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划 依撒意亚(书) [依撒意亚](Book of Isaiah)
    依撒意亚(书)[依撒意亚](BookofIsaiah,LiberIsaiae[Isaiah,Isaias])

    《依撒意亚》,按照《玛索辣经文》、《七十贤士译本》和《拉丁通行本》,是《旧约》后期先知书的第一部(巴比伦的《塔耳慕得》则将它放在《肋》和《则》之后)。圣路加称它为「依撒意亚先知的言论集」(路3:4)。全书66章,载有依撒意亚先知的言论,其中有些是他宣讲或写下的,有些是他的直系第子记录下来的,有些可能是后期的弟子在不同的时代纂集或按照他的思想写下的。可是,有些也是他先写好,交给弟子们收藏,等到日后时机成熟才公诸于世的(8:16;30:8)。

    一、依撒意亚先知

    依撒意亚(Isaiah),是阿摩兹的儿子(1:1),大约于公元前七七○~七六五年间生于耶路撒冷。他的名字解说「上主施救」。他的妻子是「女先知」(8:3)。有两个儿子,名舍阿尔雅叔布(7:3)和玛赫尔拉沙耳哈市巴次(8:3),都是象征的名字,前者解说「余剩的将要回来」,后者解说「迅速劫掠,急速夺取」,他们与先知同是以色列子民中的「标志与预兆」(8:18)。

    公元前七四○年,即乌齐雅(七八一~七四○)逝世的那年,依撒意亚在神视中蒙召为先知(6:1-13),任职于耶路撒冷,在任四十年(七四○~七○○),与北国以色列的欧瑟亚(欧1:1)及南国犹大的米该亚(米1:1)同时任先知职,历经三代君王,即约堂(七四○~七三六),阿哈次(七三六~七二一)和希则克雅(七二一~六九三)。他的使命是领导南国渡过当时的险恶关头,因为乌齐雅王曾使犹大国踏入了黄金时代,但他的死亡却给这黄金时代敲了丧钟!因为政治方面,亚述王国(一一○○~六二五)在提革拉特丕肋色尔第三(Tiglat-pileserⅢ:745-728)的领导下,开始他的远征政策,横扫远近各国,而继位的沙耳玛乃色第五(ShalmaneserⅤ:728-722),撒尔贡第二(SargonⅡ:722-705)和散乃黑黎布(Sennacherib:704-681),为了面对反亚述的阿兰联盟,又不断兴兵讨伐(北国以色列就在公元前七二一年沦亡于撒尔贡手上)。因此,南国犹大,不论投靠或反叛亚述,都不易生存;而宗教方面,以民中有些人目睹亚述的势力(尤其是北国灭亡以后),便怀疑天主给达味的许诺(撒下7),有些人则对这许诺加以曲解,认为即便任意犯罪,王国也能永存。依撒意亚的使命,就是挽救这政治与宗教的危机,他以宣讲(6:7),写作(30:8)和象征行为(20:2-6)履行他的使命,也召收了愿意帮助他履行这使命的弟子(8:16)。按编下26:22;32:32,他还写了乌齐雅王及希则克雅的传记,但已失传。

    至于依撒意亚的先知工作,可分四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就是纳堂执政时代,依撒意亚目睹国内的奢侈、淫靡、崇拜邪神、剥削贫民等罪过,宣布雅威的日子快要来临,劝以民悔改;不然,必遭惩罚,但将保留热心的「遗民」(2-6;10-12);

    2. 第二个阶段是阿哈次时代。他因为不加入反亚述的阿兰联盟而引起了叙利亚厄弗辣因之役(七三五~七三二),因而愿意投靠亚述。当时依撒意亚不但宣讲,而且还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了政界的风云人物(可能是宫廷的参谋)。他劝阿哈次不要投靠亚述,而应以忠于西乃盟约去博取天主的保护。可惜阿哈次没有听从(7);

    3. 第三个阶段,就是阿哈次的晚年时代。先知预言北国以色列的沦丧(28:1-6),同时也预告亚述帝国的灭亡(30:27-33);

    4. 第四个阶段,是希则克雅时代。他受到埃及的唆使,参加新巴比伦的领袖默洛达客巴拉丹(MerodachBaladan:721-689?)鼓吹的反亚述联盟,而引起了亚述王散乃黑黎布的报复,几乎占领了整国犹大国(七○一年)。当时希则克雅王求先知代祷,先知便预言圣城与圣殿必得保存,同时也预言亚述的惨败(36-39:=列下18:13-20:19;编下32)。

