」的三条诫命。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与人交往应有的态度和守则。相信我们都承认一个事实:人际关系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恭敬天主,进教堂守礼拜,甚至为教会服务,做义工等,都不是那么难办到的事。但是,要处理内外上下的人际关系,无条件的去爱每一个人,却非易事;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天主十诫中竟有七条诫命是爱人的守则。现在,我们就来谈谈「孝敬父母」、「毋杀人」和「毋妄证」这三条诫命。
第四诫孝敬父母
第四诫要我们孝敬父母,但它所涉及的范围却不限于字面上所说的那么简单,而是概括及一切人伦间的关系和义务。
父慈子孝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而且是最着重的一个德行,因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百行孝为先」,这里所命令的「孝道」,并非是单轨式的要子女们去服从父母或上级,身为父母长上的,亦要善尽教养子女的责任,要以身作则的立好表样。父母是天主的代表,对子女的爱应该是合乎理智,本着基督的精神,而不能只受感情的支配,骄纵儿女。
今天父母常犯的毛病,就是溺爱子女。由于「一个娇、两个妙」的观念,使父母对孩子们过分疼爱和迁就,以至有时会导致他们得到一个不正确的道德观。在教导子女的过程中,身教是最有影响力的。曾有一位母亲说过:「为教育我的儿女,只告诉他们该做甚么是不够的,他们应该看到我是否如此做,才会信任我。」耶稣也说过:「无论谁,使这些信我的孩子中的一个跌倒,倒不如拿一块驴拉的磨石,系在他的颈上,沉在海里的深处更好。」(玛18:6)可见立恶表的严重性。
权威与服从
第四诫除了讲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外,更涉及一切权威与服从的正确态度。凡僱主与工人、政府与人民间的事,都与权威和服从有密切的关系。说到权威,便易于使人联想到那些有财有势、叱咤风云的达官贵人。传统上,权威与服从好像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常见到的劳资纠纷,官民交恶等,都与此一诫命的训诲有所抵触的。
权威是由天主而来的,任何处于高位的人,都要明白他的权柄,是受托于天主来为他人服务;而服从上级的人,实在是服从天主。「没有权柄不是从天主来的,所有权柄都是由天主规定的。所以谁反抗权柄,就是反抗天主的规定」(罗13:1-2)耶稣也对宗徒们说:「谁听从你们,就是听从我。」(玛10:16)事实上,权威与服从是双线平行交往的,将上下之间的关系,建基于彼此尊重、信任和共同负责的合作上,而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贡献人类。
第五诫毋杀人
生命是天主所赏赐的。我们生活在世上,既从未作过任何心理准备便诞生下来,也不知道将来要活到何时何日?由此可知,我们都没有权来支配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因为一切生命都是由天主而来的。
己所欲者、先施于人
杀人和自杀都是第五诫所禁止的行为。假如只从字面去了解第五诫,相信谁也不轻易触犯它,因为杀人和自杀都不是一般人敢做和有机会碰到的事。从不许伤害生命的禁令中,我们知道,其间也包含着禁止蓄意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身体,如打架或吸食一些对身体健康有害的物品。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却说:「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又加上一句说:「法律和先知即在于此。」(玛7:12)意思是说:天主十诫及先知的言论,都包含「己所欲者,先施于人」这句话之中。在这里,耶稣教导我们不但慎守消极的「不损害他人」的法律,同时要我们实践积极的爱人行为:忘记自己的权益,为人做自己愿意人为你做的事。
堕胎、安死
依照教会的指示,无论在任何情况环境下,蓄意堕胎和安死都是犯了第五诫。首先让我们谈谈堕胎这问题。堕胎就是杀害生命,因为从怀孕的一剎那,胚胎是另一个生命,为成为一个人所需要的元素,已完全具备了。
在一九七四年教宗保禄六世有关「堕胎声明」中说:「可能是母亲的健康,有时是她的生死问题,亦可能是增加子女数字,超过家庭的负担,特别怕婴儿是不正常的,或残废的;也可能是家庭的荣誉问题,或社会中的地位问题等。我们说以上任何理由,都不能授人权力去杀害另一个人的生命,虽然它刚开始。对婴儿将来的幸福,没有人,连父母在内,亦不能代替他,虽然他尚在胎中,用他的名义选择他的生死。」为回应上述的声明,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实例:
