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旷野生活 第十五章 超脱受造之云
    我最难穿越的记忆,就是生命中那朵最美丽的云彩。但是云彩背后的另一端,有一朵神云在呼唤我,要我勇敢的穿越。于是,我轻轻将美丽的云彩拂散、拂开,缓缓穿越她的美丽,走向那晦暗不明的神云,这是我不了解的永恒。

    啊!如我所信,在这神云内我蒙胧的看见了,那以新娘姿态看着我的,竟是比她更她的天主。原来,那朵美丽的云彩,仅是天主所遗留的一幕幽梦,而我只是那梦中人,直到我在天主内苏醒过来。

    一、非受造之云

    经验告诉我们,灵修人寻找天主的当儿,必然面对两种境遇,一是“受造之云”的阻碍,另一是“非受造之云”的笼罩。

    “受造之云”就是一切受造物,无论有形或无形的。“非受造之云”则是深不可测的天主圣神,天主圣父就隐藏在这神云里。

    面对“受造之云”,灵修人要懂得穿越它;面对“非受造之云”,灵修人则要懂得安守其中。

    只要默观者对“受造物之云”存有“这是我的”的占有心,他将被这受造之云阻挡,阻碍他潜入非受造之云内寻找天主。因此,人若要寻找天主,就要不断穿越受造之云,将它抛在身后,然后勇敢隐身在晦暗的“非受造之云”之内。

    “受造之云”常阻挡人去接触“非受造之云”,人唯有不贪恋这受造之云,看透它的飘渺和虚幻,勇敢的舍弃它、穿越它,才能进入非受造之云内经验天主的奥秘。

    如果“财富”这朵受造之云阻挡你,你就该穿越它,将这利益抛在身后,然后注视那朵非受造之云,不断向祂奔去。如此,你才能穿越财富的受造之云而隐身在非受造之云之中;而且终有一天,你能在这非受造之云内获取属神的财富。

    如果“平安与喜乐”这朵受造之云牵绊你,你就不该在祈祷中贪恋它们,而该将它们抛在身后,然后注视那朵非受造之云,不断向祂奔去。如此你才能穿越平安与喜乐的受造之云,隐身在非受造之云之内;而且终有一天,你会在这非受造之云中得到属神的真正平安与喜乐。

    如果“恐惧与忧虑”这朵受造之云笼罩着你,你就该穿越它们,将你的情绪抛在身后,然后注视那朵非受造之云,不断向祂奔去。如此你才能穿越这恐惧与忧虑的受造之云,隐身在非受造之云之中;而且终有一天,你会在这非受造之云中领受属神的勇气与祝福。

    如果你的自我造成了你的阻碍,你就该将他抛在身后,然后注视那朵非受造之云,不断向祂奔去。如此你才能穿越这自我的受造之云,隐身在非受造之云之中;而且终有一天,你会在这非受造之云中找到“比我更我的我”。

    如果天主召叫你度修道生活,你就该舍弃你的情人,将她抛在身后,然后注视那非受造之云,不断向祂奔去。如此你才能穿越这朵受造之云,隐身在非受造之云之中;而且终有一天,你会在这非受造之云中找到“比她更她的她”——天主。

    穿越受造之云的秘诀,就是舍弃一切和空无自己,同时注视那朵非受造之云,不断的向祂奔去,然后隐身其中,不管里面是多么晦暗。

    一旦进入这非受造之云,就要有这意愿,就是愿意终身隐身在这神云的晦暗内,无论你是否能理解它。如果缺乏终身隐藏神云内的意愿,你不会发现神云内的奥秘。二、由物质至精神的超脱

    通常,灵修初学者只晓得“罪”造成天人关系上的障碍,但是随着内修的进步,他终有一天会意识到,不仅“罪”是灵修的障碍,甚至“无罪的受造物”,也能是与天主亲密结合的障碍。

    灵修初级阶段

    默想 灵修中程阶段

    默观生活 灵修最后阶段

    神秘灵修

    超脱受造物物质性 超脱受造物精神性 超脱受造物自我

    灵修初学者对“超脱受造物”的体认,通常没达到完整的认识,对于摆脱受造物通常滞留于物质性层面:例如对衣、食、住、行力求简朴,不贪求物质享受等。当然,这方向绝对是正确的。但是,进步中的初学者,很少能进一步地了解,摆脱受造物的束缚还包括精神性的。这是极普遍现象,许多灵修人能减少物质享受与追求,却不懂得在灵修生活中超越精神性层面之受造物。例如,不少灵修人在祈祷中追求平安、喜乐、安慰、激情等等美好感受;或在教会事工中贪求赞美、掌声、肯定及成就感。其实,这些皆是精神性受造物之追求与贪求。这种灵修上的障碍,很少被当事人觉察到。

