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兄弟会会宪

修会起源
1807年12月28日,伯铎•若瑟•崔爱特神父召集了几个年轻人来照顾跟特(Ghent) 医院里的老人。当时,在跟特和当地许多城镇里,穷人、病人和老人等弱体群众都极少受到大家的关爱照顾。崔爱特想改变这种状况,后来他创立了至少四个修会团体。我们所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个——仁爱兄弟会。1807年,人们仍称他们为“圣文生医院兄弟” 。
     初期的会士们于1811年发了圣愿。就是1807年的那个很小的修会,逐渐地发展成了一个在全球25个国家都有自己会院的国际性大修会。一粒芥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并结出好的果实。我们邀请您一起来聆听这个今天仍在继续的事迹。
会祖
伯铎•若瑟•崔爱特于1760年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他被祝圣时正处于政局动荡不安的年代,执政党更换频繁,特别是在法国革命期间,天主教也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期。忠贞不渝的崔爱特神父不得不秘密地传教并为教友行圣事。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致力帮助同胞的内在动力也日臻成熟了。受耶稣的感召:“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廿五40),他把自己奉献给了最贫穷的人。“我把我的榜样,我的教导和我的服务送给你们”阐明了他是如何善度他的传教生活的。
1803年,他被任命为拉文德寨木的本堂神父,数月后,他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修会“耶稣圣母仁爱修女会”(Sisters of Charity of Jesus and Mary)。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为堂区的穷人和弃婴服务。
1806年,他成为跟特民间医院委员会委员,在那里,他的牧灵工作得以蓬勃发展。对孤寡老人、精神病患、弃婴等等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弱体群众成了他奉献爱心的主要人群。1807年,他创立了仁爱兄弟会来照顾那些孤寡老人和精神病患。1825年,他又创建了“天主圣若望兄弟会”(Brothers of St. John of God)来关爱照顾那些穷苦的病人并为他们提供住处;1835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完成了他最后的一个修会的创立,即“耶稣圣婴修女会”(Sisters of the Childhood of Jesus),专为那些被遗弃的婴儿服务。
从崔爱特神父在跟特开始为穷人服务并创建团体,到他去世这30多年,可谓是真正的革命性的。把那些精神病患从杰勒德恶魔城堡(Devil’s Castle)中的链锁和地穴中解救出来,可说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事迹。他的宗旨就是接近所有的人,并以爱为标记带给他们天主的救恩。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伯铎•若瑟•崔爱特神父于1836年安息主怀,享年76岁。他被尊奉为跟特圣巴保(St. Bavo) 主教座堂的议员。他临终时说的“给,你就会被给予”是他一生鲜明的写照,也是一种恩赐。
宗旨
伯铎•若瑟•崔爱特不仅仅是一个爱德工作者,他有着很清晰的宗旨,他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领导者。许多人由于受到他爱的精神的激励而走出去为穷人和社会底层的人们服务。他从不拒绝任何人,这样好能使所有人都能听到天主爱的福音。他对同僚无比的尊重和对弱小群体的特爱充分地显示了这一点。
出于爱德的基本态度,他为人们提供专业的帮助,并尽力去改善他们的物质条件。作为一名有能力的组织者,他把自己的领导身份看作是提供服务的最高形式。
