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辅导员与受辅者的关系 第十二章  结语
    我们从本书的一开始就提议,灵修辅导是帮助人在天主内发现他们的中心。今日许多基督徒都和多默•穆安一样,不可能把它们的灵魂交付在另一人的背上,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中心点。灵修辅导是一种牧灵关怀,基本直接的目的便是帮助他们达到这目标。我们在书中所写的其他部分,便是帮助灵修辅导员更能有能力履行他们蒙受召唤所要完成的工作。

    我们希望能使读者进入交谈,这能够对基督徒生活和思想有所贡献。我们努力描述灵修辅导,是以个人对天主的经验为出发点,而且帮助他们从这经验中发展一条祈祷之路。我们不敢妄称所写的是灵修辅导决定性的描述。我们倒是希望邀请读者和我们一起探讨。

    当我们谈论灵修辅导建基于经验时,有时会产生一个困难。或许,最适切说明这困难的方式是透过我们所举办的三日讲习会中有时会发生的事。参加讲习的成员大多数是具有某些实际辅导经验的灵修辅导员。下面类似的情形经常会重复出现的:

    第一天,参与者有兴趣聆听我们对灵修辅导的说明。他们有时感到强烈的吸引力,但是他们有许多问题,即使是贴切的,却与经验无关。他们可能会问:“灵修辅导和咨商的差别在哪儿?”或是“你如何帮助有特殊困难的人?”

    参与者通常会热情地接受我们用来作为辅导经验示范的角色扮演。他们可能会对辅导员的非辅导性的态度提出问题,但有时他们会认同受辅者的角色。

    第二天,参与者仍然乐意接受我们的说明。问题也更为深入透彻,而且更为深刻地认同受辅者的角色。然而,在小组当中,当参与者自己扮演辅导员的角色时,多数人不能专注受辅者的经验,或只是短暂地注意一下,随即就搁置一旁。

    第三天,通常在上午,我们提供另一个角色扮演。这时反应就相当不同,参与者开始会说:“直到现在,我以为我懂了,但我发现我还不了解。”“起初,我看不出来我所从事的辅导和你们所谈论的辅导之间有何差别。我现在需要停下来,想一想。”

    这个经验重复了好几次,使我们感到讶异。再者,在我们自己对辅导所作的讨论中,我们注意到我们有时也会略过经验。结果是,即使是有学问、有经验的牧职人员,也很难掌握建基在宗教经验上的灵修辅导,而且努力地接近它。我们思索困难的最深理由可能是我们始终不甘愿对生活的天主保持开放的心态。

    不论这样的推测真实与否,所描述的经验使我们禁不住自问,当阅读本书时,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或许他们与参与讲习会的成员有类似的反应,而且仍未能确定我们所描述的,与他们所经验的灵修辅导有什么不同。或许我们并未做到这一点,不过如何读者已细心读了这本书,交谈已经展开了。

    这肯在这样方式下继续进行:读者可重读一些例子,特别是延伸的例子,设想自己身为辅导员,然后自问:“我对所描述的辅导员什么反应?有什么事情令我惊讶,或我仍然未能明白之处?”如果读者注意到某些事情不寻常,我们希望他能从例子的说明中,对他的问题寻求一些帮助。他可能同意或不同意他所发现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交谈能够持续,尤其是在辅导员中作更深入的交谈与探讨。

    换言之,我们希望不论对作者或读者,这本书都不是决定性的,它只能是持续不断地探讨。坚持贴近我们的生活经验和与天主的经验,要求我们最深的心灵资源,以及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没有人能全然明了自己或是他人的经验。若是我们能够认清我们欠缺了解,而且以此作为更进一步探讨的动力,我们对经验会学习更多,并向天主实际带领人的途径更加开放。目标是不断增长的认识和不断加深的生活。

