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书4
哀歌、巴路克书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 (25603800)
前言
哀歌和巴路克书在旧约中紧随耶肋米亚之后。因为这两本书都和耶肋米亚有点渊源。哀歌一书,传统上认定为耶肋米亚所作;巴路克则是耶肋米亚的弟子,同时做过他的秘书(见耶32:12-16;36:4-32)。这一课我们同时介绍哀歌和巴路克这两本书。
哀歌
名称
圣经上为哀悼耶路撒冷京城于公元前587年失陷敌手的悲惨事迹,有一个集子,称之为「哀歌」(BookofLamentations)。哀歌这本小书是由五篇诗歌组成,希伯来人以其第一词「厄卡」(Ekah)为名时,意即「怎么」?亦有称为「克诺特」(Qinoth),意即现今所称的「哀歌」,希腊译本及拉丁通行本皆以此为名。
哀歌此书在原文上的位置,是属于杂集,为五卷经中的第三部(「五卷经」是以民在节日上诵读的五部经书,包括雅歌、卢德传、哀歌、训道篇和艾斯德尔传),置于卢德传和训道篇之间,是每年「阿布」月(即七、八月间)九日斋期应公开诵读的一本书,以纪念耶京的毁灭。七十贤士译本则将它放在先知书中,位于巴路克及耶肋米亚先知的书信中间。拉丁通行本却将它置于耶肋米亚书之后及巴路克之前,亦即现时中译本所取用的。
作者
从本书内容看来,哀歌的作者无疑是当时耶路撒冷毁灭时的见証,与同胞共同身历这大难的人。本书在原文版本无提及作者姓名,七十贤士译本亦未见提及作者是谁,祇是在书首加上一句小引,注明本书是耶肋米亚先知的作品。到了拉丁通行本便将这句外加的小注,正式作为本书的标题︰「耶肋米亚先知的哀歌」。此后,在教会的传统上,便以哀歌为耶肋米亚的作品,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学者皆认为,这本小书是由不同作者作品汇集而成,并非出自一人的手。第二、四两篇的作者似乎目睹耶京的灭亡,于事后记述下来,当是最好及最早的作品。有人认为,可能是耶肋米亚的作品,因为敌军破城之后,全城百姓均遭大难,只有耶肋米亚受到拿步高的款待。其他三篇的作品,无论从词藻或内容上,都可以看得出,是出自三个不同作者的手笔。以上种种说法,都是一种假想,没有真凭实据作依归的,读者可以自由的跟随或放弃,完全与天主的默感是毫无关系的。
本书内容
本书内容没有按照历史次第的时间编辑,祇是随着心灵的感发。诗歌的意见,确把耶京惨状的要点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第一篇︰描述耶京被劫,以民充军以后的空虚凄凉,死气沉沉的景象。
第二篇︰述说圣城被人破坏的情形。城墙、宫殿、堡垒、房舍和祭坛都被人毁坏焚烧,百姓吓得目瞪口呆,哭泣悲伤。
第三篇︰痛悼百姓在劫后余生所处的悲惨环境,同时承认这一切是来自天父之手,乃是为了百姓的益处,故此劝勉百姓回头迁善。
第四篇︰追述以民近来的厄运,尤其是当敌人破城而入时,百姓的慌张失措,东避西藏的情形。
第五篇︰向上主诉苦,陈述敌人极尽凶狠的来难为上主百姓。最后,哀求上主尽速结束义怒,免除百姓的灾难。
宗教上的价值
哀歌一书,具有非常崇高的宗教思想,它使国破家亡,离乡背井,几乎陷于绝望中的劫后余生,重新振作起来。由于耶路撒冷的毁灭,圣殿和约柜被焚,犹大国的灭亡,君国和神权政体的瓦解,这一切在选民的历史上成了一个转捩点,而能从纯宗教的信仰角度来面对磨难和挑战。作者在书中,怀着坚固的信仰和依恃的心情,劝勉百姓,令他们明了上主惩罚的目的,而真心悔改,归向天主,耐心期待祂的救恩。
今天,圣教会每年圣周内,都咏唱哀歌,作为人类认罪的忏悔辞,因为人类的救主耶稣为了人的罪,受苦而死。
巴路克书
名称
巴路克(BARUCH)是位先知,是和耶肋米亚同时代的人,曾经做过他的秘书,堪称作耶肋米亚的忠实弟子。由于本书小引有「以下是巴路克在巴比伦所写的书上的言论」句子,故一般均认为此书的作者是巴路克,因而称之为「巴路克书」。至论能否証实确是出自先知手笔,此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圆满的解答,但按近代学者提供的较为充足的论証,主张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在充军之地写的,其他两部分是日后写的。
作者生平
巴路克一如耶肋米亚,面对一个政治动荡的大时代,目睹国家、同胞所受的迫害。关于他的生平,耶肋米亚书内容的记载中,可找到以下的有关资料﹕巴路克是乃黎雅的儿子(巴.1:1),可能出身于贵族,因为父亲的另一个儿子色辣雅(即巴路克的兄弟)曾与犹大王漆德克雅同往巴比伦(耶.51:59)。他是耶肋米亚的心腹及秘书,曾受托保管先知购地的契约(耶.32:12-16)。当耶路撒冷失陷后,以民的残余部队将革达里雅杀害之后,因怕巴比伦王拿步高的报复,强行将巴路克及耶肋米亚掳往埃及(耶.43:6)。至于,后来的生活情形,则完全没有记述,有人猜测他死于埃及,但在巴书中则记载他在耶京失陷第五年,出现于巴比伦,安慰受难的同胞,最后返回犹大,鼓励在该区留居的以民,并将巴比伦人抢去的圣殿器皿,带回一部分(巴.1:1-14)。
