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教会史上集
作者:比德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奥斯瓦尔德王向苏格兰人提出要一名主教后得到了艾丹,并授给他林迪斯凡岛的主教职位 第四章 皮克特人接受基督教的时候
第五章 主教艾丹的生平 第六章 虔诚笃信的奥斯瓦尔德王 第七章 经比林纳斯传教,西撒克逊人接受了《圣经》,比林纳斯的继承人阿吉尔伯特和洛西尔 第八章 肯特王厄康伯特下令销毁偶像;他的女儿厄康格塔和来属埃塞尔信格成为献身天主的修女
第九章 第十章 那个地方的土可以克火 第十一章 出现在奥斯瓦尔德王的遗骸上方的来自天上的亮光彻夜不灭;他的遗骸治愈了许多恶鬼缠身的人 第十二章 一个小男孩紧靠着奥斯瓦尔德的坟墓而坐,治愈了他所患的疟疾
第十三章 奥斯瓦尔德的遗物在爱尔兰救活了一位垂危的病人 第十四章 波莱纳斯死后,伊撒马尔接任罗切斯特教会主教;奥斯温王谦卑恭顺得出奇,他后来被奥斯维残酷杀害 第十五章 主教对船员们预言将有风暴来临,同时送给他们圣油以消除风暴(642—644) 第十六章 艾丹主教的祷告扑灭了敌人向王都所放的火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虔诚的国王西格伯特的生平及其遇害(631—634)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荷诺里乌斯去世后由多斯德迪特担任主教;当时他担任东英吉利的主教和罗切斯特教会的主教
第二十一章 在皮达王领导下,高地英吉利人成为基督教徙(653) 第二十二章 西格伯特王统治下的东撒克逊人听了切德的传教,重新接受以前抛弃过的基督教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与来自苏格兰的那些人在复活节日期的问题上所进行的争论(664) 第二十六章 科尔曼在论战失败后回家;图达接着他任主教;在那些导师教诲下的教会的生活风气(664) 第二十七章 英吉利圣人埃格伯特在爱尔兰当修士(664—729) 第二十八章 图达去世后,威尔弗里德在法兰西,查德在西撒克逊人中被任命为诺森伯里亚主教(665)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一章
第一章 先是,爱德文王的两个继承人双双抛弃了他们国家的基督教信仰;接着最虔诚的基督教徒奥斯瓦尔德收复了两个王国(623—634)

爱德文王战死疆场之后,他的叔叔埃尔弗里克的儿子奥斯里克继承了他在德伊勒的王位(奥斯里克在聆听了波莱纳斯的传教之后,接受了基督教奥秘的教育),所继承的辖区正是他的家族的发源地,也是他的王国的发源地。

此外,贝尼西亚王国(诺森伯里亚人在旧时把他们的国家分成两部分)是由埃塞尔弗里斯的儿子伊恩弗里德统治的,该地区是他家族的发源地和王国的发源地:在整个爱德文统治时期,他的前任、上述的埃塞尔弗里思王的几个儿子和大批年轻的贵族都被流放,住在苏格兰人渝皮克特人中间。在那里,他们接受了教育并按苏格兰人的教义接受洗礼的恩惠,从而获得新生。

他们的敌人爱德文死后,这些受罪的王子便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而且,其中最年长的伊恩弗里德(我们已提过他的名字)获取了贝尼西亚王国。奥斯里克和伊恩弗里德一戴上人间王国的王冠,就抛弃了他们刚刚入门的天国奥秘,再度拜倒在原先的邪恶的旧偶像面前,使自己陷人污秽和迷惘之中。但是,不列颠王卡德瓦尤很快就杀死了他们——虽然手段残忍,但毕竟是一个公正的处罚。在次年夏天,当奥斯里克把他包围在一座守城里时,他突然带着他手下的全部人员冲了出来,把奥斯里克打了个措手不及。他杀死了奥斯里克,摧毁了他的全部军队。接着,在整整一年之中,卡德瓦龙不是作为一个征服者,一个国王,而是作为一个凶狠的暴君占领了诺森伯兰人的所在地。他摧毁他们,惨无人道地把他们剁成碎块。最后,伊恩弗里德愚蠢地带着经过挑选的十二名亲兵来到卡德瓦龙处想向他求和,也遭到了马奥斯里克同样的厄运,被卡德瓦龙处死。英吉利王的背教行为,加上不列颠王的凶残暴戾,使一切善良的人们(英王的背教使他们脱离了基督教奥秘)至今仍对那一年深感不幸和愤恨。因此,所有的列王编年史家都认为,应该最好把有关这些叛教诸王的记忆从中抹去,并把这一年归到下一个国王即天主所宠爱的奥斯瓦尔德王的统治年代里。

奥斯瓦尔德在他的兄弟伊恩弗里德被杀后,率领一支人数虽少但有基督教庇护的军队,神不知鬼不觉地袭击了那个令人诅咒的不列颠王及其所吹嘘的那支所向无故、人数众多的军队,把他杀死在丹尼斯河即英吉利语中称为丹尼斯伯纳的地方。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章
第二章 奥斯瓦尔德王在出征野蛮人之前竖起的一个木十字架引出了不少治愈疾病的神迹,其中之一是,它治好了一位手臂受伤而无力的人

奥斯瓦尔德王出征前竖起一个神圣的十字架,并跪着祈求主给他的那些处在深重灾难中的崇拜者们以神圣的救助。他当年竖起十字架的地方至今仍然是人们敬仰的圣地。总之,传说是这样的:(在快速制成十字架,挖好安放十字架的洞后)虔信的奥斯瓦尔德亲自匆匆托起十字架,把它安放在洞里,并在竖起它时用双手扶着它,一直等到士兵们堆起上来把它固定在地上为止。然后,他拉开嗓门对着全军大声说道:“让我们跪下来一齐祈求全能的、真正永生的天主出于怜悯,保佑我们,使我们免受残暴骄横的敌人之害:因为天主知道,我们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而进行这一场正义之战的。”所有的士兵都执行了他的命令。就这样,他们在黎明时刻向敌人进攻,终于取得了同他们的信仰相匹配的胜利。

人所共知,在作祷告的地方出现过许多治病的异能。毫无疑问,这是为了体现和纪念国王的信德:直至如今,许多人还常常从那个神圣的木十字架上削下木片,泡在水中。病人或病畜喝下或洒上浸泡着这些木片的水,很快就会康复。

此地在英吉利语中称海丰菲尔思,在拉丁语中可有“天国之地”的意思。这个名字是许久以前起的,其中不无清楚地预示着将来会发生的事情。它无疑意味着,在这个地方定会竖立起一个天国的纪念碑,定会孕育着天国式的胜利,定会出现甚至延续至今的神迹。此地接近靠北面的长城,我们提到过,罗马人以这道连接两个海岸、横贯整个不列颠的长城,抵挡野蛮人的入侵。

离那里不远的赫克瑟姆教堂的兄弟们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习惯:他们在奥斯瓦尔德王遇难纪念日的前一天来到这里,为他的灵魂唱挽歌;次日清晨,在隆重地唱完许多赞美诗后,他们向他献上神圣的供品。由于新近在这里建立了一座教堂,所以,随着这个好习惯变得越来越出名,他们使这个地方变得更神圣,更受众人敬重。这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如我们所知)在奥斯瓦尔德王这位新生的军事首领在即将向他的可怕敌人开战之时受虔诚信仰的激发而竖立起这个神圣的十字架的旗帜之前,整个贝尼西亚王国内还没有一座教堂,没有一个祭台,没有信仰基督教迹象。

这个十字架前出现了许多奇迹。在这里详述其中的一个并无不妥之处。至今还健在的赫克瑟姆教堂的一位名叫博塞尔姆的兄弟,几年前的一个夜晚走在冰上,不小心突然摔倒,折断了手臂。他伤势很重,剧痛使得他甚至无法抬起这只手往嘴里送东西。一天早上,他听说一位兄弟已约定到那个竖立着神圣十字架的地方,便请那位兄弟回来时给他带回那个神圣的十字架上的一片圣木。他说,他相信接受主赐给他的这个礼物,他能够康复,那位兄弟照着他的愿望办了。约摸天黑,在兄弟们围坐在桌旁吃饭时他回到了家,把取来的在十字架表面上长了许久的一些旧苔交给受伤的兄弟。他当时正坐着吃饭,由于找不到更合适的地方放置刚给他的这份礼物,就把他揣在怀里,而且由于忘记把它放在其它地方,睡觉时他仍然把它留在怀里。但是半夜里他醒来了。他感到身旁有一团冷东西,就用手去摸,看看是什么。他发现,他的整个手臂和手都活动自如,好象从来就没有受过重伤似的。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三章 奥斯瓦尔德王向苏格兰人提出要一名主教后得到了艾丹,并授给他林迪斯凡岛的主教职位
因此,刚登上王位的奥斯瓦尔德,由于希望基督教的恩惠能注满他开始治理的全体臣民的心田——他消灭了野蛮人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基督教是值得接受的——立即向流放时和他及他的那些士兵住在一起并为他们举行施洗圣礼的那些苏格兰长老们请求派给他一名主教:通过他的教诲和服务能够使他治下的英吉利人了解我主信仰的恩典并接受圣礼。不久,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他得到了艾丹作主教。艾丹出奇地温和、虏诚和庄重,对天主十分热心,尽管不是完全按照真知识。

原来,他仍然习惯于根据自己国家的传统,如我们前面多次说过的那样,在阴历十四至二十这段时间里守复活节主日——当时北部地区的苏格兰人和所有皮克特人都仍然按照这一规矩庆祝复活节主日,他们认为,这样守复活节才与神圣的和值得称道的教父阿纳托里鸟斯所作的宣传相吻合。这样做究竟对不对,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何况居住在爱尔兰岛南部的苏格兰人由于罗马教会主教的劝告,早就学会根据标准的公认的作法守复活节了。

艾丹主教一到,国王就根据他的意愿指派他到林迪斯凡岛任主教。这个地方由于涨退潮的缘故,每天有两次被海浪包围得象个岛屿,有两次因退潮海岸外露而与大陆联在一块。奥斯瓦尔德王在所有方面都随时谦恭地听从这位主教的意见,努力建立和发展自己王国内的基督教会。因此,经常出现当不精通英语的艾丹主教向国王的大臣和亲兵们传播福音时,国王亲自翻译天国福音的美妙动人的场面,这是因为,由于国王长期流放苏格兰,所以他当时已熟练地掌握了苏格兰语。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苏格兰人继续前来不列颠,致力于向奥斯瓦尔德王治下的各英吉利人地区宣传信仰的福音。他们这些人都获得了神职,把洗礼的恩惠送给信教的人。因此,在各个地区,教堂一座接一座地建立了起来,人们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成群结队来到教堂,听讲福音,国王也慷慨地捐出财产,划出土地,用以建造修道院。年幼的英吉利儿童和他们的长辈一道,在苏格兰导师的教导下学习和遵行修道院院规。

这是由于,来传教的大部分人都是修士。艾丹主教本人就是一名修士。原来,他来自一个被称为海伊的岛屿:该岛上的那座修道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统辖着几乎所有北部苏格兰人的修道院和全部皮克特人的修道院,统治着他们所有的人。这个岛实际上属不列颠,与不列颠仅一水之隔。但是,很久以前它就被住在那部分不列颠沿岸地区的皮克特人作为礼物免费送给苏格兰修士。因为,正是由于这些修士的传教,他们才接受了基督教。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四章 皮克特人接受基督教的时候
这是由于,主历565 年,即查士丁二世继承查士丁尼安当上罗马帝国皇帝那一年,一位名叫哥伦巴的以恪守修士生活习惯而闻名的修道院院长兼神父从爱尔兰来到了不列颠,向北部皮克特人地区,即由于崇山峻岭的阻隔而与皮克特人居住的南部地区分开的那些地方,宣讲《圣经》:这是住在同一山区的南皮克特人据说早已放弃了偶像崇拜的谬误而接受了真正的信仰。

当时,向南皮克特人传播福音的是最可敬的主教,神圣的不列颠人尼尼安。尼尼安曾在罗马按规接受了完整的基督教——真理奥秘的教育,他的教座由于神圣主动马丁的名字及其教堂(教堂里安放着尼尼安本人及其他许多圣人的遗体)而变得出名。直到今天,英吉利人还保留着这一教座。属于贝尼西亚的这个地方通常称为“白房子处”,因为那里用石头建了一座教堂,其风格与不列颠人通常所建造的教堂不同。

哥伦巴是在梅尔琼的儿子、最强有力的布鲁伊德王开始统治皮克特人后的第九个年头来到不列颠的。他言传身教,使这一部分皮克特人皈依了基督教。也正因如此,皮克特人将上述的那个岛屿送给他建造修道院——这个岛也不大,但按英吉利人的计算方法,它似乎有五户住家大小。直到今天,这个岛屿仍为他的继承人所拥有。哥伦巴本人于七十六岁时,即在他来不列颠传教约三十年后去世,死后就埋葬在这个岛上。但是,他在来不列颠之前就已经在爱尔兰建造了一座著名的修道院。由于院内长满橡树,于是它得了一个苏格兰语中称迪尔马克的名字,意思是“橡树区”。除了这两座修道院外,他的门徒们此后还在不列颠和爱尔兰建修了许多修道院。这些修道院都隶属于葬有他遗体的岛上的那座立道院。

