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会神父小品文
作者:赵必成神父
大浪淘沙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浪淘沙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
    长江之水,滚滚东逝,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

    人就是这般无奈,有时。俯望长江滚滚东逝之水,人生还有什么可怨积心头﹖想不出,找不着,因为,无论几许悲欢离合,悲极欢极离极合极,都随大江东去于人世间;问世间,谁可从滚滚东逝水中,紧抓一刻变作永恒﹖

    哈﹗人就是这样胡涂﹗

    例如,冒着毁容的危险去整容,千方百计欲将皱皮拉回二八年华的光景。又例如,永远陶醉在胜利的一刻而不知进取。不过,这都不是最可怜可悲可笑。

    可哀可耻可嗤之事,是对别人的成见,就如一头忠心耿耿的狗,死守这度人间地狱之门,终生不渝。

    成见如地狱,一点也不夸张。持成见者的心,烧着惨红怪绿的妖孽之火,不息又不熄的将别人施以酷刑,拒绝给别人新的开始。永不接纳别人的短处,又把别人的优点看作缺点。一句话,把别人钉在一具没有复活的十字架上,再一句话,把别人一时之过失扔进罪恶的黑洞,看死别人一世。

    可惜,原本烧死的是自己,钉死的是自己,看死的也是自己。

    因为在他内没有基督的宽宏大方,即没有基督的爱,即没有生命。

    敢说,如果犹达斯拿了耶稣那片爱情之饼后,没有走进黑夜,而回头悔改的话,耶稣一定重新接纳他,因为耶稣也替他洗脚(参阅若13;1-30)。当耶稣明知伯多禄三次不认师之前,已立他为盘石(参阅若13;38;玛16;18)。耶稣面对多默的无信,大方的将手脚肋旁都展示给他,请他亲自体验(若20;27)。

    耶稣的爱!

    他命令了我们彼此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我们是他的门徒(参阅若13;34-35)。如果他亲自命令的,自己不作,我们将不会认出他来。

    没有了耶稣的爱,天堂顿时变地狱。持成见者的心,以为可将别人烧死,最后,别人经历火劫后,仍会毫无损伤(参阅达3;19-27),死的是缺乏耶稣的爱一颗心。

    真的,这回是千真万确的「哀莫大于心死」。

    人生,与它有什么过不去,要用到「害人害己」这一招去自我毁灭?想不通!抓破头颅也想不通!

    滚滚长江,每时每分每秒的将世事冲去,但是,我深深相信﹕「主!惟你有永生的话。」(若6;68)
大浪淘沙篇 浪花淘尽英雄
    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许多人拍手拍脚认同。

    倒不管他英雄不英雄,几时,还算着「有」与「无」,心正被「英雄」所系,超脱不得,潇洒不来。正如鸟挣脱了罗网,以为可以海阔天空,谁不知,还不是自投尘网中﹖无论身居何处,能自创空间,「网」不再是一个话题。

    其实,古今多少英雄,都被浪花淘尽。

    人能否运用自己的思虑,将生命增加一肘呢?(参阅路11;25)能顿悟的,就不会作千奇百怪的「英雄梦」。

    可惜,人世间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来自过了份量的「英雄梦」。特别是那些看着别人成为英雄而自己无能挤身英雄行列却嫉妒打倒排斥活出英雄气概的人。

    什么恐怖手段都敢施展,最怕是那些时常开腔天主闭口福音的人,整生人都埋在恐怖生活当中,索尽枯肠来毒害教会。最常见的毒招是什么?是什么?

    「是非」

    只有胆小的人,才喜欢搬弄是非。

    只有不敢堂堂正正站出来的人,才喜欢制造是非。

    只有心胸狭窄的人,才喜欢传扬是非。

    哈!

    许多时站在自设的宝座上,看别人说别人听别人的错,耀自己的威风。

    好一个千古英雄!

