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骗局
作者:马克·西
《达芬奇骗局》
问题1-5 问题6-10 问题11-15 问题16-20
问题21-25 问题26-30 问题32-35 问题35-40
问题41-45 问题46-50 问题51-55 问题56-60
《达芬奇密码》中捏造的事实 现代诺斯底主义者眼中的耶稣 反击《达芬奇密码》 谈《最后晚餐》
《达芬奇密码》的误导      
《达芬奇骗局》 问题1-5
    1、什么是《达芬奇密码》?

    《达芬奇密码》是丹·布朗(DanBrown)所著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宣称天主教会隐瞒了关于耶稣的真相,因为它掩盖了耶稣娶玛利亚·玛达肋纳和他想建立“神圣女性”崇拜的事实;耶稣无意建立一个崇拜他为天主子的教会。

    根据“密码”,玛利亚·玛达肋纳是真正的“圣杯”(圣杯也有“圣血”之意。教会传统认为,圣杯是基督在最后晚餐时所用的酒杯),因为正是她怀有耶稣的“圣血”;她所生的后代最终成为墨洛维王朝(中世纪法国王室家族)。该书的中心意思是说这件事只有一个秘密社团知道,尽管天主教会的险恶阴谋是掩盖真理,但他们还是将真理保留了好几个世纪。该书声称雷纳多·达芬奇参与了这个秘密,他通过把一系列密码加密进他的几幅绘画里的方法,揭露了这个秘密。

    《达芬奇密码》已发行3500万册,还被拍摄成电影。因为它极力宣称基督信仰的起源是骗人的,该书已成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场争论能够也应该有基督徒们的参与。

    2、但是,这只不过是本虚构的小说嘛。丹·布朗或许无法直接搞清真相,但是他

    确实讲了个好听的故事。人们把它当作有趣的小说来读有什么害处?

    《达芬奇密码》利用人们对圣经、历史、天主教信仰和它的“事实”缺乏认识,在很多方面有害地误导他们。

    首先,它向那些忌恨基督宗教的人(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这可能不是公开的)提供了利器。换句话说,不信任(甚至不喜欢)天主教和传统基督宗教的人可能会在《达芬奇密码》里发现大量有帮助的“证据”,作为他们反对教会的托辞,支持他们对基督的个人见解。

    第二,《达芬奇密码》给信仰不坚定的基督徒提供了完全不跟随耶稣基督的借口。例如,这些可能已经成年但在个人生活中尚未完全与耶稣建立关系的基督徒,会受《达芬奇密码》的怂恿继续他们的冷淡生活。

    第三,《达芬奇密码》以生动的情节,有步骤地把所有读者——甚至虔诚的基督徒——引入不健康的异端邪说的各个层面。很多信仰坚定的基督徒看了这部小说后,都说书中的很多观点让他们思绪不宁。一旦这些观点在脑海里生根,信仰就会动摇。《达芬奇密码》里的异端邪说让我们怀疑圣经、天主教会和神圣的传统。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心里需要这种态度吗?基督想让我们有这种态度吗?我们想对基督和教会缺乏信心吗?我们想怀疑圣经中天主圣言的可信度吗?

    让我们记住谁是最大的异端邪说者?谁在起初就在人心里撒播怀疑天主美善的种子?谁现在仍想让我们怀疑天主的圣经、天主的教会、天主的法律、甚至天主自己?是魔鬼。正是魔鬼引诱亚当和厄娃怀疑天主的爱和祂的美意:“天主真的说了,你们不可吃乐园中任何树上的果子吗?你们决不会死!因为天主知道,你们那天吃了这果子,你们的眼就会开了,将如同天主一样。”(创3:1,4-5)所以说,编织在《达芬奇密码》里的很多异端邪说对灵魂是非常危险的。

    3、基督徒不怕《达芬奇密码》,因为他们知道丹·布朗发现了基督信仰骗人起源

    的真相?该书似乎是在认真研究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写成的。

    这正是《达芬奇密码》的矛盾之处。众多辩护者都说:“放松,这只是一部小说!另外,它写得全是真的!”我们把这种自相矛盾留给你自己判断。同时,我们将驳斥书中的断言,来证明一个简单的事实:它们不真实。

    没错,《达芬奇密码》只是一部小说,但它给人的印象是,它的内容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在该书的第一页有一个所谓的事件列表,包括这段声明:“书中关于艺术、建筑、文献和秘密礼仪的所有叙述都是准确的。”所以说作者想让读者立刻相信,他们在《密码》中看到的远不止虚构的情节,还有很多关于宗教文献、艺术和礼仪的陈述是可信的。

    另外,很多广告和媒体把《达芬奇密码》描绘成“历史研究的成果”,“基于历史的事实”“一部历史小说”或“基于无错的研究”。电影版的《达芬奇密码》甚至还打出这样的标语:“寻找真理”。发行商说这本书非常成功,因为它把历史事实与现代情节结合在一起。但是这样就出问题了:很多人都以为他们能从书中读取大量的事实和历史,但实际上书中的很多中心议题都不是真相。在历史、艺术、神学和圣经领域的学者们已表明,该书完全不是基于可靠的研究。事实上,《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些陈述就像“地球是平的”或“2+2=5”一样,很容易被证明是错的。然而,一般美国人——即,对圣经、早期基督教会史或宗教符号知之甚少的人——可能会买《达芬奇密码》中古怪观点的帐,因为他或她没有学术背景把真理与该书中的大量谬误区分开来。

    毕竟,有多少人是第一世纪犹太教专家,早期基督教会史专家,宗教艺术专家或圣经学者呢?所以当《达芬奇密码》中的一个职业“专家”人物开始引述你从未听说过的古代文献或开始调侃“学术”理论,介绍早期教会如何采用了八十几部福音的时候,或者声称基督娶玛利亚·玛达肋纳是历史记载问题的时候,或者告诉你没有证据显示公元初三个世纪基督徒相信耶稣是天主的时候,被吓住的读者的反应是:“我知道什么?或许《达芬奇密码》是对的。很多在这些领域没有太深造诣的读者都会轻而易举地上当。他们开始觉得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所写一些观点或许,只是或许,是真的,尤其是当该书声称“学者”、“历史学家”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基督徒”都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普通平信徒没有受过足够的培训进行有力的反驳,所以很多人相信了《达芬奇密码》的虚假历史。

    4、该书已出售了几百万本,这是否证明了它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仅仅是因为某个作品流行或者使其作者赚了很多钱,并不意味这是部好作品。例如,色情作品赚的钱比NFL(美国国家足球联盟)、NBA(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HL(美国全国曲棍球联合会)和美国全国棒球协会赚得多,但几乎没有人会说色情作品在盈利(和流行)上的巨大成功说明它是好的。

    换句话说,像《达芬奇密码》这样一本书的杰出销售业绩只能说明存在一种文化断层,而不能说明它内容的可信度。如果人们对圣经、教会历史和天主教信仰了解得多些,大部分人都会意识到《达芬奇密码》中的很多观点都非常愚蠢,与事实相去甚远。然而几百万人却被引去相信他们能从这本书学到很多历史和宗教知识。这就像买一辆全新、漂亮的车但碰巧发动机有毛病,它可能很好看,但不会载你走太远。同样,对有些人来说,《达芬奇密码》可能很好看,读起来很刺激,但它当然不是那种使人受益的书。事实上,它是那种使人丧失知识的书,读了它以后反而对历史、艺术和宗教感到困惑。

    5、那么《达芬奇密码》为什么这么流行?

    这本书流行不是因为人物有趣或情节动人,而是因为它声称要揭露一个大秘密:基督宗教起源的骗局。对于这个蛮横的断言,让人觉得好奇的是,布朗还没有拿定主意以什么作为基础。贯穿全书,我们被告知这是个世纪大秘密;两千年来庞大的罗马天主教阴谋集团不择手段地通过谋杀、欺骗和密谋来隐藏这个秘密。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被告知,对“严肃学者”来说,这个秘密只是常识,好像“有眼睛”的人随时都能看见。确实,整部书围绕着这样一个观点:雷纳多·达芬奇只是几个欧洲精英中的一员,他们知道耶稣的婚姻和孩子,他们讥讽他是天主子的想法。

    尽管邪恶罗马教会的整个机构准备谋杀任何泄露秘密的人,但是雷纳多却赶紧将其告诉世界,他通过聪明的加密艺术,将它画在天主教堂的墙上!正是这种煽情——但完全自相矛盾——的命题,使人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书中的人物只不过是在这个没有根基的断言上指导读者的传话筒。
《达芬奇骗局》 问题6-10
    6、丹·布朗是何许人?

    丹·布朗是几部惊险侦探小说的作者,这些惊险小说通常都涉及破解由谎言与阴谋组成的复杂网络,对目标的追寻贯穿整个故事。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德·西特超克(AlfredHitchcock)称这种目标为maguffin。1986年从阿姆赫斯特学院毕业后,布朗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英文(他曾是该校的学生,他父亲曾在那里教数学)。据报道,有一天,在完成了一部惊险小说后,布朗说:“我能干这个。”于是他开始了当全职作家的生涯,迅速地写出几部小说,他在小说里重复他所感兴趣的密码、破解和秘密信息等概念。尽管布朗在历史、艺术、神学、哲学、甚至密码学领域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他却特别声明他精心研究他的工作,这项声明早在《达芬奇密码》出笼前很长时间就受到不断的挑战。

    例如,他的小说《数字堡垒》受到了嘲笑,因为它对密码学错误的描写——一个相当关键的错误,而这本书却是关于密码学的。与此类似,布朗还因《数字堡垒》中自以为是的、纯属捏造的断言受到批评,他在书中描写道:“在西班牙,医院充满尿味,警察会轻易受贿,能否打通国际长途电话完全是靠运气。”他叙述其中一位受伤的人物时写道:“这样一种肺部伤在任何一个医疗发达的国家都能容易地治愈,但这是在西班牙。”结果塞维利亚(西班牙城市,小说的部分内容在这里展开)市长邀请布朗参观该市,目的是让他明白他写得有多荒谬。

    正如我们已提到的,布朗以极大的自信,所做的非常令人生疑的断言,是在《达芬奇密码》这本书中。在整个领域中——包括艺术、历史、神学和建筑——布朗做了几个非常有问题的断言,它们不但涉及基督信仰的“骗人起源”,还涉及艺术和历史。

    7、为什么该书开头有个“事实声明”?

    因为布朗想让读者相信他已做完作业。问题是甚至他的“事实声明”也充满了错误。在此,我们仅考虑这些事实中的一项——他对主业会的断言。

    布朗说一些主业会成员实施“肉体苦行”。带领我们穿行该书看见这种苦行的是塞拉斯(Silas),一个笨重的、得白化病的修士,他从自虐中得到乐趣,导致自己鲜血淋淋。作者当然期待我们做出这样的算式:主业会=病态+邪教

    布朗所没有告诉你的是:“肉体苦行”并不是基督徒所独有的,并且天主教徒或主业会所用的苦行要相对少得多(他们的苦行非常温和,完全不是布朗想象中的、耸人听闻的胡说八道)。事实上,肉体苦行甚至不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所独有的。崇尚健美,使人发明Stairmaster和Nautilus(运动器械的品牌)的文化,几乎不会对使身体难受以达到更好状态的想法感到陌生。所有的宗教传统里都或多或少包含一些“约束肉身”的成分,以便解放灵魂。在这些约束中,有很多要比天主教传统严厉得多。

    诺斯底教派——一种强调“靠知识得救”、受到《达芬奇密码》极力赞扬的异端——当然也有禁欲手段,而且与赛拉斯耸人听闻的、怪异的自虐方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总之,只有当你对洗者若翰穿者骆驼毛做的衣服或对耶稣在旷野中禁食觉得奇怪时,你才会对“肉体苦行”感到奇怪。事实上,像布朗这样舒服惯了的西方人这么想,只是以舒服的西方人的角度去看,而不是从绝大部分人的角度。这些人中既有基督徒、佛教徒、美国土著人,也有穆斯林和波斯教徒,他们通常都有为灵魂的益处而进行身体约束。

    8、那么主业会组织有什么“秘密”呢?它的修道院在哪里?

    主业会(拉丁文的意思是“天主的工作”)根本不是什么“秘密”组织。它是罗马天主教的一个官方机构,由西班牙神父圣若瑟玛利亚.施礼华于1928年创办。它的宗旨是帮助平信徒在日常活动中,尤其是在工作中成圣。主业会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神职人员,大部分成员都是平信徒。主业会里根本没有修士,所以也就没有主业会“修道院”。

    主业会中确有一些被称为numeraries的成员,他们选择独身的圣召,以便完全自由地服务教会。但是他们不用发愿,也不穿任何宗教服饰、睡在草席上、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祈祷上或进行肉体苦行——换句话说,他们并不以《达芬奇密码》所描述的那种方式生活。他们实际上在世俗岗位上工作。

    这个事实引出一个我们在《达芬奇密码》中不断遇到的问题:即,当作者向你抛出大量我们暂且礼貌地称其为“信息”的东西时,他并没有告诉你哪些“信息”是完全捏造的,哪些是事实但是微不足道的,哪些是真的但被歪曲了以支持错误的结论。所以说,布朗对天主教会的错误观念,致使他塑造了一个人物,通过他的生活与行为对(主业会)进行出版史上最愚蠢的诽谤。除了成为白化病刺客的愚蠢外(正当他为在罗马幕后操纵的主子实施谋杀计划的时候,有人无影无踪地掺和进来),可怜的塞拉斯还被安上一个根本没有修士的天主教机构的“修士”角色!