    从表面上看,这些享受应该不是罪过,但从灵修角度上来说,这类追求是一种非常“世俗精神的灵修”。这世俗精神灵修,本质上来说,根本不符合灵修精神。不但不是灵修,且是灵修上的阻碍,仅是包装华丽内里虚空的虚假物。

    三、超脱人间情及安全感

    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些也是精神性受造物。当然,这些并不是罪,而且是美好的。如果这些皆来自天主的祝福,我们当然可以欢欣地领受,好好珍惜。但是有一天,天主若有更深远的计划,要我们放下祂所赐予的,那时我们就得以“超脱受造物”的精神,接受天主更深远的安排。就如约伯受到考验失去所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的财富,他虽然伤心难过,却也能超脱痛苦及考验:“我赤身脱离母胎,也要赤身归去;上主赐的,上主收回。愿上主的名受到赞美!”(约一21)

    天主召叫亚巴郎离开自己的故乡,如果亚巴郎不能超脱故乡之情、超脱亲友之情、以及超越安全感,他就无法领受更好的祝福。灵修人也一样,倘若不能超脱“已习惯了的安全地域”,或不能超脱“有了感情的地域,”就无法在召叫中超脱一切,领受天主更大的祝福。耶稣说过:“如果谁来就我,而不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门徒”(路十四26)。如果主耶稣召叫一个人去修道,此人若无法超脱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无法成为耶稣的门徒。

    四、超脱心中的怨恨

    相对“美好感受”的精神性受造物,就是“负面感受”之精神性受造物,例如怨恨、焦虑、恐惧、失望、失去内心平安等,这些亦是精神性受造物。

    尤其是“怨恨”,这是最大的阻碍。灵修初学者在操行静默祈祷时,有时心中突然涌出他所憎恨的人的身影或面貌。不了解这现象的灵修人,会尽力排除这现象,为避免这情景打扰他内心的宁静、或打扰他正在默想中的主题。

    其实,这正是圣神的引导,要此人从怨恨中得到释放。灵修人不该在静默祈祷中逃避他所怨恨的人,而该勇敢的正视。即便是他人的过失,也要原谅他。而且为什么要怨恨他人呢?一个灵修人,如果能谦逊及诚恳地省察自己的过失,默想天主如何借着和好圣事宽赦了自己的罪过,他不该还在心中对别人保留长久的怨恨。

    一个真正懂得自我省察的人,必会在默祷和圣神的带领下看到自己的种种罪过和缺失。能认识自己的种种过失,就能体认自己也是个罪人;能认识自己也是个罪人,又岂敢在心中存留对他人的怨恨?其二,凡在和好圣事中渴求被宽赦的人,如果他能真正体验被天主宽赦的需要,那么,他该在这宽赦中汲取经验及力量,去宽恕那曾经得罪他的人。基于这两点,一个自认追求灵修的人,如果还一直学不会如何在心中不存留对人的怨恨,那么,他的灵修应该从头学起。

    有些人很想治愈内心的创伤,但又一直无法找到有效方法来自我痊愈。其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体认到“我也是需要得到宽恕的人”。如果你不能体会到自己也是罪人并需要得到宽恕,那么的确,连天主也无法治愈你内在的创伤。

    默观灵修非常要求心灵的自由。心中充满怨恨的人,不会是自由的人,也不会是一位默观生活者。故此,认为自己是默观生活者,心中却充塞对人的种种怨恨,这种默观者,是自欺欺人的。

    圣女大德兰认为,一位真正的默观生活者,即便在品性上还余留小缺失,但在宽恕他人方面,他是没有缺失的。大德兰对默观生活特质的诠释,就是“心中不保留任何怨恨”。

    当然,达至默观生活的人,仍然生活在世上,有人的软弱,不表示自此不会遇着令他非常恼怒的人、事、物。不过默观生活者,就是懂得如何在短时间内化解这怨怒,甚至说,不少默观生活者其个人特质上,本是一位敏感和容易发怒的人,不过他愿意终身克服这困难,即便生气,也懂得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化解掉怨怼。

    五、超脱一切负面心绪

    灵修人的负面心绪,诸如忧郁、烦恼、牵挂、焦虑、懊悔、恐惧以及失去平安等心绪,最容易使人的灵修生活瘫痪。积极追求灵修的人,如果无法完全超脱它们,至少也要将它们减至最低程度,否则是默观生活的障碍。

    当然,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活在世上,除非是脑袋有障碍的人,否则多少人能毫无烦恼呢?灵修生活要照顾,日常生活费也要兼顾啊。不少人有经济上的忧虑,这是很普遍的事实。在其它方面,诸如家庭上的烦恼、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亲友的牵挂、世俗之牵绊、人际关系的磨擦、对未来之担忧、对某事物之患得患失之心等等。这些,都能造成烦忧和挂虑。因此,要超脱人间种种负面精神性阻碍,谈何容易?