    耶稣说﹕「世界若恨你们,你们该知道,在你们以前,它已恨了我。若是你们属于世界,世界必喜爱你们,有如属于自己的人。」若(15;18-19)

    耶稣再说﹕「并且时候必到,凡杀害你们的,还以为是尽恭敬天主的义务。」(若16;2-3)

    福音之不能广传,教务之不能尽施,全赖「是非」的功劳。因为「是非」堵塞了真正的聆听与沟通,因着「是非」,人生活在虚幻的世界中,不能面对世界的真相,又如何做个玲珑通透的福传者呢?

    传的只是废气,不是生气。

    如此,人能否紧随基督步伐,领受圣神特恩,将父所有的一切,传布给普天下地呢(参阅若16;12-15)?是个问题!

    多少英雄,都不免被浪花淘尽。舀一手长江水,又泼回长江去,只见浪花点点,点出基督的豪迈气概﹕「在世界上你们要受苦难,然而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若16;33)
大浪淘沙篇 是非成败转头空
    浩瀚宇宙中,在亿万光年又亿万银河系的怀抱中,闲愁闷气,显得极可怜。个人的是非成败,也是一样,在转头之际,已消失在浩瀚宇宙之中。

    何必争!在蜗牛角上。

    并不是糊里胡涂不辨昼夜的过一生,而是不要瞎争盲取,斤斤计较别人和自己的是非成败。许多时,计较的动机只为了嫉妒,不是为分青红皂白。

    嫉妒的产品,是损人害己的「毒气」。

    人呼吸了毒气会死,因为需要的是氧气。嫉妒使人中毒身亡,因为美好的世界需要一颗懂得欣赏天主、别人和自己的心。

    为什么天主赐给他那么多恩宠?誓要把这口眼中钉拔出来!

    为什么那末多的眼光投向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良心把他打下来!

    要嫉妒的人,还有数不清的借口。

    当费尽一切气力也拔不出打不倒心中所嫉妒的人时,毒招来了,索性在心中把他杀掉,当他从不存在这个地球上。

    讽刺!天下许多基督徒的心中,可以在耶稣身旁设置一个毒气室!

    呕心!毒气室的主人还可以睁大眼睛若无其事地到处传福音扬真理!

    这是我们教会的悲哀。悲哀后,仍是悲哀。

    耶稣的话一针见血﹕「拿你的去吧!我愿意给这最后来的和你的一样。难道不许我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所愿意的吗?或是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这样,最后的,将成为最先的;最先的,将会成为最后的。」(玛20;14--16)

    嫉妒的人,不但为世界制造比沙林更毒的气,杀害众生,最后连自己也毒死了,因为不知不觉中,已自封为神了,连主耶稣的事都来干涉。不认识不信从耶稣的人还可恕,如法利塞人诬蔑耶稣仗赖魔王驱魔(参玛9;34),判断在安息日行善的主(参玛12;7-8)。法利塞人屡次要耶稣的命,主因是「全世界都跟他去了。」(若12;19)眼睛燃烧着红红的妒火。

    认识主信从主跟随主的犹达斯出卖耶稣,罪无可恕﹕「那人若没有生,为他更好。」(玛26;24;谷14;21),且是有祸的(路22;22)。若望福音表达得更干脆﹕「耶稣对他们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人吗?你们中却有一个是魔鬼。』他是指加略人西满的儿子犹达斯说的,因为就是这人,十二人中的一个,将要出卖耶稣。」(若6;70-71)

    同样,开口闭口都在「传扬」福音的人,以嫉妒来残害兄弟姊妹的,嗯…不想说。

    大家都很清楚,真正的成功者是谁,实际的失败者又是谁。

    在浩瀚宇宙之中,如果还相信天主的永恒,永恒的天主,世上一切是非成败,转头化空。
大浪淘沙篇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几度夕阳红时,其实,青山已变。无论如何,青山夕阳一起不停在变。几度,是用来反映某些事情的「不变」。谁都知道,除了天主以外,万物在变。不过,「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实在表达出人间许多无奈的遭遇,当人想抓紧某些东西时,无奈世代已转辕换辙,千变万化之后,人才醒悟到有不变的永恒,再发觉到人之所以为人,其中包含的因素之一,是风雨飘摇、生理心理都变态的时候,还有顶天立地、俯仰无愧的浩气存在。

