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第四章 总论有关父,子,和圣灵的教义
一、现在我们总结关于父、子,和圣灵的讨论,应当谈及前面所遗漏的几个问题。虽然父是完全无缺的,不可分裂的,可是祂竟成了子的父。但是,祂并不是因为分裂了自己才成为父的,就像有些人所假想的。子若是由父分裂而出,同动物或人的生殖一样,那末,那产生的和被产生的,必然都是血肉之体了。〔以下一段从拉丁文译出:我们并不同意异端者所假想的说:子是上帝一部分的实质所变成的;或是:子是父不藉任何实质而产生的,换言之,子是上帝藉自己实质以外的东西所产生的,所以曾有一段时间子是不存在的。我们要把一切关于物体的思想放在一边,来说:道与智慧是那目不能见而又无形体的上帝在毫无任何肉体感觉之中所生的,犹如意志是由思想而出一样。子既被称为“祂爱心之子”(西1:13),祂若也被看作“祂意志之子,”也不算为无稽之谈。〕这子是由父的意志中所生的,因为祂是“那不能看见之上帝的像”(西1:15),又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是上帝本体的真像”(来1:3),“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1:15),是被造的,是智慧。因为智慧自己说:“在主造化的起头,祂就首先造了我”(箴8:22),祂若是“那不能看见之上帝的像”,祂必是一个不能看见的像。我敢加上一句话说,祂既是父的形像,祂就没有一个时候是不存在的。约翰说:“上帝就是光”(约一1:5)。上帝既是“光”,祂又在何时没有祂“荣耀所发的光辉”(来1:5),以致叫我们可以胆敢为子定下一个开端,说在这开端之前祂不存在呢?那不可形容,不可名状,不可言述之父的实质的形像,就是祂的印像,和那认识父的道(太11:27;约10:15),是在何时不存在的呢?若有人敢说:“曾有一段时间,子是不存在的,”让他明白,他所说的是:“先前有一时智慧不存在,道也不存在,生命也不存在”〔以下一段为拉丁文所独有者:其实我们必须相信,上帝的实质在智慧,道,与生命中是全部存在着,因为它们不能从祂移去,也永远不能和祂的实质分开。虽然我们在思想中把它们看作多数,可是在事实与实质上它们是合而为一的,因为“上帝本性一切的丰盛”都居住在它们里面(西2:9)。〕我们软弱的人把永远与上帝同居,作祂智慧,又为“祂所喜爱”(箴8:30)的独生之道,从上帝夺去,这样作的就不但不合理,而且也不安全。我们若如此行,我们就不会以上帝为永远喜乐之神。
我们虽然说:从来没有一个时候祂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必须在一种保留的条件之下,来接受这句话。因为“从来”或“时候”这些字,都有时间上的意义,而我们论到父、子,和圣灵的话语,却应当被看作超越一切时间,世代,和永恒的。只有这三位一体才超越一切的了解力;不但超越有时间性的智力,也超越有永久性的智力。至于在这三位一体之外的东西,却必须以世代和时期来衡量。论到上帝之子,既然经上说,“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约1:1,2)所以我们必认为祂不是被限制在任何地方,祂之为智慧,或真理,或公义,或圣洁,或救恩也都是如此;因为这一切,都不需要一个地方来进行它们的工作。所以它们的意思乃是指那些接受了它们的能力和功效的人而说的。
二、但是,若有人主张说,由于一些人在上帝之道,或智能,或真理,或生命上有分,所以道和智慧的本身,好像是存在一个地方,那末我们就必须回答他说,基督在祂为道与智能以及其它的品性中,确曾住在保罗里面,因为保罗自己说:“你们既然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林后13:3),又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祂既然在保罗里面,那末有谁会怀疑祂不是同样也在彼得,约翰,和每一位地上天上的圣徒里面呢?若说基督是在彼得和保罗里面,却不在天使长米迦勒和加百列里面,那就是无稽之谈了。从此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上帝儿子的神性不受任何地区的限制,否则,它在一地方,就不能同时在任何其它地方了。然而,凭着它那无形之性的尊严,它既不受任何一地的限制,我们也想不出有任何一地它是不存在的。