崔爱特神父全身心地为邻人的富裕,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奉献自己。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坚信所有的人都是天主的子女,都是被救赎的,都要生活在复活之光中。
“给这些人食物,为他们提供住处,照料他们的伤痛……这难道不是让他们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中吗?这难道不是再造天地吗?这难道不是使他们复活并把他们从鬼门关拉回来吗?” 这是出自他的令人难忘的语录之一。

今日宗旨
灵修是时常需要被改进的。我们的会祖崔爱特神父所种下的种子,经过他以后的数时代的会士们的努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今天,会士们和神长们在同一精神的鼓舞下一起工作着。
对爱德的基本态度依旧是基础,对弱小群体的特爱依然需要培养。今天我们通过关爱那些被社会忽视的人群,来表达我们对所有穷人的爱,这些人包括:第四世界的人、爱滋病人、吸毒的人、误入歧途的年轻人,另外,还有对精神病患、残障人士以及对年轻人的教育。仁爱兄弟会的会士们至今依然保持着这种仁爱的文化,保证让受感召的基督徒对人的关爱和支持得以持续,依然是一份至关重要的任务。专业技能和特长、适当的物质条件、充足的建筑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对爱德的基本态度的层面。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和动力来源于福音和基督爱的信息。只有天主的爱才能使我们无条件地尊重和关爱我们的邻人。
名字指引着我们
许多文化中,当人们给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取名时都会有很多想法。当一个婴儿出生时,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
为修会取名字也是这样,会祖刚开始给修会取名“圣文生医院兄弟会”并要求他们以“天主是爱”为自己的座右铭。后来,跟特的居民送给了这些会士一个新名字“仁爱兄弟会”。他们接受了这个名字并延用至今。
修会的神恩可以从以下几个词里显示出来:
兄弟:召叫并激励人与人之间的兄弟情谊。
热情好客:在我们心中和家里培养热情好客。
爱:在高深的爱内,无一例外地爱每一个人
圣文生:效法圣文生,在爱内为穷人服务。
天主是爱:天主(是爱)是我们的至一灵感;他帮助我们把爱转化为仁爱。

我可以称你为兄弟吗?
“我在柬埔寨参与一个精神病患护理项目。在和当地一位精神病医生一番长谈之后,他问我:‘我可以称你为兄弟吗?’我回答:‘当然可以’。我有三个兄弟,但他们都在波尔布特执政期间惨遭杀害。我已经没有兄弟了,所以能再次成为别人的兄弟对我太重要了。”
这个事迹也许包含了兄弟情谊的本质:做每一个人的兄弟,做那些没有兄弟的人的兄弟,并视每一个人为自己的兄弟或姐妹,而且要真的这样对他们/她们。
“兄弟”这个词唤起亲密和安全,它消除了社会各阶层之间以及任何使人疏远的障碍和距离。兄弟情谊和时间及地点毫无关系,它比友谊更坚定,是其它任何关系都无法取代的。
修会会士是耶稣的兄弟,是同会会士的兄弟,是穷人的兄弟。这是他身份的本质。你可以叫我兄弟!
同一屋檐下
一次,一个病人问我:“所有医生和护士晚上下班都回家,但你却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你和我们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居住,你是我们中的一员。”
这位病人明白,在医院里只要和会士们在一起,就会感到平安。
热情好客是发自内心的,它意味着让对方进入你的内心,这样对方就能真实地走向你。热情好客是毫无偏见地、全身心地接纳对方。
热情好客需要付出你的时间、你的财物以及你所居住的房子。我们被召和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分享这一切。
在修会内,我们会遇到多种形式的热情好客:会士们确保儿童和青少年在寄宿学校如同在家一样;会士们住在医院或其他团体里,这样好使那些和他们住在一起的人都有安全感;会士们和那些爱滋病人、残障人士、流浪儿童、穷人、难民一起分享生活等等这些都能体现出我们的热情好客。

