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慕道函授课程
作者: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
九、新约导言
1、读经运动 2、圣经这本书 3、新约的形成 4、对观福音
九、新约导言 1、读经运动
    新约导言

    读经运动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主,你的语言是我步履前的灵灯,是我路途上的光明。(咏.119:105)

    前言

    「你明白所诵读的吗?」

    「若没有人指教我,怎么能明白?」(宗.8:30)

    以上的对话记载于宗徒大事录第八章内,是斐理伯与厄提约丕雅太监的对话。当时太监在阅读依撒意亚先知书中有关默西亚的诗歌,因为他不明白书中所指的是谁,斐理伯便上前给他解释。后来,这位太监接受了洗礼。

    怀着同一的目的,这一单元将介绍有关圣经的一些普遍问题,以帮助我们对圣经有一个概括的初步认识,这样或可提起我们阅读圣经的兴趣,养成每日读经的习惯。

    读经运动

    有人说:「天主教会以前放弃圣经,现在才重新发现它,推行读经运动。」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近几年来,教会推行读经运动是真的;然而并非以前放弃圣经。反之,圣经在天主教教会内向来都备受重视,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

    首先,圣经内容是我们信仰的中心和生活准则。教会礼仪中如感恩祭、圣事、祈祷的内容诵读,都是以圣经为主的;神父、修女们每日所规定的日课经文,也几乎全部取自圣经;此外,教会的証道和慕道者的教理内容等,也是取材于圣经。从上述的事例看来,天主教教会又怎会放弃圣经呢!

    至于引起此一说法的原因,是由于天主教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前,从不鼓励教友研读圣经;圣经虽然备受尊敬和重视,可是和教友们没有直接的接触,远离一般信徒的日常生活。

    Δ梵二大公会议前

    圣经是一本超越时空的不朽之作,成书过程经历了数千年,并以多种不同文体写成,同时是全世界所有着作中译文最多的一本书。在阅读圣经时,如果没有人指导和解释是很难明白的。注释圣经的工作,亦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解释圣经的目的,是将圣经内文不清楚或暗晦的地方,给予正确的讲解。天主教有一惯例,所有出版的圣经,均要加上注释,用意就是帮助读者们正确地明白圣经的内容。

    由于怕教友们错解圣经的含意,特别是旧约,据说以前连修女们在修院内也不许读旧约的。当时,教友们很少读经,同时也不可能每个人有自己的圣经。为了保存圣经的完整性及纯正的解释,教宗良第十三世于一九0二年十月三十日发表一份宗座文件,命令成立圣经委员会,这是教会内有关圣经问题的最高权威机构。此外,委员会更推动及提倡教会学者对圣经难题的研究,而于一九0九年在罗马成立了圣经学院,提供学者们一个好的研究环境,同时也培育这方面的人才。教宗成立此宗座圣经委员会的用意,是想通告天下教友,在某些圣经难题中,那些是属于信德的道理,那些是可以自由讨论研究的部份。由此可见,教会在圣经的研究和解释上,常持守着严谨的态度,决不随意滥用。

    Δ梵二大公会议后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给予圣经一个特殊的地位。首先在大会进行期间,以盛礼恭奉圣经到会场的一个特别位置上,这行动表现出对圣经的极度尊敬。其次,大会所发表的十六个文献的内容,均以圣经精神为出发,按照圣经的教诲来面对现时代的各种问题,以达到教会内上下一体的信仰革新生活。这样的做法,是希望教会从圣经中重新汲取活力,刷新整个教会的行动,在教会内掀起一片读经热潮。鼓励教友读经、生活圣言的言词,更是散存于各文献内。其中启示宪章说:「神圣公议会也同样剀切并特地劝告所有基督徒,特别是修会的会士们,要藉多读圣经,去学习耶稣基督高超的知识。原来不认识圣经,即不认识基督。所以要藉充满天主言语的神圣礼仪,或藉热心阅读,或藉专设的训练班,以及其他受教会司牧批准及督导的,而在我们现代到处盛行的可嘉方法,欣然去接近圣经。」(启示25)

    由于整个教会都意识到圣经的重要,而教友方面又对上主圣言产生很大的饥渴,读经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蓬勃生长。如在巴西、菲律宾、迦纳、莫三鼻给、印尼、瓜地玛拉、法国和美国等地,发现这样的读经小组,日益增多。至论香港,关于研经小组的设立,亦在各堂区内出现。

    为何要读经?

    四五十年代的教友,拿着要理问答来背诵,对圣经里天主默启的文字全无认识,仍然可以做个好教友。至于所背的要理问答、所用的经本和所听的道理,其实都是来自圣经的,那么,为什么要返回圣经里去呢?既然有神学家预备好了现成的佳肴,为什么还要自己重头做起去找寻食物呢?