    至于先知的晚年,史籍并没有什么记载。按照犹太经师的传说,他在希则克雅王的儿子默纳舍为王时(六九三~六三九)被杀,处以锯刑。希11:37所说的「有被锯死的」,可能指的就是他。今日学者对此传说的历史根据,多表怀疑。

    二、《依》的内容与分析

    近代学者,站在纯粹文学批判的立场上,多将《依》分成三部份:

    1. 第一部份是「预言集」(1-39):载有依撒意亚在亚述时代所讲的许多预言,这些预言通常是没有按照时代的先后,及逻辑的层次编纂成的;此外,载有一个「历史附录」。这历史附录可说是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的连接环子,因为,39:5-8载有依撒意亚论以民往巴比伦充军的预言,使读者易于瞭解第二部份以巴比伦充军为主题的预言。

    2. 这第二部份就是「安慰书」(40-55):天主是慈爱的天父,在人犯罪时,他预告和施行惩罚;在人后悔时,却仍是他提拔抚慰世人(57:15-19)。这一部份就是为抚慰充军的以民,预言巴比伦的灭亡和以民「新的出谷」(NovaExodus)——藉居鲁士及「上主的仆人」而得的出谷,和这出谷所重建的新熙雍。

    3. 第三部份(56-66)原就是「安慰书」的一部份,是经学者Duhm(1892)首先将它分割开来,组成独立的部份。这一部份好像就是「新熙雍」的引申,由以民狭隘国家主义的「新熙雍,」预言到未来不分国籍的「新耶路撒冷」。

    按照近代学者的这个分析,我们可将《依》的内容大致列表如下(细节的分段,学者各人各见):

    Ⅰ、预言集

    1. 前言(1)

    2. 向犹大宣示的神谕(2-6)

    3. 厄玛奴耳书(7-12)

    4. 论外邦的神谕(13-23)

    5. 依撒意亚大《默示录》(24-27)

    6. 论以色列及犹大的神谕(28-33)

    7. 依撒意亚小《默示录》(34-35)

    8. 历史附录(36-39)

    Ⅱ、安慰书

    1. 上主是救主(40-18)

    2. 新熙雍(49-55)

    Ⅲ、安慰书(续)

    1. 劝勉悔改(56-59)

    2. 新耶路撒冷(60-66)

    三、作者问题

    关于《依》的作者问题,亦即所谓「依撒意亚的原着性」(TheIsaianauthenticity):

    1. 译于公元前一三二年的《德》,已暗示依撒意亚是全本《依》(66章)的作者(德48:27,28);

    2. 在《新约》中,耶稣、宗徒及《新约》作者引用《依》共50次(也有学者说22次或60次),所引用的经句虽分别属于上述三部份,但却常归名于依撒意亚先知。即使假定他们只按「民间传说」认为全本《依》都是依撒意亚先知的作品的话,我们不要忘记教宗庇护十二世在人类通谕(HumaniGeneris)的这几句话:「若有时《圣经》的作者由民间传说取材——这是可能的事——我们不要忘记他们是有圣神默感的。因此,在取舍或判断这些传说时,他们是不能错误的」(EBn.618)。我们加上一句:「何况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圣子」;

    3. 东西方教父,如圣犹斯定、敖黎革乃、圣巴西略、圣金口若望、圣厄弗棱、圣热罗尼莫、圣额我略纳齐盎等,都认为依撒意亚先知是全本《依》的作者。

    事实上,留心的读者不难发觉在上述的三部份中,都有些值得注意的共同点:

    1. 先知特有的思想,如凯旋的默西亚(7-12=40:5,9;52:13-15;53:10-12)、至圣的天主坐在高座上(6:1=57:15)、缺乏虔诚的敬礼不能悦乐主心(1:11-20=58:3-12;66:3,4)、遗民必得救(1:27;4:2,3;6:13=48:9,19=65:8);

    2. 特有的字眼,如天主的圣者(6:3;12:6;30:11;37:23=40:25;41:14;43:4,14,15:全书用过27次)、万军的上主(全书用过62次,仅次于耶78次)、竖起旗帜(5:26;11:12;13:2;18:3=49:22=62:10)、除去石块(5:2=62:10)、上主亲口说的(1:20=40:5=58:14)、残花(28:1,4=40:7,8);

