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命重温(6)
超然物外(第七、十诫)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天主教教友总会(电:25603800)
「没有人能事奉两个主人,你们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钱财。」
前言
星期日和朋友外出购物。商场内挤满了人,玩具部尤甚,都是一家大小出来逛公司的。忽然,被一对母女的谈话吸引住。女儿嚷着要买玩具,那位年轻的母亲却很有耐心和女儿解释不买的理由。好温柔的声音:「宝宝,家里不是有了一只灰狗熊吗?你还没有好好的跟牠玩过呢!你看这只狗仔和灰狗熊不是很相似吗?有一只便够了,我们不要买多余的东西,这样做是浪费的,你明白吗?」只见那孩子不住地点头,我也不知道她明白了多少。不过,她乖乖地拖着妈妈走开了。我正想告诉朋友赞赏那位母亲的教育时,背后传来吵闹声。一个男孩子正吵嚷着要买坦克车,给妈妈连打带骂的教训|他:「不买、不买,谁叫你父亲不争气,赚钱少。如果有钱,想要什幺都有了,那怕你要飞上天也可以。回家告诉你爸,叫他想办法赚多些钱吧!哭有甚幺用,还不收声!」望着这对母子离去,心中好纳闷:明知没钱买,干吗要带孩子来逛公司,引起他的欲望呢!真不敢想像,孩子长大了会是个怎样的人?会是个视财如命的守财奴?抑或是个不择手段的拜金主义者?
视财如命
有人说过:「有人为财而死,有人为财伤心。钱财越多,负担越重;在数字上是赚进来,在精神上是赔出去,那真是得不偿失」。只要每天留览一下新闻,尽是抢掠、劫杀、诈骗、走私和贩毒等谋财害命的事件,式样愈来愈多,层出不穷,无非都是为了生财有术。
「钱财至上」已成为现今社会的新价值观,不论大小事情却离不开金钱、物质主义。在这笑贫不笑娼的社会里,金钱改变了传统的道德标准和待人处事态度。钱财当前,早就没有了「道义」可言。人为了致富,可以不择手段地无视正义和公理的存在。反正,上起达官贵人,下至升斗小民,都有他们发财的方法和手段。所不幸的,这些人常将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有以贩卖毒品致富的毒枭;有专门剥削工人起家的奸商。我们的第七诫禁止人偷盗,然而这些人的行为却比盗贼更不如。他们真是丧尽天良,虚有其活着的躯壳。难道人真的不分阶级,视财如命吗?
不患寡而患不均
身处于这「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不合理制度下,受苦、受制于人的永远是同一群人。就以香港为例:曾几何时,「炒楼」之风迷上了人的心窍,有钱、没钱都一窝蜂地「炒楼」作投机买卖。结果,害得那些节衣缩食、真正需要住屋的人捱贵租、买贵楼。现时更有所谓跨国公司的大财团,影响尤甚;世界的财力就这样集中于小撮人手中,他们可以随意支配生产,厘定价格及工资,全不顾及别人的需要和福利;而被剥削的全是那些贫穷的第三世界的国家。看来贫富悬殊的局面,是永远无法推翻的。财富竟成了「世袭」似的代代相传。有钱财的可以一掷千金,挥金如土;贫穷的便要捱飢抵饿,受制于人。
人为财死
要生活便得工作,以赚取日用粮,这是生活的规律。钱财固然重要,但应取之有道。所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况且,人一旦发了财,便容易起贪念,被欲望困扰,生活也随之散漫无节制。所以,有钱不易,用钱更难,而且要用得有价值就更加难了。难怪圣保禄说:「那些想致富的人,却陷于诱惑,堕入罗网和许多背理有害的欲望中,这欲望叫人沉溺于败坏和灭亡中。」(弟前﹒6:9-10)这才是我们有至大的忧患,所谓人为财死,因了短暂的物质生活而断送了永恒的精神生命,太过得不偿失了。多少次,耶稣在比喻中以财物来提醒我们精神生命的可贵,因为祂明白「人为财死」的道理,所以祂警告我们不要让我们在追求钱财中丧失自己的人格和生命:「要变卖你们所有的来施舍,为你们自己备下经久不朽的钱囊,在天上备下取用不尽的宝藏;那里盗贼不能走近,蠹虫也不能损坏,因为你们的宝藏在那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路.12:33-34)
安贫乐道
纵使人性软弱,欲望无穷,人毕竟是有灵性的,所以人能自制。为了追求一个圣善的理想,人可以放弃享乐的生活,安贫乐道地固守一个简朴的刻苦生涯。大概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谋道不谋食」了。古今中外持有这崇高情操而又能身体力行的大有人在。试看田园诗人陶渊明,他那「富贵非吾愿」,「性本爱丘山」的隐逸、豪迈高情,为了保持纯真而辞官归故里,过一个简朴的农家生活。
义大利圣人方济各为了追随主的召唤而摈弃一切荣华富贵。他们都道尽了「钱财如粪土」的心境。印度的德兰修女,基于对人的爱和关怀,放弃安定的生活,走进贫民窟,为病患、垂死者服务,是那发自心灵的爱迫使她选择别人所抛弃的贫穷生活。也许,我们仍然觉得这些「大人物」的事迹和我们有段距离。另一个向我们挑战的实例是:每年香港都有不大学生和身任高职的人,、放弃原有的优厚工作,而投身于社会服务,为弱小的人群谋福利,争取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以上所有的真人真事,决不是一股勇气便能做到,而是要有爱心和安贫的精神。在这鼓吹物质至上的风气中,能「安贫」「乐道」真不容易。一般人的舒适生活和享乐主义,使我们无法不被感染。然而,上述人物在我们眼前实一个挑战、一个邀请;他们激励我们无法认同自己的生活方式:过分的浪费,不必要的奢华和那种「人有我有」的虚荣欲。这些都是守好第七、十诫的绊脚石。难怪耶稣说:「没有人能事奉两个主人你们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钱财。」(玛.6:24)