    读经运动,旨在使每一个信徒,经由自己个人研读圣经,而直接听到天主所讲的话。圣经是天主用人的言语来向世人说话。天主说话时,用的就是人类所用的工具,用我们所能领会的言语,来传递祂无穷之爱的讯息。试问,我们愿意直接地收到这爱的讯息吗?或是愿意听到由别人过滤了而传来的摘要呢?

    让我们看看以下的比喻:某人有一个朋友来探望他。他两人谈得很投契,也谈了很久。实际上,那位朋友所谈的内容,新鲜的东西可能相当少;可是听者仍然感到很满意。他们彼此耐心地听对方说话,及关心对方的问题。换句话说,由于彼此交谈而增进他们的友谊和互相了解。他们之间所交流的,远比一些片断的新闻为多。如果这人对朋友说:「不要浪费我的时间啦!把你要说的话摘要下来,付邮寄给我吧!」我们听了这话可有什么感想?一个朋友的话,决不能把它精简起来,作成摘要;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是直接与朋友的接触。同样的,圣经里天主的话也不可由精简摘要来代替,天主在圣经里,并非只在启示真理,同时,祂是在启示自己。

    日用的食粮

    尽管一个人读了很多书,得到学校的最高荣誉,拿到文凭及学位,但当人踏入社会后,不可能祇靠学校的知识来维持自己的一生,而要不断地继续充实自己。我们的信仰生活也是一样,领洗后仍要继续与生活一齐成长,单靠慕道时的一点教义来维系信仰是不够的。所以教会给我们预备了强健身体的「补品」。这些「补品」除了圣事礼仪生活外,阅读圣经的圣言生活是另一个最好的方法。

    在我们的一生中,圣经应该是我们主要的祈祷默想用书,我们必须把它放在手边。我们在阅读其他宗教书籍时,如果遇到引用圣经章节时,应该查阅圣经,找出内文来细读。圣经中的不同章节,在我们生活中不同的时期,可能对我们发生不同的影响,使我们活一个更有意义的生活。

    有一次,一位在医院里病重垂危的老妇人,当一位义工问她可有甚么需要帮忙时,她要求那位义工为她诵读格林多人前书的第十五章。圣保禄在这一章里,讲的是我们与基督一起复活的道理。当义工诵读时,看见她很感动,面露安祥之色;而在她床边的圣经,有几节已用铅笔划下记号,可见在她生活中曾多次阅读过这段经文;现在这段经文正好给她带来力量和安慰。这就是圣经在我们生活中发挥力量、滋养生命的极好例子。

    结语

    纵然我们都承认「读经」的好处,也愿意每天读经,然而,大多数人的经验总是半途而废,三两天便停顿下来。追究原因,可能是读的方法不当,也可能对圣经全无认识,再加上没有恒心,使人品尝不到「读经」的滋味。在以下的课文中,我们将给各位介绍一些有关读经的资料,同时也给「圣经」这本书作一简单的介绍。我们相信圣保禄宗徒所说的:「凡受天主默感所写的圣经,为教训、为督责、为矫正、为教导人学正义,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适于行各种善工。」(弟后.3:16-17)虽然这些效果,不可能是即刻生效;但不要紧,不必灰心,只要持之以恒,早晚必会生效,因天主曾保証说:「譬如雨从天降下,不再返回原处,只有灌溉田地,使之生长萌芽,偿还播种者种子,供给吃饭者食粮;同样,从我口中发出的言语,不能空空地回到我这里来;反之,它必实行我的旨意,完成派遣它的使命。」(依.55:10-11)

    反省

     我家里有一本圣经吗?我把它放在甚么地方?

     除了在参与弥撒时聆听圣经外,我又试过自己读经吗?

    圣经目录

    旧约

    梅瑟五书

    创世纪(创)

    出谷纪(出)

    肋未纪(肋)

    户籍纪(户)

    申命纪(申)

    历史书

    若苏厄书(苏)

    民长纪(民)

    卢德传(卢)

    撒慕尔纪上(撒上)

    撒慕尔纪下(撒下)

    列王纪上(列上)

    列王纪下(列下)

    编年纪上(编上)

    编年纪下(编下)

    厄斯德拉上(厄上)

    厄斯德拉下(厄下)

    多俾亚传(多)

    友弟德传(友)

    艾斯德尔传(艾)

    玛加伯上(加上)

    玛加伯下(加下)

    训诲书

    约伯传(约)

    圣咏集(咏)

    箴言(箴)

    训道篇(训)

    雅歌(歌)

    智慧篇(智)

    德训|篇(德)

    先知书

    依撒意亚(依)

    耶肋米亚(耶)

    哀歌(哀)

    巴路克(巴)

    厄则克耳(则)

    达尼尔(达)

    欧瑟亚(欧)

    岳厄尔(岳)

    亚毛斯(亚)

    亚北底亚(北)

    约纳(纳)

    米该亚(米)