    就像初期的那些会士们和那些孤寡老人及精神病患一起分享他们的生活那样,今天的会士依然可以继续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实践热情好客,比如善待那些需要我们关爱、支持、教育和帮助的人。
爱的尺度是爱无止境
崔爱特神父从另一位圣人那里得到启示,就是圣伯尔纳多说过的一句发人深思的话:“爱的尺度是爱无止境”。这句话也可说是他一生的概括。
要想明了这种爱,我们首先必须回到爱的诫命,就是耶稣在福音中的中心诫命:“你要爱你的上主天主在万有之上,并要爱人如己。”
在此诫命中,天主、近人和我结合在一起。我们要在天主的爱内并以天主的爱去爱近人,如同爱我们自己一样。我们更被召叫去更高层次的爱,就是甚至必须去爱我们的仇人。
显然这种爱不同于朋友之间的友爱和情爱。对近人的爱是普遍的,不受情感、界限的约束,是没有尺度可以衡量的。只有我们在沐浴到天主的慈爱,以及当我们受到朋友之间友爱的鼓舞时,才能真正地体验并活出对近人的深爱。
我们跟人交往时要基于这种对爱的基本态度,我们要敞开心怀,对他人的悲伤给以满腔的同情,并以具体的方式把我们的爱转化为慈善的行动。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告诉我们要把爱转化到何种程度:它要求我们全身心的奉献,你的时间,你的才能,所有这一切都要成为切实帮助他人的资本。
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邀请我打开自己的心怀去爱他/她,并通过慈善的行动来表达这种爱,比如:给饥饿的人食物、给口渴的人水喝、给裸体的人衣服穿、照看病人、给陌生人住处、释放犯人、殓葬死者……并为他们祈祷。
圣保禄文生(Vincent de Paul)——我们的主保圣人
我们的会祖崔爱特推荐圣文生做我们的主保圣人。圣文生是一位法国神父,生活于17世纪。他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了那些最贫穷的人,并借着对他们无私的奉献,向世人展示了仁爱的全新定义。许多人都跟随效仿他,并将他爱的福音传扬下去。
圣文生把穷人视为自己的主人,并满怀爱心地去服侍他们。他视每一个穷人为基督的肖像,并在他们的身上服侍天主。他对他的仁爱孝女会修女说:“借着祈祷,以服务穷人来体现对天主的敬爱。”仁爱孝女会,是他创立的一个不同于传统修会方式的团体,这些修女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与穷人非常接近。
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文生先生”(Monsieur Vincent)讲述了圣文生的事迹,其中有一句他对一位初学生说的话:“如果你对穷人的爱不是发自内心,就不要施舍食物给他们。”
当崔爱特神父创立“圣文生医院兄弟” 修会时,他一定是希望他的会士们能从这位圣人的基督徒仁爱言行中得到启迪。崔爱特神父本人极力效法圣人的善表,并因此在去世后被人尊称为“比利时的文生”。
天主是爱
崔爱特神父要求他的会士们每天默想福音中的一句话:“天主是爱”。这是我们对天主最强有力的称谓和标志。
“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的,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这是取自圣若望一书的话(若一:四16)。这也是当今教宗本笃十六世的第一封通谕的开场白。人间所有的爱:“博爱”、“喜爱”、“情爱”等都是天主的爱的反映。同时,我们被邀以天主的爱沐浴并净化我们的人性之爱。
天主的爱是我们爱的根源和终向。正因如此,每天祈祷为仁爱兄弟会士来说至关重要,只有靠着不懈的祈祷才能更深地进入天主爱的奥秘之中。一个奥秘?是的,的确如此,但同时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伟大事实: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都被天主以一种个性的、独一无二的方式所爱,这爱是我们人类所有爱的基础。
最后,这种想法一定要成为我们信仰的坚定基础:我们只有生活在天主的爱内,才能真正地做到毫无例外地爱每一个人,爱那些最贫穷的人,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被认为迷失方向的人。这就是爱要爱到受伤害……
仁爱兄弟会的修会徽章上有三个标志:一个十字架、一个锚和一颗心——它们象征着信、望、爱三德。会士们衣服的翻领上戴着徽章,他们的圣愿戒指上也刻着同样的标志。这三个标志对修会来说意义非凡。
