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新要理》广播稿
作者:梵蒂冈电台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 在基督内的生活 2. 人的尊严 3. 真正的幸福 4. 自主之权
5. 人的行为的善恶 6. 情欲的伦理品质 7. 良心 8. 人性的德行
9. 天主性的德行 之一 10. 天主性的德行 之二 11. 罪 12. 个人与社会
13. 参与社会生活 14. 社会正义 15. 伦理法则之一∶自然法律 16. 伦理法则之二∶启示法律
17. 恩宠与成义之一∶成义、恩宠 18. 恩宠与成义之二∶功劳、圣德 19. 教会∶慈母与导师 20. 十诫
21. 第一诫 22. 宗教的社会幅度 23. 第一诫之二 24. 尊敬天主圣名
25. 叁守瞻礼之日 26a. 天主十诫的第四诫之一 26b. 天主十诫的第四诫之二 26c. 天主十诫的第四诫之叁
27a. 天主十诫的第五诫之一 27b. 天主十诫第五诫之二 27c. 天主十诫的第五诫之叁 27d. 天主十诫的第五诫之四
28a. 天主十诫的第六诫之一 28b. 天主十诫的第六诫之二 28c. 天主十诫的第六诫之叁 29a. 天主十诫的第七诫之一
29b. 天主十诫的第七诫之二 29c. 天主十诫的第七诫之叁 30a. 天主十诫的第八诫之一 30b. 天主十诫的第八诫之二
31. 天主十诫的第九诫 32. 天主十诫的第十诫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 在基督内的生活
    《天主教教理》全书四卷。第一卷「信仰的宣认」,第二卷「基督奥迹的庆典」,第叁卷「在基督内的生活」,第四卷「基督徒的祈祷」。今天,开始介绍的是第叁卷。开宗先从其卷首的一张插图说起。插图从那里取来?表示什麽道理?《天主教教理》有图片说明,它这样解释说∶

    这图是尤尼乌斯、巴苏斯石棺的中央部分,这是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殿内宣信龛地下墓穴中找到的。图中光荣的基督,容貌很年轻,安坐于天上的宝座,双足踏在外教的苍天之神-乌拉诺斯的头上。环待在左右的是伯多禄和保禄两宗徒,他们面向基督,自他手中领受两书卷∶新的法律。

    如同梅瑟在西奈山上自天主手中领受旧的法律,现在宗徒们,由两位宗徒代表,自基督,天主之子,天地主宰的手中,领受新的法律;这法律并非刻在石版上,而是由圣神刻在信者的心中。基督付给活出「新生命的力量」。他来是为了在我们身上,成就他为我们的好处所嘱咐的一切。关于这图片说明,台湾辅仁大学伦理神学教授詹德隆神父说得很好∶

    这是一个公元359年的雕刻像,中间是复活的耶稣。他看起来很年轻,比站在两边的伯多禄和保禄还年轻,但原则上他应该比较老。为什麽他那麽年轻呢?因为这表示他是复活的,充满了生命力。耶稣把法律书(右边的书卷比较清楚看到,左边的已经不见了),即新约,交给这两位宗徒,意即表示我们基督徒是经过宗徒,从而学习耶稣基督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以上是谈一张插图。在插画之後有几句导言。所谓导言,是指《天主教教理》第叁卷的导言。这卷的内容,实际是讲基督信徒的生活,也可以说,是教会的伦理训导。我们依据这实际主题,将上述导言分做四点来介绍。

    第一点讲基督信徒伦理生活的神学基础。它援引大良教宗的圣诞讲道,来说明∶由於天主圣子的降生成人,人的地位被提高了,人可以藉着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与他认同,分享他的天主性,而成为天主的义子。1691基督信徒啊!你要记得你的地位,你既分享天主的性体,就不该再犯罪,重返旧日卑下的境地。你要记住,谁是你的头,你是谁的肢体。不要忘记,基督已把你救出黑暗的权势,而移至天主的光荣中,天主的国里了。

    第二点说明《天主教教理》四卷之间的关系∶基督信徒应该把他的信仰体现在他的伦理生活上。圣事和祈祷给予力量,使他得以达到理想。

    1692信经宣认了天主在创世工程中所赐给我们人的伟大恩典,以及在救世工程中,所赐给我们的更伟大恩典。信经所宣认的,圣事将它付给我们∶藉着「再生的圣事」,我们成为「天主的子女」,「分享天主的性体」。我们既然信仰了基督,认识了我们新的尊严,那麽我们「生活度日便只应合乎基督的福音」。藉着圣事和祈祷,我们获得基督的圣宠和圣神的恩赐,便有能力活出我们的新生命。

    第叁点援引新约中福音和宗徒书信的话,讨论基督信徒的伦理生活与天主圣叁奥的关系。基督信徒在天父的注视下生活,要努力成为像他一样地成全。

    1693耶稣基督常做他父所喜悦的事。他与父生活在完美的共融中。同样,他的门徒也被召在父的注视下生活,父在「暗中看见」,使他成为「成全的,如同天父是成全的一样」。

    基督信徒领受了洗礼,与基督结合,要是自己的思念、言语、行为符合「耶稣基督所怀有的心情」,并效法耶稣的榜样。

    1694基督徒藉着洗礼结合与基督,「死于罪恶,在基督内活与天主」,这样,就分享复活的主的生命。跟随基督,并与他联合在一起,基督徒能够「勉励效法天主,如同蒙宠爱的儿女一样,并在爱中生活」,使自己的思念、言语、行为符合「耶稣基督所怀有的心情」,并效法他的榜样。

    基督信徒的身体是「圣神的宫殿」,圣神教导他们祈祷,治愈他们罪过的创伤,光照他们,使他们做爱德的事功,「结出圣神的果实」。

    1695基督徒「因着主耶稣基督之名,并因我们天主的圣神,成了义人」,又「受祝圣,并蒙召为圣」,他们成为「圣神的宫殿」。「子的圣神」教导他们祈求父。圣神成为他们的生命,使他们力行,做爱德的事功,为「结出圣神的果实」。圣神治愈罪过的创伤,使我们「在心思念虑上改换一新」,光照我们,坚强我们,使我们生活「像光明之子一样」,就是在一切事上实践「良善、正义和诚实。」

    第四点,讲的是教会的伦理训导。它首先提及教会最早的伦理训导手册∶《十二宗徒训言》。这本手册子把基督信徒的一切职责归于两条路∶一条是「导入生命」的活路,另一条是「导入丧亡」的死路。活路指出四种职责∶一、爱天主和爱人的基本职责,它要求人爱仇敌,好施舍。二、私人的职责,在避罪恶,尤其是淫乐、暴戾、迷信,又在修德。叁、社会的职责在敬礼天主的代表,与信友和睦,对穷人慷慨,教育子女,优待佣仆。四、犯罪後告解的职责。死路指出一系列的禁行的事情,简直是个心灵的检讨。《天主教教理》援引《十二宗徒训言》的这种说法,强调伦理抉择为我们的得救的重要性。

    1696基督的道路「导入生命」,它和「导入丧亡」的道路正好相反。福音中两条道路的比喻是教会常讲的教理。这表示伦理的抉择为我们的得救很重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生命之路,另一条是死亡之路∶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藉着是讲教授教理的法则,特别针对教会的伦理训导。

    1697讲授教理,重要的是很清楚地传达走上基督道路的喜乐和要求。讲授基督内「新生命」的教理应有以下几个特色∶

    -是讲授圣神的教理,他是基督化生活的内在导师,他是温良的嘉宾和朋友,他启发、整顿、巩固这生命。

    -是讲授恩宠的教理,因为是由于恩宠我们才获得救赎,更由于恩宠我们的作为才能结出永生的果实。

    -是讲授真福的教理,因为基督的道路总结在真福之内,它是人心向往的、唯一导向永生的道路。

    -是讲授罪过和宽恕的教理,因为人不承认自己是罪人,便不能真正认识自己,而真正认识自己是行为正直的必要条件∶要是没有给予宽恕,人无法承担这条真理的。

    -是讲授人性德行的教理,它使人领会向善的正直态度,既美丽又吸引人。

    -是讲授基督徒信德、望德、爱德的教理,这一讲授可由圣贤们的芳表得到启发。

    -是讲授双重爱德诫命的教理,它展现在十诫中。

    -是讲授教会的教理,因为在「诸圣共融」中藉着「精神财富」的多样交流中,基督徒的生命才能成长、发展、共融。

    最后,《天主教教理》用耶稣所说的「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这句话来总结教会的伦理训导。

    1698这教理最先和最后的依据常是耶稣基督本人,他是「道路、真理、生命」。在信德中瞻仰他,基督信徒才能希望基督在他们身上成就他的许诺,以基督爱他们的爱来爱他,并勉力从事那些和自身的尊严相称的工作。圣若望、欧德说得好∶请你记住,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你的真正的头,而你是他的一个肢体。他对你好像头对肢体;他的一切都是你的;他的精神、心、身体、灵魂和他的一切官能,你都该予以运用,好像你自己的一样,用来服侍、颂扬、爱慕、光荣天主。你属于他,宛如肢体属于头一样。他也切愿运用你的一切好像自己的,来服侍并光荣他的父。圣保禄宗徒甚至说∶在我看来,生活原是基督。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 人的尊严
    《天主教教理》第叁卷的标题是「在基督内的生活」,其内容包括两大点∶第一点讲〈人的召教〉;第二点讲〈天主十诫〉。这是先讲人的本质,然後再讲做人的道理,这也是先总论道德或人伦的基础,然後再分别讨论各项伦理法则。

    如果我们把「十诫」比作我国传统上所说的「五常」或「人伦」,我们或许可把「人的召叫」比作我国传统哲学上的「人性论」。这当然很牵强,但是不妨用来对「人的召叫」一词,作个注解。

    我国传统哲学上的「人性论」开始于「性善」、「性恶」的争辩。这场争辩的主要角色是荀子和孟子。荀子主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把「性」和「伪」对立起来,他所说的「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原始素的东西。「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就是这种东西的自然流露。如果不及时加以约束和节制,早晚会造成祸害。他所说的「伪」,是人为的意思。这是人的社会品质。它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由於後天环境影响,经过长期教化和学习而形成的。所以,荀子提倡「化性起伪」,要求人通过学习,来改造自己的本性。孟子,我们知道,是主张性善的,他也说过,「食色、性也」。但是,他认为这是人与其他动物所共有的属性,不是人的本色。据他的解释,人之所以为人,在於有一种「不虑而得,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这是一种为善的萌芽,孟子称它为善端,把它分作四类,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它们是超功利的人的本能,所以,孟子提倡「尽心」、「知性」、「知天」。他说,「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这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了。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短命也好,长寿也好,我都不叁心两意,只是培养身心,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孟子的人性论,源於孔子和子思的思想,孔子曾说,他「五十知天命」。又说,「君子有叁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又是《中庸》的作者。《中庸》开宗明义便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人性是天所赋予的,循性而行,就是做人的道理。所谓教育,无非是教人做人,学做人的道理。後来,汉朝的大儒董仲舒,解释人为万物之灵,说∶「人受命於天,所以超越群生。」宋明的理学也曾围绕着《论语》中孔子不多谈的「命」大做其文章。

    总之,在我国传统哲学的人性论里,「命」是一个关键的字眼。「命」是什麽?在中国哲学家中已经有争论,受犹太和基督宗教文化熏陶的西洋人当然更难以领悟。但是,正如西洋人难以领悟中国哲学中的「命」,我们中国人也不容易懂得天主教教理上的「人的召叫」的意义。「人的召叫」一词,在我们听来,总是觉得生硬、不自然。我还记得,当我们首次播出「基督信徒的生活」这一系列节目时,我们没有用「人的召叫」这标题,我们用的是「人的天赋使命」。这可能是我们中国人潜意识的作祟。就是因为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才觉得有必要,来藉着我国传统哲学人性论中的「命」,对天主教教理中的「人的召叫」一词,做一番澄清的功夫。

    「命」与「人的召叫」的区别,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做学问的不同方法,另一方面是所依据的不同形而上学。中国人传统做学问方法的出发点是人,在中国传统的形而上学又没有清晰的有位格的「天」的观念,因此也不谈神创造世界的奇迹。基督教会的传统恰好相反。基督教会的神学以天主为出发点,其所依据的形而上学有清晰的有位格的神的观念,和天主从虚无中创造了世界和人类的道理。

    《天主教教理》是一部天主教的神学着作。它依据天主教的神学传统,采用了「人的召叫」一词来作本书第叁卷第一部分的标题。对它来说,人的使命是在响应天主对他的「召叫」,而天主召叫人去做的,无非是「在圣神内生活」。因此这标题的全文是∶「人的召叫∶在圣神内生活」。以「人的召叫∶在圣神内生活」为标题的第一部分,共有叁章。《天主教教理》这样说明叁者之间的关系∶

    1699在圣神内的生活实现人的召叫(第一章)。这生活是由天主的爱和人的连带关系构成的(第二章)。这是无条件赏赐的救恩(第叁章)。

    第一又分为八条。《天主教教理》也说明其中的彼此联络关系。

    1700人的位格的尊严的根底,在于人是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与模样而创造的(第一条),它的完成在于被召享受天上真福(第二条〕,依人的本性,人必须出于自情自愿地达到这真福(第叁条)。人藉着自己的自由行为(第四章),或符合或违背天主所许诺和人的良心所指出的美善(第五条)。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他自己建立起来,是在他自己的内心成长∶他的感性和精神生活都是培养这成长的资料(第六条)。人藉着天主圣宠的帮助,日进于德(第七条),避免罪恶,如不幸而犯罪,一如离家的荡子投向天父的仁慈而得到宽恕(第八条〕。循此途径,人乃达到圆满的爱德。

    今天,我们介绍其中第一条。这一条的标题是「人是天主的肖像」,内容讲的是「人位格的尊严的根底在于人是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与模样而创造的」。

    在我国有「天人合一」这麽一句话,它也有「人是天主的肖像」的意思。不过,在中国话里,「天」字的函义很广;而且,在中国哲学里,又有人怀疑天是神。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天简直认作天主,但是,我们很可以就「天人合一」这句话,来探究我们中国人传统上所讲的天人关系。这可以澄清我们的观念,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天主教神学上所说的天主肖像。

    关於「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人与天相似,另一种则认为人与天相通。孔子曾以上古时代的尧帝比拟天。他说∶「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周易》是五经之一,在汉代初年,最为流行。它的根本思想是顺天应人。说什麽,天尊地卑,所以男性超越女性,什麽,天地既有高低,人类社会也该有贵贱的区别。但是,最认真地讲天人相似,而且讲得最可笑的,当推汉朝的董仲舒,他说∶「人本於天。」天是人的曾祖父,所以人相似天。人怎样相似天呢?他说∶人头圆,像天,人的头发像星辰,耳目像日月,鼻口呼吸像风雨。又说∶人的身体,头颈以上,精神所在,是尊贵的部分,头颈以下,长得丰厚,但是比较卑辱,好比土壤,人的脚步是方的,这是仿佛地皮的形状。

    子思和孟子是最早用「相通」来解释「天人合一」的哲学家。他们用来讲解天人相通的一个字眼,是後来宋明理学家所十分推崇的「诚」字。诚,是真实无妄的意思。子思把它视为天的本性,说∶它既是宇宙的根本,又是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所以照他说来,人修德行到了最高的境地,就是达到了至诚的地步,他便与天地契合,参与造化的工程了。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这也表示他赞同「天人相通」的说法。

    天主教的教理,怎样解释「人是天主的肖像」这句话呢?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里,从两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了人类,第二,天主圣子降生成人,以他的流血牺牲拯救人类,恢复了被败坏了的人性中的天主的肖像。

    牧职宪章解释天主依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人类,说∶「圣经告诉我们,人,是依照天主肖像而受造的,人能认识,并热爱其造物主,天主规定,人是大地及万物的主人,目的是使人统治并使用万物,而光荣天主。」

    牧职宪章又解释耶稣给人类恢复被败坏了的天主肖像,说∶他是无形天主的肖像,他将因原罪损坏的天主肖像,给人类恢复起来了。他曾取了人性,故我们所有人性也被提升至崇高地位。

    除此以外,牧职宪章更谈到人的理智、良心,及自由意志。《天主教教理》综合大公会议的训导,作出了以下几条简明的结论,我们把它们译为华语,以便听众信友们的记忆。

    1710基督给人类展示了人之所以为人,和人的崇高使命。

    1711人有灵魂,有理智和意志,他在受孕之初,便被指定要享受永远的真福。人要在探索并追求真理和美善中,达到他的成全。

    1172人的自由意志是「人是天主肖像」的杰出标志。

    1173人有本分随从铭刻在他的心中,指引他避恶行善的伦理法则。

    1174人的本性被原罪损坏了,所以,人在运用自由意志时,会有错误,并趋向为恶。

    1175谁信基督,便在圣神内获得新的生命,能在天主圣神的指导和扶佑下,发展成长,终於达到光荣的天乡。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3. 真正的幸福
    在我们中国,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倒贴一个福字,这表示我们大家都殷切地期望幸福的来到;同时,也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视幸福为神的恩赐,「幸福是神的恩赐」这观念在耶稣的祖国格外清晰。旧约圣经记载了犹太人的先祖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故事。这故事的主题是「天主的恩许」,就是天主预许要赐给犹太民族的幸福。

    人人都盼望幸福,有信仰的人更盼望从神那里接受幸福。但是,什麽是真正的幸福呢?什麽是天主预备了,到了时候,就要赐给我们人的幸福呢?这却并不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了。

    我们中国人,一般把富贵、福禄、长寿看作人生的叁大幸福。在中国哲学上,「福」被解释为「百顺」∶样样顺利;又被称为「备」。「备」,就是完备,十分完满,毫无缺陷的意思。但是,在人间,究竟有没有这样十分完满,毫无缺陷的幸福呢?聪明的老子说得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庄子也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的确,人间的幸福,不但暂时,而且往往就是祸患,就是祸事的根源。

    在耶稣的祖国呢?在耶稣时代,他的同胞们,对「恩许」的观念已经模糊,他们竟敢希望耶稣做他们的民族英雄,要求耶稣领导他们起义,推翻罗马政权,好成立一个独立自主的犹太王国。这是不是天主的意旨呢?当然不是。

    那麽什麽是真正的幸福呢?什麽是天主预备了,到了时候,就要赐给我们的恩许呢?降生成人的天主圣子亲自告诉了我们,给我们宣布了「山中圣训」。《天主教教理》,即以「我们蒙召享真福」为题,讨论了这个问题。

    《天主教教理》首先指出「山中圣训」是耶稣一生宣讲的核心,把它比作一幅图画,说它面反映着救主耶稣的容貌,显示着他圣心中的仁爱。

    1716山中圣训是耶稣一生宣讲的核心。在这篇训话中,耶稣从亚巴郎说起,重申了天主对他的选民以色列所作出的恩许,把它讲得圆满美好,不再是仅仅占据一块土地,而更是享有天国∶「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得到安慰。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慕义如饥似渴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得饱饫。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心地纯洁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为了我的缘故而辱骂、迫害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是有福的。你们欢喜踊跃罢!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

    1717山中圣训所宣布的八端真福绘画出耶稣的面貌,描述了其圣心的仁慈。这八端真福告诉我们做基督信徒的天职是在把自己与基督的苦难极其复活的光荣联结在一起,给我们说明基督信徒生活中特有的行为核心态度。它门是看来自相矛盾的恩许,鼓励人们在苦难中维持希望,叫信徒们知道,他们在现在已经获得了天主的降福,领受了天主的赏报;叫所有的人知道,天主为人类所预备了的真正的幸福,在圣母玛利亚和圣人圣女们身上,已经开始展现了。

    山中圣训所启示的真福,合乎人追求幸福的自然倾向。

    1718山中圣训中所宣布的真福,合乎人追求幸福的自然倾向。这倾向来自天主。天主把他安装在人的心中为了促使人向往他,因为唯有他才能满足人对幸福的渴望。圣奥思定说∶「我们大家都希望获得幸福。没有人会否认这句话,虽然有人还没有听出这句话的全部意义。」圣奥思定又说∶「天主,我追求你。我的天主,我追求你,就是追求幸福。我追求你为的使我的灵魂生活。我的肉身赖灵魂而生活」。

    圣托玛斯也说∶「唯有天主满足我们的心」。山中圣训所启示的真福,也指示出了人生的终向。

    1719耶稣所宣讲的真福,也指示出了人生的终向,人的一切行为的最後目的,天主召叫我们,要我们有分於他自己的幸福。他不但这样地召叫每一个人,而且也这样地召叫整个的教会和所有接受了他的恩许并度合乎信仰生活的他的新子民。

    1720新约圣经采用了好几种说法。像「天国的来临」」,「瞻仰天主」,「进入主的光荣」或「安息中」,这样的说法,都是指天主为人预备了的真正的幸福。圣奥思定说∶「在那里我们安息。在安息中,瞻仰天主。瞻仰他,就爱慕他,爱慕他,就赞美他。这样,我们结束了今世的生活,就进入没有结束的天国。难道除了在天国的永远生活之外,人生还有什麽其他目的吗?」

    但是这样的幸福超越人的知识与能力。它是天主白白赏赐给人的恩典。

    1721天主造人,原来是要人认识他,爱慕他,和事奉他,因而升天堂。人的真正幸福,是在於有分於天主的性体,永远同天主一起生活。这样,人就进入基督的光荣中,参与天主叁位一体的生活了。

    1722这样的幸福,超越人的知识与能力。它是天主白白赏赐人的恩典,所以我们说它是超性的。没有天主圣宠的助佑,人是无法进入天主的光荣中的。

    它更要求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作出决定性的道德选择。

    1723耶稣的「山中圣训」,更要求我们作出决定性的道德选择,它邀请我们扫除一切犯罪的倾向,努力爱慕天主在万有之上。它教训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金钱、名声、权力、事业、学问,或任何受造物上。只在天主身上,天主是一切美善的根源。

    1724天主十诫,山中圣训和宗徒们的宣讲,给我们指示出走向天主的道路。在天主的圣宠的扶佑之下,我们通过日常的行动,在这条路上一步一步地努力迈进,又藉着天主盛言的滋养,为光荣天主,在教会中慢慢地结出果实来。

    内容要点∶

    1725「山中圣训」重申天主给了亚巴朗和他的子孙的恩许,甚至把它讲得更加完备,并说明了它同天国的关系。「山中圣训」中所讲的真福,符合天主铭刻在人心中的,对幸福的自然追求。

    1726「山中圣训」告诉我们∶天主要我们追求的人生终向,是天国,是享见天主,是有分於天主的性体,是永远的生命,是做天主的义子,是在天主的幸福中安息。

    1727「永远的生命」是天主白白赏赐给人的恩典,是超性的,没有天主的圣宠,人无法追求它。

    1728「山中圣训」要求我们在善恶之间有所抉择,督促我们洁净我们的心,爱天主在万有之上。

    1729天国的真福给我们决定了选择的标准,它指示我们要依照天主的法律来取用世上的财物。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4. 自主之权
    《天主教教理》,在阐述了「人是天主的肖像」以及「人的天赋追求幸福的使命」之後,接着便谈到人的「自主之权」。「自主之权」,又称作「自由意志」,或简称为「自由」。《天主教教理》谈到人的「自主之权及其责任」,又谈到人的「自主之权及其得救」。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又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孟子的意思是说∶人与禽兽的分别,是人有自主之权。所以,人能在「吃鱼」或「吃熊掌」,在「苟且偷生」或「杀身成仁」之间有所选择。由於各人的选择不同,所以,在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就这一点来说,孟子的思想完全符合天主教会的教义。

    圣伊里奈乌斯是第二世纪的一位主教。他所管辖的教区位在今天法国南部的里昂。他的前任波赛努斯是在一次教难中殉职致命的。圣伊里奈乌斯又是一位杰出的神学家。他有一句名言,说∶

    1730「人有理性,相似天主。天主造了他,给了他自主之权」。

    什麽是自主之权?《天主教教理》这样回答说∶

    1731自主之权是人的理智和意志上的一种能力。它使人可以在「做」与「不做」,「做这个」与「做那个」之间,作出选择。凭着这种能力,人便可以各自为自己作主,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与行为。人自主之权是要在真理与美善中生长成熟的。人的自主之权要以天主为目的,才能达到成全的地步。

    天主是我们人生活的最终目的。所以,人的自主之权要以天主为目的,才能达到成全的地步。但是,在达到这麽高超的地步之前,人是可以凭他的自主之权,在善恶之间有所选择。

    1732在没有决定性地固定在是他最终的美善的天主之前,人是可以凭着他的自主之权,在善恶之间有所选择的。因此,他可以在修德的道路上,或迈进或犯罪堕落。这原是人的行为的一种特色。这也是人所以被表扬或受责斥、立功劳或犯过错的缘由。

    人越是行善,便越是自由

    1733人越是行善;便越是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在追求真理与正义。选择犯罪作恶,是妄用自主之权,使人成为罪恶的奴隶。

    有自由,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责任的大小则要看行为中的自主的程度而定。

    1734自主之权使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那责任的大小则要看行为中的自主的程度而定。人在德行、知识、和神修上的进步,能增加他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

    有自由,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责任的大小则要看行为中的自主的程度而定。

    1734自主之权使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那责任的大小则要看行为中的自主的程度而定。人在德行、知识、和神修上的进步,能增加他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

    有几种因素,可以影响人的行为的自主。《天主教教理》指出几个这样的因素。那就是∶无知、不注意、暴力、恐惧、习惯、过分好感,或其他类同的心理或社会因素。

    1735人对自己的行为所负的责任,可以因无知、不注意、暴力、恐惧、习惯、过分好感,或其他类同的心理或社会因素而减免。

    对一切直接的故意行为,人是必须完全负其责任的。这并不意味着对不直接的故意行为,人便不必负其责任。《天主教教理》引用了以下二则旧约圣经中的记载来说明这个道理。

    1736对一切直接的故意行为,人是必须完全负其责任的。亚当在地堂里犯罪之後,天主便责问他说∶「你为什麽做了这事?」後来,加音杀死了弟弟亚伯尔。天主也责问他∶「你做了什麽?」同样,当达味与乌黎雅的妻子通奸,并且谋害了乌黎雅本人,天主又打发了纳堂先知,去向他提出严重的警告。但是,人有时也能作出间接的故意行为。譬如,一个人不谙交通规则,却一定要驾车。结果,驾车出事,撞死了人。这个人是做出了间接地故意杀人的行为。

    此外,《天主教教理》又举了两个例子,来讨论人对其行为的双重效果应所负的不同责任问题。有一个母亲,由於看守患病的孩子,结果辛劳过度,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天主教教理》说,在这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所自由选择的,是看守患病的孩子,而不是损害她自己的健康。後者只不过是前者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所以,对於这样的结果,那位母亲是不应负有道德上的责任的。

    1737又有一个人送一个患急症的病人到医院去。在中途,病人不幸去世了。对於他的死,那送他去医院的人,在道义上,有没有责任?普世教会要理的回答是,如果那送他去医院的人明知他会在中途去世,而且有办法可以使他不去医院也能就医,那麽,他对那病人的死,才负有责任,否则,他并没有责任。

    最後,《天主教教理》指出,一个人自主之权的运用与别人的关系。

    1738我们每人都是天主照着自己的肖像而创造的,我们都有权利要求别人,把我们看作一个有自由并负责任的人。我们大家也都有彼此尊重的义务」。新编的普世教会要理又说∶自主之权的运用,特别是在伦理与宗教上的运用,是一种与人性尊严分不开的必要权利。国家必须在不违背公共秩序与利益范围内,予以承认。

    以上是第一点「自由和责任」。现在我们要转入第二点。这一点的标题是「救恩计划中的自由」。在讨论自主之权在救恩史中的作用时,《天主教教理》提出了四点注意事项。那就是∶自主之权与犯罪,自主之权所面临的威胁,「解放」与「得救」,自主之权与天主的圣宠。

    自由与犯罪

    1739人的自主之权是有限而会错误的。事实上,人的确曾犯过错误,故意地犯了罪.他拒绝了天主上智的安排,自暴自弃,甘心做了罪恶的奴隶。这第一次的过犯造成以後许多次的别的过犯。人类的历史,一开始,便记载了许多由於人的妄用自主之权出现的灾祸和患难。

    自有所面临的威胁

    1740运用自主之权并不等於有权利说任何的话和作任何的事。说∶「人有自由,便是自己的主人,便有权力以享受现世的财富来满足其个人利益为其目的」,这是不对的。再说,为正当运用自主之权所必要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条件,往往被忽略而不存在。这样糊涂和不正义的环境更加重人们道德生活的负担,使强者和弱者都堕入犯相反爱德的罪的诱惑。人远离了伦理法则,就丧失了自己的自由,成为自己的奴隶,破怀与别人之间的友谊,并与天主的旨意作对。

    接着,《天主教教理》便澄清「得救」的观念,使它不致与一般所谓的「解放」混为一谈。

    1741基督用了他的光荣的十字架拯救了世人,把他们从罪恶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圣保禄宗徒说∶「基督解救了我们,是为使我们获得自由」。圣若望宗徒也说∶「谁听耶稣的话就是耶稣的门徒,他会认识真理,而真理必会使他获得自由」。耶稣赋给了我们天主圣神。圣保禄宗徒说得好∶「主的神在那里,那里就有自由」。他又说∶「就在今天,我们已得享天主子女的光荣自由」。

    最後,《天主教教理》又辨别了人的自主之权与天主的圣宠的分别功能。

    1742当人的行为符合天主铭刻在人心中的真理和美善时,基督的圣宠并没有剥夺人的自主之权。相反,经验告诉我们∶我们越顺从天主圣宠的推动,便越感觉到内心的自由,越有勇气抵御外界的压迫和强制。藉着圣宠的潜移默化,天主圣神培育我们的内心自由,使我们成为他在教会和世界中所推行的工程的自由的合作者。

    内容要点

    1743天主赋给人自主之权,目的在使人自动寻求他,自愿皈依他,因而,抵达其幸福的圆满境界。

    1744自主之权是人为自己的行为作主的能力。天主是至高的美善。人的自主之权,以天主为目的,才能达到它的成全。

    1745自主之权是人的行为的特色。人要对自己的自由行为负责。

    1746人对自己行为所负责任可以由於无知、暴力、恐惧,或其它类似的心理或社会因素而减免。

    1747运用自主之权,特别是在伦理与宗教上运用自主之权,是人的天赋权利。它是与人性尊严分不开的。但是,这并不等於说,人便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1748基督解救了我们,是为使我们获得自由;所以你们要站稳,不可再让奴隶的轭束缚着你们。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5. 人的行为的善恶
    1749人之所以有善有恶,在於有自主之权。当人有意地有所作为时,他便是自己行为的主宰。严格而论,所谓「人的行为」,是指∶人在自己良心的指示下,有意地作出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是有善恶的。它们或者是善的,或者是恶的。

    《天主教教理》用这几句话,简括地提出了「人的行为的善恶」这个问题,并分为两点予以讨论。第一点论「人的行为善恶的来源」;第二点论「正当与不正当的行为」。

    先讲第一点∶善恶的来源。在我们中国话里,有什麽「大小」和「高低」的说法。「大小」等于「面积」,「高低」等于「高低的程度」。所谓「善恶」也是这麽一种说法。用哲学术语来说,就是「道德」或「伦理」。所以,讲「善恶的来源」就是讲「道德或伦理的来源」。说的通俗一些,那就是讲∶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是善是恶,是有什麽东西决定的?《天主教教理》的回答是∶由叁种东西决定。那就是∶「对象」、「意向」和「环境」。

    1750人的行为在道德上的是善是恶,取决於「对象」、「意向」和「环境」,这叁个条件。「对象」、「意向」和「环境」,是人的行为的善恶的「来源」或构成因素。

    「对象」是什麽?它怎样决定人的行为的善恶?

    1751「对象」又叫做「选择了的对象」,是人的意志有意地追求的一种善。它就是人的行为本身。它所以有作用,决定意愿在道德上的善恶,这是因为它是理智认识了,并断定了其是否符合真理之後,而作出的抉择。道德的客观标准所宣布的,无非是人的良心所指示的善与恶的合理秩序。

    这些话,我们听来,不太容易了解。推究其原因,难处当在「选择了的对象」和「意志有意地追求的一种善」这两句话中。要解释这两种困难,我们必须提一下圣多玛斯伦理神学的几条基本原则。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人都趋向善和人人都追求幸福的主张。圣多玛斯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按照基督信仰加以充实与升华,他指出∶天主是至善,是人的真正幸福所在。对上述的主张,基本上,圣多玛斯是举手赞成的;但是,他也注意到,虽然人人都愿意「善」,并以获得善为幸福,然而人们所愿意的善的具体对象不尽一致。他说∶「有些人追求财富,把财富作为善;有些人追求快乐,另有一些人追求其他别的东西等等,不一而足。」不过,这些人们所愿意的「善」的具体对象虽然不尽一致,尽管各不相同,乃至千差万别,然而人们都是在「善」的名义下愿意的和追求的。这就是说,或者由於客观对象本身是善的,或者由於人们主观地把它们认为是善的,人们才会愿意和追求它们。

    由此看来,《天主教教理》所说的「选择了的对象」和「意志有意地追求的一种善」,好比圣多玛斯所讲的人们所愿意善的具体对象,原来是与「至善」和「真正的幸福」相对的。因此,以道德的客观标准来衡量,它们能是善,也能是恶的。

    这样说来,所谓「对象」,或「选择了的对象」,其实就是行为本身,它所以决定行为的善恶,这是因为它是人经过明智故意的抉择之後而作出的行为,譬如骂人这行为的对象,就是骂人。骂人所以有罪,是因为故意要伤害人;如果是睡梦中无意识的骂人,那就不成其有罪了。

    构成行为善恶的第二个条件是意向。意向是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意向与对象相对。《天主教教理》解释它与对象的区别说∶

    1752意向与对象相对。与对象比较起来,意向站在行动主体的一边。由於它既是行为的起源,又以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决定行为的进行,因此意向是构成行为善恶的主要因素。

    意向与乎目的相近,而不相同。《天主教教理》解释说明它们同非同的关系说∶意向与目的意义相近。目的,是意向中的第一步,是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意向则是人的意志的一种活动,它趋向目的,着眼于行为的结果。换句话说,意向是指引方向,指引正在进行中的行为走向所希望的「善」或「价值」。意向并不限於指引人的个别行为,却可以组织一连串的行为来达到同一的目标;甚至可以组织人的整个一生,来达到人生的最终目的。譬如,做一件好事,可以是为救济某一个人,但同时也可以为爱天主,为达到我们一生行为的最终目的。同样的行为更可以有其他别的意向。譬如,为求一个报答,或为争取名誉。

    正当的意向,不使不正当的行为变为正当,反过来说,不正当的意向却是正当的行为变为不正当∶

    1753一个善的意向,譬如,援助贫人,不使一个不正当的行为,譬如,说谎或诽谤,成为正当或善的。这就是所谓目的不能使不正当的手段变为正当。所以,即使为了拯救国家,也不许以处死一个无辜的人作为手段。反过来说,有了不正当的意向,譬如,虚荣心,原来是善的行为,也会变做坏的了。

    构成行为善恶的第叁个条件是环境。所谓环境,其实也包括效果。它们是人的行为善恶的次要因素,能增加或减轻人对自己的行为所要负的责任。

    1754环境,也包括效果,是人的行为善恶的次要因素。环境,譬如,抢劫财物的多少,会加重或减轻抢劫这行为的恶的程度。环境也能增加或减轻人对自己的行为所要负的责任。譬如,在死亡的威胁之下所作出的不正当的行为,罪过要比较小些。环境原来并不影响行为的善恶,行为本身是恶的、不正当的,环境不能使它们变为善的、正当的』

    以上是讲人的行为善恶的来源,是今天这个节目的第一点。现在我们要继续讲比较短些的第二点∶「正当与不正当的行为」,或者说,「善行与恶行」。关于这点,《天主教教理》提出两条原则和一个结论。

    原则一∶正当的行为必须有正当的对象、意向和环境。

    1755善的或正当的行为,必须有善的或正当的对象、意向和环境。行为的本身虽然善、或正当,如果意向恶,或不正当,譬如,为让别人看见而祈祷或禁食,善的行为也变成不善的了。

    原则二∶选择了的对象不正当,行为必定不正当。

    只要所选择的对象恶、或不正当,行为必定是恶,或不正当。有些具体的行为,譬如奸淫,其本身是恶、或不正当,选择这种,是造成意志的混乱,在任何场合,都是不道德的。

    因此,只从人的意向和行为的环境来判断行为的正当或不正当,是错误的。

    1756只从人的意向及其行为的环境,譬如,社会的压力、强迫或威胁等等,来判断其行为的善恶或正当或不正当,是错误的。因为,有的行为就其本身而论,不管其环境与意向如何,由於其对象的恶或不正当,譬如,杀人或奸淫,始终是恶的、不正当的。

    这样,我们就结束了人的行为的善恶这课要理。

    内容要点

    1757一、对象、意向和环境,是构成人的行为的善恶的叁个因素。

    1758二、人的行为的善恶,主要取决於所选择了的对象,因为在选择时,理智是认清了这个对象,并且断定了它的善恶的。

    1759叁、「人不能以正当的意向意向使不正当的行为成为正当」。目的不能使手段变为正当。

    1760四、在道德上是善的行为,必须有善的对象,善的意向和善的环境。

    1761五、有的行为是始终不可选择的,因为它们本身是恶,选择恶,是造成意志上的混乱。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6. 情欲的伦理品质
    1762人有天赋追求幸福趋向。情欲或情感有助於这样的天性。

    这是《天主教教理》的一句开场白。《天主教教理》分两点讨论情欲的伦理品质问题。第一点关于情欲一词的定义与分类。第二点谈到情欲与人的伦理生活的关系。

    性、情、心是我国传统伦理哲学所讨论的主题之一。中国学者对此有独特的心得、精辟的见解,对我国天主教伦理神学的发展,能有极大的贡献。但是,由於一般我国人的所谓「身体」与「心灵」,与天主教要理中的「肉身」与「灵魂」不尽相同,在没有经过神学上的辨别与反省之前,贸然用中国哲学上的名词来讲天主教的伦理神学,是难以恰当、妥贴的。

    《天主教教理》依据的是西方文化传统。它这样介绍情欲一词的定义,说∶

    1763「情欲」一词,已属於天主教的文化遗产。情欲或情感,是指人在感觉到,或想像到的善或恶时,所经验的刺激,或感觉上的激动。

    1764情欲是人的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是人的感性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媒介与联络。耶稣曾说∶「情欲是在人的心中产生的」。

    情欲的种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爱与恨。

    1765情欲的种类很多。最基本的情欲是由善的吸引而引起的爱。爱对还没有的善产生渴求,和要得到它的希望。获得了,便觉得快乐和喜欢。恨所以产生的原因,是怕「遭受到恶」。它是对「未来的恶」的厌恶和恐惧。遭受到了恶,便觉得悲伤;不肯接受所遭遇的恶,则觉得忿怒。圣多玛斯说∶「爱,是愿别人获得善」;爱,是人心向善的原始激动。任何其他情感都源於爱。圣奥斯定说∶「爱的是恶,情欲也便是恶的,爱的是善,情欲也便是善的。」

    以上是第一点∶「情欲的定义与分类」。现在要讲第二点∶「情欲与人的伦理生活之间的关系」。关于这点,《天主教教理》先区别情欲的有意无意,然後才提出叁项注意。

    情欲有「有意」与「无意」的区别∶

    情欲的本身并无所谓善或恶。情欲之所以有善有恶,这是由於其与理智及意志相关,而成为有意的了。情欲是有意的,如果是由意志所指挥的,或者是意志所容忍,而不予以抵制的。按圣多玛斯的训导,一个人在道德上的修养愈高,也便愈能控制自己的情欲。

    至于情欲与伦理生活的关系,有以下叁项应当注意。

    一、人的圣德的并不取决于他的情欲的强烈与否,而取决于其促进正当或不正当的行为。

    1768一个人的道德和圣德并不取决於他的情欲的强烈与否。但是,强烈的情欲的确有助於人精神生活上的想像力与热忱。情欲在道德上的善恶,是取决於其促进善行或恶行。促进善行的情欲,是善;促进恶行的情欲,是恶。正直的意志控制情欲,指挥情欲追求真正的善与幸福,邪恶的意志容忍无节制的情欲,纵容它们的发展。情欲或感情可以培育为德行,也可以堕落为毛病或恶习。

    二、天主圣神的的作用涉及人的全体实质,包括其所有的情感。人性的情感在天主性的爱德和幸福中待到其完美。

    1769在基督信徒的生活中,天主圣神的作用普及人的全体实质,包括其痛苦、恐惧及悲伤在内,正如耶稣在山园祈祷和受难时所感受的一样。在基督身上,人性的情感在天主性的爱德与幸福中达到其完美。

    叁、道德上修养的高深,在于不只一意志的力量勉强为善,而且更以感性的喜爱,兴奋地去做。

    1770圣咏上说得好∶「我的心灵以及我的肉身,向生活的天主踊跃欢欣。」道德上修养的高深,在於不只以意志的力量勉强为善,而且更以感性的喜爱,兴奋地去做。

    最後,在结束今天这个节目之前,我们要一同温习

    内容要点

    1771一、「情欲」一词是指感受或感情,藉着情欲的激动,人预觉到未来的善或恶。

    1772二、情欲主要有∶爱、恨、愿望、恐惧、快乐、悲伤以及忿怒。

    1773叁、就其为感觉的激动而言,情欲是无所谓善或恶的。但是,就其在不同的程度上受着理智和意志的驱使或节制而言,情欲是有善恶之分别的。

    1774四、情欲可以培育为德行,也可以堕落为毛病或恶习。

    1775五、道德修养的进步在於使人不只凭其意志,而更以其心去避恶行善。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7. 良心
    「良心」一词,是我国语言中的一个成语;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是指「对是非的内心的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天主教教理》,引用了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下面这几句话,说∶

    1776在良心的深处,有一条法律,并不来自人,但是人应当服从它。这条法律,在必要时,便会向人发出清晰的呼声,告诉人应当爱好真理,行善戒恶。是天主把这条法律铭刻在人的心内的。良心是人心中的圣所。在这里,人孤零零地站在天主前面,聆听天主的亲切讲话。

    接着,《天主教教理》便分四点开始讨论良心∶第一点论良心的判断,第二点论良心的培养,第叁点论良心的抉择,第四点论良心的错误判断。

    第一点∶「良心的判断」。

    我们都听见过「良心的指斥」或「良心的责备」这样的说法。这是发生在行为完成後的良心的判断。但是良心的判断也有发生在行为开始之前和行为进行的同时的。《天主教教理》称良心的判断为良心的呼声,说听从它,无异是听从天主的命令。

    1777良心存在,在人的内心。必要时,会发出呼声,迫令人为善避恶。良心判断人的具体抉择善恶,正当的予以认可,不正当的予以谴责。良心判断的权威来自人人所追求的至善或绝对幸福。对一个良心判断正确的人来说,听从良心的呼声,无异是听从天主的命令。

    人是通过自己的良心体会并认出天主的诫命的。

    1778良心的判断是一种理智的作用。人能藉此认出其即将、正在、或已经进行的具体行为的伦理品质,或善恶。人的所有言行,都应当忠实地符合良心的指示。人是通过自己的良心体会并认出天主的诫命的。纽曼主教说得好∶「良心是人的心灵的法律,但是超越人的心灵。良心是向人宣布,在自然界和超性界中,无声无响地教育并指导我们的天主。良心是最先来到的基督在世代表」

    要听见并随从良心的呼声,人必须有最低限度的收心。

    1779要听见并随从良心的呼声,人必须有最低限度的收心。这样的收心,对生活忙碌,无暇清静反省的人们,尤为重要。圣奥斯定说得好∶「弟兄们,收敛你们的心神,问问你们的良心,不论作甚麽事,要抬头看看天主的脸色和眼光」

    《天主教教理》提出叁点注意,说明良心判断的作用∶

    一、人通过正确的良心判断认出理性所宣布的伦理上的善恶。

    1780高尚的人格系於正直的良心。良心的作用包括∶洞察伦理原则,知道辨别实际的是非善恶,在具体的情况中,应用这些原则,以及对目前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了的具体行为作出判断。实际上,人是要通过正确的良心判断,来认出理性所宣布的伦理上的善恶的。

    二、人都有良心,要各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1781人有良心,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他如果犯错误,有他的良心在内心,为普遍的真理作证,也为他犯的错误作证。良心的正直判断对他来说,倒是一种保证,给他留下一线希望以及获得天主怜悯的可能性。指责所犯了的罪,可使人懊悔,哀求天主的宽恕,并定志在天主圣宠的扶助下继续行善修德。圣若望宗徒曾安慰信友们,说∶「纵然我们的心责备我们,我们还可以安心,因为天主的心比我们大,他原来知道一切」。

    叁、人有权利,按照自己的良心自由行动;别人许勉强他做相反自己良心的事。

    1782人有权利,按照自己的良心自由行动,在道德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决定。不许勉强任何人做相反自己良心的事。更不许阻止任何人做他的良心叫他做的事,在有关宗教的问题上,尤其不许阻止。

    第二点「良心的培养」

    《天主教教理》逐步阐述培养良心的必要、持久和进行方法。

    培养良心的必要∶

    1783良心要受教育,道德上的正确判断是需要培养的。我们世人,天天面临着种种消极影响,不断地受着罪恶的诱惑,引我们随从世俗见解,而不听明智的教训。对像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培养良心实在是必不可少的事呀。

    培养良心的持久∶

    1784良心教育是一生的工作。人早在幼年,一开明悟,便知道辨别善恶,作出良心的判断。明智的良心教育教人修德行,排除恐惧,改去自私和骄傲的毛病,消灭罪过的後果,以及由於人性的软弱或所犯过失而产生的自暴自弃的心情。良心教育保证人的自由,并给人以内心的平安。

    培养良心的进行方法∶

    1785在培养良心的过程中,天主的圣言是照耀我们的灯塔。我们要以信德和祈祷吸收其中的教训,并躬行实践。我们也要在我主耶稣的十字架前扪心自问。省察自己的良心。又不要忘记有天主圣神的恩宠在不断支持我们,有别人的榜样和建议可供我们参考,更有慈母教会的指导应当接受。

    第叁点「良心的抉择」。

    良心的判断是可能错误的。在有些情况下人可能觉得难以作出道德上的决定。

    1786面临着一个道德上的抉择,良心可以作出一个合乎理性,与天主的诫命一致的正直判断,也可以作出一个与此相反的错误判断。

    1787在有些场合中,人的良心可能辨别不出善恶,作不出确定的判断。但是,无论如何,他必须寻求什麽是正当的,什麽是善的,甚麽是天主诫命中所表示的天主的圣意。

    1788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运用自己的明智,向有经验的人们讨教,并依赖天主圣神及其所赐给的恩宠,来解释当前的经验和时代的信号。

    《天主教教理》给我们提出了几条当守的规则∶

    1789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几条当守的规则∶

    -总不许做一件不正当的事为收到一个正当的效果。

    -「你们愿意别人为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玛七∶12)。

    -爱德要求我们尊重别人的良心。要记得圣保禄宗徒的这两句警告和劝导∶「你们这样得罪了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格前8∶12)。「一切固然都是洁净的,但若人吃了,能使别人失足,这为他便是恶事了。更好是不吃肉、不喝酒,不作甚麽能使你的弟兄跌倒的事」(罗十四∶21)』

    第四和最後一点「良心的错误判断」。

    做人,必须服从良心的确定判断,但是良心的判断能够错误。良心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无知」,但是也有其他的原因。如果良心判断的错误出于不可克服的「无知」,那麽作出判断的人自然不负其责任。虽然如此,这究竟是一件坏事,是一个缺失,一种混乱,应该趁早设法补救它的错误。

    1790做人,必须要服从良心的确定判断。如果有意违背这样的良心判断,便是自暴自弃。但是,有时由於无知,对将要进行,或已经进行了的行为,良心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良心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无知」

    1791所谓「无知」往往也有个人的责任在内。正如,梵二大公会议,在《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灵宪章》中所说的,有时,「人对探求真理及美善不太注意,或者因犯罪习惯而良心变为盲目」。在这样光景中,人是要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负责的。

    但是也有其他的原因。

    1792良心判断的不正确,还有其他的原因,譬如,不认识基督及其福音,别人的坏榜样,受情欲的束缚,错误的良心独立的观念,拒绝接受教会的权威及其训导,缺乏爱德,没有真心悔改。