但是,有一个不同之处,是我们必须记在心上的,那就是:虽然祂是存在于不同的个人里面,就如我们所提的彼得,保罗,米迦勒或加百列里面,然而祂并不是以同样的程度存在于一切受造者里面。祂存在众天使长里面,比祂存在其它圣徒里面,是更丰满的,更清楚的,也可说是更公开的。这在下面的事上显得很清楚:按照福音书中的话语,当圣徒达到了最完全的地步时,他们就同天使相像或相等(参太22:30;路20:36)。从此我们就知道,基督住在各人里面的程度,是因各人功德的大小而定。
三、我们既已简略地重述了关于三位一体之教义的这几点,其次,我们要同样的重视以下一点:万物都是藉着子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祂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祂而立。祂也是教会全体之首”(西1:16—18);约翰在他的福音中,也说过相似的话:“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约1:3)。大卫也指出三位一体创造宇宙的奥秘说:“诸天藉主的道而造,万象藉祂口中的灵而成”(诗33:6)。
在这之后,我们应当提及上帝独生子,有形的来临和道成肉身。在这里我们绝对不可假想祂神性的一切尊严都被限制在一个微小的身体之内,以致上帝整个的道,和祂的智慧,基本的真理与生命,若不是与父分离了,就是被强迫监禁于祂那微小的身体之内,而使人认为它并不同时在任何其它地方进行工作。谦恭而自认虔诚的人,应当采取中庸之道,既不承认在基督里面缺少神性的任何特质,也不假想父那无所不在的本质中,曾有任何部分曾经分裂。施洗约翰曾经多少指明了这真理,因为他当耶稣不在他面前的时候向群众说:“但有一位站在你们中间,是你们不认识的,就是那在我以后来的,我给祂解鞋带,也不配”(约1:26,27)。这话诚然不可能指一个身体不在场的人而言,因为他既说祂站在他“中间”,祂的身体岂能不在场呢?这说明上帝的儿子不但是全部的存在于祂的身体里面,而且也是全部无所不在的。
四、然而,请不要有人以为我们说这话是在主张上帝的儿子神性的一部分是在基督里面,而另一部分却是在别处或无所不在。只有那些对无形与不可见之实体的本性毫无所知的人,才肯相信这样的事,因为把无形体的东西分开,或谈论它的一部分,都是不可能的事。上帝儿子的神性乃是以我们在上面所说的方式,换言之,就是以智慧,道,生命或真理的方式,住在万有之中,藉万有而存在,又在万有之上。以这种方法来了解祂的神性,我们就可以无疑地摒除那认为它受任何限制的观念。为了救赎人类,上帝的儿子愿意向人显现,并住在他们中间。因此,祂所取的,不但(如某些人所想的)是人的身体,而且也是一个灵魂,这灵魂在性质上与我们灵魂的性质完全相同,然而在意志与品德上却与祂自己相同。这灵魂能够不偏不依地把道与智慧的一切心愿与计划实现出来……。至于救主有了一个灵魂,祂亲自在福音书中极清楚地证明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约10:18;〔在拉丁文中,“命”,以下翻译为“心”,与“灵魂”都原是一字〕);又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太26:38);又说:“我现在心里忧愁”(约12:27)。那“忧伤”与“忧愁”的灵魂,一定不是那“独生子”(约1:14)和“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1:15)那位,也不是那超越自己灵魂的道,上帝,因为上帝的儿子亲自说:“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收回”(约10:18)。