    这是书中众多疑点之一,在这些地方布朗甚至没有通过《达芬奇玩笑》的合作者桑德拉.米索称为“电脑参考”的考试。布朗所要做的全部“无错研究”应是查阅百科全书或英特网,搞清楚主业会根本就没有修士。但是他不在乎,他显然设想读者也不会在乎。我们将会看到,他对主题与读者的轻视贯穿《达芬奇密码》。

    9、塞拉斯为什么杀害卢浮宫馆长索尼埃尔(Sauniere)?

    这当然是为展开故事情节而写的神秘噱头,并且把读者引向一个关于耶稣的大秘密;天主教会从一开始就故意掩盖的秘密。我们先不走在故事的前面,而是去看它已展开的,让我们去该书的主人公罗伯特·兰顿所住的旅馆,他被电话吵醒。

    10、罗伯特·兰顿(RobertLangdon)是著名的符号学家。那么什么是符号学

    呢?

    很不幸,这不是一个我们能回答的问题。那是因为根本就没有称作“符号学”的学科(同样,哈佛大学——兰顿被设想为那里的教授——也根本就没有符号系)。这并没有使评论家停止赞扬该书,宣称它“给符号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显然布朗不是没有通过米索“电脑参考”考试的唯一作家。

    在布朗的世界里,符号学家显然是位资深学者,他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出现在耀眼的头条新闻里,还可以评论人们对符号是多么无知。例如,《达芬奇密码》中有这样一段:

    兰顿总是对此感到吃惊:在那些盯着“十字架”看的基督徒中,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歪曲了的、关于符号的历史恰好反映在“十字架”上,这个词源自拉丁文cruciare——折磨。

    这是布朗通过该书流露出傲气的典型例子。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项观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是给人错觉,好像看到了博学知识。充其量只能说明“很多基督徒不懂拉丁文。”没错,但那又怎么了?关于十字架的中心事实——它是耶稣基督受折磨致死的象征(symbol,亦即“符号”——译者注)——并不是只有哈佛“符号学家”才知道其隐含真理的秘密。那么兰顿耍小聪明的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布朗透过全书想说明:“我比你聪明得多,而且我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秘密历史。”所以他经常利用兰顿的冒牌博学来吓唬读者,使其更易于相信他关于基督宗教“骗人起源”的“真相”。
《达芬奇骗局》 问题11-15
    11、我注意到兰顿被描写成“穿花呢服装”的哈里森·福特(HarrisonFord)?

    为什么这么描写?

    或许布朗期望——或者说是希望——《达芬奇密码》被拍成电影。不幸得很,哈里森·福特显然没有出场(或没兴趣)扮演兰顿,所以只好让汤姆·汉克斯(TomHanks)来演。

    12、索菲·耐维(SophieNeveu),该书的女主人公,刚开始看上去像个成功的

    女强人,可到了小说余下部分,她只会说“什么?我不知该怎么办!”之类

    的话。

    按照惊险小说的“标准程序”,乍一看,索菲的角色是兰顿的恋人。但是,她真正的角色是:当布朗在他的书中“研讨会”教导我们艺术、历史、神学和世界秘密史的时候,她成为读者认同的人物。尽管布朗对她的描述简短而不充分,但他盛赞她的意志力和独立才智。作为读者的我们,当然会认为我们也有这样的素质——所以我们认同她。然后她不知不觉变成大眼睛学生,在破解的密码面前目瞪口呆,频频接受兰顿和雷·梯冰(LeighTeabing,英国皇家历史学家和“圣杯专家”)的教诲。该书诸多的自相矛盾之一,便是兰顿,一个“圣女”崇拜的门徒,竟然没有从该书唯一的女性关键人物索菲那里学到任何真正实质性的东西。她就像一个忠仆那样从追赶的警察中救了他,但是她在小说中的主要工作就是当个目瞪口呆的女生,在一旁坐着,听两个男的给她讲生命、宇宙及其它方面的“真理”。然后,当兰顿——给我们讲了一大堆雌雄同体光荣的饱学之士——演讲完毕后,她的工作是与他开始极为正常的、非阴阳人的罗曼关系。

    13、好吧,所以这本书没有多少人物塑造。但是这本书讲些什么呢?比如,达芬

    奇是谁?他对耶稣了解多少?

    我们在此又一次遇到丹布朗最丢人现眼的地方:他毫无根据地声称自己是艺术和历史方面的专家。布朗习惯称这位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工程师和科学家为“达芬奇”,结果使成千上万的读者也跟着这么叫。但事实是,雷纳多达芬奇在传统上始终被称为“雷纳多”。同样,纳匝肋的耶稣被称为“耶稣”而不是“纳匝肋的”;亚西西的方济各被称为“方济各”而不是“亚西西的”。芬奇是雷纳多的老家,而不是他的姓——“达芬奇”的意思是“芬奇的”(“达”译自意语的da,相当于英语的of,意为“的”)。这样的低级错误在书中(包括书名)泛滥,足以说明无论雷纳多是个什么样的人,《达芬奇密码》对他的描述是靠不住的。

    以下是关于雷纳多.达芬奇(1425-1519)的基本史料:他是意大利的建筑师、音乐家、解剖学家、发明家、工程师、雕刻家和绘画家。换句话说,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他智力超群,是个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的天才。他以其绘画《最后晚餐》和《蒙娜丽莎》而闻名,使他闻名的还有他的笔记(反着写的,只有通过镜子才能看出正确的字)及他的很多发明和设计,其中一些已超出了当时的技术能力,在他死后好几个世纪才实现它们。

    至于雷纳多对耶稣了解多少,他当然和那个时代的意大利其它天主教徒一样,知道同样的基本事实,因为雷纳多根本就没有把关于耶稣的“密码”藏进他的作品里,这是个简单的事实。

    14、该书声称雷纳多达芬奇是个同性恋者。我以前从未听说过。

    是的,布朗声称雷纳多是个“扮演男性的同性恋者”。可事实上我们对雷纳多的性生活一无所知。说他是同性恋者与事实不十分吻合。有个非常不完整的证据显示雷纳多可能有同性恋行为:在他年轻时被指控鸡奸,后来被学校开除。但这很难说他一定是个同性恋者,因为这个记录并没有切中要点。布朗作这个断言的原因可能是:1)他喜欢使用这个老掉牙的题材。2)他的小说要求雷纳多是个穿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藐视天主教会、招摇过市的现代都市人。

    15、《达芬奇密码》还声称“在那个把科学当作异端同义词的年代,雷纳多是个

    有理智的人。”教会真的反对科学和理智吗?

    教会实际上是科学与理智慷慨的资助者。教会造就出那么多像托马斯·阿奎那、安塞姆、奥古斯丁这样的哲学巨匠就是证据。比如说,哥白尼——布朗在其早期小说里声称他是被教会害死的——是位天主教神父,无论他从事什么科学研究,教会从来没有责难过他。他是自然死亡的。正如社会学家罗德尼·斯塔克所说,科学在欧洲兴起并与世界其它地方相比占有绝对的优势,其原因恰好是因为基督宗教极其认真地对待理智,这与任何其它宗教传统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如果人们更深入地挖掘,就会明白,不仅是资本主义,而且还

    是西方的崛起,它们真正的基础是一种非凡而又理智的信仰。

    理智赢得了时间,(西方)不断发展,使西方文化与习俗具有独一无

    二的特征。最重要的是,这些成就是在基督宗教内完成的。当世界其

    它宗教强调神秘与直觉的时候,基督宗教独自接受理智与逻辑,将其

    作为通向宗教真理的主要途径

    教会早期教父们教导说,理智是天主赐予的最好的礼物,它是逐步

    深入了解圣经和启示的工具。所以说基督宗教通向未来,而其它主要

    宗教肯定过去的优越性。信仰在学者们的推动下,深入教会于中世纪

    创办的各大学中,使得信仰凭借理智的力量陶冶出西方文化,它激励

    人们追求科学,发展民主理论并加以实践。

    在上个世纪,西方的知识分子已愿意将帝国主义追溯至基督教起源,

    但他们极不愿意承认西方能够支配其它社会,是基督宗教所做的贡献

    (不是排外)。然而,有人却说西方正是克服了宗教障碍,尤其是克服

    了宗教对科学的阻碍,才得到迅猛的发展。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西

    方的成功,包括科学的兴起,完全是依靠宗教基础。带动西方的人是

    虔诚的基督徒。(摘自《基督宗教(与资本主义)如何领导科学》

    罗德尼·斯塔克著,高等教育编年史出版社,2005年12月2日)

    但是,布朗发现历史事实不便于他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会描写成惧怕知识的专制权力。于是他改写历史,以致出现可笑的自我矛盾。他说雷纳多,一个有理智和科学头脑的人,生活在恐惧中,因为梵蒂冈迷信地憎恨包括他在内的科学家,而同时又说雷纳多接受了“梵蒂冈几百项有利可图的委任”。这里的超级讽刺是,实际上雷纳多一生中只收到梵蒂冈的一项委任,并且从未被指控为异端。但是,因为这个事实不符合一个要颠覆笨蛋(但冷酷狡猾)天主教会的老手的形象,他就在它的眼皮底下绘制“颠覆”艺术,于是布朗干脆抛开事实,来传递另一个谎言。

    布朗还告诉我们,雷纳多是个“自然神序朝拜者”,但他是个“精神上的伪君子”。为了赚钱,他创作了“大量”用密码加密的基督教艺术品,用它来攻击基督教信仰。把这翻译过来就是,雷纳多真的是个朝拜“神圣女性”的异教徒,他崇拜自然,而不是创造自然的天主。然而布朗宣称,对雷纳多这样的老手来说,公开做这件事实在是太危险了,他在他的无知天主教赞助人的眼皮底下,通过他“大量”的艺术品,用密码说话。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绝对没有证据支持这个难以置信的断言,只有大量的证据反对它。例如,雷纳多的艺术作品不能说是“大量的”,他只给我们遗留下17幅油画,其中4幅尚未画完。就这些了。这些画中最有名的是《蒙娜丽莎》,但它完全不是基督教作品,而是一个商人妻子和肖像。
《达芬奇骗局》 问题16-20
    16、好吧,但兰顿说《蒙娜丽莎》真的是宗教画,它是由颠倒字母顺序而构成的

    异教亚蒙神和他配偶伊希斯女神的名字。

    抱歉,这是错的。但这又一次说明布朗在做这个丢人、无知的断言前,甚至没有查阅百科全书或英特网。因为雷纳多.达芬奇从来没有称这幅画为《蒙娜丽莎》。他称它为LaGioconda。“蒙娜丽莎”这个称谓源自乔治·瓦匝利写的《雷纳多·达芬奇传》,该书在雷纳多死后31年才出版。更改画的名称是因为瓦匝利认出画中的女人是丽莎,她是佛罗伦萨富商FrancescodelGioconda的妻子(Mona是意大利词madonna的常用缩写,意思是“我的女士”。所以该名称的字面意思是“我的丽莎女士”)。直到雷纳多死后很长时间,这幅画才被称作《蒙娜丽莎》。那么兰顿接下来的“分析”也就是胡言乱语了。在有名望的艺术家中,没有人相信《蒙娜丽莎》真的是雷纳多叼着烟斗的自画像或者是用加密信息宣扬雌雄同体荣耀的画。

    简单说来,布朗压根就没有研究艺术史的资历,他只是在编造情节。所以我们应该对他所断言的“所有关于艺术品的叙述是准确的”多打几个问号。为了准确,你至少应该知道一幅肖像画的是谁,它的实际名称叫什么,然后你再宣告它的含意——尤其是当你想利用这个宣告断言基督宗教虚假起源的时候。

    17.安排“维特鲁威人”的目的是什么?

    在书中,兰顿为了发现“大秘密”,必须要追寻的第一个线索,是索尼埃尔死前将自己摆放的样子:光着身子,做出展翼鹰的形状,用自己的血在腹部画一个五角星。小说的主要目的是指向下一个重大线索:所有的事情都与雷纳多·达芬奇有关。索尼埃尔做出这种奇特的样子,是想把兰顿引向维特鲁威人。这是雷纳多最有名的插画之一:一个裸体的人在一个圆圈里作展翼鹰的样子,他的双臂和双腿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布朗把维特鲁威人与五角星的符号联系在一起,然后以此为起点,用大量的断言,迅速把这一切与异教的“神圣女性”历史联系在一起,并指控教会在一次“梵蒂冈战役”中设法把五角星(被声称代表女性)说成是魔鬼符号。能证明这点的依据简直就是零。但是贯穿全书,它都在论证教会痛恨女性(这对圣母来说肯定是个新闻),而雷纳多知道那个所谓的大秘密:耶稣娶玛利亚·玛达肋纳,“真正的圣杯”以及教会骗人的起源。

    18.什么是圣杯神话?

    圣杯神话通常涉及阿黎玛特亚的圣若瑟(基督被埋在他家的墓穴里)。他拿了基督在最后晚餐时用过的酒杯。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圣若瑟接了些他的血。这个圣杯有各种神奇的力量。这个神话有各种英文版本,大部分是这样描述的:圣若瑟带着圣杯最终来到英国,并把它藏了起来。在亚瑟王传奇中,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所寻找的正是这个圣杯。

    但《达芬奇密码》却声称“真正”的圣杯不是一个酒杯,而是玛利亚·玛达肋纳,说她怀有“基督的血”——他的孩子,由这个孩子兴起了一支法国王族。

    19、SanGreal(圣杯)和SangReal(皇家血统)这两个奇怪的关联词是怎么回

    事?这不是暗示布朗的命题有些道理吗?

