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组员不开口,怎办?
1.聚会时,大部份人作出了分享,但有少数人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一句话,即使如此,管见认为这次圣经分享都没甚么大问题,至少小弟可以接受,而且不当作是甚么一回事,无需紧张。很奇怪,若你(尤其是当你是组长时)不紧张,处之泰然,则你更有能力带领是次分享,而且整个聚会的气氛亦会因为你的「不紧张」而变得「不会紧张」。
2.组员不开口(或认为自己不会分享)的其中一个常见原因是「怕」--怕讲错东西被别人笑,怕别人说自己所分享的见解和生活经验很肤浅,怕别人说自己表达不太流畅,甚至怕别人笑自己发音不正...,所以,组长(及整个小组)怀着友善、开放、接纳、尊重的态度(例如:有人说错了话,大家都不取笑他),便能促进组员投入、乐于分享。试想,如果人家一说话,或说了些不中听的东西,组长就说:「别吵!」「闭咀!」,或很不耐烦地说:「行啦!行啦!」别人若一失言,或分享了自己羞愧的事,便遭人笑骂,或被批评一番,换了你是参加者,你都没兴趣分享和参加啦!但团体若是接纳我和别人所分享的,我就敢慢慢尝试。
3.不用怕!组长可以主动邀请某个组员分享。除非组长自己也怯于邀请他人分享,或像老师考问学生一般、或杀气腾腾地叫人回答,否则,只要「大大方方地」及「友善地」邀请,组长和组员便不会尴尬,气氛亦不会变得紧张。此外,如果人家不想分享或想迟些才分享,我们便需「尊重」他,不要勉强,自己亦不用觉得尴尬,说句:「OK!你未有甚么分享,没问题,一阵间想到之后再给我们分享吧。」然后转问别人便成。
4.记着!千万别说:「若再没有人说话,我就抓人出来分享啦!」或「等我抽个人来问问先!」这类说话常能给组员带来「惊栗」的效果。
5.可以先由组长首先带头分享;或在分享中停顿太久,组长自己可作分享,以保持气氛。
6.各人先与邻座的组员作二人分享。
7.可先做些「问卷」之类的东西,例如:填充、是非题、选择题、开放式问题(OPENENDEDQUESTION,另见下面N项和O项)、画图...,然后大家跟着自己所答的来分享。透过做问卷,组员已有分享的内容,不会脑海中一片空白,所以较容易说话。
8.亦不用怕「静」,人思考是需要时间和静默的(所以不妨先做「问卷」),而且有些弟兄姊妹本身是较慢热的,有些则喜欢聆听他人多过表达自己的看法。曾见过一些教友在分享中很少说话,但每人所分享的他都听了进去,他根本是很投入的,只是不大说话而已,所以「静」并不一定表示沉闷或有问题。如有需要,组员可以大大方方地给予类似的指示说:「也许大家需要一些时间先想一想,我们静一会儿吧!」或「大家一时想不起来吧!那么,我们静一、两分钟,先想一想。」
9.若是因为引发分享的问题很难或很空泛,以致「无言以对」,则改问一个较简单、或较具体、或他们较为熟悉、或在经文中可找到答案的问题。
10.有些人是「慢热型」的,也有些人是较难分享自己的事情、看法和感受,我们要尊重他的「节奏」,无需勉强。有时,将「某某,你对这段圣经有甚么看法?」改为「某某,你同不同意他们(指刚才作出分享的人)对这段圣经的看法?」他们反而容易说话,因为像是说「别人」的东西。在他回答了「同意」或「不同意」后,才再问:「可不可以说说为甚么你同意(或不同意)?」(这相当于第二回合:讲理由)之后,可再问他说:「有没有类似的生活例子呢?」(这相当于第三回合:作见证)
11.当胆怯害羞的组员发言分享,大家不妨表示欣赏;若说一句:「志雄,你讲的这一点提醒了我xxx。」「你刚才所讲的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也能鼓励那组员多发言。
12.不开口的组员若是心不在焉,组长可问他是否很疲倦,或感到不舒服、或有烦恼...,如有需要,可让他休息一下,或先行回家,或诉说心事(回应方法请参「令人舒服及令人不舒服的回应--浅谈『同理心』」及「有人在分享中出了情绪(例如:哭了出来),怎办?」)。如果他的烦恼颇大,说将出来会阻碍(甚至中断)圣经分享的进行,小弟也乐意放下圣经分享,因为这就是对一个苦恼中的弟兄的支持和关怀,也就是上主教我们的「爱」!