然而,我们不说上帝的儿子在那灵魂中,像祂在保罗,彼得,或其它圣徒的灵魂中一样……但对于这些人,我们必须坚持圣经上所表示的意见:“谁都不能免污秽,甚至只活一日的也不能”(参伯14:4)。但是那在耶稣里面的灵魂“在晓得恶是什么就择善”(参赛7:16,15);又因为它“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上帝……用喜乐油膏〔它〕,胜过膏〔它〕的同伴”(诗45:7)。当它毫无瘕疵地和上帝之道彼此联合的时候,它便蒙了喜乐油之膏,以致在一切灵魂中,唯有它不能犯罪,因为它完全能够接受上帝的儿子。正如子与父原为一(约10:30),子所取的灵魂与子自己也为一。所以那灵魂就与上帝成为一,并且以子的称号,称为耶稣基督,就是万物藉祂而造的那位(约1:3)。
正因灵魂曾把上帝的全部智慧和祂的真理与生命接到自己里面,所以我才认为当使徒保罗讲下面一段话的时候,是指着它说的:“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基督……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3:3,4)。这里所说的基督,若不是指那蒙“喜乐油”之膏,换言之,就是充满了上帝之本质,而又藏在上帝里面的基督而言,还有谁能够充当这位藏在上帝里面而又被注定以后要显现的基督呢?经上立基督作一切信徒的模范,乃是因为祂甚至在毫不认识恶的时候,就选择了善,又喜爱公义,恨恶罪恶。上帝便用喜乐油膏了祂。照样,我们每人在跌倒或犯罪之后,都应当按照摆在我们面前的模范,来洁净自己的污秽,并以祂作领导,来在险峻的美德程途上向前迈进。这样,藉着仿效祂的榜样,我们或许可能在最大的限度之内在神性上有分(彼后1:4),因为圣经上写着说:“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约一2:6)。我们因效法这道和这智慧,而被称为聪明或有理智的人,然而这道与智慧“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向软弱的人,它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着软弱的人”(参林前9:22)。正因上帝叫祂成为软弱,圣经上才论到祂说:“祂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上帝的大能仍然活着”(林后13:4)。最后,保罗在同软弱的哥林多人来往的时候,他决定“在他们中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钉祂十字架”(林前2:2)。
五、有些人以为使徒保罗在下面的一段话是指这个灵魂从马利亚接受肉体的时候而言:“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腓2:6,7)。祂的目的,无疑是藉着超越的榜样和教训,已使这灵魂恢复上帝的形像,并归回它因虚己而曾放弃的丰富。
正如一个人因在上帝的儿子里有分,他就成了上帝的众子之一,又因他在上帝里面的智慧中有分,他就变为聪明,照样,他因在圣灵里有分,他就变为圣洁与属灵。圣洁与属灵,同分享圣灵,就是父与子的灵,原是一件事,因为三位一体的本性只有一个,也是无形的。我们所说关于灵魂分享三位一体的事,也指天使和各种天灵分享三位一体而言,因为每一个有理性的受造者,都需要在三位一体中有分。
再者,关于有形世界的计划,世界如何构成这十分重要的问题,乃是常被提出来的。因此,我们已经尽力在前面几章中〔第二部第一及第三章〕谈论了这问题,为的是叫下面几种人得益处:那些从事考察我们宗教中信仰之根据的人,和那些煽动异端的辩论来和我们为难并口口声声提到“物质”这个名词的人;其实甚至他们自己也不了解这个名词的意义。我想我们现在必须简略地谈到了这个题目。
