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慕道函授课程
作者: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
四、祈祷生活
1、不会祈祷? 2、入世默观者 3、政治家的灵修 4、灵修﹒纪律
5、祈祷﹒生活 6、家庭祈祷 7、玫瑰经祈祷 8、圣母的神修
9、耶稣的祈祷      
四、祈祷生活 1、不会祈祷?
    祈祷生活

    不会祈祷?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祈祷本身是服务的动力,它使工作变得更有意义。

    前言

    我们常听到教友们说:「我不会祈祷!」「我没有时间祈祷!」其实,祈祷生活为一个基督徒是非常重要的。祈祷的领域广泛,包括了人的一生。为基督徒来说:有生命的一刻就要祈祷。但是,该怎样祈祷?如何将它溶汇于生活中?常嚷着「不会祈祷」和抱怨「没时间祈祷」的人,难道就有充足理由不行祈祷吗?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愿意透过一些人物的祈祷生活实例,来阐释生活和祈祷的关系,同时也帮助我们明了如何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个不可或缺的祈祷生活。

    社会工作者

    玛德莲妮﹒杜伯尔(MadeleineDelbrel)生于一九零四年。她自幼随着无神主义的父亲,奔走于法国的大城小镇中。天性喜欢上教堂的玛德莲妮,十二岁就初领圣体。她的祈祷生活是受了一位热爱信仰的青年所影响而开始的。

    玛德莲妮原希望进入苦修院的,但因为她要照顾失明的父亲而留下来。渐渐地,她明白自己的圣召是留在这个世界中,把福音生活出来。于是她和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中从事社会工作。一住就三十多年,到一九六四年她才去世。

    在这三十多年间,她经历了不少困难,有政治上的,有经济上的。每一次她都能排除艰苦,支持下去。她明白,这一切力量的来源就是祈祷。但是在一群没有信仰的人中,怎样维持祈祷生活呢?最初,她和她的朋友都觉得很难找到时间来祈祷;而且,就算有时间,也很难提起心神和有精力去祈祷。

    另一方面,她常听人说:服务本身就是祈祷。但是,玛德莲妮总觉得这是一个误解,觉得这说法有问题,因为她太清楚自己的弱点了。从经验得知,她肯定「祈祷就是行动的动力。」她发现在她们对人的服务中,她们是多么容易变成一个大家长,占有的意念也会越来越强烈;她又很容易失望,心灵也很容易受伤,所有的自我中心的征兆都会出现。玛德莲妮相信:「祈祷能把我们从自我中心解放出来。」她认为必须要寻找出某一种能对我们产生这种功效的祈祷方式。她知道,如果她不能在为人的服务中抽出时间来祈祷,她的服务就要变质。即使只是很短的祈祷,但总是「从有用途的时间中,抽出时间来作更大的用途。」

    源于爱的祈祷生活

    读了玛德莲妮对祈祷的体验后,相信我们都会觉得祈祷是重要的。她强调工作绝不能代替祈祷;而祈祷本身是服务的动力,并使工作变得有意义。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像总没法腾出时间来祈祷,再加上住屋环境,想找个祈祷的地方也实在困难。于是,我们都归咎于有心无力的境况。不过,若细心地反省时,就会发觉「要不要」祈祷,不在于「有没有」时间,而在于「想不想」和「肯不肯」着实地去做。

    祈祷最重要的不是它的长短而是爱心;不是一项应对天主做的功课,而是一种对天主的渴望。这渴望是由爱而产生的。如果我们很渴望热爱一个人,自然的,无论乘车、走路时都想望着这个人。因对天主的爱而产生的渴慕之情,亦能够随时随地的表现在生活的种种情况中:上班时,在车厢内,轮候巴士时都能短短地想念天主,就在那一刻和主有所接触。如果祈祷源于爱,有爱便一定能常常找到办法的,那怕是十分钟、一小时,甚至会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祈祷。

    从认识到爱慕

    要去爱一个人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去爱看不见的天主,看来更不简单。爱一个人要透过接触,要花时间来培养感情。同样的,学习爱天主也得费心思,制造与祂接触的机会。从学习教理,认识天主的一刻,然后领洗,继而和主建立起情谊,这期间的许多经历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不过,在不同中却又有着共同必然出现的某些情况。以下是一位教友在祈祷中成长的亲身经历:

    若没有与天主日益密切交往的祈祷,我的教友生活是空的。因着在祈祷中不断地与基督相遇,不仅改变了我原先偏激的人生观,更使我分享到天主爱的生命。当我初次听到「天主是爱」、「效法基督」时,我觉得很新奇。后来我在他人的鼓励下,开始每天五分锺的祈祷。我是利用上床前或躺在床上的几分钟来回想一天的事情,加以反省,然后念几遍经文。

    在一次避静中,神父的道理打动了我。避静结束后,我接受了以前不能接受的道理,并开始去圣堂祈祷。我也学习聆听和读圣经,于是祈祷便不再只倚赖背诵经文,而能够善用自发的说话,渐渐也会安静下来聆听天主。这是一个转变,我虽然没有直接从天主那里听到什么,但在每次朝拜圣体时,我保留脑中的空白,我感到一种来自天主的平安与喜乐。但是,有时候我在圣堂待了很久,仍是心烦意乱的不能安定下来。神父教导我,在这情况下要照常祈祷,不可松懈,以信德的心等待这段时间过去。于是,我的祈祷生活便在时晴时阴的情况下继续下去。

    所谓好景不常,在一次转换工作及家中接二连三的变故下,破坏了我整个的灵修生活,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以前,每天都到圣堂,如今,有时连主日也懒得去。就在这个时候,我得准备领受坚振圣事。于是便被迫每星期一次学习要理。这次再与主相遇,就好像故人重逢似的,收获太多了。虽然我心里的痛苦与矛盾仍在,但我感觉有一股外来的力量在冲淡了它们,任凭上面是波涛汹涌的,而在内心深处却存在着一份平安。这段时间内,我终于学会了排除那些自以为是的东西,腾出心灵位置接待天主,我知道这是祈祷的力量,是天主的白白恩赐。

    如今四周的世界依然如此,然而在我的眼中,一切都有了更深的意义。基督的信仰没有使苦变为甜,使丑变为美,它们依然是它们,然而透过基督,我有更大的喜乐去接受这一切。正如一道曙光划破了冗长的黑夜,并不能使山变为水,水变为山,但在这光明的照耀下,我们都清楚的看到,山之所以为山,水之所以为水,因为我们分享了天主的智慧。

    从力行中体会

    这是一个典型的祈祷生活历程。在其中可见到三个不同的阶段。首先行祈祷开始于「守好规矩」、「命令」或「服从」等原因。这期间只管去做,而祈祷的效果会带来一分「初相识」的喜悦,就是开始品尝与主相遇的甘饴,不过很片面肤浅的。

    第二阶段是因为能够不断的追寻,学习,开放,接受,也献出自己,于是便与主踏入更深的交往,享受平安喜乐的光照。不过这些好日子是不会永远存在的,当考验来到,便得挺身而战。往往,在这阶段中会跌倒;但当爬起之时,便发觉自己又跨越了一大步,而且体会到虽苦犹甘的滋味。也在这个时候,能够深深的领会到天主的启示,若能再接再励地继续持久的实践时,便进入了与主结合的第三个信德阶段。这时候,祈祷的历程已超越了感性之上,而进入了一个意志的领域。在这领域中的人,不会计较从祈祷中所回报的甘饴,也不会因为无言乏味而停止祈祷。他拥有的是一分坚强的意志和信德,加上以往曾与主相遇的一分经验,使他肯定一件事:要常祈祷,唯有透过祈祷,才能增进与主的情谊。

    祈祷是一条漫长的路,它会与时间和经验一齐成长。在这渐进的过程中,无论始自推理,继而默想,最后走进天人合一的默观境界也好,其间各阶段深浅自不尽相同,但却脱离不了要以「行动」来实现祈祷生活。

    祈祷反省

    1. 你觉得自己祈祷不足或不祈祷的原因是:

    信德不够

    不知怎样祈祷

    没有时间

    没有适合的环境

    懒惰疏忽

    未能体会到祈祷的好处

    2. 你觉得需要祈祷的原因是:

    为求一些恩典

    能与天主交谈

    需要增加力量

    是教友的本分

    3. 你觉得祈祷对你有甚么帮助?

    获得信心

    增加克服困难的力量

    稳定情绪

    心灵上有所寄托

    4. 你祈祷的方式通常是:

    默想圣经

    用固定经文

    自发的祷文

    默祷、静观

    参考资料

    *祈祷拾锦 光启

    *祈祷 真理学会

    *生活在祈祷中的人 真理学会 第34-49页

    *祈祷入门 光启

    不会祈祷?习作

    甲、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 玛德莲妮能持守祈祷生活是因为:

    父亲是个热心信徒。

    她遇见一位热心的青年。

    她想入修院。

    .自小便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 玛德莲妮认为我们做不好祈祷的最主要原因是:

    .没有多余时间去祈祷。

    .住屋环境太差、没有祈祷气氛。

    .我们自己「不想」和「不肯」祈祷。

    (三) 玛德莲妮认为:

    「工作就是祈祷。」

    祈祷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祈祷是行动的动力。

    .服务本身就是最好的祈祷。

    乙、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 祈祷最重要的不是而是;不是一项,而是一种对天主的。

    (二) 基督的信仰不会改变外在的事物,它们依然是它们,然而透过基督,

    我们。

    (三) 爱一个人要透过接触,要花时间来培养感情;同样的,爱天主也

    得。

    (四) 祈祷是一条漫长的路,它会与和一齐成长。其间各阶段

    虽深浅不同,但却脱离不了要以来。

    丙、请从本文中节取出一些最能打动你和激励你的祈祷生活的句子,并反覆地思考。
四、祈祷生活 2、入世默观者
    祈祷生活

    入世默观者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 〈2560-3800〉

    只要能掌握生活中心领神会的那一刻,祈祷就可以进入沉思默祷中。

    前言

    到过大屿山神乐院的人,都会爱上那儿的宁静环境,视它为祈祷胜地,所以很多人喜欢利用周末假期到那里静修祈祷。个中原因,除了那里的自然环境外,更因为那是一座隐修院,到处散放着祈祷的气氛。那里的会士们都过着默观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时下一般人追求物质享受的风气成了强烈的对比。渐渐地,克苦、祈祷好像是隐修士们的「专利」,而我们教友要祈祷便得先「找」出时间来,难道我们不可以做一个既生活于世务中、但又度祈祷生活的人吗?