    如果良心判断的错误出于不可克服的「无知」,那麽作出判断的人自然不负其责任。虽然如此,这究竟是一件坏事,是一个缺失,一种混乱,应该趁早设法补救它的错误。

    1793如果良心判断的错误实在是出於不可克制的无知,那麽作出判断的人自然不负其责任。虽然如此,这究竟是一件坏事,是一个缺失,一种混乱,应该趁早设法补救它的错误。

    总之,良心正直纯洁的人是有福的。

    1794正直纯洁的良心,是受着真诚的信仰所光照的。圣保禄宗徒说得好,爱德不但「出於光明磊落的良心,并且也来自真诚的信仰」。

    内容要点

    1795一、良心是人最秘密的核心和圣所,在这圣所内,人独自与天主会晤,而天主的声音响彻於良心至秘密的角落。

    1796二、良心是人藉以认识其具体行为的伦理品质的、理性的判断。

    1797叁、对犯了罪的人来说,良心的判断是他的悔改和希望的一种保证。

    1798四、培养得妥当的良心是正直而确实的。其判断合乎理性,与天主上智所要求的真正的善一致。每一个人都有尽量设法培养自己良心的责任。

    1799五、面临着一个道德上的抉择,人的良心会作出一个正直的,合乎理性与天主的诫命一致的判断,也会做出与此相反的错误判断。

    1800六、人人都必须服从自己良心的确实判断。

    1801七、良心可能由於无知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对这样的错误与无知,人往往负有其责任。

    1802八、天主的圣言是我们人生旅途上的一座灯塔。我们要藉着信德和祈祷从中吸取教训并予以实行。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8. 人性的德行
    1803「凡是真实的,凡是高尚的,凡是正义的,凡纯洁的,凡是可爱的,凡是荣誉的,不管是美德,不管是称誉,这一切你们都应该思念……都应该实行」。

    这是圣保禄宗徒致斐理伯信友书上的这几句话,《天主教教理》把它们引用来阐述天主教神学上所讲论的「德行」。

    「德行」一词是地道的中国话。孔子说∶「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孔子对道与德,既相提并论,又予以区别。他所说的「道」与「德」都与我们今日所说的「道德」有关。「道」指客观方面的道德规∶「德」指主观方面的道德情操。他又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的「德」就是指品德或精神面貌。他还说∶『乡愚,德之贼也。』「乡愚」指「伪君子」。这种人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符合规的,但其内心境界却是另一回事,因此说是「乡愚」。後来,宋朝的陆象山注释《论语》说∶「道」是「天下万世之公理」,是「人之所共由者也」。「德」是人心中的「微善小美」,必须「据之而不失,亦必日积日进,日着日盛,日广日大矣」。同时代的朱熹在他所着的《论语集注》中解释「据於德」说∶「德者得也,得其道於心而不失之谓也。」陆象山和朱熹的解释都符合孔子的原意,也便是我们一般中国人对「道」、「德」以及「道德」的基本看法。

    《天主教教理》是以西方的哲学传统解释「德行」一词的意义的。所以其涵义与孔子《论语》中的「德」自不尽相同。但是,如果我们运用得当,对我们在教理知识上的进步,还是十分有益的。

    据圣多玛斯的解释,在西方的哲学传统中「德行」是一种「习性」,而「习性」则是由行为的重覆逐渐形成的。由於养成某种习惯,人便容易,甚至似乎不知不觉地实现某种行为。圣多玛斯指出,「习性」的本身,原是中性的,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恶。从伦理的观点来看,好的习惯就称之为「德行」或「美德」;坏的习惯则称之为「毛病」或「恶习」。所以,他说∶「伦理德行是一种选择性的习性,也就是说,习惯於选择实践善的行为」。这也是《天主教教理》给予「德行」的定义。

    1803德行是一种经常而稳定的为善倾向。它使人不但作出善事,而且作得出色。有德行的人以其身体和精神上的全副力量追求善;在具体的行为上寻求它,选择它。

    西洋哲学上所讨论的「德行」,属於「本性的德行」。圣多玛斯按照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把「本性的德行」分为「理智德行」和「伦理德行」两种。所谓「理智德行」,指那些能够改进和改善人的理智能力的习性,使理智易於达到真理。所谓「伦理德行」,指那些能够使人的情欲按照正直的理智而活动的习性,即人性行为在理智的指导和意志的决定下所做的事情是符合道德规的。圣多玛斯又继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区分方法,把伦理德行分为∶「明智」、「公义」、「勇敢」、「节制」四种,并称之为四种基本德行,或简称为「四枢德」,「枢」是门上的转轴。四枢德好像门上的转轴,其他的伦理德行都由它们支持着,并环绕着它们,成长发展。

    《天主教教理》称「本性的德行」为「人性的德行」。它这样予以解释说∶

    1804「人性的德行」是理智与意志的一种稳定态度、持久倾向,由习惯而养成的美德。它有节制我们的活动,端正我们的情欲,指导我们的行为,使之符合理性与信仰要求的功效,又有使人幸福、自主,并享受由於生活圣善而获得的喜乐的作用。人有德行,便心甘情愿地作出良好的行为。

    《天主教教理》也谈到智、勇、节、义、四枢德,并援引圣经,指出其在圣经中的出处。

    1805明智、公义、勇敢、节制,是四枢德。它们好比门上的合叶,有做转轴的作用。其它的德行都环绕着它们聚集在一起。智慧书上说∶「若人爱慕正义,应该知道,德行是智慧工作的效果,因为它教训人节制、明智、公义和勇敢」。

    明智

    1806「明智」使人用理性,知道在任何情况下,认出自己的真正的利益,而选择适当方法,去完成它。箴言篇上说∶「明智的人,步步谨慎。」圣伯多禄宗徒书信上说∶「你们应该慎重,应该醒寤祈祷。」圣托玛斯根据亚里士多德,把明智看作「人的行为的正直准绳」。他说∶「明智不是胆怯,不是怕惧,不是虚伪,玩两面手法。明至好比一位驾驶员,引导其他种种德行,合乎分寸,恰到好处。它直接指引良心的判断。明智的人是按照良心的判断来决定并处理自己的行为的。藉着明智的德行我们把伦理原则应用在个别的案件上而不致错误,并克服在行善避恶上可能遇到的困惑。

    公义

    1807「公义」是一种伦理德行。它是一种坚定而持久的意志。它要求我们把属於天主或他人的事物归还给天主或别人。对天主而言,这便是虔诚。对人而言,这则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与人和睦相处,在与他人来往及与公共福利交涉中促进公正。圣经屡次谈到义人,总是,强调他们心地正直、待人公平。肋未纪上说∶不要袒护穷人,也不可重视有权势的人,只依正义审判你的同胞。圣保禄宗徒也说∶「作主人的,要以正义公平对待奴隶,因为该知道,你们在天上也有一位王子」。

    勇敢

    1808「勇敢」之为伦理德行,在於在困难中坚持为善。它加强我们抵御诱惑与克服阻碍的决心。「勇敢」的德行使我们克制恐惧,甚至不怕死,不怕忍受迫害∶使我们不惜为维护正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圣咏上说∶「上主是我的力量与勇敢。」圣若望福音上耶稣说∶「在世界上你们要受苦难;然而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

    节制

    1809「节制」之为伦理德行,则在於节制快乐的引诱,使我们能在享用受造之物时,维持平衡,不失分寸。它保证我们的意志克制本性的冲动,并保障我们的欲望不越出伦理所允许的范围。有节制的人善於处理自己的感性嗜好,知道保持一种健康的辨别力,正如德训篇上所说的,他「不顺从他的偏情,去满足他心中的欲望」。旧约圣经经常称赞节制的德行。德训篇上说∶「不要顺从你的欲情,要抑制你的欲望。」在新约圣经中圣保禄宗徒说∶「要有节制地,虔诚地在今世生活。」

    在说明了德行的定义及分类之後,《天主教教理》便更进一步讨论「人性的德行」与天主圣宠的关系。它强调圣宠有净化、升华人性德行并予以坚定而持久的作用。

    1810「人性的德行」的形成,有赖於教育,有赖於有意的行为,以及恒久不懈的反复努力。更有赖於天主的圣宠予以净化和升华。在天主圣宠的协助下,德行培养出人的性格,使人自动地趋向为善,有德行的人是乐於为善的。

    1811被罪恶败坏了的人性很难维持伦理上的平衡。基督拯救了人类,赐给人必要的圣宠,使人才能恒心修德。我们每人都应该呼求天主圣宠的光照和支持,多领圣事,经常与天主圣神合作,随从他的指示,追求美善,逃避罪恶。

    内容要点

    1833德行就是一个时常坚决性善的习性。

    1834人性的德行乃属理智和意志上的稳定习性,可约束我们的行为,引导我们的情欲,指示我们的品格,依循着理性和信德走。人性的德行可环绕四个枢德而组合一起,就是明智、正义、勇德和节制。

    1835明智发挥实践的理性,在任何环境中辨别身甚麽是我们的真善,并拣选适合的途径将之实现。

    1836正义在於依循恒久合固定的意愿,回报天主和给予近人所应份得到的。

    1837勇德振奋人的毅力和恒心保证,在困境中不断求善。

    1838节制调节感性乐趣的吸引,并使人能平衡地运用世物。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9. 天主性的德行 之一
    因着我们认识了那曾藉自己的光荣和德能召叫了我们的基督,基督天主性的大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恩惠给了我们,并藉着自己的光荣和德能,将最大和宝贵的恩许赏给了我们,为使我们藉着这些恩许,在逃脱世间出于欲情的败坏之后,能成为有分于天主信徒性体的人。

    这是伯多禄后书中的话。在这段话里作者指出自己明认是耶稣是天主的理由,说是因为耶稣做了只有天主能作的事,那就是∶他赐给了信徒们「一切关乎生命及虔敬的恩惠」。这里所说「生命」是指人灵的超性生命;「虔敬」是指人对天主所当有的真诚敬爱。这「虔敬」可说是人获得、维持、并发育超性生命的具体方法。有了耶稣所赐给的生命和对天主的虔敬,人才「能成为有分于天主性体的人」。

    《天主教教理》就从上述伯多禄後书中的那段话出发,讲述介绍传统要理问答上所讲的「叁超德」和「圣神七恩」的道理。

    在开始介绍《天主教教理》的讲述之前,我们先诵读老《要理问答》上的几条有关问答,作为参考。

    什麽是德行?

    德行是避恶行善的习性,或从天主赋给的,或从多行善工习成的。

    德行分几种?

    德行分两种。就是本德和超德。

    什麽是本德?

    本德是本性所有的美善习性,因多行善工而成习惯,使人容易发出本性的美善行为,合于本性宗旨的。

    什麽是超德?

    超德是天主所赋的美善习性,使人能发超性的行为,合于超性宗旨的。

    德行有别的分类吗?

    有伦德和神德。

    什麽是伦德?

    伦德是直接向伦理的美善习性,间接也向天主,如忠、孝、仁、让、其中总关键,就是∶智、勇、节、义,四枢德。

    什麽是神德?

    神德是天主所赋,直接向天主的美善习性,就是信、望、爱,叁德。

    上面所说的「超德」和「神的」,在《天主教教理》书中,一律作「天主性的德行」。《天主教教理》先说明「天主性的德行」一词的意义及其与「人性的德行」的关系,然后在指出「天主性的德行」的分类。

    天主性的德行是什麽?

    1812人性的德行植根於以天主为其直接对象的神性的德行。天主性的德行与天主直接相关,有令人的官能适宜於分享天主本性的功能。它们使基督信徒度天主圣叁的生活,以叁位一体的天主为其生活的来源、原因、和对象。

    天主性的德行与人行的德行有什麽关系?

    1813神性的德行是基督信友的伦理德行的基础、动力,和特徵。有了神性的德行,基督信友的伦理德行,才有了生气,才显出其本色。神性的德行好比水,天主把它灌注在他的信徒们的灵魂上,他们便有了活天主子女的生活的能力,以及立功劳和升天堂的名份。神性的德行是天主圣神临在我们心中,在我们心中活动的保证。

    天主性的德行有叁种,就是信德、望德、和爱德,也就是向来所说的信、望、爱叁超德。《天主教教理》这样分别阐述了这叁种超性的德行。

    信德∶信德是什麽?

    1814信德是以天主为其直接对象的德行,它使人相信天主,及其所启示,并由圣教会所提出的一切真理,因为天主就是真理。梵二大公会议说得好∶「信德使人心甘情愿地绝对信赖天主。」所以,有信仰的人都探求认识天主的旨意,并愿意予以实践。圣保禄宗徒早已说过∶「义人因信德而生活」,又说∶「活泼的信德在於践行爱德」。

    信德能不能失落?

    1815信德是天主的恩赐。这恩典,除非犯了相反信德的罪,不会失落。但是,圣雅各伯宗徒说得好∶「没有行为的信德是死的信德」。真的,有信德而无望德和爱德,不能使人与基督完全契合,不能成为其奥体的活的肢体。

    我们应该怎样保持我们的信德?

    1816一名基督信徒不但应该保持信德,并且依照信德而生活,而且更应该宣布他的信德,诚实地为之作证,并推进其传播。梵二大公会议训诲我们说∶「我们大家都应当准备好,在人们前面宣布我们对基督的信仰,并且跟随他,在不可避免的迫害中,走十字架的道路。」为我们灵魂的得救,我们必须要为信仰作见证。耶稣说过∶「凡在人前承认我的,我在天父前也必承认他∶但谁若在人前否认我的,我在天父前也必否认他。」

    望德∶望德是什麽?

    1817望德是归向天主的德行,使人盼望进入天国,享受永生的真福。这意味着对耶稣的恩许的信赖。因为单靠人的努力,不藉天主的圣神的助佑,这样的盼望是不能得以满足的。圣保禄宗徒说得好∶「我们坚持我们的望德,毫不动摇,因为应许的那位是忠心的。」他又说过∶「圣神是天主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丰富地倾注在我们身上的,好使我们因他的恩宠成义,本着希望成为永生的承继人。」

    望德与一般人对幸福的期望有什麽关系?

    1818望德也是对人追求幸福的天性的一种回应。它包罗人所有行为的动机。使它们净化,配合天国的要求。望德维持人的勇气,支持人渡过绝望的危机,鼓励人等待永福的来到。望德防止人自私,使人乐於帮助他人。

    基督信徒的望德与旧约圣经中天主选民以色列人的期望又有什麽关系?

    1819基督信徒的望德,脱胎於旧约圣经中所记载的天主选民的望德。天主选民的这种美德特别体现在亚巴郎祭杀爱子依撒格的壮举上。圣保禄宗徒解释这行为的意义,说∶亚巴郎「在绝望中仍怀着希望而相信了,因此便成了万民之父。」

    耶稣和宗徒们怎样宣讲了关于望德的道理?

    1820基督信徒的望德,是耶稣一开始宣讲,便强调了的。在「山中圣训」里,他指引我们举心向往天国,说∶这是我们基督信徒的新家乡。他给我们指出走到那里去的途径,说∶在这条途径上有许多考验。但是,由於耶稣受难的功劳,天主必定会保护我们,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绝不会让我们的望德「落空」。圣保禄宗徒又引了不同的比喻,来说明望德在基督信徒生活上的作用。他说,望德好比我们灵魂船上的安全而又坚固的锚,深深地抛在耶稣已为我们先进入的那地方了。他又把望德比作一件武器,说∶「我们应该穿上信德和爱德」做甲,戴上得救的望德做盔。」他说,「论望德,要喜乐;在困难中,要忍耐。」我们要在祈祷中,表示并培养我们的望德,特别是在念天主经的时候。这篇经包括了基督信徒望德的全体对象。

    我们基督信徒应该怎样实践我们的望德?

    1821所以,我们可以获得天国的光荣。这是天主许给所有爱他而奉行他的旨意的人的。不论在任何环境中,各人都应该希望藉着天主的圣宠,「恒心到底」,直到进入天国,从天主那里领受我们,藉着耶稣的助佑,而完成的善功的赏报。怀着望德,教会祈望「所有的人都得救」。怀着望德,教会期望与其净配基督在天国的光荣中团圆。圣女大德肋撒说∶「我的灵魂,你要盼望。你不知道那时刻几时来到。但是,你要警惕,因为一刹那,你便发现它已来到了。虽然,由於你的不能忍耐,那必定来到的时刻,好像不一定来到,那即刻降临的日子,似乎姗姗来迟。要知道你今日越是奋斗,越是为爱天主而忍受痛苦,来日也便越能与你心爱的一起享受那永无止境的幸福」。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0. 天主性的德行 之二
    在天主性的德行的标题之下我们介绍《天主教教理》所讲述的叁超德和圣神七恩的道理。在上次的《基督信徒的生活》节目里,我们已讲了叁超德中的信德和望德。在这次节目里我们继续介绍爱德和圣神七恩。

    爱德∶爱德是什麽?

    1822爱德是归向天主的德行,使人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并为爱天主而爱人如己。

    爱德是耶稣给予他的门徒的新诫命。

    1823耶稣称爱德为他的新诫命。他爱属於他的人,「爱他们到底」,同时也显现了父亲对他的爱。我们基督信徒彼此相爱,我们仿效并显现基督对我们的爱。所以,耶稣说∶「正如父爱了我,我同样爱了你们」。又说∶「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

    爱德是圣神的果实及法律的完满。

    1824爱德是圣神的果实,是律法的完满。有爱德的人必遵守天主的诫命。正如耶稣所说∶「你们应活在我的爱中,如果你们遵守我的命令,便活在我的爱中」。爱德要求完满爱仇,把最疏远的人看作近人。

    1825基督为了对我们的爱而死去。逝世时,我们还是他的敌人。他要求我们像他一样地爱人,甚至爱我们的仇人,要求我们把外方人看作邻居,要求我们像爱他似地爱小孩和穷人。圣保禄宗徒这样描绘基督信徒的爱德说∶「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作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德最大

    1826圣保禄宗徒又说∶「我若没有爱德,我什麽也不算。」爱德比任何其他的德行更为重要,是叁个归向天主的德行中的第一个∶「现今存在的,有信、望、爱这叁样,但其中最大的是爱」。

    爱德是各种德行的楷模

    1827爱德是促使人修德行的动机。圣保禄宗徒称之为「全德的联系」。它是各种德行的典型,使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是基督信徒生活的起源与归宿。对人的人性的爱来说,爱德是一种保障。它净化人的本性的爱,使它升华为超本性的爱天主的爱。

    爱德使人享有天主子女的自由。

    1828以爱德为动机的伦理生活,给予基督信友一种作为天主子女的精神自由,使他站在天主面前,不再像一个奴隶,只是怕惧,也不再像一个佣人,只拿佣金,而是像一个子女,愿意以爱来报答先爱了我们的天主。

    爱德的果实是喜乐、平安、怜悯

    1829爱德的果实是喜乐、平安与怜悯。爱德要求宽恕与兄弟间的不睦。爱德是慈祥,是互惠、是友谊、是共融。圣奥斯定说得好∶「我们人一切作为的最高成就是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我们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奔跑,就是为跑到那里去。跑到了那里,我们便在那里获得安息了」。

    「圣神七恩」是什麽?要理问答上说∶是「天主圣神赋与人灵魂的七样良好心情,使人听从圣神的指导,克己修德,在真福的道路上迈进。」要理问答上又说∶「圣神七恩」是∶「一、敬畏,二、孝爱,叁、聪明,四、刚毅,五、超见,六、明达,七、上智。」

    《天主教教理》分别圣神的恩赐与圣神的果实。圣神的恩赐就是「圣神七恩」。这道理起源在依撒意亚先知书。依撒意亚先知预言默西亚将出生在达味王室。他称默西亚为「由叶瑟的树干将生出一个嫩枝」和「由它的根上将发出一个幼芽」,说「上主的神将住在他内」,是「智慧和聪明的神,超见和刚毅的神,明达和敬畏的神」。我们在耶稣圣诞节期内经常听到他的这句预言∶

    由叶瑟的树干将生出一个嫩枝,由它的根上将发出一个幼芽。上主的神,智慧和聪明的神,超见和刚毅的神,明达和敬畏的神,将住在他内。

    《天主教教理》谈圣神的恩赐,强调圣神的恩赐在「达味之子」基督身上臻其完满。

    1830基督信徒的伦理生活有圣神的恩赐在扶佑支持着。圣神的恩赐是使人乐于顺从圣神引导的持久倾向。

    1831圣神的恩赐有七种,就是∶∶一、敬畏,二、孝爱,叁、聪明,四、刚毅,五、超见,六、明达,七、上智。它们十全十美地存在於是达味之子的基督的身上。它们补充领受者的伦理美德,使它们达到完满的地步,又诱导信友们爽快地听从圣神的默启。圣咏上说;「愿你的善神引导我,走上坦途」。圣保禄宗徒也说;「凡受天主圣神引导的,都是天主的子女。我们既是子女,便是承继者,是天主的承继者,是基督的同承继者」。

    「圣神的果实」这句话,我们中国天主教徒向来不熟悉。它的出处在圣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人书。在那里,圣保禄宗徒把圣神的果实与人「本性私欲的作为」对立起来。人本性私欲的作为是「淫乱、不洁、放荡、崇拜偶像、施行邪法、仇恨、竞争、忌妒、忿怒、争吵、不睦、分党、妒恨、凶杀、醉酒、宴乐,以及与这些相类似的事。」圣保禄宗徒认为「做这样事的人,不能承受天主的国」。

    「圣神的果实」,在拉丁语本,有十二种;在希腊语本却只有九种。思高圣经学会的华语译本,依据拉丁语本,也译作十二种。《天主教教理》根据的是圣经的拉丁语译本。它指出十二种圣神果实,说它们是「圣神在人的灵魂上所产生的心情,是人预先品尝到日后的永远真福」。

    1832教会的传统指出十二种「圣神的果实」。所谓「圣神的果实」,是天主圣神在人的灵魂上所产生的心情,使人预先品尝到日後的永远真福。它们是圣保禄宗徒在迦拉达书信中所说的∶「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宽宏、忠信、柔和、节制、贞节」那几样心情」。

    内容要点

    1833一、德行就是一个时常坚决行善的习性。

    1834二、人的德行乃属理智和意志上的稳定习性,可约束我们的行为,引导我们的情欲,指示我们的品格,依循着理性和信德走。人的德行可环绕四个枢德而组合一起,就是智德义德勇德和节德。

    1835叁、明智发挥实践的理性,在任何环境中辨别甚麽是我们的真善,并拣选适合的途径将之实现。

    1836四、正义在於依循恒久和固定的意愿,回报天主和给予近人所应该得到的。

    1837五、勇德确保人在困境中的毅力,在追求善时有心。

    1838六、节制调节感性乐趣的吸引,并使人能平衡地运用世物。

    1839七、人的伦理美德要藉着教育,藉着人的坚决行为和恒心努力而增长。天主的圣宠净化人的伦理美德并使它门升华。

    1840八、天主性的德行,使基督信徒们生活在天主圣叁的奥秘内,使他们藉着信德而认识天主,为天主自身而爱慕他,并以他为他们生活的起源、动力、及对象。

    1841九、天主性的德行有叁样,就是∶信德、望德、爱德。它们统率所有伦理德行,赋与它们超本性的德能。

    1842十、信德使我们相信天主,以及所有天主向我们启示的和圣教会向我们所提出的真理。

    1843十一、望德使我们怀坚定的信心,盼望从天主接受永生,以及为得永生所必须的圣宠。

    1844十二、爱德使我们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并为爱天主而爱人如己。

    1845十叁、圣神七恩是∶敬畏,孝爱,聪明,刚毅,超见,明达,上智。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1. 罪
    「罪」这个字,在字典上的解释是∶「捕鱼竹围」,是竹头编成的捕鱼网;後来引申为「罪戾」的「罪」。诗小雅有「罪罟」一词,解释是「法网」。这意味着∶罪是犯法而宜受罚的行为。这里所谓犯法,不只指触犯人为的国家法律,也是指违反自然的伦理规则。论语上孔子说∶「获罪於天,无所祷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中国人对罪的固有知识。

    《天主教教理》,在卷叁之一、第一章、第八,也是最后一条里,谈到「罪」。它根据天主教神学,把这话题分为五点讨论,那就是∶一、天主的仁慈与人的罪,二、罪的定义,叁、罪的分类,四、罪的轻重,五、罪的泛滥。

    一、天主的仁慈与人的罪

    福音原是天主对罪人的怜悯。

    1846福音不是别的,只是在耶稣基督身上所启示的天主对罪人的怜悯。天使早已向若瑟宣布了∶「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耶稣自己也曾在建立圣体圣事时,这样声明说∶「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

    承认自己的罪是蒙受天主怜悯的必要条件。

    1847圣奥斯定说得好∶「天主造人,毋庸人与其事,他拯救人,则非徵得人的同意不可。」换句话说,要接受天主的怜悯,人必须承认自己的罪。圣若望宗徒教训我们说∶「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罪过,就是欺骗自己,真理也不在我们内。但若我们承认我们的罪过,天主既是忠信正义的,必赦免我们的罪过,并洗净我们的各种不义」。

    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罪恶在那里越多,恩宠在那里也格外丰富」。而恩宠的功用正是在揭露罪,为的是改化我们的心,「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获得永生。」正如医生在敷药之前,先诊察伤口,同样天主也以他的圣言和圣神,引导光照我们,使我们认识自己的罪过∶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要悔改必须先认罪,要认罪则必须先有内在的良心判断。良心判断是真理之神在人心中活动的一种证实,同时也意味着天主正要赐给人他的圣宠与爱∶「你们接受圣神吧」。这样,在「指证世界关於罪恶」这句话上我们看初一种双重的恩赐;良心上的真理以及对於得救的确实肯定。真理之神也是一位护慰者。

    二、罪的定义

    由於天主的启示以及历代神学家们的诠释,天主教会对罪具有更明晰和更完全的观念。《天主教教理》在对罪下定义时,既说∶罪是相反理性、真理及正直良心的一种过失。又说∶罪是由於偏爱某些事物而忽略对天主和对人的真正的爱的一种缺点;罪损害人的本性,破坏人类的团结。最后,更结论说∶一言以蔽之,罪是违犯永恒法则的思、言、行为。「永恒法则」是圣奥斯定的说法,意思是∶天主所制定的宇宙间的自然法则。它表现天主的旨意,所以人都有遵守的严分。

    1849罪是相反理性、真理及正直良心的一种过失。是由於偏爱某些事物而忽略对天主和对人的真正的爱的一种缺点。罪损害人的本性,破坏人类的团结。一言以蔽之,罪是违犯永恒法则的思、言、行为。

    罪又是对天主的一种凌辱。

    1850罪是对天主的一种凌辱。圣咏上说∶「我得罪了你,惟独得罪了你,因为我作了你视为恶的事。」罪摒弃天主对我们的爱,使我们的心远离天主。创世纪记述原祖的犯罪,说「原祖违背天主的命令,妄想「如同天主一样知道善恶」。因此,圣奥斯定说「罪是爱自己以致轻视天主」。这样的骄傲自大与完成救世工程的耶稣的谦逊服从正好相反。

    在耶稣受难时,耶稣克服了罪,我们也认出了罪的凶恶及其形形色色的面目∶

    1851是在耶稣受难时,基督的怜悯克服了人的罪,也是在耶稣受难时,我们认出了罪的凶恶及其形形色色的面目∶犹太首长和民众的不信,憎恨、冷言嘲笑,比拉多的欺善怕恶,罗马军人的残忍,犹达斯的出卖耶稣,伯多禄的否认耶稣,以及宗徒们的离弃耶稣。然而恰好是在那世界的首领来到的黑暗时期中,基督十字架上的祭献成为赦免我们的罪的源源不竭的圣宠的泉源了。

    叁、罪的分类

    罪的种类很多,又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天主教教理》援引圣保禄宗徒,提出以下的罪的目录∶

    1852罪的种类很多。圣经上列有好几个目录。在写给迦拉达信友的书信中,圣保禄宗徒把本性私欲的作为和天主圣神的效果对立起来,说∶「本性私欲的行为是显而易见的,即淫乱、不洁、放荡、崇拜偶像、施行邪法、仇恨、竞争、嫉妒、忿怒、争吵、不睦、分党、妒恨、凶杀、醉酒、宴乐,以及与这些相类似的我以前劝戒过你们,如今再说一次∶做这种事的人,决不能承受天主的国」。

    罪的分类的不同标准

    1853罪可以不同的标准来分门别类,可像一般行为一样以其对象来分别,可以其或过分或不及所相向的德行来分别,也可以其所触犯的诫命来分别。有关於对天主、别人或自己的罪,有精神或肉体方面的罪,有思、言,或行为上的罪,更有该做而不做的罪。罪的根源是在人的心中,在人的自由意志上,正如耶稣所说的∶「由心里发出来的是恶念、凶杀、奸淫、邪淫、盗窃、妄证、毁谤,这些都使人污浊。」心是爱德所在处,是良善纯清的行为的出发点,罪戕贼人的心。

    四、罪的轻重

    罪有轻重的区别

    1854罪更有轻重的区别,圣经上已隐约说起历代的教会曾加以阐发一般人的经验也都予以证实了。

    1855大罪是严重地违犯天主的诫命,它毁灭人心中的爱德,使人由於贪求小小的利益,而背离天主,失落人生的终向和真正幸福。小罪相反爱德,损害爱德,但并不毁灭爱德。

    大罪毁灭爱德

    1856爱德是我们超性生命的根源,大罪毁灭爱德,所以人犯了大罪必须痛悔改过,通常要在告解圣事中,重新领受天主的怜悯。

    圣托马斯说∶『爱德指引我们人归向我们的最终目的。如果决定我们意志方向的一桩事物本身相反爱德,不论是相反爱天主,譬如亵圣或违背誓言,或是相反爱近人,譬如杀人或通奸,那麽它引诱我们所犯的罪,就其对象而论,就有了构成大罪的成分。相反,如果引诱我们去犯罪的那桩东西像说闲话或瞎笑,虽说缺少节制,却并步相反爱天主和爱近人,那样的罪算是小罪』。

    构成大罪的叁个条件∶

    1857构成大罪的条件有叁个,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论和好与忏悔》劝谕中,重申教会的传统训导说∶大罪是「指它的对象是重大的实质,且是明知故意所犯的罪」。

    1858所谓「重大的实质」,就是耶稣对一个富有的少年所说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不可欺诈,应孝敬你的父母」,天主十诫所指示了的那样事情。大罪也有轻重的分别,杀人要比偷盗严重。此外也要顾到受损害者的地位∶对父母施行暴力当然要比对外人所施行的更严重

    1859犯大罪也必须出於明知故意。那就是说:第一、要知道那行为是罪,是违犯天主的诫命;第二、知道以後,仍自主地做出那行为。假装不知和心硬不理会,不但不减轻人的罪,而且更加重了他的责任。

    1860不故意的不知才能够减轻甚至抵消人的责任。但是,一般而论,伦理上的基本原则是写在人心中的,没有人可以说不知道。此外,情欲,外来的强迫或心理的不正常也可以影响罪的轻重,出於恶意,故意去犯的罪,是最大的罪。

    大罪导致人失落圣宠

    1861大罪好比爱,是人自由意志的彻底抉择,其结果是失落爱德、丧失圣宠,如果不改过而获得天主宽赦,便不能进天国,而要下地狱;因为人的自由意志原来有作出决定性的、不能挽回的抉择的能力的。但是,我们虽然可以断定某一行为是不是大罪,我们却不可以判断做出这行为的人,而要让天主的公义和怜悯去审判他。

    小罪使爱德衰弱

    1862小罪是在小事上不遵守伦理法则的规定,或在大事不明知故意违反伦理法则。

    1863小罪的结果是削弱爱德,纵容偏情的滋长,阻碍灵魂在修德为善的道路上的进步,要受一段时期的惩罚。故意犯小罪,或犯了不知悔改,会导致人犯大罪。但是小罪并不逼人与天主敌对,并不断绝人与天主之间的盟约关系。在天主圣宠的辅助下,小罪所造成的灾殃是人的能力还可以补救的,用当今教宗的话来说∶「小罪没有剥夺人的宠爱,与天主的友谊、爱德,及永远的真福。」

    亵渎圣神的罪

    1864「谁若亵渎了圣神,永远不得赦免。」天主的仁慈原来是无限无量的,但是人若不忏悔,故意不肯接受天主的怜悯,他的罪自然不得赦免,灵魂上也便得不到天主圣神带来的救恩。这样的心硬固执,至死不知悔改,终於遭受永远的灾祸。

    五、罪的泛滥

    人越是犯罪,便越要犯罪

    1865犯了一个罪又犯一个罪。同样的罪犯得多了,养成了坏的习惯,以致产生邪恶的嗜好,造成良心的麻木,影响人对善恶的具体判断。因此,人越是犯罪,便越要犯罪,罪也便这样繁殖和泛滥起来了。

    所谓七罪宗,就是犯罪的坏习惯。

    1866犯罪的坏习惯,可以依照它们所相反的德行来分类,也可以依照我们向来所熟悉的七罪宗来分类,所谓七罪宗,就是骄傲、悭吝、迷色、忿怒、嫉妒、贪饕、懒惰。

    对别人所犯的罪,我们也有应负的责任吗?

    1867罪原来是各人自己的行为。但是在有些情况中我们也对别人所犯的罪负有责任。那就是∶

    -当我们直接地并心甘情愿地参与别人的犯罪行为。

    -当我们命令别人做犯罪的行为,给他出主意,称赞他的作为,向他表示同意。

    -当我们有责任检举和阻止别人的犯罪行为而不尽这份责任。

    -当我们庇护犯罪的人。

    1869这样说来,罪使人彼此成为共谋者,在他们中间散布贪欲、暴力、不正义。罪是那些违反天主慈爱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机构的起源。所谓「有罪的结构」其实无非是个人的罪的形迹与效果。这样的结构一旦产生了,便促使受它们迫害的人也去犯罪。於是,便产生了一种所谓「社会的罪」。

    内容要点

    1870一、「天主把众人都禁锢在背叛之中,是为要怜悯众人。」

    1871二、罪是相反永恒法则的一句话,一个行动,一个意愿,是对天主的一种凌辱,是对天主的不服从,与耶稣的服从完全相反。

    1872叁、罪相反理性,损害人的本性,破坏人类的团结。

    1873四、罪的根源在人的心中,其类别及其轻重,主要是以其对象来决定。

    1874五、明知故意在大事上违背天主的诫命,相反人生的终向,是犯大罪,大罪毁了灵魂上的爱德,没有爱德不能得救,所以谁犯了大罪,若不及时悔改,要下地狱受永罚。

    1875六、小罪是伦理上的错乱,它并不毁了灵魂上的爱德,小罪的遗祸可藉着灵魂上的爱德予以补救。

    1876七、屡次犯罪,即使是小罪也会养成恶习,七罪宗就是这样养成的。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2. 个人与社会
    1877人的使命是在显示天主的形象,使自己成为天主唯一圣子的肖像。这使命是个人性的,因为被召叫进入天国真福的是个别的人,但也与全体人类有关。

    这是《天主教教理》卷叁第一部分第二章开头一句话。这章标题「人的团体」,内容括「个人与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正义」叁条。今天我们介绍第一条∶「个人与社会」。《天主教教理》分两点阐述这个话题。第一点论「人被召的团体特色」;第二点讲「悔改与社会」。

    「人被召的团体特色」是神学上的术语,意思是∶「人禀有合群的天性」。关于人的合群性,在我国哲学史上,主张「人性恶」的荀子,自有一套说法。他说,人的体力不及牛马,却能驾驭牛马。这是因为人能合群。人怎麽会合群呢?那是因为人晓得「分」。所谓「分」,就是划分为不同等级,形成不同分工。晓得「分」,能「合群」,人才能战胜自然∶这就是荀子所持的「名分使群」的社会观。

    荀子的社会观有明显的实证主义倾向。《天主教教理》不然。《天主教教理》将人的合群归之于天性。正如本章那第一句话所说的,天主创造人,不但要人个别地,而且也集体地,成为他的肖像。人的合群,反映天主的叁位一体。

    1878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终向,就是天主。人与人之间应该缔结以真理与爱德为基础的友谊关系。这关系可与天主圣叁之间的关系相比拟,此外,爱人的爱也不可与天主的爱分离,必须相提并论』。

    人合群,不但能克胜自然,而且有助于完成自己的本性。

    1879一个人必须要有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不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其本性的必要因素,人必须与别人来往,帮助别人,接受别人的帮助,与别人对话,这样才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能,而完成自己的本性。」

    社会是什麽?《天主教教理》不是社会学教科书,它并不提出学术性的定义,它只指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藉以说明双方责任与义务。

    1880一个社会是有组织地联合在一起的一群人。把他们联合起来的原则是超越在他们每一个人之上的。一个社会有它的有形的一面,也有它的精神的一面,一个社会的存在总要持续一段时期,它继承过去,开启未来。由於社会的存在,各人的身分才得以肯定,各人的财产便有了保障。为此,各人应该为其所属的社团效劳,也应该尊敬这个社团的领导人。

    从天主教的信仰出发,《天主教教理》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强调个人,认为个人为所有社会组织的本原、主体及宗旨。

    1881一个团体的性质是根据它的目的而决定的,因此,每一个团体都各有固有的章程。但是,正如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上所说的,「一个社会组织的本原、主体及宗旨是人,而且应当是人」。

    所以,人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尺度。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不同的社会组织,家庭和与政府机构相对的公民社团,便显得比较实惠了。天主教会向来着重这样小型的社会组织。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化社会的普及,大规模的「社会化」已是无法抗拒的事实了。教会当局早已予以肯定,但是为了矫正它的流弊,近代的教宗们都提出了分级负责的「辅导性」原则。《天主教教理》说∶

    1882有些像家庭和公民团体那样的社会组织,更直接符合人的本性,是人所必需的。为的使尽可能更多的人参与社会生活,应该鼓励,在国内或在国际间,成立以经济、文化、社会、运动、娱乐、职业、政治、为目的的自由选择的协会或机构。这样的「社会化」出於人的本性。一个人的力量做不到的,许多人组织起来就能成功。社会化又可发展各人的才能,提高各人的责任心,共同保障各人的权益。

    1883「社会化也有流弊,国家的过分干扰可以造成对个人自由的威胁,妨碍个人的创业精神。为此,教会的社会训导提出了「分级负责的原则」,依照这条原则,不是必要的话,上级社会不可干扰下级社会分内的事,下级社会单独做不到的,上级社会才出面援助,并且也要为了维持公共福利的缘故,调剂和配合各下级社会的活动』。

    其实,「分级负责」原则原是教会的传统训导,近代的教宗们将它重提出来,是因为它在今日的世界中特别重要。

    1884天主没有把所有权力的施行一个人独揽起来。他把不同的权力分配给不同的人物,使各人各物都可依照各自的本性才能施行自己的权利。治理社会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方式。天主治理世界的态度表现出他对人的自由的尊重。这个世界上的执政者,应该知道向天主学习,把自己看作是天主上智计划的执行人。

    1885「分级负责」的原则是反对所有的集权主义。它给国家的干预划出了分寸,它调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有助於缔结一个地道的国际秩序。

    以上是谈第一点∶「人被召的团体特色」;接着要谈第二点∶「悔改与社会」。在这个标题下,《天主教教理》提出两项教训∶社会应该鼓励而不可阻碍个人修德行;罪恶侵蚀了社会,败坏了社会的秩序。唯一的补救办法是社会成员的内心悔改和恳求天主的怜悯。《天主教教理》这样教训,说∶

    1886为实践人的使命,社会是必不可少的,要达到这点必须要尊重正确的价值等级,不可把内心的精神价值放在满足物质欲望的价值之下。

    1887手段与目的本末倒置,把为了达到人生的终向而必须采用的工具看作为做人的目的,或者把人看作为达到某种目的工具,这就是不正义的社会组织所以产生的原因。用教宗比约十二世的话来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中,人实际上不能活一个符合天主诫命的教友生活」。

    1888但是,要改革社会,使社会实实在在地是为人服务,还是要从人的精神和道德的力量上着手,首先需要内心的不断地悔改。这并不是说,要放弃采用适宜的措施来矫正引人犯罪的社会制度或生活方式,使它们符合正义,不再妨碍,反而便利人的为善修德。

    1889没有天主圣宠的光照,人往往认不清降服於罪恶的怯懦行为以及以暴抗暴反抗行为之间的另一条小径。这条小径是爱德,也是爱人的爱德。爱德是最大的社会法律,它尊重别人和别人的权益,它要求人实践正义,它使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圣经说得好∶「谁若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凡丧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

    内容要点

    1890在天主圣叁的结合,与人和人之间所应该缔结的友谊之间有点相似。

    1891为适宜地发展自己的本性,人必须有社会生活,有些社会,如家庭和乡镇社团,与人关系直接,更合乎人的本性要求。

    1892人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原、主体和宗旨。

    1893应该鼓励人们参加自由组织起来的社团和协会。

    1894依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不论是国家或是大的社团,都不可代替个人或中间性社团,抹杀他们的自发性和责任心。

    1895社会应该鼓励,而不可妨碍人修德行。它应该向人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等级观。

    1900在被罪恶侵蚀了的社会中,最紧要的是它的成员的内心悔改,并祈求天主。爱德促成正义的社会改革,除福音之外,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3. 参与社会生活
    人是社会的动物,没有社会,人不能发展他的潜能,完成他的人性。所以,人要实践他的天赋使命,就必须参与社会生活。但是人应该怎样投入他所属的社会的社会生活呢?《天主教教理》从叁方面分别讨论这个问题。那就是∶「权力」、「公共福利」以及「责任与参入」。

    有关权力,教会的社会训导强调以下四点∶一、一切权力都来自天主;二、所有社会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权力;叁、权力的存在是出於人性的要求;四、权力的施行必须以公共福利为目的。

    权力是什麽?《天主教教理》这样逐步阐述。援引教宗良十叁世的训导,这样解释,说∶

    1897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生活,不可没有权力。权力维持社会的秩序,推进社会成员的共同福利。有了权力,社会才能顺利存在并发挥其作用。所谓权力是指有些人或有些机构所以有颁布法律、发号施令、强制人们服从的名份。

    任何社团不可没有权力。权力出于人性的要求,来自天主。

    1898每一个社团必都须有一个权力来统治它。这是出於人的本性的要求,没有权力,团体无法统一。权力的任务是在确保公共福利。

    1899权力有其伦理上的必要,也有其神学上的根据。圣保禄宗徒说∶「每人要服从上级有权柄的人,因为没有权柄不是从天主来的,所有的权柄都是由天主规定的,所以谁反抗权柄,就是反抗天主的规定,而反抗的人就是自取处罚。

    为此,人都有服从和尊重权力的义务。

    1900要服从权力,便要尊重权力,也便是要对负责施行权力的人们,按照他的地位等级,表示相称的尊敬、感激和爱戴。第一世纪末年的教宗圣克来孟撰写了一篇为政治界人物祈祷的经文,说∶「主!你用光荣伟大莫可名言的权能,将治国的权柄交给了我们地上的领导者,为使我们认识你赏给了他们的尊贵与光荣,并使我们服从他们,只要他们在一切事上不违反你的意旨。求你赏赐他们健康、和平、和睦及恒毅,为使他们运用你赏给的统治权,不引人陷於罪恶。主!你是天地的主宰,你是万世万年的统治者,你赏赐了人类的子孙享有掌管地上万物的光荣尊贵与权能。求你引导他们的智谋,追寻你面前善良可嘉的真福,本着和平温柔的政策和诚敬的心情,运用你赏赐的权柄,为能得到你的慈恩」。

    权力来自天主,但政体和政府的遴选则由于国民自由抉择。

    1901如果说,权力的存在是属於天主规定的秩序,政府和行政人员的遴选则可由国民自由抉择。就伦理的观点来说,各国的政体是可以不同的,但是任何政体都应该有益於国民的共同福利、性质与自然法则、公共秩序以及基本人权相反的政体,不能实践它所强制统治的国家的公共福利。

    权力的合法性并不来自权力本身,其施行是为谋求社会的公共福利,并应合乎道德。

    1902权力的合法性并不来自权力本身。所以,不可专制地施行权力,而应该用权力来为社会谋幸福。权力应该是一种以执政者的自由意志及其对自身职责的意识为基础的道义力量。人所制定的法律要符合理性才能发生法律的作用。从此可见其效力来自永恒的法律。违背理性的法律应被视为不公正,因为没有实践出法律的定义∶它不过是一种暴力而已。

    1903权力的施行,要以谋求社会的公共福利为目的,并以合乎道德的方法达到其目的才是合法的。如果政府制订不正义的法律或采取不合乎道德的措施,公民没有服从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权力已不成为权力,而是权力的滥用。

    1904因此,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百年》通谕中这样写道∶「立法、行政、司法叁权应受到互相约束,由各自的责任范围去规限其他权力。这也就是所谓法治精神,标榜法律的无上权威,而非个人的意愿」。

    谈到公共福利,梵二大公会议的《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上有这麽一段话,说∶

    「所谓公益,就是私人及社会可以充分而便利地完成自身的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今天也愈形普遍化,从而包括整个人类的权利和义务,每一个团体应顾及其团体的急需及合法愿望,甚至应为整个人类大家庭的公益着想」。

    《天主教教理》根据大公会议的教训,认出组成公共福利的叁个主要因素,那就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与扶植,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富裕与进步,团体及其成员的和平与安全。

    1905由於人是社会动物,一个人的福利必定与整个社会的公共福利有关,要规定一个社会的公共福利则必须顾及每个成员的人性要求。

    1906所谓公共福利,是包括一切能使私人、家庭及社团可以比较圆满而便利地成全自己的生活条件。」公共福利对每一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每一个人,特别是负有行政使命的人都要小心保护它。公共福利包括叁个必要因素。

    1907第一,公共福利包括对人性的尊重,公共福利要求政府尊重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人权。社会有义务容许社会中各个成员完成各自的天赋使命,特别要容许他们运用天赋的自主之权。不运用天赋的自主之权,是不能完成人的天赋使命的。公共福利也包括依随自己良心的正确指示而行事的权利、保卫私生活和宗教事务上的正当自由权力。

    1908第二,公共福利包括社会福利以及社团本身的发展。所谓发展是代表一切社会责任的综合名词。当然应当是政府以公共福利的名义来仲裁私人间的利害冲突,但是政府必须要造成能使每一个人度其真正适合人性生活的生活条件∶具有对衣、食、卫生、工作、教育、文化、通讯以及建立家庭等便利的生活条件。

    1909第叁、公共福利也包括和平。所谓和平,就是一种持久而安全的正义秩序。所以公共福利也要求拥有权力的人或机构,采用合乎道德的手段,来确保社会及其成员的安全。换句话说,公共福利给予个人和团体以合法的自卫权力。

    所有团体都有它们的公共福利,《天主教教理》承认只有国家有足够的权力来实践它的公共福利,但是、它也指出在社会化的围越来越大的今日,我们必须强调普世人类大家庭的公共福利。

    1910虽然所有社会都有其自认为公共福利的公共福利,只有政治社会才有足够的权力来完成它的公共福利。所以国家有义务保护并促进国家内公民社团及其他中间社团的公共福利。

    1911今日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越来越密切了,其围也渐渐地普及整个世界。联合普世享有同等尊严者的人类大家庭,要求有一个超越在各国的公共福利之上的普世公共福利,为此,就「应当设立各式国际团体,以应对人类各种急需,这些急需有的属於社会围,如衣食、卫生、教育和就业机会等,有的则属於某些特殊情形,如∶解救正在开发中的国家所普遍的急需,赈济散布於全球的流亡者,并支援移居他国者及其家庭等。

    最后,《天主教教理》强调公共福利应以人的利益为其准则。

    1912公共福利应该以人的利益为其准则,「因为事物应该隶属於人,而不是人应该隶属於事物」。这样的秩序是奠基於真理,建於正义,并以爱德促使其生气蓬勃的』。

    「伦理应跨出个人范围」、这是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第叁十节的标题。在这一节中,大公会议要求「每人应将社会关系视作现代人的主要任务」,应对其所隶属团体负起责任来并且积极地参加团体的活动。当今教宗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其所颁布的「一百周年」通谕中更说明了这责任和参入的具体意义。《天主教教理》依据大公会议及教宗的训导,给我们提出以下的五项说明∶