六、首先,我们必须注意,至今我们尚未在圣经中发现任何地方用“物质”这个名词,来指所谓物体之根基的实质而言。当以赛亚论到那些注定受刑罚的人时,他说:“他必如火焰将物质如荆棘和蒺藜一样,焚烧净尽”(参赛10:17七十译本)。这里的“物质”是指罪而言。即使“物质”这名词是在别处用过,我想我们在任何地方也找不出它带有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意义。但是唯有智慧书中有个例外——这书相传是所罗门写的,而绝对不是人人都以它为有权威之书。不论如何,我们发现其中写着说:“因为你那从无形状的物质中创造世界全能的手,并不缺少方法把大群的熊或猛狮差到他们中去”(智慧书11:17)。有许多人认为摩西在他所写的创世记开头的经文里已经提到构成万物的物质:“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创1:1,2);因为在他们看来,摩西说“地是空虚混沌”,不是指别的,乃是指无形状的物质而言。然而,如果这里说的真是物质,那末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物体的构成因素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有些人认为物体的本质是由原子(不论是那些不能分裂的原子,或是那些可以分裂为均等部分的原子),或是由一种元素而构成的。他们不能将物质,至少按照这名词的主要意义,在这些要素中数算。即使他们假想物质是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基本实质(就是能够改变,更替,和分裂的实质),他们也不肯主张毫无特质的实质是可以真正地存在着。我们在这一点上与他们同意,因为根据我们在前面数章中尽力所例举的理由,我们绝对否认物质应被称为不由生或未经创造而自有的。我们在前数章中曾经指出说:不同种类的树,因水,土,气和热而产生不同种类的果子;火,气,水,和土是在彼此更替的变化;藉着一种互相的关系,一种元素可以变为另一种元素;再者,人或动物的饮食,可以产生肉体的实质;精液也可以变为监工的肉体和骨。这一切的例证。都证明物体的实质是能够变化的,而且能够从任何特质中变为任何其它特质〔参第二部,第一章第四节〕。
七、然而,我们应当注意:实质若无特性,就永远不能存在,而且只有理智才能辨别这个作物体之基础并能接受特性的实质为物质。因此,有些愿意更深一层研究这些问题的人,竟冒然主张说,物性不是别的,只是那一体的特性。因为如果硬,软,热,冷,湿,干是特性,而当它们和与它们类似的特性被移去的时候,就不剩下什么了;那么,万物无非不过是其特性了。所以凡持这种见解的人,都想建立下面的一个理论:既然凡主张物质不是由创造而来的人,都承认物质的特性是由上帝所造的,那末甚至按照他们自己的主张,物质也是被造的,因为特性无非是万物,而大家都毫无例外地说,特性是上帝所造的。
然而,凡渴望证明特性是由外面加到基本的物质上面去的人,都采用下列一类的比喻:无疑的,保罗若不是在缄默,便是在讲话,若不是在清醒,便是在睡觉;他的身体也一定正在某种姿态中——不是坐着,就是站着,再不然就是躺着。这些都是人的偶性,也是人所常有的。然而,我们的思想很显然地没有把这些动作与姿势中的任何一种,包括在人的定义之中。我们虽然藉着它们来考虑人,可是却并不把它们当作他必然的随身条件,换言之,我们并不顾到他在清醒或睡觉,讲话或缄默而论他,也不以人所必受的其它任何偶有的条件来论他。正如我们能够想象某人,而完全不顾到他那些偶有的条件,照样,我们也能够不顾到其特性而想象这基本的实质。所以,当我们的思想凭着一种纯理智的动作,把每一种特性都推在一边,来专注视任何基本的实质而拘守不放,且丝毫不顾它的硬,软,热,冷,湿或干的时候,那末凭着这种人为的思想方式,我们的思想就好像会看见全无特性的物质。
