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我们思想祈祷时,我们通常把它当作许多不同事项的其中之一,是我们赖以活出完满及成熟的基督徒生活的。我们向自己,或彼此对说:“我们切不可忘记祈祷,因为祈祷是十分重要的;没有祈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肤浅。我们不仅要将我们的时间交付人群,也要献给上主。”假使我们热切确信祈祷着实重要,我们或会愿意每天用一小时、或每月用一整天、或每年用一整个星期祈祷。这样,祈祷就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个极重要的部分。
但当保禄宗徒谈及祈祷之时,他用上一钟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他说及祈祷时,并不以为此生活的一部分,而是生命的整体。他没有提出祈祷是我们不可忘记的事,却宣称它是我们不断要关注的。他没有劝勉他的读者间中祈祷一下,或是有规律地、不时地祈祷;他毫不犹疑地劝戒他们恒常祈祷,不住地、没有间断地祈祷,保禄并没有要求我们每天花部分时间在祈祷上。不!保禄是更彻底的,他要求我们不分昼夜、在喜乐或忧伤之中,于工作或玩乐之时、没有间歇或小息的祈祷。在保禄看来,祈祷一如呼吸,打断它必然导致有死亡的危险。
保禄写给在得撒罗尼的信徒:“应常欢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稣内对你们所有的旨意。”(得前五17-18)保禄不仅吩咐要不住的祈祷,也亲自实行。他向在希腊所属群体如此说:“为此,我们不断感谢天主”(得前二13);“我们常该为你们感谢天主”(得后一3);“我们也为你们祈祷,求我们的天主使你们相称祂的召叫”(得后一11)。他写给罗马人道:“不断在祈祷中时常纪念你们。”(罗一9)他又以下面的说话安慰他大批眼弟茂德:“我在黑夜白日的祈祷中,不断地怀念你。”(弟后一3)
两个不断在保禄的书信中重复出现的希腊字是:pantote(常常)和adialeiptos(没有间断)。这些用词表明祈祷于保禄而言,并不是生活的一部分,乃是整个生活;并非他思想的一部分,而是思想的整体;不是他情绪或感受的“部分”,却是它们所有。保禄的热诚绝不容许局部的委身、零碎的交上或犹豫的慷慨。他交上一切所有,也要求一切所有。
这样激进明显地引起一些难题。不断的祈祷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怎能连同许多要求,义务、以没有止息的祈祷来活出我们的生命?那一日复一日地侵扰我们的无尽干扰又如何呢?此外,我们的睡眠、我们所需要的短暂娱乐,和我们试图逃避生活中的拉力和冲突的数小时,有如何能提升至不断的祈祷的境界呢?这些问题是真实的,也令许多希望认真面对保禄这样劝告和要求的信徒感到疑惑。
渴望不住祈祷著名例子之一,是那位十九世纪的俄国农夫。他极希望遵守保禄的吩咐,深愿能不断地祈祷。他因而追随一位又一位的属灵导师寻找答案,直至他找到一位圣人,教导他“主耶稣祷文”。这圣人告诉农夫每天颂念千遍以上:“主耶稣,怜悯我。”如此,主耶稣祷文便逐渐与他的心跳呼吸连成一起,以致他能背上行囊,带着一本圣经、一本四五世纪教父选集(Philokalia)、一点面包和监游俄国,过着没有止息祈祷的一生。我们虽然不是十九世纪的俄国农夫,有着近似的“流浪欲”,但我们仍与这平凡的农夫持有共同的问题:“我们怎样不断地祈祷?”
我不会试图以十九世纪、广阔宁谧的俄国草原的背景回应这问题,却愿意按现今西方社会营役不安的景况回答。我建议把不止息的祈祷看作我们不止息的思考过程的转化。我的中心问题因而是:“我们如何可以把我们持续不息的精神活动变成持续不息的祈祷呢?”或者,更简单的说:“思考怎能成为祈祷呢?”
