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屋顶上盖着茅草,地面上铺着水泥的小屋——位于法国西北部的不列颠省,俯瞰康家镇海岸,座立高地上的小十字村里,便是余刚贞诞生的地点了,这时为一七九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一七九二年,在法国是一个多事的年头,先前在巴黎有二百多位司铎被屠杀;因为他们拒绝革命军所要求的宣誓。几个月后,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当时风声鹤唳,盛传在法国西部将为捍卫传统习俗和信仰而引发起义,一场持续七、八年的凄惨内战即将爆发。康家镇地区的圣堂,也像其它地方的圣堂一样被封闭了;或被用做军队的粮仓。这些悲惨的事迹,在余刚贞的童年时代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父亲的早逝,为她也是一个考验。她出生时,父亲不在家:因为正值捕鱼季节,需要出海几个月。有时他因健康不佳,因此而不能出海谋生,她的母亲为了养活八个孩子——其中四个已早夭,必须出外替人洗衣。刚贞三岁半时,她的父亲再次出海,但一去不返。他们企盼了很久,最后,不得不接受这个臆测的结论:他死在海中了。
小小年纪的刚贞,从母亲身上学会了做家务、放牛和祈祷。当时,已经没有要理班的组织,孩子们只能从圣若望欧德在十七世纪所创立的第三会会员处暗中学习要理,他们是充满信德和责任感的信友。
在艰苦的岁月里,这些会员过着献身于基督的平信徒生活,在承传信德的工作上,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无疑,余刚贞从他们那里学会了阅读,并更深入对基督徒的信仰的认识。后来,她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
余刚贞年约十五、六岁左右,到邻近的人家受雇为厨工。那座名为枭卢的大宅,今日仍存在。刚贞在这新环境里,难免十分胆怯,但她却好学不倦。叔艾子爵夫人很喜欢她,对她关怀备至,一直以来对她常怀敬佩之心!
由于余刚贞不单只帮助厨房的工作,还协助济困扶危,探望不幸的家庭或孤独的老人。从中她学会了共享、敬重、爱护和如何不使受助的人有难堪的感觉。
就在这时候,一名年轻海员倾心于她,并向她求婚;根据当地习俗,余刚贞请他等待。而她则继续佣工的工作;这为她是一个接受熏陶的学堂。稍后,在一八二八年,法国大革命平息后,百废待兴,宗教复苏,余刚贞参加了一个在康家镇举行的布道大会。这时,她决定放弃婚姻,献身事主。这决定没有留给海员任何希望。
她对前路的去向,还是茫无头绪。也许,她已有一点点预感?不论怎样,一日,她对母亲说:「天主保留着我,为作一项未知的工程,一种尚未创办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