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玛 18:21-35
    圣经:玛18:21-35

    释经

    21-22节:我该宽恕他多次?

    21那时,伯多禄前来对耶稣说:「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该宽恕他多次?直到七次吗?」22耶稣对他说:「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个七次。

    「主啊!若我的弟兄(希腊文:hoadelphosmou)得罪了我」(21节)。耶稣在别的地方处理教会以外的关系(「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5:44),但本福音课是关于宽恕基督徒兄弟姊妹。

    「我该宽恕他多次?」(21节)。伯多禄的问题是回应15-20节,即耶稣详细说明,当一个基督徒犯罪,应如何与他和好的程序。伯多禄提出一个十分实际的问题。门徒应宽恕到什么程度?

    在本故事的路加版本,耶稣说:「你们要谨慎!如果你的兄弟犯了罪,你就得规劝他;他如果后悔了,你就得宽恕他。如果他一天七次得罪了你,而又七次转向你说:我后悔了,你也得宽恕他」(路17:3-4)。在该版本中,宽恕要视乎对方忏悔而定。然而,15-20节清楚指出,如果罪人要继续在教会内生活,就必须忏悔和改变行为。至于耶稣所用来说明宽恕的比喻(23-25节),是有关两个负债者的故事,他们对仁慈的恳求构成某种忏悔。假设我们与忏悔的罪人交往,这看来是公平的。

    「直到七次吗?」(21节)。伯多禄没有听到耶稣的答案,反而提出自己的答案──七次。七次是慷慨的。辣彼的标准是三次,以亚1-2为基础──「为了……再三再四犯罪,我不收回成命」,这句话在那些篇章中重复了数次。这个观念是,天主宽恕三次犯罪,却惩罚第四次。伯多禄觉得耶稣想门徒达到更高的标准,于是把标准提高一倍,并再多加一次。

    此外,对于犹太人来说,「七」也是神圣的数字,象征「完美、圆满、丰沛、休息和完成」(Lockyer,968)。它也暗示无限──即一周的七天构成一个无尽的循环──所以,伯多禄的建议甚至比乍看时更慷慨。

    「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个七次」(22节)。耶稣的答案推翻伯多禄谨慎的构思。在希腊文中,hebdomekontakishepta是含糊的,可以解作七十七或者七十乘七。无论如何,耶稣不是邀请我们保存记录,而是订立一个标准,按照这标准,记录已变得不实际。他不是给我们关于数学的教训,而是关于恩宠的教训。有谁能够一边作记录,一边真正宽恕他人七十七次──或七十个七次?有谁能够习惯地宽恕却没有变成一个宽宏大方的人?作记录不是宽恕,而是记录迈向放弃宽恕的那一天的进度。耶稣所提出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建议。「七十个七次便是四百九十次:我们能够『在脑海中计算。』但耶稣所建议的,却是天上的算术:我们必须『在心中计算』」(Buttrick,475)。

    「七」和「七十七」这两个数字,是源自创4章的。在那里,天主宣告,凡杀加音的人,一定要受七倍的罚(15节),而拉默客却把它扩展,指出杀拉默客的受罚是七十七倍(24节)。如果玛18章所记载「七」和「七十七」的数字确实源自创4章的话,它们提出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转折。在创世纪,这些数字是表示惩罚和报复;在玛窦福音,它们所指的却是宽恕。

    耶稣的回应所引起很多严重的问题。难道耶稣要求我们完全任由一个毫不关心别人和毫不悔改的罪人摆布?我们可在15-20节中找到答案。在该段经文中,耶稣为我们与不悔改的兄弟或姊妹的来往勾画一个严紧的过程──一个可能导致绝罚的过程。耶稣清楚想我们认真处理严肃的问题,并在需要时施以强硬的纠正。15-20节的目标,就是是不悔改的罪人的纪律(也希望是重整)。21-35节是有关宽恕悔改的罪人。

    23-27节:把他释放了,并且也赦免了他的债

    23为此天国好比一个君王,要同他的仆人算账。24他开始算账的时候,给他送来了一个欠他一万『塔冷通』的,25因他没有可还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儿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变卖来还债。26那仆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说:主啊!容忍我罢!一切我都要还给你。27那仆人的主人就动心把他释放了,并且也赦免了他的债。