信德
信德的十字架指的是我们基督徒生活的基石。会士的团体生活根基于天主——信仰的源泉。度奉献生活的人要时刻寻求天主,他们的整个生命就是一个更好地认识和爱慕天主的朝圣之旅。
望德
望德之锚指出我们所有人的人生终向是最终的复活。如果我们从将来终要复活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的话,世间的任何艰难困境都不会再那么令人失望。与会士们所接触的每一个人,都会因着他们的善表而获得新的希望,因为会士们的榜样就像天空的太阳一样光照着他。
爱德
爱德之心象征我们存在的核心,正如仁爱兄弟会会士的圣召,就要效法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无论何种处境,都要特别照顾穷人。只有在天主爱的光照下,这种仁爱才成为可能。只有从天主那里先得到爱,才能真正地去爱我们的近人。
我们现在的徽章,心的标志在中间,而且要比其它两个标志大一些。这样的比例也正符合圣保禄的话:“现今存在的,有信、望、爱三德,其中爱德最大。我若没有爱,那我什么也不算。”(格前:十三13)
会祖伯铎•若瑟•崔爱特的几段言论
“你们既然选择了这条圣召之路,就要效法主耶稣艰难困苦的生活,像他那样热切追求在天之父的光荣和人灵的得救;效仿他的和蔼可亲,他对那些有需要的人的满腔热忱,以及那些找到他或被带到他面前并被他治愈的各种病弱患者,条件是如果他们或那些带他们到他面前的人对他满怀信心。”(崔爱特神父于1809年给会士定的会规)
“我们要谦逊地、恭敬地看护病人,把他们视为受苦的基督本身。如果一些疾病使你反感,那你必须要倚赖坚强的信德并视你面前的这个人为耶稣自己。以信德的眼光,我们才能热心地、真诚地为病人服务。当然,人对这种工作都有一种本性的厌恶,但爱应该取代本性的位置。爱会坚强我们,使我们有力量驱逐所有伤感和厌恶之情。本性做不到的,爱会给予我们力量来做到。”(崔爱特神父)
“除了教导和立善表之外,我的第三职责就是服务:我必须为你们提供我的看护、我的关怀、我的工作、我的休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始终如此。当有需要时就叫我,不要让我闲着,也不用担心会打扰我,因为有了我的主耶稣基督的榜样,我对奉献给你们我的休息、我的健康甚至我的生命而感到高兴。”(崔爱特神父于1803年1月在龙瑟Ronse的讲道辞)
“好像天主只为穷人生活似的:他始终和他们在一起。因此,你们要完全谦卑地,以另一个基督的身份去照顾那些有需要的人,不管是身体上的、智力上的、心理的还是精神上的。当你给他们食物,教导他们,当你帮助他们接受天主的恩宠时,你就是另一个基督。”(崔爱特神父)
“我毫不夸张地引用圣经的话说:‘你们是世上的天主!’因为,你们真正地做了,像天主的照顾一样,因为你们给耶稣基督的穷人食物,你们使天降玛纳给那些饥饿的人,你们给口渴的人水喝。你们理解那些不幸的人、穷人和病人以及他们从未享受过一天乐趣的那种心境,对这些人,人很容易抱怨说,太阳从来没有照耀过他们。大地好像只为富人生出鲜花,而为穷人们,收获的只是荆棘。那些被剥夺一切的人是不幸的,为他们来说,他们不像是活着的人,而更像是死尸。给裸体的人衣服,这样他们好能敝体;尽可能地给受伤人的药物,即便不能完全治愈他们,但至少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给他们预备住处,预备一个枕头,这样他们好能有一个落脚的地方来休养受伤和病弱的身体;给他们清洗并包扎污染难闻的伤口,这样好能使他们精神焕发。这难道不是让太阳照耀他们,不是创造天地吗?这难道不是使死人复生吗?” (崔爱特神父1828年写给仁爱修女会的信)
激励人心的人物
诺特的伯尔纳多弟兄(Brother Bernard de Noter 1749 – 1832)
诺特的西满加入这群年轻会士的时候已经61岁了,随后当选了他们的第一任会长。他取了伯尔纳多作为他的会名,并成了会祖崔爱特神父的得力助手,指导会士们的灵修生活。他视为穷人服务就像每日的祈祷一样重要。
若瑟•古斯兰医生(Doctor Joseph Guislain 1791 – 1860)
崔爱特神父安排若瑟•古斯兰照看在跟特城的那些精神病患人,那时古斯兰还是一个年轻的大夫。他成了修会里第一个比利时精神病医师,一个献身于主并和初期会士一起分享他的技能的同事;他毕生致力于修会服务,也正是因着他的榜样,专业性的照料和支持成为两个关注的要点。