首先,我希望讨论一下,我们不止息的思考怎样同时是我们快乐和痛苦的源头。接着,我希望阐明这不止息的思考怎能转化与天主不受干扰的对话。最后,我愿意探讨一下,我们如何能发展一种操练,推动这不断由思考转化为祈祷的过程。我希望不止息的祈祷能从虚幻的伤感领域中抽脱,进如我们在二十世纪要求频繁的生活中切实的可能范围内。
ËËË
不止息的思考
思想的芦苇
我最近不时忖想,我们可有不思考的时候。对我来说,我们似乎老是介入某些思维,没有思考的存在形态根本不是人类宝贵可能的选择。当巴斯葛(BlaisePascal)称人类为思想的芦苇(roseaupensant)时,他指出我们的人性乃是我们思想的能力构成的;也由于我们的思想,令我们与别的受造物分别出来,我们所有的情绪、爱恶和感受至终与我们思想紧紧关联起来。我们甚至可以说,思想成为一个摇篮,孕育着我们的喜和哀。“思考”和“思想”这两个词在这里的运用是较为广义的,它们涵括各种不同的思维过程。当我们观察这不同的思维过程时,不管我喜欢与否,我们似乎都介入或受制于不止息的思考之中。
反省性思维是我们最熟悉的思想形态之一,却仅为我们思维过程中的极少部分。反省是对事件或与事件有关的意念、形象、情绪作出有意识的回溯重拾。它要求我专注地运用意志力;它需要纪律、坚毅、忍耐和许多的心力。那些不断钻研的人,自会明白系统的反省是何等困难,它是如何叫人疲乏甚或力竭的。反省是一项切实的工作,并不是随随便便开始的。
但不在反省并不等于不在思想。事实上,我们也不时发现即或在不在意时,自己也正在思想。
你可能正在罗马的街道之间踱步时,发现自己正想及自己的家乡、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接着你察觉到自己全然没有计划要想及他们。或者,你会突然发觉自己正想着面团美酒;或拥有一大笔金钱可使用;或假如美国总统致电给你,你会说些什么;或假使他们选你为教宗,你会如何改名;或假使你饱受电击的酷刑时会否仍为基督作见证;或当你从五楼跳下时,你会呼喊谁人的名字;或在你晋铎后,你将会怎样谦逊地生活……诸如此类的事情你都从没计划考虑。你甚至不希望想及这些事情,但当你在思想的流转中抓住当中的思绪,便明了自己正移进一个复杂的意念、形象和感受的网络之中。
这被动、先于反省的(prereflective)思想往往是令人感到困扰的,也会使我们焦躁甚或忧虑。我们明白到我们的思维不时想及的事,乃是我们没法约束,但会潜据我们之上,并扰乱我们的最佳意图的。在最庄严的时刻,我们发现自己正考虑至平凡陈腐的意念。在聆听一课有关天主的爱的讲道时,我们发现自己着意于讲者的发型。在阅读一本属灵书籍之际,我们突然惊觉于自己的注意力正忙于考虑在下一份三明治上,应涂上多少果酱及花生酱。在观看于圣伯多禄大教堂举行的动人礼仪时,我们察觉到自己正试图估计他们在仪式后,如何清洗那数以千计的白祭袍,我们无可质疑地,发现自己并非偶然的非常高尚的时刻,想着非常低下的事情。但问题是我们不能什么都不想,我们一定要思想,我们也不时感到被自身所不能控制或不受控制的思念所背叛。
我们的思维过程甚至比我们反省的时刻,和不能自控的心灵游荡更为深入。它们也深入我们睡眠的时间。我们活会在夜半苏醒,发现自己身处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赛车、一顿叫人垂涎的盛宴,或一队美妙卓越的唱诗班之中。我们时或可以详细述说所有在梦中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我们所听的或所说的。有些时候我们只记忆到梦境最后的刹那;有些时候,只有一份莫名的惊恐或难以描述的喜悦聚在心头。