    耶稣用这个比喻来加强他的宣讲。「我们要注意,这不是纯粹『去,照样做』的比喻,好像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那样。这是一个天国的比喻:『为此天国好比……』伯多禄的问题是从人性的角度来面对人性的问题。但这比喻则把宽恕扎根于天主的本性」(Hare,216)。

    「为此天国好比一个君王,要同他的仆人算账」(23节)。我们必须小心。这个比喻不是寓言,而且,如果我们太过着眼于比喻的细节,便会曲解耶稣的意思。例如,君王是代表天主,但他的一些行为──即下令仆人把妻子和儿女卖掉──都不像天主的。

    掌管的是一位君王。「天国是没有民主制度的。听来是很不惬意的,它是一个君主制度……在天国里只有一位兴盛……天国……在于天主旨意无与伦比的力量」(Brunner,59-60)。

    「他开始算账的时候,给他送来了一个欠他一万(希腊文:myrion)『塔冷通』的」(24节)。这笔债务──一万塔冷通──是多得数不清的。塔冷通是新约时代货币的最大单位,相等于六千德纳;而一个德纳又相等于一个普通工人的一天工资(20:2,13)。在希腊文中,「一万」(myrias)是最大的数字。当耶稣说:「一万塔冷通」时,他就是把最大单位的货币再乘以希腊文中最大的数字,所以,其得出的数目是难以想像的大──相等于一个工人的六千万日或二十万年的工资。「大黑落德统治范围每年收取的税款为九百塔冷通」(Boring,382)。

    但是,不管是一个塔冷通,或是一千,或是一万塔冷通,也没有什么关系,反正仆人都无望还清这笔款项。

    在本福音里,耶稣也在「天主经」中把罪看成是债。「宽免我们的罪债(希腊文:opheilemata),犹如我们也宽免得罪我们的人」(6:12)。

    「因他没有可还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儿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变卖来还债」(25节)。君王下令仆人把妻子儿女和所有财物卖掉,这是当时的一个普遍的做法,但不是犹太人的做法。

    「主啊!容忍我罢!一切我都要还给你」(26节)。仆人的回应是急不暇择。他知道自己无力还债,但要争取时间。多一天的自由,就是少一天的痛苦,而且有谁知道──君王可能改变主意──或者,君王可能会死──或者有些未预见的事件可能扭转形势。

    「那仆人的主人就动心(希腊文:splanchnistheis)把他释放了,并且也赦免了他的债」(27节)。奇迹发生了。君王的决定超乎仆人的请求。他不仅给予多一点时间,甚至赦免这笔巨债。

    28-30节:把他下在监里

    28但那仆人正出去时,遇见了一个欠他一百『德纳』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咙说:还你欠的债!29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说:容忍我罢!我必还给你。30可是他不愿意,且把他下在监里,直到他还清了欠债。

    「一个欠他一百『德纳』的同伴」(28节)。跟一万塔冷通相比,一百德纳是极微小的数量,但是用来应急的话,就是可观的数目。一百德纳相等于一个工人一百天的工资(参阅玛20:2)。但是,一个普通工人怎即时有那笔现金?

    「把他下在监里,直到他还清了欠债」(30节)。我们不能想像第一个刚才脱险的仆人是那么缺乏怜悯之心,但我们必须谨记,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一切内容都是为了效果而夸大。巨额和小额的债务,君王的怜悯与第一个仆人缺乏怜悯之间的对比。君王即使是重要的人物,日理万机,也能体会到第一个仆人绝望的境况,并愿意容许对方作出补救。但讽刺的是,那仆人只看到人家欠他的债,也不愿意宽免对方。第二个仆人在29节的恳求几乎跟第一个仆人在26节的恳求是一样的,但第一个仆人拒绝聆听。

    31-34节:把他交给刑役

    31他的同伴见到所发生的事,非常悲愤,遂去把所发生的一切告诉了主人。32于是主人把那仆人叫来,对他说:恶仆!因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债;33难道你不该怜悯你的同伴,如同我怜悯了你一样吗?34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给刑役,直到他还清所欠的一切。

    「他的同伴见到所发生的事,非常悲愤」(31节)。「当农作物失收或其他情况迫使统治者宽免税项,他也能体谅人民的苦况而这样做……而人民倒过来也会宽免别人欠下的债务。这原则是众所周知的,第一个仆人也应理解」(Keener,292)。他的同伴「非常悲愤」(希腊文:lupeo),向主人(希腊文:kyrios)报告这不义的事件。