有人曾问一个无信仰的医生说:「对于堕胎之事,按以下的情形,你有何意见?父亲有性病,母亲有肺痨病。他们已有四个孩子,老大是瞎子,老二死了,老三是聋哑,老四也患肺痨;在这种情形下,对于胎中的孩子,你认为应该如何?」
医生回答说:「我必定会叫这母亲堕胎。」那人就对医生说:「如此做的话,你就杀了贝多芬。」
上面所说的全是事实,那胎中的第五个孩子就是全世界有名的音乐家。至于有关「安死」这行为,是指病人或其家人眼看病者已到了绝境,毫无复原的可能,而又不忍见到他为病魔所缠,受过多的痛苦,于是,便要求医生使用药物,帮助病人早日结束生命。这行为是被教会所否定的,因为,我们无权控制人的寿命。在安死的行动中,我们超越了信仰天主是生死大主的应有界限。
第八诫毋妄证
第八诫命令我们尊重别人的名誉,要谨口慎言,说话负责任。通常口舌之祸是人最容易犯上的,因为我们每天与人来往时,无论学习、工作或消遣,均要以言语和别人沟通,所以说,犯错的机会非常多。
谎言、是非
蓄意的谎言,当然相反第八诫。至于一些习惯了事事夸大,有时候说起话来是不经大脑的,这些不良的习惯,便成为我们守第八诫的大阻碍。另外,有些人喜欢探听别人的私事,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然后将事情传扬开去,破坏别人的声誉,人人都有好奇心,但是该抱着自重和尊重他人的原则。假如,偶然获知他人的秘密,也不该泄露,就算别人问及亦有权拒绝回答。总之,口是心非,言过其实,毁谤辱骂等,都是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尤其破坏人的社会生活;言语虽是人沟通的理想工具,但若不善为使用,也会成为误解与纷争之源。
耶稣的教导
耶稣在福音中教训我们勿妄断别人,以免受判断:「你们不要判断人,免得你们受判断为甚么你只看见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对自己眼中的大梁竟不理会呢?」(玛7:2-3)他又认为口为心声,说人长短的人,自己自然不是善者:「你们既是恶的,怎能说出善来?因为心里充满甚么,口里就说甚么。」(玛12:34)
耶稣亦曾公开的教训人说:「你们的话应当: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其他多余的,便是出于邪恶。」(玛5:37)
圣保禄宗徒认为我们彼此是同一个身体的肢体,应该忠诚信任:「你们应该戒绝谎言,彼此应该说实话,因为我们彼此都是一身的肢体。」(弗4:25)
善用口舌
圣保禄宗徒说:「一切坏话都不可出于你们的口;但看事情的需要,说造就人的话,叫听众获得益处。」(弗4:29)这是第八诫积极的劝勉。天主赏赐我们言语的能力,我们该当使它成为有益、有建设性的工具。一声赞美的言词,一句维护真理的说话,就能够带给别人喜乐,为世界贡献出一点光芒,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以上所指的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决非阿谀奉承的谎言。事实上,维护真理,创造彼此信任的气氛等美德,都是遵守第八诫不可缺少的行为。
结语
这三条诫命,目的是维护家庭及社会的权益,对人的生命要尊重,对赖以沟通的言语要负责。这些诫命的重点,正如圣若望宗徒所说的:「假使有人说:我爱天主,但他却恼恨自己的兄弟,便是撒谎的;因为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若一4:20)
撮要
第四诫:孝敬父母。这条诫命,主要的目的是强调成年子女对父母、家庭的责任。这责任包括了对父母的欣赏、服从和供养;而父母对子女亦要负起教养、爱护的职责。
第五诫:毋杀人。保障人类的生命,尤其是那些不能保卫自己的人。这条诫命,不只是禁止杀害他人生命,同时也是对基督徒的一个挑战,要他们投身于保护所有人,尤其是弱者(身患绝症者和胎儿)的生存权利。
第八诚:毋妄证。要人重视真理,互相信任,如果在一个社会里,自由和人权,受到欺诈、谎言和不忠的行为所破坏,这社会就不能存在;这些邪恶会毁灭人们的信心。
讨论、反省-
为了实践第五诫,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对于谎言和不忠的行为,我们如何去改善这些恶习?-
基督徒的诫命(3)——尊重、爱护他人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第四诫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 与 、 与 等人伦关系。
(二)耶稣说:「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 。」积极的爱人行为,不单祇不伤害他人,同时要为人做 。
(三)第五诫不但禁止伤害他人,同时禁止 和 。无论胎儿或身患恶疾的人,他们的生命都应受到 ,谁也无权 人的性命,只有 是生死的主宰。
