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在基督内的生活 第一部分 人的天职、度心灵生活 第一章 人的地位、特质和行为
人的地位基建于人是天主的肖像、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创造的(第一节),人的任务就是追求天主的福乐(第二节),人的本性也是很自由的倾向这个任务(第三节),人是否符合天主所许的福乐,要靠自己的自由行动(第四节)和良心的证明(第五节)去完成。人该启迪自己追求内心的成长,就是该将自己的生命全部,不论是感觉性的或精神性的,都结合在一起,谋求他们的成长(第六节),借重天主圣宠的助佑在德行上向前迈进(第七节),躲避罪恶。倘若不幸犯了罪,该像荡子一样、投奔到仁慈的天父台前恳求宽恕(第八节)。这样才能到达爱德的完善境界。
第一节 人是天主的肖像
按创世纪所载,人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创造的,所以人是天主的肖像,美善高贵,可惜被原罪所破坏,但却被救主基督所救赎,使他恢复原来的美善高贵境界。
天主赋给人一个不死不灭、有理智有意志的灵魂,为使人在世上成为天主愿为自己保留的惟一受造物,人从受孕开始,就被指定享受天主的永福。
由于人有灵魂有理智有意志,天主又赋予人自由,这才显出天主肖像的最高标志:因为人的理智使人认识天主的声音,令人行善避恶,人人该遵守这条规律;人的良心也是这样向人呼吁;遵守这条规律才证明人的地位。
可惜人从历史的开始就妄用自由,顺从魔鬼的诱惑,犯罪作恶;因着原罪的伤害,人倾向于罪恶和谬理。
基督藉祂的苦难圣死,将人类从魔鬼和罪恶的奴役中解救出来,为我们挣得了在天主圣神内的新生命,祂的圣宠也恢复了罪恶在我们中所破坏的一切。
第二节 天主召叫我们追求真福
真福是救主基督宣道的中心,祂的宣告将天主对亚巴郎和以色列选民所作的许诺再提出来,引它到达完善的境界,又提醒人,不但要追求现世的福乐,而且更该追求天国的真福。
真福正符合人追求幸福的愿望,这愿望是天主赋于人内心的,这愿望的最终目的就是进入天国、享见天主,分享天主的永生,成为天主的义子,生活在天主内。
永生的真福是天主白白赏赐于人的大恩,它超越人的本性。真福放在人面前,让人做决定性的选择:它要求人克制自己的恶劣本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努力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它教导我们,真福不建立在财富上,不在荣华权势上,不在学术艺术上,也不在任何受造物上,而是在天主内,因为祂是万万美善的根源。
天主十诫、山中圣训、宗徒们的教理传授,都指示我们要走上天国真福之路。
第三节 人的自由
天主创造了有理性的人,又赋给他位格,使他有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并负起责任:所以自由是基于理智和意志之力,决定对事情的做与不做、做这或做那,完全由自己决定其行为。因此自由牵连到善恶之间的选择性;可向善立功,也可向恶犯罪。人越行善、便越自由;倘若不向善,便失去真自由;选择作恶是妄用自由,使人成为罪恶的奴隶。自由使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行为是自愿的。在德行上前进和禁欲苦修,能增加意志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权;不过行为的可归咎性和责任性,能因无知、疏忽、暴力、恐吓和其它心理或社会因素而降低或消除。
自由的执行权是人地位所需要的,尤其在宗教和道德事务上更是需要;但自由的实行,并不包括说或做任何事情的假设权。
天主赋给人自由,是要人自由自愿的服从自己的造物主,并由此获得完美的幸福。
第四节 人行为的道德性
自由使人成为道德的主体,几时人自由的做事,人就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人行为的道德性由三种要素构成,即事件、意向和环境:
