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教会史下集
作者:比德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上述查德被让出来担任麦西亚主教;他的生平,去世和安葬(669—672) 第四章 离开不列颠的科尔曼主教在苏格兰人的土地上建造了两座修道院,一座给苏格兰人,另一座给随行的英吉
第五章 奥斯维王和埃格伯特王之死;大主教西奥多在赫特福德主持召开的宗教会议(673) 第六章 温弗里德被革除神职,塞克斯伍尔夫接替了他的主教职务;厄廉沃尔德担任东撒克逊人的主教(675) 第七章 来自天上的亮光指示人们应在巴金修道院里的什么地方埋葬修女们的遗体(664) 第八章
第九章 院长嬷嬷去世时上天所显现的迹象 第十章 一位在这座修道院墓地上进行祷告的失明妇女重见光明 第十一章 此地的国王塞比在过修道院生活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主教威尔弗里德使南撒克逊地区皈依基督(678—686) 第十四章 奥斯瓦尔德王的代祷驱走了一场由瘟疫引起的大规模死亡 第十五章 格维莎斯的卡德瓦拉王杀害了埃塞尔沃尔奇王,并且大肆残杀、破坏、蹂躏他的地区(686) 第十六章 怀特岛接收基督教徒居民;岛上两个王室的男孩接受洗礼后立即被杀(686)
第十七章 在希思菲尔德平原举行宗教会议,由大主教西奥多主持(680) 第十八章 前来不列颠教唱的罗马教廷的领唱约翰 第十九章 王后埃塞尔思里始终是贞女,她的遗体久埋不腐(672—680) 第二十章 圣女赞歌
第二十一章 西奥多在埃格弗里德王和埃塞尔雷德王之间调停劝和(679) 第二十二章 某囚犯的镣铐因有人为他作弥撒而自行松脱 第二十三章 女修道院院长希尔德的生平及去世(614—680) 第二十四章 天主赐给她的修道院里的一位修士唱诗的才能
第二十五章 在科路蒂城的修道院毁于大火之前,一位属天主的人见到异象 第二十六章 国王埃格弗里德和洛西尔之死 第二十七章 属主的人卡恩伯特被任命为主教;当他还是个修士时,他是如何生活和教导别人的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卡思伯特主教向一位名叫赫伯特的隐士预言;他的死期将至 第三十章 埋葬了十一年的卡思伯特,遗体不朽;他的主教职务的继承人不久也离开尘世 第三十一章 一个偏瘫患者在他的墓旁治好了疾病 第三十二章 卡思伯特的遗物不久前又治好了一位眼疾患者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一章
第一章 多斯德迪特死后,威格哈德被派往罗马接受主教任命:但他在罗马刚一去世,西奥多便被任命为大主教,并和修道院院长哈德良一道被派往不列颠(664—669)

记载着发生上述日食,紧接着又发生一场瘟疫的那一年,即科尔曼主教在天主教徒一致裁决下回到他的同胞之中的那一年的7月14 日,坎特伯雷教会的第六任主教多斯德迪特去世。此外,肯特王厄康伯特也于同月同日去世,把王位传给儿子埃格伯特,埃格伯特接受了王位,并且保持了九年时间。那时,主教职位已空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埃格伯特和诺森伯里亚的奥斯维王共同派精通教会教规的英吉利人、神父成格哈德去罗马(我们在上卷中已简单提到),希望他能被任命为英吉利教会大主教。同时,他们还给教皇送去了大量的金银器皿作为礼物。威格哈德在维塔利安统治罗马教会时抵达罗马,他向该教皇汇报了他此行的原因。过后不久,他及其几乎所有的随从人员都突然染上瘟疫死去。

因此,教皇在与人商量了这件事后,仔细征询他可派谁去出任管理英吉利各教会的大主教。那时,在距坎帕尼亚的那不勒斯不远处有个尼里丹修道院,院长哈德良出生于非洲,他除了在修道院院规和教会教规方面训练有素并且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外,还具有精确的圣学知识。教皇把他召来,要他接受英吉利主教职位,前往不列颠。但是,他回答说,他根本不配担任这么高的职务,不过他可以指出一个无论从学识或年龄来说都更适宜担任主教职务的人选。于是,他向教皇推荐了一个名叫安德鲁的修士,他就住在附近的一座女修院里。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配得上担任主教职务,可是他病体虚弱,无法指派他担任此职。因此,哈德良再次被要求出任主教,但他希望暂缓一段时间,他想也许最终能找到另一个更合适的主教人选。

就在此时,在罗马有一个与哈德良相识的修士,名叫西奥多,出生于奇里乞亚的塔尔苏斯,年龄六十六岁。他通晓圣学和世俗学,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品行兼优,年高望重。哈德良把他推荐给教皇。教皇同意任命他为主教,但首先以下面这些为条件:哈德良必须亲自把他带到不列颠,因为他曾两次到过法兰西的许多地方去完成各种使命,因此对完成这次旅行定有更丰富的经验,而且他还拥有足够多的自己的侍从;此外,作为西奥多的长期的布道助手,哈德良还应该认真注意使西奥多不致按希腊人的作法把任何与真正信仰相悖的东西带入他所管辖的教会。西奥多被任命为副助祭,又过了四个月直到他的头发长全,以便于能把它剃成冠状式,因为在此之前他按东方人的作法留圣保罗发式。他于主历668 年3 月26 日(主日)接受教皇维塔利安的任命。5月27 日在修道院院长哈德良陪同下被派往不列颠。他们一道从海路来到马赛,接着又从陆路到阿尔勒,把教皇维塔利安的推荐信交给阿尔勒大主教约翰,他把他们挽留下来,让他们一直住到国王宫殿总管埃布罗恩发给他们安全通行证以确保他们通行无阻。得到通行证后,西奥多启程前往巴黎主教阿吉尔伯特处(我们已提及),并且受到了他的友好款待,留下来住了多时。哈德良自己先去桑斯的主教埃姆那里,接着又去莫城的主教法罗那里,并在他们照料下停留了许久。冬天即将来临,迫使他们安闲地在他们所找到的这个方便处所逗留下来。

这时,埃格伯特王从可靠的报信人那里得到消息说,他们要求罗马教皇委派的主教确实正停留在法兰克人的王国里,于是,立即派地方官雷德弗里德去把他接来。雷德弗里德到法兰克后经埃布罗恩同意,把西奥多带到一个名叫昆塔维克的港口。在那里,西奥多因病又滞留了一段时间。他刚一开始康复就启程驶往不列颠。但是,由于埃布罗恩怀疑哈德良负有皇帝对不列颠诸王的某种使命,对他个人当时管辖下的王国不利,因此把哈德良留下。不过,当他确实发现哈德良并不负有而且也不曾担负过这类使命时,就放了他,并允许他跟随西奥多前来。哈德良刚一到达西奥多处,西奥多便把圣值得修道院(如前所述,这里通常是埋葬肯特大主教的地方)给他。原来,临行前,教皇曾要求西奥多在他的教省里为哈德良提供一处所在使得他和他的随从能够方便地居住在一起。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章
第二章 西奥多走遍全国,与普世真理保持一致的英吉利各地教会开始学习如何研究《圣经》;普塔接着达米安成为罗切斯特主教(669)

在他被授圣职后的第二年5 月27 日(主日)这一天,西奥多来到他的教会,此后在职二十一年又三个月零二十六天。他很快走遍了岛上英吉利各部落居住的地方,这是因为人们都欣喜接待他,听他讲道。由于哈德良的陪同及其他在一切方面的协助,他广为传播正确的生活准则和庆祝复活节的规范方式。他是第一位为整个英吉利教会所承认和服从的天主教。

如前所述,由于他和哈德良两人不仅有着渊博的圣学知识,而且还有着丰富的世俗知识,因此把一大批学者聚集到了自己周围。美好的知识就象溪水一样每天流淌浇灌那些人的心田:他们除了向听众教授圣学各卷外,还向他们教授诗韵学、天文学和算术。其证据是,至今为止,他们中的一些仍然健在的学者对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精通程度无异于对他们母语的精通程度。英吉利人来到不列颠后没有出现过比这更为幸福的时代了:他们的国王英勇无比且笃信基督;所有野蛮民族对他们都望而生畏;人人都专注于新近传来的有关天国的佳音;

如果有人想学习《圣经》,随时都可以得到名师指导。

此外,以前只是在肯特才为人所知的教堂唱诗的曲子,这时也开始在英吉利各教会里教唱起来。诺森伯里亚各教会的第一个音乐师(前面提到过的詹姆斯除外)是埃迪,外号斯蒂芬,是威尔弗里德把他从肯特请去的。威尔弗里德是一位十分可敬的人物,在英吉利历任主教中,他第一个学会把普世生活方式传授给英吉利各教会。

就这样,西奥多巡视了各地,在得便的地方任命主教,并在他们帮助下纠正他所发现的不完美之处。其中,他也责备了查德主教,因为他未举行过适当的接受圣职仪式。对此,查德非常谦卑地回答说:“如果您认识到我未经适当仪式就担任主教职务,那么,我随时心甘情愿地辞去这一职务:我也不认为我是够格的,不过,为了服从命令我只好同意,虽然我无法胜任此职。”

西奥多听到如此谦卑的回答后说,查德不应辞掉主教职务。相反,他亲自按普世方式重新为查德举行了任命仪式。此外,多斯德迪特死后,根据要求给坎特伯雷教会任命和派出了一名主教。与此同时,威尔弗里德也被从英吉利派往法兰西接受任命:由于他在西奥多到达之前就已回到不列颠,所以在西奥多到任时,他已在肯特任命了一些神父和助祭。但是,西奥多到达罗切斯特——那里的主教职位因达米安去世长期空缺——后不久,就任命了一个与在世俗事务方面的精明程度相比更精通教规,更安于简朴、诚实的生活的人担任主教,他的名字叫普塔。此人还特别擅长于按罗马风格唱教堂圣歌:这套本领是他从神圣的教皇格雷戈里的门徒那里学来的。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三章 上述查德被让出来担任麦西亚主教;他的生平,去世和安葬(669—672)
当时,伍尔夫希尔是麦西亚国王。他在贾路曼死后,也要求西奥多为他和他的百姓委派一位主教,但西奥多不肯为他们任命一个新主教,而要奥斯维王把查德让出来担任他们的主教。那时,查德正静静地住在拉斯廷厄姆自己的修道院里。威尔弗里德统治着约克教会以及奥斯维王治下的所有诺森伯里亚人和皮克特人教会的主教教区。由于最可敬的主教查德习惯于徒步而不是骑马到各处从事福音事业,因此西奥多要求他在需要长途旅行的时候骑马;当查德因渴望和喜爱这种虔诚的劳苦而坚决拒绝这一要求时,西奥多因为知道他确是一个圣人便亲手把他扶上马背,强迫他骑马前往需要去的地方。如前所述,查德在被任命为麦西亚和林赛的主教之后,仿效古时教父尽善尽美的生活方式,认真地管理这两个地区:伍尔夫希尔王还在林赛地区一个人称阿德巴韦即“树林边”的地方划出五十户住家大小的一块地给他,让他建造一座修道院。查德在那座修道院里所确定的一系列修道院生活措施一直延续至今。

他的主教座堂设在人称利奇菲尔德的地方,这里也是他去世和安葬的地方。迄今为止,这一地区历任主教的座堂一直设在这里。实际上,他已在离教堂不远处的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为自己建造了一处住所,传经布道之暇,他经常和更少数的几个人,即七、八个兄弟在那里祈祷、读经。他在这一地区十分杰出地管理了教会两年半,接着,出于上天审判的决定,《传道书》上所说的“抛石有时,堆聚石头有时”的时刻来临了。原来,天主降下了一场瘟疫落到了他头上,这场瘟疫将通过肉体的死亡,把教会的活石头从地上带到天堂。

在这位最可敬的主教的教会里的许多人脱离肉体之后、他自己也快要离开尘世去见主之时,有一天,他恰好只同一个名叫欧文的兄弟一起住在上述住处里,因为他的其他兄弟都因祷告和朝拜的需要回教堂去了。这位欧文是很有功德的修士,他抱着从天上得到酬报的纯真的目的和希望而抛弃了尘世。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他都配得上让天主以某种特殊方式向他透露奥秘,也配得上使会众对他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原来,他是德埃塞尔思里思王后从东英吉利而来的,原是王后的亲兵首领兼王室总管。随着他的信仰的日益强烈,他决心抛弃尘世。他确实做到了,而且不是马马虎虎地做到了:他从一切世俗琐事中解脱出来,抛弃了所有财产,身着简朴粗劣的衣裳,手执斧头和短斧,来到了这座可敬的教父的人称拉斯廷厄姆的修道院——他以此表明,他到修道院来是为了劳作而非象有些人那样图安逸。他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这一点:他不太善于研读《圣经》,但越是这样,他干起粗重活来越是认真、卖力。总之,他是那样虔敬,以至于主教让他和几位兄弟一道陪自己到上述处所去。在那里,他们在室内专心读经,他则在户外做那些看来需要做的事。有一天,他在屋外干同样的活,他的同伴们,如我初时所说,回教堂去了,而主教一人则在祈祷室里读经、作祷告。突然间——欧文事后说——他听到一阵悦耳的歌声和欢笑声从天而降。他说,这歌声和欢笑声先是在东南方向开始,就是说在冬季太阳升起的地区的上方开始,接着慢慢地向他飘来,最后落到主教所在的祈祷室的屋顶上,随后进入室内,注满了整个房间及其四周。他全神贯注地倾听,竭力要记住所听到的一切。就这样似乎过了半个时辰,他又听到那悦耳的歌声以它下降时相同的方式从祈祷室的屋顶

升向天空,其美妙悦耳难以言表。他沉思半晌,似乎惊呆了,心里专心估摸着出了什么事。

这时,主教打开祈祷室的窗门,象过去常常所做的那样,击掌招呼屋外的人进来见他(如果外面有人的话),于是,欧文立即进去。主教对他说:“赶快回教堂去把那七个兄弟叫来,你自己也同他们一道前来。”他们到达后,主教首先告诫他们对自己和一切笃信的人要保持博爱、和睦的美德,而且要不知疲倦地坚持服从从他那里所学、在他身上所见或从以往教父的言行中所悟到的院规。接着,主教告诉他们,他离去的日子即在眼前。“因为”,他说,“那个先前曾光顾过我们的兄弟可爱的宾客,又在今天光临并召我离开这个世界。因此,你们要回到教堂去,告诉众兄弟,以他们的祈祷把我的离去告知主,并记住通过儆醒、祈祷和善行来避免他们自己的离去——他们离去的时刻尚不可知。”主教说了这些话,还说了一些类似的话,接着为兄弟们祝福。那个唯一听到天国歌声的欧文在兄弟们怀着沉重心情走出去后又走了进来,扑倒在地,哀求道:“父啊:我求您让我冒昧提一个问题。”主教回答说:“你就尽管提吧!”欧文说:“我恳求您告诉我,我所听到的那群欢乐的人们所唱的歌是什么歌——他们从天上降到这祈祷室,不久又飞回天上。”主教回答说:“如果你听到那歌声并且知道了天国之客的来临,那么,我就以主的名义命令你:在我去世之前不得告诉任何人。他们正是天使,来召我去领取我一向所喜爱和向往的天国奖赏。他们答应七天之后再来带我去那里。”主教对他所说的话后来都一一应验了:他的身体立刻变得衰弱,而且病情日益加重。到了第七天(诚如天使们所承诺的那样),在他通过接受耶稣的圣体和血进一步做好离别准备后,他那神圣的灵魂被从肉体的桎梏中释放出来,由众天使引领(我们对此尽可深信不疑),去享永福。如果他在曾用心等候了多时的死日或者说主日到来之时,竟那样高兴,这是不足怪的。