    好一段英豪的话﹕

    「我黄励决不贪生怕死!不要用什么自由、职位来引诱我。我们共产党人正是为了自由,为了解放全人类而起来革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用生命去换取,任自压迫、利诱都见鬼去吧!」

    这是长沙烈士纪念馆内的一段悲壮语录。

    黄励再道﹕「笑话,共产党员不宣传共产主义,宣传什么?叫我们不宣传共产主义吗?那除非等我死了之后!」

    还有罗盛教一段感人的说话﹕

    「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前进…」

    虽然世界不认识他,也虽然自己的人没有接受他,那普照世人真光,仍然进入这世界(参若1;9-11)。

    虽然犹太人越发想要杀害他,耶稣仍勇敢坚强地在安息日显示他的慈悲,治好无助的病人(参若5;1-18)。

    虽然门徒中许多人退去,不再同耶稣往来,以「孤立」耶稣来表示他们的「愚钝」后,耶稣仍继续他的宣讲(参若6;64-69)。

    虽然法利塞人恶意判断加里肋亚不会出先知,耶稣不但出现了,且作了比先知更伟大的工作(参若7;44-53)。

    虽然杯是苦的,耶稣决意以和平手段来接受﹕「把剑收入鞘内!父赐给我的杯,岂能不喝吗﹖」(参若18;11)

    还有许多「虽然」,还有许多天变地变人变的障碍摆在前面,耶稣以一颗不变的爱心,一一超越了。

    就索性将黄励及罗盛教的说话一改??

    「我基督徒决不贪生怕死!不要用什么自由、职位来引诱我。我们天主教人正是为了自由,为了解放全人类而起来革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用生命去换取,任自压迫、利诱都见鬼去吧!」

    「笑话,天主教徒不宣传天主教义,宣传什么﹖叫我们不宣传天主教义吗﹖那除非等我死了以后!」

    「当我被恶势力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前进…」

    香港号称的三十万教友,若有十分之一这样的基督徒。

    教会有希望了??
大浪淘沙篇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畜牲有时也互相扶持,彼此帮助。人,一种奇怪的动物,拥有一切美好事物之后,仍然喜欢互相践踏,彼此残杀,恐怕世界没有动乱。

    怪不得现代的香港人开口闭口都爱说别人是变态。

    面对一切世态炎凉,白发老翁都看作秋月春风。

    不是所谓的「看化」,而是看通。

    秋月春风,是四时不易的景象。同样,何处有人,何处有罪,是确切的现实。长江之水,滚滚东逝,速速急流,处处险滩,独钓江渚之上,何以毫无惧色﹖虽然白发飞飞,立场却坚贞如刚劲苍松,。任他秋月春风,时移世易,人海狂潮,意志仍是意志。

    就此,不能不说一位白发的日本神父。

    石川能也神父不接受主教的资助,不是因为他与主教不和,而是想彻底体验无助的景况,以亲身的体验,去体验别人的无助。

    他服务的地区,名叫群马县柏川村苔楷户,国外的人不清楚,日本人一看便知,是「不可接触」阶级(theuntouchableclass)所聚居的地区。

    这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在日本这先进的国家,还存在这样荒谬的阶级思想。

    「不可接触」阶级,比畜牲还卑贱。畜牲是可以接触(touchable)的。他们不是贫民,只是不洁。在日本传统中,某些职业是不洁的,例如屠夫。操业者与家人及后代都永远不洁,他们不能与那些「可接触」的通婚及合作。

    在这个「不可接触」区域之中,住了「更不可接触」的一群,他们是越南难民,或是患了严重精神病的难民。难民在离乡别井、生离死别、人地生疏、弧苦无助、失业监禁等等冲击底下,受不了,终于患上了精神病。

