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道者指南
作者:李善修神父
卷三 在基督内的生活 第一部分 人的天职、度心灵生活
第一章 人的地位、特质和行为 第二章 人的团体 第三章 天主的救恩、法律与圣宠  
卷三 在基督内的生活 第一部分 人的天职、度心灵生活 第一章 人的地位、特质和行为
人的地位基建于人是天主的肖像、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创造的(第一节),人的任务就是追求天主的福乐(第二节),人的本性也是很自由的倾向这个任务(第三节),人是否符合天主所许的福乐,要靠自己的自由行动(第四节)和良心的证明(第五节)去完成。人该启迪自己追求内心的成长,就是该将自己的生命全部,不论是感觉性的或精神性的,都结合在一起,谋求他们的成长(第六节),借重天主圣宠的助佑在德行上向前迈进(第七节),躲避罪恶。倘若不幸犯了罪,该像荡子一样、投奔到仁慈的天父台前恳求宽恕(第八节)。这样才能到达爱德的完善境界。
第一节 人是天主的肖像
按创世纪所载,人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创造的,所以人是天主的肖像,美善高贵,可惜被原罪所破坏,但却被救主基督所救赎,使他恢复原来的美善高贵境界。
天主赋给人一个不死不灭、有理智有意志的灵魂,为使人在世上成为天主愿为自己保留的惟一受造物,人从受孕开始,就被指定享受天主的永福。
由于人有灵魂有理智有意志,天主又赋予人自由,这才显出天主肖像的最高标志:因为人的理智使人认识天主的声音,令人行善避恶,人人该遵守这条规律;人的良心也是这样向人呼吁;遵守这条规律才证明人的地位。
可惜人从历史的开始就妄用自由,顺从魔鬼的诱惑,犯罪作恶;因着原罪的伤害,人倾向于罪恶和谬理。
基督藉祂的苦难圣死,将人类从魔鬼和罪恶的奴役中解救出来,为我们挣得了在天主圣神内的新生命,祂的圣宠也恢复了罪恶在我们中所破坏的一切。
第二节 天主召叫我们追求真福
真福是救主基督宣道的中心,祂的宣告将天主对亚巴郎和以色列选民所作的许诺再提出来,引它到达完善的境界,又提醒人,不但要追求现世的福乐,而且更该追求天国的真福。
真福正符合人追求幸福的愿望,这愿望是天主赋于人内心的,这愿望的最终目的就是进入天国、享见天主,分享天主的永生,成为天主的义子,生活在天主内。
永生的真福是天主白白赏赐于人的大恩,它超越人的本性。真福放在人面前,让人做决定性的选择:它要求人克制自己的恶劣本能,净化自己的心灵,努力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它教导我们,真福不建立在财富上,不在荣华权势上,不在学术艺术上,也不在任何受造物上,而是在天主内,因为祂是万万美善的根源。
天主十诫、山中圣训、宗徒们的教理传授,都指示我们要走上天国真福之路。
第三节 人的自由
天主创造了有理性的人,又赋给他位格,使他有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并负起责任:所以自由是基于理智和意志之力,决定对事情的做与不做、做这或做那,完全由自己决定其行为。因此自由牵连到善恶之间的选择性;可向善立功,也可向恶犯罪。人越行善、便越自由;倘若不向善,便失去真自由;选择作恶是妄用自由,使人成为罪恶的奴隶。自由使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行为是自愿的。在德行上前进和禁欲苦修,能增加意志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权;不过行为的可归咎性和责任性,能因无知、疏忽、暴力、恐吓和其它心理或社会因素而降低或消除。
自由的执行权是人地位所需要的,尤其在宗教和道德事务上更是需要;但自由的实行,并不包括说或做任何事情的假设权。
天主赋给人自由,是要人自由自愿的服从自己的造物主,并由此获得完美的幸福。
第四节 人行为的道德性
自由使人成为道德的主体,几时人自由的做事,人就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人行为的道德性由三种要素构成,即事件、意向和环境:
1.事件:所选事件,经过人理性的了解和判断它是否符合道德律后,即可断定选择它的意志行为是善是恶。
2.意向:意向来自做事的人,它有目的,它鉴定人行为的善恶。同一的行为能由不同的意向所激起。此外,好意向不能使恶事变成善事,目的不能圣化方法。同样的,坏意向也不能使善事变成恶事。
3.环境:环境和它们的后果,是人伦理行为的次要因素。这些因素能加重或减轻人行为的善恶程度和工作者的负责程度(比如在人威胁之下)。环境本身不能改变人行为的本质,也不能使恶行变成善行。
善行和恶行:伦理善行的成立,要求事件,意向和环境必须都是善的。恶目的破坏人的行为,即便事情本身是善事也是如此,比如有人祈祷守斋是为叫人看见称赞他。倘若所选之事本身是恶的,他的行为也是恶的,比如奸淫邪道。此外,总不许做恶事,为从中产生善事。
第五节 情欲的伦理性
情欲是人心理上的自然成分,是人的感觉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连系。主耶稣曾指出,人心是产生情欲的来源。
情欲有很多种,那最基本的,就是被美善所吸引而生的爱情,它激发人贪恋自己所没有的美善,也期望能获得它;待获得后,就感到快乐和喜悦。另一种是对恶的怕情,它产生对未来恶事的愤恨、警惧和躲避,对面前的恶事则感到忧虑和忿怒。
情欲的善恶,以爱情的善和恶而定。好爱情使情欲变好,坏爱情使情欲变坏。
情欲本身没有善恶,非善亦非恶,除非有理智和意志的介入,加以控制。倘若意志公正,它必引导情欲走向美善和真福,情欲和它的活动,就成为美善的。倘若意志不正而邪恶,它必驱使情欲放荡无度,情欲和它的活动,就成为邪恶的。所以情欲可升华在德行中,亦可败坏在毛病中,全看意志是如何领导它而定。
第六节 良心
良心是人的秘密核心和圣所,在此人可找到自己同天主的关系,它的声音常在人内心听到,关于良心我们要注意下列事项:
1.良心的判断
良心在人内心随时吩咐人要行善避恶,判断人该做之事,证明哪些事是善事,哪些事是恶事。几时人听良心的话,人会觉得天主在同他说话。所以良心是理智的判断,藉着它会认出天主的诫命,了解自己所做的事是善是恶、也了解在自己所说所做的一切事上必须遵守公义和正直的条件。
2.良心的陶冶
良心该接受教育,判断该接受启迪。受过教育的良心才是正直的真实的,它才会遵循理智的指导,符合造物主所愿的美善,形成他的判断。训练良心为人是不可或缺的义务,因为人面临着社会的不良影响,罪恶的诱惑,总觉得自己的判断为是,不愿接纳别人的建议。所以教育良心是一生的工作,它保护人防制自私、骄傲和私欲的冲动,同时也保证人善用自由,产生心灵的平安。在训练良心上,天主的圣言是我们的光照,我们该把它融合与我们的信德和祈祷中,付诸实行。
3.良心的选择
面临着伦理选择,倘若良心的选择,能同理智和天主的诫命相符合,该判断就是正确的,不然,就是错误的。不过有时候良心会面临一种处境,使他的判断不定,难做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人该寻求正义圣善的原则,辨别天主的意愿,它表现在天主的诫律中。
为达到此目的,人该藉着过去的经验资料,时代的讯号和精明人的建议来选择。有几种规范为任何事件都能使用:
(一)总不许做恶事为产生善事。
(二)凡你愿他人为你所做的,你也该为他人做,这是金科玉律。
(三)爱常尊重他人,言行上伤害他人,就是犯罪反对基督。为此戒除一切使他人学坏之事,就是行善。
4.良心错误的判断
人常该服从自己良心的正确判断,倘若故意违反它,就是自己定自己的罪。但是有时候良心由于人的无知,对自己的行为判断错误。这种无知多数是可归咎人的责任的,因为这种事情的发生,或因人不肯努力追求真理和美善而来,或因人的良心,由于犯罪的恶习而变成盲目所致。在这些光景中,人对自己所犯之罪是该负责任的。倘若无知是无法克服的、或错误判断并非来自当事人的话,这样,他所犯的罪过就不归咎到他身上了。
良心对人行为判断的偏差,来自许多因素,比如不认识基督和他的福音,别人的恶表,放纵情欲,拒绝教会的教导,缺少悔改和爱德等。
第七节 德行
基督信徒为善度信仰生活,除躲避犯罪外,还该努力修各种德行。
德行是什么?