    当交谈和探索持续进行,那么牧灵关怀和神学反省都将受惠。神学与宗教经验的分离已经开始得到治愈,而且凡是既熟悉神学知识,又经常触碰基督徒宗教经验的灵修辅导员,能够提供更深层的治愈服务。

    交谈和探索也能够为描述祈祷和灵修生活的发展,提供更合适语言的详细阐释。传统的术语有时没有关系的语言。以依纳爵《神操》为例,仅以“周”的观点来表达。凡是熟悉《神操》的人有时会谈论“第一周”或“第二周”的动力。在一种似乎更能清楚表达避静者实际经验的语言中,我们所提及“第一周”的动力,视为是当受辅者渴望而且奋斗为获得上主对他的爱,并努力清理内心的善恶好坏。这动力最大的成就就是受辅者能够自由地接受上主的慈爱、救恩和宽恕。“第二周”的动力表现在避静者奋斗为能穿上基督的价值、与祂认同,喜爱祂所喜爱的。成就是与耶稣的伙伴关系,受辅者自由地给予或服务如同耶稣所做的。持续专注于经验能够帮助我们发展一种更能表达、具启发性的新语言,这种语言能够使灵修神学和牧灵关怀获得益处。

    为能达到丰富基督徒生活和思想的这些目的,灵修辅导员就必须对更广大的人群和经验开拓视野。辅导员冒着在他们四周聚集一小群同好的危险,这群人有同样的社会阶层、种族、教育背景、环境以及宗教派别。的确,在同样的派别中,危险是这团体都是“专业的宗教人士”——神父、修士、修女、牧师和师母以及相类似的人。如果发生了,危险往往在于,这有类似特质的小团体的经验易被视为是对天主唯一可能的经验。或许,不少的人对教会丧失兴趣,就是因为牧灵关怀的途径和宣讲都是以专业宗教人士的经验为基准。专业的牧职人员中有多少人了解计程车司机、幼儿的母亲、工厂的员工、商人的经验?越来越多的一般人正寻找祈祷的帮助。当他们分享他们对天主的经验时,教会的生命会更加丰富。灵修辅导员就更不能以自身的经验为典范。

    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人的经验,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文化帝国主义和默观态度是相抵触的。后者所关注的是他者的经验,而不是把他者套入自己的模子。对非基督徒的宗教经验,保持同情和默观的开放态度也会对开拓视野有所帮助。凡是爱天主的人愿意多多认识祂。

    我们需要知道穷困者和遭受遗弃者如何经验到天主。为数不多的辅导员开始和噪声遗弃者一起工作,这项工作仍然在早期的阶段,只要辅导员的默观态度在那里发展得更为完善,这似乎就会前途光明。

    我们希望天主的子民越来越有机会获得灵修辅导。真要如此,辅导员就需要学习如何和那些不习惯祈祷的人谈祈祷。他们必须使用经验性的语言,并花时间帮助人相信他们自己的经验是重要的。值得花下这样的时间。例如,听到凯撒•查韦斯的宗教经验是令人兴奋和有益的。

    这些最后的考虑把我们指向灵修辅导与社会正义的关系。查韦斯从事正义运动的泉源是他的灵修生活。达格•哈马逊(DagHammarskjöld,1905-1961)死后出版的《标志》(Markings)证实了他为世界和平的工作是植根于默观生活。勿庸置疑地,祈祷与积极主动的生活常是相伴而来的。然而,有些基督徒害怕各种引领人回归内在的当代灵修运动,会使人失去匡正社会的活力。我们愿意对这个疑惑作评论,用来作为本书的结语。

