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福音第六章与你共享(6:1—21节)
这段福音开始述说耶稣上山与他的门徒在一起。那些见他行奇迹治好疾病的群众都感动的来了。若望描写当时情景的笔法是使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耶稣一人身上:是耶稣见群众前来,是耶稣问怎样给群众供给食粮,是耶稣分施食粮,命令收拾大碎块。(谷6;30—44)只有若望给我们记述了群众的反应:[众人见了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人确实是那要来到世界上的先知]。(若6:14)群众深受耶稣为他们备办食粮的能力所影响,立即想到梅瑟,和他们的祖先由他获得的玛纳,记起天主所做的许诺,要为他的百姓兴起另外一位相似梅瑟的先知(申18:15—18),就归纳到耶稣该是这位[要来的先知]。他们充满热情,开始想耶稣要成为一位神妙的君王,耶稣知道他们的企图,就逃到山里去了。(若6:15)。
这段福音提到增饼奇迹,四部福音都有提到。传统上教会把这奇迹理解为反映圣体圣事,若望在福音内并没有提及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但在这里却花了许多笔墨,把增饼的奇迹详细地写出来,并加上一大段生命食粮的言论。耶稣在这里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和最后晚餐是一样的。所以若望在这里没有提及建立圣体圣事,但其实已在这里说了。
增饼奇迹的重点并不在人们吃饱了饼这个事实上面,而是要带出:耶稣能够使人饱饫,耶稣本人是生命的食粮,拥有耶稣基督的人不再饥饿,救恩因基督的缘故来临了。在这段福音里我们尝试集中在人物上作反省。
第一个要得到的人是斐理伯。耶稣为什么问他在哪里找饼给人们吃?可能因为他是贝特赛达人,对加黎利湖一带非常熟悉,若有办法的话他最清楚不过。斐理伯的回应反映了他的性格:精打细算但又带点消极。当耶稣问他时,他便仔细盘算,这么多人需要多少食物,要用多少钱,他计算后便回答耶稣:“即使买二百个银钱的饼也不够这许多人分得一小块”。他们可能只有二百个银钱,斐理伯发觉即使倾尽所有也不够五千个男人加上他们的家属吃饱,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这便显出了他那种带点消极的性格。
第二个要提的人物是安德肋。他在斐理伯回答耶稣后,仍然尝试寻找其它方法。他找到一个拥有五饼二鱼的小孩,把他带到耶稣跟前,他可说是一个不会放弃、不会绝望的人物。即使是很小的可能,他仍然会积极地尽力的去做的人。他把小孩带到耶稣跟前,这是很典型的安德肋的做法。圣经上,特别是若望福音,多次记载他把人带到耶稣跟前,比方一开始,他是第一个把自己的兄弟西满带到耶稣跟前的人。另一次记载有一班希腊人想见耶稣,他便立刻把这班外邦人带到耶稣面前。安德肋是一种尽了自己的力,把一切放在耶稣面前,不会轻易绝望的人。
第三个要得出的人物是那个小孩。虽然福音内只略提及他,但他有小孩子天真慷慨的天性,他可能是跟随妈妈来的小朋友。小孩带着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是有点不寻常,很可能他帮妈妈拿干粮上路,这是他一家人路上的食粮,他天真的把家人的食粮奉献出来,没有想到自己的五饼二鱼足够多少人吃,他只是知道其他人没有食物,很愿将自己的所有拿出来与人分享即使只是微不足道。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慷慨行动,竟然四部福音都记载了,不便成为基督徒传颂的美丽故事,更成为圣体圣事神学题材。他的名字叫什么并不重要,但他又一次使小孩子成为可爱的人物、慷慨的象征,甚至耶稣认定天国是小孩子的。
面对这三个人物,我们可以好好反省。这三个人物都代表一些事情,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镜:面对一个困难的环境,我们会怎样做?我们会否像斐理伯一样,精打细算之后,认为无希望便放弃了?我们面对许多社会问题,会否计算完后便认为自己力量微薄,不足以改变什么,结果消极的放弃,什么也不做了?还是像安德肋一样,明白到困难所在,但仍愿意尽一点点的努力,将问题带到耶稣基督面前,请求耶稣帮助这样一个困难的环境?这是我们能够做到,也是我们应该向安德肋学习的,无论结果是怎样,也是耶稣基督所愿意的结果。我们更应向小孩学习,许多时候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老练,却是缺少了那种天真慷慨的心态。
