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我思(二) 开放的人生
    在参加这次恳谈的三十几对夫妇中,绝大多数的夫妇都觉得获益匪浅。但是却有两对中年夫妇没有得到什么益处,殊属可惜!而他们之所以没有所获,实际是与他们自我封闭的态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有一对年纪较大的夫妇,两个人都显得臃肿肥胖,大概跟他们好吃的习惯有关。因为在整个恳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在吃的时候「很积极」,可是在其它的场合下,却沉默寡言,好象只是一对见习的夫妇似的,只作壁上观而已。像这种不合作、不积极的态度,怎么可能获益呢?因为主讲人只是带个头,给我们一个问题、技巧及方法而已。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取用的话,又何益之有呢?

    至于另一对较年轻的夫妇,我曾经亲自跟他们交谈过。他们从头到尾都处于不满的态度中。因为他们一直在向别人解释说:「我们的婚姻已经很美满,毫无问题了。所以我们不需要这种恳谈的帮助。」

    这是一种多么不开放的人生态度呀!

    也许他们在来以前就没有搞清楚恳谈的目的,我曾经在前面提过。恳谈会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帮助那些已有了相当婚姻基础的夫妇,在婚姻生活中更向前推进一步,更上一层楼。

    婚姻的意义是,两个非常相爱的男女,借着婚姻的誓约,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托于对方,而同时也毫无保留地接受对方;使两个个体,融合成一体;两个生命交流成一个,在彼此的互助互爱中继续成长。婚姻,就好象一颗被接种的树,虽然在接种后每一种树还拥有它不可取代的特色;但是在接种以后,它们已不再拥有自己的生命,而是一个比原来的生命更丰盛、也更圆满的生命。

    人因相爱而携手共度婚姻生活。但是婚约的订立却是爱情的真正开始与加深。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认为这种说法实在是对爱情的莫大侮辱与误解。因为婚姻是处于两情相悦中的男女,对对方完全的肯定、接受与托付。他们彼此在婚约中互誓要尽最大的努力去爱对方,并被对方所爱。

    而爱是一种生活的,动态的东西。是生生不息的。没有止境的。因为爱只有人才有,因为爱是人之所以是人的一个绝对性的因素与能力。而人既是生活的而又是在不断地成长进化过程中的个体,所以一个人的爱的能力,不但不因岁月而消减,反而应当是与日俱增。只是在不同的阶段,爱所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是真正的爱应是由弱转强、由浅而深。年轻的恋人,肉体的结合可能是表达爱的主要型态,而年老时,爱可能更表达于精神方面,肉体的结合能够变成彼此相爱的一种较次的表达方式。当然,这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说法而已。因为爱原应是「灵」与「肉」、「精神」与「肉体」,或更好说两个生命完全的交会与融合。年轻时精神的爱也可能超过肉体的爱;相同地,老年时肉体的结合也能是更重要的爱的表达方式。这是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的。

    如果爱是一种生活的而又不断地在成长的东西,那么,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未免太言过其实了。说这种话的人,也未免把爱情看得太过浪漫了点!爱情不只等于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或一天到晚的「你侬我侬」地说个没完;它应当是两人生活中一切的总和才对。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你向所爱的人说:「你爱我够了」;或「我爱你够了。」的时候,你实在已经停止爱了。

    这真是一句多么有智能而又有深度的话啊!相爱中或度婚姻生活的人,甚至于连度修道独身生活的人,岂能不再三地沉思默想与咀嚼此话的含意否?

    如果我们以上的论点是可以接受的话,那么那对自认为婚姻已圆满到不需再求进步的夫妇,不是等于自绝于进步的门外,或至少他们很难享受到更完美及更深刻的爱情的可能了吗?

    开放的态度,为我么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开放象征着我们的生活有更完美、更进步、更充实的可能与希望。一个常常自满的人或安于现状的人,是很难享受到更美满的果实与人生的。

    参加完夫妇恳谈会之后,我深爱感动,虽然个人在交谈的技巧与方法上获益不多,因为对我来讲已经没什么新奇的。但是好处还是有的。能够见到那么多对的夫妇因着恳谈会的帮助而更增进彼此的认识、了解与感情的话,已经够叫人安慰了。

    在整个恳谈的过程中,个人有几个感想,愿意在此与读者分享一二:

    这种活动叫做「恳谈」,是非常的恰当的。交谈人人会,但是要有效地交谈,可就不简单了。

    我总以为:讲话简单,只要有一张嘴及一条正常的声带,就可以讲了。可是要会讲话,可就不简单了。有时候我们听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得口沫横飞、声如宏钟。但是听完之后,总觉得毫无所获。因为他讲的都是一些毫无内容的东西。相反的,有的人话不多,可是却字字珠矶。他们的差别就在于是否会讲话。

    会讲话不简单,会交谈更不容易。因为交谈已经牵涉到两个个体在思想上、概念上、感情上……各方面的沟通。所以比一个人自己讲话要难多了。

    有关交谈的艺术的书,在街坊书局里到处可见。我不拟在此多加介绍。而只愿意就夫妇恳谈中的几个应当注意的地方提出来。

    交谈首在「聆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态度。故沙特阿拉伯国王费瑟曾经说过:「上帝造人,赐给人一个嘴巴和两只耳朵。所以我们应该多听少讲。」这真是一段既幽默而又具有智能的谈话!普通当我们一听说要交谈时,第一个反应一定是想应该讲话,而不是应该先听。

    夫妇恳谈中要彼此念情书两遍,就是一种聆听无声的言语。而听,也跟讲一样,不是有耳就会听。耶稣曾说过:「他们听是听,但是却听不懂。」他们不懂,并不是没有耳朵或是不听,而是听不懂。因为听能够有不同的层次与程度。有人只是用耳朵听而已,而根本没有尝试着用心去领会。我们普通所说的:「左耳入、右耳出」或「耳边风」,就属于这种的听。往往他们听到的只是「声音」而已,而不是「话」。所以应该「全心、全灵、全意、全力地听。」

    但是只听而不懂还是不够的。而且应该按照讲话的人意思去懂,而不能够加以主观的曲解。从心理学方面讲,我们有时听到的或所懂的,能够不是别人的话或意思,而只是个人潜伏的意愿或主观的曲解。前圣家堂加拿大籍的陆德全神父的台语讲得呱呱叫。但是他却告诉我他曾经遭遇到的一次有趣的经验。

    有一次,有一位本省籍的小姐跟他谈话,神父讲的是标准的台语,可是那位小姐所听到的却是英文。我以为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的。因为在那位小姐的心里可能有这样的三段论法:「凡是外国人都是讲英文的、而陆神父是外国人。所以陆神父讲的一定也是英文。」有了这样的主观意识及信念,所以就影响了她在聆听中的客观性了。我在想,那位小姐的英文程度大概应当不错才是,不然的话就很难有那样的反应的。

    从这件真实的故事里,我们可以说,一个人主观意识如果太强的话,是很容易影响到他对外界事物或别人的话了解的客观性了。

    在我们寻找天主的圣意或祈祷中,这种情形也很可能发生。因为有时候我们在潜意识里是那样渴望天主按照我们个人的私意告诉我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误把个人的私意当做天主的圣意了。而且,还沾沾自喜地说:「我终于找到天主的圣意了!」啊!真是自欺欺人!但是我们欺骗得了天主吗?

    从心理的角度讲,在聆听的方面,还能够产生另一种现象。譬如一个人,不管对方讲得有没有道理,他先决地决定不要听他讲。那么不管你做多大的努力,他很可能什么也听不进去。在祈祷中也能是如此,有些人说:「我听不到天主的声音。」到底是真的天主没把圣意显示给我们呢?或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不愿意知道,因为深怕听到以后是与私意相背,不能遂己所愿吧了!

    所以,如果想做一位真正会聆听的人,的确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容易、简单。是需要不断的学习的。夫妇恳谈会中就是借着一个开放的客观环境,让夫妇学习着彼此如何用心去聆听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

    除了聆听以外,还得要讲。而且要如同听一样地「全心、全灵、全意、全力地讲」。当然,不要以为全心、全灵、全意、全力地讲就是唠叨个没完。否则,那已经是独白,而不是交谈了,这样不但不帮助婚姻生活,恐怕还有反作用,在夫妇之间产生更大的裂痕与不悦。

    所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地讲,是说讲话要使对方懂,不要故作神秘。使对方如坠五里雾中,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一样。当然,生活在一起好几年的夫妻,由于彼此相知很深,所以沟通时有时候并不需要用普通一般人所用的言语。一个眼色、一个举动、甚至于一句在第三者听起来是无关紧要的话,都能够有很深的含意在。我认识一对美国夫妇,是我很要好的朋友。有时候在我们的交谈中,他们偶尔会穿插几个我听不懂的字进去,使我感到有点迷惑。事后他们才告诉我,那是他们的「密码」,是「不足为外人道也。」当然,由于他们知道我与他俩友情很深,不会在意的(而实际上我是知道他们是故意那样做,好在我面前表示他们夫妇间的浓情蜜意的)。否则,在第三者前讲人家听不懂的话就会变成不礼貌了。

