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课:逾越奥迹
第三十一课:逾越奥迹

福音给我们宣告一个救恩的讯息,这是一个喜讯。但喜讯指的是一个过程,不单是指一个终点或结果;它也指出为达到这结果所必须走的路,所必经的途径。如果我们接受这个结果,也必须接受这个过程。逾越也是一个过程,它表示由奴役到自由、由黑暗到光明、由痛苦到喜乐、由死亡到生命。如果我们接受自由、光明、喜乐和生命,我们也必须接受奴役、黑暗、痛苦和死亡,因为后者正是达到前者的必经之路。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明白这点。例如:我们希望奋斗能获得成功,读书能得到毕业。我们追求的固然是成功、毕业,但我们也必须同时学习去接纳、欣赏我们在奋斗、读书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我们要明白:奋斗和成功,读书和毕业原是一个整体,奋斗跟本就是成功的一部分,读书跟本就是毕业的前半部!能明白这点,人生才是美丽的、充满动感的,而不单是坐享其成的人生。

一、选民的逾越

1.埃及人对选民的压迫(出1:8-14苦役;1:15-22杀男婴);

2.天主召叫梅瑟(3:1-12);

3.苦工加重(5:10-19);

4.十大灾难(7:14-24水变血;10:1-20蝗虫);

5.逾越节的法律(12:1-14);

6.杀埃及人长子(12:29-36);

7.过红海(14:15-31)

二、基督的逾越

1.山园祈祷(谷14:32-42)

2.被捕(14:43-52)

3.被判死罪(14:53-65)

4.被判受十字架死刑(15:1-15)

5.上加尔瓦略山(15:20-28)

6.断气、安葬(15:37-47)

7.坟墓已空(16:1-8)

三、我们每个人的逾越

1.在圣事中经验逾越

藉着洗礼,我们重生成为天主的义子,摆脱魔鬼的奴役,获得天主子女的自由,一种免除罪恶、获得宽赦的自由。

藉着告解,我们相信获得宽恕,在一个可感觉的标记中,亲历与主与人重修旧好的喜乐,在不断更新的路上向主迈进。

2.在生活中经验逾越

例如:在互相宽恕中,我们经验到真实的内心平安,摆脱了冤冤相报的困局;在接纳生命里的平凡、支离破碎、矛盾与不幸中,我们学会热爱整个的生命、及生命中的一切,使生命重新有了光彩。

四、人类的逾越--默21:1-7


尽管我们在现世所接触到的都是不幸、痛苦、悲伤和死亡,但我们坚决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到达那幸福、欢乐和生命的境界。基督徒对世界乐观,对将来充满希望,亦愿意为促成新世界的临现,而参与改造世界的工作:包括对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并甘心分尝这世界的希望与焦虑、愁苦与喜乐。

五、基督徒的望德

1.对现在怀有无比的信心,对未来怀有“确切”的希望。这希望是“确切”的,因为基督的复活是决定性的、永久性的,他不是给我们带来99.99%的大希望,而是给我们带来100%的绝对希望。

2.我们不再害怕自己的软弱与无能,相反地,由于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我们便可以有更多的理由去依靠基督,正如保禄所说:“我为基督的缘故,喜欢在软弱中、在艰难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为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格后12:10)。

3.阅读格后4:7-18。保禄由于拥有望德,他可以达到“绝路,而不绝望”的境界,因为他相信,“那使主耶稣复活的,也要使我们与耶稣一起复活……纵使我们外在的人日渐损坏,但我们内在的人却日日更新。”

4.我们每日的感恩祭,都是一种逾越的纪念,一种望德的激发。我们追念救主的苦难,庆祝他的复活,期待他的光荣再来。

六、革命者的望德和历史任务

世上没有一个革命者,能一次过而永久地完成革新世界的任务。亚毛斯死了、先知埋葬了、屈原、岳飞、文天祥、孙中山都过去了,连基督也在我们眼前消失了。他们中没有一个能彻底而永久地“完成了”他们使命的全部内涵。孙中山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话,其实也是每个革命先行者的肺腑之言。

基督徒的望德,是对主的圣言与计划怀有信心,对现世怀有希望;他自觉既为人类的一员,便应肩负世界的重担,为历史的继往开来而鞠躬尽瘁。他的光荣及成功,就是他的信心、决志和行动。林觉民在《与妻诀别书》中说:“革命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这种不求成功,只求尽其在我,而问心无愧,不敢有负社会、父母及师友殷切期待的胸怀,就是我们所说的“望德”。

七、圣经金句背诵

1.我实在以为现时的苦楚,与将来在我们身上要显示的光荣,是不能较量的。凡受造之物都热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显扬。(罗8:18-19)