步行海面只有门徒们见到,耶稣以这种神迹教训他的随员,他比要来的先知还要大。他有天主引以色列人出离埃及时对海所表现的天主的能力(出14)。圣史以他在第20节内说出耶稣的问候语句,要我们注意耶稣的全能。[是我,不要害怕],这是中文的译法。但希腊文照字面该读作[我是]。[我是]这话在若望福音内很是重要,耶稣常说这句话。每次提到[我是],都使人想起对梅瑟启示的天主的名字[我是自有者](出3:14)这属于天主的[我是]出于耶稣的口,教人知道他不只是先知或世上的君王;治痊病人,使人饱食,步行海面的耶稣是与他的人民同在的天主,有权使用天主的名称。
亲爱的主耶稣,请赐我们有这小孩子的慷慨精神,因为你会因一人的慷慨,而使许多人受惠。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愿意与人分享你爱的精神,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六章与你共享(6:22—47节)
耶稣讲完五饼二鱼的奇迹后就退去了,群众努力寻找他,但他们寻找是有目的,难怪若望福音第一句话记载是:“你们找什么”?耶稣明白他们是在找免费的食粮,但他愿意带他们从物质层次提升到属灵境界,带他们去追求不朽的食粮。
几时教会依照主的教训生活,必供给许多现世的利益,不可否认的,必成为威胁世上不正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权力。但教会难影响现世的改变这可以说是副产品,并不是作基督徒的主要目的。寻求基督的唯正确理由,是与天主相结合。基督教训那些狂热追求他的群众,寻找他应只为获得至高无上的恩赐——永远与天主生活。凡为任何次等理由追求他的人,只能作没有信仰的门徒。他们看到耶稣只是能推动人消除贫穷的先知人物,或只希望他是能建立世上公义仁爱王国的理想君王。这样,只看他是个人。为接受一位伟大社会改革家的讯息,并不需要信仰,只需要热忱。
教会初兴几代的基督徒,习惯带着食物和金钱去参加举行的感恩祭。到了接收献仪的时候,将这些礼品都收集在一起,等感恩祭完了以后,就分赠给穷困的人。有些人来参与感恩祭也许没有什么好目的,只是为分得点大家的周济品。圣史写这一章时,很可能想到了这种恶习。
为此耶稣对急切寻找他的群众说,他们该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粮劳碌(若6:27)。他们问他,他们该做的这工作是什么工作,他告诉他们:[这是天主要你们作的工作,就是相信他所派遣来的],(若6:29)重视耶稣的教训有改造这世界的能力还不够,这样的重视还不到相信耶稣是天主的程度,还不表示信[天主父在他身上所印证的],完全和绝对认可的唯一人子。耶稣是人子也是天主子,他给人的恩赐不是别的,只是与父不断的结合。人只该为这一恩赐寻求耶稣。30—47这段是我们刚才所见和下面相继而来的两段之间的桥梁,为此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研究:首先仍继续讨论前段已开始的对耶稣的信仰问题(若6:22—29)然后准备我们接受下段(若6:48—59),要详细讨论圣体圣事意义的全部教训。
昨日见到五饼二鱼奇迹的群众,如今要求一个更壮观的[神迹](若6:30),为相信耶稣是天主派来恩赐永生的那一位,他们想他们有权要求一个,至少像梅瑟在旷野里赐给他们祖先[由天而来的]一样出奇的神迹(若6:31)耶稣提醒他们,梅瑟并没赐给他们实在由天而来的食粮。(事实是玛纳出现在地面上。出16:13—16)惟独应称为[由天(天主)而来的食粮]的食物,是那有天主作渊源,能分施天主生命的食物。(若6:32—33)。
然后耶稣进而声明他自己是由天而降的食粮,永生的食粮35节。[来]到他前即是[相信]他由天主而来,有会恩赐无穷尽的生命35节,信仰是除天主外,没有人能完全明了的大奥迹。他并没有告诉我们,天主为什么不赐给那些人,他只告诉我们,实在相信的人,是圣父吸引了来归属他的圣子的人44节。那些相信耶稣的人,知道受教于他是受教于天主自己45节,因为耶稣是与父同在的子(若1:1—2,他见过父,)所以他能教父要他教的一切45—46节。想要由基督的工作取得利益,成事以先需要信仰;凡对基督有真实信仰的,在现世就获得永生,在末日他要复活起来归于天主44—47。