    比较能超脱这类障碍的灵修人,通常是度隐修制度的灵修人;缘由是他们放弃家庭、孑然一身,其生活方式又是远离世俗,杂务较少,经济上有团体的支助,这些都是内修上的有利条件。因此,度隐修生活的修道人,只要掌握正确灵修门路,积极投入灵修生活,可以在短短数年内就能进入默观生活境界。至于在俗服务的神职人员,虽然放弃家庭生活少了这个忧虑,但是不像隐修士那般的与世隔绝,而且还要尽好牧者之职,有很多俗务要处理,因此即使掌握正确灵修门路并积极投入灵修生活,通常需要更多时日才有可能进入默观生活。

    一般平信徒由于许多俗务缠身,即便是热心信徒,通常在学业、爱情、事业、经济、家庭、孩子等这些忧虑都完了之后,即在退休以后,才可能全力以赴地积极于灵修生活。

    以上这种“身分监别”只供参考,绝不是一种定论,重点是阐述在各种条件因素下所可能达至的默观生活。当然,如果没有追求天主的热火,不积极于灵修生活,即便是隐修士或神职人员,仍然是和默观生活无缘的。

    六、超脱懊悔之云

    积极于灵修生活的人,他们对于往昔犯的罪已经真心忏悔,也做了相当的补赎。但是有一天,往昔的罪突然从心底涌现,尤其那罪恶感,浓郁地笼罩整个心灵,像挥不去的阴霾,使整个心灵沈浸在懊悔的心绪里,灵修生活也似乎瘫痪在这氛围里。在这境遇下,他们希望能处理内心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明白这种心理状态的起因,也不知道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心境,只觉得自己很不配和天主在一起。

    灵修走到一个阶段时,发生这种心灵现象,其实是正常现象。首先,许多人不知道罪的伤害是什么,即使真心忏悔、做了补赎。但是在灵修进步下心灵更清明了,这时,才更看清罪恶的丑陋,明白罪恶伤害是什么,了解自己曾经是多么辜负天主,因此,浓郁的罪恶感也由此而来。

    发生这种心灵状况的另一原因,乃来自魔鬼的骚扰。魔鬼知道此人已经悔改,不愿再犯旧错,也难以引诱他重犯旧错,知道天主的仁慈和恩宠与他同在,这时,魔鬼由于嫉妒和忿怒,就在他记忆中唤起他以往的过错,并在他内心传达这声音:“你犯了这错,天主不会轻易原谅你的!”;“你是罪人,不配领受天主的仁慈和恩宠!”;“你和天主之间已经有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痕,别妄想能和天主亲密结合了!”魔鬼以似是而非的道理来打击他、骚扰他、忧烦他,目的就是要使他内心失去平安,使他的灵修生活瘫痪在一个不能进步的境地。

    若发生这现象,无论是第一或第二的原因,这时的他,总不该沈浸在浓郁的懊悔心绪和羞愧心绪。这时的他,其实更应该尽快抽离这种心绪,因为这种心绪对灵修生活实在没有帮助,反而是接受天主恩典的一种阻碍。

    这时的他,首先该以“罪恶意识”来取代对“负面心绪”的注意。罪恶意识可以让人注意福音的真价值以及注意天主的仁慈和恩宠;反之,沈浸在负面心绪,这种心灵状态只让人“注意自己”,不是注意“天主的仁慈与恩宠”。其次,他该将这懊悔心绪视为“受造之云”,然后勇敢的穿越它。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错误,除非为了警惕自己,否则就不该再想。他该做的,是信任天主的仁慈和恩宠,然后以“空无一切”的姿态穿越这“懊悔的受造之云”,不断隐身在“非受造之云”之中,直至一天,他终会领悟,天主的仁慈远远超越人的过错;只要他有真诚忏悔的心和对天主的真爱。

    就如福音记载(路七36-50),耶稣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时,有一位罪妇来到耶稣跟前。她是城中公开的罪人,却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她的眼泪和头发来擦耶稣的脚、并热切亲吻耶稣的脚。众人很惊讶,耶稣为什么没有拒绝这罪妇,耶稣却赞赏这罪妇,教导众人说:“她的那许多罪得到了赦免,因为她爱得多。”(路七47)

    从这罪妇身上,我们学习到很多东西。首先,她不把自己沉没在懊悔的深渊里,企图走出这阴霾,迈向真价值的寻求,来到耶稣跟前。第二,她不把焦点放在自己的面子上,也不在乎众人如何看她,只把焦点放在天主的仁慈,无视他人的轻蔑,只祈求天主的怜悯。第三,她所以哭泣,主要的不是因为懊悔自己曾犯过罪,而是懊悔她爱天主爱得太迟和太少。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她相信天主的仁慈与恩宠,所以没有等待天主答应,就已跪在天主台前,以真爱亲吻天主的脚。

    这罪妇就是能冲破“懊悔的受造之云”、“面子的受造之云”,以真爱的心,直奔“非受造之云”。但是很可惜的是,罪妇用眼泪为耶稣擦脚的那一幕,那些自认是义人的人,他们着眼看见的仅是罪妇的罪,却看不见天主的仁慈与恩宠。多么可惜啊!