(四) 是人最容易犯的过错,同时是相反第八诫的。蓄意的 ,言过其实, 等,都能破坏 ,引起 和 。
(五)第八诫所强调的积极行动是: 和创造 。
乙、简答题
你觉得教会禁止堕胎和安死的规条对吗?为什么?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基督徒的诫命(4)——保护洁德﹒善用财物(第六、七、九、十诫)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天主十诫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爱人的境界。爱人的方法很多,而其中首要做到的是不要侵犯他人。第五诫中提到不要伤害别人的身体,要维护弱者,保护生命。现在我们要谈的是怎样保护洁德,善用财物,因为这两点能帮助我们度一个更圣善、更完美的爱的生活。
第六诫——毋行邪淫、第九诫——毋愿他人妻
这两条诫命要我们保持身心的洁德、度圣洁的生活。首先让我们看看洁德的意义。
洁德一词,看来十分宗教化,或使人联想到那些不结婚的神父、修女。事实上,洁德也就是我们中国传统上说的「贞节」。不过中国人讲贞节时,多用于女子身上,指不改嫁或不失身者是守贞节的人。这里所说的洁德,则指所有人,男女、老幼、已婚、未婚,均应该守洁德。
夫妇的洁德
天主初造人类时,只有一男一女,结为夫妇;所以一男只许娶一女,一女只许嫁一男。但是,当二人中的一人去世后,尚生存的一人便可另娶或另嫁。夫妇二人的婚姻生活,应该彼此尊重,且合乎正道,决不可放纵心思,只求满足性欲;同时,绝对不可有婚外情。
鳏夫寡妇的洁德
丈夫或妻子死后,自己若愿意守节,那么在思、言、行为上,就要把夫妇的正当性欲断绝,专心一意地度「独身」的生活。
未婚者的洁德
凡未婚的青年,决不容许与别人有婚前性行为。与人交往时,应该保持一种正当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度一个手洁心清的生活。
一份礼物
创世纪第一章说:天主所创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圣经中多次用「天主看了祂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这句话,来形容天主的创造工程和祂的受造物。因此,我们知道天主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有用的。天主造了一男一女,给予不同的性别,用意是使他们互相吸引、相爱、接纳对方,共同生活,终生厮守。因此,「性」是天主所创造,是好的,只是当人滥用这份礼物时,便破坏了性的完美。这种破坏程度,不但关系到当事者男女二人,同时波及社会,影响家庭。
为了保障婚姻制度,也为了使人度一个成熟的性生活,天主十诫中的第六和第九诫,帮助我们定下了生活的准则,来保存天主赐给人类的这份礼物——男女有别。
圣经中的事迹
自古以来,滥用性能力的事迹,比比皆是。在古经中即找到不少例子。创世纪第十九章中记载天主毁灭索多玛城,就是因为那里的人荒淫无道。至于福音中对邪淫事迹的记载虽不多,可是耶稣却多次教训我们说:「心地纯洁的人是有福的」(玛5:8);又说:「凡注视妇女而贪恋她的,心中已经同她犯了奸淫」(玛5:28);「除了姘居的以外,凡休妻的,便是使她犯奸淫;谁若娶被休的女子,也是犯奸淫」(玛5:32)这两段话指出了第六诫和第九诫所命令的,就是分别在「行动」和「思想」上的犯奸淫。
第六诫说「毋行邪淫」,是指行为上的犯错;跟着第九诫说「毋愿他人妻」,是指内心思想上的坏念头,亦即耶稣说的「注视妇女而贪恋她」的意思,因为当时的法利塞人,只把奸淫的罪限于交媾已遂的行为,耶稣特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而说出这诫命的彻底要求。这两节都是针对男士说的,但女士也一样要遵守这些法则的。耶稣又跟着说:「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来,从你身上扔掉,因为丧失你一个肢体,比你全身投入地狱里,为你更好」(玛5:29)
耶稣用了十分严厉的言辞来告诉人,要保存珍贵永远有价值的东西,就要不惜割除那些使我们陷入歧途的阻碍。
积极的爱
每一条诫命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是该诫命的中心思想。第六和第九诫的主要用意,是要我们度一个健康的爱的生活。了解甚么是爱和怎么去爱,以回应天主给人类的这份表达爱的礼物。事实上,基督徒的性生活,也和生活中其他一切事情一样,必须受无私的爱所管辖,所以,基督徒的信仰十分强调:人藉性的关系,将自己完全交给对方,这个给予是整个人毫无保留的,并愿与对方共负责任。我们可以想像到,成熟的爱可以使一个人跳出自私的我而朝向另一个人,为他交出自己。当我们能在无私中去爱、去牺牲时,我们才能体验爱的真谛,和更自由地度爱的生活。