德行是行善避恶的恒久习惯。德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直接归向天主的超性之德,一种是伦理行为方面的本性之德。
1.归向天主之德
归向天主之德,是天主赋予基督信徒的超性德能,使他直接归向天主,生活在同天主圣三的关系中,以天主圣三为根源为目标,使他的生活适合于天主儿女的身份,能获享永生。归向天主之德有三,就是信、望、爱三德。
(一)信德:它敞开我们的心门,使我们全信天主所启示的一切真理,完全信赖天主,因为祂不能错,也不能虚言。信德要求行动,没有行为的信德是死的(雅二26)。信德要有望德和爱德相陪,不然,我们就无法完全与基督合而为一,无法成为基督奥体的活肢体。基督信徒还该在人前公开承认信德,为信德作证,向人宣扬信德。为获得基督的救恩,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主耶稣说:“谁在人前承认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认他;谁若在人前否认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认他。”(玛十32-33)。
(二)望德:
望德是我们对幸福的渴望,天主把它们赋在每人心中,激发人的精神,净化人的心灵,引人归向天国和永生作为我们的幸福。它在人的沮丧中予人鼓励,在人的疏忽中予人支援,扩展人心期待真福的来临。我们把这希望寄托在基督的许诺中和圣神恩宠的助佑上,天主就因耶稣的救赎功劳,赏赐我们恩宠,护佑我们常有望德,使它不会落空(罗五5),而且作我们生命的锚,在我们得救的战斗中作我们的盔,诚如圣保禄宗徒致得撒洛尼人前书上所说:“你们应当清醒,穿上信德和爱德作甲,戴上得救的望德作盔。”(得前五8)。
(三)爱德:爱德教导我们:上爱天主在万有之上,下爱世人如爱自己,在天主十诫上记载得很清楚。吾主耶稣又称爱德为新诫命,祂爱世人就爱到底(若十三1),祂表示此爱来自父,祂命令祂的门徒要效法祂爱人的榜样,也彼此相爱,祂说:“正如父爱了我,同样我也爱了你们,你们应存在于我的爱内。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十五9-12)祂也要求我们,要爱我们的近人和仇人,如同祂所做的一样。爱德非常重要,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前书上说:“我若有全备的信德,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没有爱德,我什么也不算。”(格前十三2-3)。爱德超越其它诸德(格前十三13),各种德行的修练,都由爱德的激发而来
,因此爱德称为诸德的联系(哥三14)。
爱德的效果是喜乐、平安、慷慨、友善和共融。
2.伦理美德