我们深知在睡梦之中,很多事情不断发生,但我们只间或在其中抓住点点残象碎片。根据精密的脑电波-研究显示,我们的脑在睡梦中仍然活跃;我们不时地发梦,尽管我们没法回忆所发生的梦和内容。而我们虽然会认为睡梦中的思维过程,对比我们的反省或不受驱控的心灵游荡,是毫不重要的,但我们切不可忘记,对许多人而言,梦境会证明为知识的主要来源。族长雅各伯在他看见天使于梯子上去下来时听闻天主的召命;旧约的若瑟被逐至埃及,因为他以其禾捆、日、月、星辰向他跪拜的异梦,困扰他的众兄长;新约的若瑟,在他看见天使向他发出提防黑落德的警告后,逃遁到埃及。在我们这世纪,明显地距离圣经时代久远,我们则发现有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和杨格(CarlJung)向我们说明,我们的梦境会告知我们真相。
喜悦和痛苦之源
故此,不管那是日或夜,愿意或不愿意,在我们最清醒的时刻或深沉的睡眠中,在工作或歇息的时候,我们确实介入不止息的思考之中。这是我们人类的困境,一个为我们带来极大喜悦及无比痛苦的困境。我们不止息的思考既是我们的累赘,也是我们的礼物。我们渴望能停止思想一刻钟。或者那时我们便不再被失去挚友的回忆、过往罪疚的觉醒、对这世界陷入饥荒压制的认识所萦绕。这些思念会在最不受欢迎的时刻强临我们之上,或在我们亟需休歇之时,叫我们无法入睡。我们因此极度渴望自己可以没有思想;渴望我们从脑袋中一下子就擦去那些令人厌烦的心灵涂鸦。只不过,没有思想就没有微笑、没有狂欢、也没有宁谧的喜悦。若我们不能思念朋友,我们又怎能因与他们重逢而欢欣呢?假使我们不察觉事件蕴含的意义,我们又怎能庆祝生日、国家节日或伟大的宗教节期呢?当我们没法记忆起曾接受的礼物,我们又怎能满新感谢呢?如果失去了那恒常地培育我们心灵的千万思绪,我们又怎能使心怀踊跃、载歌载舞呢?
我们的思想的确是孕育苦痛和喜悦的摇篮。在空洞的脑袋之中,我们的心不能哀号和宴乐;我们的眼睛不能流泪或欢笑;我们的手不能紧握或拍掌;我们的舌头也不能诅咒或颂扬。所以,作为“思想的芦苇”,我们真能深切地感受,完满地经验生命的所有苦痛和喜悦。这寸于我们人性核心的不止息思想,需要被慢慢地,却又坚毅不移地转化成不止息的祈祷。
ËËË
不止息的祈祷
在对话之中
假如保禄宗徒要求我们去实践不止息的祈祷,其含义是恒常地思想天主,那将会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这不仅对脑际盘踞着许多需要关注不同事项的人不可行,就是那些每天用很多小时祈祷的修士,要求他们无时无刻不思想天主,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要求。这要求若推至极限,甚至会引致精神崩溃。
我想祈祷并不是在对比于别的事物下,去想及天主;或宁可花时间在天主之上,也不花时间跟其他人一起。相反,祈祷是在天主的同在之中思想和生活。我们一旦把我们的思想切割为有关天主的思想,和有关人及事的思想时,我便将天主从日常生活中分割开来,把祂放置入一虔敬的小壁龛之内,只在这神龛中思考虔诚的意念和体验虔诚的感受。虽然于灵命生活中,把一段时间为天主、单单为天主分别出来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但只有当我们所有思想的意念——美或丑、高尚或平凡、自豪的或羞愧的、苦楚的或悦乐的——能在天主的同在时,祈祷才能成为不止息的祈祷。所以,把我们不止息的思想转化为不止息的祈祷,也就把我们从自我中心的独白移至以天主为中心的对话。这需要我们把所有思念改转为谈话。故此,主要的问题不在于我们想什么,而是我们陈明心中思念的对象。
