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基督的人为表达他们在信仰上的共融,需要有一致共同的信仰语言,这种标准的语言把信友们联合在同一个信仰中。当一位基督徒说「我信」的时候,他就是在说「我赞同我们所信仰的」。由宗徒所传下来的教会,早在初期的时候,就以短句和一律的方式来表达并传递自己的信仰。但是很快地,教会便把它所信仰的精华汇集成一个有机的,上下文衔接流畅,思想段落分明的综合纲要。这个信仰的综合纲要以望教者为主要对象。
信仰的综合纲要被称为「信仰的表明」,因为里面所说的是基督信徒所宣誓的信仰。「信仰的表明」也称为「我信」,因为「信仰的表明」这段文字以「我信」为开场,这是教会传统的习惯,常以一篇文字,一道文件的第一个字作这篇东西的标题或名称。「我信」这篇综合扼要表明基督信仰的文字又称为凡是教友都熟悉的「信经」。
耶路撒冷的圣齐利禄曾说:「信经不是根据人的意见写作而成的,它的内容是整部圣经中最重要之点的汇集,以便提供给人完整的信仰道理。信经就好像芥菜子,在这个菜子里面包括着许多枝叶一样。信经也是如此,在这个信仰的纲要里面藏有新旧约圣经的信仰道理。」
信经这两个字的原文是希腊文。希腊原文"SYMBOLON"的意思原是指一件「信物」的一半,一个持有这一半信物的人在必要的时候出示它,以便别人识别他的身分。这一半信物在出示的时候,必须和对方持有的另一半拼凑起来。如果两半能组成完整的信物,则表示持部分信物的人真实不伪。由此可见「信经」原来就是基督徒之间互相识别与彼此共融的信物。後来,信经所使用的"SYMBOLON"这个希腊字又逐渐增加意义,象徵汇集、收集或纲要等意思。
於是,「信经」就成了「集所信仰的主要真理的大成」。从这里,我们不难了解信经是要理讲解工作第一个要提到、要引用的材料,也是最基本的材料。一个人第一次要严肃隆重地表明他的信仰的时候,是在领受圣洗的时候。因此,信经首先应该被称为圣洗的经文。当一位望教者受洗的时候,他是因着圣父、圣子和圣神的名义受洗的。所以领洗的人在接受圣洗时所宣誓信奉的真理,乃按照一体叁位的天主而分为叁大部分。换句话说,领受圣洗的人在领洗时刻所念的信经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天主圣父和他所创造的奇妙工程为主,第二部分以天主圣子耶稣基督及他的救赎奥迹为对象,第叁部分以教友圣化生活的动力泉源,天主圣神为中心。这就是我们受洗时宣誓的叁大要点。
这叁大要点彼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却也各自分明有别。根据教会初期教父们惯用的比喻,我们称这各大要点为活动关节,就像人的肢体部分一样,各肢体之间都有密切的关连,但也因为有了活动关节,而使各肢体分明有别。每个活动关节所区别出来的,我们也称之为「信条」。教会初期时代的着名教父及圣师,米兰的总主教圣盎博罗削曾说:信经有十二个信条,为了象徵十二位宗徒的信仰。
过去将近廿个世纪以来,教会为了配合不同时代的需要,曾有过不少的信经,例如宗徒所建立的不同地方的教会团体或古老的地方教会,都有自己使用的信经。某些大公会议也编了特别的信经,有些教宗更编了自己的信经,最近的一篇取名为「天主子民的信经」就是先教宗保禄六世在公元一九六八年编写的。
教会历来每个不同时代所出现的信经,没有一篇可以被视为过时或没有用的,因为这些信经可以帮助我们重温,并深入了解教会历代所生活的,而且万古常新的信德。然而,自古以来,只有两篇信经在教会生命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篇叫做「宗徒信经」,另一篇叫作「尼西君士坦丁堡信经」。
第一篇之所以叫作宗徒信经,是因为这篇信经被认为最忠实地表达了宗徒们的信德。罗马教会古代给人付洗的时候,诵念的就是这一篇信经。这篇信经之所以有这麽大的威信,主要在於罗马教会采用它为信经,而罗马是宗徒之长伯多禄宗座所在地,伯多禄把教会初期表达共同信仰的方式带到这里来。至於尼西君士坦丁堡信经的重要性,那是因为这篇信经是教会头两次大公会议的成果。
这两次大公会议正是公元叁百廿五年和公元叁百八十一年先後分别在尼西和君士坦丁堡两地召贻d的。直到今天,东方和西方的主要教会团体仍然沿用这篇信经。方才我们说过,信经是讲解要理首先要提到、要引用的最基本材料。由於宗徒信经是罗马教会最古老的要理材料来源,而尼西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信经在许多方面要比宗徒信经更清楚,更明确,也更详尽,所以普世教会要理在讲解信德的道理时,是以宗悚7b信经为经,以尼西君士坦丁堡信经为纬,两者互相对照配合,以期收到最好的效果。
我们领受圣洗的那一天,当我们把自己整个的一生都托付给教会所训导的规矩来引导的时候,我们就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信经所表明的一切。当我们本着信德诵念信经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与天主圣叁共融的境界,也和整个普世教会产生共融的关系,因为是教会把信仰传递了给我们,而且我们也在教会的怀中相信教会传递给我们的一切。
圣盎博罗削说:「信经是我们心灵上的神印,是我们内心的沉思默想和永远常在的保护,是我们看守在灵魂内的珍宝。」