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淑珍
爱的跳跃伯纳《雅歌讲道集》的再读--(神学硕士论文纲要)
1. 论文题目
顾名思义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伯纳.明谷(1090-1153) 的《雅歌讲道集》。为什么取题《爱的跳跃》?论文作者(以下简称作者) 初读《雅歌讲道集》后就有这样的感受?伯纳以「爱」来贯穿整辑讲道集,因此论文也以「爱」的脉络来研读雅歌。选择「跳跃」一词是取其灵活性。心中充满爱意的人活力充沛,《爱的跳跃》就是尝试探讨爱如何充满活力在我们的生命中跳动着。论文的研究范围是伯纳在此讲道集论述的爱。
「跳跃」在论文也有另一个用法,就是跟随伯纳从一个思想领域跳到另一个。为能自如地在不同的思想领域上跳跃,我们需要「跳板」。这些准备工夫在论文中称为「跳板」寻找法,包括明白:文本与背景的关系(text and context)、文本与模式(text and pattern)和模式与词汇(pattern and word)。「跳板」又有二用:一是从人间跳跃到天人的层次,二是从天上跳回人间……下文再述。
题中的「读」有多层的意义:(1) 汲取文本的意义,(2) 欣赏文本,(3) 宣和外扬。作者愿意透过汲取意义和欣赏文本而进入伯纳的意境,从那里再看人性的经验,之后将读过的宣示、铺叙出来。
2. 论文结构
前言
缩略语
伯纳重要作品一览表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活力非凡的伯纳
伯纳出生的世代
伯纳-----熙笃会的先锋
伯纳的写作生涯
伯纳的面面观
伯纳的两根思想支柱
第三章 天人恋曲
体裁
写作特色
神学意念
第四章 妙桨三章
亲吻
卧室
结合
第五章 曲终情未了
伯纳神学思想的串联
性爱的神学意义
「综合」与「探索」
第六章 结论
书目
3. 论文内容
论文以六章的篇幅来陈述。
第一章导言介绍论文的写作动机、研究方法和架构。
第二章名为活力非凡的伯纳,是介绍伯纳的生平及着作,及《雅歌沟道集》产生的背景(text and context)。
学者认为十二世纪是一个人文复兴的时代,其特色是认识自我,在灵修方面已经达到中世纪的高峰,而人文精神又已经发展到一个整合和平衡的阶段。伯纳一方面秉承了优良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开拓新路向。不论在文化、灵修及文学上,十二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伯纳活在其中,实是功不可没。
伯纳是熙笃会的先锋,他是充满魅力的,年青时入隐修院,他的兄弟、舅舅和朋友也被他吸引而愿意随他一起进入熙笃会。他的一次讲道就成功地引致巴黎的一班神职修士决意进入明谷修院度默观的生活。
当了十五年本笃会院长的威廉.圣提里(William of St. Thierry) 也是因为伯纳的缘故而从本笃会转到熙笃会。然而,他支持十字军的行动和与伯多禄.亚培拉(Peter Abelard) 的争论却引来一些微言。对于支持十字军的行动,伯纳问心无愧。至于他与亚培拉的争论,问题的症结可能是他们基本上对圣经有着不同的态度。
亚培拉的读经法,以明瞭为主:诵读(lectio)、提问(quaestio)、讨论(disputatio)、宣讲(predicatio),这种做法称为「神圣的卷页」(sacra pagina)。伯纳的讲经法,着重进入祈祷的境界:读经(lectio)、喃喃的读法犹如牛反刍其食物(ruminatio)、默想(meditatio)、进入高度祈祷境界(oratio)、宣讲(predicatio),这种做法传统称为「神圣的诵读」(lectio Divina)。