    关怀大众的默观者

    多玛斯﹒麦纯(ThomasMerton)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少年时代的生活,相当散漫,也没有正式的接触过宗教信仰。多玛斯的父母都是艺术家,有着典型的艺术家脾气。自六岁丧母后,多玛斯便随父亲到处流浪,这也是他得不到有系统教育的原因。

    某一次周末,多玛斯推却了一个好朋友的约会,在星期日早上参与了生平第一次的感恩祭。就在他聆听着神父解释天主的爱时,他内心起了莫大的变化,他觉得他像是甦醒过来似的。那是他皈化的一刻。当他从教堂走出来站在大街上,他告诉自己他正走入了一个新世界。多玛斯像是跌入了爱河中一样,他开始努力去寻找这爱。于是,他要求听道。在领洗时,他把自己交托给天主,同时开始寻找为祂服务的最好方式。终于他加入了熙笃会的苦修院。

    在修院中,多玛斯过着严峻的默观生活,他成了一个模范的、真正的隐修士。从他的许多着作里,我们发现他不是一个脱离世界的隐修士,而是一个投身社会、关怀大众的默观者。他分享他的经验说:「在路易士乡,就在第四街和核桃街交接处,在购物中心,我忽然被一阵强烈的感觉所压倒。我意识到我爱这些人,他们是属于我的,我也属于他们。」这经验使他本来深湛的祈祷生活,变得更丰富和更广阔。多玛斯做了十年初学师之后,便隐居在树林的小屋里。每天清晨三时起床祈祷,在他的日记里,愉快地记述那些破晓前的宁静时刻。他的生活越来越趋向默观格调;他默观的题材往往是一片树叶,一堆空罐头。他不安排东西,就让它们以本来面目对他。他以为聆听是默观生活的要素。他说:「事实上,隐修士离弃这个世界,为的只是更专注的聆听那最深刻的、最被忽略的、发自最深处的声音。」

    祈祷使我们常抱着一个崭新的心来开始每一日的生活。

    出世、入世

    一般来说,我们都将默观祈祷生活视为修道人的特殊本分,是他们的职责。不错,一个献身修道者是誓许奉献自己给主,专务祈祷生活。特别是隐修士,一天中会用上大部份的时间来祈祷。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默观祈祷是他们的专利;说实在点,生活于现时代的我们,更需要注意默观祈祷才是。

    今天,我们生活于一个讲究效率的竞争社会中,四周的压力使我们像机械般随着人群走,我们没有时间去分施爱和感受爱。但我们原是来自爱的根源—天主的,我们有去爱和被爱的渴望。有时候,我们都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可能在这繁忙的生活中,有默观生活的一面。既然、多玛斯能够跨越孤寂隐院之外去找寻祈祷的题材,关怀世界的每个人,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从现成的生活中取材,来充实自己的祈祷生活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找出时间来制造一些机会、计划一个默观祈祷的时刻和地方?我们要腾出时间,让自己在主内感受爱,也唤醒自己向主表达爱,和加深彼此间的爱。或者,我们仍然害怕找不到时间,和怕没有适当的祈祷场所。其实,我们的祈祷场所可以是一间后房、一张床铺,我们可以凝视一朵小花、一棵小草,或在街上漫步,只要掌握着心领神会的那一刻,我们就可以进入沉思默祷之中。

    生活祈祷、祈祷生活

    如果我们知道如何聆听天主的话,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去看生活,我们整个的生活将是一篇祈祷文。如果我们懂得为主保留一些属于祂的时间,如果我们知道珍惜和祂单独相处的那一刻,祈祷的时间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以下我们将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这些人都是在今日繁忙生活里保持着一个不可少的祈祷时间和行动。

    思明在一间机器厂工作,每周的工作时间都不同,有时早有时晚。因此,思明虽然很希望能每天参与弥撒领圣体,但碍于工作关系而无法实行。不过,他却把握着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他说:

    「最初,对于不能参与弥撒的日子很不是滋味。渐渐,我体会到与主交往尚有其他的许多方法,又何必要执着某一个形式呢!于是,我按照自己每周的工作时间,来协调自己的祈祷时间。能够参与弥撒时便好好的把握。在其他时间不配合的日子,我便会抽点时间来阅读、默想当天的弥撒读经,又或用上二三十分钟来静思。现时我已习惯了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做祈祷。我发觉我再不会受人地时间的限制,而能够自由地因时制宜的争取祈祷的时间,并努力的完成它。」

    巧玲每天六时半出门,从沙田前往官塘返工。忙完朝八晚五的工作后,又往夜校进修。每晚返家时已将近十时了。要做到「每天抽些时间来祈祷默思」,对巧玲来说真的是有心无力了。但是,巧玲却一直从未忽略每天做好自己的祈祷。我们问她是怎样抽到的,她告诉我们说:

    「我是利用了每天来回上班返家的交通时间。从沙田到官塘,巴士最少要行四十分钟,加上排除轮候的时间,就将近一个小时了。初时,我对排队乘车,总以为是白白的浪费时间。后来朋友送给我一本袖珍新约,我就把它放在手袋里,每天利用候车的时间来阅读圣经。每次只读一小段,然后坐在车上闭目默思。偶然也从窗外景物捕捉上主的影子。现在我再不会感到乘车的烦燥和无聊了,反而好好地珍惜那一段车程,连在交通挤塞的日子,我也能安然、善用了那段较长的时间!当晚上放工回家的旅程中,我则喜欢数着珠子念玫瑰经,任随车子带着疲惫的身躯前行;这时候又有另一番不同的感受。如此,一早一晚与主会晤的这分情趣,使我对生命充满信心,也使我常常抱着一个崭新的精神来开始每一日的生活。」

    黄太自生下第二个女儿后便没有出外工作,但繁琐的家务也够她忙的了。每天,她忙完丈夫及孩子们的早餐,就送孩子上学,等到闲下来时已九时多了。然后便开始整理家务,买菜洗衣等等。黄太是在公教家庭教育下成长的,自小便养成念早晚课的习惯。每天清早她会提早些起床,好能从容的完成早课。日间在整理家务之余,她便坐下来读一段圣经。电视新闻的内容更常成了她代祷的对象。甚至有时在做家务时,她想起了某些人物或事件时,便自然的在心中默祷,求主帮助这些人。

    从上述三个不同的祈祷方式看来,他们都能因时制宜的把握着一个适合自己的祈祷方法。我们也注意到一件事,就是竭力争取祈祷的时间,无论在何种环境中或任何工作压力之下,都可以拥有那与主同在的「专用时间」。

    每天生活中的点滴,应该成为我们祈祷的丰富题材,而因着机械般繁忙的生活节奏,更应激起我们去争取、拥有属于自己与主交往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发掘如何为我们自己制造默观的机会,也随时准备好去学习和付诸实行。

    「真正默观的经验,就像我们经验爱一样,只是一种赐予,而不是我们自己聪明地运用神修技巧得来的。」(多玛斯﹒麦纯)

    我们能否生活于世务中又能度祈祷生活?

    

    反省、讨论、行动

     在上述的几个生活事例中,那一个最和我现况接近的?我有努力地做好祈祷吗?

     找出自己不能做好祈祷的原因,并设法改正过来。

     在小组中彼此分享个人的祈祷生活和习惯。

    参考资料

    *生活在祈祷中的人 真理学会 第98-112页

    *渴慕的短祷 光启

    *与天主谈话的艺术 光启

    入世默观者习作

    甲、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 多玛斯﹒麦纯开始找寻信仰的时刻是在

     他小时候随父亲到处流浪的时候。

     一次参与感恩祭之后。

     领洗之后所得到的启示。

     加入了熙笃会之后。

    〈二〉默观祈祷生活在今天来说是:

    过于规律化、不合时宜的神修。

    是现代人无办法去实践的神修。

    隐修士们的专利生活方式

    极其需要而又不能忽略的灵修生活。

    〈三〉 利用工作中的悠闲片刻时间来作短短的默祷,它最大的益处是

    能与天主保持一个密切的交往。

    能够恢复疲劳。

    为能完成唸经的本分。

    乙、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多玛斯说:真正默观的经验,就像我们一样,只是一种赐予,而不是我们自己

    得来的。

    (二)思明能做好每天的祈祷,不受时地的限制,这是他能够因时制宜的,

    并。

    (三)要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篇祈祷文,我们便要聆听和知道如何。

    (四)因着机械般的繁忙生活,我们更应该去争取、拥有的时刻。

    丙、读完这一课后,你觉得祈祷生活是否很难实践?为什么?请写下您的感受:
四、祈祷生活 3、政治家的灵修
    祈祷生活

    政治家的灵修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信仰生活没有一定的方式,主要是看自己能否从实际的境遇中找到天主。

    前言

    天主创造了每一个人,把他放在不同的时空里。我们接受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便开始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回应上主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不同计划。尽管各人的生活不同,环境有异,但方向却是同一的,就是在生活中回应天主的爱。要在一个平凡的生活里来完成这个一生不断的使命,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天主会给人力量,来走完这条路。度一个彻底的信仰生活,是没有一定的生活方式的,主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实实在在的活在自己的岗位上,从实际境遇中找到天主。

    政治家的灵修生活

    一个生活于祈祷中的人,不是与世隔绝,而是对每日生活四周的事物,如政治、经济、局势等表示关注。关于这点,联合国秘书长韩马绍的一生就是个例子。

    韩马绍(DagHammarskjold)生于一九0五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在政府的财政部门工作,看来这当是他的一份稳定工作;谁知,后来竟被选任为联合国的秘书长。这个举足轻重的职位所带来的挑战,对他是大福同时也是大祸。八年来他过的是一种工作排得密密的生活。试问这样一个政要的人物,又怎能有时间来祈祷呢?我们也常听人说:「如果你在这样大的压力下工作,你的宗教就要被它完全挤压死了。」但是,这句话对韩马绍来说正好相反;因为正是这个时期,他的祈祷生活得到真正的发展。当然,肯定的这是一条艰苦的路程。

    通向灵修的道路

    究竟韩马绍是怎样从繁忙的生活中充实自己的祈祷生活呢?我们从他的记述中,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四点:

    Δ抓着了悟的片刻:

    韩马绍通向信仰的途径,和一般人无异。这是一条漫长的路,很多时候几个月也掌握不到什么,正想就此放弃探寻的时候,那个「片刻」便出现了。所谓「片刻」,是指一些在生活中突然出现的「了悟」时刻。因着它的出现,使人在生活中猛然醒悟过来。继之而来的,将会使人对生活产生更深的认识,并肯定它的意义。在韩马绍的生活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我不知道是谁—或是由甚么东西引起—提出这个问题;我也不记得是甚么时候提出来的,我甚至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回答。不过,好像某一个时候,我是对某人或某事说出『是』,而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知道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于是,我的生活,在自我投降中有了一个目标。」