现在我们来学习有关圣体圣事教训的是什么事。在我们学习圣体圣事的深意时,就会感觉到为教会牧灵的圣若望所怀的焦虑,因此他引导他的教会更深切地明了圣体圣事。自耶稣复活后不久,基督徒即开始举行圣体圣事作为基督徒的逾越节,他们视主的晚餐是他死亡和复活的记念,恰如犹太人视逾越节是他们出离埃及的记念,基督徒明了,他们举行圣体圣事不只是回忆一件往事,而是实际参与那位为他们尚活、而现在在圣体圣事内的主,这番对于弥撒圣祭的理解,若望全部接受。但圣史对体圣事的奥迹,尤其对主的晚餐所指出的饼酒的实在意义所见更深。若望已很久默想了[这是我的体……这是我的血]的意义.(玛26:26—29)。对圣史,圣体圣事不只是使耶稣的死亡与复活成为目前的事实,也不只使救赎的事业成为现在的事,而是使救主自己亲自临在。在吃晚餐时,耶稣的这些话是指他存在圣体内,是指生命之粮是耶稣自己,是指救恩之杯是实际存在门徒之间的主。几时耶稣说:[我自己就是生命之粮]35节,我们就应该明了成了圣体的饼是耶稣。凡领饼——圣体的,知道自己是[来投]耶稣的人,就永不再饥饿,凡相信杯中所有的是宝血,又是确切临在的耶稣的人,就永不在口渴。35节
人对基督实在存在圣体圣事——饼酒内的信仰,像对耶稣天主性的信仰一样,同是神秘的奥迹。人只有受父的吸引才能获得这信仰。在现世恩赐永生并保证人复活与天主共生的,就是这信仰。就如耶稣说除非是父所吸引的,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我们要在心内对天主父的召叫作一个回应,这是我们信仰的根基所在。
我们说这是人的一个选择,但到底选择什么呢?就是选择相信耶稣是从天而降的生命食粮。要克服人的逻辑、人的成见,去相信来自天主的人,不必有惊天动地的出身,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天主就是要人相信,耶稣降生是天主临在于人的平凡之中。
耶稣说自己是自天而降的生命食粮,这里包含了两个意思。首先耶稣是自天而降的,这是一个特别的身份,因为只有自天而降的,才真正知道天主上怎样的,所以耶稣说:“惟有自天主而来的那一位才看见过父”。
第二是耶稣是生命食粮,这里耶稣说得十分实在。生命的食粮是人不能缺少的东西,与生命攸关的。耶稣就是要说出,他就是我们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东西,我们应相信这就是永生的所在。
救主耶稣求你给我力量愿我们都能学得这小孩子的慷慨精神,并因耶稣基督恩宠的缘故,而能使许多人得到主的饱饫。愿我们以最温暖的心去领受精神食粮,时时有主为伴,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六章与你共享(6:48—59节)
圣若望论述晚餐,但未记述建立圣体圣事,但这伟大事迹,却从未离开他的脑海。他在第6章给了我们他有关圣体圣事的教义,是全新约最深入的教义,就如我们上面所读的一段是对[这是我的体……这是我的血]的注释,同样我们即将读的一段,是阐明耶稣有关圣体圣事的其他话语:[你们拿去吃,这是我的体,将要为你们而牺牲……]。
圣史在福音的最开始就教训我们,耶稣是成了血肉的圣言,是成了人的天主子(若1:1—18),同时真是人又真是天主。第五章若望强调基督的天主性,在他的全部福音内屡次这样再三强调。但现在要学习的这段内,他以同样强有力的笔调肯定的耶稣的人性。圣史叫人彻底明了,若不承认耶稣是人,就不能相信他是天主子的极重要的真理。实在若不是赖着和透过基督的人性,我们不可能与天主子基督相结合,此外,除非经过他的体血(因为在他内天主和人是相合一),没有人能获致所预许的永远与天主结合;所以,怀着信仰吃喝变为圣体的饼酒,不是与没有人性的天主子神秘结合,吃喝祝圣的饼酒,是在基督的体血内与天主子相结合。
这思想应向前再推进一步:最能使人感受什么是人性的,就是死亡,再没有比在死时更证明[肉]是[肉]的。耶稣也是在他死的时刻,最充分参与我们的人性,而我们如果结合于他的死亡,才实在与他的人性相结合成为一体:这些思想是圣史愿我们在下面耶稣所说的话内要找到的。
[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为作世界的生命]。51节。这些话是指耶稣的死亡而言:献上自己的肉躯即是舍掉自己的生命。照圣史的话,耶稣正是说他在晚餐所说的[这是我的体,将为你们而牺牲的体]。圣若望用[肉]以代替其他福音作者的[体]——实在,许多学者以为耶稣在晚餐所用的阿刺美语,译作[肉]比译作[体]更为正确。[肉]更为有力,因是强调耶稣的确具有死的人性。