13.聚会前或小息时有些茶点或游戏,聚会后或平日的聊聊,对营造整个友善的分享气氛都有帮助。
14.当然,如果小组已聚会了一段时间,有些人仍是甚少分享,那么,组长不妨私下鼓励他,但最后仍要尊重他的「节奏」。
15.组内的分享,大家有责任保密。而且,我们若将别人分享的东西传扬开去,他们下次就不敢再分享了。的确,正如德27:17所言:「谁泄漏朋友的秘密,就失了信任,他再不会找到一个知心的朋友。」
16.「尊重」别人的节奏,「容许」组员讲错东西,「接纳」某君说话不流畅、发音不正,「聆听」对方诉说其困扰苦恼...,就是基督徒爱德的具体表现,组员们这样做时,正是彼此相爱、互相支持关怀鼓励;对方也会因为你的尊重和接纳,而有机会慢慢成长;这个小组也很温暖哩!
M2)有人滔滔不绝或私下交头接耳或出现「助教」,怎办?
1.分享之前,可先重提「游戏规则」,例如:发言请简洁;希望每个人都能分享;我们是给大家分享的,所以分享时别只望着主席,却该眼望众人;...。
2.如有需要,可用以下方法截断别人滔滔不绝或太长的分享:趁他稍作停顿(例如在呼吸时),或说完了一段说话时,组长立即接上,简略说出他的意思(例如:「少娟,这段圣经的思想很好,所以你觉得对你很有帮助」),或说出自己的看法(例如:「你刚才所说xxx,我也有同感,...」),然后询问他人的意见(例如:「其它人又觉得怎样呢?」),藉此把发言时间交给别人。
3.截断某人之后,他若转跟邻座的人私下分享(有时也会有两三人私下交头接耳),组长若预计他们只是闲谈几句便完,则只需静默片刻,甚至不予理会,继续分享(藉此引领那两三人重新投入大伙儿的讨论),若他们仍说个不停,邻座的朋友可以轻轻拍拍他们,提醒提醒,组长亦可以有礼貌地对他们说类似的话:「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一阵,某君正在分享一些东西,也许我们先听听他怎么说。」或「你们正谈论的东西很好,不过,或者先返大组,与大家一起分享,之后再说你们的。」
4.另一个处理私下交头接耳方法是向他们询问一个问题,不过,为免他们尴尬,那问题该是他们能够回答的,例如:分享之前大家已对某东西写下一些看法,那么,请他们分享所写下的,他们就该可回答了。
5.若某组员不断重复他的说话或论点(大概是他觉得没有人听到他所说的,或不被了解),组长也可用自己的说话,简单地(但应准确)重述他的大意,然后邀请其它人发言,例句:「美婷,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的意思是说...。好!也许我们又听听其它人有甚么分享。」
6.为免某人「垄断」分享,组长可以大方地点名邀请(可以作出分享的)其它组员发言。
7.如有组员「抢着」发言,组长可以向大伙儿说:「我都想听听各位(或其它尚未发言的人)的看法。」若他还想再说,则可特别邀请某位组员分享,例如:「伟文,你有甚么看法?」亦可以在邀请大家分享时,只环顾其它组员,故意不看他,但做出来时要做得自然一点,以免令他难下台。
8.对于「助教型」的组员也可用上述的方法,即不注视他及截断他的分享,组长亦可向各组员问道:「大家在这段圣经(或耶稣身上)学到甚么?或有何启发、领会?」又可请他负责做「总结」,这样,可帮他多留心别人的说话。
9.可再分若干小组来进行分享,让其它人有较多机会表达他们的看法。经常私下交头接耳的,可以分开入不同的小组。
M3)分享离题或问非所答,怎办?