伯纳是一位天才横溢、豪情奔放的多产作家。伯纳的主要思想在他早期的两篇作品已可见到,它们是《论爱天主》(De diligendo Deo, 1126) 和《论恩宠与自由抉择》(De gratia et libero arbitrio, 1127)。前者是他的爱情神学,而后者是他的人学的基础。伯纳的作品和书信,使他本来已是多采多姿的一生,更形丰盛。
第三章是天人恋曲,集中看《雅歌讲道集》,尝试对此集的体裁、写作特色及神学意念作一探讨。86篇讲道是一丰富的爱情宝藏。《雅歌讲道集》的讲道与其说是一系列,不如说是散文。因为很可能从没有在群众面前讲论过的。这些散文是环绕雅歌1:1-3:1论述天人之爱。
在探讨《雅歌讲道集》的写作特色中,作者察觉到伯纳是以寓意方式来诠释雅歌的。
《雅歌讲道集》是用了十八年(1135-1153) 时间写成的,既有深度,又多元化。书中有很多模式(pattern) 伯纳用来表达其思想。此举因为他重视经验,尤其是神契经验,用模式的好处就是将零散的资料集中起来。由于论文的研究范围是爱,因而选择三个有关系性爱的模式:亲吻、卧室和结合。
伯纳虽然予以经验相当的权威,但他同时指出单靠经验的不足。经验需要信仰的扶持,和圣经的规范。在这一节的探索所得到的结论是:信仰产生经验、规范经验,经验丰富信仰、体现信仰;圣经提升经验,经验丰富圣经。
第四章是妙乐三章,作者根据伯纳的模式扮演演绎者的角色。
伯纳以模式为铺陈方法,内中具备了特殊的装置,就是指他运用词汇多层意义的技巧(pattern and word)。一个词汇可有两至三层意义:(1) 公用的(conventional),(2) 专用的(idiomatic),(3) 功能性的转移(functional)。例如卧室一词,它的公用意义是指一处可供人休息的空间;它的专用意义是指夫妇独处的空间,也可以是亲密性生活的场所;在它的功能意义上,伯纳展现了他将词汇转向(bending) 的技巧,伯纳将「真正的卧室」变成默观的最高境界。在伯纳的情形,这种转移是建基于他个人的默观经验之上。一个模式通常是透过几个关键性的词汇,和它们所含蕴的多层意义而得以建立的。
「亲吻」模式的着眼点是恩宠的充盈;「卧室」模式将人带进默观的最高境界,在那里人有参透天地奥秘的可能;在「结合」模式里,伯纳带领人逐步迈向与圣言结合,也展示了与圣言结合的意境。在介绍伯纳的模式当中,作者给予读者一个视框,透过这个视框帮助读者进入伯纳的思想和明白他的经验。
第五章拟题曲终情未了。伯纳的思想天马行空,他诠释雅歌至3:1「夜间我在床上,寻觅我心爱的」。天主就让他走入光明的处所之中,正如伯纳书中的结语:「我们不是黑夜和阴暗之子,我们行走如光明之子。」第86篇讲道是未完成的。另一方面,这天人恋曲令人荡气回肠,陶醉其中,虽然是曲终但却情未了。
在第五章作者使用了「跳板」二用法。作者进入了伯纳从男女之爱跳到天人之爱的意境,并尝试在意境中找出它的脉络,这是第一跳。接着作者再从天人之爱跳到人间之爱?从天人之爱折回看性爱的本质,这是第二跳。第五章旨在综合熟悉的题材和探索新的洞悉。
在综合部份,作者以伯纳神学中一个主调「刺痛神学」(theology of compunction) 串联讲道集的思想。「刺痛」是天主于人之内所作的行动,藉此来唤醒沉迷的人。「刺痛」是源于两个共存的内在根由:罪,及对天主的渴求;意谓人意识到自己罪恶的同时也发现天主伟大的慈爱;人本因自己的罪而失望,现在的刺痛又因天主的美善而满怀希望。所以「刺痛神学」基本上是乐观的。
在替伯纳神学思想作串联上,作者以三个课题来演绎:旅途、恩情和默观。
旅途点出人在迈向与圣言结合的进度,亦即人在爱的成长及迈向成全路上的不同阶段。在模式的铺叙里,伯纳好像曾勾画出多个的旅途,但基本上是殊途同归。由于人有不同的角度、感受、或强调,因而产生不同的描述和道理。