    纳鸿(鸿)

    哈巴谷(哈)

    索福尼亚(索)

    哈盖(盖)

    匝加利亚(匝)

    玛拉基亚(拉)

    新约

    福音

    玛窦福音(玛)

    玛尔谷福音(谷)

    路加福音(路)

    若望福音(若)

    宗徒大事录

    宗徒大事录(宗)

    保禄书信

    罗马书(罗)

    格林多前书(格前)

    格林多后书(格后)

    迦拉达书(迦)

    厄弗所书(厄)

    斐理伯书(斐)

    哥罗森书(哥)

    得撒洛尼前书(得前)

    得撒洛尼后书(得后)

    弟茂得前书(弟前)

    弟茂得后书(弟后)

    弟铎书(铎)

    费肋孟书(费)

    希伯来书(希)

    公函

    雅各伯书(雅)

    伯多禄前书(伯前)

    伯多禄后书(伯后)

    若望一书(若一)

    若望二书(若二)

    若望三书(若三)

    犹达书(犹)

    先知

    默示录(默)

    新约导言

    读经运动习作

    简答下列各题目:

    (一)打开圣经目录,写出新旧约各书的名称。

    旧约圣经有:

    新约圣经有:

    (二)请抄下圣保禄宗徒在「弟后.3:16-17」中的一段话:

    (三)谈一谈你对圣经这本书的一些印象。
九、新约导言 2、圣经这本书
    新约导言

    圣经这本书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圣经的原文是希伯来文、希腊文和阿刺美文;它的译文超过一千五百多种,是一本历史最长、最古老、最畅销的书籍。

    前言

    五花八门、多姿多采的生活,令香港人对「读书」提不起兴趣。幸而在言论自由的风气下,报摊上的书刊杂志,却又琳琅满目,到处可见。除了各大小日报外,更多的是各种定期刊物,影视周刊,漫画连环图和成人杂志等。

    阅读固然是个良好的习惯,可以增广见闻,充实知识;但是,如果所读的是一本不健康的书时,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误导思想,伤害身心。

    一本书的真正价值,除了出版商所关心的销售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的感化、影响力的大小。向来,圣经被列为世界上每年销售量最大、对人感染力最强的一本书。圣经的原文是希伯来文、希腊文和阿刺美文,许多人未能看得懂,但它的译文却超过一千五百多种,是一本历史最长、最古老、至今销售量仍然有增无减的畅销书籍。在过去的五百年中,已经常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一本书。这原因在那里?究竟圣经是本怎样的书?谁是作者?

    人类的天书

    圣经是一本旷世不朽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伦理、文学、哲学、科学或历史等着作。哲学家祁克果说过:「圣经是天父给世上儿女的一封信。上面有着你、我的姓名和地址。」在这本天书里,这位天上的父亲,处处流露着祂对子女们的爱和关怀,千方百计地告诉我们,甚么是可以做的事,甚么是不该有的行为;也告诉我们,以前许多人违背祂时,所得的后果是多么可怕。最后,祂决定派祂的儿子来世上,教导世人怎样生活。以上的这些事迹,都写在这本天书内。不过,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本天书中得以认识我们慈爱、公义的天父。所以,所有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都以圣经为信仰生活的根据,并从圣经中认识天父和基督的面貌。

    圣经既是认识天父的根据,故此,这本天书和一般的书籍很不同,它是天父推动人写成的。世上书籍的作者是人,而这本天书的作者分别是天主和人。

    圣经的作者

    圣经是一部天书,是天主的作品。但是,天主在「写」下圣经时,也用了人来完成。换言之,人也是圣经的作者。圣经这本书是很多的人,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各自与天主一齐完成的。例如旧约中的先知书和新约中的福音等,都是明显而易见的例子。天主是全部圣经的作者,各时代的人是圣经不同部分的作者,究竟,天主怎样和人合作去完成这本伟大的着作呢?

    圣经中的灵感

    「灵感」一词,辞海中解释为:「文艺科学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是一种神秘的精神状态,是极少数天才所独有。」从上述的描写中,我们知道「灵感」并非可以控制,也不必经过一番思索的过程而得到的。

    灵感一词,是来自外文‘INSPIRATION',字义有「吹」的意思。换言之,是指来自外在因素而使人得到某种能力。

    所谓圣经中的灵感,实在是指圣神的能力,影响圣经作者的理智、意志和表达能力,写下天主愿意表达的事情。一九四三年教宗良十三世颁布的「上智天主」通谕中,对圣经的灵感作了以下的主要解释:

    (一)天主圣神光照圣经作者,使他们正确地运思,写出一切天主所愿嘱咐的事;

    (二)天主圣神推动作者,只是愿意写下天主所要写下的一切;

