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互相认识
第一课:互相认识
基督徒生活由三个部分构成:一.信仰思想;二.信仰生活;三.信仰团体。
一、信仰思想就是有关宗教、信仰、宇宙观、人生观、精神生活、神的启示,以及一切有关人生重要际遇如生、老、病、死等等的理论。这些理论是神的默感和人的思考的共同结晶。它的作用是指导生活、推动生活、提升生活的层次、拓展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二、信仰生活就是依信仰的指示而安排的新生活。它包括个人的皈依和成长、人际关系、社会责任和人神的关系。它的结果是更充实、更积极、更快乐、更幸福、更丰盛的生命。
三、信仰团体就是一群有相同信仰,愿意为同样的生活理想而奋斗的人,他们走在一起,共同地、不断地、一生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和内容,寻找神的旨意,在互助互爱、互相支持的团体生活中,使信仰的生命能落实地、具体地、一步一步地兑现出来。
所以我们称这个慕道班为“慕道团”,因为我们要在团体的生活中慕道,在团体的分享中逐渐去认识信仰。基督徒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愿意成为团体的一分子,成为团体中积极而投入的一员。一方面由团体中汲取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对团体有真实的贡献。而他对团体的全心投入和参与,本身已经是一种重要的贡献。
为了建立团体,慕道团每次聚会都会有分享的时间,每位慕道者都应慢慢学习把自己的心得与人分享,亦愿意把困扰自己的问题,在团体中提出来。
为了帮助建立这样的慕道团体,我们首先要作一些简单的互相认识。
A、请介绍你的姓名、居住地域、职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的双亲是否健在?请介绍他们的宗教信仰。你有多少兄弟姊妹?请介绍他们的宗教信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如果你已婚,请介绍你的配偶及子女的简单现况(职业、学校)及宗教信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你参加慕道班的机缘是(请?出):
1.偶然______; 2.朋友介绍______;
3.自己努力去找______; 4.神父/修女鼓励______;
5.看到宣传______;
6.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你参加慕道班的动机是(请?出两个最强的动机):
1.好奇______; 2.陪朋友来______;
3.想认识基督______; 4.愿活得更积极______;
5.为了获得信仰______; 6.找寻生活意义______;
7.没有特别动机______; 8.过更好的生活______;
9.填补心灵的空虚______; 10.作投身社会的准备______;
11.需要团体的互相支持______;12.想改变自己的生活______;
13.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你快乐时的反应是(请?出):
1.乐极忘形______; 2.找人分享______;
3.衷心感谢______; 4.计划未来______;
5.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你痛苦时的反应是(请?出):
1.大哭一场______; 2.怨天尤人______;
3.逢人诉苦______; 4.找好友分担______;
5.拼命工作______; 6.找寻麻醉的方法______;
7.发泄于人或物______;
8.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请举出你性格上的三个优点(例如乐观、不记仇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你有什么嗜好?你空闲时主要作什么?(你花最多时间在什么事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你有什么专长(例如弹琴、缝纫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圣保禄说:“爱情不可是虚伪的……应与喜乐的人一同喜乐,与哭泣的人一同哭泣。彼此要同心合意。”(罗12:9-16)
1.你觉得基督徒彼此分享信仰或生活是有意义的吗?是需要的吗?请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如何才能“与喜乐的人一同喜乐,与哭泣的人一同哭泣”?
附录一 人在今天
每一次跟人接触,
都是一次喜悦:
一次彼此都愉快的交流,
一次青春与斗志的投射,
一次友爱与信心的升华,
一次慷慨的给予,
一次热烈的吸收,
一次飞扬的灵感,
一次陶醉的诗情,
一次节日的烟花,
一次中秋的明月。
人啊!该怎样称呼你才好呢?
是亲爱的朋友?
是可敬的老师?
是寻找光明的旅伴?
是同甘共苦的同志?
是人生的过客?
还是未来的播种者?
