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们都需要宽恕
    米该亚先知问道:「哪里有神相似祢,赦免罪恶……喜爱仁慈?」(七8)天主乐於宽恕。很多人也许觉得和好圣事很困难,老是告明同样的罪,天主一定觉得很烦。然而这个想法是心理投射最典型的例子,把我们自己认为困难的归到天主身上。天主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天主比我们的心大,祂原知道一切」(若壹三20)。天主清楚我们个别的弱点,我们经常跌倒的地方。天主知道我们都有自己的罪。从我们的立场来说,很多人自然地常对自己感到失望,最后忍不住认定:这也不错,其实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我就是这样的。有些人甚至做出结论:天主就是造了这样的我。这会降低罪的意识及上进的热忱,以软弱和故意选择平庸,轻易做出妥协。若我们不停滞于错误,而能学著依靠天主的宽恕来生活,错误能使我们成长。

    《圣咏》一三O篇第四节一般译为:「祢以宽恕为怀!令人对祢起敬起爱。」也可译成:「祢以宽恕为怀,我们赖此为生。」宽恕是健康的食品,如果你的菜单上有一段时间缺少这道菜,你灵魂的健康必然走下坡,就像身体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一定生病一样。

    「哪里有神相似祢……喜爱仁慈?」为宽恕,天主毋须费力,反之,祂乐於宽恕。宽恕是完整的爱。在宽恕中,爱到达最纯净、最深沉、最有力的境界,所以,宽恕能激发新生命。天主的爱更是如此。

    索福尼亚先知提出一段令我们震撼的文字,让我们聆听这段话,想著这是对我个人所说的:

    熙雍女子,你应欢乐!

    以色列,你应欢呼!

    耶路撒冷女子,你应全心高兴喜乐!

    上主已撤销了对你的定案,

    扫除了你的仇敌;

    以色列的君王——上主,在你中间,

    你再不会遇见灾祸!

    在那一天,人必对耶路撒冷说:

    「熙雍,你不用害怕,不要双手低垂!

    上主你的天主,在你中间,祂是一位施救的勇士,

    祂必为你喜不自胜,对你重温祂的爱情,

    且因你欢跃喜乐,

    有如在庆节之日。」(三14-18)

    鼓起勇气,耐心地让这段文字渗透你,不要让它褪色,切莫妄自菲薄或缺乏信心。让天主成为主!天主喜爱我们,祂展现在我们身上的喜乐无所压抑。巴路克以同样精神在第五章中说「哪里有神相似祢……喜爱仁慈?」请细心品尝这段话。

    耶稣把天主的这种喜乐形容得更美,更温馨。《路加福音》十五章中,耶稣提出三个比喻——失羊、失钱和荡子的比喻。三者都指出同一件事。三个比喻都提到寻获失物的喜乐。首先是牧人的喜乐。我想,被寻获的羊一定也经验到极大的喜乐,但福音中没有说,因为这不是重点。主要的讯息在於牧人的喜乐。「他找著了羊,就喜欢的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来到家中,请他的友好及邻人来,给他们说:你们与我同乐吧!因为我那只遗失了的羊,又找到了。」第二个比喻告诉我们,妇人打扫房屋,细心寻找,终於找到了她遗失的钱,「待找著了,她就请女友及邻人来说:你们与我同乐吧!因为我失去的那个『达玛』又找到了。」耶稣把天主比做管家,跪在家中地上寻找遗失的钱币。天主寻找所有失落的人,主题再一次说明寻获的喜乐!