伦理美德是人理智和意志的良好习惯,它规范我们的言行,导正我们的情欲,引导我们的操行,使之与真理、信德和伦理道德相符合。它也提供我们自律的便利和善度生活的愿望。伦理美德由人修练而成。
在伦理美德中有四种德行发生枢纽作用(关键作用),因此称为四枢德,其它伦理美德都以此四德为枢纽。此四枢德就是智、义、勇、节。关于四枢德,旧约智慧篇上说:“若有人爱慕正义,就应该知道,德行是智慧工作的效果,因为它教训人节制、明智、公义和勇敢。人在此一生,没有比这些美德为人更有益处。”(智八7)。
兹将此四枢德,分述如下:
(一)智德:智德是人性的一种天良,它使人知是非辨善恶,设法行善避恶。它被称为诸德之车夫,把规范和尺度指示给它们。所以有智德的人,会引导良心善作判断,并按此判断规范自己的操行,使在各自事件上不会错误,在行善避恶上消除能有的怀疑。
(二)义德:义德是一种善良意向,使人善尽自己对天主对人的义务,将属于天主的归于天主,将属于人的归于人。对天主的正义称为信仰之德;对人的正义,使人尊重每人的权利。在人的来往关系上建立和谐,在人和公益的对立上促进公平。关于正义,旧约肋未纪上记载说:“审判时你们不可违背正义,不可袒护穷人,也不可重视有权势的人,应只依正义审判你的同胞。”(肋十九15)。
(三)勇德:勇德是一种毅力,使人在困难中坚决持久的努力向善,在抵抗诱惑及克服伦理生活的障碍上勇于做出决定;在对抗考验和信仰迫害上不怕遭难吃苦,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亦在所不惜。
(四)节德:节德是一种节制,约束快乐的诱惑,使人在享用受造物上能保持平衡,使人的意志能控制人的本能,维护人的愿望不出正当的范围。有节德的人会引导感觉方面的欲望向善,不顺从自己的偏情去满足心中的欲望。(德训篇五2)。
伦理美德是藉教育和不断努力修练而来。然后再蒙受天主的恩宠,得以净化和提升,以致养成习惯成自然之美德,感到修德是福气;但为遭受罪恶伤害的人,却不易维护伦理平衡;为此我们需要基督救恩的必要圣宠相助,我们每人应该向主求此恩宠,或藉领圣事,或藉同圣神合作去努力修伦理美德。
关于伦理美德,中国传统伦理常讲四维八德;家庭道德方面强调悌孝忠信;为人处世讲仁义礼智;立国方面倡导礼义廉耻。在意义上与教会所讲之伦理美德颇相符合。
我们各自修德、独善己身,就够了吗?
不够,还该兼善他人,按自己的能力去服务他人,以实现主耶稣的博爱精神。服务他人有两种:一是精神方面的服务,一是物质方面的服务。
精神方面的服务,是为鼓励他人上进:如解人疑惑,教导愚蒙,劝人悔改,安慰忧苦,赦人侮辱,忍耐磨难,为生者死者祈祷,称为神哀矜七端。
物质方面的服务,是为助人解决急需:如饥者食之,渴者饮之,裸者衣之,收留行旅,照顾病人,看被囚者,藏已死者,称为形哀矜七端。
对服务他人方面,中国传统伦理,一面强调独善己身,一面强调兼善天下;前者注重诚意正心修身,后者注意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意义上亦与天主教伦理道德相符合。
第八节 罪恶
罪恶是什么?