此外,这个岛屿的管理者历来是神父兼修道院院长,他的法令,根据一项异乎寻常的规定,不仅整个地区的百姓得服从,而且连主教们也得服从:人们仿效的是他们的第一个导师——他是神父,也是修士,但不是主教。据说,他的门徒们所写的有关他的生平和言论的著述,至今还保存着。但是,不管他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关他的享有一点我们知道得很清楚,这就是他留下了善于节制,热爱天主和遵行修士生活习惯的继承人。确实,他们在守神圣的复活节的时间方面,遵从的是靠不住的周期。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他们同世界上的其它地方相距太远,没有人给他们送来宗教会议上所做出的有关复活节问题的教令。他们所努力遵从的只是他们从先知书、福音书和使徒书信中所能学到的虔诚和过圣洁生活的美德。这种守复活节的作法在他们之间持续了许久,即一百五十年之久,直至主历715 年为止。但是,最可敬、最神圣的神父和教父埃格伯特从英吉利人那里来到了他们中间。他为了基督的事业曾长期旅居爱尔兰。他通晓《圣经》,而且由于过了多年的完美生活而变得非凡卓越。他纠正了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在正确合法的日子里守复活节。不过,即使在这之前,他们也不是象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总是按照犹太人的习惯,在阴历十四庆祝复活节,而是在主日庆祝复活节,虽然这不是那个正确的星期的主日了。因为跟所有基督徒一样,他们知道我主的复活(发生在星期的头一天)应该永远在每一星期的头一天庆祝。但是,由于他们是高地人,孤陋寡闻,因此无法知道哪一天是星期的头一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主日。

然而,由于他们总是至诚相信博爱的思惠,所以象那位使徒所许诺的那样,他们理应得到有关这方面的完整的知识:“若在什么事上存别样的心,天主也必以此指示你们。”有关这方面的事,我们将在适当的地方作更为详尽的阐述。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五章 主教艾丹的生平
因此,艾丹在接受主教职务后就是从这座岛上,从这些修士的修道院里被派到英吉利人地区去传讲基督的。当时,该院的首领是院长兼神父西格海恩。就这样,艾丹给教士们留下了不少生活方面的经验教训,其中,他在禁欲和节制方面为修士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和他的兄弟们所过的生活与他教给别人的学问相一致,对所有人来说,这是对他的教义的最有力推荐:他既不想得到也不迷恋今世上的任何东西。把世上国王和富人赠给他的一切东西立即分送给遇到他的穷人,这就是他的乐趣。除非偶然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迫使他不得不骑马,他外出到城里或乡下时总是步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不管他在路上什么地方,由于不可避免而遇见什么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如果他们是不信教的话;他都可以引导他们接受基督教的奥秘;或者引导他们变得更加坚定,如果他们是已信教的话,同时他不仅可用言语而且还可用行动劝诫他们,使他们乐善好施。

此外,他过的生活根本不象我们现在这样懒散。那时跟他同行的,不管是发誓修道的人还是普通的俗人,都需要读书。就是说,他们必须抓紧时间研读《圣经》或诗篇。这是他和他的同伴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每天必做的事情。如果他碰巧被国王叫去参加宴会(不过,这样的事很少发生),他就带上一两个教士同往,略吃一些东西后就匆匆地与他的兄弟离席去研读,或者去作祷告。当时所有的修士和修女部以他为榜样,一年到头,每逢星期中的第四天和第六天(除复活节后的五十天外)都习惯禁食到第九时辰。如果有钱人做了错事,他决不会碍于面子或因为怕得罪人而不去告诫他。恰恰相反,他总是严厉地训斥他们,促使他们悔改。他从不把钱送给世上有权有势的人(他招待任何富人时只备些好菜),相反,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那样,他总是把有钱人慷慨赠送给他的诸如金钱之类的礼物,要么用作施舍物救助穷人,要么用于赎回被不正当地卖掉了的那些人。最后,许多被他用钱赎买回来的人成了他的门徒,他教给他们学问和美德后,再把他们培养成神职人员。

传说在奥斯瓦尔德王第一次想从苏格兰人地区要一个主教前来给他和他的人民传播信仰的福音时,被派来的是另一位性情比较严厉的人。他向英吉利人传教一段时间,没有人愿意听,一事无成,只好回国。他在长老的会议上说,由于他被派去接触的那些英吉利人,他们难于接受道理,又秉性暴戾,无法管教,所以他的传教对他们无济于事。于是,长老们据说开了一次长时间的会议,讨论应该采取何种良策。他们确实希望这些人应该得到向他们要求得到的拯救,但遗憾的是派住那里的传教士却不受欢迎。艾丹(因为他也参加会议)对那位人们正在讨论他的情况的神父说:“我以为,兄弟您对那些无知的会众过于苛求。您没有听从使徒的教导,先把温和学说的乳汁喂养他们,直至他们在《圣经》的哺育下一步一步地接受更完美的事物,履行天主的更高的诫命。”听到这些话,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转过脸来望着艾丹,热烈地争论起他所说的话,最后得出结论说,艾丹本人配得上主教职务,必须派他去教育那些无知的、不信教的人——最重要的是,他被证明充分具备了审慎这一优点,这优点是一切美德之母。就这样,他们任命他为主教,派他去传道。艾丹在得到这个给他的机会后,就象他以前以审慎为指导原则那样,又以其他的各种美德,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六章 虔诚笃信的奥斯瓦尔德王
因此,奥斯瓦尔德王随着他治下的那部分英吉利人接受了艾丹主教的教义的教育,不但懂得寄希望于他的祖先们从未听说过的天国,而且还借助于创造出天地的同一天主的神力,获得了比他的祖先们所获得的更大的人间王国。简而言之,不列颠岛上说四种不同语言的各民族,即不列颠人、皮克特人、苏格兰人和英吉利人都归他管辖。提起来今人惊讶的是,尽管他成了一位声名显赫的国王,他对穷人和异乡人却总是那样谦恭、仁慈和大方。总而言之,据说有一次在一个神圣的复活节日里,国王和上述的主教一道就座准备吃饭,他们面前桌上的银盘里摆放着丰盛的精美的食物。当他们正要伸出手祝圣面包时,忽然他的一位分管救济穷人的官员走了进来,告诉国王说,来自各地的许多穷人坐在公共道路上,希望国王施舍。国王当即下令把他面前的精美食物分送给他们,把装盛食物的银盘敲成碎片分给他们。坐在一旁见到此情此景的主教为这一善行感到高兴,他抓住国王的右手说:“愿这只手长生不老。”主教的祝福果真应验了。原来,虽然国玉在战场上被杀(他的手臂,被从他的余体上砍下来),他的手至今仍然完好无损。事实上,这两只手臂还保存在圣值得教堂里的一个银盒子里,以其应得的荣誉供王都的全体人民进行敬拜。王都叫作贝巴,是以过去的一位王后的名字命名的。

由于这位国王的艰苦努力,原先不和的德伊勒和贝尼西亚两个地区取得了谅解,可以说统一成一个民族。奥斯瓦尔德是爱德文王的外甥,是爱德文的姐妹阿查的儿子。由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后辈来继承这样一位高贵前任的信仰、王位和宗族是完全相称的。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七章 经比林纳斯传教,西撒克逊人接受了《圣经》,比林纳斯的继承人阿吉尔伯特和洛西尔
古时称为格维莎斯的西撒克逊人在辛尼吉尔斯统治时期接受了基督教。向他们传播福音的是主教比林纳斯。他是经教皇荷诺里乌斯的同意到不列颠的;他曾当着教皇的面许诺说,他一定要把神圣信仰的种子撒在先前的导师从未去过的遥远的英吉利心脏地带。因此,在教皇洪诺留斯的命令下,比林纳斯由热那亚的主教阿斯泰里乌斯授予主教圣职。可是,在他到达不列颠,首先来到格维莎斯人中间的时候,由于发现这一地区的人一点也不信教,于是认为,与其继续前进,寻找他该传教的地方,不如就留在那里传播福音。这样,在上述的这个地区,经过比林纳斯传播福音,国王在接受教育后和他的人民一道在洗礼水中接受了洗礼。

当时最神圣的英勇善战的诺森伯兰国王奥斯瓦尔德碰巧也在场。他把辛尼吉尔斯从圣水里引领出来,在他获得重生而献身于天主之后,认他为教子(后来娶他的女儿为妻),与他结成美好的配得上天主的联盟。此外,这两个国王赐给主教比林纳斯一座名叫多西克的城市,让他在该城设立主教教座。在那里,主教建造和奉献了几座教堂,并经过虔诚的努力,把许多人带到主那里。接着他便去见主,他的遗体就埋葬在这座城里。多年后,在赫迪任主教时,他被移葬到温塔城的圣彼得——圣保罗教堂里。

但是,在国王也去世后,继承他王位的他的儿子森瓦尔却拒绝接受基督教和天国圣礼。过不多久,他也失去了人间王国的权力。原来,他抛弃了原配王后麦西亚王彭达的姐妹,另娶一个女子,结果彭达出兵讨伐,把他赶下台,于是他只好出走到东英吉利王安纳那里去。他在安纳那里边了三年流亡生活,终于学得并接受了真正的信仰。原来,他流亡时和他住在一起的国王不仅本身品质高尚,而且有福传了神圣而纯洁的子孙。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会谈到。

森瓦尔被恢复王位之后,从爱尔兰来了一位名叫阿吉尔伯特的主教。他是法兰西人,但为了攻读《圣经》,已在爱尔兰住了许久。他自己找上国王,主动承担传教事业:国王见他学识渊博、刻苦耐劳,就请他接受主教职位,留下来当他的人民的主教。他接受了国王的这一请求,以主教权威,管理了这些人民多年。最后,只会说撒克逊语的国王对阿吉尔伯特的异邦语言感到厌倦,便私下请来了另一个叫威尼的会讲国王自己语言的主教。他也是在法兰西被任命为主教的。国王把自己管辖的地区分成两个教区,让威尼在撒克逊人称为文坦斯切特的温塔城担任主教。阿吉尔伯特因为国王未经他同意就做了这件事感到非常恼火,因此便回到法兰西去。他以后接受了巴黎城的主教职位,直到耄耋之年在该城逝世为止。此外,阿吉尔伯特离开不列颠后不到几年,威尼也被森瓦尔从主教职位上赶了下来。他离开后到麦西亚的国王伍尔夫希尔那里,用钱向他买下了伦敦城主教的职位,从此一直担任那里的主教直至去世。因此,西撒克逊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主教。

当时,上述国家的国王由于他的王国遭受敌人破坏损失修重。所以十分苦恼。他因此终于想起,很久前他由于背离基督教,被迫离开自己王国,后来由于拜认了基督教而使他重返国内:他还意识到,当时他的王国里没有主教,自然也就失去了天主的帮助。因此,他派出使节到法兰西拜见阿吉尔伯特,向他赔礼道歉,恳求他回来重新担任他的人民的主教。但阿吉尔伯特婉言拒绝,说他不能回去,因为他担任自己的城市和教区主教,无法脱身。尽管这样,为了对这位确实十分渴望他回去的国王提供某些帮助,他派自己的亲侄、神父洛西尔替他到那里去,如果国王愿意,他就应该被任命为国王的主教。他还肯定他说,他认为洛西尔是一位十分配得上任主教职务的人。洛西尔受到国王和人民的隆重欢迎。他们恳求当时坎特伯雷教会的大主教西奥多委任洛西尔为他们的主教;洛西尔在坎特怕雷被授圣职后的许多年时间里,作为格维沙斯的唯一主教,根据宗教会议的教令,勤勉治理,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八章 肯特王厄康伯特下令销毁偶像;他的女儿厄康格塔和来属埃塞尔信格成为献身天主的修女
主历640 年,肯特人的国王伊德鲍尔德离开了今世,把自己的王国留给儿子厄康伯特治理。厄康伯特挑起这个职责后,成功地治理这个国家达二十四年零几个月之久。他第一个以英吉利王的名义下令抛弃和销毁自己整个王国内的偶像,同时守斋四十天。为了使人们不至于随便违抗这一命令,他制定了一些适宜的刑罚以制裁那些敢于抗命的人。公主厄康格塔,作为与这样一位父亲相般配的女儿,是一位行过大能的童贞女,在一个今人尊敬的名叫法拉的女修道院院长所建立的修道院里事奉主。这座修道院座落在法兰克人国家里一个名叫因布里奇的地方。原来,当时英吉利的修道院为数不多,所以许多人为着要过修道院生活通常到法兰克人即高卢人的修道院里去;而且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这些修道院里抚养,与天上的新郎结婚。

他们主要是到布里奇、卡尔和安迪勒冈这几所修道院里去的。他们中有东英吉利王安纳(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这位国王)的王后所生的女儿萨思里德和这位国王的非婚生女儿埃塞尔伯格。尽管这两位公主是外国人,但仍由于她们的高尚品质而被选为布里奇修道院的院长。这位国王的长女塞克斯伯格是肯特王厄康伯特的王后。她有一女儿叫厄康格塔,有关她的事迹我们在下面就要谈到。

