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慕道函授课程
作者: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
十二、若望
1、若望福音(上) 2、若望福音(中) 3、若望福音(下) 4、若望书信(下)
5、默示录(上) 6、默示录(下)    
十二、若望 1、若望福音(上)
    若望1

    若望福音(上)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若望福音的中心主题是耶稣自己,是他品位的启示。

    前言

    有人说,四部福音好像一首四重唱的歌曲,每一部份都有自己的曲谱,但合唱起来便成为一首优美而和谐的动人歌曲。这四部份歌谱各有自己的音符,但共同演译同一的主题和神韵。我们从四部福音中,看到耶稣的画像。每一部份福音都从自己的某一角度来描写耶稣的图像。它与大合唱的不同就是:一首大合唱是在同一个时空环境下,一同演唱的;至于四福音的写成,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上先后完成的。

    若望福音是最后完成的一部福音,自事件发生至定稿,所跨越的时间距离,可说是福音中最长的一本了。

    作者

    关于若望福音的作者问题,自第二世纪开始便盛传为十二宗徒中的若望。虽然不断有学者对此肯定有所保留,提出了否定的说法,但是仍未能把握到确实的具体証据。相反的,在若望福音里,我们可找出许多明显的証据来支持这个传统的说法:

    (1) 若望福音的作者,应该是一个生于犹太的犹人。此福音是为非太人而写的,所以作者将所有希伯来(阿剌美)语都翻译出来(1:38,41;9:7;19:13,17;20:15)。其次,作者将被地理情形、宗教风俗和犹太传统等事,都加上注明(1:20,45,49;7:14,42,52;12:34)。事实上,若望福音中所载的地理形势及地名,都较对观福音为详尽,提出了许多未有提及的地方。例如:贝特匝达池(5:2)、史罗亚池(9:7)、石铺池(19:13)等,都是经过考古鉴定的。从上述种种看来,可以証明作者是一个生于犹太的犹太人。

    (2) 作者应该是福音中所述事迹的目击者。若望福音中曾提到一些对观福音未有提及的人物,他们都是在耶稣传教生活中出现的。例如纳塔乃耳、尼苛德摩、拉匝禄等。另一方面,作者对事件中的人物,和发生事情的细节、过程,都描写得非常生动细腻,例如加纳婚宴中的六个水缸(2:6),某些正确的距离(6:19),以及耶稣长衣的式样(19:23)等,都一定出于目击者的手笔。

    (3) 作者应该是一位宗徒。福音中的许多记述只能出自一位宗徒的手笔。例如有关耶稣在晚餐厅的讲词与动作(13-17章),绝不能是一个未参与其事的人所写。按玛26:20的记载,在晚餐厅中只有耶稣和十二宗徒在场。除此之外,这作者又很知道耶稣与门徒之间的关系,且熟识宗徒们的心意。

    (4) 作者是耶稣的爱徒若望。在若望福音中可发现以下的几个特点:

    1)若望这名字在福音中只指「若翰洗者」,在前三福音中常加上「洗者」两字,以辨别于若望,但这福音则宜称为若望。

    2)载伯德的儿子若望宗徒的名字在前三福音出现了共十七次之多;哥哥雅各伯则出现了十五次;但在本福音中只有一次提到:「载伯德的儿子们」(21:2),但对其他宗徒的名字却多次提及,例如伯多禄35次,斐理伯12次,多默8次,安德肋5次……。3)前三部福音中曾多次记述耶稣特爱的三个门徒,伯多禄、若望和雅各伯的事迹,但在本福音中从未提及这三人小团体和若望、雅各伯的名字,反而多提及一个神秘门徒——耶稣的爱徒。这位门徒与伯多禄常在一起,且很投契,可称为伯多禄的知心朋友。在若望福音中多次提及这位门徒时,都是和伯多禄一齐的,例如在耶稣被捕后,引伯多禄进入衙门旳人(18:15-16)以及在晚餐厅预言被出卖的经文(13:23-24)中,均可推知这门徒就是耶稣的爱徒。透过十字架下的一慕(19:26):「耶稣看见母亲,又看见他所爱的门徒……」,至此,我们已可証实这位爱徒就若望;其后,在耶稣显现的事迹中(21:7,20-21),就更加肯定了这个说法。

    最后,当我们証实若望福音的作者就是耶稣十二宗徒中的若望时,并非说由若望一人执笔写下了这部福音,因为从内容显示,发觉有许多迹象需要解释,例如内容上的重复:福音有两个结尾,分别在二十章和二十一章两处;有时候同一事件,在两个地方重复出现。这点说明福音是经过很长的时间,分期写成的,因此,我们认为福音的内容,是来自若望宗徒的权威,可能他写下了某部份;可能是由他口述,由门徒书写;更可能是门徒们一段一段的记下来后,直至他去世了才收集成书的。无论那一个说法也好,我们只肯定一件事,就是所有资料内容,是出自若望宗徒的,且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完成。

    写作地点和时间

    若望福音的写作地点,一般认为是在安提约基亚城,或广泛地说,应是在利亚省。至于成书年份,约于公元一百年左右。首先,学者们假设第四部福音的作者,对前三部福音已有认识,那么,本福音必不会在公元七十年前写成。其次,不少考証家认为:第四部福音是针对犹太人在耶京失陷后,对基督和他的教会所散布的诬蔑而写的,故此,亦只能在公元七十年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后完成。故可以说:现存的若望福音,是在若望逝世后编辑而成的。

    与对观福音的异同

    大家公认,若望福音是若望宗徒年老时的遗嘱,用意在补充及完成前三福音的工作。因是之故,将本福音与前三福音作一比较时,发觉有许多相同和相异的地方,以构成若望福音的特征。

    △若望福音与对观福音的相同点

    首先他们都是取材于耶稣的公开生活,以耶稣言行事迹为题,以宣扬基督的信仰,把救恩传扬开去。其次,他们的目的不是写一本历史书,而是将个人(团体)的信仰经验公诸于世,可以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信仰心声。最后,福音编写时的资料均来自当教会内所承受的宗徒的传授。不过,若望福音的大部份资料是来自另一传统源流的。

    △若望福音与对观福音的相异点

    若望福音除了在取材上避免了许多与前三福音相同处外,在整部福音的编排上,亦有其独特的地方:

    1) 年代与地点:按照对观福音,耶稣公开生活的绝大部份,是在加里肋亚渡过的,在完成了服务才这耶路撒冷,然后在那里被捕、判刑,并死于十字架上。这样看来,耶稣只一次上了耶路撒冷,而他公开生活的宣讲活动,都集中于一年内完成。至于若望福音中,将耶稣的事迹分入多次访问的行程中,把耶路撒冷写成为他传道工作的主要地点。依据若望的写作,耶稣的公开宣讲活动,至少分散在两年之内。

    2) 事迹先后次序:在述耶稣的同一事迹或言论时,发生的先后次序,常有出入的地方。例如有关若翰被监禁的时间,三福音是在耶稣公开生活之前发生的,而在若望福音中,耶稣已公开了他的传教生活(3:24);至论有关耶稣在圣殿内驱逐商人、晚餐和死亡时刻的安排,均互不相同。

    3)特有内容:若望福音所独有的内容中,又可分为几方面来探讨:

    甲) 奇迹方面——对观福音记载了二十九个奇迹,若望福音只有七个,其中三个是前者所共有的,就是增饼、步行海面及治好王臣的儿子。四个独有的奇迹是:变水为酒、治好瘫子、治好胎生瞎子和复活拉匝禄。若望也知道别的奇迹,他说:「耶稣在门徒前还行了许多其他的神迹,没有记在这部书上」(20:30),但他只选了七个他心目中认为较大和具代表性的,以显示出耶稣天主子救世的地位。