罪恶是违反理智、真理和正直良心的过失,也就是由于留恋某些不当利益,不惜做出轻视天主及伤害他人之事,更扼要的说:罪恶是在思想、愿望、说话、行为上违反天主的诫命和旨意。
罪恶的多种多样
关于罪恶的种类,圣经上曾列出名单。圣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人书第五章上告诉我们,本性的私欲相反圣神的引导。本性私欲的作为,分为淫乱、不洁、放荡、拜偶像、行邪法、仇恨、嫉妒、愤怒争吵、不睦、分党、凶杀、醉酒宴乐等。做这些事的人,决不能承受天主的国。
罪恶的轻重:大罪和小罪
罪恶依其轻重分为大罪和小罪,在圣若望一书上已有说明,在教会圣传上也有记载,人的经验也证明如此。大罪把人心里的爱完全破坏,因为它严重违反天主的诫命,使人为偏爱一低级利益,情愿背弃自己的最高目标和真福即无限美善的天主。小罪不完全破坏人心里的爱,但却予以违反和伤害。
构成大罪的三条件
为构成一条大罪,需要三个条件:1.在重大的恶事上;2.明明知道;3.完全故意。
关于重大恶事,在天主十诫上已说得很清楚,比如崇拜邪神偶像、迷信异端邪说、发虚誓、杀人放火、奸淫邪道、偷盗抢劫、作假见证等。此外,被得罪的人也有关系,比如侮辱父母比侮辱一般人更严重。关于明明知道和完全故意两条件,意即明明知道自己的恶行违反天主的诫命,还完全故意的去违反。倘若伪装不知道,并不减轻罪过的严重性,有时候还能加重。但真正的不知道(无意的无知)却能减轻大罪的可归咎性;不过无人能说,他不知道伦理法则,因为天主把它印在每一个人的良心上了。此外情欲的冲动、外来的压迫、病情的扰乱,都能影响人的自由意志,减轻罪恶的程度;但故意选择恶事,不怀好意的去实行,是更严重的罪恶。
大罪完全破坏人心的爱德,使人失落成圣的圣宠,就是失去在天国作天主义子的名份,不能分享天主的永生永福。此时人需要真心悔改,领受和好圣事,求天主宽恕,再与天主和好。倘若人不悔改不同天主和好,就无法进入基督的国,要受地狱的永罚。要不要犯大罪,完全由人的自由作选择决定。
小罪是什么?
几时人在小事上违反伦理法,就是小罪;或在大罪上违反伦理法,但不完全知道或不完全同意。
关于小罪的后果,小罪并不断绝人同天主的友谊关系,也不使人失落爱德和永生,但却消弱人心的爱德,使人偏爱受造之物,阻碍人在修德上前进,为人招来暂罚。此外,故意犯小罪而不悔改,会渐渐引人犯大罪。
亵渎圣神的罪
关于亵渎圣神的罪,永远不会获得宽赦之事,圣经上有明文记载,圣马尔谷福音上说:“谁若亵渎了圣神,永远不会获得宽赦,而是成为罪恶的永久犯人。”(谷三29)。
亵渎圣神的罪,就是犯罪的人,拒绝接受圣神的恩宠感化和天主的无限仁慈,故意不肯悔改自新,排斥罪过的赦免和圣神所赐的救恩。像这样的硬心能使罪人至死不肯悔改,以致遭受永远的丧亡,所以亵渎圣神的罪不能获得宽赦,并非天主不赦免他的罪,而是他拒绝天主的赦免。
罪恶的增生:七罪宗
人若屡次重犯同一罪恶,就会养成习惯,成为毛病。在毛病中有些是特出的超群的,称为罪宗,因为它们产生其它罪恶,其它毛病,比如骄傲罪宗,由它产生轻视他人之罪、不能同人和睦相处之罪、疏忽职守之罪等。罪宗有七个,就是骄傲、悭吝、迷色、忿怒、嫉妒、贪饕及懒惰。
克制七罪宗用什么方法?