    (三)天主圣神助佑作者,适当而无误地表达天主所愿表达的。

    换言之,在书写的过程中,当然不是指单单执笔的那一刻,而包括了构思、搜集资料等等的行动在内,天主和人一齐,天主是主因,人受委于天主而和天主合作。不过,在进行的过程中,人不是完全被动的工具,而是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处。例如作者的时代背景、文化思想和教育程度等,均影响到该书的特色。然而,它绝不会影响到天主愿意向人表达的意愿和内容的正确性。

    灵感与启示

    我们常说:天主启示自己给人类,究竟启示和灵感有甚么分别?启示和灵感均来自天主对人的主动行为,是同一的天主的救恩行为。灵感是天主能力进入人身,使人做、讲、或写天主所愿意的;而做启示就是天主在那些藉灵感所完成的行动、言语和书籍中所表达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启示是天主灵感的效果。而灵感与启示之别是:灵感的对象只限定在一部份人身上,例如古圣祖、先知,以及圣经的作者,并且,为了完成天主对人类的救恩,他们必须以他们的自由与天主合作;而启示的对象是全人类,一切人应信仰和接受天主在不同方式下所表达的救恩讯息。

    我们试举个例子:天主愿意所有人都认识祂。祂用了许多方法来启示自己。其中的一个方法,是藉着圣经。天主的能力进到写圣经的作者身上,如玛窦、路加、若望、保禄,推动他们,写下祂想要人类知道的内容。于是,我们读圣经时,天主便藉着经上所说的话给我们启示了祂的真理。

    圣经的不错性

    上文说过,圣经有两个作者:天主和人。天主在默感人书写圣经时,人能够将天主愿意表达的事情,毫无错误的藉着写作表达出来。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关于圣经中毫无错误这问题。

    所谓「毫无错误」是圣经的另一个特点,是受到天主的灵感和神恩所产生的效果。圣经内容的表达手法和技巧,都带着当时人的背景和色彩。故此,明显地表面上的错误及不合情的例子非常多,尤其在今天看来,甚至是可笑无稽的。所以,又怎可使人相信圣经的内容是正确不能错的呢?

    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圣经的写作目的和意向,不是要写一本科学书,而是要表达天主的启示。启示的内容是无论在任何时空璟境下,都要传递无误的表达出来。至于我们所看到的表达手法,如作者所采用的文学类型等,都是使用了当时人所有的观念和熟习的事物,是很受到时空的限制的,甚至是相反科学原理和严格的历史批判;但因为圣经的目的不在于写一本科学着作,也不是一本严格的历史书,它所要无误地表达的一个讯息,是「人类的救恩」。即是说天主的救恩如何在人类中出现;祂怎样进入人类历史中,如何使之完成。所以,圣经的不错性,纯粹是指圣经内表达的「救恩性的真理」的不能错。由于这救恩事迹的出现,是在人类历史的某个时刻中,所以,某些与救恩有密切联系的历史事件也是不能错的。例如耶稣降在犹太人中,在那里传教、被钉死等,都是历史的事实,是发生在犹太史中,这是不能错的。

    △救恩的不错性

    所谓救恩,是指天主进入人类历史中,对人启示祂愿意拯救人类。在旧约时,祂与以色列民族订立一个盟约,祂是他们的天主,并答应照顾、保护他们。到了新约时代,耶稣的降生,使这救恩计划的实现,更具体圆满地表达出来。后来,耶稣更建立教会,以保存及传述这救恩计划给万世万代的人类。圣经中有关上述救恩事迹的表达及通传,是不能错的。

    △历史的不错性

    「救恩」是在「历史」中出现的,天主常利用了历史事实,来表达和完成祂的救恩。当我们说历史的不错性时,是指一些与救恩打成一片的历史事实而言。例如旧约中的出谷事实,在犹太人的历史中,这是一件两个民族互相争斗的史实,但从天主这启示一方面来看,这个历史事实亦是天主拯救犹太人的救恩史实。

    结语

    我们略述了圣经的着作特点,和它的不能错误性后,相信仍未能解答我们心中的许多其他与圣经有关的问题,因为圣经实在是一本伟大而不朽的着作。有人穷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来探讨圣经,但问题仍然是层出不穷的。假如我们希望通透圣经的有关问题后,才去读圣经的话,相信这辈子也无法打开圣经来阅读了。

    事实上,读经时最重要的是在信仰和祈祷中进行,单靠理解是不行的。固然,学术上的理解,或可帮助我们找出该本书的来龙去脉,但若要收到书中的救恩讯息时,便非要透过信德和祈祷不可。这一点正是天主启示给我们至重要的真理。

    反省.讨论

     实际经验中,当人向我质疑、责难圣经的某些内容或字句时,我的反应怎样?如何应付?

     我有怀疑过圣经的内容吗?那一类内容是我难以接受的?