    最後耶稣提到父亲的喜悦。无疑地,荡子一定对父亲的真诚接纳及宽宏大量深感震惊,可是比喻自始至终完全不提儿子的喜悦,因为这不是主题。重点在於父亲,我们的天主的喜悦。

    这段经文之前几章,耶稣因圣神的推动充满喜乐和惊叹,「就在那时刻,耶稣因圣神而欢欣说:『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称谢祢,因为祢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而启示了给小孩子。是的,父啊!祢原来喜欢这样做……除了父,没有一个认识子是谁,除了子及子所愿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一个认识父是谁的』」(路十21-22)。後面这一段正是耶稣在十五章所做的:向我们启示父是谁。他在三个比喻中这麽做,每个比喻都描绘出因寻获我们而喜乐的父。

    这是父的喜乐!耶稣生活在这喜乐中,他也渴望与我们分享。「我对你们讲论了这些事,为使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内,使你们的喜乐圆满无缺」(若十五11,另参见十六24、十七13)。他愿传递给我们充沛的喜乐。这喜乐也特别发生在我们被宽恕的经验中。耶稣这个名字便说明了一切,特别在《玛窦福音》的诠释当中。一位天使显现给若瑟,对他说:「达味之子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玛利亚,因为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於圣神。她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玛一20-21)有趣的是,玛窦在此处超越字源的含义。阿剌美文「耶稣」按字面是「天主拯救」的意思。「由他们的罪恶中」是玛窦自己加上的,为能毫不含糊地说出耶稣的使命,并确认他的身份,「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最重要的在於耶稣希望带给我们的喜乐。为此他愿把他的父启示给我们,让我们能进入他与父的关系中。相信他并接受圣神引导的人,就是天主的子女。「其实你们所领受的圣神,并非使你们作奴隶,以致仍旧恐惧;而是使你们作义子。因此,我们呼号:『阿爸,父呀!』」(罗八15)。所以我们都可以像耶稣一样呼喊「阿爸,父啊!」祈求赐予恩宠,好认识爱慕天父,如此我们也能充满信心和喜乐,向父祈祷说「阿爸,父啊」,放下所有傲慢和犹豫。但愿我们能藉此体验到天主仁慈和良善的抚慰。

    荡子的比喻(说「慈父的比喻」也许更怡当)称为「福音中的福音」(evangeliuminevangelio),乃是耶稣喜讯的核心。比喻的意义简单到小孩子也能懂;但又极深奥,任何人都无法穷究它的深度。故事从小儿子要求分家产开始,他注定有份,但他要求立即拿到,不想等到父亲死後再分,马上就要。他想要先拿到以後才该得到的东西。他很无礼,只顾索求,完全不尊重给他东西的人的感受。他要求自主,却忽略现有的依存关系。

    父亲却很尊重儿子的自由意愿,虽然小儿子滥用自由。父亲是一位智者,了解这种分离是无法避免的,世间没有什麽力量可加以阻止。他没有施加压力,不给压力就不会有压力的反弹。这种对儿子的尊重是最珍贵的礼物,所以後来才会有浪子回头。天主从不勉强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天主的力量及天主之爱的开放。天主当然希望得到我们的感情及奉献,但祂让我们完全自由,即使在非常决定性的情况中,天主依然尊重我们的自由。

    这个比喻也描述罪的後果:空虚与寂寞,没有人际关系,没有往来。这个年轻人有钱後,身边的朋友也多起来了;可是钱用光了,朋友就不见了。不幸的是,他最後竟然还得与猪为伍,耶稣洗练地凸显他是何等落魄。在以色列,猪是不洁的动物,犹太人绝不愿去碰它。更糟的是:猪有东西吃,而他却没东西填饱饥饿。

    触礁後的他开始清醒。他想起自己的父亲,对父亲的思念激发了他回家的勇气。所幸,他的动机不算太卑劣,饥饿让他想到父亲那里可以有东西吃。也许—某种程度来说,回归天主的每个人都是因为感到饥饿。「我的心惴惴不安,直到安息於祢。」圣奥斯定如是说。

    当需要最迫切时,小儿子开始走出僵局,踏出迈向自由,迈向真实生命的第一步。「我要起身到我父亲那里去,并且要给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他清楚说出了两个层面:纵向与横向。成熟的悔罪总会想到这两个层面。没错,他准备向父亲忏悔:「我犯了罪……」