恩宠是伯纳神学的主导思想,这意识在「结合」模式中尤为突出。虽说是恩宠主导,但在起点及通往与圣言结合的路途中,伯纳展示了天主的恩宠与人的自由不断交织,以致难以辨认哪一刻的行动是恩宠的效应,和哪一刻是自己的抉择。到最后,新娘因着爱竟将自己的意志符合新郎的意志,祂的旨意就是她的抉择。
默观为伯纳虽是极高的享受,但总离不开爱德工作,他在两者中不断寻求平衡。新娘既是情人又是母亲,要以乳液?宣讲天主的话语?来喂养婴儿。与情人互相凝望固然使人悦乐,但照顾孩子不竟是母亲的天职。但在另一处,伯纳却直言孩子当然是母亲深爱的,然而最能满足新娘的,还是新郎的亲吻。其实新娘的情人和母亲的双重身分不但没有矛盾,反而能相辅相成。爱德服务也是祈祷的一种,属于天主的工程。
当人决定不再自我封闭而愿意开放于天主时,也同时向其他人开放,愿意让圣神倾注的恩赐从自己身上外溢,使人受惠。爱德的服务美化了新娘,新娘的美貌吸引圣言的造访。最后,伯纳以垃匝禄、玛利亚和玛尔大同是一家人,来比喻新娘的三重美善:懂得为自己的处境而痛哭(如拉匝禄),和在天主之内而喜乐(如玛利亚) 与此同时又有力量去帮助别人(如玛尔大)。新娘愿意在这三方面取悦天主,成为圣言眼中最漂亮的新娘。
在探索部分,作者尝试从性爱作为天人之爱的象征,看性爱的神学意义。男女爱可算是天人之爱的自然象征,此自然象征的功能:男女之爱肖似、反映、预尝,象征、体验天人之爱。这一节的探讨是颇为特别,因为作者除了善用伯纳的专长外,也揉合了其他方面的资料,如:心理学和真实经验,作反思。这一节的探讨也受天人之爱的光照。作者希冀藉这探讨给今日的基督徒夫妇一些启迪,也愿意给论文带来一点时代的气息。
性爱的本质在这里有八个意义:性与爱形影不离、在结合中享受爱侣、爱得出神、爱情的专一、相敬如宾、情投意合、爱情的结晶、爱的动力就是天主。在述说人灵与圣言结合的情境时,伯纳强调在结合中享受圣言、及结合境界可达至出神(ecstasy)。为此,在论述性爱的神学意义时,性高潮及性爱中的享受幅度是无可避免的课题。这些课题都是在神学上较少触及的。
伯纳视子女为夫妇爱情的甜美果实,将婚姻的承诺伸延到生育和教养子女之上。新娘和新郎在爱内共享平等这课题更是从天人之爱中演绎过来的,唤回了夫妇之爱中一个重要但又较忽视了的一环。作者更在这一节中提出了所谓「初夜的灵修」。
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论,包括:交代、分享和邀请。在交代中,作者答覆在导言中所提出的挑战、看好奇心换来些甚么及回顾论文可有不足的地方。在分享中。作者愿意将这次在论文钻研上所得着的与读者分享。三个心得是:神学与灵修、繁忙中作默观、无边的止境。最后作者邀请读者投入生命经验的跳跃?延续那停不了的跳跃。
论文的整体结构有点儿像「漏斗」,先是最宽阔的,然后逐渐收窄,最后让伯纳的影响力流进我们的生命里。
论文评语
韩大辉
作者以「跳过山岗,跃过丘陵」(歌2:8) 设题为<爱的跳跃>。副题<伯纳《雅歌讲道集》的再读>说明所用的资料。现在先谈读后四个感受:爱中寻真我、智美相辉映、天人两面看、言尽意无穷。
1. 爱中寻真我
神学不但做学问,重要的是寻真理。十二世纪的欧洲处于复兴和更新的时代,作者标榜当时的人文关怀:「认识自我」(know myself),因而将寻真理升到寻真我的存在性层面。伯纳天才横溢,在那世代中,有非凡的贡献。作者深入了解伯纳熙笃会的灵修「寻找天主」(quaerere Deum) 和个人心历「刺痛」(compunctio),并以此作为自己研究的基本态度:意识罪性、渴求天主。论文充满伯纳的灵感,作者不忘诠释者的角色,指出《雅歌讲道集》的隐喻的要义,过程中作者深感天主的大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宛如从「灌注」(infusio) 到「外溢」(effusio) 一般。这是「爱中寻真我」。
