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会太迟

有一次,当耶稣对群众讲道时,有人告诉祂有些加里肋亚人在般雀比拉多镇压的暴乱中被杀。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以为这些加里肋亚人,比其他所有的加里肋亚人更有罪,才遭此祸害吗?……或如史罗亚塔倒下,而压死的那十八个人,你们以为他们比耶路撒冷的其他一切居民罪债更大吗?不是的。我告诉你们不悔改,你们要同样丧亡。”(路13:2-5)
惊心怵目的场面。审讯开始。受害者由亲属认出。在每一次意外或灾祸事件中,我们都可以在报上读到类似的新闻标题,亲属也同样会呼天抢地的号哭。古代人们认为疾病和意外都是罪的处罚。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这样的事情不会在我身上发生,所以你看,我是个正直的人,天主祝福我。”耶稣的话指责这种伪善的态度,同时向人提有益的忠告。疾病和意外,袭击正直的人和不正直的人,好人和狡猾之徒。
这有力地提醒我们、人的脆弱,是强逼我们反省自己的机会:我的生命有什么用途?为谁有用?我对天国的来临有何贡献?我曾作过一丝一毫的贡献吗?在毫无警告下发生的意外,强逼我们对自己的生命作一次核算。只有在这时,有些人才发现自己生命的空虚和没有成果。不过,也有不少人的生命是充实的丰富的成果的:我们不能欺骗自己和他人,因为在我们身边布满这一切的证据是我们无法狡辩;对于不可避免的忧伤,总有一种特别的喜乐可战胜它。但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必须作一个选择,一个决定。耶稣称这选择为“悔改”,祂呼吁我们做的,就是这种悔改。
一九六一年,联合国秘书长韩马绍的座驾机在非洲失踪。这时,韩马绍这个推动世界和平的倡导者,已达到了他生命的颠峰。他的死亡,使世界再次遭到命运的愚弄。然而,当这位沉静而坚强的瑞典人的日记发表后,我们才清楚地看到,真正的不幸不常是我们所想像的那种;我们也才明白,一个生命,尽管在一刹那 间被毁灭,可能早已达到满全和体验了它全部的意义。
韩马绍一直在不断地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容我在此引述他的日记:“我是在产问一个很可笑的问题:我在问生命的。我在为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而奋斗:使我的生命有意义。”“我所渴望的故乡是一片充满激情的土地。我渴望一个团体――一个正义,基于正义,和一般人都已获得的正义的团体。只有生命才能满足生命的要求。只有当我的人格变成了我与他人联系的桥梁,是正义的大厦的一块砖时,我的生命才能满足这个渴望。不必对自己恐惧,但趋向自己人格的最大极限――达到最大的极限,为了善。”“我们并不能选择我们的命运的形式,但我们可以赋予内容。”“再多几年,然后怎样?生命的唯一价值就是它的内容――为他人的。如果我的生命为他人没有价值,它比死亡更糟。”
我引述这个人的日记,因为他的私人生活已变成了众人的财富。不过,他所面对的,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所有肯承认他们需要作同样决定的人们的。耶稣要我们把这些人聚集起来,我们可以做得到!祂来就是要召集所有的人,世上各国的人。最初,人可能不认识天主的福音,但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他和福音那里。这就是韩马绍的经验。让我再引述他的话:“我不知道是谁—或是什么—在发问。我也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我只记得问题是提出来了。但我一旦向某人或某物说了‘是’后,从那一刻起,我就确定生命是有意义的,透过对这意义的臣服,我的生命开始 朝向一个目标发展……从此以后,我在生命的道路上开始逐步逐步、一字一字地体会福音所记述的英雄,祂所说及的每一句话,祂祈求免去
祂应饮的杯爵的祈祷,和祂终于答应饮尽这苦杯,这种种言行经验和许诺后面,其实都 是一个人和这一个人的经验。祂在十字架上所说的每一个字也一样。”
现在,我们所要说的只是一句话:对天主说“是”,永远不会太迟。我认为老回想那些已发生的意外,和预测可能发生的灾祸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感谢天主,我们所遭遇的大部份的事件,都不算是太严重的事件。
记述了上述两件灾祸之后,路加接着告诉我们一个在乡下发生的故事。一个园主要把园中一棵不结果实的无花果树砍掉,以免它白占地方。园丁恳求他说:“主人,再容它这一年吧!待我在它周围掘土,加上肥料,将来若结果子便算了;不然的话,你就把它砍了。”(路13:6-9)耶稣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也许我们就是这棵无花果树,对人无益。但我们也不必太快绝望,认为再也找不到生命的。可能天主会在我们周围掘土。我们的健康的一个警告,会把我们从无意义地追求享乐的生活拉回来;事业上的危机可能使我们颓丧;失职可能把我们推进一种真空的产状态;总之,任何使我们忽然经验到自己的软弱的事物,不一定把我们推入焦虑之中,反而可以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可能经验过某些意想不到的,扰乱他们的生活规则的困难之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开始前所未有的、认真地反省。幻想破灭了,伪装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日愈加强的决心,会把他们的生活导向不同的方向,从别的地方寻求他们的幸福。最初看来一个灾难或命运的狡计,最后才发现是一种他们要衷心感谢天主的祝福。我们应该知道,单靠我们自己,某些步骤我们绝不敢采取。所以,这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使我们能因祸得福,因此而踏上正途。
让我们用一个类似比喻的故事结束我们以上的讨论。一个基督徒一时疏忽,被锁在教堂里。他后来在一本祈祷意向簿里这样写:“中午十二时至一时之间,我被锁在教堂里,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大力搥门,但没有用。我忽然害怕起来。一时之间,我实在不容易平静下来。后来,我意识到这正是反省和祈祷最好的机会,于是,我逐渐平静下来,一股深切的平安从内心升起。谢谢祢给我这个‘不幸’!”所以,有时一些事件逼使我们退隐和反省;在这种时候,恐惧和气愤都是不好的;反而,我们应该明白,这是一个机会,让我们面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我的生命对他人有无价值?天主对它的看法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