1.小小离题(包括说笑、胡闹)并无大碍,容让它吧,无需特别处理。若情况严重,则可用以下方法应付。
2.离题的朋友分享完(或胡闹完),自己便接上,切题地发言。
3.待离题者稍一停顿,组长可以插入说:「你刚才所说的###都是很重要的,不如我们留在开会(或在聚会完毕后)再谈,现在我们先分享xxx(是次的主题)。」或「今日我们主要是看看『如何祈祷』,或者我们尽量集中在这一点上。」将带回主题上去,无需「不好意思」。
4.有时,用半带着说笑的口吻说:「先说xxx,先说xxx。」也行。
5.如果许多人都常离题,那么,组长便需要多些带领和干预(GUIDANCE),例如:组长点名邀请人发言;组长在大家分享完一条题目之后,才抛出第二个讨论题目...。
6.即使人家离题,或问非所答,或说了些「无厘头」的东西,组长仍要有礼貌地多谢他、接纳他,然后问其它人还有甚么补充或分享。
7.若有组员问非所答,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把问题再问一次。如有需要,可用以下的问题,帮他将其论点与圣经(或大家的分享)扯上关系:
1.「不知你从圣经那一处找到这个说法(或看这一点)?」
2.「我们说的是...,而你说的是...,我不太清楚两者有何关联,可否请你讲解一下呢?」
8.如果某教友经常「问非所答」(或凡事钻牛角尖),大家应尽量接纳他,他也是我们的弟兄啊!「接纳他」能帮他渐渐改善,但这是要时间的——也许是一段颇长的时间。「你们应彼此协助背负重担」(迦6:2)。
9.如果许多人都有「问非所答」的现象,也许是组长的引导性问题不清晰或太过空泛,组员把握不到要点,这样,组长便要问得(再)具体些。例如:「税吏匝凯因何改变?」(见路19:1-10)可改成「匝凯是否因耶稣对他的态度而转变呢?若是,耶稣的态度是甚么?」或将「耶稣的榜样,我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应用呢?」改成「耶稣对罪人匝凯也接纳,祂这份态度,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应用出来呢?」
10.分享时,组员联想到另一篇圣经,如与是次分享的经文(或主题)无关,则无需分享出来,若有关联,则不妨分享。此外,也视乎这次圣经分享是用那种方法而定,例如用「注视耶稣方法」分享某段福音,因它只集中于该段福音中对耶稣的「观察」,大概就不适宜分享另一段圣经(例如圣咏或书信)。
M4)有人发出疑问或传出错误道理,怎办?