    没道理。实际上“皇家血统”的法语为sangroyal,这种关联不存在。此外,圣杯的传说是深含天主教色彩的,因为它以圣体为中心,并非常清楚地把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倾流的血与在弥撒圣祭中向世界奉献的基督的血联系在一起。简而言之,每个盛圣体的杯子都是圣杯,而每个皇家血统都含有万王之王耶稣的血。如果让天主教会作评价的话,那她一定会说,这只是个老调重弹的浪漫故事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基督教导说,通过洗礼,我们成了他皇家的一员,达味王之子基督自己成了我们的长兄,而天主成了我们的父。

    20、但是雷纳多·达芬奇的油画《最后晚餐》中的所有这些奇怪的线索是怎么回

    事?坐在耶稣右面的人实际上是个女的吗?

    不是。那是传教使徒圣若望,耶稣“所爱的门徒”,不是玛利亚·玛达肋纳——
《达芬奇骗局》 问题21-25
    21、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看上去为什么很女性化?

    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这是种非常流行的描绘年轻人的手法。理解《最后晚餐》的关键,不是通过寻找可疑的密码,而是通过与雷纳多其它作品作比较,以及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总体绘画风格,如果你做了这些研究,你会发现男青年经常被画成女性脸庞和男性身体。若望,传统上最年轻的宗徒,经常被画成没有胡子的年轻人,所以说女性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中是非常普遍的。这幅画不是揭示玛利亚.玛达肋纳不请自来参加最后晚餐,而是揭示耶稣宣布“你们中的一个人将出卖我”的那一刻。这就是为什么所有宗徒看上去都很吃惊,并且紧张地相互谈论。就像福音作者若望解释的那样,若望坐得离耶稣最近,所以伯多禄让若望问耶稣,他指的是谁(若13:21-25)。那就是这幅画所描绘的——例如,伯多禄靠近若望小声发问。若望坐在耶稣右边的原因,正如圣经所描述的,他是(耶稣)“所喜爱的门徒”。在传统上主人右边的位子是客人的主位。这幅画与天主教传统和圣经教导完全一致。根本不需要靠密码来理解。

    22、V代表女性的子宫,圣杯是《最后晚餐》的焦点这些事实怎么解释?这不是暗

    示雷纳多真的想让我们发现什么吗?

    或许吧,如果V真的代表女性的子宫,而圣杯是《最后晚餐》焦点的话。但是布朗又没有通过百科全书测验,只要查阅书籍或上网,就会很快发现《最后晚餐》的焦点是耶稣的头,而不是V。布朗又一次撒谎,并希望你能被他的冒牌博学吓住,轻易相信他的话,而不去亲自看一眼。

    23、但是,如果玛利亚·玛达肋纳不是真正的圣杯,那雷纳多在《最后晚餐》里

    为什么没给耶稣画个酒杯呢?

    基于某种原因,人们总是更容易相信弥天大谎,而不是小谎。布朗正是抓住这个心理,在《达芬奇密码》中作出重大的艺术断言:坐在耶稣右边的人是玛利亚·玛达肋纳,雷纳多·达芬奇故意没有在耶稣面前画上酒杯,目的是揭示隐藏的真理,即玛利亚·玛达肋纳真正的圣杯,它盛有以孩子形态存在的耶稣的“血”。这个断言如此之大,以致几百万读者想都没有想过去简单地核实一下:仔细看看《最后晚餐》那幅画,数数桌上的酒杯。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就会发现桌上有十三个酒杯,正好是耶稣和十二位门徒的。所以酒杯根本没有少画。它就在桌子上,与十二位宗徒的酒杯排在一起。

    24、但是雷纳多不是锡安会长老之一并知道某个大没秘密吗?该书开头的“事

    实”页说,在国家图书馆发现的文件证明雷纳多和很多其他名人是锡安会成

    员。

    布朗断言雷纳多的艺术品里隐藏着所谓的秘密(再次声明,这些断言是在艺术、考古、历史或神学方面没有任何造诣的人作出的),是有前提的,即雷纳多是一个称为锡安会的秘密组织的成员,按布朗的说法,圣殿骑士团,一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征服耶路撒冷的军事组织,于1099年成立了一个称为锡安会的团体,这个团体在挖掘圣殿山时——耶路撒冷圣殿曾建在这座山上,于公元70年被罗马人摧毁——无意中找到了一份古代文献,它揭示了耶稣娶玛利亚·玛达肋纳这个惊人的真相。耶稣死后(在布朗的世界里没有复活),她生了他的孩子,然后她去了法国,在那里她的后代终于成为法国王族,被称为墨洛维王朝。

    在布朗的“事实”页上,他用可信的外表来装扮这些断言。他告诉我们,锡安会成立于1099年。没错。他没有告诉我们的是,锡安会最后的成员于1617年并入耶稣会。自那以后锡安会就不存在了。艾萨克·牛顿爵士或维克多·雨果会是安锡会成员简直太难以想象了。基于同样的理由,雷纳多会是锡安会成员,也非常令人怀疑。

    接下来的事实更加剧了我们的怀疑。我们发现,那份作出这个断言的唯一文献,是皮埃尔·普朗达,一个法国反犹太狂热分子,写的。他于1956年成立了一个新的锡安会。然后,普朗达写了大量的国家咨讯,声称他的秘密社团与中世纪的锡安会有关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这些查无实据的废话被其他狂热分子捧为事实,他们的书有《圣殿启示》、《圣血》、《圣杯》(后来出了更多这样的书)。布朗爽快接受了他们的断言——并将其作为“事实”传递给读者。

    25、那么确定以往锡安会“长老”身份的神秘羊皮纸是怎么回事?

    布朗最该受谴责的“事实”断言之一,就是他断言被称为“秘密档案”的神秘羊皮纸确定了以往锡安会“长老”的身份,这些档案是1975年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的。问题是,甚至《圣殿启示》的作者们都不相信这些文件是真的,因为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文件是由普朗达印他的右翼报纸和海报所用的同一部印刷机印刷的。

    总而言之,确有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锡安会,但它与现今的锡安会没有任何联系。没有任何值得尊敬的证据显示雷纳多·达芬奇听说过锡安会,更不用说他是其中的成员了。第一个锡安会也没有任何“长老”,锡安会的负责人被称为“院长”,而不是“长老”。
《达芬奇骗局》 问题26-30
    26、所以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布朗所断言的,雷纳多·达芬奇与锡安会有联系。那

    么,我很好奇,锡安会到底是干什么的?

    1099年,西欧的十字军把圣地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后,在耶路撒冷称为圣锡安的古拜占庭教堂的废墟上建了一座新教堂,它被命名为圣母教堂,在那里服务的神父们被称为圣母锡安会,几乎是两座教堂名字的合并。他们住在那里直到1217年穆斯林重新占领耶路撒冷,并把圣母教堂毁掉。于是他们后撤到西西里,继续他们的修道(锡安会译自PrioryofSion。大家都把Priory译为“会”,但它的确切意思是“小修道院”——译者注)生活。锡安会延续了四个多世纪,于1617年并入耶稣会。总而言之,锡安会是天主教会历史长河中的众多会院之一。

    27、在《达芬奇密码》中,布朗指出锡安会的秘密涉及耶稣与玛利亚·玛达肋纳的婚姻,而圣殿骑士团用这个秘密勒索天主教会,这是真的吗?

    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什么证据使《达芬奇密码》作出这样蛮横的断言?”事实上该书没有提供任何证据,因为根本就没有证据。无论第一个锡安会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证据显示:1)与圣殿骑士团有任何关系;2)从事圣殿山的挖掘工作;3)与耶稣和玛利亚·玛达肋纳结婚的任何文件有关联;4)与雷纳多·达芬奇有联系;5)与皮埃尔·普朗达1956年成立的锡安会有任何关系。

    所以说,根本就没有证据显示,锡安会或圣殿骑士团有任何关于耶稣与玛利亚·玛达肋纳关系的、耸人听闻的信息,可以用来勒索教会。

    28、那么圣殿骑士团是些什么人?他们怎么变得如此强大?

    在十字军东征的军事组织中,圣殿骑士团是最强大的。他们成立于1118年,目的是保卫刚刚从穆斯林手中夺回的圣地,而不是挖掘耶稣婚姻的秘密并以此来威胁教会。但是,他也卷入了圣地以及后来欧洲的政治、经济事务中。

    29、所以,至少他们卷入了不好的十字军东征。

    认为十字军东征本质上是坏的,这是历史修正主义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过去。事实上,十字军东征(总共有八次,第一次于1096年开始,最后一次是在1270年)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东方的基督徒,使其免遭穆斯林的攻击,他们已占领了圣地、北非、西班牙和中东的大部分地区,并且继续侵占越来越多原本属于基督徒的地盘。东方基督徒请欧洲的教友来保护他们,所以他们出兵了。唯一真正取得成功的是第一次东征,这次东征从穆斯林手中夺回了圣地和耶路撒冷(1099年)。然而,一个世纪后,耶路撒冷再次失守,而圣地也成了伊斯兰领土。以后的东征没有一次成功的,也许15世纪摩尔人被赶出西班牙可算作例外(严格来讲,那不应被算作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时期以后,穆斯林继续以圣战扩张领土,直至基督徒于1571年和1683年分别在著名的海湾战役和维也纳战役中取得胜利。

    30、天主教会真的在一夜之间消灭了圣殿骑士团吗?

    《达芬奇密码》中最蛮横的诽谤之一,便是声称“梵蒂冈”(在那个历史时期梵蒂冈甚至还不存在)为了压制圣殿骑士团,结束他们以揭露耶稣的“真相”相要挟,策划了一个跨越整个欧洲的巨大阴谋,在一夜之间消灭了骑士团。就像所有精心编造的谎言一样,这个谎言用事实加以包装,足以令人信服,然而它毕竟是歪曲历史的谎言。

    圣殿骑士团受到残酷的迫害,最终被镇压,这是事实,但是这是教宗的劲敌法王菲利普四世干的。与布朗耸人听闻的断言恰好相反,事实是菲利普来找圣殿骑士团,让他们资助他的战争,他们拒绝了,所以菲利普要求教宗鲍尼法八世将他们绝罚。教宗拒绝了,所以菲利普派雇佣军来攻击罗马,并劫持了教宗。鲍尼法死于这种粗暴的虐待,菲利普则因攻击鲍尼法而被绝罚。后来鲍尼法的继任本笃十一世撤销了对菲利普的绝罚,但拒绝宽免法王的属下,因他们策划了对已故教宗的攻击。本笃突然死了(人们都怀疑是菲利普的属下毒害了他),死后由克雷孟

    五世继位,后者把教廷搬到法国的阿维农。克雷孟勉强对菲利普的要求作出让步。教廷对圣殿骑士团和它的成员进行了调查,发现法国以外的骑士几乎没有异端。但同时54名骑士却在法国被处死,因为法王菲利普——而不是教宗——想让他们死。总而言之,1)“梵蒂冈”不是在梵蒂冈(或罗马某地),而是在阿维农;2)“梵蒂冈”最多只能勉强算作法王的无力工具;3)“梵蒂冈”根本没有全欧洲的巨大阴谋,来反对圣殿骑士团。消灭圣殿骑士团不是什么天主教会的阴谋,以阻止涉及耶稣婚姻的世纪勒索计划。相反,这是菲利普想除掉他权力欲中的阻力。
《达芬奇骗局》 问题32-35
    32、布朗从哪里获得资料?

    布朗显然虚构了小说的许多内容,其余的资料也很明显是从其他人的虚构中获得的。布朗从一些书本上获得了大部分的资料,对一些严肃学者来说,这些书被当作无稽之谈。他书中最基本的资料来源是《圣杯》,它是由迈克尔•白根(MichaelBaigent),理查德•雷(RichardLeigh)和享利•林肯(HenryLincoln)所写的。布朗小说中的雷•提宾(LeighTeabing)就是这么塑造的,布朗要么是想对这些作者表示尊敬,要么是在侮辱他们,因为“Leigh”取自于“RichardLeigh”,而“Teabing”是“Baigent”字母的另一种排序,这些当然视你的观点而定。

    33、《圣杯》内容是什么?

    这本1982年出版的颇有争论的书,事实上正如《达芬奇密码》一样,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声明:耶稣娶了玛利亚•玛大肋纳为妻,玛大肋纳并为耶稣生了一个的孩子,并且逐步导致了法国墨洛维王朝的建立,然后就引起了“圣杯”的传说。布朗的唯一真正的贡献是把这些历史上可笑东西放在离奇的上下文之内,从头至尾,就是去破解一系列的“密码”,逃离警察的追赶,在索菲亚(Sophie)和兰登(Langdon)之间在接近尾声时,还有一些不明显的罗曼蒂克。

    34、什么样的研究支持《圣杯》的观点?