    灵修辅导和社会理论、社会工作有什么关系呢?最接近的答案便是来自对灵修辅导目的的清楚观点。辅导员的任务并不是告诉受辅者该投身什么工作。如果真实的上主心中有所安排,祂会在与受辅者的关系中,传达自己的意思。辅导员的工作是促进受辅者与上主之间开放的沟通。很多从事一项或多项社会工作的人,在接受灵修辅导后,指出他们更清楚意识到社会行动之需要。在今日处处呼唤正义和食物的世界中,同时教会当局全体一致地敦促基督徒投身为正义奋斗,如果受辅者的祈祷完全没有唤起这方面的思想或问题,那倒真的需要停下来想一想。基督宗教的传统对不关怀他人的祈祷生活,总持怀疑的态度。同样,灵修辅导员对不过问社会正义的祈祷生活,自然地提出质疑。但是他们是以灵修辅导员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宣讲师或训诫者的角色提出问题。

    其次,我们能够与朗尼根指明,一颗悔改皈依的心与尚未皈依的心是不一样的。二者都可能参与社会正义的行动,但心态却是不一样的。这心态的不一样就是灵修辅导所从事的。在我们的经验中,一旦他们开始灵修辅导,积极主动投入的人并不会失去对工作和对天主子民的热情,当他们的心改变之后,他们往往不再显得严厉苛刻,也不蔑视那些意见相左的人。

    同时,今日踏上灵修辅导之途的人,不同于当年求教于圣依纳爵•罗耀拉的人。在我们的时代,个人要求在内在生活打下基础的意识是相当普遍的。但是社会学家也证实我们如何深陷社会、政治、文化习俗及各式机构中,我们几乎都成了其中的一部分了,以至于内在和外在就像是我们人格的经纬线。我们经验的这些“公众”的结构如同任何内在自我模型一样无意识地运作。的确,我们很难觉察到我们经验中社会、文化和机构的结构,因为我们周遭的人都浸淫于同一个结构中。我们是如此习惯架构我们经验的某些方式,以至于这些方式一旦撤除,我们或许遭受痛苦而难忘的焦虑。换句话说,真实的上主需要在我们的时代面对的人格模式,包含这些公众的层面,它们也阻碍我们清楚地看到上主和祂的世界。社会学家向灵修辅导员提出的问题是:你们如何帮助人觉察到这些盲点,这些盲点阻碍他们成为真实的自己并让天主更真实地显示给他们?

    这是很好的问题。唯一的答案是灵修辅导必须持守忠诚于自己的内在动力,也就是促进受辅者与上主之间的关系,同时信赖上主、生命本身以及教会的其他服务会各司其职。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从经验得知,默观本身不会使一个已具社会意识的人,退缩至私人的虔诚热心。从经验得知,当人越能在天主面前更为真实,而且天主在他们面前越为真实,彻底的转变会发生。譬如他们更向各种学识、演讲和宣讲开放,这会挑战他们的“公众”架构。

    最后,我们必须平息一种近似错觉的持续性和危险性的观念:既非祈祷也不是灵修辅导能为所有的难题解除疑惑。祈祷和灵修辅导是与关系有关的,并非设计魔术性的答案。与上主建立关系如同任何其他的关系一样,是因为“他者”的爱而被培养和珍惜,而不是因为它提供了功利的益处,诸如怎样投下神圣的一票,或如何处理社会问题等。与上主相爱的人仍需要做他该做的事,如果他想要继续求学,或是他想要对地方政治的关键性议题决定如何投下神圣的一票。如果需要组织贫民窟的住户反对不义的地主,他最好到其他地方学习如何着手做这件事,而不要在祈祷室里双膝跪下。

    今日,不少热心人士都会用“已经祈祷过”来为他们的决定作辩护。但愿祈祷能帮助他们对必须作的抉择有把热火,也但愿他们好好地作了该作的功课。否则,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可能产生,并且归咎于祈祷和灵修辅导,使之蒙冤而背黑锅。最后,灵修辅导的目标不是产生“正确的抉择”、或是“热心进堂者”、或是“活跃的使徒工作者”、或是“脑筋清晰的作决定者”,而是在促进关系,促进一份爱的关系。我们希望凡是接受灵修辅导的人都会为天国的来临而效力。我们知道很多人都这样做,但是他们所受的灵修辅导给了他们自由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