    乙)语言方面——对观福音中所载的耶稣言论,简短而具体,反映出本地风土人情,和一般居民的生活背景,其中很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的譬喻,有声有色。若望福音中的言论正相反,冗长抽象而又单调。另一特色是使用双关语,例如「圣殿」同时指耶路撒冷和耶稣的身体;「活水」指流水、赋与永生的圣神、或耶稣启示的真理等。此外,若望福音中也含有不少讽剌意味的话,如「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先雅各伯还大吗?」(4:12);「他说:我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去,莫非他要自杀吗?」(8:22)等。这些话语散见于耶稣的敌对者口中,至于福音的读者,早就知道事实正确答案是甚么。

    丙)神学方面——若望福音中所用的字汇,如「生命、生命之粮、光、真理、活水、善牧、葡萄树」等词,都是富有神学意义的,而且很能表达出若望与对观福音不同的神学观。若望用这些图像语来表达耶稣的末世救主品位。其次,若望福音的心中主题是耶稣自己,是他品位的启示,而对观福音的中心主题是天国;以耶稣宣讲天国为传教的开端,天主的国和有关它的问题占了前三部福音的大半章节。

    结语

    关于若望福音的内容和特点,尚有许多资料可供讨论的,我们将在下一课中介绍。为使更易于了解福音的内容,我们现在便可以打开若望福音来细读,对照一下文中所提过的重点,看看能否了解。

    研讨

    .细读若望福音的序言,从直觉上来比较一下它和对观福音的异同:例如:风格、字汇……。

    参考资料

    *圣经辞典 思高

    *若望福音简介 真理学会

    *若望福音及其书信 光启

    *HowtoReadtheNewTestamentByE.Charpentier

    若望福音(上)习作

    甲、是非题(请在□内填上表示「是」,或表示「非」)

    □(一)若望福音是四本福音中最后完成的一本,约于公元一百年左右完成。

    □(二)传统上都认为若望福音的作者是福音中所述事迹的击者。

    □(三)本福音中出现「若望」这名字时,意思是指「若望宗徒」。

    □(四)一般公认,若望福音是若望宗徒年老时的遗嘱,用意在补充前三部福音的工作。

    □(五)四部福音都取材于耶稣的公开生活,他们的目的是要写一本历史事实。

    □(六)若望福音的中心主题是耶稣自己;对观福音的中心主题是天国。

    □(七)若望福音中所载的奇迹,都是若望福音独有的。

    □(八)对观福音的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较具体易明;而若望福音中的述,较为冗长和抽象难明。

    乙、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请以来选出最适当的答案)

    (一)四部福音的作者在写下福音时,是要:

    □1.向人宣示自己和耶稣的关系。

    □2.将自己的信仰经验表达出来。

    □3.补充其他福音的不足。

    (二)若望福音把耶稣的生活事迹

    □1.集中于加里肋亚完成

    □2.集中于一年内完成

    □3.分在多次行程中,以耶路撒冷为传道的主要地点。

    (三)若望福音内多次提及「耶稣的爱徒」,这位「爱徒」就是指:

    □1.伯多禄

    □2.若望

    □3.雅各伯
十二、若望 2、若望福音(中)
    若望(2)

    若望福音(中)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若望透过福音中的各类人物和耶稣的言谈,来为所宣示的内容作见証。这些见証,最后都导源于「父」。

    前言

    「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1:14)这句话出自若望福音,是天主对人类爱情的最高表现。

    若望福音没有像玛窦和路加福音一样,给我们写下一段圣诞故事,不过,他在福音的开始,便即给我们留下一篇寓意深长、发人深省的序言,作为整部福音的序幕。这一课,我们会进入福音中的章节内容中,了解若望圣史笔下的耶稣基督,和他的降生救世事迹。

    福音的结构

    有关若望福音的结构,学者们的意见很不一致,有的以福音地理或时间上的次序为基础,有的以其思想或主题的发挥为基础,更有人主张,作者是取了天主七天的创世工程为原型,将福音分为七大部份。关于上述的分析法,都是较复杂和较学术性的,我们在这里采取另一简单的方法,按照福音里所编排的,将福音分为四个部份:(一)序言、(二)标记之书、(三)光荣之书、(四)附录。

    (一)序言(1:1-18)

    这一段序言是若望福音的概要。序言共有四大段,每段均有主题:

    第一段(1-2)说明圣言的天主性及先存性(圣言是指天主圣子——耶稣基督)。

    第二段(3-5)说明圣言在创造中的地位。

    第三段(10-12)说明圣言在救恩计划中的使命。

    第四段(14,16)是圣言给接受他者的恩宠。

    至于其他部份,如6-8及15节,是针对洗者若翰而编入的,9,12B,13,17-18节等则为作者润饰文词及解释而加上的。

    在序言中最重要的字「圣言」,在其他福音中从未用过,同时亦没有再在本福音的其他章节出现。由于序言中的用词和风格,与福音的其他部份不同,故学者们同意这部份是后来编入的,并非属于原始福音结构中的一部份。

    (二)标记之书(TheBookofSigns)(1:19-12:56)

    所谓「标记」,是作者用来称耶稣所行的奇迹。至于耶稣自己,从未用这称号来称自己的奇迹。只称之为「工作」或「事业」。不过,在此所说的标记之书,则包括了耶稣的一切言行和工作。以下是标记之书的内容分段:

    △第一段的内容(1:19-2:11),包括了七天的工作。

    耶稣在这七天内,把自己显示给祂的第一批门徒,使他们相信祂。这七天又有人称之为创造的七天:

    第一天,叙述洗者若翰三次否认自己是默西亚、厄里亚和那位先知。

    第二天,说洗者若翰指証耶稣是天主的羔羊,是以圣神施洗的天主子。

    第三天,若翰把耶稣介绍给自己的门徒。

    第四天,安德肋向西满指证耶稣是默西亚。

    第五天,斐理伯给纳塔乃耳介绍耶稣是梅瑟先知所预报的那一位。

    第六天,是在前往加纳的途中。

    第七天,耶稣变水为酒,显示了自己的光荣,门徒就信了祂。

    总括来说,这七天是耶稣自我启示的一个撮要。

    △第二段内容(2:1-4:54),是从第一个加纳奇迹至第二个加纳奇迹间。在这一段中,主要叙述了耶稣将自己显示给各种不同的人:

    在加纳婚宴中显示给门徒(2:1-11);

    与犹太宗教领袖尼苛德摩夜谈(3:1-15);

    在井边与撒玛黎雅妇人交谈(4:1-42);

    在加纳治好王臣的儿子(4:43-54)。

    然后结束第二段内容,这亦是第三段内容的开始。

    △第三段内容,包括自第五章开始至第十章结尾的事迹。第五章中,耶稣在安息日治好瘫子。这事引起犹太人的不满,便开始想要杀害耶稣。在以后的言论中,耶稣说了许多有关他和父之间的关系。第六章的内容,包括增饼及步行海面的奇迹,以及生命之粮的言论。这是耶稣在加里肋亚传教的高峰和转捩点。这些事件都是以逾越节为背景(6:4),以增饼及奇迹来穿插,一方面回顾旧约中的玛纳(6:30-31,38),另一方面又显示了圣体圣事(6:51-58a)。第七章至第十章的背景是帐棚节,这是个收获的节日。这几章中,叙述耶稣暗自入京,继续宣讲,并作証祂的宣讲是来自父的。祂将自己比喻为世界的光,羊群的善牧。在第十章结尾时,特明言自己是天主子,因而犹太人要用石头打死祂。

    △第十一及十二两章,是标记之书的结尾,以复活拉匝禄为中心。在这个奇迹中,当耶稣証明自己「就是复活,就是生命」时,司祭长及耶稣的敌人,决定耶稣该死。

    在标记之书中,若望用了连串「我是」来表达耶稣的身份:「我是生命的食粮」(6:25);「我是世界的光」(8:12);「我是善牧」(10:11,14)「我是复活,我是生命」(12:25)等,不但表达了耶稣的天主性,更启示了他对人类救恩的意义。

    (三)光荣之书(TheBookofGlory)(13:1-20:31)