用七种相对的德行,就是以谦逊克骄傲;以慷慨克悭吝;以贞洁克迷色;以忍耐克忿怒,以大方克嫉妒;以淡泊克贪饕;以勤劳克懒惰。清初名传教士庞迪我神父著有“七克真训”一书,是一部阐释如何以上述七德克七宗罪之名著,为基督信徒所必读,获益匪浅。
卷三 在基督内的生活 第一部分 人的天职、度心灵生活 第二章 人的团体
第二章 人的团体
第一节 人与社会
人不能离群而独居,需要社会生活,这不是什么附属品,而是人性的需要和要求;在同他人的来往中,藉彼此交谈和互相服务,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善尽自己的职务。
社会是由人遵照团结的原则,在有组织的形态下所组成的团体,它是可见的,也是精神的。在时间上它是持久的,它继承过去的,准备未来的,其中每一个人都是继往者、又是开来者,所以每一个人都该服从他所参与的社会法则,尊重该社会上负责公益事业的权威。
有些社会,例如家庭或民众团体,更直接符合人性,为人是必要的。为奖励更多的人参与社会生活,人该酌情成立有益的联合会或社团,为达成经济、文化、社会、运动、休闲、职业、政治等各方面的目的。
社会化也能带来一些危险,如果政治干涉过分,就能威胁人的自由和开创力。根据教会道理,高层社会不该干预低层社会的内政,剥削它的职权;但该在必要时支持它,在公益上帮助它调整它与其它社团的活动。
第二节 参与社会生活、服从合法权柄
大家生活在一起,倘若没有合法的权柄公布法律、维持秩序、促进公益,大家便无法度安定幸福的生活。
伦理界所需要的权柄来自天主。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上说:“每人要服从上级有权柄的人,因为没有权柄不是从天主来的,所有的权柄都是由天主规定的。所以谁反抗权柄,就是反抗天主的规定。”(罗十三1-2)。
第三节 公共利益
人不能离群而独居,由于人的社会性,在每个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自然会产生关系,为此公共福利必须注意社会上使个人或团体达到完善地步的生活条件,为达成此任务,它必须拥有下列三个基本要素:
(一)对个人的尊重:拥有公权柄的政府执政人员,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社会也有义务准许它的每个会员能实践他的天职。
(二)公共福利该谋求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在不同的私利中哪些更促进公共福利,由执政者来裁决;但必须使每一个人获得他所需要的利益,使他能度一个人的真正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劳动、休闲、教育、文化咨讯和建立家庭等权利。
(三)公共利益要带来平安,就是正义秩序的建立和安定。
第四节 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的实现,有赖社会上每一个人或团体,都能获得他应得的一切。社会正义与公共利益和政府行政密切关连,为实现社会正义,必须满足下列三条件:
(一)尊重人格:尊重人格的超越地位,才有社会正义,人格象征社会的最后目的,必须加以维护,这是造物主赋予人的任务。尊重人的人格,包括着尊重人的权利,这些权利比社会在先,是任何权柄的伦理合法性基础,凡拒绝承认此权利的法律,就是摧毁此伦理合法性,教会有义务予以驳斥。至于个人方面,每一个人该把他人视为是另一个自己,尊重他的人格如同尊重自己的人格一样。
(二)维护人间的平等和差别:众人都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创造的,并赋给他们有同样理性的灵魂,有同样的本性,同被基督受难所救赎,同被召叫参与天主的永生,为此大家有同等的地位。人类的平等就建立在人的地位和由它而来的权力上。