    关于上述的「顿悟」经验,我们或可从以下具体的事实去了解:某女修会会祖的童年生活与一般女孩子一样,喜欢抱着玩具娃娃来疼爱,十二、三岁了,还是那末的不离手。然而,有一天,当她抱着娃娃,跟它说话,逗它开心时,忽然间脑际掠过一个思想:「娃娃是没有生命的,不会哭也不会笑,也不懂得爱,干吗!我竟这般的愚蠢,将自己的爱给与这个没有生命的木偶,我该将我的爱去爱别人才是。」此后,她便再不玩木偶了,她将这爱变而为去关心社会上的穷苦大众,她渴望能成为一个传教士,将基督的爱介绍给别人。这也是她后来创立了一个传教修会的动机之一。

    这是一个转变,可以说,天主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时间,就在日常生活中,在不为人注意的事件里来改变我们,在我们的信仰历程中,正是由这些大小不同的「顿悟」时刻交织而成的,所以我们要紧握着每一剎那。

    Δ圣人典范:

    韩马绍喜欢研究和默想那些圣人们所留下来与主交往的神秘经验的作品,因为这些人都和主有过一个亲密的交往,从他们在祈祷中和天主接触的经验里,可见到他们的生活蕴含着较深和较广泛的爱。阅读他们的着作,可帮助我们去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基督。说到对基督的认识方面,韩马绍最欣赏和佩服的,是基督那任劳任怨、舍身为人、完全投身于服务的精神。这份精神大大地吸引着韩马绍,成为他为人服务的动力来源。为了能更认识和投入于这些圣者的生活,他在旅途中常携带着书本,以供阅读默想之用。据说在他的公文袋中常存放着一本师主篇。

    通常我们读圣人的行实时,都将他们置于一个高不可攀的地位,将他们视为一位与世隔绝的不平凡人物。当然,他们的德行美表,确是到了不平凡的境地。但是,我们却忘记了他们是一个常人,一个有血有肉和我们一样的人,所不同的,是他们自己走出一条成圣之道来。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并将他们互相比较一下,我们便会发觉没有两个是相同的。我们阅读圣人传记,不是要盗取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是从中激励我们的心意,去发掘对主对人的爱。

    Δ解决思想难题:

    韩马绍认为如果我们想度祈祷生活,必须为自己解决一些思想上的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个别独有的难题,人不能把别人信仰的模式拿过来用,而要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建立起自己的成熟思想。他说:「我从来不愿意放弃坦诚地、正确地去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立个人的信念。」

    为要了解上述的论点,我们可以应用以下的实例:

    国华读中四那年领洗。在校期间,他一直都维持着一个热心的宗教生活。毕业后,他进入了大学,在大二那年,信仰受到莫大的考验。信仰上的许多以往从没有怀疑而已完全接受的事物,如今看来是无稽的和不可理喻的。内心常存着抗拒的思想,使他再不能善度信仰生活。直到有一天,他重新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建立起个人的信仰来。现在国华找回他先前已得到但又失落的信德,而他现时拥有的信仰经验,比以前的更为充实和更有深度。

    Δ跨向信仰:

    祈祷生活和信仰深度是成正比的,换言之,当人不断地向信仰迈进时,随之而来的是对祈祷的渴望。那是由于对主的认识和爱慕日益加深,期待之情便愈热切,我们若到了这个境界,工作、事业以及环境,都不能阻挡我们向慕天主的心。韩马绍在他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大事之际,常保持信仰的热忱;而且,就在他服务联合国的那几年中,他的祈祷生活进步得最迅速和富有收获的,这原因就在于他能大踏步的跨向信仰,于是渴望祈祷之情,便接踵而生了。

    结语

    读了韩马绍祈祷生活的心得,相信我们都不敢说因为太忙、太多事情而抱怨没法祈祷了。

    天主塑造了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独特,绝不重复;因着不同的性格和客观的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祈祷方式。故此,别人的体验和方法,只可作为一种借镜和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刺激起自己的信仰生活,然后着实地为自己找出一条路来,在天主仁慈的光照下起步,走向更成长的历程。

    天主用不同的方法、时间,在不为人注意的事情中改变我们。

    反省、行动、分享

    行动: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了悟」的时刻,如圣经中的多默宗徒就是个好例子了。现在请细读:若.20:24-28的章节,然后默想片刻,假想你是多默的朋友,拿起笔来给他写几句话去安慰他。

    小组动力:

    「多默与我」若:20:24-28。

    目的:藉着多默的经验,使我们发现并讨论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信仰的确实性。

    用具:每人一张纸及颜色笔。

    程序:

    a.小心阅读若.20:24-28

    b.用一种颜色、一种声音、一种感觉来形容你的读后感,最后找出你自己在那里。(例:你可能刚开始时对一切事物都表示怀疑,或者你可说你正在找寻究竟这是否真的,更或者你正有着同多默一样的反应说:「我主,我天主!」)

    c.写完后,大家坐下来轮流说出自己纸上的每一答案,并解释为什么?

    b.表格样本

    颜色:

    声音:

    感觉:

    我在那里:

    参考资料

    *生活在祈祷中.的人 真理学会 第84-97页

    *城市中的沙漠 真理学会

    *泥星——圣人生活点滴 真理学会

    *五分钟默想 光启

    政治家的灵修习作

    甲、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韩马绍在出席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在繁忙工作中,他的祈祷生活:

    变得更为充实。

    给工作压力挤迫死了。

    完全以工作来替代了。

    (二)我们默想,研究圣人们的言行着作常会得到灵修上的指引,这是因为:

    圣人们是高不可攀的不凡人物。

    他们是天主特别宠爱,被安放在一个与世隔绝境地的人物。

    他们和主有过亲密的交往,从他们的作品,可以吸取爱主的经验。

    (三)每个人都有自己个别的信仰难题,面对难题时我们可以:

    找个方法来躲开它;过了一段时间,难题便自然消失了。

    将别人的信仰模式拿来用于自己身上。

    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重新反省,建立自己的信仰来。

    乙、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 祈祷生活和信仰深度是成__________的,当人不断地向信仰迈进时,随之而来的是对_______________。

    (二) 一个生活于祈祷中的人,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的事物表示关注。

    (三) 别人的体验和祈祷方式,只可_________最主要的是能为自己找出一条路来,在主的_______________下起步,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对于韩马绍通向灵修道路的几个方法中,那一个为你更适合。又或你对这些方法有何意见?请简述之。
四、祈祷生活 4、灵修﹒纪律
    祈祷生活

    灵修﹒纪律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 〈2560-3800〉

    祈祷生活的背后,蕴含着心灵的挣扎。

    前言

    梵蒂岗大公会议后的弥撒新礼仪,早就不「新」了,可是今天仍有不少教友沿用自己的老方法来参与弥撒。

    某堂区有位太太,每天参与弥撒时,例必跪在同一的跪,手握着念珠,不停地念经,极热心的做自己个人的祈祷,不大理会祭坛上神父在做些什么。问她为什么不跟随弥撒程序来参与弥撒,她说这是个养成了的祈祷习惯,觉得很好,很投入,于是便一直保持下来。

    一位中学时的同学,以前很热心,是校中出名的好教友。最近见面时,她说很久没有去圣堂了。邀请她再去圣堂时,她说:「太久未去圣堂了,早就没有了这习惯,已不想再去了。」

    人是很奇怪的,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被「习惯」支配了。那些成了习惯的事情,便很难再改变过来,就像上述的两个例子一般。究竟一个基督徒在生活中,是否需要定下一个规律来加深自己的信仰生活呢?又一些惯性的祈祷对神修有帮助吗?以下我们可从潘霍华一生的信仰经验中找到答案。

    亲近主的人

    潘霍华(DictrichBonhoeffer)生于一九零六年,是八兄弟姊妹中最沉默寡言的一个,他的一生差不多在沉默中度过。潘霍华的父亲是柏林一间古老大学的心理治疗学教授,是个严谨的人。母亲性情温和,年轻时曾在修院住了几个月,但是,她却对宗教不感兴趣。故此,他们全家很少上教堂,但孩子们饭前总是唸经,每天全家一齐唸晚课,在圣诞节和新年期间也唱圣诗。

    潘霍华在这个没有上教堂习惯的家庭中长大,却在十四岁前便决定做牧师和神学家。十七岁,他第一次离家到大学攻读神学,两年后去义大利。他一到罗马就爱上了这个城市。在罗马有两件事吸引他:一是教会的普世形象;一是崇拜礼仪的光辉。特别是后者,一直都影响着他的祈祷生活。潘霍华做了一年牧师,便回到柏林大学当助理讲师,后再到美国攻读一年。一九三三年回到德国。第二年,希特勒上台,此时,在德国占大多数拥护希特勒的基督徒,与极少数反对希特勒的基督徒互成对立,分岐越来越大。潘霍华奉命主持一个地下的神学院,训练年轻的牧师。两年后学院遭关闭,而他自己亦于一九四三年四月五日被捕,一九四五年四月九日清晨被处绞刑。一个与他相处到最后一刻的英国官员说:「他是我遇见的极少数杰出的人。对他来说,他的上主是真实而且非常亲近的。」

    有规律的祈祷生活

    自小养成的家庭晚祷习惯,使潘霍华常保持着一个有规律的祈祷生活;亦因为这样,大大地帮助他度过狱中的岁月。从他的「狱中书简」内,我们看到他多年来有规律的祈祷,使他内心的自由得到开花结果。在狱中,他每天都维持自己有节奏的祈祷生活。他说:「早上六时,我喜欢阅读圣咏和诗篇,想念着你们全体,同时也知道你们亦在想念我。我把圣经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现在我正好看到约伯书,这是我特别喜欢的部分。我每天都读圣咏,这是我多年来的习惯。」

    潘霍华虽有着充实而有条理的祈祷生活,但他的背后,蕴含着心灵的挣扎,他在狱中曾想过「自杀」,不过很快的便猛醒过来,找回内心的平安。事实上,他在个人的祈祷中也是时起时落的。例如他说:「有好几个星期,我圣经读得很少;我不知道怎样办才好。我不觉得我有责任要改善这种情形。当然,这里常常有倾向懒惰的危险,但对于这种情形过于焦虑,那就不对了。我们可相信,在指南针摆动过后,它就会再度指向正确的方位。」