超然物外
人可以有金钱财物,但必须善于管理,善作钱财的主人。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在于我们怎样使用和处理。金钱、物质是中性的、无好坏之分。好坏的定义是来自人对物质的使用和管理上是否得当?有人中了六合彩,拿大部分彩金出来做善事;也有人中了六合彩后,趾高气扬,只管利中求利,六亲不认。天主创造世界万物是了给人使用,使人人都能沾受其福。「天主曾钦定:大地及其所有是给人使用的。所以一切受造之物应在正义及爱德原则下,公平地惠及人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69号)这里说出每个人都有权及有责任分享和分施财富,以解决生活所话,同时,也是履行爱德应做的本份。这是「毋贪他人财物」的积极一面,要人共享自己的所有。「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若一﹒3:17-18)
除此之外,人若能时常怀着欣赏的心态善用所拥有的,那怕家财万贯,既不执着又不占有;本着「上主所赐予的,上主有权收回」的精神,纵然有一天,真如约伯般被上主收回一切时(参阅约伯传),也必能安贫乐道,无怨无尤。这种精神并不容易做到,但不是不可以。我国司马迁在狱中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着作;诺贝尔文学得奖者,俄国大文豪索忍尼辛被囚期间,凭着记忆完成了许多作品。我们会问:他们的力量,他们的创作思源从何而来?这是置生死于道外、择善固执的超脱精神,使他们能够接受局限,不为困境和失去的自由耿耿于怀,反而更能专注于灵性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
身为基督徒更应该怀着一颗「安贫乐道」的心态,为「甘贫」作证。培养一个正义、诚实、尽责的人格。慷慨助人是我们最好的见证。穷寡妇的捐献是耶稣最赏识的。不要为所拥有的而失去内心的平安,而要抱着不带来什幺,也不带走什幺的旅途者心态,做一个善于理财的管家。耶稣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幺益处?」(玛.16:26)
事实上,一个人的贫或富,视乎他对真理的态度而定;有些穷人实在是富人,而有些富人实在是穷人。我们决不能将我们的身外物带走,所能带去的是我们自己这个人。「今世的富人,你要劝告他们,不要心高气傲,也不可寄望于无常的财富,惟独寄望于那将万物丰富地供给我们享用的天主﹒。」(弟前﹒6:17-18)
第七诫:毋偷盗第十诫:毋贪他人财物。
禁止人用一切不正当的、相反公义的途径赚取财物;要抱着欣赏、分享的心态,来享用天主在生活中所赐予的一切;并运用它们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度一个成全的、圣善的、爱的生活。
生活反省
一、你如何运用了自己的财物?
二、你的生活是否一个有节制的生活?可以如何改善,使更符合基督的精神?
三、在别人有需要而求助于你时,你如何以行动去实践爱德?
四、你是否在与人共处时尊重别人的财物?是否爱护公物,因为它们是大众的产业?
五、你如何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是否有改善的必要?试为你厘定一些实际的行动。
六、你是否欣赏天主恩赐的一切,并小心地享用?是否时常感念天主的恩赐,每天在祈祷
中感谢天主?
参考资料
*尊重他人的财物天主教的信仰第228-230页
*人间和平越(示)第23-30页
*违反他人财产权之罪过基督之律卷三(3)第451-455页
*基督徒对世间财物之评估基督之律卷三(2)第384-396页
*正义待人与基督迈进(真理学会)第161页
*基督徒、福音、金钱见证73期第6-27页
*神贫的精神铎声129期第16页
*生活的简朴铎声156期第10-17页
*新世界——金钱的正确观念见证88期第32页
*福音的贫穷铎声184期第6页
*圣经:创.1:28-30玛.25:14-30,13:22,6:24-27路﹒12:15-21.弟前.6:8-10.17-19
诫命重温(6)
超然物外习作(第七、十诫)
甲、 选择题:
(一)我们要度成全的生活,便该选择:
物质至上主义。
舒适的生活。
有节制的生活。
享乐主义。
(二).一位基督徒对于金钱财物,应该:
善加管理。
视财如命。
挥金如土。
视若无。
(三)天主曾钦定:大地及其所有是给人人使用的。所以一切受造之物,应在正义及爱德的原则下:
按人的地位分配。
给善人享用。
公平地惠及一切人。
给穷人享用。
(四)圣若望告诉我们:若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时,我们的关怀,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
行动和事实。
祈祷。
爱心。
金钱。
(五)有节制的生活,就是:
视财如命,一毛不拔的生活。
安贫乐道地活一个简朴的刻苦生活。
捱飢抵饿的生活。
置生死于道外。
乙、填充题:
(一)第七诫和第十诫教训|我们要 他人的 ,即教人抱着 和 的心态来享用天主所赐生活上的一切,并善用财物去 帮有困难的人。
(二)身为基督徒,应该怀着 的心态,为「甘贫」作证。
是最好的见证。
(三)耶稣劝告我们切不可赚得了全世界, 。我们该以旅途者的心态,做一个 。
(四)圣保禄提醒我们,不要因想望致富,以致陷入诱惑及欲望中,因为这些欲望叫人沉溺于
和 中。
(五)耶稣在讲道中,多以财物设比喻,为提醒我们 ,警诫我们不要在追求 中丧失了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