    《沙龙网络杂志》的作者劳拉•米勒(LauraMiller)在写作者白根(Baigent)、雷(Leigh)、和林肯(Lincoln)的时候,再一次简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谈到用一些聪明的方式去撒谎时,他们几乎不相上下。如果我们无法敬佩他们,我们至少可以尊重他们的奇怪天才,如同福尔摩斯(SherlockHolmes)尊重了莫里阿特(Moriarty)教授的《犯罪的拿破仑》一样。

    白根、雷和林肯都是虚构历史的莫里阿特(Moriartys),《圣杯》是他们最大的胜利。他们把谎言当作真理来证明,证明方法包括用许多无用的事实,有些是合理但毫不相关的,有些是无从考究的,像那些没有翻译过来的、不清楚的、17世纪一些传教士的日记,等等。另外,像各种各样的中世纪法国贵族家谱,粗糙而又无知,如果你不嫌麻烦去考证的话,就会发现它们都非常离谱。一个十分荒谬的想法首先是以猜想开始的,其中之一就是猜想圣殿骑士在耶路撒冷发现了耶稣和玛大肋纳结婚的文献是“可以相信的”,然后以一个尝试性的假说来介绍,再后来就把这些当作事实来对待了,这事实就是圣殿骑士一定把这些文献带到某个地方,而这个地方一定是法国南部。

    只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搜寻和核实,就能成功证明它是错的,当然你还要应付一些假证据。《圣杯》的作者编造的假事实的毒瘴似乎难以穿过,但你不妨试着去突破一层厚厚的迷雾。

    在《圣杯》和《达芬奇密码》中,“圣杯”的理论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有关耶稣生活的历史细节,和在他死后三百年内传统基督教信条的建立。第二部分则描述了通过锡安会和它的军队——圣殿骑士的保护,玛利亚•玛大肋纳和耶稣的后裔在压制下躲藏起来,在非传统的“真相的”下生存。这真相的线索假想被聪明的人和被说成逃到锡安会的人安置在艺术,建筑和文学中。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发誓保守这秘密的人会四处留下这些从未被破解的线索。

    35、我听说《圣杯》的作者正在向丹•布朗提起诉讼,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圣杯》的作者们正在起诉丹•布朗对他们小说的剽窃。他们声称,许多证据证明,布朗的书里有大量的长段落都是抄写他们的。
《达芬奇骗局》 问题35-40
    36、除了《圣杯》之外,《达芬奇密码》还有其它的资料来源吗?

    有,几部毫无可信度的书成为了布朗“无错误研究”的一部分。其中之一就是《顶瓦罐的妇女》(TheWomanwiththeAlabasterJar),它的作者是玛格丽特•斯塔伯德(MargaretStarbird),她是在读了《圣杯》以后,找到了一个放弃传统和正确历史的藉口。斯塔伯德在她的小说中安置了许多完全没有建立的理论,那就是把玛大肋纳作为一种女神崇拜,并把她视为女权主义的提倡者。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愚蠢思想的历史依据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现代新外邦女权主义者希望的思想,并且渴望去发明一种新的宗教,这宗教要用一个新的、假的历史去支持它。

    另外,布朗还用了琳恩•皮克勒特(LynnPicknett)和克莱弗•普利斯(ClivePrince)于1998年所写的《圣殿启示》这部书。在书中,作者捏造了在早期教会中与宗徒们竞争的玛大肋纳的角色。《圣殿启示》中既讽刺又好笑的事情却成了驳斥布朗的核心:“布朗和他的书中的两个重要观点是自相矛盾的。”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圣殿启示》赞成在世上把妇女祝圣成神父,玛大肋纳是第一个见证基督复活的人。但可笑的是,作者然后否认了复活的发生。既然弥撒祭献的中心是纪念基督的死亡与复活,因此他们降低了称玛大肋纳为神父的重要论点。

    第二,《圣殿启示》通过驳斥《档案秘密》的正确性否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布朗声称的“事实”。因此,它的作者摧毁了布朗声称的基础:达芬奇是锡安会的“重要会士”,他继承了“伟大的秘密”,守卫着玛大肋纳和耶稣的后裔。

    37、到目前为止,我们谈了布朗的声明与真实事实的对比,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达芬奇密码》用“事实”的声明开始,但我们看到的完全不是事实,甚至还有点自相矛盾。这本书对主业会(OpusDei)的声明,现在成了确然的错误和诽谤的声明,通过简单地看一眼达芬奇的《最后晚餐》,就证明“丢失的圣杯”隐藏在这幅画里是不值一驳的。由于对艺术的无知,布朗声明在《最后晚餐》中坐在耶稣旁边的是一个“妇女”;由于对历史的无知,他认为《蒙娜丽莎》有名词变位;由于对语言学的无知,他声称“圣杯”,并胡说八道地谈论安锡会的历史,甚至连《圣殿启示》都反对。简而言之,我们没有找到安锡会或者其它“秘密组织”的绝对证据,来证明耶稣娶了玛大肋纳为妻,更没有证据来说明达芬奇是安锡会“主要会士”。

    38、兰登有时说,所有这些难以置信的“秘密”,学者们早在几个世纪前就知道了。但有时候却坚持

    说,这个“秘密”被教会聪明地掩盖了,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声明又怎么能都是真的呢?

    理论上来说,它们都是不可能的。但记住,《达芬奇密码》对事实没有强烈的兴趣。我们所读到的声明不是试图告诉我们事实,而是操纵我们去相信一个谎言。因为有这些自相矛盾,使我们能够明白作者的动机。布朗的策略是首先用假的博学去胁迫读者,然后,用发现耶稣与基督宗教的惊人秘密来激发读者的兴趣。

    胁迫不能使人接受,只好让读者感到无知。因此,我们看到兰登和提宾继续向睁大眼睛的索菲亚解释,当每一个所谓“密码”解开的时候,像个读者的她就惊讶地说:“什么?我不知道。”然后,他们一边拍拍她的头,把她当作“小姑娘”,一边重复着一句话:“学者们早就知道了。”大多数读者对达芬奇、安锡会、阿拉美语、希腊语、尼西亚大公会议,以及圣经的写作方法和教会收集圣经的方法,都知道不多,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无知,信徒们也觉得尴尬,因为无论他们说什么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听起来都像一个小孩子在反抗——刚刚给他看了柜子里魔鬼的衣服——“这全部都是假的。”

    当提宾坦然声明“许多学者宣称早期教会真的从耶稣门徒那里窃取了他”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小说的中心。通过对话的方式,提宾使布朗的信息更加清晰:“我的意思是——父辈告诉我们有关基督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错的”。

    当然,没有人喜欢愚昧,也没有人喜欢做一个傻子。布朗用他的第二个策略来与这些令他讨厌的人玩。他一直在劝说你,信基督宗教的那群人只是傻瓜一个,通过认识他最新展示的“真理”,他提供你一个机会逃离这群傻子。如果你接受他那“学者们已经知道这个问题很多年了”的声明,那么他许诺你会从你一直遭受的精神奴役中逃离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诡辩,许多人因此而跌倒。他们事实上正跌入他所设的陷阱里,而自己却以为逃脱了。

    39、兰登的学者朋友提宾,原来是一个坏蛋,布朗怎么用这种方法说明基督宗教是错误的呢?

    尽管提宾是个“坏人”,但提宾关于基督宗教错误起源的声明,却被“好人”兰登所赞成。布朗似乎正在把“好人或坏人”作为信仰的标准,让读者接受他的论点。兰登不像提宾那样卑鄙、愤世嫉俗、邪恶,所以他成为真理的声音。提宾,由于他的欺骗,他被拒绝获得寻求“圣杯”的机会,但是在小说的结尾,提宾的每一个声明结果都是“真的”,而兰登,与“圣杯”相称的仆人,却找到了相当多玛大肋纳的遗骸,这是“被遗弃的神圣女性”和最伟大的人类先知耶稣妻子的遗骸。因此布朗操纵着读者去接受提宾有关基督宗教的起源,索菲亚结果是耶稣的后代,福音是一部骗人的书,教会是一个杀人机构,而作为读者的你,现在却成为了少数被选的人,跟随索菲亚和兰登,选择光荣的“神圣女性”崇拜而归向异端。

    40、如果有关达芬奇、锡安会和玛大肋纳的声明都不是真的,为什么布朗还要编造这些惊人的声明

    呢?

    这些声明形成了小说的中心——“惊人的启示”:对以色列的天主,降生为人的天主来说,耶稣更愿意我们去崇拜“神圣的女性”。当然,这就引出了更深的问题,为什么布朗制造“惊人的启示”?答案是:他正尝试去创造一种新的宗教,这宗教的奥秘是一般基督教信仰,特别是天主教信仰所反对的,是用“神圣女性”的异端邪说来代替传统基督教信仰。
《达芬奇骗局》 问题41-45
    41、关于一个宗教的基本教义,难道它的永恒真理不更优越于它的历史声明吗?

    不一定。如果一个宗教建立在一些普遍的道德法则之上的话,例如舍弃肉身的欲望,它不需要历史的根源。因此,如果佛教能证明佛从来就没有,佛教也不会受到损害。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中心不是佛本身,而是佛的教导。但是,一般的宗教都不能不来源于历史,像犹太教和基督宗教,最终都是落在历史声明的有效性上,因为它们都是关于人的,而不仅仅是思想。

    例如,犹太教的存在是因为它来源于一个历史的声明:一个宇宙之神通过梅瑟的服务走进了与犹太民族的盟约之中。如果那个声明被证明是假的,那么犹太教也是假的。假设有个人写了一本有关“真的”梅瑟与犹太教“隐秘起源”的书,声称整个犹太教都建立在一派谎言之上。而“历史”上的梅瑟就像印度教的神秘家,他相信多神,宣扬忍耐和自由的爱。在《出谷纪》中,他没有领导人民走出埃及,没有颁布十诫,没有显奇迹,也没有颁布道德准则。

    假设这本书同时宣称,数世纪之后,犹太经师宣称梅瑟的继承者重写了他们民族的历史,并且决定“提升”梅瑟,他们把他变成了一个看见真神且与他对话的先知。然后,再把他变成一个打败法老军队的将军,并把他的人民从奴役中解救出来,事实上,犹太经师制造了一个他们想象中的梅瑟,也就是说,是经师喜欢的梅瑟,他们喜欢领导人民崇拜和祭献。他们重新塑造了梅瑟,把他塑造成一个天主派遣的精神导师,他在西乃山上由天主那里获得十诫,并且颁布给了他的人民,因此建立了一个与天主的盟约。

    假设这本书显示犹太经师所做的就是为了巩固他们自己的地位,因为他们想把自己装扮成天主派遣的人民领袖,神律导师和天主的发言人,就像他们所“发明”的梅瑟一样。所以最后,许多核心的犹太信仰都建立在贪权的犹太经师的谎言之上,他们成功地愚弄了他们的百姓,并且努力巩固他们对以色列的统治,从此,许多犹太人都相信了这个“梅瑟传奇”。

    这本书由于反对闪族和直接攻击犹太教,将会受到世人的谴责,这是罪有应得。但是,当布朗发表一本反天主教,有阴谋理论的小说时,人们却不以为然地认为“它只是一个故事”。在宾夕法尼亚洲大学从事历史与宗教研究的著名教授菲利普•甄金斯(PhilipJenkins)最近说,对天主教的偏见近来在美国颇受欢迎,《达芬奇密码》的出现就是偏见成功影响结果。

    42、没有相信耶稣是“天主的儿子”,难道我们就不能肯定基督宗教的核心教义吗?

    不能。整个基督宗教的高峰就是耶稣这个人,“他”就是这个教义的核心。有关耶稣的伦理、奇迹的教训,事实上是记录在福音书上的每一件事,都让我们明白“他”就是这个教义的核心,明白“他”通过死亡与复活而完成了核心教义。如果我们删掉这些,我们不可能用“耶稣教义的真正本质”来结尾。由于耶稣成了福音的绝对核心,我们也没有别的什么可用来结尾的。这就是为什么福音书或多或少记载了耶稣在世生活的细节,并且大约用了四分之一的笔墨来叙述耶稣三天的生活——他的受难、死亡与复活。试图去写一部关于耶稣与他女朋友的福音——就如布朗小说《达芬奇密码》中所看到的那样——就好像读有关马丁路德•金的故事,却假装他的生活中心不是为了努力争取公民的权利,而是喜欢与朋友在阿拉巴马的塞尔马市散步,闲谈伦理哲学。忽视了耶稣死亡的原因——即他声明自己是天主的儿子——就好像说金博士突然死于曼菲斯公司(Menphis),没有提到他因为演讲而被谋杀一样。

    最后结果是:耶稣没有教给我们永恒而抽象的真理和道德准则。然而,他声明他是降生成人的天主,被派遣来拯救世上的罪人。如果耶稣不是天主,他的死亡与复活都没有发生,就如提宾所说的,基督宗教就完全是假的了。

    43、如果《达芬奇密码》根本就是反天主教的,为什么在书中还描写了讨人喜欢的天主教徒呢?在圣苏尔皮斯(St.Sulpice)教堂,被西拉(Silas)所谋杀的修女又如何呢?

    读《达芬奇密码》的重要线索就是:“好的”天主教徒其实就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天主教。就是说,一个不接受天主教会训导的天主教徒就是好天主教徒。所以,那些努力摧毁天主教信仰的天主教徒是“好人”,例如布朗版本的达芬奇。同样地,流露对天主教教义怨恨的修女是好的。当然,每个相信天主教传统的人,都被描写成骗子(法舍Fache)、谋杀者、精神变态者(赛拉斯Silas)、肥胖和腐败者(梵蒂冈官员)、对科学无知和恐惧者(阿林加洛萨主教Aringarosa),等等。

    44、所以,依据《达芬奇密码》所说,好的天主教徒应该是反对耶稣基督福音的?

