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庇黎雅湖
耶稣在加里肋亚传教时,主要的活动中心,可说是提庇黎雅湖了。
提庇黎雅湖位于水平线下208公尺,为约但河昔日下泻的第十站。湖面长21公里,宽12公里,平均深度为20至40公尺,湖水清淡,鱼类丰富。湖的四周,除了小部分是平原外,多是山区。
提庇黎雅湖最古的名字是“基乃勒特海”(户三四:11;苏十二:3;十三:27),因为湖的形状像似以色列民用的弦琴,按照希伯来文,弦琴称为“基乃勒”,因而得名。
以民从巴比伦充军回来以后,即公元38年以后,他们称提庇黎雅湖为“革乃撒尔湖”(加上十一:67)取名于该湖西北岸肥沃的平原“革乃撒尔”。耶稣的时代,则称为海(谷二:13),或“加里肋亚海”(玛四:18;十五;二十九等)。第一世纪晚期,由于湖西南岸的提庇黎雅城(建于公元后二十年左右)渐成为湖滨最要和繁荣的城市,这“加里肋亚海”便取了它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在圣经里称为“提庇黎雅海”(若六:1;二十一:1),而经外典籍则称它为“提庇黎雅湖”,按希伯来文,“提庇黎雅”解说“好景致”。
在这“好景致”的湖上,耶稣曾多次坐船横过湖面,四处宣讲福音(玛八:18—28;九:1;十四:13、14、22、34;谷五:21;路八:20等);有时则坐在船上向湖畔的民众宣讲道理(玛十三:2;路五:3);多次平息了湖上的风浪(玛八:23—17;十四:20—27),两次在湖上行了捕鱼的圣迹(路五:4—11;若二十一:3—7),一次拯救了溺死的伯多禄(玛十四:28—31),也曾叫他垂钓,从鱼口若悬河中取得一块钱币来纳税(玛十七:27)。
除了湖上的活动外,在湖边的传教工作,更多不胜数:虽然今日提庇黎雅湖的四周,除了提庇黎雅城以外,都有是荒芜之地,但在耶稣时代,湖边四周的平原或山区,都有人烟稠密的乡镇和城市,如提庇黎雅、玛格达拉、基乃撒尔、葛法翁、苛辣匝因、贝特赛达、希颇、加特辣等。这里我们不能一一详尽,只介绍几个主要的地区了。
葛法翁
葛法翁解说“纳鸿村”,位于提庇黎雅湖西北岸,在约但河以西3公里的地方。按犹太人的传说,纳鸿先知葬身于此,故名。“葛法翁”为一般读者都不会是个陌生的名字,因为在福音里一共提过了十六次:它是伯多禄和安德肋的家乡(谷一:29),同时也是耶稣的第二个家乡(玛九:1)
在这个城里,耻稣施行过很多圣迹,也普驱过很多魔鬼(谷一:32—34);也是在这城的税关里,耶稣召叫了玛窦(玛九:9);圣体的道理也是在这里启示给我们的(若六:26—59)。耶稣在这里居留时,大概是寄居在伯多禄的家中(玛十三:1—36),在这家里,耶稣治愈了伯多禄的岳母(玛八:14—17),并且给彼此争论谁为大的宗徒讲了谦逊的道理(谷九:30—35)。葛法翁当时有一所会堂,是当地的百夫长建的(路七:5),每逢安息日,耶稣都会进去宣讲天国的福音(谷一:21)。可惜,这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反而没有接受耶稣的道理,回头改过,因此招来了耶稣的咒骂(玛十一:23—24)。今日的葛法翁只是个废墟,只剩下会堂的遗迹,而且这还不是耶稣时代的那座会堂呢!
说到会堂,这里得给读者们一个简介:会堂是充军期后以民祈[祷和解经的地方。通常是个正方或长方形的建筑物,有两行石柱;有时还是双层的:上层为女界,下层为男界,各自有进口处。会堂两旁的石凳是信从的坐位。正中有“梅瑟的讲座”(玛二十三:2),是经师或司祭宣讲和领祷的地方,左右有灯台,正面有放圣经卷子的圣柜。会堂的正门都朝向耶路撒冷。上述的是会堂的主要部分,多次还有附属的部分,即会堂旁边有走廊的房子,用作朝圣者的旅馆或小孩子的学校。犹太人每逢安息日及节日都得到会堂祈祷和听经师的宣讲。
基乃撒尔地
从葛法翁西面一直至玛格达拉一段海带,是一平原,称为“革乃撒尔地”(玛十四:34;谷六53;路五:1),解说“王子的花园”,是一肥沃的地带,水泉比比皆是,故又称“七泉区”。福音里每说及加里肋亚的“海边”时,多指这一带。
这个肥沃的平原,是一个天然的演讲室,能容纳五千多人(谷六:44)。耶稣向群众宣讲的道理大部分是在这里宣讲的;就是在这里,耶稣行了两面三刀次分饼的圣迹(玛十四:13—21;十五:32—39),今日,在那里有一座“增饼堂”,堂内还保留第五或第六世纪建造的增饼堂的细石图形很美观的地板。在这个“海边”,耶稣召叫了最初的四位宗徒伯多禄、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玛四:18—22)。复活后,还是在这湖畔的一角,耶稣把教宗的首席权授予伯多禄(若二十一:15—17)。在这湖畔的一角,今日有一所小堂,纪念这“授首席权”的事迹,在这小堂内,还存留昔日耶稣与宗徒们最后一次用膳的石台(若二十一:12、13)。当今教宗往圣地朝圣前,渐祝圣一块奠基石,准备不日在此兴建一巍峨的“首席大殿”。
真福八端山
由首席堂北上四公里,便是“真福八端山”。那是一个跋提庇黎雅湖约100公尺的小丘,在那里能眺望整个湖面。按圣玛窦记载,“耶稣上发山,坐下后”(玛五:1)才给宗徒和群众宣讲真福八端和山中圣训(玛:五至七章),这个“山”,按初世纪的传说,就是今日的“真福八端山”。
1937年,在山上建有一座八角形的圣堂。圣堂的下面朝向北方,圣堂四周干墙壁的中部,都有一行玻璃窗,使在献祭时,神父和教友站起身来,都能看到湖面的景色。圣堂四周有走廊,月明的夜里侍在走廊上眺望湖面全境,实在是不能更动人的了。那个狂风的夜里,耶稣不是在这里目睹宗徒们的惶恐而下山前往施救的吗(玛十四:23—27)?在那幽静的走廊下,仿佛还可听到耶稣的声音:“神贫的人是有福的……;良善的人是有福的士……;内心洁静的人是有福的……等”。(玛五: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