2.因为我们知道,直到如今,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叹息,同受产痛;不但是万物,就是连我们这已蒙受圣神初果的,也在自己心中叹息,等待着义子期望的实现,即我们肉身的救赎。因为我们得救,还是在于希望。所希望的若已看见,就不是希望了;那有人还希望所见的事物呢?(罗8:22-24)

讨论与分享

1.基督的逾越就是经过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

世界的逾越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个人的逾越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我自己的软弱,我会(请?一项):

灰心______; 若无其事______; 依靠天主______;

认为这是生命的现实,不值得大惊小怪______;

越发起劲______; 增加自己的谦逊______;

多祈祷______; 尽人力而听天命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享本课对你最有启发的一个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看不见才是望德

一、一位信徒的看法

希望是一件很奇怪的东西。穆特曼(Jurgen Moltmann)在沦为战俘时,才深深领悟到什么叫希望。他在一切都崩溃了以后,看到有一种独特的、超越了一切希望和失望的“希望”,谁拥有这独特的希望就可生存,否则必会死去。这种希望抗拒毁灭和失败,不肯让灰心和丧志去操纵;它包含着一种顽强的斗志、再生的勇气、和对生命本身的执着--无论如何,坚强的活下去!

这种希望肯定了现实的不全,看清了真实生命中的支离破碎,甚至体验到上主本身所面对的“失败”。“失败的天主”是一个我们极难接受的观念。我们最多能接受天主在二千年前失败过“一次”,现在他已是个节节胜利的天主。我们不愿相信今日的天主还是二千年前的天主??备尝失败之痛的上主。因为为了我们自己着想,我们还是希望在痛苦之余,早早有个能“打救”我们脱离苦海的天主的出现!但天主没有“打救”先知,没有“打救”那些忠于他的致命者,甚至耶稣在十字架上也曾喊出了一句极为凄凉和哀怨的话:“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

天主的全能不是我们心目中的“战无不胜”;望德不在乎胜利,而在乎不肯失败、不怕失败,是勇者不惧的大无畏精神。望德不在乎在心理上为自己留下最后的一线生机,把天主当成是自己现世的保险。望德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是明知今生会失败而仍不丧气,明知生命必逝亡而对永恒有信心;是连一线生机都没有时(就是在连天主都隐去了以后)所残存的生命力。当我们能领悟,连“全能大力的上主”自己也在世上接纳失败时,我们的望德就是与死了的基督同死,与上主一起去接纳生命中的现实--大部分是属于失败和死亡的一切现实。如果胜利的基督曾留下过什么可见的标志,那便只有那屈辱的刑具--十字架。

许多人都有“祈祷无用”的痛苦经验,天主也多次没有俯允我们的祈求,没有满足我们那些明明是好的和合理的愿望。我们有时很难不怀疑,天主或是不能、或是不肯。无论如何,他是在我们最需要他的时候躲开了。他帮不了我们的忙,也不是我们心目中那有求必应的神!

不过,正好就是在这情况中,我们的望德才显出是望德。因为望德就是:“即使”在这境况中,我们对主还是不失信心,还是对他满怀希望。望德不是希望主最后再给我们那失去了或期望着的东西;望德是对“他自己”怀有希望,我们爱“他”、信“他”、望“他”。在“他”内创造希望,如此而已。“即使”他没有搅好人生、世界、国家的大事(我们有时是实实在在地有这“直觉”),我们还是照样地信他、望他、爱他。保禄甚至说:“我们的得救,还是在于希望。所希望的若已看见,就不是希望了。”(罗8:24)

信徒瞻仰复活的主,坚信善必胜恶,生命必胜死亡,于是敢于以残存的生命力,向一切衰败和死亡挑战。

这就是成熟的望德。 (徐锦尧:怀着望德面对中国)

二、一位新儒家的看法

死气节者,乃当“绝无可奈何之时”,而人所“唯一可以奈何之道”。死气节者,以身殉道,非消极的离开人间世,乃以身随道之往以俱往,抱道而入于永恒世界之谓也。夫人当死气节之际,其心中一念,唯是所以不负平生之志,匪特可不念及其当留名后世,抑且可不念及其死之是否有益于后世……中国古人所以能有气节,皆由于过去之文化生活上、志愿上之陶养。当其死气节之时,明见天地之变色,日月之无光,知一切皆已无可挽回,因而其对未来,可全无所希望或企慕。其死也,以酬国家文化之恩泽,而无愧于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之问。故其全部精神,皆所以求自慊而自足。“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报恩,留待忠魂补。”专诚所注,唯是不负平生之志。此中国气节之士,所以贞人道于永恒,呜呼至矣。
(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