八、有人可能问,我们是否在圣经中可以找到证据,来证实这种意见。在我看来,诗篇中对这主张有指示之处,就如先知大卫说:“我的眼睛已看见了你的不完全”(参诗139:16)。在这句经文里,先知在以透视的眼光,来考察事物的开端,并以理智与了解力,来把物质从它的特性中分出来,就在思想中好像看见了上帝不完全。这就是说,这不完全在加上特性之后,就要达到完全的地步。再者,以诺在他的书中也说:“我行走,直等我来到不完全”(以诺书21:1)。我想这话也可以按同样的意义来解释说:当先知以诺的思想,在考察与研究每一样目所能见的东西时,它便直接来到事物的开端,而看见了尚未完全且无特性的物质。以诺又在这书中说:“我看见了每一种的物质”(以诺书40:1,12)。这话的意思必然是:“我看见了物质因分划而成的一切部分;这些部分,从一本而分裂为人类,兽类,天空,太阳,和世界上所有一切其它的东西”。
其次,在前数章中,我们已经尽力证明:凡生存的东西,都是上帝所造的;除了父,子,和圣灵的本性之外,没有一样不是被造的;因为那本性良善的上帝,愿意有受造者来作祂施恩的对象并欢喜接受祂的恩典,祂便造了与祂相配的受造者,换言之,祂便造了能接受祂的受造者,而且把他们看作自己养育的儿女(参赛1:2)。然而,祂创造万物都是按着固定的数目和限度,因为在上帝看来,没有一样东西是没有终结或没有限度的。
〔此处宜加入犹斯提念所引俄氏希腊原文如下:我们这样甚至给上帝的大能划了界限,谁也不要受冒犯,因为要完全了解无穷尽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然而上帝所把握的东西一旦有了界限,必然性就足以充作界限,直等到有适当数目的东西都被划了界限。〕上帝用祂的权能了解万物,然而却没有一个受造者的思想可以了解祂。〔此处是从犹斯提念所引俄氏希腊原文得来:但是,父若了解万物,子又在万物之中,那末祂很显然地也了解子。然而有人要问,上帝认识自己,和祂独生子认识祂,这两种认识是否一样。他这样问,就必决定“差我来之父,是比我更大的”(约14:28,24)这话是完全正确的,而父的知识比子的知识更大,而且父认识自己,也比子认识祂更清楚和更完全。〕以上一段,由如氏改为以下二句:只有上帝才认识自己的神性。只有父才认识子,也只有子才认识父(约10:15;17:25);同时,也只有圣灵才能参透上帝深奥的事(林前2:10)。
所以在上帝的眼中,每一种受造者都因受某种数目和量度的限制而有区别,换言之,有理性的受造者必受数目的限制,而有形体的物质则必受量度的限制。理性既是被造的,所以就可以变化,也可以改形,因为凡是从前没有而以后才开始存在的东西,都必定因此而具有可变性,以致它所有的善或恶都是出于偶然,而不是出于本性。理性既是需要物体的遮覆,又可以如此变化,改形,所以上帝就必然预知在灵魂和天灵中将要发生的不同之处。为的是叫他们每一位都按照自己功绩的大小,来穿戴这种或那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照样,上帝也必须制造一种物体,叫它藉着其特性的交替变化,按照它创造者的旨意,能够根据实情的需要而改变成任何东西。有理性的受造者,需要物体作遮覆的时期有多长,这物体的持久也必多长;而且将永远不断地使有理性的受造者需要这种物体的遮覆。
所以这种物体将要永远存在,因为有理性的受造者,必须有它来作遮覆,除非有人认为他能藉任何理论,来证实有理性的受造者可以丝毫不藉物体而存在。当我们在前数章中讨论这些个别问题的时候(参第二部第二章),我们已经说明,我们的了解力,若不是全不可能,至少是很难明白理性可以不藉物体而存在。
物体必定不是原始就有的,乃是在以后的时间里,由于某些有理性的受造者因坠落而需要身体,才被造的。照样,当他们由坠落中完全恢复到从前的地位时,这些遮覆他们的物体,就会归于乌有。如此的轮回,永不止息。
九、我想我们若尽量简略地重述关于有理性者的永生理论,那绝对不会显得是有背于我们这本书的计划。每一个分享某种东西的人,一定是同另一位分享同样东西的人,有相同的实质和本性。例如:一切眼睛都分享光,所以一切分享光的眼睛,都同有一个本性。虽然每一只眼睛都分享光,但是因为一只眼看得清楚,另一只眼看得不清楚;所以每一只眼分享光的程度并分均等。又例如:一切听觉都接受声音,因此,一切听觉都共有一个本性。但是每一个人耳朵的灵敏或迟钝,全在乎他听觉与健康的程度。现在让我们从官感的例子转而讨论属灵智的东西。