    什麽叫做「参入社会活动」。

    1913所谓「参入社会活动」,这是社会成员个人自愿并慷慨地投入社会团体的交流关系中。社会中所有的人都应该依照各自的地位和职责推进公共福利。这是他们的义务,是与他们的人性尊严所不可分离的义务。

    投入社会活动应从各自本分上的作业做起,

    1914参入社会活动是要从各人对自己所负责的单位负起责任来作起∶他要先尽心教育自己的子女,尽力作好自己本分上的作业,藉此来对别人和对社会的公共福利提出他的供献。

    参加社会活动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不同。

    1915作为国民,应该尽可能地参加地方上的公共生活。参加的方式可能在不同的国和不同的文化中互不相同。「国家让绝大部份国民自由与政治,是值得赞扬的」。

    参与社会活动要求内心悔改。

    1916要所有的人都来实践社会的公共福利,这好比要人们去执行任何道德职责一样,参与的人非要不断地从心悔改不可。像舞弊和别的让人藉以逃避缴纳合法税款及不遵守社会法令的欺骗手腕都应该坚决地予以谴责,因为这是不符合正义的要求的。我们更应该致力於对改善人的生活素质有利的社会结构的发展。

    注意教育下一代的国民。

    1917巩固能引起团体的成员的信心价值并鼓励他们去予以实践,这是享有权利者的职责。一般人的参与社会活动是以教育和文化开始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未来命运,是操在一批能给下一代指出生活及希望的理由者的手中」。』

    内容要点

    1918没有权柄不是从天主来的,所有的权柄都是由天主规定的。

    1919每一个社团都必须有一个权力来维持它并促使它的发展。

    1920政府及其权力是以人性为基础的,所以也属於天主规定的秩序。

    1921权力的施行,要以达到社会的公共福利为目的才合法。为达到这个目的,应该采取合乎道德的方法。

    1922各国的政体可以不同,但是任何政体都必须有助於对它所统治的国家的公共福利。

    1923国家的权力不得越出伦理秩序所限定的范围而施行,并必须保证国民都能享有自由的生活条件。

    1924公共福利是「让私人及团体可以充分而便利地完成自身的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

    1925公共福利包括叁个必要的因素,那就是∶对人的基本权力的尊重与扶植,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富裕与进步,团体及其成员的和平与安全。

    1926人性的尊严意味着对公共福利的追求。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致力於促进并支持有利於改善人的生活素支的社会机构。

    1927国家有责任卫护及推进公民社会的公共福利。全人类大家庭的公共福利要求有一个国际性的组织。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4. 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这个观念在天主教的伦理神学教科书上已经流行了一百多年。在教会的训导文件中,教宗良第十叁世的《新事通谕》,比约第十一世的《四十周年》通谕,若望第二十叁世的《慈母与导师》通谕,也都予以讨论。对天主教的社会训导史略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天主教的学者曾围绕这个观念展开过几场辩论。梵二大公议的文献和新编《天主教教理》,虽然援用这个名词,却并不加以解说。只是笼统地把它比作一连串的生活条件,认为在这些生活条件下,社会中的各社团和每一个人才能达到按照他们各自的性质和使命有权利达到的发展。

    《天主教教理》这样介绍,说∶

    1928要实行社会正义,便要创造条件,使社会中的各社团和每一个人都能达到他们按照各自的性质和使命有权利达到的发展。社会正义是与公共福利及权力的施用有密切相关的。

    至於怎样的生活条件才能使社会中的各社团和每一个人,都达到按他们各自的本质和使命有权利达到的发展,《天主教教理》的建议包括以下叁点。叁点的标题标题是∶一、对人的尊重,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差异,叁、全人类的团结互助。

    一、对人的尊重

    人性尊严是天主教社会训导的一个要点。最近的几位教宗,如若望二十叁世在《和平於世》通谕,保禄六世在《民族发展》通谕,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人类救主》和《论人的工作》通谕中,都曾予以充分的阐释。《天主教教理》特别援引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1987年颁布的《社会事务关怀》通谕中的话,强调其迫切性,

    1929要实行社会正义,必须尊重人的超性的尊严。人是社会的最终目的,社会的存在原是应对人的需要。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所颁布的《社会事务关怀》通谕中说∶「造物主将维护及促进人的尊严的职责委托给我们,而为此在历史中每一时代,任何男女都应严格负起责任」。

    《天主教教理》指出「人的尊严」这观念的两个实际涵义∶一个是∶待别人要像待自己一样;另一个是∶不侵犯人人都有的基本人权。这些权利存在於社会之先,是社会必须承认的。《天主教教理》这样阐述,说∶

    1930尊重人包括尊重源於人的尊严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存在於社会之先,是社会必须承认的。它们是一切权力在道义上的根基。一个社会,在它所制定的法律上,蔑视或不肯承认基本人权,是在毁坏它本身在道义上的合法性。一个不尊重人权的政权只能依靠兵力或暴力来获得国民的服从。教会有责任提醒所有善心的人,要尊重基本人权,不要把它们与过度的或虚假的要求混为一谈。

    1931尊重人绝对不许忽视梵二大公会议的这个教训∶「人人应将其近人视作第二个自我,一无例外,尤其应照料近人的生命,以及为度相称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单凭法律是无法消灭像恐惧、偏见、骄傲、自私这些对有友爱的社会的建立的阻碍。只有爱德,把所有的人都视作自己兄弟的爱德,才能克服这些行为。

    1932待别人要像待自己一样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当别人处在特别需要援助的境况时,我的责任也便特别重要。要记得圣经上耶稣所说的这句话∶「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所做的」。

    1933这待别人要像待自己一样的责任也包括与我们的意见和行动不一致的人。耶稣甚至要求我们宽恕得罪我们的人。他要求我们,把他传给我们的「新的诫命」、爱人的诫命,也施行在所有的敌人身上。所谓「解放依照福音的精神来讲,与对人的仇恨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对仇人所作出的罪恶行为当然是应该深恶痛绝的。

    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差异

    有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差异,梵二大公会议的《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有这样的教训∶

    「既然每人都拥有灵性,即皆为天主依自己的肖像而造生,即皆为基督所救赎,并拥有同一使命和同一超性命运,则愈来愈承认,基本上,人人一律平等。

    「诚然,人们在肉体、精神及理智方面,并不拥有同等才能,但应克服并扬弃为了性别、种族、肤色及社会地位,或为了语言或宗教,而在社会及文化等基本人权上有所岐视,因为这是违反天主的计划的。基本人权尚未在各地获得相当的保障,的确令人感到遗憾。例如∶否认妇女自由选择配偶及生活地位的权利,拒绝给予她们和男人平等接受教育及文化的权利。

    「此外,虽然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合法的差异,但人格平等却要求更为人道及比较公平的条件。在人类大家庭内各成员、各民族间所有经济、社会上过分的不平等,是一种耻辱并违反社会正义、公平及人性尊严,尤其危及社会和国际和平。

    「各式人为的组织,无论其为私立或公立,应致力於替人性尊严并为达到人生目标而服务,同时应反对任何社会和政府的奴役,并在任何政治体系中,捍卫人们的基本权利,而且这些组织应逐渐适应人类的精神需求,因为精神高於一切,虽则为达成这目标还需要悠长的时间。」

    《天主教教理》依据上述训导拟定下列叁条原则∶就人的本性来说,人人都是平等的;由於人不能单独生存,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但必要,而且是有益的;不公正的差异却是一种罪恶。

    就人的本性来说,人人都是平等的。

    1934人人都是依照天主的肖像而造生的,都有同一的灵性,同一的本性,同一的来源;又都是基督所救赎而蒙召分享同一的天国真福,因此,人人享有同等的尊严。

    1935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主要根据是人性尊严,以及由此而出现的基本人权。应克服并扬弃为了性别、种族、肤色及社会地位,或为了语言或宗教,而在社会及文化等基本人权上有所岐视,因为这是违反天主的计划的。

    1936人出生时,并不具备为发展其肉体和精神生命所不可少的条件。但必须有别人的扶助,人与人之间的确有年岁、体力、智能、德行上的差异,这样不同的财富的交易和分配为人人都有好处,在福音上耶稣曾讲了塔冷通的比喻,虽则是教训人应如何利用天主的恩赐去行爱主爱人的事,却也说明了天主赐给人的才能的差异。

    由於人不能单独生存,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但必要,而且是有益的。

    1937这样的差异原来是在天主的上智计划之内的,因为天主愿意我们每人从别人手中接受我们所缺乏的财富,也要我们把我们所富有的财富分给有需要的人们一同享用。差异是鼓励甚至迫使我们为人慷慨仁慈,乐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财富,差异也推进文化交流互通财富。圣女加大肋纳曾记录耶稣默启给她的话说∶「我分配德行是很不相同的,我不把所有的德行都分配给一个人,而把这个德行给这个人,那个德行给那个人,有的人,我给他们爱德,有的人,我给他们公义,有的人,我给他们谦逊,又有的人,我给他们活泼的信德。这样我把许多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恩宠不同地分给了人。我没有把它们赐给一个人,我要迫使你们彼此相爱,互相扶助,我要你们每一个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你们大家都做我的仆人,把我赐给你们的恩宠分给别人一同享用」。

    不公正的差异却是一种罪恶。

    1938在这个世界上,的确也有许多不公正的差异在压迫着成千上万的男男女女。这样的差异是相反福音的精神的。梵二大公会议这样声明说∶「人格平等却要求更为人道及比较公平的条件,在人类大家庭内各成员、各民族间,所有经济、社会上过分的不平等,是一种耻辱并违反社会正义、公平及人性尊严,尤其危及社会及国际和平」。

    叁、全人类的团结互助

    「团结互助」,台湾的天主教学者们把它称为「连带责任」,是天主教传统的社会训导中的一个重要名词。先教宗保禄六世曾在《论民族发展》通谕中援用它来强调「进步的国家,有协助落後的国家的责任」。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更在纪念这通谕的颁布二十周年的《论社会事务关怀》通谕中,对它作详尽的说明。

    现代人已经有了一种觉醒,发现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在现代人的心目中,相互依赖已经是决定人际及国际关系的一种体制了。而且也被视作一个伦理畴予以接受了。「团结互助」是与「相互依赖」相对的伦理上的回应。在《论社会事务关怀》通谕中,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阐明它的意义,说∶

    所谓团结互助不再是对许多不幸者的空洞的同情,或肤浅的哀伤。相反的,却是一项将自己献身於共同利益的坚定而持久的决心;即是献身致力於每一个人的和整体的利益,因为我们大家都是要为众人负责的。这种决心是建立在坚信阻碍完全的发展就是对利的渴求和权势的追逐,如我们曾说过的。这些态度和「罪的结构」只能-先要有天主恩宠的助佑-以完全相反的态度予以克服;一种随时就绪地献身致力於近人的益处,以福音的意义表达,就是为他人而「丧失自己」而非剥削他人,为他人的益处「为他服务」而非压迫他。

    《天主教教理》承接教宗们的训导,视「团结互助」为基督信徒的固有美德,要求每位信友把自己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分给别人共同享受,呼吁大家抱着这种精神来解决今日世界的社会间问题。

    1939团结互助也称作友谊,或社会仁爱,不论从人性或从基督信仰说来,人人都是兄弟,团结互助就是这条原则的直接结论。教宗比约十二世已经指出∶

    我们这时代一个很流行的错误,是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及彼此相爱的大原则。他说这条原则,不但是人类的共同起原及其共同禀有的理性所指示和要求的,是所有的人,不论属於任何民族,所共同承认的,而且也是基督在十字架上为了我们的罪向天主圣父所做的祭献,加给我们的一个严重的责任」。

    1940团结互助的精神特别要表现在财富的分配和工作的酬报方面,它要求一个更公平的社会秩序,好减弱社会中的紧张情势,使社会中的冲突可以协商解决。

    1941社会和经济问题只能通过各方面共同的团结互助来解决的,要通过穷人之间的团结互助,有钱人和穷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工人之间的团结互助,企业主人和雇员之间的团结互助,甚至国家之间及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来共同解决的,国际间的团结互助是一种伦理的需要。缺了它,世界不会和平。

    1942团结互助是一种德行。修这种德行的范围并不限於物质财富的分配上。天主教会在布施信仰上的精神财富之馀,对物质方面的福利进步也不断提出新的贡献。这正好是如同耶稣在圣经上所说的∶「你们该先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

    内容要点

    1943一、要实行社会正义,就要造成一定的条件,使社会中各社团和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有权利获得的福利。

    1944二、尊重人就是把别人看作自己对待,也就是尊重人人都有的基本人权。

    1945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以人性的尊严和基本人权为基础的。

    1946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出於天主的上智计划,天主愿意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迫使我们修爱德。

    1947五、人性的同等尊严要求我们减少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和经济上的过度差异,并迫使我们消除所有的不公正的差异。

    1948六、团结互助是基督信徒的固有美德,它要求我们把我们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分给别人共同享用。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5. 伦理法则之一∶自然法律
    1949天主造人,叫人享受幸福,但是人犯罪,毁坏了本性,因此需要天主的救援。法律和恩宠是天主给人的救援,法律指导人,恩宠支持人。

    这是《天主教教理》卷叁第一部分第叁章开端的几句话,这章的标题是∶「来自天主的救援∶法律与恩宠。」内容分叁条∶第一条讲伦理法则;第二条讲恩宠与成义;第叁条讲教会,慈母与导师。

    伦理法则

    「伦理法则」是一个翻译出来的名称。拉丁原文「莱克斯.摩拉利斯」照字面译出,应该是「伦理法律」。法律与法则原来是同义词,但是在二者中法律一词,意义比较具体,更多地受到各地文化、宗教和政治的影响。因此同一的名词,在不同地点的人听来,便会引起不同的联想。我们选用比较中性的译名,伦理法则,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但是,在讨论有关伦理法则的问题时,仍有先说明「法律」一词不同意义的必要。

    在我国传统文学上,法律与刑罚并称,与礼乐相对。刑法可以强制属下的人服从,礼乐则有感化人心的作用,所以《论语》记载孔子的话,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制约百姓,老百姓只是勉强克制自己避免犯罪而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事情。用德来治理百姓,用礼来约束百姓,老百姓就知道做坏事可耻而能自己纠正错误。

    在中国哲学上儒家一般赞成孔子,法家则持反对的意见。管子说∶「杀戳禁诛谓之法」,以为法律就是杀人或把人监禁起来。另一位法家的作者韩非子,却对法律提出一个比较文明的定义,说∶「法者,编着之图藉,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这就是说∶法律是记录下来的条文,要保存在政府机关里,而且要发表给人民知道。当今中国受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一本词典,竟把法律解释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在法律与道德如此分道扬镳的情况下,当然不能采用「伦理法律」那样的名称了。天主教的神学是基督福音在西方落地生根而茁壮发展的,我们中国的基督信徒要接受这个事实,面对其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这样才能对我们的信仰有真正的认识。

    天主教伦理神学上的法律观念源於旧约圣经,旧约圣经有希伯来语本,也有希腊语本。法律一词在希伯来原文中称「托拉」,在希腊语本中则是「诺摩斯」。「诺摩斯」指古希腊哲学中关於法律的概念。政治权威和政治义务以及公民的权利,是公元前五世纪末、四世纪初希腊一些主要诡辩派主要关心的事。他们区分自然与习俗,把法律归入习俗中。一般认为法律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经人们一致同意而形成。但是在希腊哲学家中有些人支持法律是自然的,在任何地方都具有同等效力的观点。

    「托拉」是犹太宗教名词,与希腊哲学中的「诺摩斯」不尽相同。在旧约圣经中,「托拉」指天主启示给以色列人的真理,也就是天主的教导和指引。狭义专指梅瑟五书,托拉也指全部希伯来语圣经。有时也包括口传律法和成文律法。因此,「托拉」一词的含义进一步扩大而包含全部犹太法律、习俗及礼仪。

    《天主教教理》,根据旧约圣经中「托拉」一词的意义来解释「伦理法则」,又利用希腊哲学中「诺摩斯」的观念来说明「伦理法则」与自然和习俗的关系。它这样阐述说∶

    1950伦理法则是天主上智的工程,照圣经上的意义,它是一种训诲,一种教育方法。它引导人走向天主所许给他们的幸福,禁止人作恶,远离天主。它的诫命是严格的,它许给人的赏报却是甘饴的。

    1951法律是有关当局所颁布的行为规则,其目的是社会公共福利。伦理法则假设宇宙是全能、全智、全善的天主所创造的,又假设在天主所创造的宇宙万物中间有一个合理的秩序,其作用是在引导宇宙万物达到它们各自受造的目的。所有法律都以有恒的法律为起点和归宿。换句话说,法律的订立和颁布都是由於人的理性接受了创世和救世的天主上智的安排,教宗良十叁世说得好∶「所谓法律,无非是理性的安排」。戴耳都良说得好∶「在所有生物中唯有人能以从天主手终接受了一条法律而自豪。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有能力了解并辨别,他能藉着自己的自主之权和自己的理性,来服从决定自己的行为动向,来顺从把一切都托付给了他的天主」。

    《天主教教理》又指出法律的种类,并声明基督是一切法律的终向。

    1952伦理法则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彼此间都有相互的关系。永恒的法律是所有法律在天主内的根源。有自然法律、有启示法律,在启示法律中又有旧的法律和新的福音法律,此外更有民法和教会法。

    1953伦理法则在基督身上获得圆满和统一。基督是成全的道路,是所有法律的归宿,因为只有他教人正义,并给人正义,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因为法律的终向是基督,使凡信他的人获得正义。」

    自然法律

    今天我们介绍「自然法律」。「自然法律」这观念,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极其生疏的。它的起源在希腊。我们先讲一个希腊的传说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安提戈。她是俄狄甫斯和他的母亲伊俄卡斯式由於不知情而乱伦所生的女儿。她的父亲察觉到伊俄卡斯式就是自己的母亲後,就弄瞎了自己的眼睛。安提戈给瞎了眼睛的父亲带路,陪他从底比斯开始流放,直到他在雅典附近死去。父亲死後,安提戈回到祖国底比斯。那时,她的两个兄弟,一个保住城市,一个攻打城市,正为争夺王位而战。她想使他们和解,但兄弟二人都负伤身死,结果他们的舅父克瑞翁成为国王。新国王为守城的式俄克勒斯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葬礼後,下令不许移动攻城的波吕尼克斯的尸体,声称他是一个叛徒。安提戈出於对兄弟的爱,并认为这一命令是不公道的,偷偷地掩埋了波吕尼克斯。为此克瑞翁下令把她处死。她被囚在一个墓穴里,在那里自缢身死。她所爱的克瑞翁的儿子海蒙,也自杀了。

    这个传说故事後来被编成剧本,公元前441年首次演出,剧本作者索福克勒斯对安提戈深表同情。认为她的抗拒是一个可嘉的行为,因为她服从了权威比所有国家的保护神更高的天神宙斯的命令。这样藉着神话的语言索福克勒斯触及了政治权威的限度问题。

    在哲学领域上,同一的问题由同时代的诡辩派首先提出。这派人认为国家的权力来自它所掌握的手段。所谓王族的神圣起源,伦理上的责任和宗教上的忠诚,都是执政者编造出来的掩盖事实真相的话。他们甚至以为神也是为了这个缘故被凭空捏造出来的。这样的言论不但引起了政治危机,而且也摇动了人们有关伦理的信仰。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意味着受外界支配的伦理的存亡。於是,他便致力於建立一个既自立而又普遍的伦理体系。用我们中国老百姓的话来说,苏格拉底发现了人的良心。

    对苏格拉底的这项发现,希腊哲学的反应取两个不同的方向。柏拉图向往理念世界,认为真正的善超越个别和具体的人,只有哲学家才认识它。因此,柏拉图构想了一个由哲学家专政的理想共和国。亚里斯多德着重经验,以具体的人为善恶的准则。在他以前,诡辩派的普罗塔哥拉曾说过∶「人为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所说的具体的人,则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人的本性」。他认为那超越各民族的习俗,和各国的法律的自然法律,体现人的肉身和精神的基本需要。

    亚里斯多德虽然推翻了哲学家的专政,却不曾给他所提出的自然法律作出绝对必须遵守的肯定。因为他只指出了人若要生活幸福,必须遵守自然法律,但是并没有说明人为什麽必定要生活幸福。在他以後,在希腊哲学界中,又出现了斯多亚派、伊壁鸠鲁派和怀疑派等。但是,那人必定要生活幸福的义务,仍一直是一个谜,没有解决。倒是後来的罗马作者,像塞内加和西塞罗,把自然法律说成是神的体现,才肯定了人有遵守它的绝对义务。

    以上是古希腊和罗马世界对自然法律的看法。天主教教理上法律观念源於旧约圣经,与希腊人所说的法律不尽相同;但是希腊哲学所发现的自然法律,对天主教的神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为,由於圣奥斯定和圣多玛斯的努力,天主教的神学吸收了希腊哲学的精粹。

    在天主教的伦理神学上,自然法律,不但如亚里斯多德所说,被认为表示人性的基本需要,而且更从柏拉图的学说中受到启示,被说作是永恒法律的体现。「永恒法律」一词在圣奥斯定的着作中实质上就是天主的旨意。所以在天主教的教理中,所谓自然法律不是指有关大自然的自然法则,而是指来自理性的伦理法则,因为理性是人的本性。在「自然法律」一词中,「自然」二字在西语中原有「人的本性」的意思。

    《天主教教理》这样阐述「自然法律」一词的意义,说∶

    1954人享有天主的上智和全善。天主赐给了他自主之权以及追求真理和美善的能力。自然法律体现人所固有的伦理意识。这伦理意识使人藉其理性认出什麽是善、是恶、是真理、或是谎话。教宗良十叁世说过∶「自然法律刻写在每一个人的灵魂上。它就是人的理性。它要求人行善,禁止人作恶。」

    1955梵二大公会议称自然法律为《天主的法律及自然律》。自然法律给人指示行善和达到人生终向的道路。它告诉人支配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它以爱慕和服从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及审判者的天主、并以对待别人像对待自己一样的心情为其基础。它的规定主要地陈列在天主十诫里。其所以称作《自然法律》,不是因为它与所有无灵之物的本性有所关系,而是因为它所宣布的真理原世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圣奥斯定说∶「所以、这些规则如果不写在称作真理的光的那本书上,还能写在那里呢?所以、所有公正的法律都可以在这里读得到,都可以从这里,不必走出去,只须印上去,就可以一直传行到善的人的心里,好比刻在戒指上的花纹,按在腊烛油上,并不离开戒指,便印在腊烛油上了」。

    圣多玛斯说得好∶「自然法律是天主赋给人的理智之光。人藉着它认出什麽是应该做的,什麽是不应该做的。这个光,或者说这个法律,是天主在造人的时候,就赋给了人的」。

    与各民族的习俗和各国的法律相比,自然法律有两个特徵,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恒久不变性。

    1956自然法律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不论就其诫命来说,或就其权威来说,它是普遍性的,对所有的人都有效力。自然法律说出人性的尊严,它给人的权利和义务奠定基础。西塞罗说的好∶「毫无疑惑的,有一条真正的法律来自正直的理性,它符合人的本性,存在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是恒久不变的,它的命令我们有义务遵守,它的禁令使我们避免过错。用一条相反的法律来代替它,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罪过,凡是它所规定的,条条都应该遵守,且没有人能够在自己的心中完全抹杀这条法律。」

    1957自然法律的应用变化多端。它可能要在不同的地方,时代和环境中,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但是,各地的文化虽然不同,自然法律仍是好像把所有的人都联络在一起的一条规则,要求他们,在不可避免的差异之上,遵守共同的原则。

    1958自然法律是恒久不变的。历史变迁,它不变。它站立在思想和习俗的发展後面,支持它们的进步。表示自然法律要求的法则在本质上是始终有效的。人即使不肯接受它的命令,也不能推翻它,不能把它从自己的心中拨出去。自然法律自会不断地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重新出现。圣奥斯定说∶「上主,你的法律禁止偷盗。这是写在人心里的一条法律,人虽然坏,也不能消灭它」』。

    最後,《天主教教理》提出两点十分宝贵的教训。第一点关於自然法律和国家法律的关系;第二点关於自然法律与天主圣宠的关系。教会要理说∶

    1959自然法律是天主的奇妙工程,它给人一个结实的根基,可以建立一个健全的伦理体系,来指导他做生活上的抉择;它给人类奠定一个为建立任何人类社团所必要的伦理基础。它也是国家法律的基础。国家的法律与自然法律的关系是,一方面它是从自然法律的大原则中抽出来的结论,一方面它又是给自然法律做补充的司法方面的规定。

    1960自然法律的各条诫命不是每一个人都立刻清晰地认得出来的,正如教宗比约十二世说过的,「在现今情况下,犯了罪的人对有关宗教和伦理的真理,单靠自己的理性,是很难获得确实无谬的知识的。」自然法律是天主给人准备接受启示法律和圣宠的基础。它与天主圣神的工程完全一致。

    内容要点

    1975照圣经上讲,法律是天主像父亲般地给人的训导,它命令人走向天主许给他们的幸福,禁止人走犯罪的道路。

    1976法律是一种来自理性而由有关当局所颁布的命令,其目的是公共福利

    1977基督是所有法律的终向,只有他教导人正义,并给予人正义。

    1978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自然法律是天主上智和全善在人性中的反映。它说出人性的尊严,给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奠定基础。

    1979自然法律是恒久不变的。历史变迁,它不变。表示它的要求的法则在本质上始终有效。自然法律是建立任何伦理体系和国家法律的必要基础。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6. 伦理法则之二∶启示法律
    《天主教教理》把「伦理法则」分为「自然」和「启示」两大类∶又把「启示法律」分为「旧的」和「新的」两类。我们在上次的「基督信徒的生活」节目里介绍了「自然法律」,今天要介绍是「启示法律」的「旧的」和「新的法律」。

    旧的法律

    「旧的法律」是记载在旧约圣经上的「启示法律」。在旧约圣经的原文希伯来语中,法律称做「托拉」。据杨世雄译罗兰德富着《古经之风俗及典章制度》书上的解释,「托拉」一词的主要意义是一种指示,一种训诲,一个对个别事例所下的判断和对个别行为所做出的决定。综合这些意义,该词意指∶确定人与天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之集合。此外,该词也指圣经的前五部书∶梅瑟五书;因为该书含有天主给他子民的指示及规定,他的子民应按此调整他们的伦理、社会以及宗教生活。而且一切旧的法律都存在於梅瑟五书内。」所以旧的法律又称作梅瑟法律。罗兰德富把它们分为以下五种,即∶一、十诫,二、盟约书,叁、申命纪法律,四、圣洗的法律,五、司祭经典。

    《天主教教理》,在伦理法则的名目下,讨论旧约法律;它所涉及的范围当然没有上述的那麽广泛,实际上仅限於上述的「十诫」,即「天主十诫」而已。它说明「十诫」的来源,及其与「自然法律」和「新的法律」的分别关系。

    「旧的法律」来自天主的启示∶

    1961为了准备基督的来临,创造和拯救我们的天主,拣选了以色列做他的子民,向他们启示了他的法律。这就是梅瑟的法律;其内容包括许多人的理性本来可以推知的真理。这些真理,就这样在天主的启示中获得了肯定与保证。

    「旧的法律」是「自然法律」的澄清与说明∶

    1962旧的法律是启示法律的第一阶段。其中有关伦理的部分被综合为十条诫命,称做十诫。十诫奠定人的天赋使命的基础。它禁止一切违反爱天主和爱人的行为,命令人去做为爱天主和爱人所必须做的事。十诫是每一个人良心上的一盏明灯,给人指出天主的召叫和天主的道路,保护人不受罪恶的迷惑。圣奥斯定说得好∶「天主把人在自己的良心上看不清楚的诫命写在他的十诫的石板上了。

    「旧的法律」是圣善的,但是并不完美。

    1963从基督信徒的标准看来,那旧的法律是「圣的」,是「属神的」,是「善的」,但是并不成全,它好比一位启蒙导师,可以指导应走的道路,但是它本身不能给人力量,给人天主的圣宠,使人去走这条道路。由於它所不能克制的罪的缘故,它终於仍是一种奴隶的法律。依圣保禄宗徒的解释,它的作用特别是在指出人的「肢体内的罪恶的法律」的存在。虽然如此,那旧的法律究竟是人类走向天国的第一步。它为天主选民和每一个基督徒的悔改与信仰救主天主做出准备。它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永远可说是「天主的圣训」。

    「旧的法律」为「新的法律」开道铺路∶

    1964旧的法律是为福音而做出的一种准备。圣依勒内说∶「法律是未来的真实的预言和前导」。它预先宣布了後来基督将完成的救人脱免罪恶的工程,并给新旧约圣经提供了形象和典型来象徵地说明属神的生命。再说,在旧约圣经中还有智慧和先知书,把法律指向新约和天国了。圣多玛斯说∶「在旧约时代曾有过充满爱德和天主圣神的人。他们期待着天主的许诺的实现。他们可以说是跨入了新约时代。反过来说,在新约时代,有的人还没有达到新的法律的成全地步,依然需要用怕刑罚或贪赏报的心情来诱导他们修德行。但是,旧的法律虽然也有爱德的诫命,并没有能力赐给我们像圣保禄宗徒所说的,「天主的爱,藉着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的天主圣神的恩宠」。

    新的法律

    早在旧约时代天主已经通过先知们将为万民和每一个人颁布新的法律。依撒意亚先知书上说∶「来!我们攀登上主的圣山,往雅各伯天主的殿里去!他必指给我们他的道路,教给我们循行他的途径,因为法律将出自熙雍,上主的话将出自耶路撒冷。」耶肋米亚先知书上又说∶「我要将我的法律放在他们的肺腑里,写在他们的心头上,我要做他们的天主,他们要做我的人民。那时,谁也不再教训自己的近人或兄弟说∶「你们该认识上主,因为不论大小,人人都必认识我」。

    《天主教教理》讲「伦理法则」,在谈了「自然法律」和「旧的法律」之後,便谈到「新的法律」。「新的法律」又叫「福音法律」。据《天主教教理》的解释,这法律的内容可以在耶稣所宣讲的山中圣训中认得出来;但是它的根基则是人的内心的爱德法律,它是天主圣神赐给信仰基督的人们的特别恩宠,所以又称为「爱的法律」、「圣宠的法律」和「自由的法律」。

    「新的法律」是所有「伦理法则」,不论是「自然法律」或「启示法律」,在这个世界上的成全体现。

    1965新的法律,或者说福音法律,是天主的法律不论是自然的或启示的,在这个世界上的成全体现。它是基督的工程,特别表现在山中圣训里;它也是圣神的工程,藉着圣神它成为我们内心的爱德法律。希伯来书上说∶「我必要与以色列订立新约,我要将我的法律放在他们的明悟中,写在他们的心头上;我要做他们的天主,他们要做我的人民」。

    「新的法律」是天主圣神赐给信仰基督的人们的恩宠∶

    1966新的法律是天主圣神的恩宠,是信友们藉着对基督的信仰而接受了的。它藉着爱德发挥其作用。它利用耶稣的山中圣训来告诉我们该作的事,又利用圣事来赋给我们做这事的圣宠。圣奥斯定说,「谁怀着虔诚和敏锐的心,默想玛窦福音所记载的耶稣的山中圣训,一定会在那里找到基督信徒生活的大宪章。山中圣训包括了基督信徒生活的所有特殊规则」。

    「新的法律」完成「旧的法律」

    1967福音法律完成旧的法律,净化它,超越它,把它提升到成全的地步。它在真福八端中实现了天主在旧约中的许诺,使它们升格为天国的永福。福音法律是颁布给那些准备好要用信德来接受新希望的人们,他们是贫穷的人、卑微的人、受苦的人、心地洁白的人,为基督而被迫害的人。福音的法律就是这样给我们绘画出走向令人惊讶的天国的道路。

    1968福音的法律补充旧的法律中的天主十诫。耶稣的山中圣训并没有废除或取消旧的法律中的有关伦理的部分,却揭示其潜在的功能,发掘其新的要求,使其所含蓄的有关天主和人的真理统统显现出来。从表面上看来,它并没有增添新的诫命,但是它深入人心,接触到人的行为的根源,在人对洁净与不洁净之间做出选择,并培养和发展信、望、爱叁德以及其他德行的地方,遵行革新,这样福音使法律通过仿效天父的成全,跟随基督的表样,宽恕仇人,为迫害自己的人祈祷,而达到圆满的境地。

    「新的法律」强调伦理行为的宗教价值。

    1969新的法律强调人的行为的宗教价值。它要求人施舍、祈祷和禁食,只让「父在暗中看见」,而不博取人家的称赞。它的祈祷是「天主经」。

    「新的法律」的核心何在∶

    1970福音法律要求人在导入丧亡的宽门大路与导入生命的窄门狭路之间做出抉择,要求人不空口说白话,而实地承行天主的旨意;它的教诲可以综合在这条金科玉律中∶「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全部福音法律包括在耶稣的「新命令」中∶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

    宗徒们的伦理训导也属于新的法律的范围∶

    1971除了山中圣训之外,也应该参阅宗徒书信中的伦理训导。这是宗徒们通过讨论德行,特别是来自信仰基督并以爱天主为动机的德行,而传授给我们的耶稣的教训。譬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爱不可虚伪;恶,要伏恶;善要坚守。要以手足之情彼此相亲;用恭敬之心互相礼让。在盼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坚忍,祈祷要有恒心。」宗徒们的伦理训导也教导我们怎样从我们与教会及基督的关系的观点来解决良心问题。

    「新的法律」是爱的法律。

    1972新的法律称做爱德的法律,因为促使它的力量不是怕惧,而是天主圣神倾注在人心中的爱。它又称做圣宠的法律,因为它能藉着信德和圣事赋给人遵守法律的圣宠能力;它又称做自由的法律,因为它豁免人对旧的法律中不关伦理纯属礼仪上和法律上的条文的遵守,它使人自由自在地在爱的推动下遵守法律。总而言之,它使人从「不知道他主人要做什麽」的仆人而成为耶稣所说「凡我由父所听来的一切,都显示了你们」是他的朋友,也就是说成为天主的义子。

    新的法律也包括福音劝谕,但并不强求人人遵守∶

    1973在命令以外,新的法律还包括福音劝谕。据教会传统的解释,天主的命令与福音劝谕音之间的的区别是在它们对於爱德以及基督信徒生活的成全的关系上。诫命的目标是在除去一切与爱德不能相容的事物;福音劝谕则着重除去有些,虽然不排斥爱德,却能阻碍爱德的发展的事物。

    1974福音劝谕意味着爱德的丰满与活泼,这样的爱德使人产生不更多给予总不会满足的感觉。它们是爱的激动,催促人的心神迫切爽快。新的法律之所以美善,主要是於在爱天主和爱近人。福音劝谕给我们指示更直接的道路,更敏捷的方法,我们应该依照各人的天赋使命去切实遵行。圣方济各撒肋爵说得好:「天主并不想望所有的人遵守所有的福音劝谕;他只愿有些有资格的人,依照他们各自的身份,所生活的时代,所遭遇的机会,及所具有的力量,任凭爱德的要求来实践某些福音劝谕;因为爱得是所有的美德,所有的诫命,所有的劝谕,总之,是所有的法律和基督信徒的所有行为的皇后。是爱德分配给男男女女各自的本分、等级、时机、和价值。」

    内容要点

    1980旧的法律是启示法律的第一阶段。其中有关伦理的诫命被综合在十诫里了。

    1981梅瑟法律含有许多人类的理性本来可以推知的真理。天主把它们启示给人,因为人没有能在他们的心中认出来。

    1982旧的法律是为接受福音的一种准备。

    1983新的法律是天主圣神的恩宠,是我们藉着对基督的信仰而接受了的。它是通过爱德在我们的心中发生其作用。它的内容主要地发表在耶稣的山中圣训里,它又利用圣事赋给我们遵守法律的圣宠。

    1984新的法律补充旧的法律,超过旧的法律,把旧的法律提升到成全的地步。它提出天国的真福来代替旧的法律中的许诺,它令人不但在行为上遵守诫命,而且以诫命的精神来改革人的内心。

    1985新的法律是一种爱的法律,一种圣宠的法律,一种自由的法律。

    1986除了诫命之外,新的法律还包括福音劝谕。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7. 恩宠与成义之一∶成义、恩宠
    天主造人,叫人享受幸福;但是人犯罪,毁坏了本性,因此需要天主的救援。法律和恩宠是天主给人的救援。法律指导人;恩宠支持人。《天主教教理》把法律和恩宠都说作是天主的救恩。在卷叁第一部分第叁章第一条讨论了法律之後,便在同一章第二条,分四点,继续讨论恩宠。那四点的标题是∶一、成义,二、恩宠,叁、功劳,四、基督信徒的圣德。今天我们介绍第一和第二两点∶「成义」和「恩宠」。

    成义

    「成义」,成功的成,正义的义,是一个圣经上的名词。在旧约圣经中,它还是一个法律学上的字眼,意思是法官在判案时能秉公审断,使被冤枉者获得公正的判决。这样,他得以洗白,而恢复原为无罪的清白。但是依撒意亚先知书提及上主的仆人,说他「要使多人成义,因为他承担了他们的罪过」。《天主教教理》书上的「成义」已是一个神学上的名词。《天主教教理》援引圣保禄宗徒来解释「成义」这名词,说∶

    1987天主圣神的恩宠有使人成义的能力,它能够「因对基督的信德」并藉着圣洗圣事,洗净人的罪,「赐给人天主的正义」。圣保禄宗徒说∶「如果我们与基督同死,我们相信也要与他同生。因为我们知道∶基督既从死者中复活,就不再死;死亡就不再统治他了,因为他死,是死於罪恶,仅仅一次;他活,是活於天主。你们也要这样看自己是死於罪恶,在基督耶稣内活於天主的人」。

    台湾辅仁大学的神学教授谷寒松神父说的好,圣经有很丰富的成义思想,神学历史却以各种不同的,有时以简化的方法来解释它。依谷寒松神父的说法,这似乎是天主教与基督新教在有关「成义」的问题上有所出入的原因。《天主教教理》抱大公主义的精神,竭力避免争辩,同时却坚持了特利腾大公会议有关「成义」的积极训导。它这样逐步阐述说∶

    成义是天主圣神赐给人的恩宠∶

    1988藉着天主圣神的德能,我们有分於死於罪恶的基督的苦难,及其活於新生命的复活;我们是他的奥体,教会;是嫁接在他的葡萄树上的枝条。亚历山大的圣亚大纳削说∶「藉着圣神,我们众人可以说都分得了天主。领受了圣神,我们便有分於天主的性体了。天主圣神在谁的心中,他就这样使谁与天主同化」。

    成义的初步效果是悔改∶

    1989照耶稣在宣讲福音之初所说的,天主圣神的恩宠的第一个时辰是使人成义的悔改∶「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在圣宠的推动之下,人转向天主,远离罪恶,因而从天主手中接受宽恕与正义。特利腾大公会议宣布说∶「成义不仅是罪的赦免,而也是人的内心的革新」。

    成义使人脱离罪恶∶

    1990成义使人脱离与爱天主相反对的罪,把罪从人的心中洗去。成义是天主的仁慈宽恕了人的结果。它使人与天主和好,给人解脱罪的束缚,恢复人的健康。

    成义也是藉着基督的信仰接受基督的正义∶

    1991成义同时也是藉着对耶稣基督的信仰接受天主的正义。这里的所谓正义是指天主的爱的公正。在成义的同时,也赋给了人信、望、爱叁德,并给予了人对天主旨意的服从。

    成义是基督受难的功劳∶

    1992成义是基督受难的功劳。基督自愿献身,在十字架上做了活生生的,圣的,中悦天主的牺牲。他的血是补赎所有人的工具。成义是藉着被称为信德的圣事的圣洗而给予我们的。它使我们符合於天主的正义,天主因而用他的仁慈的德能使我们从内心成为义人。成义的最後目的是天主和基督的光荣,以及人的永生。圣保禄宗徒说∶「如今,天主的正义,在法律以外已显示出来;法律和先知也为此作证∶就是天主的正义,因对耶稣基督的信德,毫无区别地赐给了凡信仰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荣,所以众人都因天主白白施给的恩宠,在耶稣基督内蒙救赎,成为义人。这耶稣即是天主公开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为信仰他的人作赎罪祭的;如此,天主显示了自己的正义,因为以前他因宽容放过了人的罪,是为在今世显示自己的正义,叫人知道他是正义的,是使信仰耶稣的人成义的天主」。

    成义要求人与天主圣宠合作∶

    1993成义规定天主的圣宠与人的自主之权之间的合作。在人这方面,成义是表现在听从天主的话而悔改,又在与天主圣神合作。特利腾大公会议宣布说∶「天主藉着圣神的光照,触动人心。这触动并不抹杀人的自主之权,因为人能够拒绝接受它的启发。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来,没有天主的圣宠,人就是有自主之权,也不能在天主面前博取正义」。

    成义显示天主的仁慈∶

    1994成义是显示在耶稣基督身上,并通过圣神所给予我们的最出色天主之爱的工程,圣奥斯定认为「罪人的成义是比创造天地更伟大的事」,因为「天地能成为过去,而天主所选择的人们的得救和成义永远不会过去。」我们更可以说,罪人的成义胜过创造没有罪的天神,因为它表显天主更大的仁慈。

    成义圣化人的肢体,并使人的心灵自由。

    1995天主圣神是我们内心导师。他赐给人内心的生命,成义却也包括了人的肢体的圣化。圣保禄宗徒说∶「你们从前怎样将你们的肢体当作奴隶,献於不洁和不法,行不法的事;如今也要怎样将你们肢体当作奴隶,献于正义,行圣善的事。现在,你们脱离了罪恶,获得了自由,作了天主的奴隶,你们所得的效果是使你们成圣,结局就是永生」。

    恩宠

    「恩宠」,「恩惠」的「恩」,「宠爱」的「宠」,像「成义」一样,也是一个圣经上的术语。「恩宠」的观念,在旧约时代还不甚清晰;旧约圣经仅采用了「恩待」、「仁慈」、「怜恤」、「喜悦」,诸如此类的名词来形容它。这观念的定型是在新约圣经里。伯多禄後书的致候辞中,说∶「愿恩宠与平安,因认识天主和我们的主耶稣,丰富赐予你们。」思高圣经学会对此注解说∶「信友因认识耶稣,获得的最大恩惠是宠爱;赖此宠爱,人可分享天主的性体,即是说∶在今世作天主的子女,在来世分享天主的光荣。人既获得如此的尊位,就当度圣善的生活,勉修各种圣德,才不愧做天主的子女。」这一注解也可以说综合了伯多禄後书全篇的教训。

    但是,在新约圣经中,对「恩宠」一词选用最多,意义发挥得最透彻的,当推圣若望和圣保禄宗徒的着作。《天主教教理》有关恩宠的研讨也多以这两位宗徒的着作为根据。

    恩宠是天主白白赐给人的恩典,使人有分於天主的性体,引人深深进入叁位一体的天主圣叁的生活。

    1996我们的成义来自天主的恩宠。恩宠是恩惠,是天主白白赐给人的帮助。藉此帮助人得以回答天主的召叫∶成为他的儿女,做他的义子义女,有分於他的性体,并享受永生。

    1997恩宠使人有分於天主的性体,引人深深进入叁位一体的天主圣叁的生活。藉着圣洗,基督信徒分享基督的恩宠;基督是他的奥体的元首。既然是天主的义子义女,他现在也可以和天主的唯一圣子称天主为父亲了。同时,他接受了天主圣神的生命;天主圣神赋给他爱德,并形成教会。

    1998蒙召享受永生,是一件超越人的本性的事。完全是天主先自动召叫人享受永生,因为只有天主能够把自己显示给人,让人分享他的光荣。不但人的理智没有可能,人的意志没有力量,任何受造之物都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事。

    恩宠又称圣宠,有宠爱和宠佑的分别。

    1999基督的恩宠是天主白白赐给人的恩典。它是天主圣神倾注在我们灵魂上的天主生命,它洗净我们灵魂上的罪,圣化我们的灵魂。所以我们称它为使我们成圣的「圣宠」。我们在领洗时,领受了圣宠。之後,圣宠便在我们心中成为成圣的行为泉源。圣保禄宗徒说得好∶「谁若在基督内,他就是一个新受造物,旧的已成过去,看,都作了新的。这一切都是出於天主,他曾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自己和好。」』

    2000圣宠是一种长久的恩典,是一种固定而超性的品质。它使人的灵魂变得更完美,能够活天主的生活,能够为爱天主而活动。圣宠有宠爱和宠佑的分别。宠爱常住在人的灵魂上,使人倾向於活天主召叫他活的生活,做天主召叫他做的事。宠佑则好比天主在人的生活中的干预,它可以发生在人的悔改之初,也可以发生在人的成圣行为的部分过程中。

    不但在藉着信德成义,或在藉着爱德成圣的事功上,人必须有天主圣宠的帮助,才能有所作为。《天主教教理》既强调天主圣宠的必要,又肯定人的行为的自由。它认为∶圣宠符合人的自由的深切要求,说,圣宠激发人的自由合作,因而成全人的自由天性。

    2001接受圣宠,已经是一个圣宠。没有天主的圣宠,人既不能开始,又不能持续在藉着信德成义或藉爱德成圣的事上,与天主的圣宠合作。照圣奥斯定的解释,是天主完成他在我们身上所开始的工程。「他开始,是在以他的干预来促使我们愿意开始;他完成,则是利用我们已经悔改了的意志的活动来推动我们与他一同完成。圣奥斯定又接着解释说∶「当然我们也有所作为,但是我们的作为,是在与比我们先走一步的天主合作。他走在我们的前面为医好我们;他又走在我们的後面为叫我们在医好後变得更强壮;他走在我们前面为召叫我们,他又走在我们後面为报答我们听从了他的召叫;他走在我们前面为叫我们圣善地生活,他又走在我们後面,为使圣善地生活了的我们在天上和他一同享受永生。当然没有他,我们是一无所能的。

    2002天主自由的召叫,要求人的自由的回答。因为天主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他给了人可以自由认识他和爱他的能力。原来灵魂要有自由才能去与天主的爱相结合的。天主直接触动人心。他在人的心中安装了只有他自己才能满足的对真理和美善的追求。他许给人的永生,出乎人人的希望,正符合这种追求。圣奥斯定这样称赞天主说∶「你在六天造成天地後,第七天安息。我们在善度一生之後,也有一个永生的第七天,将在你的怀中安息」。

    除了宠爱和宠佑之外,天主教的传统神学还谈到「圣事圣宠」、「特殊圣宠」和「职位圣宠」等名词。《天主教教理》也一一予以解释。

    2003恩宠主要是使人成义和成圣的天主圣神的恩赐。但是恩宠也包括天主圣神赐给我们参与他的工程并能协助拯救别人灵魂以及推进基督奥体教会成长的种种恩典。这就是与各圣事有关的「圣事圣宠」。这也是又称做「神恩」的「特殊圣宠」。圣保禄宗徒用「神恩」一词来表示恩惠、恩泽,白白赐给的恩典的意思。不论其性质如何,有时如「发圣迹」、「说预言」性质实在奇异,一切神恩都与圣宠有关,并且都以教会的公共福利为其目的。它们都是为建立教会的爱德提出贡献的。

    2004在「特殊圣宠」中有的称作「职位圣宠」。它们是在教会中负有领导信友生活和执行使徒工作责任的人们,在职务上,所需要的天主的特别帮助。

    2005圣保禄宗徒谈到这样的圣宠说∶「按我们各人所受的圣宠,各有不同的恩赐∶如果是说预言,应该与信德相符合;如果是服务,就应用在服务上;如果是教导,就应用在教导上;如果是劝勉,就应用在劝勉上;施与的,应该大方;监督的,应该殷勤;行慈善的,应该和颜悦色。」

    为人的得救,圣宠是绝对不能缺少的。於是我的灵魂上有没有天主的圣宠,就成为使每一位基督信友担忧或关心的问题了。对这个问题,《天主教教理》也提供我们一点指示。

    2005圣宠是超性世界的现实。人不能用感觉,只能用信德来认识它。所以我们不能凭我们的情感或从我们的作为来推知我们是否成义得救。虽然如此,耶稣曾说∶「凭他们的果实可以辨别他们。」我们观察天主在我们的生活和在圣人圣女们的生活上所给的恩典,便可以看出天主的圣宠在我们身上发生作用。这鼓励我们要有更大的信德,要在天主面前抱更谦虚而又信赖的态度。当法官恶意地问圣女贞德,她自己认为灵魂上有没有天主的圣宠之後,圣女回答说∶「如果没有,求天主赐给我有;如果有,求天主保持我的所有」。

