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划以上 德训篇(Sirach, Ecclesiasticus)
    《德训篇》是《旧约》七本「智慧」或「训道书」之一,也是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本。按圣热罗尼莫所说的,《德》的原着,题名为《箴言》(希伯来文:Mishele)。希腊拉丁教父时代,则称为《息辣之子耶稣的诸德智训》,或简称《德训》;有些古抄本和古译本则称为《息辣的智慧》或《息辣之子耶稣的智慧》。拉丁教会称它为《教会经典》(Ecclesiasticus这名词于教会初期原泛指一切次正经,后专指德。《拉丁通行本》随之),因为是初期教会的「望教必读」。中国教会的传统名称是《德训篇》,因而随之。

    一、作者与写作

    《德》的作者,按希腊译本,是「息辣之子耶路撒冷人耶稣」50:29;(参阅《希腊译本》序言),但《希伯来文本》残卷,则以「西满」为;作者(残卷50:28;51:37,38)。究竟作者是谁?问题仍待解答。现代学者,暂仍以希腊译本的耶稣为作者,关于他的生活,请参阅《希腊译本》序言及50:29-51:38。

    在大亚历山大时代(西元前三三六~三二三),希腊文化开始侵入希腊帝国的附属国,因此,希伯来人也渐渐拋弃《圣经》的智慧和希伯来的传统,而崇尚希腊的外教哲学与习尚。为了针对这不良的趋势,《德》的作者便写了这本书,一再以《圣经》的人生观和祖传的礼教,昭示他的同胞,叫他们追求真的智慧并按照这智慧生活。这智慧就是「敬畏上主」(1:6,25)。

    至于本书的写作时代,大概该是西元前一九五~一六九年间,因为:

    1. 作者的孙子于厄威革特王为王的三八年上(西元前一三二~一三一年)到了埃及(见《希腊译本》序言)。因此,若以三○年为一代计算,则他的祖父耶稣应生活于二○○~一七○年间;

    2. 德50:1-26所赞颂的息孟大司祭,任职于二二○~一九五年间。从该章的文字分析,他好象是刚去世不久,因此,本书的写作年代不能早于一九五年;

    3. 生活于巴力斯坦的作者,对希腊色娄苛朝的安提约古四世,于西元前一六九~一六八年劫掠圣城和圣殿一事,只字不提,因此,本书应写在一六九──一六八年之前。

    二、内容与分析

    《德》以「智慧」为道德与宗教的中心,并以此来烛照宗教、国家、社会、家庭的制度、个人处世接物的规则、三纲五常的礼教等,因此,圣奥斯定称它为适合各阶层人士的道德经。全书的最高峰,就是论「位格化的智慧」的一章(24;参阅箴8)。由于本书的教训关及各界人士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且又是祖传箴言的集大成,因此,缺乏有系统的结构。为了方便读者的搜索与研究,我们只将本书的内容,按类别分成下列五项:

    1. 论智慧:智慧的起源与尊高(1:1-10),智慧的效果(4:12-22),应专务智慧(6:18-23;38:25-39:15),智慧的美妙(14:22-15:21),智慧的真伪(19:18-27),智愚的比较(19:15-20:30),智愚的分别(21:12-31),颂扬智慧(24:1-47),劝人寻求智慧(51:18-38)。

    2. 论上主的化工并人对天主的本份:上主的智慧(16:24-18:14),上主的照顾(33:7-15),报复罪人(16:1-23),默思上主的化工(39:16-42:14),依恃上主(2:1-15),祈祷与献祭(34:21-35:26),呼求上主的仁慈(36:1-19),戒绝谗谤与攻打私欲(22:33-23:6),敬畏上主方为智者(1:11-25),真正的护佑何在(34:1-20),赞美上主的化工(42:15-43:37),赞美犹太民族的先烈(44:1-50:26),息辣之子耶稣的祈祷(51:1-17)。

    3. 论当戒之恶:诱惑(2:1-6),当戒避之事(1:26-40;4:31-6:4;7:1-19),躲避罪恶(21:1-11),口舌与奸邪之罪(23:7-38),口舌的不慎(19:1-17),罪的恶果(26:25-28:30),懦怯(4:23-33;41:16-24;42:1-8)。

    4. 论当行的善:明智应有的条件(8:1-22;11:31-12:19;18:15-33),娱乐的规则(36:20-37:29),端庄(3:19-26),节操(11:7-30),善用财货(13:30-14:21;31:3-11),借贷与作保(29:1-35),救济贫乏(3:33-4:6),友谊(6:5-17;22:24-31),劝勉家长(33:16-33),教育子女(30:1-13),宴会(31:12-32:17),殡葬(38:16-24),讲究卫生(30:14-31:2;37:30-38:15),孝敬父母(3:1-18)。

    5. 论人品:善人与恶人的区别(32:18-33:6),硬心与智心(3:29-32),妇女(9:1-13;25:17-26:24),来往之道(4:7-11;7:20-40;9:14-23;13:1-29;22:1-23),依恃与失望(2:14-21),王侯当有的智慧(9:24-10:22),光荣的事(10:23-11:6;25:1-16)。

    三、原着、中文译本、正经性

    德的原着,是希伯来文,因为:

    1. 《希腊译本》序言说明本书译自希伯来文;

    2. 圣热罗尼莫说自己曾参考过《德》的希伯来原文本;

    3. 第五至第十世纪的犹太经师以及塔耳慕得,曾多次引用希伯来文的《德》;

    4. 第十世纪初叶,犹太经师Saadias说德是西满(或作西默盎)的作品:这与《德》的希伯来文残卷所说的同(见上);

    5. 在开罗的废书库(CairoGeniza:一八九○~一九○○和一九三一年),在谷木兰(Qumran:一九四七)和在玛撒达(Masada:一九五八、一九六○和一九六三年),都先后发现德的希伯来文残卷;所发现的残卷的总和,为全书的五分之三强。这些残卷经《圣经》学家的细心研究后,证明是《德》的原文。

    由于《德》的原着已失传,而发现的希伯来文原文本又只是残卷,因此,思高《圣经》学会出版之《德》,译自希腊文《七十贤士译本》》,同时借镜希伯来原文残卷。但是,由于《拉丁通行本》是我们拉丁教会自古以来的用本,而这《通行本》又与《七十贤士译本》颇有出入,因此,《圣经》学会将这两本译本一同译出:相同之处用大字,《拉丁通行本》多加的字句,则用小字排印,以示分别。

    至于《德》的正经性,不论希腊教会、叙利亚教会或拉丁教会,从开始便承认它是正经,只是十六世纪兴起的誓反教徒(今称基督教徒)对《德》的正经性加以否认,但脱利腾大公会议(一五四六年)钦定《圣经》书目》时,一再清楚将《德》列为正经。至于犹太人,最初都以《德》为正经,但是后期的犹太人(说得准确一点:法利塞人),

    1. 由于《德》是后期作品,书于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制定《圣经》书目(西元前第五世纪末)之后,

    2. 由于《德》没有提及法利塞人信的复活道理,

    3. 由于《德》袒护大司祭匝多克(Zadoq)的家族(希伯来文残卷51:12),这大司祭的后裔是法利塞人所憎恨的撒杜塞党,因此,负责审核《圣经》正经性的法利塞人,将《德》放在次正经之列。

    见废书库、谷木兰、玛撒达堡、智慧书、圣经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