2. 智美相辉映
伯纳论述基督净配,「虽黑犹美」(歌1:5 nigra sum, sed formosa),她「长期流徙,疲惫黝黑,天生丽质,美艳照人」(SC 27 : 14 quam etsi labor et dolor longi exsilii decolorat, species tamen caelestis exornat)。当然,这「天生丽质」是指天主的恩宠。论文的作者大概因交文考试而疲惫,但仍不忘天主的爱,「新娘的美貌就是爱」(decor sponsae ... charitas est)。「教使人博学 、爱令人生智」(instructio doctos reddit, affectio sapientes)。天主连同智慧将美貌赐给人,就是以德行和神恩装饰其灵魂,使能肖似天主降生的圣言。这样爱智(philosophia) 与爱美(philokalia) 成为灵魂的渴求,而智与美正好揉合在默观中,那里「新娘摸索新郎神秘魅力的所在,此刻新郎完全属于新娘。」
3. 天人两面看
作者的跳板二用法,显然仿效了伯纳的寓意读经法,「以此言彼」(allegory),就是在读经时,作意义的转移(locutio tropica),以文字(史实) 为基础、正确伦理的训导为屋顶,这样以寓意为墙壁的建筑,才不会瓦解。作者在描写伯纳的背景、文本、摸式及词汇时,建立「跳板」,从经验的领域,跳到伯纳所言的天人之恋,轻轻从经验跃进永恒。然而,在同样的跳板,作者也从天人之恋跳回人间之情(第五章第二部份)。作者对伯纳的文本,可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人则观天人之爱,出则顾人间之情。一朵小花里看出一个天堂,天堂却隐藏在小花中。
此外,作者强调个人经验和读圣经两者相辅相成。「圣经随着阅读的人而增长」(Scriptura cum legente crescit),在信仰(regula fidei) 的光照下,圣经提升经验,经验提升圣经。由此引申神学必须与灵修并存。单靠神学的理据,只会擦出斗咀的精灵,只有配合灵修的神学,才能闪出智慧的光亮。
4. 言尽意无穷
伯纳的灵感源于其读经法(Lectio Divina)。作者在解释这方法时,亦指出其默观的一面,是圣言来寻找人,「道寻知音」。圣言与人同步,有「说不完的事」。
事实上,整辑《雅歌讲道集》熬了伯纳十八个年头,没有完成整个雅歌的诠释,最终停在雅歌三章一节:「夜间我在床上,寻觅我心爱的」,天主便召他回去,让他在天上找到「心爱的」。伯纳的思想,天马行空,其86篇道理所述之事,可说「多而杂」,再多十八年,恐怕也说不完,但全书并非杂乱无章,反而恒常地返回在「刺痛」(compunctio)中寻找天主(quaerere Deum) 的脉络。诚然,那寻找的心,面对天主的圣言,确有「释不完的经」。
论文第五章,以「曲终情未了」为题,正好指出,人生于世,不论处于何种生活环境,只要有爱,甚么事都可从有涯到无涯。甚至,爱可转化人的身分,提升人的承诺,「连死亡也不能将我们分开」,神学寻找生活经验的解释(meaning),若没有爱,就会失去意义(meaningfulness)。有了爱,神学才可成为「出神」的默观、「爱不完的情」。
结论
论文共viii + 102页,分六章,除导言和结论外,中间四章包括伯纳生平、背景、资料来源、分析、综合。论题清晰,层次分明、行文工整。神学用语,驾轻就熟。方法论的应用,亦渐趋成熟。以中文资料而论,这份研究有助认识中世纪的神学和灵修,值得出版。然而,文中间中有些牵强之处和手民之误,幸无伤大雅,如日后出版,须作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