    石川能也神父就是服务这弟兄中最小的弟兄。

    有人说他疯,有人说他痴,有人说他沽名钓誉,故作贫穷。

    更有人不遗余力传扬﹕他想攀龙附凤,东施效颦,企图获取诺贝尔和平奖。

    一笑,他看作秋月春风。意志仍是意志。

    「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你作了什么﹖你就是君王了﹖什么是真理?你到底是那里的﹖你对我也不说话吗?你不知道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钉你在十字架上吗﹖」(若18;33,35,37,38;19;9,10)一连串出自比拉多口中的问题,没有把耶稣推倒,耶稣仍然屹立不倒,壮烈完成了他的工作(若19;30)。

    秋月春风?

    耶稣看惯了。
大浪淘沙篇 一壶浊酒喜相逢
    印象深刻的一套电影﹕《天涯何处觅知心》(HeartistheLonelyHunter)。廿多年前,看完又看之后,一直感动至今。

    故事很简单,美国的一个小镇,来了位约卅岁的聋哑人士,他任职于一间礼品店,专替客人在礼品上刻字。跟世界的沟通,全凭他的一双眼睛﹕看报、电影与电视,主要还是用来的别人的嘴唇,因为他精通唇语。更重要的,是观察人家的心情。

    他租了一个小房间。屋主的女儿情窦初开,但屡次恋爱失败;跟父母又存有代沟,终日郁郁寡欢。他安慰她,用文字、用手语、用礼物,彼此建立友谊。谁知,他只是她苦闷时的消遣剂,觅到男友后,就将他抛到脑后。

    当他到诊所看病时,认识了主诊的黑人医生,医生跟女儿的关系势如水火,他努力地替他们搭桥,桥建好了,父女冰释前嫌,便再没有找他倾诉。

    他并非没有朋友,另一位聋哑人士,住在另一个市镇,偶尔互相探望。他是个胖子,约卅多岁,行动思想举止却像三岁,只管吃和睡和玩;用尽什么方法与他倾诉,也是只管吃和睡和玩。

    他光火了,自己满肚子抑郁,以为「同道」可以理解、体谅和安慰,倾诉后换来的,是更深沉的寂寞。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这位仅余的朋友,在送他上长途车后,还不断在窗外作手语,向他道别,请他保重,但是,胖子还是感应不到。

    回到家里,屋主女儿可又再次闹情绪,向他大发脾气,本来为了逗她开心,送上礼物,但她把门轰上。礼物放在门边,走回自己房间??

    吞枪自尽!

    故事大概是这样吧。

    我想,现实也差不多。

    当人只顾自己的需要时,通常漠视了别人的需要,沟通因此断绝。有没有发觉,许多时跟别人对话,说是说,但不是交谈;听是听,但不是耹听。大半天后,才发觉自己和别人都在倒垃圾和收垃圾。

    另类的「沟通」,只在套别人的真心话,自己的内心却紧紧包裹,为的是怕被伤害。再一类的「沟通」,是利用别人的时间,什至别人的苦闷,来满足自己的空虚和苦闷。

    都是在利用。

    教会不例外,神职界也不例外。许多时诚恳问候对方的近况时,别人会以为你在「起他的底」。当你关心别人的工作,很可能出现的答案是﹕你就好啦!

    一壶浊酒也可以喜相逢的境界,难有!

