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八端之三 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
这是真福的第三端:温良。
上工期真福八端之二已提及本端拉  作第三端。
真福三端因与第一端文意相似,又因拉丁译本作第二端,为此有些学者以为是第一端的注脚。原文按照玛窦福音的规律,都以七种事项为一组,如祖谱以七代为一组,(共四小组,两大组)天主经七个祈求,七个天国的比喻,七个祸哉,真福似乎也应为七端。但教会 很早以来,即有真福八端的传授。七端之说提出来供读者参考。
温良一词在旧约:玛5温良的原文PRAUS,旧约七十贤士希腊文 ,此字多由希伯来文哈纳维木译出,温良的意义是哈纳维木一词引申而来的,因为哈纳维木原文的意义,是指那 在社会上处于贫困和微贱状况中的人,他们奉行天主的安排,随遇而安,处之泰然,因此这些人成为温顺谦和、善良的人。
公元前八——七世纪的先知们,时常指摘富人压榨穷人的罪行,以后的经书进而论这些善良的穷苦老百姓,必要承受天主的恩许(咏三十七:11、22、29、34),因为他们是承行天主旨意,遵守诫命的谦逊小民(索二:3 三:12)。他们在恶劣的充军时代,做帝国的奴隶,受各种折磨虐待,但全心全意却逆来顺受,认为这一些痛苦是天主加于他们应赔补的罪债(依四十:2、3)。旧约时代的人之所以能在苦难压迫中,处之泰然,是因为他们对天主的信赖,期待天主的拯救,以及对天主即许必践的信念:[上主将谦逊([哈纳维木]希腊译文作[温良])扶起](咏一四七:6),亦参阅咏三七。
旧约晚期的作者以为那些窝藏小民,若仰望上主而坚持到底,天主必把许于亚巴朗和他的后代子孙的福地许给他们,因此圣咏的作者赋诗说:“温良的人(原文作哈纳木)将继承乐土,必将享平安幸福。”(咏三七:11又本篇9、22、29、34等节)。
二、[温良]在玛窦福音
[温良]一词在玛窦福音,共享了三次。第一次为耶稣在真福第三端所用。[温良]最好的解说,莫过于耶稣在玛窦五:38——42所说:[你们一向听说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却对你们说:不要抵抗恶人;而且,若有人掌击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
圣经学者有的认为温良的人,是当时社会低级的人(耶城法译本),亦即旧约和耶稣当时的哈纳维木人。此与真福第一端神贫和第二端哀恸的人是同样的人。耶稣用了另一个不同的形容词,形容同样的人,讲明天国的包罗万象,天国的幸福也多彩多姿。事实上,希腊七十贤士译者有时将哈纳维木译为温良的人,( 37:11)亦有时译为贫穷的人,(依61:1)作者听信默西亚喜讯成为默西亚来临的讯号。(玛10:5)
第二次是耶稣将温良一词用于自已说:你们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 …(玛11:28—30)由耶稣自已讲的这句话,可知到世界上来,住在贫苦的老百姓中,帮助那些受痛苦,受折磨的人,可以说他是最良善谦和的人,才能给予负重担的人安息和慰籍。
第三次是玛窦视耶稣荣进耶京的事,(21:1—11)是应验了匝加利亚先知论和平良善的默西亚预言的,(9:9)默西亚的立国以及使天下臣服的政策,非用武力,而是用谦和、善良和爱心的态度,叫人心服意服,臣服默西亚为仁爱的君王。
三、 承受土地,是第三端预许的真福,此语出于咏37:11善良的人承受乐土。
承受亦作继承或承嗣,旧约中此语运用很多,常指以工作、承嗣、预许或抽签得产业(户52――56)但亦指继承的人物,甚至指天主(申10:9)。新约中承受一语多每时承受永生、天国或天国的恩宠。(玛19:29;25:34;路10:25;18:18;格前6:9-10;希1:4-14)
土地原意是指天主许于以色列人的巴力斯坦地方(肋十:24、申四:1),广义是指天主赏赐那些占领巴力斯坦地方的人,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幸福。但是这块预许之地是耶稣建立的神国的预象,因而土地在真福第三端是指天国和天国的一切神恩。因此真福第三端所指,无非也是真福第一端所指的。