犹太人即群众中不相信的人,感到迷惑而且不胜惊异,是耶稣许诺要将自己的肉给人吃,圣史以他们的抗议,来回应一般初次听到圣体道理人的心声,相信藉圣体圣事的饼和酒,我们直接与天主子相结合,已是件相当难的事,相信这结合借着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而完成,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52和60节。但这正是我们的主的话的意思。
[因为我的肉是真实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实的饮料]。55节,译作[真实]的希腊文一字能有两种意思:其一、是指事实或真的,与真像和假的相对;其二、是指完全真的,十分实在的领域,即天主的领域,与只是局部真的或实在的领域,即世界的领域相对。这两种意义都可适用于圣体圣事的食物和饮料。依第一种意义,在圣事内耶稣的肉和血不是想像的,而是实在的,依第二种意义,耶稣的体血是属于完全实在的领域,天主的领域的食品和饮料。若与玛纳相比,在旷野吃的玛纳只是局部实在的,是维持现世的生活的现世物,圣体圣事内的基督的肉和血,是领圣体的人身上维持天主性的食品和饮料。
[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若6:56)领圣体是使基督与他的门徒最亲密的结合,是与血肉兄弟的结合,是他对我们和世界表现的最大的爱——死在十字架上——与他相结合。
[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样,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若6:57)第五章证实了子分享父的永生的事实。现在我们得知,赖在圣体圣事内与耶稣的人性结合,就在现世,我们也能分享父的生命,因为赖圣体圣事的饼酒与基督结合,现在已赐给人永生,同时这一事实,也是人在末日要复活进入永生的保证(若6:54)。
耶稣说自己是自天而降的食粮,又邀请大家吃他的肉喝他的血,这几句说话不能用常理去理解,不能用一般人的逻辑去领悟。耶稣这几句话也不合当时的风土人情,当时的风俗并不容许人吃人肉,法律更不许人喝人血。所以耶稣这几句话在当时已是一个信德的考验,考验他的门徒究竟有多相信他。
耶稣没有解释,只是说“吃我的肉,喝我的血,你便会有永生”。一个人如果相信这是基督的身体,这是基督的血时,便会有不同的态度。每一次我们在圣体台前,我们的态度便显示了我们的信德在一个怎样的境界。所以,要分辨一个人是否是教友,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留心看一看他在圣体台前的态度便可知道。通常一个教友在圣体台前是必恭必敬的,因为他深信这是基督的身体,基督确实临在那里,所以,在圣体台前很自然便会有一种恭敬的态度。一个人对圣体的态度,对圣体的相信程度,也反映了他信仰的深浅。人如果对信仰有怀疑的话,许多时是从怀疑圣体开始,因为他已经对耶稣基督所说的话开始怀疑了,而我们的信仰是以耶稣的话为基础的。愿我们记得这是:信德的奥迹,是我们信德的一个考验,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是临在于圣体里面的。
当耶稣说“吃我的肉,喝我的血”时,也是在说爱德,也是在说爱的共融。“吃我的肉,喝我的血,我便住在你内,你也住在我内”。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我们能与人和平喜乐地住在一起,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要有很大的爱德。俗语说:“相见好,同住难”,没有爱的共融,住在一起会变成互相折磨,难怪今天不和的人宁愿搬开住。所以,耶稣在这里所说的一句话其实是很贴切的。
圣经中的盟约与中国人的结盟有相似之处。旧约中,以色列人也认为生命是在血里面,生命是来自天主,所以人不能流人的血,也不能喝动物的血,只能用动物的血立盟约。新约时,耶稣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血,代人类和天主立约,所以他说:“这一杯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约之血”。他叫我们喝他的血,代表我们分享了他的生命。同样我们参与弥撒领圣体时,并不是在那一刻才和耶稣基督有深厚的关系,这一刻应该是表达我们已有爱的共融的高峰。如果我们不能投入,可能是我们和天主和基督的关系疏远了。我们必须和耶稣基督有深厚的关系,那么在弥撒中:“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才会有意义。