杨伯天弟兄(Brother Jan Berteyn)
杨伯天是白洛克(Byloke)的一个门卫,负责照看几个顽童并在一个沙盒子里教他们读、写和算术(3 R’s)。虽然后来他离开了修会,但仍被尊封为修会教育的先驱。尽管我们连一张他的照片都没有,但他的名字仍被大家所喜爱。
德尼的爱博真斯特弟兄(Brother Ebergiste de Deyne 1887 – 1943)
   德尼的爱博真斯特弟兄毕生致力于照料那些儿童。在同事的合作下,他发明了一套感官教育模式,该模式可以在他的学生年幼时刺激并开发他们的智力。他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要十倍地爱这些孩子”是他一生的格言。
阿米德斯•斯道科门弟兄(Brother Amedeus Stockmans 1844 – 1922)
    他曾担任修会的总会长很多年的时间,也是在他的努力下,修会发展成了一个国际性团体。同样是在他的领导下,修会得到了宗座的认可并成为宗座修会。他派遣那些初期会士们到刚果传教,并强调在会士们中间,学得一门专业技能是很重要的。
道明•穆玉博弟兄(Brother Dominique Munyurangabo 1935 – 1994)
    这位卢旺达弟兄死于他的国家最近的一次种族大屠杀。他是奉献于近人的模范人物,他在同会弟兄中间非常受欢迎。他把自己的念珠和手表给了他的兄弟,作为留给家人的纪念,随后非常勇敢地接受了死亡。
狄达都•狄布瑞弟兄(Brother Deodatus Deboosere 1897 – 1977)那是一个精神病学正经历着剧烈变革的时代,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被引进。狄达都当时担任修会的总助理,主管护理部。他建议修会应该尽快顺应新趋势。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已关闭的精神病院得以重新启用,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正规的培训、学习和研发的学院。
杜纳都•海森(Brother Donatus Heesen 1906 – 1997)
杜纳都弟兄以极其纯朴和无限的热情完全奉献为他人服务。他的整个献身生活都是和那些智障者一起度过的。这些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的孩子们”。这也是他如何实现爱的基本态度的灵修。他为那些需要帮助的, “他的孩子们”提供帮助和关怀,因为“你们对我最小兄弟中一个所做的……”
我们的传教先驱
第一批传教会士于1911年前往刚果,他们勇敢地接受艰难困苦,因为他们必须从零做起。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到达目的地数个月后就死于疟疾或其它热带疾病。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裴德力•木斯弟兄(Brother Frederik Mus 1874 – 1941)
从1936年开始,这位教书育人的会士把自己设计的教学方式普及到了修会的所有学校。作为教师和教育家,裴德力弟兄强调,以身作则在教导人如何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得以改进,但它如今依然是仁爱兄弟会学校教育计划的基础。
罗思武•伯格斯弟兄(Brother Aloysius 1796 – 1874)
他是初期会士中特别致力于聋哑教育的先驱,开始是在荷兰,后来发展到跟特和布鲁塞尔。除了1862 – 1865 三年的间隔,他从1832年到1871年一直担任修会的总会长。他发起了好几种传教事业,特别是对聋哑人的教育,并在这方面做出了全新的贡献。
胡列努•林森豪弟兄(Brother Julianus Liesenhof 1815 – 1877)他曾在布鲁塞尔教授盲人音乐并谱出了许多教会圣歌和宗教剧。他在比利时享有盛名。通过他对盲人的教育,使他们加强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并最终提高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

今日的献身生活
献身生活对我们当今社会还有意义吗?年轻人决定入修会有何意义呢?对于那些忠于自己的誓愿善度献身生活的神父、修士和修女们的教导还会有人接受吗?
