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卷 (1985-86年) 耶稣在向我们讲故事
作者:杨玉莲

一、前言

在最近的十年里,神学的探讨上出现了一些新思想:耶稣是一位说故事者、圣经中的旅程故事等。这些新观念为神学上、圣经上和神修上的研究都带来新的探讨角度,使信友更能深入了解耶稣的宣讲及圣经故事的目的。

写这文章.目的是希望透过旅程故事的了解,使信友察觉到耶稣是在向他说故事,从而明白自己的回应应该是一个朝向天父的信仰旅程。在面对困难时,懂得接受挑战,勇敢面对,更重要的是懂得偕同主耶稣基督一起去走毕这信仰旅程,到达目的地。

由于「旅程」、「故事」是比较新的说法,所以在本文章的开始,本人是采用了John Navone的思想去介绍「故事」、「圣经中的故事」及「圣经中的旅程故事」,其后则以撒玛黎雅妇人的故事来加以阐释,作出一些综合及反省。希望这一切能为读者带来贡献。

二、简介「故事叙述」(STORY-TELLING)

(以下的资料主要是来自Tellers of the Word一书,Theses for the theology of story)

首先,让我们知道一个事实:人类是其故事的主人翁,是其主体,因为人是一种懂得说故事及造故事的动物。从生活经验中,我们知道人是喜欢说故事:小孩子喜欢在睡前要求听故事。渔夫喜欢说其打鱼所经历的故事;游客喜欢把其所闻说给别人听;长辈往往喜欢回忆及说其年青时的英勇故事;甚至现时我们所看的电视节目中,大部份都是剧集正在告诉观众不同类型的故事。由此,我们可知道人的确在不断说故事,听故事。

其次,故事是由说故事的人所创造出来的。那么,说故事就像工艺一样,需要雕琢修饰一翻,好能藉着技巧、手法把说故事者的目的及故事的意义表达得淋漓尽至。由于说故事者在说时也是在说其自己的经验、信念及价值观,所以听众往往被他领到做决定的层面上,也即是所谓回应的时候。简单来说,讲故事是讲者及听者一起共同创作的。如果在听故事的小孩不愿意相信你所说的,你根本不能说出甚么「白雪公主」或「狼来了」的故事,故事就说不成了。

然而,所有人类的故事都在提出问题或尝试解答有关人的最基本问题:就是生命及死亡。神于是被牵涉入每一个人类的生命故事之中,遂展开了故事的神学(Theology of story)。

神学再不是「神圣物件的科学」(Science of things divine) (注一),而是神学家对于人对耶稣的故事的适当回应的不断反省。既然「神学」一字(theol ogos) 是神的话,那么重点该在于祂说话本身的行为,所以,要探讨的是「祂」怎样透过说话在现时向我们揭露自己及祂的救恩。此外,故事的特质是在使讲者和听者建立关系,所以众故事之背后故事是爱的故事。因此,故事的神学是有关人和那会讲话说故事的神的神学问题,并尝试带人进入天主的爱,爱的故事之中,使人的故事得以完满。

三、耶稣一生所说的故事

正如上述所说,所有人类的故事都是有关神的故事,所以我们可以说天主是透过人的故事被显示出来。但天主被人所认识的故事就是天主圣言 圣子耶稣基督。

耶稣是一位讲故事者。他一生的故事就是与人分享其做天父儿女的责任,及联结所有受造物归于圣父。在三十三年的生活中,耶稣不断以爱去显示给世人「爱」的真正意义及天主的真象,而藉着圣神,罪人得以皈依,成为忠实的基督徒。其实,去讲「喜讯」故事的及聆听的都是由于天主的恩宠 圣神,祂在两者身上奇妙地工作。

他对门徒施教时,时常喜用比喻。目的是藉一些人们能够容易明白及能触摸到的事情去了解更深的奥理真道。不过,有一个更大的比喻我们必须知道:耶稣自己是天主的比喻(注二)。耶稣所宣讲的是天主的国,要了解这个奥秘就是必需从讲者身上去了解,那即是说,是要求听者的投入,默观耶稣,进入他内才能了解明白而作出适当回应,而这个认识及皈依的深度是向无穷尽开放的(open-ended),是视乎听者对讲者所说的真理认识有多少,以及对讲者本身的了解和默观有多深。

由此引伸,我们得知故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听者的反应及回应是在乎讲者是否说得娓娓动听,具吸引力,但最重要的不是其所说的内容,而是他自己的作证,用身教来感动人去参与这个故事,一同创作。因此,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语调和不同的表达,都同样会有不同的反应。但我们无可否认,耶稣是一位最完美的讲故事者,他在吸引整个人类听他所讲的故事,归向他。

每次听完他所讲的故事之后,听众往往是充满惊奇的喜乐,这就是天主恩宠的奇妙特质。在每一个故事里,团结的天主圣三是故事的开始、中途及终向。因为正是祂在向我们说故事,邀请我们去寻求那无尽的爱,洞悉祂伟大奇妙的奥秘,同时也是在分享祂的美善。



注一:这句 “science of things divine”是引用John Navone: Tellers of the Word一书中,在导言里他所采用过的,pg. XV.

