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旧约史书 3、民长的事迹
    旧约史书3

    民长的事迹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三松奋力屈身,大殿随之倒塌。(民﹒16:30)

    前言

    民长时期所跨越的时间约为二百年(BC1200-BC1030),即自若苏厄至撒乌耳之间的事迹。记述此时期历史的作品有若苏厄书、民长纪、卢德传和撒慕尔纪上篇的前十三章。此书前十三章的内容主要是述撒慕尔蒙召和早期的事迹。撒慕尔不但是先知,同时也是最后的一位民长。换言之,他的生平应放在民长期内来介绍。不过,我们愿意把他的事迹放在君王时期内,在介绍过撒慕尔纪这本书才介绍他的生平,会更为清晰。

    这一课,要介绍的重要人物有四位,他们的事迹都可在上述列举的书中找到。

    若苏厄JOSHUA

    若苏厄是厄弗辣因支派族长厄里沙玛的孙,即农的儿子(编上﹒7:27;户﹒1:10)。当以色列子民离开埃及时,若苏厄年约三十岁(出﹒33:11),梅瑟选他作自己的侍从,并交给他兵权,率领以色列子民反击阿玛肋克人。梅瑟死前立他为全以色列民的领袖带领人民进入福地,当时他年约七十岁。若苏厄自从身负重任之后,便领导以民占领和划分福地,四十年之久,身经百战,终于完成使命。

     过约但河立石为纪

    若苏厄和以民过了约但河后,上主便命令他们,每支派派出一人做代表:「《你该由百姓中,挑选十二人,每支拣一人,从约但河中取十二块石头,在你们中间作为纪念;这些石头,为以色列子民将作永远的纪念。》」(苏﹒4:1-9)

     划分许地

    当若苏厄年老时,上主指示他,给十二支派划分许地,使各人有自己的产业。于是,雅各伯的十二个儿子的后裔(此十二支派中没有若瑟的名字,因为雅各伯把若瑟的两个儿子厄弗辣因和默纳协认作自己的儿子,与其他十一个儿子有同等的权利,得到土地的分配而肋未支派因为专责祭祀事务没有分得土地。)便各自分得所许的土地。至于若苏厄也从他们手中分到一分产业。

     重订盟约

    若苏厄是个忠于上主的人,他秉承梅瑟的教训,领导以民忠于上主,遵守盟约。为了使新一代的以民遵守祖先的约誓,于是他便召开以色列民大会,重新订立以色列与「雅威」上主所立的盟约。当年离开埃及时的成员,经过几十年的奔波流浪生活,差不多都去世了,所以,能进入福地的,除了若苏厄和加肋布外,就没有别的人了。因为这新一代的以民,没有和「雅威」上主立约的经验,也没有亲口对「雅威」说过「我愿意」,所以若苏厄召开会议,首先向他们重述当年祖先们的历史,然后提醒他们上主是唯一要事奉的真神,当下百姓便答覆说:「我们必定事奉上主,我们的天主,必听从他的声音。」(苏.24:24)

     若苏厄逝世

    若苏厄交待了一切以后,便完成了上主所托的事,而各支派亦返回自己原来的地方去。若苏厄年老去世时,享年一百一十岁。

    在民长纪中记下了十二位民长的事迹,现在我们把一些较着名的民长事迹介绍出来,以帮助我们更了解民长时期以民的生活。

    以色列人虽然已占领了客纳罕,但在他们的领土上,依然常遭到敌人的侵犯,特别是受到客纳罕的土人和培肋舍特人的袭击。每次当以色列人发生危机:无论是个别支派受到外侮,或是一些支派疏忽了信仰的实践时,也就是十二支派联盟合一的时候。危机解除后,各支派又回复各自独立的生活。他们中从未设立一个中央政府的组织,唯一联系大家的,是会幕和约柜,它代表着以民的信仰,他们的王便是「雅威」上主。至于「民长」,是他们遭遇危难时,领导大家齐心抗敌的英雄。

    德波辣(DEBORAH)(民.4-5)

    德波辣是一位女先知,也是民长,她丈夫是拉丕多特。当时,以色列民北方的各支派,长年受到客纳罕人的压迫,德波辣便召来了巴辣克,命他联合以民的各支派起来抗敌。

    巴辣克召集了一万个则步隆和纳斐塔里的子弟兵,以及其他支派的辅助军,前去抗敌。他们的军队与敌军交战,上主暗中协助他们,以军大获全胜,把敌军的将领息色辣也杀死。

    战胜后,德波辣和巴辣克同作了一首凯旋歌,来赞美歌颂上主,因为祂把客纳罕人交在他们手中。德波辣因此事而被称为「以色列的母亲」。

    这一役是以民各支派之间彼此互相合作的表现,是西乃山盟约的结果。至于德波辣,她是众民长中,任期最长的一位。

    基德红(GlDEON)(民.6:14:35)

    基德红是以民第五位民长。民长中除撒慕尔外,他是最重要的一位。基德红是约阿士之子。

    其时,以民安享一段升平的日子达四十年之久,因为生活安稳舒适,渐渐,他们便容易离弃天主,陷于拜邪神的敬礼中;天主便准许四方敌人来围攻他们。于是,米德杨人、阿玛肋克人,以及旷野中的游牧民族纷纷来破坏以民的庄田、生命和财物,基德红的两个兄弟就是这样死去的。以民痛悔己罪,向天主求救,天主便打发天使告诉基德红,他被上主选作民长。