住在当地的居民甚至至今仍然经常传诵着这位献身天主的修女所行的异能和她所显现的神迹。不过,还是让我们满足于只扼要叙述一下她如何离别升入天国吧!在她行将被召离的那一天,她开始视察修道院里病中的基督侍女的居室,特别是那些因年长或因纯洁的生活方式变得比其他人更为出众的她的姐妹们的居室。她谦卑地请她们全体为她祷告,毫不隐瞒地告诉她们说,由于上天的启示,她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去世。确实,她说,上天是这样启示她的:她看见一群穿着白色衣袍的人进入修道院;当她问那些人为了什么或将为了什么来这里时,他们回答说,他们被派来带走来自肯特的一枚金币。

就在当天晚上的最后时刻,也就是黎明到来时分,她离开了现世的黑暗,到上天的光明中去。当时在同一修道院其它房里的许多兄弟们都报告说,他们清楚地听见天使们齐唱着优美的曲调,而且还听见似乎有一大帮天使进入修道院的声音。于是,他们立即出来,想看个究竟。只见一道强光自天上直射下来,它引领着被从肉体的桎梏中解救出来的神圣的灵魂,进入天国的永福之中。除此以外,他们还报告了同一天夜里出现在同一修道院里由天主之手所展现的其它一些神迹,不过这些神迹还是留给修道院里那些修士们去谈论吧,我们要谈别的事。此外,这位基督的童贞女和新娘的光荣的遗体被埋葬在第一位殉道圣徒司提反教堂里。葬礼过了三天以后,人们认为还是应该把复盖坟墓的那块石板掇开,然后在原地把它垫高为好。就在他们揭开这块石块的时候,从地里冲出一股扑鼻的香味,使站在一边的兄弟姐妹们觉得好象他们打开的是装满天然香料的仓房。

此外,我们提到过的这位厄康伯塔的姨妈埃塞尔伯格也在其高度贞洁的身体中保持了使天主喜爱的体现在永恒童贞之中的荣耀:她究竟是一位怎样圣洁的修女,在她去世后,人们知道得更清楚:她任院长时,着手在院里建造一座纪念全体使徒的教堂,希望她死后能够把遗体埋葬在这座教堂里。但是,她未能完成教堂的全部建造工作,因为在工程差不多完成一半的时候,她突然被死亡夺走。人们把她的遗体埋葬在她生前所诣望的教堂里的那个地方。她去世后,教友们因为更多地谋划其他事务,教堂的建造工作中断了七年。此后,因为工程过于治大,他们决定完全停止教堂的建造。不过,他们决定把已故院长的遗骸从那个地方挖出来,移葬到另外一座已建造完毕并已正式举行奉献仪式的教堂里。他们挖开坟墓时,发现她的遗体毫不衰腐,就象她从前不受性欲玷污那样,所以他们又把它重新洗净并换上衣裳,然后运到殉道圣徒司提反教堂里去:人们通常是在七月七日隆重庆祝这位殉道者生日的。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九章
第九章 奥斯瓦尔德被杀的地方出现了许多治病的神迹:先是治好一位旅游者的坐骑,后又治好一位瘫痪的年轻女子

奥斯瓦尔德,这位诺森伯里亚最虔诚的基督徒国王,统治了九年,其中包括由于不列颠王惨无人道地施暴和英古利王疯狂叛教而变成令人憎恶的那一年。这是因为(如前所述),人们一致同意,应该把那些叛教的英吉利王的名字以及有关他们的记忆从基督徒国王的名册中彻底勾掉,而且还不应该把任何一年记载为由他们所统治。

奥斯瓦尔德王命数殆尽时,于8月5日在一场恶战中被麦西亚的异教徒和异教徒国王杀死在英语中称为马塞菲尔思(Maser- felth)的地方,时年三十八岁。奥斯瓦尔德王的前任爱德文也是死在这批人的手中。

他对天主是如何虔信,他如何忠贞不渝,也是在他死后由于他的美德而展现的许多神迹来表明的:宜至如今,在他为国奋战而被异教徒杀害的地方仍然不断有病人病言被治愈。许多人把从他身体倒下的地方取走的土放到水里,就能借这些水减轻病人病畜的痛苦。由于人们这么经常地坚持这个习惯,把那里的土取走,这里便逐渐出现了一个足有一人高的深坑。病人在奥斯瓦尔德死去的地方得到治疗,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他在世时总是乐善好施,时常替穷人病人着想。确实,由于他的美德而展现的许多神迹传说就是在那个地方发生的或者是由那个地方的土引起的。不过,我们认为只要重述长辈们告诉我们的两个例子就够了。

这位国王死后不久,有一天,一个骑马的旅游者碰巧走近那个地方。他的马突然感到疲乏,站住不动,把头低到地上,而且口吐白沫。接着,又由于剧痛增加而栽倒在地。这位游人下了马,卸下鞍,停在一旁等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他要么见它转危为安,要么见它死掉。这马由于长时间的剧痛,不断在地上打滚,最后突然滚到已故国王倒下的地方。只见马的剧痛立即消失,它停止了挣扎,象通常的任何一匹马那样,似乎疲乏了,来回滚动着自己的身体,最后竟很快地站了起来,似乎完全恢复了健康,接着,又比以往更加贪婪地吃起地里的青草来。

这位机灵的游人见此情景立即明白,治愈他的马的地方,定有特别圣洁之处。于是,他在地上作了个记号,接着便策马前往他原来打算要去的小客栈。到达那里时,他发现一名少女,即善良的店主人的孙女长期以来严重瘫痪。由于小客栈的家人向他诉说这位姑娘所受的严重病痛,他便把治愈他的马的地方告诉了他们。长话短说。他们把她安放在一辆车上,载到那个地方,让她躺在上面。而这位姑娘,在被安置在地上后,便小睡了一会儿,醒来时只觉得身体瘫痪的毛病消失了。她要来了水,自己洗了脸,理了头发,用亚麻布遮住头,迈着健康的步伐,同把她载到那里去的人一道步行回家。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十章 那个地方的土可以克火
约在此时,来了另外一个不列颠旅行者,据说他也曾走进上述那场战斗结束的地方。他发现地里有一处比其它地方更葱绿更悦目。由于机敏,他猜想到,那块地上的不寻常绿色不是出于别的原因,一定是军队里的哪一位比别人神圣的人物被杀害在那里。于是,他悄悄地从那里抓起一些土,用亚麻布包起来,心想——正象后来所证实的那样——也许有这些尘土可以用来治愈病人。

他接着继续赶路,夜晚来到了一个村庄,走进一座村民们正在举行晚宴的房子。他受到了房主人的接待,把带来的那个装有土的亚麻布包挂在墙上的其中一根柱于上,然后坐下来与村民们共享。当他们围着一大堆火继续吃喝的时候,火堆里的火星飞溅到用茸草和树枝铺盖的屋顶,引起屋顶突然着火,腾起一片火焰。宾客们见状,惊恐万分,他们对着正在燃烧的、即将被火焰吞没的房子束手无策,于是纷纷夺门而逃。烈火因此烧毁了整座房子,唯有挂着那包土的柱子安然无恙。人们见到这一奇迹,无不惊讶。他们经过仔细调查询问后才知道原来这包土是从奥斯瓦尔德流血的地方取来的。

自那以后,这些神迹广为人知,四方传诵,许多人于是从此开始依赖这个地方获得为自己和亲属治病的恩惠。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十一章 出现在奥斯瓦尔德王的遗骸上方的来自天上的亮光彻夜不灭;他的遗骸治愈了许多恶鬼缠身的人
当奥斯瓦尔德王的遗骸被找到并被送到至今仍保存着它的教堂的时候,出现了种种异能和神迹。我觉得对其中的一桩决不能只字不提。搬迁奥斯瓦尔德的遗骸是由麦西亚王后奥斯思里思出力办理的。她是奥斯瓦尔德王的兄弟即奥斯维的女儿。奥斯维继奥斯瓦尔德王之后担任国王。有关这件事我们在下文中会加以详述。

在林赛地区有一个王后奥斯思里思和她的丈夫埃塞尔雷德的确非常热爱和尊崇的著名的比尔丹纽修道院。王后希望能够把叔叔的受人尊崇的遗骸安放在这个修道院里:当装着奥斯瓦尔德遗骸的四轮马车在天黑之际到达该修道院时,院里的人却不乐意让这些遗骸入内。因为虽然他们知道奥斯瓦尔德是一位圣人,但由于他原来是外地人,又作为国王统治过他们,所以尽管他死了,他们对他仍有余怨。因此,被运到那里的遗骸在当天晚上仍然停放在外面,只在安放着遗骸的马车上方搭了个比平常大些的帐篷。但是,所出现的神迹再清楚不过地显示了:所有信徒应该怀着怎样崇敬的心情迎接奥斯瓦尔德的遗骸。     原来,那天晚上,有一条光柱从马车直通上天,耸立在那里,使得林赛地区几乎各地的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因此,前一天拒绝遗骸入内的修道院的兄弟们到了次日清晨却热烈希望把同样这些神圣的、为天主所宠爱的奥斯瓦尔德的遗骸安放在他们的修道院里。就这样,他们把遗骸洗刷一番后放到他们专门预备的圣骨盒里,再以适当的荣耀安放在教堂里。

为了使人们永远记住他的君王的显赫身份,他们还在他的坟墓上方放置了他的用紫色布和黄金制作的旗帜。洗涤他的遗骸的水被倒在墓地的一个角落里。从那时候起,被泼了这圣水的那块地上的土有赐福的效能,可以驱赶缠身的魔鬼。

最后,当上述王后终于居住到这个修道院时,一位现在仍然健在、名叫埃塞尔希尔德的令人尊敬的女修道院长来拜访她。埃塞尔希尔德是两圣人即埃塞尔温和奥尔德温的姐妹。埃塞尔温是林赛地区的主教,奥尔德温是离她的修道院不远的人称皮尔坦纽的修道院院长。来此地与王后恳谈的这位女院长在她们谈话间提到奥斯瓦尔德时说,那天晚上她也亲眼看到遗骸上方直通天空的那条光柱。王后补充说,泼上遗骸洗涤水的那块地上的土已经治愈了不少病人。这位院长于是求王后赠给她一些能赐福的土。她一得到后便赶紧把它包在一块布里,再放进一个小匣子,然后回家。她回到修道院后,过了一段时间,来了一位陌生人。这位来客在夜间会不时突然遭受妖怪的折磨,而且是今人痛苦的折磨。他受到慷慨接待,吃过晚饭后就上床睡觉去了。突然间,他中了魔。开始大声嚷叫,并且咬紧牙根,口吐白沫,四肢扭曲着拼命挣扎。由于没有人能够制服得了他,也没有人能把他捆绑起来,一名仆人只好跑去敲院长的门,向她诉说所发生的事。院长打开了修道院的门,和一位修女一同到修士的住处,叫出一名神父,要他同她一道去看望病人。他们到达时,看见有许多人在场。这些人已经想厚办法来制止这位病人的疯狂举动,但都没有成功。神父念起了驱魔咒语,竭尽所能,想减轻这位可怜人的疯狂程度,但也徒劳无益。

正当人们觉得对这具发狂的身体似乎已无能为力时,院长忽然记起了那包土。于是立即吩咐一名侍女去为她取来装有土的那个匣子。当侍女遵命取来那个匣子,走进那座房子(房子里住着那位正受折磨的着了魔的病人)院子时,病人突然安静下来。他放下头似乎睡了过去,四肢也松弛了下来。

所有在场的人都集中注意,注视着事情的结局。过了一阵那位原先狂躁的病人坐了起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现在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完好的人了,因为我的理智恢复了。”他们因此都急切地询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说:“这位带来小匣子的修女一走近这座房子的院子,所有折磨我的妖魔便立即跑掉,他们离开我,再也没有出现过”。接着,院长给了他一小撮土。就这样,在神父为他作了祷告之后,这位来客十分平静地休息了一个夜晚。此后,他再也不受那些宿敌侵扰,夜里再也不担惊受苦了。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十二章 一个小男孩紧靠着奥斯瓦尔德的坟墓而坐,治愈了他所患的疟疾
出现上述事情后的一天,这座修道院里一个长期发烧饱受折磨的小男孩又在不安地等待着疾病发作。这时,一位兄弟走过来对他说:“我的孩子,要不要我教你怎样才能从这种疾病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起来,到教堂去。当你走进奥斯瓦尔德的坟墓时,坐下来,贴着墓静静地呆着,不要动,不要离开,一直等到烧退的时刻过去为止,然后我会来把你带离那儿。”小男孩果然遵照这位修士的建议去办了。当他紧靠着圣人的坟墓坐着时,疾病一点不敢碰他,相反,它害怕地逃走了。逃得老远老远,以至到第二天、第三天乃至以后的全部日子里,它都不敢再靠近他。事后,一位从那个地区来的兄弟对我说起了这件事。他还说,那个年轻人(他小时候,在他身上发生了治病神迹)在他们谈话那刻,还生活在那座修道院里。与主同在的奥斯瓦尔德王的祷告这么灵验是毫不足奇的。因为当他还在治理现世王国时,他就习惯于宁可为永恒的王国不停地劳苦和热忧地祷告。