    是的,《达芬奇密码》的观点不是说天主教徒没有遵循他们的教规是错的。更确切地说,这本书的主要声明是天主教的信仰,它的基本教义教规,从头到尾完全都是欺骗。《达芬奇密码》目的就是否认对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天主之子耶稣基督的崇拜,是为了创造一个新的奥秘而使异端合法化。

    45、《达芬奇密码》宣称所有的异教徒都庆祝“神圣的女性”,宣称天主教却消灭了它,是真的吗?

    是的,这确实是《达芬奇密码》所宣称的。布朗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讨论了这个问题,他解释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神的世界……每一个战神有一个Athena(雅典娜,希腊智慧和技艺女神),战神是漂亮的女神。在埃及传统中,Osiris(司阴府之神,埃及主神之一)和Isis(伊希斯,古埃及神话中的生育女神,为奥西里斯的妹妹和妻子)……而我们现在生活在一神的世界里,女神已被抹杀”(CNN,2003年7月17日)。

    事实上,女神的崇拜在古代是比较流行,但并不普遍。有些异教徒崇拜女神;有些根本不拜神,并且把相信神作为无知的迷信;有些崇拜一个神;有些崇拜许多神。当一些人清楚地明白地上的生物仅仅是反映精神本质时,而他们却没有把地上的生物和神区分开来。当一些异教徒向男神、女神或是动物图腾举行崇拜仪式时,有些异教哲学家却把神看成是一种抽象事物。有些人相信巫术,有些人相信科学,而许多人两者都相信。简而言之,“所有的”异教徒只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是基督徒或犹太教徒。在基督信仰之前的异教中,“神圣女性”崇拜到处都举行的观念是错误的。
《达芬奇骗局》 问题46-50
    46、但是,何为异教呢?

    异教本质上就是以受造物来代替对造物主的崇拜。无知或是故意地选择崇拜受造物,基督教前的异教徒因为无知而崇拜受造物。保罗在《宗徒大事录》17章中描述了作为“感觉追随”神的外邦人,例如,他们正在寻找一个真的神,但不知道怎么去找。基督教后的异教徒,如,《达芬奇密码》的提倡者,是有意识地反对一个神,目的是去崇拜受造物。彼得·克里福特描述了基督教前后两者之间的不同,就如一个处女与一个离婚者之间的不同。基督教前的异教徒一直在寻找神,尽管错了;而基督教后的异教徒是在寻找东西替代神。

    他们选择崇拜生物,历史事实已经向我们展示,他们能够或将会崇拜任何生物,从吃屎虫到一个人。就如一句古老谚语所说的:当人们不相信天主时,他们就不会相信任何事物——其实他们相信任何事物。

    47、关于“神圣女性”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在《达芬奇密码》中,布朗主要讨论基督宗教抹杀了“神圣的女性”,用一个纯男性的神代替了“真正的女神”。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重新介绍女神崇拜!该书宣称:耶稣想要提升玛大肋纳,并且使教会相信她,而不是伯多禄(Peter)。依照布朗所说,耶稣把教会移交给了玛大肋纳,但耶稣死后,邪恶的宗徒们——尽管宗徒们都是有明显男性主义倾向的人,但耶稣还是选择他们来跟随他——接管了教会,打压玛大肋纳的角色,并且建立了一个在伯多禄(Peter)领导之下、纯男性的圣统制。三百年后,当君士坦丁出现时,他提升了耶稣为神的形象,目的就是使教会更有权力,把其作为控制国家的一种工具来使用。

    48、什么是圣婚仪式?

    在《达芬奇密码》中,索菲亚叙述她曾经怎样遇见她的祖父索尼埃进行性崇拜仪式。正如故事所说的,我们被告之,这就是圣婚仪式,在“神圣男性”与“神圣女性”的重新结合中,由男人与女人所构成的一种宗教仪式。根据兰登所说,基督宗教“从世界上所有的教堂里撤除了神圣女性崇拜”,索尼埃为了纪念耶稣(神圣男性)与玛大肋纳(神圣女性)两人之间的婚姻,通过进行这个仪式而保存了“真正激情”的生活。可怜的索菲亚真的是无知;她需要去认识她的爷爷是一个真正有灵性的人,需要去认识谋杀了她爷爷的、邪恶的天主教会消灭了女性与神之间的关联。

    这里有几个心灵操纵的问题:首先,这个“圣婚仪式”是假的,布朗小说的资料来源于玛格丽特·斯塔波得虚构的故事;第二,它与布朗所坚持的——公元325年前没有人认为耶稣是神——自相矛盾,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作为神圣男性的耶稣又在扮演什么?第三,女性从天主教会中清除的观念完全是胡说八道,圣母玛利亚在天主教信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最后,只有异教才有“神圣的性”这一声明是完全错误的。基督徒的婚姻就是男女之间圣事性的结合,在“夫妻生活”中达到圆满——如性,称作“性圣事”的婚姻不是遥远的一个标记。

    《达芬奇密码》中的异教的性观点与基督教的性观点的关键区别,不是异教认为性神圣,而基督教认为性肮脏。其不同点应该是,异教宁愿崇拜生物也不拜造物主。这是一种倒退,正如布朗所暗示的,耶稣从事性是一种倒退。事实上,“性”与耶稣有关,因为他是性的创造者,在伟大的宇宙婚姻中,他是永恒的新郎,而教会,是他永恒的新娘。我们在地上的婚姻是与基督在天堂永远结合的预像。为异教来说,天堂是一个影子,地上的性生活才是现实。

    基督教的婚姻强调性生活的隐私,因为它是我们在地上最大的隐私生活,它象征着天人之间的关系。但为异教来说,性生活是在人前的一个公开的活动,因为参与者没有了自我,通过性仪式来崇拜称之为“神圣女性”和“神圣男性”的偶像——一个用抽象概念制造出来的偶像。在异教中,这样的现象有很多,他们把性变成自然秩序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基督宗教里,联合天人之间的公开的礼仪庆祝是圣体圣事,而不是婚姻。在圣体圣事中,司祭没有了自我,他作为“第二基督”临在于集会中,通过接受耶稣的圣体圣血来与天主合而为一。但是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就他们自己,在爱中结合为一。当他们因着婚姻圣事而结合的时候,婚姻恩宠最主要的受益人是丈夫和妻子他们自己。在婚姻中,他们体验着爱,这个爱存在于耶稣与他的教会之间,在恩宠中他们彼此交付自己。

    49、如《达芬奇密码》所宣称的,古代犹太人真的相信他们的圣殿不但有男神雅威(YHWH),而且也有女神塞芹拉(Shekinnah)?

    在古代近东的所有宗教中,最让犹太教突出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强调唯一的神。当许多环绕在以色列子民周围的外邦宗教有男神女神的时候,古犹太人一想到雅威(YHWH)就战栗,他是创造万物的唯一真天主,而不像一些外邦的神那样,有一个同伴或是妻子。

    然而《达芬奇密码》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声明,犹太人相信雅威有一个“平等权力的女神”,名叫舍基纳(Shekinah)。事实上,在犹太教里从来没有用舍基纳这个字描述过女神,它是指雅威临显于人间。在圣经中找不到用舍基纳暗示女神的痕迹,舍基纳是一个神学上的术语,古代犹太老师用它来描述天主光荣降临在约柜或圣殿内(译者注:详见思高版《圣经辞典》第950条)。所谓这个字提到女性同伴,古代的犹太人相信一个叫雅威的男神和一个叫舍基纳的女神是完全错误的。

    50、君士坦丁是谁?

    君士坦丁是罗马的皇帝,在公元313年,他使基督宗教合法化。在他统治前,基督徒一直遭到零星的迫害,在他前任戴克里先的统治下,对基督徒的迫害与屠杀达到了顶峰。据说君士坦丁在一个关键的战役前夕,获得了一个意像,在天上有一个十字架向他显示,里面有一个声音说:“用这个标记,必胜”。君士坦丁命令他的军队在盾牌上做一个十字架,并且赢得了这次战役。他肯定这是基督徒的天主帮助了他,随后,他在米兰发布了“米兰诏书(theEdictofToleration)”,并且开始了与教会长期的友谊。

    君士坦丁是一个皇帝,但不是一个神学家,他首先关心的是他整个帝国的平安。当有关耶稣本性的神学争论发生,并且威胁着他的帝国的平安时,他要求教会的主教们坐下来解决这个争论。同时,他不怎么在乎争论的细节,他只是想解决这个争论,以致使他的帝国归回到平安。这就是尼西亚大公会议基本的历史背景,大公会议绝对没有做任何圣经纲目的设置或者把耶稣从一个“道德先知”变成天主的事情。
《达芬奇骗局》 问题51-55
    51、君士坦丁难道没有下令编写一部新《圣经》,并且把其它的“福音”视为不合法吗?

    大约公元320年,君士坦丁下令制作了50本《圣经》,目的是为了提升首都教堂的礼仪,但是这个被乱说成他下令编写了一本“新”《圣经》,君士坦丁绝对没有为教会取舍《新约》中任何一部书。在他统治前两百年内,这个问题大部分都被解决了。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四部福音的目录早在公元200年就被确定,到三世纪末,也就是在君士坦丁下令制作那批《圣经》很久以前,《新约》大部分书目实际上都达成了一致。君士坦丁只是把那些圣经集中在一起,而这些书都是全世界基督徒正在使用,用来祈祷、崇拜和教导的。他下令制作的50本《圣经》没有删除也没有添加任何已经接受的四部福音。在君士坦丁时代,《新约》中其它一些书的权威性仍然存有争论,如《默示录》。君士坦丁时代之前的《新约》手稿与之后传阅的手稿没有大的不同。

    52、君士坦丁难道没有查禁过早期诺斯底(Gnostic)谈及基督人性特点的福音书,而赞同把基督描述得更像天主的福音?

    首先,记住诺斯底(Gnostic)福音不是“更早”的福音。诺斯底福音为耶稣时代之后的后人所写,并且大部分诺斯底的原文至少来源于一世纪或二世纪之后,也就是说是在新约文献写成后很长一段时间才出现的。新约文献是宗徒时代写成的,也许是从一世纪中叶到一世纪末写成。这意味着新约文献资料与耶稣生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就好像我们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距离一样。而诺斯底福音与耶稣之间的间隙最多就像我们与南北战争之间的距离(译者注:美国南北战争发生于1861年至1865年)。

    第二、如果君士坦丁或是天主教会想尽力压制那些讲基督人性特点的书,他们应该删除玛窦、玛尔谷、路加和若望四部福音,因为这些福音清楚地介绍了耶稣的人性。这四部权威性的福音记载着耶稣真正的有血有肉,他饥饿,他也口渴,他吃、喝、说话、祈祷、睡觉、哭。他的智慧和身体随着他的成长而增加。他甚至受了苦而且死了。他也与其他的人一起去探望别人的家庭,与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在别人痛苦时他也表示同情。如果像《达芬奇密码》所宣称的有阴谋地去压制基督的人性,真难想像在四部福音中还留有那么多耶稣基督人性的特点。

    第三、诺斯底福音几乎与《新约》四部福音一样,没有特别强调耶稣的人性。在诺斯底福音的一些段落中,根本没有描写有血肉的耶稣——一个影响一世纪犹太教世界的真正的历史形象。相反,在诺斯底福音中,耶稣被当作一个永恒、抽象、深奥的老师来描写,而没有强调他作为普通人的品质。在一些诺斯底的文章中,根本就不清楚耶稣是不是人,例如,根据《若望大事录》(theActsofJohn)记载,耶稣看起来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更是像一个幻想的外貌。他没有留下任何足迹在世上,他甚至连眼睛也没有眨一下。《伯多禄启示录》(theApocalypseofPeter)声称耶稣自己没有真正地死在十字架上,当他们钉“代替他的肉身部分”时,活着的耶稣却站在十字架上方嘲笑那些迫害他的人。同样地,在《伟大瑟特第二篇》(theSecondTreatiseoftheGreatSeth)中,精神的耶稣说他没有戴茨冠,喝醋酸,背十字架,也没有死在加耳瓦略山上,耶稣太属于精神体而不能受苦,也不能象人一样死。书中引用说“事实上我没有死,而是表演”。

    总之,诺斯底“福音”没有留给我们更多人性的耶稣。更确切地说,在这些段落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可怕、飘渺、远离我们人类的耶稣,不像我们在《玛窦》、《玛尔谷》、《路加》和《若望》中所看到的真正的耶稣。因此,《达芬奇密码》关于这点的声明确实是相反诺斯底实际上所说的耶稣。

    53、我们刚谈论了诺斯底福音,那么什么是诺斯底教?

    诺斯底教是一个古代的希腊宗教运动,它影响了一些早期基督徒的思想,产生了几个与从宗徒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不一致的信仰,在早期教会,有一些不同的诺斯底教派,它们的共同点是:精神世界是好的,物质世界是坏的;人的灵魂被囚在罪恶的肉身内;救赎就是人的灵魂通过奥秘的知识从肉身内解救出来(gnosis的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知识”);只有个别人能获得有关天主奥秘的知识。

    54、《达芬奇密码》声称,在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以前,基督徒相信耶稣只是一个人,不是天主之子。是真的吗?