1.事件:所选事件,经过人理性的了解和判断它是否符合道德律后,即可断定选择它的意志行为是善是恶。
2.意向:意向来自做事的人,它有目的,它鉴定人行为的善恶。同一的行为能由不同的意向所激起。此外,好意向不能使恶事变成善事,目的不能圣化方法。同样的,坏意向也不能使善事变成恶事。
3.环境:环境和它们的后果,是人伦理行为的次要因素。这些因素能加重或减轻人行为的善恶程度和工作者的负责程度(比如在人威胁之下)。环境本身不能改变人行为的本质,也不能使恶行变成善行。
善行和恶行:伦理善行的成立,要求事件,意向和环境必须都是善的。恶目的破坏人的行为,即便事情本身是善事也是如此,比如有人祈祷守斋是为叫人看见称赞他。倘若所选之事本身是恶的,他的行为也是恶的,比如奸淫邪道。此外,总不许做恶事,为从中产生善事。
第五节 情欲的伦理性
情欲是人心理上的自然成分,是人的感觉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连系。主耶稣曾指出,人心是产生情欲的来源。
情欲有很多种,那最基本的,就是被美善所吸引而生的爱情,它激发人贪恋自己所没有的美善,也期望能获得它;待获得后,就感到快乐和喜悦。另一种是对恶的怕情,它产生对未来恶事的愤恨、警惧和躲避,对面前的恶事则感到忧虑和忿怒。
情欲的善恶,以爱情的善和恶而定。好爱情使情欲变好,坏爱情使情欲变坏。
情欲本身没有善恶,非善亦非恶,除非有理智和意志的介入,加以控制。倘若意志公正,它必引导情欲走向美善和真福,情欲和它的活动,就成为美善的。倘若意志不正而邪恶,它必驱使情欲放荡无度,情欲和它的活动,就成为邪恶的。所以情欲可升华在德行中,亦可败坏在毛病中,全看意志是如何领导它而定。
第六节 良心
良心是人的秘密核心和圣所,在此人可找到自己同天主的关系,它的声音常在人内心听到,关于良心我们要注意下列事项:
1.良心的判断
良心在人内心随时吩咐人要行善避恶,判断人该做之事,证明哪些事是善事,哪些事是恶事。几时人听良心的话,人会觉得天主在同他说话。所以良心是理智的判断,藉着它会认出天主的诫命,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是善是恶、也了解在自己所说所做的一切事上必须遵守公义和正直的条件。
2.良心的陶冶
良心该接受教育,判断该接受启迪。受过教育的良心才是正直的真实的,它才会遵循理智的指导,符合造物主所愿的美善,形成他的判断。训练良心为人是不可或缺的义务,因为人面临着社会的不良影响,罪恶的诱惑,总觉得自己的判断为是,不愿接纳别人的建议。所以教育良心是一生的工作,它保护人防制自私、骄傲和私欲的冲动,同时也保证人善用自由,产生心灵的平安。在训练良心上,天主的圣言是我们的光照,我们该把它融合与我们的信德和祈祷中,付诸实行。
3.良心的选择
面临着伦理选择,倘若良心的选择,能同理智和天主的诫命相符合,该判断就是正确的,不然,就是错误的。不过有时候良心会面临一种处境,使他的判断不定,难做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人该寻求正义圣善的原则,辨别天主的意愿,它表现在天主的诫律中。
为达到此目的,人该藉着过去的经验资料,时代的讯号和精明人的建议来选择。有几种规范为任何事件都能使用:
(一)总不许做恶事为产生善事。
(二)凡你愿他人为你所做的,你也该为他人做,这是金科玉律。
(三)爱常尊重他人,言行上伤害他人,就是犯罪反对基督。为此戒除一切使他人学坏之事,就是行善。
4.良心错误的判断
人常该服从自己良心的正确判断,倘若故意违反它,就是自己定自己的罪。但是有时候良心由于人的无知,对自己的行为判断错误。这种无知多数是可归咎人的责任的,因为这种事情的发生,或因人不肯努力追求真理和美善而来,或因人的良心,由于犯罪的恶习而变成盲目所致。在这些光景中,人对自己所犯之罪是该负责任的。倘若无知是无法克服的、或错误判断并非来自当事人的话,这样,他所犯的罪过就不归咎到他身上了。
良心对人行为判断的偏差,来自许多因素,比如不认识基督和他的福音,别人的恶表,放纵情欲,拒绝教会的教导,缺少悔改和爱德等。
第七节 德行
基督信徒为善度信仰生活,除躲避犯罪外,还该努力修各种德行。
德行是什么?