    「难道你不该怜悯你的同伴,如同我怜悯了你一样吗?」(33节)。「……这个比喻提供宽恕的神学的基础,来支持刚才要求伯多禄实践的宽恕的伦理;比喻将说明为什么稣可以要求我们无限地宽恕,因为我们已被无限地宽恕」(Brunner,657)。正如厄弗所书的作者说:「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宽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内宽恕了你们一样」(弗4:32)。

    「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给刑役,直到他还清所欠的一切」(34节)。「考虑到这笔债务的数目是如此庞大,监禁的刑期可能是终生的。这连同经文中所提及的刑役,可能暗示末世的惩罚」(Hagner)。

    我们藉天主的恩宠而得享救恩,但这个比喻警告我们,天主期望我们在与基督徒兄弟姊妹的关系中,至少一点儿的恩宠。君王「认为得蒙宽恕的人必须好像一个得蒙宽恕的人那般行动,即要宽恕别人」(Morris,476)。「假如我们的行为相反于我们领受的仁慈,不宽恕我们的兄弟姊妹,我们也置身于仁慈的范围以外」(Gardner)。

    35节:我的天父也要这样对待你们

    35如果你们不各自从心里宽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这样对待你们。」

    耶稣突然不再讲述一个遥远的君王的故事,却直接向他的门徒──向我们──讲话。他重申他在山中圣训中的警告:「但你们若不宽免别人的,你们的父也必不宽免你们的过犯」(6:15)。

    「耶稣要求从心里宽恕(35节),心灵的态度怎能受理性的强制……宽恕与被宽恕本身是不能分割的」(Shuste,111)。唯有对于被宽恕抱有感激之心,我们才可能从心里宽恕别人。

    参考书目

    Barclay,William,GospelofMatthew,Vol.2(Edinburgh:TheSaintAndrewPress,1957)

    Bergant,DiannewithFragomeni,Richard,PreachingtheNewLectionary,YearA(Collegeville:TheLiturgicalPress,2001)

    Blomberg,CraigL.,NewAmericanCommentary:Matthew,Vol.22(Nashville:BroadmanPress,1992)

    Boring,M.Eugene,TheNewInterpreter'sBible,Vol.VIII(Nashville:Abingdon,1995)

    Brueggemann,Walter;Cousar,CharlesB.;Gaventa,BeverlyR.;andNewsome,JamesD.,TextsforPreaching:ALectionaryCommentaryBasedontheNRSV——YearA(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5)

    Bruner,FrederickDale,Matthew:Volume2,TheChurchbook,Matthew13-28(Dallas:Word,1990)

    Brunner,Emil,SowingandReaping:TheParablesofJesus(London:TheEpworthPress,1964)

    Craddock,FredB.;Hayes,JohnH.;Holladay,CarlR.;Tucker,GeneM.,PreachingThroughtheChristianYear,A(ValleyForge:TrinityPressInternational,1992)

    Gardner,RichardB.,BelieversChurchBibleCommentary:Matthew(Scottdale,Pennsylvania:HeraldPress,1990)

    Hagner,DonaldA.,WordBiblicalCommentary:Matthew14-28,Vol.33b(Dallas:Word,1995)

    Hare,DouglasR.A.,Interpretation:Matthew(Louisville:JohnKnoxPress,1993)

    Johnson,ShermanE.andButtrick,GeorgeA.,TheInterpreter'sBible,Vol.7(Nashville:Abingdon,1951)

    Keener,CraigS.,TheIVPNewTestamentCommentarySeries:Matthew,(DownersGrove,Illinois:InterVarsityPress,1997)

    Long,ThomasG.,WestminsterBibleCompanion:Matthew(Louisville:WestminsterJohnKnoxPress,1997)

    Lockyer,HerbertSr.(Gen.Ed.),Nelson'sIllustratedBibleDictionary(Nashville:ThomasNelson,1986)

    Morris,Leon,TheGospelAccordingtoMatthew(GrandRapids,Eerdmans,1992)

    Senior,Donald,AbingdonNewTestamentCommentaries:Matthew(Nashville:AbingdonPress,1998)

    Shuster,MargueriteinVanHarn,Roger(ed.),TheLectionaryCommentary:TheologicalExegesisforSunday'sText.TheThirdReadings:TheGospels(GrandRapids:Eerdman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