主耶稣愿我们在信仰上能与你结拜成兄弟姐妹,愿为对方付出生命的代价,愿我们吃喝你的体血后,请帮我们以整个心身把你爱的共融向人们尽力表达。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
若望福音第六章与你共享(6:60—71节)
耶稣的话直接而坦白,由于犹太人们厌恶任何与吃血或喝血有关的事,自然他们觉得他这教训荒谬。当然我们的主也不期待不信的人明了他对于圣体圣事的教导。但现在连他的门徒也感到困难接受他的教训。
然而耶稣的教导并不像他的一些听众所意想的那么生硬。在下面若望解释耶稣所说的肉与血不是他们在他们跟前所见的属肉和身体,面是复活受到光荣的同一身体,在圣体圣事内领取的基督的人性,是他已升到天主的领域内,被圣神充满和变化了的体和血。
耶稣就如现在一样,圣体圣事的饼酒所含有的整个现实,为许多想要成为基督门徒的人实在太难,那些宁愿这现实多少缓和一点的人,拒绝基督这话,不愿接受(若6;64)。他们既拒绝耶稣对圣体圣事的教训,就与他脱离关系,不再跟随他(若6:66)。
主在圣体圣事内的存在,不是他在死亡与复活以前的有限制和尘世的存在。在尘世时,他的肉和血与人人所有的相同,他不可能世世代代与他所有的门徒共享这样的肉与血。但他有圣体圣事内的存在,是属于圣神的领域。[使生活的是神,肉一无所用]。(若6:63)降生成人的天主子,一升到天主台前,他仍然是人,但是受了光荣的人,没有限制,充满天主的神,能与所有相信他的人,共享他完全化了的人性。
耶稣质问十二人,向他们说:[难道你们也愿走吗]?伯多禄代表他们回答说:[主,我们要去投奔谁?你有永生的话,我们相信你,而且确知你是天主的圣者]。(若6:68—69)。伯多禄如在其他的福音一样,是十二人的领袖和发言人。
伯多禄这句话的背景并非在增饼奇迹那一天,增饼后是群情汹涌的,大家兴奋得要拥立耶稣为王,伯多禄不难承认耶稣的身份。事情却发生在增饼后的一天,耶稣为澄清群众的动机,不断说些让群众莫名其妙的话,如食他的肉,喝他的血,自天而降等等。门徒的热情冷却了,觉得说话太生硬,像吃没有煮熟的饭那般难下咽。五千个男人加上他们的家属一个一个的走了,好像只剩下十多个人,是个冷冷清清令人丧气的情况。就像面对“四面楚歌”的楚军,已无心恋战,别人走自己也想走,注定项羽非失败不可。伯多禄可贵之处,就是此刻挺身而出,宣认信仰,激励其他门徒。
从伯多禄的说话,我们可以分析他有率直、硬朗的性格,有强烈的道德勇气,他话中的意思可综合为:“我信你,我没有其他人可信了”,“我信的,其他十一人都会相信”。一方面有稳定军心的豪情,但豪情的后面隐藏了当领袖的威胁性,强拉别人壮胆:“我们还去投奔谁呢?”其实伯多禄大概仍未理解生命食粮的言论,只因为耶稣这样说,他就这样信了。
当然,为信仰基督,这种宣认是重要的。但完备的信仰,只靠阳刚式的宣认是不够的,伯多禄还要不断受培育。他阳刚型的信仰亦见于他向耶稣慷慨陈词:“即使众人都为你的缘故而跌倒,我绝不会跌倒”!即使我应与你同死,我也决不会不认你。山园中耶稣捕时,只有他拔剑护主,有张飞喝断长板桥的豪气。耶稣让他知道单靠阳刚式的宣认是不足的,圣经的记载暴露了他的弱点。争大小,三次背主都显出他的信仰不够深度,缺乏谦逊包容与柔情,缺乏认识自己的有限性和了解别人的明智。直到经历耶稣的苦难、死亡、复活后,他才脱胎换骨,作出了信仰的跨越。当耶稣问他“你比他们更爱我吗”?时,他既肯定又谦虚地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若21:15),显出一种没有夸口,没有喧哗,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心灵感应。主耶稣已生活在他内,此时的主,才真正是他生命的食粮,他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可见对耶稣的信仰,不是刹那的豪情,而是持久的信靠。
主我们每个基督徒都会在生活中遇以信仰的挑战,主耶稣求你帮助我们有伯多禄抗拒潮流的豪情,但同时又有一份包容与谦逊,承认自己是多么需要耶稣基督。只有他才是我们生命中不能缺少的惟一真理。愿我们持久地跟在耶稣后面走,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示耶稣是我们的生命食粮。奉主耶稣之名祈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