    若望与对观福音对耶稣受光荣的看法不同。对观福音只把耶稣的复活、升天事迹,视为光荣的一页,若望则以耶稣苦难是他受光荣的开始。若望用「受举扬」一词,表达三层不同的意义:(1)耶稣自地上受举扬到十字架上;(2)耶稣自死者中受举扬到达复活;(3)复活的耶稣受举扬而升天。以上是若望神学独到之处。

    在光荣之书内容上的分配:

    13-17章——耶稣在晚餐中的训话。包括给门徒洗脚,预言出卖及告别词(教训和祈祷)。

    18-19章——耶稣受难史。若望所写的受难史与对观福音的取舍有所不同。

    20章——耶稣复活之日。若望以30-31节作为全书的结语:「耶稣在门徒前还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部书上。……」

    (四)附录(第二十一章)

    一般学者都认为若望福音在第二十章结尾时,已交待了全书的结局,故此第二十一章是由编辑者后来加进去的,内容仍是关于耶稣的多次显现,然后再加上一段结语。虽然说本章内容是后来加插的,但可以肯定,资料是来自目击者的叙述和传授。

    富于象征的福音

    若望福音是一本富于使用象征性文字的福音。这些象征性的文字,本身蕴含很深的神学意义。我们见到下列的主要例子:

    .六口石缸(2:6),「六」是个不完全的数字,因为按犹太人「七」才是是圆满。石缸是为犹太人取洁用的,它们象征犹太教。以后是由耶稣所变的酒来取代了它。这说明了耶稣是新约的满全者。

    .旷野里高举的蛇(3:14-15),原记载于旧约(户21:8-9),梅瑟在旷野里为民众高举铜蛇以治病的事迹。如今,象征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高举时,使凡相信祂的人得到永生。

    .一粒麦子如果不落……(12:20-24),以麦子来比喻自己的死亡,并预言自己的死亡在外邦人当中所发生的效果:「吸引众人来归向我。」(12:32)在20节中所说的希腊人,是象征将要加入教会的外邦人。

    .有一个士兵用枪剌透了祂的肋膀,立时流出了血和水(19:34)。这一句除了强调耶稣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外,同时也暗示了圣体(血)和圣洗(水)两件圣事。耶稣的牺牲,是这两件圣事的根源。

    .生命之粮(6:26-71),若望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讲生命之粮的言论。自提庇黎雅海增饼奇迹一事开始,用了整整一章来叙述生命之粮,其中更引用了以色列人在旷野吃玛纳的事迹,以对比日后耶稣所要赐给人的永生食粮——圣体圣事。

    他说:「我是从天上降下的食粮(41)……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51)……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祂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生命。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复活(53,54)……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56,57)」

    作証的福音

    在若望福音中提到「作証」和「见証」两词,约共四十次之多。序言开始就说:「曾有一人,是由天主派遣来的,名叫若翰。这人来,是为作証,为给光作証,为使众人藉祂而信……」(1:7)。其后在二十一章:「为这些事作証,且写下这些事的就是这个门徒,我们知道他的作証是真实的。」(21:24)

    若望透过福音中的各类人物和耶稣的言谈,来为所宣示的内容作见証。首先是洗者若翰为耶稣作証(1:7,33,35;3:26;5:33),其次是撒玛黎雅妇人(4:39)、胎生瞎子(9:15)、群众(12:17)和宗徒(15:27;3:11)等为耶稣作証;最后耶稣本人为自己作証(19:35;21:24),最后耶稣本人为自己作証(19:35;21:24),至于父和圣神也为耶稣作証(5:37;8:14,18;15:26)。以上各种作証,看来都是指向耶稣的,但是,各种的见証,最后都导源于「父」。祂是一切启示的根源,耶稣是启示的实行者,圣神是启示的完成者。耶稣在世所言所行的一切,都为了给我们启示父。

    结语

    看来,这一课的篇幅仍无法把若望福音完全地介绍出来,由于篇幅所限,惟有在下一课继续。下一课我们将会研读若望福音中苦难史的特色,以及作者笔下的耶稣基督。

    研讨

    .打开若望福音,对照本文内容细读一遍。

    参考资料

    *若望福音的结构神学论集16 辅大

    *若望福音中的几个神学主题神学论集25 辅大

    *圣经辞典 思高

    *若望福音及书信 光启

    *信仰旅程31 思高

    若望福音(中)习作

    甲、是非题(请在□内填上表示「是」,或表示「非」)

    □(一)福音序言中所提及的「圣言」,是指天主第二位圣子。

    □(二)「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这句话是若翰用来描写天主圣神的。(参阅1:19-34)

    □(三)耶稣在加纳婚宴中行了第一个奇迹,这奇迹是门徒要求耶稣行的。(2:1-11)

    □(四)「人除非由水和圣神而生,不能进天主的国。」这句话是耶稣夜间会晤尼苛德摩时说的。(3:1-15)

    □(五)耶稣向撒玛黎雅妇人显示自己后,引起了撒玛黎雅人对祂的不满。(4:1-42)

    □(六)当耶稣自喻为「善牧,与父原是一体」时,犹太人认为祂犯了亵圣罪,拿起石头来打祂(第十章)

    □(七)四福音的作者都认为,耶稣自死者中复活的事迹为「光荣的一页」;而若望福音更认为「耶稣的受难是祂光荣的开始」。

    □(八)若望福音中所载的受难史,与对观福音所记的取舍上有所不同。

    □(九)附录(第二十一章)的内容,是编辑者后来加上去的,所以与若望福音的原来章节扯不上关系。同时,这些资料可能是虚构的。

    乙、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请以来选出最适当的答案)

    (一)耶稣在第三章中引用了「旷野里高举的蛇」这事迹,祂的用意是用来:

    □1.纪念梅瑟在旷野所发生的事。

    □2.预言自己是天主子。

    □3.象征自己被钉十字架上的事。

    (二)以色列人在旷野中吃玛纳的事迹,是用来:

    □1.对比耶稣所建立的圣体圣事。

    □2.提醒犹太人不要忘恩负义。

    □3.应验耶稣所作过的许诺。

    (三)若望福音中用了许多「人物」和「言论」,为耶稣生活言行作见証,各种见証最终的目的是:

    □1.証明福音内容是真实的。

    □2.指出耶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启示天父。

    □3.指出耶稣的无限伟大。

    (四)所谓「标记」是:

    □1.耶稣用来称呼自己的奇迹的。

    □2.福音作者用来称呼耶稣的奇迹的。

    □3.指耶稣的生平事迹。
十二、若望 3、若望福音(下)
    若望(3)

    若望福音(下)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若望将死亡和受举扬二者联结在一起,就是说,当死亡来临时,亦即耶稣受光荣的时刻,十字架成了凯旋的冠冕。

    前言

    十二宗徒当中,能够称为「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又唯一能寿终而逝的,就只有若望一人。无论在耶稣心目中,和同伴们的眼里,若望是特别得到耶稣的宠爱,以致在师傅离世前将圣母付托给他。因此,若望对主耶稣的爱和认识,都有过人之处。我们也相信,他在福音中所表达的耶稣基督,是他信仰生活中的实际经验。

    若望笔下的苦难事迹

    若望记载的耶稣苦难,与前三福音的内容很接近,但他在叙述中加插了耶稣的许多言论教训。同时,他也选择了一些堪具代表性的事件来评论。若望将苦难事迹,视为走向天父凯旋胜利的开始。耶稣知道自己即将要死,亦知道怎样的死去,但他仍然自由地接受此时刻的来临。「谁也不能夺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愿舍掉它。」(10:18)这一切不但应验先知的话,更应验了耶稣自己说过的:「当我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12:32)

    若望很重受苦天主子的尊贵地位。在耶稣被捕时,已显示出他的神威来,他用「我就是」这句话,使在场的士兵倒退下来。此外,这句话,也是旧约圣经中天主告诉梅瑟「我是自有者」的同一称号。作者让人知道,耶稣的被捕是他自愿的;同时,若望将死亡和受举扬二者联结在一起,就是说,当死亡来临时,亦即耶稣受光荣的时刻,十字架成了凯旋的冠冕。