    如果基督生前只是利用门徒,哄骗门徒,没有为爱他们到底而命也不要(若13;1),复活显现时,门徒们便不会喜欢起来(若20;20)。

    没有沟通、牺牲、开放的关系,就算摆上满汉全席,相逢相处都不是喜事。
大浪淘沙篇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影「罗生门」的桥段再一次被搬上人生舞台。

    一.受害者

    我觉得他有偏帮教会之嫌。纵然他能听我倾诉,替我解愁,且劳心劳力为我奔波,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但是,在那伤害我的人面前,他太过中立和客观了,为什么不完全站在我这一边?为什么?我想,他在偏帮教会。

    二.伤害他人者

    他没有帮我脱离窘境。你看,他根本没有将事件化整为零,在那个我曾伤害的人面前,不见得他把这个人的情绪压下去。在记者面前,他毫无能力制止他们刊登这件事,他实在有意「煮死」我,他,一点爱德也没有。

    3. 某些弟兄

    我看他,一定与这个「受害者」有不寻常的关系,不然,怎会联同一起去陷害别人?另外,他跟那个「伤害他人者」肯定有私人恩怨,今次正好假公济私,来个一石二鸟,既可使「伤害他人者」身败名裂,又可与「受害者」优哉悠哉共同欣赏一套亲自泡制的好戏,何乐不为?

    四.神职界中某些人物

    他正是若望福音第八章内所记载的那些围观者,只会向他人掷石头,却不愿一顾自己的罪恶,真是一点爱德也没有。美国教会每年花费十亿美元来处理神职界的性丑闻,神职界的贞洁操守出现严重的危机,以上的个案,只不过是十亿美元中一段小插曲,但是,使这个「他」,一位曾费寝忘餐忘厕所,为这件「性丑闻」作调庭者的年青神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其实,事件结束时,他从调庭者变为真正的受害者。

    「性丑闻」的实况:

    A是位神父;嗯,请注意,本文不是「X周刊」,所以不作「深入报导」,只作概括叙述。

    A是位神父,晋铎后被派往一个发展不久的堂区服务。主任司铎委任他当辅祭会的神师,十来个青少年当中,A神父看中了长相俊俏的B,就是受害者,当年仅得十三岁。B除了长得讨人喜爱之外,还单纯活泼,天真澜漫。

    A神父看准了机会,夜约B到他的睡房,哄说要辅导他,B不以为然,立即赶赴神父宿舍。A神父整夜与他攀谈,不着边际,直到深夜。

    「夜深了,不如在这里过夜吧!」A神父说。B向来尊敬又尊重神父们,所以一口答应。就在那天晚上……

    第二天醒来,A神父恐吓B勿将此事宣扬开去,否则不得好死。

    十三岁的B,如何承担被人侵犯伤害又恐吓的重大压力?终于患上精神病。

    在精神病院的日子,不好受,也不好过。治疗完毕,返家静养,仍需继续服药。实际上,心结还没解开,B终日想着自己是一个肮脏不洁的罪人。

    C太太出现了,她是堂区的资深教友,发觉B的转变,便关切地细问,B缄口不语。C太太于是劝B去找「他」,B本来对神职界已信心尽失,但是,B看「他」是一位和蔼慈悲的好神父,就鼓起勇气,跟C太太登门造访。

    经过多番的辅导,B决定从心底宽恕并愿意接纳A神父。以为一切都完满解决。

    谁知?

    A神父曾开罪过不少人,当中包括B所就读学校的老师。其中一位与B关系什佳的老师,于一次倾谈中得知A神父的作为,一则为公,二则为私,便找来了记者朋友替B作访问。

    「猛料」在「出街」前几天,为A神父是世界末日,因为记者嚷着要替他作访问,什致闹到主教那边去。

    主教于是委派「他」来作主教、A神父、B及新闻界的中间人。整整一星期,「他」从早上七时直到深夜一时都在替这件事疲于奔命。

    「X周刊」的记者一向以「爆料」见称,鹿已在手,不脱鹿角是岂有此理的事。

    A神父的性丑闻终于见报。

    面对这件令人伤感的事,怎么可以「都付笑谈中」?不可以!这是一个需要负责任的行为。

    致于「某些弟兄」及「神职界中某些人物」的幼稚无聊,一切空虚虚空的闲言,都付笑谈中吧了。

    因为,「他」问心无愧,正如耶稣所说:「我在地上,已光荣了你,完成了你所委托我所做的工作。」(若17;4)

    虽死尤荣。

    因为,「他」深信,这个世界还有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