当我们找到那勇气,不再把自己的思想隐藏心中,而敢说出来,坦白承认、分享,把这些思想带进谈话之中,我们便不难发现转变如何真实地在我们日常生活内发生。那些令人尴尬或使人振奋的意念,一旦从孤立独存中提拔出来,与某些人联系起来后,一些全新的事物便会出现。这明显地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任,而那正因为我们不能常常肯定别人会怎样接收我们的思想。但当我们一旦承担起这风险,并经验别人的认同接纳,我们的思想本身便获得一份新的素质。
要不止息地祈祷,就要把我们所有的思想带离它们满有惧意的孤立存在的状态,达至与天主无所畏惧的谈话之中。耶稣的生命是活于其天父的同在的生命,耶稣没有保留、没有保留丝毫什么不放的天主面前。耶稣的喜乐、惶恐、希望和沮丧总是与祂天父一同分尝的。故此,耶稣真能向门徒说:“……你们袄被驱散……撇下我独自一个,其实我并不是独自一个,因为有父与我同在。”(若十六32)因此祈祷要求我们中断只向自己陈说的独白,却要效法耶稣,把我们的生活转化成与我们天父不止息的对话。
所以,祈祷并不是内省。内省所意指的是向内望,进入我们思维过程复杂的网络,寻找某些内在的逻辑或阐释性的关联。内省源自我们希望更清楚地了解自我,和我们对内在世界更熟识的渴求。虽然内省在我们的思想过程中担当正面的角色,但潜伏的危机在于它能把我们捆缚于自己的意见、感受和情绪的迷阵之内,导致我们陷入不断膨胀的自我专注之中。内省也会引致令人瘫痪的忧虑,或毫无成果的自我满足。内省更能产生“情绪作用”。这“情绪作用”是我们社会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它泄露我们极度注视自己,甚而是我们对自己所思所感的过敏反应。它令我们把生活经验为不停往返于“心情好”与“心情坏”、“倒霉日子”与“走运日子”之间的起伏波动,因而形成一份自怜心态。
祈祷不是内省,它并不是对我们拥有的思想感觉所作出的审慎、内向的分析,它是向那邀请我们介入不止息对话的祂的细意专注。祈祷是把一切思想向慈爱天父表白——既包括反省性思考,也包括白日梦和夜间的睡梦——从而祂能细察这些思想,并以祂神性的怜悯来回应。祈祷是充满喜悦地确认,天主深知我们的心思意念,也没有何物向天主隐藏。这与圣咏一三九篇彼此和应:
上主,祢鉴察了我,也认清了我;
我或坐或立,祢全然认清了我,
祢由远处已明彻我的思考。
我或行走或躺卧,祢已先知,
我的一切行动,祢完全熟悉。(1-3节)
天主,求祢检查我,洞知我的心曲;
天主,求祢考验我,明悉我的思虑。
求祢查看我,我是否走入歧途,
求祢引导我迈上永生的道路。(23-24节)
祈祷是我们一切思维过程的断然转化,因为在祈祷之中,我们转移离开我们自己——我们的思虑、执着和自我满足——并将我们宣称属于我们所有的交付天父,凭着单纯的信心,知道透过祂的爱,一切都会更新。
估计之外的偶像崇拜
但这从不止息思考到不止息祈祷的转化并非一件易事。内中有一份深沉的阻力,力图阻止我们变得如此易受损伤、如此赤裸、如此毫无保障。我们的确希望爱天主和敬拜祂,但我们也希望为自己在内在生命中存留一个小角落,让我们可以在当中躲藏和思想我们自己秘密的意念,造我们自己的梦,和把玩我们自己思维的虚构组合。我们老是受试探,要小心选择我们带往与天主交谈的意念。
什么令我们这样吝啬和小心眼呢?或许我们怀疑天主能容纳一切在我们头脑及心底所涌现的思念。祂能否接受我们仇恨的思想、残酷的幻想和我们可耻的梦呢?祂能否处理我们原始的形象、膨胀的假象,和我们奇特的心灵堡垒呢?抑或是否我们希望保留我们那些可供悦乐的假象,和充满刺激的幻想,却恐怕向我们的主呈明后,我们可能要将之弃掉呢?我们因而不断被引诱,再次陷进由于恐惧,或由于贪婪而引致的内省,并且把那通常是最需要天主医治抚摩的,跟祂保持距离。