    在整部小说中,这也许是最容易误解的。尼西亚大公会议之前的一世纪初,第五批基督徒才相信耶稣是天主之子?这样,我们不得不来看看新约,甚至教父的著作,在前三个世纪,基督徒相信耶稣是天主之子和神是非常清楚的。

    尼西亚大公会议前250多年,在《新约》的著作中,耶稣就当作“天主之子”来承认。保禄书信中17次提到耶稣为“天主之子”,整个《新约》中提到耶稣为“天主之子”超过了100次。在早期基督徒的整个著作中,经常重复着耶稣的圣经称呼——“天主之子”。

    至于耶稣的神性,接下的《新约》文章告诉我们所有的圣经作者是相信耶稣是神:《马尔谷福音》见证了的基督的神性,记载了耶稣做了只有天主才能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权力去赦免人的罪恶。但耶稣立即遭到亵渎的控诉,因为人们说只有天主才能赦免罪恶(谷2:1-12)。在《若望福音》中,报导耶稣说过“我和父是一个”(若10:30)。福音继续说耶稣并没有宣告自己与父只是一个精神上的合一,而是与父同等的。犹太人控诉亵渎的耶稣,并想用石头砸死他说:“因为你是人,而把自己当作天主”。耶稣同样地用了天主的圣名——我是(雅威)——就如天主在焚烧的荆棘中启示给梅瑟的一样(出:3:13-14)。在犹太的传统中,天主的名字是非常神圣的,除非在赎罪节的礼仪中被大司祭使用外,从来没有人说天主的名字。然而耶稣不但说了天主的圣名,而且还把它应用到自己的身上说:“在亚巴郎出现前,我就有”(若8:58)。再一次,跟随他的犹太人因为这想用石头砸死他。这些文字和其它的段落都在告诉我们在基督教开始就相信耶稣的神性。在新约的写作时代,早期基督徒的著作继续见证了基督的神性。在公元107年,安提约基(Antioch)的依纳爵(Ignatius)指出了耶稣是“天主”,是“人”,是“我们的天主耶稣基督”。公元150年,殉道圣人犹斯定(Justin)写道,耶稣是“天主,永生天主之子”。在公元177年,依肋乃(Irenaeus)描述耶稣为“真天主”“真人”。大约公元200年,戴尔都良(Tertullian)写道,“在耶稣内,我们看到两个层面,不可混淆,而在一个简单的人耶稣内,天主与人是结合为一体的”。基督的天主性与人性相结合一直是一个讨论的问题,但有大量的事实证明,在第一世纪、第二世纪的基督时代,就已经相信了基督的人性和天主性,这要比尼西亚大公会议至少要早100到200年。

    55《达芬奇密码》说尼西亚大公会议通过确定耶稣的“天主之子”的身份来提升人性的耶稣。

    《达芬奇密码》再一次没有直面历史事实,因为尼西亚大公会议不是讨论耶稣是不是天主之子的问题。前面提到,耶稣的天主性在基督徒的信仰中已经建立。尼西亚讨论的是一个亚略(Arius)神父的教导,他承认耶稣是天主之子,万物的首生者,天主创造万物的中保。而亚略不象前两三个世纪的基督徒,对耶稣天主之子的身份毫无异议。他只是不相信耶稣“总是”儿子,这把他带到了困境中,他教导“儿子”不是永远存在的,天主创造了子,然后收纳他为义子。因此,根据亚略的观点,耶稣没有父那么完整的天主性。尼西亚大公会议恰当地谴责了亚略的教导,并要求停止否认基督徒长期对基督天主性的信仰。与《达芬奇密码》比较来说,亚略是一个天主教徒,在尼西亚会议中,他和其他所有的主教都不得不承认耶稣不仅仅是一个“大先知”。在尼西亚会议中争论的焦点也不是耶稣是人还是神,而是把耶稣看成超自然的神体,是排在天主之后(如:亚略和他的追随者),还是说耶稣就是天主(如:正统的基督徒)。
《达芬奇骗局》 问题56-60
    56、尼西亚大公会议做了什么?

    尼西亚大公会议确定了作为永生天主之子的基督的天主性。大公会议发布了大家都知道的信仰宣言——尼西亚信经,这是天主教每个主日在弥撒中都要诵读的。为了反驳亚略圣子比圣父低等的教导,尼西亚信经强调圣子与圣父是相同的天主性:他是“来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真天主的真天主的”,为了反驳亚略有关圣子有一个时期不存在和圣子是天主父所创造的,尼西亚信经说他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意思是指圣子与圣父一样是永恒的,而不是圣父像创造天使、太阳或动物一样创造了圣子。最后信经说圣子“是与父同属一体的”,意思是说圣子有完整的天主性,就与圣父是一样的。

    57、《达芬奇密码》说基督作为天主之子的信条,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中是一个“相当接近的投票”的结果,这是事实吗?

    这不是事实,绝对是错误的,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前几百年,也就是说基督徒很早就开始相信基督的天主性,相信他是天主之子。大公会议澄清了为亚略的教导所挑起的天主之子基督的本性的争论。在会议中没有几个人支持他的观点。

    关于基督本质的“接近的”投票,在此次会议中至少有220位主教参加,只有两个人赞同亚略的观点,其余99%的主教都投了反对亚略观点的票,赞同耶稣有完整的天主性与圣父同等的信条。因此在尼西亚会议中,是以绝对的优势218:2获胜,而不是“相当接近的投票”。甚至也不是一次有关耶稣是否只是一个“大先知”的投票。

    58、当君士坦丁召开大公会议并且把政治中心从罗马转移到君士坦丁堡时,为什么布郎说梵蒂冈利用了尼西亚大公会议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关于这一点,布郎对基本的历史事实表现得非常地无知或是非常地不诚实,因为在君士坦丁时代,还没有梵蒂冈。那个时候,现在的梵蒂冈城所在地还是一片沼泽,罗马教会,教宗的家,是在政治衰落时候建立的。这就是为什么君士坦丁把帝国的中心移到君士坦丁堡(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倒台后,君士坦丁堡继续作为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延续了一千年。

    在读《达芬奇密码》时,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为布朗来说,“梵蒂冈”是天主教会的代名词,尽管梵蒂冈直到君士坦丁死后800多年才出现,他还是做各种各样谎谬的有关君士坦丁所谓的计划去“加强梵蒂冈的统治”的声明——

    未完待续
《达芬奇骗局》 《达芬奇密码》中捏造的事实
    作者:鲍晓鸥(台大外文系教授)

    丹•布朗畅销小说的主要目的,似乎是想要针对「真正的耶稣」做一可靠并且吸引人的纪录。但事实上,此书提到有关天主教会可能存在一个阴谋,就是想要隐藏一个足以破坏天主教会存在基础的事实,他只是让读者在心中产生了困惑与怀疑,特别是对那些天主教徒或基督徒读者而言。简言之,该部小说是以直叙的方式描述耶稣基督,并且把他当成一位提出崇拜已失落的「神圣女性」及希望以假想的妻子玛利德莲来重建该信仰的圣者。因此,耶稣基督并非他自己所宣称的天主,而仅仅是个人,他企图让这个世界回归到「神圣女性」的崇拜,并且想要建立一个可以复兴此一敬拜方式的教会。这也是为什么他把信仰托付给玛利德莲,而非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伯多禄。

    这样的故事使我们如今才得知,是因为早在西元第四世纪,也就是耶稣死后的三百年,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第一个支持并保护教会的皇帝,从基督宗教里面废除了「神圣女性」的崇拜,并否定耶稣的人性,而且颁布敕令宣称耶稣就是天主。为了建立此一敕令的永久性,君士坦丁大帝首先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西元325年),在会议上表决通过父权、威权且反对女性崇拜的信念。接着,君士坦丁大帝在众多福音书中选出四部做为「正典」,这四部福音书被认为其内容具「安全性」,并压抑那些影射耶稣和玛利德莲结婚的福音书。同时他也试图要除去耶稣所有的子嗣。他在前面几项事情中成功了,然而最后一项却失败。有些耶稣的后裔逃到法国,在数个世纪之后,耶稣的后裔甚至透过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dynasty)掌控法兰西。

    在中古时期和近代的历史中,耶稣后裔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对抗教会不断迫害的历史。因为如果这个真相被揭露,教会的权威将不复存在。所以教会成功地唆使加洛林国王(Carolingiankings)将墨洛温国王放逐,这导致墨洛温国王组织了一个名为锡安会(PrioryofSion)的秘密社团,其主要目的即是为了保护耶稣的子嗣及他们的秘密。与锡安会有关连的圣殿骑士也被迫害和杀害。历史上一些有名的艺术家或文学家,都被认为是锡安会的秘密首领,唯一例外的是达文西,他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有关此一秘密的线索。教会不断地压迫「神圣女性」的崇拜,例如在欧洲的猎巫行动中杀死数以百万计的女巫。然而耶稣的子嗣—真正的圣杯,仍旧继续存在于普朗塔家族(Plantards)和圣克莱家族(Saint-Clairs)之中。

    丹•布朗的小说接着进入到第三个时期,就是现代。锡安会最后决定要藉由其现任总会长—罗浮宫博物馆馆长贾克•索尼耶赫(JacquesSaunière),将此一秘密揭露给世人,他同时也是一位研究古代女神和「神圣女性」的专家。索尼耶赫被发现死在罗浮宫内,很可能是遭到谋杀。在临死之前,他在地板上用他自己的血写下一连串神秘的密码。索尼耶赫的孙女苏菲•纳佛(SophieNeveu),是一位为巴黎警方工作的解码学专家,接着也进到故事里面来。索尼耶赫在临死之前打了一通紧急的电话给苏菲,因为他想告诉她有关他们家族一些重要的事情。罗柏•兰登(RobertLangdon)被认为是本案主要的嫌犯,他是哈佛大学宗教符号学教授,当时刚好也在现场。苏菲知道兰登是无辜的,所以帮助他逃走。在兰登及学者李伊•提宾爵士(SirLeighTeabing)的帮助下,她开始研究女神崇拜并且将达文西的画作予以解码。提宾爵士也向她解释,是君士坦丁大帝将梵谛冈建立为一个新的权力中心。

    在同时,读者被引导去相信天主教团体主业会(OpusDei,拉丁文原意为「天主的事业」)是谋杀案背后的主谋;该组织在法律上具争议性。理所当然地,一位「激进」的教宗考虑要切断教会与主业会的关系。这导致主业会监督(即会长)接受锡安会秘密会长所开出的条件,同意以高价购买锡安会存在的证明,主业会监督便可以用这些证明去向教廷勒索。这位锡安会的会长事实上是一个富有的英国人,也是一位反天主教的教授,他想要将锡安会的秘密公诸于世。他责备锡安会因为畏惧天主教会而保持沉默,因此同意雇用一个主业会修士去执行上述的谋杀行动。

    这本小说无可避免地带进一段苏菲和兰登之间的恋情。苏菲发现她的祖父索尼耶赫是锡安会的总会长,而她本人正是耶稣后代中最后一个子孙,玛利德莲的坟墓就在罗浮宫入口处玻璃金字塔的底下,这座玻璃金字塔的兴建是法国前任总统密特朗的计画,他也是秘密社团共济会的会员。

    达文西密码其实只是一本小说,任何人都不能将其视为历史事实。然而作者却在名为「事实」的段落中,用以下的话语混淆读者的视听:「在本小说中,有关艺术品、建筑、文件及神秘仪式的描述都是确切属实。」换句话说,丹•布朗试着要在小说中阐述一些历史的概念。因此就历史学者批判的角度来看,这本小说的内容相当肤浅。持平而论,丹•布朗宣称的事情都缺乏稳固的基础,并且错误百出。例如在第一世纪的著作中,已经清楚地陈述耶稣就是天主。Muratori正典(西元190年)已经说过,福音书正典只有四部,并将所有的诺斯底(Gnostic,也有人译为「诺斯替」或「诺智」)福音完全排除在外。同样地,尼西亚大公会议中也没有所谓激烈的争辩。在三百位出席的主教当中,只有两位投下反对票。况且梵谛冈是在十四世纪之后才成为教宗的正式住所。锡安会在中古时期并未存在。它是一个由法国人皮耶‧普朗塔(PierrePlantard)在1956年成立于巴黎的新骑士组织。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有许多的女巫被烧死,但没有几百万名之多,而且也并非只有妇女。事实上有许多被烧死的人刚好都是在新教国家(protestantcountries)。哈佛大学并未开设宗教符号学课程,主业会这个组织中没有修士,谬误之处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问,这样的小说为何可以卖出数百万册?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我们可以想想,三年多前丹•布朗出版一本名为「天使与魔鬼」(AngelsandDemons)的小说,与达文西密码的风格相近,有些人物更是与兰登类似。那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又有何不同?首先,丹•布朗在达文西密码一书中软化其反天主教的立场,以取得读者们更多的信任;其次,他运用了众人遗忘的诺斯底主义,因为诺斯底主义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和神秘主义,可以赋予耶稣崭新和奇特的形象,此一形象与新时代(NewAge)潮流融合在一起,曾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相当风行。这样的故事内容被牛津大学及哈佛大学的教授们评为成人版的「哈利波特」。最后,我们不妨这么说,这本小说利用许多对信仰所知不多的基督徒,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将虚构的故事看做是真实的历史或是真相——

    本文完
《达芬奇骗局》 现代诺斯底主义者眼中的耶稣
    作者:鲍晓鸥(台大外文系教授)