    内容要点∶

    2017天主圣神的恩宠赋给我们天主的正义。天主圣神使我们藉着信德和圣洗圣事与耶稣的苦难和复活结合,就这样使我们有分於他的生命。

    2018成义一如归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在圣宠的推动下转向天主,远离罪恶;另一方面是人从天主手中接受宽恕和正义。

    2019成义包括人的罪的赦免,成圣以及内心革新。

    2020成义是基督受难的功能。我们藉着圣洗圣事得到它。它使我们符合於天主的正义,因而天主便使我们成为义人。成义的最後原因是天主与基督的光荣以及人的永生。成义是天主仁慈的最出色的工程。

    2021圣宠是天主赐给我们的帮助。藉此帮助我们得以回答天主的召叫,成为他的义子义女。圣宠引我们深入叁位一体的天主圣叁生活。

    2022在赐给人圣宠的工程上,是天主先招呼人,为人预备,激发人的自由的回答。圣宠符合於人的自由的内在要求;它邀请人自由与它合作,圆满人的自由天性。

    2023宠德是天主白白地赐给我们的恩典,是天主圣神倾注在我们灵魂上的天主的生命。它消除我们灵魂上的罪,使我们的灵魂成为圣的。

    2034宠爱使我们中悦天主。神恩是天主圣神的特殊恩宠。它与宠爱有关,其目的是在推进教会的公共福利。天主也藉着各种宠佑在人的灵魂上活动。宠佑与宠爱不同。宠爱常住在人的灵魂上。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8. 恩宠与成义之二∶功劳、圣德
    《天主教教理》分「成义」、「恩宠」、「功劳」和「基督信徒的圣德」四点,讨论「恩宠与成义」这问题,我们已在上次「基督信徒的生活」节目里介绍了其中第一、第二两点,今天要谈的,是第叁和第四点,就是∶「功劳」和「基督信徒的圣德」。

    功劳「功劳」一词,在拉丁语,原文是一个中性词,可以称谓对善工的赏报,也可称谓对罪行的惩罚。

    2006功劳一词,一般说来,是指应得的酬报。一个人行为良好,社会要予以嘉奖;行为恶劣,社会也要予以惩罚。功劳关系正义要以公平为原则。

    以上不过是字面上的解释。在内容方面,功劳既要以人的自由意志为前提,又要以天主的恩宠为其泉源。果然如此,那麽人在天主面前可以不可以谈到功劳。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和若望加尔文发起宗教改革运动,曾就这样的问题与天主教的传统训导发生了冲突。1545年召开的特利腾大公会议曾颁发法令指出了他们的有关谬论。

    《天主教教理》的对象是今日的天主教徒。它直截声明∶人在天主面前,严格而论,没有功劳可谈,但是在天主圣宠的诱导和扶助下,我们基督信徒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去立功劳挣得永生的。

    2007在天主面前,严格而论,人是无从谈到功劳的,在天主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差得太大了。天主是我们的造物主;我们的一切所有,都是他所赐给的。

    2008我们基督信徒可以在天主面前立功劳,这是由於天主自动为我们安排了,让我们与他的圣宠的工程。天主好比父亲,先主动用他的圣宠来诱导我们,然後我们在天主圣宠的诱导之下,运用我们的自由意志去和天主合作。这样看来,我们的善功的功劳,首先应该归於天主的圣宠,然後可以说也是由我们忠心服从天主。不过,归根结底,我们的这点忠心原来也是天主的功劳,因为我们的一切善工都是在基督内来自天主圣神的诱导和扶助的。

    既然如此,那麽所谓功劳还有什麽实在的意义吗?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是一种源於圣宠的权利,是一种爱的权利。

    2009我们做天主义子义女的,藉着圣宠有分於天主的性体,由於天主白白赐给我们的义德,我们的确有了真正的功劳。这是一种源於圣宠的权利,完全是爱的权利。它使我们与基督同为嗣子,有资格继承天主所许诺的永生。

    《天主教教理》也谈到「第一个圣宠」的问题。所谓第一个圣宠是指那诱导人悔改,得到天主宽恕而成义的圣宠。要理书上这样解释说∶

    2010因为在圣宠界中主动性属於天主,没有人可以立功劳博取诱导他悔改,得到天主宽恕而成义的第一个圣宠。但是他一旦成义,便可以在圣神和爱德的推动下立功劳为自己及为他人博取为成圣进德以及永生所需的圣宠。即使是像健康和友谊那样的现世利益,也可以依照天主的上智,立功劳博取。这一切圣宠和现世的利益都可成为基督信徒祈祷时的一种意向。祈祷供给我们为立功劳而需要的圣宠。

    总之,《天主教教理》结论说∶

    2011我们在天主面前所有功劳的根源是在我们内的基督的爱。是圣宠用爱把我们与基督联结起来,保证我们行为的超性品质,因而能在天主和人面前有功劳。圣人圣女们都知道他们的功劳完全是天主赏赐给他们的恩宠。

    圣女小德肋撒曾这样祈求天主说∶「我希望在过完这个世界上的窜流生活之後,能在天乡享见你。但是我不打算积蓄功劳,我要只为爱你消耗我自己。到了此生的暮年我将空手来见你。主,求你不要计较我的善工。在你的眼前,我们的所有善工是没有不沾染了污渍的。所以,我要穿上你的正义的衣服,从你的爱中领受永远享见你的恩惠。

    圣德

    圣德是天主的特性。在旧约圣经中,天主说∶「我是天主而是人,是你们中间的圣者」,又说∶「你们应是圣的,因为我是圣的」。在新约圣经中,耶稣说∶「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父是成全的一样」。圣保禄宗徒说∶「天主的意旨是要你们成全」。

    梵二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在第五章讨论「教会内普遍的成圣使命」,内容分为叁点∶一、论普遍的成圣使命,二、圣德相同、方法不同,叁、论圣德的道路与方法。《天主教教理》,讲「基督信友的圣德」也循照这个程序。它先援引了圣保禄宗徒写给罗马人书中的这一段话,说∶

    2012我们知道∶天主使一切协助那些爱他的人,就是那些按他的旨意蒙召的人获得益处,因为他所预选的人,也预定他们与自己的儿子的肖像相同,好使他在众多弟兄中作长子。天主不但召叫了他所预定的人,而且也使他所召叫的人成义,并使成义的人分享他的光荣。

    在圣保禄宗徒所说的这段话中,「召叫」、「成义」和「分享他的光荣」叁个字句,好像一条项链的叁个环节,都与天主的「预选」和「预定」有关。天主的「预选」和「预定」的对象,是「与自己的儿子的肖像相同」,也就是「肖似基督」。这正是梵二大公会议所讨论的所有基督信徒的圣德。所以,《天主教教理》援引上面那段话,不但指出「成义」、「恩宠」、「功劳」四个话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也强调了「成圣使命」的普遍性。它这样解释这普遍性说∶

    2013梵二大公会议说得好∶「所有基督信徒,不论其身分或地位,都被召活完满的基督信仰生活,达到爱德的成全境界」。真的,所有的人都被召成圣,就如耶稣所说的∶「如同你们的父是成全的一样」。「为达到这一成全境界,信友们要按照基督的恩宠,利用一切力量,好能步武基督後尘,反映基督的肖像,在一切事上服从天主的圣意,全心献身於光荣天主及服务他人。如此,天主子民的圣德将结出丰富的果实,一如教会的历史上多少圣人的事迹,清楚地证明」。

    在谈到「圣德相同,方法不同」这一点时,梵二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原有这样的声明,说∶「在各种生活形式与职位上,众人都修练同一圣德,他们由圣神发动,听从天父的呼唤,以心神以真理朝拜天父,追随贫穷、谦逊、背负十字架的基督,期望将来可参与他的光荣」。《天主教教理》没有涉及基督信徒在生活形式和职位上的区别,它强调的是他们在圣德上有多少造诣。它认为人们从天主手中所领受的恩宠,虽然有多少的分别,但是却都是白白赏赐给他们的。它这样说∶

    2014圣德上的进步引人越来越密切地与基督契合。我们称它为神秘的契合,因为我们藉着圣事有分於基督的奥迹,又在基督内有份於天主圣叁的奥迹。虽然只有少数的人领受了神秘生活的特宠殊恩,天主的确是召叫所有的人与他密切地契合的。不论人们领受的或多或少,天主的恩宠同样是白白赐给他们的。

    关於圣德的道路,梵二大公会议提出叁条∶一条是爱德的道路,另一条是殉道的道路,第叁条是劝谕的道路。所谓「劝谕」,就是一般修会团体所提倡的「贞洁,神贫和听命」的德行。关於劝谕,《天主教教理》强调背十字架、做牺牲、和刻苦奋斗的精神。它这样说∶

    2015成全的道路上有十字架。不做牺牲,不奋斗,不能有圣德。圣德上的进步是由苦修得来的。不断地苦修把人逐步带入耶稣在山中圣训中所宣布的平安和喜乐中。尼萨的圣额我略说∶「爬山的人总是一步一步地爬,每爬一步总是像爬第一步那样地爬。爬山的人总不肯放弃他已经爬到的地步的』。

    对「成义」、恩宠」、「功劳」以及「基督信徒的圣德」、这四个话题,教会原有其固有的传统教理。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代,有几位新教的领袖,像路德、加尔文等,却提出了异议。於是,特利腾大公会议便有一条驳斥他们的典章,说∶「谁若说∶义人们即使善生而遵守主诫,坚持到底,至死不渝,也不该因他们在天主内所做的善工,期待,希望从天主那里,靠他的仁慈与耶稣基督之功,而获得赏报,那麽,说这种话的人,应受绝罚」。新编普世教会要理没有重申这项绝罚,却利用这条典章的声明,结束其有关「恩宠与成义」的讨论。它肯定基督信徒,如果遵守天主的诫命,坚持到底,至死不渝,可以期待从天主那里,靠天主的仁慈与耶稣基督的功劳,获得赏报,那就是「有福的希望」,有分於天上神圣们所享受的永远真福。《天主教教理》这样描述说∶

    2016慈母圣教会的儿女有理由希望,天主赏赐他们使他们坚持到底,至死不渝的圣宠,并从他们的天父、天主、手中接受他们依赖天主圣宠的助佑、并在与基督的共融中,所作出的善工的赏报。所有信友,只要遵守同样的生活规则,都有分於「有福的希望」,能同「默示录」上所描写的蒙天主的仁慈把他们聚合在打扮得像新娘似的,从天上、天主那里、降下来的「圣城新的耶路撒冷」里的神圣们一起享受天堂上的真福。

    内容要点

    2025除非天主自动安排让我们参与他的圣宠的工程,我们人在天主面前并没有什麽功劳可言。即使由於天主的自动安排,我们参与了他的圣宠的工程,我们的功劳,也首先应归於天主圣宠,其次才算是我们的服从天主,与他的圣宠合作。即使我们的这点功劳,归根结底,也是来自天主的。

    2026由於我们是天主的子女,藉着圣神的恩宠,我们可以在天主面前立真正的功劳。这功劳是天主白白赐给我们的正义的效果。我们所以能在天主面前立功劳的主要原因是在我们内的基督的爱。

    2027诱导我们悔改信仰天主的第一个圣宠不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功劳来博取的。在天主圣神的推动下,我们可以为自己也为别人立功劳博取为救灵魂有益的一切圣宠,也可以博取必需的现世财富。

    2028任何身份与地位的所有基督徒,都被号召走向基督生活的饱和点及爱德的成全境界。

    2029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9. 教会∶慈母与导师
    「教会∶慈母与导师」,是《天主教教理》卷叁第一部分第叁条的标题。这条是一个结论,不但是一章的结论,而且是整个上篇的结论∶从教会方面说来,基督信徒是在教会内实践他们被召的使命。

    2030基督信徒是在教会内与所有领过圣洗的人的共融中实践他的使命。他从教会那里接受包括「基督的法律」的训导在内的天主圣言,从教会那里领受在一生中支持他的各件圣事的恩宠,也从教会那里向圣德的榜样学习。他从圣母玛利亚身上认出圣德的模和泉源;在有圣德的人的生活见证中认出地道的圣德;他也在教会的神修传统中,并在教会的礼仪每年庆祝的漫长的圣人圣女们的历史中,发现圣德。

    从个别的信徒方面说来,他们的道德生活是属神的敬礼。

    2031我们在我们所形成的基督奥体内,并在与他在圣体圣事中的奉献的共融中,献上我们的身体当作生活、圣洁和中悦天主的祭品。在举行圣礼和施行圣事时,祈祷和讲道与基督的恩宠结合,一同光照并滋养基督信徒的行动,基督信徒的全部生活,伦理生活也不例外,都是以圣体圣事为其泉源,并为其顶峰。

    《天主教教理》分叁点发挥这两双重结论。那就是∶一、「道德生活与教会训导」,二、「教会的规条」,叁、「道德生活与传教见证」。

    一、道德生活与教会训导

    教会有责任、也有权利,讲授和处理有关伦理生活的问题。梵二大公会议曾在《教会宪章》的第叁章广泛地讨论了教会当局的训导职务。《天主教教理》,在第一部分讲论「信经」时,也曾谈到了这个问题。在这里,第叁部分中,它特别强调教会当局在有关伦理生活的问题上的训导职务。

    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础。

    2032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础。它既从宗徒们的手中接受了耶稣给予他们的宣布救世真道的严重命令,也有权,无论在何时何地,宣报有关社会秩序的伦理原则。在世俗事物上,凡触及人的基本权利或与人灵的得救有关时,教会也有权过问。

    教会神长通常在讲要理和讲道理时行使伦理训导。

    2033有关伦理问题的教会训导,得力於神学家和神学家们的着作,通常是在讲要理和讲道理中发表的。这样,原来是由一些发源於对基督的信仰,并从爱德中得到了生气的规则,诫命和德行所集合组成的伦理「宝库」,便在主教们的引导和监视下,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了。在讲要理时,讲教会的伦理训导一般以「天主十诫」为出发点。天主十诫好像宗徒信经和天主经,是天主教要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为所有的人都有效的伦理生活原则。』

    教宗和主教们是真正导师,拥有基督的权威。

    2034教宗和主教们是真正的导师。他们拥有基督的权威,有权向基督托付他们领导的子民宣讲必须相信并实践在生活中的福音。教宗和与他共融的主教们有权,以「通常而普遍的训导权威」,告诉信友们什麽是当信的真理,什麽是当行的爱德,什麽是当希望的真福。

    在伦理的问题上教宗也享有不能错误的特恩。

    2035最高程度的拥有基督的权威就是享有「不能错误的特恩」。这特恩的范围「与天主启示的宝库范围相等」,也包括所有凡是缺乏了便无法保护、解释和遵守救灵魂的信理的学说在内,伦理学说也不例外。

    教会的训导权威也涉及自然法律中的有些特定的规则。

    2036在自然法律中有些特定的规则,人必须遵守,否则不能得救。这原是创造世界的天主的旨意。教会的训导权也包括这样的规则在内。教会当局叫人遵守自然法律中的这些规则,是尽它的先知性的职务,那就是一面向人宣布实际上他们是怎样的,一面又告诉人在天主面前他们应该是怎样的。

    信友有权利从教会接受伦理训导,也有义务遵从教会的伦理训导。

    2037天主把他的法律托付给了教会,命令教会教导信友们,把他的法律看作走向生命和真理的道路。为此,信友们有权利从教会手中接受教训,从而知道天主救世的规则。这样的知识可以澄清一般人的判断,并藉着天主的圣宠,治好人的理性上的创伤。信友们也有义务遵守教会当局所颁布的宪章和法令,即使决定是出於纪律上的要求,他们也要怀着爱德予以接受。

    教会的所有成员都有推进和发展教会伦理训导的责任。

    2038在从基督信仰的观点来讲述和处理问题时,教会需要神职人员的献身服务,神学家的学问,和全体信友以及善心人的贡献。通过信仰和信仰生活,每一个人在自己身上经历「基督的生活」,基督就在他们内光照他们,使他们能够依照天主的圣神来辨别什麽是天主的事,什麽是人的事。天主圣神就是这样使用最卑微的人们来启发有学问的和地位最高的人。

    个人的良心判断不宜与教会的伦理训导相反。

    2039不论是尽什麽本分要抱着为弟兄服务和对教会忠诚的精神,因吾主耶稣的名字去做。同时,在判断个人的行为时,不要把自己的良心关闭在为个人计较的范围之内。要尽量使它开放,也顾及到所有人的好处。这是自然的和启示的伦理法律所要求的。这也是教会的法律和教会的伦理训导所要求的。总不要把个人的良心或理性与伦理法律或教会当局的训导对立起来。

    跟随教会的伦理训导就是发挥孝爱教会的精神。

    2040这样才能在基督信徒中培养出对教会的真正的孝爱心情。这原是圣洗圣事恩宠的正常发展,因为是藉着圣洗圣事生在教会内,并成为基督妙身的肢体的。教会像母亲般地照顾我们,给我们以天主的怜悯,使它克胜我们所有的罪过,特别在修和圣事中发挥它的作用。教会更通过礼仪,一日复一日,用圣经上的话和圣体圣事喂养我们。

    二、教会的规条

    所谓教会的规条,就是我们从前在早课中所念的「圣教四规」。《天主教教理》先解释教会的规条的基本意义说∶

    2041基督信徒的伦理生活与礼仪生活紧密相连,并且从礼仪生活吸取营养。教会的规条是针对这个事实而制订的,完全是由於牧灵上的必要。教会的规条所以有强制性,是为给信友们保证在祈祷、修德行,以及爱天主和爱人上,最低限度的必不可少的努力。

    《天主教教理》把教会的规条数做五条,在五条之外又加上不计数的一条,所以实际上可说是六条。《天主教教理》中教会规条的第一和第四条,原是传统「圣教四规」中的第一规,也就是「一、凡主日及罢工瞻礼日,该参与弥撒」;第二和第叁条是传统圣教四规中的第叁规,也就是∶「叁、该告解、领圣体、每年至少一次」;第五条相当於传统圣教四规中的第二规,即「该遵守圣教所定斋期」。其所额外加上的一条教会规条,相当於传统圣教四规中的第四规,也就是∶「该量力供应教会之需要」。

    《天主教教理》这样逐一阐述说∶

    2042第一规,「凡主日及法定瞻礼日该参与弥撒」,要求信友们在纪念救主耶稣复活的日子上,聚会、参与弥撒圣祭。第二规,「该告解、每年至少一次」,是督促信友们通过修和圣事妥当地准备领圣体。修和圣事继续圣事的激发悔改和博得宽恕的作用。第叁规,「该领圣体、每年至少一次」,要求信友们至少在是教会礼仪的起源和中心的耶稣复活节上妥当领受基督的圣体宝血。

    2043第四规,该庆祝法定瞻礼日,是主日该与弥撒那条规律的补充,要求信友们也在恭敬耶稣、圣母和圣人的主要瞻礼日同样参与弥撒。第五规,「在规定补赎日期该守大小斋」,规定一年中要苦修和做补赎的日期,为准备善度一年中的重大庆节。苦修和做补赎使我们克制情欲,因而获得内心的自由。信友们也有各人按照自己能力支援教会物质需要的义务。

    叁、道德生活与传教见证

    在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友传教法令》的第二章里有一段涉及「伦理生活与传教见证」的话,说∶

    「教会的使命在使人信仰基督,使人利用他的圣宠而得救。因此,教会及其所有成员的传教工作,首要的就是以言以行向世界宣扬基督的福音,传播他的恩宠。这种工作主要地靠着由司铎特别负担的宣讲和施行圣事的任务来完成,可是,教友也有他们应当完成的一部分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要他们成为「真理的合作者」。也是特别在这一事上,教友传教事业与牧灵工作相辅相成。教友有很多机会从事传播福音和圣化人的传教工作。他们以基督化生活做见证,以超性精神所行的善事,有吸引人信仰和皈依上主的力量,因为主说过∶你们的光应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

    谈到同一的问题,《天主教教理》先强调基督信徒的行为圣洁有吸引人信仰和皈依天主的力量,接着指出基督信徒是用来建教会的活石,最後结论说,基督信徒的成圣可以促使天国的早日来临。

    基督信徒的行为圣洁有吸引人信仰和皈依天主的力量∶

    2044领过洗的人的忠诚是为宣扬福音,并为教会在世界上的使命的一个基本条件。救世的喜讯要在人面前显出它的真实,并发挥它的照耀人的能力,必须有基督信徒的生活见证来给它保证。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友传教法令》说得好∶以基督化生活做见证,以超性精神所行的善事,有吸引人信仰和皈依天主的力量。

    个别基督信徒是用来建教会的活石。

    2045基督信徒是基督奥体的肢体,基督是这奥体的元首。所以基督信徒能以他们的信仰和行为的笃实来对教会的建立做出贡献。籍着信友们的圣德,教会生长、发育、扩展「直到我们众人都成为成年人,达到基督圆满年龄的程度」。

    基督信徒的成圣可以促使天国的早日来临。

    2046基督信徒效法基督的生活,促使被称颂为「真理与生命的神国,圣德与恩宠的神国」的天主的国度,早日来到。但是他们并不因此而忽略他们对这个世界所负的责任,他们听从他们老师的吩咐,正直地、忍耐地、怀着爱、精心料理这个世界上的事。

    内容要点

    2047伦理生活是一个精神方面的敬礼。基督信徒的行为是从礼仪和圣事中取得其力量。

    2048教会的规则有关於基督信徒的伦理和信仰生活。它常与教会的礼仪相连,并从礼仪中吸取营养。

    2049教会神长们有关伦理问题的训导权一般施行在讲要理和讲道理上,并以包括为所有人都有效的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在内的天主十诫为出发点。

    2050教宗和主教们是真正的导师。他们所讲的信德道理,信友们都应该相信,而且实践在他们的生活中。教宗和主教们也有权对属於自然法律和理性范围内的伦理问题发表意见。

    2051教会当局训导绝不错误性的围包括凡是缺少了便无法保护解释和遵守为得救必要的真理的种种学说,伦理学说也不例外。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0. 十诫
    「十诫」,即天主十诫,是规范基督信徒生活的十条具体法则。《天主教教理》在卷叁第一部分泛论天主教伦理训导的基本原则之後,在第二部分介绍这十条法则。这部分有一个导言。它从耶稣与一个富家少年的谈话说起,进而讨论圣经和圣传中的有关记述,最后提出四点注意∶一、十诫的完整性,二、十诫与自然法则,叁、遵守天主十诫的严分,四、「离了我,你们什麽也不能做」。

    在与一个富少年的对话中,耶稣肯定十诫。

    2052「师傅!我该行什麽善,为得永生?」一个少年这样请教耶稣说。耶稣的回答是先声明「善的只有一个」,就是天主,他是杰出的善,一切善的根源。接着,耶稣便对少年说∶「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又给向他求教的少年列举有关爱人的诫命,诸如「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应孝敬父母」。总之,耶稣结论说∶「应该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

    福音劝谕并不抵消天主十诫。

    2053耶稣先吩咐少年遵守天主十诫,後来又召叫他跟随自己。他後来所说的话,并不抵消先前所说的。跟随耶稣包括遵守天主十诫。耶稣本人曾声明,我来不是为废除而是为成全。在叁部对观福音的记载中,耶稣吩咐少年遵守天主十诫和召叫他跟随自己,都是与他劝勉世人度贞洁和神贫的生活相提并论的。这表示,在耶稣看来,实践福音的劝谕和遵守天主十诫是分不开的。

    耶稣的伦理训导超过犹太经师,也超过外教人哲学家。

    2054耶稣重新肯定了天主十诫,但是他同时也指出了那活跃在法律文字上的天主圣神的能力。他宣讲的「义德」,是一种超过经师和法利塞人的义德的义德。当然也是超过外教人的义德的。他强调天主十诫的圆满,说「你们一向听过给古人说∶不可杀人……我却对你们说∶凡向自己弟兄发怒的,就要受裁判。」

    天主十诫是要依爱天主和爱人这双重命令的指示下来解释的。

    2055有人问他∶「法律中那条诫命是最大的?」耶稣回答说∶「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於这两条诫命。」耶稣教训我们,天主十诫是要依爱天主和爱人这双重命令的指示下来解释的。

    最後,《天主教教理》便援引圣保禄宗徒的话结束说∶

    圣保禄宗徒说的好∶「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恋,」以及其他任何诫命,都包含在这句话里∶就是「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爱不加害於人,所以爱就是法律的满全。」

    依据圣经的记载,就天主拯救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并在西乃山与他们缔结盟约两大奇迹,逐步阐发天主十诫的真谛。

    圣经记载上的十诫

    2056天主十诫这名称,在圣经上称做「十句话」。天主在西乃山上把这十句话宣布给他的子民知道。他用手指把它们写出来,所以它们与梅瑟所写的其他法律不同,是十足典型的天主圣言。天主十诫的原文记载在出谷记和申命记。虽然早在旧约时代圣经已提及了天主十诫,却要等到新约时代我们才能在耶稣身上认出它们的完满意义。

    从第一件天主拯救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事说来,天主十诫所宣布的无非是以色列人解放後的生活条件。在圣经中「解放」一词首先是指不再受到罪恶的束缚和奴役。但是《天主教教理》也援引了天主十诫中「遵守安息日」的诫命,肯定了这个名词的社会意义。

    2057要懂得天主十诫,我们先要记得出谷记所记载的天主拯救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奇迹。这是旧约中最重要的事件。记住了这个事件我们便不难看出,天主十诫不论是用禁止或用命令的语气来说,其旨趣都是在指出我们从罪恶中被解救出来以後的生活条件。换句话说,天主十诫诱导我们走向生命。

    申命记上说∶「如果你遵守我今天吩咐你的∶爱慕上主你的天主,履行他的道路,谨守他的诫命、法令和规定,你必生活繁荣。」

    天主十诫的解放作用也有其社会意义。这可以与外方人和奴隶有关的遵守安息日的诫命上看得出来。申命记解释这条诫命的意义说∶「你应记得∶你在埃及地也曾做过奴隶,上主你的天主以大能的手和伸展的臂,将你从那里领出来。」

    就第二件天主与以色列子民缔结盟约的事说来,天主十诫是盟约的组成部分。《天主教教理》从叁方面强调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一,天主十诫称做「约版」。「约版」是给盟约作证的证物。在「约版」上更写着盟约的条款。

    2058天主十诫概括地宣布天主的法律。据圣经的记载,这是上主在山上、由火中、由浓云、黑暗里,大声对以色列会众所说的话。这些话都写在两块石板上。出谷记称这两块石板为「约版」,因为上面写着天主与他的子民所缔结的盟约的条款。所以要把它们安置在结约之柜中。』

    第二、圣经惯常用「山上」,「火中」这样的字眼描述天主的显现。在出谷记和申命记的记载中颁布十诫和缔结盟约都是发生在这样情况下。

    2059再说,天主十诫是在「天主显现」的奇象中宣布的。申命记把它描述为「在火中面对面与你们谈过话」。可见天主颁布他的十诫,是属於天主自我启示的范畴。在颁布他的十诫时,天主表示了他的旨意,同时也把自己启示给他的子民。

    第叁、据圣经的记载天主是在预告立约与完成立约仪式之间颁布了他的十诫。而且,後来圣经每次重申天主十诫,必同时提起盟约。

    2060所以,颁布十诫和法律,是天主对他的子民的一种恩典。这恩典是天主与他的子民缔结盟约的组成部分。据出谷记的记载,天主是在预告立约与完成立约之间,当百姓答应必定听从奉行他的吩咐之後,便宣布了他的十诫。况且,圣经每次重申天主十诫,也总是提到他的盟约的。

    因此,依照圣经的教训,天主十诫是在天主与他子民缔结的盟约中体现其圆满意义,而人的伦理行为也要在盟约内,并藉着盟约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2061天主十诫只能在天主与他的子民所缔结的盟约中体现其圆满的意义。照圣经的教训,人的伦理行为要在盟约内,并且要藉着盟约,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天主十诫中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上主,是我领你出了埃及地,奴隶之所。

    2062真正的诫命倒都说在这句话之後。它们宣布的,是由於与天主缔结了盟约而隶属於天主之後所产生的效果。因此,人的伦理生活是对先爱了我们的天主的回应∶是我们对天主的知恩、崇敬、感恩的敬礼;也是我们与天主在人类历史中所实现的计划的合作。

    同样,十诫是对天主爱人的回应,而人的伦理行为则是一种「感恩敬礼」,也是对天主的救世计划的合作。

    2063天主与人之间的盟约和对话,也可以从天主十诫原文中的措词上看得出来。在每一条诫命中天主总是以「我是天主」的「我」来自称,而称他的听众为单数的「你」。这意味着天主在向全体子民宣布他的旨意的同时,也是在向其中的每一个人直接讲话。

    利昂的圣依肋纳说∶「耶稣命令我们爱天主,也教我们待人公道。他要我们做一个对得起天主的正义的人。这样,藉着天主十诫,天主教育我们成为他的朋友,并以真心对待近人。天主十诫是永久有效的。耶稣不但没有取消天主十诫,而且在他自己降生成人的肉躯上圆满完成了它们的真谛。」

    教会传统上的十诫

    教会一直重视十诫,把它视为教会伦理教导的大纲。

    2064教会忠於圣经的教训,并符合耶稣的榜样,在传统上,一直极其重视天主十诫。

    2065从圣奥斯定起,天主十诫便在对慕道者和信友们讲授的要理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在十五世纪天主十诫被写成意义明确并易於记忆的押韵诗节。今天我们仍沿用着这样的写法。天主教的要理书大多依据天主十诫的次第讲授教会的伦理训导。

    十诫在教会传统中的演变。

    2066天主十诫的划分和计数,在历史上有过变化。这本要理书所采用的是圣奥斯定的分法。这是天主教会的传统分法。基督教的路德宗派也采用这个制度。希腊教父则有另一种略有差别的分法。东正教和基督教的有些宗派想用这另一种分法。

    圣奥斯定的解释

    2067天主十诫所阐明的爱天主和爱人的要求。其头叁条是讲爱天主,其馀七条讲的是爱人。圣奥斯定在一次讲道中这样解释说∶「耶稣曾说,有两条爱的诫命,概括了全部法律和先知。同样天主十诫是写在两块石板上。据说,一块写有叁条;另一块上写着七条。」

    特利腾大公会议的声明

    2068特利腾大公会议曾声明了所有基督信徒都有遵守天主十诫的严分。梵二大公会议又重申说∶「主教们是宗徒们的继承人,接受训导万民及向一切受造物宣讲福音的使命,为使众人因信德、圣洗及遵守天主十诫而得救。」

    接着,《天主教教理》着提出四点注意。

    一、十诫的完整性

    2069天主十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每一条诫命都与其他各条和所有诫命有关,并相互制约。两块石板上的诫命彼此启发,成为一个体统。触犯一条诫命,就是违背所有诫命。我们不能尊敬他人而不钦崇天主;也不能朝拜天主而不爱他所创造的人。天主十诫统一了人的信仰生活和社会生活。

    二、十诫与自然法则的关系

    2070天主十诫属於天主启示的范围,却也告诉我们人的真正本性。天主十诫说明做人的主要责任,因而也间接说明存在於每一个人的人性内的基本人权。天主十诫是自然道德律的一种特殊的表达。

    圣依肋纳说∶「在创世之初天主便把自然道德律种植在人的心中。後来不过是叫人们记得,这就是天主十诫。」

    2071虽然人的理智可以认识天主十诫的命令和禁止,天主十诫是天主启示的。人犯罪後,本性败坏,需要天主的启示,才能完全并明确地认识自然道德律的种种要求。

    圣文都辣说,「对犯了罪的人类来说,详尽地讲授天主十诫是必要的,因为这个人类中的人理智已经昏迷,意志也已有偏向了。」我们是藉着教会所告诉我们的天主启示,也藉着自己的良心,认识天主十诫。

    叁、遵守十诫的严分

    2072天主十诫阐明人对天主和对他人的基本责任。其所启示的主要内容,是有严分、必要遵守的;在本质上永不改变,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有效;没有人可以避免遵守的责任。天主十诫是由天主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的。

    2073遵守天主十诫的严分也触及有些本分并不严重的事情。譬如,第五诫禁止骂人。骂人若不是发生在特殊的情况中,或由於特殊的用意,并不算是大罪。

    四、「离了我,你们什么也不能做」。

    2074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那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的,他就结许多果实,因为离了我,你们什麽也不能作。」耶稣所说的果实是指一种与基督结合的生活的圣德。当我们信仰耶稣基督,勤领圣事,遵守天主十诫,救主耶稣就到我们的心里来,在我们的心中爱他的圣父和他的弟兄,也就是爱我们的在天大父和我们的弟兄。这样,耶稣本身就藉着天主圣神,成为我们行为的内心准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

    内容要点

    2075师傅!我该行什麽善,为得永生?--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

    2076耶稣以言以行,向我们保证了天主十诫的永久有效性。

    2077天主十诫是一种恩典。天主在与他的子民以色列人缔结盟约时,把它赐给了他们。所以,我们不可把天主十诫与这个盟约分开来,却要通过这个盟约去体味和了解天主十诫的真谛。

    2078教会忠於圣经的教训,并符合耶稣的榜样,也极其重视天主十诫。

    2079天主十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部分都与全体有关。所以圣雅各伯宗徒说∶「谁触犯了一条诫命,就算犯了全部法律。」

    2080天主十诫是自然道德律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藉着天主的启示,也可以运用我们的理智,去认识它。

    2081天主十诫所宣布的,就其基本内容来说,都是严重的命令。但是遵守天主十诫也包括遵守某些内容本身并不严重的诫命。

    2082天主命令人做什麽事,必定也赐给人足以做这件事的圣宠。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1. 第一诫
    2083耶稣曾用一句话概括人对天主的义务,说∶「你要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句话原来出自旧约申命记。在那里它的上文是∶「请听,以色列∶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是天主先爱了人。所以、天主十诫先提醒我们记得唯一的天主的爱,然後才分作十条说明天主所要求於我们的爱的回应。

    这是《天主教教理》在开始介绍天主十诫的第一诫之前的导言;接着便是这条诫命在旧约出谷纪及新约圣玛窦福音记载的经文。

    旧约出谷记上这样说∶

    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领你出了埃及地,奴隶之所。除了我,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你制造任何彷佛天上或地上,或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不可叩拜这些像,也不可敬奉它们。

    玛窦福音中这样说∶

    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独他你要敬奉。

    依据以上两种经文,《天主教教理》分四点说明天主十诫第一诫的命令和禁止。那就是∶一、「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并事奉他」,二、「唯有他你应当敬拜」,叁、「在我面前,你不应该有其他神明」,四、「不可为你自己制造任何雕刻的神像」。在今天这个节目中,我们只谈其中的第一和第二两点。

    一、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并事奉他。

    我们可以用天主的召唤和人的回答来概括这第一点的内容。

    2084天主要人认识他,叫人记得他怎样以全能和仁慈的行动拯救了人。天主对人说∶「我领你出了埃及地,奴隶之所」。人怎样回答天主呢?天主十诫的第一诫上说∶「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并事奉他。你们不可追随别的神」。天主对人的第一声呼吁,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人接纳他,朝拜他。

    天主首先召唤以色列人。天主在召唤人的同时,启示他自己。

    2085独一无二的真天主给他的选民以色列所启示的,第一是他自己。藉着他的自我启示天主也给以色列人启示了人的天赋使命以及有关人的种种真理。天主照自己的肖像创造了人;人的天赋使命是在与其为天主肖像相符合的行为来显扬天主。

    圣儒斯定,在与犹太人特里福尼对话中这样说∶「特里福尼先生,在创造并宰制宇宙的天主之外,再也不会有别的神明了,也从来不曾有过别的神明。我们并不以为我们的天主与你们的天主不同。我们的天主就是「以其大能的手和其伸张的臂」领你们的祖先出了埃及的那位。我们并不把我们的希他寄托在别的神身上,在天主以外根本没有别的神。我们的希望是寄托在天主身上,就是你们寄以希望的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

    人的回答体现在信望爱叁德上。

    2086第一诫「我是上主,你的天主」这句话针对的,是信、望、爱叁德。因为如果我们承认天主是天主,那就是说,是永远的,不变的,始终如一的,那麽我们便肯定他的无限忠实,因此我们便有责任承认他的至高权威,接受他的启示,服从他的命令。再说,如果他是天主,我们便应该承认他的全能和全善,因此也便对他抱有无限的信赖和希望了。天主是无穷仁慈,是无限的爱,我们又怎麽能不向他表示我们的绝对忠诚,不把我们满心的爱都奉献给他呢?所以,在圣经上,天主常用「我是上主」这句话来开始或结束他的命令。

    什麽是信德?

    信德基督信徒道德生活的根源∶

    2087人的道德生活起源於对天主的信仰。天主给我们启示了他的爱。圣保禄宗徒称信仰天主为「信德的服从」。照他说来,这是做人的天字第一号责任。他认为人之所以不道德,大多由於对天主的无知,可以用缺乏信仰来解释。其实,对天主而言,人的责任实在是在於信仰他,并为他做见证。

    我们基督信徒有保持信德的严分。

    2088第一诫要求我们谨慎小心培养和保持我们的信德,并弃绝一切相反信德的事。相反信德的事有以下几种∶对信德的故意怀疑,是对天主所启示并被教会认为必须相信的真理的不注意或不以为真。不故意的怀疑是指在信仰上的犹豫不决,对克服信仰上的异议感到困难,或由於信德道理的晦涩难懂而觉得不安。故意保留疑惑,不求解决,会导致人的心灵失明。

    不信、信异端、背教和加入裂教都是违背信德的罪过。

    2089不信是藐视或故意拒绝相信天主所启示的真理。异端是在领洗以後执意否认任何一端信德道理;背教是完全抛弃天主教的信仰;裂教是拒绝教宗的领导,或与他所领导的教会共融。

    什麽是望德?

    2090天主把自己启示给人,召叫人做他的朋友。人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完全接受天主的爱。他应当盼望天主赐给他能力来回报天主的爱,来做符合这爱的要求的事。望德是信赖天主、盼望天主生前赏我们要紧的圣宠,死後赏我们永远享见他。望德也是怕犯罪受天主的惩罚。

    绝望和奢望是相反望德的罪过。

    2091第一诫也针对相反望德的罪,那就是∶绝望和奢望。所谓绝望是指人不再盼望天主赐给他为救灵魂所必须的圣宠,或赦免他的罪过。绝望是相反天主的仁慈和公义,因为天主是忠实的,既许必践,望的仁慈始终不渝。

    2092奢望有两种。一种是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以为没有天主的帮助,也能得救升天。另一种是曲解天主的全能和仁慈,以为不悔改、不立功劳也可升天享福。

    什麽是爱德?

    2093天主是爱。相信天主,包括以真挚的爱来回报天主的爱。天主十诫的第一诫要求我们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并为了他,因他的缘故,爱所有的受造物。

    相反爱德的罪过。

    2094相反爱德的罪也有好几种。漠不关心是不愿或不去考虑天主对人的爱;既不承认天主的作为,也不否认他的大能。不知恩是不记得或不承认天主对人的爱,不去以爱还爱地回报他。冷淡是在爱天主方面的一种犹豫忽略,以及由此而养成的缺少爱德的态度。懒散是精神生活的懒惰;它导致人拒绝来自天主的喜乐,对有关天主的神功感到厌倦。恨天主是由於骄傲,是反对天主的爱,否认天主的仁慈,以及敢於责备天主不许人犯罪并惩罚犯罪的人。

    二、唯有他你应当敬拜。

    2095信、望、爱叁德圣化人的本性美德,并给以生命。爱德是信、望、爱叁德之一。它诱导人爱天主於万有之上,并为天主而爱人如己。就其使人爱天主,在天主面前尽好应尽的本分来说,它与虔诚之德相吻合。

    虔诚是什麽?

    《天主教教理》提出「朝拜」、「祈祷」、「祭献」、「许诺与誓愿」四个小标题来说明。

    朝拜

    2096朝拜是源於虔诚的首要行为。朝拜天主就是承认他是天主,承认他创世、救世、宰制万有,并且是无限仁慈的爱。耶稣引用申命记这样教训我们说∶「你应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独他你应事奉。」

    2097朝拜天主,是在天主面前的绝对服从,自认虚无,由天主所创造,只因天主而存在。朝拜天主是像谢主曲中的玛利亚一样,颂扬天主,欢跃於天主,谦抑自己,抱着感激的心情承认天主在她身上行了大事,他的名字是圣的。朝拜唯一的天主,使人开放把自己从罪恶的奴役和对世俗的偶像崇拜中解救出来。

    祈祷

    2098第一诫命所命令的信望爱叁德的行为是要在祈祷中完成的。祈祷,不论是赞颂、感谢、代人说情或求恩,都是把心灵举向天主,表示我们对天主的朝拜。祈祷是能守天主诫命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耶稣说∶「应当时常祈祷,不可灰心。」

    祭献

    2099为了对天主表示朝拜、感谢、求恩与共融向天主献祭是理所当然的。圣奥斯定说∶「一切为亲近天主,与天主共融,并从中觉得幸福而做出的行为,都是真正的祭献。」

    2100外表表达内心精神的,才是真正的祭献。圣咏的作者说∶「我的祭献,就是破碎的心」。旧约中先知们常常谴责没有内心参与或与脱离了爱德的祭献。唯一圆满的祭献是基督为爱天主及拯救我们而完成的十字架上的祭献。我们与他的祭献相结合,可使我们的一生成为献给天主的祭献。

    许诺与誓愿

    2101在有些情况中,教会会要求信友在天主面前做出承诺,譬如在领受圣洗、坚振、婚配和秩品圣事便必须做出这样的承诺。信友也可以由於自己的虔诚向天主做出承诺。譬如行一个什麽善功,念一遍什麽经,施行什麽哀矜,或到何处去朝圣等等。实践在天主面前所做出的许诺表示尊重天主及对天主的爱。

    2102许愿也是一种承诺。据天主教法典的定义,「许诺乃是向天主慎重而自由地做的承诺,其对象是一件可能做到的更好的善事。许下的愿应以虔诚之德的要求必须予以实践。」许愿是一种热心的行为,信友向天主许愿是把自己奉献给天主,许给天主必定行一个善功。所以守愿是实践自己在天主面前所做出的承诺和奉献。宗徒大事录上记载着圣保禄宗徒的许愿和守愿的事。

    2103教会承认誓愿实践福音劝谕的卓越价值。梵二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上这样说∶「教会欣喜在其怀抱中,有许多的男女,为了能更切近地追随救主的自贬,并更显着地加以表彰,不惜以天主儿女的自由,甘心承受贫穷,舍弃自己的意志。换句话说,他们超过了诫命的要求,在有关成全的事上,自愿为天主的缘故屈服於人,为的能使自己更完全地肖似服从至死的基督。」在有些情况中教会能够为了正当理由豁免信友所许的愿和承诺。

    内容要点

    2133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

    2134第一诫要求人信仰天主,盼望天主的降福,并爱天主在万有之上。

    2135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朝拜天主,向天主祈祷,向天主祭献,实践在天主面前所许的愿和做出的承诺,都是虔诚之德的行为。天主十诫第一诫命令我们虔诚,有虔诚之德。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2. 宗教的社会幅度
    天主十诫第一诫命令人恭敬天主。恭敬天主不但要出於心内的虔诚,而且也要体现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风气和组织。我们已谈了虔诚之德,今天要讲宗教的社会幅度。

    宗教的社会幅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天主教才成立,便遭受其所在地的社会的迫害。所以她很早便经验到有信仰自由的必要。宗徒大事录记载圣伯多禄和圣若望宗徒对审问他们的犹太官长们说∶「听从你们而不听从天主,在天主前是否合理,你们评断罢!」这就是天主教会最早的信仰自由宣言。不久後圣斯德望由於热心宣扬基督信仰,被拉出城外,用石头砸死。从此以後,在将近两千年的教会历史中,没有一个时代,没有一个地区,不曾有过像圣斯德望一样为信仰基督而舍去生命的人。他们都是信仰自由的实际主持者。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来,天主教向来主张∶人,不但个别的而且人的社团,都有责任恭敬天主。所以,在传统的天主教国家里,政府和家庭都严格管束国民和家庭成员,不让他们随意脱离是唯一的真正的教会的天主教。

    对我们天主教徒来说,主张信仰自由和不可脱离唯一的真正的教会,是不相矛盾的。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天主教在自己权力巩固的地区,不准信仰自由,而在其他地区则要求信仰自由,这是极不合理的。

    对教会的这样非议究竟有否根据。梵二大公会议曾就这点做过检讨,其结论可以在好几道大公会议的文献中认出来。

    《天主教教理》援引大公会议的文件,重申教会的传统立场,并予以澄清。《天主教教理》首先声明笃信天主教并不抵触与其他宗教及无信仰者的真诚对话。

    2104梵二大公会议的信仰自由宣言上说∶「人人都该追求真理,特别应该追求有关天主及其教会的事情,既寻获之後,则必须服膺而遵循之,」又说人的追求真理是「受天性的驱使」。大公会议的《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更进一步地宣布说∶这样地追求真理并不阻碍我们对其他宗教「怀有诚恳的敬意」,因为这些宗教「往往反映着普照全人类的真理之光」。这样地追求真理并不阻碍我们在「基督圣爱的催促下,以仁爱、明智、耐心对待那些徘徊於歧途或在信仰上无知的人们」。

    接着,《天主教教理》便陈述教会的传统立场。一方面教会认为天主十诫第一诫命令人恭敬天主。真正的恭敬天主是要在天主教内举行的,因为天主教是耶稣所建立的唯一的真的教会,而且这条诫命的对象,不但是个别的人,而且也是人的社团。

    2105真正地朝拜天主的命令不但针对个别的人,而且也针对人的社团。所以,教会一向主张,不但个人而且社会也要对耶稣所建立的唯一的真的教会负有责任。教会的传教事业也一向有其社会幅度。大公会议的「教友传教法令」上说∶所谓传教也「就是把基督的精神注入每人所生活的社会思想、习惯、法律和制度中。」基督信徒有责任尊敬并唤醒蕴藏在每人心中的对真善美的爱好,有责任使每人认识是唯一的真的教会的天主教。耶稣说过,基督信徒的使命是做「世界之光」。执行了他们的使命,教会也便在宇宙中,特别在人类社会中,显扬了基督的王权了。

    另一方面,教会向来主张信仰自由,而且认为信仰自由是基於人的本性的要求,是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利。

    2106梵二大公会议的信仰自由宣言上说∶「在宗教问题上,不可强迫任何人做出违反他的良心判断的事,也不可禁止他在合理的围内,或私下或公开,或单独或同人一起做出他的良心认为应当做的事」。信仰自由宣言上又说∶信仰自由是基於人性的尊严上的。作为有理智有意志的人,其本性的尊严要求他自主地接受超自然界的宗教真理。为此缘故即使「那些对追求真理和接受真理不尽责任的人」,也享有「不受强制的权利」。

    2107梵二大公会议的《信仰自由宣言》又附加声明说∶「如果为了人民的特殊环境,在国家的法律上制度上,对某一宗教团体予以国家的特别承认,则必须同时对其他一切公民及宗教团体,承认并尊重其在宗教事务上的自由权利。」

    最後,《天主教教理》做了两点澄清。

    一点有关信仰自由权的性质。

    2108所谓信仰自由,并不等於放宽伦理标准,容许人错误,或给人以错误的权利。信仰自由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权利,使人在宗教事务上,在一定的围内,可以自由抉择,不受法律的强制。梵二大公会议希望这种天赋的权利「在社会法律制度中应予确认,并成为民法的条文。」

    另一点有关它的行使。

    2109信仰自由权的行使,既不能毫无节制,也不能单纯由国家的法律来规定。信仰自由权的行使,一如其他天赋权利的行使,应有一定的限度。这限度是就各地的不同社会情况,凭政治上的智慧,依公共福利的要求而决定,并由政府按合乎客观伦理秩序的法律标准而予以认可的。

    内容要点∶

    2136不但个别的人,而且人的社团也有朝拜天主的责任。

    2137人应能私自或公然地信仰自己的宗教。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3. 第一诫之二
    《天主教教理》分四点说明天主十诫第一诫的命令和禁止。那就是∶一、「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并事奉他」,二、「唯有他你应当敬拜」,叁、「在我面前,你不应该有其他神明」,四、「不可为你自己制造任何雕刻的神像」。我们已介绍了其中的第一和第二两点,今天继续介绍第叁和第四点。

    叁、在我面前,你不应该有其他神明。

    天主十诫第一诫禁止迷信和不信∶

    2110天主十诫第一诫禁止崇拜在显示给他的子民的唯一天主之外的任何神祗。它禁止迷信,也禁止不虔诚。迷信是不合理的虔诚。不虔诚是缺乏虔诚。

    迷信是什麽?