注二:「耶稣是天主的比喻」是出自Interpretation: "Jesus as the Parable of God in the Gospel of Mark" by John R. Donahue, October 1978.

四、圣经的旅程故事

我们会说圣经是一部天主启示的书,是有关祂怎样从太初就爱了人,拯救全人类的喜讯。若从另一角度来说,它是一部有关天主及神所拣选的人的「旅程故事」。亚巴郎、梅瑟、耶稣、伯多禄和保禄等都有他们自己的旅程去回应那为了人民的神圣召叫。透过他们的故事和他们与天主之间的关系,我们更加能够了解和认识天主。总括来说,圣经的故事是便人从不同的方向,怀着期望去认识爱慕天主,而且还藉着一连串的旅程故事展露出天主是谁以及我们是谁(Who God is and who we are)。

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旅程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支配着整个旧约故事是「出谷」的故事,而支配着新约的便是基督的故事。新约是用新的旅程故事,有关新梅瑟、新「出谷」及新以色列的故事来把旧约从新阐释。耶稣是在太初已存在的圣言,他是被圣父所派遣到人间并从人间返回天父去。他是从加里肋亚到耶路撒冷开始他的旅程,而这个旅程其后是由他的门徒承接起来,从耶路撒冷延展至世界的地极。除此之外,在他所讲的比喻中,有许多还是旅程故事,如浪子的故事等。

以下是圣经旅程故事的一些特点:

(一) 每一个旅程故事都包含着三个内在主观性的因素:超验之神(transcendent spirit)、自我超越的领袖(self-transcending leader) 及自我超越的团体(self-transcending community)。

在旅途上,天主的神在默感、带领及赐予力量。旅途的过程是在经验那超验之神的权能、光照及许诺,而对这经验作出的回应。故此,旅程包含着开放的回应和服从那神在自己生活中的呼召。祂是超验的正因为祂所默感、带领和赐予力量的人都能藉着祂、因着祂而变为超越性。

从自我超越的领袖身上,我们可以察看到超验之神的效果。透过那些个别被召的人,超验之神向整个团体显露自己,并转化它成为一个在信、望、爱中不断自我超越的共融团体,因为超验之神在领袖身上所作的是为他人、向团体开放的。

自我超越的团体是由超验之神透过自我超越的领袖所带领着的。因此,去行走旅程是超越之神结合整个团体,使它迈向救恩之门。

耶稣的生命是在天主的神临于玛利亚而开始的。他的使命也是由天主的神降临于他的受洗时而开始的。更因祂的降临,教会之所以诞生,同普世万民,为复活的基督作证。从这里,以上的三个因素的互相关系,相信已经很清楚及具体的表达出来了。

(二) 每一个旅程的开始是由困难、问题或危机所引发的。

面对这般的情况,人会挣扎、寻求解决,期望「出谷」。于是圣经的旅程故事的出发点是在于人被召去解决困难,提出问题及寻求回答。但解决方法及答案的质是由他自己所负责的,因为这是受他的回应所决定的。

(三) 旅程的动力是由信、望、爱所支撑的。

团体对其首领充满信心,正如基督的团体因信主基督而结成一体。信德能使团体在行走旅程时所遇到的混乱和逆境中挣扎,充满力量,努力不懈的走毕旅程。

到达福地的希望是整个出发的推动力。我们离开出发是怀着希望到达目的地。行动是希望有好的改变,所以希望是自我超越的参与着善。

爱,是一个回应及责任。出于爱,人被召叫开始其旅程故事;由于爱,人才能有其「出谷」事件。每个旅程故事是爱使人有更丰盛的存在。爱克服一切,使人不断的自我超越,而超越就是回应那召唤我们离开自己的真理力量。

耶稣是充满着上主之神;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世人,遂成为我们的道路、真理及生命。他是人存在的开始及终向(Alpha and Omega)。因为他,在他内,天主被人认识和经验为 爱,所以人愿意及不断的向着天主开放和追求祂那超越的爱。