总括这两条诫命,一个基督徒应有以下的基本态度: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按照天主的旨意运用性本能;避免一切妄用性本能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发挥爱的力量,迈向性的成熟,做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第七诫——毋偷盗、第十诫——毋贪他人财物
这两条诫命是要我们维护他人的财物。第七诫是指行为上所犯的错误,而第十诫则劝勉连贪念也应戒绝。
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是指人可以自由安排分配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在许多国家中,这个人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障,只要人用正当的方法赚取金钱,那么财富屯积的多少,是不会受到干涉的。
保障私产权可以促使人勤奋工作,激发人善尽职责,因可以发展人「自主」的本性,也可以阻止人与人之间的纠纷。然而,如果私有财产权力的运用和安排,完全不受国家、社会的控制时,就很容易导致一种不健全的现象,财富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穷人的利益被剥削,富人却愈来愈富有;因此,教会强调私人财产对社会应负上责任。
分享
人用合理的方法所赚来的财富、产业,任何人均不得侵犯,这是国家的法律,同时也是教会规诫所认同的。我们不要忘记:人只是天赐财富的代理人,并不是最高的主人,所以应该善为管理。将自己所有的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是基督徒的精神。圣若望说:「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若一3:17-18)与别人分享自己所有的东西,不但发挥了物尽其用和帮助他人,同时更帮助了自己。
世间每一种财物,都有其本身的危险性,阻挡人的自由,使人为物质所占有和束缚。世上的任何一种东西,只要人一但依附着它,全部心思都放在它上面,为它而神魂颠倒,甚至为能拥有它而不惜侵犯他人的利益时,我们便成了物质的奴隶。耶稣说过一句话:「骆驼穿针孔,比富人进天国还容易」(玛19:24),耶稣没有说「富人不能进天国」,只是说「难」而已,换言之,财富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好坏全在于人对财富的态度。假若人不为财富所綑缚,而能又用之于助人时,人便成了财富的主人,发挥了它的效用。
在分享的内容中,这里只谈及「财富」,而实际上却包括了人本身的才能及精神上的东西。所以,我们分享的该是我们身上所拥有的一切。
尊重他人的财物
所谓「尊重他人的财物」,包括了欠人的债务必须偿还;对工友、下属当给予合理工资;损坏他人物品用具时要赔偿;更要切记的是爱护公物。至论故意诈骗、贪污,或承包工作而偷工减料等,均是大大的侵犯了第七和第十诫。凡犯了这些错误的人,要用实际行动来偿还一切,弥补他人的损失。
财富供给人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可以改善人的生活,这是天主乐于见到的。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假若要不断的迎合它时,人便失去了自主的自由,只为物欲而生活。「安贫乐道」是基督教导我们的生活准则。他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甚么益处!」(玛16:26)。所以,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不是财富,而是寻找天主的国,度一个超然物外、安贫乐道的生活,这是第七和第十诫的精髓。
总观以上两条诫命,禁止人用一切不正当的,相反公义的途径,赚取财物;要抱着欣赏、分享的心态,来享用天主在生活中所赐予的一切;并运用它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度一个成全、爱的生活。
撮要
第六诫:毋行邪淫。这条诫命主要目的是要人尊重、维护性爱的生活,不可滥用性行为以满足个人的欲望。
第七诫:毋偷盗。这条诫命目的在保护人的财物,切勿侵犯他人的私产权,而自己所拥有的,应该拿来与别人分享。
第九诫:毋愿他人妻。这一诫命的内容与第六诫虽同是涉及洁德的问题,不过严重地提醒人要禁止故意喜欢不洁的邪淫思想。
第十诫:毋贪他人财物。此一诫命亦是针对人的思想欲念而说的。侵犯他人的财物固然不对,但看见别人有东西而奢望或妄想占有时也是不对的,因为所有错误的行为,均是起于一念之差。
讨论——
所谓「人为财死」,你对此说法有何意见?——
面对今日声色犬马的社会,该如何勉力修洁德?