    3. 罕见的希伯来字眼,如头巾(3:23=62:3)、辣哈布(30:7=51:9)、荆棘(7:19=55:13)、喜乐(13:22=58:13)。因此,直至十八世纪,除了(AbenbenEsra(1167)及IsaacAbravanel主张40-66不是依撒意亚先知的作品外,学者都一致以先知为全书1-66章的作者。

    十八世纪末,Doderlein(1775)和Eichhorn(1782),纯粹站在文学批判的立场上,领先将40-66章归于另一无名氏作者(但其间「上主的仆人」诗歌,即42:1-4;49:1-6;50:4-9;52:13-53:12,他们又归于另一作者),称他为Deutero-Isaiah,即「第二依撒意亚」(本文简称「依二」),并认定他在充军后期(五四○~五三八年间),在巴比伦写成。一百年后,Duhm(1892)更将56-66章归于第三位作者,称他为Trito-Isaiah,即「第三依撒意亚」(我们简称「《依三》」),并认定他在公元前四五○年写成。《依二》、《依三》的作者,可能是一个人(但不是同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组人;无疑的,都是先知的弟子。

    近代学者,许多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主张《依》的作者,按照三部份,有《依一》《依二》《依三》。他们之所以如此分割《依》,理由大致如下:

    1. 历史背景方面:第一部份的历史背景是亚述时代,第二部份是巴比伦充军晚期(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指明,那位准许以民回国的居鲁士的名字:44:28;45:1),第三部份是充军回国后的重建时代;

    2. 文字方面:第一部份语文简洁,语气凌厉,第二第三部份则语文轻松典雅,语气富于情感,爱用叠语(40:1;43:11,25;51:9,12),

    3. 思想方面:第一部份是预告惩罚,第二第三部份是安慰鼓励;第一部份表现狭隘的犹太主义,第二尤其第三部份,救恩却归于万民;此外,第二部份的表达方式更具神学形式,并强调「创造神学」,而第三部份则点出纯真的以民及宗教生活等;

    4. 神学方面:无可否认,有些学者受到了唯理论的熏染,认为预言(广泛点:圣迹)——尤其是细节准确的预言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以史事发生及文体类型的年代去鉴定先知书内预言的写作年代。

    循着这文学批判的途径,尤其是唯理主义的思想,有些学者更认为:第一部份中13:1-14:23;21:1-10(论巴比伦)、15:1-9;16:6-12(论摩阿布)、19(论埃及)、23(论提洛)、24-27(大《默示录》)、33(耶路撒冷获救)、34-35(小《默示录》)、36-39(历史附录),都是后期(《依二》、《依三》或另一作者)的作品。至于这些后期的作品的写作年代,学者则放在五四○~一二○年间,各抒己见。在这「解体」的趋势下,在一二九二节的《依》中,有些学者只承认八百,有些则只承认二六○节是依撒意亚的作品。

    为了给天主教学者一个指南,宗座《圣经》委员会,于一九○八年六月二十九日颁下了一篇文告,文中虽没有强调《依》的66章每一章都是依撒意亚先知的作品,但却指出当时反对《依》的原着性的理由,尚未能充份证明《依》是多位作者的作品(EBnn.294-295)。

    无疑的,一九○八年后的近七十年中《圣经》批判学亦有了莫大的进步,因此,正如Moriarty说的,今日没有一个学者主张,《依》天衣无缝地是依撒意亚先知的作品。事实上,今日《圣经》批判学提出的理由,由文学批判的角度看来,为批判纯粹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为批判「历史文学」,实在是不易推翻的理由。可是,有一点我们始终不可忘掉的,就是:《圣经》不只是「人的作品」(因此不纯粹是文学作品),而且更是「神的作品」(见默感);而《依》不是一本「历史记录」,而是「预言」。因此,站在神学的立场上,若我们承认「预言未来」是可能的——其实《依》本身已说得很清楚:「过去的事,我早就预言过了……我早就告诉了你;在事未发生之前,我就向你说明了」(48:3,5;参阅8:16;30:8)——那么,虽然不应硬说66章,每章都是依撒意亚先知的作品(因为不能否认《依》中有删插迹象),但相信也不能这么轻易,只凭着纯粹文学批判的结论,便肯定大部份不是依撒意亚先知的作品,因为预言的「可能性」始终存在:这就是我们对有关《依》的文学批判的结论的「绝对性」,始终抱有怀疑态度的唯一理由。况且,至少关于第一部份(1-39),学者们也承认:他们今日愈来愈避免绝对性的断定某一段实在不是依撒意亚先知的。