    基德红接受了上主的召叫后,第一件事是拆毁邪神的祭坛,给上主另建一个祭坛。

    当米德杨人过来侵略以民时,基德红便从二千多壮丁中选了三百战士,分为三队,承夜偷袭。他们点着火把,喊声四起,米德杨人在不备之际,于惊慌中,自相残杀,各自逃命。最后,两位米德杨的首领都被杀死。不久,米德杨人又再度来侵犯,这次的率领者正好是杀死基德红弟兄的凶手,基德红便出征抗敌,终把他们消灭了。

    此时候,基德红的声望大增,人民妄图要把他拥立为王,基德红没有接受,但是,他却向人民取了抢来的金银财物,作了一个「厄弗得」(此处指似神像的东西),安置在城中。后来,很多以色列人在厄弗得像前行淫犯罪。

    基德红在世时,以民境内平安了四十年。直至德红死后,他的后代又去跟外方邪神为友,行相反天主的恶事。

    三松(SAMS0N)(民﹒13:1-16:31)

    三松是六位大民长中最后的一位,他的一生很富传奇性。他是一位特殊的民长,从未带领过兵士打仗;他的胜利全靠天主神力的助佑。

    三松是丹支派的玛诺亚的儿子,当上主使者向他母亲预报他的诞生时,便知道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三松天生力大无穷,这神力来自他的头发,所以,使者对他母亲说:「你将怀孕生子,剃刀不可触及他的头,因为这孩子自母胎就是献于天主的」(民﹒13:5)。三松在年青时便空手杀了一只雄狮,他做了二十年的民长。每次对敌,他是以个人的智慧和英勇作为来抗战的:例如他使用计略,捉了三百只狐狸在尾巴缚上火把,放入培肋舍特人的庄田内,烧掉他们的庄稼;又曾以驴骨打死了一千培肋舍特人;又一次,当敌人埋伏围攻他时,他将一扇城门拔起,背到对面的山顶上。

    三松一生的英勇行为,最后却败在一个女子手中,成为敌人的阶下囚:三松爱上了一个名叫德里拉的女人,这个女人被培肋舍特人收卖,要探听出三松力大无穷的秘密。三松抵挡不住德里拉的甜言密语,便透露了自己的力量全在于头上的七根发辫,如果把它剪去,便像常人般无异。这一夜,德里拉找人剃去三松的头发,并约好培肋舍特的酋长来捉他,三松被割去双眼,锁着铜鍊,在监里推磨。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头发慢慢长出来之后,三松的力量便回复过来。一天,培肋舍特人在神庙中举行祭献,他们把三松带出来,要他表演把戏,藉此来羞辱他。三松立心要报复,便双手各抱着庙中的两根支柱,说:「让我的性命和培肋舍特人同归于尽!」然后奋力屈身,大殿随即倒塌下来,压死了庙内的所有人。经上说:「他在临死时所杀的人,比一生所杀死的还多。」(民.16:31)

    关于三松的事迹,不少解经学者认为是一连串民间怪事幻想构成的;但是,同时却承认这个记载具有历史核心。因为他的历史背景,多与当时的情形完全相符,应发生在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之间。当然,非公教学者们,会认为它是单纯的神话记载。

    结语

    民长中共载有十二位民长的事迹,然而,这一课文只介绍了四位较重要的民长,其他的八位事迹,可以在民长纪书中读到。

    从这些民长的故事内容看来,他们的任务,首在领导人民抵抗敌人,并负责治理以民,帮助他们走回正途,有时候,民长亦是处理民间诉讼事宜的当然人物。民长一经天主召选,大多数是终身职的,直到他们去世为止。

    研读

    *细读基德红和三松的事迹,并比较其异同。

    参考资料

    ﹒圣经辞典思高

    ﹒救恩史示

    ﹒旧约史书上册思高

    旧约史书3

    民长的事迹习作

    甲、是非题(请在口内填上表示「是」,或表示「非」)

    口(一)民长纪中共记载了十二个民长的事迹,他们是从十二支派中各自推选出来的。

    口(二)若苏厄是最后的一位民长。

    口(三)民长时期,以色列民尚未有君王,他们的君王是上主天主。

    口(四)当年梅瑟带领以民逃离埃及,几经辛苦才抵达福地。不过,能够进入福地的,只是他们的子子孙孙,因为当年的成员都年老去世了。

    口(五)若苏厄虽然领导以民向福地前进,但亦因年老之故,未及抵达便去世了。

    乙、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请以来选出最适当的答案)

    (一)跟梅瑟一齐离开埃及的是谁?

    口1.基德红。

    口2.若苏厄。

    口3.德波辣。

    (二)为以色列人立石留念,分划土地的民长是:

    口1.三松。

    口2.基德红。

    口3.若苏厄。

    (三)领导以民打败米德杨人的民长是谁?

    口1.三松。

    口2.基德红。

    口3.若苏厄。

    (四)若苏厄召集以民与上主重订盟约的原因,是

    口1.因为以民犯罪背弃天主。

    口2.因为他即将去世。

    口3.要提醒他们祖先与上主间许下的盟约。

    (五)联系着以民,令大家团结一起的是

    口1.他们的中央组织。

    口2.他们的宗教信仰。

    口3.他们的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