基督徒的诫命(4)——保护洁德、善用财物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男女的不同性别是天主创造的。目的是使他们 ,建立 生活。性本身是好的,但当人 时便 性的完美。
(二)第六诫和第九诫所命令的,分别在 和 上的不同。要守好洁德,除了行为上不犯过错外,连 也应戒绝一切。
(三)基督徒健康的爱的生活:尊重 和 的身体;正确地使用 ,避免一切妄用 的 ,发挥 ,做一个 的人。
(四)天下财富都来自 ,人只是天赐财富的 ,所以应该 ,但不可作 的奴隶。
(五)耶稣说:「人纵然 ,为他有甚么益处!」
乙、简答题
「当我们能在无私中去爱、去牺牲时,我们才能体验爱的真谛,和更自由地度爱的生活。」你对这说法有何意见?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基督徒的诫命(5)——基督与十诫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天主十诫内容所强调的法则有三:就是对天主的责任;尊重邻人的生命;以及尊重社会上其他人的权利。在条文的表达上,着重禁令式的规条,给人一个消极的印象,而忽略了它积极的一面。基督来了,对十诫作了革命性的演译,赋予十诫新的精神。以下我们要看看耶稣的教训。
成全旧法律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废除法律或先知;我来不是为废除,而是为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即使天地过去了,一撇或一画也决不会从法律上过去,必待一切完成。所以,谁若废除这些诫命中最小的一条,也这样教训人,在天国里他将称为最小的;但谁若实行,也这样教训人,这人在天国里将称为大的。」(玛5:17-19)
耶稣有如一位成全旧法律的立法者。他肯定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破坏而是使之更成全。所谓「法律」、「先知」,是指全部旧约和旧约的一切诫命和礼仪。旧约的法律又包括教条部分、教规部分和礼仪部分。耶稣在三年的传教生活中,不断以生活实例来向人解释、补充这些法律教条的不足。
宽恕、和好
「你们一向听过古人说:『不可杀人』。谁若杀了人,应受裁判。我却对你们说:凡向自己弟兄发怒的,就要受裁判;谁若向自己的弟兄说『傻子』,就要受议会的裁判。所以,你若在祭坛前,要献你的礼物时,在那里想起你的弟兄有甚幺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礼物留在那里,留在祭坛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玛5:21-24)
十诫中有「不可杀人」。基督却说:「不能向人发怒」。意思是:不单要尊重别人的生命,更要真正了解他、爱他。他说:如果骂弟兄为傻子,就要受议会的裁判。换言之,不但杀人不可,也不能排斥人,不与他共处,甚至视之为仇敌;要人尽力了解、尊重、宽恕他,重建兄弟的情谊。他说:你到天主台前祈祷,如果心中还对谁不好,不必祈祷,天主不会听。要先去与他和好,恢复彼此相爱的关系,再来祈祷,天主才愿意听。由此看来,基督的要求比过去严格得多,不但要求不伤害人,且要以真实的爱去爱人。
洁身自律
「你们一向听说过:『不可奸淫』,我却对你们说:凡注视妇女,有意贪恋她的,他已在心里奸淫了她。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来,从你的身上扔掉,因为丧失你一个肢体,比你全身投入地狱里,为你更好。」(玛5:27-29)
「又说过:『谁若休妻就给她休书。』我却给你们说:除了姘居外,凡休自己妻子的,便是叫她受奸污;并且谁若娶被休的妇人,就是犯奸淫。」(玛5:31-32)
上述的两段圣经,都是关系着第六和第九诫的。在此,基督明言:虽是心想邪恶,若不予抗拒,就已不正。他甚至严厉地要求人断绝一切令人失足、犯罪的媒介:剜出那使人跌倒的右眼。基督所强调的是:不只做,或决定做才是犯诫命,连心有动念,故意去想时便即有罪。
以色列人传统可以休妻,基督则说一概不可以。这是为了保障婚姻的一夫一妻制,和指出婚姻的永恒价值。所谓「姘居」,是指那些不合法的结合而言;姘居不是婚姻,理应立即分离。
是就说是
「你们又一向听过对古人说:『不可发虚誓!要向上主偿还你的誓愿!』我却对你们说:你们总不可发誓:不可指天,因为天是天主的宝座;不可指地,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不可指耶路撒冷,因为她是天主的城市你们的话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其他多余的,便是出于邪恶。」(玛5:33-37)
所有在天主前发的誓,都要兑现。基督认为:不必以天主的名义来发誓,只要是就说是,非就说非便好了。
爱护仇人
「你们一向听说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却对你们说:不要抵抗恶人;而且﹒若有人掌击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那愿与你争讼,拿你内衣的,你连外衣也让给他。若有人强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两千步。求你的,就给他;愿向你借贷的,你不要拒绝。」(玛5:38-42)
耶稣对「复仇」的法律,提出了一个「宽恕」的新原则。他特举了五个受害的例子来解释宽恕仇人的程度。虽然,耶稣并未强言这是人必须要强守的诫命,不过,却是修成全德行的劝言。基督在这里所强调的是爱的力量;他反对的是报复的私心;因为私心出于恨,只会加深彼此间的恨。他更说了以下的话:
「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他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你们还有甚幺赏报呢?税吏不是也这样作吗?你们若只问候你们的弟兄,你们作了甚幺特别的呢?外邦人不是也这样作吗?所以你们应该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5:43-48)