    四、《依》的神学

    依的神学中心思想,就是天主的神圣性(Holiness)。这「神圣性」,就希伯来文「Qadosh」来说,含有非常广阔和深入的意义,可同时解说「圣善」、「圣洁」、「超越」、「神性尊严」、「不可侵犯」等。

    按照《依》,天主是「圣、圣、圣」(6:3),即「至圣的天主」(5:16),是「万军的天主」(6:3,5);他是「以色列的圣者」(全书用了二十七次),也是「全世界的天主」(54:5);是「创造者」(全书用了十六次),也是「救主」(全书用了十三次)。他的尊威,连「色辣芬」天使也不敢正面仰视(6:2);污俗的世人,更不可亲眼目睹(6:5)。凡接近他的人,都得圣洁自己(6:7),因为凡属于他的一切,都是「圣的」,如圣言(29:23)、圣臂(52:10)、圣神(53:10,11)、圣山(11:9;56:7)、圣城(48:2;52:1)、圣殿(62:9)、圣所(63:15)圣日(58:13)、圣路(35:3)、圣君(43:23)、圣善的苗裔(6:13)、圣洁的民族(62:12)。

    正是因为天主是至圣的天主,他不能容忍罪恶的存在:他利用外邦民族(10:5)惩罚不听从他教导的以民,向他们大发雷霆(5:24;1:4),掩面不看他们(57:17),尽情伸张他的公义(5:24;9:12,16,20;10:4),叫他们饮尽震怒之杯(51:17)。可是,他也惩罚外邦人的罪恶,对厄弗辣因和大马士革(7:7,8;17)、摩阿布(16:13,14)、提洛(23:1-24)、亚述(10:16-19;17:12-14;37:21-38)、巴比伦(13:19-22;47:1-15)和埃及(19:1-17)发泄他的义怒。不但如此,尚且,将有一日——「上主的日子」(2:9-22)——他还要审判万民,使自己备受颂扬(24),因为他是唯一的神,唯一的主宰(43:11;45:5,6),万民在他面前好像乌有,在他看来只是空虚净无(40:17),任何事物都不能与他相比(40:18-26):他因正义而受尊荣,因公正而自显为圣(5:16)。

    他既然是唯一的、至圣的、公义的主宰,因此他有他的计划领导人类的历史(10:6),也有能力付诸实行(55:11),人的任何计划都不能破壤它(8:9,10);尚且,相反他的计划行事的人,必遭失败(30:1-3;31:1-3),因为在他奇妙的措施面前,智慧者的智慧要消失,贤者的聪明要隐退(29:14),他的心思超乎人的智力之上(28:29;55:8,9)。他的计划多次藉着历史的演变而实施(7:18-20;9:10,11;10:5,6;45:1),对他的计划,我们只有全心信赖,才能屹立不动(7:9;28:16;30:15),即使事态的演变好像能推翻这个计划,也得坚信不疑(7:4-7;37:6,7)。这个「信」字,就是宗教生活的基础(7:9;57:13)。

    在他的计划中,最大的计划就是「再造」和「救赎」他的子民(40-66)。因此,他虽因了他们的罪恶(57:17),在怒气中打击了他们,却又在慈悲中怜悯了他们(60:10),目的只是为炼净他们(48:9-11),好保留一些遗民(4:2,3),因为他要在熙雍放一块精选的石头作基础(28:16),它就是由叶瑟出生的嫩枝和幼芽(11:1;4:2;6:13),即由童贞女诞生的厄玛奴耳(7:14),他将宣布上至慈恩的喜年(61:2),赎回百姓的残存者(11:11),使他们获得新的出谷(43:18-21),以「上主仆人」的身份(52:13-53:12),作代罪的羔羊,使他们得到安全与痊愈(53:5)。那时,将有新天新地(65:17)、新的京城(60)和新的子民(66:7-17),这子民不再只是以色列,而是万国万民(56:1-8;66:18-23),因为在至圣天主的计划中,他是万民的光明,使天主的救恩达于地极(49:6)。

    见以色列遗民、上主的仆人、上主的日子、默西亚、死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