    △山园被捕(18:1-11)

    若望没有记载耶稣在山园向天父的祈祷内容,相反地,他把言一段话放在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的事迹中:「现在我心神烦乱,我可说甚么呢?我说:父啊!救我脱离这时辰罢?但正是为,我才到了这时辰。……」(12:27-28)

    △大司祭前受审

    若望没有提及过无酵节这回事。耶稣被送到亚纳斯那里的事,只有若望记述了。受审过程中,耶稣曾多次用「我向来公开」、「我给他们讲」、「我常常……」等第一人称的肯定语气,来回答大司祭的问话,以显示出他来自天主的无上权威。唯一可惜的事,是伯多禄三次在人前否认了他。

    △比拉多前受审(18:28-19:16)

    这是若望福音苦难剧中最重大的一幕。若望不厌其烦的把比拉多多次进出总督府、奔走于耶稣和犹太民众间的事,列写出来。在此,我们更见到耶稣是无罪的,比拉多也想释于他,无奈由于人性的软弱,终于判决了耶稣死刑,使他受了不必要的毒打。若望的苦难史,描写得细腻详尽,且特强调了耶稣是犹太人君王这事实,他藉比拉多的三次问话,带出这主题来。

    △耶稣死于苦架(19:17-37)

    耶稣的罪状牌再一次明示他是君王,若望也用了详尽的描写。耶稣的长袍是无缝的,这是大司祭长袍的式样。若望要指出耶稣不但是君王,同时是司祭,十字架下玛利亚与若望的一幕,也是若望所独有。它不单令我们记起加纳婚宴中的一幕,同时也带领我们回到创世纪厄娃背叛天主的事情上。而且,在另一个重要关头上,我们见到另一个女人出场所扮演的重大角色。「有一个兵士用枪剌透了他的肋膀,立时流出了血和水。」这节是若望所独有的。耶稣许下过他将赐生命的泉源,他说:「从他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7:38)现在他被光荣了,被举扬于十字架上,从他内流出的血和水,就是带给我们救恩的生命。在教会内,这亦暗示了圣洗和圣体两件圣事。

    △安葬坟墓(19:38-42)

    所有福音均提到阿黎玛特雅人若瑟。他是一位富裕的公议会会员,捐赠了他的新坟墓。只有若望同时提到另一个人尼苛德摩,他也来了,带了大量的香料来敷抹耶稣的遗体。此处与马尔谷、路加所叙述的妇女,携带香料上坟一事颇有出入。不过,若望在这里说及在耶稣死后,如尼苛德摩等怯弱的人,亦勇敢地为耶稣的死而行动,这意味耶稣的死在引领着人类归向祂。

    若望笔下的耶稣

    若望不同于保禄。保禄经验中的耶稣,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就是归化前与归化后的两个极端。至于若望,从未有如保禄般的历程。他追随耶稣多年,和他一齐生活,成为祂的密友。从耶稣的言行中,他认识祂是个有血有泪的人,不过同时具备先知的能力。直到耶稣被钉死又复活后,若望在信德的光照下,才猛然领悟到这位师傅是真的「天主子」!

    △耶稣是人

    若望笔下的耶稣,是一个真实的人,具有人性各方面的需要:耶稣会疲倦,也感到口渴,祂曾在井边向撒玛黎雅妇人取水喝(4:5-7);他有一个家,故可带门徒前往(1:38),同时尼苛德摩亦夜访过祂(3:2);祂有很多朋友,男的和女的都有(11-12);祂会哀伤和哭泣(11:33,35);祂在发怒时曾推翻了圣殿内贩卖者的摊子(2:15)。此外,耶稣又是个懂得心理的人,祂对撒玛黎雅妇人和犯奸的罪妇的态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若望曾说:「耶稣认识众人;他并不需要谁告诉祂,人是怎样的,因为祂认识在人心里有甚么。」(2:24-25)

    △天主的人

    一个有趣事实,在若望福音中,无论人们询问耶稣甚么问题,祂只有「父」一个答案:你从何处来的?「从父那里来」。你将往何处?「往父那里」。你做什么?「做父的工作,承行父的旨意」。你说甚么?「没有一样是我自己的,一切来自父」。耶稣是完全自由的,祂是完整的一个人,但同时,祂的一切又与天父连在起,完全和父相通。

    △天主的启示者

    由于耶稣常与父同在,是天主的圣言和智慧,自然的,祂是启示天主给人类的最佳中保。在福音中,耶稣不但用言语和教训,来告诉我们有关天父的秘密,并且以行动、以奇迹、以征兆和生活见証,来启示天父的一切(14:9)。

    △人子

    人子一辞,在福音中出现时,是耶稣的自称。若望福音中共出现了十六次之多,都有它要传达的思想。综观若望福音笔下的「人子」,是耶稣表明自己的身份时常用的:是「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3:13);是「生命之粮」(6:26-53);是「世界之光」,最后会被高举钉死的(8:12-30)。至于在福音序言内,已很清楚的指出了耶稣的德性和一生的命运:「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1:14)。耶稣是自愿从天而降的天主子,祂以人子自称,以打破天人间的隔膜,让人知道天主赐给人类的是自己的儿子,和人一齐生活,体验世间的生活,而且切切实实的经历了受苦死亡的事迹,并到达无上光荣的境界。

    △天主子

    耶稣能给我们启示父,因为祂是天主子。在若望福音中,耶稣很喜欢用「我就是那一位」来强调祂和父间的关系(8:24,28,58;13:19),此外,亦因为「天主子」这名号,耶稣被定为犯了亵渎罪而处死:「我们有法律,按法律他应该死,因为他自充为天主子。」(19:7)

    △信徒的生命

    耶稣取了肉躯来到人类中间,是为了服务。祂是牧者,祂给所有认识、追随祂的人生命。祂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真光,祂是复活和生命。

    结语

    综观若望笔下耶稣的一生,可概括于以下两大章节中,就是「圣言降生成人」(1:1-18)和「大司祭的祈祷」(17)。前者指出耶稣的本性本体,祂是自天而降,进入世界的天主圣言;祂来是为使人类重获生命,凡接受祂的人都得到恩宠。后者是降生圣言,在将完成使命之前,向天父祈求,祂以大司祭的身份,首先为自己祈求,然后为一切父所托给祂的人代祷。虽然耶稣仍在此世(13节),但祂的任务已过去了(4节),现在祂是以人类的代表的身份向天主祈祷。事实上,在耶稣做完这伟大的祈祷后,便走上苦难死亡的道路,将自己完全的交付出来。

    在福音结尾时,若望说:「耶稣在门徒前还行了许多其他的神迹,没有记在这训书上。这些所记录的,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赖祂的名获得生命。」(20:30-31)

    这是若望的心意,他重复了序言中所提过的,祝福那些因信德而接受福音的人。至此,福音的主旨已被圆满的完成了。至于福音中的一些显示耶稣神性的事件,都能加强我们的信德,使我们获享永生。

    研讨

    .细读若望福音十八、十九两章耶稣苦难史。

    参考资料

    *圣经辞典 思高

    *若望福音及书信 光启

    *若望福音结构神学论集16 辅大

    *若望福音中的几个神学主题神学论集25 辅大

    *HowtoReadtheNewTestament E.Charpentier

    *信仰旅程31,32,33 思高

    若望福音(下)习作

    甲、是非题(请在□内填上表示「是」,或表示「非」)