耶稣不但说了不可以报复的话,同时要求我们修最大的成全德行——爱护仇人,善待得罪自己的人。一般来说,我们未必有大恶的仇敌,但生活中却有无数自己看不惯的人物,非但不可以接受,有时连招呼也懒得打呢。别人对自己好,当然会不期然地还以爱护感激之情,耶稣说: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必须做到被人忽视、欺负时,仍然对他不起敌意,原谅他,这才是基督徒的真爱人的行为。
以言行事奉主
有一次,当法利塞人质问耶稣,说他的门徒不遵守梅瑟的法律,因为他们吃饭前没有洗手。耶稣便对他们说:「依撒意亚论你们这些假善人预言的真好,正如所载的:『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远离我。他们恭敬我也是虚假的,因为他们所讲授的教义,是人的规律。』你们离弃天主的诫命,而只拘守人的传授。」(谷7:6一8)
外在的法规习俗,有其时代的意义,随时代而变化。为此,耶稣既不要求要改掉,但亦不认为重要,所以,门徒不守,他亦不在乎。他所重视的是内心,是规诫的精神,反之,如果口是心非,或者用规条来掩饰自己的恶行,做表面的功夫,耶稣形容这些人是「用石灰刷白的坟墓:外面看来倒华丽,里面却满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样的污秽。」(玛23:27)耶稣要求言行一致的信徒,他说:「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天国;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玛7:21)
臻于至善
我们不该以「守诫命」为我们信仰生活的目的,它只是一个方法,用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当注意力行的事物。故此,为一个谨守法律的人来说,诫命是否存在,全无关系。生活中无论在何时何处,都会碰到困难,都要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守十诫只是个最基本的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臻于至善,达到至高境界;换言之,是达至全人的成长,使自我及他人的生命都得到圆满的发展,都成为名符其实的天主子女。
结语
守诫命,尽基督徒本分,并非是件辛苦的事,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真义,了解基督徒爱人的精神:本着完全自由的献身和参与,毫无保留的去爱所有的人,我们不但不会斤斤计较做了多少,而且会不惜克苦、贡献一己的能力,去创造一个更圣善、更美好的世界。
撮要
耶稣说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成全法律,而不是废除旧有的法律。他以一个「爱」字来总括一切。所有诫命和规条均应本着爱做出发。
爱莫大于宽恕,耶稣将旧有的复仇法律,以爱仇、宽恕的原则来代替。复仇只会增加彼此间的仇恨,而宽恕使人获得内心的自由。
守诫命不是信仰生活的目的;只是用来帮助我们修德的一个方法。
讨论、反省——
爱仇的论调可以接受吗?能否在生活中实行出来?——
请细读一遍玛窦福音5:17-48。
基督徒的诫命(5)——基督与十诫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祈祷固然重要,但若在祈祷前发觉与人有甚幺过不去的事时,先 ,才 。
(二)「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来」,耶稣要求人断绝 。
(三)耶稣教训人说:「你们当爱你们的 ,当为迫害你们的人 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你们 ?你们应该是 ,如同你们的 。」
(四)对于守诫命,耶稣不要人 功夫,他重视的是 , 。
(五)守十诫是人修德行的最 的要求,其最终的目的 ,达到 ,成为名符其实的 。
乙、简答题
你觉得天主的诫命容易实行吗?为甚幺?
您对本课如有疑难,欢迎来信讨论。
完成上述习作后,请寄交:香港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收,您将获得新的课程。
基督徒的诫命(6)——身后大事
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
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前言
死亡是人生必经的旅程,直到今日,世界上仍未找到一个不会死的人。说来奇怪,既然人人都会死,为甚幺对死亡的来临如此的惧怕?难道,人死了就能一了百了地结束一切?在天主教的亡者弥撒中,有一段祈祷词是这样的:「主,为信仰你的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我们结束了尘世的旅程,便获登永远的天乡。」究竟基督徒对死亡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所谓天堂、地狱又是些怎样的地方?
死亡的事实
虽然我们从未死过,但我们却见到死亡在自己的亲友中发生了。所以,从来没有人怀疑自己也会死去的事实;只是,不知道死亡何时会降来。圣经中要人准备死亡的来临。耶稣比喻死亡的来临,如同盗贼一般,当人不留意、毫无准备时它就降来。所以耶稣说:「你们要醒寤,因为你们不知道:在那一天你们的主人要来」(玛24:42)换言之,我们千万别以为未来日子长得很,因为主的日子突然间便来了。但是,却又不必害怕这一天,只要我们常常有备而战地善度生活,作好一切准备,如同忠仆般等候主人回家:「把你们的腰束起,把灯点着;应当如同那些等候自己的主人由婚筵回来的人,为的是主人来到,一敲门,立刻就给他开门。」(路12:35-36)因此,死亡不足畏,我们当害怕的是自己能否常常善度生活?