最后,人们报告说,他经常从清晨唱赞美诗的时刻开始祷告,一直祷告到天亮为止。出于祷告和向天主感恩的普通习惯,他不管坐在什么地方总要把手掌摊开,仰放在双膝上。确实,人们还普遍传说,奥斯瓦尔德王是在祷告中死去的。这种说法已经变得尽人皆知,众口一词了:他在被敌人的刀剑所包围,眼看就要被杀害时却为了自己士兵的灵魂而祷告起来。因此,下面的这句话已经流传很广了:“当奥斯瓦尔德王向地下栽倒时,口里念着,请天主宽恕他们的灵魂。”

奥斯瓦尔德王的遗骸就这样被移走,埋葬在上述修道院里。此外,杀死奥斯瓦尔德的国王下令把他的首级和从他身上砍下来的手和手臂挂在柱子上。一年后,他的王国继承人奥斯维率领一支军队前来取走他的首级、手和手臂。奥斯维把首级埋在林迪斯几教堂的院子里,而把手和手臂埋在他的王都里。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十三章 奥斯瓦尔德的遗物在爱尔兰救活了一位垂危的病人
奥斯瓦尔德的盛名不仅在不列颠岛上传扬,它所放射出来的吉祥的光芒还跨洋过海,照耀到日耳曼和爱尔兰沿岸地区。总而言之,最可敬的主教阿卡经常对人们说,他在赴罗马途中和他的主教威尔弗里德一起住在弗里西亚大主教威尔布罗德的住处时,时常听到大主教讲述由于这位最可敬的国王的遗物那个地区所展现出的各种奇能。此外,他还说,当他还只是一名神父,出于对永恒国家之爱而在爱尔兰过着朝圣生活时,有关国王圣洁的传说也就已经传遍该岛。我们认为把主教阿卡复述的许多神迹中的一件写进我们这部《历史》是有所助益的。

“在出现使不列颠和爱尔兰遭受浩劫的那种致命疾病的年代里”,他说,“有一位苏格兰学者也和其他人一样染上了这种不幸的瘟疫。他确实善于作学问,但是却一点不为自己的永远得救费些事,花点力气。他眼看着自己就要跨进死亡的门槛,于是惊恐万状。他担心不久在他死后会由于自己卑下的一生理所应得地被迅速送到地狱的牢房里去。他因此向我(因我住在不远处)喊叫。他颤抖着,哀叹着,悲怜地向我诉说道:‘你知道,在此刻,由于我的身体愈加疼痛起来,因此我正被驱赶到列亡的边缘。我毫不怀疑,我的躯体死后,我将校迅速送到灵魂永灭的地方,遭受地狱里的拆磨。花了不少时间阅读《圣经》的我,却习惯于陷入罪恶的罗网而不听从天主的诫命。不过,如果仁慈的天主肯让我再过一段安闲的日子,我将决定痛改前非,一心一意地按照天主的旨意重新思考和生活。然而我知道,我没有资格得到或希望得到延缓死亡,继续生存的机会。也许只有在忠心供奉天主的人的帮助下,天主才肯与我这个不值得宽恕的卑鄙小人和解。我们听说,而且许多人都说,你们的国家出了一位异常神圣的国王,叫奥斯瓦尔德。他的卓越的笃信和德行在他死后已经通过所展现的异能昭然于天下。我请求您,如果您手头有他的遗物,请给我拿来,也许天主会看在他的功德的份上宽恕我。’

对此,我回答说:‘确实,我还有着他被异教徒杀害后用来戳插他的头颅的木柱的一部分。如果您能打心底里坚信,那么仁慈的主看在这位如此高贵人物的功德的份上不但可以使您延长此生,而且还会使您适合于进入永生,’他毫不迟疑地对我说,他确实完全相信。

“于是,我给一些水祝圣,放进了一片前面提到过的橡木碎片给病人喝。他的病情立即好转。在恢复健康后,他又活了许久。由于他表里如一地信奉天主,所以不管他走到哪里,他都要公开宣扬我们怜悯的造物主的仁慈及其虔诚仆人的荣耀。”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十四章 波莱纳斯死后,伊撒马尔接任罗切斯特教会主教;奥斯温王谦卑恭顺得出奇,他后来被奥斯维残酷杀害
奥斯瓦尔德被送到天国之后,接任人间王位的是他的兄弟、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的奥斯维。他在位的二十八年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因为当然,他除了受他的侄子即他的前任兄弟,奥斯瓦尔德王的儿子埃塞尔沃尔德的困扰外,还受到杀害他兄弟的麦西亚异教徒和他的亲生儿子阿尔奇弗里德的困扰。

奥斯维二年,即主历644 年10 月10 日,最可敬的教父,一度是约克主教但当时任罗切斯特城主教的波莱纳斯去见主:他担任了十九年又十个月零二十一天的主教。他被埋葬在圣徒安德烈的圣器收藏室里。该收藏室是由埃塞尔伯特王在罗弗城拓建的。大主教荷诺里乌斯任命伊撒马尔接替波莱纳斯。伊撒马尔是肯特人,但他的阅历和学问都和他的前任相当。

奥斯维为王初期,与奥斯温共治王国。奥斯温是爱德文王的血亲后代(就是说,他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奥斯里克的儿子)。他出奇地虔诚、笃信,在治理德伊勒的七年间政绩卓绝,深受全体臣民爱戴。可是统治诺森怕里亚北部即贝尼西亚地区的奥斯维王却不能和他和平共处;相反,他蓄意挑衅,扩大事端,最后极其残酷地杀害了奥斯温。原来,在一次双方对阵中,奥斯温由于对方人多势众,无法硬拼,于是认为最好应该暂时放弃作战意图以待良机。因此他遣散了已经招集起来的军队,命令他们各自从威尔法拉斯丹即威尔法斯山返回家园。

威尔法斯山孤零零地座落在夏天落日的地方,距离卡塔拉克特附近十英里。奥斯温自己只随带一名叫汤德赫的最忠诚的亲兵,偷偷离开,躲藏在家臣同时也是他认为最可靠的朋友亨沃尔德家中。但是,可悲呀!亨沃尔德完全是另一种人:由于他的出卖,奥斯温连同他的那个亲兵被奥斯维通过手下的地方官埃塞尔温以众人看来极为残忍的手段杀害了。这件事发生在奥斯维九年的八月二十日,发生的地点是一个称为因格特林冈的地方。以后,为了弥补这个滔天罪恶,在这里建立了一座修道院:为了赎救这两位国王的灵魂,即为了赎救被害者和下令杀害者的灵魂,修道院里每天都该有人向主祷告。

奥斯温王英俊魁梧,说起活来和蔼可亲,彬彬有礼。他对所有人慷慨大方,不管他们身份高低。这因如此,他为有着与君王身份相称的心地、外表和行为,而深受所有人爱戴。附近四面八方的人,甚至是最有身份的人都纷纷向他投靠。在他的许多值得尊敬的杰出、沉着的美德中,谦卑——如果特别允许我这样说的话——据说是他最主要的品质。这里的一个例子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他曾经送给主教艾丹一匹骏马,供他涉滩过水或因急事需把他带到目的地时使用(虽然他通常都是徒步旅行)。但是不久后,一个穷人遇见了主教,求他施舍。他下马后,吩咐把那匹马(虽然装饰辉煌)送给那个穷人:因为他极富有同情心,热爱穷人,就象不幸人们的父亲。有人把这件事报告了国王,有一次,在他们碰巧即将一道进去就餐时,他问主教:“我的主教大人,您把适合您使用的王家良马送给那个穷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即使您不把我特地挑选赠送给您的特别财产送给他们,我难道不是还有许多价值不那么昂贵的马匹和其他足可以送给穷人的礼物吗?”

主教立即回答说:“陛下,您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难道在您的心目中,一匹母马的儿子还比天主的儿子值钱吗?”说过这些话,他们开始入内就餐。主教坐在指定的座位上,而国王因为刚打猎归来,则同他的亲兵们一道围在火旁开始取暖。取暖间,他忽然记起了主教刚才对他说过的话,立即解下剑来交给一名亲兵,接着大步走到主教跟前跪下来,祈求主教与他言归干好,“我这样做是因为,”他说;“我再也不会提起这件事,也决不会计较您究竟把我的什么礼物或多少钱财送给天主的儿子。”主教见了大吃一惊。他连忙起身抉起国王,发誓说,只要他入席就餐,不再感到难过,他一定马上与他言归干好,虽然国王听了主教的恳求变得愉快起来,但是主教却难过得甚至掉下了眼泪。他的神父用国王及其朝官所不懂的本族语问他为什么流下眼泪,他回答说:“我知道国王活不久了,因为我从未见过一位谦卑的国王。因此我觉得他必将在不久后被带离个世——这个民族配不上这样一位君王。”不久以后,如前所述,国王果然惨遭杀害,主教可怕的预言成了事实。

此外,主教艾丹本身在他所爱戴的国王被杀害后甚至不到十二天,即8月31 日也被带离尘世,从主那里接受了对他劳动的永恒酬报。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十五章 主教对船员们预言将有风暴来临,同时送给他们圣油以消除风暴(642—644)
人们内心的秘密审判官通过展现神迹充分表明主教艾丹是多么高尚。为了纪念,我们只要举出三个例子便足够了。有一位名叫厄塔的神父,庄重而诚实并因此受到所有人,甚至此世上君王的尊敬。一次他被派往肯特,为奥斯维王迎娶(迎娶的是爱德文的女儿伊恩弗莱德。她是在父亲遇害后被送到肯特去的)。他拟定从陆路到肯特,然后与这位少女一道乘船返回。

他求见了主教艾丹,恳求主教为他和即将与他一道冒险进行这场凶多吉少的旅行的人们向主作谦卑的祷告,以帮助他们成功。艾丹为他们祝了福,把他们托付给主,还给了他们圣油。他说:“我知道你们乘船时会突然遇到一场风暴和一阵顶头风。但是你应该记住,把我给你们的油撒到海里:一旦风力遭到压制,宜人的气候就会伴随着你们并把你们从你们所希望的路线送回家来。”

艾丹主教的这些预言都一一应验了:确实,开始时,海浪咆哮,船员们向海上抛锚,试图把船固定下来,但无济于事:浪头从四面八方冲击着船只,海水涌了进来。大家只好眼睁睁地束手待毙。最后,神父记起主教的话,取出油罐,把油撒向海面。正如主教所预言的那样,大海立即平静了下来。就这样,这位属天主的人以先知之灵预言了即将来临的风暴,又以同样的灵感,虽未亲临其境但却消除了刮起的风暴,告诉我这桩神迹如何展现的,并非一般传谣人物,而是我们教会里一个叫做辛尼蒙德的十分值得信赖的神父。他说,他是从在其身上并且通过其展现了这一奇迹的厄塔神父那里听到这件事的。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十六章 艾丹主教的祷告扑灭了敌人向王都所放的火
这个教父所展现的另一个值得纪念的神迹是由许多知情人报告的。原来,他任主教期间,来自麦西牙的敌军在彭达的率领下残酷地破坏蹂躏了诺森伯里亚人国家的大片土地。他们甚至来到了以过去的一位王后贝巴的名字命名的王都。彭达由于既攻不进又围不死这个城市,就试图放火烧毁它。他们摧毁了城市周围的所有村庄,运来了大量的屋梁、椽木、隔板、篱笆和茸草,然后把这些东西高高地堆在与陆地相连接的城的那一边。当风刮向城里时,他们点燃了大火,想烧毁城市。当时,最可敬的主教艾丹正住在离城大约两英里的法恩岛上。原来,他经常到那里沉思默祷。确实,直至今天,他们还可以指出他经常独自坐过的岛上的那块地方。当他看到大片的烟火凭借着风势弥漫在城市的上空时,他高举双手,眼望苍天,流着眼泪(据传)说:

   “主啊!请看,彭达犯下了多大的罪孽!”这句话刚说完,刮向城里的凤立即改变方向掉头把燃烧着的火焰引向点燃大火的那些人,烧伤了一些人,其余的人因此都吓坏了,于是他们不得不停止进攻这座他们亲眼看到天主伸出手来给予帮助的城市。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大火烧着了房子里其它的一切,却未烧毁艾丹主教离开现世时所倚靠的一根教堂扶壁;艾丹主教的内心生活

就在离上述城市不远的王庄里,艾丹的死期来临,迫使他不得不离开今世,结束了他为期十六年的主教职务。原来,他在王庄那里有一座教堂和一间房子,所以他经常习惯到那里去居住,并因此从那里出发,到周围各地去传教。他还经常到国王的其他庄园里去传教,原因是,他除了教堂和教堂周围的小片土地外再也没有其他财产。正因为如此,他发病后,人们在教堂西边给他搭了个帐篷,使它紧紧靠着教堂墙壁。所以,他是倚靠在教堂外一根用来加固墙壁的支柱上停止最后呼吸的。那一天是他担任主教职务的第十七个年头的八月份的最后一天。他的遗体被立即送到林迪斯凡岛,由兄弟们把它安葬在教堂院子里。但是不久后,为了纪念最神圣的使徒之首,这里又兴建和奉献了另外一座更大的教堂,他的遗骸也因此迁到那里,以这样一位高尚主教所应得的荣耀安葬在祭台右侧。

