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聖儀
握要地解釋過日課及禮儀年後,我們繼續看看禮儀的另一個範疇:聖儀。除了主耶穌基督所建立的七件聖事外,聖教會也設立了一些聖儀。即是教會所設立的一些神聖標記,用以表示因教會的代禱而獲得的某些效果,尤其是屬靈的效果。易言之,教會希望藉著聖儀,幫助信友準備接受聖事的主要效果,並聖化信友一生的各種境遇。
一.聖儀的本質及施行人
聖儀由教會建立的,為聖化教會的某些職務、生命中某些情況、基督徒生活的不同境遇、及有益於人類使用的物品。聖儀根據主教的牧民決策,也可用以回應某一時代或某一地區基督徒的文化、歷史和其他需要。聖儀常包含祈禱,並時常伴以一種指定的標記,例如覆手、畫十字聖號、灑聖水(使人紀念聖洗聖事)等。
聖儀屬於來自聖洗的司祭職:所有已受洗的人,都蒙召為一個「福源」,可施以祝福。因此,信友也可以主持某些祝福。但一項祝福越涉及教會和聖事生活,就越應保留給聖職人員:主教、司鐸或執事來主持。
聖儀不像聖事一般賦予聖神的恩寵,但透過教會的祈禱,讓人準備接受恩寵且與之合作。「信友盡心準備,靠著由基督受難、死亡、復活的逾越奧跡所湧出的恩寵,聖化各種生活情況,而所有聖事與聖儀的效能,也都是由這逾越奧跡而來。於是,一切事物的正當用途,無一不能導向聖化人類、光榮天主的目的。
二聖儀的類別
交代過聖儀的本質及施行人後,現在讓我們看看到底包括些什麼,主要以下四項,即基督徒的的喪禮、人或物的祝聖禮(或祝福禮)、驅魔禮和民間的熱心敬禮及善功,下面謹逐一解說。
(一)基督徒的喪禮
一切聖事,尤其基督徒入門聖事,是以天主子女最後逾越為目標。此最後的逾越,通過死亡,引領人進入天國的生命。這樣便滿全了人在信德與希望中所宣認的:「我期待死人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
1.基督徒的最後逾越
基督死而復活的逾越奧跡,啟示了基督徒死亡的意義。因此,我們把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基督身上。那在基督耶穌內去世的基督徒是「出離肉身,與主同在」(格後5:8)。
對基督徒來說,死亡那天雖結束了聖事生活,卻帶來另一個新開始。他完成了受洗時開始的新生命;決定性地「相似」那藉聖神的傅油而獲賜的「聖子的肖像」;並能分享那曾在感恩祭中預嘗過的天國筵席,縱使他還需最終的淨化,才能穿上結婚禮服。
在塵世的朝聖旅程中,教會好比母親那般,透過聖事,懷抱著基督徒,也陪伴他走到人生路途的終點,把他交託在「天父的手裡」。教會在基督內向天父獻上祂寵愛的子女,且懷著希望,在地裡播下那將光榮復活的肉身的種子。這奉獻藉感恩祭予以充分地慶祝。在彌撒前、後所舉行的祝禱禮,都是聖儀。
2.殯葬禮儀
基督徒的殯葬禮是教會的禮儀慶典。教會藉此禮儀一方面表達與亡者之間有效的共融,同時使參加喪禮的會眾參與此共融,並向會眾宣告亡者進入的永生。
不同的殯葬禮均表達出基督徒死亡的逾越特色,並且適應各地區的情況和傳統,甚至包括禮儀服飾的顏色。
下列殯葬禮之儀式見於所有禮儀傳統,這儀式包括四個主要的部份:
(1) 向團體致候
殯葬禮以信德的致候開始。主禮以安慰的言詞接待亡者的親友。在此聚集祈禱的團體也期待聆聽「永生之言」。團體中一個肢體的去世的這事件,應使我們超越「現世」的觀點,引導我們確信復活的基督。
(2) 聖道禮儀
在舉行喪禮時,由於會眾當中,有些信友可能很少參與禮儀,或亡者的朋友中有些並非基督徒,所以應加倍用心準備聖道禮儀。講道時,避免使用「對亡者歌功頌德的悼詞」,最重要在復活基督的光照下,闡明基督徒死亡的奧跡。
(3) 感恩聖祭