这是因为,他除了具备节制、谦卑、俭朴、勤于传教和祷告等许多其它美德外,对天主是那么敬畏,一言一行中又总是那么念念不忘自己的末日,正如一位曾经教授过我《圣经》,在查德的修道院里于查德管教下成长的兄弟特朗伯特常说的那样,如果在他读书或做其它事情时突然刮起一阵疾风,他就会立刻祈求主的怜悯,请他可怜世人;但如果刮来的是一阵更猛的疾风,他就会合上书本,扑倒在地,更起劲地祈祷;如果狂风暴雨持续不断,或者风雨之际雷电交加,惊天动地,他就去教堂,聚精会神地作祷告、唱赞美诗,直到云开日出。他的伙伴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难道你们没有读过‘主也在天上打雷。至高音发出声音,他射出箭来,使仇敌四散,多多发出闪电使他们扰乱’?这是因为,主运动空气,刮起风暴,射出闪电并在天上打雷,以便使地上的生灵对他产生敬畏,使他们心中不忘将来审判,进而打掉他们的傲气,惩罚他们的放肆行为,以此使他们记住那可怕的天地将被焚毁的时刻——那时,他自己将带着强力和威严,乘云而下,审判所有的活人和死人。

所以,他说,“我们应以应有的敬畏和爱来回答他发自天上的警告,以便在他扰乱风云,伸展手臂威胁着将要打下来但尚未出手时,我们能立即祈求他的怜悯,立即敞开心底,彻底摒弃肮脏的罪孽,小心地防备,使自己永远不至于罪有应得地受到打击。”

此外,有关这位主教去世的事,我们前面曾提到过的最可敬的教父埃格伯特所说的话也同上述这位兄弟的透露和报告相吻合。查德年轻时,与他年龄相仿的埃格伯特曾同他一起在爱尔兰过着严格的修道院生活,他们一同节制、祷告并攻读《圣经》。不过,查德后来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而埃格伯特却为了主作为朝圣者继续住在那里,直至生命结束。许久后,一位十分神圣和品德高尚的人从不列颠前来拜访埃格伯特,这个人叫海格鲍尔德,是林赛地区的一名修道院院长,象一切圣人所要做的那样,他们谈论起前先教父们的生活并且欣然希望自己也能仿效他们。在谈话中,他们提到了最可敬的主教查德。埃格伯特说:“我认识这个岛上的一位至令仍然活着的人,他在查德离开尘世时确曾看见他的兄弟切德的灵魂在一群天使陪同下从天而降,带走他的灵魂,然后回到天国去。”看埃格伯特的意思,这异象究竟是他本人所见还是其他人所见,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既然这样一位高尚的人物说它是真的,我们当然可以相信。

查德在3月2 日去世,先是埋葬在圣玛利亚教堂近旁。但后来,当最神圣的使徒之首彼得的教堂在那里建成时,他的遗骸被移到里边。这两处经常出现治病神迹,以显示查德的功德。简言之,不久前,有一位四处乱跑的神经错乱者,一天夜晚来到那里。由于看护人不知情或疏忽,他在那里呆了整整一夜。次日清晨,他离开时,竟然神智清楚。使众人惊喜的是,他宣布,他在那里得到主的恩典,从而恢复了理智。现在这个墓穴上盖起了一座小房子似的木头坟,壁上有一个洞。那些前来敬拜的人常把手伸进洞里,从中取出一些尘土。他们把这些尘土放进水里,然后让病畜或病人尝一下,就会立即解除他们的病痛,使他们满意理想地康复。

西奥多任命高尚、庄重的温弗里德接替查德的主教职务,让他象他的前任那样,管辖麦西亚、中英吉利以及林赛地区。当时,伍尔夫希尔仍在世,他是统治这些地区的君王。此外,温弗里德原是他的前任主教的一名教士,在他手下当了多年的助祭。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四章 离开不列颠的科尔曼主教在苏格兰人的土地上建造了两座修道院,一座给苏格兰人,另一座给随行的英吉
在此期间,身为苏格兰人的科尔曼主教离开了不列颠,并且带走了他在林迪斯凡岛上所聚集的全体苏格兰人和大约三十名英吉利人,这些人都受过修道院生活的熏陶。主教把一些兄弟留在自己的教会后,首先来到海伊岛——他就是从这个岛上被派住英吉利人中间去传播福音的。此后,他来到位于西部,与爱尔兰有相当一段距离的一个小岛上。该岛在苏格兰语中称为英尼斯波芬德即“白牛犊岛”。他到了那里,建造了一座修道院,把自己带来的__从两个民族中聚集来的修士安置在该修道院里。这些修士无法和睦相处:苏格兰人在夏天收割季节即将到来时,往往离开修道院到他们所熟悉的地方去游逛,而在冬天来临之际事实上又回来,要求共享英吉利人所收成和贮存的果实。由于这样,科尔曼为解决这个矛盾,视察了远近各地,终于在爱尔兰岛上找到在苏格兰语称为梅吉奥的适合建造修道院的地方。他从土地的主人——一位伯爵那里买下其中的一小块地用来建造修道院,条件是,住在里面的修士还必须为准许他们获得那块地的土地主人向主祷告。在那位伯爵和当地居民的帮助下,修道院很快建成。

科尔曼把英吉利人安置在这座修道院里,而把苏格兰人留在上述的岛屿上。确实,这座修道院至今仍为英吉利人所占有:这个通常称为米吉奥的修道院同最初时期相比,规模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再加上所有的事情早从那时起已被纳入较为规范的轨道,因而该院聚集了许多来自英吉利的知名修士。他们在会规和恪守会规的院长管理之下。以旧时的高尚的教父们为榜样,依靠自己双手的劳动,过着节制,诚心的生活。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五章 奥斯维王和埃格伯特王之死;大主教西奥多在赫特福德主持召开的宗教会议(673)
主历670 年即西奥多来到不列颠后的第二年,诺森伯兰国王奥斯维因患重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他如此酷爱罗马和使徒会规,以致于(如果他逃脱了他的那场疾病的话)计划到罗马去,在圣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并计划请求主教威尔弗里德担任他途中的向导,答应赠送他一笔数目可观的金钱。然而,他却于2月15 日去世,留下他的儿子埃格弗里德当王国的继承人。

埃格弗里德三年,西奥多召集一次主教会议,一道参加的还有许多热爱并通晓教父们的正宗会规的教会导师。这些人到齐后,西奥多以主教身份开始教导他们遵循便利于教会和睦与统一的规定。以下是关于这次宗教会议进程的纪录:

“在我们看来,以永远统辖着自己教会的主、天主、我们的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名义,根据古代会规所确立的习惯,召集我们大家开一个会,以便处理教会的紧要事务,似有好处。我们在第一个小纪的9月24 日聚集在一个叫赫鲁特福德的地方。就是说,有我,虽卑微但却被罗马教会任命为坎特伯雷教会主教的西奥多,我们的神父同仁和兄弟,最可敬的东英吉利的主教比西,和我们一道的还有我们的兄弟和神父同仁诺森伯里亚主教威尔弗里德委派的代表;出席会议的还有我们的兄弟和神父同仁,称为罗切斯特的‘肯特城堡’的主教普塔、西撒克逊主教洛西尔、麦西亚地区主教温弗里德。在我们到齐并按次就座后,我说:‘出于对我救世主的敬畏和热爱,我请求你们,亲爱的兄弟们,让我们为了我们的信仰而共同商议。我们的目的是使大家不违背由神圣的、人所公认的教父们所订立的法令。’我还说了类似这些和许多其它有关维护教会博爱和统一的话。

当我结束了开场白后,我逐个询问他们是否愿意遵从那些由旧时教父们依教规而订立的规矩。对此,我们所有的主教同仁都表示:‘对于神圣教父的会规中所规定的各项事宜,我们深感满意,而且,我们还衷心乐意地遵守这些规定。’于是,我立刻拿出上述教会法,向他们指出我在其中不同地方作有记号的十个条款,因为我知道这些条款对我们至关重要。我请求他们接受并认真遵行这些条款:

“第一条:‘我们一致在正月十四后的主日守神圣的复活日。’

“第二条:‘任何一个主教都不得干涉另一个主教辖区的事务,他只能满足于对自己教区里的人履行职责。’

“第三条:‘任何主教干扰正式奉献给天主的修道院,或从这些修道院中强行拿走任何东西都是非法的。’

“第四条:‘除非获得他的院长的允许,任何修士不得随意变更地点,即从一座修道院转移到另一座修道院。相反,他们必须遵守在皈依时所发誓遵守的那些命令。’

“第五条:‘离开自己的主教的教士不得随心所欲地到处逛荡;不管他到哪里,如果没有他自己主教的介绍信,任何人都不得接纳。已经受到接纳的教士如果在被召归时拒绝回去,那么接纳者和被接纳者都要受到绝罚。’

“第六条:‘主教和教士在他人的教区旅行时应满足于所得的慷慨大方的款待。没有所在辖区的主教的允许,行使神父的任何职权都是非法的。’

“第七条:‘每年应举行两次宗教会议;但是,出于种种不便,对于我们大家来说,似宜每年召开一次,于8 月1 日在人称克罗弗索奇的地方举行。’

“第八条:‘任何主教都不得出于野心而把自己置于其他主教之上;相反,每个主教都要承认自己接受圣职的时间和顺序。’

“第九条作了如下笼统的要求:‘主教人数应随教徒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有关这一点,我们没有多说什么。

“第十条是有关婚姻的事:‘不论什么人,只能有一次合法婚姻。任何人不得乱伦,任何人不得抛弃自己的妻子,除非象神圣的福音书上所说的那样,出于私通的原因。休去与之合法结婚的妻子的人,如果要作一个好基督教徒,他就应该保持单身,不再婚娶,要不然,就要与其妻重归于好。’

“我们共同商讨并确定这些条款,目的在于避免我们之间再有人违反这些条款,或在于保证使违反者受到不同惩罚。为此,让每一个人都亲手签署文件,以确认这些所规定的条款,似有好处。我已经把我们这些规定条文口授给书记蒂蒂勒斯,请他写成文字并记下上文提及的小纪和月份。

因此,不管什么人试图以何种方式触犯这些依据教会法制定出来、经我们同意并亲手签署确认的条文,都得革除神职并处以绝罚。愿天主恩惠保佑我们平安地生活在祂的统一的神圣教会里。”

这次宗教会议是在主历673 年召开的。肯特王埃格伯特已于当年七月去世,他的兄弟洛西尔继承王位统治了十一年零七个月。此外,据说参加过上述宗教会议的东英吉利主教、高贵而虔诚的比西继承了我们在上文提到过卜尼法斯:卜尼法斯担任了十七年主教后去世,西奥多任命比西接替他的职务。比西虽在世,但是由于身染重病,无法行使主教职权,因此另外两个人——阿奇和巴德温就被挑选出来接受主教圣职:从那时起直至现在,那个地区总有两个主教。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六章 温弗里德被革除神职,塞克斯伍尔夫接替了他的主教职务;厄廉沃尔德担任东撒克逊人的主教(675)
发生这些事情后不久,麦西亚主教温弗里德由于不服从命令冒犯了大主教西奥多而被他革除了不多几年前接受的主教职务。被西奥多任命接替主教职务的是塞克斯伍尔夫,他在吉尔瓦斯地区建造了一座名叫马德山斯达德的修道院并任院长。但是,被革除神职的温弗里德却回到了自己的阿德巴韦修道院,在那里,他以圣洁的生活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时,即在前已述及的塞比和西格希尔治理东撒克逊人的时候,西奥多任命厄康沃尔德在伦敦城担任他们的主教。这个人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据说在担任主教前后,都确实十分高尚,至今甚至还出现的神迹异能也充分表明了这一点:由他的信徒们保存的他生病时常用来拖拉他的马舁床,至今仍在不断地治好患疟疾或被其它病痛折磨的病人:不仅躺在所说的马舁床下面或旁边的病人能被这样治好,而且连从马舁床上削下来的碎片带给病人也经常能使病人迅速痊愈。

这个人在被任命主教前曾建造过两座大修道院:一座给自己,一座给他的姐妹埃塞尔伯格,并为它们确立了良好的院规。他自己的那座修道院建在苏德吉奥纳地区泰晤士河畔,人称奇罗泰西即“奇罗岛”的地方。埃塞尔伯格的那座修道院建在东撒克逊地区一处叫因贝雷辛冈的地方,在那里,她可以成为献身于天主的修女们的院长嬷嬷和保护人。在她管理该院以后,她处处都表现得不愧作为她的兄弟——那位主教的亲姐妹:她不但自己有着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虔诚地引导她治下的那些人遵行修道院院规。许多来自上天的神迹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七章 来自天上的亮光指示人们应在巴金修道院里的什么地方埋葬修女们的遗体(664)
原来,在这个修道院里出现过许多异能,而为了纪念和教诲后代,许多了解这些异能的人把它们记载和保存了下来:而我们也热心地把其中的一些放进我们的《教会史》。有一个时期,我们曾多次提到的那种灾难席卷各地并袭击了这座修道院里的男修士的住处。每天都有人被带去见主。当灾难也蔓延至男修士与天主的侍女居住区之间时,这位修道院的嬷嬷就开始在修女院里不断仔细地询问:如果抓走他人的那场毁灭性的灾难也抓走她们的话,那么埋葬她们遗体的坟墓应该选在院里的什么地方?她虽多次询问却无法得到明确回答。最后,她和所有其他修女却终于从上天得到十分肯定的出于天佑的答复。

原来,一天夜里,在唱完凌晨的赞美诗后,基督的侍女们离开小教堂到比她们先离开个人世的兄弟们的墓地上去。当她们在那里唱起通常唱的称颂主的赞歌时,忽然看见从天上射来一道亮光,好像一块大布向她们落下来,这使得她们如此惊喜,结果,还由于敬畏,他们停止了歌唱。而且,不久后,那道来自天上的,连正午的阳光与之相比也似乎显得暗淡的亮光从那个地方移动开来,移到修道院南面即小教堂的西端。它在那里停留了一阵,照射了那块地方后,又升到天空中。这个景象人们看得如此清楚”所以她们毫不怀疑,这道将引领并在天堂迎接基督侍女的灵魂的亮光,已经给她们指明了安葬遗体和等待复活的处所。

这道亮光这样耀眼,当时和另一位较年轻的人同被安置在小教堂里的一位年长的男修士于天亮时说,那透过门窗缝隙而射进来的光束似乎比白昼更亮。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八章
第八章 该修道院中的一位濒临死亡的小男孩,喊叫着即将跟随他离去的一位修女的名字,另一位即将离去的修女看到了那将照临的亮光的一小部分(? 664)