事实上,继承艾丹长期担任主教的是菲南,他也是从苏格兰的艾奥讷岛,从艾奥讪修道院派到那里的。而且,此外几年,麦西亚的彭达王率兵侵入这些地方。他竭力杀人放火,摧毁可能摧毁的一切,艾丹主教逝世时所在的村庄连同上述的教堂一道也被付之一炬。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只有艾丹离世时倚靠过的那根支柱无法被吞没周围一切的大火所烧毁。众人知道这桩神迹后就迅速在同一地点重建起教堂,让这根住子象从前那样靠在教堂外,用来加固墙壁。其后,由于居民的疏忽,这座村庄连同这座教堂再次被大火烧毁。但是,甚至当时,大火仍然无法损伤这根支柱:由于一个无疑是巨大的奇迹,火焰进入和穿过那根支柱的洞孔——借助于这些洞孔,该支柱被固定在墙上——但却不被允许对支柱本身有任何损伤。因此,在第三次重建教堂的时候,人们不象以前那样把它靠在教堂后面用以支撑房子结构,而是把它放在教堂里面,放在人们进来后下跪祈求上天怜悯的地方,以纪念那个神迹。

众所周知,从那时起,许多人从那个地方获得了健康的恩惠:不仅如此,更多的人还用从支柱上削下来泡在水中的碎片治好自己和亲属的病。

我写了这些有关艾丹的人品的故事丝毫并不意味着我赞同他在守复活节问题上的片面理解。相反,正如我在自己所写的那本有关时令的书中所坦率地指明过那样,我对他的这一点深恶痛绝。然而,作为一名忠实的历史学者,我一心一意地记载下他所做过的事情或通过他所做的事情,赞扬他的那些值得赞扬的事迹。而且,为了让读者从中得益,把他的事迹介绍给他们,使他们记住:他酷爱和睦、博爱、忍耐节制和谦卑恭敬;他不发怒、不贪婪、不自大、不讲虚荣;他努力遵守和教授上天的诫命,专心致志地诵读和警醒;他以与神父职务相称的严厉,谴责骄横的和有权势的人物;同样,他以与神父职务相称的温和,安慰弱者,爱抚或保护穷人。总之,从熟悉他的人那里我们了解到,他从不忽视福音书,使徒和先知著作中的他所知道应该实行的任何教导。相反,他尽他所能地以自己的德行实践这些教导。

我深爱和敬佩这位主教的这些品质,因为我毫不怀疑,天主对这些品德无疑会感到喜悦。但是,他要么因为不了解标准时间,要么因为屈从于自己国家的权威,不遵从他所知道该遵从的东西因而没有在正确的时间里守复活节。对于这一点我决不赞同。然而,他在庆祝复活节举行仪式时所宣讲以及心里所坚守的,跟我们所做的却没有什么两样——通过天主与人之间的中保人那稣基督的受难、复活和升天,而救赎人类。对于他的这一点我则十分赞同。因此,他不是象某些人所错误想象的那样,总是仿照犹太人在阴历十四而不管它是星期几来守复活节,而是在阴历十四至二十日之间的未日里守复活节的,这毫无疑问是因为他坚信主的复活——他认为主是在星期里头一日复活的——而且还因为,他寄希望于我们的复活——他同神圣的教会一样,相信我们的复活必将同样在星期里的第一天,即现在称为主日的这一天发生。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十八章 虔诚的国王西格伯特的生平及其遇害(631—634)
约在此时,统治东英吉利的是高尚而虏诚的西格伯特。他的前任是他的兄弟、雷德沃尔德的继承人厄普沃尔德。西格伯特早在为逃避雷德沃尔德的迫害而流亡法兰西期间就接受了洗礼。他回国登上王位后,立即希望仿效他所目睹的在法兰西所实行的良好规程。他在从肯特所带来的主教费利克斯的帮助下,创办起一所男童们能在其中学习文化的学校。这个学校的校长和导师是由费利克斯按照肯特人的方式委派的。

西格伯特对天国爱得如此之深,最后竟把王国的事务完全托付给当时与他共治一部份王国的一位亲属埃格里克,而自己则进了他专门为他自己建造的修道院,做了一名修道士,宁可为永恒的王国而战。  他如此忙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遇上了麦西亚人在彭达王率领下前击攻打东英吉利人。这些英吉利人见自己势单力薄不是敌人对手,就祈求西格伯特跟他们一道出战,以鼓励士气。西格伯特自己不愿意出战,但被他们从修道院里硬拉了出来,一直拉到战场上。他们希望士兵们在这位昔日最勇敢最杰出的国王面前会变得不那么害怕,不那么想当逃兵。但是,被安置在大军中的西格伯特却记住自己的修道誓约,手中只拿着一小节棍棒,结果与埃格里克王一同被杀。他们的军队在异教徒的攻击下死的死,散的散。

继承王位的是埃尼的儿子、国王的血亲安纳。他是一位极为高尚的人物,一位有着高尚后代的父亲,关于他后代的事迹,我们在下文适当的时候还会讲到。这位国王本身后来也死在那个曾杀害他的前任的麦西亚异教徒首领的手里。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富尔萨在东英吉利建造了一座修道院;他的圣洁和他所见到的异象;他死后躯体不朽是对他的验证(约630—648)

不过,还在西格伯特王统治着他的国家的时候,从爱尔兰来了一位叫宫尔萨的圣人。他以他的言行和高尚的情操而出名。为了主的事业,他情愿过流浪生活,只要有机会,什么地方他都可以去。他到了东英吉利后,受到了上述国王的隆重欢迎。他在继续从事他所惯常进行的福音传播工作中,激励了许多人:他以自己的美德为榜样,通过有力的说教,使原来不信教的人皈依了基督,已经信基督教的人增强了信心并加深了对基督的爱。

就在那里,他得了一种病。病中,他被视为配得上享受天使异象的快乐。在异象中,他被告诫热心加紧他业已开始了的福音传播事业,不知疲倦地坚持习惯的警醒和祷告。因为,他的末日一定要来临,但何时来临却不能肯定。据主所说:“所以你们要儆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在这一异象的激励下,他以最快的速度在西格伯特赠送给他的那块土地上造起一座修道院,并且为它制订了院规。这座修道院建立在一个英吉利语中称为坎诺布希尔伯格即坎诺布希尔城的城堡之中,周围是树林,毗邻大海,风景宜人。此后,该国国王安纳和其他显贵人物又捐献了物品,盖起了更加堂皇的建筑物,把这座城堡装点得更加美丽。此外,富尔萨出身于苏格兰的最高贵门第。但是,他的心灵比他的内体出身还高贵得多。他从幼年时代起就刻苦攻读《圣经》和修道院院规。特别是,象所有圣人所应该做的那样,他努身体力行他所学到的所有应该实行的道理。

长话短说。他此后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他能够在其中更自由地研究天上的事的修道院。就在这座修道院里他因得病被提到身外,如那本有关他的生平的书所足以证实的那样:从天黑到鸡呜时刻在身外的富尔萨被认为配得上见到一群天使和听到她们神圣的感恩。而且,他还经常告诉人们,他清楚地听到她们在其中唱道:“圣人行走,力上加力。”“万神之神将在锡安得到朝见。”这个人在他的灵魂回到体内后不出三天又被提到身外。这一次,他不仅见到了有福的人享有的更大的快乐,而且还见到妖怪之间的剧烈冲突——这些妖怪不停地指责他,企图阻挠他上天堂,但是,由于天使的保护,他们未能得逞。如果谁愿意进一步详细了解这些事情,即魔鬼怎样狡猾地不仅把他的灵魂而且还把他的行为和大量的言论如同写在书上一样地展现出来,神圣的天使给他带来了那些愉快的或不幸的消息,出现在他面前的夹杂在天使之间的公义之人如何表现等等,那么他应该去读一下我提到过的那本叙述他的生平的小传记。我认为,他会从那本书中得到许多属灵的好处。

不过,我们觉得如果把其中的一件享载入这部《历史》,会对许多人有益。当他被带着升住天堂的时候,为他引路的天使令他回头俯视人间。于是,他转眼朝下望去,只见下面似乎是一个黑暗深渊。他还在空中看见彼此相隔不远的四个人体。他问天使这是什么火。天使告诉他,这些人将要点燃和烧毁人间世界。第一支是撒谎之火——当我们违背在接受洗礼时所许下的摒弃撒旦及其罪恶的诺言时,我们就点燃了这支火;第二支是贪欲之火——当我们喜爱世上之物胜过天上的事时,我们遂点燃了这支火;第三支是争辩之火——当我们不停地甚至在细小的问题上刺伤邻人的心灵时,我们遂点燃了这支火;第四支是冷酷之火——当我们满不在乎地劫掠和伤害弱者时,我们遂点燃了这支火。这些火确实越烧越旺,因而也越靠越近,最后汇成一支大火。当火焰烧到他近处财,他对着天使惊叫起来:“主啊!那火焰正向我扑过来!”天使说:“你不曾点燃过的火不会烧到你身上:这些烈火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又大又可怕,但它们却是用来检验每一个人的功过得失的,因为任何人的欲望都会在这些火中燃烧。因为,正如一个人的身体被不法的欲望所燃烧一样,他离开自身时也必受应得的痛苦。”接着,他看见三位天使中的一位(在他的两次异象中,这三位天使始终充当他的向导)走向前去,把火分开;另外两名天使则飞转在他的两侧,保护他不受大火伤害,此外,他看到,当魔鬼飞穿过火焰时,煽起了熊熊的不义之火。此后,在妖灵指控他时,总有神灵来保护他,总可以看见更多的天上来客。而且,他还看见自己国家里的那些他从广泛的传说中听到的先前曾名符其实地担任过神职的圣人。他听说过不少有关这些人的诸如对他自己或那些随时愿意听取的人有所助益的消息。这些圣人在结束他们的交谈后就同天使神灵一道重返天堂,留下原先所说的三个天使把有福的富尔萨带回到他的身体之中。他们再次路过那些火堆时,天使确实又一次地分开火焰。但是,当这位属天主的人走到两支大火之间的朝上开的入口时,邪恶的鬼灵突然抓起他们中的一个在火焰中受他们折磨的灵魂,向他扔来,碰到他的身体,烧着了他的肩膀和脸颊。富尔萨认识他,而且还记得,在他死的时候,他曾经从他身上取下一件衣袍。神圣的天使立刻抓住这个受苦的灵魂,把它重新扔进火里。可憎的敌人嚷道:“不要拒绝你先前曾接受过的人:因为你曾经得过那罪人的物品,所以你应该分担他的一份痛苦!”对此,天使回答说:“他不是因为贪欲而拿了它,而是为了拯救那罪人的灵魂而拿了它。”于是,火焰终止了。天使转过身来对富尔萨说:“你曾点燃过的火现在烧到你的身上了——如果你不曾拿过那死去的罪人的钱,他的痛苦就不会烧到你的身上。”接着天使又忠告他在拯救临死时确有悔罪表现的那些人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在他重回自己身体后的后半生的日子里,他的肩膀和脸颊始终保留着他所承受的,人皆可见的灵魂被烧伤的印记——内体奇迹般地公开地显现了灵魂在暗中所受的苦。

但此后,他一直象从前那样努力言传身教高尚的生活品德。而且,至于他的两次异象的过程,他只愿意告诉那些出于良心的责备因而希望向他了解这件事的人。我们修道院里还有一位年长的兄弟经常谈起他从一位虔诚老实的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这个人说,他在东英吉利曾亲眼见过富尔萨,听他亲口讲述这些异象。这位年长的兄弟还补充说,时值冰天雪地,当这个人仅穿着一件单薄衣衫坐在那里重述这一切的时候,他出于对它的敬意而大惊大喜,因而浑身冒汗如同坐在大热天里一样。

让我们回到原先谈论的话题。富尔萨在苏格兰向众人宣讲《圣经》多年后,因受不了众多来访者的打扰,因此留下他似乎所拥有的一切,离开了原是他的出生地的那座岛,只带着少数几位兄弟从那里穿过不列颠人来到了英吉利地区。在那里宣传福音(前已述及)期间,他建造了一座规模巨大的修道院。他在妥当地做完这一切后,为了摆脱今世中的一切事务和修道院本身的事务,他把修道院的治理工作以及拯救灵魂的工作托付给他的兄弟福伊兰和两位神父戈班和迪库尔,自己则打算在摆脱尘世的一切事务后过隐士生活,以度余年。他的另一个兄弟厄尔坦在经历了长期的修道院生活的磨难后,已经去过隐士生活。富尔萨只身投奔他,同他一起生活了整整一年。其间,他不纵欲,常祈祷,他每天双手干活。

