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静第六天:投身
月黑风高浪涛紧,几度沉浮亦惊心。
舟行飘零似败叶,问君敢作踏波人?
这首小诗是我在读玛窦福音十四章二十二至三十三节的时候,有感而发写下来的。面对当今的世俗和在这世海浊浪中沉浮的地方教会,及我们这些投身教会和社会,作福传救灵工作的基督徒,尤其修道者们,在回思耶稣踏浪而行的壮举之时,看到自己在这世海风涛中是那样的胆小畏缩,战战兢兢,不禁自感羞愧、汗颜。
借着今天避静的这个机会,让我们一起用节节贯串的方法来默想这段经文,并赖这段经文的光照和启示,获得投身世海、事主救灵的勇气和力量。
一、二十二至二十三节
耶稣让群众吃饱以后,为什么反而遣散群众,独自上山祈祷呢?让他们多听些道理不是更好吗?圣经本章第十五节告诉我们说“因为天黑了”时间不早了,但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充分的理由。也有人说,耶稣也需要自我“加油、充电”,为给我们作榜样。这是一个能给人启发的解答,但还不是真正的理由。如果我们参考了一下若望福音六章十四至十五节,我们就知道耶稣这样做的原因所在了。在五饼二鱼使成千上万人饱足有余的大奇迹之所,群情汹涌了、沸腾了,群众都想拥立耶稣为王。然而,耶稣却回避了。耶稣奋不顾身地投入到这个世界,作拯救人灵工作的同时,也时刻冷静地提醒自己,克制自己,不要被这世俗的狂热浪潮所卷去。因为魔鬼还在俟机待动,它的诱惑并没有远去。这给了我们一份提醒和教训,因为我们常不坚定,易随波逐流,结果很容易就被世俗的潮流所吞没。如果我们让自己扎根在道里面,那么我们就会像主一样清醒冷静、意志坚定、屹立不摇。
二、二十四节
“船已离岸几里了,受着波浪的颠簸,因为吹的是逆风。”这个船就像我们的一个个地方教会,小小的,就像一叶扁舟,在风雨中驶进了波涛汹涌的人世苦海,在一阵一阵的逆风吹荡下,饱受着颠簸的苦痛。这是每一个时代都常常会有的地方教会的境遇,教会也往往总是借着这样的境遇的磨炼而成长并成熟起来。所以,教会既然已投身在这个世海中,那么,逆风逆境就不应该只被看作是教会的灾难,反而应该被看作是成长的契机。
三、二十五至二十六节
就在夜最深沉、风浪最猛烈的时刻,耶稣却踏着汹涌的浪涛向小船和船上的门徒走来。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震惊而又气势非凡的生动画面!可惜,这画面的庄严氛围,被门徒的一声惊叫打破了。
门徒们为什么惊慌叫喊?因为他们认不出老师,判断错误了,错把耶稣当作了鬼怪。这实在是很不应该的。跟随了主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感觉不出是主,是自己的师傅呢?这只能说明这些门徒虽然同主相处有时,但心中并没有时时以主为念,主在他们的心目中并没有占最重要的位置,他们的心中还有许多杂念。可不是,他们不经常在争大论小排位置吗?甚至在最后晚餐时,还争来争去。玛窦二十章二十至二十四节和路加二十二章二十四节这两处经文,已把门徒们的不良心态暴露无余了。
以这样的心态,投身人海,作救灵大事,怎么能成功呢?心中没有主而只有功利,生命里就会缺少了坚强的磐石,即使投身的是神圣事业,也不会立身稳固。这些门徒,认不出老师也罢了,竟然还把老师当作鬼怪。这岂不糊涂!鬼在哪里啊?岂不就在他们自己的心里吗?古人云:魔由心生。心中的主,所见亦主,心中有鬼,所见当然亦鬼了。四、二十七节
“放心,是我,不必害怕!”主的这一句清楚有力的话,对我们真是一个莫大的安慰。尤其对我们这些“投身世海风浪大,为主工作辛苦多”的又软弱又困惑重重的后世弟子们来说,更需要这话语的安慰与鼓励。
多少次,当我们受到委屈的时候,或者因工作的失败而沮丧的时候,或者看到一些难以接受的不合理现象的时候,我们需要听主的这一句话;多少次,当我们看到自己心爱的教会或团体问题重重,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心烦意乱的时候,我们需要听主的这一句话;多少次,当我们灵里软弱,陷在深深的不能自拔的悲观状态中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听主的这一句话。
既然我们相信耶稣是一位厄玛努耳的主,那我们还有什么不能信靠、不能交托的呢?一切他都知道,他既允许让这一切在我们的生命里发生,那他必然在这一切经历中与我们同在。如果我们肯顺服接受,那主必带我们走过浪涛,走出幽谷。五、二十八至二十九节
有不少人认为伯多禄总冒冒失失的,常常不知天高地厚。然而,耶稣就是喜欢他的这份敢作敢为的耿直。我们不要笑话此时此刻的伯多禄,他虽然有些鲁莽,但他有信心,他很纯朴,也很勇敢。唯一让我们觉得可惜的是,他还不够坚定。因此,他的信心维持不了多久。然而,我们又怎样呢?面对汹涌的世海浪涛,我们软弱得连脚都不敢迈,更何况是投身风浪的胆量和勇气了。记得我曾为自己软弱写过一首题为“望潮者”的诗,是这样的:
站在高高的堤岸上,看那席卷一切的奔腾,滚滚而来不可阻挡的冲击。
我真想纵身一跳。啊!这浪的世界,多么迷人!