    参考资料

    *圣经十讲 光启

    *约书的故事 真理学会

    *圣经的启示与灵感 神学论集19期

    *灵感与圣经 神学论集11期

    新约导言

    圣经这本书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圣经是ˍˍˍˍˍˍˍˍ写成的,所以它的作者是ˍˍˍˍˍˍˍˍˍˍˍ。

    (二)圣经中的灵感是指ˍˍˍˍˍˍˍˍˍ,影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写下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三)当我们说圣经的不错性时是指ˍˍˍˍˍˍˍˍˍ所表达的ˍˍˍˍˍˍˍˍˍ的不能错。

    (四)圣经不是一本ˍˍˍˍˍˍˍˍˍˍˍ和ˍˍˍˍˍˍˍˍˍ,作者在书写时,使用了

    ˍˍˍˍˍˍˍˍˍ和ˍˍˍˍˍˍˍˍˍ来表达,所以这些表面上的错误是可以接的。

    乙、请简述「灵感」与「启示」有何不同。
九、新约导言 3、新约的形成
    新约导言

    新约的形成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第四世纪的西乃抄本,内容包括全部新约,是于十九世纪在西乃山下的一间隐修院中发现的。

    前言

    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过去」,那怕是二、三百年,甚或是三、五千年也好,他们都有自己的历史事迹。例如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都收集在四库全书里。这套不朽之作,集合了我国的经典要籍,收书3503种,共79337卷之多。可以说,四库全书是贯穿中华民族各朝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结晶,在中国史上具有永恒的价值。

    为基督徒来说,圣经具有超乎时空的永恒价值,因为圣经的主角是耶稣。耶稣生于二千多年前,而他的事迹却跨越了各国和各民族的界限,贯穿了各时代中的人类。圣经内记载的是整个人类与神交往的事迹。远在耶稣降生前,及他离开人间后,教会内发生的种种事情,亦记载在圣经内。对于一本如此重要的典籍,该如何去学习和运用,确实是个不简单的问题。

    圣经

    大多数基督徒都读过圣经,而且希望深入地去认识及了解它。这一课,我们先从新约着手。

    圣经这名称是中文译名。英文「BIBLE」一词源自希腊文的「Tábiblia」意即‘Thebooks’,圣经是个复数名词,含有许多本书的意思,后来此字在拉丁文中出现时却成了单数,英文便译成‘BI-BLE’,于是,看不出它原来复数的意思。事实上,圣经并非单独的一本书,而是集合了许多部书。

    「圣经」意指神圣的经典,而「经」字在说文解字:系巠声,识也。「经」字原意是说织布用的纵线,而「纬」是织布用的横线。推论起来,经纬是一切成事的基础,所以亦说:经者道之常。是生活和做事应守的规范。在汉代时将儒家一些有分量的典籍着述收录为经,成为时人入学研读的要书。如今,我们的圣经更是一本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天书。

    圣经共有七十三卷,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份称为旧约。后一部份称为新约。新旧约是以耶稣降生为分界点。叙述耶稣降生前的历史事迹者称为旧约;自耶稣降生开始便称为新约。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新约形成的过程吧。

    新约形成过程

    我们读经,首先要有一本圣经。我们打开圣经时,读到的是一篇接一篇的文章,有些是连贯的,有些则是独立的。究竟一本圣经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读到的书是怎样诞生的呢?

    新约经书的写成,可以说是经历了百多年的时间。但并不是说:一位作者坐下来开始写,未写完便去世了,便由第二位、第三位接着的去写,最后共用了百多年时间来完成。实际上,新约的成书,是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纳匝肋耶稣(公元前六年至公元三十年)

    四部福音的内容都是记载耶稣生平事迹的。耶稣三十多年的生活,特别是他的传教生活,都收在四福音里。新约的成书,是在耶稣降生便开始蕴酿。但是,这一切的记述行动,却在他死后几十年才开始。换言之,在当时没有人想过要记下所发生的一切,也没有人想到这些事迹可以延续到千百个世代地传接下来。

    耶稣的公开生活,始于公元二十七年左右,他在约旦河受洗,然后用了三年的时间传教。这期间他收了十二个门徒,他和他们一齐生活,出外宣讲、治病、行奇迹。当他做这一切时,他从未坐下来订个计划,也未写下任何的言论着作,他只是以「行动」来証明他所说过的话。最后,他被教会的首领控告,罗马政府把他处死。死后第三日,他自己却复活起来。以上的事迹,门徒们都是目击証人。

    (二) 初期教会(公元三十至七十年间)

    耶稣收了十二个门徒,这批人一直跟随着耶稣,当时他们目睹耶稣所做的一切,心里却不大明白,只是觉得师傅很了不起。但当耶稣被捕而钉在十字架上时,他们却怕得要命,躲藏起来,不敢公开露面。后来,耶稣复活了,开启了他们的眼目,更因着圣神的光照,他们渐渐醒寤过来,他们记起耶稣生前说过、做过的一切事。他们觉得要忠于师傅的教导,而且愿意将他们所体验到的信仰经验与人分享。于是他们走出房子,向四周的人宣讲耶稣是救主。