该修道院里有一名叫厄西卡的约三岁,不超过三岁的男孩,因年龄幼小,在献身于——天主的修女们的修道院中抚养和接受教育。这位小男孩得了上述瘟疫,临死前一连三次喊出其中一位献身于基督的修女的名字:“伊德吉思,伊德吉思,伊德吉思”,好象那位修女就在她身边似的。就这样,他结束了现世的生命,进入永生,而他临死前所喊叫的那位修女,立即在她当时的所在处所染上同一疾病并于同一天被带离这个世界,跟随着喊叫她的那个男孩到天国去。

另外,染上同一疾病并已奄奄一息的另一位天主的侍女,在半夜时分突然向那些侍侯她的人嚷叫起来,要求她们把点燃着的蜡烛吹灭。但是,她虽多次嚷叫和祈求却没人理睬,最后她说:“我知道,你们以为我似乎神志不清才这么说。不过你们要知道,这次的情况并非如此:我实在地告诉你们,我看见屋里充满亮光,它这么明亮,使得你们的烛光在我看来似乎显得十分暗淡。”看到甚至没有人回答她的这些话,也没有人照她的吩咐去办,她又说:“好吧,你们要让它点多久就点多久吧。但你们要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的光:我的光在黎明时会来到我身边。”

接着她开始叙述说,一个当年去世的属天主的人已出现在她面前,告诉她,在黎明来临时她将离开今世到永恒的亮光中去。果然,她在天亮前后突然去世,这完全证实了她所见的异象。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九章 院长嬷嬷去世时上天所显现的迹象
这些发过愿的圣洁的修女们的院长嬷嬷埃塞尔伯格在行将被带离尘世时,一位名叫托特吉思的修女见到了一副奇妙的异象。这位修女当时在这座修道院里已住多年,她一直忠诚而谦卑地细心事奉天主,并且热心地教育、惩戒较为年轻的修女,以帮助那位嬷嬷维持规章制度。使徒所说,这个女人的品德在虚弱中变得完善,她突然身染重病,并且照我们的救世主的仁慈的规定,受了九年痛苦的折磨。显然,这是为了通过长期灾难的磨炼,把混杂在她的美德之中出于无知和疏忽而形成的罪恶的污点统统销熔。一天夜里,当曙光初现时,这个女人走出自己的寝室,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似乎比太阳更明亮的人体,裹在一张细薄布单中,从修女们的寝室里被托了出来并被向上提起。就在她设法弄清究竟是什么东西把她所看到的这个辉煌的身体向上提起时,她注意到,那个身体似乎被一条比金子还亮的带子高高举起,一直举到她再也看不见的高空为止。

她思索着这一异象,心想一定是修女之中有人即将去世,而且由于她的善功,甚至将有金带子把她的灵魂举到天堂去。事实果然如此:不出几天,修女们的嬷嬷,由于天主对她的宠爱,终于被带离肉体的桎梏。她所过的生活使每一个了解情况的人都相信,她一离开此生,天国的大门就会立即对她敞开。

该修道院里还有一位圣洁的修女,她不仅因在这个世界尊严而高贵,而且对来世的爱使她显得更高贵。这位修女全身瘫痪多年,甚至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动弹一下手脚。当地知道可敬的女院长的遗体在落葬前将送到教堂,她要求把她也送到那里,搁在女院长遗体近旁,就象人们在祷告时所做的那样,使她向院长鞠躬。做完这一切后,她对女院长说话,就象女院长还活着的那样祈求她获得仁慈的造物主的怜悯,结束自己所承受的如此长久如此痛苦的折磨。不久,她的请求被应允了:十二天后,她被从肉体中带离,以现世的痛苦,换来了永恒的奖赏。

前所提及的基督侍女托特吉思在女院长死后又拖了三年。她由于我们先前所说的那种疾病,变得极为虚弱,瘦得皮包骨。当她的最后解脱就要来临时,她不仅手脚不能动弹,而且连话都不会说,就这样过了三天三夜,由于突然被一种神示异象所解救,她睁开眼睛并开口说话。她望着上天,对着她所见到的异象,这样说道:“您来到我这里,真是太今人高兴了。欢迎您!”说完,她沉默片刻,似乎等待着她所看见并与之说话的那个人作答。接着,她似乎有点生气地补充说:“这一点我决不能愉快接受。”再次沉默片刻后,她第三次开了口“如果今天确实不行,那么我祈求您不要拖延太久。”她又象先前那样沉默了片刻,最后这样说:“如果实在是这样完全定了而且这一审判是无法变更的话,那么请不要拖延到明晚之后吧!”她说完这些话后,坐在她周围的人问她究竟跟谁说话,她回答说:“我在跟我最亲爱的嬷嬷埃塞尔伯格说话。”

据此,她们知道,女院长已经亲自来告诉托特吉思,她离开个世的时间快到了:正如她所请求的那样,在过了一天一夜之后,她被同时从疾病和肉体的束缚中解救出来,进入永获拯救的快乐之中。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十章 一位在这座修道院墓地上进行祷告的失明妇女重见光明
继承埃塞尔伯格女院长职务的是一个名叫希尔迪莉德的献身于天主的侍女。在许多年里,就是说直至年事极高,她都一直异常勤奋地管理着这座修道院:她竭力维护修道院院规,努力提供适合于集体使用的各种物品。由于建造修道院的那块土地太狭窄,她认为应该把埋葬在那里的基督的男女忠仆的骸骨挖掘出来,全都迁移到天主之母的教堂里,埋在一块:在这个地方经常出现天国之光,经常散发出奇异的芬香和出现了其它一些神迹,凡阅读我们从中搜集到这些资料的那本书的人,都可以了解到。我确实认为,不应该把那本书里所描写的一桩治病奇迹——这桩奇迹发生在这座奉献给天主的修道院里的墓地上——略去不提。

原来,在那附近有一位伯爵,他的妻子的眼睛突然间模糊起来,而且病情日益严重,她被它折磨得这么厉害,后来竟连一丝光亮都看不见了。这位夫人在失明的黑暗中度过一段日子后,忽然想起如果有人把她送到那座圣洁的修女们的修道院里,让她在圣徒们的遗物前祈求,或许还能重见光明。她迅速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了:由侍女们领她到就在近处的修道院——她征那里宣称,她完全相信会被治好——后,她被带到了墓地。由于她跪在那里祷告一段时间,她被认为配得上让她的请求立刻被俯允。原来,就在她祷告后站立起来但尚未离开的时候,她恢复了梦寐以求的光明的恩典。这位由侍女扶着来到修道院的伯爵夫人,现在却能高兴地自由自在地走回家去。

因此,她失去今世的光明,似乎只是为了一个目的:通过治好她的病,她可以证明,基督的圣徒们在天堂中拥有多大光明和多么非凡的恩惠。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十一章 此地的国王塞比在过修道院生活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当时,正如上述那本书还指出的那样,统治着东撒克逊的是我们先前提到过的一个名叫塞比的十分虔诚的人物:他非常热心于宗教活动,热心祷告和施舍;他珍重清静的修道院生活,胜过珍重王国里的所有财富和荣耀。如果不是他固执的妻子拒绝与他分离,他早就会抛弃自己的王国去过那种生活。因此,许多人认为,而且还经常这样说,具备这种品质的人当主教比当国王更合适。这位天国的士兵在位三十年之后,身患重病(他此后因此逝世)。他劝妻子说,虽然他们二人无法再共同享受世上的生活,或者更确切地说,无法再共同为这个世界服务,但尽管如此,他们仍应该全心全意地共同事奉天主。在费尽苦心说服了妻子之后,他前去会见继任厄康沃尔德的伦敦城主教沃尔德希尔。沃尔德希尔在他身边为他祝了福,并接受了他渴望已久的会衣。此外,塞比还给主教带去了奉献给穷人的一笔数目可观的金钱,而他却什么也没有给自己留下——为了天国,他宁愿在精神上保持清苦。

由于上述疾病日益恶化,他觉察到自己去世的日期已经不远了。这时,出于他所具有的那种君王的高贵勇气,他担心在死亡来临并给他带来痛苦之时,他的一些言语或动作会有损于他的身份。于是,他召来了那位伦敦城主教(当时他自己仍居住在伦敦),请求他说,在他离去时,除了主教和他的两名助祭外,任何人不得在场。主教答应说,他将欣然照国王的话去办。不久,在这位属天主的人入睡后,他见到了一幅惬意的异象,这异象驱走了积压在他心中的上述的忧虑和不安。而且,这一异象还使他得知自己将在何时结束此生:他在事后报告说,他看见三个身穿鲜艳服装的人来到他面前,其中一人坐在他床头,他的两个同伴站在一边询问他们来拜访的这位病人的病情;那个坐在床头的人说,他的灵魂将在一片光明中毫无痛苦地离开躯体,并且还对他宣布,他将在第三天死去。他从异象中所得知的这些事后来都一一应验:第三天,刚过第九时辰,他好象突然进入温柔的睡乡,毫无痛苦地离弃了灵魂。

虽然他们准备了一口石棺来收埋他的遗体,可是,当他们把遗体放进那口石棺时,他们发现他的身体比它长一半。于是,他们尽量劈凿石棺,使之长出两个指距。但即使这样,尸体仍然放不进去。由于难以把他葬下,他们想,或者再设法弄口棺材,或者,如果有可能的话,弯曲他的膝盖使躯体变短,直至能够把它放进他们现有的棺材里。但是,发生了一件肯定是出于天意的奇迹,使他们无须采用其中的任何一种办法。因为突然间(就在主教上述国王和修士之子西格哈德——他继父亲之后和他的兄弟斯韦弗雷德共治王国——以及许多人站在一边时),那口棺材变得适合于容下国王的躯体:而且这么刚好,在他头部和棺材顶部之间还可放进一个枕头,而在脚部的身体以下可放进四个指距大小的东西。此外,他被安葬在外邦人的教师的教堂里__——国王就是听从了这位教师的善良的教导才知道向往天堂的事情。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赫迪接替洛西尔担任西撒克逊人的主教;奎切尔姆接替普塔担任罗切斯特教会主教;格布蒙德接替奎切尔姆任主教;当时在诺森伯里亚担任主教的是哪些人(676)

西撒克逊人的第四任主教是洛西尔:他们的第一任主教是比林纳斯,第二任是阿吉尔伯特,第三任是威尼。森瓦尔死后(洛西尔是在森瓦尔在位时出任主教的),总督们夺取并瓜分了王国,进而掌握了它十年。在他们当政时,主教去世。接替他担任主教职务的是赫迪,他是在伦敦城由西奥多授予圣职的。在赫迪担任主教期间,卡德瓦拉(Cadwalla)制服并驱逐了各总督,夺取了统治权。他在位两年后,也就是在该主教依然统治教会的时候,出于对天上王国的热爱,抛弃了王位去罗马,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有关这一点,我们在下文还须作更详尽的记述。

此外,主历676 年,麦西亚国王埃塞尔雷德率领一支残暴的军队攻入肯特,蹂躏了这个国家。他们对天主毫不敬畏,无情地玷污、亵渎了教堂和修道院。他以同样毁灭性的手段劫掠了罗切斯特城。普塔是罗切斯特的主教,虽然当时不在场。后来,他听到这件事,即他的教堂已遭毁坏,所有财富已被洗劫一空,于是便离开罗切斯特到麦西亚的主教塞克斯伍尔夫那里去,从他手中得到一座教堂和一小块土地,并且就在那里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前一点也不试图恢复自己的主教职位(因为,如前所述,他对教会事务的热心远胜过世俗事务),相反,他只是一味地在那座教堂里事奉天主,在有需要他的时候,到外面去教唱教堂赞美诗。

西奥多把罗切斯特主教职务授予奎切尔姆,以代替普塔。但是,由于缺乏一些必需品,奎切尔姆不久就离任到其它地方,西奥多于是又指定格布蒙德接替奎切尔姆担任主教。

主历678 年,即埃格弗里德王八年的八月份,天上出现了一颗彗星,它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清晨时分升起,放射出一道长柱子般的耀眼的光茫。这一年,最可敬的主教威尔弗里德由于与这个埃格弗里德王不和,被解除主教职务,另两个人被任命为主教接替他管理诺森伯里亚人:一个是博萨,他管辖德伊勒地区,主教座堂设在约克城;另一个人是伊塔,他管辖贝尼西亚地区,主教座堂设在赫克瑟姆或林迪斯凡教堂。这两个人都是在调离修道院后被招去擢升为主教的。伊德赫德同他们一道被任命为林赛地区的主教。埃格弗里德是在新近打败并赶跑伍尔夫希尔后征服林赛的。伊德赫德是该地区拥有的仅属于他们自己的第一个主教。它的第二任主教是埃塞尔温,第三任主教是埃德加,第四任主教是至今仍在那里的辛尼伯特;在伊德赫德之前,该地主教是塞克斯伍尔夫,他同时又是麦西亚和中英吉利的主教。因此,他在被赶出林赛地区之后,依然管辖着那另外两个地区。

伊德赫德、博萨和伊塔三人是在约克城由大主教西奥多任命的。西奥多在威尔威里德离开三年之后,又在这些人之外任命了两名:一名是在赫克瑟姆教会任职的滕伯特;另一名是特朗文,他服务于当时由英吉利人统治的雷德秀克人地区。伊塔则继续留在林迪斯凡。由于埃塞尔雷德重新夺回了林赛地区,伊德赫德于是撤了回来,被西奥多安排去管理里彭教会。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十三章 主教威尔弗里德使南撒克逊地区皈依基督(678—686)
威尔弗里德被解除主教职务后,漫游了许久,漫游了许多地方。他去过罗马,后来又回到不列颠。尽管由于上述国王的不快,他无法回到自己的国家和教区,但是并无法停止他传播福音的职责:他转向了南撒克逊地区。该地区从肯特往南、往西一直伸展至西撒克逊,面积七千海得。当时,西撒克逊人仍陷在异教崇拜之中,于是,他就给他们传播信仰的福音,施行拯救洗礼仪式。

那时候,那些人的国王是埃塞尔沃尔奇,不久前在麦西亚地区,他经伍尔夫希尔王劝说并在他出席的情况下接受了洗礼。伍尔夫希尔王把埃塞尔沃尔奇从洗礼水中引领了上来,认他为教子。作为表示,伍尔夫希尔王把西撒克逊人中的两个地方即怀特岛和米恩瓦拉斯送给埃塞尔沃尔奇。因此,在国王的允许下——不,应该说,使国王大为欣喜的是——这位主教在圣水池里给该地的主要大臣和亲兵们施洗。但其他人则由伊帕、帕达、伯格赫尔姆和奥伊迪这几位神父在当时或其后不久给予洗礼。此外,王后伊巴当时已在自己的国家即维卡斯地区接受了洗礼。

她是伊恩弗里德的女儿,而伊恩弗里德是伊恩希尔的兄弟。这兄弟俩和他们的百姓都是基督徙。不过,在这之前,整个南撒克逊地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天主的名和基督教。

然而,该地区确有一个苏格兰修士,名叫迪库尔,他在一个叫巴桑汉的地方拥有一座小小修道院。该院在树林和大海环抱之中,住在里边的五、六个兄弟在谦卑、清贫的生活中事奉着天主但是,当地没有人仿效他们的生活,也没有人听他们传教。