    说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亦有译为「诺斯替主义」或「诺智学派」者)是一种思想,但基本上它也是一种态度(attitude),信仰诺斯底主义的信徒认为他们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由于具有相当程度兼容并蓄的特性,诺斯底主义屡屡都和当时流行的思想靠拢,所以也就不容易给予一个精确的定义。诺斯底主义的信徒宣称他们拥有秘密的知识,一种通常在危险的时期才会显现的知识,并且认为他们有理解事实(reality)的较佳能力,而且可以得知超越现实层次的事物,所以理论上他们拥有较高的智慧,可以让他们不受世俗规范的限制。正因为「达文西密码」一书以诺斯底主义为基础,所以才会让这本小说造成热卖。

    在现代,诺斯底主义曾在新时代(NewAge)等运动中出现,并且也在神秘教派(occult)、新异教(neo-pagan)及激进女性主义团体中出现。最早的诺斯底主义可以追溯至基督宗教之前的柏拉图哲学思想、伊朗神学和犹太教传统。少数人也认为,在第二至第四世纪左右,诺斯底主义的思想渗透初期的基督宗教,尝试以与四福音书(马窦、马尔谷、路加和若望福音)作者不同的角度阐释耶稣。然而四福音书是在第一世纪就写成,且其作者有的跟耶稣有过来往,有的则见过第一批宗徒。时至今日,大部份严肃的基督徒(含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学者都同意,四福音书约在第一世纪的下半世纪写成,亦即在耶稣死后的数十年间,也就是多默(Thomas)写成诺斯底福音的一个世纪之前。至于这四部福音是否为最早的福音书,或者福音书作者间是否有相互影响,学者的意见仍有分岐。然而可以确定是,这些学者都不认为有关耶稣生平的描述应该还有其他版本的存在。

    有关诺斯底主义最早的讨论,可以在早期教父的著作中找到教父们对诺斯底主义的批判。晚年才有人开始尝试去系统化整理诺斯底主义的神秘思想。诺斯底主义近期的复苏,是因为一九四五年在NagHammadi(埃及北部)发现一些诺斯底主义的古卷。这些古卷是在第四世纪写成,但有些可能是早了一两个世纪写成。BentleyLayton将些古卷编成诺斯底圣经,包含了46部作品,遍及诺斯底思想的各个学派,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巴西里德斯(Basilides)和赫米斯(Hermes)等学派,其中最激进的就属瓦伦汀(Valentine)学派及其追随者。在这些作品中,有三部可以归类为福音书或描述耶稣生平的作品。然而如同学者CraigBlomberg所说的,如果我们把前五世纪所谓的福音书算进去,大概会有24本,这些作品多半是收录耶稣说过的话,并没有直接写到耶稣的生平。换句话说,它们不是真正的福音书。最古老的诺斯底福音书应该是多默福音,大约在西元150年写成,亦即马尔谷福音写成之后的100年。其他的福音书像「真理」(Truth)、「斐理伯」(Philips)、「埃及人」(Egyptians)、「玛利亚」(Mary)和「伯多禄」(Peter)等福音书,分别在第二世纪至第四世纪间写成。其他大部份的福音书,有些是全部在第十九世纪写成,有些则是部份在第十九世纪写成,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些福音书是在二十世纪之后才陆续被翻译及研究。

    这些资料最多只是一些有趣的文献,因为它们提供了对于诺斯底团体相当不错的描述。但在时间性、正确性和品质上,都无法和四福音书相提并论。如同宾州大学教授PhilipJenkins在他所写的「隐藏的福音」(HiddenGospels,牛津大学2001年出版)一书中所说的,晚近诺斯底文献得到不少的回响。这似乎是在回应对天主教会教导及权威的挑战,也是一股塑造耶稣现代形象的潮流。在媒体夸大以及片面报导的情形下,资讯往往就这样被扭曲。这些资料就成了丹•布朗小说「达文西密码」故事的主要依据,其塑造的耶稣的形象,刚好就是目前世人所想要的。在他的作品中,丹•布朗揭露出耶稣死后基督宗教开始演变的各种不同面貌,每一个基督徒团体按其对耶稣的了解而去实践信仰,每一个团体也都主张其合法性。然而在第四世纪的大公会议中,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赞助下,天主教会将其认同的经卷宣布为正典,并将其他经卷宣布为异端(伪经)。然而「正统的」基督宗教在隐藏这些经书的计画中,只获得了部分的胜利。有些经书虽然从此消失,有些则处于半隐藏状态,或者已经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因此根据丹•布朗的看法,现代发现的诺斯底世界,有助于还原福音书的真实面貌,亦即强调进步、平等和女权等观念。这些福音书的部份内容似乎透露出这种讯息,然而有些福音书,像是最受到诺斯底主义信徒推崇的多默福音的最后一段,就没有完全符合诺斯底主义强调女性主义的特点:「西满‧伯多禄告诉他们:『让玛利亚(指玛利德莲)离开我们,因为女性不配得到生命。』耶稣接着说:『我自己将会带领她,让她成为男性,所以她的心灵将会跟你们这些男人一样。因为每一个将自己变成男性的女人,才得以进入天国。』」至于指称耶稣和玛利德莲是对夫妻一事,唯一的资料来源只有斐理伯福音。如同圣经专家MassimoIntrovigne所说的,那只是西元第二世纪或是第三世纪初期,瓦伦汀学派写的一部教理问答。瓦伦汀学派是诺斯底主义的一个支派,当时信仰一种与天主教会不同且完全独立的宗教。这也就难怪,对于丹•布朗观点批评最严厉的,多半是一些解经学的专家(以批判的角度诠释圣经的学者),而他们也认为丹•布朗只是在艰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专门制造麻烦的掠食者。
《达芬奇骗局》 反击《达芬奇密码》
    作者:闵泳珍博士(韩国圣经公会总干事)

    今年在全球英语国家最畅销的书就是《达文西密码》,此书乃是由小说家丹布朗(DanBrown)著作而成。自从发行上市以来,该书至少已售出四百三十多万本并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中高踞不下,同时也翻译成各种不同语言,并在各国亦受到欢迎;时下的人们即使没读过也可能听说过这本书。有些基督教国家甚至禁止进口或翻译这本书;很显然的,由于这是一本很吸引人的小说,所以不管是天主教或是新教的教会,都会把它当成危及基督信仰的一本书看待。

    《达文西密码》该小说的故事情节出奇地简单:即是两大族群世代以来的争夺纠缠;负有保护历史人物耶稣文史资料及圣杯重任的秘密组织–锡安会,和梵谛冈的效忠派主业会两派人马的互相追厮。情节重点在于锡安会将圣杯匿藏于一秘密地点,而主业会则不计一切方法,甚至不惜以谋杀的手段,都要得到该圣杯与其秘密。

    圣杯是指耶稣在最后晚餐时,与门徒共饮葡萄酒的那个杯。但基于另一个传说,有人认为亚利马太的约瑟用那个杯子收集了耶稣被钉十字架上时所流的血,由于这样的理由,圣杯亦称为圣血;在过去的两千年以来,欧洲大陆的基督徒传说已找到圣杯背后所隐藏的秘密。总而言之,这本小说立基于一个认为圣杯(圣血)所指的是抹大拉的马利亚或是耶稣的子嗣,也就是由耶稣的血脉和她的血脉的后代传奇。

    基督徒关心这本小说基于许多的原因。首先,该小说的作者蓄意歪曲新约圣经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二,作者藉由书中主角的口传达出,君士坦丁大帝在主后四世纪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时,意图操作耶稣的文史资料并烟灭藏匿有关耶稣人性的许多证据。第三,作者大肆降低曾历经许多教会谨慎检视的新约圣经的地位;以提高较少经过检视,甚至不值得检验的耶稣野史的地位,并以野史用来当作小说的情节主干;如此挑衅的观点可能会影响基督徒的信仰。

    的确,早期的耶路撒冷教会和罗马教会在基督教的一开始时,有关耶稣的传统即有些许差异。耶路撒冷教会拥有大量的有关耶稣的历史传统,罗马教会则致力于包括基督论和三一论的神学发展;而这些都逐渐成为被早期教会历史所接受的事实。然而,问题在于这本小说是根据圣经以外的材料撰写的,并关连到许多古地名,特别是以新约圣经的编纂者所反对的诺斯底文件编号43092;多马福音书编号43093;其上说道,抹大拉的马利亚自始即是耶稣的亲密女性同伴。小说并引据在埃及汉马地(NagHammadi)所发现的腓立比书内容,认为耶稣和抹大拉的马利亚乃是伴侣,甚而亲密到互相亲嘴,引起门徒不悦;同时宣称有关耶稣的人性史迹乃秘密地由耶路撒冷教会保存着;但该腓立比书版本已被视为诺斯底学派的伪经。

    该小说更甚而断言:抹大拉的马利亚实际上是耶稣的妻子,而迦拿的婚宴其实就是耶稣与她的婚礼,其中变水为酒的奇事就是由身为新郎的耶稣所行的奇迹。在复活之后,身为耶稣妻子的抹大拉马利亚,最先见到复活的耶稣(约20:11-18),并且兴起成为早期教会与彼得分庭较量的女性领袖。但由于罗马教会的神父们较喜男性神职人员,故将上述史实藏匿起来。当抹大拉马利亚和她的跟随者在教会政治的对抗中失利时,她走避埃及并生了耶稣的女儿,几年之后迁徙到法国。从她的血脉建立了墨洛温家族王朝(主后447-750)统治着法国,且由锡安会保卫着耶路撒冷教会的史料;而本小说作者就是着墨于这个故事来大书文章。这些情节其实只根据与耶稣时代相隔两千年的现代作家MargaretStarbird所写的《拿着香膏瓶的女人》”TheWomanwiththeAlabasterJar”一书。

    小说终究是小说;并不能用小说来证明历史的事实,小说的撰写自有其目的;读者阅读丹布朗的《达文西密码》一书,若把它当作纯小说般阅读就不会有任何问题。问题的产生在于那些宣称无法信任圣经纪录的人,却对伪经、外经或传说的内容深信不疑。当我们阅读这本小说时,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份文献,不论是主后第四世纪之后的新约圣经正典,或是不受君士坦丁大帝影响的次经,甚或伪经;都不曾提及耶稣和抹大拉马利亚的婚姻,或任何耶稣的儿子或女儿血脉的暗示。

    其实令基督徒感到震惊的,不只是小说中所论及的耶稣和抹大拉马利亚的婚姻,而是作者借着书中人物一再告诉读者,《新约圣经》竟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授意之下所改写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君士坦丁大帝是第一个将基督教立为罗马帝国国教的皇帝;回顾教会历史,许多教会的重要文献都是在他统治任内召集汇整的。在主后325年,他所召集的第一次基督教大公会议就是在尼西亚举行。在此尼西亚大公会议里,有关三一论,即圣父、圣子、圣灵合称为一位神的教义即形成;在此耶稣的神性被强调,相对的,耶稣的人性似乎比较不受重视。强调耶稣人性的亚流派(Arius)则被认为是异端。还有新约的二十七卷书的地位也是在此时奠定。

    在小说中,君士坦丁大帝立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并非出于自身的信仰,而是为了他的政治野心。他揉合了三个宗教,太阳教,拜火教(亦为太阳教的一种),和基督教(称呼为罗马天主教会);称之为太阳无敌教或是混和教,并如同救世主般的治理。小说中还提及君士坦丁大帝销毁了与他的宗教原则,或与新约圣经相违背的纪录来扭曲早期基督教历史。除此之外,小说还宣称君士坦丁大帝认为耶稣是一个失败的弥赛亚,而自己才是统一宗教并罗马帝国的真正救世主。以小说的论点,基督教的真正创立者并非第一世纪的耶稣,乃是第四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因此,根据丹布朗的小说「达文西密码」,今日的基督徒并非信仰历史上的耶稣,而是君士坦丁立的基督教。

    之前在埃及已挖掘出可追溯至第二-三世纪时期,以蒲草纸片写成的许多新约文献,该文献并没有受到君士坦丁大帝的影响。目前有116片的纸片已发表在学术界上,而这些资料业已排除新约圣经在第四世纪后遭到君士坦丁大帝窜改的可能性。

    希腊圣经有五千五百份的手抄本,由于每一本手抄本都有稍许的差异,以致于没有任何两份抄本是完全一模一样的。然而如此的差异并非如传说的君士坦丁大帝般的窜改经文,而大部分是由于在抄写的复制过程中无心造成的人为疏失。当然,由于读本有许多版本,也的确难以判断出哪份才是原始文献;然而借着新兴起的新约圣经经文批判学,学者已经借着比对审视这些手抄本来发现最接近原始资料的经文。

    若比对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与第四~五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统治其间,和第九~十一世纪君士坦丁大帝统治之后的蒲草纸片,即可发现这三个时期所写下的蒲草纸片内容并无太明显的差异。在过去两百多年间来,以科学的方法检验圣经手抄本和经文的结果显示出,新约圣经的经文在传递过程中的确无误。既使在誊写时有些微疏失,神的话语已经被正确的传递下来。由此我们可以结论道,在君士坦丁大帝时期重写新约圣经,或是大帝命人更改现存的新约文献等说法都无法成立。而许多在誊写过程造成的错误已经在经文校勘中更正,并且已在全世界以二千种以上的不同语言使用。

    有史以来的教会皆就从这现存的许多文献资料,以神学态度鉴别誊写的讹误加以更正后,再传递真实无误的新约圣经给世人。然而,如果我们可以用学者般严谨挑剔的观点来研读基督教圣经,那么不仅可以建立自己对圣经的认识,也能够面对别人对基督教的挑战,来维护我们的信仰。这也是为何我借用路加福音书作者的话语,再次告诉你们—

    「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路一:1)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啊,我从头仔细查考《达文西密码》一书,并在此向你解述这本小说内容,目的就是让你知道你所学的道,真是全然正确的。
《达芬奇骗局》 谈《最后晚餐》
    作者:鲍晓鸥(台大外文系教授)

    「达文西密码」一书对于达文西「最后的晚餐」画中的涵意,有以下三个论点:第一,餐桌上没有摆设杯子,意味着达文西暗示他关于圣杯真实本质的讯息;第二,画中我们所认为的宗徒若望,其实应该是玛利德莲,根据推测她和耶稣结了婚;最后,伯多禄对玛利德莲表现出一种威胁的姿态,因为伯多禄将她视为竞争对手。本文将尝试举出上述推论缺乏一致性的地方。

    丹•布朗的小说,是基于达文西「最后的晚餐」画作本身就是密码的假设,如果加以破解,就会显现出被保护数个世纪的秘密,一个足以摧毁基督宗教信仰和梵蒂岗的秘密。达文西身为少数的秘密保护者之一,在为位于米兰的圣宠之后修道院(SantaMariadelleGrazie)的餐厅绘制壁画时,故意留下了线索。当小说的主角开始质疑,为何餐桌上没有杯子或是用来盛装耶稣圣血的圣杯,这个秘密就开始由丹•布朗揭开来。如果我们看过其他以最后晚餐为题的画作,像是西班牙画家璜•胡安内斯(JuandeJuanes)的作品,就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在别的画中,杯子在整个构图中被突显了出来。为什么在达文西的作品里,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杯子?是不是他对于最后晚餐的解读异于传统?