    一个人诉说自己的罪,是真正痛悔的记号。相形之下,被罪恶萦绕而说不出口,会让人虚弱、沮丧。这种不健康的罪恶感让人困在自言自语的恶性循环中。从另一方面来说,真实的罪恶感带来对话、坦诚相告。表白自己的罪是人性最深的需要。荡子加上这句话:「父亲,我不配再称做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你的一个佣工吧!」真正痛悔时,我们会放下自己的伪装,只凭藉一个新的信念:「祢以宽恕为怀,令人对祢起敬起爱」(咏一三O4)

    凡是体验到这种痛悔与宽恕的人,就会获得新的生命之路。整个人有所改变,在团体的立场也会变得截然不同。凡是体验到和好的人,不会忧心於自己的形象和特权,不怕有失颜面。宽恕释放并充实我们的生命,藉那位已与我们和好的天主,我们因而了解自己的力量和弱点,自己的善与恶。我们不需要再为提高自己而贬抑别人,让别人活在阴影中,而能为别人的表现而喜乐。我们不用再保持永不出错或是最棒的,但欢迎别人拥有这个特权。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甚於关心自己的利益。当我们能以宽恕生活时,才有可能如此。

    小儿子勇敢地设法脱困,摆脱过去:「他便起身到他父亲那里。」现在,开始进入比喻的高峰:「他离的还远的时候,他父亲就看见了他,动了怜悯的心,跑上前去,扑到他的脖子上,热情地亲吻他。」在巴勒斯坦不可能有长辈屈就晚辈的,也没有父亲主动起身的。他会先坐著、等待,接受其他人向他致敬。这个比喻中的父亲却不同,他没有问自己,现在要怎麽做?该让他回来呢还是叫他走?我应该订出什麽条件?不,父亲的整个情绪就是无比怜悯及无限喜乐。「哪里有神相似祢……喜爱仁爱?」

    令小儿子震撼的第一件事,就是父亲的无限喜乐,这也是他最感到意外的一件事。我想,这个儿子在回家途中,一定在脑中设想过所有可能发生的情景:父亲对自己返家会有什麽反应,自己该如何应对。但此情此景他完全没想过,他的想像力还没大到可以看见他父亲朝他跑来,高兴地拥抱他。这是父亲的喜乐!在此我们看到比喻的核心。这无限喜乐是父亲之爱的记号与流露。要是父亲早就放弃了儿子,他不会这麽高兴。

    柏根格鲁(WernerBergengrum)的一句话,带领我们更深入这个比喻。「爱的真实以忠诚来证明,而爱的满全则在於宽恕。」这个意义深远的真理不只适於人类的爱,也适用於天主的爱。因为天主的本质是爱,为此我们可以说,天主的受造物在宽恕中才能满全。这样,我们不难了解天主为何在仁慈中如此喜悦。因为宽恕,天主真是无比神圣,天主在宽恕中特别是主,那就是祂喜悦的秘密。能够发现一些这种神圣的喜乐,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大的恩宠。在匝加利亚的赞美诗中我们这样祈祷:「为使她的百姓认识救恩,以获得他们罪恶的宽宥,这是出於我们天主的慈怀,使旭日由高天向我们照耀」(路一77-78)。

    认识救恩,天主的慈怀,高天照耀的旭日——这一切都发生在宽恕罪恶之时。这是匝加利亚所宣告的,柏根格鲁给予总结,也是荡子的亲身经验。

    在第二章我们说过,天主的爱不以任何事物为凭,在宽恕中我们可以体验到这个真理。我们不是两手空空而来——若是还好一些却是双手充满生命的碎片。然而,我们受到隆重的欢迎和无限的喜乐,穿上最好的袍子、鞋子,有盛宴和音乐庆祝。这样我们真的体验到,天主的爱不凭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条件。所以我们见到生命的基础。在和好圣事中,我们体认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即使有罪,而且糟糕透顶,我们都可以完全被接纳,衷心被欢迎。这让我们对天父无限的爱深感惊讶。父亲以爱围绕自己的儿子,犹如一袭华袍。父亲的辞汇所表达的是喜乐和欢宴,我的儿子,这个孩子死而复生了。儿子表达的是饥饿和需要、猪和孤独、佣工和一文不值的奴仆。宽恕这个字,使儿子进入父亲的世界:「它由黑暗的权势下救出了我们,并将我们移置在祂爱子的国内,我们且在祂内得到了救赎,获得了罪赦」(哥一13-14)。