(四) 圣经的旅程故事常含有家、无家及回家的特质。

梅瑟的出谷纪是从一个不是真正自己的家园开始出发,经过四十年的流浪才到达天主所预许的福地。但后来的充军使以色列饱尝家园毁灭,无家之苦。最后,他们终于被释放回家,遂构成一个新的「出谷」旅程。

新约时代把家及回家的意义扩大延伸。家是指我们的源头,生命的开始。耶稣从圣父来到世间又从世间回到祂(注三) 生命之源那里去。同时,在另一方面,看见耶稣也即是看见天父,他在祂内,合二为一。故此,耶稣在这世间上时常在家里(源头)。此外,他又说过谁听从及遵守他的话,他就是他的母亲、兄弟和姊妹。家,遂在那些存留在他的话里的人中间。

回家是聆听及遵守圣言的动力,也是认识和见到天父的动力。既然回家是回归天父的动力,那就要以心神和真理,以及信任的爱去回归。在回去时,我们不是单独的,我们是有指标的道路的(若14:3ff)。回家是对真理回应的动力:「谁爱我,乃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并要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若14:23)。家是圣父的居所。祂住在那些寻求真理、爱真理及忠实地生活的人的心里。这就是天国的临在,平安就是在家的经验,是彼此的认识及互相的接纳。

(五) 自制、克己和弃绝在旅程当中是需要的。

旅程是意味着一个分离,离开自己而面向新的我,新的方向和新的事物。所以,克己能帮助我们从那些防碍我们走向更美善的生活困难中挣扎和克服,使我们能解放于自由中。

(六) 迷失路途

犯罪是迷失了路,道路(Hebrew:hata),四处流浪(Hebrew:avon),而悔改是回归(Hebrew:shuv)。这指出:在旅途中寻找道路是会遭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千万不可没有目的地流浪。在出发时,我们已将目标放准,努力迈向目的地,故此面对着日常生活的挑战时,勇气及辨明是极需要的。

(七) 记起路途在圣经旅程故事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旅程中的团体是会回忆起天主在过往为他们所作的奇异工作,于是旅程是在参与天主在将来所作的奇妙工作。

回亿创造将来,只有那些忆及许诺的才会察觉它将来的实现。他们之所以有将来是因为他们了解在过往从中的真正意义。

(八) 旅程带给人无限的成长。

为了成长,人是愿意冒险、甚至受苦。旅程故事已假定成熟的主要条件是成长的能力(capacity for growth)。这成长是一个方向的移动,为个人及社会的发展无限制的开放。

(九) 最后,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每一个旅程故事的基本必须条件,因为世上是充满了邪恶的势力。

在旅途中,我们虽然会跌倒,受到迫害,遭受痛苦等,但只要我们屡败屡战,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心,我们终会到达目的地。

经过以上的介绍,对于旅程故事的认识已略知一二。综合来说,旅程故事包含着内在及外在的旅程。外在的是透过时间和空间移动,而内在的是在存在的奥秘中移动。再者,外在的是一个计划,是内在旅程精神的比喻;而内在的则是其意义,在伴着外在旅程。在此,就以若望福音来作一个例。若望福音告诉基督往圣父去的旅程故事。在加里肋亚和撒玛黎雅的众旅程当中,耶稣所宣讲天主的圣言是记录在「征兆之书」内(Book of Signs)。这「征兆之书」其实就是回归天父的旅程,包含着耶稣的一生,经过死亡及复活而成为光荣复活的基督。这些可见的旅程是基督朝向天父内在活动的「征兆」,也是基督徒宗教经验的质,也即是说:每位基督徒该有回归天父的旅程的宗教经验。



注三:这思想主要出自若16:28。

五、「撒玛黎雅妇人」的旅程故事分析

为了更深入了解圣经的旅程故事,以及与我们自己的关系,现引用若望福音第四章「撒玛黎雅妇人」的故事来加以阐释。在介绍时,故事是当作一个话剧来处理,分为两场。

(甲) 与上下文之关系

第二章至第四章是一个周循 由加纳至加纳。首先,耶稣是从加纳开始到耶路撒冷、撒玛黎雅、而返回加纳(加里肋亚)。这是一个贯通「世上王国」的回归旅程。既然是一个旅程,耶稣是必须经过撒玛黎雅,因为加纳至加纳是一个传教的旅程。

(乙) 戏剧的目的

总括来说,其目的是寻找那些迷失的。这一幕是要指出耶稣的寻找和那妇人信仰的成长。

(丙) 背景

耶稣和一个孤独者。耶稣坐在雅各伯泉旁,邻近息哈尔;那是大约中午(第六时辰)。当时他很疲倦,口渴,是处于需求的状态中,但他仍然对四周寻找的可能性留意。他是以人的知识及敏锐与那妇人交往。在另一方面,不可忽略的,是那妇人处于她的孤独之中。

(丁) 戏剧与架构

整个故事是一出两幕剧,而这处所谈及的只是第一幕。这幕也可分为两场。以下是它的编排及介绍(注四):

第一幕:耶稣与妇人的对话

第一场:活水(4:6-15)

对话一(4:7-10)

耶稣:请给我点水喝

(耶稣是突破了当时的社会习俗,与一位撒玛黎雅妇人谈话。)

妇人:你既是个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黎雅妇人要水喝呢?