身后大事
我们相信死亡并非生命的毁灭,而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因为信主的人,在领受圣洗时,已皈依基督,和他同死共生。基督确实死了,又在第三日复活过来。所以,我们也相信有一天,所有相信主的人也和基督一同复活,进入永生。耶稣自己亦多次告诉人们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11:25)当时,耶稣是在复活拉匝禄之前说这句话的,他要人知道他掌握了生命的权柄。他既可以使所死去的拉匝禄复活过来,同样亦可以在将来使所有死去的人复活。总之,人类的得救,生命与复活都是和基督分不开的,是在他内完成的。所以,我们相信,现时的死,只是短暂的期待时刻,因为有一天,所有人都要复活过来。
世界末日
所谓世界末日,是指天父决定的日子一到,世界的历史便即告结束,基督会再次来临;所有死去的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耶稣对这日子的来临,亦有以下的描写:「那时,人子的记号要出现天上;地上所有的种族,都要哀号,要看见人子带着威能和大光荣,乘着天上的云彩降来。」(玛24:30)「人子」是耶稣对自己的自称,我们称世界末日的时刻为「基督的第二次来临」,因为他的第一次来临是他在白冷的诞生;第二次再来我们又称之为「基督的光荣重临」,因为他要来主持审判,以审判者的身分重临。我们曾多次用「主的日子」来形容此时刻,是因为无人知道是在什幺时候会发生,只有天主才知道那日期。
公审判(玛25:31-46)
当基督光荣再来时,他坐在宝座上审判全人类,他以爱人的行为作为审判的准则,把善人和恶人分开,宣判各人应得的赏报或惩罚。
世界末日的公审判,可以说是耶稣全部救赎工程的圆满结束。在达尼尔先知书中预言说:「那时,你的人民,凡是名录在那书上的,都必得救。许多长眠于尘土中的人,要醒起来:有的要入于永生,有的要永远蒙羞受辱。」(达12:1-2)
审判的时刻固然要来临,然而却不必只着眼于自己一生中的过失,天主虽是至公义的天主,但也是疼爱我们的慈父。祂看到我们的过失,但更喜欢去看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善行和我们悔改的心。为每一个人来说,死亡的时刻就是我们看清自己的良心,毫无遮掩,毫无藉口地与天主面对面算账的时刻。圣保禄劝告我们说:「我在良心上虽然自觉无愧,但也不能就此认为清白无辜,因为审判我的是天主,所以你们在时期没有来到以前,对人不要论断,直到主来临之日为止;祂要将隐藏在黑暗中的事大白于世,并将人心里的计谋显露出来,如属善良,那时每个人都要从天主那里受到应得的赞扬。」(格前.4:4-5)
私审判
是在公审判之前,人死后,要独自在天主台前,接受审判,论功受赏,论罪受罚的时刻。
永生与永罚
天堂和地狱,好像两个极端的对立,因为我们常说:上天堂、下地狱,究竟天堂和地狱在那里,是个怎样的地方?是否有其特别的意义?