这份把我们大部分思想和天主保持阻隔的保留心态,导引我们步进一条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永不愿意选取的路。那是一条偶像崇拜的路。偶像崇拜是向虚假形象的膜拜;那正是我们在紧搂着自己的狂想、焦虑和悦乐在身上,不愿把它们交给作为我们的主时所表现的。因着拒绝分享这些思念,我们局限祂的主权,并为我们不愿提脚于神圣对话下的心灵形象,矗立小小的祭坛。
我印象鲜明地记起我怎样在一次见面精神科医生时,提起我在控制自己的狂想生活中的困难。我告诉他那些令人困扰的形象持续地涌现,我同时感到难以把自己从其中脱身。在聆听完我的故事后,他微笑着对我说:“神父啊,作为一名教士,你该知道这是偶像崇拜,因为你的天主说你不可敬拜虚假的形象。”直到那一刻,我方完全觉醒到,承认自己不仅在言语、行为上,甚至在思考上犯罪的真正含意。它的含意是承认偶像崇拜的罪,最古老又蔓延最广的试探之一。
不止息的祈祷是极端困难的,那正因为我们希望为自己保留部分的自我,因而在呈献我们所有于天主的主权下时,经验到真正的顽抗阻力。不止息的祈祷确实是一场不断对抗偶像崇拜的斗争。当我们将一切的思想——那些在日间和夜间的——全引入与天主可爱美妙的对话时,我们才能完满地讲述顺服之道。既然这明显不是一件已经完成的工作,我们就需要提出有关操练的问题。这里可有些操练帮助我们成为基督的门徒,顺服于我们的天父前而生活呢?
ËËË
属灵操练
默想基督
既然由我们不止息的思考转化至不止息的祈祷中,有许多的障碍阻力,我们就需要操练了。没有操练,不止息的祈祷仍是一含混的理想,是于我们现今世界拥有某些浪漫吸引力,却不大实际的东西。操练的意思是需要完成一些非常明确和具体的东西,用以创造一个环境,让不受干扰的祈祷生活能在其中滋长发展。不止息的祈祷需要祈祷练习的操练。那些没有每天拨出一段时间在一定的地点单单祈祷,不作别事的人,休想他们不止息的思考可以成为不止息的祈祷。为什么这在计划下的祈祷练习会这么重要呢?它重要是由于透过这种练习,天主可以作为我们谈话中的真实伙伴,向我们完全的呈现。
这祈祷的操练涵括各类型的祈祷——群体公祷及个人私祷,发声祈祷或心灵祈祷。首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祈祷乃是与天主在一起的外显形态,并连同这份理解奋力争取祈祷的机会。我们不时会说:“须存感恩的心去活出生命的一切。”但只有当我们在特定的时刻以一非常实质、可见的途径送上感谢时,这才会成为可能的。我们不时会说:“我们所有的日子须为天主的荣耀而活。”但只有当某一天是有规律地被分别出来、将荣耀归给天主时,这才会成为可能的。我们不时会说:“我们应该常常彼此相爱”。但只有当我们有规律地实践具体、清晰的爱心行动时,这才会成为可能的。同一道理,只有在我们不时以天主为我们惟一的思念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说:“我们所有的思想都应该是祈祷。”
不管是礼仪祈祷、诵祷或默观祈祷,一切有纪律操练的祈祷均有一共通点:就是那份把我们所有注意力集中向天主、单单指向天主的努力。在铭记在一点之后,我愿意较仔细地讨论一下,默观的操练作为其中一条通向不止息祈祷的路径的重要性。虽然有关默观或默观式祈祷的精湛文章已写过不少,但许多人仍持有另一份印象,认为默观或祈祷是非常独特、“高超”或非常困难的,更不是有着平凡工作、平凡问题的平凡人可以拥有的。这是非常不幸的,因为默观式祈祷的操练,对那些思想满被零碎紊乱所折磨的人,尤有特别的价值。假使所有基督徒怎的是被呼召,要他们把一切的思念转化为与主持续不断的对话,那么,默观式祈祷对那些深深牵涉入世界种种事务的人来说,便成了一项极其重要的操练了。