德行是行善避恶的恒久习惯。德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直接归向天主的超性之德,一种是伦理行为方面的本性之德。
1.归向天主之德
归向天主之德,是天主赋予基督信徒的超性德能,使他直接归向天主,生活在同天主圣三的关系中,以天主圣三为根源为目标,使他的生活适合于天主儿女的身份,能获享永生。归向天主之德有三,就是信、望、爱三德。
(一)信德:它敞开我们的心门,使我们全信天主所启示的一切真理,完全信赖天主,因为祂不能错,也不能虚言。信德要求行动,没有行为的信德是死的(雅二26)。信德要有望德和爱德相陪,不然,我们就无法完全与基督合而为一,无法成为基督奥体的活肢体。基督信徒还该在人前公开承认信德,为信德作证,向人宣扬信德。为获得基督的救恩,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主耶稣说:“谁在人前承认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认他;谁若在人前否认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认他。”(玛十32-33)。
(二)望德:
望德是我们对幸福的渴望,天主把它们赋在每人心中,激发人的精神,净化人的心灵,引人归向天国和永生作为我们的幸福。它在人的沮丧中予人鼓励,在人的疏忽中予人支援,扩展人心期待真福的来临。我们把这希望寄托在基督的许诺中和圣神恩宠的助佑上,天主就因耶稣的救赎功劳,赏赐我们恩宠,护佑我们常有望德,使它不会落空(罗五5),而且作我们生命的锚,在我们得救的战斗中作我们的盔,诚如圣保禄宗徒致得撒洛尼人前书上所说:“你们应当清醒,穿上信德和爱德作甲,戴上得救的望德作盔。”(得前五8)。
(三)爱德:爱德教导我们:上爱天主在万有之上,下爱世人如爱自己,在天主十诫上记载得很清楚。吾主耶稣又称爱德为新诫命,祂爱世人就爱到底(若十三1),祂表示此爱来自父,祂命令祂的门徒要效法祂爱人的榜样,也彼此相爱,祂说:“正如父爱了我,同样我也爱了你们,你们应存在于我的爱内。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十五9-12)祂也要求我们,要爱我们的近人和仇人,如同祂所做的一样。爱德非常重要,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前书上说:“我若有全备的信德,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没有爱德,我什么也不算。”(格前十三2-3)。爱德超越其它诸德(格前十三13),各种德行的修练,都由爱德的激发而来
,因此爱德称为诸德的联系(哥三14)。
爱德的效果是喜乐、平安、慷慨、友善和共融。
2.伦理美德
伦理美德是人理智和意志的良好习惯,它规范我们的言行,导正我们的情欲,引导我们的操行,使之与真理、信德和伦理道德相符合。它也提供我们自律的便利和善度生活的愿望。伦理美德由人修练而成。
在伦理美德中有四种德行发生枢纽作用(关键作用),因此称为四枢德,其它伦理美德都以此四德为枢纽。此四枢德就是智、义、勇、节。关于四枢德,旧约智慧篇上说:“若有人爱慕正义,就应该知道,德行是智慧工作的效果,因为它教训人节制、明智、公义和勇敢。人在此一生,没有比这些美德为人更有益处。”(智八7)。
兹将此四枢德,分述如下:
(一)智德:智德是人性的一种天良,它使人知是非辨善恶,设法行善避恶。它被称为诸德之车夫,把规范和尺度指示给它们。所以有智德的人,会引导良心善作判断,并按此判断规范自己的操行,使在各自事件上不会错误,在行善避恶上消除能有的怀疑。
(二)义德:义德是一种善良意向,使人善尽自己对天主对人的义务,将属于天主的归于天主,将属于人的归于人。对天主的正义称为信仰之德;对人的正义,使人尊重每人的权利。在人的来往关系上建立和谐,在人和公益的对立上促进公平。关于正义,旧约肋未纪上记载说:“审判时你们不可违背正义,不可袒护穷人,也不可重视有权势的人,应只依正义审判你的同胞。”(肋十九15)。
(三)勇德:勇德是一种毅力,使人在困难中坚决持久的努力向善,在抵抗诱惑及克服伦理生活的障碍上勇于做出决定;在对抗考验和信仰迫害上不怕遭难吃苦,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亦在所不惜。
(四)节德:节德是一种节制,约束快乐的诱惑,使人在享用受造物上能保持平衡,使人的意志能控制人的本能,维护人的愿望不出正当的范围。有节德的人会引导感觉方面的欲望向善,不顺从自己的偏情去满足心中的欲望。(德训篇五2)。
伦理美德是藉教育和不断努力修练而来。然后再蒙受天主的恩宠,得以净化和提升,以致养成习惯成自然之美德,感到修德是福气;但为遭受罪恶伤害的人,却不易维护伦理平衡;为此我们需要基督救恩的必要圣宠相助,我们每人应该向主求此恩宠,或藉领圣事,或藉同圣神合作去努力修伦理美德。
关于伦理美德,中国传统伦理常讲四维八德;家庭道德方面强调悌孝忠信;为人处世讲仁义礼智;立国方面倡导礼义廉耻。在意义上与教会所讲之伦理美德颇相符合。
我们各自修德、独善己身,就够了吗?
不够,还该兼善他人,按自己的能力去服务他人,以实现主耶稣的博爱精神。服务他人有两种:一是精神方面的服务,一是物质方面的服务。
精神方面的服务,是为鼓励他人上进:如解人疑惑,教导愚蒙,劝人悔改,安慰忧苦,赦人侮辱,忍耐磨难,为生者死者祈祷,称为神哀矜七端。
物质方面的服务,是为助人解决急需:如饥者食之,渴者饮之,裸者衣之,收留行旅,照顾病人,看被囚者,藏已死者,称为形哀矜七端。
对服务他人方面,中国传统伦理,一面强调独善己身,一面强调兼善天下;前者注重诚意正心修身,后者注意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意义上亦与天主教伦理道德相符合。
第八节 罪恶
罪恶是什么?