    当时,门徒们以三种方式来实践他们的信仰生活:

    向人宣讲耶酥复活了的事迹

    开始时,门徒只是向犹太人宣讲,慢慢便发展到向外方人推介耶稣基督。他们主要是向人宣告耶稣是先知预许的默西亚,他来世上为给人带来喜讯。他在世时曾济世治病,免除人间苦痛。当无知的人类将他钉死后,他自己按预言而自行复活起来。如今,他仍生活在我们中间。

    举行礼仪庆祝主的复活

    门徒聚在一起时,回顾与耶稣一起的事迹,特别是最后晚餐时的一幕。他们分享彼此的感受,更会向不在场的门徒覆述当时的情形。我们可以想像到:当他们覆述这一切时,他们所看到、面对的耶稣,是复活了的天主子。换言之,他们在信德的光照下,看到复活的基督与他们在一起;无论他们在宣讲及举行擘饼时,生活的天主是和他们在一起。

    教授新信徒

    这时候,有许多人加入教会,成为基督的门徒。于是,门徒们便要为新入教者讲解耶稣的生平事迹,为他们解答信仰上的难题。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覆述着耶稣的生平。

    (三) 编写成书(公元七十年至一百年间)

    四本福音的编写成文字,约在七0年以后至一百年间,而四福音的完成日期亦不一样。远在四福音成书之前,约于公元三十六年时,圣保禄宗徒归化。当时教会传扬福音的工作,发展得很快。许多热心的门徒,如巴尔纳伯、斯德望和斐理伯等,都献身加入传福音的行列。到保禄归化后,他们更成了中坚分子,将福音传到小亚细亚、希腊、以至罗马。由于传教的范围日形扩大,门徒们无法时时亲临各地巡视。于是,保禄便于公元五十一至六十四年间,给各地方教会写信,一来问候当地的教会人士,二来解答各地教会的难题,鼓励各人热心事主爱人。这些书信被搜集起来,便成为今天我们读到的「圣保禄书信」。圣保禄书信是新约各书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分。

    由于同一的原因,门徒们不可能亲自到各教会去宣讲基督的事迹,于是便将亲自目的一切书写下来,以传诵于各地和后代。

    第一部成书的是马尔谷福音,约在公元七十年。马尔谷是从伯多禄的教理讲授得到资料的。

    第二部成书的是路加福音,约在八十至九十年间。作者写作的对象是外邦人,他还写了宗徒大事录,可说是福音的续篇。

    第三部是玛窦福音,成书日期约为八十至九十年间。

    最后的一本是若望福音,来自宗徒若望手笔,约于九十五至一百年间。

    此外,若望、伯多禄、雅各伯、犹太和其他们徒,亦曾给各个教会写下了不少书信,现时有部分亦收入新约全书中。

    结语

    从上述成书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耶稣从来没有写下任何言论和道理,只有一次圣经记载耶稣蹲下身在地上写字,不过没有记下书写的内容。回顾古今中外的哲人,如拍拉图、孔子等,都不是着书立说者,他们的着述都是徒弟们记下来而成书的。为耶稣来说,这方法更见真实,且为人所接受。从福音中,我们接触到的耶稣,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如此的热爱众;如果耶稣是个着书立说的大学问家时,相信很多人都不敢接近他,而把他列入某一阶层的人中了。就因为耶稣的一生是如此的简朴,言行一致地生活于人们当中,结果使门徒们不断地怀念、反覆回想着他的一切,最后,要把这些事迹记下来,留传于世。

    讨论

     当日宗徒们把自己与基督相遇的经验写下,介绍给别人;现在,也让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信仰经验。

    参考资料

    *HowtoReadtheNewTestamentbyEtienneCharpentier

    新约成书三个阶段

    纳匝肋耶稣 初期教会 成书

    6B.C.28-30A.D.30A.D.51-70A.D.

    70A.D.100A.D.

    童年事迹门徒生活出福音的喜讯

    隐居纳匝肋三十年

    三年公开生活1.宣讲圣保禄以

    2.庆典书信来宣讲

    收门徒3.教授

    宣讲

    行奇迹门徒在信德

    光照下重读

    死亡耶稣的生平

    复活 有系统地书写出来

    马尔谷(约在70年)

    路加(约在80-90年)

    玛窦(约在80-90年)

    若望(约在95-100年)

    新约导言

    新约的形成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 新约的形成可分三个阶段:

    (1)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2)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3)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二) 初期教会的门徒以三种方式来实践信仰生活,就是

    (1)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2)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3)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三) 新约四福音是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等四部,宗徒书信有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和ˍˍˍˍˍˍ等人的作品。