(妇人拒绝了耶稣)

耶稣: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并知……

(耶稣是提出两个挑战;就是(1) 认识是谁在与她说话和(2) 向他请求活水。) 

对话二(4:11-15)

妇人:先生,你连汲水器也没有,而井又深,你从那里得那活水呢?

(妇人误解「水」是指普通物质的水)

耶稣: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但谁若喝了我赐与他的……将在他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

(耶稣在加以澄清)

妇人:先生,请给我这水罢!……

((2) 她终于请求水) 

第二场:向天父的真朝拜(4:16-26)

对话一(4:16-18)

耶稣:去,叫你的丈夫来,再回这里来。

(耶稣采取主动,显示他认识她的生活。这是一个转捩点。)

妇人:我没有丈夫。

(她在拒绝面对现实)

耶稣:你说:我没有丈夫,正对;因为你曾有过五个丈夫,而你现在所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

(耶稣在列出她的行为)

对话二(4:19-21)

妇人:先生,我看你是个先知。我们的祖先一向在这座山上朝拜天主……)

(她在逃避耶稣,遂转个话题)

耶稣:女人,你相信我罢!到了时候……

(耶稣解释朝拜天父是由真理之神所推动)

妇人:我知道默西亚要来……

((1) 认出耶稣就是默西亚)

 

经过了简明的介绍,现在就以「旅程」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让我们先谈耶稣的旅程。这幕是耶稣的旅程被中断的一幕。

由于人性的软弱疲倦(注五),他朝圣的旅程正面对着会变为普通旅程,甚至沦为漫无目的的徘徊,他几乎失落了自己。其实,旅程的目的就是这个打扰,透过我们神修生活中的中断,圣神活跃地工作。

至于那妇人,她的旅程本来就是一个普通「出外」的惯常事件,但这外在,物理(physical)的旅程却成为一个内在精神的旅程。她所取得的再不是物质的水而是活水。还有一点,她的旅程不是止于井旁,反而由惯常的「出外」变为一佰回归的旅程 传教的旅程(4:39-42)。

然而,成长是这位妇人的内在旅程。仔细研读,我们可以察觉她对耶稣态度的转变。首先,她在弃绝耶稣,「你是个犹太人」;后来态度软化下来称他为「先生」;跟着以宗教的幅度来形容耶稣为「一位先知」;到最后更能以真正基督徒的认识称耶稣为「默西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跳跃,信仰的成长就是她内在旅程的后果。

此外,危机是旅程的决定点。「危机」,从希腊文中(Krisis) 是解作一个判决,所以它是决定的一刻,也即是真理的一刻。危机是一个转捩点,可决定旅程变为「朝圣的」或是「徘徊的」。在这故事中,耶稣成为那妇人生活的危机。耶稣遭受她的弃绝,但他并没有接受,反而他以光进入她内,给她挑战。这个挑战遂变为决定接受光或拒绝光的时刻。终于,她接受挑战,还作了一个决定性的改变,使漫无目的的旅程变为朝向天父的旅程。



注四:参考资料是采用Raymond Brown, the Anchor Bible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pg 177ff.

注五:耶稣的疲倦除了是指身体上之外,也是指出一个征兆:就是他苦难的旅程。井旁的故事说出耶稣是怎样带领人归向天父,而他苦难的故事也正是具体表明透过他的救赎,整个人类才能回归父那里去。

六、从「撒玛黎雅妇人」故事来看旅程故事的一些特点

在朝圣的旅程中,耶稣被去汲水的撒玛黎雅妇人所打扰,而开始了那妇人的旅程故事。首先,耶稣是主动的开始她的旅程(v.7)。他邀请的目的是向她挑战,使她寻求认识「天主是谁」及「我是谁」(v.10)。在邀请时,耶稣是与她一起,陪伴着她,并为她澄清、指引和开道(v.13)。由于耶稣诚意的邀请,那妇人终于接受了,并主动的开始她内在的旅程(v.15)。诚然,她的旅程是由于耶稣在给她挑战,使她产生问题、危机;再加上她自己向真理的开放之下而开始的(v.19)。行走时,耶稣更以信、望、爱来坚强她,使她明白耶稣自己本身就是信、望、爱的泉源(注六) (v.21)。另一方面,在旅途中,她是从无家(v.22)而变为有家可归的人(v.23),就是以心神,以真理朝拜天父。这就是整个旅程的高峰。最后,她是充满着无比的喜乐(v.28)去开始其传教的旅程(v.29)。