如今仍有许多基督徒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我们不能否认,在有些地方,立志进入修会的望会生已很少,甚至有些修院已经关闭,使徒工作也消失了。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危机,另一些人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许他们说的都有一点儿道理。和过去相比,如今的献身生活的确有些不足。这种情况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必须要有所改善。与此同时,献身生活确实在不断地,为人们生活和社会中所发生的一切,做出批判性的阐释。献身人士在不断地挑战着社会新形式的贫穷和开拓。对于人们所遭受的暴力和性虐待,他们决不会漠不关心,也不会把宗教掩藏起来。
人们对献身人士的不满,不是局限于他们对当前局势的批评,还有更高层次的,那就是对献身人士个人和团体充满期待,并渴望现状能得以改善。
以前,他们为穷人和被遗弃的人广建学校、医院,如今,他们依旧在和新形式的贫穷努力奋斗,把自己完全地奉献,甚至以身作则,重整献身生活的崇高声威。
那么,这些献身人士实际上是社会工作者吗?他们之所以从事社会工作,那是因为他们在个人和团体的祈祷中得到默启和鼓舞:天主爱所有的人,我们作为祂的子民,理应把祂爱的福音传给我们的近人。
献身于天主的人首先是寻求天主的人——他们的整个生命都是为此圣召而存在。他们在祈祷中聆听到天主的声音,天主呼吁他们把祂带给祂的子民。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献身人士为,寻求天主的人和福音的传播者。
那么,和平信徒相比,献身与主的人就是更高一级的基督徒吗?他们不这么认为。他们和你我是一样的人,他们也有失足跌倒的时候,但是在每次跌倒后,他们都重新站起来。他们曾在生命中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他们看得很清楚,他们的独身生活就是为了更好地爱他们的近人;他们的神贫就是为了能屡次地奉献自己的所有;他们的听命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考虑到世界上那些有需要的人,并确保他们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们的圣召包含着一种使命,一种永无止境的使命。
因为天主始终在呼吁人们伸出援手,而献身人士对天主的这种召唤尤其容易受到感召并付出行动,甚至在受到他人的辱骂和斥责时也会毫不退缩。尽管他们在囊中羞涩时也会毫不犹豫地和穷人站在一起,和他们共甘苦。如今,我们也许再也看不到以前那些轰轰烈烈的惊世之举了,那是因为他们的等级已降低了,另外那些大修院里也没什么人了。
但他们始终义无返顾地保持一颗易受感动的心,而不是去制造感伤。他们慷慨地奉献自己;他们不畏艰险,因为他们相信天主的照顾;他们信赖天主,因为他是信实的。即使是在最绝望的时刻,他们依然毫不动摇地信赖天主,因为他永远在我们身边,爱护我们。在这无条件的爱的武装下,这些献身人士勇敢地走向他们的近人,日复一日地为他们服务。
做会士的圣召
在教会里,有数种度修道或献身生活的圣召,而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对天主完全奉献并借着誓发贞洁、神贫和听命圣愿而善度独身生活。和天主之间的关系是圣召的根源,它滋养他们/她们,使他们/她们向同会的兄弟/姐妹们开放自己,同样,也向他们所服务的外界的人开放自己。
初期教会中就有男人和女人退隐到杳无人迹之地隐修,这样就形成了团体。著名的圣本笃和他的追随者在五世纪创立了西方修道生活的基础。他的会规至今仍被采用。每一世纪,都有许许多多的人蒙召,完全地、彻底地跟随耶稣,毕生宣扬福音。中世纪,出现了一些托钵修会。法国革命之后,一些专为穷人服务的修会团体创立,基督徒生活的更新成了关注的焦点。一些男教友加入了神父们的修会,以从事牧灵工作为他们的主要职责;其中一些成员则甘愿成为终身会士,完全奉献于大众性的服务工作。教会中有很多只有会士组成的修会团体,他们把自己完全奉献于各式各样的爱德工作,以及为穷人谋求福利。
在“奉献生活”文告中,教宗对会士的圣召做了如下描述:“这些修道者蒙召成为基督的兄弟,并和基督——众多兄弟中的首生者,亲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是彼此相爱,并为了教会的共同福利而善度团体生活的兄弟;他们是为所有人,特别是那些最小的,最需要帮助的人去为基督的爱做见证的兄弟;他们是为了教会内更宽广的友爱而奋斗的兄弟。”(No. 60)

仁爱兄弟会会士是如何生活的?