    这是祈祷生活中常出现的现象,在严谨的生活中亦会掠过一些懒散的懈怠;不过,由于一向有规律的、充实的祈祷习惯,很快便会回复过来。

    恒心不断的祈祷

    关于祈祷,我们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有需要、有困难时才会频频的加紧祈祷;而在平素的生活中,就不那么容易记得祈祷了。人都是很感情化的。一般来说,祈祷也随着自己的情绪而波动;正如祈祷的内容和时间等,都大受情绪的影响。本来,祈祷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与个人的生活分不开的,自然会受到生活中事情的影响,这是自然而正常的事。至于我们是否受到时间的支配而影响了祈祷的时间?抑或我们应该要去支配时间来做好祈祷?关键的不同就在于此。要能够妥善地安排时间,做好祈祷不是那么说做就能做到的;除非我们肯付出时间来训练自己,使自己有一个规律的神修生活。例如每天定出祈祷的时刻,或规定自己,念早晚课的时间,和所使用的某些经文。这些严谨的守则,实在是初学祈祷者不应忽略的,同时这亦是潘霍华神修生活中的起步原则。

    团体的崇拜

    潘霍华特别推崇的另一个祈祷方法,就是团体的崇拜。崇拜的仪式包括圣咏、圣经诵读和一些自发的祈祷。他常鼓励一家人、一群朋友,或是几个修道人,聚在一起祈祷;所以,潘霍华在领导地下神学院时,特强调这种团体式的祈祷。因为他看到,年轻人需要的是勇气和决心,这两者只能通过正确的祈祷才可获得。

    在做好个人祈祷之外,能够安排一些团体的祈祷,往往可以充实个人的神修生活。耶稣说:「你们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无论为什么事祈祷,我在天之父,必要给他们成就。因为那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19-20)

    当教友聚在一起,以团体的名义来祈祷时,是在偕同整个教会一齐赞美上主。

    经验分享

    慧敏领洗已有一段日子了,她总觉得自己不会祈祷。她知道祈祷就是和天主交谈,但自己对着天主好像没什么可说的,纵然有,一下便说完了;又或者常常都是同一的话题,因为自己的生活圈子有限,代祷的和记挂的人和事就是那一些。有一次,她和人分享上述的疑难时,她的朋友建议她使用一些现成的祈祷经文来帮助、充实自己。所谓现成的祷文,就是一些教会撰定的经文,或来自一些圣人们的祈祷话语,还有圣咏等。

    也许有人认为背诵经文会很死板和机械化,可是,如果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来细嚼经文的内容,我们便不会这么想了。这些由前人神修经验中得来的祷文,是他们和主深入交往、接触的经验宝藏,是在一个很高的神修境界中得来的,实在是一遍遍很美的祈祷心声。当我们用心地去善用这些内容,默思上主的美善和慈爱时,一来可帮助我们扩大自己的狭窄内容,二来又可以透过它们来赞美天主。因为自己的个人神修体验,终究比不上他们的深度。此外,在团体举行祈祷礼仪时,也需要一些特定的经文来帮助参加者投入礼仪之中。

    结语

    从潘霍华的信仰经验中,使我们看到他是一个在生活中常将主置于首位、严守灵修生活的人,主必与他同在,并以恩宠的力量来支持他、保护他。只要看看他在狱中的生活,常保持着心灵的一贯平静,继续平素与主交往的情谊,我们便知道:主真的与他同在。

    纪律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祈祷习惯,但并不意味着这样便拥有了良好的灵修生活。只有充满活力的心火,才能使人真正地去做和学习;然而,为能保持这不灭的火燄,我们又不得不有一个纪律、恒久的祈祷习惯。

    反省、行动、分享

     选择一位自己喜爱的圣人(或自己的主保),研读有关他的作品,并深入地探讨他的神修生活。

     在小组中分享各人现有的祈祷习惯和祈祷心得。

     利用下列的表格来反省个人的祈祷生活,并定下一个规律来帮助自己。

    祈祷生活记录表

     早上 下午 晚间

    主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参考资料

    *生活在祈祷中的人 真理学会 第50-66页

    *域市中的沙漠 真理学会

    *颐心篇 真理学会

    *祈祷——亚洲教会的生活 真理学会

    *现代人的见证 光启

    灵修﹒纪律习作

    甲、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 潘霍华在狱中生活时,能够支持他、使他勇敢地活下去的力量是:

    他宁死不屈的性格。

    他常持守的有规律祈祷生活。

    来自他家人的爱。

    (二) 祈祷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和个人生活分不开的,至于是否能在生活中做好祈祷,那便要看看我们能否:

    去支配时间来做好祈祷。

    让时间来支配我们的生活。

    先做好工作,然后腾出多余的时间来。

    (三) 潘霍华一生中被人敬重,人们称他为「一个与上主非常接近的人」。他这种为人赞美的操守全赖于:

    他一生英勇奋门的事迹。

    他真正地生活出「与主相偕」的生活。

    他有过人的才华。

    乙、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人在严谨的祈祷生活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的现象,但如果有一

    个的、的祈祷习惯时,很快便回复过来。

    (二)要能妥善地安排时间做好祈祷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除非我们自己,使

    自己有一个生活。

    (三) 当一个人在生活中常将主置于、严守时,主必与他同在、

    保护他。

    丙、请写下你对本文的一些感想:
四、祈祷生活 5、祈祷﹒生活
    祈祷生活

    祈祷﹒生活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从生活中找祈祷的内容,是使祈祷生活化的必然途径。

    前言

    「东正教徒朝圣记」(TheWayofaPilgrim)书中的主角,是一位东正教徒,由于他读到圣保禄书信中有关祈祷要「不断地」、「时时」、「日夜」等字眼时,心中掀起了对祈祷的渴望,同时亦怀疑「人怎可能整天不断的祈祷?」。他为了要寻得答案,也为了要达到这个祈祷的境界,于是便毅然地离乡背井,踏上旅程,不惜远涉重洋的去广求高人的指导,学习怎样祈祷。在旅途中,他把握了每一个机会,向所遇到的人学习,询问他们祈祷的方法。有时候又住下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祈祷。这些人中有工人,有农夫,有本堂神父,也有隐修士。纵使各人不尽相同,但却能使他从中学到许多不同的祈祷方法,和一些实际的经验。最后,这无止境的学习、不尽的历程,带引着他一步一步的接近天主。

    究竟在这繁忙的生活中,可否不断的祈祷、常常想着天主?当然可以,但是要寻求方法,并努力去尝试。

    社会学家

    米赛尔﹒郭士(MichelQuoist)是一位社会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神父,他每日工作、写作和祈祷。郭士在一九二一年生于法国的一个市镇,十四岁便开始工作谋生。一九四七年晋铎后,先后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闲下来时他喜欢写作,所以也出版了好些着作。其中最烩灸人口的是「现代人的祷词」(光启出版社出版),现已译成了廿四国文字,倾销二百万册之多。这书给予人一种真实感,不是从虚幻中编写出来的东西,而是从一群处于现实生活的基督徒心中,涌现出来的祈祷,是一些虔诚的基督徒献给天主的日常生活。它告诉我们,要不断反省和祷告身边所发生的事。我们的祈祷内容,应该就这些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从自己心里发出语言,与主交谈。所以,这书不是一本祈祷经文,而是一本激发我们的个人感受、向上主说出自己内心说话的良书。也可以说,这书教导我们怎样在生活中不断祈祷。

    从生活中找祈祷的内容

    从生活中找祈祷的内容,这是郭士主张的祈祷方法,同时更是使我们的祈祷生活化的必然途径之一;也唯有透过这方法,才能将我们的生活溶合于祈祷中,不断地延续下去。生活中的事情,都来自喜怒哀乐四种结果,人因此而向上主发出:赞美、祈求、感谢的不同祈祷内容。从福音中我们也看到,天主常常透过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来分施祂的爱,将恩典通传给我们。就在一些简单而恳切的话语中,我们看到最生活化的祈祷:

    两个瞎子在耶稣跟前说:「达味之子!可怜我吧!」(玛.9:27)

    一个癞病人向耶稣说:「主,你若愿意,就能洁净我。」(路.5:12)

    十字架的右盗临死之前所发出的祈求:「耶稣,当你为王时,请记我一念!」(路﹒22:42)

    在加纳婚宴中,圣母的代祷,她向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若.2:3)

    以上这些都是源于生活中的需要而向主发出的求救讯息——求恩的祈祷。

    至于感谢和赞美的祈祷,在福音中也不少:

    当圣母往访表姐时,对上主的赞颂和匝加利亚的赞辞,都是很好的例子。(参阅路.1:46-79)在路加福音中也记载了那个痊愈了的癞病人:「其中一个,看见自己痊愈了,就回来大声光荣天主。」(路.17:15)

    我们如果真的能够习惯地从生活中找祈祷的内容,我们便可以很容易的做到「不断的祈祷了」。

    要找时间祈祷

    除了从生活中找祈祷的内容外,郭士更强调「要找时间祈祷」。他说:「不要说:我没有时间祈祷,把工作奉献给祂也是祈祷。爱要求你停一会儿。如果你爱,你会找时间去爱。祈祷就是停一会儿,就是每一天、每一星期,把你一些时间给天主。

    我们做事,不能单凭五分锺的热度,要有事先的安排。平时我们做事都有计划、有预算。同样的,我们也该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的事上,也不必要求常常想着天主,因为同时做两件事是最消耗精力的;但可在工作中断的时候,作短暂的默祷,不过在小小的中断后,应该马上回到原来的工作上。有时候,因为工作过重而感到支持不住时,可马上停停,松一口气,祈祷。这是用时间最经济的办法,同时也是回复精神的一个好方法。忙完了一天,把自己的工作在祈祷中交到天主手里,任由它留在那里。

    郭士建议我们每天早上看福音和作简短的祈祷,这会帮助我们在一天中和基督保持联系与谈话。晚上,在一天将尽时分,静静的反省一日来所做的事——按照天主透过福音和我们生活的事件去反省。而这反省应很自然地引向读美、感恩、赎罪的恳求。

    没有规律的祈祷,我们就不能从生活的种种事件中看到天主,因为「要见到祂和明白祂说的话,你就必须在每天的祈祷中去找寻祂、倾听祂。」这是郭士所强调的。此外,祈祷也不能依靠我们变动不定的情绪。如果人只找寻感情经验,那一定不能有正确的祈祷生活。在我们这方面,祈祷的价值,在于祈祷要求我们付出的努力;在天主那方面,我们祈祷的价值,在于圣神在我们心中的活动。

    我们需要停一会儿去祈祷。

    祈祷要不断寻求方法,并努力去尝试。

    祈祷方法与灵修生活

    从前人的例子来看每一个人的祈祷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而所使用的和强调的祈祷方法,又是那么的奏效,这足以激励我们的祈祷生活。