    2111迷信是过度的虔诚及虔诚行为的偏差。它有时戴假面具,表面上依然是钦崇真天主的合理而且必要的行为,但是已变了实质,因为已被认为是具有魔术的作用了。有的人在祈祷和举行圣事礼仪时,不顾内心的必要准备,只求从外在的动作上取得效果,其实也是迷信。

    迷信的主要表现是偶像崇拜和占卜与巫术。偶像崇拜就是拜邪神、信邪教。拜邪神是把受造之物当做真神去崇拜。信邪教是加入那不合理、不正当的宗教,是信从他们的荒谬怪诞的话,因而不肯接受真理,不肯加入真宗教,现代人虽然攻击旧时代的旧迷信,却往往创造了新的迷信。

    《天主教教理》没有涉及信邪教,但是也提到崇拜「权力、快乐、种族、国家、金钱」的新的迷信。

    旧时代的偶像。

    2112天主十诫第一诫谴责多神论。它要求人只相信唯一的天主,在他以外不相信、也不崇拜任何神祗。圣经常叫人不要崇拜偶像,说它们不过是「银子和金子,是人的手艺作品」,又说它们「有口不会说话,有眼不能看见」。偶像是虚无,拜偶像徒劳无益,圣咏说的好,「铸造偶像的人,将与偶像同亡。」天主却是「生活的天主」。他赐给人生命,并在人的历史中活动。

    新时代的偶像

    2113偶像崇拜不只是异教中的错误敬礼,更是对信仰的不断诱惑。引诱人把不是天主的人或事物认作天主来崇拜。不但邪神和魔鬼、权力、快乐、种族、祖先、国家、金钱等等,都可以是偶像崇拜的对象。耶稣说∶「你们不能事奉天主,又事奉财神」。许多殉道者就是因为拒绝崇拜这样的巨兽而死的。他们甚至拒绝假装崇拜它。偶像崇拜不信天主是唯一的主宰,所以是与天主的共融格格不入的。

    崇拜偶像的真正意义

    2114人的生命是在钦崇唯一的天主上得以统一的。命令人钦崇唯一的天主使人变得单纯,不致散失在无穷无尽的无意义的事上。偶像崇拜是人的天赋虔诚的败坏。奥力振说得好,「偶像崇拜者是心中不可泯灭的天主的观念,不用在天主身上,却把它用在天主以外不知是谁或什麽东西身上了。」

    占卜和巫术都是取用不合理、不正当、不相称的方法,为得到那超出物性规律的效果。占卜妄想探知未来的事,巫术妄想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占卜和巫术都往往明显地或隐约地求魔鬼的帮助,所以向来被称为「邪法」。教会斥责「邪法」。

    把自己的前途托付在天主手中。

    2115天主可以把未来的事情告诉先知或别的圣人圣女知道。但是基督信徒的正常态度是在把自己的前途托付在天主手中,信赖天主的上智安排,而不妄生不健全的好奇心。没有远见却可能是一种缺乏责任心。

    不准采用算命、相面、占卜、时日禁忌等行为。

    2116如向魔鬼求助,招呼亡者灵魂,和别的被误认为可以预言未来的各式各样的手段,都不准采用。至於算命、相面、占卜、时日禁忌等行为,由於意味着对时机、对历史和对人的控制欲望,而且又含有向隐秘的势力乞求欢心的心理,也不相称我们对唯一的天主的尊敬和爱慕。

    不准采用巫术

    2117各式各样被认为可以用来克制隐秘的势力,强迫它来为自己效劳,或从中取得一股超自然的力量来对付别人,即使为治好他的疾病的巫术,都是相反虔诚之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如果再加上谋害别人的恶意或向魔鬼乞灵的意向,当然是更不能客忍的。带护身符也是该斥责的。招魂往往有占卜和巫术的作用。教会也警告信友不可参与其事。施行传统医术是许可的,但不可藉此呼求邪神的帮助,或利用别人的轻信。

    天主十诫第一诫禁止迷信,也禁止不虔诚。迷信是不合理虔诚;不虔诚是缺乏虔诚。《天主教教理》指出试探天主、亵圣和圣职交易为不虔诚的罪过。

    2118天主十诫第一诫斥责不虔诚的罪过。那就是∶以言语或行为试探天主、亵圣和圣职交易。

    什麽是试探天主?

    2119试探天主的罪过,便是以言语或行为来考验天主的仁慈和全能。这就是魔鬼曾向耶稣提出的一个诱惑。据福音的记载,魔鬼领耶稣到耶路撒冷圣殿的顶上,引诱他从堂顶上跳下去,好让天主打发天使来保护他,用手托着他,免得他跌伤。耶稣则用申命纪上的话「不可试探上主,你的天主」推卸了魔鬼的诱惑。试探天主意味着对天主的挑战,是对天主的不尊敬和不信任。试探天主总是含有怀疑天主的爱以及他的上智和全能的成分的。

    什麽是亵圣?

    2120亵圣便是亵渎或不恭敬地对待教会的圣事,礼仪以及奉献给了天主的人、物和处所。亵渎圣体圣事,罪过尤其重大,因为基督的圣体实实在在地临在这件圣事中。

    什麽是圣职交易?

    2121圣职交易便是对属神的事物的买进卖出。宗徒大事录上记载有一个名叫西满的术士,看见了宗徒们有施行奇迹的神能,要想出钱购买它,圣伯多禄宗徒斥责他说∶「愿你的银钱与你一起丧亡!因为你想天主的恩赐可用银钱买得」。这正好符合耶稣所说的「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分施」。我们不能占有属神的事物,像物主似地处理它们,因为它们来自天主。我们只能白白地从天主手中接受它们。

    合理的「献仪」

    2122天主教法典上说∶「圣事施行人,除所属主管当局规定的献仪外,不可藉施行圣事要求报酬,且常应注意,勿使需要领圣事的人,因贫穷而得不到圣事的援助」。主管当局规定献仪的依据是信友有义务扶养圣职人员的原则,正如福音上耶稣所说的∶「工人自当有他的食物」。

    无神论与不可知论

    不相信,或怀疑天主的存在,也属于不虔诚之类。不相信天主,或者说「无神论」是今日世界上很流行的现象。梵二大公会议曾郑重地讨论了这个问题。《天主教教理》书中有关无神论的话,大多就是取自梵二大公会议的《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2123我们这时代的许多人看不出,甚至简直否认人同天主这种攸关生命的密切关系,故无神论可列为现代严重的一件事,并需要加以详细的检讨。

    2124无神论一词指多种不同的现象。很常见的一种是实际的唯物论。它把人的需要和理想都关闭在时间和空间的围以内。无神的人文主义者误认为「人是自己的目的,是其历史的唯一创造者」。另一种现代无神论「将人类解放的希望,特别寄托於经济及社会解放。这种无神论认定宗教本质上便构成人类解放的障碍。在他们说来,令人神往於骗人的来世生命,等於使人对建设地上的王国毫不努力。

    2125由於它拒绝承认或否认天主的存在,无神论是相反虔诚之德的罪过。这种罪过却可以视其主观意向和客观环境而稍微减轻。无神论所以在今日世界上流行,「有信仰的人负有不小的责任。信友因了忽视信仰教育,因对教义所做虚妄的诠解,或因自身在宗教道德及社会生活上的缺陷,不仅未将天主及其宗教的真面目予以揭示,反而加以掩蔽」。

    2126无神论也往往出於人们过度强调人的自主,甚至感到难以承认人对天主的任何隶属关系。其实,「承认天主绝不违反人性尊严∶因为人性尊严正奠基於天主,并靠天主来玉成」。教会知道「其所宣报的真理,是符合人的内心最深切的愿望」。

    怀疑天主的存在,或不可知论,有的拒绝否认天主的存在,有的不敢肯定天主的存在。不可知论可以是对天主的一种探索,但往往却是对人生基本问题的漠不关心,实际上与无神论没有分别。

    2127不可知论采取多种形式。有的不可知论拒绝否认天主的存在,它认为应该有一位超越人们经验的实在,但是正因为他超越人们的经验,我们无法认识他,无法知道他的存在。有的不可知论拒绝肯定天主的存在,以为天主的存在是无法证明的,所以既不能否定它,也不可肯定它。

    2128不可知论有时可以包括对天主的一种探索,但往往却是一种不关心的态度,是在回避人生的基本问题,是良心的麻木不仁。这与无神论实际上没有分别。

    四、不可为你自己制造任何雕刻的神像

    天主十诫第一诫明明说∶我们只该钦崇唯一的天主。我们又知道∶恭敬偶像是禁止的。那麽,天主教怎麽在天主之外,又恭敬圣母玛利亚,恭敬许多圣人圣女,甚且恭敬他们的图像,他们的遗物呢?这不是相反第一诫吗?

    教会的回答,向来是∶一、我们恭敬天主,自然也该恭敬天主所喜爱的人;我们在恭敬天主之下;恭敬天主所喜爱的人,也必定是天主所喜爱的事。二、我们恭敬耶稣、圣母、圣人、圣女的画像、态像、绝对不是恭敬这张纸,这块木料;只恭敬这图像所表现的、所引起我们记忆的耶稣、圣母、圣人、圣女。

    再说,我们人有无形的心灵,也有有形的身体;心灵的工作,需要身体的合作。感官和想像更需要有形的对象。我们见到了有形的图像和物件,便容易懂悟无形的真理。所以我们利用圣像圣物来帮助我们恭敬天神圣人,这是极合人心的需要的。

    《天主教教理》在谈到第一诫中「你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时,也讨论了这样的问题。

    2129天主的诫命也包括禁止任何人工制造的天主的形象。申命记上说∶「因为上主在曷勒布由火中对你们说话的那一天,你们既没有见到什麽形状,那麽,你们切不要堕落,为自己制造任何形状的雕刻神像」。显示给以色列人的天主,是绝对超越的神。圣经说「他是万有」,但同时也声明「他超越他的一切化工」;又说「他就是美丽的创造者。」

    2130虽然如此,早在旧约圣经中,天主已命令或允许人制造图像,来象徵後来降生为人的天主圣言将完成的救恩;譬如,铜蛇、结约之柜、和雕刻在圣殿大门上的革鲁宾。

    2131公元七百八十七年在尼采召开的第七届大公会议就是根据天主圣子降生为人的奥秘,批准了对基督、圣母、天神和圣人圣女们的图像的敬礼。天主圣子的降生为人也建定了圣像敬礼的纪元。

    2132基督信徒的恭敬圣像并不相反禁止塑造偶像的诫命。因为「恭敬圣像是恭敬圣像所代表的现实」。对圣像的敬礼和对天主的敬礼不同。它不是钦崇或朝拜,而只是一种恭敬。圣多玛斯说∶「圣像之所以可以敬礼,不在於圣像之所以可以敬礼,不在於圣像本身,而是在於圣像可以用来描述降生为人的天主。所以,我们对圣像所举行的敬礼,并不停止在圣像身上,而是通过圣像到达圣像所代表的现实」。

    内容要点∶

    2138迷信是妄用我们对真天主的敬礼。它特别表现在偶像崇拜和占卜与巫术上。

    2139以言以行试探天主、亵圣和圣职交易,是天主十诫第一诫所斥责的相反虔诚之德的罪过。

    2140无神论,由於拒绝天主的存在,是相反天主十诫第一诫的罪过。

    2141对圣像的敬礼是基於天主圣子降生为人的奥秘上的。它并不与天主十诫第一诫相抵触。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4. 尊敬天主圣名
    天主十诫第二诫是∶「二,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天主教教理》援引以下两句话,来说明这经文的出处。一句取自出谷纪∶

    不可妄呼你天主上主的名。

    另一句取自圣玛窦福音∶

    你们一向听过对古人说∶不可发虚誓。我却对你们说∶你们总不可发誓。

    据《天主教教理》的解释,这条诫命属于虔诚之德,与第一诫相同,不过围比较小一些。

    2142天主十诫第二诫命令我们尊敬天主的圣名。这和第一诫相同,也属於虔诚之德。不过它的对象是在有关神圣事物上怎样运用我们的口舌。

    这条诫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它积极地命令我们尊敬天主圣名,消极地禁止我们妄用天主的名字。《天主教教理》分叁点讨论这两个话题。标题是∶一、上主的名是圣的,二、妄呼天主的名号,叁、基督信徒的名字。

    一、上主的名是圣的

    什麽叫做上主的名?《天主教教理》将在卷四解释天主经第一项祈求「愿你的名受显扬」时,提出详尽的回答。它将区别天主的圣德、光荣和名字。「圣德」是天主的本性;「光荣」是在天主工程上的天主圣德的反映。「名字」介於这两者之间,是天主对自己的称呼。在圣经的记载中,天主最初召叫亚巴郎,没有告诉亚巴郎他的名字;後来他显现给梅瑟,向梅瑟说出了他的名字;最後天主圣子降生为人,天主的「名字」才成为血肉,所有的人都可以看见和认识他了。依这样的解释,「名字」意味着信任和亲热。天主给我们启示了他的名字,表示他信任我们,允许我们和他亲热。

    在这里,卷叁,讲解天主十诫,《天主教教理》提出的解答比较简略。它强调「上主的名是圣的」。这样,它一面禁止我们妄用天主的圣名,一面要求我们尊敬天主圣名。

    2143在天主的所有启示中,有一个字最为特殊,那就是天主的名字。天主把他的名字启示给信仰他的人,同时让他们知道他本性的奥秘。这表示他信任我们,愿意我们和他亲热。但是,天主的名是圣的。我们不能妄用天主圣名。在我们的谈话中,除非是为了祝福,赞颂和光荣,我们是不许提到天主圣名的。

    2144对天主圣名的尊敬表示我们对天主的本性奥秘以及一切令人想起这奥秘的神圣事物的景仰。对神圣的景仰也是一种虔诚之德。纽曼枢机主教曾说∶「当我们面临一种神圣的现象时,心中既畏惧又肃然起敬。这样的心情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基督信仰?当然是符合的。我们自己,如果能见到天主的威严,也会有同样而且更强烈的感情。天主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临在,我们就会有这样的心情。我们愈相信天主的临在,也愈会有这种心情。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心情,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体会,没有相信天主无所不在的临在。」

    耶稣曾说∶「凡在人前承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承认他;但谁若在人前否认我,我在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认他」。《天主教教理》认为∶不怕在人前承认自己的基督信仰,是一种尊敬天主圣名的行为。

    2145不怕在人前承认自己的基督信仰,是为基督作见证,是一种尊敬天主圣名的行为。此外,在讲道理和讲要理时,我们也要始终保持着对救主耶稣圣名的钦崇和尊敬的态度。

    妄用天主圣名,就是不相宜地呼号天主、耶稣、圣母和圣人圣女们的名字。

    《天主教教理》提出叁个例子来说明。那就是∶一,假天主的名字来保证自己的许诺,二,亵渎天主的圣名,叁,用天主的名字来咒骂人。

    2146第二诫禁止妄用天主圣名,就是不相宜地呼号天主、耶稣、圣母和圣人圣女们的名字。

    2147假天主的名字来保证自己的许诺,是有关天主的荣誉、忠信、真实和权威;按正义,必须履行。不遵守这样的许诺,等於侮辱天主的圣名,好比把天主当作说谎的人似的。

    2148亵渎是在内心或外表对天主发出仇恨、责备或挑拨的话;或者是在谈话中,讲天主的不是,对天主不尊敬或不适当地呼号天主的圣名。亵渎也是相反第二诫的罪。亵渎的罪也包括说反对教会、圣人和圣事的话。假天主的名字来掩饰罪的行为,来奴役别的民族、来施酷刑或杀人,都是犯亵渎的罪。假天主的名字来干不法的勾当,会引人对宗教发生恶感。

    亵渎相反我们对天主及其圣名应有的尊敬,在本质上便是大罪。

    2149咒骂是在骂人的话中无意识地插入天主的名字,它虽然不是亵渎,却也是对天主的不尊敬。第二诫也禁止把天主的名字当作魔术来使用。

    圣奥斯定说∶「天主的名号是伟大的,应该以相称他的伟大和尊高来称呼他。天主的名号是圣的,应该怀着恭敬和惟恐得罪他的心情称呼他的名号」。

    二、妄呼天主的名号

    在这个标题之下,《天主教教理》讲解不可发虚誓的道理。「发虚誓」是对「发誓」而言的;「虚誓」也与「伪誓」相对。《天主教教理》首先阐述「发誓」,「发虚誓」和「伪誓」的意义,然后援引耶稣和圣保禄宗徒的有关教训,最後更嘱咐我们不要轻易发誓。

    「发誓」,「发虚誓」和「伪誓」∶

    2150第二诫禁止发虚誓。发誓是请天主来保证自己所说的话;是以天主的真实来担保自己的真实。发誓牵涉到天主的圣名。申命纪上说∶「你要敬畏你的天主,只事奉他,只以他的名起誓」。

    2151不发虚誓,是对天主的应尽责任。天主是造物主,又是人类的主宰,他也是一切真理的准则。天主是真理。人的说话或者与他符合,或者与他不符合。真实而合理的发誓,显示出人的说话符合天主的真实。发虚誓是假天主来掩饰自己的说谎。

    2152无心遵守许诺而发誓许诺,或发誓许诺之後而不遵守,都是发伪誓。发伪誓是对天主的大不恭敬。发誓做一件罪恶的行为,是相反天主的圣德。

    耶稣和圣保禄宗徒的教训∶

    2153耶稣曾在山中圣训中讲起天主十诫第二诫。他说∶「你们一向听过对古人说∶「不可发虚誓!要向上主偿还你的誓愿!」我却对你们说∶「你们总不可发誓。你们的话该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其他多馀的,便是出於邪恶。」耶稣教训我们所有的发誓都牵涉到天主,而人的每一句话也都应该表示出对天主的无所不在和不能舛错的尊敬。在叫我们谨慎,不要在说话时随意发誓的同时,耶稣更提醒我们说每一句话时,要想到天主的临在。我们可以欺骗人,却不可以欺骗天主。

    2154圣保禄宗徒曾写信给格林多信友说∶「我指着我的性命呼号天主作证,我没有再到格林多去,是为了顾惜你们。」他又给迦拉达信友写信说∶「我给你们写的都是真的,我在天主前作证,我绝没有说谎。」圣教会依据圣保禄宗徒的榜样,向来认为耶稣并没有绝对禁止发誓。如果有正当和重大的理由,特别是法庭前,发誓是可以许可的。天主教法典上这样规定说∶「除依照真理,明辨及正义外,不得宣誓,即不能呼天主之名为真理作证。」言外之意,若依照真理、明辨及正义,则是可以宣誓的。

    不但不可发虚誓和伪誓,也不可轻易发誓

    2155天主的名是圣的。因此我们不可在无足轻重的事上呼号天主圣名来发誓,也不可在不适宜的情况下发誓。如果发誓可以被看作是赞成不正义地逼迫人发誓的强权,那麽不可发誓。如果要求发誓的,是不合法的政权,那麽可以拒绝发誓。如果是为了有损人的尊严和教会的共融的事而要求发誓,那麽必须拒绝发誓。

    叁、基督信徒的名字

    天主十诫第二诫,除了命令我们尊敬天主圣名和禁止我们妄用它来发虚誓之外,也要求我们维护基督信徒的名字。这里所说的基督信徒的圣名,首先是指我们基督信徒在领受圣洗圣事的时候所取的名字。在我们中国,这名子一律取自一位圣人或圣女的名字。在中国基督信徒中有许多名叫玛利亚或若瑟的,也有名叫多明我或德肋撒的,但是没有人名叫耶稣。在欧美有些国家,不但有这个名字,而且更有人以耶稣圣诞、圣母升天,甚至信、望、爱叁德为他们的名字的。这样的名字是取自基督信仰中的一端奥秘或一种德行。《天主教教理》这样阐述说∶

    2156圣洗圣事是「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而付给的。人在领洗时,基督的圣名使他成为圣的,同时他领受在教会内的自己的名字。这就是所谓基督信徒圣名。这名字一般取自一位圣人或圣女的名字。圣人和圣女都是耶稣的弟子。他们生前忠贞,堪为楷模。取一位圣人或圣女的名字为圣名,就是奉这位圣人或圣女为主保,表示要特别效法他的圣德,并靠托他在天主面前为自己说情。基督信徒的圣名,有时也可取自基督信仰上的一端奥秘,或一种德行。但是天主教法典要求「父母、代父母,和本堂主任注意,勿以无基督信仰意义的名字,给领洗的人。」

    「以十字圣架号。天主,我等主。救我等於我仇。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者。亚孟」。这是我国天主教徒所熟悉的圣号经。早在明朝时代,利玛窦神父的一位同伴庞迪我,已写下了这样的解释说∶「凡诚信圣教者,早作晚寐,出入起居,饮食颠沛,功业始终,莫不画十字以祷天主之垂佑。若此,则灵与身合,一切险恶、悉能逃避,一切功业,亦悉能善作善成矣。所以十字圣架,为凡人从圣教之表号。」

    《天主教教理》也把十字圣号视为基督信徒的名字。

    2157「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亚孟。」这是十字圣号经。基督信徒以念十字圣号经和划十字圣号来开始他的一天生活,他的祈祷和他的一切活动。在划十字圣号时,领过洗的人奉献他的一天生活,为光荣天主,为祈求基督的圣宠,为的藉着圣宠的助佑在圣神内活天主儿女的生活。划十字圣号使我们坚强,有能力抵抗诱惑,克胜种种困难。」

    我国古代,对於父母祖宗的名字,对於所尊敬的人的名字,都要避讳。这并不是什麽封建思想,这只是恭敬之心的自然表现。现在虽然没有避讳的风俗,可是写错了、说错了人的名字,谁都不能喜欢;作贱了人的名字,犹如作贱了人的照片一般,谁都不能不认为是侮辱。况且人的名字又意味着信托和亲热。依撒意亚先知曾说,天主以各人的名字召叫人。

    《天主教教理》也从这句起头,谈人名的尊严说∶

    2158天主以各人的名字召叫人。各人的名字都是圣的。名字好比人的肖像,要求别人尊敬。尊敬一个人的名字,好比尊敬这个人本人的尊严。人不但在现世有名字,来日在天堂里也有名字。若望默示录记录有关世界末日的预示。其中有两处谈到名字。一处说,到了世界末日基督要赐给那些胜利者「隐藏的玛纳」和刻在一块白石上的「新的名号」。玛纳是圣体圣事的预像,圣体神粮又是永生的预先享受;那麽,耶稣给胜利者的第一种恩赐,在今世是圣体神粮,在来世是永生。白石上刻的「新的名号」,大概是一个准入天堂的印章。每位胜利者的新名字各不相同,是按各人的功劳大小有所区别。另一处记载,若望看见「羔羊站在熙雍山上,同他在一起的还有十四万四千人,他们的额上都刻着羔羊的名号和他父亲的名号。据圣经学者的解释,这里所描述的,不是指凯旋的教会,乃是指在天主保护之下的战争教会。十四万四千是说明这个教会人数的众多,而额上刻着的羔羊及其父亲的名号,则表示他们是幸福的被选者。」

    《天主教教理》援引上述两处,来警告我们爱惜在领洗时所接受的基督信徒的圣名。它这样阐述,说∶

    2159名字一经取了,便永远常存。将来,在天国中,凡印有天主名号的人的名字,都将以其各自奥妙而独特的字样,闪闪发光。若望默示录上这样描述说∶「胜利者,我要赐给他一块刻有新名号的白石,除领受的人外,谁也不认得这名号,」又说∶「我看见羔羊站在熙雍山上,同他一起的,还有十四万四千人。他们额上都刻有羔羊名号和父亲的名号。」

    内容要点∶

    2160上主,我们的主,你的名号在普世何其美妙!

    2161第二诫命令我们尊敬天主的名字,天主的名字是圣的。

    2162第二诫禁止妄用天主的圣名。亵渎是由於不相称的使用而侮辱天主、耶稣、圣母和圣人圣女们的名字。

    2163发虚誓是呼号天主来为保证一句谎话。发伪誓是对天主极大的不尊敬,因为天主是最忠实的,他是既许必践的。

    2165在领洗时,基督信徒接受他在教会内的自己的名字。父母、代父母、和本堂主任都要注意,要给领洗的人取一个有基督信仰意义的圣名。奉一位圣人或圣女作主保,表明特别效法这位圣人或圣女的圣德并依赖其在天的转祷。

    2166基督信徒以念「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亚孟」并划十字圣号开始他的祈祷和种种活动。

    2167天主以各人的名字召叫人。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5. 叁守瞻礼之日
    天主十诫第叁诫是∶「叁、守瞻礼之日」。这里所说的「瞻礼之日」原来指安息日。这是犹太宗教的节日。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原来也庆祝这节日,但是,自从耶稣死而复活之後,他的门徒们便用主日来代替安息日。但是,在今日,「瞻礼之日」一词也包括主日以外的教会法定节日在内。所以《天主教教理》讲解天主十诫第叁诫,先谈安息日和主日,然后便谈到基督信徒在教会法定节日上参与弥撒和停止工作的严分。

    旧约出谷纪记载天主给以色列民族颁布的诫命,其中有一段说∶

    「应记住安息日,守为主日,六日应该劳作,作你一切的事;但第七天是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当守的安息日;你自己,连你的儿女,你的仆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间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

    在福音中,耶稣肯定旧约的诫命,但是对它作了新的解释。他说∶

    「安息日是为人立的,并不是人为了安息日;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犹太民族的安息日

    安息日是犹太民族的一个节日。天主十诫第叁诫原来命令遵守安息日。

    2168十诫第叁诫告诉我们安息日是圣日,说∶「第七日应完全安息,因为是献於上主的圣日。」

    据旧约圣经的记载,安息日纪念天主六日造成天地以及拯救以色列人逃出埃及。

    2169在这一天上,圣经叫我们想起天主的创世工程∶「因为上主在六天内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一切,但第七天休息了。因此,上主祝福了安息日,也定为圣日。」

    2170圣经也把安息日说作纪念天主拯救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出谷纪上说∶「你应记得∶你在埃及地也曾做过奴隶,上主你天主以大能的手和伸展的臂,将你从那里领出来;为此,上主你的天主吩咐你守安息日。」

    守安息日是以色列人与天主缔结的盟约的标记。

    2171天主要以色列人守安息日作为他与他们间的「永远的盟约」的记号。对天主说来,安息日是圣的,只能用来赞颂他,赞颂他所创造的万物,以及他为拯救以色列人所做出的奇妙工程。

    守安息日也是效法天主的行为。

    2172天主的行为是我们人的行为的典。如果天主在第七天要休息,那麽我们人也要在第七天休息,并且也要让别人,尤其是贫穷的人休息,「使他们能享受一些清闲」。安息日打断我们日常的工作,让我们停顿透口气。安息日是反对劳役和反对拜金主义的日子。

    在福音中,耶稣肯定守安息日的诫命,并对它提出了正确的解释∶

    2173福音上屡次记载耶稣被告为不守安息日。但是耶稣从不违反守安息日的诫命。他给这条诫命作了正确的解释说∶「安息日是为人而立的,而不是人为了安息日。」耶稣是仁慈的,他认为在安息日可以行善,「许救人」,不许「害人」。安息日是仁慈的天主的日子,是钦崇天主的日子。正如耶稣自己说的,「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人。」

    基督信徒的主日

    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们应该为此鼓舞喜欢。《天主教教理》援引这句话,来说明基督信徒庆祝主日的意义。它把耶稣的复活比作天主新造世界,说主日是安息日的圆满,又说基督信徒守主日是践行那写在人心中的自然道德的一项要求。

    耶稣复活是新的创造世界∶

    2174耶稣是在「一周的第一日复活的。就其是第一日来说,耶稣复活的日子使我们记得天主的初次创造世界。耶稣复活的日子也可以说是「安息日既过」的一日,那就是第八日。就其是第八日说来,耶稣的复活带来了新天新地。对我们基督信徒来说,这一日是所有日子中的第一日,是所有庆节中的第一庆节,是主的日子,是「主日」。

    圣儒斯定记述说∶「我们在日耀日那天聚会,因为那是一周的第一日。在这日子上,天主使黑暗和物质变化,创造了世界;也是在这日子上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复活了。」

    主日是安息日的圆满

    2175主日与安息日截然不同。在时间上,主日比安息日晚一天。在礼仪上我们基督信徒不守安息日,而过主日。主日是基督的逾越节。从前希伯来人在守安息日时所纪念的宗教真理,在我们基督信徒的过主日中达到完满。过主日,是预告我们人在天主内的永远安息。原来,在梅瑟法律上所规定的敬礼都是在为基督的奥迹做布置和准备。在这些敬礼中所举行的,都是为预示有关基督的某些真理。

    圣依纳爵致玛尼西人书上说得好,「我们原先信奉古教,现今接受了新的信仰。我们不再守安息日,我们现在过主日。在主日这一天耶稣以他的圣死给我们带来了生命。」

    守主日是践行那写在人心中的自然道德的一项要求。

    2176在主日上特别恭敬天主,原是实践写在人心中的自然道德的一项要求。正如圣多玛斯所说的,人有责任在一定的日子举行有形可见的公共敬礼来恭敬天主,为纪念并感谢天主对他们的无穷仁慈。基督信徒的过主日是遵守旧约圣经中已经记载的自然道德律。它是依照旧约圣经所规定的周期和所说明的精神,每星期一次特别恭敬创世和救世的天主。

    教会法定节日

    除主日以外,还有几个这样的节日。法定节日和法定节日举行的弥撒是教会生活的中心。

    2177庆祝主日和举行主日弥撒,是教会生活中的重要时辰。天主教法典规定,「星期天是主日,纪念耶稣的复活,依照宗徒们的传统,是普世教会首先当守的瞻礼之日。」此外,耶稣基督的圣诞节,主显节,耶稣升天节,基督圣体圣血节,天主之母节,圣母始胎无染原罪节,圣母升天节,圣若瑟节,圣伯多禄圣保禄节和诸圣节,也是法定的瞻礼之日。

    主日上参与弥撒的习惯溯自宗徒时代∶

    2178基督信徒在瞻礼之日上的聚会是从宗徒时代便开始的。在公元二世纪已传行在教会中的希伯来书可以发现证据。这封信劝勉当时的信友们坚持信德,彼此关怀,对他们说∶「你们应该坚持所明认的望德,毫不动摇,因为应许的那位是忠信的;也应该彼此关怀,激发爱德,勉励行善,绝不离弃我们的集会,就像一些人所习惯行的;反而应彼此劝勉;你们见那日子越近,就越该如此。有一篇无名氏所讲的主日道理很能表达基督信友过主日的精神说∶「快快走到教堂里去,去接近天主,去办告解,去祈祷痛悔,去参加教堂里的礼仪。念完了你的经文後,不要在集会没有结束以前出堂。我屡次这样说了。这是让我们祈祷和休息的日子,是主的日子。正如圣咏上所说的,「这是上主创造的一天,我们要欢欣鼓舞。

    基督信徒寻常在本堂区参与主日弥撒。

    2179堂区是本区信友聚集举行主日弥撒的地点。堂区组织天主子民的礼仪生活,召集他们与弥撒,聆听基督的救世教训,并在促进慈善和友谊的事业上践行基督信徒的爱德。

    有一篇不知是谁写的主日道理说的好,「你不能在家里像在堂里那样的祈祷。在堂里有天主的子民集在一起,同声一心祈求天主。在那里还有别的好处。有精神的合一,有心灵的和谐,有彼此间爱德的联系,有司铎在祈祷。

    天主十诫第叁诫命令我们在教会的法定节日上参与弥撒并停止工作。

    参与主日弥撒的本分

    守瞻礼之日的第一责任是望弥撒。这不但是教会的纪律,而且更是天主的命令。

    2180教会的纪律不过是说明和确定救主耶稣的法律。天主教法典上说∶「主日及当守的法定节日,信徒有责任参与弥撒」,又说∶「无论在庆节本日或前一日晚上,参与任何地方举行的天主教礼弥撒者,即满全参与弥撒的诫命。」

    主日望弥撒是教友生活的泉源。

    2181主日弥撒是教友生活的泉源和根本。所有信友都要在法定的瞻礼之日上参与弥撒。无故不参与是犯大罪。由於正当的理由,譬如害病,哺育婴孩,则可向本堂司铎请求豁免。

    主日望弥撒是一种见证。

    2182参与主日弥撒是一个见证。它表示自己隶属教会,对基督及其教会矢志忠贞;它更表现信友间在信德和爱德上的合一共融;同时也是对天主的圣德和他们自己未来得救的希望做见证。在天主圣神的扶助下,互相坚固。

    在什麽情况下可以不望主日弥撒。

    2183天主教法典上说∶「如因缺乏圣职人员或其他重大原因,不能参感恩祭时,恳切希望信徒参加在本堂区或其他圣所,依教区主教规定所举行的圣道礼仪,或个人时间作祈祷,或在家祈祷,或斟酌情形,几个家庭团聚作祈祷。」

    在主日上停止工作

    守瞻礼之日的第二个责任是停止工作。这不但是因为人有休息的必要,也是因为人需要时间来恭敬天主和推进家庭和睦。

    人有休息的必要。

    2184正如天主在第七天停止创世的工作,同样人也随时停止工作,稍微休息。瞻礼之日的停止工作也正是梵二大公会议在《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中所要求的「工人们虽应以责任感尽其精力和时间,但也应享有足够的休息和馀暇,以度其家庭、文化、社会及宗教生活。」

    人需要休闲来恭敬天主和促进家庭与社会和睦。

    2185天主教法典明文规定,主日及瞻礼之日,信徒有责任停止有碍於敬礼天主的工作和业务。凡有损於主的日子的喜庆以及与人的心灵和肉体的休闲有抵触的事情,也要停止。家庭和社会生活都要求有主日的休闲。我们必须注意不要让某种实在的需要造成一些恶性的工作习惯以致妨害宗教、家庭生活以及人的康健。圣奥斯定说得好∶「爱真理的人会找到神圣的空闲时刻;爱人的人会接受公正的工作。」

    在不同的情况下,可有不同的「守瞻礼之日」的方式。《天主教教理》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在瞻礼之日多做爱德功夫。

    2186但愿享受休闲的信徒,记得那些具有相同需要和相同权利的弟兄,他们由於贫穷和不幸而无法得到休息。传统上,虔敬的基督徒习惯以做慈善的工作和给病人、弱小者、老人作谦卑的服务来圣化主日。基督徒另一个圣化主日的方式是,为他们的家人和近人,拨出额外的时间和关心,在平时,这些时.难以找到的。主日是一个反省、默静,文化和深思的时机,这些都有益于内心生活和基督徒生活的成长。

    尽可能维持法定节日的休闲。

    2187圣化主日和节日要求共同的努力。每个基督徒如无必要应避免强求他人作事,致使他人难以遵守主的日子。若某些习惯(运动,餐厅等)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公共服务等)要求在主日那天工作,每个人有责任为自己保留足够的休闲时间。但愿信徒以节制和爱德,在群体休闲动中避免时有所闻的过度和暴力。尽管经济的压力强大,但愿公共权利给国民确保一个专为休息和敬主的时间。雇主对他们的雇员来说也有类似的责任。

    希望教会的法定节日也被社会认为公共假日。

    2188在尊重信仰自由和公益的前提之下,基督徒应使人承认教会的主日和庆节为法定假日。他们应该给群众树立祈祷、互敬和喜乐的榜样,并维护他们的传统,对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是一项珍贵的贡献。如果因着国家的立法或由於其他的理由,在主日那一天必须工作,务使在这一天也要过得犹如我们获得释放的日子,这一天使我们参与这「盛会」,「已被登录在天上的首生者的集会」。

    内容要点

    2189圣经上说∶遵守安息日,奉为主日。又说∶「第七日应该完全安息。」

    2190安息日纪念天主初次创造世界。基督信徒不守安息日,而过主日。主日纪念基督的复活给我们带来新天新地。

    2191教会在第八日纪念耶稣复活,我们称这天为主日。

    2191星期日纪念耶稣复活,在普世教会中要把这日看作首先当守的瞻礼之日。在当守的瞻礼之日,信友们都有责任参与弥撒圣祭。

    2192在主日及其他瞻礼之日,我们应该停止有碍於敬礼天主的工作和业务。凡有损於主的日子的喜庆,以及我们心身休闲的事情,也应该放弃不做。

    2193主日的休闲是为使人们能享受足够的休息和空闲,使人们能参与家庭、文化、社会和宗教生活。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6a. 天主十诫的第四诫之一
    2196有一个法学士,想试探耶稣,向耶稣提出这个问题说∶「师傅,法律中哪条诫命是最大的?」耶稣对他说∶「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於这两条诫命。」

    後来圣保禄宗徒给耶稣的最後这句话做了注脚说∶「除了彼此相爱外,你们不可再欠人什麽,因为谁爱别人,就满全了法律。其实「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恋,」以及其他任何诫命都包含在这句话里;就是「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爱不加害於人,所以爱就是法律的满全。

    《天主教教理》依据耶稣和圣保禄宗徒的这几句话,把天主十诫划分为两部分,分两章先後讲述。第一章讲「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分别介绍天主十诫的第一、第二和第叁诫;第二章讲「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继续介绍天主十诫中的其馀七条诫命。其中第一条是「四、孝敬父母」。

    天主教新旧约圣经都强调孝敬父母的道理。旧约出谷记上说∶

    应孝敬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地方,延年益寿。

    新约圣路加福音记述十二岁的耶稣独自留在耶路撒冷圣殿与经师们讨论教理,叁天後他的父母找到他,说∶

    他就同他们回去,来到纳匝肋,属於他们管辖。

    圣玛尔谷福音记载,耶稣指责与他同时代的犹太人,说他们离弃天主的诫命,而祗拘守人的传授。梅瑟原说过「你该孝敬你的父亲及你的母亲」;而他们却以为向天主奉了献仪,就不必再瞻养父母了。耶稣责备他们为了人的传授,废弃了天主的话。

    後来,圣保禄宗徒训导厄弗所信友说∶

    你们作子女的要在主内听从你们的父母,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敬你们的父亲和母亲,为使你得到幸福,并在地上延年益寿」,这是第一条带有恩许的诫命∶

    《天主教教理》强调天主把十诫写在两块石板上。第四诫是第二块石板上的第一条,可以说是以後六条诫命的纲领。

    2197根据圣经中的一种传说,天主把十诫写在两块石板上,第四诫是写在第二块石板上的第一条,这意味着爱的次序。天主愿意在他以後,我们第一要敬爱我们的父母。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传授给我们有关天主的知识。在父母之外,我们也应该敬爱所有天主为了我们的好处赋给他们权威来管辖我们的人们。

    2198天主十诫的第四诫是一个积极的命令。它要求我们尽好一个本分。它与以後的几条诫命密切相关。这些诫命,有的关於生命,有的关於婚姻,有的关於私有产业,有的关於言语,都与它一起构成天主教社会训导的根基。

    天主十诫第四诫也涉及学生对师长、雇员对雇主、属下对上司、公民对国家和政府的关系,同时也意味着父母、师长、官员、政府、所有享有权威的人对他们所照顾的个人和团体负有的责任。

    2199天主十诫第四诫以子女为其直接对象,是论子女对父母的孝爱,因为亲子的关系原来是最普遍的关系。但是,它也包括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亲热,更要求对祖父母以及先祖的尊敬、亲爱和知恩。天主十诫第四诫也涉及学生对师长、雇员对雇主、属下对上司、公民对国家和政府的关系。

    同样,这条诫命也意味着父母、师长、官员、政府、所有享有权威的人对他们所照顾的个人和团体负有的责任。

    孝敬父母的赏报。

    2200遵守第四诫有一个赏报。旧约〈出谷纪〉上说∶「应孝敬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地方,延年益寿。」遵守这条诫命,不但给予人精神上的好处,而且也给人带来像和平与繁荣这样的物质上的利益。相反,违反这条诫命会给社团和个人造成严重的祸患。

    天主十诫第四诫的命令并不限於子女的孝敬父母,父母教养子女的责任也包括在内。此外,也涉及所有亲戚关系、师生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公民和国家关系。《天主教教理》解释天主十诫第四诫,分五点,也先後谈到上列的种种问题。五点的标题是∶一、天主计划中的家庭,二、家庭和社会,叁、家庭成员的义务,四、家庭和天国,五、公民社会中的公权力。今天我们介绍其中第一点和第二两点。

    一、天主计划中的家庭

    谈到天主计划中的家庭,《天主教教理》先指出家庭的本质,它认为∶第一、家庭基於夫妻双方的同意,它的目的是在夫妻双方的好处以及生育子女,第二、家庭的存在是事实,并不需要社会方面的事前认可,第叁、家庭的成员有平等的人性尊严,也有各自不同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第一、家庭基於夫妻双方的同意,它的目的是在夫妻双方的好处以及生育子女。

    2201夫妻的结合是以男女双方的同意为基础。婚姻和家庭的目的是在夫妻双方的好处以及生育子女。夫妻的相爱以及子女的出生,在同一家庭的成员之间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首要责任关系。

    第二、家庭的存在是事实,并不需要社会方面的事前认可。

    2202在婚姻中结合的一男一女连同他们的子女形成一个家庭。这制度先于所有公权力的承认;公权力有义务承认它。应将它作为正常的参考,应按照它确定不同等级的亲属关系。

    第叁、家庭的成员有平等的人性尊严,也有各自不同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203天主造人一男一女,就这样创立了家庭制度,给家庭制定了基本的结构与法规。家庭中各成员都享有平等的人性尊严。为了家庭成员和社会的共同福利,在家庭内应有不同的责任、不同的权利以及不同的义务。

    以上是对一般家庭而言。谈到基督信徒家庭,《天主教教理》更提出叁种说法。第一、基督信徒的家庭是家庭式的教会。第二、基督信徒的家庭是天主圣叁共融的记号和形像。第叁,基督信徒的家庭是教育子女的最好场所。

    第一、基督信徒的家庭是家庭式的教会。

    2204基督信徒的家庭是一个信、望、爱叁德的团体。正如圣保禄宗徒和圣伯多禄书信上所说的,在教会中的家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它应该被称为家庭教会,因为它是教会共融的一种明确启示和实现。

    第二、基督信徒的家庭是天主圣叁共融的记号和形像。

    2205基督信徒的家庭是人与人之间的共融。他们的共融是天主圣父与天主圣子在天主圣神内的共融的记号和形像。家庭中生育并教养子女的活动好比天主圣父的造化工程。家庭有责任同基督一起祈祷并参与他的祭献。在家庭中每天祈祷和读圣经加增家庭成员间的爱德。基督信徒的家庭负有传扬福音,引人归依基督的使命。

    第叁,基督信徒的家庭是教育子女的最好场所。

    2206在家庭内各成员之间有的是基於彼此尊重的、密切的、亲爱的、以及休戚相关的关系。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说的,家庭是一种培育丰富人性的理想学校,它的使命是在夫妻的彼此相爱互相合作下,不断地悉心教养子女。

    二、家庭和社会

    这是近几十年来教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梵二大公会议和1980年举行的全球主教会议,都曾对它进行严肃的讨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家庭团体》劝谕,是在那次全球会议之後撰写的,其中第叁部分的第叁点「论参与社会的发展」,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教宗先肯定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第一个细胞,接着说明家庭生活对社会的主要贡献,然后指出家庭对社会以及社会对家庭所负有的义务与权利,最後谈到「家庭权利的大宪章」以及「基督信徒家庭的恩宠和责任」。教宗认为家庭生活对社会的主要贡献是「共融和分享」。他说∶

    在家庭内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正而又成熟的共融,是首要的无法代替的社会生活的学校,是较大的团体的榜样和激励,这种团体关系的特色是尊敬、正义、交谈和爱。」

    《天主教教理》谈「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大致是以上述教宗的训导为依据的。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第一个细胞。

    2207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第一个细胞,家庭源於自然,在家庭内一男一女是为了相爱和养育子女的共同意愿彼此给予、互相接受。家庭中的权威,稳定和亲戚关系是社会中的自由、安全和友谊的基础。我们人都是在家庭的团体内认识伦理价值,开始恭敬天主和善用个人的自由。

    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启蒙导师。家庭对社会的贡献。

    2208家庭的生活要能培养出家庭成员的开放心胸,要使他们知道关心他们中的幼年、老年、患病、残障和贫穷的人,对他们负起责任来。许多家庭有时负不起这样的责任。在这种光境下,便应该由别的人、别的家庭,必要时,也应该由社会来予以补救。雅各伯宗徒说得好∶「在天主父前,纯正无瑕的虔诚,就是看顾患难中的孤儿和寡妇,保持自己不受世俗的玷污。

    分级负责的原则。

    2209社会要以适当的措置来援助和保护家庭。当家庭不能完成它的职责时,社会中别的机构有援助和支持家庭的义务。依分级负责的原则,更大的社团不许妄用它的职权,不可干涉家庭内的生活。

    社会怎样维护家庭。

    2210家庭对社会的生活和福利十分重要。因此,社会有支持和保障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说的,「政府应以承认婚姻及家庭的真正性质,应以保卫公共道德及促进家庭福利为自己的神圣任务。

    政府与家庭的关系。

    2211政府有尊重、协助和保障家庭权利的义务,特别是在以下各项上∶建立家庭、传授生命、以及依其伦理和宗教信念教育子女的自由。对夫妻关系和家庭制度的稳定的保障。宣示和传授宗教信仰,并藉着必要的方法和制度给予子女宗教教育的自由。拥有私产的权利,从事一项职业,谋求一种工作和住宅的自由,以及移居外国的权利。按照各国的制度,获得医疗、老年、救济和家庭津贴费的权利。对安全、健康、特别不受麻醉药品、黄色书刊电影、酗酒等的伤害的防止的权利。与其他的家庭组织社团,在政府面前作为代表的自由。

    社会中其他的人际关系。

    2212天主十诫的第四诫也解释社会中的别的人际关系。它叫我们在兄弟姊妹身上认出我们父母的子女,在堂兄弟、堂姊妹、表兄弟、表姊妹身上认出我们祖先的子孙;在同乡和同胞身上认出我们祖国的儿女;在所有教友身上认出我们慈母教会的儿女;在每一个人身上认出我们在天大父的儿女。这样,对我们说来,圣经上所讲的「爱邻人」的「邻人」,是各有其身份的人,而不是集体人群中的一个号码。我们认得出每一个人的出身,所以我们要关心每一个人,要个别地尊重他。

    尊重人,讲公道,有友爱。

    2213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一个的人所组合的。一个社会治理得好不好,并不只在乎它是否保障权利、遵守义务和尊重契约。在雇主和雇员之间,政府和国民之间的良好关系,更应该是一种符合於人性尊严的仁爱,最重要的是要讲公道,要有友谊。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6b. 天主十诫的第四诫之二
    天主十诫第四诫的命令并不限於子女的孝敬父母,父母教养子女的责任也包括在内。此外,也涉及所有亲戚关系、师生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公民和国家关系。《天主教教理》解释天主十诫第四诫,分五点,也先後谈到上列的种种问题。五点的标题是∶一、天主计划中的家庭,二、家庭和社会,叁、家庭成员的义务,四、家庭和天国,五、公民社会中的公权力。我们已在上次基督信徒的生活节目里介绍了其中第一点和第二点,今天继续讨论第叁和第四点。

    叁、家庭成员的义务

    圣保禄宗徒在写给厄弗所信友书信中谈到父母子女间的义务,说∶

    你们作子女的,要在主内听从你们的父母,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敬你的父亲和母亲-这是附有恩许的第一条诫命-为使你得到幸福,并在地上延年益寿。你们作父母的,不要惹你们的子女发怒,但要用主的规范和训诫,教养他们」。圣保禄宗徒说得好,天主十诫第四诫要求父母子女各自尽好作父母和作子女的本分。

    作子女的本分

    作子女的本分当然是孝敬。这是出于人的天性,其基础在于钦崇天主。

    2214天主是我们的在天大父。地上的父亲权威是由他而来的。钦崇天主是孝敬父母的基础。由於父母和子女间的亲属关系,作子女的不论幼年或成年都怀有孝爱父母的天性;天主的诫命更要求我们孝爱父母。

    孝敬父母是感谢父母。

    2215孝爱父母的一个因素是感谢父母赐给我们生命。是他们的爱、他们的劳作使我们出生,使我们得在年岁、智慧、并在天主和人前的恩爱上渐渐地增长。《德训篇》上说∶「你要全心孝敬你的父亲,不要忘掉你母亲的痛苦。你要记住∶没有他们便没有你;他们对你的恩惠,你如何报答呢?」

    孝敬父母是服从父母。

    2216孝爱父母也表示在对父母的真的听话和真的服从。《箴言》上说∶「我儿,应坚守你父亲的命令,不要放弃你母亲的教训;应将二者常刻在你心中,系在你的颈项上。她们在你行路时引领你;在你躺卧时看护你;在你醒来时与你交谈」。又说∶「智慧之子听从父亲的教训,轻狂的人,不听任何人规劝」。

    如何服从父母。

    2217当子女们还生活在父母的家里时,父母为了他们自己的好处或全家的益处,所命令他们的事,他们应该完全服从。正如圣保禄宗徒在写给《哥罗森〉信友书信中所说的,「作子女的应该事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子女们也要服从他们的教师和父母给他们指定的监护人的合理命令。但是,如果他们的良心发现命令的事是不道德的,他们应当拒绝服从。子女长大後,仍应该尊敬父母。他们要迎合父母的意愿,经常询求父母的意见,接受父母正当的劝告。子女成年後,没有服从父母命令的严分,但是对父母仍旧要持同样的尊敬态度。这是出於人的敬畏天主的心情的。这敬畏之心是天主圣神赐给我们的七恩之一。

    奉养父母的责任。

    2218天主十诫的第四诫告诉成年了的子女要事奉他们的父母,要依照他们的能力所及,给予父母物质和伦理上的支援∶父母老了、多病、生活寂寞、缺少经济来源,需要子女这样支援他们。在马尔谷福音上,耶稣曾严词责备法利塞人的曲解圣经、逃避供养父母的本分。

    《德训篇》说得好∶「孩子们,你们应听从我,你们的父亲;你们要这样作,以便得救。因为,上主愿父亲受儿女的尊敬,且确定了母亲对子女的权利。孝敬父亲的人,必能补赎罪过;且能戒避罪恶,在祈祷之日,必蒙应允。孝敬母亲的人,就如积蓄珍宝的人。孝敬父亲的人,必在子女身上获得喜乐;当他祈祷时,必蒙应充。」「我儿,你父亲年老了,你当扶助;在他有生之日,不要使他忧伤。若他的智力衰弱了,你要对他有耐心,不要因你年富力强就藐视他。背弃父亲的,形同亵圣;激怒母亲的,已为上主所诅咒。」

    孝敬父母促进家庭和睦。

    2219孝敬父母有利於家庭生活的和谐,也促进兄弟姐妹之间的良好关系。对父母的孝顺反映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箴言》上说∶「孙儿是老人的冠冕。」圣保禄宗徒则说∶「凡事要谦逊、温和、忍耐、在爱德中彼此担待。」

    我们基督信徒更要感激父母赐给我们的信德的恩典。

    2220我们基督信徒要对给予我们信德的恩典,领洗的圣宠和教会的生命的人们特别知恩。他们可能就是我们的父母,或者是家庭中别的成员,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可能是本堂司铎或传道员,学校里的教师或朋友。圣保禄宗徒曾提醒他的弟子弟茂德从谁接受了信德的恩典,说∶「我记得你那毫无虚伪的信德,这信德首先存在你外祖母罗依和你母亲欧尼刻的心中,我深信也存在你的心中。」

    作父母的本分

    父母的责任不仅限于生育,也包括教育和培植子女。

    2221夫妇恩爱的结晶不只在於生育子女,而且也在教育他们,促进他们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成长。在子女的教育上,父母的作用是如此重要,缺了它,是难以弥补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基本的,是不能替代和不能转让的。

    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

    2222父母应该把他们的子女看作天主的儿女,应该尊重子女的人格,应该教导他们遵守天主的诫命。作父母的更应该以身作则,自己先服从天父的旨意。

    父母是子女教育的最先负责人。

    2223父母是子女教育第一负责人。为尽好这个本分,通常是要先成立一个充满着恩爱、宽恕、尊敬、忠信、和不自私的为他服务的精神的家庭。家庭是教育人修德行的最适合的地方。这样的教育要求人学习怎样作克己,怎样正确判断,怎样控制自己,怎样认出什麽是真正的自由。父母又要教导子女知道怎样使自己物质和本性上的要求服从於内心和精神上的要求。父母有给子女树立善表的严重本分。要知道在子女面前坦白坨认自己的过失,更有助於指导子女和纠正他们的过错。《德训篇》上说∶「疼爱自己儿子的,应当时常鞭打他。训导自己儿子的,必为因他而得幸福。」圣保禄宗徒也说∶「你们作父母的,不要惹你们的子女发怒,但要用主的规范和训诫,教养他们。」

    家庭是培养合群性的自然环境。

    2224家庭是引导个人与别人团结并对团体负责的自然环境。父母要教训子女不要向威胁社会的邪恶妥协而走入迷路。

    父母应是子女信仰的启蒙导师。

    2225从婚配圣事的圣宠中,父母接受了向子女传报福音的使命和特权。他们是他们子女的最先福音传报者;从子女生命的最初几年起,就开始引导他们认识基督信仰的奥秘;子女还年幼,就让他们与教会的生活。家庭里的生活方式也能培养子女的热心,这是他们一生中信仰活泼的初步准备和难能可贵的支持。

    父母怎样培育子女的信德。

    2226父母对子女的宗教信仰教育应该在子女很年幼的时候立刻开始。实际上,如果一家的人都遵照福音的教训度健全的基督信徒生活,这一家的人便在彼此观摩,互为见证中,在信仰上共同长成。家庭中的宗教教育先於任何别的传授信仰的方式,又和它们配合与它们同时进行,使它们产生更丰富的效果。父母是从天主手中接手受了使命,有责任教导子女祈祷,教导他们发现自己是天主儿女的身份。本堂口是举行感恩圣祭的团体,是基督信徒家庭的礼仪生活的中心,是父母和子女学习教理条件最优惠的地点。

    子女也有助与父母圣德上的进步。

    2227做子女的也要帮助父母在圣德上的进步。在家庭中不免会发生冒犯,争吵,不公正或不忠信那样的事。家庭中所有和每一个人都要彼此宽恕。这是骨肉的情谊所期望;这更是基督的爱所要求的。

    怎样对待对成年的子女?