默观式祈祷是我们于其中专注仰望天主的祈祷。但既然从没有人看见天主而仍然活着,这又如何可能呢?道成肉身的奥秘让我们得以藉着耶稣基督,在耶稣基督里面看见天主。基督是天主的形象,在基督里面并藉着祂,我们知道透过仰望祂的儿子,天主乃是我们所能看见的慈爱天父。当耶稣向祂的门徒论及祂的天父时,斐理伯急不可待地说:“主!把父显示给我们,我们就心满意足了。”接着耶稣说:“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把父显示给我们’呢?你不信我在父内,父在我内吗?”(若十四8-10)谷地,默观式祈祷的含意把基督看作为上主天主的形象。一切由我们思维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构作的形象,都要服于祂——天主惟一的形象之下。我们可以把默观式祈祷形容为对基督的一份想像,一项让祂完全进入我们意识之内的经验,致使祂成为常常存在我们内室中的圣像。我们以爱心专注去仰望基督,也凭藉这一点,我们在心间、在脑际明白到祂是通往天父那里去的道路的真正意义。耶稣是惟一看见过父的。耶稣说:“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只有那从天主来的,才看见过父。”(若六6)耶稣的整个人(being)是向天父的持久仰望。耶稣的一生和工作均是对祂天父的没有间断的默观。因此默观于我们,是永远持续加增地对耶稣的想像,以致藉着祂,也在祂里面,我看见天父,并活在祂的同在之中。
一个简单的例子
那么,我们怎样想像基督,才能真的与祂进入对话,使我们不止息的思考转化成不止息的祈祷呢?这问题并没有单一的解答方法,因为每一名基督徒必须按照他或她在生活、作息时间、文化传统及个人品性发展个别的操练。故此操练的本质在于适应切合个别希望活出与基督一起生活的男女的需要。所以与其讲述默观式祈祷的粗略概况,我倒不如描绘一个默观式祈祷的例子,希望藉此向不同的人提供祈祷的不同方法。
默观式祈祷的一个非常简易的例子是于每晚就寝前,阅读翌日弥撒礼仪的经文,并特别留意福音书的经文。我们更可以选取一些带来特别安慰的经节或字词,反复念诵,以致由这一经节或字词开始,整段内文可被引进脑海,并将它慢慢由脑海进深至心灵之内,这做法往往带来极大的益助。
我发觉这练习在危急时刻可以成为一有力的支援。特别在夜深之际,当焦虑和烦扰令我无法入睡,引诱我进入偶像崇拜时,这练习的帮助尤为显著。透过记忆福音书的故事,或任何新旧约作者的说话,我能够创造个亿心灵的安稳处,使我得以把所有的专注引进其中,并让它们被转化成安静的祈祷。
在翌日之内,必须分别一段时间出来,作为明确的默观之用。在这段时间内,仰望耶稣一如祂在经文中出现的情景。达至这境界的最佳途径是再次细阅当日的福音书,想像我们的主,就如当日祂与其群众说话行动一样。在这时刻中,我们便能看见祂、听到祂、触摸祂,并使祂向我们整个人展现。我们可看基督为我们的治疗者、师傅和导引。在祂的义怒之中、在祂怜悯之中、在祂受苦之中、在祂荣光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祂。我们可以注视祂、倾听祂,与祂谈话。新旧约中其他的经文不时帮助我们加强对基督的形象,因为正如梵高(VincentvanGogh)所说的话:“福音书是山岭之颠,而其他圣经文献乃起伏的丘陵。