    □(一)苦难事迹是四部福音都有记述的,而且内容亦都接近。不过若望仍有其独特的地方,就是在铺叙当中加插了一些言论教训。

    □(二)在苦难史中,十字架是痛苦的象征,但同时也是凯旋的冠冕。

    □(三)若望笔下的耶稣,是一个会疲倦、感口渴的真实的人。

    □(四)若望和耶稣一齐生活多年,一开始,他便感觉到耶稣与众不同,是天主子的第二位圣子。

    □(五)耶稣推翻圣殿内贩卖者的摊子,并对犹太人说祂能在三天内把拆毁的圣殿重建起来。耶稣的意思是指自己的身体,将来自死者中复活起来。

    乙、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请以来选出最适当的答案)

    (一)「人子」一辞,在福音中是:

    □1.犹太人对耶稣的称呼。

    □2.若望笔下的耶稣。

    □3.耶稣的自称。

    (二)耶稣被判死罪,是因为:

    □1.祂推倒圣殿中的贩卖摊子。

    □2.祂与大司祭、比拉多争吵。

    □3.祂自充为天主子。

    (三)若望宗徒何时领悟到耶稣的「天主子」地位

    □1.在耶稣召叫他们为门徒

    □2.在耶稣行奇迹时。

    □3.在耶稣复活后。

    (四)「有一个士兵用枪剌透了祂的肋膀,立时流出了血和水。」这句话中的「血」和「水暗示了教会」

    □1.坚振圣。

    □2.圣洗和圣体圣事。

    □3.圣洗圣事。

    (五)比拉多想释放耶稣,因为他知道:

    □1.耶稣是天主子。

    □2.耶稣是犹太人的君王。

    □3.耶稣是无罪的。
十二、若望 4、若望书信(下)
    若望(4)

    若望书信(下)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若望在三封书信中,告诉我们,如果要报答及回应天主对我们的爱,那便要全心全意地去爱每一个兄弟姊妹。

    前言

    在介绍宗徒书信时,我们先后讨论了保禄和其他宗徒的作品,若望的三封书信,则留待与他的其他的作品一齐讨论;因为这三封书信,无论在文笔或题材上,均与第四福音有极密切的关系,而在新约中,这三封书信亦自成一集,称之为若望一书、若望二书和若望三书,其中以若望一书最长,且与福音内容最接近。

    作者及写作时间

    按历来的传授,均认为若望的三封书信是若望宗徒所写。我们可以从书信的内容来証明这传授的可靠性,因为这三书信的语言、词汇、观念、语气和整个笔调,几乎与若望福音相同。虽然,三书信内都未见提及作者的名字,但在后二书中,作者自称为「长老」。初期教会曾有人怀疑是出自当时某一位长老的手笔,因而怀疑这两书信是否出自若望。及至从内容思想的查据上探索时,就觉得它们与福音的作者是同一个人。至论若望一书内所讨论的主题和重点,更是与福音同出一源。例如本书说:「天主是光」(1:5;参阅若8:12;9:5,12:35);「天主是爱」(4:8,16;参阅若3:16;14:21,23);「天主是生命」(1:1-2;4:9;5:20;参阅若1:4;6:35,40,48,51;11:25;14:6)等等,都与福音内容相吻合,使人相信是出自同一的作者。

    至于着作年代,一般推敲,认为是与若望福音同时期。有认为若望一书的完成,比福音的最后定稿还要早些。因为一书中的内容表达,比之福音序言中所说的较为逊色,看起来晦涩得多,因而学者认为不可能出于福音之后。至于若望二书和三书,内容则简短,在早期教会中不如一书常被引用,但学者们考証过,若望二书在第二世纪时是出名的作品,而若望三书则在第二世纪才出名。在第四世纪教会举行的两次大公会议,都承认并接纳这两封书信。

    若望一书

    在若望的三封书信中,若望一书是最长、最深的,也最具代表性。这书虽然称为书信,但却没有一般书信的格式,即信前没有提及发信人,信尾也没有致候辞与祝福。学者们认为:可能这封信是托人带到某一教会,请他们看完后,再转与其他教会传阅,故此未在信上注上收信和发信人的名字。但是,作者在书写中,却七次用了「(我的)孩子们」来称呼收信人,可见他心目中有一班特定的对象。

    △内容大纲

    本书没有明显的分成段落,作者不断的重覆同样的主旨。看来,好像是把心中突起的灵思,匆匆记下来。以下的大纲将原书分为三段,另加上序言和言论:

    (一)序言(1:1-14)这段文字,好像是若望福音的初稿。我们说它是「初稿」,因为序言的文体,不如若望福音所表达的清晰。但序言中的主旨明确,作者表明他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为「生命的圣言」作见証。

    (二)第一段——在天主的光中行走(1:5-:27),包括了关于守爱德的命令,远离世俗,提防假基督的出现等,都是教导人要在光明中行走,与耶稣一起,远离黑暗的世界。

    (三)第二段——以天主子女的身份行走(2:28-4:6)。此段的内容有很多是重复了第一段的思想。以下是它们间相同的段落:

    在光中行走(1:5-7)相等于天主子女(2:28-3:3);反对罪恶:(1:8-2:2)相等于(3:4-10);遵守诫命:(2:3-11)相等于(3:11-24);抗拒世界:(2:12-27)相等于(4:1-6)。

    (四)第三段——爱和信(4:7-5:12)。天主是爱,故此应以爱的行动来回应;信德是得胜世界的力量。如果我们爱天主,便要设法征服一切阻碍来回应天主的爱。

    (五)结论——信友的崇高地位(5:13-21)。与若望福音一样,保証他的孩子们可共享天主永久的生命。最后,再一次表明耶稣的天主性(20-21)

    △神学主题

    在若望一书的短短五章中,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天主,与若望福音中所提及的极之相同,且用字也差不多:

    (一)天主是光(1:5;1:7;2:10,11):「天主是光,在祂内没有一点黑暗。」「凡爱弟兄的,就是存留在光中。」我们见到天主神性的爱,是光辉夺目的,没有丝亳隐晦;另一方面,若望将人性的爱提升,使爱天主的爱和爱人的爱合而为一。他要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包括分享天主的光,都使之发挥,散布到弟兄的爱上,这就是信仰与生活的整合的实际行动。

    (二)天主是父(3:1,10):「请看,父赐给我们何等的爱情,使我们得称为天主的子女。……」「天主的子女和魔鬼的子女,在这事上可以认出:就是凡不行正义的,和不爱自己弟兄的,就不是出于天主。」我们被称为天主的子女,完全是天主的恩赐。至于能否堪称为天父的子女,那就要看看我们的行为如何了。

    (三)天主是爱(4:7-21):这是若望一书的中心主题。若望将天主所有的本质和属性,归于一个「爱」字上面。他认为,天主不但是爱,还赋与一切受造物以生命和动态的原动力。「可爱的诸位,我们应该彼此相爱,因为爱是出于天主;凡有爱的,都是生于天主……假使有人说:我爱天主,但他却恼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谎的;因为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爱天主和爱人的诫命,在这里说得很清楚。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各人的经验之谈。我们对于接触得到和看到的事物,才容易产生感情,才知道去爱,所以,天主要求我们要从爱弟兄上来表对天主的爱。

    若望二书

    若望的第二封书信很短,只有十三节。这封信具书信的格式,有收信人的名字,也有致候辞和结尾语。这是「长老」即若望写给一位「蒙选的主母」的信,这名称可能是指某地方教会和她的信友。本书内容与一书的中心思想相同,它劝勉信友要彼此相爱,应相信耶稣降生成人的道理,同时亦要提防假学士的出现。

    △内容分段

    除了致候辞和结尾语外,本书只有两大段。前段开始时,若望先赞美教会信友的守法美德,然后阐述相亲相爱的中心思想。第二段则回到实际生活情况中,现时出现了许多迷惑人的人地事物,这些相反真理的假基督,使人远离天主,失落天恩。

    若望三书

    与弟二封信一般,亦是非常简短,共有十五节。收信人是「加约」,发信人是「长老」。我们不知道加约是谁,像是一位普通信友,然而,后来传统认为他是一位主教。若望给加约一人写信,可能是他的教会,有位名叫秋约勒斐的教长,滥用神权,诽谤若望,不承认他的地位。