    2228子女年幼时,父母的爱心首先表示在用心抚养他们和供给他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待他们长大了,同样的关怀体现在教育子女善用自己的理智和自主之权了。

    怎样为子女选择就读的学校?

    2229作为子女教育的第一负责人,父母有权利为他们的子女选择符合他们心愿的一所学校。这是一种基本权利。父母也有责任,尽其所能,拣选那些能以最良好的方式成全他们做基督信仰教育者的使命的学校。政府不但有责任保障父母的这项权利,并且更应该提供具体的条件来,使它真的得以实行。

    怎样协助子女选择职业?

    2230子女成年後,有义务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他们要徵求他们父母的意见,乐意接受父母的警告和建议,在与父母亲切的交谈中负起他们的新的责任。做父母的切忌在选择职业和配偶的事情上勉强子女。这样的谨慎并不阻止他们以明智的劝告帮助子女。当子女在计划建立一个家庭时,这样的劝告尤其重要。

    独身生活可对人类作出极大贡献。

    2231有的人为了侍奉父母,照顾兄弟姊妹,献身於某种事业,或为了别的适当理由,而不结婚。他们可对人类大家庭作出极大的供献。

    四、家庭和天国

    家庭的关系虽然重要,但是并不是绝对的。

    2232家庭的关系虽然重要,却并不是绝对的。做子女的愈成熟、愈能自主,也便愈能看清楚天主对他们的特别召唤。做父母的要尊重天主的旨意并支持子女随从天主的召唤。他们应该知道∶基督信徒的首要任务是「跟随基督」。耶稣说过∶「谁爱父亲或母亲超过我,不配是我的;谁爱儿子或女儿超过我,不配是我的。」

    所有基督信徒是都天主家庭的成员。

    2233做耶稣的门徒,就是接受他的召唤,做天主的家人,度像他一样的生活。耶稣说过∶「不拘谁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如果子女中有一人蒙受天主的召叫,愿意追随基督,为天国守贞,度献身生活,或从事司铎的职务,作父母的要欣然接受,尊重子女的决定,并感谢天主。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6c. 天主十诫的第四诫之叁
    《天主教教理》讲解天主十诫第四诫,说这条诫命不但命令我们孝敬父母,也要求我们尊敬在社会中所有为了我们的好处从天主手中接受了权力的人,又说,这条诫命也规定在社会中执行权力和服从权力的人的各自当尽的义务。

    2234天主十诫第四诫不但命令我们孝敬父母,也要求我们尊敬在社会中所有为了我们的好处从天主手中接受了权力的人。同时它也规定执行权力的人及其所服务的人民的责任。

    在社会中执行权力的,是政府;服从权力的,是国民。今天,我们介绍政府和国民的各自本分。

    政府的责任

    政府的权力有其限制。

    2235接受了权力的人要把权力当作一种服务来执行。耶稣说过∶「谁若愿意在你们中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权力的执行在道义上有叁方面的限制,那就是∶一、从权力所由来的天主方面的限制,二、从权力本身的合理性方面的限制,以及叁、从权力的特有对象方面的限制。没有人有权命令或制定违反人的尊严和自然法的事。

    政府的法令应该符合正确的价值次第。

    2236权力的执行应该符合正确的价值次第,其目的是在使所有的人都能实践他们的自由和责任。做首长的要用他们明智来推行公义,要顾到每一个人的各自需要和彼此合作,要促进和谐与和平。他们要小心,不可让他们所立定的法令导致私人与团体之间的权益冲突。

    政权的执行不可违背人的基本权利

    2237政府有责任尊重人的基本人权。要藉着人道来促进公义,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特别是家庭和穷人们的权利。

    政治权利可以也应该依照公共福利的要求给予享有国民身份的人。没有正常和充分的理由,政府不可予以取消。政治权利的施行要以国家及全体人类的利益为目的。

    国民的责任

    谈到国民的本分,《天主教教理》首先提出一条大原则。圣保禄宗徒说过∶「没有权柄不是从天主来的,所有的权柄都是由天主规定的」。既然所有权力都来自天主,既然天主是一切权力的最终根源,我们作基督信徒的便应该率先服从合法政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上司命令的盲目服从,政府的措施如果与个人的人性尊严和社会的公共福利有所抵触,作国民的包括基督信徒在内,都有权利,有时甚至有义务提出抗议。

    2238在属下的应该视他们的上司为天主的代表,因为上司的权力是天主赐给的。圣伯多禄曾教训我们说∶「你们要为天主的缘故服从人立的一切制度;你们要作自由的人,却不可作以自由为掩饰邪恶的人,但该作天主的仆人」。然而国民对政府的忠诚合作并不抹煞他们有权利,有时甚至有义务,对他们看来有害于人的尊严和团体的福利的事提出抗议。

    原则声明了以后,《天主教教理》便进一步解释国民应该抱怎样态度来支持政府,又以怎样的具体行动对国家作出贡献。

    2239国民有义务支持政府。他们应该凭着真理、正义、团结和自由的精神,为了社会的公共福利对国家作出贡献。知恩心和爱德要求他们爱国,要求他们为国家服务。为了服从合法的政权并促进社会的公共福利,他们应该尽好他们在政治团体中所负的职分。

    国民有纳税、投票和保卫国家的义务。

    2240为了服从政府并对社会的公共福利负责,国民必须纳税、行使选举权和保卫国家。这是他们道义上应尽的责任。圣保禄宗徒这样讲解国民的义务说∶「凡人应得的,要付清;该给谁完粮,就完粮;给谁纳税,就纳税;该敬畏的,就敬畏,该尊敬的,就尊敬」。圣保禄宗徒更劝告我们要为众君王和一切有权位的人祈祷和谢恩,说这是「为叫我们能以全心的虔敬和端庄,度宁静平安的生活。」一位不知名的天主教作者说的好∶「基督信徒住在自己的国家里,好像旅客;他们以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却又像外国人似的,对它保留相当的距离,他们遵守在这社会中的现行法律,但是他们的行为却表现得比法律更好。天主派给他们的地位如此高贵,是不容他们擅自放弃的。」

    在移民现象特别普遍的今日,《天主教教理》不免要谈到各国政府对外来移民应抱的态度。

    2241比较富裕的国家应该尽其可能接纳前来寻求在他们本国得不到的安全和生活必需的外方人。各国政府都应该尊重自然法。自然法要求地主国接纳并保护这样外来的客人。各国政府为了维持其所治理的社会的公共福利,可以对移民权利的执行附加几项合法的条件,特别是规定移民对接纳他们的国家所应尽的义务。移民应该尊重地主国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应该遵守它的法律,分担它的负担。

    《天主教教理》提出两个特殊问题。一个关于「拒绝服从」∶

    2242基于良心的要求,国民不可以服从与伦理,与基本人权,以及与基督福音相抵触的政府法令。若政府的法令反对良心的要求,我们所以要拒绝服从它,则是在于事奉天主与事奉政权之间的区分上。耶稣说过∶「凯撒的,就应该归还给凯撒;天主的,就应归还给天主」。宗徒们也说∶「听天主的命应胜过听人的命」。

    另一个问题关于「抗拒政权」。

    一个政府滥用权利来压迫国民。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对政府所命令在客观上有益于社会公共福利的事仍须服从;但是他们可以为了保护本人和同胞们的利益,在不越出伦理和福音所容许的围内,对政府的滥用权利作出抗拒。

    那麽,国民可否以武装抵抗政府的压迫呢?《天主教教理》的回答是∶

    2243除非具备以下五项条件,国民对政府压迫的武装抵抗是不合法的。那五项条件是∶一、是确实、严重、持久的侵犯基本人权,二、已经尽了其他所有方法,叁、不致造成更恶劣的混乱情况,四、有一点可靠的成功希望,五、依照情理是在也看不出别的更合宜的解决办法了。

    政府与教会

    政府和教会是两个各自独立自主的机构。这是教会的传统主张。梵二大公会议强调这两个机构的必须合作。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上说∶「在各自的领域内,政府与教会是各自独立自主的机构。但二者各以其不同名义,为完成人类所有私人及团体的同一圣召而服务。二者依照时间和空间的局势越能健全地合作,便越能有效地为公共福利服务。」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则关心政府与教会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他的《一百周年》通谕写在东欧政权变化之後。在这道通谕中,他固然指出共产主义与基督信仰的不相融合,却并不认为西欧的民主政体能代表天主教会的社会训导。他针对西欧的民主政体说∶「教会不能赞许那些狭窄统治集团的存在,它们篡夺国家大权以遂其私利,或藉以贯彻其意识形态。」教宗认为政府与教会所以会发生冲突,是由於二者对於人及其使命有不同的看法。

    《天主教教理》依据大公会议和教宗的训导,分叁条讨论「政府与教会」这个问题。第一条讲政府与教会的异同。所有机构,不论是政府或是教会,都有其对人及人的使命的一套看法。这是它们思想行为标准的根源。但是教会接受了天主的启示,认识真理,承认天主是人的起源和归宿;而有的政府拒绝天主的启示,宁愿乞灵於意识形态,冒昧地把自己视为人和人的命运的绝对主宰。

    2244所有机构都有其对人及人的使命的或说明不说明的一套看法。这是它们藉以判断是非、品第价值和决定行为动向的标准的根源。虽然在多数社会中政府都知道把人看得比其他事物高一些,只有天主所启示的宗教才断然承认天主是人的起源和归宿。教会邀请各国政府都接受这条真理并奉它为它们的思想与行为的准则。不知道,或者由於不服从天主而不接受上述真理的社会,势必要在社会本身追求、或者向一种意识形态借用它们思想和行为的依据。这样它们便不容忍客观的善恶标准的存在,冒昧地把自己视作人和人的命运的绝对主宰。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第二和第叁条陈述教会对「政府与教会」这个问题的立场。第二条重申政府与教会的区别和不可混淆,同时也强调教会的一个特长,那就是∶教会代表并维护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超越性。这里所谓的「超越性」,就是上面说过的「天主是人的起源和归宿」的那条真理。它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天主所创造和拯救的,都有做天主儿女资格和天赋使命。人的意义是超越世俗社会的。

    2245教会有其固有的使命和权限,绝对不能和政治团体混淆。从另一方面说来,教会又是人的超越性的代表和维护者。梵二大公会议说∶「教会尊重并赞助国民的政治自由和政治责任」。

    第叁条说出教会代表并维护人的超越性具体措施,那就是当国民的基本人权和灵魂得救受到威胁时,教会也要在政治的事件上发表其判断。

    2246教会的使命也包括发表其有关伦理问题的判断。如果为人们的基本权利及人灵的得救,必求时,在政治的事件上,教会亦发表其判断。教会依照不同时代及环境,只运用一切符合福音精神及公共福利的方法。

    内容要点

    2247孝敬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

    2248照天主十诫第四诫的解释,天主愿意,我们在钦崇他在万有之上之外,更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以及尊敬所有天主为了我们的好处赋给他们权威来管辖我们的人们。

    2249夫妻的结合是基於夫妻双方的同意。婚姻和家庭的目的是在夫妻的好处,也是在生育和教养子女。

    2250个人、社会与教会的幸福,都与健全的夫妇和家庭生活息息相关。

    2251子女应该对他们的父母表示尊敬、感谢、合理的服从和帮助。孝顺促进整个家庭生活的和谐。

    2252父母是培育自己子女信德、祈祷和一切德行的最先负责人。他们有责任,在一切可能围内,供应子女精神和物质的需要。

    2253父母应尊重和鼓励子女们的召叫,他们应提醒自己并教导子女,基督信徒首要的召叫是跟随耶稣。

    2254政府应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行使自由的条件。

    2255国民的义务是同政府合作,在真理、正义、连带责任和自由的气氛下,致力于社会的建设。

    2256如果执政当局的命令违背道德的要求,国民凭良心有责任不去顺从。「听天主的命胜过听人的命」。

    2257每一个社会都有某种对人及人之终向的看法,作为自己判断及行为的依归。对人和神的看法,离开了福音的照明,社会就很容易沦为极权的统治。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7a. 天主十诫的第五诫之一
    不可杀人。你们一向听过给古人说∶「不可杀人」!谁若杀了人,应受裁罚。我却对你们说∶「凡向自己兄弟发怒的,就要受裁判」。

    这是天主十诫第五诫在旧约和新约圣经中所记载的条文。在圣座信理部1988年颁布的《生命的恩典训令》里,有一段阐发这条诫命的意义的话,说∶

    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生命一开始,就含有天主的造化作用,以後也一直与造物主天主保持特殊的关系。唯有天主是生命自始至终的真正主宰。人在任何情况都不许擅自直接摧毁一个无辜的人的生命。

    《天主教教理》分叁部分阐述这条诫命。叁部分的标题是∶一、尊重人的生命,二、尊重人的尊严,以及叁、维护和平。

    一,尊重人的生命

    《天主教教理》提出六点,发挥尊重人的生命的道理。六点都有小标题,是∶「圣经上的见证」,「合法的自卫」,「谋杀」,「堕胎」,「安乐死」,和「自杀」。

    圣经上的见证圣经屡次提起杀人的暴力行为。第一次是在讲加音和亚伯尔的故事的时候。加音和亚伯尔是人类原祖亚当和厄娃的两个儿子。加音是哥哥,种田;亚伯尔是弟弟,牧羊。加音把田地的出产作祭品献给天主;亚伯尔献上自己羊群中最肥美而又是首生的羊。天主惠顾了亚伯尔的祭品,却没有接纳加音的祭品;因此加音大怒,竟然动武,杀死了弟弟加音。新编普世教会要理援引这个故事,揭示原祖犯罪遗留人类的恶劣後果,同时说明天主对杀人暴行的厌恶。

    2259圣经在叙述加音杀死亚伯尔的故事中揭示了原罪的恶果。在人类历史的起始,已经出现,使人成为他的同类的仇敌。天主宣布加音杀害兄弟的罪行的邪恶,说∶「你做了什麽事?听!你弟弟的血由地上向我喊冤,你现在是被张开口由你的手中接受了你弟弟的血的地所咒骂的人了」。

    圣经叙述天主创造世界和拯救人类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盟约。这个观念主要是指西乃山的盟约,但是创世纪重述创世至梅瑟时代天主救世计划的逐步实现,也借用这个观念来描述天主与诺厄和亚巴郎的特殊关系。《天主教教理》采用同一观念,来表达杀人的暴力行为在救恩史上所产生的反面作用。

    2260天主与人缔结的盟约是由两种喊声交织而成的。一种叫人珍惜天主赐给的生命的恩典;另一种引人去做杀人的暴力行为。「我要追讨你们生命的血债。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要为人所流,因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旧约圣经总是把血视作生命的神圣标记。这样的教训在任何时代都是必要的。

    旧约圣经中称天主十诫为「十句话」。这十句话是天主在西乃山与以色列子民缔造盟约时所颁布的,其中第五句原来是「不可杀人」。後来梅瑟的法律明确表达它的意义,把它说做∶「不可杀无辜和正义的人」。《天主教教理》从这一句话出发,进一步确定天主十诫第五诫禁止杀人的实在意义。

    2261圣经明确表达第五诫的禁令,说∶「不可杀无辜和正义的人」。故意杀害一个无辜的人,是严重地违反人性的尊严,违反道德,违反造物的天主的圣德。这样禁止杀人的诫命有一种普遍的效力∶任何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必须遵守。

    总之,不可杀无辜和正义的人,是所有的人都必须遵守的诫命,但是,对我们基督信徒来说,这条诫命更包括进一步的要求。

    2262在山中圣训中耶稣重申「不可杀人」的诫命,连带禁止发怒、憎恨和报仇。此外他更要求他的门徒,被人掌击了右颊,也把左颊让人掌击,并且要求他们爱自己的仇人。耶稣本人在捕去受难时,不但没有自卫,而且命令伯多禄「把剑收入鞘中」,说∶「父赐给我的杯,我岂能不喝吗」?

    合法的自卫

    合法的自卫,在伦理上,是许可的。个人和团体,不但有合法自卫的权利,有时甚至更有严重的本分。容许合法的自卫,对第四诫的禁令来说,不是例外。

    2263个人和团体的合法自卫并不违反禁止杀人的诫命。这条诫命禁止的是故意杀无辜的人。圣多玛斯解释说∶「从自卫的行为可能产生两种效果,一种是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另一种是把谋害者杀死了。前者是故意的,後者是不故意的。

    合法的自卫是爱护自己的生命。这是一条基本的伦理原则。

    2264爱护自己是一条基本的伦理原则。因此叫别人尊重自己的生存权利是合法的行为。谁保卫自己的生命,既使被迫杀死谋害者,不犯杀人的罪。圣多玛斯说∶「谁在保卫自己的生命时,使用不必要的太强暴的暴力,他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如果他有节制,采用适当手段保卫节制自己,那麽他的行为是合法的。灵魂的得救并不要求我们放弃合法的自卫行为∶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比对别人的负有更大的保护责任」。

    合法是自卫有时能是一种责任。

    2265合法的自卫不但是一种权利,为对别人的生命、家庭和社会的公共福利负有责任的人来说,有时更可能是一种严重的本分。

    政府施行刑罚,甚至死刑,也是一种合法的自卫。

    2266要保卫社会的公共福利,必须使侵犯社会公共福利的人处在无法侵犯的地步。为此缘故,教会的传统训导一向承认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对犯罪的人施行适当的刑罚,在极严重的案件中,施行死刑也在所不惜。基於同样的理由,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有权利使用武力来保护他们负责保卫的国家。

    刑罚的首要目标是应付犯罪所造成的混乱。犯人若甘心接受刑罚,他受的刑罚在天主面前也有赦免罪的暂罚的效验。此外,刑罚还有保护公共秩序和个人安全的作用。再说刑罚又好比一种药,要尽可能地用它来改善犯人本人。

    但是更好是采用不流血的手段来达到同一目的。

    2267如果不流血的手段足以防止人的生命的被害并保障公共秩序和个人安全,政府要限於使用这样的手段,因为这样的手段与公共福利的具体条件更相称,又更符合人的尊严。

    谋杀

    谋杀是直接和蓄意的杀人,固然不可,间接造成一人的死亡,也是第五诫所禁止的罪行。

    2268天主十诫第五诫禁止直接和故意的杀人行为,犯者有大罪。杀人凶手和自愿与合作共同做出杀人行为的人,都犯了圣经上所说的向天喊冤要求报复的大罪。

    杀婴儿、杀兄弟、杀父母、杀配偶是格外严重的罪行,因为它们触犯了天伦。优生或公共卫生上的考虑,即使有政府的支持,也不能使任何杀人行为成为合法的。

    2269天主十诫第五诫禁止进行任何有意间接地引起一个人的死亡的行动。按照伦理法则,没有严重的理由不可置任何人於致命的危险中,并不可拒绝对处身在危险中的人伸手援助。

    人类社会对导致死亡的贫穷情况一味容忍而毫不设法改善,这是令人愤慨的不公正和重大罪过。在贸易中采取高利贷的手段及造成人类大家庭中兄弟们的饥饿和死亡的商业活动,是间接地杀人。做这种事的人有罪。

    不故意的杀人无罪。但是谁若没有适当的理由,做导致别人死亡的事,虽然并不存心杀人,也不能完全开脱他的责任。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7b. 天主十诫第五诫之二
    「五、毋杀人」。「毋杀人」是一种消极的说法,积极地说来,天主十诫第五诫的命令包括∶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以及维护和平。《天主教教理》提出六点,发挥尊重人的生命的道理。六点的小标题是∶「圣经上的见证」、「合法的自卫」、「谋杀」、「堕胎」、「安乐死」和「自杀」。我们已在上次《基督信徒的生活》节目里介绍了前面叁点,今天继续介绍後面叁点,那就是∶「堕胎」、「安乐死」和「自杀」。

    堕胎

    堕胎是今日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天主教向来认为人为的堕胎是一种犯罪行为。它主张政府应该立法禁止这种罪行。《天主教教理》援引梵二大公会议,天主教法典以及圣座信理部的训令说明教会在这问题上的立场。同时它也涉及两个有关的问题∶一个关於胎儿期的诊断,另一个关於在人的胚胎动用手术。

    教会认为胎儿在受孕之初便应看作是人,便享有包括生命在内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

    2270人的生命自受孕之初便应受到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在其生存的第一时刻便应让别人承认其基本人权,其中包括每一个无辜的人对自己生命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圣经上天主对耶肋米亚先知说∶「我还没有在母腹内形成你之前,我已认识了你;在你还没有出离母胎以前,我已祝圣了你」。

    圣咏的作者也对天主这样说∶「我何时在黑暗中构形,我何时在母胎中造成我的骨骸,你全知道」。教会很早就宣布堕胎为大罪。

    2271教会在第一世纪已经宣布任何人为的堕胎都是伦理上的丑恶,这个训导以後一直没有改变。到今天还是这样。直接的堕胎行为,那就是说,以杀死胎儿为目的或为手段的堕胎行为,是对伦理法则的一种严重违反。十二位宗徒训诲录上说∶「不可打胎杀死胎儿,不可摧毁新生婴孩的生命」。梵二大公会议的《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上也说∶「生命之主天主曾将保存生命的卓绝任务,委托於人,并令人以相称人性尊严的方式,完成这任务。故此,由妊娠之初,生命即应受到极其谨慎的保护。堕胎和杀害婴儿构成滔天的罪行」。

    人为的堕胎是重罪。教会不但自己严厉禁止,科以绝罚。

    2272对堕胎有效地合作,是一种重罪,犯者受教会的绝罚。天主教法典规定∶「凡设法堕胎而既遂者,应受自科绝罚」。所谓「自科」,是说犯罪成立,不必经教会宣布,犯人立刻被罚。教会这样规定并不是要限制天主仁慈的施行范围,而是要强调所犯的罪的严重性,及其对无辜被杀的婴儿,婴儿的父母,以及整个社会所造成的无法赔补的损失。

    教会更要求国家立法禁止堕胎罪行。

    2273凡是无辜的人,都有其不可剥夺的生命权利。这是成立国家和立定法律的基本原则。

    圣座信理部1988年颁布的《生命的恩赐》训令上说∶

    「国家和政府应该承认并尊重人权,人权不来自个别的人,也不来自父母,更不来自政府。人权属於人的本性,属於创造人的天主。基本人权中之一是,每一个人从受孕直到死亡所享有的对生命及对身体不受损害的权利」。

    《生命的恩赐》训令上又说∶

    「一个国家的法律对部分国民不给予法律应该给予的保护,这个国家便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个国家不尽力保护所有国民的权利,特别是比较软弱的国民的权利,这个国家破坏了自己立国的基础。将出生的婴儿,在受孕之初,便享有生命的权利。为了尊重和保护他的权利,法律应该对故意侵犯者明文规定一定的处罚」。

    接着便是两个有关的问题。第一个关于胎儿期的诊断。

    2274胎儿,从受孕之初,便应看作是人。所以,应该像对待所有的人一样,尽力保护他的完整,注意他的健康,治疗他的疾病。

    依《生命的恩赐》训令的解释,胎儿期诊断,如果不妨碍对胎儿的生命和完整的尊重,并以救护和治疗为其目的,那麽,在伦理上是许可的。但是,如果目的是在决定可否进行堕胎,那便严重相反伦理法则,因为诊断是不应该用来判决人死的。

    第二个关于在人的胚胎上动用手术。

    2275在尊重胎儿的生命和完整,不给他带来太大的危险,并且是以治疗他,改良他的健康状况和增进他从死中逃生的机会的条件下,对人的胚胎动手术应该被视为合法的。

    制造人的胚胎,目的是为把它存着作为备用的生物材料,这是违反道德的。在遗传的染色体群上动手术的,有几种尝试并没有治疗的作用,而是为用来产生依照性别或别的预定特性而拣选的人。这种做法相反人的尊严,破坏人的完整,侵犯每人各自独有的个性。

    安乐死

    有关安乐死的施行,《天主教教理》有一条原则∶有病和残障的人应该有人照顾,尽量使他们度平常人的生活。

    2276生命有缺陷或衰弱了的人特别需要别人的尊重。有病或残障的人应该有人照顾,尽力扶助他们度平常人的生活。

    根据上述原则,不可能用安死术来结束人的生命。

    2277不论其所依据的理由和所采用的手段如何,直接的安死术的效果是在结束残障,有病或临终人的生命,这是伦理上不可接受的事。

    这样说来,进行或不进行一个动作,若就其本身或被人用来是为消除痛苦而造成死亡的,便是一种杀人行为,严重地相反人的尊严和对造物主天主应有的尊严。判断的错误可能出於无心,却并不改变这杀人行为的性质,所以必须加以谴责,设法避免。至於病人临终将死,是否仍须继续为他们治疗。《天主教教理》的教导是∶不可以停止为他们治疗,但是也不必一定要为他们使用特别贵重和过分冒险的治疗方法。

    2278停止进行负担重的、冒险的、特殊的、或与所期待的结果不成比例的治疗手续,是可能许可的。因为在这种情形下,所拒绝的是一种治疗上的倔强蛮干;不是要「求早死」,而是接受不能阻挡死这事实,这样的决定,若病人有资格和能力,应由病人作主定夺。否则,则由具有合法权利者,在不违反病人的合理意愿和合法权利的条件下,代替决定。

    2279病人虽然临终将死,也不可停止给他通常应给病人的治疗。用止痛药物来减轻临终者的痛苦,即使冒缩短其生命的危险,只要不以死为目的或为手段,而只把它看作不可避免而必须接受,就伦理来说,可以是符合人的尊严的。姑息治疗法是对病人进行爱德的最好办法。因此应该鼓励人采用它。

    自杀

    关於自杀,《天主教教理》对教会的传统讲法作出几点说明。它一方面重申天主是人的生命的最高主宰以及自杀是违背伦理法则的道理∶

    2280人的生命是天主赏赐的。每一个人都要在天主面前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天主是我们生命的最高主宰。我们应该怀着知恩之心从天主手中接受生命,并为恭敬天主和救自己的灵魂保存生命。天主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是生命的管理员,不是生命的所有人;我们无权擅自处置我们的生命。

    2281自杀相反人的求生天性;严重地违反正当的自爱,同时也欠缺对别人的爱,因为自杀破坏人对家庭、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团结连系,这是很不公道的,因为我们每人都从这些社团中受过许多好处。自杀更是违反生活的天主的爱。

    2282故意的自杀行为违背伦理法则。自杀,若以给人立表样,特别是给年青人立表样为其动机的,其罪过尤其严重。

    另一方面,《天主教教理》又指出自杀的发生可能是由於「扰乱了的心理状态」,企图自杀者又可能在死前临时後悔,因此,教会并不绝对拒绝为任何自杀者祈求天主的怜悯。

    2283不要以为自尽去世的人的灵魂一定不能得救。天主可能利用我们人所不知道的机会,让自尽者及时悔改。所以教会也为自尽去世的人祈求天主的怜悯。

    内容要点

    2322胎儿在受孕之初便享有生命权利。直接的堕胎行为,那就是说∶以堕胎为目的或为手段的行为,是「可耻」的行为,严重相反伦理法则,对这违害人的生命的罪行教会法典科以绝罚。

    2323既然胎儿在受孕之初便应看作是人,胚胎也便同任何人一样,应受人保护其完整,照顾其健康,治疗其疾病。

    2324故意的安乐死,不论其形式或动机如何,都是杀人的行为,严重违反人的尊严,对造物主天主的不敬。

    2325自杀严重地违反正义、望德和爱德,是相反天主十诫第五诫的大罪。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7c. 天主十诫的第五诫之叁
    《天主教教理》分叁部分阐述天主十诫第五诫的道理。第一部分讲尊重人的生命,我们已在以前两次《基督信徒的生活》节目里介绍了。今天介绍第二部分。这部分的标题是∶尊重人的尊严。在这个标题之下,《天主教教理》提出「不立坏榜样」、「重视健康」、「在人身上进行的科学研究」、「尊重身体的完整」以及「尊重亡者」五点,分别讨论。

    不立坏榜样

    玛窦福音记载耶稣指着一个小孩作了这样的一篇讲话说∶

    无论谁因我的名字,收留一个这样的小孩,就是收留我;但无论谁使这些信我的小子中的一个跌倒,倒不如拿一块驴拉的磨石,系在他的颈上,沉在海的深处更好。世界因了恶表是有祸的,恶表固然免不了要来,但立恶表的那人是有祸的。为此,倘若你的手,或你的脚使你跌倒,砍下它来,从你身上扔掉,为你或残或瘸进入生命,比有双手双脚,而投入永火中更好。倘若你的眼使你跌倒,剜出它来,从你身上扔掉,为你有一只眼进入生命,比有双眼,而被投入永火中更好。你们小心,不要轻视这些小孩中的一个,因为我告诉你们,他们的天使在天上,常见我在天之父的面。

    在耶稣的这篇讲话中,「恶表」或「坏表样」意义很广,包括一切导致别人犯罪而丧失灵魂的事。《天主教教理》也采用这广义的「恶表」或「坏表样」来讲它所解释「尊重人的灵魂」的道理。

    2284所谓坏表样,是指引诱别人做坏事的态度和行为。立坏表样的人是害人的人。他败坏德行,败坏正直,能置他兄弟的灵魂於死地。谁因其行动或失职的方式而立坏表样,存心引诱别人犯严重的错误,是犯大罪。

    坏表样的严重性与立坏表样的人的地位有关。

    2285立坏表样的人权威越高,受坏表样的人越软弱,坏表样的罪名也越重。为此,耶稣曾在福音上说∶「无论谁,使这些信我的小孩中的一个跌倒,倒不如拿一块驴拉的磨石,系在他的颈上,沉在海的深处更好」。凡立坏表样的人,由於地位或职务负有教育别人的责任,其所立的坏表样害处更大。耶稣责备经师和法利塞人,把他们比作披着羊皮的豺狼,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法律、制度和社会风气也可能产生坏表样的作用。

    2286坏表样可能来自法律、制度,社会风气和舆论。这样说来,有的法律和制度造成社会道德的堕落和破坏国民的宗教生活;那麽,发起定立这样的法律和制度的人们,便是犯立坏表样的重罪。同样,有些企业主人立定规则诱导雇员作弊,有些老师向学生提出过分的要求,有些人操纵舆论,迷惑人心,混乱他们心目中的伦理价值,这样的人也都犯立坏表样的罪。

    利用权力促使人犯罪,好比立坏表样,也要对人所犯的罪负责。

    2287有权力的人应用他的权力来迫人做坏事,是犯立坏表样的罪,并且要对他直接或间接促使犯了的罪负责。

    重视健康

    健康是天主委托给人的珍贵宝物。

    2288生命和健康是天主赐给人的宝贵的恩典,我们应该合理地予以照顾,同时也应该顾及别人的需要和社会的公共福利。

    要照顾国民的健康,必须有社会的协助,必须有社会来提供使国民得以生长并达到成熟的,诸如∶食物、衣着、住所、卫生服务、基本教育、就业、和社会救济之类的生活条件。

    但不可将身体健康视作偶像。

    2289如果说伦理要求人尊重自己的肉体生活,要知道这并不等於说它是一种绝对的价值。今天有一种新的外教思想,提倡肉体崇拜,促使人不顾一切地照料自己的身体,把身体的健美和体育上的成功看作崇拜的偶像,这是不合伦理的。为了要在强者与弱者之间作出有私心的选择,这样的思想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败坏。

    饮食要有节制。

    2290节制的德行使人避免各方面的过分,不过度地进食、喝酒、吸烟和吃药。谁喝醉了酒或过度贪快,在街上、海上或空中闯祸出事,伤害别人的生命,在伦理上负有严重的责任。

    禁止吸毒

    2291吸毒严重地伤害人的健康和生命,除非出於纯粹治疗上的需要,吸毒是犯重罪。私下制造和贩卖毒品是可耻的勾当。这样的勾当助长违反伦理法则的恶习,是直接协助人犯罪的罪行。

    在人身上进行的科学研究

    《天主教教理》开门见山承认在人身上进行科学实验对个人和对人类可能是有益的,但是它强调几项必须遵守的条件,它所依据的原则是科技要为人服务。在人身上进行科学研究可能是有益的。

    2292在人身上或人的团体中进行科学、医学或心理学的实验,可能有助於治疗病人和推进公共卫生。

    科学和技术是为人,它们的目的和围要由人和人的伦理价值来决定。

    2293基本或应用的科学研究是人对自然界的控制和支配的显示。科学和技术如果用来为人服务,用来为所有的人的好处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那是宝贵的。但是,科学和技术本身并不给人指出其生存的真谛和进步的方向。科学和技术是为人,它们的起源和发展都来自人,它们的目的和范围也要由人和人的伦理价值来决定。

    在伦理上科技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天主教教理》不接受这种说法,

    2294说科学研究及其应用在伦理上是中性的,是骗人的话。再说,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要采用的指导性标准不能是单纯的技术上的效验,也不是不顾他人的权利而取得的利益,更不能是在舆论界占优势的意识形态。为了忠於其自身,科学和技术应该无条件地尊重伦理的基本原则,应该为人服务,按照天主的计划和意旨,为每一个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以及其真正和完全的好处服务。

    《天主教教理》指出在人身上进行科学实验必须遵守的两个条件,那就是∶第一,行为本身应该是不违反人的尊严和伦理法则的,其二,应该徵得本人或有权的人的同意。

    2295在人身上做出违反人的尊严和伦理法则的事,即使是为了进行研究或实验,并获得接受研究或实验的人的同意,也是不道德的。在人身上进行使人的生命或生理和心理健全冒不成比例或不必要危险的实验,在伦理上是不许可的。此外,没有本人或有权的人的同意,在人身上进行实验是侵犯人的尊严。

    关于器官移植,《天主教教理》的指示是∶

    2296没有本人或有权人的明确同意,移植人的器官在伦理上是不能许可的。如果捐赠者身体和心理所受的损害和所冒的危险与受赠者所追求的益处成比例的,在这样情况下器官的移植符合伦理法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即使是为了延长一个人的生命,直接地造成另一个人的残废或死亡,在伦理上那是不许可的。

    尊重身体的完整

    谈到尊重人的身体的完整,《天主教教理》先後谴责绑架、扣人为人质、恐怖和施严刑招供等行为。至於割除人的肢体或绝育手术,《天主教教理》认为,除非是为了治疗上的必要,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2297绑架和把人扣作人质使人恐惧,并藉威胁对遇难者施加无法忍受的压力,这是在伦理上的不法行为。威胁、伤害和乱杀人的恐怖行为严重地违反正义和爱德,用身体或精神上的暴力来折磨人,为逼供、为惩罚犯人、为使人害怕或为泄恨,都是违反人和人的尊严的。除非出於纯粹治疗上的需要,并由医生规定,直接地割去或毁坏一个无辜者的肢体或使他绝育,是违反伦理法则的行为。

    《天主教教理》顺便提及一件令人遗憾的事说∶

    2298在过去,就是合法的政府也惯於采用残酷的手段来维持法律和秩序,教会当局不但没有提出抗议,而且在自己的法庭中也继续使用罗马法典中有关酷刑的规定。这固然是令人遗憾,但是教会始终教训人要宽大仁慈,并且禁止神职人员流人的血。今天我们知道这样的行为,不但为维持公共秩序并无必要,而且又不符合人的尊严的,它们不过造成更糟糕的堕落,应该尽力废除它们。应该为遭害者和他们的刽子手祈求天主宽免。

    尊重亡者

    照顾临终的人。

    2299临终将死的人要有人照顾,使他们能够端庄平安地度过生命的最後时刻。他们的亲属要以祈祷来支持他们,也要关心病人灵魂上的好处,让病人在适当的时候领受圣事,准备妥当了去与生活的天主相会。

    尊重亡者遗体。

    2300我们相信并希望死後复活的人,要怀着敬意和爱心来看待亡者的遗体。埋葬死人,是圣经上所表扬的慈善工作,是我们对天主的儿女和天主圣神的宫殿的尊重的表示。

    死後器官的无偿赠与是合法的,也是值得称赞的。

    2301体解剖,如果是为了进行法庭检查或科学研究,在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死後器官的无偿赠与是合法的,也是值得称赞的。火葬,只要不表示反对肉身复活的信仰,教会并不禁止。

    内容要点

    2328立坏表样,存心以自己的行为或缺失促使别人犯罪,是重罪。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7d. 天主十诫的第五诫之四
    维护和平,这是《天主教教理》讲解天主十诫第五诫不可杀人的最後一个讲题。其他两个讲题是尊重人的生命和尊重人的尊严。我们已在以前叁次《基督信徒的生活》节目里播送了。《天主教教理》从「和平」和「避免战争」两个方面发挥维护和平这话题和平。

    和平

    和平是什麽?和平不是愤怒,不是憎恨。

    2302不可杀人,提起了这句话,耶稣就劝人爱好和平,并且指责愤怒和憎恨的不道德。

    愤怒是要想报复的意愿。圣多玛斯说∶「要想对应受罚的人所行的坏事做出报复,那是不对的,但是要他做补赎,为的改正他的毛病,帮助他修德行,这是值得称赞的」。如果愤怒到了杀人或伤害人的地步;这是严重地违反爱德,是犯大罪。耶稣说∶「凡向自己弟兄发怒的,就要受裁罚」。

    憎恨相反爱德。

    2303故意的憎恨,相反爱德。恨人恨到存心愿意别人遭受严重的灾害,是犯重罪。耶稣说∶「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

    和平是「秩序的平定」,是「正义的果实」,是「爱德的成果」。

    2304要尊重和发展人的生活,必须有和平。和平,并不是单纯没有战争的意思,也不能被看作只是敌对势力之间的暂时平衡。如果各人的财产没有保障,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不能自由,个人和民族不受到尊重,没有恒久的友谊;那麽这个世界是得不着和平的。圣奥斯定说和平是「秩序的平定」。依撒意亚先知称和平为「正义的果实」,梵二大公会议称它为「爱德的成果」。

    真正的和平来自耶稣基督。

    2305世上的和平是基督的和平的投影和成果,基督是默西亚时代的和平君王。他用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诛灭了仇恨」,使人与天主修和,使他的教会成为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他是我们的平安。他宣讲「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

    维护人权而不诉诸暴力,更符合福音的精神。

    2306有的人不肯采取暴力和流血的行动,宁愿用连最弱小的人也做得到的方法来维护人权,只要他们的行为不妨碍别人和社会的权益,他们这样做,倒是符合福音所宣讲的爱德的。他们表示暴力只会造成毁坏和死亡,诉诸暴力是冒物质和精神上的严重危险。

    避免战争

    如果说和平是善,那麽战争便是恶。但是有时候战争不但是不可避免,而且也是必须从事的。《天主教教理》在强调避免战争的必要的同时,也重申教会有关「正当战争」的传统训导。

    教会劝勉所有的人避免战争。

    2307天主十诫第五诫禁止故意摧毁人的生命。由於战争带给人灾害和不公正,教会不断劝勉所有的人努力为脱免战争的古老奴役而祈求天主。

    国家在用尽了一切和平调解的方法之後,有合法的自卫权利。

    2308所有的国民和所有的政府都应该努力避免战争。梵二大公会议宣布说∶「几时有战争的危机存在,而又没有拥有适当权力的合法的国际组织,则不得否认国家在用尽了一切和平调解的方法之後,有合法的自卫权利」。

    「正当战争」的严格条件∶

    2309应该考虑周到允许以武力作为合法防卫的严格条件。由於事情的严重,这样的决定应受伦理法则的严厉约束。应该同时顾到以下的条件。

    -侵略者给一个或几个国家所造成的损害,是持久的、严重的、并且确实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其他办法看来都已不合实际或不生效果了。

    -有成功的把握。

    -武力的使用不致造成比要消除灾害更严重的灾害,这项条件在武器的毁坏力极强的今日,格外要受到重视。

    以上是有关「正当战争」的教会训导中惯常例举的几点原则。至於这样的条件在事实上是否满足,这是要凭对公共福利负有责任者的明智判断了。

    2310在这样情况中,政府有权利也有义务要求国民尽好他们保卫国家的责任。

    梵二大公会议宣布说∶「为祖国服兵役者,应知自身乃为民族安全及自由而服务;他们如能善尽厥职,必能有益於公共福利和维持和平」。

    梵二大公会议也曾提到为了道德和宗教上的原因而拒绝兵役者。梵二大公会议尊重这样的人的良心,要求政府为他们订立公道的规定,使他们能一面不使用武器,一面却以别种方式为国家和同胞服务。《天主教教理》重申大公会议的训导说∶

    2311有些人由於良心的缘故拒绝使用武器,政府要公正地对待他们,而他们也有义务以别种服务方式对社会提出贡献。

    此外,《天主教教理》也谈到战时道德。它首先声明伦理法则普遍有效,在战时也不例外。

    2312教会和人的理性都告诉我们伦理法则是普遍的,在战争时也仍有效。因此,大公会议警告说∶「如不幸而爆发战争,作战双方并不因此而可以为所欲为」。

    接着便涉及对待非战斗人员、伤兵和战俘的问题,最後更谴责绝灭种族的屠杀行为。

    2313应该尊重非战斗人员、伤兵和战俘,应该以人道对待他们。明显地违反国际法及其普遍原则的行为是罪行。盲目服从,并不足以推脱服从命令而执行的行为的罪名,因此,绝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少数民族,是大罪,应该予以谴责。对绝灭种族的大屠杀的命令,在伦理上有提出反抗并拒绝执行的义务。

    战争本来应该避免。现代战争破坏力强大,尤其应该避免。梵二大公会议曾为此提出警告。《天主教教理》重申大公会议的教导,说∶

    2314任何战争行为,毫不辨别地毁灭整个城市,广阔地区及其居民,是反对天主和反对人类的罪行,应该坚绝地、毫不犹豫地加以谴责。现代战争的危险所以严重,就是在於它给拥有科学武器,特别是核子、生物和化学武器的人们带来进行这样罪行的机会。

    军备竞赛和武器的制造与贩卖是今日国际社会中的两大丑事。《天主教教理》很注意这两点,它这样阐述说∶

    2315积聚武器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劝阻敌人发动战争的一种怪异方法。他们认为这是保证国际和平最有效的办法。从伦理方面看来,对这样的劝止战争的办法,我们应有几点保留。军备竞赛并不保证和平,它不但不除去战争的原因,反而使它变得更加严重。把庞大的财富花费在制造日新月异的武器上,那里还有钱来救济贫穷的民族呢;这样便阻碍了许多民族的进步,不顾一切的武装只增多冲突的原因,并扩大其蔓延的危险。

    2316武器的制造和贩卖触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公共福利。因此政府有权利和义务去加以管制。为追求私人或集体的短时期的利益而在国际间煽动暴力和武装冲突,并危害国际法律秩序,这样的行为在伦理上是无法辩护的。

    武器的累积和泛滥固然是制造战争的原因,但是战争的根本起源是在於人的心中,是人的罪。罪一日存在,战争也便不能根本消弭。为此,《天主教教理》援引梵二大公会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上的话,来结束它的维护和平的讲话,说∶

    2317不正义,经济或社会上的过分不平衡,嫉妒,不信任和傲慢,这样的现象对人和对国家都是有害的,它们不断地威胁和平并引起战争。凡能消除这样的不安现象的,都有益於缔造和平及避免战争。

    梵二大公会议说∶「因为人都是罪人,直到基督再度来临,常有战争的危险;但是人类可以彼此亲爱团结,这样他们将克服罪恶、克服暴力,终於有一日会实现依撒意亚先知的这几句预言∶他们将把自己的刀剑铸成锄头,将自己的矛戟炼作镰刀;各民族将不再兵刃相见,亦不再练习战争」。

    内容要点

    2327所有的战争引来灾祸和不义,我们应该用一切合理的方法,避免战争。教会祈祷∶「主啊,从饥饿、瘟疫和战争中拯救我们!」

    2328教会和人的理性都宣布伦理法则的始终有效,在战时也不例外。一切违反国际法及其普遍原则的故意行为,都是罪行。

    2329军备竞赛是人类的最大创伤,并给予贫困者以忍无可忍的打击。

    2330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被称为天主的子女。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8a. 天主十诫的第六诫之一
    不可奸淫。

    你们一向听说过∶「不可奸淫!」我却对你们说,凡注视妇女,有意贪恋她的,他已在心里奸淫了她。

    这是天主十诫第六诫在旧约和新约圣经中所记载的条文。《天主教教理》援引这两个条文,并加以诠释。它提出四个讲题,标题是∶「天主造人,一男一女」、「天主召叫人度贞洁生活」、「夫妇之间的爱情」和「相反婚姻尊严的罪过」。在今天这个节目里,我们只介绍第一和第二两个讲题。

    天主造人,一男一女.