仁爱兄弟会会士们组成许多小团体,每一个团体都是一个家,一个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起休息的地方。会院是他们参加活动,以及开展团体和修会牧灵工作的出发点。
仁爱兄弟会会士要有充分的时间来祈祷,他们在团体内一起颂读日课,一起参与弥撒。个人和团体的祈祷塑造人灵的成长。在天主内我们获得启示和动力,在团体内我们得到平安及和谐的自我发展。
会士们的生活很简朴,但兄弟之间的情谊却很亲密,即便到他们年老之后,他们仍然可以在团体中享受到兄弟间无微不至的照顾。
一个会士,首先,要是一个对传教事业充满热情的人;要以具体可见的方式把复活的喜悦带给世界;要特别照顾那些卑微的人、穷人和被社会遗弃的人;要乐意成为这些人的兄弟。
会士要忠于自己的圣愿。借着听命圣愿,他会更好地聆听到世界的声音,并坦然面对人生所遇到的问题;神贫圣愿,则激励他善度一个清醒的生活,并把自己的天赋才能与那些条件差的人分享;借着贞洁圣愿,他们向世人证明天主能够完美地满足人的生命;尤其是,仁爱兄弟会会士非常平易近人,因为他们都努力效法耶稣的仆人精神。
如何成为一名仁爱兄弟会会士?
有志加入仁爱兄弟会的年轻人,可以联系当地的省会长或他的代表——圣召导师。是否接受该申请人最后要看省会长的决定。
在第一阶段,申请人会对他所要完成培育的修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一阶段的长短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他对修会认知的多少。
随后,进入6个月的望会期,期间,望会生和修会之间会更好地互相了解。望会结束后就是初学。
初学为两年,其中18个月是在一个国际性初学院里度过。初学生用英语学习奉献生活、我们的神恩以及我们的使徒工作。
最后六个月的培育初学生将在自己的国家完成,这是为了能够与现存的各个团体取得更好的整合,与此同时,初学生要准备自己的初愿,就是誓发修会圣愿。
初愿为一年,之后续愿为一次两年或三年。连续两次续愿后可以申请发终身愿。暂愿总共不能超过九年。
暂愿期间,会士会在长上的安排下,边读大学边完成他的培育。实际性的学校教育也是必要的。修会培育一定要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期望我们的仁爱兄弟会会士像宗教人士一样专业地表现出他们的专业才能。
我们的联合成员
在我们的生活会规第14条这样写着:“在你的圣召旅途中,你并不孤单,感谢天主,因为祂赐予更多像你一样有仁爱精神的基督徒与你同行。他们愿意和你一起,在穷人中做天主爱的见证。”
这一条的题目是“联合成员”:他们是平信徒,在履行自己社会职责的同时,希望和会士们一起分享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联合成员做出承诺,要以仁爱兄弟会会士那样的精神分享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他们定期举行聚会,在灵性之光的光照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许多联合成员都属于会士团体的一部分,他们和团体定期保持联系,看到这些联合成员在修会内得到生命的灵感,会士们也感到莫大的鼓舞。

仁爱兄弟会生活会规节选
“你们所选择的这个团体叫做仁爱兄弟会。这个团体不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天主指引它为人服务。他们的生活有喜乐也有悲伤。有时他们会受很大的痛苦,难以言明和忍受的痛苦。作为仁爱兄弟会会士,你要对那些饱受苦痛的人充满怜悯之心。”(生活会规第13条)
“你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即使他饱受折磨和被遗弃,经常被剥夺喜乐和希望。借着你对穷人和受苦者的深切怜悯,你会体会到仁爱兄弟会圣召的真正含义。只有接受和分享痛苦,换句话说,只有在爱内,你才能进入天主的国,这个国就在眼前,就在我们中间。”(生活会规第16条)
“你的时间、你的才能、你心灵的财富和你从善的意愿都属于那些被剥夺这些恩赐的人。失去爱的人在你内重新找回,没你聪明的人在你内获得知识,病人和虚弱的人借着你的健康和体力获得支持。青年们会回应你的简朴,并准备好为他人服务,在你超然脱俗的激励下,他们会义无返顾地帮助有急需的人。你对基督的神贫精神会给那些条件差的人创造生活的机会;他甚至成为你的兄弟。你脸上闪耀着天父圣善的光芒。”(生活会规第30条)