然而,我的腿在打颤,我的心在惊悸;我怕被卷走,怕葬身这洪流之中。
于是,我观望着;在高高的堤岸上,踯躅徘徊——
六、三十节
“他一见风势很强,遂害怕起来,并开始下沉,遂大叫说:‘主救我吧!'”
伯多禄下沉了。为什么他会下沉呢?这是因为他在投身海面的时候,双目忘记了注视主,却只顾注意风势浪涛,所以心虚了,害怕了,下沉了。在为主作工时,在投身于茫茫的人生苦海中的时候,我们的灵命也会有不知不觉地下沉的时候。这下沉就表示我们的生命在走下坡路,在开始堕落。如何才能不下沉呢?要把信心的眼光集中在救主基督身上,不要目光游移不定。圣保禄宗徒以自己的属灵经验告诉我们说:“因为我们并不注目那看得见的,而只注目那看不见的;那看得见,原是暂时的;那看不见的,才是永远的。”(格后四章十八节)鲍思高神父年老的时候,问弟子们说:“你们知道我年轻时表演走绳索,为什么一次都没有跌下来吗?”然后他又说:“今天我说把秘诀告诉你们:眼睛平视正前方和一个目标,决不上下左右地观望,这样身体就能持久地保持平衡。其实信仰也是这样。人生就像一场走绳索表演,只要我们时刻注视十架上的耶稣基督,生命的重心就会稳定,信仰生活说会取得平衡,不致跌下来。”
七、三十一节
“小信德的人哪,你为什么怀疑?”
主责备伯多禄的话,我们读了之后,心中感觉如何?有无惭愧?有无刺痛?有希望悔改重新皈依的迫切愿望吗?多少次我们被怀疑、不安包围着,我们不知所措,忧心忡忡,我们悲观绝望、狂呼乱叫,这一切都是我们小信德的表现。我们借着今天这节经文的光照,应该谦卑地低头认罪,接受主的责备。五、二十八至二十九节
有不少人认为伯多禄总冒冒失失的,常常不知天高地厚。然而,耶稣就是喜欢他的这份敢作敢为的耿直。我们不要笑话此时此刻的伯多禄,他虽然有些鲁莽,但他有信心,他很纯朴,也很勇敢。唯一让我们觉得可惜的是,他还不够坚定。因此,他的信心维持不了多久。然而,我们又怎样呢?面对汹涌的世海浪涛,我们软弱得连脚都不敢迈,更何况是投身风浪的胆量和勇气了。记得我曾为自己软弱写过一首题为“望潮者”的诗,是这样的:
站在高高的堤岸上,看那席卷一切的奔腾,滚滚而来不可阻挡的冲击。
我真想纵身一跳。啊!这浪的世界,多么迷人!
然而,我的腿在打颤,我的心在惊悸;我怕被卷走,怕葬身这洪流之中。
于是,我观望着;在高高的堤岸上,踯躅徘徊——
六、三十节
“他一见风势很强,遂害怕起来,并开始下沉,遂大叫说:‘主救我吧!'”
伯多禄下沉了。为什么他会下沉呢?这是因为他在投身海面的时候,双目忘记了注视主,却只顾注意风势浪涛,所以心虚了,害怕了,下沉了。在为主作工时,在投身于茫茫的人生苦海中的时候,我们的灵命也会有不知不觉地下沉的时候。这下沉就表示我们的生命在走下坡路,在开始堕落。其实,读经读到心中刺痛、忧苦,正是主对我们灵性上的医治;正是我们灵性生命之船划到深处去的开始。这是一个好机会。不要改轻易让这种刺痛,这份忧苦的白白地过去了。刺痛能使我们醒悟、悔改、皈依或重新得救。不断的刺痛,会产生不断的悔改、皈依,以至完全得救。因为“天主的话确实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直穿入灵魂和神魂,关节与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希四章十二节)这话语的力度使我们能产生来自天主的刺痛与忧苦。而“按天主圣意而来忧苦,能产生再不反悔的悔改,以致得救。”(格后七章十节)
八、三十二至三十三节
“他们一上船,风就停了。”
船代表什么?教会!圣师们常把教会比喻作是拯救人灵的挪亚方舟。我们这些甘愿作耶稣勇兵的基督徒,尤其修道者,既要勇敢地投身世海,宣讲基督,见证基督。同时,在危险、诱惑和挣扎的时候,又不要忘记了上船。虽然这艘大船可能又古旧,又有些破损,不完美,但在这世海的惊涛骇浪中,却只有它能给我们提供安全的保障,能载我们驶到最安全的港埠。回想那两位曾一度离开了团体,打退堂鼓的厄玛乌门徒,他们的心多么沉闷,多么孤苦;他们虽然在路上走,却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他们虽然还在行走,然而心却是空虚的、失落的;他们虽然要回家,可是他们的心灵却处在无家可归的境地。直到遇见了主,重新归队了,他们的心才安定下来,他们生命的活力才重新迸发出来。求主怜悯我们,在世海风浪的危机中,牵拉我们的手,带我们回到教会这大船里。只有安心在圣教会这艘大船里,我们才能真正平息风在的风浪,才能获得真实的平安。
“船上的人便朝拜他说:‘你真是天主子。'”
要想上圣教会这只船,要想真正加入并立身在这船中,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让自己俯伏在耶稣的脚前,委身于他,以整个身心精神真诚地朝拜主,承认耶稣是道成人身的天主,是人类的救主,是我们生命的导师,是我们世海迷航中的舵手和方向。紧紧地依靠他,这样,立身在这只船上,我们才会得到主有力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