    祈祷、礼仪、默想、读圣经和看圣书等等,都只是一些帮助我们善度灵修生活的方法,它们本身并非就是灵修。换言之,我们不能用祈祷时间的长短,来分辨一个人的灵修生活;这只是一种外在的有形记号,至于内在的实质,就要看看人的生活态度和待人接物才能厘定。

    灵修生活——是一个以基督为中心,让基督在我内日渐成长,而我自己则日渐消失的生活过程。目的是要达到如圣保禄说的:「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到,如果祈祷默想不能使一个人在主的爱内成长,这祈祷默想便只是一种例行的、无意义的功课,说不上神修生活;因为一个人可以整天在圣堂内祈祷,而祈祷内容则全在于想着自己,自私自利的以自我为中心,那就好像圣经中法利赛人的祈祷般只在高举自己。(路.18:9-14)这样的祈祷,不能领人接近主。事实上,在这情形下,人的内心也没有余地去接纳天主的爱。

    一个真正生活在祈祷中的人,因着和主的亲密交往,个人生活的言谈举止,会自然流露着基督徒爱的标记。就好像当我们初次与某些有德行的人见面时,会直觉地被他的表现所吸引着;这种自然的生于内而形于外的表现,是灵修生活所修来的活见証,是做作不来的。祈祷默想虽不等于是灵修生活,但是生活在灵修生活中的人,自不会忽略这些导人向主的祈祷方法;因为爱催迫着人与主亲近,愈找机会与主相遇时,便会愈觉得自己渺小而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便努力去实践爱主、爱人。

    灵修生活是一生一世的事,它需要规律来帮助我们达到,而每天的生活点滴,应成为我们祈祷的素材。

    反省、行动、讨论

     反省一下自己的祈祷内容,多环绕着生活中的那些事情而发出祷告的?为甚么?

     在小组中分享:「在生活中那些情况下最容易使你想到天主?请举出实例。」

    参考资料

    *生活在祈祷中的人 真理学会 第113-126页

    *祈祷与生活 光启

    *现代人的祷祠 光启

    *回思集 真理学会

    *圣经: 罗.1:9弗.6:18

    祈祷﹒生活习作

    甲、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 为能将我们的生活溶合于祈祷中,郭士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 从生活中找寻祈祷的内容。

     定下一些祈祷的规则,每隔多少时间便祈祷一次

     做好每天的早、晚祷。

    (二) 所谓灵修生活是指:

     每天所用的祈祷内容。

     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爱的生活过程。

     祈祷、礼仪、默想、读圣经等等。

    (三) 圣保禄宗徒强调我们要不断的祈祷,郭士认为:

     这是没法实践的理想。

     这非易事,但透过恒心和寻找方法时,便可实行出来。

     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

    乙、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 天主常常透过生活中所发生的__________来分施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给我们。

    (二) 十个癞病人痊愈后,其中一个___________,就回来___________。

    (三) 灵修生活是不能从_________时间的长短来分辨的,而要看人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才能厘订。

    (四) 灵修生活是一个以_________为中心,让基督在我内___________,而我自己则________的生活过程。

    (五) 一个真正生活在祈祷中的人,他的言谈举止,会自然流露着____________的标记。

    丙、关于郭士所举出有关「不断祈祷」的一些可行方法,你同意吗?你又会尝试照着去做吗? 为什么?
四、祈祷生活 6、家庭祈祷
    祈祷生活

    家庭祈祷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 〈2560-3800〉

    祈祷使我们充满力量去面对生活沉重的压力。

    前言

    有人说:影响一个人一生最多的是两个女人:一个是幼年时的母亲,另一个是成家后的妻子。这两个人在家中都是担当着家庭主妇的职位,她们是丈夫的妻子和孩子的母亲。自古以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历史上的伟人如孟子、岳飞等,均由于母亲的教导而成器。美国总统林肯也说过:我的成就要感谢我的母亲。在神父修女的传记中也常见到,很多圣召是因为源于母亲的热心事主。一般基督化家庭的建立,往往也端赖于母亲的努力。至于家庭基督化的形成,则扎根于家庭祈祷,因为祈祷能触及生活中的每一部份,一家人聚在一起祈祷时,就愈能体会到「家」的共融气氛。

    基督化家庭

    美国近代作家卡耐基(DaleCarnegie)是个杰出的人际关系辅导者,他的学员遍布各地。卡耐基在米苏里州长大,家境清贫,但从不缺乏父爱。这可从他自己的说话中知道。他告诉人们,自己有个热心的爸爸,自幼便在良好的公教教育中成长。每晚睡觉之前,一家大小必聚在一起,由父亲讲一段圣经,听完了才去睡觉。他说:这良好的祈祷习惯,使父亲得到力量去面对每日生活的压力;虽然穷困、不如意,但是仍感到平安。每天从父亲讲解圣经时的面容上,便知道他是真真正正获得天主平安的人。卡耐基更没法忘记一件事,就是每年圣诞节,无论家里是怎样穷困也好,父亲必设法预备些东西送给那些比自己更穷的人们。

    堂区有一对热心的教友夫妇,二人于婚前对未来的家庭生活,有过约法三章的协议;就是要共同保持一个公教家庭生活。他们相约好每天睡觉前,一同阅读圣经及做晚祷。朋友中许多人都觉得这协议不会持久,因为夫妇二人的工作都不同。但是,他们结婚也快两年了。庆幸的是他们仍然仅守诺言,度一个共同分享的信仰生活。

    翻开圣人行实,在谈及童年的信仰生活时,往往会发现很多人都是因缘于家庭宗教生活的薰陶。说起家庭宗教气氛,脑子里便浮现出一幅家庭乐的写照——一家大小端坐着,父亲、母亲数着念珠,轮流领念玫瑰经,是那么的安详和融洽。有时候和一些代代相传的老教友谈起来,他们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细述当年阖家晚祷的情景。谈话中更流露出丝丝念旧的情怀,嗟叹这一代的教友生活不如往昔。

    推行「家庭祈祷」当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姑勿论那些家中只有部分成员是教友的,就算全家都是教友也罢。个人行祈祷已不容易,更谈不上全家一起共同祈祷了!正因为这样,难怪使人怀疑上文中那对夫妇的承诺究可维持多久?诚然,这真是教友中不可多得的例子。以下我们会介绍另一个现代人中的实例。希望透过字里行间的描述启发我们的灵感,唤起我们的信仰生活。

    家庭祈祷

    陈先生夫妇是热心教友,教导孩子时甚注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以下是陈太有关他们实行家庭祈祷的描述:

    感谢天主!祂赐给我们五个可爱的孩子,也让我们洞悉对子女宗教教育身负的重任。家中大小一齐祈祷,是最能唤起信仰气氛的,所以饭前饭后,以及每晚睡前,都尽可能一同祈祷。

    我们吃饭前大家一同背诵简单的经文。在大节日则由父亲领导祈祷。我们总不忘记为那些穷困飢饿者代祷,同时也感谢天主赐给我们丰富的食物。一家人要等齐一起祈祷,有时需要点耐心,真正花在祈祷上的时间不到两分钟。孩子们到了吃饭时留连电视,确实惹人发火,但等祈祷后,一切都烟消云散,教训孩子的口吻也平和了。一家人得以在和乐的气氛下用餐,这是饭前祈祷的另一收获。

    孩子们都还小,最大的才十多岁,最小的不足五岁,我希望他们九时前睡觉,所以每晚八时半晚祷。大家一起跪在我的床前,如果谁不守时,到了时间,我们都跪着等他。没有任何一个人好意思慢吞吞的来。这个好办法,使我们不必花时间在等人上,所以晚祷只需十分钟,有特别的事时,稍为加长一点。一年多来,还没有超过半小时的时间。除了膝盖受伤,或时间太长外,他们都会学大人的榜样跪着。他们虽然知道可以坐下来祈祷,但通常更乐意跪着!他们把跪当做是一种克己与忍耐呢!

    晚祷实例一则

    母:一天又过去了!天主,我们聚集在一起,反省我们今天的行为,那一些是天主不喜欢的?那一些是天主喜欢的?我们是天主的子女,天主像父母一样喜欢自己的孩子做好。看见我们用功,天主会开心,如果我们懒惰,天主会难过。天主,你是无所不在的,现在你和我们在一起,听我们的祈祷。你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您更喜欢我们诚实,勇于改过;知道错了便尽力去改,避免犯错。

    济:我今天上音乐课时,一直与同学笑!结果给老师罚站,我感到很难为情。我以后上课要乖些,请天主原谅我。

    中:今天比赛篮球时,本来我们会赢的,结果却输了。我很伤心,我希望天主使我们这队不要灰心,下次要赢回来。

    华:我今天在校车上照顾邻座的小朋友,带他下车,他妈妈高兴的谢谢我,我很开心。我知道天主也会高兴的。

    芳:小朋友都笑我手流汗,不跟我玩,只有几个人跟我玩(哭了起来)。

    济:妳不会自己玩,哭什么!

    中:妳可以去找方华玩啊!(我见大家乱给她出主意!于是)

    母:天主!你在圣经上教训我们,每个人要有仁爱的心,那几个跟亚芳玩的小朋友,实在是好孩子,他们有爱心!天主你一定喜欢他们。亚芳能有这样好的小朋友,真感谢妳!

    〈见大家了解如何与人相处后,请最少尚未发言的祈祷!)

    正:我刚才祈祷的时候,都一直动来动去的,求天主原谅!

    母:天主!多谢你赐给我们美好的一天。我们的过错,求你原谅!求你接纳我们的祈祷,并使我们平安的度过这一夜,明天能加做些使你高兴的事,天主求你降福我们!

    大家:天主,求你俯听我们的祈祷!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亚孟。

    结语

    读了上述许多人的生活实例及晚祷的内容,都不期然地感到实行「家庭祈祷」是不必花上很多时间,最主要的是态度方面:例如要有恒心,要重视祈祷的时刻,不要怕麻烦。通常这个做与不做的决定,是来自父母亲,孩子们多是被动的,且不会怕麻烦。那么,身为一家之主——影响力最强的那一位,便首先要以身作则的领先做起来,孩子们一旦养成祈祷的习惯,对他们未来的信仰生活必有大帮助。

    反省、行动、分享

     教友家庭与其他家庭应该有不同之处吗?我们怎样去描述一个良好的家庭?