    七、悔改和懊悔

    “悔改”不仅是灵修的起点,更是整个灵修的路程,甚至贯穿整个灵修生活,直至终点。“悔改”和“懊悔”大不相同。悔改是一种灵修态度,乃开创新我的基本条件。懊悔却是一种心绪,这种心绪虽是人之常情,但是若成为挥之不去的阴霾,长久摆在心里,这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也阻挠人的进步。

    有些人所以常常感到不快乐,大部分原因,正是因为活在过去,为过去的事懊悔不已,甚至不能原谅自己。但是这种心绪,并不有助于未来。

    灵修生活也是如此,长久停留在懊悔的阴霾里,绝对有害灵修。确实,正常的人都有懊悔心绪过程,但是唯有成熟的人,才懂得调适自己,尽快走出懊悔的阴霾,以充满希望的心迈向新的旅程。

    其实,天主了解人的软弱和愚昧,因此并不要求人不能犯错,只要求人懂得悔改,以及要求人相信祂的仁慈。

    天主甚至了解,人容易一错再错,因此天主很有耐心,等待人在错误中学到一些东西,并在这过程中有所进步。但是,不少人在悔改过程中,似乎比天主还要没耐心。好像渴望一天成圣似的。其实,灵修人若能一天成圣,也是很可惜的事,因为他将不能深刻经验天主的仁慈和恩宠。

    其实,天主为所有的人,保留了令人惊讶无比的仁慈和恩宠。人只要相信,天主的仁慈和恩宠比人的罪恶还要大,他就能领受天主这恩典,将这恩典贯穿于每天的灵修生活,使悔改的精神充满这恩典的馨香;而且在不断的悔改中,他将学到谦逊,学到以慈悲之心来对待众人。哗!这是多了不起的恩典啊!人的贫穷、软弱、以及曾经的罪过,竟成了人喜悦的原因。

    八、恩宠协助超脱本性的自我

    “超脱自我”的灵修奋战,除非已在超脱物质性和精神性受造物的灵修中有相当的基础,否则难以在这属灵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超脱自我的特点之一,就是细微观察我们“本性”与“超性”的活动。本性与超性的战争,乃灵修生活最艰巨的交战,不断在灵魂内进行着。尤其在默观中对自己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奋力投向天主时,会更清楚经验到本性与超性之间的张力。圣保禄就以“属神的法律”对抗“血肉的法律”来说明这种内心的战斗(参阅罗七14-25)。

    本性时常将简单的事弄得很复杂,超性却和单纯同行;

    本性不愿受他人的约束,超性却要人懂得服从;

    本性为个人的利益而生活,超性以天主的光荣而生活;

    本性惧怕羞辱,超性乐意受人轻视;

    本性爱闲散,超性投入工作;

    本性寻求新奇,超性安于简朴;

    本性容易被眼前小利束缚,超性却要人高瞻远瞩;

    本性害怕受苦,超性接受困苦;

    本性追求祈祷的美好感受,超性投入神枯的涤炼;

    本性常会抱怨他人和天主,超性却看见自己如何辜负他人和天主;

    本性眷恋受造物,超性则带领人超脱受造物;

    本性追求外在的安慰,超性寻求在天主内的安慰;

    本性埋怨自己的不足,超性以拥有天主为满足。

    “血肉法律”和“属神法律”的对抗,每天都发生在灵修生活中,而且尖锐和难受。许多人以为修到默观生活境界,就不会有内心的冲突。事实不然,越往深处走,内在的张力越大,问题也更尖锐,战争也越剧烈。

    九、超脱欲超脱而引起的烦躁之心

    灵修人只要还活着,血肉法律和属神法律的对抗,是没有终止的。因此,超脱式的灵修,不是一次而永远完成,它需要多次的经验,直至我们很熟悉它的要求、规律和模式;而且不因多次挫折引起烦躁之心。

    超脱式的灵修,即是一种无法在山巅久待,不久后会掉落山下,然后要再度努力攀爬的循环式体验。就是这模式,要求灵修人去熟悉它,且不引起烦躁之心。

    对超脱式灵修已有相当经验的人,他渴望再度超越自我而引起了烦躁之心,这时他该明白,这种因渴望超越自我而引起的烦躁之心,像这样的心绪,也是一种“受造之云”,应该轻柔的放下。如此,才能穿越这烦躁的受造之云,以祥和的心继续奔向“非受造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