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信仰要求价值观的改变
信仰就是认识、追随基督,其结果是:“基督徒因圣洗而重生,必须思想像基督、生活像基督,并以福音精神作生活的准则。”
信仰并非对抽象信条的肯定,而是思想和价值观的彻底转变,而导至对基督的完全皈依。基督在“山中圣训”中清楚的点出一套与世俗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山中圣训”的精华又集中于“真福八端”,尤其集中于“神贫”或“贫穷”的观念上。
今天我们深入地探讨“神贫”或“贫穷”的圣经意义,然后再阅读山中圣训中的一些重要章节,希望能略略体味到耶稣所宣讲福音价值观的精粹。
1.“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5:3)
2.“你们贫穷的是有福的,因为天主的国是你们的。”(路6:20)
一、“神贫的”或“贫穷的”是有福的
路加强调的是真正的,甚至是物质生活上的贫穷;玛窦强调的是一种神贫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贫穷或者一无所有,本身并不是一种价值,它其实可以导人向善,也可以导人向恶。所谓“贫*夫妻百事哀”,也有些人会因为抵受不了贫穷,而出卖自己。但耶稣说的贫穷,却有很深的含义,可以导人进入极高的精神生活境界。
耶稣说的神贫或贫穷是指:
1.简朴生活:度一种适合人性尊严、符合自己身份、大方而得体的生活。这不是寒酸也不是吝啬,而是不过量、不炫耀、不求奢侈、拒绝无谓的浪费。这刻意的节俭,是惜福--珍惜我们的福分。我们意识到幸福不是必然的,因此以一种“必恭必敬”的心情去处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2.不贪婪:这是指抗拒物质的诱惑,绝不以非法手段去攫取物质利益,却甘于脚踏实地,奉公守法,度廉洁的生活。在消极方面,为了保障公益,我们也会举报贪污、行贿等不法事件。
3.善用金钱:深信一切都是上主白白的恩赐,是属于上主的,自己只不过是金钱和世物的“管家”。因此,基督徒谨记耶稣的话:“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的分施。”(玛10:8)
善用金钱的方法包括:维持生计,帮助朋友,捐献公益,支持教会。
我们的金钱,其实也是社会的赐与和上天的恩惠。没有安定繁荣的社会,我们能赚到什么?所以我们应有计划地在自己的收入中拨出一个固定的百分比(圣经要求“十一捐献”,即10%)去帮助别人,以答谢社会养育和神明保佑之恩。
4.物物而不物于物:这是庄子的名言,意思是:我们要做物质的主人,而不作它的奴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所谓“超脱”的精神(Spirit of detachment),使我们能和世物、金钱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致陷溺于物欲的漩涡中。有些成年人“无酒不欢”,又有些青少年已到了不能不喝汽水或吃零食的地步,真可算是口腹之欲的奴隶了。
5.安贫乐道:如果我们身处贫穷之中,我们当然有权努力循正确途径,去摆脱贫穷困厄,不过同时亦应以安贫乐道的心境面对贫穷,在贫穷中仍能享受生命,好像颜回所经验的:“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其实无欲无求的心,亦自有另一番人生境界,这便是俗语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林则徐认为“无欲则刚”,魏禧也认为:“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病。”面对社会危机而不感害怕的,可能也是那些贫穷的人,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可以丧失的!其实,比起那些为了物质、金钱而终生营营役役,以致忽略了家庭生活、友谊、精神生活,甚至弄到胃痛、精神紧张的人,安贫乐道者是真的有福了。
6.选择贫穷:基督徒还可进一步度“实贫”的生活,扬弃今日人们所追逐的名利和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走进穷人群中,好像基督一样。在某种程度下,今日的修会生活,便是一种“选择贫穷”的生活。其中有些神父和修女更选择去从事社会中一些较“低下”的职业,例如在工厂工作,或做清洁工人等,也有些故意和穷人住在一起或隐居在修院中,度其自耕自食的清淡生活。