每一个分享灵智之光的心灵,必定和其它分享之光的心灵,共有一个本性。所以,若是属天之灵,由于他们在智慧与圣洁上有分,而接受了一份灵智之光(即神性),同时,若是人的灵魂也从这光和智慧中接受了一分,那末属天之灵与人的灵魂必定是共有一个本性和实体了。然而,属天之灵既是永不朽坏和不灭的,那末人的灵魂之实质也必然是永不朽坏与不灭的了。不但如此,既然父,子,和圣灵的本性是永不朽坏和长存的,而父,子,和圣灵所具有的灵智之光,既是为普世受造者所分享,那末,按照逻辑与必然之理,凡在这永久的神性上有分的,也必是永不朽坏和永远长存的;这样上帝恩典的永久性,也可以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即凡蒙那恩典所赐之福的,也必永远长存。然而,正如我们在举的例子,曾经描写个别视觉有灵敏与暗淡之不同,因而承认眼睛接受光的程度不同,照样,我们也须承认在父,子,和圣灵里面之有分,也因灵魂之热心与心灵的容量而有不同。
再者,让我们来考虑一下,我们若说那能够接受上帝的心灵之实质,是可以被毁灭的,这话是否就几乎显得不敬虔;好像那灵魂看见并了解上帝的能力,还不足以保证它永存不灭;尤其是因为即使心灵因疏忽而坠落,不纯洁地和完全地把上帝接受到自己里面来,然而它里面却始终具有一些使它复原并归回更美之境的动力,这动力无论何时,都会领人的灵魂(亦称理性之人)恢复创造他之上帝的形像和样式。所以先知大卫说:“地的四极,都要想念主,并且归顺祂;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诗22:27)。
十、但是,若有人胆敢主张说,那按着“上帝的形像和样式”被造的人,他的实质已朽坏,在我看来,这等于把这不敬虔的罪状归到上帝的儿子身上了,因为圣经也称祂为“上帝的像”(西1:15,林后4:4)。至少作如此想的人,无疑是在攻击圣经的权威,因为圣经上说,人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再者,上帝之像那可以在人里面清楚辨认出来的,并不是在人必朽坏的身体上,乃是在他谨慎的心灵里,在他的公义,自我控制,勇敢,智慧与纪律中,以及他全部的美德上。这一切的美德,基本上是存在上帝里面的,然而人也可以因自己的努力和仿效上帝而持有它们,正如主在福音书中所指出的:“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路6:36);“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说,这一切的美德,都永远地存在上帝里面,以致它们既不能(从外面)来到祂,也不能离开祂,然而人却要渐渐个别地来获得这些美德。
所以,我们知道,人同上帝之间有一种亲切关系。上帝既然知道万物,而且没有一个属灵智的真理能够逃脱祂的注意力——因为父上帝,和祂的独生子及圣灵,不但对祂所造的万物有绝对的知识,而且对自己也有绝对的认识——有理性的心灵,也可以从认识小东西进而认识较大的东西,又从了解看得见的东西进而了解看不见的东西,以致达到更完全的知识。因为属理性的心灵,既被放在身体之内,它就必然从五官所能接触的东西(即有形体的东西)。进而达于五官所不能接触的东西(即无形体与属灵智的东西。)但是我们所说属灵智的东西是在感官能力之外,这话若似乎有错误,我们就要引用所罗门的话来作例证:“你们要发现一个属神的感官”(参箴2:5,七十译本)。他藉着这话来说明,属灵智的东西不是身体的感官所能察知的,乃是要凭他所说的一种属神的感官才能察明。
我们在上面所讨论的每一种属灵智的问题,正是要凭着这种属神的感官来了解;照样,我们所说的话,也必须以这感官来听,我们的著作,也必须以它来思考。因为上帝的本性甚至知道在我们脑海中运行的隐密思想。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在上面所解释的原则,来构成我们对各种事的信念,不论它们是关于这本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或是从其中以逻辑之理推论而出的一切问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