     有勉力尝试鼓励「家庭祈祷」吗?有甚么困难和阻力?试在分享中找出可行的方法。

     请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中,举例说明以下三句话的真实性:

    「家庭是人生最初而最重要的学校。」

    「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

    「父母的榜样——不论是好、是坏,或是不好、不坏——永远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儿童会加以接受。」

    参考资料

    *祈祷拾锦 光启

    *圣经诵祷 光启

    家庭祈祷习作

    甲、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 影响人一生最重要的是:

    学校生活。

    朋友。

    家庭教育。

    (二) 要建立一个基督化的家庭,最具影响力和赖以推动、维系的人物是:

    本堂神父。

    父母亲。

    子女。

    乙、填完题:(请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 许多圣人们的一生,能度一个热心的信仰生活,多赖于的党陶。

    (三) 能够维持一个家庭祈祷的习惯,诚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亦不是不可行的,其中最主要

    的是,例如要,要重视,和不怕等。

    丙、(一)可否简单地提供一些推行家庭祈祷的可行方法?

    〈二)为什么现时代的教友多不注意到「家庭信仰」的问题?请分享你自己的经验。
四、祈祷生活 7、玫瑰经祈祷
    祈祷生活

    玫瑰经祈祷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一声声「万福玛利亚」的呼唤,是最能打动慈母心的祷告。

    前言

    五百多年来,玫瑰经一直是家喻户晓的祈祷。无数信众每天都在私下地唸玫瑰经。教会则定了每年十月为玫瑰月。不过约于二十多年前,教会中起了践踏玫瑰经的浪潮,认为玫瑰经是些无意义的、有口无心的重覆背诵的经文,不能激发起信友的灵修生活。于是,玫瑰经被列为过时的祈祷方法。许多圣堂也跟着取消了公唸玫瑰经的习惯。在年轻一代心目中,更将它视为一种「老土」的祈祷方式!

    想不到,近年来一些带有「复古性」的祈祷聚会,受到许多堂区的欢迎,「家庭玫瑰经」聚会就是其中的一种。进行的方法虽不尽相同,但是均以信友聚集于某一家庭内、公诵玫瑰经的方式来举行。这种聚会除了能一齐祈祷外,还在信友间起了信仰沟通的作用;透过祈祷与生活的分享,来增进教友间的情谊。有许多教友,今天仍保持着每天诵唸玫瑰经的习惯,且其中不乏年青的一辈呢。这种传统的祈祷方式,它能够历久不变的存在,代代传留下来,当然有它能回应个人灵修上需求的一面,但对于玫瑰经的祈祷,我们又懂得多少呢?

    玫瑰经起源

    △ 玫瑰经雏型:

    玛利亚参与了基督的救赎奥迹,她是天主的母亲,教会特别敬礼她。敬礼圣母的风气由来已久。当时教友们在默想玛利亚事迹时,为她配上赞美的名号,如称她为「世界的希望」、「天使的皇后」等;一些热心的诗人,又创造一些新名号、新头衔,谱成赞美歌曲来光荣她。在十二世纪以前,教会就开始叮嘱人们唸「万福玛利亚」。中世纪初期,亚丰索谱成「圣母歌曲」。第十三世纪时,一位熙笃会院长EtiennedeSallai写了圣母十五种喜乐的默想:即她的出生、献堂、领报、访亲、耶稣诞生、贤士来访、献主于圣殿、在圣殿中找回耶稣、耶稣讲道时的奇迹、十字架、复活、升天、圣神降临、圣母被提升天及受光荣。在每端默想后附加一段圣母经。这种做法虽则还不是玫瑰经,但亦可称之为玫瑰经的雏型。

    △ 圣道明的角色:

    十二世纪末,由于掀起反对圣母的谬论,圣道明便起来推动向圣母的祈祷;这可以说他是第一位传播玫瑰经的人。但玫瑰经的现时结构,却是在十五世纪末,AlaindelaRoche所完成的,就是默想五端或十五端奥迹,每一端是由十遍圣母经所组成。以后信友便渐明白默想奥迹的重要性,而这些奥迹则分为喜乐、痛苦及荣福三种,按照星期的周率来默想耶稣及圣母的重要事迹。

    玫瑰经过时吗?

    许多人说「唸玫瑰经是过时的祈祷方式」,他们认为:玫瑰经太冗长,含糊和柔弱,太没有刺激。依照一种心理说法,谓单调的「万福玛利亚」已不适合现代人机动及创新的要求。其次,大公会议后提倡的新礼仪方式,更能够帮助人祈祷。既然教友对礼仪有认识,而且也很积极,故应取消玫瑰经,而鼓励教友改用其他的祈祷方法,参与礼仪,举办研经等活动。

    玫瑰经诚然是重复着一遍遍的圣母经,但却不是单调无意义的祈祷。相反的,如果运用得当,玫瑰经可导人于一个很深的默观境界。此外,新礼仪固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活泼、充满生气的祈祷方法,但祈祷方式是多元化的,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下,人喜欢使用不同的祈祷方式。玫瑰经能历久弥新的经历了几个世纪,受到无数人的爱戴,这说明每一个时代中的人,都有某些同等的需要。所以,玫瑰经是不会被淘汰的。

    玫瑰经祈祷

    为不认识字的阿婆来说,玫瑰经是她的一个简易祈祷方法,因为她只需要懂得背诵天主经、圣母经和光荣经便可以唸玫瑰经了。至于为那些有着不同神修经验的人,玫瑰经祈祷,也显出多方面的不同功效和作用。

    △ 路德会弟兄的话:

    一位基督教路德会的人士说:「几时唸玫瑰经,真理如同一场大雨渗入下意识内,为一些属于天国的小孩子来说,一再反覆要理中的句子是个最好的效力。这是一种长时期的凝视,一种默想,一种在安宁中对天主的赞美,我们基督徒可以从中学习它的价值。在爱的联系中,十字架是主要的象征,珠是记忆的支柱,帮助克胜急燥,如此可延长一段时间。因而整串唸珠对于祈祷有很大的帮助。」(1973年11月1日罗马观察周刊)

    想不到这位基督教的弟兄,除了对玫瑰经祈祷有极深的体会外,并找出玫瑰珠的象征意义,确实道出「珠子」克服自我、培养忍耐德性的功用。

    △ 卡罗兄弟的话:

    「星语」的作者卡罗兄弟认为:「玫瑰经是我们所达到祈祷的终点,而不是开步的出发点。」关于唸玫瑰经的经验,卡罗兄弟坦白地说,他虽然努力地尝试唸好玫瑰经,但总没有一次不分心地唸完一串玫瑰经的;因为有谁能够专心地一面唸一面思索所唸的每一个字呢?又一连五次被五个奥迹的意象所打断,跟着每次又要接上被打断了的思路。然而,这观念在他到沙漠后便改变过来,他对玫瑰经有一个新的认识,他说自己以前简直不明白这种祈祷的真正意义。他说:「玫瑰经是属于引出或伴以默观祈祷的一种祈祷。不管你在唸时有没有默想,有没有分心,如果你深深地爱玫瑰经,而不肯一天不唸,那你就是一个生活在祈祷中的人了。」

    玫瑰经是我们所达到的终点而不是开步的出发点。对于露德的伯尔纳德,这个终点很快就到达了,因为她注定在她有生之年见到圣母。不过,一般来说,这是灵修达到成熟阶段的祈祷。

    如果一个年轻人不喜欢唸玫瑰经,他觉得烦闷,不要迫他;读一段圣经或唸一些比较理性化的经文可能为他更好。但如果你遇到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孩子,或是一个安详的老人,或是一个老妇人,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很喜爱玫瑰经,你就欢呼喜悦吧,因为圣神在他们心中祈祷。

    玫瑰经对于那些思想合乎实际的人,是一种不可理解的祈祷,正如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可以对不可见的天主,一天重覆说一千次『我爱你』一样。但对于心灵纯洁的人,这是可理解的。那些植根于天国和生活在真福之中的人,更能了解玫瑰经。(星语66页)

    △ 恒久不断的「悠闲」祈祷:

    从上述的一些经验看来,玫瑰经是一个帮助人进入默观祈祷的好方法。很多默观式的祈祷都是一种爱的共融,是超出语言之上的。有些人对一次又一次的重覆的诵唸玫瑰经感到枯燥无味。为这些人来说,理性的祈祷可能更合适。但是,他们的思想有时也会遇到疲倦、不愿工作的一刻,这时灵魂便进入了一个空无的状态,这状态使我们脱离世界上的一切意念,深深地与主结合;这个时候,玫瑰经便显出它的可爱之处:那一颗颗珠子从指缝间滑过,配合一声声的万福玛利亚,此时的祈祷才是真正的内在祈祷。肯定的,要达到这种至高的玫瑰经境界,要恒久不断的诵念,同时要怀着一个「悠闲」的心境,慢慢地一句接一句的诵唸下去。

    法地玛及露德

    在法地玛及露德的事迹中,圣母选择一位法国少女和三个葡国的农家孩子,并教导他们唸玫瑰经。她对孩子说:「每天要唸玫瑰经,以便获得世界和平及战争结束。」

    事实上,这种呼吁为今天仍然有意义,因为每一日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受着战争的残害酷劫。可以说,我们仍然期待着那「和平」时刻的来临。如果我们敬爱圣母并相信她的话,我们自当更热心地每日唸玫瑰经。

    玫瑰经的效力

    玫瑰经的效力,可以由人各自的经验来证实。在玫瑰经中,我们发现走向天主的道路,但这种发现不能立即完成,因为如果内心被私欲所控制,便不能明暸玫瑰经的意义。换言之,我们需要怀有一颗谦虚的心,持着坦诚的态度来诵唸玫瑰经。

    天主赐给我们一位母亲,我们要如同孩子般的投奔她,那一声声「万福玛利亚」的呼唤,将成为最能打动母亲慈心的祷告。

    怎样唸玫瑰经

    信经

    天主经

    圣母经三遍

    1﹛圣三光荣经欢喜一端天主经﹜

    圣母经十遍

    2﹛圣三光荣经欢喜二端天主经﹜

    3﹛圣三光荣经欢喜三端天主经﹜

    4﹛圣三光荣经欢喜四端天主经﹜

    5﹛圣三光荣经欢喜五端天主经﹜

    反省、分享、行动

     读完本文后,你会恒心的唸玫瑰经吗?

     你觉得唸玫瑰经是一个很能使人举心向主的祈祷方法吗?为什么?

