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人神的相遇
人生永恒的问号
在我们的生命中,许多经验和事例,都会迫着我们去问一些问题,例如:世上有没有一位超越一切的神呢?有没有一位“绝对者”呢?他又是谁呢?尤其当我们碰到良心问题,面对宇宙和大自然的奥妙、罪恶的事实、心理的经验、生存与死亡、人存在的动力,以及特殊的经验等等时,我们更加会问上面的问题。
当人面对荒谬、无意义和寂寞的时候,在人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这孤独的感觉,即中国诗人所说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独”的感觉,这种感觉就连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完全地填补。这时,我们便会问:谁可以填补这分空虚呢?谁能帮助我们免除这分深沉的孤独呢?
还有,当我们面对世界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时,我们也会问:人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人类已经这么进步了,而罪恶、痛苦和死亡仍然存在呢?即使我们能延长一倍、两倍、十倍的寿命,又有什么用呢?科学和文明到底对人有什么实益?在享尽世间的一切以后,我们要往那里去?哲学家海德格说:“生命是一个奔向死亡的存有”,意思是:我们好像被抛到这个世界中,走在一条导向死亡的单行道上。从前我并不存在,今日我不必存在,将来也不会存在。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存在呢?这时,无论你是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无论你是英雄、豪杰,或者有多伟大,你都会感到完全无力、无能、无助。
与此同时,存在主义大师沙特却说:“作为一个人,就是等于寻求作神。或者,如果你喜欢,人基本上,就有要做神的欲望。”事实上,有些人的意志力和毅力确是特别的强,他们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克服困难,向更完美的境界奔驰。这股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人真的能彻底地超越自己,蜕变为“神”吗?
二、“边际境遇”
当我们认真地思考上述问题时,我们便进入到一种宗教心理学家所称的“边际境遇”中。
在这境遇中,我们往往感觉到生命的有限,体会到自己绝对的无能,以及内心有一种无法满足的渴望。这时,我们好像是处在生命的边缘上,面对着宇宙和人生的奥秘,感到完全的茫然和失落。我们似是走到了已知世界的尽头,或到了可把握的生命的“临界点”,前面只剩下茫茫的一大片不可知和不可把握,那是绝对的黑暗、虚空和孤寂。这时,边际境遇就发生了,因为我们已到了自己生命的边缘。
有一位现代作家,他描写孔子在晚年时,曾有一次在暮色苍茫中伫立,脸色凝重,神情落寞。这极可能是一种对孔子十分真实的描绘。孔子自己便曾说过“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也就是限制。他一生热爱人间、关切世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到处奔走。他耗尽精力,去“修诗书、正礼乐”,目的是要“治天下,遗来世”。但奋斗了一生,结果是竟然未能治好“鲁国”于“当年”,还谈什么“天下”、“来世”呢?所以他深深感到,人无论多么愿意、多么能干,亦总有不可为、不能为,或为而无所成的时候。这便是他所说的“知天命”,他所感受到的“限制”。这也是他回答颜回的话的深意:即使是“乐天知命”的人,也会有“忧之大者”。这种免除小忧,而却有大忧的经验,便是我们所说的“边际境遇”。
三、宗教经验:边际境遇的跳跃
当人走到生命的边缘,进入了“边际境遇”中时,由于他已自觉完全无能为力,他便面临两个抉择:一是退回到那可知和可掌握的世界中,不再理会前面白茫茫的一片;另一个抉择便是往前纵身一跃,投入那不可知的世界里,进入“另一个世界”也就是神的世界中,愿意藉神的启示和力量去面对和解决人的问题。这种对“另一世界”的信仰,对“不可知”的皈依和探索,就构成了所谓的宗教经验。
承认自己的有限,向神投诚,就是一种“跳跃”;跳跃是接触天主的唯一方法。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代表的,正是在困惑中的突破。边际境遇因此成了一块“跳板”,使人从有限跳到无限;由可经验的世界,跳到未曾经验过的世界;由“自力”跳向“他力”,跳到神的怀抱中。
宗教经验是很特殊的。有些人清楚意识到,有一股力量临在自己身上,使他做出自己能力所做不到的事;有些人清楚意识到,有一种来自“那一位”的使命感;也有一些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在和那位“绝对者”、“超越者”沟通、来往。
梅瑟便经验过天主的召叫,而且感到有一股力量临在自己身上;保禄和基督相遇后,那分使命感使他一生背上了传福音的包袱,甚至说出“如果我不传福音就有祸”的豪语;教会中的圣人,如圣女大德兰、圣方济等,他们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和天主的来往,他们的经验是如此深刻,以致在方济身上,竟出现了耶稣的五伤。
四、宗教经验的追寻
一切对神存在的证明,如果没有伴以活泼的宗教经验或信仰的见证,便会显得空洞、薄弱而没有生命。信徒必须一生追求与造物者游、和神沟通、与天主结合。下面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1.正视人生:不要回避人生的种种问题,不要从“边际境遇”中抽身退回到自我麻醉和逃避现实的生活方式中。面对人生时,要像孟子所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尽性的人,便会找到天主。
2.自我开放:默想;找寻适当的静默、独处时间,去深度地思考人生、探索生命的问题。不要由早到晚,只管找寻热闹。
3.向神开放:祈祷、读圣经、参与礼仪;积极寻求与神的沟通和结合。
4.向人开放:与人深交,分享生命中深刻的经验,互相启发以扩阔人生的境界。与朋友在一起,不要永远只谈风、花、雪、月。
5.力行方有真知:能实践所认知的理想,并肯为理想而投身和奋斗;在深刻的生命经历中,寻求与神相遇。
6.基本抉择:在一切“边际境遇”中,愿意选择作信心的跳跃,并愿意使自己和天主的关系成为一种绝对的、自由的、不可追悔的、负责的、完全的投诚和献身,并对这位超越的天主投以完全的信任,一种超越理性、不须证据和保证的全然信任,并要如屈原所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五、圣经金句背诵
1.天主,我的灵魂渴慕你,真好像牝鹿渴慕溪水。我的灵魂渴念天主,生活的天主,我何时来,能把天主的仪容目睹?(咏42:2-3)
2.天主是我们的救助和力量,是患难中最易寻到的保障。因此,纵使地动山崩,堕入海心,我们也绝不会疑惧横生。(咏46:2-3)
3.所以我甘心情愿夸耀我的软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为此,我为基督的缘故,喜欢在软弱中,在凌辱中,在艰难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为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格后12:9b-10)
讨论与分享
1.你有过“边际境遇”的经验吗?你曾有过完全无助、无力、无能的经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边际境遇中,你有想到要选择向神投诚和开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四节“宗教经验的追寻”中,你认为最重要是那一项?你又会选择先做那一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圣奥斯定认为除非找到天主,否则我们的心永不会得到安息。你认为对吗?世上能有东西使我们得到真正的安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