    (四)四本福音之编写成书,是由于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的工作发展得很快,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日形扩大,门徒无法亲自前往宣讲ˍˍˍˍˍˍˍ,于是便编写成四部福音。

    乙、试略述新约形成的过程。
九、新约导言 4、对观福音
    新约导言

    对观福音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玛窦、马尔谷和路加三本福音,在叙述耶稣事迹时,采取了相同的观点,在编排脉络及材料取舍上都很接近,可并排对照着求看,故称为对观福音。

    前言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我:「你们基督徒究竟相信那一个耶稣?为什么有几个耶稣的故事?那一个才是真正的版本?」

    勿说这番话出自一位外教人口中,相信我们很多教友也未必明白为甚么会有几个耶稣的故事?除非教友自己有读经的习惯,不然,一般教友多数在主日感恩祭中听神父读福音,通常在诵读内容之前,读经者会说:「恭读××福音」,指出该篇福音的内容是取自那一本福音的。假如我们留心的话,会记得主日读经是分为甲、乙、丙三个年份作为一个循环的;三年当中所选读的圣经连贯地介绍救恩史的计划,使教友在三年内清楚明白基督在救恩史中的地位,和积极地参与这事迹。三年内选读的圣经是依照教会礼仪年历来编订的;每年选读一本圣经:甲年选读玛窦,乙年选读马尔谷,丙年选读路加。若望福音则在四旬期及复活期才选读。

    从上述四本福音在教会年节的编排使用上,可见每一部都是教会「认同的版本」,只不过每本书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对象都不同,故此每本书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一单元,我们将分别介绍每本福音的内容。

    「福音」

    「福音」这名词现今已成了我们基督宗教上的一个固有名词。由于我们习惯性的使用,使我们不曾想到去追究它的源流是怎样开始应用的。

    现今教会内说到「福音」时,不外是指以下的三种含意:一是基督来到世上,在世上建立天国的好消息;二是指记载耶稣生平言行的那四部福音;三是指举行感恩祭或其他礼仪时,从四部福音中选读的一段经文。

    「福音」字词的来历

    中文「福音」(有译为「佳音」或「喜讯」)一词,译自希腊文的Eu-angelion及希伯来文的Besorah。在希腊文化内,福音一词,表示一个报信者传报的好消息,例如战事胜利和某些大事等;此外,更指一切关于皇帝的好消息,例如太子诞生,新皇登基等。宗徒们,特别是保禄因了这希腊文化的影响而引用这名词,表示耶稣基督是天父给世人带来的真喜讯。

    新约中「福音」本义

    马尔谷福音开始时已用了「福音」一词:「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谷.1:1)在注解上说「『福音的开始』不是指本书的开始,而是指天主子耶稣救赎人类的喜讯,以若翰的宣讲开始了」(注)换言之,这是个连串的行动,是耶稣要实现带给人类的好消息。根据玛.11:4-6及路.7:22-23的记载,若翰派遣徒弟访问耶稣时,耶稣仅用依撒意亚先知的话作答:「你们去,把你们所见所闻的报告给若翰: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癞病人得了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苦人得了喜讯。」若翰明认自己是给民众传布喜讯的使者,他的宣讲来自天主的福音,天主的王国将在世界上开展。

    耶稣自天上下到人间,亲自将天主的王权带来世上,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实现这一个救世的工程,并在世上建立天主的王国;所以,当宗徒们宣讲福音时,其实就是宣讲耶稣基督、他的一生。因此,今天教会内,福音一词,表示天主在耶稣基督内赐给我们的喜讯。

    「对观福音」

    玛窦、马尔谷、路加和若望,四部福音都是讲述耶稣降生救赎的事迹,所以它们之间,会有许多相同点及不少相异的地方。教会内称玛窦、马尔谷和路加三本福音为「对观福音」,因为这三本福音,在叙述耶稣事迹时,采取了相同的观点;在编排脉络及材料取舍上都很接近。

    「对观」(Synoptic)这名称暗示:将前三部福音并排对照着来看时,会发现其间的内容是如此的接近,有些地方是三部福音都相同的,又或至少其中两部福音是相同的。根据学者们多年的研究所得,三部福音互相的关系,有以下的事实:

    (1) 其中不少材料是三部福音都有的。玛宝和路加有不少特别属于他们两者的材料。其余的便是每部福音所独有的材料。学者们称这三样传授为三重传、双重传和单传。马尔谷的内容,几乎全部出现于路加及玛窦双重传,但亦有单独于其中一部福音出现。马尔谷自己独有的资料约为30节。

    (2) 福音中不但有不少的共同材料,而且这些材料中的用语,屡次是同一的。例如有关「背十字架」言论,可同时见于玛.16:24-25,谷.8:34-35,路.9:23-24。