罪恶是违反理智、真理和正直良心的过失,也就是由于留恋某些不当利益,不惜做出轻视天主及伤害他人之事,更扼要的说:罪恶是在思想、愿望、说话、行为上违反天主的诫命和旨意。
罪恶的多种多样
关于罪恶的种类,圣经上曾列出名单。圣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人书第五章上告诉我们,本性的私欲相反圣神的引导。本性私欲的作为,分为淫乱、不洁、放荡、拜偶像、行邪法、仇恨、嫉妒、愤怒争吵、不睦、分党、凶杀、醉酒宴乐等。做这些事的人,决不能承受天主的国。
罪恶的轻重:大罪和小罪
罪恶依其轻重分为大罪和小罪,在圣若望一书上已有说明,在教会圣传上也有记载,人的经验也证明如此。大罪把人心里的爱完全破坏,因为它严重违反天主的诫命,使人为偏爱一低级利益,情愿背弃自己的最高目标和真福即无限美善的天主。小罪不完全破坏人心里的爱,但却予以违反和伤害。
构成大罪的三条件
为构成一条大罪,需要三个条件:1.在重大的恶事上;2.明明知道;3.完全故意。
关于重大恶事,在天主十诫上已说得很清楚,比如崇拜邪神偶像、迷信异端邪说、发虚誓、杀人放火、奸淫邪道、偷盗抢劫、作假见证等。此外,被得罪的人也有关系,比如侮辱父母比侮辱一般人更严重。关于明明知道和完全故意两条件,意即明明知道自己的恶行违反天主的诫命,还完全故意的去违反。倘若伪装不知道,并不减轻罪过的严重性,有时候还能加重。但真正的不知道(无意的无知)却能减轻大罪的可归咎性;不过无人能说,他不知道伦理法则,因为天主把它印在每一个人的良心上了。此外情欲的冲动、外来的压迫、病情的扰乱,都能影响人的自由意志,减轻罪恶的程度;但故意选择恶事,不怀好意的去实行,是更严重的罪恶。
大罪完全破坏人心的爱德,使人失落成圣的圣宠,就是失去在天国作天主义子的名份,不能分享天主的永生永福。此时人需要真心悔改,领受和好圣事,求天主宽恕,再与天主和好。倘若人不悔改不同天主和好,就无法进入基督的国,要受地狱的永罚。要不要犯大罪,完全由人的自由作选择决定。
小罪是什么?
几时人在小事上违反伦理法,就是小罪;或在大罪上违反伦理法,但不完全知道或不完全同意。
关于小罪的后果,小罪并不断绝人同天主的友谊关系,也不使人失落爱德和永生,但却消弱人心的爱德,使人偏爱受造之物,阻碍人在修德上前进,为人招来暂罚。此外,故意犯小罪而不悔改,会渐渐引人犯大罪。
亵渎圣神的罪
关于亵渎圣神的罪,永远不会获得宽赦之事,圣经上有明文记载,圣马尔谷福音上说:“谁若亵渎了圣神,永远不会获得宽赦,而是成为罪恶的永久犯人。”(谷三29)。
亵渎圣神的罪,就是犯罪的人,拒绝接受圣神的恩宠感化和天主的无限仁慈,故意不肯悔改自新,排斥罪过的赦免和圣神所赐的救恩。像这样的硬心能使罪人至死不肯悔改,以致遭受永远的丧亡,所以亵渎圣神的罪不能获得宽赦,并非天主不赦免他的罪,而是他拒绝天主的赦免。
罪恶的增生:七罪宗
人若屡次重犯同一罪恶,就会养成习惯,成为毛病。在毛病中有些是特出的超群的,称为罪宗,因为它们产生其它罪恶,其它毛病,比如骄傲罪宗,由它产生轻视他人之罪、不能同人和睦相处之罪、疏忽职守之罪等。罪宗有七个,就是骄傲、悭吝、迷色、忿怒、嫉妒、贪饕及懒惰。
克制七罪宗用什么方法?
用七种相对的德行,就是以谦逊克骄傲;以慷慨克悭吝;以贞洁克迷色;以忍耐克忿怒,以大方克嫉妒;以淡泊克贪饕;以勤劳克懒惰。清初名传教士庞迪我神父著有“七克真训”一书,是一部阐释如何以上述七德克七宗罪之名著,为基督信徒所必读,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