人来到世上,并不拥有他所需要的一切。为发展他的神形生活,他需要他人。可以看到人在年龄上、体力上、知识和伦理的才能上、利益的交换上和财富的分配上是有差别的,智能的分配并不平等。这些差别是在天主的计划中,他愿每一个人由他人接受他所需要的,那些有特别才能的,应该同那些需要的人共享利益。这些人间差别也迫使人慷慨共享。在世上也存在着不公平不平等,伤害千千万万的人,这完全违反福音教训。
(三)促进人间的休戚相关:休戚相关特别表现在利益和工作上,也指负责促进更公平的社会秩序,藉以化解人间紧张,解决人间冲突。
社会经济问题,只有藉着各种休戚相关来解决,比如藉着贫富间的休戚相关、工人间的休戚相关、包揽工程者和属员之间的休戚相关、国际间的休戚相关、民族间的休戚相关。尤其国际间的休戚相关,为世界和平非常重要。
休戚相关是基督信仰的美德,它注重物质利益的分享,更强调精神利益的分享。
卷三 在基督内的生活 第一部分 人的天职、度心灵生活 第三章 天主的救恩、法律与圣宠
第三章 天主的救恩、法律与圣宠
人类原来被召享永福,但因原祖犯罪而失落,为此人类需要天主的救赎。天主救人,由基督来执行;一面由法律来引导人,一面藉圣宠支援人。
第一节 伦理法
伦理法是天主智慧的工作,在圣经的意义下能解释为父亲的教诲或天主的教育学,是天主给人规定的操行之路和规范,引人走向天主所许之福;它禁止人走上远离慈爱天主的罪恶之路。伦理法在诫命上曾是严格的,但在许诺上却是甘饴的。
伦理法的表达是不同的,但却彼此配合得当,其中有永律,它是一切法律的根源;又有自然律、启示律,包括旧律和新律或福音律,最后还有民法和教会法。
1.自然律
自然律表示原本的伦理意义,使人藉理性之力辨别出是非善恶和真假,它印在每人的良心上,给人指出行善避恶、达到自己目的之路,也给人指出管理自己伦理生活的规范、引导人行善避恶。自然律的主要诫命都彰显在天主十诫里。自然律的诫命是普遍的,它的权威伸展到所有人的身上,它表示人的地位、建立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自然律在应用上能够不同,因须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以地区、时代和环境而定。自然律是不变的,经过历史的变迁,它仍然永恒不变,它所表示的规范,为个人为社会常是妥当的。自然律的命令,并不常为所有的人立刻清楚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天主的恩宠为人,尤其为罪人是必要的。
2.旧律
旧律是天主在旧约中所启示的法律。天主拣选了以色列人做选民,把自己的法律启示给他们和他们的领袖梅瑟,令他们准备救主基督的降来。旧律亦称梅瑟法律。
旧律是启示律的第一时期,它的伦理命令取自天主十诫,天主十诫的命令是人为人之基本,说明人是按天主的肖像被造的,禁止一切违反爱天主及爱人之事。天主十诫是人良心之光,显示天主的召叫和道路,保护人相反一切罪恶。
按教会的圣传,旧律虽善,但不够完善,因为它指明人该做之事,但并不给人力量和圣神的恩宠、助人遵守。虽然如此,旧律在走向天国的路上仍是第一站,它准备以色列选民和每位基督信徒归信天主我们的救主。旧律是基督福音的准备,它预报基督代人赎罪的救恩,它为新约提供预像和标志。
3.新律或福音律
新律或福音律是神律、自然律和启示律在世的完成,是基督的工作,它的意义另外表现在山中圣训里,藉山中圣训指示人该做之事,藉圣事赋予人实践的圣宠。
信律是旧律的完成,它净化旧律、超越旧律、使它达到完善的地步。新律并不给人增加外在的新诫命,而是改善人行为的基本即净化人心,使人行善避恶。这样,福音新律藉劝人效法天父的完善和为仇人祈祷,可使旧律达到完善的地步。为此新律称为爱情之律,因为人守此律,是出于爱天主之心,并非由于怕天主之心;新律亦称为圣宠之律,因为它藉信德和圣事赋给人圣宠的力量,使人去付诸实行;新律亦称为自由之律,因为它在爱心的推动下、自动自愿的去遵行,并非机械式的遵守法定的礼。这样,它使人由天主的奴隶身份成为基督的朋友、天主的嗣子,诚如耶稣向祂的门徒们所说:“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却称你们为朋友,因为凡由我父听来的一切,我都显示给你们了。”(若十五15)。