内容结构
本书内容仅有五章,在这五章中,除了第一章开始时的一段历史引言外,可将内容分为三部分,至于结尾时,加上一篇附录「耶肋米亚书信」。
全书大致分段如下﹕
(一) 引言(1:1-14)述朗诵本书因由及其后果在听众心中所引起的反应。
(二) 充军者的祈祷(1:15-3:8),以散文体写成,包含一篇诚挚的忏悔录和一篇诚恳的祈祷词。是先知领导充军的同胞,承认自己的罪过,恳求仁慈上主的赦免及哀求早日脱离充军的痛苦。
(三) 先知的劝言(3:9-4:4),以诗体写成,先知以此来劝告以民应回心转意,重新走向幸福的泉源--智慧法律。
(四) 安慰书(4:5-5:9),以先知的身份,预言天主必要实践自己的许诺,来安慰受苦中的百姓。
(五) 耶肋米亚(6:1-72),这是一篇附录,内容主在抨击讥讽异民神祇的虚假无用,并警戒以民不要陷入邪神的敬礼。
总括全书所含各部份的文体及主体都非常清晰,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可见全书自不可能写于同一时期。学者们认为第二部份「充军的祈祷」是写于同一时期。其后的三部份是较晚的作品;不过无法找出是属于何年代的作品。本书的希伯来文本已失传,所以犹太人及大部分的基督派,不将本书收于正经内。但巴路克和耶肋米亚书信都收在各种古译本内,故此,天主教自古以来,依据古犹太侨民在埃及所用的希腊译本,也视此二书为圣经。
神学观及价值
本书篇幅虽小,但关于天主性体的神学却相当丰富。书中论及天主性体的有:惟一性(3:36),全能性(3:4),永在(3:3),圣洁及智慧(3:12;4:22;5:5);其次说出天主拣选以色列民作自己的百姓;而对罪恶方面的分析非常清楚(1:15-3:8),这篇祷词可视为教会祈祷的典型。此外,从本书内容,我们知道以色列人到了充军之地,纔忆起耶肋米亚先知苦口婆心的劝告,纔悔不当初;于是努力改过自新,归向上主,以准备再度蒙受天主的恩惠眷顾,恢复自由,回国复兴。
总结
从耶肋米亚到巴路克的着作内容看来,他们两人是处于一个失败无助的环境中;完全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可钦佩的,是耶肋米亚先知的那份自信和不屈的责任心;他觉得自己是预定宣讲雅威讯息的那个人(1:4-10),虽然在失败中经验到孤单,但他仍要宣讲。他的宣讲除了预言犹大似乎无可挽回的灭亡之外,却亦带给人们许诺中的希望。
耶肋米亚生于一个时代的未期;但他的讯息却指向一个新的年代,人民的醒觉性要在他死后才兑现(巴路克书内容),才悔悟过来。
反省阅读
--细读巴路克第六,分享你的感受。
--巴路克「安慰书」(4﹕5-5﹕9)的主要目的是甚么﹖
参考资料
.先知书中册 思高
.圣经辞典 思高
.以色列的历史和宗教 真理学会
哀歌、巴路克书习作
甲、 是非题请在□内填上ˇ表示「是」,或x表示「非」)
□(一)哀歌和巴路克书的作者都是耶肋米亚本人。
□(二)哀歌的内容是先知预言耶路撒冷的灭亡而写下的作品。
□(三)巴路克和耶肋米亚同时期,并成为耶肋米亚的得力助手。
□(四)巴路克和耶肋米亚被掳到埃及后,相传巴路克死在埃及,但巴书中则说他曾返回巴比伦,其后返回犹大。
□(五)「耶肋米亚的书信」(巴.第六章)的主要内容在抨击异民神祇的虚假无用。
乙、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请以ˇ来选出最适当的答案)
(一) 哀歌一书的内容︰
□1. 歌颂耶路撒冷城的宏伟壮大。
□2. 缅怀耶路撒冷城被毁灭的悲哀事迹。
□3. 痛悔以色列民的罪过。
(二) 哀歌的内容,在今日教会的礼仪中常被引用咏唱,作为认罪忏悔之用,特别在以下的节日中常咏唱︰
□1. 将临期内
□2. 圣周内
□3. 复活期内
(三) 以色列子民触怒天主遭惩罚的原因:(参阅巴.4:5-9)
□1. 以民不听先知的劝告
□2. 给恶魔献祭而背离天主
□3. 没有遵守天主的诫命
(四) 哀歌的体裁原属于诗歌体,却被编于先知书内,其原因︰
□1. 相传是巴路克的作品
□2. 相传是耶肋米亚所作
□3. 所歌颂的事迹发生在耶肋米亚时代
(五) 哀歌一书的价值在于︰
□1. 能写出当时以民真实的情怀
□2. 以纯宗教信仰角度来描述战争苦况
□3. 能唤醒人于面对失败,破灭的苦况中,仍要不灰心,不失望的重新振作起来,投奔上主,期待祂的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