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伦理再反省 5、醒觉和决志 (伦理要素之二)
    伦理再反省(5)

    醒觉和决志(伦理要素之二)

    香港教友总会慕道函授课程香港西湾河大石街一号(25603800)

    我们需要醒觉和有坚强的意志力,去推动自己把爱心化为行动。

    由爱心到行动

    我们可以相信人人平等,相信别人和自己一样重要,也可以对人有充分的同情和关怀的感觉,但我们未必就会用实际的行动去关怀和扶助别人。我们在爱心之外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去「命令」我们自己,推动自己把爱心化为行动,使同情心在实际的行动中表现出来。

    耶稣曾把「自我牺牲」与「爱情」联在一起,认为能为被爱者而牺牲,才算得上是最大最真的爱,他说:「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3)他自称是牧羊人,是一位可以为了爱羊群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好牧童,他说:「我是善牧:善牧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若.10:11)这是爱心与行动的最大结合。在他所宣讲的喜讯中,他十分强调爱心与行动的一致性,所以他厌恶那些「用嘴唇尊敬上主,心远离上主」的人(谷﹒7:6),并且严肃地告诉他的追随者说:「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天国;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即信仰与生活一致,爱心与行动结合)的人,才能进天国。」(玛﹒7:21)

    行动的两个先决条件

    在伦理的各个组成因素中,爱心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有了基本的爱心之后,人还须将这爱心付诸行动,变为事实。不过,凡是行动都必爱在具体而真实的情况中,按照事情本身的需要而行,否则,我们或者不会有所行动,或者会做不该做的事。所以在行动前,我们必须醒觉到有一种特殊情况出现,而且懂得去「正确地描写这个情况」。这是导向行动,或使行动正确的两个先决条件。

    (1) 对情况的醒觉和注意

    如果我们愿意自己对别人的爱心,能变为爱的实际行动,我们首先要注意到在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醒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举例来说,如果你是个很有爱心,很愿意帮助其他同事的人,当你见到一位新同事表现得很胆怯、不敢和其他同事交往时,你一定会主动去接触他和鼓励他。但在你能够采取这行动之前,你必须至少先注意到下面三件事:

    1)有一位新同事在场;2)他很胆怯、很害羞、不敢接触别人;3)他需要别的同事对他鼓励,需要有人主动和他接触。若果你过份忙于自己的事,你便不会注意到这些情况;若果你粗心大意,心神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你也不会注意到这些情况。这样,无论你的爱心有多大,你也不会去主动帮助这位新同事。

    在消极方面,违反「爱」的行为有时也是由于注意力不足而引起的。一个说话不检点,经常得罪别人的人,极可能只是因为完全未曾「注意」到,别人对他的话觉得多么刺耳和反感;一个人和大伙儿在一起高声喧闹,也很可能是因为未曾「醒觉」到,自己的声浪对别人是多么的骚扰。

    注意情况和对情况的醒觉,可以在积极方面帮助我们实践爱心,在消极方面,帮助我们提防做出有违爱心的举止和行动。

    (2)对情况正确的描写

    在爱的实践中,正确地描写情况和注意情况是同样重要的。不能注意到在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固然不会有所行动;但若果我们不能正确地描写或认识情况,我们会做出错误或愚蠢的事来。让我们再举上一节引用过的例子。若你把一位胆怯和害羞的同事描写为:「无用的胆小鬼」,或「不知从那里被赶出来的家伙」,你便不会去帮助他,你甚至会不屑和他做朋友;但若你把他描写为一位需要被关怀的同事」,你便可能会接触他。有时我们做出违反爱的事,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情况,而是因为我们把情况加以「错误的描写」。一个在言语上随便讽刺和挖苦别人的人,会错误地认为别人是由于太过小器,才未能欣赏他的「幽默」的说话;一个肆无忌惮地高声喧哗、用各种声浪去骚扰别人的人,也会错误地认为这是他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别人无权干涉。

    在各种对人的错误描写中,最严重的错误是不把人当「人」看待。许多对人有偏见的人,都犯上这种错误,他们不把别人描写为与我有同等权利的「人」,而用其他的说话去描写或形容他们。他们会说:「他真是个老糊涂」,「他太无知,太冲动了」,「他不是我们一伙的」,「他是个丑八怪」等等。这些人觉得别人不顺眼,只因为他们觉得别人在年龄、性别、肤色、家庭上,都和他们不同罢了。我们有时也会把人的「身份」当作是「他」的本身。例如:老师是一种身份,负有教导学生的责任,但在师也是人;父亲是一种身份,负有督促、教养子女的责任,但父亲也是人;警察是一种身份,负有维持社会治安的责任,但警察也是人。

    老师、父亲、警察都是人,正如学生、儿子、小偷是人一样。既然都是人,便同样地有思想、感情、愿望、恐惧和焦虑。在我们描写、形容任何人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所有的人、不论年龄、身份和性别,都有共同的人性,共同的需要,共同的愿望。这些人都是平等的,都希望获得别人公平的对待,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好好地去和他们交往,并按照他作为一个「人」的需要去关怀和爱护他们。在我们描写、形容、看待任何人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把「他是人」这个因素加进去。其实,即使是我们的仇人,他们仍然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仇人」。所以耶稣才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玛.5:44)因为

    他们也是「人」。

    提高醒觉和帮助正确描写情况的方法

    (1)除去生理上的障碍:

    一个人在熟睡时,完全不能注意到周围的情况。同样地,一个人在喝醉酒、吃了迷幻药、吸食了毒品,或在生病、健康情况欠佳、过份疲劳、睡眠不足或发白日梦时,也不能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觉。只有精神饱满的人才能保持醒觉。

    (2) 除去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

    一个人在愤怒、悲伤、恐惧、仇恨等激情的影响下,极难注意到在他周围所发生的每件细微的事物,更不能客观而正确地去认识和描写所发生的情况(所以在激动中最好不要做决定)。有些人在感觉无聊、颓丧时,或者在怀着一种和大伙儿去找寻刺激的心理时,也难于正确地描写情况,更想不到要兼顾别人的利益。还有那些过份内向,对世事从来不闻不问,或惯于自私自利的人,也不会有敏锐的目光,去觉察别人的需要。

    (3) 除去偏见的障碍:

    偏见对人的影响很大,可以使人黑白混淆,是非颠倒,不能尊重别人,不能看清楚客观的情况。吕氏春秋中的「去囿」篇这样说:「夫人有所囿(偏见)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故人必别囿然后知,别囿则能全其天(成为完人)矣。」

    (3)运用积极的方法:

     每日做省察: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天主教的神修经验,也是要人每天在睡觉前,做个一天的省察;每隔一段时间去领受修和圣事或做一两天的退省。这一切无非都是鼓励人不断去做反省,以确保人所走的路是对准了方向。

     时常和人讨论:

    在和人讨论、分享、交流中,我们会扩阔自己的视野,注意到一些别人注意到、而自己未必注意到的事。在讨论中,我们也可以渐渐学到如何去正确地描写我们所遇到的人、物和情况,如果我们的看法有了偏差,别人也可以易于提醒我们。

     养成良好的习惯:

    提高醒觉和正确描写情况,最终目的是使我们能贯彻爱人的信念;而养成爱人的良好习惯,正是使我们能持久地爱人的好方法。事实上,经常帮助人,留心听人说话,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待人等行动,也是可以养成习惯的;若我们能习惯去爱人,我们便可以在心情不佳、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状态下,仍然如常地善待他人。

     伦理教育:

    伦理教育本身更是一门扩阔视野、刺激注意力、推动意志力,鼓励我们在一切好事与善事上去努力参与的学问。所以我们应该多注意和研究有关伦理的问题,增加自己对具体环境的醒觉和认识,然后努力把所认识的去实践出来。

    圣言生活

    (1)我的兄弟们,你们既信仰我们已受光荣的主耶稣基督,就不该按外貌待人。如果有一个人,戴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入你们的会堂,同时一个衣服肮脏的穷人也进来,你们就专看那穿华美衣服的人,且对他说:「请坐在这边好位上!」而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说:「坐在我的脚凳下边!」这岂不是你们自己立定区别,而按偏邪的心理判断人吗?我的兄弟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难道信德能救他吗?假设有兄弟或姊妹赤身露体,且缺少日用粮,即使你们中有人给他们说:「你们平安去罢!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却不给他们身体所必需的,有什么益处呢?信德也是这样:若没有行为;自身便是死的。也许有人说:你有信德,我有行为;把你没有行为的信德指给我看,我便会藉我的行为,叫你看我的信德。你信只有一个天主吗!你信得对,连魔鬼也信,且怕得打颤。虚浮的人啊!你愿意知道信德没有行为是无用的吗?(雅各伯书.2:1-4,14-20)

    (2)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孩子们,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

    (若望一书.3:17-18).

    这两段圣经的意思是太明显了,我们甚至可以说:爱的行为是检验信德和爱德的标准。任凭人怎样说自己是信神、爱神、爱人,若没有具体的爱的行为和事实,那么,一切都不过是漂亮的空话。若望甚至称那些说自己爱天主却不爱弟兄的人,是「撒谎的」人(若望一书.4:20)。

    参考资料:探索(第十一章),徐锦尧着。

    伦理再反省@

    醒觉和决志习作

    (一)为什么我们很难醒觉到别人的需要?你认为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请以选出三个最主要的阻碍:

    口分心;

    口粗心大意;

    口颓丧;

    口不关心;

    口缺少训练;

    口不知道要关心别人;

    口不知道别人有什么「需要」

    口自我中心;

    口过分挂心自己的事;

    口怕别人误会;

    口认为不该管别人开事;

    口自私自利;口。怀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

    口太过内向;

    口对别人有偏见;

    口其他:

    (二)你的父亲禁止你去参加新年舞会,理由是你的年纪太细。你应该怎样描写他?(请以选出一个答案):

    口一个老顽固;

    口一-个与时代脱节的家伙;

    口一个关心子女的慈父;

    口一个为子女而焦虑的父亲;

    口一个未能面对子女成长问题的父亲;

    口一个为太多事情而烦恼的家长;

    口一个为了子女的幸福而不得不硬起心肠的严父;

    口其他:

    (三)我们通常都可以用许多种不同的方法,或从许多种不同的角度去描写一个人。如果你向一位朋友打招呼,他垂头丧气,完全不理睬你,你应该怎样描写他?你能举出三个完全不同的描写吗?

    (1) (2) (3)

    (四)当你听到「应该」这两个字时,你想到「谁」应该?例如当你听到「应该传教」时,你立刻想到的是(请以白选出一个答案):

    口「你自己」应该传教;

    口神父堂区议会会长应该传教;

    口其他教友(自己除外)应该传教;

    口一切教友(抽象的)都应该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