何为温良           

第三真福是温良。这一真福与第一真福的意义更为接近,以致有些抄本将这端真福与第一真福直接相连,而成为第二真福:以温良是出于神贫,以土地是指天国。根据旧约的经意(尤其申四1咏三七11)作上述解释,固言之成理。不过,其理未明,今愿略加陈述如后。
温良的人,原文作HOI PRAEIS,是以形容词当作名词用,泛指温良的人。按此字的语源,根据语言学者的考据,原有友爱之意,所谓温良是指朋友爱人彼此间所有的态度,换言之,即朋友爱人彼此间相爱的表现:人越彼此相爱,就越彼此温良。
但此字在圣经中的含意,却与希腊七十贤士译文,多以此字来表贫苦谦卑的人。因而使此字也有谦和之意。也即由朋友彼此相处的态度,引申至一般待人接物谦和的态度。也正因此,不少解经学者,以本端真福温良是第一段神贫的一个注释。不过这是就字意所作的一小区别。
从事实上来说,温良是一美德,正如希腊原文所含有友爱之意,在与人来往接触时,使人感到温暖。不自私自利,而且慷慨大方,乐于助人。温良之反面,即是残暴,残暴的意义,最先是毫不讲理,按着是自私自利,只知有自已而全不顾及他人。为了彻底明了温良的真谛,不必太费心思,只默观耶稣的言行,即可达到目的。因为耶稣实要是温良的典型说明。
耶稣是如何的温良,不只从福音上得知,如耶稣说:你们凡劳苦和负重担的,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玛12:28)听了耶稣这句话,我们的心感到多大的舒畅温暖,而且远要旧约里,为预备耶稣—-默西亚-—的来临时,早已以温良来作默西亚的标志。如依42:2—3所载:他不呼喊,不喧嚷……破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熄的灯心,他不吹灭……又依53:3—6他受尽了侮辱,我们都以他不算什么,然而他所背负的,是我们的疾苦,担负的是我们的疼痛……他被  透是因为我们的悖逆,他被打伤,是因了我们折罪恶……(参阅依53章全章)上述依撒意亚先知的话,哪一句没在耶稣身上兑现?即完全应验?再看匝9:9 熙雍女子,你应尽量喜乐,耶路撒冷女子你应该欢呼!看,你的君王,他是正义的,胜利的,谦逊的,骑在驴上,骑在驴驹上。好一幅温良君王的画像!耶稣荣进耶京时,不也一字一句的应验了吗?虽然先知称他为君王,而且是正义的,胜利的君王,但他却谦逊的骑着驴驹进了他的京城。一位胜利的君王,骑在驴上进首都,千古只怕有耶稣!啊,温良的耶稣!是因我们毫不必惊奇,耶稣给我们所说的:你们跟我学吧!因不我是良善心谦的。(玛12:29)
我们在何为神贫一文中,曾说过,神贫即是福音,福音也是神贫,这里我们虽不能说,温良即是福音,但我们的确可说,温良是福音的表现。我们不妨仍以亚西西小穷人圣方济的生活来予以证明。圣方济所度的神贫生活,也即福音的生活。他所度即是福音的生活,也就不能不将福音生活表现于外:温良。圣方济怎样表现了这温良之德,如读者读过圣方济行传,就知道圣人不但把三个强盗归化成了方济的热心徒弟,甚至使古标城外区残的野狼,转化为一只柔顺的绵羊。不禁想起主耶稣派遣宗徒出外传教的话:你们去吧!看,我派遣你们犹如羔羊往狼群中!(路10:3)赶羊入狼群,为羊还有活命吗?但耶稣的确这样向宗徒们说了。而我们也知道,耶稣是行先后教,他要人行的,他必早已自已先行过了。是的,耶稣,如若翰指着他说:看,天主的羔羊!(若1:29)那么,耶稣进入世界传扬天父的旨意,周围于经师与法利塞人之间,的确如羔羊周旋于狼群中。今耶稣派遣他的门徒外出传教,仍是如此。至于野狼是否能变为羔羊,那在乎你是否会真地度福音生活。倘若你真的度福音生活,也即以温良自处,温良待人,那你四周的狼群,不久就会变作羔羊,也即接受福音,按福音生活,成为耶稣基督---天主的羔羊---的弟子。即身为耶稣基督羔羊的弟子,那自然要和耶稣一起,承受天国为产业。这就是真福二端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的真谛了,



耶稣的温良

熙雍女子,你应尽量喜乐!耶路撒冷女子,你应该欢呼!看,你的君王到你这里来,温和良善的骑在一匹驴上,一匹母驴的驴驹上。贺撒纳!达味之子!因上主名而来的,当受赞颂!(匝9:9;玛21:59)