此后,由于异教徒的入侵,引起了国家动荡,而且危及修道院。于是,他把一切安排停当后,便乘船前往法兰西。在那里,他受到了法兰克人的国王克洛维和贵族厄辛沃尔德的隆重欢迎,并在一个名叫拉丁尼坎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修道院。此后不久,他因得病而结束了自己的最后日子。他的遗体由上述贵族厄辛沃尔德运走,保存在他的名叫佩龙尼的庄园中那座他正在修建的新教堂的附属小教堂里,一直保留到新教堂正式举行献堂仪式之时。二十六天后,当他的遗体从小教堂移出来,重新放在祭台的一边时,人们发现他完好无损,如同当时刚刚去世一般。而且,在过了四年之后,当人们在祭台东恻盖起神龛——这个人的遗体将更隆重地埋葬在这个神龛里——的时候,发现这具遗体仍然没有丝毫缺损的痕迹。他们以适当的敬意把它移葬到那里。众所周知,就在这个地方,天主的神力展示了许多异能,使他的功绩时常闻名于世。读者从我们所简略叙述的关于他的遗体不朽的故事中或许会更清楚地理解这个人的伟大杰出之处。所有这些有关他以及他的战友的事迹读者都可以在那本有关他的生乎的小传记里找到更为详细的描述。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十章 荷诺里乌斯去世后由多斯德迪特担任主教;当时他担任东英吉利的主教和罗切斯特教会的主教
在这期间,费利克斯担任了十六年东英吉利主教后去世。于是,荷诺里乌斯任命费利克斯的助祭即来自吉尔瓦斯地区的托马斯接任主教职务,托马斯任职五年后被带离尘世,荷诺里乌斯因而又任命一个外号叫博尼费斯的肯特人伯特吉尔斯接替他的职务。主历653年9 月的最后一天,大主教荷诺里乌斯走完了自己的历程,熄灭了生命之光。大主教的职位空缺了一年又六个月之后,一位来自西撒克逊的多斯德迪特被选为坎特伯雷大教堂的第六任大主教。当时,来坎特伯雷为他举行任命仪式的是罗切斯特教会的主教伊撒马尔。多斯德迪特于3月26日正式受命,他统辖教会九年又七个月零两天。伊撒马尔死后,他为继承伊撒马尔的萨塞克斯人达米安举行了投圣职仪式。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在皮达王领导下,高地英吉利人成为基督教徙(653)
此时,中英吉利人,即高地英吉利人在彭达王之子皮达王领导下,接受了基督教和真理的奥秘。皮达是由他的父亲推上王位的。他是一位出色的年轻人,配得上国王的名字和尊严。他来到诺森伯里亚国王奥斯维处,请求把他的女儿阿尔奇弗莱德许配给他:但是,除非他和他治下的人民愿意接受基督教并接受洗礼,他的请求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满足。随即,在他听了有关真理的宣讲,有关天国的许诺以及有关将来的复活和永生的希望之后,他心悦诚服地保证,即使要不到那位少女,他也随时准备成为一名基督教徒:说服他信受基督教的主要是奥维斯王的儿子阿尔奇弗里德,他是皮达王的朋友,又是他的姻亲兄弟——阿尔奇弗里德娶了彭达王的女儿辛尼伯格为妻。

于是,皮达在著名的国王庄园阿特沃尔同随他前来的所有家臣、亲兵和全体仆人一道接受了主教菲南为他们所举行的洗礼。他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国内,随身带了四名无论从学问还是从品行上看都似乎合适的神父,为他的国家传教、施洗。这四名神父是切德、阿达、贝蒂和迪乌马。这四人中的最后一人是苏格兰人,其余三个都是英吉利人。阿达是厄塔的兄弟;厄塔是出色的神父兼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人称阿特戈兹里德的修道院院长。就这样,上述几位神父和国王一道到那个地区传播福音。人们非常乐意听他们讲道,每天都有不少显贵和卑微的平民抛弃邪恶的偶像崇拜,在信仰的圣水中受洗。

即使在彭达王的王国,即麦西亚王国里,如果有人愿意听讲福音,彭达王也不加阻拦;相反,他极端厌恶、鄙视他所发现的那些接受了基督教教育而实际上却不具备基督教德行的人。他说,这样的人不注意服从他们所信奉的天主,理应受人蔑视和厌恶。这些事在彭达王死前两年开始发生。但是后来,在基督教徒奥斯维继任国王时,彭达被杀。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会谈到。

上述四个神父中的迪乌马由主教菲南任命为麦西亚及高地英吉利地区的主教。之所以任命他兼任两地主教,是因为当时缺乏神父。迪乌马在短时期内为主赢得了当地的许多百姓,后来在高地英吉利人中间,在一个叫因弗平冈的村庄里去世。切奥拉奇接替他担任主教,他也是苏格兰人,在此后不久就离职回到艾奥纳岛(苏格兰人在该岛上的一座修道院,是许多修道院的首脑)。接替他任主教的是特朗希尔,他在修道院生活的哺育下长大,十分虔诚。他是英吉利人,但由苏格兰人任命为主教。此事发生在伍尔夫希尔王在位时期,有关他的事迹我们随后还会谈到。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西格伯特王统治下的东撒克逊人听了切德的传教,重新接受以前抛弃过的基督教
与此同时,在奥斯维的坚决要求下,原来在赶走主教梅里图斯后抛弃了基督教的东撒克逊人重新接受了基督教。原来,该国的国王是奥斯维的朋友西格伯特(他是绰号“矮个儿西格伯特”之后的国王)。西格伯特经常来到诺森伯里亚拜访奥斯维,他来时,奥斯维常说服他,要他理解,人工制作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是神,神是不可能用木头或石头来制作的。木材或石头可以用来烧火或制作各种器皿供人使用,也可能被视为一文不值的东西扔在地上,任人践踏,化为尘土。而天主,他说,则应该被理解为人们肉眼所看不见的,不可思议的君王,祂是全能的、永存的;祂创造了天地和人类;祂毫不偏颇地统治着人们,公平地审理世上一切事务;应当相信,祂的永恒的宫殿是在天堂里,而不在那些低劣和易灭的材料里:必须这样正确地理解,因为那些由天主创造的,了解天主的意志,施行天主的意志的人将从天主那里得到永恒的酬报。

这样的一些和许多类似事情,加上奥斯维王对西格伯特王时常尽力进行的友好的而且可以说是兄弟般的忠告,再加上持相同意见的朋友的帮助,终于使西格伯特信受了。他在征求了随从的意见并得到他们的鼓励之后(他的随从一致赞同基督教),就在前已提过的人称阿特沃尔的国王庄园里与他们一道接受了主教菲南为他们所举行的洗礼。这个庄园起名为阿特沃尔,是因为它十分靠近罗马人先前用于保护不列颠岛的那道离东海十二英里的长城。

西格伯特王成为永恒王国的臣民后,回到了他自己的世上王座。他请求奥斯维王派给他一些导师,以便促使他们的百姓皈依基督教,并在赐福的圣水中为他们洗礼。为此,他派人到高地英吉利去召来神父切德,这位属天主的人,并另给一名神父陪同,然后把他们派往东撒克逊王国传播福音。在那里,切德奔忙各地,为主聚集了许多基督教徒。有一次,他离开家,到林迪斯凡教会与主教菲南面议。菲南发现,由于切德的努力,福音的传播事业十分成功,于是就召来另两名主教,举行任命仪式,使切德成为东撒克逊王国的主教。切德接受了主教职务后回到他的地区,更有权威地完善他业已开始了的事业。他在许多地方建造教堂,任命神父和助祭帮助他在各地,特别是在撒克逊语中称为伊塞恩十斯特的城市和一个名叫蒂拉伯格的地方传播信仰的福音和举行洗礼仪式。这两地分别座落在彭塔河和泰晤士河畔。在这些地方,他聚集了大批基督的仆从,根据他们当时微弱的能力所能了解的程度,教导他们遵守修道院生活的规矩。

使国王及其全体百姓欣喜的是,上述地区的有关天堂生活的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益发展。其间,出于与所有善行为敌的那些人的本性,国王被他自己的同盟者暗害。下此毒手的是两个亲兄弟。当他们被问到出于什么动机而杀害国王时,他们只能回答:他们对国王感到愤恨,同他势不两立,因为国王对他的敌人过分仁慈,敌人一乞求,国王就温顺地准许他们做不法的事情。这正是国王的过错——他为此而被杀——因为他虐诚遵守福音书上的诫命。尽管这样,在他的无辜的死亡中——正象那位属主的人预先告诉过他的那样——他的一个真正过错受到了惩罚。原来,杀害他的一名家臣非法结合,主教无法准许,也无法使他改邪归正,便开除了这个家臣的教籍,而且命令所有愿意听主教话的人不得进入那个家臣的家门或吃他的饭。但是,国王无视主教的这一判决,接受了那个家臣的邀请,到他家中吃饭。国王离开他家时不巧遇上主教。他看见主教,吓得连忙跳下马来,栽倒在主教脚下祈求主教宽恕他的罪过。(原来,主教已经同国王同时跳下马来:他自己原也坐在马上)但是,他在愤怒之中把手里的棍子按在扒倒在地上的国王身上,以主教的成严训斥他说:“告诉你吧,因为你无法节制自己,去了那可恶的罪人的家,你必死在那里。”不过,应该认为,这位虔诚人物的死,不仅洗刷了这样的一个过错,而且提高了他的功德,因为他是因遵循基督的诫命,为了他的仁慈而死的。

在王国里继承西格伯特的是塞克斯鲍尔德的儿子斯威德赫尔姆。他也是由切德在东英吉利地区一个叫着伦德尔沙姆即伦蒂尔斯特丁的国王庄园里为他洗礼的。东英吉利王埃塞尔沃尔德即该国前国王安纳的兄弟把他从圣水中引领了上来。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主教切德从国王埃塞尔沃尔德那里得到一块建造修道院用地,通过祷告和斋戒把它奉献给主;他的去世(664)

这位属主的人在东撒克逊担任主教期间还经常为了劝诫的缘故回访自己的国家,即诺森伯里亚地区。当统治德伊勒人沿岸地区的奥斯瓦尔德王的儿子埃塞尔沃尔德发现这位主教神圣、明智而又高尚时,就请主教接受他赠送的一块赠地,用来建造一座国王本身能够在其中向主祷告,听讲福音。死后能够埋葬在里面的修道院。因为他确实地相信,在那里事奉天主的人每天进行祷告对他自己会很有好处。埃塞尔沃尔德王在朝中还跟着主教的同胞兄弟卡伊林。他对天主同样虔诚,曾向国王和朝廷宣讲福音,并主持信仰的圣礼(因他是一名神父)。正是由于他的介绍,国王才认识了主教并逐渐喜欢上他。主教答应了国王的请求,在荒芜的高山上选择了盖修道院的地点。

看来这里与其说是住人的屋宇不如说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匪洞兽穴。正如以赛亚所预言的那样,“在野狗躺卧之处,必有青草,芦苇和蒲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从前野兽出没,野蛮人居住的地方将结出善行的果实。

这位属主的人首先希望通过祷告和斋戒把他刚得到的这块地,从先前在那里所犯下的肮脏罪恶中净化出来。为了在那里给修道院奠基,他请求国王给他机会,批准他在即将到来的四十天大斋期里住到那里去祷告。除了主日这一天外,他在整整这些天里都按照习惯把斋戒延长到夜晚,然后除了吃一点面包、一枚鸡蛋和一些掺水的牛奶外,他甚至什么也没吃。因为,他说,教他过修道院生活的那些人有一种习惯,即每当新得到一块修道院或教堂用地时,他们都必须先通过祷告和斋戒把它奉献给天主。斋戒中,当四十天大斋期只剩下十天时,有人前来召他去普见国王。但是,为了不让国王的事务打断这项虔诚的工作,他请求他的神父、同胞兄弟丰尼比尔继续这件业已开始了的善事。在他的兄弟欣然应允并专心致志地完成了最后的斋戒和祷舍后,切德在这里建起了现在称为拉斯廷厄姆的修道院,并且根据林迪斯凡——切德是在林迪斯凡长大的——的作法,为它制定了教规教令。

就这样,他在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上述地区的主教,同时还通过任命该院院长的作法兼管这座修道院。在那次发生致命疾病的时期,他来院视察,不幸染病死在院里,起初他被埋葬在院外,但到后来,那里用石头盖了一座纪念天主的圣母的教堂,于是,他的遗体被取上来,安葬在祭台的右侧。

此外,主教死后,把这座修道院留给他兄弟查德治理。查德后来被任命为主教,这一点我们很快就要加以说明,原来,我们所提到的这四个亲兄弟切德、辛尼比尔、十伊林和查德都是十分出众的主的神父(这实在是甚为罕见的)。其中有商人还担任了神职中最高的职务即主教。当主教去世并已被埋葬的消息在诺森伯兰地区传开时,他建在东撒克逊地区的修道院里有三十名兄弟离开自己的修道院来到拉斯廷厄姆。他们希望,如果天主应许让他们活着,他们就要生活在主教身边;如果必须死,他们也要埋在那里。这些人受到了他们的教友和战友的热情接待。接着,除了一个小男孩(这是众所周知的)得救于其父的祷告外,其余的人全部由于落在他们头上的那场毁灭性的瘟疫而死在那里;这男孩在此后还生活了很长时间,致力于研读《圣经》,最后,他终于知道自己尚未从洗礼水中获得重生,于是立即在赐福圣水里接受了洗礼。后来,他又被普升为神父,为教会中的许多人带来好处。关于他的事,我觉得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如我所说,由于其父的代祷,他才从死亡线上被拉丁回来(他出于对父亲的爱而来瞻仰他的遗体))从而逃脱了永灭,使他能够通过自己的教义把生命和拯救的服务工作扩大到其他兄弟之中。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麦西亚地区在彭达王被杀后接受了基督教;奥斯维为所获取的这场胜利报出财产和土地建造修道院(655—658)