    △内容分段

    全书共分四段。首尾两段分别为致候辞和结尾语。内文两大段中,第一段赞美加约,因为他对弟兄的爱护、尤其是善待旅客,照顾他们在旅途上的需要等,若望表示非常欣赏,认为这是爱主、实践真理的具体行为。第二段是责狄约勒斐的一番话。狄约勒斐大概是当时教会的领袖,据若望信中所说的:这个人否认若望的权威,并出言诽谤,他既不招待传教士,也禁止别人招待,而且处罚那些招待了传教士的人。若望以行为的善恶,来判断是出自天主,而在同样的考验中,德默特琉就不同了,他成为若望极力推荐的传教士。

    综观三书的内容,与一书和二书有点不同,但细看内文时,则又觉得思想内容,总离不开若望宗徒所宣示的天主是爱。

    结语

    我们概括地读了若望宗徒的三封书信,我们相信他所传递的讯息是真实的。他是耶稣的爱徒,把自己常以「主所爱的那个门徒(见若望福音)来称呼自己,由此,可感受到他对基督的那份至真至挚的情怀。因此,从他而来的讯息并非理论或空想,而是活生生的、真实的、具体的力量。他告诉我们,如果要报答及回应天主对我们的爱,那便要全心全意地去爱每一个兄弟姊妹。」

    「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孩子们,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若一3:17-18)

    研读、分享

    .比较若望福音和若望一书中序言两者间的异同。

    参考资料

    *若望福音及书信 光启

    *基督见証人进修课程 思高

    *圣经辞典 思高

    *信仰旅程39 思高

    甲、是非题(请在□内填上表示「是」,或表示「非」)

    □(一)若望的三封书信,无论内容、词汇、观念、语气和整个笔调,均与若望福音相近。

    □(二)若望认为:我们每个都有罪过,问题在于我们会否承认过错。(若一1:8-10)

    □(三)若望认为:我们被称为天主的子女,是一份恩赐,故此,能否堪当承受这名份,不在于我们的行为。

    □(四)若望认为:生活中爱天主远比爱人更容易实践。

    □(五)若望三封书信的中心思想,都是环绕「天主是爱」的主题。

    乙、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请以□来选出最适当的答案)

    (一)「天主是光,在祂内没有一点黑暗。」(若一1:5-7)所以,我们:

    □1.应常警惕,脱离黑暗范围,以生活行动来实践真理。

    □2.决不会再跌入黑暗势力中。

    □3.常在光中行走的人,就不必履行真理。

    (二)天主爱人的至大凭据是:(若一4:7-10)

    □1.给我们创造了万物。

    □2.不断宽恕我们。

    □3.打发圣子降生救赎人类。

    (三)我们从天主那蒙受了爱人的命令,这命令是:(若一4:19-21)

    □1.爱天主的人,也该爱弟兄。

    □2.凡爱天主的人,必得到弟兄的爱。

    □3.先爱弟兄,然后爱主。

    (四)若望教导我们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具体的真实经验,他不停强调的一点是:

    □1.爱天主最重要。

    □2.爱人是最难的。

    □3.爱天主爱人是分不开的。
十二、若望 5、默示录(上)
    若望(5)

    默示录(上)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默示录的作品,主要是在于揭示历史将来的趋势,揭示天主对人类的计划。

    前言

    在介绍宗徒书信时,我们先后讨论了保禄和其他宗徒的作品,若望的三封书信,则留待与他的其一般读圣经的人都觉得,在新约二十六卷书中,以「默示录」最难懂,又不知从何手来研读这一本书。有人说:幸好它是圣经中的最末一本,看不下去时便停下来算了。如果真的由于默示录难懂而忽略了它,那真是太可惜了。事实了上,默示录有许多教训值得我们听取和学习的;没有了它,圣经的形象便失去了许多光彩。另一方面,默示录本身的表达形式和方法,在圣经中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书所不能代替的。

    默示文学

    在耶稣降生前后三百年间,巴勒斯坦地方流行默示体裁的文学。「默示」一词,源自希腊字「APOCALYPTIC」,意指揭开布幕,那就是将一些被遮蔽不显露的东西,使之显示于人前。默示的作品,主要是在于揭示历史将来的趋势,揭示天主对人类的计划。

    △圣经的默示作品

    默示文体是先知们所喜用的体裁,他们以它来描述上主的日子、默西亚的来临、末世与天主的审判等类似的题目。旧约先知的作品中,已有好些章节是带有默示文体色彩的,例如厄则克耳、依撒意亚、岳厄尔、匝加利亚和达尼尔等先知的作品中,都有部份章节是用默示体来写成的。默示文体的作者,通常都导源于先知文学,将先知书中所特有的神视、比喻和象征加以发挥,加以补充,加以神秘化,使人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得到安慰,信仰得以坚固。

    在全部圣经中,唯一完全以默示体裁写成的作品只有一部,就是若望的默示录。

    △默示作品中的希望

    有人称默示作品为希望的文学,这些作品能使在身处困难黠暗中的人,得到希望。事实上,在默示文体全盛的时期,便是正当教会满布暗淡的时代,亦即天主子民遭受政治屈辱和宗教迫害的时刻。按传统的教导,人民相信天主会在现世报答善人的行为。但是,放在眼前的,则是虔诚忠信者的失败和牺牲,甚至许多人成为殉道者:于是,人们便会问:天主在这些人身人上的计划难道失败了?恶人真要战胜一切吗?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默示作品的特有表达形式。

    默示作品就是针对这些对天主失去信心的人民而作的。默示的世界观,包含了两种事实:被恶势力所支配的现在,和完全受天主控制的将来。虽然现在受邪恶的控制,但根据默示的观念,现在的一切都是朝向一个神圣的计划发展。从现实看来,邪恶处于得胜的地位,但是,天主的计划,只有祂自己才知道,是一个秘密、一个超越历史模式的行动。这行动的结局,是要经由启示来显示给人的。至于人能否接受到这启示,便要看人的信德了。

    若望默示录

    若望默示录是新约圣书中唯一的先知书。「若望默示录」的题目,并非出于原着,但从本书序言看来,意思是说:耶稣基督给若望的默示。很明显的,写这书的人叫若望,但是否就是福音中耶稣称为爱徒的那位若望?依教会传统,把这书放在若望宗徒作品中,作为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然而,在对比了福音和默示录之后,发现这两部书的风格和思想都非常不同,明显是出自不同的人的手笔。故有人认为,此作者是初期教会中的另一个若望。作者在撰写此书时,正为信仰基督而被放逐到爱琴海的一个岛屿上。他自以为当先知的使命,故猜想他不该是宗徒的若望,因为若望宗徒是和地方教会一齐,与长老、执事们同处理教会事务;而先知的角色,常是远离人群去聆听天主的话,再将它传达给人们的。

    无论如何,即使默示录非出自若望宗徒手笔,但肯定的,它是出于一个接近宗徒圈子的人,深受宗徒教导的影。毫无疑问的,默示录是一本教会认可的经书。

    △内容结构

    默示录全书共有二十二章,可分为三个部份。

    第一部份是第一至三章,先是基督复活后的神视(1:9-20),然后是给七个教会的七封信。

    第二部份自第四章至十九章的内容,详列有关人类历史的写照,同时也是教会历史的写照:首先,四、五两章,是若望在天堂的神视,是整个人类历史和善恶交战的序幕;然后整个历史的演进,以七印、七号角、七异兆和七金盂来表示,并以巴比伦的毁灭来结束此部份(4:1-19:10)。

    至于第三部份,包括了基督的胜利和新天新地的来临(19:11-22:5)。

    △神学重点

    默示录虽然为一切信友而写,但无可否认,有很多难明的地方;不过它的内容不外是重述圣经的基本教训。作者按当时的难题和需要,选择了某些主题来发挥。其中以下几点最为显着:

    1.天主对恶人及善人的确定性

    由于当时的环境,信友受到迫害;因此对审判和处罚恶人的篇幅特别多。受难的教友,将以更远大的眼光来看他们的命运。至论义人的得救,在第一个「七」中,说明信友也要受审判;只有那些在七灯台中,忠于基督的人们才能接受赏报。

    2.基督与教会的一体性

    若望以基督在七灯台中,手持七颗星的图像,来述说他和教会的关系(默.1:13,16)。在致七个教会书中,表示出耶稣与教会的一体性:他对作者说话的声音、他对诸教会的直接讯息、他打开七个命运的印玺、在审判时为他的选民辩护等,所有这些都是他为教会时时刻刻所作的,显示基督为教会、在教会内不间断的临在,直至末世的来临(默.2:1-3:22;6:1-8:1;21:2-9,17)。

    3.末世的光荣

    为了安慰受迫害的信友,作者将新耶路撒冷的辉煌,以及天堂的光荣景象,放置于眼前。书中使用了一些具体的象征,来表达末世的光荣凯旋时刻,以激起信众渴望基督的来临(21:1,12:10,22:16-20)。

    4.天主的绝对超越性

    在默示录中,作者藉着标志、象征、闪族的文学方法,说明天主的无限成全;只有天主拥有完美的智慧、能力、无所不在、正义、永恒和尊严的属性。

    5.世界一切都在天主控制下

    自然界与天使、善与恶的力量,都在天主意愿下扮演各种角色。战争、天灾人祸的出现,一面是天主的惩罚,一面也是天主给罪人悔改的机会。因此,人无论在顺或逆境中,都能体验到天主的临在(5:1-2,6:1-8)。

    6.魔鬼势力必败

    审判已开始,魔鬼的势力必受到挫败。虽然,在创世以来,亚当犯罪后,天主容许魔鬼骚扰人类,但这些侵犯必会过去,是不会持久的(12:9,13-17)。

    7.善人必得赏报

    天主对忠于教会的人,许下应得的赏报:「凡在主内死去的人是有福的……」(14:13)。这点显示出德行与末世的光荣间,有一种功德与赏报的关系(2:7,11,17,26;3:5,12,20;14:13)。

    8.地狱惩罚魔鬼和恶人

    默示录中多次提及地狱。地狱不但对付魔鬼,同时也惩罚恶人(20:5;2:11)。

    9.基督与天主的同等性

    旧约中所说的天主属性,和默示录中所描写基督属性,可以贯通。「坐于宝座上的那位和羔羊……」这便是将父和子放在平行的位置上来赞颂(5:13;7:10;19:12,16)。

    10.救恩史的连续及救赎工程尚未完成

    作者不断引用旧约书中的章节,以表示天主不断地干预人的历史,来完成救恩。另一方面,天主的救赎工程,要等到基督再来临时才能圆满完成;到了那时候,罪恶才被完全征服。现在,我们是在期待这个时刻的来临。

    11.信友在希望中受苦

    这是救赎工程尚未完成的必然后果,因为所有忠于基督的人,必坚守天主的话而生活。这种忠信必会引来痛苦,以及恶势力的敌对(15:2-4;16:1;21:5-6;20:13)。不过,只要抱希望坚忍下去,他的痛苦终将得到天主的辩白和光荣(9:1-10;14:1-5;5:6;21:4-7)。

    总结

    总括看来,表面上,默示录是一封冗长的书信,有收信人和发信者的名字;但从其内文内容来看,却充满了独特的默示色彩,满是象征的事物;就因为这些奇异的象征事物,给我们默示将来敌远景,催毁我们现世短暂的社会价值观,指出这世界永垂不朽的价值,是基督的福音精神。

    分享

    .分享一下你对若望福音和书信的感受;你觉得这些书的内容能和生活经验扯上关系吗?

    参考资料

    *约书的故事 真理学会

    *若望默示录 光启

    *基督见証人进修课程 思高

    *圣经辞典 思高

    默示录(上)习作

    甲、是非题(请在□内填上表示是」,或表示「非」)

    □(一)教会已肯定默示录的作者是宗徒若望,是他在年老时所得到的神视。

    □(二)圣经中使用默示体写成的作品很普遍,在先知书中常见到部份章节,是用默示文体写成的;至于完全用默示体裁写成的经书,只有默示录一部。

    □(三)默示文学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这些作品常表达种希望,一个在天主手中的将来世界。

    □(四)默示的世界观,与现实生活实况成强烈的对比,因此,人们对于未来不抱乐观的态度。

    □(五)旧约有许多先知书,新约也有不少,而其中一部就是默示录。

    乙、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请以来选出最适当的答案)

    (一)默示作品的主要目的:

    □1.安慰困苦中的人。

    □2.引証已发生的事实。

    □3.揭示天主对人类未来的计划。

    (二)默示录一书的内容,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用语来表达事物,确实有许多坐明的地方,至于它的内容,不外是:

    □1.一些怪异的神视。

    □2.关于因果报应的劝言。

    □3.一些圣经的基本教训。

    (三)在默示录中,曾经多次用一些具体的象征来表达末世的光荣时刻,其用意是:

    □1.让信友明了这日子快要来临。

    □2.激起信友对这光荣日子的渴望。

    □3.激起信友对基督来临的渴望。

    (四)「凡在主内死去的人是有福的」(14:13),所谓「凡在主内死去的人」,是指那些:

    □1.忠于天主和教会,常有善行表现的人。

    □2.领了洗礼入教的人。

    □3.在教会内死去的人。

    (五)天主对人类的救赎工程到何时才能圆满?

    □1.世界上的罪恶完全灭尽了的时候。

    □2.基督再来临的时候。

    □3.每一个人都能弃恶扬善的时候。
十二、若望 6、默示录(下)
    若望6

    默示录(下)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默示录能唤醒我们基督徒的希望,它激励我们不断以信仰的眼光来批判这个世界。

    前言

    上一课,我们对默示录这本书作了初步的介绍,并略述了全书的神学主旨。现在,我们要进入全书的内容章节中,把一些特别的,常出现于书中的名词或字句,抽出来讨论。由于默示录使用的象征事物非常多,故不可能逐字逐句的加以解释。故此,本文中亦只能取其较重要的部份来研读。

    全书内容

    导言(1:1-8)

    七封信(第一个七)(1:9-3:22)

    七印玺(第二个七)(4:1-8:1)

    七号角(第三个七)(8:2-11:18)

    七异兆(第四个七)(11:19-15:4)

    七个盂(第五个七)(15:5-16:21)

    七个看见(第六个七)(17:1-20:15)

    结局——圣城耶路撒冷(21:1-22:5)

    最后的証言(22:6-20)

    结束的祝福(22:21)

    导言(1:1-8)

    在序言中,对基督的默西亚工程,做了全面性的探讨。启示的方法,是按次进行的,就是经由天主至耶稣、天使、若望、诵读者、听者。凡遵守书中所载的人,是天主所祝福的。

    第四节中,是书信式的致候辞。若望这名字第二度出现。收信者是在小亚细亚的七个教会,虽然在第十一节中列出了七个教会的名字,但我们知道,这是个象征的数字,它代表整体。故此,若望的这封信,不是只为特殊的团体;它直接给小亚细亚整个教会,间接给任何地方、时间的信友。

    第五至八节中,提及基督工程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因为祂爱我们,把我们从罪恶中解救出来;不单在过去和现在如是,将来还有更伟大的恩赐:「看,祂乘云彩降来,众目都要瞻望祂!」

    七封信(1:9-3:22)

    默示录中用了一连串的「七」字。七是一个象征圆满的数目,而六则表示不圆满。在默示录中的「七」共有六个,这表示在基督第一次来临后,天主国的工程尚未圆满,一直要到祂第二次来临时,才达于完全圆满的地步。