“作为仁爱兄弟会会士,你要关心的是福音的价值,特别是当人的尊严被忽视的时候。”(生活会规第36条)
“会士,是蒙召专一地侍奉上主。圣教会赐予你特殊的使命去培养仁爱,这仁爱如此的吸引你,它赐予你的团体一种特殊的精神,一种以照顾饱受折磨的人和教育青年为特色的精神。”(生活会规第43条)
“因为你们的团体是真正可靠的,所以你们要向大众开放,欢迎社会其他成员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要热情地接待来访者,让他们体会到你们真正的在乎他们且爱他们,以圣神的果实来对待他们。与其他修会弟兄们的灵性交流是兄弟之间的共融标记,这样,存在于你们团体里的爱的精神会吸引近人认识天主,并使他们相信天主的平安福音的真理。”(生活会规第47条)
“仁爱兄弟会会士的祈祷独具特色。你恳求天主治愈满身创伤的世界,你为那些不具备祈祷能力的人祈祷,你的祈祷和你的使徒身份是分不开的。”(生活会规第57条)
“天主是爱,在爱内我们不断得以更新。你的性情是一种亲密和爱。在与穷人的相处中你经验到更新的喜悦,这种更新已经开始。尽管身处苦难和身受折磨,你依旧充满喜乐和希望,你和天主的子民一起走向预许的福地。召叫你的天主是信实的,祂会实现自己的诺言。”(生活会规第80条)

行动中的仁爱
仁爱兄弟会是一个使徒修会,他们以身作则,立志把天主的爱以具体的行动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这也正是他们正在建立一个博爱文化的原因所在。他们服务的人群主要是那些能力受损的:精神病人、残障人士、吸毒的、迷失方向的人等等。通过教育,会士们致力在年轻人的心中培养仁爱文化。
通过这种使徒地位,仁爱兄弟会在世界范围内成了照顾精神病患和支持残障人士的家喻户晓的名字。无数次地,他们被要求继续发展对这些人的救济、关爱和支持。
他们的见解是,爱应当转化为专业的照顾。给他们提供专家的方法是出于爱的结果——如果我们爱一个人,我们就会感到有义务尽可能给这个人提供最好的关照。
我们对穷人的尊重也体现在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物质条件和膳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穷人和被排斥之人都得到了我们的援助,而正相反……
最后,会士们尽可能以最好的方式,与被召叫接受联合责任的其他成员密切合作来组织好每一件事。
精神病院、学院、残障人士康复中心、学校、戒毒中心、穷人和难民救济中心……这些都是仁爱兄弟会所建立的行动中的仁爱的体现。

遍布在世界各地的修会
今天,仁爱兄弟会已遍布在全球四大洲25个国家。
这些国家或地区有他们自己的区会,它们上一级的协调管理,掌握在我们称之谓四个省会的手中。这里指的是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四个洲。
美洲省会包括:加拿大、美国、秘鲁和巴西。
欧洲省会包括:荷兰、比利时、罗马尼亚、乌克兰、爱尔兰和英国。
非洲省会包括:科特迪瓦(象牙海岸)、刚果、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南非和肯尼亚。
亚洲省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和越南。
修会的总会和议会设在罗马,总会长常驻那里。作为宗座修会,把修会总会设在天主教的中心是很有帮助的。总会长是修会的首领。
总会长是由修会全体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任期为6年。2000年,瑞内•斯道科门弟兄(Bro. Rene Stockman) 当选为修会第11任总会长。由省会和区会长所组成的修会总议会辅助总会长管理修会的一切事务。省会长和区会长定期召开总议会,以执行总会会议的决定。这些会议的气氛非常和谐,与会者之间如同兄弟般一样亲切。全球范围内,修会共有约600名会士和大约100名联合成员,以及许多的职员,他们都活跃在不同的传教领域,比如照顾残障人士、精神病人、教育年轻人以及帮助穷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