新律中除包括诫命外,还包括着福音劝谕,二者之间的区别,由于他们同爱德之关系而定:诫命劝我们抛弃一切相反爱德之事;福音劝谕却劝勉我们、即便对不违犯爱德之事,却能对爱德之发展产生阻碍,对这样的事也要设法消除。此外,新律的完善,建立在爱天主及爱人的诫命上,福音劝谕则在天主对人的圣召上,给人指出直接之路及妥善方法,引人去追随实行,以期信仰生活的升华。
第二节 圣宠和成义
1.成义
圣神的恩宠能使人成义,它藉人信奉救主基督和领受圣洗使人成义。按圣若望福音记载:“藉圣神的能力我们参与基督的苦难死于罪恶,参与祂的复活、获得一个新生命,成为基督奥体的肢体,教会的一份子。”(若十五)。
圣神恩宠的第一工作,是使人悔改,悔改使人成义,因为在福音上一开始耶稣就说:“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玛四17)。藉人在圣神恩宠的感动下、归信天主、远离罪恶、接受宽恕而成义。为此成义不仅是罪过的赦免,而且是人内心的圣化和复新,拥有信望爱三德,愿服从天主的圣意。所以成义是建立天主的恩宠和人的自由之间的合作。
2.圣宠
人因天主的圣宠而成义,请问圣宠是什么?圣宠是天主白白给人的一种特恩,它超越人的理智和意志的能力,使人成为天主的义子,参与天主的本性和永生,为此它称为成圣的圣宠或宠爱,因为它成全人的灵魂,使他能生活于天主,为爱天主而生活,此圣宠藉领洗而获得。人获得此成圣的圣宠后,它便经久不变的附在人的心灵上而不去,为此它有别于现行的圣宠,后者是天主按人的需要,随时给人的一种临时帮助,此圣宠亦称为宠佑。除宠爱和宠佑外,每件圣事尚有每件圣事本有的圣宠。
圣宠为在人心灵上产生效果,需要人的自由回应。天主造人时,赋给了人自由,也赋给了人认识天主和爱慕天主的能力,也赋给了人渴望真善美圣的能力,为此人可自由的同天主的圣宠合作,这合作为人立功,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人在天主台前本来谈不到立什么功,因为人是天主所造的,人的一切都是天主白白赋与的,人之所以有功,就是由于天主将人同祂的圣宠联合在一起,而人在天主圣神的感动下,对祂的圣宠予以回应及合作,这样人才能为自己为别人立功。
第三节 教会是母亲和老师
信徒在教会里与所有受洗的信徒共融在一起,从教会接受天主的圣言,基督的教诲和圣事的恩宠,引导人走天国之路;又从教会学习圣德的榜样,例如圣母和诸位圣人圣女的善言善行等。
伦理生活和教会训导:教会是真理的支柱(弟前三15),他从宗徒们接受了基督的命令,往普天下去传扬救恩的真理。为此教会的任务,是在各地宣报有关社会秩序的伦理原则。这样当人的基本权利或为拯救人灵有所需要时,教会必宣布他对人性事务的判决。
教会牧人们为执行他们在伦理道德上的任务,他们藉着教理的讲授和神学家、神修家们的著作之协助,将教会的伦理宝库和其中的诫命、规律、信德和爱德活力,都一代一代的一一传递下去。这样的教理传授包括在信经、天主经和天主十诫中,它为整个人类叙述有效的伦理生活原则。
罗马教宗和与教宗共融的普世主教们、是拥有基督权威的真传师傅或牧人,他们向托付于他们的普世万民宣报当信的道理、当实践的爱德和该希望的真福。
参与基督权威的最高层次,就是享有不能错误的特恩,此特恩延伸到天主启示的宝库、教义的全部要素,其中包括伦理道德。此特恩来自天主,缺少它,所有信德活力的真理,无法维护、发扬和遵守。
教会的训导权还延伸到自然律的一些特别法令,因为按造物主的规定,遵守这些特别法令、为获得救恩是必要的。
在训导和实践基督伦理工作上,教会需要牧人们的奉献、神学家们的学识,所有教友和善心人士们的努力。藉着信德和实践福音教训,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生活在基督内的体验,它会光照人,使能分辨什么是天主的事,什么是人的事。这样天主圣神能藉卑微的人、光照明智的人和有地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