    这七封信没有一般书信常用的问候词和最后的致候词,但都以固定的形式写成,而且长度也大致相同;内容也在鼓励信友们,不向外来的压迫和内心的诱惑屈服,忠于基督到底。这七个教会为:厄弗所教会、斯米纳教会、培尔加摩教会、提雅提辣教会、撒尔德教会、非拉德非雅教会、劳狄刻雅教会。

    七印玺(4:1-8:1)

    默示录的另外五个「七」,其形态和所强调的,均与第一个很不相同,后者是很具象征性和默示性的,内容强调对恶人的惩罚,而不是现今及将来超性救恩的恩赐。

    作者首先揭示天堂的至圣至高的堂煌景象。天主的超越,如不用一些可感触的事物来表达,人是无法领悟的。所以在开始时即用了四个活物、二十四个长老、众天使等来描绘。特别在叙述他们的形状和态度时,更显示出威严和神秘。二十四这数字,只在此出现,可能指旧约中十二支派的选民,因而这二十四长老,坐在宝座上代表一个圆满永恒的教会。四个活物,代表天主的受造物,前后有眼,代表天主无间断地关注照顾这个世界。开启七印。每次都用:「当羔羊开始……我听见……」的方式来叙述,其后便见到各种不同的景象,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天灾人祸,但这些过后必又呈现一片升平景象。

    七号角(8:2-11:18)

    七号角是回应七印玺的计划,可视为事件发生的延续。当开启了七印后,一切计划完全揭露了;然后便是天使的出现,天朝神圣都在等待天主计划的实现。吹号角是传令的表示,乳香代表祈祷。天主垂允人的祈祷,便开始对付那些恶徒。以后每吹一次号角,便出现一些灾祸,而每次受害得最轻的是善人。吹第七号角时所出现的种种现象,表示要期待的光荣胜利日子终来到了,是世界终穷的时候了。

    七异兆(11:19-15:4)

    这段章节是默示录全书的中心思想。第一异兆中关于「女人与孩子」的描写,作者是取了旧约的背景,如圣咏104中所说的雅威「身披光明,好像外氅」;在雅歌和创世纪(37:9)中亦有类似的描写,作者都引用了。女人与红龙的关系,正好比喻了当日的厄娃受蛇诱惑失足后,圣母玛利亚的新厄娃出来挽回危机,以至产生蛇与她势不两立的局面。弥额尔战胜红龙,表示最后胜利必属于天主的。第二及第三异兆,分别描写海上和地上的怪兽,牠们是恶势力的代表。第四异兆中的羔羊和十四万四千人,与前两兽成对比的画面:羔羊站在稳固的山上,龙不安地在海中流动的沙上。第五、六异兆中的三个声音都出自三位天使的口,这些讯息都是未来的瞻望。第七个异兆中的玻璃海,以天主的光荣及受难基督信友的最后凯旋来结束这个七。

    七个盂(15:5-16:21)

    这是唯一只有黑暗一面的七。在这七中,没有对比的景象发生,以平衡天主的可怕审判。天主的义怒载在七个盂中。天使把它们倒在不同的地方上,然后便出现各类的恶果来。

    七个看见(17:1-20:15)

    这个七绝不像前五个七,可将自己分化成七个不同的行动,这个七是以作者在叙述时所用「我看见」(17:3,18:1,19:11,20:1,4,11)和「他们看见」(18:9)来作分界的。前导神视中见到一个淫妇,这里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描写,意在指责罗马城。

    第一个景象见到的是两位带有讯息的天使,宣布巴比伦的灭亡。

    第二个景象是诸君王、商人、船员的哀悼,为这座伟大的城哀悼痛兽。

    第三个景象是巴比伦的沉寂。

    第四个景象是教会由于巴比伦的败亡而欢腾。教会内上下无不欢乐,二十四长老及四个活物在这里再度出现。这是教会最后欢腾的景象。

    第五个景象是战胜兽及假先知。所有大军聚集一起,要与圣这作战,但未经宣战已被投入了火中。第六个景象是龙被带上锁链。撒殚的被锁被困、被放和被罚,讲述同一回事,指出因耶稣的权能、降生救赎而打破了撒殚的权势。

    第七个景象是公审判。若望写出了审判的庄严可怕场面。其时天地万物都消逝,只有人齐集在天主面前受审。

    结局——圣城耶路撒冷(21:1-22:5)

    着名的「新天新地」图像,是天主许诺给人来世的福乐、真福与平安。作者的意象来源是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看,我要创造新天新地;先前的事不再被记忆,不再……」(依65:17-20)继续是天上耶路撒冷的神视和永远的福乐。作者用类似地堂的福乐来比拟天堂的永福。

    最后的証言(22:6-20)

    作者用三段话来作証。三段话分别发言的是耶稣、天使和若望自己。作者再一次强调书中的预言是真实的,也明言了耶稣的身份。「圣神和新娘」的回应,「圣神」并非指天主圣三的圣神,而是指教会得自基督的产业,令教会生活的超性恩宠;「新娘」是指教会。这是说:领受天主恩赐的教会内各肢体一齐呼喊:「主耶稣!请来吧!」这确实是一帧大团圆的图画。

    结束的祝福(22:21)

    「愿主耶稣的恩宠与众圣徒同在!阿门。」这句说话,极不似默示大学的结语词。而在各手抄本中差异颇大,可能没有一个是真实可靠的。也许,以「主耶稣,请来!」作结,更似默示的体裁!

    结语

    新旧约全书,以默示录作结。「主、耶稣,请来吧!」每年将临期,我们都不断重覆的唱这首歌,用这句话来祈求。也就是说,我们怀着希望地等待基督的再度来临。至于那时是怎样的,有甚幺事情会发生?默示录作品中说了,也描绘了许许多多的图像来。这部为信友而写的书,无可否认,有许多难明之处。书中所使用的象征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大量的旧约典故等等,都不是我们所易于了解的。然而,在信仰的光照下,这部书很能唤醒我们基督徒的希望,它激励我们不断以信仰的眼光来批判这个世界;至于为一些信德脆弱的人来说,它又是希望的泉源。它使人放眼于超现世的事物。它告诉我们,只着眼这个世界是不足够的,应对更远的未来思考,并提出建设性的疑问来。

    反省分享

    .你觉得「默示录」的内容,能带给你希望吗?它对你的生活有何影?为甚幺?

    参考资料

    *约书的故事 真理学会

    *若望默示录 光启

    *基督见証人进修课程 思高

    *圣经辞典 思高

    默示录(下)习作

    甲、是非题(请在□内填上表示是」,或表示「非」)

    (一)在默示录中很喜欢使用「七」的象征,书中共用了六个「七」来描绘所发生的事物。

    (二)在序言中,提及收信者是在小亚细亚的七个教会,所以,这是一封私人信件。

    (三)「七」字在圣经中是表示不吉祥,反之,「六」是圆满的象征。

    (四)在七异兆中,所描写的「女人与红龙」事迹(12:1-6,13-18),这女人比喻圣母玛利亚,她站出来和蛇对抗。

    (五)弥额尔与红龙决斗,结果红龙得胜。红龙是势力的代表。

    乙、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请以来选出最适当的答案)

    (一)在七印玺中,出现了二十四长老,二十四这个字是指:

    □1.旧约中的二十四支派。

    □2.新约中的二十四支派。

    □3.旧约中的十二支派和新约中的新选民。

    (二)默示录全书的中心思想,主要集中在:

    □1.七看见

    □2.七异兆

    □3.七号角

    □4.七印玺

    (三)在每段「七」的内容中,都分别有黑暗和光明的描写;同时,最后得胜的,往往是光明的一面;但是,唯一只有黑暗的「七」是:

    □1.七异兆

    □2.七个盂

    □3.七封信

    □4.七号角

    (四)所谓「新天新地」是:

    □1.作者想像出来的境界。

    □2.指地堂的福乐。

    □3.天主许给人来世福乐的写照。

    (五)每次唸「主耶稣,请来吧」的时候,是:

    □1.期待着耶稣第二次的来临。

    □2.要求耶稣早日降世。

    □3.表示默示录全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