只要是人,
就能够在内心深处
找到我们渴求的燃料;
可以点起一盏盏的明灯,
一枝枝照亮胸襟的火炬。
这是我的幻想,
也是我的坚信:
坚信一切的错误
都会被纠正;
或者被别人,
或者被自己。
人,就是这样的生物,
每一代都要把美好、
把善良、
把美丽的希望、
留传下去,
直到永远。 (何达)

附录二 生活分享的意义
在慕道团中,我们每次都要分享生活,而且要讨论慕道资料或讲者所讲的内容。以下说明为什么我们应重视这两项活动:
一、经验生活、分享生活、找寻意义
1.平常生活值得分享,因为“平常生活是道”。庄子说道是“每下愈况”的,即越卑下,越明显;由于道无所不在,生命中无不是道,所以庄子甚至认为“道在屎溺”。佛教也认为“是真佛但说家常”;所以值得分享“家常”生活中的平凡经验。
2.信仰是一种灵性视力,帮助我们看得清、看得远、看得广。信仰给我们配备灵性显微镜或望远镜;多分享,便能懂得如何用信仰眼光去“看”。
3.信仰好像黑房中的“灯”,它虽然不能“改变”客观事实,却能帮助我们看清事实、现状和生命,使我们能采取正确方法去面对生命。
4.生命充满意义,值得我们一生去发掘;我们必须学到开拓生命领域,扩阔人生视野:
?“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你们敲,必要给你们开。”(玛7:7)
?但必须刻意去找、去问:为自己保留探索人生的特别时间;制造生活节奏中的“暂停”。
?如果和人一起找,更易找到;所以要重视团体生活,以开放态度去和人分享生活。
5.因此我们必须热爱生命,努力生活;然后回顾、反省、了解、看出意义;再把反省结果整理成为系统,和人分享。
6.我们必须“培养清晰的头脑与创造力”,“领会到自身经验的意义及经验中的真理。”(梵蒂岗文件:天主教学校1977)
二、小组讨论的重要性
甲、对我们自己的益处
1.让我们有时间消化和吸收讲者所提供的资料。
2.增加自己的参与感、投入感、归属感和“主体意识”,使自己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份子。
3.增加个人的表达力、洞察力、沟通力和聆听力。
4.多发言有助辨认和整理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公开表明立场亦有助肯定和加强自己的选择。
5.培养批判能力,学习诉诸理性(?诉诸情感)。
6.讨论是由理论变实践、思想变行动的必要过程之一。
7.学以致用:使讲者的言论,成为自己的及自己团体的信念;使信仰成为主动的、积极的、“自己的”信仰。
乙、对讲者及演讲内容本身的贡献
1.给讲者回馈:赞同、异议、存疑、澄清、补充;这对讲者及听众均有益。
2.加入各方的思想可以使讲者的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符合现场每人需要。
3.即时的交流比日后的交流更有益,也更有效。
4.使演讲不致成为单方的灌输;这也是培养一个民族的主动性格和民主性格的重要方法,使人人敢于发问,也有表达自己意见,甚至表达与权威者不同意见的能力和信心。
丙、对建立团体的益处
1.活泼、积极、富有想像力的小组讨论,可以创造新思想,找出新方向。
2.可以互相学习(不是单单向讲者学习),也可以互相启发:“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3.每人突出自己所把握到的重点,对那些不明白演讲内容的人极有帮助。
4.有助建立团体,因为藉此可逐渐认识各组员的思想、个性和背景等。
5.这也是神学本地化的先决条件:在不断讨论和交流中,我们会找到以本地语言去表达信仰内容的方法。
丁、小组讨论应注意事项
1.说话要大声、清楚、慢;要故意大声,刻意提高声浪。
2.不要默不作声,也不要喋喋不休:频率要高(多次发言)、时间要短(不要长篇大论,要精简、对题)!
3.不要争辩或钻牛角尖,而要说造就人的话。
4.要环视众人,不要只向组长发言。
5.要学习互相尊重,专心聆听每个发言者;以“信德”眼光去看、去聆听、去接触每一个人的感受。
6.相信自己的发言对自己、对别人、对团体都有极大的好处。
7.不要把分享变成“讲是非”或对别人的控诉。还要学习适当地保守分享中听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