    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于一九八一年颁布了《家庭团体》的劝谕。在这道劝谕中,他谈到天主对婚姻和家庭的计划,援引了旧约创世纪所记载的天主造人,一男一女的传说。创世纪作者叙述了这个传说,发表他的心得和感想说∶「当天主造人的时候,是按天主的肖像造的,造了一男一女」。在这句话的启发下,教宗就在男女的相爱中认出了天主的肖像。他这样结论说∶

    天主是爱,而在他内过着一种位际相爱共融的奥迹。依他自己的肖像造了人类,并继续使之生存时,天主在男人和女人的人性里铭刻了爱与共融的圣召,也赋予他们能力和责任。因此,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的和天赋的圣召。

    《天主教教理》阐发教宗的训导,先後说明以下各点∶一、男女有相爱和共融的能力和责任。二、性欲的影响涉及人性的各个方面,叁、男女有分别,但也互相补足。四、男女平等,五、男女在婚姻中的结合,象徵造物主天主的宽宏大量,六、耶稣复兴创世之初的纯洁,对天主十诫第六诫提出新的要求。

    男女有相爱和共融的能力和责任。

    2331天主是爱;在他内有共融和爱的奥秘。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在人性内写下一种召叫,因此男女便有彼此相爱和共融的能力和责任。

    圣经上这样说∶「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圣经上又说∶天主祝福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圣经又重覆说∶「当天主造人的时候,是按天主的肖像造的,造了一男一女,且在造他们的那一天祝福了他们,称他们为人」。

    性欲的影响涉及人性的各个方面。

    2332性欲对人的性体的各方面都发生作用,特别影响到人的情感,以及人的爱和生殖的能力,广义地说,它也影响到人与别人缔结友谊或共融关系的天赋才能。

    男女有别,但也互相补足。

    2333不论是男人或女人,要由各人自己来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性别。男女在生理、伦理和精神上的差异和互补性是为婚姻的便利,以及家庭生活的发展的。夫妇和社会是否和睦,一半是在於男女两方怎样发挥他们的互补性,怎样互相依靠,彼此相帮。

    男女平等。

    2334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天主造一男一女,给男人和女人同等的人性尊严」。又说∶「男人是一个人;女人同样是一个人;两人都是一个天主照自己的肖像所造的」。

    男女在婚姻中的结合象徵造物主天主的宽宏大量。

    2335男女两性有同等的尊严,却以不同的方式做天主的大能和仁慈的写真。男女在婚姻中的结合是在血肉上模仿造物主的宽宏和大量。圣经上说∶「人应离开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世世代代的人类就是从这样的依附结合而出生的。

    耶稣复兴创世之初的人性纯洁,对天主十诫第六诫提出新的要求。

    2336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复兴创世之初的原始清洁,他在山中圣训中这样解释天主的创世计划说∶「你们一向听说过∶不可奸淫!我却对你们说∶凡注视妇女,有意贪恋她的,他已在心里奸淫了她」。後来,他又说∶「凡天主所结合的,人不可拆散。教会向来把天主十诫第六诫看作包括全部的人的性欲」。

    天主召叫人度贞洁生活

    天主十诫第六诫,禁止邪淫,命令人度贞洁的生活。贞洁是什麽?《天主教教理》提出下面这个定义∶

    2337贞洁是说性欲和自我的积极溶合;因此,也就是有身体,也有精神的人的内心统一。单纯从性欲上看来,人也属於物质和生物的世界;人之所以为人则是在於把他的性欲提升到人际关系中,使它成为男女间的永久而毫无保留的互相奉献。

    所以贞洁的德行意味着人的自我或人格的完整,也意味着他的自我奉献的完整。贞洁是人的性欲与他的自我的积极溶合。所以贞洁意味着人格的完整,也意味着毫无保留的自我奉献。先谈贞洁意味着人格的完整。

    2338贞洁的人保持自己身上的生命和爱的全部力量。这样的完整保证他的人格的统一,同时也反对任何有害的行为。它不容任何在生活或谈话中的两面手法。

    在福音中耶稣曾说∶「你们的话应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其他多馀的,便出於邪恶」。依《天主教教理》的解释,这就是人格的完整在人的谈话中的自然流露。要保持贞洁,保持人格的完整,必须知道控制自己。控制自己教导人自由。

    2339贞洁要求人控制自己。控制自己教导人自由,这理由是显明的;因为不是你控制你的情欲而得到平安,就是你被你的情欲所控制而遭受痛苦。梵二大公会议说得好∶「人性的尊严要求人照自己有意识的自由选择去做事,那就是去做那出於个人的衷心悦服,而不是出於内心的盲目冲动,或是出於外在的威胁,而做的事。但是要享有这样的人性尊严,人必须摆脱私欲的束缚,必须以自由的选择为善去追求目的,并以个人的勤奋努力去给自己提供适宜的方法」。

    什麽是适宜的方法?《天主教教理》的回答是∶是认识自己,是苦修,是守天主十诫,是祈祷。

    2340要对领洗时所做的许诺守信,并抵抗诱惑,必须采用相应的方法,那就是∶要认识自己,要做合宜於各人所处的地位的苦修工夫,要遵守天主诫命,要多祈祷。圣奥斯定说∶「克制自己,其实就是把由於追逐万物而散失了的我们收拾起来,带回到独一的天主那里去」。

    于是,《天主教教理》就谈到四枢德之一的节德以及一种长期的内修功夫。

    2341贞洁要求控制自己,因此与四枢德之一的节德大有关系。节德使人的激情感性的欲望受理智的控制。

    2342控制自己是一种长期的内修工夫,不能一蹴就成,却需要在人生的各个时代不断地重新做起。在陶成人格的幼年和青年时代所需要的努力,可能要比别的时代多一些。

    《天主教教理》又说∶

    2343贞洁自有其成长的规律。在它的成长的过程中,它要经过几个有不成全或罪过的阶段,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有德行和守贞洁的人,是日复一日,用他无数的自由选择的行为培养陶成的。为此,他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爱好并实践伦理美德。

    是的,贞洁是一种伦理美德,是要每人各自努力去修成的,但是贞洁也与各人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再说,贞洁也是天主赏赐给人的恩典。

    2344贞洁首先是各人自己的本分,但是它也牵涉到他的文化水准,因为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说的,「人格的玉成和社会的进步,是互相依属的。贞洁是以尊重人权为前提的,特别是以尊重接受那尊重伦理和精神价值的资讯和教育的权利为其前提的」。

    总之,贞洁是一种伦理美德,也是一种天主的恩典。

    2345贞洁是一种伦理美德,也是一种天主的恩典,一种圣宠,一种圣神的果实。因为是天主圣神赏赐圣宠给领洗重生的人,使他能够效法耶稣的纯洁无暇。

    以上是谈贞节味着人格的完整。谈到贞节也意味着毫无保留的自我奉献,《天主教教理》强调两点∶一点是贞节与毫无保留的自我奉献之间的关系。

    2346爱德是所有德行的完满。在爱德的影响下,贞洁好比一所学校,教人作出自我的奉献。控制自己是为奉献自己。贞洁的德行使贞洁的人成为见证,在别人面前显示天主的忠信和可爱。

    另一点是贞洁与友谊的关系。

    2347贞洁的德行流露在友爱中。它指给我们怎样追随和效法拣选了我们做他的朋友的基督。基督把他自己完全给予我们,使我们分享他的天主性。贞洁许给我们死後常生。贞洁特别体现在对邻人的友谊中。在同性和异性的人中都可修友谊。友谊带给人许多好处,它诱导人达到精神上的共融。

    接着,《天主教教理》就提出几项实际劝谕,把它们分为叁类,标题是∶「不同形式的贞节」、「违反贞节的罪」和「贞节与同性恋」。

    不同形式的贞节

    所有基督信徒都被召度贞节生活。

    2348所有领过圣洗的人,天主都召叫他们度贞洁的生活。圣保禄曾说∶「凡是领了洗礼归於基督的,就是穿上了基督」。基督是贞洁的模范。所有信仰他的人,他都召叫他们按照各自的固有地位度贞洁的生活。在领受圣洗圣事时,我们做基督信徒的都许下要在贞洁中活我们的感情生活。

    圣盎博罗削曾把基督信徒的贞洁分为叁种,有夫妇的贞洁、有鳏居和寡居者的贞洁、有守贞者的贞洁。

    2349贞洁随着人们生活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有的人将自己完全献身给天主,为能专心地单独事奉他,他们是以杰出的方式度贞洁的生活。别的人则凭本人或结婚或独身的身份在遵守伦理法则的围内度他们的贞洁生活;结婚的在婚姻生活中实践贞洁;不结婚的以节制情欲来实践他们的贞洁。圣盎博罗削说∶「有叁种方式的贞洁∶有夫妇的贞洁,有鳏居和寡居者的贞洁,有守贞者的贞洁。我们不称颂其中之一而排斥其他的。关於这些,教会已经有过许多的教训和指示」。

    《天主教教理》又额外加了未婚夫妇的贞洁。

    2350未婚夫妇也要以节制情欲来实践贞洁。这对他们是一种考验,使他们可以发现彼此的尊重,训练他们的忠贞,教他们知道要从天主手中接受他们的彼此给予,他们要等到结婚的时候才显出夫妇之爱的亲热表示。暂时则在互相协助中,在贞洁的德行上成长。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8b. 天主十诫的第六诫之二
    天主十诫第六诫,禁止邪淫,命令人度贞洁的生活。《天主教教理》讲解这条诫命,提出四个题目。「夫妇之间的爱情」是其中第叁题。其他叁题是∶「天主造人∶一男一女」、「天主召叫度贞洁的生活」和「相反婚姻尊严的罪过」。

    夫妇之间的爱情

    在发挥「夫妇之间的爱情」这题目时,《天主教教理》首先说明性和性欲在天主创始计划中意义,然后继续谈到今日社会极最关心的两个问题。那就是∶「夫妻的忠贞」和「婚姻与子女」。

    在天主的创世计划中,性和性欲原是为夫妻的恩爱而存在的。

    2360性是为男女夫妇之爱而存在的。在婚姻中夫妇身体上的亲密是他们在精神上的共融的标志和保证。在受过圣洗圣事的人中间,婚姻的联系是被圣事所祝圣了的。

    必须与爱相结合,务使男女彼此相许白首偕老,这才是真正合乎人性的性行为。

    2361男人和女人藉着夫妇固有的行为而彼此互相给予的性,不纯粹是生理的事,而关系到人的人格深处的核心。真正合乎人性的性行为,必须与爱相结合,务使男女彼此相许白首偕老才是。旧约圣经上这样记载说∶多俾亚从床上坐起来,对辣法耳说∶「妹妹起来,我们一同祈祷,祈求我们的上主,在我们身上施行仁慈和保佑」。他便开始祈祷说∶「我们祖宗的天主,你是应受赞美的!你的名号是世世代代应受颂扬的。诸天及你的一切造物,都应赞颂你於无穷之世。是你造了亚当,是你造了夏娃作他的妻子,作他的辅助和依靠,好从他们二人传生人类。你曾说过∶一人独处不好,我要给他造个相称的助手,上主,现在我娶我这个妹妹,并不是由於情欲,而是出自纯正的意向。求你怜悯我和她,赐我们白头偕老!」他们互相答说∶「阿孟!阿孟!」随後便睡了一夜。

    这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所颁布的《家庭宗座劝谕》中的话。在梵二大公会议和教宗比约十二世的讲演中也有同样的言词。

    2362「夫妻亲密而圣洁的结合是正当而高贵的行为。以合乎人道方式而完成这种行为,表现并培养夫妻的互相赠予,使二人以愉快感激的心情彼此充实」。性是喜悦和快乐的泉源。教宗比约十二世说∶「造物主天主这样规定了∶夫妻俩在肉体的完全互相给予中感觉到身体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夫妻俩追求这样的享乐,是接受天主所愿意给他们的,并不犯罪。但是夫妻俩也应该知道节制,不要超过合理的享乐围」。

    因此,婚姻的目的是夫妇的本人福祉和他们的共同生育子女。

    2363藉着夫妇的结合,婚姻的双重目标得以实现。婚姻的双重目标是夫妇的本人福祉和他们的共同生育子女。把这两重意义和价值分割拆开,便会使夫妇的精神生活变质,并危害到婚姻的幸福和家庭的前途。

    可见夫妇之爱是要建立在忠实和生育子女这两重要求上的。

    夫妻间的忠贞

    《天主教教理》从两个方面强调夫妻间的忠贞的道理。首先,在天主的创始计划中,婚姻不可拆散。

    2364一夫一妻形成一个「由造物主所建立,并为造物主的法律所约束的生命和爱的亲密团体」。这是一个「凭藉婚姻契约,那就是说,凭藉夫妻双方一经许下,永不挽回的同意而成立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夫妻俩完全地,决不反悔地互相给予。他们已不再是两个,而是成为一个身体了。他们自由地缔结了婚姻契约,现在便有责任保持婚姻的合一和不可拆散。圣经说得好∶天主所结合的,人不可拆散。

    再者,基督信徒夫妇间的忠贞是基督与他的教会结合的奥迹的见证。

    2365忠信是说对许下的话始终守信。天主是忠实的。婚姻圣事使男女两人与基督对他的教会的忠信。夫妻俩藉着婚姻中的贞洁在世人面前为基督的奥迹作见证。金口圣若望向年轻的丈夫们建议对他们的妻子说出这样的话∶「我双手抱住你,我喜爱你,把你看得比我自己的生命更宝贵,因为现世的生命是短暂的,我愿意同你一起好好地渡过它,使我们在来世不致分离。对你的爱为我比什麽都重要,最使我伤心的就是不能永远和你协调一致」。

    婚姻与生育

    不久前,意大利天主教圣心大学罗马医学院出版宗座科学院1991年会议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在目前全球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一般家庭以保持两个到叁个子女为最适宜。消息一经传开,立刻引起舆论界的注意,有人认为圣座对人口和节育问题改变了主意。真的吗?圣座家庭委员会秘书长埃利奥.斯格雷恰主教发表声明,予以否认。那麽教会的立场究竟如何呢?教会一向主张不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节制生育,但教会也要求夫妇要对生育和教养子女负责任。这在教宗保禄六世於1968年颁布的《人类生命通谕》中已有详尽的阐述,《天主教教理》给它做出简明的介绍。它开门见山,声明生育和教养子女是婚姻的主要目的之一,又是夫妻恩爱的自然结果。

    2366生育子女是一种恩典,是婚姻的一个主要目的,因为婚姻和夫妻之爱本质上便是指向生育子女的目标的。子女并不是从外面来到父母的彼此恩爱中,而是从父母的互相给予的核心中出生的。因此,「站在生命一面的」教会「指出任何婚姻行为本身该是为传授人的生命的」。这是教会多次讲过的道理,是建於天主所接连而人无权擅自拆散的夫妻性行为的双重意义上的∶那就是,结合的意义和传生的意义。

    「结合」和「传生」是教宗保禄六世所采用的专门名词,它们的解释分别是∶增进夫妻间的恩爱及共同生育和教养子女。教会一向认为传授生命是天主赋给夫妻的崇高使命,因此夫妻俩要抱着责任心谨慎地去执行它。

    2367天主召叫夫妻传授生命,使他们参与他的造化工程,并分享他的父亲身分。梵二大公会议说∶「夫妻俩要把生育和教养子女看作他们的使命。在履行这使命时,他们是造物主天主的圣爱的合作者,同时也是天主圣爱的解释者。因此,他们应以适合人性及相称信友身分的责任感,满全这项任务」。

    所谓责任心或责任感,是说要有节制,用梵二大公会议的话来解释,那就是∶「以敬谨受教和尊敬天主的心理,并以共同思考及努力,替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方面,要注意自身及现有和未来子女们的福利;另一方面,要顾到时代及生活环境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条件,最後也要以自己的家庭、社会及教会的利益着想」。

    2368从某一方面说来,这责任感也包括节制生育。如果有充分的理由,夫妇可以愿意把子女的生育先後隔开多一些的时期,只要这不是出於自私自利的打算,而是符合负责任的父母的合理的慷慨心。此外又要做依据客观的伦理准则去调节他们的行为。

    「要依据客观的伦理法则去调节他们的行为」,那就是说,要维持夫妻的贞操或贞洁。《天主教教理》援引梵二大公会议这样继续解释说∶

    「对调和夫妻之爱及负责的传生人类,其实际行动的道德性,并不仅以个人的诚意及其动机的估价为标准,而应以人性尊严及其行为的性质为客观的取决标准;在真正夫妻之爱的交织中,要尊重互相授与及传生人类的整个意义。要做到这点,人们非诚心潜修婚姻中贞操不可」。

    《天主教教理》又援引教宗保禄六世的话说∶

    2369教宗保禄六世说∶「保证了结合和传生这两个主要的目标,夫妻之爱便完全地发挥夫妻间真正的彼此相爱的意义并且实践他们被召做父母的崇高使命」。

    夫妻之爱有结合和传生的双重意义,所以在不是人为而自然不致生育的情况中进行婚姻行为,并不违反伦理法则。周期性节欲的生育计划方法就是依据这条原则而发明的。《天主教教理》援引教宗保禄六世的话这样阐述说∶

    2370利用生育能力中本有的自然调期,只在不孕期中有夫妇行为的节育方法,是符合客观的伦理准则的。这样的方法尊重夫妇的身体,促进他们之间的恩爱,有利於训练他们达到真正的自由。但是「在行夫妇性行为前,或在进行时,或在该行为自然结果的发展中,任何阻止生育的行为」,都该视为本质上不道德的,「无论是以此行为为目的,或是手段,都不可以」。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解释避孕与运用不其孕期的区别说∶

    「避孕是客观地不把自己完全奉献给对方,积极地拒绝对生命的开放。它抹煞夫妻彼此完全给予的自然体现,是对夫妻之爱的真谛的一种曲解。运用不孕期不是这样。归根结蒂,它与避孕是基於两种不同的人性论和伦理观念的」。

    最後,《天主教教理》又附加两项声明,一项关於人生的末世意义,另一项关於政府人口增长和生育节制问题上的真正责任。

    生育子女的末世意义。

    2371我们都要知道∶人的生命及其传生的使命并不只限於今世,也不能只以今世的尺寸去衡量,我们也应当考虑到人的终究和永远的归宿。

    关于政府的人口政策。

    2372政府对国民的福利负有责任,因此,它也有理向国民指示有关人口问题的方针。它可以对人口的情况作出客观而尊重人的报导,但不可利用权力,施行强迫的手段。它不能合法地代替夫妇,为他们作主,要由夫妇本人来负责决定怎样生育和教育他们的子女。政府无权推行违反伦理法则的限制人口的方法。

    内容要点

    2397自由地缔结了的婚姻契约要求夫妇忠贞不二,维持婚姻的不可拆散性。

    2398生育是一种好事,一种恩典,是婚姻的一个目的。夫妻生育和教养子女,分享天主的父亲身分。

    2399生育有计划是父母的责任之一。但是不可拿夫妻俩这样的善心好意,借口为采用直接绝育或避孕那样不道德的手段的理由。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8c. 天主十诫的第六诫之叁
    在今天这个节目里我们先后要播送「子女的恩典」和「相反婚姻尊严的罪」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继续发挥上次节目里所讲的「婚姻与子女」。第二个问题则是《天主教教理》用来讲解天主十诫第六诫的四个题目中的最後一题,其他叁题是「天主造人,一男一女」、「天主召叫人度贞节的生活」和「夫妇之间的爱情」。

    子女的恩典

    我们先解释「子女的恩典」这个标题。在这个标题中的「恩典」一词,包括叁层意义。第一、恩典意味着一种好处,一种利益;得到它,便有福气;得不到它,便是不幸,会感到痛苦。第二、恩典又有白白赐给的意思,它不是人有名分,必定应当得到的。第叁、说是「子女的恩典」,那麽,那恩典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件东西。这就是说,子女在受孕之初,便是人,便享有人的尊严,人的基本权利,不可让父母、医生或生物学者擅自控制和支配。这样,藉着这个题目,《天主教教理》向我们阐述父母子女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也涉及今日医学和生物学上的几个有关问题。一个关於以消除生理上不生育病态为对象的科学研究,另两个分别关於异性和单性的人工受精手续。据《天主教教理》的解释,只要不违反天主的旨意和人的尊严,以消除不生育病态为对象的科学研究的进行,是值得鼓励的;至於异性和单性的人工受精手续,前者由於配偶以外的第叁者的插入干预是严重的不道德,後者带给夫妻的损害固然较少,但是在伦理上也是做不得的。

    《天主教教理》这样逐步阐述说。

    子女是恩典,得到它有福气。

    2373圣经和教会的传统都把子女众多的家庭看作是天主降福和父母慷慨的标记。得不到它有痛苦。

    2374夫妻不能生育则是一桩痛苦的事情。创世纪记录了亚巴朗向天主表示他的不幸说∶「你能给我什麽?我一直没有儿子」,又记录辣黑耳向她的丈夫说∶「你要给我儿子,不然,我就死啦!」

    因此,以消除人的不生育病态为目的的科学研究的进行,在原则上,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

    2375在依照天主的旨意去为人性的尊严,人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及其真正和完全的福利服务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来消除人的不生育,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

    至於人工受精等手术,《天主教教理》依据圣座信理部1987年颁布的《生命的恩赐》训令,分别两种情况。在第一种有配偶以外第叁者插入干预的情况中,应被谴责。

    2376像赠予精子或卵胞,或借用子宫那样藉配偶以外第叁者的干预而引起血缘离异的手术,是严重地不道德的行为。这样异性人工受精和受胎的手术损害子女所应享有的生於他们所认识,并在婚姻中彼此联结的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的权利。这样的手术也违反夫妻所应享有不容第叁者插入而共同成为父母的权利。

    在另一种情况中进行人工受精手术,《天主教教理》虽然承认带来的损害较少,但也以为在伦理上不可进行。

    2377在配偶的子宫进行单性人工受精的手术带来的损害恐怕比较少,但是在伦理上,这也是做不得的事。因为这样的手术拆开性和生育的行为,使导致子女生存的行为,不再是父母藉以彼此给予的行为,它把胎儿的生命和身分交付在医生和生物学者的能力上,并让科技来控制人的起源和归宿。这是相反人的尊严和父母与子女所应有的平等的。从伦理观点看来,不是当作夫妻的婚姻行为的结果而求得的生育,是没有意义的,是失去了它的本色。只有尊重夫妻婚姻行为的双重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尊重人的身体和精神之间的一致性,才能实现符合人的尊严的生育。

    「子女是恩典」。这句话也意味着子女和父母间的微妙关系。

    2378子女不是一件应得之物,而是一种赐予的恩惠。婚姻的最大的礼物是一个人。所以父母不能把子女视为属於他们的东西,这样他们会妄想对子女有了权利。其实,谈到权利,只有子女有真的权利,就是那做父母的爱的结晶的权利,以及那在受孕之初便是人,便应当受到对人的接待的权利。

    虽然说子女是恩典,但是这恩典并不是一种绝对的价值。《天主教教理》阐发福音的有关教训说∶

    2379福音告诉我们,生理上的不生育并不是一桩绝对不幸的事。夫妻在用尽合理方法谋求医术上的救治之後而仍不生育,要把他们的痛苦奉献给是一切精神生命之泉的救主基督,把它与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痛苦结合在一起。他们可以认养没有人照顾的孩子来表示他们的爱心,或去为别的福利做有意义的效劳。

    相反婚姻尊严的罪

    在这个标题之下,《天主教教理》胪列了通奸、离婚、多配偶、乱伦、自由结合和试婚那几条。

    通奸

    旧约圣经往往用夫妻之爱来比拟天主对他的子民的爱护,因此也就特别强调夫妻之间的忠贞,对相反婚姻尊严的罪行格外厌恶。譬如,欧瑟亚和耶肋米亚先知都把通奸看得像敬拜邪神一样可恶。在新约中,耶稣不但谴责在心里犯奸淫,并且也禁止人休妻。他郑重地宣布婚姻的不可拆散性。《天主教教理》依据圣经上的传统道理,先说明通奸的不道德并亵渎婚姻圣事,接着便强调离婚的不正当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创伤。同时也谈到分居的问题。

    通奸是不道德的,其罪恶可与敬拜邪神相比。

    2380通奸这名词是指婚姻中的不忠贞。在交结性关系的一对人中,只要人一是结了婚的,他们的交结,即使出於偶然,也是犯通奸的罪。耶稣在福音上斥责奸淫,就是只在「心里奸淫」也包括在内。天主十诫第六诫和新约圣经都绝对禁止奸淫。先知们严重地谴责通奸,把它看作是像敬拜邪神一样的可恶。

    通奸亵渎婚姻圣事,接着便强调离婚的不正当及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创伤。

    2381通奸是一种不正义,犯通奸的人是不守信。他破坏象徵天主与人类所缔结的盟约的婚姻关系,他损害他的配偶的权利,他违背婚姻契约,因而侵犯婚姻制度。他危害到一代人和子女们的福利,因为子女需要父母婚姻的稳固安定。

    离婚

    耶稣不但谴责人在心里犯奸淫,也禁止人休妻或离婚,耶稣宣布了婚姻的不可拆散性。

    2382耶稣曾强调造物主天主的原来意图是要婚姻的不可拆散。他废除在旧约中逐渐引进的宽容措施。照天主教法典的规定,在领过圣洗的天主教信徒中间,「凡完全而既遂的有效婚姻,除死亡之外,任何人间权力,或任何原因,皆不得解除」。

    在特定条件下,分居可以是合法的。

    2383在有些天主教法典考虑到的情况下,夫妻不离婚而分居,可以是合法的。民法离婚,如果是保证抚养子女或保护遗产那样的合法权利的唯一可行办法,可以宽容,不成为伦理上的罪过。

    离婚的所以不许可,因为它一则是不守信,再则是亵圣,而且它给人类社会造成混乱,带来令人伤痛的灾祸。

    2384离婚企图解除夫妻俩自由缔订的彼此共同生活相爱不渝的契约,是触犯自然伦理法则。离婚又触犯婚姻圣事所象徵的救恩盟约。离婚後再次结婚,新的婚姻即使有民法认可,也只加重离婚所造成的分裂的严重性。这样结婚的男女是处在公开并持久的通奸情况中。圣巴西略说∶「做丈夫的离弃自己的妻子去与另一个女人亲近,他自己是奸夫,因为与这女人通奸,而与他同居的女人,则是淫妇,因为把另一女人的丈夫引诱到自己身边来了。」

    离婚给家庭带来不幸

    2385离婚的不道德也在於它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混乱,这样的混乱导致严重的损害∶损害被遗弃的配偶,损害由於父母的分离而受创伤而往往又是他们彼此争夺的对象的子女。由於它的有传染性的不良效果,离婚实在是社会中一种令人痛心的灾殃。

    此外,《天主教教理》又涉及两点,一点关於分居,另一点关於在离婚案件中的无辜牺牲者。关於分居天主教法典的规定是∶「夫妻有同居之义务及权利,但有合法理由免除之者,不在此限」。什麽是可以免除它的合法理由呢?天主教法典指出的是∶配偶一方犯通奸,无辜受损失的一方,有权要求分离,但是有几个条件。

    关於民法离婚中无辜牺牲的一方,《天主教教理》这样说∶

    2386很可能夫妻中的一人是民法离婚案中的无辜牺牲者。这样的人并不违背伦理法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得好∶「在那些曾真诚地设法挽救他们第一次婚姻而不合理地遭到遗弃者,和那些由於他们自己严重的错误而毁灭了教会合法婚姻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相反婚姻尊严的罪行不只是通奸和离婚。这是我们在上次「基督信徒生活」节目中讲到了的罪行。在这两种罪行之外,《天主教教理》也胪列了多配偶、乱伦、自由结合和试婚四种罪名。

    多配偶

    多配偶就是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与天主在创世之初所宣布的婚姻计划不合,在伦理上是不法的。多配偶者不得领洗进教;原来是多配偶的基督信徒,依照正义,有严重的本分履行他对以前的妻子和儿女所负的责任。

    2387一个人信仰福音,渴望皈依基督,同时发现他必须因此与和他共同度过多年婚姻生活的一个或几个妇女断绝关系,这时他的心里一定是很痛苦的。我们同情他的处境,但是我们不能不说,多配偶制是不符合伦理法则的,与夫妇的共融根本相反。因为正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说的,「多妻制直接否认天主从创世之初所启示的计划,它违反男女人格尊严的平等。因为在婚姻中,男女以爱而彼此赠予是整体的,因而是唯一的,排他的。」原来是多配偶的基督信徒,依照正义,有严重的本分履行他对以前的妻子和儿女所负的责任。

    乱伦

    乱伦是不许彼此结婚的至亲之间的非礼行为,是所有民族都深恶痛疾的罪行。

    2388乱伦是指由於亲属关系不许彼此结婚的血亲或姻亲之间的性行为。圣保禄宗徒痛责这种罪行说∶「我确实听说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以至有人竟同自己父亲的妻子姘居。以我们的主耶稣的大能,将这样的人交与撒殚,摧毁他的肉体。」乱伦败坏家族关系,使人退化为禽兽。

    《天主教教理》把成年人对托付给他们照顾的儿童或少年的不端行为也附带在这种罪名之下,因为这样的不端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遗害是可以与乱伦相比拟的。

    2389成年人奸污托付给他们的儿童或少年,罪名与乱伦相似。在这样的情况中,罪过特别可恶。因此它对年轻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健全带来终生难忘的打击,并且违背教育者的责任心。

    自由结合

    在自由结合的名堂下包括姘居和拒绝对男女结合所造成的关系负法律和社会责任。

    2390所谓自由结合,是指男女间发生性行为,却拒绝对这行为所造成的关系予以一种法定和公开的表明形式。这名词包括不同的情形∶包括姘居,也包括由於不能忍受长期的约束而乾脆拒绝结婚。这两种情形都是违反婚姻的尊严的。它们破坏人们对家庭的观念,并且削弱人们心目中的贞节的意义。

    至於试婚,今天有些人竟然不会想到它是种罪行。他们以为这只是一种明智谨慎的办法。《天主教教理》指出他们的错误说∶

    2390今天有些人认为男女有了结婚的意向便有「试婚的权利」,不论他们的意向如何坚决,心地如何真挚和忠诚,他们这样过早的性关系不能保证他们之间的人与人的关系,更不能保证他们不受幻想和一时的兴趣的捉弄。男女只有在成立了永久性的生活团体之後,他们的肉体的结合在伦理上才算合法。

    内容要点

    2400通奸和离婚、多配偶和自由结合都是相反婚姻尊严的罪行。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9a. 天主十诫的第七诫之一
    2401第七诫"不可偷盗"禁止人不公道地占有别人的东西以及用任何方法损害别人的财物。这条诫命命令人在处理物资原料和人的工作成果上实践正义与爱德。它更要求人为了公共福利尊重财富的普遍应用和私有权。基督信徒的生活理想是在尽力善用世上的财富来增进对天主和对兄弟姊妹的爱。

    《天主教教理》讲解天主十诫第七诫,分别六个讲题,标题为∶1.「财富普遍的应用和私有权」,2.「对人及财富的尊重」,3.「教会的社会训导」,4.「经济活动与社会正义」,5.「正义与国际的团结」,6.「对穷人的爱」。今天我们介绍其中第一和第二两讲。

    第一讲阐述财富普遍的应用和私有权。《天主教教理》肯定财富的私有权,但同时强调财富普遍的应用是一条更基本的原则。

    第二讲阐述对人及财富的尊重。《天主教教理》提出两个小标题。一个是「尊重别人的财富」;另一个是「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在第一个小标题之下,它先解释「禁止偷盗」这句话中「偷盗」一词的正确意义。在第二个小标题下,它扼要说明教会对今日人们经常讨论的环境保养问题所发表的意见。

    财富普遍的应用和私有权

    世上财富原来是为全人类共同享用的。

    2402在起初天主把大地及其资源委托给人类经营,让人类藉着工作去料理它,去克服它,去利用它的出产。天主所创造的大自然的富源,原来是为全人类共同享用的。但是土地是要被分割了才能让人用来保障各自不稳定而且受着暴力威胁的生活。其实,只要目的是在保障个人的自由和人性尊严,以及满足其本人及其有责照顾的人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财富的私有是合乎情理的。不过这样的私有权应该允许源於人的本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发生和出现。

    教会一向强调财富的私有权或私产权,以为这是对人的自由和人性尊严的必要保障。《天主教教理》依旧保持这样立场,但是它明确地肯定财富普遍的应用是一条更基本的原则。

    2403私产权藉着个人的工作而获得的也好,从别处以继承或赠予的方式而接受的也好,都不排除天主原来把土地赐给全人类共同享用的事实。财富属於人类的普遍应用应该是基本的原则,虽然,在事实上,为了推进人类的公共福利,私产权的享有和施行,是有受到尊重的必要的。

    因此,《天主教教理》把人比作天主的在世财富的经理人。

    2404「当人使用其合法拥有的财富时,不应将财富单看成自己专有的,而应视作公有的,意即这些财富应能惠及他人。」财富的私有使私有财富的人成为天主上智安排世事的经理人,他要使资本生息,并且把利益让别人共同享用,特别让他的亲戚们享用。

    人要怎样经理天主委托给他的财富呢?《天主教教理》指出两种情况,一种是关於拥有生产资料的人,另一种是关于占有应用资料或消费品的人。《天主教教理》并不反对个人拥有生产资料,它却要求生产资料的利润有益於大多数的人。对於占有应用资料的人,《天主教教理》劝勉他们生活节俭,让更多的人分享他们的财富。它这样说∶

    2405拥有生产资料的人们,不论他们所拥有的是像土地和建物那样物质的财富,或者是像才能和技术那样非物质的财富,都必须要对他们所拥有的生产资料负责,要使它们所生产的盈利有益於大多数的人。占有应用资料或消费品的人,则应该节省他们的消费,将更好部分的应用资料留给客人,病人或穷人们分享。

    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教导的,《天主教教理》承认政府有权并且有义务节制私产权的合法施行,它这样说∶

    2406政府为了公共福利的需要,有权柄也有责任节制私产权的合法的实行。

    对人及其财富的尊重

    对人及其财富的尊重,意味着节德、义德和福音上所教训的全人类的团结互助。

    2407在经济上,要尊重人的尊严必须践行节德来节制对现世财物的贪恋,践行义德来尊重别人的权益并给予别人其所应得的事物;又必须依照伦理和福音教训践行团结互助的德行。圣保禄宗徒说得好∶基督「本是富有的,为了我们却成了贫困的,好使你们因着他的贫困而成为富有的。

    接着《天主教教理》提出两个小标题。一个是「尊重别人的财富」;另一个是「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

    尊重别人的财富

    先解释「禁止偷盗」这句话中「偷盗」一词的正确意义。什麽不算是偷盗?

    2408第七诫禁止偷盗。所谓伦盗是指没有物主的同意而占有他的财物。不过这句解释是有讨论的馀地的。第一,如果物主的同意是可以预料到的,那麽在没有得到物主明白的同意之前,取用他的财物,不算偷盗。第二,在有急需的情形下,有些人除非取用别人的财物,无法满足他们目前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在这样情况下,按情理和依据财富普遍的应用原则,物主没有拒绝他们取用的理由,所以他们的取用也不算偷盗。

    什麽真的是偷盗?

    2409任何不公道地占有别人的财物,即使并不违反民法的规定,也是犯第七诫。因此,借了别人的东西不归还,拾得别人遗失的物品不交出去,在商业上使用欺骗手段,给予人的工资不公道,利用别人的无知或急需而哄抬物价,都犯第七诫。此外,人为地造成物价的涨落,做损人利己的投机生意,贿赂有权的人,影响他依法应作的决定,私自占有或应用公司的财物,偷工减料,逃漏税,伪造支票或发票,过度花费和滥用,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故意损害私人或公家的财物也违反道德,必须赔偿损失。

    履行许诺和遵守契约,也是第七诫命令的内容。

    2410许诺应该履行,在伦理上是正当的契约,应该严格地遵守。在人类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有一大部分是系於个人或法人之间,诸如买或卖的商业契约,租赁或劳工契约那样的契约的有效而成立的。所有的契约都应该诚心诚意地订立和践行。

    契约属於交易正义。《天主教教理》依据教会的传统训导分别提出交易、法定和分配正义,它把交易正义视作各种正义的根基。它这样依次阐述说∶

    2411契约属於交易正义。交易正义规人与人之间在完全尊重彼此的权益之下而进行的交易。交易正义有严格遵守的强制力。它要求财产权利的保护,债务的清偿以及自由地接受的责任的履行。没有交易正义,任何其他方式的正义都不可能。与交易正义相对的,有法定正义和分配正义。法定正义是关於公民对社团所负的责任;分配正义规社团对公民依他们各自的贡献和需要相称地应负的责任。

    根据交易正义,要赔偿所行的不义行为,必须把偷窃来的财物归还给财物的主人。

    2412根据交易正义,要赔偿所行的不义行为,必须把偷窃来的财物归还给财物的主人。耶稣赞许匝凯,因为他说了「我如果欺骗过谁,我就以四倍赔偿。」凡人以直接或间接方法侵占了别人的财物,应该归还。如果原物已经失去,则以性质或价值相等的财物补偿,同时也应该补偿财物所有人从被窃的财物中合法应得的利息。凡主使、协助、或收存赃物,总之,凡以某种方式有意地与偷窃并从中得到利益的人,也同样应该依照各自的责任和所得的好处作出赔偿。

    赌博犯不犯第七诫?

    2413赌博本身并不违反正义。但是赌博而使其本人或造成别人失去维持生活必需的能力,则成为伦理上不能许可的事。嗜好赌博容易养成不能改去的坏习惯。在赌博中作弊,除非其结果对别人无足轻重,否则是严重的罪过。

    如果对於赌博《天主教教理》的态度是宽宏的,它对任何方式的剥削和利用的批评却是十分严厉。

    2414不论是基於自私或意识形态,商业或极权政治的理由,凡导致奴役人、篾视人的尊严,把人当作货物似的作买卖或交易的行为,都是天主十诫第七诫所禁止的。用暴力逼使人成为别人使用的物件或为别人赚钱的工具,是一种违反人的尊严及其基本权利的罪行。圣保禄宗徒曾劝一是基督信徒的奴隶主人对待他的一个也是基督信徒的奴隶说∶「不要再把他当作奴隶,要把他当作兄弟,要当作在主内的一个人」看待。

    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

    天主十诫第七诫也要求人谨慎地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

    2415第七诫要求人尊重受造界的完整。动物、植物和无生物是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类的共同福祉的。人对自然界中动物植物和矿物的使用是与他对伦理上的要求的尊重分不开的。天主授给人对无生物及其他生物的管辖权不是绝对的,它必须顾及到包括後代人类在内的所有人的生活品质。它要求人谨慎地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

    动物也在天主的照顾中。

    2416动物是天主创造的。天主又不断地照顾它们。它们的生存便是对天主的赞美和光荣。人也应该好好地对待动物,像亚西西的圣方济各,或圣斐理伯.内理一样地细心爱护它们。

    人有权处理动物。

    2417天主把动物托给了以自己肖像而受造的人来管理。因此以动物作为食物或制造用品是合法的。驯养它们,好使它们在人的劳动和休闲上帮助人,也是合法的。如果在合理的限度内,在动物身上作医学及科学的实验,也是道德上可以接受的行为,因为这些实验有助於照顾和挽救人的生命。

    豢养生畜是现代有些人的业馀爱好。对这一点《天主教教理》也有它的意见。

    2418虐待动物或糊乱地处置它们的生命不合人的尊严。把应该优先用来救济人们的困境的金钱奢侈地浪费在动物身上也是要不得的。人们固然可以爱护动物,但不应该将专属於人的感情转移到动物身上。

    内容要点

    2450「不可偷盗」(申五19)。「偷窃的、贪婪的、勒索人的,都不能承继天国」。(格前六10)

    2451第七诫指定在处理世界的富裕和人类工作的成果上,要实践正义和爱德。

    2452受造界的财富是为全人类用的。私有权不能废止财产的普遍用途。

    2453第七诫禁止偷。偷盗就是擅取他人财物,违反物主的合理意愿。所有不义地取用他人财物的方式都是违反第七诫。犯了不义之罪就要赔补。交换的正义要求人归还偷来的东西。

    2454道德律禁止一切人口贩卖的行为,不论是为贸易或极权主义的目的,总之将人变成商品以作买卖、交换导致人变成奴隶的都不可以。

    2456造物主赐人治理大地的权力可以运用动物、植物和矿物的资源,但总不可以脱离对道德责任的尊重,包括对下一代的本份。

    2457动物虽然是受管於人,但人亦须善待它们。人为迎合自己合理的需要,可以处理它们。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9b. 天主十诫的第七诫之二
    《天主教教理》分别六个讲题,讲解天主十诫第七诫。我们已介绍了其中第一和第二题。今天继续介绍第叁和第四题。它们的标题是∶「教会的社会训导」和「经济活动与社会正义」。

    教会的社会训导

    天主十诫第七诫禁止偷盗,直接涉及人类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在讲这条诫命的范围内,介绍教会的社会训导是很适宜的事。

    在今日,教会的社会训导已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在教会的社会训导这个标题下,《天主教教理》扼要说明这个学问的起源、它的动机、它的发展、它的性质以及应用范围。

    基督福音是教会的社会训导的根基。

    2419「基督的启示引导我们,对社会生活法规获致深刻的理解。」教会从福音中领受有关人的真理的全部启示。教会在执行其宣扬福音的实行时,便以基督之名,向人指出人性的尊严以及人与人之间团结共融的天赋使命,并教导人要符合天主的上智,追求正义与和平。

    在伦理的领域上教会所负的使命与国家不同。

    2420教会是「在人的基本权利或人灵的得救要求时」,对社会和经济事务发表它的伦理判断。在伦理的领域上教会所负的使命与国家不同∶教会之所以关心现世的公共福址,这是因为这样的福祉原是为导致人达到至善∶达到人的最终目的。教会所愿意的是教导人在对世间财富的关系上以及在对社会和经济的事务上,养成正确的态度。

    教会的社会训导起源与十九世纪。

    2421教会的社会训导发展於十九世纪。那是福音与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诞生而出现的消费物品生产的结构、社会、国家和政府的新观念,劳资双方的新关系这样的现象初次撞击的时代。有关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教会训导的发展,证明教会的教训有持久的价值,并说明它真的是永垂不朽的活的传统。

    在今日教会的社会训导已是一门有系统的学问。

    2422天主教社会训导是一门有系统的学问。它是教会藉着天主圣神的助佑在耶稣基督所启示的话的光照下对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逐步理解的结果。教会中的人愈依照它的精神而生活,一般的善心人也便乐於接受这样的教训。

    教会的社会训导供给反省的原则。

    2423教会的社会训导,供给反省的原则,提出判断的标准,指示行为的方向。凡认为社会关系应该完全由经济因素来决定的学说,是违反人及其行为的本性的。

    在教会的社会训导指点下,《天主教教理》也谈到今日社会中流行的社会经济学说,并且也对它们作出了批评。

    2424把盈利视作经济活动的唯一标准和最终目的的学说,在道德上是不能接受的。无节制地贪求金钱必会产生不良的结果。这是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的许多冲突的原因之一。

    将个人及社团的基本权益放在集体生产组织的权益之下的经济学说,是应该予以驳斥、不可接受。逼使人成为纯粹是为用来赚钱的一种工具,这是奴役人的行为,它的结果是导致人崇拜金钱和助长无神主义的扩展。耶稣已说过∶「你们不能同时事奉天主及钱财。」

    2425教会没有接受与现在共产和社会主义相联络的极权和无神的意识形态;教会也不曾接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实行的个人主义及其将市场上规律绝对地放在人的劳动之上的措施。仅由中央的计划来规定全国的经济生活势必要破坏基层的社会关系;只依据市场规律而作出的规定则不能实践社会正义,「因为人有许多的要求,是不能从市场中获得供给的。」市场和经济活动是应该依据真正的价值,并为了一般人的公共福利,来合理地调整的。

    经济生活与社会正义

    怎样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又维护社会正义,这是目前许多国家正在面临的问题。天主教会的社会训导也触及这个问题。《天主教教理》综括其有关教训,把它们胪列在「经济生活与社会正义」这个标题之下。

    经济发展是要为满足人的需要。

    2426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生产的增长是为满足人的需要。经济生活并不以达到出产更多的货物和增加利润及权力为止;它的首要目的是为人服务,为整个的人和为全人类服务。经济活动固然有其固有的法则,其行使应符合天主对人的计划,不越出伦理秩序的范围并尊重社会正义。

    工作是一种人人应尽的义务。

    2427人的工作直接来自天主照自己的肖像而创造的人。天主叫人「治理大地」要人「与他人一同工作」也「为他人而工作」,并这样以工作来延续他的创世工程。所以,工作是一种人人应尽的义务。「谁若不愿意工作,就不应当吃饭」。工作显扬造物主的恩赐和人的才能。工作也有补赎罪过的作用。耶稣曾在纳匝肋做木匠又在加尔瓦略山上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去。人忍受工作的辛苦,在工作中与耶稣相契合,可以说这又是与天主圣子的救世工程。一天又一天,像背十字架似的,在自己的职业上辛勤工作,这就是做基督的门徒的表现。工作可以是一种成圣的方法,一种给予今世的现实事物来自天主圣神的生气的艺术。

    工作是为人;不是人为工作。

    2428人在工作中行使并实现他的人性中天赋才能的一个部分。工作的首要价值是人的本身。人是工作的作者和受惠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得好∶「工作是为人;不是人为工作。」

    每一个人应该能从他的工作中获得一定的收入,足以维持他本人和家人生活并为人类的团体服务。

    人人都有商业上的自由经营权。

    2429人人都有商业上的自由经营权;人人都应该合法地使用各自的才,能对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富庶提出贡献,并从各自的努力中收获其应得的成果。应尽力遵守合法当局基於共同福祉所颁布的规定。

