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眼中的梅顿 序 言
    当这本书再版时,已是梅顿(有译本译为墨顿)死于曼谷后十二年的事。最近更多他的作品已被公开发表,并有更多有关他安定水平及作品的书籍出版。随着日子过去,梅顿仍会对生活在不同处境的所有男女有更广泛的号召力。

    相对于梅顿刚过世后出现的那堆评论文字,近期有关梅顿思想的著作有更深的敏锐度,尤其对他的祈祷和修道经验。但假若要有一幅满意的图画,可以掌握他在回应时代时所呈现的层次、色彩和微妙处,那就需更多的努力。或许一些更接近梅顿思想的研究,需要许多年日才会出现。他写的十五篇日志,只出版了一小部分;他现存那数百封包含着一些他最个人思想的书信,只有极少数被发表。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太贴近那个他以写作去评估和验证许多自己洞见的含义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宽阔的视野去接合一幅构成他一生不同主题、观点,兼能充足表达那一直推动和感动他的真实核心(centralrealines)的图画。

    然而,亨利(卢云已广泛和明智地应用了他可用的资料,好使他能够触摸到梅顿的心灵。在这心灵中,他发现了梅顿的灵感来源,并揭示了生命和真理远象不同部分的连接点。他看见了相关之道(thewaytorelevance),对梅顿来说,就是祈祷与默观之道。梅顿的社会和政治评论不是基于公众的辩论和分析,却是依靠一种默观的穿透渗进天主的心中,在那里他发现那班今天仍活在世上的实在的人。梅顿本人把所有他自己的经验、他的罪与痛苦,还有他对美与真的敏锐,带进这个默观的发现。他感受到所有认识痛苦的人的困境,尤其是被自己人类同胞压逼的痛苦,兼以深深的热情来认同及感受他们。没有人能更像梅顿那样表达了修道生活不是从真实中退隐。相反地,他的社会和政治批判,是透过修道苦行和默观而学会的怜悯果子。

    卢云与梅顿只有一面之缘,但因着感受到他的感觉(feeling)和知觉(perception),他了解梅顿生命的中心推动力:默想和祈祷。他比某些宣称是梅顿的亲密朋友更真实和深切地看到这些,他们因着缺乏他对天主、人性和宇宙的远象的感觉,全都看不见他的作品和生命的中心。这其实一点也不稀奇,真正的了解不单只是倚靠智慧和亲近,最重要是在心灵中。

    我们一些人有机会在革则玛尼一段长时间认识梅顿,每一天,修士以一贯的方式彼此简单地、即时地和谦虚地互相认识。我们一些人也认识他,就像门徒认识师父、学生认识老师,及医生认识病人一样。我们不论在好与坏的日子认识他,也在他最好和最坏的时候认识他。他的平易近人来得忠实及谦虚,是以他是个最可爱的人,我们爱他如亲兄弟。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尊重他是天主的人,他以一份坚定和无止境的热心,来追求修道生活及实践,就是默观的最核心,特别是宁静和独处。我们会看见当他以怜悯谈及世上的受压迫者时,他表明的醒觉,是用他自己心灵的剧痛换来的,又用默观的努力和领悟赢得的。我们看见他是充满怜悯的,因为他视自己是已接受天主怜悯的人。最后,我们看见他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领悟,不太来自他超卓的智慧,乃是来自他的怜悯。

    无论有什么关于梅顿的谈论,若是真确的,就必须表达出他的远象和作品乃是被默观复生的信仰换来的认识天主的果子。恢复世界的正常规律与和平,对梅顿来说是天主的远象的果子,是透过深切祈祷而来的。卢云从这观点看透了梅顿,且本书清楚显示这种经验生命的方式所带来的一些具体的、实际的结果。在阅读这本书时,你可以短暂地遇见梅顿活着的精神,这实在是使人心旷神怡的相遇。

    若望.尤迪斯.班伯格

    (John.Eudes.Bamberger,O.C.S.O)

    箴力斯修道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