当时,在遭受到上述多次提及的杀害他兄弟的麦西亚王彭达所发动的严重、残酷的侵略后,奥斯维王不得不最后答应:只要彭达王同意撤回国内,停止蹂躏甚至摧毁他的王国,他就向彭达王进贡无数价值昂贵的财宝礼物以换取和平。这个不信基督教的国王对奥斯维的要求置若罔闻,因为他已下决心彻底根绝和摧毁奥斯维的王国。于是,奥斯维转而求助于天主的怜悯,希望因此能把自己从野蛮敌人的凶残暴虞之中拯救出来。他发誓说:“既然异教徒不知如何接受我们的礼物,我们就把它们送给理解我们的主、我们的天主吧。”于是,他起誓,如果他战胜敌人,他就把女儿奉献给主,永为贞女,同时,还要划出十二块册封土地用于建造修道院。誓罢,他就率领一支小小的军队准备投入战斗。总之,异教徒的军队据说有三十倍之众:它有三十个军团,装备精良,由出色的君王担任指挥。奥斯维和他的儿子阿尔奇弗里德率领如我所说的那支虽为数不多但对他们的统帅基督却坚信不移的军队向敌人进发——他的另一个儿子埃格弗里德当时正被扣留在麦西亚地区王后辛怀斯的宫殿里当人质。

此外,本应站在自己同胞一边的奥斯瓦尔德之子埃塞尔沃尔德却站在敌人一边,成为即将对自己国家和叔叔进行作战的一名将领,虽然战争爆发时他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就这样,这两支军队相逢并厮杀在一起。结果,异教徒被打得死的死,逃的逃,三十名前来支援他们的君王的将领也几乎全部被杀,其中包括东英吉利安纳王的兄弟埃塞尔希尔——他当时正继承其兄的王位,是战争的主要煽动者,他的士兵和同盟者也在战争中损失殆尽。由于这场战争发生在温沃伊德河附近,当时雨量充沛,河水漫出河床,四处横溢,因此使淹死在水里的逃兵比在战斗中死在刀剑下的人还要多得多。

国王奥斯维于是感谢天主赐给他的胜利。遵照他向主所发的誓言,他把当时还不满周岁的女儿埃尔弗莱德献给主,永为贞女;此外,他把十二块小册封地也献了出来——这些地方可以为虔诚热心的修士们从事圣战、祈求祖国永久和平提供场所和机会,而不作为世俗的纷争之地了。这十二块地中有六块由他指定在德伊勒地区,另外六块在贝尼西亚地区。每块地有十户住家大小,总共有一百二十户住家大小。上述奥斯维王的女儿进入了一个叫赫路图即哈特岛的修道院,被正式奉献给天主。当时,该院院长是希尔德,处于两年后在人称斯特利尼沙尔奇的地方买下一块有十户住家大小的土地,在那里建起了一座修道院。在这座修道院里,奥斯维王的女儿,先是学习修道院生活的学生,后来成了指导修道院生活的导师。这位神圣的修女直到整整五十九岁时才去世,与天上的新郎完婚。该院的圣彼得教堂里埋葬着她和她的父亲奥斯维、母亲伊恩弗莱德、外祖父爱德文以及其他许多高官显贵。

奥斯维于他在位第十三年的11月15 日,在利兹地区结束了这场战争,使两国人民得益不浅,因为他不但把自己的人民从异教敌人的铁蹄下拯救出来,而且在翦除了不信基督教的国王之后还把麦西亚和相邻地区的百姓引领到基督教的恩惠之中。

如前所述,麦西亚、林迪斯法拉斯和中英吉利的首任主教是迪乌马,他在中英吉利逝世后,就埋葬在那里。第二任主教是切奥拉奇,他在死前离开了他的主教区回到苏格兰。这两位都是苏格兰人。第三任主教是特朗希尔,英吉利人,但他接受的是纯粹的苏格兰人的教育,由苏格兰人任命为主教,他是英格特林冈修道院院长。我们前面已经记载过,英格特林冈正是奥斯温王被杀害的地方:他的亲属奥斯维王王后伊恩弗莱德为了在某种程度上为奥斯温的不公正遇害表示赎罪,要求奥斯维王给一块地建造修道院,供上述天主的仆人特朗希尔使用,因为他也是被害国王的亲属。其目的是,可以不断地在这座修道院里进行祷告,以永远拯救这两位国王,即被害国王和下今杀害他的国王。在彭达死后的三年时间里,奥斯维王除了对南部地区各国外还对麦西亚拥有统治权:他还征服了大部分皮克特人,使他们效忠于英吉利人。

当时,他把据说有五千户住家大小的南部麦西亚王国划给上述彭达王的儿子皮达管辖,因为皮达是他的姻兄弟。南部麦西亚与有七千户住家大小的北部麦西亚以特伦特河为界。可是,皮达王据说由于王后出卖,就在次年春天的复活节里遭到了暗害。此外,在彭达王死后三年,麦西亚贵族伊民、伊发和伊德伯特发动了反对奥斯维的叛乱,把被他们秘密藏匿起来的一个年青人即彭达王的另一个儿子伍尔夫希尔推上了王位。他们把外来国王奥斯维派来的官员统统赶走,不但大胆恢复了原有的自由,而且还恢复了原有的边界。于是,他们在自己的国玉统治下自由自在地生活,愉快地事奉真正的国王基督,以便最终成为天堂中永恒王国的成员。

伍尔夫希尔统治麦西亚达十六年之久。他的第一个主教是特朗希尔(上文提到过他),第二个是贾路曼,第三个是查德,第四个是温弗里德。这四个人都是在伍尔夫希尔王在位期间相继担任麦西亚王国的主教的。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 与来自苏格兰的那些人在复活节日期的问题上所进行的争论(664)

    
此间,菲南在艾丹主教被带离今世后己接替他接受了主教职位。菲南由苏格兰人任命并受他们派遣:在林迫斯凡岛上,他建造了一座与主教职位相称的教堂。不过,这座教堂是按苏格兰人的作法,用锯成的像木而不是用石头建造的。屋顶也是用芦苇覆盖的。到了后来,最可敬的大主教西奥多为它举行了献堂仪式,以纪念圣彼得。但是,此地的主教伊德伯特却取下了芦苇,全部改用铅皮覆盖,就是说用铅皮覆盏屋顶和全部墙壁。

约在此时,出现了一场有关守复活节问题的长久而又热烈的争论。来自肯特和法兰西的人们一致断定,苏格兰人所守的复活节主日同普世教会的习俗大相径庭。这些人中,有一位叫罗南,他是正确复活节的有力辩护者。虽然他是苏格兰人,但他却在法国和意大利接受了完整的教会真规的教育。他同菲南的激烈争论纠正了许多人,同时也激发了许多人对事情的真伪进行更为认真的思索辨察。但是,罗南未能使菲南悔悟,相反,罗南的批评激怒了他(他性子急躁),使他与真理公开作对。然而,一度是可敬的大主教波莱纳斯的助祭詹姆斯(如前所述),以及他以较妥当的办法进行教育的那些人,却能守正确的普世复活节。王后伊恩弗莱德和她的随从也是根据她在肯特看到的作法来守复活节的,因为她从肯特带出的一名叫罗马努斯的神父也是遵守普世作法。因此据说,当时出现了一年两次守复活节的事。当国王已经停止守斋,开始庆祝主的复活节时,王后和她的随从却仍在守斋和守棕枝主日。然而,在艾丹在世时,人们对这种有关守复活节问题的分歧,都能容忍。他们知道得很清楚,虽然他未能违背派他来的那些人的习惯进行复活节的庆祝活动,但他们根据所有圣人的习惯作法,努力实践信心,仁慈和博爱的事工。正因为这样,他理所当然地赢得了所有人甚至那些在复活节问题上与他持不同意见的人的爱戴:他不但受到一般人的敬重,而且还受到肯特人荷诺里乌斯和东英吉利人费利克斯这些主教们的敬重。

但是,在继承艾丹的菲南去世后,科尔曼(也是从苏格兰派来的)继任主教职务之时,在有关守复活节和其他一些教规问题上出现了更为激烈的争论:由于如此,这场探究自然导致许多人的不安和优虑,唯恐自己现在或从前徒然奔跑,空有基督教徒的虚名。这种争论也传到了国王们,即奥维斯王及王子阿尔奇弗里德的耳朵里。奥斯维王是在苏格兰人中间长大的,他接受苏格兰人的洗礼,且精通苏格兰语。他认为苏格兰人所教导的作法是再完美不过的。而阿尔奇弗里德却从师威尔弗里德,从他那里接受了基督教教育。威尔弗里德学识渊博,(因为他在为从事教会教育而第一次外出旅游时到过罗马,又和法兰西大主教达尔芬纳斯在里昂相处多时,并由他举行了冠冕式教会削发仪式),因此阿尔奇弗里德知道,应该摒弃所有苏格兰传统,正确地选择威尔弗里德的学说,并因此而把因里庞的一座有四十户住家大小的修道院送给威尔弗里德——因里庞由阿尔奇弗里德不久前送给遵从苏格兰人的那些人用以建造修道院。但是后来,由于那些人不得不作出抉择,他们宁可离开,交出这个地方,也不改变他们的习惯作怯。于是王子便把这块土地赠送给他认为生活和教义都配得上的人。约在此时,上文提到过的阿尔奇弗里德王和院长威尔弗里德的朋友、西撒克逊主教阿吉尔伯特已来到诺森伯里亚地区,同他们共住一段时间。陪同阿尔吉伯特前来的是一位名叫阿加塞的神父。在阿尔弗里德的请求下,阿尔古伯特任命咸尔弗里德为上述他自己修道院的神父。

鉴于有关复活节、削发式以及其它一些教会问题的争论被提了出来,双方约定在斯特利尼沙尔奇修道院(斯特利尼沙尔奇译出来的意思是“灯塔湾”,立誓献身于天主的希尔德是该院的�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十六章 科尔曼在论战失败后回家;图达接着他任主教;在那些导师教诲下的教会的生活风气(664)
在这样结束了争论、解散了会议之后,阿吉尔伯特回家去了。科尔曼因自己的教条受到谴责,自己的教派受到了批判;就随带了几个愿意追随他的人即拒绝接受普世复活节和冠冕式发型(因为有关这件事,也有过极大的争议)的那些人回到了苏格兰,打算与他的同胞们商量应付这些问题的办法。切德在不再跟从苏格兰人之后,重返他的教区,因为他接受了普世复活节的守法。这场论争发生在主历664 年,即奥斯维二十二年,不过是苏格兰人开始在英古利人地区被任命为主教后的第三十年:这三十年中,艾丹占十七年,菲南占十年,科尔曼占三年。

科尔曼回国后,接替他担任诺森伯里亚主教职务的是曾经在南部苏格兰人之间接受教育,并被他们任命为主教的基督的仆人图达。他仿效那个地区的作法,削圆冠状教会发式,遵守复活节日期的普世规则:他崇高、神圣,但治理教会的时间很短。他在科尔曼仍然任主教期间从苏格兰到达里,致力言传身教那些符合真正信仰的道理。此外,在苏格兰人离开后,十分可敬而又温顺的伊塔担任了修道院院长,统辖那些自愿继续留要林迪斯凡教会的兄弟教友们。他原先就是梅尔罗斯修道院院长。据说这是科尔曼离开前恳求国王答应的。

因为伊塔是艾丹的十二门徒之一——艾丹初。来担任主教时,从英吉利人中挑选出这些人,以便在基督里养育他们:奥斯维深爱科尔曼主教,是因为科尔曼有天生的智慧。这位伊塔不久后就被任命为林迫斯凡教会主教。科尔曼在启程回国时还带回了最可敬的教父艾丹的部分遗骸,而把另一些遗骸留在他治理过的教堂里,并嘱咐把这些遗骸安放在教堂的圣器收藏室里。

科尔曼和他的前任们是多么节俭,又是如何努力禁戒各种享乐,这一点,甚至连他们曾经简朴地治理过的地方都可以作证。这里,在他们离开时,教堂附近没有几座房子,就是说,除了那些维持普通生活方式所不可或缺的住宅外,再也没有其它房子。他们没有金钱,只有牲畜,因为他们一旦从富人那里得到一些金钱,就立即把它分发给穷人。这是由于,他们不需要积聚什么金钱,也不需要提供什么住宅来招待此世上的权贵——这些人除了来祷告和听取《圣经》外不上教堂。国王自己在必要的时候只带五、六个人前来,祷告结束后就离开了。不过,如果他们偶尔在那里吃点东西提神的话,他们也仅满足于兄弟们那简单的家常便饭,而没有进一步的要求。因为在当时,这些导师们的全部愿望在于事奉天主而不是事奉世人,他们一心一意要抚慰的是心灵而不是肚腹。因此,在当时,甚至连信教的人们的习惯都受到了极大的尊重,以致不管教士或修士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象欢迎天主的仆人那样高兴地欢迎他;不管他到哪里去,人们都会跑到他面前,向他下跪,高兴地让他给划十字或予以口头祝福;同时,他们还会热心聆听他的教诲。此外,到了主日,人们总是急切地成群结队地到教堂或修道院去,为的是聆听《圣经》,而不是饱食一餐,如果有神父偶然外出到了乡村里,村民们就会立即汇集到他的身边,坐下来请他宣讲生命的福音:神父或教士除非是为了传教、洗礼或探望病人,一句话,除非是为了拯救灵魂,是不会到乡村里去的。