然而,当威尔弗里德来到这里向当地人民传播福音时,他不仅使人民免遭永罚之苦,而且还把他们从一场现世死亡的大灾大难中解救出来。原来,在他来到该地区的前三年里,那里没有下过一滴雨,所以,严重的饥馑落到了老百姓的头上,使他们遭受到无情的毁灭。简而言之,据说由于饥饿所迫,经常有四、五十个人一同来到悬崖或海边,十分可怜地手拉着手纵身往下跳,他们或者跌死或者淹死。然而,就在人们接受基督教洗礼那天,一场沛雨从天缓缓而降。于是大地回春,田野一片葱绿,一个丰收和欣欣向荣的年头回到了人间。人们摒弃了旧时的迷信,摧毁了偶像崇拜,身心都充满了对永生的天主的喜悦之情。他们知道,是他这位真正的天主赐给了他们天恩,使他们身心得益。原来,来到此地的主教当时看到饥馑盛行,还教会他们如何捕鱼摄食,因为在他们周围的那些大海江河里有的是鱼;可是人们除了捕捉鳗鱼外,再也没有捕捉其它鱼类的本领。因此,主教的随从们四处搜集鳗鱼网,然后把它们撒向海里。由于天主的恩惠的帮助,他们捕到了三百条各种各样的鱼。他们把鱼分成三份:一百条给穷人,一百条给鱼网的主人,一百条留给自己。

凭着给人们带来的这一利益,主教赢得了所有人的衷心爱戴。这些在他的帮助下获得世俗利益的人,听了他的传教,现在开始更加乐意地向往天上的事了。

这时,埃塞尔沃尔奇把八十七海得的土地赠给最可敬的威尔弗里德主教。在那里,主教能够接纳当时正在四处流亡的他的那些随从。这块地在一个叫塞莱修的地方,其拉丁文意思为“小海牛岛”,因为此地除西面外,三面环海;西面与陆地相连处只有一次投石之宽。这种地方在拉丁文中称Peninsula,希腊文中称Cherso- nese。威尔弗里德受领这块地后,便在上面盖起一座修道院,并把居住其中的兄弟们约束于修道院生活之中。这些兄弟中的大部分人是主教当时带来的。人们知道,直到今天,主教的继承人仍然保持着这座修道院:莅埃格弗里德王去世的前五年里,威尔弗里德身传言教,履行了该地的主教职务。他功绩卓著,受到众人敬重。由于国王把那块土地和一切财产连同那里的田园、居民都赠送给他,于是他就把基督教传授给那个地方的所有人,并在圣水中为他们施洗。

他们中包括二百五十个男女非自由民。通过洗礼,他把这些非自由民全部从魔鬼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同时,通过恢复他们的自由,他使这些人摆脱了人的奴役。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十四章 奥斯瓦尔德王的代祷驱走了一场由瘟疫引起的大规模死亡
据说,当时在这座修道院里专门显现了一些上天的恩赐。这是因为,那里刚刚驱走了魔鬼的疟政,基督开始占了上风。我认为把其中的一件事记载下来让人们记住是有好处的。这件事是最可敬的主教阿卡反复讲给我听的,他并且肯定他是从这座修道院里完全值得信赖的兄弟们那里听来的。大约就在此地开始接受基督之时,一场悲惨的大规模死亡袭击了不列颠许多地区。出于天主的意志,这场瘟疫也蔓延到上述修道院(当时治理该院的是最虔诚的基督的神父伊帕)。许多人,有些是主教威尔弗里德带来的,另一些是来自同一撒克逊地区的刚刚引领到基督教中的人,也从各个角落被带离了今世。院里的弟兄们觉得似宜守斋三天并谦卑地祈求仁慈的天主怜恤他们:他要么把人们从危险的瘟疫和目前的死亡中拯救出来,要么在他们被带离尘世时把他们的灵魂从永罚中拯救出来。

当时,这座修道院里有一个新近蒙召加入基督教的撒克逊小男孩,他也染上了同样的疾病,已经卧床多时了。当上述守斋和祷告大约守到第二天的第二个时辰时,这个男孩正独自躺在自己的病床上。突然间,出于天主的旨意,最神圣的使徒之首屈尊出现在他面前。这是因为,他十分纯真、温顺,而且诚实笃信地守着他所接受的信仰的圣礼。使徒们温和地向他致意说:“孩子,不要害怕使您如此发愁的死亡,因为我们今天就要把你带到天国去。但是,你必须首先等到弥撒仪式结束,等到接受了旅途的食粮——主的体和血,等到从疾病和死亡中被如此拯救出来后被举至天堂的永福之中。因此,你务必把伊帕神父叫到你这里来,告诉他,主已经听到了你们的祷告,并且对你们的虔诚和守斋表示赞赏:在这座修道院及其附属领地上再也不会有一人死于这场瘟疫;相反,属于你们管辖的各地所有的身染这一疾病的人都将从虚弱中站立起来,恢复先前的健康。不过,你是唯一的例外。今天,你将从死亡中披拯救出来并被引领到天堂,到你忠心侍奉的主基督的眼前。天主仁慈地把这些恩惠赐予你们,因为天主所宠爱的虔诚的国王奥斯瓦尔德代你们作了祷告。他曾以世间王国的权威身份,又以通向永恒天国的基督徒的忠贞不渝,出色地统治了诺森伯里亚人民:就在今天这个日子里,这位国王的肉体在他与异教徒作战时被杀,而他自己却被迅速升到天堂里的灵魂的永福之中,加入天主选民的行列。

请他们翻一翻记载着有关埋葬死人的记录本吧!他们会发现,如我们所说,奥斯瓦尔德正是在今天这个日子里被带离尘险的。请他们在这个修道院的所有小教堂里作弥撒以感谢主听到了自己的祷告,或纪念曾一度治理他们国家的奥斯瓦尔德王吧!正因为奥斯瓦尔德王曾一度治理过他们,所以,他就象为自己人民中间的异邦人那样,向主为他们作了谦卑的祷告。当所有的教友都聚集在教堂的时候,请他们接受圣体吧!让他们结束守斋后吃进适当的食物,重新振作他们的肉体吧!”

当小男孩把听到的所有这番话详细告诉被叫到他跟前的那位神父时,神父仔细询问他,出现在他面前的人究竟怎样打扮,外表如何。他回答说:“他们的装束和面容都很特别,显得极为愉快、美丽。我从来没有见过,也不曾相信会有人那样漂亮、美丽。其中一个象教士那样修了脸,而另一个则留着大胡子。他们说,他们中的一个叫彼得,另一个叫保罗,都是我主救世主耶稣基督的使者,被从天上派来保护这座修道院的。”因此,神父相信了小男孩的话,立即出去,查阅自己的编年史册。他发现奥斯瓦尔德王果然是在那一天被杀害的。于是,他叫来诸位教友,吩咐备好晚餐,准备作弥撒,并且象以往那样领受圣体,时时,他还今人给那个病孩送去奉献给主的一小部分供品。

当天,就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不久,小男孩去世了。这证实了他从基督使徒那里所听来的话。此外,院里除了他,再也没有其他人被带离尘世,这也证实了他所说的话。这一异象无疑奇迹般地激励了那些可能听到这些故事的人们,使他们在灾难中祈求得到天主的怜悯并采用守斋这一良药。从那时起,不仅在这座修道院而且在其它许多地方,人们每年都在基督的勇士上述国王的生日那天作弥撒,以守这一神圣的日子。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十五章 格维莎斯的卡德瓦拉王杀害了埃塞尔沃尔奇王,并且大肆残杀、破坏、蹂躏他的地区(686)
其间,格维莎斯王室宗亲、年轻勇猛的卡德瓦拉在遭受流放后,突然带着一帮人马过来,杀死了埃塞尔沃尔奇王,并且大肆残杀、破坏,蹂躏这个地区。但是,国王的两个将领伯桑和安德亨很快就将他驱赶出去并从此成了该地区的统治者。但后来,成为格维莎斯国王的卡德瓦拉杀害了前者,又把该地区置于比以前更为残酷的奴役之下。而且,继任卡德瓦拉的英尼王又多年使这个地区遭受同样灾难。正因为这样,这个地区的人民在那段时间里一直没有自己的主教。不过,在他们的第一个主教威尔弗里德再次被召回家后,文塔城的所有人都归格维莎斯即西撒克逊主教管辖。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十六章 怀特岛接收基督教徒居民;岛上两个王室的男孩接受洗礼后立即被杀(686)
卡德瓦拉取得格维莎斯王国的统治权后,还占领了怀特岛。在这之前,这个岛上的所有人都崇拜偶像。卡德瓦拉打算把岛上的居民尽数残杀光,让自己地区的人民进驻这个岛屿。他曾经发誓(虽据说他尚未在基督里获得重生),如果他能夺取怀特岛,就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战利品奉献给主。他果然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把其中四分之一的土地和战利品送给了突然离家碰巧来到该岛的威尔弗里德主教,供他侍奉主。该岛面积,根据英吉利人的计算,有一千二百海得。因此,送给主教的土地就是其中的三百海得。不过,主教却把这部分土地交给他其中的一位叫伯温的教士,即他的外甥管辖,并给他派了一位叫希迪拉的神父,为那些将获拯救的人传播福音和施行生命的洗礼。

这里,我觉得不应该把下述的这件事抹去不提:这岛上居民的第一批果实,王室的两个男孩,即该岛阿沃尔德王的两兄弟,由于信奉基督而得救,因此得到了天主的一种特殊恩惠的冠冕。原来,当敌人攻进这个岛屿时,他们逃了出来,被送到相邻的朱特人地区,到了一个叫艾特斯通的地方,以为他们可以隐藏起来,不被征服他们的国王发现,可是,他们被出卖了,而且被下令处死。这件事被一个叫辛尼伯特的修道院院长兼神父听到了[他的修道院就在离那里不远的鲁特福德即里兹福德]。他去求见在怀特岛战斗中负了伤、当时正在那里秘密休养的国王,请求他说,如果他一定要把这两个男孩处死,那么就先让他们接受基督教奥秘的教育。国王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院长就用问答法向他们传授了真理的福音,并在救世主的圣水池里为他们洗礼,使他们确有把握进入永恒的天国。不久,刽子手来到了,他们欣然接受了这种现世的死亡。他们毫不怀疑,通过这一死亡,他们的灵魂将得到永生。

在不列颠各地这样接受基督教之后,怀特岛也接受了基督教。但是,由于外人统治所带来的灾难,在丹尼尔即现在的西撒克逊主教之前,没有一个人在这里担任神父和主教。该岛与南撒克逊和格维莎斯两个地区的中部相对峙,中间隔着三英里宽的索伦特海域。从浩瀚的环绕不列颠的北部海洋奔涌出来的两股海流每天在这个海域里相遇,汇合在霍姆利河(霍姆利河流经伸展至格维莎斯内的朱特人地区,然后注入上述海域)的河口以外,它们汇合后,又流回原来的海洋去。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十七章 在希思菲尔德平原举行宗教会议,由大主教西奥多主持(680)
此时,西奥多听说,优迪克异教给君士坦丁堡教会的信仰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为了使自己管理下的英吉利各教会不受这一污染,他召开了一个由可敬的主教和许多神学家参加的会议。他认真地逐个询问,究竟他们信哪一种教义。他发现他们一致同意普世信仰:为了教育后代,使他们牢记这件事,他设法把这一致意见写进了宗教会议文件。文件的开头是这样的:“以我主耶稣基督、救世主的名义,在我们最虔诚的诺森伯里亚王埃格弗里德陛下十年、麦西牙王埃塞尔雷德陛下六年、东英吉利王阿尔德伍尔夫陛下十七年、肯特王洛西尔陛下七年,即第八个小纪的9月17 日,承蒙天主的恩惠,不列颠岛和坎特伯雷城大主教西奥多同不列颠岛上其他可敬的主教一道,在一个撒克逊语中称为希思菲尔德的地方,由西奥多主持召开会议,申明正宗信仰,他们的面前摆着神圣的福音书:关于这一正宗信仰,我们的声明与我主耶稣基督成为肉身向那些曾亲身看见他,听到他的声音的门徒们所传授的是一致的,与神圣的教父们的信经中所传授的是一致的,概括地说,与所有神圣的大公会议和普世教会的真正神学家们所传授的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共同申明、一致相信天主指示给他们的信条,并据此信条,虔敬地信从上述这些事情。

我们同神圣的教父们一样承认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本体同一和一体三位,就是说,我们承认只有一个天主,天主包括三个同等荣耀的相同的体或三个位。”在记载了许多类似的表明正宗信仰事宜后,神圣的宗教会议还在这份文件上补充了以下文字:

“我们赞同由神圣的教父们参加的天主所能接受的五次神圣的宗教大会。这些大会是:主历318 年在尼西亚召开的,谴责邪恶的阿里乌及其邪说的会议;主历150 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的谴责马其顿尼和尤多修斯疯狂行为及其邪说的会议;主历200 年在以弗所召开的首次谴责最邪恶的聂斯脱利及其邪说的会议;

主历630 年在卡尔西顿召开的谴责优迪克和聂斯脱利及其邪说会议;第五次是小查士丁尼在位时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的第二次谴责西奥多,谴责依巴斯和西奥多雷特的函件及其谴责他们反对西里尔邪说的会议。”

一段文字后,又有如下记述:

“我们赞同在第八个小纪,最虔诚的君士坦丁大帝在位九年即在最神圣的教皇马丁于罗马城召开的宗教会。我们象那些人荣耀我主耶稣那样荣耀他,我们不折不扣地,心口如一地谴责他们之所谴责,赞同他们之所赞同:我们象上述圣徒、先知和神学家们声称的那样,赞美没有起始的天主圣父,赞美他唯一的在万世以先为父所生的子,赞美以不可言喻的方式从父子出来的圣灵。和大主教西奥多一道确立普世信仰的我们这些人都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十八章 前来不列颠教唱的罗马教廷的领唱约翰
出席这次会议并与其他人一道共同认可普世信仰教会的还有一位可敬的约翰,他是圣彼得教堂的首席领唱、圣马丁修道院院长。他是在新近奉教皇阿加塞之命,由最可敬的院长、别名本尼狄克的比斯科普引路,从罗马来到这里的。有关本尼狄克恃的事迹,我们已经说过了:他在威尔河河口建造了一座纪念最神圣的使徒之首的修道院后,和他的同工、助手、后来继承他担任该院院长的切奥尔弗里德一道象过去经常所做的那样来到罗马,受到已故教皇阿加塞的隆重接待。他请求教皇并从他那里得到一份以教皇权威认可的特许状,以确保他所建立了的修道院的自由。

特许状的形式是与切奥尔弗里德所知道的埃格弗里德王的愿望和保证相一致的:他正是在得到国王的允许并接受了国王慷慨赠送的土地之后,才建造了这座修道院的。

他还得到准许,把这位约翰院长带回不列颠,目的是让约翰在他的修道院里教授一年一度歌唱课程——就象在罗马的圣彼得教堂里所做的那样。约翰院长确实象教皇所命令的那样去做了,就是说,他不仅亲口把唱、诵的规则和方式教给院里的领唱者,同时还把一整年中庆祝各节日时所需要做的事情写下来。这些材料至今仍保存在该修道院里,而且还为各地的不少修道院所转抄。