教會通過喪禮中的感恩祭:基督逾越事件的核心。表達她與亡者有效的共融:在聖神內,向天父呈上基督死而復活的祭獻。教會更在感恩祭中,祈求她的子女得到罪過及其後果的淨化,並蒙接納參與天國的筵席,分享逾越的圓滿:永福。至於信友團體,特別是亡者的家人,則藉著參與這感恩祭,學習開始他們與在「主內安息」的那一位的共融生活。這共融生活是藉著領受基督聖體(亡者亦是基督的活肢體),並為亡者祈禱,也與亡者一起祈禱而達致。
(4) 告別禮
在告別禮中,教會最後一次把亡者交託給天主。這是「在埋葬亡者前,基督徒團體對其成員作最後的告別」。在拜占廷禮的傳統中,表達方式是於告別時向亡者吻別,作為對亡者最後的致敬,並會誦唸下面這段經文,表達對復活及將來在基督內與亡者相遇的的信心:
「藉著這最後的致敬,「我們為他的去世和分離、也因與他的共融和重聚而詠唱。事實上,死亡決不能把我們彼此分離,因為我們眾人都要走完同一的道路,將在同一個地方重逢。我們將不再分離,因為我們為基督而活,現今又在基督內結合為一,走向祂,與祂相遇……我們將在基督內團聚一起」。
(二)祝聖禮(或祝福禮)
在各種聖儀中,以「祝聖禮」最普遍及最為人所熟悉,祝聖禮在聖儀中佔了重要的地位。在祝聖禮中,人為了天主的工程和恩賜而讚頌祂,同時也包含教會的代禱,使人能夠按照福音的精神,善用天主的恩賜。
祝聖的對象包括人、食物、物件、及地方等。在這些祝聖禮中,都是人對天主的讚頌並求祂賜恩的祈禱。基督徒在基督內蒙天主父降福,賜「以各種屬神的福分」(弗1:3)。因此,教會在舉行祝聖禮時,總是呼求主耶穌基督之名、並習慣畫十字聖號。
此外,由於教會在某些祝聖行動,把一些人奉獻給天主,或保留一些物件和地方,專供行禮儀的用途。這些祝聖禮具持久性。讓我們先看為人舉行的祝聖禮(有別於聖秩聖事),包括男女隱修院院長的祝聖,貞女的奉獻、會士的發願等。至於物品的祝聖則有聖堂或祭台的奉獻或祝聖,及聖油、聖爵、祭衣、鐘等的祝聖。
(三)驅魔禮
當教會以其權柄,並因主耶穌基督之名,祈求天主保護某人或某物件,使之脫離魔鬼的控制,所舉行的儀式,我們稱為驅魔禮。福音清楚記載主耶穌基督曾經驅魔,而教會從祂那裡獲得驅魔的權柄和任務。簡單的驅魔禮在聖洗聖事的中施行。隆重的驅魔禮,即傳統所稱的「大驅魔禮」,則只能由那些主教親自授予驅魔權的司鐸主持。在進行大驅禮禮時,主禮者必須明智謹慎,嚴守教會所訂的規則。
驅魔禮的目的,是藉著耶穌交託給教會的神權,驅走邪魔,解放人免受其控制。所以,這附魔絕對不同於患病,尤其是精神方面的疾病。若是患病,就需要接受醫學方面的治療。因此,在行驅魔禮前,必須辨認有關情況,確定有魔鬼的臨在,而非疾病,方可舉行驅魔禮。
(四)民間的熱心敬禮及善功
除了基督徒的喪禮、祝聖禮、驅魔禮之外,屬於聖儀範疇的,尚有在信友生活中,佔著相當重要地位的各式熱心敬禮及善功。在教會兩千的歷史中,除了一般的聖事生活及慶節外,信友更以不同方式的熱心敬禮來表達他們的宗教感情。這些熱心敬禮都環繞著教會的聖事生活,包括尊敬聖髑、拜訪聖堂、聖體敬禮、朝聖、各式敬禮遊行、拜苦路、唸玫瑰經等。
這些熱心敬禮延續教會的禮儀生活,而非予以取代。因此梵二就信友面對熱心敬禮的態度,有以下的指示:「安排這些熱心善功時,應該顧及禮儀季節,與禮儀配合,在某種程度上由禮儀延伸而來,並引導民眾走向禮儀,因禮儀本身遠比這些熱心善功更為尊崇」。
從以上《禮儀獻章》這段話,大家可以清楚看到真正的禮儀行動及民間的熱心敬禮的分別。同時也明白,教會在信德的光照下,謹慎地闡明這些「熱心敬禮」:凡能表達傳揚福音精神、人類智慧、充實基督徒生活的,教會都予以鼓勵支持。可是,基於牧民上的需要,我們也要懂得辨別,必要時,甚至淨化、糾正這些熱心敬禮背後的宗教感情,或迷信成份,使信友能增進對基督奧跡的認識。最後,這些民間熱心敬禮的舉行,須受主教的監督和批准,並遵守教會的一般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