我们读---这两段经文,很容易联想到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的一幕。当时无数的人群拥挤着耶稣,因为当时正逢逾越节的前五天,各地来京朝圣的人都由耶里哥前往耶路撒冷过节。由耶里哥至耶京这条路上,来京朝圣过节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自然不少是来自加里肋亚的人,他们很希望耶稣在京城发挥自已的威能,也给同乡增光,所以都很乐意同他一起进京。同时我们也可以想见宗徒们多兴高采烈,耀武扬威的在耶稣两旁,护送前行。他们久已抑在心头求荣的欲望热忱,再也不能抑制,就乘这机会发泄出来,欢呼若狂。在前的脱下外衣铺在路上,其余的人或伸手,或上树折下树枝,撒在地上,或拿在手中摇晃,齐声高呼:贺撒纳达味之子,即是说:达味之子君王万岁!这一片声响撤了整个橄榄山,弥漫了整个克德龙谷,震捍了全耶路撒冷城。城中的百姓,听见了这呼声,便出来观望,知道是耶稣要进城来,便前去迎接,夹道欢呼,因为耶稣最近复活了拉匝禄,他的名声已轰动全城(若12:17、18)。耶稣就这样被夹在前呼后拥的人群中,浩荡地进入了耶路撒冷。显然,耶稣好象一位奏凯的君王一样入了京城。的确,耶稣是一位君王,先知早已预言了;然而他所骑的,并不是一匹高头大马,而是一匹温良的小毛驴,拥护在他前后的,并不是持戟荷剑的勇士,而是象征和平的棕榀枝(若12:13),为他慈祥良善吸引的老百姓。的确,耶稣这一次是受到了光荣,只一次受到了他一生应得的光荣,因为耶稣是天上地下的大主,天上地下的君王,一生本应常受到这样的光荣才是!
可是五天以后,我们见到同样的人群,同样人在喊叫,但所喊的,并不是达味之子,而是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若19:15)看!这是人心,这样变化无常的人心!
当耶稣受鞭打以后,全身已变成一团模糊的血肉。头上戴两寸长的茨冠,连教外人比们多看见了耶稣的可怜相,都动了慈心,叫犹太人:看,这个人!可是当比拉多把可怜的耶稣领到凉台上说:看,这个人时,日前高喊贺撒纳的人群,如今却毫不同情的高喊:钉死他、钉死他、钉他在十字架上!当比拉多说:看,你们的君王时,他们却喊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除了西泽以外,我们没有君王!(若19:14--15)一心反抗罗马大帝国的犹太人,如今却甘心做亡国奴,只认西泽为王!这是多大的讽刺!
耶稣头戴茨冠,血流满面,身披紫红袍,手中拿着芦苇,站在那里,温良慈善的一言不发。耶稣面对这些群众无话可说吗?耶稣不难发一次天主性的威严,使他们应声倒地吗?(若18:1--6)耶稣不能使大地裂开,将这些天良尽失的恶人吞下去吗?(见  16:25--33)耶稣为何一言不发,温良的站在那里呢?看依撒意亚先知关于基督的苦难是怎样预言的:他的容貌损伤的已不像人,他的形状已不像人子……他没有俊美,也没有华丽,可使我们瞻仰;他没有仪容可使我们恋慕。他受尽了侮辱,被人遗弃,他真是个苦人,熟悉病苦,他好象一个人们掩面不顾的人;他受尽了侮辱,因而我们都不以他算什么。然而他所背负的,是我们的疾苦,担负的,是我们的疼痛;我们还以为他受了惩罚,为天主所击伤,和受贬抑的人。可是他被刺透,是因了我们的悖逆,他被打伤是因为我们的罪恶,因他受了惩罚,我们便得了安全,因他受了伤,我们便得了痊愈……他受虐待,仍然谦逊忍受,总不开口,如同被牵去待宰杀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声,他也不开口。他受了不义的审判而被除掉,有谁怀念他的命运?其实他从活人的地上被剪除,受难致死,是为了我们的罪过……(依52:14----53章)
耶稣一生给我们立了许多榜样,但他唯要求我们学习他的良善;他说:你们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玛11:29)就是这位良善的耶稣在宣布他的天国政纲时说: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玛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