     如果你是为人父母的,请教导你的子女唸玫瑰经。

    参考资料

    *星语 真理学会 第66页

    *今日的玫瑰经 铎声117期 第14-18页

    *大公会议与玫瑰经 铎声149期

    *唸玫瑰经太机械化不是真正的祈祷 铎声175期 第40-46页

    *玫瑰圣母 铎声211期 第58页

    *瞻仰福音的玫瑰经 见证三卷一期 第37-47页

    玫瑰经祈祷习作

    甲、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 大公会议后至今日,对玫瑰经敬礼:

    早就摈弃不顾。

    仍有不少人保持着一个热心的态度。

    一直不停地、一天比一天的为更多人接受和推行。

    (二)大公会议后所提倡的新礼仪、活泼的祈祷形式,更能帮助人与主相遇,所以:

    不必再诵唸玫瑰经了。

    玫瑰经的祈祷方式实在阻挡了新礼仪的推行。

    玫瑰经的敬礼,曾一度被认为是过时的祈祷方法。

    (三)玫瑰经现时的结构形式是

    .圣母自己编订的。

    是圣道明编订的。

    是经过一段时间,渐渐演变过来的。

    乙、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 玫瑰经之不会被淘汰,因为每一个时代中的人,都有无数人喜欢使用的祈祷方法,而祈祷方式是的,在不同环境下,人喜欢使用祈祷方式。

    (二)为一些有着不同神修经验的人,玫瑰经祈祷也显出不同的。

    (三)默观式的祈祷,是一种共融,是超越之上的。

    (四) 我们虽然从玫瑰经中,发现走向天主的道路,但这种发现不能立即完成,因为如果内心,便不能明暸玫瑰经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怀有一颗,持着来诵唸玫瑰经。

    丙、请写下你对卡罗兄弟所说的关于玫瑰经一段话的心得。
四、祈祷生活 8、圣母的神修
    祈祷生活

    圣母的神修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 〈2560-3800〉

    万福,充满恩宠者,上主与你同在!

    前言

    如果我们细心读圣人传记,往往会发现一个事实:圣人们的神修生活是随着生活的岁月而渐渐深入的。也就是说,信仰和实际生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圣人之所以成圣,是他们自己努力修鍊得来的;这种努力所换来的成果,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得到的,可惜我们大多数人以为自己无资格而却步不前,当然,没有恒心与惰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这一课我们将探讨圣母玛利亚的神修生活。圣母被称为诸圣人之后,又是天主的母亲,当然圣德卓绝,超越众人之上。也许,我们早就将圣母视为一个与生俱来、自然而然的圣者。不错,圣母是至大的圣者,但是她也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是透过她的努力修德而成的。

    无染原罪

    圣母蒙受始胎无染原罪的恩典,是天主的特别赐与,使她在始胎便不受罪恶的影响,这是天主给与她的一种特殊的、相称的圣德光辉。

    有人以为,因为圣母蒙受了无原罪的恩典,自然的处于一完满的境界,她不用费力,便得天独厚地一心做天主的母亲。这说法是极其错误的。无染原罪并非说生来便拥有一切美善和圣德,只是没有原罪的沾染。圣母本身亦需要救赎,天主也给了她绝大的自由来选择一切,包括了犯罪与否的自由权。也因为这样,圣母才能修德行,立功劳,才能面对生活的挑战。如此,她的圣德才显得一天天的深厚,而被称为诸圣人的楷模。

    圣母的神修生活

    有关圣母的生平,福音记载的不多,但从「天使预报」至「十字架下」这段期间的记述中,可以窥视出圣母神修历程的一些概括。其间亦不难发现她是透过生活中的事物,来加深信仰、对天主不断地回应。

    Δ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吧!

    圣奥斯定说过,天主造人,并不需要人的帮助;但祂救赎人时却需要人的合作。在天主对人类的整个救赎计划中,圣母是最具关键性的合作者:她答应做天主的母亲。

    路加福音第一章记载了圣母领报的事迹:当圣母听到天使称呼她为:「万福、满被圣宠者」时,一种自然的反应使她感到惊慌;然后天使告诉她将要怀孕生子的时候,圣母说:「我不认识男人。」最后天使向她解释这是来自天主的能力后,圣母就爽快地回应说:「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罢!」

    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看到圣母是在服从和信赖天主中去接受这使命。她虽不明白个中的奥秘,但她清楚知道这是天主在她身上的计划,于是她大胆地、怀着信德说「是」。这是圣母生命历程中的跨越,她本可以推辞,可以谦虚的说「不」。然而,她甘心情愿在这隐诲不明的事件上承担使命,参与耶稣的救赎工程。

    圣母的一生就从这突破性的「是」而开始,因着她的慷慨接受了第一个邀请,天主的圣宠便更充沛地降到她的身上,使她在未来的生活里,更能慷慨地交出自己,回答更多的「是」。

    在我们的生活中,天主也不断的邀请我们;每一次,当我们跨越自我,慷慨地向祂回应「是」的时候,在神修生活上便迈进了一步。

    Δ把一切默存在心中 圣母在接受了天主的使命后,并非就此坐下来等候天主的照顾,而是利用生活上的各种机会来寻找主旨,对于一些不明白的事情,她常反覆地思念。

    路加福音有关十二龄讲道的事迹:圣母在遍寻了耶稣三天,才在圣殿找到耶稣,她便说:「孩子,为什么你这样对待我们?看,你的父亲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路.2:48)没有唠唠叨叨、长篇大论的教训|;没有过分渲染自己心焦不安的情绪,也没有不满的埋怨,只是一句简短的问话。最意想不到的是耶稣的答话:「你们为什么找我,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当时圣母的反应是默默的接受。圣经说:「他们不明白祂对他们所说的话——祂的母亲把这一切默存在心中。」(路.2:50一51)这最后的一句,可以说是点出圣母神修生活过人的特点。「把一切默存在心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圣母是一个默观者,她常将主的说话反覆思考。能够以一个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一些难题,对一个不明白的题目反覆地思考,并在信德下准备随时接受。由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窥见圣母神修上努力的一斑。

    有时候,无理可循的事也会在生活中突然发生,我们是否能够本着信德的精神,将这一切默存在心中反覆思想呢?如果能,那么,一定会在那里发现天主的讯息。

    Δ他们没有酒了

    一个真正爱人的人,决不会将爱心仅围于自己的家人,而是关注周围人的需要,圣母就是一个好例子。在加纳婚宴上,她发觉主人没有酒了,于是便向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回答:「女人!这于我和你有什么关系?我的时刻尚未来到。」他的母亲给仆役说:「他无论吩咐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若.2:1-10)

    从这段福音中我们见到:

    (一) 圣母自动的为有需要的人代祷。圣母常常想到那些有需要的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到他们的需要而代他们祈求。

    (二) 圣母与主的关系和她的信德。她之所以大胆的请求耶稣立即去做,是因为她认识神,与祂有密切的关系,使她明白到主一定不会拒绝她请求的。耶稣的答话虽然好像是拒绝式的(圣经学者对这段话有不少的研究,在此不必赘述),但圣母仍有信心,知道祂一定会成全她的要求,所以预先吩咐那些仆人们照耶稣的指示去做。

    我们也有过经验:当自己无法去帮助某些人时,脑子里便很快地想到,介绍他们去找自己的一些好朋友,并且胸有成竹地知道朋友一定有办法帮助他们。这是因为凭着自己与朋友的深交,和对该朋友的深切了解的缘故。相信在圣母的帮助和我们自己的努力之下,有一天我们与主的交往也会达到这么的肯定和相通的地步。

    Δ女人,看,你的儿子

    圣母所作的一生奉献,由「天使预报」开始,而在「十字架傍」完成。若望福音对圣母参予圣子苦难圣死的描述为:在耶稣十字架傍,站着他的母亲和他母亲的姊妹﹒耶稣看见母亲又看见他所爱的门徒站在傍边,就对母亲说:「女人,看,你的儿子。」(若.19:25-27)在这描写中,我们看到圣母的勇敢,也肯定她的临在是参与基督的痛苦。圣母的参与救赎计划是在一生漫长的岁月中完成的。圣经中的圣母,不是个得天独厚的超人,她如同一般母亲,为自己的儿子操心,为失散了的儿子焦虑。当耶稣行圣迹治病时,圣经中没提及圣母;当人欢呼赞颂耶稣,拥戴祂为王时,圣母也不在场。唯有在苦路上,在加尔瓦略山的十字架傍,圣母寸步不离地伴同着耶稣。

    这个天主的母亲,实实在在的承担着救赎工程。虽然,基督的许多事迹,圣母不能完全明白,但是她接受,她相信,她与圣子一同共肩苦难。

    结语

    从以上的各章节中,我们不难见到圣母的信仰历程来。她的祈祷是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与主的关系日形密切。首先,从领报中的圣母如常人般对事物的直觉反应,继而进入默观的祈祷中,最后达到在信望爱中完全的奉献,融合在基督内,参与救赎人类的工程。不过在起步的阶段,圣母与常人不同之处,是她能在黑暗中而仍绝对的信赖天主,并向主说「是」,这是她神修历程的重要关键,也是我们应勉力学习的地方。人是可以在不完全明白的事理中,透过信德与主交往,从而建立密切的关系。

    之后,在变水为酒的圣迹中,更显出圣母与主间的亲密程度。我们可以肯定,圣母对主如此的肯定和信赖,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潜思默祷而达到的。最后,在加尔瓦略山上所感受到的痛苦,是一个母亲的最大承担。圣母这毫无保留的奉献,是透过漫长生活中的预备,并在一点点积聚而成的力量和恩宠的支持下完成的。

    就在这些事上,我们见到圣母是一个真正的默观者,她在生命的各种际遇中,对一切不明白的事常存在心中沈思默念。她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既不随从感觉、情绪的冲动,也不单凭理智来推理,她常是在静默中等待,在祈祷中找寻圣言的启示,去获取她得救的恩宠,同时又参与圣子的救赎工程。

    反省、分享、行动

     在生活中面对困难、考验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埋怨自己的修德功夫不够?认为自己没有做圣人的底子?

     你觉得心悦诚服地向天主回应「是」时,它代表着什么?又容易做得到吗?