天堂
耶稣没有直接谈「天堂」的事,不过他常提及天国,他宣讲的内容就是有关天国的道理,他说过:「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天国,而是实行我在天之父的旨意的人,才能进去。」(玛7:21)所谓获得天国、上天堂,莫非是指人在死后能停留于一个美好的境界,享受永恒的福乐。这个永福之境就是:「天主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所以,没有人实际经验过天堂的福乐。不过,耶稣披露过一点:「复活的时候,也不娶也不嫁,好像在天上的天使一样。」(玛.22:30)意思是说,那时候,人不再有任何物质上的需要,再不受到肉身的限制,完全自由自在地共享相爱相亲的时刻。由此可知,天堂不是一个地方,是一种「幸福状态」;天堂也不是此世延续不休、无苦舒适的生活,而是分享天主的光荣,与基督一齐参与永恒无穷的天主的生命。
地狱
天堂是一个「幸福状态」,地狱便是一个「受苦状态」。任何人都同意,罪恶是该受惩罚的。耶稣形容那些犯了罪的人受审时所遭的处罚:「可咒骂的,离开我,到那给魔鬼和他的使者预备的永火里去罢!」(玛25:41)离开天主,见不到天主的面,
是人最大的惩罚,他们的痛苦在于失去天主的爱,永远生活于失望和悔恨之中。
炼狱
要得到天堂的「幸福状态」,人本身要毫无瑕疵,完全清白才可进入「天堂」,假若我们爱天主,却因一时的软弱而有时候做了些少相反祂的爱的事时,该怎幺办?首先,我们要先行净化自己,做弥补的工作。在这净化的时期称之为「炼狱」。炼狱实在是善人作补赎洗净自己灵魂的地方,也就是说为生前所犯的过失作赔补。
教会鼓励教友为炼狱灵魂代祷,因着彼此同属一个家庭,所以应为炼狱中的弟兄姊妹祈祷,使他们早日进入天国。因此,当我们为已亡的兄弟姊妹代祷时,就是为在炼狱中的亡者,而非指被关在地狱中的人。
新天新地
基督建立的天国,是一个正义、仁爱、和平的世界,一切痛苦、死亡、悲伤、哀号都会过去。现时我们所见到的有形的宇宙会完结,而出现一个新天新地。依撒意亚先知预言说:「看,我要创造新天新地,先前的不再被记忆,不再被关心。人们都要因着我所造的,而永远喜悦快乐,因为,我要造一座令人喜悦的耶路撒冷,一个令人欢乐的百姓。」(依65:17-18)这种新天新地将来怎样实现,我们无法知道,只知道那是一种圆满无缺的境界,圣若望给我们预示了一点点:「我看见了一个新天新地,这就是天主与人同在的圣地,他要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要作他的人民,他亲自要『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天主;他要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那位坐在宝座上的说:看,我已更新了一切。」(默21:1-5)这是一幅清晰的图像,是基督(坐在宝座上的)更新了一切,给世界一个新景象。
上述的情况,我们究竟要等多久?是否垂手可得?到了那一天,便完成一切?不是,为准备这新天新地的来临,我们可以献出力量,使这个日子预早临现于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听说:「天国(新天新地)已临现于世上,不过尚未圆满。」这「圆满」的时刻,只有天主知道,就是基督再来的时刻。现时已「临现」的境界,是指当我们生活在爱中,在彼此宽恕、关怀下,缔造一个正义、和平的社会时,这就是「新天新地」临在的标记。因此,如果能够推动更多人去建设世界,去爱人类时,我们便真的将天国带给更多的人了。
结语
「身后大事」,顾名思义的是死后的事,可以说不必现在操心。然而,这死后的结果,却与生前的生活有着莫大的关系,同时更影响到人一生的做人目标。因此,人不得不努力去寻找真理和生活的意义了。这一套「教义函授」课程,就是为此目的而编写的。现在全部课程已结束,盼望它能给你提供一些资料来解答人生和信仰的问题。但是,这只是个极其初步的接触而已。对于信仰生活所引起的其他实际疑问,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有经验的过来人的帮助,才能更清晰明白。如果这套教义课程,能启发起你对宗教信仰研究的一点兴趣,请立即与我们联络。
撮要
死亡是一个人生必要面对的事实。耶稣比喻死亡如盗贼般,在人不知不觉间突然而至,用意是要人随时准备,度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私审判是人死后独自到天主台前所受的审判,公审判是在世界末日时,所有人类一齐在天主面前接受的审判。
天堂和地狱是指两个不同的境界:天堂是个幸福之境,人能面对天主,分享祂的光荣、永恒的生命。地狱是个受苦的境界,人不能见到天主,失去永生福乐。
新天新地,是耶稣第二次再来时,带给人类的圆满无缺的幸福;是个天主与人同在的圣地。但这新天新地,我们可以在今世生活中经验到她的存在,只是尚未圆满吧了。
讨论、反省——
有想过自己会死去吗?有什幺感受?——
当见到自己的亲友去世后,有否想过:这是暂时的离别,将来会再见到他们的。
基督徒的诫命(6)——身后大事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基督徒不应惧怕死亡,因为死亡,而是。基督死了,但在第三天,我们也相信自己会和基督,。
(二)耶稣审判人时,会按照人生前的行为做准则:有功的;有过的。
(三)炼狱是善人的地方。教会鼓励教友为祈祷,为使他们早日得享永福。
(四)圣若望所看见的新天新地,就是的圣地,在那里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因为一切都过去了。
(五)现世的人可以使天主之国(新天新地)早日临于世,只要我们生活,在下,缔造一个、的社会时,这就是新天新地临现世上的标记。
您已经完成整个「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谢谢您的参与。
本网站无商业目的,若我们上传的资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撤下。
版权所无,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