7.空虚自己:神贫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个人的有限、“自空”、“力不可终恃”的感觉,和“世事无常”的体会,及“世界没有常存的城”的深彻觉悟。这其实也是我们在第七课所描写的“边际境遇”的经验。当人感到生命的有限、自己绝对无能,以及内心有一种无法满足的渴求时,他好像是跑到了生命的边缘上,面对着宇宙和人生的奥秘,感到完全的茫然、失落和无助。如果这时他肯承认自己的有限,肯向神投诚,敢于向前作一种信心的“跳跃”,他便会触到这位超越的,同时也是内在于他生命中的神,这便是耶稣所说的“真福”:他是有福的,因为天主已是他的,天国的境界已深植在他的心上了。
二、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1.天国不是一个存在于天上的领域,它不是“天堂”。天国是一种境界,一种正义、仁爱、和平的境界;是天人的融和,是人与人之间的宽恕、友爱与合一。
2.天国其实就是天主,是天主的统治权,是天主再度成为宇宙、世界、社会、人生的中心,是天主居于人心、改变人心的影响力,是天主为王于人间。天国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不断在改变,不断在成长,趋向天主预定的圆满境界。
3.天国是他们的:意思是“天主是他们的”。他们选择了天主做他们的天主,邀请天主进入他们的心中、家中、生活环境中作王;他们愿意以上主的圣意为依归,并要彻底地实行上主的意愿,要按照他为人生、世界所规划好的蓝图,重新安排自己的生命,并藉自我改变而更新世界。
4.人只有在彻底“自空”后,才能彻底地接纳上主进入他的生命中,好像一个碗,只有在除掉碗内所有的沙石后,才能盛满清水一样。
三、山中圣训的其他突出章节
本章所说的“价值观的改变”,并不是说改变我们的某些观念,而是指整个人的改变。我们好像是戴上天主的眼镜,甚至是换上天主的眼睛。我们是用天主的眼睛、从天主的角度去看事物。这是一个人的思想网络(paradigm)的大更新、大改变。
基督徒一生阅读圣经、祈祷,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在上主内彻底的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想,也改变自己的生活。
下面的章节与其说是一些伦理教训,不如说是当我们和基督站在一起时,我们会看到什么:
5:1-11 (真福) 5:13-14 (地盐世光)
5:17 (成全法律) 5:23-24 (修好与祭献)
5:37 (是就说是) 5:44-45 (为仇人祈祷)
5:48 (成全如天父) 6:3 (施舍之道)
6:8 (祈祷不是“条件”) 6:9-13 (天主经)
6:25-26 (生命贵于食物) 7:1-5 (勿判断)
7:7-8 (求则得) 7:12 (己欲立而立人)
7:21 (说“主啊”的人)
四、圣经金句背诵
1.我们所领受的,不是这世界的精神,而是出于天主的圣神,为使我们能明了天主所赐与我们的一切。(格前2:12)
2.如果你们真听过他,按照在耶稣内的真理,在他内受过教,就该脱去你们照从前生活的旧人,就是因顺从享乐的欲念而败坏的旧人,应在心思念虑上改换一新。(弗4:21-23)
讨论与分享
1.我认为我的生活(请圈上适当数字):
(十分朴素) 1 2 3 4 5 6 (十分奢侈)
2.“物物而不物于物”是:(请?出你认为最同意的一项)
对物质抱超然、洒脱态度______;
不为“物”而牺牲友情______;
拥有“物”时,不过分高兴;失去时,不过分忧伤______;
成为“物”的主人,不作它的奴隶______;
随时准备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出两点你认为是圣经中最突出,而你又最欣赏的价值观,并请分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享你对下面对话的观感:
甲:“要是你懂得怎样事奉国王,你就不必*扁豆这种*食维生了。”乙:“要是你懂得怎样以扁豆维生,你就不必去事奉这种国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
能居市井者,方许游名山;
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朱锡绶:幽梦续影)
只有神贫的人,方能享受生命的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