1.当有人发出(或遇上)某个问题时(例如:不明白经文中某个字的意思,或不明白耶稣为甚么会这样做),组长可以向大家说:「大家帮他想一想。」或「大家觉得这有甚么意思呢?」
2.如对经文中某个词句的意思不清楚,而渐渐由分享演变成讨论某字的意思,甚至「释经」,这个情形若是三言两语便找到它的意思,不致把这次分享带离了分享范围,便没问题,若要长长的讨论,则不太适宜。但完了这次聚会之后,值得大家翻阅一些圣经诠释或请教他人,好找到它的真正意思。
3.若有人说了他心中一个疑问,可能它与是次的主题或圣经无关,例如:忽然问:「不信主的人能否得救?」大家可先问他想不想别人回答,抑或只是想将这个疑问给大家「分享」一下。
4.若某君说了一些骤听起来「好像」是错的道理,我们可先请他解说清楚、澄清一下,例句:
1.「你的意思是...?」
2.「淑仪,请你举个例子,好让我更清楚你的意思。」
3.「对不起,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请你再说一遍。」
4.「立德,这个看法都几新颖、特别,我不太清楚(或我未听过),不知你可不可以讲多些少呢?」
5.「喔,这个结论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我完全没有想过,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推演出这个结论吗?」
5.如有需要,可用自己的说话简单覆述他的意思,然后与他核对一下,例句:
1.「妙娴,你是不是说...?」
2.「我怕懂错你的意思,想跟你核对一下,好吗?你的意思是不是...?」
3.「如果我没理解话的话,你是说...,对吗?」
6.如果有人「真的」传出了错误的道理,我们可以婉转地、温和地说出那正确的道理,分享那正确的看法,例如说:
1.「以前我听神父讲这段圣经的意思是...。」
2.「我有另一个看法,我觉得它的意思是...。」
3.「在我印象中,这好像是...。」
7.此外,如果那错误的东西是知识上的或客观上的错误,例如:当时是四个人,而不是三个人,这些错误可以澄清,亦不会得罪人。越接近客观的、知识上的错误,越应纠正;越接近个人价值取向的、个人感受的,越应尊重(但你可以有另一个取向、观感)。
8.组长应先备课,了解一下所分享的圣经的意思。
M5)有人在分享中出了情绪(例如:哭了出来),怎办?
1.遇上这个情况,小组实在不用怕,其实,大家应在心中多谢这位哭了出来的组员,因为他信任我们,愿意将自己在我们面前真实地呈露出来!
2.如果有这些「场面」,反映出这个小组颇为成功,大家的关系相当好。
3.只消让他有些时间和空间去舒解情绪或诉说心中的说话,即使大家甚么也没做,只是静默地注视着他、专心地聆听着他,那么,当事人也会感到一份很大的支持和关心。
4.哭不是弱者的表现,而是情绪的流露。对于他的流泪痛哭,我们应该接纳,并且先让他哭了一会,待他情绪舒解了,才好发言响应。
5.大家在发言响应之前,如果他的泪水已涓涓而流,甚至痛哭流涕,需要纸巾抹脸,除非他看不到,否则,大家只需把纸巾放在他面前,让他自行取来使用便可。太早递纸巾或发言响应,都会阻碍他出情绪,反而令他更加辛苦。
6.组员发言响应时,该用同理心来响应,请参阅上述L项「令人舒服及令人不舒服的回应」一项。
7.在适合的时候,身旁的人或一个与他关系良好的人(最好不是异性),可伸手轻轻搭着他的肩膊;待他哭完之后,可给他一杯暖水,并让他安静一会。若当事人接受,大家可以为他祈祷。
8.如果令他出情绪的那件事情,对当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非常难受或十分挂虑等等),那么,即使大家因要聆听他的诉说,并给予支持,以致今次圣经分享不能继续下去,也是值得的。我们不是希望圣经分享小组最终能达到彼此分享分担、互相关怀支持的地步吗?当然,这也不是说次次圣经分享都要如此中断。
9.若果他哭了一会便没事了,困扰他的那件事可以暂且放下,我们便可继续进行圣经分享。如有需要,我们可用类似的说话先问他说:「现在好了点么?(对方答:「好。」)...如果在这里我们继续圣经分享,你觉得怎样?」若他表示没问题,那就当然可以分享下去了,如果他的心情仍未平复,大家不妨继续聆听和支持他,或用他觉得舒服的方法来处理(例如:回家休息)。
10.假如某甲哭了,令到某乙也紧张起来,有点过敏或过激的反应,组长可指示先处理谁的情况,例句:「多谢某乙你的回应,我们都关心你的情况,也许我们先让某甲哭一会儿,然后才看看你的。」在处理完某甲的情况后,组长可以对某乙说:「某甲哭的时候,我见你有点激动,你想不想说说你这份激动是代表甚么?」或「某甲哭的时候,我见你有点激动,如果你这份激动会说话,它会说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