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恨与恕
    十月十八日应邀到斗六一所教会学校演讲。第二天吃早餐时,有位神父提起报载有个学生在长达二十八年后,仍然找业已白发苍苍六五高龄的老师报仇的消息,我当时半信半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由于急着赶火车回台北,所以无暇去翻报纸。一路上思绪起伏不定,久久无法把这件事给挥去。午前回到宿舍后,立刻找报纸查看,才知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个目前已是某公司总经理的男士,由于国小五年级时曾被老师处罚留级,到了二十八年后的今天,仍然久久无法释怀。最近获悉老师业已退休,遂多次打电话向老师恐吓,如果未能应约前往谈判,则将对其子女采取不利行动。只好在太太陪同下前往指定地点会晤,没料到刚一见面,即遭该名学生以汽车天线猛抽他老人家的双腿,直到体力不支倒地为止。该男子离去前,还对老师破口谩骂。老师原也有意加以宽恕,但又恐怕他会采取其他报复行动,遂报警处理。

  当时读完这则新闻,感觉已不再是先前的不可思议,而更是感到无比的震惊与痛心;震惊的是,天底下竟然会有这种违背伦常道德的怪事;而痛心的是,如今师道荡存竟然已到了如此地步,这毋宁是对我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的一大讽刺。

  由于对二十八年前的实情无从了解,所以也无法加以批判,故仅愿就此事抒发个人的一些感想与浅见。

  一个人心中如果有恨,就必须及早加以疏导和化解。如果自己无法处理,就必须借助于外力,否则很容易产生报复的心理,久而久之,甚至会作出失去理性的事。  像那位在经过二十八年之久,仍然执意要向老师报一箭之仇的学生,就是一个相当明显的例子。我们可以想见,在那么漫长的岁月里,他心中必定一直存在着一股强烈的欲望,那就是有朝一日,他要向老师讨回公道,他要算这一笔旧帐。至于什么师道尊严,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大道理,他又如何听得进?

  另一个怵目惊心的例子是,发生在港都高雄。当日报载一位年轻妈妈为报复丈夫有了外遇,竟忍心带着两个稚龄幼儿从高楼跳下,结果本人和八岁的么儿当场惨死,而十岁的老大摔成重伤。

  当日读完这则新闻,除了同样感到震惊外,心里实在感慨万千,不但再度印证了婚姻生活容不下一粒细砂的真实性,同时也兴起稚子何辜的喟叹!大人的事,为什么要叫无辜的稚子承担其后果呢?未知那可怜的十岁孩子近况如何?我心想:即使他的小命得以保住,但日后他那受到重创的幼小心灵,又将如何才能获得治愈与抚平呢?

  从这件惨案,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整出悲剧演变的过程:太太先因恨而极思报复,最后终于导致失去理性而铸下无法弥补的错误。

  “完形心理治疗法”的鼻祖弗瑞兹?皮尔斯对于恨曾有过颇为传神的描写。他说:恨就像是一条狗咬住人不放。结果不但使对方失去自由,连自己也同样会失去一段时间的自由。因为在一个人的心中如果常感到忿恨难消,他一定会一直在思索如何去报复,结果可能演变到了什么事都无心去作的地步。再者,心里的恨往往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例如吃不下、睡不着、脾气暴躁而易怒,容易激动,有时甚至会引起高血压或心脏病等。

  弗瑞兹?皮尔斯又说:有时候,当你恨对方恨得牙痒痒,甚至恨得鼻孔冒烟,但可笑的是,对方可能根本还不知道你在生他的闷气。这样,真正受害的不是对方,反而是你自己,那又何苦来哉呢?像前面所提的那个学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虽然怀恨长达二十八年之久,但据报载,他的老师接到电话后,想了老半天根本记不得他这位学生的长相如何。

  所以,近代心理学家就提出此种心理治疗法,建议我们以宽恕别人的胸襟,把自己从不自由中释放出来。

  而其实,在宗教方面早就已经在这样作了。

  像在圣经里,就记载了耶稣所教给门徒的宽恕之道。他说:

  “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但是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他使太阳上升,光照善人,也光照恶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你们还有什么赏报呢?税吏不是也这样作吗?你们若只问候你们的弟兄,你们又作了什么特别的呢?外邦人不是也这样作吗?所以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一样成全。’”

  在耶稣尚未来临的旧约时代,在犹太选民中盛行着“报复律”,所以法律上才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及“杀人者偿命”的规定。但是,当耶稣来了之后,他却要求人要“以德报怨”、“以爱的精神取代报复律”。毕竟,冤冤相报,仇恨无时了,何况报复也终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痛苦与悲剧。唯有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对方,始能化干戈为玉帛。

  但是,从经验里我们得知,人往往比较倾向于报复。所以从纯人性的角度看,要宽恕我们所恨的人,实在是谈何容易。但是,如果一个人有真正的宗教信仰的话,作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多了。下面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多年前,我去访问一位在国中当老师的教友,在闲聊中我们谈到恕道。他跟我分享他在这方面的经验说:

  “我们学校的老师轮流担任伙食委员,有一个星期正轮到我负责,由于眼见孩子们正在发育期间,需要多一点儿营养,于是我决定每天给每位同学增加一个蛋,这原是我的一片好心,但万万没想到却遭到一位同事的强烈抗议。她认为这么作,无形间会造成学生们在我们两人之间作比较,因而自然地会让学生认为她的爱心较少,因而减少对她的尊敬。

  我们为了这件小事闹得很不愉快,甚至彼此都不跟对方讲话。不巧的是,我们不但在同一个办公室,而且还面对面坐在同一张办公桌上班,其尴尬情形可想而知。头两天还勉强可以挨过,但到了第三天,我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了。于是我开始反省,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更何况我身为基督徒,应该效法耶稣宽恕的精神,我同时也在祷告中求天主指引并赐我勇气,好能跨出第一步。

  次日早晨去学校,在办公室第一眼见到我那位同事,我主动向她说‘早!’同时也请她原谅几天前跟她争执的不对。说也奇怪,那位同事先是楞了一下,接着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起来,最后甚至向我表示该道歉的应该是她,她自认实在太多心了。因着这件事情,我们反而变成很谈得来的朋友。”

  我当时细心听他叙述,内心深处实在有着很深的感动。

  耶稣在教给门徒的祈祷文中,要求我们向天父这样祈祷说:“求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意思是说:我们如果想获得天父的宽恕,那么就必须先去宽恕别人。所以在另一处他又说:“如果你们不从心里宽恕别人,你们的在天大父也同样不会宽恕你们。”及“当你到祭坛前要奉献祭品时,忽然想起跟某人还有过节,把祭品搁在一旁,先去跟他修好,然后才来奉献,因为天主喜欢仁爱胜于祭献。”而宽恕即是一种仁爱的具体表现。

  耶稣不但这样要求他的门徒,他更亲自加以身体力行。例如他宽恕曾经郑重向他许下共患难的弟子们背叛他的罪,也原谅过曾经向他保证:“当大家都离开你,我也绝不背弃你”的门徒之长伯铎,三次否认他的软弱;在他受难的前夕,在最后晚餐厅中,他以仆人的身分,谦卑地为门徒们洗脚,以表明他早已宽恕了他们的心迹;在十字架上临终之前,他更为那些加害于他的人向天父求情说:“父啊!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作什么。”中华民族原是一个非常讲求恕道的民族,但是当我们环顾目前的社会,我们却又不能不感叹,恕道在今日已在急遽地式微中,如今一股报复的歪风正弥漫在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以致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讽刺的是,当人类早已进入太空科技时代,物质文明的脚步也正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日,我们却似乎仍然生活在旧约时代的报复律的阴影之下。如果我们社会不能及时觉醒,重新肯定固有的恕道而加以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又将如何能在这块充满暴戾之气的土地上安心立命呢?

(自由时报7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