     试腾出时间,从四部福音中找出有关圣母生平的章节,并细心的阅读。

    参考资料

    *耶稣基督与圣母玛利亚 光启

    *圣母的内心生活 光启

    *救主之母玛利亚 光启

    *跃—生命的历程 真理学会

    *沉思 真理学会

    圣母的神修习作

    甲、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 圣母是始胎无染原罪的,所以

    她不需要救赎。

    她这样才可以修德行立功劳。

    表示出天主特别锺爱她。

    (二) 圣母常「把一切默存在心中」,这表示她是个:

    遇事不加思考,只默默地接受的人。

    常将主的话反覆思考的默观者。

    随遇而安的人。

    (三)在变水为酒的圣迹中。圣母很肯定的告诉仆人们,要照耶稣的吩咐去做,她如此的有把握,这是因为:

    耶稣一向都很听圣母的话。

    圣母与耶稣有着很深的交往。

    耶稣会行圣迹。

    乙、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圣母的神修历程,是透过来加深信仰,对天主。

    (二)在圣母所参与的救赎工程中,我们看到她是在中去接受这使命。

    (三)圣经中的圣母,是个无异的人,她为自己的儿子操心,也分担儿子的焦虑。

    (四)圣母是个真正的默观者,她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既不随从、,

    也不单凭,而是在祈祷中找寻。

    丙、请写出你对圣母的个人看法,或者描述一下你和圣母的「交情」。
四、祈祷生活 9、耶稣的祈祷
    祈祷生活

    耶稣的祈祷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天父悦纳每一个满含爱心的奉献。

    前言

    当我们在福音中读到耶稣的行实峙,会发觉在祂的生活中,祈祷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虽然,我们见到耶稣出外传教时,将自己全部交出来,让群众尽量的接触祂:人们包围祂,向祂求恩惠,消耗祂的时间、体力,经上记载说祂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见谷.3:2)但是,就在这种忘我的生活里,耶稣却从没有忽略过祈祷这件事。相反的,祂将生活中的这些事,以祈祷作开始,也以祈祷来完成,同时,更透过祈祷来贯串全部的生活。

    耶稣的祈祷生活

    福音中活跃不息的耶稣,常感到有迫切的使命等着祂,就好像在祂心底深处有股恒常存在的力量,促使祂不断的前进。这股无形的力量,一方面令祂毫无保留地走近人群,另一方面又叫祂离开工作,独自的祈祷。这就是我们从福音中多次读到的事迹——耶稣经常从人群中隐退,走到山上、荒野间,独自向天父祈祷。耶稣经常在夜间、甚至整夜、或在深宵时分、破晓之前祈祷(见玛.4:23,谷.1:35,路.5:16,6:12,9:18,11:1等等)。耶稣这样的经常祈祷,反映出祂感到祈祷就如工作一样不可或缺。

    Δ耶稣祈祷的时刻:

    从四部福音的记述中,有关耶稣祈祷的部份,总是和一些特别的事件联系起来的。例如:耶稣受洗(路.3:21),耶稣显圣容(路.9:28-29),显圣迹后被魔鬼指出祂是天主子时(路.4:42),拣选门徒之前(路.6:12),为坚固门徒们的信德而代祷(路.22:32),大司祭的祈祷(若十七章),以及在山园中的祈祷(路.22:41,谷.14:32,玛.26:36)等。我们从这些章节中,不难看出耶稣的祈祷,都是出现在祂生命中具有决定性的时刻中。每一次,祂必定在履行任务之前后行祈祷,这就是上文所说及的,祂以祈祷来贯串整个生活,也因为这样,耶稣能够在生活中不断的祈祷,使祂的使命在祈祷中完成。

    耶稣这些祈祷状况,我们虽不感到陌生,但极具挑战性。耶稣是人,因而受制于人性的局限,祂不能一身二用:一方面在山上祈祷,另一方面身处于人群中。但当祂全神贯注的接待人们时,祂每一刻都是在祈祷的心态中。祂在山上祈祷和与群众在一起,同样是明显的工作,都受到时间秩序的限制,但我们可以肯定说:耶稣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导向同一方向归向天父,都是一次与天父共融的真正祈祷。是祂对天父的爱催迫着祂工作,是使命的催迫使祂进入祈祷中。所以,祂一生中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件不是源于对父的爱,也没有一刻不是在祈祷中与父契合在一起的。正因为如此,祂的工作、祂的生活,便无法不成为祈祷了。

    Δ植根于天父的爱:

    耶稣很清楚自己是属于天父,来自天父的,在祂怀里永远与祂合而为一(参阅若.1:18;10:30),祂说:「我不是独自一个,而是有我,还有派遣我来的父。」(若.8:16),祂降生的使命,是带领人归向天父。既然耶稣所做的,都不是自己而是天父的工作,祂就时常依靠天父和圣神,只讲述由父那里来的说话:「我由我自己不作什么;我所讲论的,都是依照父所教训的。」(若.8:28)「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7:21)

    从这些祈祷内容中,我们可清楚的见到耶稣生命中每一刻都是与父同在,是对父的爱带动祂的祈祷和工作。这分情感有时涌现于祂的工作中,随时流露出来。例如当祂行奇迹治病或复活死人时,祂会举目向天祈祷(谷﹒7:34),又当祂被人群拥戴之际,祂会静悄悄的隐退而去祈祷(路﹒5:15-16)。这一切都在福音中记载下来,如果我们留意耶稣所言所行的事,我们会发现祂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道出了祂和父的密切交往。

    天主经

    耶稣不断的祈祷,不只是因为渴望和父相契合,而且也是为教育他的门徒,吸引他们力行祈祷。「有一次,耶稣在一个地方祈祷,停止以后,祂的一个门徒对祂说:主,请教给我们祈祷,如同若翰教给他的门徒一样。」(路.11:1)这是最好的「身教」例子,门徒们因见师父祈祷,便激起了他们的意欲,求耶稣教他们祈祷。当然,他们也分辨出耶稣的祈祷态度和若翰的不同,而觉得从耶稣那里有一些新的启示。果真耶稣教他们祈祷时要称天主为父(见路﹒11:2-4),这是他们想不到的。也就在这篇祈祷文中我们找到祈祷的中心。

    当我们说「我们的天父时」,我们肯定了自己是天父的儿女,这是信德的行为,并带有赤子依恃的情怀。继而是关心和赞美天主的事,祂的名字、祂的国度、和祂旨意的实现,这是一个爱天主至上的行动。在下半段,我们祈求日用粮,将生活全交到主的手中。继而是人与人间的爱德问题,彼此的宽恕;也就是说上主所悦纳的祈祷,当是一个满含爱心的奉献,因为天主本身就是爱。最后,祈求天主恩宠的保佑,免陷于诱惑。这是至真的事实,一切善均来自天主,我们所行的义,都是来自天主圣神的恩宠。

    祈祷的态度

    耶稣除了教导我们怎样祈祷外,更用许多实例告诉我们祈祷时应有的态度。

    第一、 祈祷要恳切。耶稣教导我们向天父祈祷后,就说出友人半夜借饼的比喻(路.11:5-13),祂说出只要我们热心地求,像孩子求父亲的那样,我们的祈求就必会得到垂允。

    第一、 祈祷时要有恒心,决不可灰心。这是耶稣讲不义的判官和寡妇比喻的涵意(路.18:1-8)。

    第二、 祈祷时要谦虚,要感到自己有所需要。我们实在是个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说有,也只是有罪恶。这是耶稣讲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的用意(路.18:9-14)。

    第三、 祈祷时要有信德。马尔谷在福音中很直接的将这点说出来:「他心里若不怀疑,而相信他所说的必要实现,就必给他实现。」(谷.11:23)所谓要确信不疑,是因为向父祈求,而父亲一定爱子女的,并给与他们最好的(玛﹒7:11)。

    以上所举的实例,都是用来引证一个基督徒祈祷时应有的心态。这种心态似乎多集中于对「求恩」时所抱的态度来说,事实上,求恩只是祈祷内容中的一种,尚有对主的赞美和感谢的祈祷,也是极之重要的,例如路加福音中的那个癞病人,看见自己痊愈了便回来赞美天主感谢祂(路﹒17:11-l9)。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如此。

    山园祈祷默想

    我们说过耶稣降世的使命是「承行天父的旨意,给人类分施祂的爱」。同时又说「耶稣是人,因而受制于人性的局限」。现在,我们从福音中看到面对苦难、死亡时的基督,带着孤独焦虑向天父祈祷的一幕:

    在山园中,孤独的耶稣在祈祷着,祂充满着焦虑和畏惧。玛窦圣史用两句话来表达耶稣当时的孤独及焦虑的变化:起初,耶稣俯首至地,这般祈祷着:「我父,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吧!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愿意的。」(玛.26:39)第二次,耶稣的祈祷是这样的:「我父,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就你的意愿吧!」(玛.26:40)

    如果直觉地从人的感受上来看这段圣经,我们觉得耶稣在第一次的祈祷中,主要的是求免痛苦,其后经过了一段祈祷之后,耶稣的语气有了改变,求的是成就天父的意愿。从这段福音的默想中,我们看到祈祷的力量:就是祈祷者藉着身临的遭遇与天主开始一种更深、更密切的来往和沟通。在祈祷之初,祈祷者会祈求主除去环境中的种种困难,后来,渐渐地进入个人内心的转化,而变得勇敢、有力量的去面对痛苦和承行主的意愿。

    以上所说的只是我们人的想法,为天主子的耶稣而言,山园祈祷着实包含了更深更丰富的意义。现在,我们只不过从自己的经验中来解释它,为能深明祈祷的效能。

    结语

    我们的师傅基督教导我们要不断地祈祷,要怎样祈祷,同时也以身作则的给我们立下了祈祷的榜样。

    面对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是最容易想到祈祷的;当接触到美好的事物,例如在风和日丽的大自然下,我们能够举心向上,赞叹上主的造化,这是一种祈祷;当感念世间苦痛,坐视别人遭来横祸时,我们怀着爱心向上主乞求眷顾之恩的时候,同样也是天父所悦纳的;又或只把握着那片刻的时光,感谢祂上智的安排,与主神交之际,这可遇不可求的一刻,将足以改变我们那顽硬的铁石心肠。经验中,祈祷的形形式式实不胜枚举。在我们的一生中,但愿能把握着生活中的一切,力求在各种的祈祷氛围中与主交得,让天主圣神在我们内转化我们。

    反省、分享、行动

     从四福音中找出「耶稣山围祈祷」的章节,比较各部福音所用的不同字眼,并选出其中一段你最喜欢的,加以默想。

     试打开路加福音,将涉及耶稣祈祷的章节全找出来,看看有多少。

    参考资料

    *圣经神学辞典 卷三 第754-756页 光启

    *不朽的圣人. 真理学会

    耶稣的祈祷习作

    甲、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耶稣多次从工作中、从人群里,退下去祈祷;这是因为:

    祂感到祈祷的重要性。

    祂工作得太累了。

    群众的压力太大了。

    (二)当门徒要求耶稣教他们祈祷时,耶稣:

    告诉他们祈祷时要有恒心和谦逊。

    教他们天主经的祷文。

    强调祈祷要有爱心。

    乙、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 祈祷的态度为:1.要_____、2.要_____、3.要_____、4.要_____。

    (二) 我们祈祷,不是求主除去困难,而是求个人_____,而变得_____、_____的去面对痛苦和承行主旨。

    (三) 祈祷的形式不胜枚举,只要能把握着生活中的一切,在_____中与主交往,让圣神在我们内__________。

    (四)

    丙、能否描述一下你对这一课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