    教会主张以谈判来解决经济生活上不可避免的冲突。

    2430经济生活牵连不同的而且往往彼此相反的利益。所以会出现在这个领域中的特有冲突。应该用尽方法通过顾及到社会各部分的权益和义务协商来调和这样的冲突。参与协商的主要是企业的负责人和工人代表,或工会组织。需要的话,政府机关也可以介入。

    政府的任务。

    2431有关政府的任务,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一百周年》通谕中说∶「经济活动,尤其是一项市场经济活动,无法在制度、司法和政治的真空状态中运行。反之,它假定了一些条件∶对於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确实保障,稳定的币制以及有效率的公共服务。所以,国家的首要之务,仍在於给这些安全条件提供保证,使得那些从事工作和生产的人,能享受其劳动的成果,并因此而受到鼓励,愿意诚实而有效地去工作。国家的另一任务,在於监视和督导经济方面人权的行使状况。不过,这方面首要的责任,不属於国家,而属於组成社会的个人,以及各种社团和协会。

    企业家的责任。

    2432企业家对社会负有责任。他们的活动应该同时顾及经济和生态环境上的需要。他们要为人的好处着想,不可只为利润的得失打算。当然利润也是必要的。不盈利,不能投资,无法保证企业的前途。因此也无法保障就业的机会。

    向所有人开放就业的机会。

    2433人人都应该有工作或就业的机会。不应该对男性和女性,健康者和残障者,本地人和外方人作出任何不公道的区别。如果需要的话,政府要主动协助公民获得工作和职业。

    公道的薪金。

    2434公平的薪资是工作的合法成果。不付给薪资,或不及时付给薪资,都可能是一个严重的不公道的行为。评估公平的酬劳,应考虑到各人的需要和才干。梵二大公会议说,「劳动的酬报应当使工人按照各人的任务,生产技能,以及企业和公共福利的情形,相称地维持其自身及其家人的物质、社会、文化及精神生活。」双方的同意并不足以说明薪资高低的必定公道。

    罢工

    2435看来非举行不可的罢工,在伦理上是合法的;可以避免,不避免却有希望获得相称的益处的罢工,也是合法的。但是罢工而诉诸暴力,藉罢工以达到与工作条件没有直接关系的目标,或违反公共福祉的罢工,都是伦理上不可允许的。

    失业

    2436不向社会安全福利机构缴纳政府订定的款额,是不道德的。一个人由於找不到就业的机会而无法工作,对他说来,是对其人性尊严的一种打击以及对其生活平衡的一种威胁。再说,除了他本人受到的损害之外,又给他的家庭带来许多危机。

    内容要点

    2458为满全人基本权利和灵魂的需要,教会在经济及社会的事宜上会作出判断。教会关心人们在世的公益,无非是为助人达到至善-我们最後的目标。

    2459人本身就是整个经济和社会体系的作者、中心和目的。社会问题最关键的核心就是∶天主为大众所创造的美好之物,事实上需依循正义,赋以爱德的援助,分施於所有的人。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9c. 天主十诫的第七诫之叁
    「正义和国际的团结互助」和「对穷人的爱」是《天主教教理》用来讲解天主十诫第七诫的六个讲题中的最後两题。「正义和国际的团结互助",也可以译作为「国家之间的正义和连带关系」。「对穷人的爱」实际上是《天主教教理》讲解天主十诫第七诫的总结。

    正义和国际的团结互助

    这是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特别强调的教会的社会训导。事实上,《天主教教理》在阐发这个讲题时,几乎完全援引这位教宗的两道通谕。那就是1987年颁布的《论社会事务的关怀》通谕和1991年颁布的《一百周年》通谕。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真正鸿沟。

    2437就世界的形势看来资源和经济能力的不平等要在国家与国家间造成一个真正的鸿沟。这一边的国家拥有并在扩大其发展的能力,那一边则是别的在不断积累债务的国家。

    「一个世界性的幅度」。

    2438宗教、政治、经济和金融上的种种因素给今日的社会问题带来了「一个世界性的幅度」。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治上已经互相依存了,在别的方面也必须彼此照顾,这就是教宗保禄六世在他的《民族的发展》通谕中所说的「团结的责任」。必须有这样的「团结的责任」才能打破阻碍低开发国家的发展的「邪恶的结构」。应该「重新拟定价值等级的顺序」,以共同努力动用所有资源为达到道德,文化和经济上发展的目的,来取代目前国际间的高利贷的,或者说欺侮弱者的资金提供计划,不公道的商业关系和军备竞争。

    富有国家的责任。

    2439有些国家自身缺乏做到发展的能力,或者由於历史上所发生过的不幸事件,它们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对这样的国家,富有的国家负有严重的道义上的责任。这责任源於人类互相依赖彼此照顾的大原则。它是一种爱德,也是一种正义,因为富有国家可能并没有对它们藉以富庶的资源付出过公道的代价。

    国际经济及财政机构的改进。

    2440对眼前的、非常的、像由於自然灾害或温疫所造成的急需直接的援助是一个适当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不足以补救来自贫穷的严重损害,更不是应付所有需要的长久办法。也应该改进国际的经济和金融机构,来更好地推进与低开发国家的公平交易的关系。必须支援贫穷国家追求发展和解放的努力。在农业劳动领域内格外需要实施这些原则,极大多数的穷人是农民,特别是在第叁世界中。

    认识天主和认识自己是人类社会健全发展的基础。

    2441认识天主和认识自己是人类社会健全发展的基础。只有这样发展才能增多物质财富并把它们用来为人及人的自由服务。这样才能减轻贫穷和经济上的剥削。这样才能增进对个别文化的特色的尊重和对超越的开放。

    在俗信友们的任务。

    2442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不宜直接干预政治建设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这是在俗信友们的任务。是他们主动地去与他们的同胞一同做。社会行动可能采取不同的具体途径;但是必须要以公共福利为其目标,而且必须符合福音的启示和教会的教训。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的好,在俗信友的使命「是以基督的献身精神使现实的一切富有生命,藉此,他们表现出是基督的证人及正义与和平的推行者。

    对穷人的爱

    天主祝福照顾贫穷人。

    2443天主祝福照顾贫穷的人,责备不关心他们的人。「求你的,就给他;愿向你借贷的,你不要拒绝。」「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分施。」耶稣是在一个人怎样对待贫穷人一事上认出这个人是不是天父所祝福的。当穷苦人得了福音时,这是基督来到了的标志。

    爱护贫穷人也是教会传统作风。

    2444爱护贫穷的人是教会坚定的传统作风。这种爱护符合真福八端的教训,符合耶稣自身的贫穷生活及其对穷苦人的关心。爱护贫穷人,救济有需要的人,也是促使辛勤工作的一个动机。所谓爱护贫穷人,不只是关於物质上的贫穷,文化和宗教上的种种贫乏也包括在内。

    爱护贫穷的人,生活节俭、淡泊。

    2445爱护贫穷的人,便不可毫无节制地贪婪财富,也不可自私自利地使用财富。雅各伯书上说∶「好!你们富有的人啊,现在哭泣哀号罢!因为你们的灾难快来到了。你们的财产腐烂了,你们的金银生了啊,这诱要作控告你们的证据,也要像火一样吞食你们的肉。你们竟为末日积蓄了财宝!看,工人们收割了你们的庄田,你们却扣留他们的工资,这工资喊冤、收割工人的呼声,已进入了万军上主的耳中。你们在世上奢华宴乐,养肥了你们的心,等候宰杀的日子。你们定了义人的罪,杀害了他,却没有抵抗你们。」

    「因正义应付给的东西,不可作为爱德的恩赐去给。」

    2446金口圣若望说得更激烈。他说∶「不把自己的财富分给贫穷人,好比骗取他们的钱,剥夺他们的生命。我们所有的财产,并不属於我们,是属於贫穷人的。」梵二大公会议说得好,「因正义应付给的东西,不可作为爱德的恩赐去给。」圣大额我略也这样说∶「我们把贫穷所不可缺乏的物品给他们,并不是对他们布施或救济,你们只不过把属於他们的东西,还给他们罢了。与其说你们做了一个爱德功夫,不如说你们满全了一个正义上的义务。」

    有形哀矜,也有神哀矜。

    2447哀矜是救助别人肉身和灵魂必要的爱德行为。教导别人,给别人劝告和安慰是神哀矜,宽恕别人和耐心地容忍别人也是哀矜。给饥饿的人吃,无家可归的人住,没有衣着的人穿,探望病人和坐牢的人,殓葬亡者,是形哀矜。对贫穷人做哀矜是兄弟间友爱的主要证据之一,也是天主所喜欢的一种实践正义的行为。圣经上有许多劝人做哀矜的话∶譬如,「有两件内衣的,要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应照样做。」「只要把你们杯盘里面的施舍了,那麽,一切对你们便都洁净了。」「假设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体,且缺少日用粮,即使你们中有人给他说∶『你们平安去罢!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却不给他们身体所必需的,有什麽益处呢?」

    贫穷人是教会服务的优先对象。

    2448人类不同形式的困苦,譬如物质方面的贫乏,受不公道的压迫,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痛,以至死亡,都是人类犯罪堕落後处於虚弱的自然状况中需要天主拯救的显明证据。所以,特别引起基督救主的怜悯。基督自愿忍受困苦,愿意和「弟兄中最小和最软弱的」打成一片。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受困苦的迫害者是教会爱护的优先对象。教会自从成立以来,虽然在它的成员中也有许多行为并不忠贞的人,却一直站在他们的一面,支持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摆脱贫困。教会藉着不胜枚举的慈善事业实现了它的贡献。这样的慈善事业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地点仍是必不可少的。

    接待贫穷人就是接待耶稣基督。

    2449在旧约圣经中已开始有每五十年赦免债务,放债不收利息和扣留抵押品,把一切出产的十分之一献於圣殿,当天付给做工工人的工资和让穷人收拾田园里的残穗等等的法律规定。这样的措施符合申命纪的教训。申命纪上说∶「既然在这地上总少不了穷人,为此我吩咐你说∶对你地区的困苦贫穷的兄弟,你应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耶稣援引这句话说∶「你们常有穷人和你们在一起;至於我,你们却不常有。」他这样说并不削弱古代先知所说的「用银钱购买穷人,以一双鞋换取贫人」那样的严厉指责;却邀请我们在他的弟兄贫穷人身上认出他的临在来。有一天圣女罗撒的母亲责备她不该把穷人和病人招待到家里来,圣女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我们接待穷人和病人时,我们是在接待耶稣。我们不应该不援助我们的近人,因为我们在我们的弟兄身上侍候耶稣。」

    内容要点

    2460工作首要的价值是以人为本,人是工作者又是受惠者。人藉工作参与造化的工程,联同基督而完成的工作有救赎功效。

    2461真正的成长在於全人的成长,就是使每个人的潜能按自己的行业逐渐实现,藉此回应天主的召叫。

    2462给穷人的布施是兄弟友爱的见证∶也是一个蒙主欣悦的正义工程。

    2463在广大的人群中,有些挨饥抵饿的,有些无家可归的,有些流离浪荡的,怎可认不出福音比喻中饥饿的乞丐拉匝禄?怎可听不到耶稣的话∶「你们亦没有给我做?」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30a. 天主十诫的第八诫之一
    2468第八诫禁止在与人来往中颠倒是非。这条诫命所表达的道德规范源於天主子民的被召作天主的见证。天主是真理;他要求真实无妄。在言语和行为上违背真理是拒绝做正直有道德的人。这是对天主的不忠诚,是破坏天主与人订立的盟约的基础。

    《天主教教理》分六点注解这条诫命,标题为∶1,「在真理中生活」,2,「为真理作证」,3,「相反真理的行为」,4,「尊重真理」,5,「社会传媒的应用」6,「真理,美善和宗教艺术」。在这个节目里我们只介绍其中叁点∶「在真理中生活」、「为真理作证」和「相反真理的行为」。

    在真理中生活

    天主的子民要在真理中生活。

    2465旧约圣经上说,天主是一切真理的根源;又说他的话是真理,他的忠信代代流传。因为天主「总是诚实的」,做他的子民的要在真理中生活。

    天主的真理完全体现在耶稣身上。

    2466天主的真理完全显现在耶稣身上。正如圣若望宗徒所说的,耶稣「满溢恩宠和真理」,他是「世界的光」,他是真理,凡信他的人,不留在黑暗里。他的门徒坚信他的话,便认识真理,而真理使他们自由,并祝圣他们。跟随耶稣就是活「真理之神」的生活。真理之神就是天主因耶稣之名派遣来把我们引入一切真理的圣神。耶稣教训他的门徒无条件地爱真理,他说「你们的话该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

    人的天性倾向真理。

    2467人有倾向真理的天性。他应该尊重真理,并为真理作证。梵二大公会议说得好,「作为有人格的人,为了尊重自己,都负有道德上的责任去追求真理,尤其是有关宗教的真理。一旦认识了真理,更应该坚持它并遵循它的要求去处理自己的全部生活。」

    真理与真实。

    2468就其是人的行为和言语上的正直来说,真理也称做真实,诚实或坦白。真理或真实是行为正直和说话诚实的德行。真实的人是不做双面人,虚情假意和伪善的事的。

    真实包括诚实和明智。

    2469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不说真话,那麽他们的共同生活是不可能的。真实的德行是给予别人他所应该得到的知识,真实知道分寸,知道什麽是应该说的,什麽是应该保守秘密的。真实包括诚实和明智。就正义来说,人应该把真理诚实地告诉别人知道。

    基督信徒的正直和诚实。

    2470做耶稣门徒的,要肯「在真理中生活」,那就是说,坚信他的话,像他一样,活一个真实无妄的生活。圣若望宗徒警告我们说∶「如果我们说我们与他相通,但仍在黑暗中行走,我们就是说谎,不履行真理。」

    为真理作证

    要为真理作证。

    2471耶稣曾在比拉多面前声明他来到世界上为给真理作证」。做基督信徒的不应以为基督作证为耻。在必要为信仰作证时,基督信徒有义务。像圣保禄在审判他的法官前那样,毫不含糊地承认自己的信仰。正如宗徒大事录上所说的,有信仰的人应该「对天主对人时常保持良心无愧。」

    参与教会生活是一种作证。

    2472基督信徒有参与教会生活的义务。这项义务包括为福音及为福音的要求作证。那就是在言语和行为上传播自己的信仰。作证是一种义德的行为,它证实并使人认识真理。

    梵二大公会议说∶「所有的基督信徒,无论生活在什麽地方,都应该以言以行,昭示他们因圣洗而改造的新人,以及他们因坚振圣事被圣神所激起的德能。」

    殉道或为信德致命是至高的作证。

    2473殉道是对信德真理的至高作证∶是至死不辞的作证。殉道者为基督作证,由於爱德与死而复活的基督结合。他为信德真理和教会训导作证。他勇敢不辞死亡。「就让野兽来吃我罢;这样倒可把我送到天主那里了。」

    教会十分珍重殉道者列传。

    2474教会十分珍重对那些为信德作证以至於死的殉道者的记忆。极其周到地把它们收集起来,编成殉道者列传,构成用血写成的真理的档案。以下就是这档案中的两篇文献。

    第一篇取自圣依纳爵致罗马人书。它这样说∶「宇宙的强域,斯世的皇朝,为我都弃如敝屐,我宁愿舍掉性命,和耶稣基督连合一体,不愿称帝称王统治辽阔的帝国。我追求为救我们而死的耶稣,向往为我们复活的救主,我分娩的痛苦已经迫近眉睫了。」

    第二篇取自圣鲍理嘉致命纪,它这样说∶「我赞扬你赏我今日今时列入致命者行列中,同饮你基利斯督的圣爵,为使灵魂肉身得以恢复生命,因天主圣神,永生不死。我愿今日作你肥美的祭品,献给你,求你蔼然欣纳,将我和众致命者一齐收容在你慈颜照临之下,实现你预定的计划,应验你预示的朕兆,成全你的圣意;我呼求你,你是真实无欺的天主,为感谢你这恩典及其他一总慈惠,我愿颂扬你,赞美你,光荣你,因着天上永生的司祭长,你的爱子,耶稣基利斯督,光荣归於你,并藉圣神,从现在以至将来万世。亚孟。」

    相反真理的行为

    相反真理的行为最不适合做基督信徒者的身分。

    2475做基督的门徒的已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实的正义和圣善的新人。」他们戒绝了谎言,也「放弃了各种邪恶,各种欺诈,虚伪,嫉妒和各种诽谤。」

    做假见证,发虚誓和说谎言是主要的相反真理的行为。此外,《天主教教理》也谈到∶妄断、诽谤、诬蔑,甚至也涉及谄媚奉承和夸口说大话那样的缺失。

    假见证和发虚誓。

    2476假见证和发虚誓。一个相反真理的肯定,当众公开做出的,罪过格外严重。若是在法庭上做出的话,那便是做假见证。如果又发了誓,那更是发虚誓。这样的行为对或判定一个无辜的人有罪或宣告一个有罪的人无罪,也对加重被告遭受的刑罚起一份作用,严重地妨碍司法的执行和损害法庭判决的公正。

    妄断,诽谤和诬蔑。

    2477要尊重别人的名誉。任何对别人的名誉造成无根据的损害的态度和言语,都是非法,都是有罪的行为。妄断是没有充分的根据,即使只在心里肯定别人身上的一个伦理过失。诽谤是没有客观上的适当理由,向不知道的人泄露别人的缺点和过失。诬蔑是做出相反真理的肯定来损害别人的名誉或引起别人对他们的错误估计。

    怎样避免妄断?

    2478为了避免妄断,我们要尽量设法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正如圣依纳爵在他的《神操》上所说的∶「凡是良好的基督信徒,都要抱宁愿接受不愿否决别人的话的态度;如果无法接受这人的话,要设法知道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如果他的意思是错误的,要用爱德来纠正它;如果还不足够的话,则要想尽所有适宜的办法,来给它一个正确的解释,然後再接受它。」

    诽谤和诬蔑违反正义和仁爱。

    2479诽谤和诬蔑破坏别人的名声和荣誉,名誉是对人的尊严的社会见证。人人都有受人对其名誉和人格尊敬的天赋权利。所以说,诽谤和诬蔑违反正义和仁爱的德行。

    谈到谄媚、奉承、迎合、夸口说大话,《天主教教理》的教导训也很有意思。

    2480谄媚、奉承或迎合也是应该禁止的,因为这样的言语或态度有怂恿和赞同别人做坏事或行为不羁的作用。谄媚而成为重大的恶习或罪过的帮凶,便是一种严重的过错了。要帮助别人或做别人朋友的好意并不是可以向别人说口是心非的话的正当理由。只是为了讨别人的喜欢,避免一件不幸的事,解决一个眼前的难处或占些合法的便宜,而谄媚别人,也是犯小罪。

    2482夸口说大话是违反真实的过失。讽刺嘲笑,恶意模仿别人的某种行为使人难堪,也属同一的过失。

    谈到谎言,《天主教教理》的言词变得很严肃了,它援引耶稣的话,谴责谎言为魔鬼的勾当。

    2483谎言是有意欺骗别人说不真实的话。耶稣谴责谎言,说这是魔鬼的惯技。他指斥谎言者说∶「你们是出於你们的父亲魔鬼。在他内没有真理;他几时撒谎,正出於他的本性,因为他是撒谎者,而且又是撒谎者的父亲。」

    谎言之所以严重是因为它直接相反真理。它不但混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使人失去与天主的基本关系。

    2483谎言是最直接相反真理的行为。谎言是为了要欺骗有权利知道真理的人而说出相反真理的话或做出相反真理的事。说谎破坏人与真理及与别人的关系,是违反人及其言语与天主之间的基本关系。

    谎言罪恶的轻重。

    2484谎言的罪恶多少严重,要以谎言所歪曲的真理的性质,说谎时的情形,说谎者的意向和受谎言欺骗者所受的损害来决定。如果说谎言本来是小罪,几时它严重地触犯正义和爱德,便是大罪了。

    欺骗而造成被欺骗人的损失,罪过更重。

    2485谎言本来就应该受谴责的。它是对人的言语的一种亵渎。人的言语原来是为把知道了的真理传达给人知道。用相反真理的话去故意引人陷入错误,是正义和爱德上的一种过失。欺骗而给被欺骗者造成致命的结果,那麽它的罪过是很严重的。

    谎言是对别人和对社会的一种侵犯。

    2486谎言,由於相反真实的德行,真的是对别人的一种侵犯。它打击别人的认识能力,使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它含有造成人心分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灾殃的萌芽。谎言对任何社会都是不利的,它削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破坏社会关系,摇动社会组织。

    说谎言有赔偿损失严分。

    2487犯了任何相反正义和真实的过失,虽然罪过获得了宽恕,也有赔偿损失的责任。如果无法公开地赔补,也要私下补偿;如果不能把补偿直接归还受了损害的人,也要由於爱德,给以伦理上的满足。破坏别人名誉的过失也有这样的赔偿责任。这样道德或物质上的赔偿,应以被造成的损害的轻重来计算。这是依照良心不得不做的事。

    内容要点

    2504「不可作假见证,害你的近人。」(出廿16)基督的门徒已「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实的正义和圣善的新人。」(弗四24)

    2505真实无妄或信实可靠是一项德行,它在於行为正直、言词真实、不做双面人、虚情假意和伪善之事。

    2506基督徒在言行上不应「以给我们的主作证为耻。」(弟後1:8)殉道是为信仰真理所作的最高见证。

    2507个人的名声和荣誉应受尊重,这禁止任何中伤或诽谤的态度或言词。

    2508谎言是说假话,意图蒙骗那有权利知悉真相的人。

    2509犯了相反真理的罪过就要赔补。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30b. 天主十诫的第八诫之二
    《天主教教理》分六点注解这条诫命,标题为∶一、「在真理中生活」,二、「为真理作证」,叁、「相反真理的行为」,四、「尊重真理」,五、「社会传媒的应用」六、「真理,美善和宗教艺术」。我们已在上次节目里介绍了其中第一、第二和第叁、叁点,今天继续介绍其馀叁点。

    尊重真理

    说老实话,把真理告诉给人知道。这是权利,也是义务。但是这项权利和义务的执行却是有条件的。那条件就是不伤爱德。

    2488宣布真理的权利是有条件的。人的行为都应符合福音上所教训的友爱。依这条教训,在具体的情形下,应该仔细考虑适当不适当把真理告诉要知道的人。

    爱德和对真理的尊重,是决定是否可以,甚至应该隐瞒真理的两种依据。

    2489爱德和尊重真理会使我们知道怎样回答向我们打听消息的人。第叁者的利益和安全,尊重别人的私人生活和大众的利益是叁个充分的理由,允许我们对不宜让别人知道的事情缄口不言或不肯多说。有时为了不说别人坏话避免传播丑闻,我们更有保持缄默的责任。任何人没有责任向没有权利得知事情的人宣布事情的真相。

    不可告诉别人的事情叫做秘密。《天主教教理》提出告解圣事的秘密和各种职业上的秘密,并说明这两种秘密不可泄漏的不同理由及其不同的严重性。

    2490告解圣事的秘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任何藉口下都不可泄漏,天主教法典上说∶「告解圣事的秘密是不可侵犯的;所以听告解者不得以言语,或其他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发忏悔人。」

    2491像政界人物、军人、医生、法官所享有的职务上的秘密,以及在保存秘密的条件下所说给你听的知心话,除非在特别情况中,不可透露。所谓特殊情况则是∶如果不透露会对托付讨秘密的人,受托秘密的人或第叁者造成严重损害,并且唯有透露秘密才可避免这样的损害。

    对真理的尊重也包括尊重别人的私人生活。

    2492人人都要对别人的私人生活保持适当的距离。传播工具的负责人应当在公共福祉的要求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之间做出平衡并划出界限。藉着报导新闻来干涉从事政治和公众活动人物的私人生活,是要依照侵犯他们的内心深处和个人的自由的程度,而加以谴责。

    怎样应用社会传媒

    大众传播工具在今日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同步增长。

    2493在今日社会中大众传播工具在传播消息,推进文化教育的领域上占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所担任的角色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财富的累积,传播的讯息的繁多,对听众或观众的影响,同步增长。

    社会有权利享有一种基於真理,自由,正义和团结互助的新闻报导。

    2494用大众传播工具来传达讯息是对社会共同利益的服务。社会有权利享有一种基於真理,自由,正义和团结互助的新闻报导。要正直地行使这项权利,第一所传达的消息的内容务要符合真理。并且在不伤害正义和爱德的条件下,保持其完整。此外,在报告新闻时,要诚实,要适当得体,那就是说,不论在采访新闻或传播新闻时,都要谨慎小心地遵守伦理规则并尊重别人的合法权利和人格。

    社会中的所有成员也要在舆论界中尽好他们履行正义和爱德的责任。

    2495社会中的所有成员也要在舆论界中尽好他们履行正义和爱德的责任。他们也应该藉大众传播工具来造成并扩展正确的舆论。真实的和公正的新闻报导和促进知识并尊重别人的正确的思想的自由交流的自然结果。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共融。

    大众传播工具也有它的消极的一面。首先,它会造成人的被动性,再说它也会产生伤害爱德,甚至败坏风气的现象。

    2496大众传播工具会造成人的被动性;所以收听时应有节制和分寸,而且应培养伦理意识,知道辨别是非善恶,能抵抗有害的影响的能力。

    《天主教教理》对各方面提出警告和预防办法。首先是对新闻记者们。

    2497新闻记者,由于他们所担任的职业的本质上的要求,有责任为真理服务,不以散布新闻来伤害爱德。他们应该同样地尽力尊重事实的真相和评论人物的限度。他们不可失去身分去做毁谤别人的丑事。

    依据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导,国家或政府,在这方面,也负有严重的责任。《天主教教理》这样介绍大公会议的教训说∶

    2498梵二大公会议说∶「政府当局关於此事,当负起特殊责任,使大众传播工具的使用均为谋求公共利益;因为执政者的任务,尤其对於出版物,是保护真正的及公正的报导自由。」政府更应该「制定法律并严格执行,以免大众传播工具被妄用而作罪恶的宣传,致使民间风气堕落,社会进步受阻。」凡侵犯别人的名誉和私人生活权利的行为,国家要予以惩罚。政府应该及早将有关公益的事情诚实地向国民宣布,并且对国民有根据的疑虑作出答覆,切不可利用大众传播工具,报导不真实的消息来操纵舆论。政府也不应该采用同样的手段来侵犯个人和团体的自由。

    最後,《天主教教理》又谴责有些国家对大众传播工具的滥用说∶

    2499大凡极权政府都有一种在道德上应受谴责的弊端,那就是这样的国家有系统地伪造真理,利用大众传播工具操纵舆论界,及摆布诉讼案件中的被告和证据。这样的国家是在妄想藉着对所谓「思想上的罪行」的封锁和压制来巩固它们的专制统治。

    真理,美善和宗教艺术

    在这个标题下,《天主教教理》触及真理与大自然的美,真理与艺术,和宗教艺术叁个课题。它认为,艺术也像人的其他活动一样,并不以自身为其绝对目的。它所向往的是人的最终目的,艺术之所以可贵就是在这点诀窍上。

    2501人是天主照自己的肖像,按自己的模样造的。人也藉着他的艺术作品的美来表达他与造物主天主之间的关系的真理。艺术真是人所特有的表达方式。一切有生之物都有追求满足生命必需品的自然倾向。艺术是人内心的财富,原是天主自动地大量地赋与他的。所以它不但是人自己努力後的成就,更是天主赏赐给他的才能的自然结果。艺术是一种实用的智慧,它把聪明和灵巧联合在一起,以听得见看得出的言语来表达某种现实的真理。艺术有些相似天主的造化工程,因为它的灵感是来自对天主所造的万物的认识和爱。艺术也像人的其他活动一样,并不以自身为其绝对目的。它所向往的是人的最终目的,艺术之所以可贵就是在这点诀窍上。

    宗教艺术更有其固有的使命。它的真和美,也要以其是否符合其使命来决定。

    2502『宗教艺术其形式与其使命符合,才算是真、是美。宗教艺术的使命是在信仰和崇拜中,称颂和赞扬看不见的天主的奥秘,显现在基督身上的真理和爱的卓越杰出的美,以及反映至圣童贞玛利亚,天神和圣人圣女生活上的精神的美。希伯来书信上早已说过,基督「是天主光荣的反映。是天主本体的真相。」圣保禄宗徒也这样说∶「在基督内,真实地住有整个圆满的天主性。」真正的宗教艺术诱导我们钦崇、祈求、爱慕那自己是圣的也使我们成圣的创世和救世的天主。』

    最後,《天主教教理》提出梵二大公会议有关宗教艺术在教会礼仪中的应用说∶

    2503梵二大公会议教训说∶「主教们应该亲身或借助精通、爱好艺术的司铎推进古代、现代各色各样的宗教艺术,同时也要断然禁止在礼仪和敬礼场所应用相反信仰,道德,以及基督信徒虔诚的艺术品。」

    内容要点

    2507个人的名声和荣誉应受尊重,这禁止任何中伤或诽谤的态度或言词。

    2508谎言是说假话,意图蒙骗那有权利知悉真相的人。

    2509犯了相反真理的罪过就要赔补。

    2510玛窦福音上所记载的「金科玉律」帮助我们明辨在具体情况中,究竟是否适合向询问者揭露真相。

    2511「告解圣事的秘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职业上的秘密该要保守。对他人造成偏见的密谈不该广传。

    2512社会的知情权应建立在真理、自由和正义之上,因此在运用社会传媒上宜自加节制与严守纪律。

    2513艺术,尤其是宗教上的,「其本质就是要以人工,对天主的无限完美,作某种程度的表达。这些艺术越指向天主,增加对他的赞美和荣耀,而无其他的企图,就越有效地使人的灵魂转向天主。」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31. 天主十诫的第九诫
    「不可贪有你近人的房舍。不可贪恋你近人的妻子,仆人,婢女,牛驴及你近人的一切。」「凡注视妇女,有意贪恋她的,他已在心里奸淫了她。」

    这是天主十诫第九诫「毋愿他人妻」在新旧约圣经的条文。《天主教教理》提出「心灵的洁净」和「争取贞洁的奋斗」两个标题,介绍这条诫命的积极教训。在这之前,它先讨论了「贪欲」一词在圣经、在天主教神学上和灵修生活上的意义。

    「贪欲」一词的意义

    贪欲这名词源於圣经,特别是圣若望宗徒所讲的叁种无节制的欲望。依希腊文字源来讲,它原来指任何强烈的欲望。在天主教的神学上这词却有一定的意义。

    2514圣若望分别叁种无节制的欲望或贪欲∶肉身的贪欲,眼目的贪欲和人生的骄奢。在教会讲要理的传统上天主十诫的第九诫算是禁止肉身的贪欲,第十诫对别人财富的贪欲。圣保禄宗徒用「贪欲」一词来比拟血肉和精神之间的敌对。

    2515贪欲这词的希腊原文可以指人的各色各样的强烈欲望。天主教的神学限制了这名词的意义,把它用来专指相反理性准则的感性欲望的冲动。圣保禄把它比作「本性的私欲」和「圣神的引导」之间的互相敌对。贪欲是违背天主命令的原罪的後果。它造成人的道德力上的混乱。虽然它自身并不是一种罪,却使人倾向於犯罪。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圣保禄宗徒鄙视人的身体,圣保禄宗徒不过教训我们要「随从圣神的引导而行事。」

    2516人有精神有肉体,在人身上原来有一种紧张的情势,有一种不同趋势的斗争在精神和肉体之间进行着。但是这实在是来自犯罪,是犯罪的一种後果,同时也是一种证实。是人的精神生活中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圣保禄并不对人的身体怀有成见,他并不判定人的身体是罪恶,他知道人的身体和精神体的灵魂结合成为一个人的本性,一个人的主观性。他所讲的是人的行为,更好说是人的持久性的态度,是伦理上是善的德行或恶的恶习。德行是随从圣神的引导的好的结果,恶习是拒绝随从圣神的引导的不良结果。为此,圣保禄宗徒写道∶「如果我们因圣神生活,就因随从圣神的引导而行事。」

    心灵的洁净

    心是人格的中心。人的行为的善恶都发源自他的心里。从此已可见洁净心灵的重要了。

    2517心是人的品格善恶的中心。耶稣说∶「由心里发出来的是恶念、凶杀、奸淫、邪淫。」要克服肉身的贪欲必须洁净人的心,必须修节制的德行。贤人爱尔玛说∶「保持你的天真无邪,这样你便像小孩子。他们没有经验过那败坏成人生活的罪恶。」

    但是心灵的洁净还有两个好处。那就是它使人能看见天主,并以天主的眼光来观察人间的事。

    2518真福八端中的第六端宣布说∶「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所谓心里洁净的人,就是那些特别在爱德,贞洁和爱真理或坚持正统信仰上把自己的理智和意志同天主的圣德的要求调和得当的人们。原来在心、肉身和信仰的纯洁之间是有一种联系的。圣奥斯定说的好,「信友们应该相信宗徒信经上的道理,这样他们一面相信天主,一面服从天主,一面度圣善的生活并洁净他们的心;一面洁净他们的心,一面懂得他们所相信的道理。」

    心里的洁净是将来享见天主的先决条件。

    2519心里洁净的人将来要面对面的观看天主,并且要相似天主。心里的洁净是将来享见天主的先决条件。就在今日心里的洁净能使我们藉着天主的眼光来观察人间的事,知道接待别人好像自己的近人,在自己和别人的身体上看出天主圣神的宫殿,天上的美的显现。

    争取贞洁的奋斗

    贞洁是天主的恩典。所以必须祈祷,但是自己也要努力,并且也借助於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天主教教理》在讲解天主十诫第九诫时给我们的另一个教训。贞洁是天主的恩典,因为贞洁的根源是在领洗时天主所赐给的圣宠。但是堕落了的人类生活在败坏了的世界里,就是领受了天主的圣宠,还是有失落它的危险的。我们要怎样保持天主赏赐给我们的贞洁的恩典呢?《天主教教理》的回答是∶藉着贞洁的德行,藉着意向的纯正,藉着对外对内眼目的端正,并藉着祈祷。

    2520圣洗圣事赐给领圣洗的人洗净灵魂上所有罪过的圣宠。但是领了圣洗的人应该继续与肉身的贪欲和无节制的欲望奋斗。

    -藉着贞洁的德行和恩宠,因为贞洁使人能以正真和未分割的心去爱天主和爱人。

    -藉着意向的纯正,一直记住着人生的真正目的∶领了圣洗的人是要以天真坦率的目光寻求并履行天主的旨意的。

    -藉着对外对内眼目的端正,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想像力,拒绝对引人远离天主诫命的道路的不洁净思想的任何想念。智慧篇上说得好∶「愚人一见这些画像,就大动情欲。」

    -藉着祈祷∶

    圣奥斯定说∶「我原来相信节欲关系我们的毅力;我只觉得我缺少这种毅力。我真太没有知识了!在圣经上没有这样说过吗,「假使你不赏赐人洁德,谁都不能自守。」假使我当时知道向你呼吁求你救援,你必定会把这恩典赏赐给我了。」

    《天主教教理》用「羞耻心」一词来描述在修贞洁德行上的个人努力。

    2521贞洁需要羞耻心。羞耻心是养成节制的德行的一个因素。它保障个人的亲密关系。拒绝揭露应该隐藏的事。羞耻心是为贞洁,同时也显示贞洁的珍贵。羞耻心约束人的眼目和动作,使它们符合人性的尊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羞耻心意味着谦虚和谨慎。

    2522羞耻心是对人及其爱情的奥秘的一种保障。它提醒人在表示爱情的行为上知道忍耐并要有节制。它要求男女双方尊重他们彼此绝对给予和承担的条件。羞耻心意味着谦虚。在有病态性的好奇的场所,羞耻心告诉人应该选择什麽衣着,应该怎样保持沈默和自持。端庄也就是慎重。

    不但在感情方面有一种羞耻心,在身体方面也是如此。

    2523不但在感情方面有一种羞耻心,在身体方面也是如此。所以应该对有些商业广告上藉着人体的暴露来满足病态性的好奇的作风表示反对,也应该反对有些大众传播工具的过分显示人们的私事。端庄给人提供一种生活方式,足以抵抗时髦的诱惑和流行的意识形态的压力。

    羞耻心是对人所特有的精神上的尊严的一种直觉;它发生於人的自我觉醒。

    2524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形式的羞耻心。但是无论何处,端庄总是对人所特有的精神上的尊严的一种直觉。它发生於人的自我觉醒。教导儿童和少年端庄,就是唤起他们对自己的人格的尊重。

    这样,《天主教教理》便谈到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人保持贞洁的重要。

    2525基督信徒的贞洁要求一个洁净的社会环境。它要求大众传播工具在报导新闻时要顾及尊重人并且要有分寸,知道节制。心地的纯洁可以使人不受广泛传播的色情的影响,并且避免去观看那些促进病态性好奇和幻想的节目。

    现代人对自由的误解

    2526所谓风俗上的「宽容」或「允许自由活动」,这实在是对「自由」一词的误解。真正的自由是要建立在伦理法则上的。为此负有教育责任的人必须注意,要授给下一代一种尊重真理,尊重心的素质,尊重人的伦理和精神上的尊严的教育才是。

    公会议的教导

    2527基督福音在不断地改革堕落了的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在抵抗并克服那来自一直威胁着人的罪的诱惑的种种错谬和邪恶,不断地净化和提升各民族的文化。以天上的财富,好像是从内部,在基督内,增强,巩固,补充并复兴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精神品质及其才华。

    内容要点

    2528「凡注视妇女,有意贪恋她的,他已在心里奸淫了。」(玛五28)

    2529第九诫要求人抗拒贪恋的色心或肉身上的私欲篇情。

    2530挣脱私欲偏情的束缚须经历心灵的净化和节德的实践。

    2531心灵的纯洁使我们将来享见天主;在现世容许我们依循天主去看每件事物。

    2532心灵的洁净需要有祈祷,贞洁的实践,动机和眼目的纯洁。

    2533心灵的洁净需要有实的美德,就是∶忍耐,端庄和谨慎。实护卫个人亲密的感情。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32. 天主十诫的第十诫
    「不可贪恋你近人的一切。」「不可贪图你近人的房屋、田地、仆婢、牛驴,以及属於你近人的一切事物。」

    这是天主十诫第十诫在圣经记载上的话。《天主教教理》分四点阐述这条诫命的积极训导。四点的标题分别为∶「不知节制的贪欲」,「圣神的意愿」,「心灵的贫穷」,「我愿看见天主」。

    在阐述上述四点的训诲之前,《天主教教理》先指出天主十诫第十诫与前面第九诫的联系,说这两条彼此联系的诫命总括全部天主十诫。

    2534天主十诫第九诫讲的是肉身的贪欲。第十诫重复这条诫命,并且予以补充。它禁止贪婪别人的财富。这是第七诫所禁止的偷窃、抢夺、诈骗的根源。眼睛的贪欲导致人犯禁止暴力和不公义的第五诫。贪婪一如奸淫植根於天主十诫前叁诫所禁止的拜邪神。第十诫是关於人的心中的意向;它和第九诫总括天主十诫的所有诫命。

    不知节制的贪欲

    感性的欲望本身是正当的;过了分,变成贪心才受第十诫的禁止。

    2535感性的欲望导致我们要有我们没有的令人喜欢的事物。这样,饥饿了想吃饭,着冷了想取暖。这样的愿望本来是正当的;但是有时过了分,不受理性的节制,激动我们去贪婪不属於我们或者应该给与别人的东西,那便是不正当了。

    天主十诫第十诫禁止贪心。

    2536第十诫禁止贪婪及无限制地占有世上财富的欲望;禁止由对财富以及与其相关的权力的过度追求而产生的贪得无厌的野心。它也禁止要做出能侵害别人世上财富的不义行为的心愿。

    「不可贪图」这句话是一种笼统的警戒,它告诉我们要节制我们的欲望,不可贪婪别人的事物。原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隐伏着一种对不属於我们的事物的占有渴望。这样的渴望是总不会满足的。训导篇上说∶「爱钱的,钱不能使他满足;爱财的,进益不能使他满足。」就是这个意思。

    愿意得到可以用正当的方法去获得的别人的事物,不是贪婪,不在第十诫禁止之下。教会知道谁容易受贪婪的诱惑而需要她的特别辅导。

    2537希望用正当的手段去得到属於别人的事物,并不犯第十诫的罪。教会的讲道一向很现实。教会知道谁更应该努力克服有罪的贪婪,因此更需要教会去给他们讲第十诫的道理。

    他们是谁呀?特利腾大公会议後颁布的罗马要理上说∶「是商人,是等待着货物稀少和缺乏的机会,以囤积和投机的手段,从中取利的市场供应者;是焦急地希望着别人患病的医生;是只怕人家不吵架的律师和法官。」

    嫉妒是贪婪的姐妹,也是第十诫所禁止的恶劣行为,《天主教教理》对它作出详尽的描述并提出克服它的方法。

    2538第十诫要求人消除嫉妒心,从前纳堂先知,为的要激发达味圣王的悔改,向他讲了一个穷人和一个富翁的故事。那个穷人只有一头羊,把它爱得好比自己的女儿。那个富翁虽然有许多牲畜,偏嫉妒那个穷人,结果夺去了他的那头羊。这不过是一则比喻。事实上嫉妒会导致人做出更坏的事来。智慧篇上说,就是「因魔鬼的嫉妒,死亡才进入了世界。」

    金口圣若望说∶「我们自相残杀,是嫉妒做出来的好事。如果我们这样打击基督的身体,将来会有怎样的下场?我们要把基督打死吗?我们自以为是一个身体的肢体,竟会像野兽一般地彼此吞噬。」

    嫉妒是七罪宗之一

    2539嫉妒是七罪宗之一。它是看见别人的好处心中想得,并且尽管是不应该的,仍不知节制,盼望把它占为己有。嫉妒而到了愿意别人遭遇大灾的地步,便是大罪。

    圣奥斯定把嫉妒看作是十足的魔鬼罪行。圣大额我略则说∶「怀恨、诽谤、诬蔑、因别人的灾难而喜乐,因别人的成功而烦闷,这些都是由嫉妒而产生的毛病。」嫉妒相反爱德,不合基督信徒的身份。

    2540嫉妒是一种恶劣的行为,它相反爱德,领了洗的人藉仁爱去克制它。嫉妒往往源於骄傲,领了洗的人已决定活谦虚的生活了。金口圣若望说∶「你们愿意天主在你们的身上获得光荣麽?那麽你们要因你们弟兄的成功而喜悦,这样你们便光荣了天主。换句话说,天主的光荣是在於他的仆人克服了嫉妒,知道以别人的成功作为自己的喜乐了。」

    圣神的意愿

    圣神是天主的至高恩赐。领受圣神的恩赐,是人的最大幸福,是人所能希望的最完满的美善。救恩史的进展自始至终一直是在人心中消除贪婪和嫉妒,使它成为天主圣神的宫殿。

    在创始之初,天主就叫人提防贪欲的诱惑。

    2541法律和恩宠的救恩计划都是在扫除人心中的贪婪和嫉妒,使人趋向至高的美善,追求那能满足人心的天主圣神。天主在起初就关照人提防魔鬼的诱惑,不要去摘那「好吃好看,令人羡慕,且能增加智慧」的果子。

    后来,天主又颁布法律,却反变成人们贪欲的工具。

    2542後来天主向以色列颁布法律。法律不但没有使它所治理的人民成为义人,倒反而变成他们贪婪的工具了。志愿与行为的不合一是两条法律冲突的标志。一条是我们理智上的天主的法律;另一条是我们肢体上的迫我们做奴隶的罪恶的法律。

    如今,天主的正义终于在法律之外显示出来了。所有信仰基督的人「已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欲钉在十字架上了;他们受圣神的引导,而随从天主圣神的意愿。」

    2543但是如今天主的正义,在法律之外已显示出来;法律和先知也为此作证∶就是天主的正义。因对耶稣基督的信仰,毫无区别地赐给了凡信仰的人。从此以後所有信仰基督的人「已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欲钉在十字架上了;他们受圣神的引导,而随从天主圣神的意愿。」

    心灵的贫穷

    「法律是藉梅瑟传授的,恩宠和真理却是由耶稣基督而来的。」耶稣的来到是救恩史的中心和顶峰。耶稣带给我们什麽训诲呢?耶稣要求我们爱他胜过任何事物及任何人。

    2544耶稣要求他的门徒要把他看在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物之上;他向他们提议要为他的缘故抛弃他们所有的一切。他在受难前不久,让他们看一位寡妇的榜样。这位寡妇十分贫穷。却把她藉以维持生活的仅有的少数铜钱全部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里奉献了。不要贪恋财富∶这是所有要进天国的人都必须遵守的诫命。

    耶稣要求我们要依福音的神贫精神去享用世物。

    2545「每位信友都要努力正确地诱导自己的情感,不要违反福音的贫穷精神,去享用世物或依恋财富以致阻碍其追求完全的爱德。」

    耶稣告诉我们神贫的人才是有福的。

    2546神贫的人是有福的。真福八端给我们启示的是一个幸福、恩宠、美丽及和平的秩序。耶稣赞许贫穷人的快乐,说天国是属於他们的。

    尼撒的圣额我略说∶「天主圣子把一个人自情自愿的谦逊和克己称为神贫。圣保禄宗徒更给我们指示天主为神贫的榜样。他说∶「他为了我们却成了贫困的。」

    耶稣训斥富有的人说他们已经在这个世界上获得了他们的安慰。

    2547耶稣训斥富有的人说他们已经在这个世界上获得了他们的安慰。圣奥斯定解释说,「骄傲的人寻求世界上的权力,而神贫的人所追求的则是天国。」信托天主的上智安排摆脱人对明天衣食担心的烦恼。对天主的信赖给贫穷人预备幸福。他们将会看见天主。

    我愿意见天主

    「看见天主」就是升天堂,是基督信徒生活的正常归宿。

    2548渴望真正的幸福,使人摆脱对今世财富没有节制的贪恋到享见天主的真福中去获得他的生命的完满。尼撒的圣额我略,在讲解真福八端的道理时说∶许我们看见天主比许给我们任何幸福都可贵。在圣经上,看见天主就是享有天主、谁看见天主,就得到了所有可以设想得到的好处。

    我们必须藉着天主的圣宠努力奋斗才能得到天主许给他们的财富。

    2549天主子民还必须藉着天主的圣宠努力奋斗才能得到天主许给他们的财富;为享有并瞻仰天主,我们做基督信徒的克制我们的贪婪并藉着天主的圣宠克胜享乐和权力的诱惑。

    我们是在天主圣神和教会的引导下走向天堂的团结共融。

    2550天主圣神和他的净配圣教会一直在这条修成的道路上召叫肯听话的人去与天主圆满地团结共融。圣奥斯定描述这团结共融的境地说∶「在那里将有真正的光荣,因为在那里没有人会受到别人弄错的或假意的称赞;在那里将有真正的名誉,因为在那里凡有资格获得名誉的,都获得名誉,没有资格的不会获得,也不敢擅自求要获得,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被接纳到那里去。在那里将有真正的平安,因为在那里的人再也不会受着自己或别人的打扰了。赏赐德行的天主将是他们德行的报酬。还有什麽比天主更好更大的赏报呢?圣经上天主说∶『我要做你们的天主,你们要做我的百姓』,就是这个意思。圣保禄宗徒说的『好叫天主成为万物中的万物』,也有同样的意义。总之天主将是我们一切希望的终点。我们将无穷尽地看见他,不会厌烦地爱慕他,不会疲倦地赞颂他。这种恩赐,这种感情,这种行动,将是大家所共有的,就如永远的生命,是众人所有的一样。」《天主教教理》卷叁讲「在基督内的生命」,就是以「我想见天主」这个题目为结语。我们的《基督信徒的生活》这一系列节目也就此结束。

    内容要点

    2551「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必在那里。」(玛六21)

    2552第十诫禁止毫不约束的贪婪,这贪婪源於对财富及其权力的偏情。

    2553嫉妒就是看到人家的好处而感受到不快,并有一种难以抗拒的欲望将之据为己有。它是七罪宗之一。

    2554领过洗的人是以善意、谦逊和对天命的顺从来攻打嫉妒的。

    2555基督徒「已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欲都钉在十字架上了。」(迦5:24)。他们受圣神的引导并随从他的渴求。

    2556为进入天国就必须有超脱世物的态度。「神贫的人是有福的。」

    2557具有真渴求的人说∶「我想见到天主」。永生之水能满足人对天主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