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追求长寿,自古已然。根据一九八六年统计数字显示,本省人口平均寿命早已超过七十大关,甚至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连续提高。因此“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势必重新改写,由此可见,我们早已跻身于高寿国家之林。
高寿固然可喜,但高寿却也有令人烦恼之处,其主要原因不外是来自身体的疾病和心理的苦闷,尤以后者往往更令老年人感到无奈与痛苦。
心理的苦闷,主要来自寂寞、孤独与空虚。理由很简单,因为人到老年,相依为命的老伴往往已离他远去,而儿女也早已另立门户,忙于各自的子女、家庭与事业,无法时时前来嘘寒问暖,顶多假日前来相聚一次,或打通电话来问个安,就已经算不错了。而此刻,老年人也已无事业与前途可言,年轻时代所向往、追求与拥有的,如今都已转瞬成空。像这样的感觉,已不只是无奈而已,而更是一种令人感到很难忍受的空虚与无助。特别是在时光不停而无情的流逝中,老年人很容易活在死亡的阴影与威胁之下,因而心里产生一种无名的恐惧感。
但是,老年人如果能有宗教信仰的话,虽然对于许多事物仍会有些许的无奈,但至少还不至于感到空虚与无助;当然更不会绝望。因为,一切虽将离你远去,但是你心中所信的主却会常常与你同在;而祂对你的爱也是永恒不渝的。诚如圣经上面所说的:“母亲都会疼爱自己的婴儿,即使有朝一日母亲能够忘记她的婴儿,我也永远不会忘记你。”就是凭着祂对于世人的这份深爱,和我们对祂坚定不移的信仰,在生活中自然就有了依靠;在痛苦中也有了一个最好的倾诉对象,因而可以得到心灵上极大的慰藉;而在最需要的时候,信仰还会给我们带来一股意想不到的信心与力量。
但信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恐怕就是能帮助一个人如何勇敢地面对自己生命末刻的来临了。
常言有“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经之路”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说法。但是,即使如此,当一个人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仍然免不了会有恐惧与排斥;即使在修道人中也很难避免。有位七十多岁,曾经担任过院长与大学校长等重要职务的神父,虽然学养俱佳,但是临终前仍然免不了会偷偷地告诉来访的教友说:“不要以为我们出家人口口声声说已看破生死,其实,此刻我的内心也是感到相当恐惧的啊!”怕死原是人性软弱的自然流露,所以并不可耻。
人之所以怕死,主要原因是来自对永生的渴望。但是,死亡却似乎让这种希望归于幻灭。除此之外,人怕死可能更是由于对死亡的无知所致。孔子大弟子子路就曾以死亡问题就教于老师。即使学识修持双全的孔圣,当时也只能以“未知生,焉知死”来向他表达对死亡的无奈罢了。
不错,今日的医学固然可以告诉我们,所谓死亡,是指一个人呼吸业已停止,心脏不再跳动,以及脑波完全消失。但是医学所能告诉我们的,也只不过是死亡的生理现象而已,至于死亡到底有何意义?人为何要死?死亡是否代表一切都归于寂灭及化为乌有?或是死后仍有生命的存在?如果有,又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医学是无法替我们解答的。
不但医学如此,科学也同样是无能为力。虽然人类文明在今天早已进入了太空科技的时代,但是科学却仍有它自己的限度。例如多年前在青年战士报就登载过一则令人感到相当振奋而有趣的新闻,说有一批美籍科学家在探讨宇宙间的音波问题,一次他们在录音带里偶然间听到有个人的声音。根据他们的描述,这个声音显得有点儿鬼声鬼气,而且似乎来自非常遥远的地方。由于好奇,他们请了一位通灵专家跟他交谈,才发现原来是死于一九五七年的一位美籍闻名物理学家乔治?叶纳博士。为慎重起见,他们还特地把他已改嫁的夫人请来鉴定,果然就是她逝世多年的亡夫无疑。在那批科学家中有少数无神论者,他们原不相信宇宙有鬼、神的存在,也不信死后还有生命的传说,但是如今事实摆在眼前,不信也得信了。
不错,科学家业已证实死后还有生命。至于那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这种生命到底有何意义?却仍然无法给我们提供圆满的答覆。毕竟,这已经不属于它的领域了。
但是,科学无能为力的地方,也正是宗教可以发挥作用之处,因为宗教的主要使命就是在于为人类揭开生死之谜。宗教不但探讨今生,同时也告诉我们还有来世。例如:在天主教的信仰里就有如此的说法:“死亡并非生命的结束,而只是存在的改变而已。”因为人除了肉体之外,还有灵魂,肉体是物质的东西,跟其他物质一样,迟早终将朽坏。这就是常言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的道理之所在。
但是,灵魂并非物质,所以它并不随肉体的死亡而消灭。况且,在天主教的信仰里,认为肉体的死亡也只是暂时性的,当世界末日来临时,肉体还将要复活!善人将享受永福,怙恶不悛的人则受永苦。
当然,只相信有永生的人,并不保证死后一定得永生。因为圣经里,耶稣已有很明确的暗示:“不是凡口中喊‘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天国,而更是那些承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因此,光有永生的信仰仍不足以让人面对死亡而能坦然接受,而更是在于生前是否能度一个名副其实的信仰生活。
就是凭着这种信仰,对永生的希望,天主教的教友往往在面对现世的一切横逆时,不沮丧,也不失望;甚至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还会靠着信仰的力量,勇敢地接受天父为他的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天主教形容教友们的去世为“安息主怀”的道理。因为当我们走完尘世的旅途时,也正是永生的开始。
我曾访问及接触过好几处安老院或老人安养中心,也曾在由救总创办的老人安养中心──翠柏新村,举办过信仰讲座。在我的观察里,凡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往往要比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老年人,活得更充实,更有希望,更有活力而又快乐。
人到老年,每天所拥有最多的东西,大概就是时间了。那么,为什么不在晚年抽出一点儿时间去接触宗教呢?不管是那一种宗教,只要不是迷信就好。当你接触之后,也许有朝一日你会蓦然惊觉,在生命里,竟然还有着你从未发现过的天空,在等待着你去开垦。在那里,你的心灵可以自由地遨翔;在那里,你会享有重生的喜悦。到那个时候,你将会不期然地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赞叹说:“虽然近黄昏,夕阳更美好”。
(自由时报7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