    和好常有世界性,甚至扩及宇宙的分布。在我们个人的和好中,平安占据了我们的小宇宙,再逐渐扩大治愈,超越内心的藩篱。同时更大范围的和好及弥补得以实现,那就是当我们的内心开始让天主之国一点一滴进入纷扰的世界。爱、宽恕与和好如涟漪般向外扩散。

    我们大家,尤其这几年神修有所进展的人,都知道该妥善准备自己,领受和好圣事。但多数人很少想到告解後的事,传统上在这方面确实未加以发展。当然,我们完成痛悔,也许会再花一点时间做简短的祈祷或感谢,但仅止於此。这很可惜,因为告解後的重要性绝不亚於告解之前。当然这需要不少时间。接受及消化宽恕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而且不宜随便中断。这个过程唯有当我们原谅自己,并达到真正的平安後,才算完成。

    告解后,有双重的喜乐。第一种是轻松的喜乐,因为已告明罪过。接下来的第二个喜乐是:获得天主宽恕及天主邀请的喜乐。这是天主的喜乐!荡子最讶异的,就是他父亲的喜乐,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父亲的喜乐让他深受感动,也鼓舞了他。我们所说的恩宠,就是体验并品尝父亲的喜乐。当然我们无法制造出这喜乐,可是我们能为此而开放自己,并祈求这个恩宠。这个喜乐非常重要,因为唯有在喜乐中,新生命才会开花成长。意志力和自己的解决方法不能获得持久的效果,但出自喜乐,就会有未来。

    天主不草草逃避我们的罪,但也不纵容我们的罪。相反地,祂非常、非常严肃地看待它到极点。永远忠信的盟约的天主,吸收了不忠信者的痛苦。盟约失和让天主进入爱的苦难,十字架的苦难。「因为基督的爱催迫著我们,因我们曾如此断定:既然一个人替众人死了,那麽众人就都死了;他替众人死,是为使活著的人不再为自己生活,而是为替他们死而复活了的那位生活」(格後五14-15)。在圣保禄这段话中,圣经思想及深刻现实的呈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段话的结尾他写道:「祂曾使那不认识罪的,替我们成了罪,好叫我们在祂内成为天主的正义」(五21)。人类的罪已在耶稣的死亡上耗尽所有恶意和力量,而失去了芒刺。和好之路,从此开启。

    英国本笃会会士摩尔(SebastianMoore)以一深邃的意象把握了这个和好。他说,邪恶散布在世界各处,也在每个人身上,在我身上;好像细微的灰尘,有如四处弥漫的瓦斯。我们做的任何事中都有它!可是又抓不住它,好像挥发的乙醚一样。可是当至圣者进入世界後,邪恶就忽然清晰了。邪恶本来总是难以捉摸,现在却变得巨大而密集,就是它造成至圣者十字架上的那﹂槌,那一钉。罪将所有的愤怒,释放到耶稣一个人身上,置祂於死地。耶稣的死并非给予父的残酷赎金。在耶稣的死亡上,邪恶已倾尽所有力量,也因此失去了它的潜力。

    天主,

    最後要安息於你的人

    一定能回归到你身边——

    没有什麽不能因祢而恢复的。

    唯有你的爱永不会撤销。

    我们祈求你,天主,

    以祢的名提醒我们

    好使我们能回归於祢,

    做我们的父亲和母亲

    一次又一次

    赐给我们生命,

    虽我们原不配得这快乐,

    今天以及每一天,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