    (3) 福音分段的前后次序,大体上是一样的,它们显然是根据同一个耶稣公开生活的纲领,就是:洗者若翰的使命,耶稣受洗试探,耶稣在加里肋亚内外的服务和活动,往耶路撒冷路途中,在圣城与犹太领袖们辩论等,最后是苦难、死亡和复活的事迹。

    (4) 玛宝和路加所共有的和他们所独有的事件,都插入马尔谷的架构里,不过手法并不一样。

    照上述学说看来,马尔谷该是三本福昔中最早写成的。玛窦和路加在写福音时,都参考过马尔谷的内容,所以在编排上取了相同的次序;然而,他们也加入了独有的材料。学者们对此解释说:他们参考了另一文件。这文件收集了耶稣的许多言论,今日我们称它为「言论集」,或简称它为「Q」。「Q」来自德文「QUELLE」一字,意思是「源流」。

    马尔谷资料来源

    马尔谷福音是最早写成的。那么,它的材料是那里得来的呢?在上一课课文中,我们提到圣经中新约形成的过程是经过几个阶段的。在未成书之前,门徒们藉着口传的方法来宣讲福音,所以,在马尔谷写书的时候,已有了一套有关耶稣生平和言论的宣讲。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马尔谷福音,是依据初期教会宗徒的「初传」,是指在初期教会中,宗徒们以见証人的身份,向人宣讲耶稣基督救世的喜讯时,流传下来的传统内容。

    我们知道,宗徒书信的成书,是在四福音之前。从宗徒大事录伯多禄的宣讲和保禄书信的内容中,我们知道当时在教会中已有了一套相当系统化的「传福音」格式。关于当日「初传」的内容,在宗徒大事录内可找到实例。

    「你们都知道:在若翰宣讲洗礼以后,从加里肋亚开始,在全犹太所发生的事:天主怎样以圣神和德能传了纳匝肋的耶稣,使他巡行各处,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压制的人,因为天主同他在一起。我们就是他在犹太人地域和耶路撒冷所行一切的见証人。他们却把他悬在木架上,杀死了。第三天,天主使他复活了,叫他显现出来,……」(宗.10:37-43)

    伯多禄向外邦人宣讲的这一篇讲词中,我们发现它已经在描述了前三本福音的内容,伯多禄的叙述次序,也正好成为三本福音日后写书时的纲领,而第一个应用的人就是马尔谷。马尔谷曾是保禄的传教伙伴,他主要是将伯多禄有关耶稣言行的口述内容记录下来,而加上一些目击証人所提供的内容细节,最后写成了马尔谷福音,开始了「福音」的新类型。

    结语

    对观福音所引起的问题,学者们已研究了二百多年,至今仍未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前文中所引述的假设、推想理由,亦只能提供了某些问题解答上的参考。至于可否成为正确无误的论証,则仍未有肯定的答案。

    当我们将三本福音平行排列,对照着来阅读时,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每部福音的不同重点和它成书过程的历史事迹。这点对于我们研读圣经肯定是有帮助,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圣史在他自己作品中所愿意宣传的「福音」内容。

    讨论

     比较马尔谷福音与宗.10:37-43内容中的异同,并讨论之。

    参考资料

    *HowtoReadtheNewTestament

    *对观福音导论 神学论集13期

    *对观福音问题 神学论集16期

    *四福音概论 华明书局

    *圣经辞典 思高

    读经的态度:

    (一) 信赖上主,以赤子之心,聆听天主的训诲。

    (二) 谦逊受教,以开放的胸怀,承受天主的启示。

    (三) 听从圣神的指导,接受圣神的启示。

    (四)

    读经的步骤:

    (一) 祈祷─祈求圣神光照,用信德的眼光去暸解经文。

    (二) 读经─任选一段,或依次序读一章。

    (三) 反省─圣经向我启示了些甚么?我在经句里学到了些甚么?我怎样才能回应天主的圣言?

    几个对你有用的圣经章节:

    忧闷时………请念若望.16:16-23;依.40

    需要平安时…请念玛窦.11:25-30

    疾病中………请念圣咏.91

    失足犯罪后…请念圣咏.51;若望.3

    感恩时………谲念圣咏.103

    祈求仁慈时…请念圣咏.86

    焦虑时………请念玛窦.6:25-34

    亲友逝世时…请念得前.4:13-18;圣咏.107

    诱感时………请念若望.15:1-8;圣咏.139

    新约导言

    对观福音习作

    甲、填充题(请在下列各题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句)

    (一)新约中共有ˍˍˍˍ部福音,它们的名称是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

    称为对观福音。

    (二)福音一词在希腊文化中是的意思;今日在教会中是指。

    (三)教会称玛窦、马尔谷和路加三本福音为福音,因为它们在叙述。

    (四)福音是最先写成的,而玛窦和路加写作时参考了

    的内容和资料。

    (五)马尔谷资料的来源是取自初期教会的内容发展而成。

    乙、简答题:

    简述一下你对「对观福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