    丹•布朗会回答:「是的,没错。」他认为,宗徒若望被画成相当女性化的样子,实际上就是与耶稣结婚的玛利德莲,在那一时刻,她怀了耶稣的小孩,也就是耶稣的血脉,而玛利德莲便成了盛放耶稣血脉的杯爵。此一观点被达文西刻意放在他的画中。这也是为什么在耶稣和玛利亚之间呈一V字型,而V字型的底部就指向玛利亚的子宫,另外V字型更是代表子宫的形状。因此圣杯并非是一个物体,而是一个人:就是指玛利德莲。另一方面,玛利亚和耶稣似乎是在镜子里互相对看一样,例如他们的姿势和衣服的颜色都互相对称,这象征他们之间的合一,而且这样的构图也让我们看到,在这两个人当中构成了M这个字母,代表玛利德莲(MaryMagdalene)。如果这样的理论可以被接受,不但是意味着对基督宗教形象的解构,我们也回归到异教神话的世界,众女神们在希腊罗马神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这样的理论坚固吗?事实上,「最后的晚餐」多年来已经被广泛地研究,而这些研究也都有了颇能令人信服的理论,就是那幅画仅仅是描述圣体圣事的建立,该画同时也显示出在耶稣说出有人要出卖祂的时候门徒的反应。这也解释了为何杯子并不是画里的主轴。而且,揣测耶稣用一个特别的容器去祝圣葡萄酒,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在画中,耶稣和门徒们的左手边都有一杯子。我们要记住,这幅蛋彩画(temperapainting)是在十五世纪末完成,而璜•胡安内斯那一幅画则是在脱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ofTrent,1545至1563年)召开的那几年完成,当时的大公会议刚好在提倡捍卫圣事与提升圣事(例如圣体圣事)的艺术。

    在「达文西大骗局」(TheDaVinciHoax;2004年出版)一书中,卡尔•欧森(CarlOrson)及珊卓•米瑟(SandraMiesel)两人做出新的分析,瓦解了「达文西密码」一书的理论。他们引用著名艺术评论家史坦伯格(Steinberg)对于画中人物的描述:从左到右分别是安德烈、伯多禄、犹达斯和若望,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根据史坦伯格的解释,画中人物的分组是基于门徒在耶稣受难时,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伯多禄否认耶稣,犹达斯出卖耶稣,若望则是在十字架旁陪伴着耶稣。史坦伯格甚至指出画中两两成双的画面,一般人很容易从人物头部的紧靠而得知。例如伯多禄和若望,他们经常一起出现,分别象征激烈的性格与内省的生命。因此伯多禄努力不懈地提升自己的地位,若望则是静静地陪伴耶稣受苦。那又如何解释若望女性化的一面?这是因为十五世纪流行的佛罗伦斯学派画风所致,大家不妨看看罗浮宫典藏的两幅达文西画作「施洗者若望」,那是在「最后的晚餐」之后二十年所完成的。

    丹•布朗在他的小说中认为,伯多禄的手势带有威胁的意味,似乎是针对着玛利德莲—他在教会至高地位的竞争对手。然而如果不要戴着有色眼镜,一般人就会轻易看出,那个手势其实是暗示着伯多禄与若望之间的信赖和亲密,也表现出他们在听到耶稣的话语之后,两人之间相互窃窃私语。卡尔•欧森(CarlOrson)及珊卓•米瑟(SandraMiesel)也提出了一个深具震憾性的问题,驳斥若望就是玛利德莲此一说法。如果耶稣深爱的宗徒若望不在画中的话,那他到底去了哪里?如果在耶稣右边的那个人是个女人,为何骤下结论说她就是玛利德莲,而不是圣母玛利亚?最后,为何玛利德莲常被认为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是耶稣完美的伴侣,当时的年纪大约只是三十岁出头而已?难道她就不可能是一个中年妇女,非但年纪不小,而且甚至毫无吸引力可言?
《达芬奇骗局》 《达芬奇密码》的误导
    作者:小清泉

    去年在美国畅销的由丹‧布朗(DanBrown)写的虚构小说《达文西密码》的中文版,八月中旬在台湾发行,读者趋之若鹜。在这言论自由、资讯发达、真假难辨的世代,本文可能会对读者有稍许的助益,终究我们信仰所追求的是基督的真理,而非赶时髦,人云亦云,以致舍本逐末,丧失自己的灵魂。

    许多读者对于《达文西密码》中宣称的基督宗教历史和神学感到好奇。我们要提醒大家,《达文西密码》是个虚构的作品,对这些题材的资讯来源是靠不住的。这本书虽提升了大众对圣经的来由,和基督宗教教义的几个核心问题的兴趣,例如耶稣的神性…等这些主题是很重要、值得研讨的,我们希望有兴趣的读者能被激励去图书馆「非小说」的区域,找寻研究一下有关这些主题丰富的学术性的资料!

    读者若进一步研究,并作些批评性的判断,会不难发现《达文西密码》中,对于耶稣基督、玛利亚‧玛达肋纳和教会历史所下的断言,缺乏声誉卓著学者的支持。举例而言,此书散播「基督神性」的教理是因为一些政治的因素,而由第四世纪的罗马君王君士坦丁演发出来的。然而,根据历史考证,很明显的,在新约及初期基督徒的写作里,就早已表明基督徒对基督的神性深信不疑。如果读者愿意花些时间,追根究底去研究《达文西密码》所提出的主题,不妨参考AmyWelborn所写的《解读达文西密码》(De-CodingDaVinci)或是CarlOlson与SandraMiesel写的《TheDaVinciHoax》。

    为了使读者了解《达文西密码》一书中所充斥的错谬与谎言,特此翻译Zenit(驻罗马国际新闻机构专报天主教会资讯,网址:www.zenit.org)访问艾米‧威尔勃(AmyWelborn)的内容。她是《解读达文西密码》新书的作者。她写此书的目的是揭露《达文西密码》的真相。威尔勃是美国天主教周刊OurSundayVisitor的专栏作家,也写过好几本书(译自Zenit,2004年4月7日)。

    问:《达文西密码》不仅只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吗?为什么你认为值得写本书来答辩呢?

    答:《达文西密码》确实是个虚构的故事。可是在这本小说的架构里面,作者丹‧布朗呈现许多有关历史、宗教和艺术的主见,他有如真理似的去表达它们,而不是像他虚构世界的片段。

    譬如说,布朗的故事焦点之一是:早期基督徒不相信基督的天主性,而且基督和玛利亚‧玛达肋纳结了婚。

    他以学者的口气下断语,并且用这类的字眼:「历史学家说的」,或是「学者认为」来掩饰。可是,书里提供的资料来源及载于他的网页中的书目都不可靠。

    更进一步说,作者布朗在多次访问中重复地说他出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介绍给读者一段迄今已「失落的历史」,并乐于此道。

    因此,《达文西密码》的确是本小说,可是作者在小说里对一些历史下断言,并当作事实般呈现出来,而且被大众所接受。这个因素造成读者的困扰,需要加以澄清。

    问:对于基督宗教的来源,布朗在这本小说里,最重要的断言是什么?最令读者困扰的是什么?

    答:布朗下了好几次断言,其中没有一个被真正的(而非冒牌的)学者所重视。书的基本论点是在于耶稣,一位平常人和智慧大师,企图重新将「神圣的女性」观念放进人的自觉与经验里。他吸收了跟随他的人,同时娶了玛利亚‧玛达肋纳,并命她为新运动的领导者。可是这运动遭到跟随他的党派|「伯铎党」的反对。该党压制真理,最后借着君士坦丁大帝的行动,于西元三二五年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时「神化了」耶稣。

    他这武断的认定:初期基督教会曾千方百计要隐瞒真理。以及,他的另一个被「历史学家相信」的断言:耶稣早期的门徒感受不到祂的天主性。这些看法都困扰读者。

    问:你怎么处理这些断言?

    答: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出他断论里面互相矛盾的地方,它们在不同层面里都不合情理。譬如,布朗的「伯铎党」指的是正统的基督宗教,与玛达肋纳是敌对的,且视她如恶魔。在他的故事里面,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基督教最早的三个世纪,然而,我们有很多例子证明,那时教会的教父们对玛达肋纳赞不绝口,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尊她为圣女,怎么说「视她如魔鬼」呢?

    其次是比较基本的论点,布朗宣称君士坦丁大帝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势、团结自己的帝国,才想出了神性化基督。假如果真如此,那么布朗认为那几个世纪一直在与崇拜玛达肋纳的人,争权夺利的正统的「伯铎党」到底是谁呢?这也是讲不通的。

    这些说法所根据的来源,令人置疑,我在书中花了相当多的功夫澄清。读者需要了解,布朗依赖的来源大多数来自第一世纪末期,或更晚一些的唯识论著作。他完全不理睬新约的内容,即使对新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都认为它是第一世纪的著作,加上希腊和拉丁教父们一致的见证,再加上首三世纪有关礼仪的证明。因此,没有理由要把布朗对基督宗教的起源的看法信以为真。

    问:主业会在《达文西密码》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你是如何回应的?

    答:在《达文西密码》中,主业会,我相信,就是过去耶稣会在老旧的反天主教虚构小说和争议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个世界性的秘密组织,与教宗有独特的联系,而且作恶多端。

    布朗在他这本小说中,以讽刺的手法描写主业会,即使尽其所能,说他们很愚蠢,但绝非坏蛋。不用多说,关于主业会,《达文西密码》中充满了不实的陈述和虚假的特征,以及出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主业会「僧侣」,这一点使人对布朗对这组织的所说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因为主业会根本是一个平信友的组织,里面没有僧侣。

    问:布朗对于里奥纳多的艺术品所下的断言,是否可以站得住脚呢?

    答:一点也不。令人震惊的是:他想讨论的每一点有关这名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所犯的错误,都是显而易见的。我的书里提到许多细节,但我想从他的名字开始说,布朗想表现出自己好像是一种热衷于艺术史的专家,同时,他不断地称呼这名艺术家为「达文西」,好像那是他的名字。其实不是的,这只是指他老家的地名。他的名字是「里奥纳多」,在任何一本你随手可找到的艺术书里都是这么称呼他的。若任何人以艺术专家自居而称这位艺术家为「达文西」,那么,他的可信度则有若一个以教会历史家自居的人,称耶稣为「纳匝肋来的」。

    问:《达文西密码》是否是反天主教的?

    答:如果从布朗认为天主教对他假设的罪行是有罪过的这个角度来看,是的。假如他是前后一致的话,他应该认为整个基督宗教是有罪过的。终究,不仅只有天主教相信耶稣是神,诵念尼西亚信经,和接受新约的法典,不仅只有天主教会在中古期末期,和现代期早期判女巫死刑中,扮演一角(而且远不及布朗宣称的那么夸大)。做为一个美国公民,我可以自信地讲,不是天主教的主教们,要对发生在十七世纪麻省塞冷镇的女巫判决负责!所以,是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达文西密码》是反天主教的。

    问:你认为,为什么布朗对基督宗教的起因,所下的断言如此热烈的为人接受,甚至包括自称为基督徒的人们?

    答:因为,不幸的,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与基督宗教的历史有关的教育,我的书的重点即在这方面作些修正弥补。

    我鼓励读者,不要依赖这本小说的愚昧,去增长他们对基督宗教起因的认识。如果读者有兴趣知道真正的耶稣是谁,祂真正传了些什么道理。有一个轻而易举的途径,既不秘密也不隐蔽,那就是新约,那就是教会的圣事生活。假如你想遇到耶稣,我劝你打那儿开始吧!你也许会有惊喜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