约翰不仅教授该修道院里的兄弟们,还教授从该地区的几乎所有修道院成批成批地汇集而来听他讲课的那些有演唱技艺的人。另外,许多人还大胆地请求他亲自到他可教唱的地方去教他们。除了教授诵读、唱经外,他还担负教皇交给的另一使命:他必须仔细弄清英吉利教会究竟遵行何种信条,并且在回罗马时报告这件事:他新近带来了不久前还保存在罗马的由神圣的教皇马丁主持的由一百零五名主教一致通过的宗教会议的决议,把它交给上述的最虔诚的院长本尼狄克特的修道院抄录。

这个决议主要是针对那些宣扬基督里只有一个意志的人:这些人当时严重地扰乱了君士坦丁堡教会的信仰,不过,由于天主的恩典,他们在当时就被觉察并被压制了下去。因此,教皇阿加塞,就象想了解其它地区教会的状况那样,还想了解不列颠教会的状况,想知道它究竟是否受过异端污染。他把这一任务委托给受命前往不列颠的最可敬的院长约翰。因此,专此目的而在不列颠召开了我们所说的宗教会议并且发现普世信仰在他们所有人的心中未受玷污:他得到了一份会议文件以便带回罗马。

可是,他在回国途中,刚刚渡过海峡,就忽然得病去世。出于对圣马丁的爱(他生前管辖圣马丁修道院),他的朋友们把他的遗体运到图尔,把它隆重地安葬在那里。原来,他在前往不列颠的路上曾经在那个教堂里受过友好款待,那里的兄弟们曾恳求他回罗马时从这里经过,在教堂里歇脚。最后,他从教堂里拿了一些东西,用以帮助他旅行和完成他被委以的工作:虽然他死于途中,但说明英吉利人的普世信仰的那份文件还是被送到了罗马,教皇和其他所有听取或阅读这份文件的人都表示赞赏。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十九章 王后埃塞尔思里始终是贞女,她的遗体久埋不腐(672—680)
埃格弗里德王娶了一个名叫埃塞尔思里思的女子为妻,她是我们曾多次提到的那个虔诚得出奇、在思想和行为各方面部十分出众的东英吉利王安纳的女儿。该女子在与埃格弗里德结婚之前,曾婚配给另一个人,即名叫汤德伯特的南吉尔瓦斯的王子。但是,汤德伯特刚娶地不久就去世了,因此她才改嫁给埃格弗里德王。她与埃格弗里德相处虽达十二年之久,但她始终是一个纯洁和荣耀的贞女,恰如已故的威尔弗里德主教对我所说明的那样:由于我知道有人怀疑这件事的可靠性,因此便询问他。他告诉我说,对于她的贞洁,他可以当可靠的见证人,因为国王曾经许诺(由于他知道王后在这个世界上最崇敬的就是他),如果威尔弗里德能成功劝说她与他结伴,那么,他就会给威尔弗里德大量的土地和金钱。人们决不应该相信,正如真实的历史记载所表明的那样,过去某时发生的事情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发生:这是出于保证与我们永远同在直到世界末日的那个独一无二的主的恩惠:此外,那个神迹——由于它,那位女人的身体久埋不腐——清楚地表明了,她继续保持着贞洁,未接触过任何男人。

她一再恳求国王准许她抛弃尘世上的烦恼,到修道院去事奉真正的王、唯一的基督。一次她刚一得到许可,就到女院长埃巴的修道院里去。埃巴是国王埃格弗里德的姑亲,她的修道院座落在科路蒂镇里。王后就在这座修道院里从上述主教威尔弗里德那里接受修女会衣。但是一年后,她自己就在埃尔奇这个地方成为修道院院长——她在埃尔奇建起修道院后,就成为许多献身于天主的修女们的嬷嬷言传身教天国生活。关于她,据说,她入院后从不穿亚麻衣服,只穿毛质衣衫;除非在庄严的神圣的节日刚复活节、圣神降临期和三王来朝节时,平时很少洗热水澡,即使在洗热水澡时,她也是最后一个开始。她总是亲自和自己的女仆一道先给在场的其他的基督婢女洗净。除非在神圣的或较为要紧的日子里,她每天只吃一顿饭。如果不得重病,她总要从早上的祈祷开始,一直在教堂里祷告到天亮。还有人说,由于有先知之灵,她预言了造成自己死亡的那场瘟疫,并且当着众人的面告诉她们,将有多少人由于这场瘟疫被从她的修道院里带离今世。

她是在担任了七年院长后和她的同伴们一道被带去见主的。正如她嘱咐的那样,她被装进一口木棺里,不是埋在其它地方,而是按照她当初去世的顺序,埋葬在她的同伴们中间。继承埃塞尔思里思担任院长的是她的妹妹塞克斯伯格,她原是肯特王厄康伯特的妻子。埃塞尔思里思葬后十六年,塞克斯伯格院长觉得似宜取出她的遗骨,装进一口新棺材,然后移到教堂里去。她吩咐一些兄弟专此设法找到可以作为棺材的石头。由于埃尔奇的四周都是水和沼泽地,我不到大块石

头,于是,他们只好乘船来到一个被遗弃的小城镇里,该镇离埃尔奇不远,英吉利语中称为格兰塔卡斯特。他们很快就在城墙边找到一口用白色大理石造成的十分精致的棺材,一块大理石严严实实地盖在上面。他们由此得知,主使他们不虚此行。于是,他们向主表示了感恩,接着把这口棺材运向修道院。

这位神圣的修女、基督的新娘的遗体在打开坟墓后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它依然完美无瑕,好象她是当天刚刚去世或刚刚埋进土里似的:正如主教威尔弗里德和许多其他知情人都可以证实的那样。不过,在她临死前和她被指出坟墓时都在场的医生辛尼弗里德却时常告诉人们更多的确切事情。他说,她病时,颧骨下肿得很大,“他们叫我把它切开,让里头的毒液排出来。我真的这么做了。在头两天里,她的病势似有好转,许多人因此以为她的病痛可以治好。但是,到了第三天,她的疼痛却加剧了,而且很快地她被带离尘世,变疼痛和死亡为健康和永生。就在过了这么多年之后,人们要把她的遗骨挖出来。他们先在上面搭了个帐篷,所有的修士列在帐篷边唱歌,修女列在另一边唱歌,而女院长则亲自带了几个人到篷里去,拾拣和洗涤她的遗骨。突然间,我们听到里面的女院长大声喊道:‘荣耀属于主的名!’他们立即打开帐篷的门把我叫进去。我看到天主的神圣修女的遗体被抬出墓穴平放在床上,好象熟睡了一样。此外,他们还揭开盖在她的脸上的面纱,给我看我当时动过手术的刀口已经愈合:她埋葬时依然张开的伤口现在已经令人惊讶地变成了小小的伤疤。”此外,穿在她身上的所有亚麻布衣服都完好无损,崭新得就象当天刚刚穿在她的纯洁的身体上一样。据说,在上述肿块以及颧骨和脖子上的疼痛折磨着她的时候,她仍然为此病痛感到极大欣慰,常常说:“我深知我所忍受的脖子上的疼痛是应得的。我记得当我还是一个女孩时,脖子上戴着一串多余的项链。我相信,上天的怜悯因此要我忍受脖子上的疼痛,这样,我就可以从多余的虚荣的罪过中开释出来。因此,现在出现在我脖子上的不是黄金和珍珠,而是红色的肿块及其疼痛。”此外,还出现了这种情况:摸摸她的衣衫,缠身的恶鬼就会被从身上驱走,其它疾病有时也可以治好。不仅如此,据说用来埋葬她的第一口棺材还治好了一些患有眼疾的人。这些人的头靠着棺材祷告,很快就会使眼里的疼病消失或使眼睛变得明亮。

修女们因此洗涤了她的遗体,给她穿上新的衣裳,然后把她运到教堂,装进找来的棺材。那口棺材至今仍然摆在那里,深受人们敬仰。它奇迹般地恰好容纳下这位修女的遗体,就好象特意为她制作似的。棺材的前端似乎也是特意凿打出来,恰好能容纳下她的头部。

伊利在东英吉利地区,面积约六百海得,而且如前所述,周围都是水和沼泽地,犹如一个岛屿:它因其沼泽地里盛产鳗鱼而得其名。上述基督的婢女希望在这个岛上有一座修道院,因为,如前所述,她自己出生于东英吉利地区。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十章 圣女赞歌
看来,把我们几年前所写的一首赞美贞洁的诗同时收进这部历史似乎是很适宜的。这是一首赞颂这位基督的王后和新娘的挽诗——因为她是基督的新娘,所以她的确是一位王后。我们沿用了《圣经》里的习惯写怯,在这部历史中,插进了不少大家所熟知的带有韵律和节的诗歌:

  

“呵,天主!呵,仁慈的三位一体!

你是万物永恒之主。

呵,仁慈的天主!你是三位中的一位,请恩助我们作成此诗。

让维吉尔去书写武功战史吧,我们吟唱的是太平盛世。

让维吉尔去记述伊尼斯之战吧,我们要讴歌基督恩赐。



我的诗篇纯洁而又神圣,它岂能做描绘劫持海伦之唱。

我这诗篇圣洁无暇,无聊辞章怎会出自那淫荡者笔端。

我欲纵情赞美上苍恩泽,而非血雨腥风的特洛伊之役。

我要高声放歌上苍圣德,因为普天之下无不蒙恩受益。



看哪!天主从天而降,由童贞女玛利亚所生。

看吧,高尚的天主怀着一颗仁爱之心,

来为人类赎罪祝福。

一位童贞女生下婴孩,她将成为万民之母。

温柔的童贞玛利亚生下圣子,我们知道

她可是天主之门。

在她的欢乐中,有福之人,联合起来。

圣母的声音能令雷电也俯首屈服,



贞女们在她里面欢呼雀跃。

她的真眷美德使众多的童贞之树枝叶繁茂,茁壮成长。

她的光辉榜样使无数的贞女之花含苞吐蕊,迎风开放。

纯贞的阿加莎曾受毒火烈焰烧灼,

可她从不惧怕畏缩。尤拉莉亚也曾在熔炉中炙烤煎熬,

却没显现一丝怯懦。

面对喷血的猛兽,贞女特克拉她勇气倍心,决不后退。

面对凶残的畜牲,尤菲米亚的心泰然自若,视死如归。

面对死亡的钢刀,阿格尼丝胜似钢浇铁铸,扬眉冷笑。

面对杀人的利刀,塞西莉亚自感其乐滔滔,壮志难摇。



她们的美德情操,赢得普天之下有口皆碑,人人传颂。

她们的铮铮铁骨,唤起了全世界对贞女的珍爱和敬重。

而今,我们的时代又有一位圣洁贞女而变得甘美无比。

我们的埃塞尔思里思也是光照人间,芳名青史共千秋。



她出身王族世系,父亲一生却以德行和勇武闻名于世。

她昔日华贵,而如今是天主使她愈加高尚,令人仰慕。

在尘世,父王曾使她贵为女王,无边权势,一统人间。

在天堂,天主又为她带来了无限的荣耀,永恒的尊严。



贞女呵,你何须嫁配男人?你已立誓献身上天的基督。

基督就是你唯一的伴侣,你怎么会再去青睐俗子凡夫?

我以为,你将似天上君王之母一般,终成为众生之母。

你还会象那位圣母,为你自己赢得无比的荣耀。



这位天主的新娘曾居王宫十二载,享不尽荣华和富贵。

但她,天主的新娘,却欣然离去,到修道院修身隐退。

在修道院里,她虔诚专注,修得了高尚的贞操与善行。

她的灵魂从那里升入天国,她向上苍奉献了全部身心。



贞女圣洁的肉身早已殓葬入士,历经十六年。

可她的躯体好象初逝时般完美无损,不改风韵和容颜。

基督呵,这无疑是你的杰作:她那衣着依然齐齐整整。

呵,基督,她那穿戴崭新如故,时光也无法将它剥蚀。



魔鬼的黑蛇居然要躲藏隐匿:您的洁身确实可敬可畏。

缠附黑蛇的病灾瘟疫,邪不压正,也同黑蛇一道循飞。

那妖蛇凶残恶煞,曾在伊甸园诱骗过我们的先母夏娃。

然而歹毒的魔鬼在贞女面前竟魄散魂消,似恶犬丧家。



啊,天主的新娘,你知道在人间你是何等尊贵和荣耀。

呵,主的新娘,天堂上万般宏福,凡事岂可相比较。

你天生快活,在通往天国的路上火炬将照你直至天乡。

你只会乐上添乐,瞧哟,新郎基督正趋身前来迎新娘。



琴声伴随你的歌喉多么甜美,恰似一组旋律沁他心扉。

圣诗和着你优雅的歌声,婉如一曲乐章迭句令他陶醉。

坐在天堂王座上的羔羊将和您形影相随,永远在一起。

因为你和羔羊缔结的真诚的爱,任何东西也无法分开。”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西奥多在埃格弗里德王和埃塞尔雷德王之间调停劝和(679)
埃格弗里德王在他即位的第九年同麦西亚王埃塞尔雷德在特伦河一带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斗。埃格弗里德王年约十八岁的弟弟埃尔夫温战死沙场,他是交战双方都十分敬重的年轻人,因他的姐姐奥斯思里思又是埃塞尔雷德王王后。

当两位高傲的国王及两国的人民之间有可能爆发一场更为激烈的战争,双方的敌对有可能持续下去的时候,天主所宠爱的主教西奥多借助于神的帮助对双方好言相劝,终于彻底平息了一场大规模的危险的冲突。这样,由于双方国王和人民得到抚慰,埃格弗里德王的兄弟之死才没有招致更多人的死亡,而只是向复仇的一方国王付了一笔适当的赔款了事。这两个国王及其治下的人民后来确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了这一和平关系。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某囚犯的镣铐因有人为他作弥撒而自行松脱
众所周知,就在上述国王埃尔夫温被杀的那场战斗中,发生了一桩引人注目的事件。我觉得不应该对此事缄口不言。相反,把它告诉世人将有助于拯救许多人。有一位年轻的名叫伊马的国王的亲兵和其他一些人一样受了重伤。他象死去一般,躺在死人堆中挨过了一天一夜。最后,他突然恢复了呼吸和知觉,坐了起来,尽力包扎好自己的伤口。休息一阵之后,他站起来,开始走动,企望在什么地方找到能够照料自己的朋友。可是,在他走动中间,敌兵发现了他,并把他抓起来带到他们的领主埃塞尔雷德王的一个家臣那里。当他被问到他的身份时,他不敢承认自己是士兵,只说他是一个穷乡下人,已经结过婚,并且宜称,他这次同乡亲们一道参战是为了给士兵运粮。因此,这个家臣待他很好,还给他治伤。在这位亲兵开始复原的时候,那家臣命令给他上铐,以免他夜里逃跑。但是,铐他不住。原来,给他上铐的人一走,镣铐就松落了。