于我而言,这拥有一段“腾空的时刻”,单独与基督相会,聆听当日祂透过经文向我说话的操练,已证实是大有能力的。我发现在那天其余的时刻,无论身处何地、手作何事,我在那段“腾空的时刻”中默观的基督形象,成了一幅美丽的圣像,时刻伴随着我。有些时候,它是所有思念的意识中心,但它通常只作宁谧的呈现,而我只能在间接中察觉得的。在起初,我没法察觉当中的差别。但逐渐地,我明白到我可以携着基督——天主的形象——与我一起,不仅让祂改变我的反省性思考,也让祂改造我的白日梦。我深信这每日简单的默观方式,最终甚至可以使我的梦境成为天主向我不断启示的路径。
最后,这操练将弥撒的庆典放进一个全新的角度。特别当它是在晚上庆祝时,便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潮了。与我们共度过一整天的主,在当中再一次在整个群体的背景下向我们说话,邀请我们联同我们朋友一起进至祂桌前的亲密交往。一切其他形象变为基督形象的转化过程,在那里都找到其最完满的实现。通过默观所体验与基督的合一,在那里达至其完美境界。每日的默观令每日的弥撒成为一转化改造的庆典。当我们以思想心灵与基督一同活过一整天时,弥撒就绝不可能仅仅成为一项惯例或义务。它反过来成为了每日生活的中心,一切的事物所指向的中心。
于我其中一项最喜悦的发现是,每天的默观或祈祷令我重新发现圣体中的更新力量。圣体再次成为我由此而活,朝此而活的地方;它令我明白到即使是最私人隐密的默观,至终仍是对整个群体的服侍。
这简易的祈祷操练可以协助提供一个巩固的架构,让我们不止息的思考在当中转化为不止息的祈祷。在默观式祈祷之中,基督不可能继续成为一个活于远古异域中的陌生人。相反,祂成了一常存的同在,让我们与祂在此时此地进入对话之中。
我刚才描述的默观式祈祷只是众多可能的例子中的一个,我只把它提供为指向一个有操练的祈祷的建议。重要的并不是我们采用这种或那种祈祷技巧,而是我们明白到除非我们愿每日直接地、有意识的、明确地藉着祂儿子耶稣基督,进入我们慈爱天父的同在中,以此每日操练我们的身、心、意志;不然的话,那努力致使我们一生变成一个祈祷的美丽基督徒的理想,就不是别的,只是一个理想而已。
ËËË
结语
我已努力阐明不止息的祈祷并非仅是一名俄国农夫的超凡伟绩,却是所有基督徒的实际职份。这生活的模式自然不会是单靠渴望它就自动出现,或只偶尔祈祷一会便轻易达成的。但当我们慎重地注视,并建立合宜的操练后,我们将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真正的更新,把我们一步一步的带近天主。不止息的祈祷作为一恒久不变的思维状态,自然永不会结束达成的。它永远要求着我们的注意力和操练。无论如何,我们将发现许多似乎曾分散我们心神、令人受干扰的思想,将被转化改造为对天主不停的赞美。当我们透过祂儿子,便渐渐清晰地看见天主的美善,我们将发现一切受造之物都再不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相反地,它们会以种种的方式讲述祂。我们因而便会明白到祈祷正是随时随地地恒常地实践与主同在。
保禄宗徒对于得撒洛尼信徒所说有关不止息祈祷的话,骤眼看来似乎要求苛刻,不切实际。现在我们却看到它们将会是不断加增的喜乐之源。毕竟不单保禄、便是天主自己也邀请我们让自己的一生被转化更新。故此保禄可以写道:“不断祈祷,事事感谢:这就是天主在基督耶稣内对你们所有的旨意。”(得前五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