他们这些人经历过如此磨炼而丝毫未沾染上贪欲的恶习,如果不是出于世上权势人物的意志,他们中不会有人拿走一片土地或一点财产用于建造修道院。这种习惯以后在诺森伯里亚教会里一成不变地保持了多时。不过,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就叙述到这里为止。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十七章 英吉利圣人埃格伯特在爱尔兰当修士(664—729)
同年,即主历664 年5 月3 日的第十时辰前后发生了日食:这一年突然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瘟疫,先是毁灭了不列颠的南部地区,接着又侵袭诺森伯里亚地区,然后迅速漫延,持续多时,使无数人陷入惨遭毁灭的境地。在这场灾难中,上述主的神父图达也被带离尘世,被隆重地安葬在一座名叫佩格纳莱奇的修道院里。这场灾难还使爱尔兰同样遭到了浩劫。当时在这同一地方,有许多英吉利平民和贵族,他们于菲南和科尔曼任主教时期就离开自己的家乡岛屿到那里攻读宗教经典或过更加节制生活。他们中的一些人毫不犹豫地献身于修值院生活,而另一些人则宁可周游于各地的修道院的学校,欣然读书。苏格兰人对这些人都给予热情款待,并且热心无偿地为他们提供日常食品和教学用书。在这些人中间,有两个很有才干的出身于英吉利贵族的青年,他们是埃塞尔汉和埃格伯特。

前者是埃塞尔温的兄弟。埃塞尔温是天主同样宠爱的人物,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到爱尔兰学习。他在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回到自己的国家,成为林赛地区的主教,体面地管理了教会很长时间。

这两位青年,当时住在苏格兰语中称为拉思梅尔西基的修道院里。他们的所有同伴有的被这场大规模的死亡带离了尘世,有的已流散各地。他们两人也同样染上了这一致命疾病,惨遭折磨。他们中的埃格伯特(我从一位十分值得信赖、可敬的年长神父那里得知这件事,他对我说,埃格伯特曾亲口对他讲述了这个故事)认为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了,于是一大早就离开通常作为病人卧室的自己的那个房间;独自坐在一个方便的地方,开始仔细地反省自己过去的生活。当他回忆起自己的罪过时,难过得泪流满面。他由衷地恳求天主,在他有机会更全面地改正自己在少年和童年时代犯下的过失或更充分地行善之前,不要让他就死去。他同时发誓说,他愿意永远过这样一种朝圣生活,以致永不回到自己的出身地,即不列颠岛;而且,除了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通常的礼拜外,只要身体虚弱不妨碍他,他每天都要从头至尾地背诵《诗篇》,以温习对天主的颂词;同时,每个星期他还要守斋一天一夜。他流了眼泪,作了祷告并起了誓后就回到屋里,发现他的同伴已经入睡,于是也上床休息。他刚休息了一小会儿,他的同伴醒了过来,望着他说:“啊,埃格伯特兄弟,你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啦?我希望我们俩一同进入永生,但是现在,你知道你的要求将得到满足。”这是因为,他的同伴通过一个异象得知埃格伯特提出了什么请求,并且得知他的请求得到了满足。长话短说,埃塞尔汉次日晚离去了,而埃格伯特却战胜了疾病的折磨,恢复了健康。他此后又活了许久。在成为主教后,他以配得上他职业的生活为他的教区平添异彩。他行了许多善事后,如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在近来即主历729 年他九十岁时才到天国去。他过的是尽善尽美的生活:谦卑、温顺、自制、纯朴、公正。因此,他使自己的人民以及他旅居国的人民即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获益不浅——他树立生活榜样,孜孜不倦地教诲,威严地惩罚,慷慨地把从富人那里收到的礼物赠送出去。除了履行前面提到过的誓言外,他还履行了其它一些誓言。例如,在大斋期里他一天吃饭决不超过一餐。吃饭时,他只略进些面包和非常淡的牛奶,而且还有一定的吃法:就是说,他总是提前一天把鲜牛奶装在小瓶子里,过夜后摒除了奶油再把剩下的部分喝下,同时,如我们所说,配少量的面包。就象在圣神降临节后即复活节过后五十天他开始这样守斋许多天那样,他在圣诞节前也认真地这样守了四十天斋。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十八章 图达去世后,威尔弗里德在法兰西,查德在西撒克逊人中被任命为诺森伯里亚主教(665)
其间,国王阿尔奇弗里德派神父威尔弗里德到法兰西王那里,目的是使威尔弗里德能被正式任命为他和他的王室的主教。法兰西王于是把威尔弗里德送到我们曾经提到的,在离开不列颠后被授予巴黎主教职务的阿吉尔伯特那里,请他任命。于是,他在人称贡比涅的国王庄园里为威尔弗里德举行了隆重的授圣职仪式,当时有好几位主教聚集在那里。在威尔弗里德为接受任命而在海外逗留期间,奥斯维王仿效他的儿子的大胆作法,派了一位行为高尚的圣人到肯特去,让他在那里受命为约克教会的主教。这个人不但精通《圣经》,而且还努力实践他在《圣经》中所学到的应该加以履行的教导。他就是神父查德,也就是我们曾多次提及的最可敬的主教切德的兄弟、人称拉斯廷厄姆的修道院院长。国王还派自己的神父伊德赫德一道前往,他后来在埃格弗里德王当政时被任命为里彭教会主教。但是,他们到达肯特时,发现大主教多斯德迪特已经去世,还没有人被指定接替他的职务。于是便转到威尼在那里任主教的西撒克逊地区,由威尼正式授主教圣职给查德。陪同并协助威尼举行任命仪式的是两个不列颠人(不列颠人,如以前多次所说,在阴历十四至二十之间庆祝主的复活日,与正统的规则相悖)。

原来,当时在整个不列颠,除威尼外再没有其他按正统方式任命的主教。查德一被正式授予主教圣职,就立即热心地维护正确的教规和纯洁的教条,并且开始一心节制,一意苦读,诚心地谦卑恭顺。为了传播福音,他经常象使徒那样不是骑马而是徒步地拜访各市镇、乡村、小屋和农舍:作为艾丹的门徒之一,他模仿艾丹和自己的兄弟切德,以与他们同样的品行和生活方式努力教育他的会众。

威尔弗里德成为主教后也回到了不列颠,通过教授,为英吉利教会引进了许多普世遵循的规则。因此,随着普世作法的日益普及,居住在英吉利人中间的苏格兰人,一部分改从变世作法,而另一部分则回国去了。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神父威格哈德被从不列颠派到罗马接受大主教任命;他在罗马去世;不久教皇写来一封信说明此事(667)

这时,最有名望的英吉利王即诺森伯里亚王奥斯维和肯特王埃格伯特,在共同探讨改进英吉利教会现状的办法后(因为,奥斯维虽然在苏格兰人中间长大,但此时已经确切知道罗马教会是普世使徒教会),经神圣的英吉利教会的同意和挑选,召来一位名叫威格哈德的神父,他是多斯德迪特主教手下的教士,一个善人,配得上当主教。他们把他派到罗马去接受主教任命,其目的是,他在担任大主教后,能够为整个不列颠的英吉利各教会任命普世主教。

但是,到达罗马后的威格哈德还没有来得及被授予主教圣职,就不幸逝世。于是奥斯维收到了寄来不列颠的如下一封信:

“天主的众仆之仆、主教威塔利安致杰出的陛下,我的儿子撒克逊王奥斯维。“我收到了陛下满怀希望的来信,拜读后觉得您虔实笃信,对永生追求热烈。鉴于您在主的右手的保护下已经皈依真正的使徒信仰,我希望您在将来,能够象现在治理着您自己的人民那样,与基督共治。您的人民配得上您这样一位明智并向往着天主荣耀的国王,实在有福:您不仅自己敬拜天主,而且还日夜学习,为的是让您的全体臣民皈依普世使徒信仰,以此换得自己灵魂的赎救。听到这个令人愉快的消息,谁不感到欣喜呢?了解到这些虔诚的德行,谁不欢喜雀跃呢?由此观之,您的国家也已经接受了基督——全能的天主,正如《以赛亚书》中所记载的神圣的先知所启示的那样,‘到那一日,耶西的根将立作万民的大旗。列邦必将寻求他’。还有:‘诸岛屿啊!当听我言。远方的众民哪,留心而听’;接着他又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遗留下的人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使我的救恩,远到地极’;他又说:‘列王必要见而起立,诸侯必要见而下拜’;紧接着他又说:‘我要使你作为人民的中保,复兴国家,分得荒芜的产业。又对那被捆绑的人说,你们出来罢。向黑暗中的人说,你们出现罢’;他又说:‘我,主,凭公义召你,必挽扶你的手,保护你,使你作民众的中保,作外邦人的光,开启瞎子的眼目,领被囚的人出牢狱,领坐黑暗的人出监牢’。看见了吧,最杰出的儿子!不仅您,而且所有的国家都将信奉基督——万物的创造者,这一点,通过先知的断言,比白昼更明瞭。

因此,陛下您现在作为基督的一名成员,不管在任何时候,在任何问题上,都必须遵从使徒之首的神圣规则。不管是在守复活节问题上,还是在圣彼得和圣保罗所托付的一切事上,都应遵从这些规则。这两位圣徒的信条日夜照耀着教徒们的心,犹如自然中的两个光体照亮大地一样。”

他就有关世界各地庆祝同一正确的复活节问题说了一些话后,接着又说:

“最后,是关于您在信中提到的一位善于学习和具备各种主教品质的人选问题,因为与您相距这么遥远,目前一时还找不到:毫无疑问,一旦我找到一位具有这种品性的适当的人选,我将在叮嘱他后,派他到您的国家去。这样,由于他的传教和神圣的启示,他可以按天主的意志把敌人的稗子从全岛上彻底根除掉。陛下您送给神圣的使徒之首的作为永久纪念他的礼物,我已经收到,谨此向陛下您表示感谢。我和基督的教士们一道,不断祈求天主保佑陛下。与此相应的,那个带来这些礼物、已被带离尘世的人被安葬在使徙教堂里:我对他在这里的离世表示深切哀悼。我已经设法使圣人的恩典即圣徒彼得和圣保罗,殉道圣徒劳伦斯,约翰,保罗以及格雷戈里和潘克拉斯的遗物交到您的信使即我这封信的持信人的手中。这些遗物都将一定送到陛下您的手里。此外,我还通过您的信使转送给王后陛下,我的属灵的女儿一个十字架,这十字架上带有从圣彼得和圣保罗的最神圣的链上拆下来的金匙。我了解她的虔诚的热情,整个罗马教会和我一道为之如此欣喜,正如他的高尚德行在天主眼里是如此芬香艳丽一样。我因此恳求陛下您按照我的意愿迅速把您的整个岛屿奉献给天主基督:毫无疑问,您在这一点上将不乏我主耶稣基督——人类的救世主作为保护人,他将使您一切兴旺,使您发展许多新教徒,使您在那里确立起普世使徒信仰。因为有记载:‘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毫无疑义,陛下您追求过他的国和他的义,并且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所以,如我所希望,您的所有岛屿都将归您管辖。我因此以慈父般的爱向陛下您致意。我将不断祈求仁慈的天主在所有善行上惠助您和您的百姓,祈求您在来世能够与基督共治。愿上天的恩惠保佑陛下您平安!”

在下卷中我们将有更适当的场合说明究竟谁被找来代替威格哈德接受主教圣职。

英吉利教会史(第三卷) 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东撒克逊人在发生致命疾病的时期重新崇拜偶像,但由于他们的主教贾路曼的教促,他们很快就纠正了错误(665)

约在此时,继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斯威德赫尔姆之后统治东撒克逊的是西格希尔和塞比两位国王,尽管他们同时又是在麦西亚国王伍尔夫希尔管辖之下。西格希尔和他治下的人民,在这个地区受到上述致命疾病的侵袭后,抛弃了基督教圣礼,走上了背教的道路。原来,只爱现世,不向往来世,甚至根本不相信有来世存在的国王本身、平民和贵族们着手把原已遗弃的庙宇重新修建起来,拜起偶像,好象他们因此能够得到保护从而不得那种致命疾病似的。此外,西格希尔的同伴,王国的共同继承人塞比连同他治下的那些人却始终笃信他们已经接受了的基督教。

我们在后面会详细地叙述到,塞比在巨大的幸福中结束了自己虔诚的一生。国王伍尔夫希尔获悉那个地区,即那个部分地区的基督教受到亵渎后,为了纠正他们的过错,把整个地区召回到真正的信仰中来,向他们派出了特朗希尔的继承人、主教贾路曼。贾路曼小心谨慎地处理这个问题(告诉我这件事的是一位曾经帮助他传播福音并且在旅途中照料他的神父:他也是虏诚而高尚的人物),他走遍各地,把该地区人民及上述国王重新引导到公义之道上来。于是,那个地区的人民在抛弃并且摧毁了先前建造起来的庙宇和祭台之后,开放了教堂。他们乐意地表明信仰他们曾一度否定过的基督的名,宁可怀着复活的信念在基督里死去,也不愿在偶像的包围中,在不信的污秽里生活。神父们在成功地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和他们的导师一道,欢欢喜喜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