这是因为,他有一个叫滕纳的亲兄弟,是神父兼修道院院长。修道院所在城市因他而得名,至今仍然叫作滕纳卡斯特:滕纳听说兄弟战死,就到战场上寻找他的尸体。他找到一个各方面酷似伊马的人,就以为真的是他,于是把他运回修道院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常常作弥撒,为他的灵魂忏悔。由于这种弥撒仪式,因此,如我所说,什么人也铐他不住,镣铐一铐上,马上就松落。此间,那位拘留他的家臣对此感到迷惑不解,所以就问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任何人都无法把他铐住,是不是他碰巧掌握了人们所说的那种“松铐咒语”,因而才无法把他铐住。但他回答说,他根本并未掌握这种法术。“不过”,他说,“我有一位兄弟在家乡当神父,我知道,他以为我被杀死,因此经常为我作弥撒。如果我现在在来世里,那么,他代我所作的祷告将使我的灵魂免除一切痛苦。”

他在那位家臣的家里被关了一阵,那些更加严密监视他的人从他的长相、举止和言论中看出他并不是自己所说的那种普通穷人,而是一位很有身份的人物。于是,这位家臣就秘密地召见了他,更为直接了当地查问他的身份,并答应,他决不会因为他明白道出自己身份而加害于他。伊马于是照办,表明他曾是国王的亲兵。那家臣说:“确实,从你的几次回答中我看得出你根本不是乡下人。你确罪该万死,因为我所有的兄弟和亲属都战死了。不过,我不会把你处死,以证明我不违背自己的诺言。”

因此,那位亲兵完全康复后,被他卖给了一个弗里西工人带往伦敦。在路上,那个弗里西亚人无论如何也铐不住他,不过,当买下他的那个弗里西亚人认识到他是铐不住的时候(当时押送他的人给他上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镣铐),他同意他赎身——如果他有能力的话(这位亲兵身上的镣铐在第三时辰后作弥撒的时刻经常松落)。于是这位亲兵发誓说,他要么再回到弗里西亚人身边,要么把赎金寄给他。誓罢,他就到肯特去晋见洛西尔王。洛西尔王是前面提到的王后埃塞尔思里思的姐妹的儿子,而伊马曾一度当过王后的亲兵。他向国王请求后得到赎金,于是按照自己许过的诺言,把它送给自己的主人以赎回自己。

此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见到了自己的兄弟,并原原本本地向他诉说了自己所经历过的不幸以及在不幸中所得到的安慰。他从兄弟的叙述中得知,他身上的镣铐,特别是在他兄弟给他举行神圣的弥缴仪式时松落的。此外,他还知道,由于他兄弟代祷并向天主献上美好的圣体,因此,他在危难之中还得到上天恩赐给他的其它方面的救助。许多人听了他的叙述后,信仰更加热烈,祷告更加虔敬,他们为了拯救已经离开此世的朋友,或施舍,或向天主献圣体。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美好的供品可以有效地使灵魂和身体永获赎救。

告诉我这件事的,是一位亲自从身历其境的那个人那里听来的。因此,在查明核实后,我毫不犹豫地把它写进了我们的《教会史》。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女修道院院长希尔德的生平及去世(614—680)
次年,即主历680 年11 月17 日,基督最虔诚的婢女、前已述及的惠特比修道院院长希尔德在人间行了许多圣事后,于六十六岁时被带离人间去接受天堂生活的奖赏。她的六十六年生涯可平分为两个阶段。前整整三十三年,在俗界,她有着高尚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后三十三年她过的是献身于天主的更为高尚的修女生活:她的出身同样高贵,就是说,她是国王爱德文的侄亲赫雷里克的女儿。由于已故的诺森伯里亚第一个大主教波莱纳斯的传教,她和国王一道接受了基督教和基督所立的圣事。她始终保持着对它的真诚信仰,直到理所应得地见到主为止。

在决心抛弃俗界、仅只事奉天主之后,她到东英吉利地区去。原来,她与那里的国王有亲戚关系。她希望从那里,如果能有什么办法的话,摆脱自己的国家,抛弃她曾经拥有的一切到法国去,为了主,在国外的卡尔的修道院里过活,以便将来更安逸地,理所应得地得到永恒的天国:她的姐姐赫里斯维思,即东英吉利王奥尔德伍尔大的母亲当时也在那里按修道院生恬规则行事,正期待着永恒的冠冕。她以姐姐为榜样,按照自己要逗留在国外的誓言,在上述地区整整住了一年。

此后,她被主教艾丹召回国内,在威尔河北岸得到—海得土地。在那里,她同少数几个人一道也同样过了一年修女生活。此后,她成为人称哈特尔浦的修道院院长。该修道院事实上是不久前由基督的虔诚的侍女海乌创建的。据说,海乌是诺森伯兰地区第一个发誓成为修女的妇女,由主教艾丹正式举行祝圣仪式。可是修道院建成后不久,她就离开,到了英吉利人称为盖尔卡盖斯特的卡尔卡里亚城定居下来。被挑选为哈特尔浦修道院院长的基督的侍女希尔德立即照那些有学识的人所能教给她的方法,设法在所有事情上把修道院纳入院规的轨道:由于她聪慧,热爱虔诚的仆职,艾丹主教和其他许多认识她的教徒都深爱她,经常来拜访她,给她以细心指导。

她在管理修道院的几年间,完全致力于完善修道院生活和修道院院规。其间,她还碰巧承担过一个叫做惠特比的地方建立并安置一座修道院的工作。落在她身上的这件事她也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她把用来安置早先那座修道院的一整套院规搬过来用于这座修道院。确实,她还特别在这里教导人们保持公义、虔诚、贞洁以及其它种种美德,尤其是和睦和博爱:这里以早期教会为榜样。没有贫富之分,一切东西归公,因为没有任何看起来属于私人的财产。

此外,她如此聪慧,不但平庸之人在需要时向她求教,而且有时甚至连国王和王臣也向她求教。她促使她所管辖下的人们把时间如此合理地花在攻读《圣经》和如此一心一意行公义上,使得那里的许多人看起来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胜任教职,就是说,都可以供职祭台。

总之,从那时起,我们已见过出自该修道院的后来成为主教的五个人:博萨、艾特拉、奥夫特弗、约翰和威尔弗里德,他们都是些特别高尚而神圣的人物。第一位,如前所述,被授予约克的主教圣职。第二位,我们必须简短地指出,被任命为多切斯特主教。最后两位必须以后再加以说明:他们中的第一位被任命为赫克瑟姆主教,第二位被任命为约克教会主教。中间一位的情况,让我们说,是这样的:他先在希尔德院长的两个修道院里刻苦研读《圣经》,最后,为了使自己尽善尽美,他到了肯特已故大主教西奥多那里。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宗教经典后,他设法到了罗马。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他从罗马回不列颠后,去了维卡斯地区,当时统治该地区的是奥斯里克王。他在那里停留了许久,传播信仰的福音,并且为见到他和听他讲道的人树立了生洁榜样。当时,那个地区的主教是博塞尔,他因病势太重无法担负起主教职责,因此上述的这人被一致推选出来接替他担任主教。

在埃塞尔雷德王的命令下,他由己故的当时担任中英吉利主教的威尔弗里德举行任命仪式,因为当时,大主教西奥多已去世,还没有人披任命接替他的职务。在这之前不久,即在上述属天主的人博塞尔之前,一个名叫塔特弗里德的坚定、博学、才华横溢的人也被从那个女院长的修道院里挑选出来担任主教,管理维卡斯地区,可是他在正式受命之前就因得病而过早去世。

所有认识上述基督的侍女、院长希尔德的人都称他为嬷嬷,以表明她的慈悲和虔诚。她不仅在自己的修道院里为与她一道的人们树立了生活典型,而且还为那些耳闻其辛劳和善美,来自远方的许多人举行拯救和赎罪仪式。这是因为,希尔德的母亲布雷古斯维德在希尔德还是幼女时所作的一个梦应该得到应验。当时,布雷古斯维德的丈夫赫里里克遭流放,住在不列颠王塞迪克的管区(他就是在那里被毒死的)。一次,她似乎梦见他突然被抓走。尽管她千方百计地搜寻,仍然不见他的踪影。但是,在她忙忙碌碌寻找一阵之后,她忽然在她的衣袍下面发现一条珍贵的项链。就在她对此留神思考之际,这串项链似乎发射出一阵光芒,这光芒如此耀眼,使得整个不列颠都充满了它的明亮的恩典。这一梦境后来显然在我们所记述的她的女儿身上应验。希尔德的一生,不仅对她自己而且对许多愿过好生活的人来说,都是典型的光辉业绩。

但是,在她治理该修道院多年之后,我们仁慈的拯救者所意欲的是,她的神圣的灵魂应该接受肉体的长期软弱的磨炼,从而使她象使徒那样,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她身患热病,开始受高烧折磨,而且这折磨持续达六年之人。在这整个时期,她不但一刻不停地对她的创造者表示感恩,而且还继续集体或个别地教授她所管理的羊群:她以身作则,告诫她们所有的人不仅在主赐予健康身体时要合理地享奉他,而且在遭受世间不幸或身体患病时也要虔诚地向主表示感恩。第七年,她已经到了病人膏盲的地步,最后的日子已经来临。约在鸡鸣时分,她在接受了临终圣体后,把院里基督的侍女们召集到限前,劝导她们在自己人中间,不,应该说和所有人之间保持福音书上所说的那种和睦。她还没说完她的忠告,就愉快地死了。不,用主的话说,

她是从死亡进入生命。

那天夜里,在哈克内斯修道院即另一座由她同年建造的相隔很远的修道院里,全能的主通过一个清晰的异象惠告了她的死亡。该修道院里有一个叫贝吉的修女,她作为贞女献身于主已有三十多年,在修道院生活中事奉着主。当时,她在修女的寝室里休息,忽然听到从空中传来了熟悉的钟声,这是在她们中有人被召离尘世时用来唤醒和召集她们的。她睁开眼睛(她自己这么想),发现屋顶已被掀开,满屋子里都充满了从上面照下来的亮光。她仔细留心着这亮光,看见上述天主的侍女的灵魂由天使们引领、陪同,在那亮光中被携带上天。她从睡中惊醒,发现其他姐妹仍然睡在她周围,于是意识到自己是在梦里或心灵的异象中看见那一切的。由于极度恐惧,她立即起身奔向那位当时替代希尔德管理修道院的名叫弗里吉思的修女,她痛哭着,泪水满面,并且长叹着告诉她。她们的嬷嬷、院长希尔德已经离开此世,由天使们陪同,在她所看见的奇异的巨大的亮光中升天,进入永远光明的大门,成为一名天国臣民。

弗里吉思听到这一切后,叫醒所有的修女,把她们召集到教堂里,吩咐她们为她们嬷嬷的灵魂祷告和唱赞美诗。在夜里剩下的时间里,她们就这样勤勉地祷告和歌唱着。天明时分,希尔德去世所在地的修士带来了她离去了的消息。修女们对此回答说,她们早就知道这件事了,接着又原原本本地向他们讲述了她们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知道这件事的:从叙述中知道,她们从异象中得知院长去世之时,正是她离开尘世的时刻。正是通过这两件由天主安排的凑巧同时发生的事使得一个人在看见她离开今世时,另一个人得知她进入灵魂的永生,而且,这两个修道院相距约十二英里!此外还传说,就在上述基督的侍女去世的所在地即那座修道院里,有一位发誓献身于天主而且对院长极为崇敬的修女也于同一天晚上在异象中见到了院长的离世:她一见到希尔德的灵魂与天使们一道升上天堂,就立刻把这件事清楚地告诉那些同她在一起的基督的侍女们,并且甚至在其他人得知院长的死讯之前就把她们叫起来,为院长的灵魂祷告。天亮时,这件事的前后经过就被迅速传遍全院。原来,这位修女当时和其他一些基督的侍女一道住在修道院的最外边,而这个地方是新来见习修道院生活的修女们住的——她们要一直住到学会规程并被正式接纳为修道院成员为止。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天主赐给她的修道院里的一位修士唱诗的才能
在这位女院长的修道院里,有一位修士因特别得到天主的一种恩惠,因而名声大噪。原来,他经常创作宗教的和虔诚的诗歌,不管圣书里的什么话,只要他通过别人解释而掌握了的,他就能在片刻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即英吉利语把它写成优美动人的诗歌。



这些诗歌不断在许多人的心底里激起对尘世的蔑视和对天堂生活的向往。确实,在他之后的许多英吉利人也曾试图创作宗教诗歌,但没有一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因为他不是从凡人那里或借助于凡人学得诗歌的创作艺术,而是在天主的帮助下自然地获得这种本领的。因此他从来不会去创作那些轻浮虚荣的诗歌,而只会创作那些适合于从自己虔诚之口发出来的与宗教有关的诗歌:他一直长期过世俗生活,直至年岁颇大也还未有时间学诗歌。所以,有时在桌席上人们为了助兴而一致同意轮流作诗时,他总是在竖琴送到之前离席,晚饭吃了一半时就跑回自己家去。

有一次,他离了席,走出那座举行晚宴的房子,到了当晚指定他看管的牲畜栏里。到时候,他就寝入睡。在梦中,有人站在面前,向他表示祝愿,然后指名道姓地对他说:“凯德蒙,给我作首诗歌!”他回答说:“我不会作,正因如此,我才离开酒宴到这个牲畜栏里来。”“不过”,与他说话的那人坚持说,“你非得作道给我听听不可!”“我该作什么歌呢?”他说。那人答道:“就作首关于万物开端的诗歌吧。”于是,凯德蒙就立即唱起自己从未听过的赞美造物主天主的诗歌来。诗的大意是:“我们应该赞颂天国的创造者,应该赞颂造物主的威力和圣言,赞颂荣耀的圣父的圣行。他作为永恒的天主,是一切奇迹的创造者。他作为人类全能的庇护者,首先为人类子民创造出天作为他们的屋顶,接着又创造出地。”这段文字仅仅表达了大意,并未逐字逐句地记载下他在睡梦中所作的那首诗。因为诗歌,即便是不那么好的诗歌,要把它从一种语言逐字逐句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失其杰出和优雅是不可能的。

他醒来后完全记住了他在睡中所作的这首诗,接着又根据原诗的韵律加上一些配得上天主的诗句。第二天,他去拜见他的上司即该镇的长官,向他显示了他所获得的这一天赋。他被带到女院长那里后,受命在许多博识的学者面前叙述自己所作的梦,并且复诵了那首诗,以便让他们判断一下他所叙述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他们所有人看来,似乎是,主赐予了他一种天恩。接着,他们给他背诵了一段神圣的故事,即一段《圣经》,吩咐他说,如果他能,就把它写成诗歌。