七、综合及反省

从经验中,我们知道在听故事时,我们不单祇在听故事的内容,其实也是在认识和默观说这故事的那位。人在说话时,除了在传通讯息之外,也是整个自己,包括思想,心底的意念都融会在言词里,所以说故事者也是在说出他自己是谁,把自己表达出来,让人了解他的信念、生活、价值观等。同样,天主的圣言 耶稣基督在向每一个人讲故事,叙述天主的国、天主的伟大及对人类的慈爱。要了解这一切,就必须从圣言身上去了解,进入他内,才能明白天主的真理奥秘。

讲故事时所采用的方法技巧也会为听者带来不同的反应和回应。如果我们朗诵一首情诗,用了粗野冷酷的声音和语调来诵读,必定会使听者不堪入耳,惹起不满,鼓躁起来。但假如诵读的那位溶汇了诗中的感情,把自己化成主角向自己的爱人细诉,效果就会更加理想,使听者深深感受到诗中所流露出的爱意。耶稣也是一样,他用爱来向我们倾诉,以比喻的方式来向我们展示天国的奥秘,更以挑战来邀请我们向他回应,开始我们朝向天父的旅程。

旅程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旅行,一个徘徊、或一个漫无目的的流浪,或是一个以天父为目标的朝圣。在出发时,可能是没有目标或是目标不清淅,但一个普通平凡的出外也可被耶稣转化为一个朝圣的旅程,尤如「撒玛黎雅妇人」的故事一样,所以耶稣是时刻在邀请我们加入回归天乡的旅程。

旅程故事是藉着问题的刺激,生活的质疑使人认识自我,反省自己的经验,察觉自己的改变及天涯的跳跃。这就是成长。这成长就是向那超验之神无限的开放,投奔祂。故此,旅程故事是在说出人的进化 朝向基督的进化,以及他的「成人」(Becoming)。

在朝圣的过程中,耶稣一直在陪伴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并不会弧单。在另一方面,人将在悔改、宽恕、好客及共融的气氛中成长,肖似基督。最后,耶稣更以喜乐平安倾注入我们心中,而主所赐的平安使我们深深的与他契合起来。喜乐的泉源是来自与天主的相知相契,并与祂为友。天主还使我们充满圣神的喜乐向着天下万民传扬祂爱的音讯,为祂作证。

当耶稣,我们的师傅在向我们讲故事时,我们该注意四点:

(1) 留心细听(Be attentive)

听故事是要用心去听才会把内容留意,了解讲者的背景和目的,以及他的心意、希望。不然,我们便会白白溜走他的讯息,错失良机,放过与天主相知相契的机会,正如耶稣说过:有耳的,听罢。

(2) 聪明敏悟(Be intelligent)

用心听,目的是去悟其道理,这样才不曾「听而不闻」。但能否听得懂讲者的道理,背后的训示和邀请,这是极需要我们聪敏及才智去理解的。

(3) 适当的理解(Be reasonable)

除了明白整个讯息之外,还要知道讯息的背后内容和征兆,所以我们需要运用理智去反省以往的经验,从而面对此理解而作出判断,决定接受邀请和挑战与否。

(4) 负责任(Be responsible)

决定方向是对讯息的回应,更是对讲者的个人深入的回应。只有这段的回应才是一位负责任的听者,才不往讲者的一番心事。

以上四点是每位听者都该经验的步骤,也是开始其旅程之路的必经步骤,希望每位听者 被邀请者都能经过净化,在主的光照下,勇敢的接受挑战,朝向天父,与祂紧密的契合起来,在圣神内呼祂为「阿爸!父啊!」



注六:这句子于出于The Way "Faith and Hope and Love" by Joseph P. Whelan, October 1968.

九、书目

(1)John Navone, Tellers of the Word, Le Jacq Publishing Inc., New York, 1981.

(2)John Navone, The Jesus Story: Our Life as Story in Christ, Liturgical Press, Collegeville, 1979.

(3)Raymond Brow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Anchor Bible), Doubleday, New York, 1966.

(4)神学论集,第五十一期,「路加福音中『旅程叙述』的一个意义 训练门徒(上)」,高慧琳译,一九八二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