    所以,夫妇间如有自己的一套特殊的表达方式的话,所谓的全心、全灵、全意、全力地讲就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地滔滔不休了。

    交谈不但在恳谈会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就是在夫妇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方法。在报上我曾经读过一对年轻夫妇描述他俩如何维持美满婚姻生活的一点小秘诀。他们非常骄傲地告诉大家说:他们虽然已结婚七年,但是仍然生活在「蜜月」的气氛中。而维持此气氛的主要因素,却是每晚十分钟的恳谈。

    我深信他们所描述的蜜月,一定不是指新婚初期那种充满了罗曼蒂克情调的生活;而更是指两人心灵彼此完全的融合与交会的喜悦。因为人性爱的最高境界,是灵肉的结合;而这种结合也可以说是人性美的最高表现。在我们的时代里,由于太过强调性的快乐,而忽视了能够使性由纯肉欲的层面而提升到精神层面的因素?爱,而造成了许多人在婚姻生活中度着一种「有性无爱」的生活。把婚姻当做一种满足情欲(有时候可能更是兽欲)的合法行为。那不是对婚姻的一种绝大的误解与亵渎吗?

    前面所提的那对年轻夫妇结婚七年而仍然享受着蜜月的情趣,就是因借着恳谈的方法而达到心灵的沟通所致。

    为此,凡参加过夫妇恳谈会的人,以后每日都得花十分钟的时间恳谈,以寻求彼此间更深的沟通与爱情。

    另一件叫我深受感动的事情,就是已经参加过恳谈会的夫妇们,对于初次参加者所表现的爱德(按规定,每对夫妇只准参加一次而已)。凡在担任主讲的夫妇,或初次参加的夫妇中,如果有小孩而没人照管的话,他们都会很高兴地替你照顾,好让你放心参加恳谈。

    可是他们的爱德不止于此,在恳谈会的进行期间,他们会寄一些精美的卡片给他们所介绍的夫妇,表示他们的爱与关怀。而在卡片上所表达的言语,有时候真叫人感到莫名的激动与兴奋。我就曾经亲耳听到一位太太告诉我她收到的卡片上是这样地写着:「亲爱的某某与某某:我们除了为你俩而热切祈祷外,还特地在我们厨房的冰箱上贴上一张字条,要求我们的孩子们在这个周末为你们做一些小小的克己,不取食冰箱中的零食。祝你俩恳谈顺利、主佑。」

    当我手里拿着数封素昧平生的夫妇们给我寄来的贺卡时。一股暖流立刻涌上了我的心头。因为我手里所捧着的,不只是几张薄薄的信纸而已;而是几颗充满了爱与关怀的心灵凝聚而流露出的人性真情!不知不觉中,卡片上的字竟然显得模糊起来了。

    我们常常会诅咒黑暗,而且还口中念念有词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地批评个没完。我们是否也曾记起凯乐神父(Rev.JamesKeller)在「改造世界」(YouanhangetheWorld)一书中,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呢?他要求我们:「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自己。」我们常喜欢以旁观者的立场去指责、咒骂世界或别人,而不能反躬自问;我们宁可光抱怨黑暗,停留在黑暗中,而不愿意燃起心中的亮光。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能有更多像那些充满爱心与关怀的夫妇的话,不是会变得更美好,也更适合人性的发展吗?一个诚挚的祝福,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温和的微笑,一张小小的卡片,都能够是一盏照亮别人或世界的小灯。这种利己而不损己的行为,我们为什么还是那么的吝啬呢?

    回国以后,获悉夫妇恳谈会正在国内推展,心里很感欣慰。负责的神父们虽曾当面邀请我参加辅导的行列,而我也有些兴趣。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个人的牧灵工作业已占去许多的时间了。那能再作更多的付出?

    另一方面,由于个人的志趣,更是在于神修辅导与领避静方面。所以无法在夫妇恳谈会方面尽力。事实上,也许在那次的恳谈会中,我表现得相当积极,也感到很有兴趣,所以会后主持人曾力邀,希望我能去洛山矶参加专门为训练领导者的更深一层的恳谈会,以便将来可以加入他们的阵容。但是因为我到美国只是暂时的而已,同时也不希望以此做为将来的主要工作,所以也就婉辞了。日后是否能在这方面略尽棉薄之力,那就得看天主的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