他领了任务后离开修道院,第二天回来时已经把他们要求他改写的那段话改编成非常美妙的诗歌。

因此,从他身上领悟出天主恩惠的女院长当即开导他抛弃世俗习惯,发誓当修士。他照办后,院长安排他与她院里的那些兄弟们在一起并且命令给他开正式圣史课。不过,他对自己的所闻所学总是进行思索,如同灵巧的牲畜咀嚼食物一样,在进行阻嚼之后再把它变成优美的诗句。他用优美的旋律唱起这些诗歌,反使他的导师们变成了听众。他唱出了创世、创人,唱出了所有《创世纪》中的故事,唱出了以色列人出埃及及其进入希望之乡,唱出了《圣经》里的许多其他故事,唱出主的降生、受难、复活,升天,圣神降临以及使徒的教诲等等。此外,他还创作许多诗歌描写未来审判之恐怖,地狱痛苦之可怕以及天国之甜蜜。他的另外一些诗歌是关于天恩和天罚的。在所有这些诗歌里,他都竭力激发人们脱离丑恶、热心从善。这是因为,他十分虔诚谦卑地遵从一切规章制度,对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人深恶痛绝。正因为如此,他同样美好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原来,在临终前的十四天,他身患重病,不过他非常有节制始终能够说话和走路。当时,病人或即将去世的人通常是被送到附近的一座房子里去。因此,就在他将离开尘世的那天天黑时刻,他要求照料他的人在那座房子里为他准备一个休息的地方。那人对他的要求深感惊讶,因为他丝毫不象一个要去世的病人,尽管这样,他仍然照他的吩咐去办。他们俩躺在那里,不但自己两人一道,而且还和先到这座房子里的那些人一道愉快地谈天说地。过半夜后,他问他们是否有圣体。他们回答说:“你要什么圣体?你的死期还远着呢!你跟我们谈笑风生,就象健康人一样。”“可是”,他说,”请你们一定要把圣体给我拿来。”他拿到圣体后,问他们是否对他心平气和,没有任何抱怨和故意。他们都回答说,他们持友好温和态度,丝毫也不生他的

气。他们接着要求他对他们也一样心平气和。他立刻回答说:“我对所有天主的仆人都心平气和,我亲爱的孩子们。”他以神圣的旅途食品武装自己后立即做好进入来生的准备。他问现在的兄弟们,向主唱晚祷的赞美诗的时刻还有多久。他们回答说:“不久了。”他对此说道:“那好,让我们等待那个时刻吧!”他划了神圣的十字,头着枕头小睡了过去,就这样静静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因此,正象他以纯朴之心和平静之虔诚事奉着主那样,他也同样以平静的死亡离开尘世从而能够来到主的眼前。他的那张曾唱出多少美妙的赞美造物主诗句的口,也通过他划十字和把他自己灵魂托付给主的过程,在天主赞歌中结束了自己的最后诗句。从我们所讲述的这些事迹中似乎可以看出,他事先知道自己将要去世。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在科路蒂城的修道院毁于大火之前,一位属天主的人见到异象
约在此时,前已述及的人称科尔丁厄姆的修女院由于疏忽,毁于一场火灾。然而,所有了解这件事的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场灾祸是由于住在院里的那些人特别是那些似乎算是长辈的人行为丑恶而招致的。不过,那些该受责罚的人并不乏天主的仁慈的警告——通过这一警告他们也许能改邪归正,就象尼尼微人那样通过守斋、祷告和泪水使公正的审判官不致于惩罚他们那样。

原来,在这座修道院里有一个叫亚当南的苏格兰人,他祷告、节欲,过着对天主十分虔诚的生活:除了主日和安息日后的第五天外,他平日里不吃也不喝,还经常整衣整夜地在祷告中儆醒。开始时,他过这种严格的苦行生活,是出于改正他的堕落生活方式的需要,但久而入之,这种需要变成了习惯。

这是因为他年轻时犯过大罪。而每当他想起这件事时,他又总是提心吊胆,唯恐自己因而受到严厉审判宫的惩罚。于是,他向一位神父求助,希望能从他那里学得拯救办法。他向神父认罪,请他指教如何逃避那种即将到来的天罚。神父听了他的罪恶之后说:“受了重伤应用大药重治。因此,你必须尽你所能地守斋、祷告和唱赞美诗,使得你在来到天主面前忏悔之后,能理所应该地得到祂的怜悯。”可是,由于负罪感使他痛苦不堪,又由于他急于想从束缚在他身上的罪恶的桎梏中解脱,因此,他对神父说:“我年轻力壮,您为了使我在主的日子里得救,叫我忍受的不管什么样的巨大痛苦,我都能轻而易举地忍受。即使您叫我整夜站着祷告,整个星期节制,我也办得到。”神父说:“整个星期不吃东西很难,不过,每次连续守斋两三天就够了。你先这么办吧,我很快就会再来看你,那时我会更详细地告诉你该怎么办,该苦修多久。”说完,那神父向他规定了具体的苦修办法,接着就离开了。

由于一件偶然的事情,神父回到了他的出生地爱尔兰,没有象先前所许诺的那样重新来看他。然而,这位年青人还是记住神父的训令和自己的诺言,完全沉浸在悔罪的泪水、神圣的儆醒和节制之中,而且如前所述,在一星期中,他只在安息日后的第五天和主日进食,其它的日子连续守斋。在他听说他的神父去了爱尔兰并在那里去世以后,他仍然继续坚持他当时所同意采取的上述的节制办法:起先,他这样做是出于对天主的敬畏而对自己的罪过感到内疚,而现在他继续不知疲倦地做这件事,是因为出于对天主的爱而产生的等待奖赏的喜悦之情。

他就这样勤勉地长期坚持了下来。一天,他碰巧同院里的其中一位兄弟到离修道院颇有一段距离的一个地方去。旅行结束后,他们向修道院返回:在他们走近修道院,望见院里的那些庄严美丽的房子时,这位属天主的人突然忧形于色,掉下了眼泪。他的同伴看到后,问他究竟是为什么。他回答说:“一场凶猛的大火将很快地把你所看到的全部房子,不管是公房还是私宅,统统化为灰烬。”

他的同伴一回到修道院,就马上设法把听来的这件事告诉女院长埃巴。女院长对这种预言自然深感不安。她把亚当南叫到自己面前,仔细询问他这件事,想知道他是怎样得知的。亚当南对她说:“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在我专心儆醒和背诵赞美诗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位陌生人站在我面前,不禁大吃一惊。他叫我别害怕,并且亲切地对我说:‘你在夜里该歇息的时刻不去睡觉而继续儆醒、祷告,你做得对。’我对此回答说:‘我知道自己极需继续这种美好的儆醒并为自己的罪过不停地祈求主的宽恕。’‘你说的对’,这个人接着说,‘你和许多人确有必要以善行来赎罪。他们在停止世俗事务和劳苦时,应该更加不迫余力地为追求永远的幸福而劳动。但是,很少有人这样做:我刚才从头至尾地走遍整个修道院,看了所有的房间和床铺,发现除你以外没有其他人在为自己的灵魂健康而忙碌。相反,一句话,所有的人,不管男女,要么睡懒觉,要么醒着犯罪:那些用来祷告和诵读的小房子现在已变成了吃、喝、聊天和其它诱人犯罪的场所。立誓献身于天主的那些修女也一样,她们把自己的所发的愿看得无足轻重,一有空闲就忙于织制漂亮的衣裳,把自己打扮得有失身份,象个新娘子,或者,穿着这些衣服去追求院外陌生男子的爱。正因为这样,上天理所当然地随时会用大火来严厉报复这个地方以及居住在它里边的人。’”

女院长问道:“既然你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不及早告诉我?”他说,“我出于对您的敬重没敢告诉您,免得您为此过分操心。不过,您可以放心,您在世时,这天祸不会发生。”

这个异象传出去让人知道后,住在院里的人们毕竟有所畏惧了几天,他们停止放荡并有所悔改。可是,这位女院长去世后,他们重蹈覆辙,而且越来越放肆。就在他们说着“平安稳妥”的时候,上述实施报复的惩罚突然击落到他们头上。

这件事的前后经过是我的神父同仁,当时住在该院的最可敬的艾德吉尔斯告诉我的。此后,由于那场毁灭,住在那里的许多人不得不离开,他也因此长期住在我们的修道院里,直至去世。我认为把这些事写进我们的《历史》是有益处的。我们可以以此警告读者,主可以做出什么样的事情,祂在劝导这些人类子民时会变得多么可怕,免得在我们满足于肉体的诱惑而对天主的审判无所顾忌时,祂突然对我们施加惩罚,或在祂的义怒中打击我们,使我们遭受现世的损失,或给我们更多的磨难:把我们带走,投进永恒的地狱。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国王埃格弗里德和洛西尔之死
主历684 年,诺森伯里亚王埃格弗里德派大将伯特率兵攻进爱尔兰,残酷摧残那些对英吉利人一直十分友好的毫无恶意的百姓:他们甚至连教堂和修道院也不放过。不过,岛上的居民们竭尽全力地进行了以牙还牙的斗争。他们祈求仁慈天主的帮助,不断诅咒敌人,恳求上天为他们报仇雪恨。虽然这样诅咒不能任意支配天国,但是人们相信,主确实在不久后,施行了报复,惩罚了那些犯了罪的,因凶残暴戾而该受诅咒的敌人。

原来,在次年,这个国王不顾朋友们的极力劝阻,特别是不顾新近刚被任命为主教的已故的卡思伯特的极力劝阻,莽撞地率领着一支军队进攻和践踏皮克特人地区。皮克特人佯装溃逃,把他引入一条死谷,在那里杀死了埃格弗里德,歼灭了他率领的大部分军队。埃格弗里德死时四十岁,那一天是他即位后的第十五年的5月20 日。

确实,正如我所指出的那样,他的朋友们曾一开始就力阻他发动这场战争。但是,这位国王既然在前一年已经拒绝听从最可敬的教父埃格怕特所提出的不要进攻对他毫无危害的苏格兰的告诫,作为对他这个罪孽的报应,他现在当然也不会听从那些想把他从自我毁灭的境地里拯救出来的人们的劝告。

从此,英吉利人称雄的希望和能力开始“流走了,倒退了”。原来,皮克特人收复了被英古利人所占领的先前属于他们的土地,在不列颠的苏格兰人也收复了他们的失地,而且部分不列颠人也从英吉利人手里夺回了自由(这种自由他们至今为止差不多享受了四十六年),许多英吉利人或死于剑下,或沦为非自由人,或逃离皮克特人的土地,其中,有一位他们的主教,最可敬的属天主的人特朗文,也带着阿伯康修道院里的他的那帮人撤离了出来。

该修道院座落在英吉利人地区,不过离那条把英吉利人和皮克特人地区隔开的海峡不远。他尽量把同伴们推荐给外地许多修道院的朋友,然后选择了我们多次述及的天主的众仆和众侍女的修道院即惠特比修道院定居下来。在那里,他和少数几个同伴长期过着不仅对自己很有助益而且对其他许多人也很有助益的严格的修士生活。他后来死在那里,以适合其生平和地位的荣耀埋葬在圣彼得教堂里。当时管理那座修道院的是国王的血亲、修女埃尔弗莱德和她的母亲即我们提到过的伊恩弗莱符。

不过,这位忠诚于天主的导师在主教来修道院后发觉,主教不仅使她的生活过得很舒心,而且还有效地帮助了她的治理工作。埃格弗里德之后,继承他王位的是通晓《圣经》的奥尔德弗里德。据说他是埃格弗里德的兄弟,奥斯维王之子。他体面地恢复了被毁坏的国土,尽管王国的疆域现在已经小于从前了。

同年,即主历685 年2 月6 日,肯特王洛西尔在继任其兄埃格伯特统治了十二年之后去世(埃格伯特担任了几年国王)。原来,洛西尔是在同南撒克逊人的一场战争中负了伤医洽无效而死去的。这些南撒克逊人是由埃格伯特的儿子埃德里克巢结起来反洛西尔王的。洛西尔之后,埃德里克统治了一年零六个月。他死后,有一段时间。王国在那些身份有争议或非王室后代的国王手中濒临灭亡。一直到合法的国王成克特雷德即埃格伯特的儿子确立王位后,他的臣民们才由于他的虔诚和努力而从外邦人的蹂躏下解放出来。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属主的人卡恩伯特被任命为主教;当他还是个修士时,他是如何生活和教导别人的
就在那一年,即他结束自己一生的那一年,埃格弗里德,如前所述,使神圣而又可敬的卡思伯特被任命为林迪斯凡教会的主教。卡恩伯特曾多年住在那个叫作法思的小小岛上,过着身心两方面都很有节制的幽寂生活。这个岛屿远在大海中,离所说的教堂约九英里。确实,他从幼年起就一直热烈向往修道院生活。可是,直到成年他才名符其实地成为修士。他先是进梅尔罗斯修道院。该院座落在特威德河的河岸上,当时由最温良、最真诚的院长伊塔治理。前面说过,他在以后就任命为林迪斯凡和赫克瑟姆教会的主教。该院当时的院长是博伊西尔,他是一位品格高尚的神父,富有先知之灵。卡思伯特曾是他的一名谦恭的学生,从他那里学到了《圣经》知识和各种各样典型的美德。

这个人去见主后,卡思伯特担任了该院院长。他以自己院长的权威和模范作用教育和带动了许多人,使他们过上正规生活。他不仅在修道院里根据教规树立生活典型,进行劝诫,而且还努力促使远近百姓脱离愚昧的生活方式习惯,从而爱上天堂之乐。原来,当时确有不少人做了不义之事,从而玷污自己所信仰的基督教;另有一些人在发生那种致命疾病的时期把曾经传授给他们的基督教奥秘视为一钱不值,转而求助于错误的偶像崇拜的魔术,仿佛他们可以用咒语、护身符或其它诸如此类的魔鬼秘术来阻挡造物主天主降下的天罚似的。

为了使走上邪道的这两种人重新走上正道,卡思怕特经常走出修道院,有时骑马,但更多的时候是步行,到周围的乡里去,向走上邪道的那些人宣传真道——这也是博伊西尔在世时常做的事:那时候,一旦有教士或神父来到一个乡里,英吉利人总会按照他的吩咐,蜂拥而至,聆听他宣讲福音。他们愿意听那些该说的道理,更愿意把所能听到和所懂的道理付诸于实践。而且卡思伯特如此擅长演说,如此喜欢说服人家相信他一开始所说的话,他的天使般的脸如此容光焕发,使得在场的人都不敢对他隐瞒心中的秘密;他们在仟悔中坦率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毫无疑问,这些人懂得,这些事情无论如何也瞒不过他。他们听从他的吩咐,用宝贵的悔过自新之果扫除掉自己所承认的那些错误。此外,卡思伯特最常去的地方,最常传教的乡村小房,座落在老远的令其他人望而却步的高山峻岭之中。这些地方带有高地人的野蛮,而且贫因不堪,使得导师们畏缩不前。但是,他却欣然担负起这种神圣的工作,不遗余力地细心教导那里的人们:他经常离开修道院,整个星期,有时甚至两三个星期乃至一整个月不回来;他在那些山地里,不但以其高尚的榜样,而且还通过传教,把可怜的乡下人召到天上的事情中。

正因为这样,当这位可敬的主的仆人在梅尔罗斯的修道院里住了多年而且通过不少有力迹象使自己光耀四方的时候,该修道院最可敬的院长调他到林迪斯凡岛去,目的是让他以院长的权威及其模范行为向那里兄弟们宣传如何遵守规章制度。这是因为,最可敬的神父伊塔当时就是作为那里的院长治理林迪斯凡的,而且还因为从旧时起,那里的院长总是和修士住在一起,尽管修士们也是在主教管洽之下。原来,那里的第一任主教艾丹是带了修士去的,他自己当时也是修士,就是他,在那里确立并开始了修道院生活。

人们知道,此事甚至在以前,在最神圣的教父奥古斯丁住肯特时就已做过了:如前所述,当时最可敬的教皇格雷戈里在写给奥古斯了的信中是这样说的:“但是,亲爱的兄弟,作为受过修道院教规熏陶的您,同您的兄弟分开住是不合适的。正因为这样,您在由于天主所为而刚被引领到基督里的英吉利教会中,应该确立教父们在教会萌牙时期所过的那种生活方式:他们中间没有人把他们拥有的任何东西称为己有——一切财产都属公有。”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隐居修道的卡恩伯特通过褥告,从干枯的石头地里掘得清泉;他自己动手耕种,虽播种误时却获得丰收

卡思伯特随着对宗教生活的越来越虏诚而变得日益完美,最后,如前所述,也过起了沉思冥想的隐士生活。不过,由于多年来我们已经写过不少有关他的生平和异能的英雄故事诗和散文,因此,我们征这里只需重复如下的事就足够了:他在要去那个岛屿之前,曾对兄弟们表示说:“如果天主的恩惠允许我留在那里,使我能够靠自己双手劳动养活自己,我一定愉快地住下去。但是,如果天主不允许,那么我一定服从天主的旨意,很快就回到你们中间来。”

这个岛屿一片荒芜,缺水缺粮又缺柴,而且由于污鬼出没,不宜任何人居住。但是,由于这位属天主的人的祷告,这里无论从哪一方面上说,都适宜居住了,因为卡思伯特一到这里,污鬼便闻风而逃。在赶走敌人之后,他整理出一块狭窄住地,在周围筑了一道围墙,又在众兄弟的帮助下在里造起必要的房屋,即一座小教堂和一座普通住房。接着他命令兄弟们在住地上挖一口井:可是那里,地面坚硬,而且长满石头,看来根本无望找到泉脉。然而,就在井挖好后的第二天,由于这位天主仆人的虔诚诗告,他们发现已经出了满满的一口井水。直到今天,那口井仍然为到那里的人们提供充足的上天的恩惠。此外,他还要来了用于耕种的铁器和麦种。他整好了地,适时地插了种,但是直到夏天,不要说麦穗,就是连—片麦叶也没长出来。因此,当兄弟们照例来拜访他的时候,他吩咐他们给他带来大麦种,看看那块地的土性或上天施赠者是否有意让那一种作物长得好一些。他拿到大麦种后,就把它播种在原先那块地里,尽管早已误了农时,毫无希望获得收成,但不久后却出现了大丰收,给了这位属天主的人所希望的靠自己劳动所获得的补给。

就这样,他只身一人在那里事奉了天主多年(环绕他住地的围墙很高,除了他所向往进入的天堂外,其余一概看不见)。有一次,在阿尔涅柯畔个叫艾德图伊菲尔迪(意思近于“双津”)的地方,召开了由已故大主教西奥多主持、有埃格弗里德王出席的大型宗教会议。会上,卡思伯特被他们一致挑选为林迪斯凡教会的主教。然而,尽管有许多信使给他送去了许多信件,他仍然决意不离开那块隐居地。最后,上述国王亲自带上最神圣的主教特朗文和其他一些教徒及权威人士来到这个岛,许多林迪斯凡岛上的兄弟也专程随国王他们一道前来。这些兄弟都跪下来,为了主而求他,并且是流着泪水恳求他,直到使他泪水盈眶,才硬把他从恬静的隐居地拉到了宗教会场。

虽然他很不愿意地到了那里,但是其他所有人员的一致意见和愿望终于使他不得不把轭加在自己的颈脖上,接受了主教职务。这主要是因为主的仆人博伊西尔所说的话迫使他这样做。博伊西尔曾凭着先知之灵预言了卡思伯特的一切遭遇,其中还预言了卡思伯特将成为主教。不过,正式的任命仪式并没有立即举行,而是推迟到随即到来的那个冬天之后。那一天,正是隆重庆祝复活节的庄严日子。到约克来参加他的授职仪式的有上述国王埃格弗里德,还有以已故大主教西奥多为首的七个主教。卡思伯特最初是被挑选出来接替被革除主教职务的膝怕特担任赫克瑟姆教会主教的,但是由于卡思伯特宁愿去治理自己一度居住在那里的林迪斯凡教会,所以允许他到林迪斯凡教会任职,而让原先被任命为赫克瑟姆教会主教的伊塔回到赫克瑟姆教会似乎是适当的。

卡思伯特担任主教后,效仿圣徒以强力之作使这一职务大放异彩:他以不断的祷台保护他所管辖的人民,以忠言引导他们做天上的事。他率先在行动上作出榜样,表明他所教诲的那些该做的事——这是教导者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首先,他心中燃烧着一股神爱之火,因有着忍耐的美德而克制;他祷告勤勉专心,对所有前来寻求安慰的人都以礼相侍——无论何时他对软弱的弟兄进行劝告,他都把它看作一种祷告,因为他知道,说过“你要爱主——你的天主”的耶稣基督还说过“你要爱人”。他还以节欲和生活严谨著称。他时常以悔悟的美德使他超越,超越到心中唯有天上的事。最后,当他向天主献上美好的供品时,他不是怀着激昂的声调,而是带着从心底里涌出来的泪水向主祷告的。

他担任主教两年后,又回到他在岛上的隐居地。这是因为,有一则神偷警告他说,他的死期将至,或者更恰切他说,进入那唯一的该称为生命的时刻就要来临:这件事,他当时曾以惯常的简单方式向一些人吐露过,不过他所用的是隐约的,但到后来应是十分明白的措词。然而,对另一些人,他甚至明白地告诉他们这件事。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二十九章 卡思伯特主教向一位名叫赫伯特的隐士预言;他的死期将至
原来,有一位在生活方面值得人们敬重的神父赫伯特,与这位属天主的人己结成长久的属灵的友谊。他在那个巨大湖泊——德文特河发源地——中的岛屿上过着幽寂的生活,年年都来拜访卡思伯特,聆听他关于永获拯救的教诲。这位神父听说卡思伯特来到卡莱尔城,于是就象以往那样前去拜访他,希望在听取他的忠告之后能够更热切地向往天上的事。他们如痴如醉地谈论着天堂生活中的圣体酒,其中,主教还对赫伯特说:“记住,赫伯特兄弟,你有什么问题,现在请都提出来;有什么话请都说出来:我们分别后,就再也无法在此世用肉眼相见了。因我深知,我离解脱的日子不远了,脱离这帐篷的时候快到了。”赫伯特一听,立即双脚跪下,一边叹气流泪,一边说:“我求您,看在主的份上别把我撇下。相反,您要记住您的最忠实的同伴,一定要代我向仁慈的天主祷告,让我们一齐升上天堂,去观看我们在人间所共同事奉的主的恩惠:您知道,我一直按照您的吩咐去努力生活。一旦我出于无知或意志薄弱而犯了过失,我就立即遵从总的意愿力图迅速纠正”。

主教仔细倾听了他的要求,片刻之间,他的心灵深处确信他对主的请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于是他说:“起来吧,我的兄弟,不要哭,为上天已仁慈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而高兴吧!”

此后发生的事证实了这个预言和天主的许诺。因为,在他们分别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相互的躯体,但他们的灵魂却在同一天即3 月20 日离开各自的躯体,接着又很快地相会,幸福地见面了,然后,他们由天使们引路进入天国。不过,赫伯特比卡思伯特先在久病的火焰中受到熔炼。据说,由于主的这种仁慈的安排,神圣的卡思伯特所具有而他所缺乏的美德都会在长久的惩罚性的疾病的痛苦中灌注他身上,这样,在他与代他祷告的前辈变得同样善美之后,正如他理应与卡思伯特同时离开各自的躯体一样,他也配得上被迎进同样的永福的所在地。

最可敬的教父是在法恩岛上去世的。他恳求兄弟们把他同样埋葬在他长期为主而战的地方。但是最后,他还是被迫同意他们的要求,应允他们把他运到林迪斯凡岛,埋在那里的教堂里。此后,这个教会的主教教职由可敬的威尔弗里德照管。一年后,由他挑选的另外一个人被正式任命为主教接替卡思伯特。

后来被任命的这个就是伊德伯特,他以遵从圣诫、通晓《圣经》,特别是以施舍扬名:每年,他根据《律法书》,不但把自己的十分之一的牲畜,而且还把自己的十分之一的粮食、水果以及部分服饰送给穷人。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三十章 埋葬了十一年的卡思伯特,遗体不朽;他的主教职务的继承人不久也离开尘世
为了进一步表明这位属主的人卡思伯特在死后过着怎样荣耀的生活(他生前的高尚而虔诚的生活已由许多神迹显示了出来),天主有意在他埋葬十一年之后使兄弟们想起,应该取出他的遗骨,装进一口新棺材,然后把它放在原来的地方,不过是放在地面上,以示更大的适当的敬意。他们原以为他的遗骨会全已干枯,身体的其它部分会象通常的尸体那样已经耗尽,化为尘土。他们把自己的打算详细地告诉了主教伊德伯特,主教同意他们的意向,并且吩咐他们记住在卡思伯特的葬礼纪念日做这件事。他们照办了:坟墓掘开时,他们发现他的身体完好无损,好象活着似的,四肢关节柔软,与其说是具死尸,不如说更象一个睡着的活人。他身上的衣服看起来非但没有任何瑕疵,而且象刚做的一样,崭新鲜艳得出奇。兄弟们见到此情此状,十分惊恐,慌忙跑去报告主教。当时,主教恰巧独自一人在一个离教堂有一段距离的四面环海、时值涨潮的地方。原来,他通常是在那里守大斋节的。在主诞辰前的四十天里,他要一直在那里过着专心祷告、不断流泪、一意节制的生活:他的可敬的前任卡思伯特主教在前往法恩岛之前:有时也在那里独自为主而战。

此外,他们还带给了他穿戴在卡思伯特圣体上的部分衣服。他十分感激地把它作为礼物收下来,而且还高兴地听他们讲述所见到的奇迹:他还深情地吻了吻那部分衣服,就象它仍然穿在教父身上似的,接着,他说:“给遗体穿上新衣裳,换下你们所带来的这部分衣服,然后把他放进你们预备好的棺材里。我坚信,由于这一神迹的恩惠而变得神圣的这个地方,决不会长期空着。如果有人从我主、一切幸福的创造者和赐予者那里获准在那里安息,该是多么幸福啊!”主教淌着泪水,十分悲伤地,带着颤抖的语调说完了这些和许多类似的话。教友们按照他的吩咐,给遗体穿上新衣服,然后把它装进一口新棺材,放在圣殿的地面上。

此后不久,天主所宠爱的主教伊德伯特身染重病,病情日益严重和发展。不久,在5 月6 日这一天,他也去见主了。他的遗体就埋葬在神圣的教父卡思伯特原来的墓穴里,墓穴上安放着装有上述教义的不朽遗体的棺材。这个地方有时也出现治好病人的神迹,这充分显示了他们两人的功德。其中的一些神迹,我们为了纪念在有关他的生平的一书中曾作过记载。不过,我们觉得,把我们新近碰巧听到的一些神迹补充到这本《历史》中也是便当的。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三十一章 一个偏瘫患者在他的墓旁治好了疾病
该修道院里有一个至今依然健在的名叫巴杜登的兄弟,他曾长期担任过接待来客的工作。所有的兄弟和去过那里的客人都可以证明,他是一位虔诚笃信的人物。他恭恭敬敬地尽职尽责,只求得到上天的酬报。一天,他在海里洗完了一些客房里用的披风即斗篷后回来,刚走到半路,突然得病;他跌倒在地上后躺了一阵,最后才勉强站起来。可是,就在他站起来的那一刻,他发现半边身体从头到脚完全瘫痪了。于是只好柱着拐杖,艰难地走回家。他的病情渐渐加重,夜晚来临时,发作得很厉害,以致到第二天,他几乎起不来,也无法自己走动。在病中,他想到一个好主意,这就是,想方设法到教堂里最可敬的教父卡思伯特的墓地上去,在那里跪下双膝,谦卑地祈求仁慈的上天解除他的这种疾病,如果解除疾病对他有益处的话;而如果天主仁慈地规定他继续忍受磨炼,那么,他将耐心、从容地接受加在他身上的痛苦。

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用拐杖支撑着虚弱的躯体走进教堂。他拜倒在那位属天主的人的遗体跟前,虔诚、热切地祷告说,通过他帮助,主会怜悯他。祷告时,他进入一种似乎是沉睡的状态(正象他事后经常告诉人们的那样),他觉得好象有一只宽厚的手掌抚摸着他头上的患病处;接着又从头到脚,往下抚摸被疾病严重折磨的那部分身体。渐渐地,疼痛消失了,身体也接着康复。过后,他很快醒过来,站起身子时已经成为一个完好的人了。他再一次为自己的健康而向主表示感恩,然后回来,让兄弟们看看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在众人的喜悦之中,他又开始了以往曾认真履行过的职责。而且在经历了这场大难的磨炼之后,他似乎干得更出色了。

不仅如此,献身于天主的卡恩伯特不管生前还是死后所穿戴的衣裳,也都不乏治病的恩惠。任何人,只要他读到那本有关他的生平与异能的书,就可以从中了解这一切
英吉利教会史:第四卷 第三十二章 卡思伯特的遗物不久前又治好了一位眼疾患者
在这里,我不能把一件事略过不提。这是一位兄弟不久前对我说的三年前通过卡思伯特的遗物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此事发生在戴克何畔的一座修道院里,该院因戴克河而得名,当时的院长是虔诚的斯威德伯特。院里的一位年青人,眼皮上长了一个讨厌的瘤,而且越长越大,看起来有可能使他失去这只眼睛。医生为了减轻他的痛苦,给他的眼睛敷上了各种各样的止痛膏药,但都无济于事。有人主张把它割掉,另一些人却不同意,怕会招致更大的危险。这位兄弟就这样在痛苦中度过许久。没有一个凡人能帮助排除他失去眼睛的危险。相反,危险日益严重。就在这时,通过天主仁慈的恩惠,最神圣的教父卡思伯特的遗物却突然治好了他的眼疾。原来,他的兄弟们发现卡思伯特的遗体久埋不腐,就拿了其中的一部分头发,以便作为遗物,送给那些要求得到它的朋友或者用来显示神迹。

这些遗物的一小部分,由该院的其中一位神父保管,他的名字是恩瑞德雷德,现在任该院院长。有一天,他到教堂去,打开圣物匣,把其中的一部分遗物送给要求得到它的一位朋友。当时那患眼疾的年轻人碰巧在场。神父把他所要给的那部分遗物给了他的朋友之后,叫年轻人把剩下的部分放回匣子里去。年轻人拿到神圣的头发,出于一时侥幸的内心冲动,赶紧把它放在自己那疼痛的眼皮上,按了一会儿,试图以此来制止或减缓毒瘤的生长。接着他照吩咐把它再放进匣子。他相信他所触碰过的这位属天主的人的头发,会很快治好他的眼睛。果然,他信准了:当时,如他常常所说,是那天的第二个时辰,但是,到接近那天的第六个时辰,在他按当日的要求考虑着自己的事务和忙碌着其他事情时,他意外地触碰了自己的眼睛,发现它,连同眼皮和其它地方完全恢复了正常。好象从来就没有长过瘤或受过任何损害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